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师德与教师教育

新师德与教师教育

新师德与教师教育
新师德与教师教育

课程简介

本课程充分结合新师德的内容和本质,围绕“师德”相关的热点话题进行研究,同时对师德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从根源上解决教师在师德方面的困惑,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从师德问题的讨论到新修订的师德规范

很高兴有机会和老师们讨论有关师德的话题。师德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当我们把师德与老师们的职业生活,与老师们面临的困惑紧密联系时,它却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当我们把师德放在人格的层面上来探讨,(也就是说把教师的道德、智慧和意志等人格因素整体结合起来讨论时),我们也发现师德还有许多有待涉足的新领域。

我们在给老师们上师德课时,经常针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如“为什么对老师的要求如此苛刻?”“为什么有的师德标兵让我们感到辛酸?”“学生自杀老师有什么过错?”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拓宽视野,开辟思路,同时帮助我们加深了对新修订的师德规范的理解。

以下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一、“为什么对老师的要求如此苛刻?”——解读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师德课上的讨论是从一个案例开始的:教师节前夕,老师进教室准备上课时,一个学生兴冲冲地捧着一束鲜花送给老师,…… 讨论的话题是:老师应不应该接学生的礼物?大家观点不一,有的说应该接,有的说不应该,有的提出接不接礼物的标准,有的提出处理鲜花的具体办法,…… 这时,一个老师说,学生送礼有什么了不起的,接了又怎么样?为什么对老师要求就这么苛刻?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看了一段清华附小窦桂梅老师的一段录像,原来这是发生在窦桂梅老师身上的一则案例。“ 窦老师见学生送鲜花很高兴地接了过来,闻了闻,学生说是妈妈化50 元从超市买来的。窦老师没想太多,可是,后来他发现孩子们上课溜号,心神不定,…… 下课后,几个孩子围上来说,“我也要送老师……” “ 我爸还要请老师吃一顿大餐呢!” “老师您想要什么,家里给买什么!” …… 窦老师听了感到汗颜。

看了录像,大家很震撼。经过进一步讨论大家意识到,其实接不接礼物本身并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它所产生的心理暗示,它对学生心理所产生的影响。作为教师,你可以忽略自己所说的或所作的,但是你不能忽略学生因此知觉到了什么!你一定要在意学生的心理感受。作为育人者,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是教师每一个举动最为优先的价值取向。

从这一点看,对老师的要求是苛刻了一些,可这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教育是事关儿童心灵的行业,是一个“ 为人师表” 的职业,也是一个道德的、服务性的行业。它提供的服务是国家买断的公共服务,要求教师提供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师提供的服务

归根到底是一种道德服务,其他专业(如律师、医生等)更多地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提供服务,而教师要用自己的全部素养,特别是道德素养、整个人格来提供专业服务。正因为如此,如果作为一名家长,为孩子选择教师,或为生病的孩子选择医生时,他的标准是很不一样的。为了孩子的病,让他在医术高明,品德欠佳和医术不佳但品德良好的两个医生之间选择,他会选择医术高明,品德欠佳的医生。然而,为孩子选择教师时,要他在文化素养高而道德素养较差的教师,和道德素养高而文化素养较差的教师之间进行选择,他可能会选择后者。

美国教育协会道德规范:“ 教育者有无限接近最高道德标准的责任。”

“ 教育是被公众以信任和责任而授予的职业,它需要职业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具备最高的思想典范。” 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会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说:

“ 无论是教师的入门培训还是在职培训,其主要使命之一是在教师身上发展社会期待与他们的伦理的、智力的和情感的品质,以使他们日后能在他们的学生身上培养同样的品质。”

二、“为什么有的师德标兵让我们感到辛酸?——解读对高标师德的“不理解”

某杂志一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德”的文章叙述了作者参加了某地区师德标兵报告会的过程与感受。作者概括师德标兵们的共同特点有三:一是

身体不佳,个个处于亚健康状态,有的身患重病;二是没有生活乐趣,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三是有“ 六亲不认” 之嫌,当家人需要帮助时,他们毅然回拒,表示要坚守岗位。最后作者归纳自己的感受是“辛酸”二字。这篇文章所反映的困惑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向我们提出了“有些师德标兵们为什么没能成为学习楷模”的拷问,引发了我们对师德新境界、新内涵的探讨。从作者的知觉探讨问题的症结,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对师德标兵的“不理解和不接受”两层因素。

这里我们先从“不理解”谈起。

师德应当是分层次的,而师德的层次是根据教师可以达到的不同水平的要求确定的。举个例子:新修订的师德规范中,提出了“保护学生安全”的要求。这个要求比较笼统,如果具体化的话,可以分三个层次的要求:最低的要求是: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不可无作为地顾自逃避。再高的要求是“平时认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抢救安全受到威胁的学生。”最高的要求是:“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义无反顾,必要时舍身救生。”

师德最低层次的要求,叫师德底线。“ 底线师德” 是指教师不能逾越而触犯的师德规则,它是教师职业伦理行为的最低要求,它直指教师的外显行为特征,通常用否定式语言表述,属于“禁行性”的道德规范,如在新修订的师德规范中,要求教师“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不以分

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等等。师德底线绝大多数教师是能够做到的,极少数违背规则的教师要受种种相应的处分。

第二层次是“ 师德基准” 。它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师德原则。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的关系,与受教育者(学生)的关系,与其他教师集体的关系,与家长等人的关系、以及与自身发展的关系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新修订的师德规范中提出的“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等等均属于“ 师德基准” 的范畴,它处于高标和底线之间,是属“普适性”“广泛性" 的师德规范。

第三层次是“ 师德高标” 它是教师职业伦理的最高要求和最理想的境界,是师德教育的总方向。陶行知的“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苏霍姆林斯基的“ 把整个心献给孩子” 以及四川震灾中用身躯和生命保护和换来学生生命的老师们,他们所体现

的就是这种无私奉献、献身教育的师德境界。这样的师德要求,不是处于其他师德层次的每个教师都能理解的,更不是每个教师都能践行的,它是“倡导性”“先进性”的高标师德。

如果说,底线师德的践行是靠他律(外强制)来制约的,基准师德的践行则是靠自律(内强制)来规范的,而践行高标师德是一种自动化的(无强制)行为、是“第二本能”的体现。正如那些地震中出生入死救护学生的老师答记者问时所说的,“当时什么也没想,是出于教师的本能。”这正好印证了高标师德的境界。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壮举,在他们是自动化的作为。同样,当“小家”与“大家”的冲突无法协调或共处的严峻时刻,他们选择舍小家顾大家,在他人看来是辛酸,在他们却拥含着实现内心崇高价值追求的一种满足感。

根据我国教师队伍的现状,如果用高标师德“一刀切”地要求全体教师,必然会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不理解”而失去其实效性。新修订的师德规范,把着力点放在了“普适性”

的基准师德上。使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避免了“不理解”“够不着”而放弃师德追求的现象。

应当指出,高标师德的教师永远是要提倡的,它是教师职业伦理的最高要求和最理想的境界,是师德教育的总方向;高标师德的教师永远是教师队伍的旗帜。但是对于我国的绝大多数教师来说,需要着力普及的首先是基准师德,践行基准师德的教师多了,发展高标师德就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和丰厚的土壤。

三、“学生自杀教师有错吗?”——解读对高标师德的“不接受”

师德标兵不能够被当作楷模,不仅仅是“不被理解”,还有一个“不被接受”的问题。换句话说,我们宣扬的师德缺乏一种魅力。老师们觉得他们是“崇高不可攀”“可赞而不可仿”“可叹而不可赏”。换句话说,就是缺乏魅力!

师德的魅力来自哪里?除了“奉献”和“爱心”外,魅力还来自“智慧” 和“发展”。师德标兵们不乏“奉献”和“爱心”,他们更是新规范提出的“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的典范。但显然仅此是不够的。缺乏智慧的师德,是不完美的师德。

英国诗人雪莱说,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我们说,师德最大的秘密是教育爱,而教育爱是需要智慧的。如何使得师德充满魅力?如何使教师自觉地“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 ?这是师德教育面临的一个挑战。我们的回答是给师德注入“智慧”和“发展”的新内涵。

(一)师德呼唤着智慧

我们在课堂上曾讨论过一则案例:一位班主任放学静校后,与往常不同,她留在教室里盘作业。忽然班上一对少男少女亲昵地相拥着推门而入,班主任非常惊讶,感到自己一份教育责任:于是认真地与他们进行了谈话,分析早恋的危害、学生的主要任务等等,没有一句过头的话。然而,第二天,不幸消息传来,学生双双自尽。

讨论开始,大家一致认为教师没有过失,但是大家当深入探讨后,大家认为,如果教师具备一种智慧,多元智能理论称之为“人际智慧”,这样的事实是可以避免的。

人际智慧是一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作出适宜反应的能力。

如果教师具备这种智慧,她一定会觉察到学生当时的惊恐和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认真态度,无形中加剧了这种压力。有智慧的教师会意识到,当务之急不是要“强化”

这个事件,而是要“淡化”它,不是要“严肃对待”而是要“视而不见”或“承诺保密”。老师的“认真谈话”本身就是强烈的心理暗示,其实老师说什么本身并不重要,也觉听不进去,重要的是:老师“很当事儿”,学生就认为“不会放过”,这等于在已经无法承受的压力上“雪上加霜”,让学生感到走投无路。

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老师没说什么就受不了。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不妨读一段陶行知的话:

“ 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呕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忽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 陶行知要求教师具有理解学生的知觉、感受的“人际智慧”。缺乏智慧的师德是要打折扣的,是缺乏魅力的。

( 二) 师德尤其需要“实践智慧”

教师不是教育行政领导,也不是教育理论工作者,他们是一线的教育实践人员。而教育实践是极其复杂的、受多因素影响的、多变化的、难预设的实践。它有很多不确定性、不稳定的、不清晰性、不可预见性。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他们面临的大量问题,往往是情境性的、“ 价值冲突的” 、独特的、开放的、没有固定的、唯一的解决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是“出其不意地”解决问题,即教育机智,实践智慧(如兔

子竞走续编中的乌龟)。举例:抽烟:“干腊肉”“生日蛋糕”。问题的解决要有创新性,要考虑情境。教育实践的问题,都是独特的,不能照搬过去或他人的经验,也无法直接套用通用的教育原则。

教师需要的智慧不是一般的智慧,它是一种实践智慧。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教师能够道德地、创造性地、经济有效地解决特定情境中所面临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举例:“首席座位”“无声的听写?”“损坏的书发给谁?”

