教师不良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及成因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不良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及成因探讨

江油市花园小学郭定明

一、概述:

教师不良言行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对教育对象——学生时,所出现的不适当的语言和不恰当的教育行为。教育专家对这种现象称为“教育行为失当”。

教育行为失当现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普遍存在的。具一份颇具权威性的关于中小学教师心态状况的大型调查结果反映:在对待差生、违纪生进行“惩罚甚至体罚是必要的”这个问题上,有38.8%的教师“持有肯定态度”;在用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这个问题上,有“一半多的人是持肯定态度的”;在认为自己“能以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问题调查上,持否定态度的教师就达44.8%。以上虽然只是部分教师对某一些教育观念或行为上的一种自我认识,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尽管素质教育经过这么多年的推进和发展,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正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之中,但同时也应看到,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驱使下,一些传统的落后的教育观念和与此相对应的教育行为还有着广泛的认同基础和存在空间。

二、教育行为失当的种种表现:

第一、教育教学语言的失当。比如讥讽性的语言:“脑子进水了,真是个鱼木脑袋”,“你本事真大,选择题居然错了那么多,等练到全错,那才是真功夫呢!”,“蠢猪”等。又比如威胁性的语言:“再做不好作业,就请你家长到校来!”,“再不改正错误,下学期就转学,看哪个学校要你这样的人”,“我建议校长开除你”等等。再比如一些不信任的的语言:“这次考试你得了这么多分,是不是偷看别人的答案了?”,“这次作业能做成这样,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第二、教育行为的失当:这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比如学生犯错误时罚站墙角,罚做清洁卫生,大声喝斥,甚至揪耳朵、罚跪、打手板

心。不完成作业时,罚抄作业,罚背课文,罚进办公室做作业等。

第三、教学行为的失当:首先是表现在教学过程之中,主要表现为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教师成为知识的霸权者,剥夺了学生精神发展的主动权,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在课堂上实行“一言堂”,“满堂灌”。其次,是表现在课后给学生大量的作业题,为面对各种名目的考试而不厌其烦的进行机械性、重复性的练习。

以上,是对几种主要的教育行为失当现象的列举。

三、教育行为失当产生原因剖析:

1、产生失当行为的社会环境因素:

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对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论是政府还是学生家长对教育教学质量都显得“格外”的看重。另一方面,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学校要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学校之间以教学质量为“锋口”的竞争日趋激烈,学校为取得优异的教学质量,就必然会对教师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而教师聘任制的推行,又为教师之间的相互竞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再次,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角色,因其工作对象和性质而被赋于了一层神圣的光环,在这种光环的笼罩下,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修心养性,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道……凡此种种,都在有意无意间使许多教师生存在一种工作与精神的双重压力之下,在这种压力之下,为求得较好的教学质量,保护自己的“生存”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就产生了为追求急功近利而出现简单粗暴教育行为的现象。

2、产生失当行为的个性心理因素:

教师作为一个鲜活个体的人,其性格,气质,个人修养对所从事工作的理性认识与热爱程度等都深刻的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作为一个社会人,一些教师受现代社会功利情绪的影响,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演绎中,教育的功能不管是“无耐接受”还是“主动追求”,已被定格在了拼命的完成学生学习的几个指标从而完成学校对自己考核的几个指标上了。在功利的强势面前,教育是师与生之间

的交流过程,是引导学生走向完整、和谐的发展的本质已退居其次。由于主观上一味追求那些“死”指标的完成,伤害学生人格尊严事件的出现,也就成了必然。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人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这条规律决定了作为“树人者”的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保持持续的良好心态,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但教师作为一个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同样要面对工作的挫折,生活的烦恼,病痛的折磨……所以,随着岁月的打磨,教师出现了对工作热情的下降,面对陶气的不断制造“麻烦”的学生,难免没有好脸色,没有好声气……

四、教育行为失当对学生的危害:

1、教师使用体罚或变相体罚对学生身心的伤害。

体罚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种诉诸于“武力”的教育方式,不仅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更对学生心灵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正是因为体罚对学生有着较大的伤害,所以我国的《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都明确规定禁止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但体罚学生的事情还时有发生,有的甚至令人发指。比如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焦点仿谈”栏目以及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报道过的安徽淮南某小学的老师强制犯错误的学生用小刀刮自己的脸;辽宁一小学老师命令说脏话的学生到厕所去“吃大粪”等。

2、教师病理性言语对学生心灵的伤害。

教师对学生使用的讥讽挖苦性语言和威胁性语言,我们把其称为病理性语言。在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离不开语言的沟通。温情的语言是滋润心灵的甘露,它能缩小心与心的距离。鼓励性语言,是推动人奋进的推进剂。但尖酸刻薄、冷嘲热讽、威胁恐吓的语言则是心灵的“杀手”,它伤及学生的人格尊严。有的老师给学生起绰号,有的老师不管学生尊严,当众批评羞辱学生。有时在上课的过程中对学生流露出的看似调侃的语言,实际上却深深伤害了学生。老师对学生的精神虐待和讽刺挖苦,不仅使学生产生心理问题,而且还会长远地影响学生的性格。

正如戈登·德莱顿和珍尼特·沃斯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的: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羞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嫉妒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人不同于动物,在于动物没有意识,没有人格,更没有尊严。但人有,而且这是人的生命价值的根本,是人心灵的“脸面”。一个人可以忍受肉体的折磨和煎熬,但对人格的污辱,却似一根刺,它将长久的扎在学生心灵的深处。

五、教师失当教育行为的纠正:

教师失当的教育行为,不仅损害教师形象,有违教师职业道德及相关教育法规,更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得不偿失。为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主动纠正或避免失当教育行为的发生。

第一、加强教育法规的宣传和学习,坚持以法治教。教师不应只会“教书”,更要懂法。教师应通过学习这条途径,了解《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教育法规条例,在教育过程中,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做到依法治教。

第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师德修养,坚持依德执教。教育工作因为是塑造人的工作,因而具有长期性、周期性、曲折性、复杂性。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教师既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更重要的是要不断的锤炼自己的心性,提高自己的人格素养。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教育生命中,教师应主动调整自身心态,安于清贫单调,乐于传道育人。

第三、做到心中有爱,坚持以爱心面对学生。孩子首先是有生命有思想的鲜活个体,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有着极强的可塑性。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从内心喜欢孩子,与他们真诚相处。只有对孩子有持久的爱心,我们才会热爱所从事的事业,才能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孩子们的淘气,面对自己工作的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