马克思说,“ 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

新修订的师德规范提出要教师“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教师本身“要勇于探索创新”,具有创造性。有人说,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懂得创造性地问题解决者,就是享受者。在履行自己的义务中寻求并享受着快乐的人,一定是阳光的人,而快乐来自创造和智慧。

汇“爱心”“奉献”和“智慧”“发展”于一身,他一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阳光教师。全国著名的教育家霍懋征老师是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霍老师的座右铭。在她的眼中,“没有不可教育或教育不好的”学生。她爱每一个孩子,“相信人人都可以成才”。60 多年的从教生涯,她创造出“三个没有”: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奇迹,没有体罚过一个学生,没有向一个学生动过气。她能不是一个快乐而阳光的教师吗?霍老师提问,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举起手,可是当老师问到他时,他却答不上来。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霍老师由此感到了学生都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她私下里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如果不会就高举右手。此后,每当看到他举左手,霍老师都给他机会让他回答,举右手时则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霍老师悄悄地把这个方法也告诉了班里其他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结果发现整个班都变了。

(三)师德呼唤教师“发展”

过去人们习惯把教师比着“蜡烛”、“人梯”或“春蚕”。其积极意义在于它是教师职业道德中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形象解读,表达着人们对于该职业神圣性的理解,和对于从事该职业的教师高期望的表达。但是它同时传递着消极的信息:蜡烛照亮别人同时自己却丧失光彩。蜡烛的燃尽,春蚕的吐丝,尽管是悲壮的,但也是令人寒心的,因为看不到自身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当今教师接受的师德是一种有着尊严感、幸福感、成就感的优美师德,教师们所向往的是成为有智慧、专业发展的阳光教师,有些蜡烛式的教师缺乏“阳光”和魅力,因此难于被接受,不能让人向往。

“不接受”让我们意识到,师德不仅讲奉献,还要讲智慧,讲发展。教师所情愿献身的职业不仅有“桃李满天下”的满足感,更充满着专家的成就感,成才的光荣感,创新超越的自豪感。

“发展” 是师德修养追求的目标,师德应当将教师引向辉煌,而不是毁灭。

在新修订的师德规范中,“终身学习”要求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这些要求保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师成为智慧的、有创造性的专业化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专题——

求真至善唯美

——关于师德的本质、效能与理想

导言

我们知道,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是人类共同的理想。那么,在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养成中,又如何体现对真善美的追求呢?

众多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表明:要成为一名普受学生敬重的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同时需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因此,尤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加速的现今时代,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必须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专业和师德水平,努力成为德性教师。而且,在师德养成中,首先必须有“求真”意识,把握师德的本质;其次必须在职业实践中“求善”,实现师德的效能,即让学生最大限度受益;再者,要有“唯美”心态,执着追求师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达成师德的理想。

以下从师德的本质、效能与理想三方面,来谈谈师德养成中的求真、至善、唯美。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界定

1 .教师职业

首先,思考两个问题:

——当初,我们是怎样选择的教师职业。(我怎样成为了教师?为什么?)

——现今,教师职业对我意味着什么。(教师职业使我成了怎样一个人?)

带着对以上两个问题的思考,我们再来看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自古中国有尊师重教和维护师道尊严的传统,但更多强调的是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工具价值。

《学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教学。”

“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荀子:“天地者,生治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国将兴,必贵师而重传;贵师而重传,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传;贱师而轻传,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韩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判断。——《师说》

孙中山:“文学渊博者为师”、“未必有学识,方可担任教育”

梁启超:“师也者,学子之根核也”、“欲革旧习,兴知学,必以立师范学堂为第一义。”

胡适:“教育是立国之本,亦为施行民主政治之基础”

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目标是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教师的状态、水平是能否培养出这样新型国民的决定因素。

解放后历经反复,努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建国初人民教师,“红烛”、“春蚕”、“园丁”的美称家喻户晓。

文革十年,不堪回首。------

1985 年,政府设立教师节。

199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出台,关于教师有了最高权威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可见,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育教学,即常言的教书育人。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即专业性职业。这里,专业性职业有其特定的内涵。

一般来说,专业性的职业都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职业实践须有专业理论知识为依据,有专门的技能作保证。

2)职业属于公共事业,要维护服务对象的利益,遵守职业道德。

3)在本行业内,具有专业自主权。(不受专业外因素的控制)。

马克思认为能给人以尊严的职业是——在从事这一职业时,“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

从教师职业的未来发展看,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不断增强,教师专业化发展速度愈渐加快,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不断加深。目前,已有诸多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划分的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 附]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划分的理论

(一)富勒和鲍恩的关注阶段论

1.任职前关注阶段想象中的教师,仅关注自己。

2.早期求生阶段实习教师关注自我胜任能力及作为教师如何“幸存”下来,关注对课堂的控制,是否被学生喜欢和他人对自己教学的评价。

3.关注教学情境阶段主要关心在目前教学情境中对教学方法和材料等限制下,如何正常地完成教学任务,以及如何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

4.关注学生阶段开始把学生作为关注的核心,关注他们的学习、社会和情感需要,以及如何通过教学更好地影响他们的成绩和表现。

(二)卡鲁索的教师发展阶段论

1 .焦虑/ 欢快期

2 .混乱/ 清晰期

3 .胜任/ 不胜任期

4 .批判/ 新意识期

5 .更有信心/ 更不胜任期

6 .失败/ 缓解期

(三)卡茨的教师阶段论

1 .求生阶段任教1---

2 年——原对教学的设想有实际有差距,关心自己在陌生环境能否生存。

2 .巩固阶段任教2---

3 年——有处理教学事件的基本知识,开始巩固所获得的科学经验。关注个别学生。

3 .更新阶段任教3---

4 年——对教师重复、机械的工作感到厌倦,试图找新方法和技巧。

4 .成熟阶段任教3---

5 年——习惯于教师角色,能较深入地探讨一些教育问题。

(四)休伯曼的教师职业生活周期论

1 .入职期1---3 年

2 .稳定期4---6 年

3 .实验和岐变期

4 .重新估价期7----2

5 年

5 .平静和关系疏远期

6 .保守和抱怨期26----33 年

7 .退休期34-----40 年

2 .道德

所谓道德,顾名释义,包含了“道”与“德”。道与德:是人的本然存在方式(道)与可能存在方式(德)的关系;也是人的内在心性(德)与外在秩序规范(道)之关系。

如果说,“道”是存在方式,那么,“德”则是存在方式之目的性,二者关系问题即人作为自然存在与自由存在这种双重存在的关系问题。

道德:“以善恶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3 .教师职业道德

只有被作为个体的教师真正理解、接受并转化为一种内在需要和外在职业行为中的道德,即称为教师职业道德。其内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凝聚而成的品质。他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职业角色品质,其最基本要求,包括对学生的无害、无欺、公平有益。

有三层含义: 1 )是一种能使教师个人担负起教师角色的品质,是教师能充分实现其教育潜能的品质。

2 )它表现在,在履行教育、教学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较强的道德意志的力量。

3 )它表现为,在教师对为师之道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内在的、运用自如的教育行为准则。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结构

1 .从关系对象上,主要包括:

1 )对学生:关爱、尊重、公正

2 )对教育事业及教育教学工作:尽心尽力(竞业)

3 )对自身:不断完善、彰显人格魅力

另外,包括对教师同行、对学生家长、对社区及社会其他教育机构等。

2 .从调整原则上,主要包括:

1) 奉献精神:意识、精神境界、情操

2) 实践智慧:教育理念、教育能力、教育机智、教育艺术

3) 持续发展:不断自我超越、自主创新、提升人格魅力

3 .从发展水平上,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1 )底线: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

2 )基准:履行教师基本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3 )上线:实现师德理想,成为德性教师。

从2008 年我国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看,其内容结构是完整而全面的。

新修订的《规范》包括:第一、爱国守法,第二、爱岗敬业,第三、关爱学生,第四、教书育人,第五、为人师表,第六、终身学习。

其中,第一、二条,主要是关于教师对国家、教育事业以及教育教学工作的道德要求;第三、四条,主要是关于教师对学生的道德要求;第五、六条,主要是关于教师对自身,作为工作手段的道德要求。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总体上,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是随着教师职业实践的深入展开而不断地形成与发展的。从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看,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职前教育,主要在于使教师成为合格公民,保证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达标,即先为人,后为师。

职业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根本保证。教师在上好每一节课、或在带好每一个班的过程中,教师须要讲求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同时需要探索其间的艺术性。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教师在解决各类问题中,教师总被要求与现在有所不同(不断创新),即要超越昨天、超越自我。由此,教师不断提升专业成长水平,包括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终身追求: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要进入为师最高境界,必须志存高远,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保持强劲的动力和充沛的活力,达成“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当然,教师追求职业理想也是无止境的,但教师必须不断努力,力求成为理性的典范、道德的楷模、文化的权威。

具体地,教师在职业实践中,也应充分利用多种路径,并将之有机综合,才能有效提升职业道德水平,成为德性教师。概括来说,教师职业道德提升的基本路径主要包括:

1 .具体的教育实践是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

教育实践包括基本的教学工作、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团工作)学校管理工作、进修学习与继续教育工作等等。

2 。自主反思与交流(与同伴和学生),是主观条件,也是关键所在。

教师需善于思考,自觉从各方面不断总结提高自己,这是任何他人不可替代的。只有且必须有教师的主观努力方可。 3 .学习培训、研究探索:从学校管理角度,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参与系统学习培训和课题研究探索的机会,有利于教师素养的快速提升。

4 .教师自身的价值实现是保障

教师需在面对学生、工作与失业、自身等各方面,获得成就体验,产生崇高感,享受其内在的尊严与欢乐。否则,教师长生职业倦怠心理,缺乏追求职业理想的持续动力。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效能

众多优秀教师的案例研究表明,具有高尚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总体上,有利于教师职业价值的充分实现,包括教师职业的社会工具价值、教育价值和发展价值。而其中最根本的效能就在于最终能有效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为此,教师在整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始终做到善待学生。这里,善待学生,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具有友善的态度,同时,也包括教师对学生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具体说来,教师必须综合做到以下几点:

(一)准确认识学生的本质属性与现实特征是前提条件。

?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有其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也有其各自的个性特征。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自主选择权,有多重需要。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不成熟,存有各方面不足,有行为中的失误,有犯错误的权利。

学生群体发展有个别差异性,须要教师因材施教,

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教育与人的关系包括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顺应与促进。云云。

2 .现实特征:

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年级特征;群体特征与个体特征;发展历程与发展前景,现实状况与现实需要。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重要保障。

工作关系:教书育人授——受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基本的表现为合作关系,理想的表现为教学相长。

心理关系:主要体现为师生情感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相濡以沫,达成亲和、默契,彼此信任、依赖,结成良师益友。

道德关系:教师与学生都作为社会人,其间的人——人平等关系,基本表现为和平共处,相互尊重人格。尊师爱生则为理想的师生道德关系。

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在师生关系中,其中的工作关系是基础,其他关系必以工作关系为基础,而若抛开工作关系来谈师生关系,无论说感情,还是道德,都不属于此范畴了。

(三)从教育态度和教育策略上善待学生是关键。

1 .教师善:包括道德意义上的好和策略上的好。

最基本的善,要求人类要有接受和创造各种行为模式,识别和解决各类问题和建设性地驾驭各种各样环境的基本能力。

教师的善,可以理解为对受教育者合理的共同利益的谋求,对教师责任与义务只毫不推卸的遵循,对受教育者人格尊重和对受教育者的发展负有高度责任感的认同。它必定是给受教育者带来益处的行为。

当然,须强调的是并非带来益处都是教师善的结果,还须视其行为动机而定。

1)对学生态度真诚、友善

附: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花了40 年时间,曾收集9 万个学生所写的信,内容是关于他们心目中喜欢怎样的老师。保罗韦地博士概括出作为好教师的12 种素质。

一、友善的态度。二、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三、耐心。四、兴趣广泛。五、良好的仪表。六、公正。七、幽默感。八、良好的品性。九、对个人的关注。十、伸缩性。十一、宽容。十二、有方法。

“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第斯多惠

教师表现为激情豪放、热情主动、温和委婉、冷静漠然

2)教育策略科学、合理、有效。

科学:严而有序;

合理:依据理论、针对现实;

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一桶水会将其淹没,而当需要一桶水的时候,一杯水不能使其满足,适时适量地给予,这是一个好园丁的技艺。

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包括学生知识的长进、学习方法的改进、学习动机增强、品德及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等的。

3)解决冲突(师---- 生、生---- 生)及时、机智。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理想

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成为众人向其看齐的人。必须确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随着一批又一批青少年的整体发展,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地不断提升人格魅力,努力成为德性教师,尽享教师职业尊严与欢乐。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教师能自主确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并不断更新理想目标。在执著地追寻理想目标的历程中,教师始终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能以“唯美”心态,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在职业实践中能忠于职守、勇于创新,并能以身立教,严于律己;能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做学生的言行楷模。在具体工作方式的选择中,能恰如其分地张扬个性,从中维护教师职业尊严,体验成就感与愉悦感,进而不断实现、提升生命价值。

最终,在人格结构中,表现出一份理性与激情、责任与洒脱、执着与坦荡;从教师职业角色上,实现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进而向“教育艺术家”的转变。

努力践行教师的公正

[ 题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教育公正或教师公正是教师伦理生活的重要原则。比如中国古代形成的“有教无类”的概念既是我们教育的传统,也是全部教育的本质要求。又比如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法”也既是师生关系上公正的集中表现,又是所有成功教育的秘密所在。所以公正既是教师幸福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的需要。不公正的教育是反教育甚至是反文化的。

第一节什么是公正

公正是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公平与正义的伦理原则。

公正或正义一直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的道德法则,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价值生活目标,也是伦理学思想史一直不断探究的一个核心概念。公正一方面是一个社会性、历史性的范畴,在阶级社会中还有阶级性。但是公正本身又有它统一的规定性。正是这一统一的规定性使公正

成为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美好目标。那么什么是公正?如何理解公正范畴?这就必须对公正原则的特性、内容和类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公正的特性:

公正必须具备的特性有以下三条: 1. 对等性; 2. 可互换性; 3. 最终价值判定的依赖性(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个人幸福)。

何谓对等?对等就是指主体对人对事要一视同仁,适用同一个规则或标准。以一个标准对别人而以另外一个标准对待自己,就叫偏私,当然就是不公正了。比如在古代社会,君主对自己的标准和他对臣民的标准就是不一样的,所以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整个体制就是不公正的。这正是历史上的历次革命之所以发生的原因。由于公正具有的对等性,所以人们往往容易将公正错误地理解为平均主义。

可互换性是对等性的要求和保证。要真正作到对人对己用一个标准,就必须能够让自己处在对方的位置时,仍然接受自己原先承认的法则。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也。否则,就只是自以为的公正的伪“公正”。

对等性与可互换性的另外一个著名的阐释是美国伦理学家罗尔斯(John Rawls ,1921- )的“无知之幕”。罗尔斯说,在确立公正原则时“我们必须以某种方法排除使人们陷入争论的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引导人们利用社会和自然环境以适于他们自己的利益。因而为达此目的,我假定各方是处在一种无知之幕的背后。他们不知道各种选择对象将如何影响他们自己的特殊情况,他们不得不仅仅在一般考虑的基础上对原则进行评价。”这样,原始的契约状态的改变就可以使有关正义问题上的偶然性得以排除。另外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古希腊神话中正义女神的形象是手持天平,双眼被蒙住。这一形象设计所表达的对公正的客观性的理解与罗尔斯的“无知之幕”十分类似。

但是,双方都认可的对等、可以互换或客观性的标准并不能保证这一标准本身是正确或公正的。比如,合谋抢劫对合谋者而言都是对等而且可以互换的,但不能说明抢劫他人是公正的。又比如,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 )在1971 年曾经受到违反“反歧视法”的指控,被认为对少数民族和妇女雇员在报酬上有歧视现象,并为此付出了高达1500 万美元的赔偿。但在六十年代“反歧视法”在美国通过之前,AT&T 就不可能面临这类指控。更进一步地说,在认为在少数民族和妇女本来就应低人一等的价值标准之下,所谓公正只要作到对所有的少数民族和妇女一视同仁即可,而无须考虑他们与白人雇员报酬上的悬殊。

所以,罗尔斯同时指出公正原则应当是这样的:“当原则体现在社会的基本结构中时,人们倾向于获得正义感。按照道德学习的原则,人们发展起一种按照它的原则行动的欲望。”所以公正必须具有正向价值属性或价值合理性。

公正的标准本身不能自己说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公正标准本身必须有公正之外的价值依据。这一根据有二,一是看它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二是看它是否有利于个体的幸福。当然,这两个根据本身又是统一的。由于幸福本身的价值性、利他性,又由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仍然是个体的幸福,所以最终的依据应当是看这一标准是否真正有利于主体幸福的实现。英国道德哲学家D · D ·拉斐尔说:“按照罗尔斯的看法,在想像境况下(既处于无知之幕中)的人会首先尽力求得最大限度的平等自由,然后第二他们会同意离开平等,以改善每

个人,包括处于最不利条件的人的生活。第二个原则的要点是区分公正的不平等与不公正的不平等。如果给有才能的人特殊的奖励或特殊的机会不仅为这些少数人带来重大的好处,虽然引起不平等,而且其结果也改善整个社会普遍的生活水准,包括最穷苦的人的生活水准,那么这一不平等是可以得到辩护的。”“不是因为得到奖励的人理应得到这些奖励,而是因为这种奖励有利于整个社会,尤其是有利于它最贫困的成员。”当然,罗尔斯的无知之幕是建立在个体自身利益计较的基础上的。拉斐尔本人则赞成另外一种我们也认为更为恰当的解释:“这不是一个确定如果你发现你处于穷人中间就会对你提供帮助的问题。这是一个暂时忘掉你自己,考虑那些最穷的人的问题。”“它产生的道德判断是一个利他主义的判断,不是一个有利自我的保险政策。”

所以一方面公正是一个普遍的道德法则,另一方面公正原则在最终价值判定上又有依赖性,它依赖于公正以外的东西。公正的这一属性既使我们认识公正与偏私的对立,也使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平均主义不是公正的正确理解。也正是因为这一最终价值判定的依赖性,公正才是一个社会和历史的范畴。

二、公正的内涵:

公正原则说到底是一种处理利益关系的原则。美国伦理学家、乔治敦大学教授汤姆.L. 彼彻姆(Tom. L. Beauchamp )说:“一切正义理论共同承认下述最低原则:同样的情况应当同等地对待——或者使用平等的语言来说:平等的应当平等地对待,不平等的应当不平等地对待。这相基本原则通常称为…形式上的正义原则'”。那么,公正原则应当包括那些具体内容呢?我们认为,公正原则如做进一步的分解,可以理解为两条基本原则:1. 报偿原则;

2. 承诺原则。

所谓报偿原则,即权利原则,意思是主体的贡献等于或者不小于(= )应得的权益,类似于“按劳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对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来说,这样一个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公正的。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对“劳动”

概念要加以限定,就是,劳动必须是有效或创造了价值的劳动。无效的劳动与有效的劳动获得同样的报偿,显然也是一种不公正。所以依据“贡献”作为标准是比较合适的。

报偿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贡献等于或不小于应得权益。这是因为贡献若小于权益,就意味着剥夺别人的劳动成果,当然是不公正的;而贡献若大于权益,就意味着被剥夺,当然也是一种不公正。当然如果主体的觉悟较高,愿意奉献自己的爱心,这是仁慈或慷慨的美德,当然无可非议、值得提倡的,但这已超越了公正原则。所以,在权益分配上的公正应当是要求贡献等于或不小于应得的权益。

同理,报偿原则的消极方面就应当是恶有恶报,惩罚与恶行的程度相当。惩罚实际上就是对由于作恶所造成的不公正的一种“补偿”,是“重建平等”。亚里士多德将它称为与分配正义相并列的“补偿正义” 。

所谓承诺原则,也可以称为义务原则,它的内涵是权益应当小于或等于(≤)主体所承诺的义务。这是第一个原则的延伸,是一个与职业道德联系密切的原则。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自己的岗位上,若希望自己承当较小的义务却希望获得较大的权益,那么他就是希望无条件收获别人的劳动成果。同时如果承诺的义务可以小于权益,那么就整个社

会而言,也不可能。所以只有当承诺并且践行的义务大于或等于自己收获的权益时,社会发展才能正常,人际关系才能理顺。否则就只能承认和导致不公正。

三、公正的类型:

公正的内涵丰富,可以有不同的划分。

首先,从公正的性质上看,公正可以分为报偿性公正与惩罚性公正。报偿性公正如上所言,是公正的基本形式。但惩罚性公正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如果惩罚不公,就不会有有效的服人心的震慑或调节的功效。而且,如果忽视惩罚性公正,该罚不罚,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变相的分配上的不公。

现代社会极易形成对惩罚性公正的忽视。原因之一是。这种抽象的人道主义宣称所有的人都有某种永不消失的天赋人权,即使是丧尽天良、毫无人性者,也仍然如此(比如一些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实际上这种抽象的人道主义恰恰忘记的一个自然的结果是对善良者的不公正。所以这种抽象的人道主义貌视公正,但实际上恰恰忘记了“平等仅仅是对平等者的平等,而不是对所有人的平等”这样一个公正的基本原则。

其次,从公正涉及的主体关系上看,有三类公正:“我—我”公正:自重——自己对自己的公正;“我—你”公正:人格对等的公正;“我—他”公正:对规范的同等遵守的公正。

第一种公正主要反映的是“我—我”关系,它的基本要求是自重,这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公正。实际上如果一个对自己都不能作到公正的人,我们就很难指望他能对别人作到公正。对自己的公正的起码要求是努力和幸福。善待自己莫过于努力理解自己的价值所在并恰当地努力实现这一价值。自我价值实现的结果就是幸福的获得。在此我们再次找到了一个公正与幸福的内在联系。

第二种公正是一种人格对等的公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要求主体能够充分尊重对方的人格自由和尊严。我们不可以视自己为追求幸福有血有肉的主体,而视他人为自己一个纯粹的外物。实际上幸福生活只有在人际和谐的环境中才可能找到,如果我们试图在一个充满敌意、孤独和冷漠的人际环境中寻找幸福,我们就只能缘木求鱼。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公正原则往往需要仁慈原则来补充。

第三种公正是一种狭义的公正。他人是一个与自己完全对等的客体。所以在涉及利益关系时,双方都有对等的权力。为了保证各自的利益,双方都需要作出对等的让步;同时双方都应遵守相同的准则和义务。这是一个涉及到社会合作方面的伦理原则。为了保证合作成功,也为了各自在合作中顺利实现共同利益,对规范的同等遵守的公正十分必要。当然,这一遵守是客观的、“冷冰冰”的。

公正就其对人际关系的调整来看,是十分重要的。人际关系调整得当,人们就会和睦相处,产生积极、健康的心情;相反,就会造成极大的敌意、孤独和冷漠。但是上述三种公正类型往往只涉及了道德主体一个方面。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有不全面的问题。

艾德勒依据公正存在或表现的领域将公正的类型概括为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正义有两大领域。一个是关于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有组织的社区(即国家)之间的正义。另一

个领域则是关于国家与构成国家人口的人之间的正义。”第一个方面包括( 1 )不要侵犯他人的权利,不妨碍或挫伤他人对幸福的追求;( 2 )在分配和交易上,要平等待人;(3 )我们的一切行动有利于社区的公共利益或福利。第二方面的公正或正义则包括社会政府或制度形式方面的正义、社会经济安排的正义以及社会法制的正义等。

艾德勒的公正类型实际上也可以分别称之为个人性公正(投射性公正)和制度化的公正(返身性公正)。前者属于德性化公正;后者属于制度化公正。在教师的公正中也明显地存在这两大类型。公正既要求教师能够正确地履行公正原则处理好教育劳动中的人际关系,同时也要求建立一种公正原则的教育制度。既建立“教师的公正”,也建立“对教师的公正”。

第二节教师的公正

教师的公正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它表现在教师与自身、教师与同侪、教师与学生等人际关系之中。教师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内容,而教育公正包含更多的教育制度内涵。教师公正或教育公正是一条至关重要的职业道德范畴。

一、教师公正或教育公正的必要性

1.有利于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形成

教师能够对人对己作到公正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公正处理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系,就会有利于形成较好的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公正对待同事、领导,则有利于协调不同的教育职能,形成教育集体的良好心理氛围,从而形成教书育人的学校教育的内部环境;公正地对待学生是教师公正的重点,这一种教师公正则有利于直接的教育、教学环境的形成。比如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由于教师对优秀学生的偏爱和对所谓差生或后进生的忽视或其他不公正的对待,后进生出于一种反抗心理,往往会强化其“捣乱”的倾向。其结果当然是教育教学秩序的混乱,最终是不利于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的。

2. 有利于教师威信的提高

公正是人格的脊梁。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虽然是对从政者说的,但对教师同样适用。教师既是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管理者。如果教师的行为是不公正的,除了同行、领导的舆论、谴责和制度的制约之外,最主要的是影响教师的威信。上海师大曾有一次对4500 学生的调查,结果有84% 的被试认为“公正”是“教师工作重要的职业品质”;92% 的被试认为,“偏私和不公正”是“最不能原谅的教师品质缺陷”。由于学生对教师公正品质的期望很高,教师公正与否,当然影响他在学生心目着的形象。一个没有威信或威信不高的教师注定将成为一个成就不高的教师。

3. 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教师公正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十分重要。这一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学生个体,另一个是对学生集体。对个体而言,教师公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之一。比如,教师对优等生的偏爱和对后进生的忽视或其他不公正的对待就既不利于优等生又不利于后进生的积极性的发挥。对前者的溺爱会助长其骄傲和浮躁的情绪,丧失其不断进步的动力;

对后者的忽视当然更会损伤学生的自尊,打击其本来就可能不高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集体来说,不公正的教师行为会人为地造成学生集体的分裂。其结果当然是集体生活和集体建设的动力减退、集体对学生个体在德育和智育诸方面的教育性降低。

4. 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

由于公正本身就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涵,所以教师公正本身直接构成德育的内容。教师要让学生选择公正的生活准则,他自己就必须首先作到为人处事的公正无私。同时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往往是公正、无私、善良、正义的代表,对教师有非常美好的期待。这一美好的期待决定着当教师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作到公正办事时,他们就会感觉到公正的美好和必要,从而奠定他们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努力追求道德公正的心理基础。反之,当他们原本有着美好期待的老师不能公正无私时,不仅会伤害他们对于老师的美好的情感,而且会让他们怀疑显性道德教育课程所教授的公正本身的合理性,从而妨碍他们的道德成长。正如夸美纽斯所说:“ 除了智者,任何人都不能使别人成为有智慧的人;除了能言善辩者外,任何人都不能使别人成为能言善辩者;除了道德的笃敬宗教者外,任何人都不能使别人成为有道德的和笃敬宗教的人” 。所以我们也完全可以说,除了践行公正者,任何人都不能使别人成为公正的人。

5. 有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

首先,教师的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公正直接从属于社会公正。比如在招生、评价等问题上,能否公正对待一切对象就是一个直接的宏观的社会公正问题。有些公正形态虽然属于微观的问题,但也是社会公正的一部分。比如,课堂上的公正,虽然涉及的不过几十个人,但它一样属于社会公正的组成部分。如果考虑到几十个学生可能联系到的人群,则这一公正涉及的面会更为广阔。其次,根据杜威的观点,学校是社会的雏形,因此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起点。如果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不能感受应有的公正存在,那么学生将很难建立起公正的信念,最终会不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所以教师能否实践公正关系到一个社会公正的实现及其程度。

二、教师公正的特点

1. 教师公正的教育性

教师公正的特点首先是与他的职业特征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公正的首要特点就是他的教育性。这里的教育性主要有两条。一是他的公正行为的教育示范性,二是他的公正调整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或以师生关系为基础,体现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之中的。教育劳动的特点之一是教育主体与教育手段的同一性。教师如果不能在自己的周围建立起公正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在师生关系中缺乏公正的内容,就是在行不公正的身教。由于师生关系和教师职业的上述特殊性,教师的不公正往往是最不能饶恕的。

2. 教师公正实施的实质性

教师公正的实质性是说教师公正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着眼于实际或实质意义上的公正而不完全拘泥于形式上的公正。这一点实际上也可以算作教师公正的教育性的一部分。比如同样都给了五分,对于一些通过努力已经进步到接近五分水平的同学来说,一方面由于他实

际上还没有作到100% 或与最好的同学一样好,给他五分似乎不公正;但另一方面,正是这样的五分使他看到了学习的进步和希望,实质上教师在这里并非对他实行了不公正的偏爱。又比如,对于同一种错误的批评,有时候教师对优等生的批评甚至会比对后进生的批评还要严厉。这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后进生更需要对其自尊的爱护和策略的批评,而优等生则更需要使之猛醒的棒喝。这里形式上的不公正实质上却是公正的。因为实际上教师对这两类学生的爱是完全相同的,不同的仅仅是教师根据其对学生的了解和教育规律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的差异。

3. 教师公正主体的自觉性

教师是一种对自己的工作有较高职业意识的社会角色。这一方面是因为教育活动本身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活动,另一方面是因为现代社会所有的教师都是经过职业上的专门训练的。教育活动自觉性的重要标志是教师对自己职业道德及其重要性的了解。学校、教室等教育情境也常常会有道德上的文化暗示。所以与其他社会阶层相比,教师在进入岗位之前和之后,都会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的自觉意识和修养的动力。教师的职业道德自觉意识的内涵中当然也包括教师对教育公正的原则的自觉意识。

除了教育主体的自觉性之外,教育公正的自觉还表现在教育事业本身的正向价值属性。教育总是要教人从善。从善本身为教育公正所需要满足的价值依赖性提供了先天性的优越。换言之,符合教育的根本目标的举动本身具有公正或正义的特质;公正是教育本有、应有的内涵。所以教育公正还有一种职业的自觉性。

三、教师公正的内容

教师公正既表现为教师对自己的公正,也表现在公正对待同事、领导及学生家长等方面,更表现在正确对待教育对象上。我们可以分别称之为:教师对自己的公正、同侪性公正、对象性公正。教师公正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公正,重点则是对自己、对同事和对学生的公正。以下谈谈这三个教师公正的重点。

亚里士多德曾经将公正视为一种人际关系的“中度”。孔子和孟子也提出了“中庸”的理论。教师公正实际上就是要在以师生关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处理上实现某种中度。教师应当对得起自己,所以必须有一种对自己的公正。它包括对教师自尊、荣誉以及合理的经济利益等等合法权益的要求和维护。教师对自己的公正不仅是“我—我”关系,也涉及到教师与社会的关系。在中国社会中,也许是人们对教师的职业期望较高,一方面社会在舆论上普遍赞同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但另一方面人们包括教师本身往往又认为教师应当羞于言利,只做蜡烛,只问耕耘。要求教师做苦行僧无论是社会还是教师本身,都是一种不公正,因此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这一心态应当予以纠正。

在自尊、荣誉以及其他利益的处理上,教师的同侪关系也必须保持适当的“度”,这是一种同侪公正。许多教师对于自己的领导人往往做不到公正对待,要么恭敬有余,唯上主义,要么恃才傲物、目空一切。而实际上教师同他的领导人之间除了管理关系之外,人格上是完全对等的。这一对等性决定着前两种态度都是不公正的。所以教师在与领导的关系处理上最关键的是要在工作上服从分工,相互配合,在人格上相互理解、彼此尊重。教师与自己同事的关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同志”关系。在处理同其他教师的关系上,主要是要公正地评价

(最新)2020小学教师师德师风演讲稿共3篇

教师师德演讲稿: 甘为人师 我是一名教师,一说教师,有人就会在心里隐隐约约地说:“教师,太平凡了。”是的,教师人是平凡的,但事业却是伟大的,因为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默默的奉献和无私的牺牲。我为能从事这样的事业而自豪!当我登上那讲台,不,应当是舞台,我似乎觉的两侧的紫色帷幕正缓缓的拉开。最富有生气的戏剧就要开始了。最令我兴奋的是这戏剧拥有一群忠于自己的角色的演员——我的学生们!这戏剧也许是世间最长的了,为此,我愿做一名热情的报幕员,向观众宣布:X X 班的戏剧开始了!我想,我还应该是一名合格的导演。我渴望导出充满时代气息的戏剧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它的主调;理解,友爱,开拓,创新应当是它的主要内容;爱着这个集体和被这个集体爱着是它的主要故事。作为导演我将要精心设计出生动的情节,典型的角色,迷人的故事奉献给所有的演员。我也心甘情愿地做一名配角,尽我的力量成为主角服务、效劳。不仅如此,我还要做一名最虔诚的观众,为演员们精诚的演出微笑,流泪,鼓掌,吹呼。生活的目的,不在于显耀和享受,而在于精神上的充实和事业上的成功。没有战士谁也当不了将军;没有水手,谁也当不了船长;没有多行多业的分工,就不存在国家和民族。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条路,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改革在深入,教育要振兴。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一定会竭尽全力把书叫教好!如果我的学生是蜜蜂,我甘当采蜜的花朵;如果我的学生是花朵呢,

我一定做好护花的绿叶;如果我的学生是幼苗,我一定当好称职的园丁;如果我的学生是卫星,我一定当好把他们送上万里征程的火箭;如果我的学生是火箭呢?我一定当好一名火箭兵,用我瘦弱的肩膀,顶着他们踏上辉煌的前程。别为了让家长认识你,别为了让老师认识你,最美的发现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当我望着孩子百双渴求的眼睛,就像置身于灿烂的星空之中,在这片闪烁的星光里,我将找到清澈如山泉的真、善、美。同学们,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让我们携手并肩,不回顾,不彷徨,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吧!

(最新)2020小学教师师德师风演讲稿范文共3篇

教师师德演讲稿: 榜上无名脚下有路 今天,我站在台前进行“我选择·我追求”的演讲比赛,与其它教师相比,我可能没什么可说的,一个代课教师,有什么追求?天下有那么多的路好选择,可为何偏偏选择这条路走呢?我不懂,但我后来仔细寻思,我找到了答案,其实,在我刚进师范时,我就选择了这条路。虽然我是一个分配的落榜者,但我脚下有条选择的路。因此,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定为“榜上无名,脚下有路”。 记得刚入师范时,我们是意气风发,头顶戴着绚丽的花环,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时代与我们开了玩笑,我们也好似成了自作多情之人,我们成了时代的落榜者。 心虽死,梦犹存。可能有人会问:“你的梦又是什么呢?”我的梦可能就是在师范院校滋生出来的当教师的滋味吧!我的许多同班同学毕业后都走上了生财之道,她们也曾劝我同她们一样选择另一条路,但我始终未能说服我自己。 我虽然没有正式的教师称号,没有赢得心中美丽的花环,但我是一个时代的青年,青年的青春应是闪光的,青年的青春应是精彩的。命运夺去了我青年闪光的信心,自己就不能再造一颗信心吗?所以我坚持着脚下的路,默默的、无悔的。 抬头看看远山吧!凝重而肃穆的崇山峻岭,并没有因沉寂而心甘冷默,并没有无人喝彩、无人光临而死气沉沉,而是以灿烂的鲜花向寂寞挑战,以蓬勃的生机对生命负责。所以我想:生命中的险恶没有

什么恐怖,生命中的冷漠没有什么缺憾,生命中的高墙与埋没无关,关键是即使在始终无人注目的黑夜中,你可曾动情地燃烧去答谢这一段短暂的青春岁月?! 我曾看过一篇《把生命转换成使命》的文章,里面主要讲了一个古希腊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作者悟出:个人能透视自己的命运,掌握自己命运是件最不容易的事,但是更困难的则是把命运转换成使命。我想:作为我更多地就应把失落的命运转换成幸福的使命。 从沉默的高山我获得了激情,从古希腊神话我获得了责任,于是我懂得了生活,懂得了做人本身,懂得了怎样使青春闪光,怎样使青春精彩。 人都有过惆怅与迷惘,这不要紧,只要你肯去寻找,寻找是为了解脱,也是为了拯救。如果摒弃迂腐与装饰,那么“立身教育、奉献教育”就是我人生苦觅的寻找,这就是我一个榜上无名者脚下所走的路。 在演讲的最后,我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领导对我关怀与帮助,就让我以马克思的话结束我的演讲吧:“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

新教师师德师风学习总结

新教师师德师风学习总结 近几个月以来,我校组织了一系列的师德培训活动,在 这几天的学习过程中,作为一个刚刚从事教学工作的我而言 是极其重要并且十分迫切的。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认 为教师“在其位,谋其职”就是把书教好,开启学生的智慧 之门,教育学生作一个品行端正的人。殊不知,教师除了教 书以外更重要的是育人,而怎样育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以身作 则。 都说孩子的个老师就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 成长很重要,因为孩子善于模仿;其实老师在学生的眼中也是不容忽视,因为学生对老师的敬畏。对于学校而言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 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 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 位教师的自我修养!通过培训,我有诸多体会,现归纳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

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 法和教育途径。学校教育虽说由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完成,但 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教师的主导、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径来完成自己 的教育、教导,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只有不 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二、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 度主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教学中依赖的是富 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 言行举止。推进教育教学的融合管理的根本保证,是有一支 思想过硬、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全 员有意识、人人有责任,人人都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道德。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学生道德纪律的实施需要借助 的是教师的道德,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纪律强权。道德 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力量。教育学生是不是多上几节 思想品德课,让学生背诵日常行为规范就可以了呢?不是的。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 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 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

教师师德师风演讲稿(精选5篇)

教师师德师风演讲稿(精选5篇) 【第1篇】教师师德师风演讲稿 ——用自己的青春浇铸高尚师德之魂 各位领导,老师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自己的青春浇铸高尚师德之魂》。 我在柴家小学这个优秀的集体中工作已经三年了。这三年时间里,我认识了什么是高尚师德,并暗下决心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比起那些只能暂时打动人心的宣传材料和先进事迹,柴家小学那些年近退休却依然孜孜不倦的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上的老教师们,更让我明白了高尚师德的真谛!每周十几个备课,十五六节正课,当着班主任,管着功能室,扎扎实实,任劳任怨。还有什么比这更能体现高尚的师德之魂呢?从他们身上,我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高尚师德不是讲出来的,而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说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老师的高度评价,古往今来举不胜举。但是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为这些类似佛祖头上的光环而动心吗,我们更应该去做的是扎扎实实做好我们手头上的工作。年近五旬的崔老师,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排练的齐文化剧《一鸣惊人》,一举夺得全区第五名的好成绩!现在,两个没有任何基础的二年级学生,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把京剧唱得铿锵有力,韵味十足。

可是,每天放学后,我们总能看到她拖着疲倦的身躯,抱着一摞作业和几个备课回家。这是什么?这就是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培训会上,我讲完了操作步骤之后,老教师们围着主控台问这问那,都要动手操作一遍;在这几次赛课活动中,五十多岁的老教师,都要带着孩子们到多媒体教室去上课,也许他们的技术还很不熟练,也许他们制作的课件过于简单,但是还有什么比他们积极投身新课改的热情更可贵的呢!在课堂教学方式的不断变化中,我们看到的是老教师那一颗颗永远不变的心! 作为教师,在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学生那一双双求知苦渴的眼睛,看到的是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笑容,想到的是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渴望。那些看起来少不经事的孩子们承载的是民族的未来,他们将来都应该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我要把“无愧于每一个孩子,无愧于每一位孩子的家长”印记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我想,高尚师德,如果我能做到这两条就足够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老师们,正确面对自己的日渐逝去的青春,努力奋斗吧!为了孩子们的光辉明天,热情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吧!奉献自己的青春,收获“桃李满天下”的喜悦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2篇】教师师德师风演讲稿

教师师德师风演讲稿

教师师德师风演讲稿 (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师: 您们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爱,教师的职责》! 朋友,作为教师,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爱品学兼优的“尖子”学生容易---这种爱常常是自然而然地由衷产生,而对所谓“差生”就不那么容易爱得起来了。 你是否留心过生活中有这样的镜头: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获得师生、父母的重视,被爱着;而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则若无其人地被忽略,爱与他们无缘。 殊不知,正是这样的学生更需要人们的爱,因为他们有苦恼,甚至是自卑。他们的心,有更多需要被人理解的东西。 当然,爱这样的“差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牺牲一些时间,花费一些精力。但是这种爱更有价值,更为人称道。或许这种爱,未必一定能在学习上显出效果来,但是它使人心热,使人不再陷入消沉痛苦,从而产生积极的效果这是我深刻的体会啊! 当我用爱的火焰融化了学生心里冰块儿的时候,我像是看到了春苗在萌发;当我用智慧的钥匙为学生打开通向理想大门的时候,我仿佛闻到了百 花的芳香;当我住进医院醒来看见孩子们围在我床前的时候,我好像飘游在爱的海洋;当我和同学们欢歌笑语的时候,我似乎感到青春的旋律在身上跳荡;当我新年收到孩子们贺年片的时候,我宛如喝着一杯玉液琼浆。朋友,听到这里,您难道不感到作为一个教师的欣慰和幸福吗? 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启开孩子们心灵的大门,教师必须付出最大的热情,因为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学艺术,都产生在教师对学生的无比热爱的炙热心灵之中。

要知道,爱可以化冷漠为热情,化忧郁为振奋,化悲伤为喜悦,化懒惰为勤奋。爱是真正促使人复苏的动力。这种爱每个人应该贡献,每个人应该获得。 让我们去爱吧,使我们周围充满爱的温馨,切记:他们更需要爱;爱,教师的职责! 教师师德师风演讲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可以说,教师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特别是高校学生,远离父母家人,在学校视老师为最亲近、最信任、最崇敬的人,所以教师的道德、人品表现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所以,教师的师德不只是个人的问题,同时,一个教师只有有良好的师德,才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因此,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而良好的师德师风,则是一个学校的立身之本。 师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教师经常与学生在一起,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社会的看法,甚至其举止等等,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为人表率。如上课时要衣冠整洁,精神饱满,不可将个人丝毫的不良情绪表现在课堂上。更不可在课堂上发牢骚,抱怨学校或贬损其他老师。否则,不仅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正人先正己,育人比教书更重要,知识的缺乏可以后天弥补,但一个人的道德观、世界观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变。 所以,教师的责任绝不是仅仅是讲几节课。师德也是认真对待工作的前提,没有良好的师德,就不会有对事业的责任心,就不可能对工作兢兢 业业。只有视教书育人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视学生为自己的子女,才能有端正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我在改学生作业时,对每份作业对认真批改,即使是两百多人的大班。这样虽然辛苦些,但可以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了解整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教学是否存在什么问题,再有针对性的改进。学生见老师如此认真,自然也

2021年新教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2021

由于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健全,衡量一名“好”老师的标准往往只和教学成绩挂钩,只要考试成绩排名靠前,均分、及格率、优分率等指标是学校考查老师的重要指标,而很多学校也简单地将“教学质量”定位为期末考试的综合排名,这些都造成了评价老师的片面化,单一化。 我认为,要成为一名学生喜爱、家长认可、同仁赞、领导肯定的“好老师”,仅用教师的教学成绩即分数来评价是不全面的。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一名“好老师”的标准应该是从多角度、多方位来判断的。 一名“好”老师首先是关心和爱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老师。 关爱学生体现在从内心深处对学生的喜爱和关心,经常鼓励、表扬学生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作业批语里写上“有进步”,“很好”,课堂上给回答问题的学生以掌声,家访在家长面前表扬表扬孩子…也许就是几个字,几句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会让学生鼓起信心,在学习、生活中表现的更好,更优秀,同时和老师关系也更融洽,更和谐。“好”老师批评学生是很讲究技巧的,无论学生多么调皮、犯了多少次错误,批评学生时绝对不会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更不会用简单粗暴的体罚来体现教师的权威。 “好”老师关心的不光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的是对学生道德品质、习惯养成、身体健康、家庭环境关注和指导,通过平时在课堂上、课间中、放学后和学生和家长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的好习惯,树立基本的善恶观念、价值观念,进而形成做人的基本准则,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学生的习惯养好了,有了正确的是非观念,学习成绩在老师的带领下,自然就提高了。 一名“好”老师是具有人格魅力、有个性的老师。 外出学习听一些著名的优秀教师的讲座,我们常常会深刻的感受到这些老师身上散发着强烈的人格魅力和突出的个性特征。或是不计得失、或是心态乐观、或是语言诙谐,或是爱好广泛,或是思想前卫……,做这些老师的学生会从他们的言传身教中汲取各种知识和营养,懂得做人的道理,知道做事的好方法和态度。什么是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则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在今天的社会里一个人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容纳,那么他实际上就具备了一定的人格魅力。 “好”老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待人接物上,对学生、对家长、对同仁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关心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待自己严格要求,有进取精神,自励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表现得勤奋认真。在理智上,表现为感知敏锐,具有丰富的想像能力,在思维上有较强的逻辑性,尤其是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情绪上,表现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情绪稳定而平衡,与人相处时能给人带来欢乐的笑声,令人精神舒畅。在意志上,表现出目标明确,行为自觉,善于自制,勇敢果断,坚韧不拔,积极主动等一系列积极品质。具有人格

小学师德师风演讲稿五分钟【5篇2020小学师德师风演讲稿】

小学师德师风演讲稿五分钟【5篇2020小 学师德师风演讲稿】 5篇2020小学师德师风演讲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怎样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他们只求付出不求回报。说无私吧,太老套了,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是一种精神,支撑这种精神的就应该是这种高尚的师德吧!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 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上学生最喜欢的课,是每个教师都追求的目标,也是我所追求的目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努力着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那么,如何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呢?我觉得,首先,一位老师要能够象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靠的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教师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第斯多惠说过“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大到世界观、人生观,小到一举手一投足,都渗透在整个

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以自己的人格品质吸引学生,令学生钦佩,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平时,遇到有的同学不舒服,我会把他叫到跟前,耐心询问; 有时遇到同学值日不认真,我会拿起笤帚,和他们一起扫; 有的同学进步了,我会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语; 还有,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的铅笔,扶起不慎摔倒的同学……我看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我想教师的人格魅力可能就是体现在这样一件件小事上。 其次,是教师能够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而是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只要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我班有一位调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差的学生。好几次,上课时我提问他,他都回答不上我提的问题,为此我没少发火,但着急教训是没有效果的。有一次,我把他叫到跟前,顺手拿过一个凳子让他坐下,亲切地和他说起了家常话,随即说道你将来最想做什么?他轻声的说了声,不知道,我就继续问他:那你想想你以后能做什么吧,根据他现在的学习成绩所能达到的学历,我和他一起思考,我们说了七个工作,针对这七个工作我分别从好坏两个方面给他做分析,当然,更多的是坏的方面,慢慢地,我发现他的眼神开始变得坚定,最后我对他说:你是一个有希望的孩子,这也是我今天对你说这些话的原因,我希望你继续努力别再消沉。临走时,他把凳子轻轻地放在桌子下面,还说了一声“谢谢老师。”在以后的几天里,我发现他的学习、纪律都有了

〖最新〗2020初中教师师德师风演讲稿(一)共3篇

教师师德演讲稿: 我是一颗小小的铺路石 对老师一向的评价都很高,有人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老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有人说老师是甘为人梯,默默耕耘;有人说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而我只愿做那一颗小小的铺路石,静静地躺在泥土里,虽然它没有水晶的纯静,没有宝石的艳丽,没有钻石的光芒。我的目标只有一个,让我们的新一代走在我们铺就的平坦而宽阔的道路上奔向前方,奔向四方,奔向远方。 初执教鞭的我站在讲台上,板着脸,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面对着孩子们四十多双明亮的眼睛,我的心在颤动。尽管这已不是第一次站在这里,以前的几次实习令我已经有了将近三个月的教龄。但面对着这群可爱的孩子,我的心仍禁不住微微颤动,我的嘴角仍禁不住微微上扬,溢出了一丝微笑。那四十多双眼睛里传递着好奇、信任与敬佩。这一切让我暗暗地松了口气,先前的担心一扫而光。然而我很快发现在孩子们纯净的心灵之窗中也藏着狡诘,他们很快发现了我的“友善”,对我玩起了“欺生”的把戏。上课时有的挤眉弄眼,有的指手划脚,做起了小动作。对此我当然是恕不可遏,将他们几个狠狠地训了一顿,此后我发现孩子们眼中的光芒在泯灭,我的心又禁不住颤动起来,是不是我做错了?这时老教师给我送来了“灵丹妙药”,熟知孩子心理的她告诉我,其实小孩子并不是真的想捣乱,而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欢和老师亲近,希望老师能注意他的心理,而在你忽视他时,他便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来引起你的注意。

哦,原来是这样,多可爱的孩子!我释怀地笑了,心头的阴郁一扫而光。慢慢地我从用老教师那里得到的灵丹妙药—爱心去和学生交朋友。我还使用一系列奖励措施:发小博士记分卡,名字上光荣榜,谁是总冠军等等,尽量寻找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尽量让每个学生树立起信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不以你的真挚之情、诚挚之心怎能换取孩子们纯真的童心?很快我与孩子们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牢 固的既是老师,又是朋友的双重关系。 在工作上我也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每天提早到校,晚上摸黑回家,将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又一个家!平时做到主动听课,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做好课后的摘记工作。大家都说,你要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为了灌满这一桶水,并让它不因为蒸发而减少,我在业余还认真学习业务知识。除了阅读自己订阅的杂志之外,我还大量翻阅学校现有的教育杂志,并认真做好理论笔记,不断积累,不断给自己充电,扎扎实实打基础,为做了名合格的数学教师而努力。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刚刚起步!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就在铺路!

教师师德要求

教师师德要求 教师应具备:“正己、敬业、爱生、奉献”的师德修养。具体包括以下十条: 一、政治思想:每位教师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二、专业业务:应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参加各种专业培训与进修,加强文化修养,掌握精深与渊博的知识,做到德高为师,以便更好地适应业务的需要。 三、教学教研:正确地认识和遵循教育规律,讲究教育艺术,能把听有掌握的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并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深入探讨、调研,创新、改革。 四、组织管理:教师要对学生的进步与成就,不断做出反馈,提出意见,能有条理、有计划地介绍新的教学、教育资料,能为全体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能经常组织班级活动,增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良好行为的期望,能为每个学生提出明确方向。 五、敬业爱生:要热爱本职工作,履行教师聘约,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提倡认真负责的精神,勤奋踏实,真正做到教学的“六认真”,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循循善诱,对每位学生都因材施教。 六、为人师表:教师要有较强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奋斗在岗位,奉献在岗位,为学生树立好榜样,为社会树立好形象。 七、廉洁奉公: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操,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得接收学生或家长的任何礼品、礼金,不在任何场合参与赌博,洁身自好。 八、风度仪表:教师的服饰仪容应朴素得体,整洁高雅,言谈举止应遵循文雅、稳重、端庄,态度行为要亲切和蔼,严谨持重,待人处事要真诚热情,尊重别人。 九、团结协作:同事之间要互相尊重,互帮互学,谦虚谨慎,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共同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十、家校联系: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配合,积极寻求途径,密切家校之间的联系,主动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艺术水平。

新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心得德行之表

1 / 5 新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心得:德行之表 新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心得:德行之表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学到这里的时候,孩子们总是满怀感恩地朗读。对于孩子们来说,老师就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亦是影响他们人生的最重要的人。自古以来,歌颂老师的名篇佳作络绎不绝,人们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总是无比尊重敬佩。然而,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何以担此荣光?为人师表,何以谓 表?表,即表率,德行之表,学识之表。我始终认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是德行之表,然后才是学识之表。一颗热爱、尊重过学生的心。聆听了那么多场精彩的讲座,就好像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我们学到了很多。然而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作为教师除了要认真解答学生的每一个疑惑;要认真评写学生的每一次评语;还要合理处理学生的每一个错误,充分调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之处,做到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保持热爱、尊重学生的心。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临平一中的司徒永定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他早年管理最乱最差的班级的故事。他最终每一个孩子的心,带他们绘班旗,唱班歌,牵引他们逐渐提升自己。这让我感受到了以为老师父亲般的爱心。在我实习期间,我也遇到过这样一位热爱、尊重学生的好老师。

良渚一小的郎俊娣老师班里,有一位女同学成绩很差,跟不上班级的学习进度,甚至日常上课中也无法正常参与,令各科老师头痛不已。但是郎老师从来没有一丝一毫想要放弃她的念 2 / 5 头。她每天给她布置较为简单的作业,安排班委课后帮助她学习,并且经常鼓励她兰兰,你并不笨,我们兰兰很聪明,只要比别人更努力一点点就好了,所以兰兰要加油.每一次班级活动,兰兰 无法正常参与,郎老师还是会安排她做诸如打扫卫生之类的劳动。她说: 我总是在想要怎样帮助她,她不能参加集体活动,但是也可以做做后勤工作,这也是为班级出力,如果把她晾在一边,那么她可能就体会不到自己的价值感,这对孩子来说太糟了。在她的身上,我学到的远不止这些。教师的特殊身份督促着我,要对学生保持一颗挚诚的爱心。每一个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对待孩子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不偏爱个别优秀生,也不歧视个别学困生,特别是去帮助一些自信不足的学生,肯定他们的成绩,多给一些鼓励。所谓德行之表,不仅要有一颗热爱、尊重学生的心,还要严以律己,做学生的表率。培训第一天,柴局长在动员大会上倡导的讲师德、树师风令人印象深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万千学子的成长轨迹。所谓树人先树己,老师在要求学生品行端正的同时,更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从日常穿着打扮到为人处事的态度,老师无一不是学生的道德榜样。特别是小学生,正处在懵懂时期,学习能力也是最强的时候,任何不

[最新]2020关于小学教师师德师风演讲稿(一)共3篇

教师师德演讲稿: 为了心中那份爱 泰戈尔在诗中写道:“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带着对绿叶精神的追求,带着对教师的崇拜,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与热爱,十二年前,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我便有一个执着的信念: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尽我所能,让每一个学生能成人,让每一个家长都放心。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我把它当作我从教的最高准则,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因为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从不因个人私事和家庭困难而耽误学生的学习。我清晰地记得:前年夏天,我到三峡学院参加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学习,一个噩耗传来,父亲溺水身亡,犹如晴天霹雳,因为家中还有两个急需他照料的亲人——瘫痪在床的祖母和患精神病的母亲。但我从没因家中困难向组织要求什么,也从没因此而耽误学生一节课。只有空闲之余,我才回去看看,直到祖母去世。屋漏偏逢夜雨。我两岁多的儿子又被开水烫伤。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我把药带回家自己料理,天天奔走于教室、寝室、医院之间。我曾苦恼,也曾彷徨,但我的学生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他们说:“老师,你去给孩子看病吧!我们自己学习,能行!”我是幸福的,因为我拥有孩子们的理解,拥有孩子们的爱。就是这份爱,让我在最困难的时期坚强地挺过来了。 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人奔钱看,而作为教师的我

们,往往是两袖清风,囊中羞涩。虽说我们不具备金钱的富有,但我们在精神上是富有的,有谁能像我们一样,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美丽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就能拨动一个个美妙的心弦,就能带给他们无限欢乐?! 我是教师,就要奉献,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时刻不忘责任,一心想着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为了学生能全面发展,培优辅困;为了学生能共同进步,促膝谈心;为了学生能受到教育;不知付出了多少时间与精力!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从事着“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因为有了爱,地更阔,天更蓝;因为有了爱,花更艳,草更芳。而心中的那份爱,将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艰苦跋涉,用热血和汗水去浇灌一茬茬幼苗、一簇簇花蕾,用爱心去托起明天的太阳!

【师德演讲稿】新老师师德师风演讲稿

新老师师德师风演讲稿 中华民族是最重视师德的民族。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下面是整理的几篇新老师师德师风演讲稿,欢迎大家积极阅读。 尊敬的领导及各位老师: 下午好! 首先我很荣幸能够作为代表在此发言!记得初入园林的那天,当第一次见到了整洁美丽的校园,第一次遇到既有魄力又有能力的园长,第一次碰到友好微笑的老师,第一次聆听活泼稚嫩的笑声,我便深深喜欢上了这所幼儿园。这是一所神采飞扬的幼儿园,她的每一个脚步都是迷人的乐章;这是一所风华正茂的幼儿园,她的胸中正充满着发展的激情与渴望;这是一所激情澎湃的幼儿园,她用拼搏铸就辉煌,用开拓承载梦想。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园林幼儿园,在这里,教师这份光荣的职业带给了我们一份难言的幸福。 我于1920xx年毕业于麻城师范学校后,一直在小学任教,今年刚到园林,新的环境,新的起点,作为一名普通的新教师,虽然我拥有朝气,活力和热情,但是毕竟还是稚嫩的,缺乏一定的经验,在诸多方面存在疑惑和困难,和在座的任何一位老师相比我都有太多需要成长的地方。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过:“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演戏如此,教学也如此,你们每一位都是我的前辈,是我的榜样,我要学习你们科学管理、优秀教学的方式方法,学习你们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优秀品质,学习你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我也恳切地希望各位教师能在我们新老师今后的教育之路上指点迷津,

多提出批评性的指导和建议。我也必将在实际工作中切实领会你们的教诲,专心教学,认真管理,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人间本无价,笔底耕耘总有情”,我相信只要从内心深处充满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同样也会如同我在小学一样:会点燃一支火把,照亮一片“桃林”!我也坚信只要勤学多问,以诚心,细心和耐心的态度,用勤学、勤问、勤看的方法来对待今后的每一天,就能够弥补自身的不足,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虽然来到园林只有短短的三个月,我却因为舞动和快乐而幸福着;因为收获和获得而幸福着;因为爱与被爱而幸福着;因为感激与感动而幸福着! 当我在到处寻找幸福在哪里时,蓦然回首,我却发现幸福就在我的身边,在园林幼儿园每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在每一个孩子的笑脸中;在每一次辛勤的付出中;在每一点喜悦的收获中??? 回顾过去,我激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任重道远。教育是一份良心活,我愿意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工作,不断进取、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幼儿,真诚的为每一个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和每位老师一起在园林的舞台上奋斗,努力实现人生的另一种价值。 最后祝愿各位领导及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打造灵魂教育,做幸福教师》。

教师师德教育

试论教师的师德教育 【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是崇高而伟大的职业,担负培养下一代合格接班人的任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必须具有较好的师德。 本文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更进一步地论述了教师的师德教育。 【关键词】教师、师德、教育 discusses teacher’s teacher’s ethics education duan xueqiangyang maoqiang 【abstract】 the teacher is human soul engineer, teacher’s occupation is lofty and the great occupation, the load raise next generation qualified successor’s duty. must manifest “well in the education teaching profession; humanist ”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s principle, must have the good teacher’s ethics.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eacher’s teacher’s ethics education on the teacher occupation’s particular further. 【key words】teacher, teacher’s ethics, education 人民教师是在教师队伍中形成的一种职业行为的总合,在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逐渐形成起来的。师德是道德规范在教师职业中的具体体现,对教师的生活、学习,形成自己的特殊的,较稳定的行业风俗、习惯、传统,形成善恶观、责

【最新】2020小学教师师德师风演讲稿(一)共3篇

教师师德演讲稿: 播种希望 还是在儿时,我的老师就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对“教师”这一职业期望的种子。这颗种子在老师爱的雨露和关怀的阳光下,渐渐地在我心中,生了根,发芽了,长大了。今天,它终于结出了果实——我也成了一位老师。当我还怀着期望看“老师”时,在他的周围总围着一圈光环,“春蚕”、“红烛”、“灵魂的工程师”。 于是,我就带着这样的一份崇敬走进了教师的队伍,当我穿过了它面前的光环,走进了它的内核时,也渐渐地理解了它的内涵,教师也是平凡的,普通的:就如一颗小小的铺路石,也只是社会中的沧海一栗,大多数的老师,都只是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燃烧尽了自身全部的光和热,再悄悄地退下了,没有惊人的事迹,没有辉煌的成就,犹如一块黑板,曾经写满了神奇,最后擦去的都是功和利。 但在老师的手中,都握着无数的金种子——那便是希望,这就是教师的全部财富,也是教师的神奇之处。 当每个生命来到这世界上,在他们的心中,都有一块空白的土地。很多的爸爸妈妈细心地给它浇水,施肥,唯独望了播下种子,于是他们就带着这块空白的沃土来到学校,请求老师在那儿播种。老师便大把大把的把金种子散向他们的心田。老师的关爱,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热爱生命的种子;老师宽容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善待生活的种子;老师的才华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渴求知识的种子;老师的期待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当其余的种子在他们的心中扎下根,成为泥土的一部分时,这希望的种子变成了上面最灿烂的一朵花。于是,老师笑了,笑着等待结出希望的果实。

教师师德演讲稿: 我是一颗小小的铺路石 对老师一向的评价都很高,有人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老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有人说老师是甘为人梯,默默耕耘;有人说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而我只愿做那一颗小小的铺路石,静静地躺在泥土里,虽然它没有水晶的纯静,没有宝石的艳丽,没有钻石的光芒。我的目标只有一个,让我们的新一代走在我们铺就的平坦而宽阔的道路上奔向前方,奔向四方,奔向远方。 初执教鞭的我站在讲台上,板着脸,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面对着孩子们四十多双明亮的眼睛,我的心在颤动。尽管这已不是第一次站在这里,以前的几次实习令我已经有了将近三个月的教龄。但面对着这群可爱的孩子,我的心仍禁不住微微颤动,我的嘴角仍禁不住微微上扬,溢出了一丝微笑。那四十多双眼睛里传递着好奇、信任与敬佩。这一切让我暗暗地松了口气,先前的担心一扫而光。然而我很快发现在孩子们纯净的心灵之窗中也藏着狡诘,他们很快发现了我的“友善”,对我玩起了“欺生”的把戏。上课时有的挤眉弄眼,有的指手划脚,做起了小动作。对此我当然是恕不可遏,将他们几个狠狠地训了一顿,此后我发现孩子们眼中的光芒在泯灭,我的心又禁不住颤动起来,是不是我做错了?这时老教师给我送来了“灵丹妙药”,熟知孩子心理的她告诉我,其实小孩子并不是真的想捣乱,而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欢和老师亲近,希望老师能注意他的心理,而在你忽视他时,他便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来引起你的注意。

体育教师师德教育案例

用鼓励点燃孩子的自信心 -----师德教育案例 :绍介例实、一.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经常对学生说的话就是“你真棒”,当我这样鼓励学生时,我发现,他们在课堂上就特别认真听讲,不敢做的动作

也积极努力的尝试,并总是说:“老师,叫我,我能行”,“老师,我 能比他做的更好”。他们的自信心不仅局限于此,王鹏的个子是班级 男孩中最小的,可运动会上他却主动报了好几个项目,如立定跳远,50米跑和接力等。看见老师不信任的眼光,他马上认真地给老师分 析自己的有优势,还急着与同学比试了一番,最后不忘安慰老师说:“老师您放心吧,我肯定能行!”项目定下来后,他每天都刻苦地练习,果然在运动会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原因分析: 自信心对孩子智力发展和人格培养有着很大影响。一个充满自信的孩子,处世乐观进取,做事主动积极,勇于尝试,乐于面对挑战;相反,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态度主要是退缩、新试尝敢不、急焦人与于善不、动被、望观、怯畏 鲜事物、凡事一览、犹豫不决。 不过仔细观察幼儿,就会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个个对自己都很有信心。不管什么事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都会主动去尝试。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知识的增加,反而使好多孩子失去了自信呢? 过分保护,孩子们需要一定的空间去成长,去实验自己的能力,学会如何应付危险的局面。老师和家长不要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如果我们过多的作了就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剥夺了他的自立及自信心。 自信受到打击,孩子渴望成长,常常会主动地去做一些自己认为能行

的事情,因为缺乏经验,难免犯错误或失败。可惜一些家长和老师总会这样训斥或责备孩子:“干什么都不行!”“真是一块木头!” 错误的比较。老师和家长往往都会犯这样的错误: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孩子,而且总是希望他相不各力,能资天得使就。这度尺一同到达能都们 同的孩子在发展上遭受到挫折。父母和老师总是在以“最好”的孩子的发展标准为标准,给孩子确立很高的目标,孩子在觉得很难达到目标的情况下,就会对孩子失去信心,而最终成为一个失败者。 作为老师,如何利用学校教育的良好机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正确的观念。这里的观念首先强调的是老师的观念:应该着力的培养孩子的自信;孩子的自信是可以培养的。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教育者就会以不同的方式方法使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使孩子意识到自信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多重要,对自己一生的影响有多重要。 大胆放手。老师若是处于高高在上的姿态,便总是认为孩子们不行,从而使得他们失去许多锻炼自己的机会。而孩子们又往往特别崇拜老师,信任老师。所以老师认为不行的事情,他们便认可,这样一来,无形中就使得学生失去了自信心。其实孩,可情事的碰碰磕磕到遇会,都中程过的长成在子. 以说受到挫折上难免的,老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孩子身上碰青的姿色,可以渐渐退去,但受了伤的勇气却难再恢复,也许一辈子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放开手,让孩子有更多机会去体验,去发展,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新教师师德修养培训内容

《新教师师德修养》培训 建设路小学何凤华 第一讲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 时间:2014.3.10 地点:学校大会议室 参培人员:全体教职工 职业态度——指人们如何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岗位,是否认同和追求职业岗位所联系的社会价值。 把教师作为事业的态度应体现在: 1、树立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基础 2、追求以人为本塑造美好心灵的职业理想——动力 3、培养不求功利、对祖国和社会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保障 第一节教师的敬业精神 一、敬业精神的内涵 敬业的理念 敬业,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只有将自己的职业视为自己的生命信仰,才真正掌握了敬业的本质。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把工作作为自己的使命,正当地获取财富,实现自我职业发展的人,才称得上掌握了敬业理念的人。 敬业精神既有实际行为的一面,表现为积极投入事业、勤奋努力工作、尽职尽责地服务理念,同时又体现为一种人生价值观。它是行为和价值的统一或者说是生活世界与意义世界的统一。 二、敬业精神的具体内容 (1)服务意识 (2)竞争与协作意识 (3)创新意识 (4)奉献意识 三、敬业精神的社会价值 (1)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与核心,是职业道德建设的落脚点 (2)敬业精神是社会协调发展的纽带桥梁,是整合社会资源的关节点 (3)敬业精神是巩固文化成果的现实支撑,是社会风气改善的切入点 四、敬业精神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客观要求 教师的敬业精神就是对自己所从事专业工作发自内心的体认和崇敬。 (1)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教师的敬业精神 (2)敬业精神永恒的教师才是一个新世纪合格的教师 (3)敬业精神永恒的教师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第一,受教育者的心理的现状迫切需要教师们的无私奉献,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第二,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永远求索和创新,完全地把知识奉献给学生。 受教育者的心理的现状 1、渴求知识与厌学情绪的矛盾 2、择业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3、传统的道德伦理观与现代的道德伦理观的矛盾

新教师师德师风精神演讲稿

新教师师德师风精神演讲稿 新教师师德师风演讲稿一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怎样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他们只求付出不求回报。说无私吧,太老套了,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是一种精神,支撑这种精神的就应该是这种高尚的师德吧!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 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上学生最喜欢的课,是每个教师都追求的目标,也是我所追求的目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努力着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那么,如何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呢? 我觉得,首先,一位老师要能够象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靠的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教师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第斯多惠说过“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大到世界观、人生观,小到一举手一投足,都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

如果我们能以自己的人格品质吸引学生,令学生钦佩,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平时,遇到有的同学不舒服,我会把他叫到跟前,耐心询问;有时遇到同学值日不认真,我会拿起笤帚,和他们一起扫;有的同学进步了,我会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语;还有,捡 起学生掉在地上的铅笔,扶起不慎摔倒的同学……我看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我想教师的人格魅力可能就是体现在这样一件件小事上。 其次,是教师能够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而是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只要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我班有一位调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差的学生。好几次,上课时我提问他,他都回答不上我提的问题,为此我没少发火,但着急教训是没有效果的。有一次,我把他叫到跟前,顺手拿过一个凳子让他坐下,亲切地和他说起了家常话,随即说道你将来最想做什么?他轻声的说了声, 不知道,我就继续问他:那你想想你以后能做什么吧,根据他现在的学习成绩所能达到的学历,我和他一起思考,我们说了七个工作,针对这七个工作我分别从好坏两个方面给他做分析,当然,更多的是坏的方面,慢慢地,我发现他的眼神开始变得坚定,最后我对他说:你是一个有希望的孩子,这也是我今天对你说这些话的原因,我希望你继续努力别再消沉。临走时,他把凳子轻轻地放在桌子下面,还说了一声“谢谢老师。”在以后的几天里,我发现他的学习、纪律都有了 很大的进步。我觉得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