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师带徒发言稿

中医师带徒发言稿

中医师带徒发言稿

【篇一:师带徒发言稿】

《师带徒发言稿》

尊敬的校领导、老师:

首先,感谢领导老师对我工作的信任。作为师傅代表发言我深感荣幸,也深深感觉到身上的责任和压力。今天,我感慨颇多,让我想

起我20多年前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师傅引领,自己摸索着从零

开始工作的艰难。今天有学校为新一代青年师安排师带徒,机会难得。学校一直坚持开展“师带徒”以老带新的传帮教工作,这充分说

明学校领导对校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学校为了全面

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实效,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提高青年

教师教学基本素质和教学基本技能的重要举措。

其次,作为一名25年教龄的老教师,我想:要做好“传帮带” 一对

一结对子工作,我们师傅: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我们要将自己

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徒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真诚无私

的帮助,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努力成为青年教师的良师益友;同时,决不固步自封,要向青年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对工作的

积极和热情,学习他们的朝气蓬勃和聪明智慧,学习他们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努力拼搏的精神。

今天,在拜师会上,我想说,学校给我创造这样一个自我提升的机会,我会好好把握。我要做到严谨治学,严谨治教。在与青年教师

相互交流中,互相切磋研究,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收获,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在此,我给徒弟们几点希望:

一、“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想说,你的名义师傅是一个,学校里

的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成功经验,都是可以

学习的榜样。

二、抓住机会,业精于勤。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你要时刻准备,不放过每个机会。华罗庚说:“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三、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精心备好每一个教案、学案,努力上好

每一节课,夯实教学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平时认真

学习,不断反思、总结、积累、提高,把学习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紧

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最后想送给徒弟们一句话:年轻是一种机会,年轻是一种压力,年

轻是一种财富,年轻是一种责任;愿你们用激情挥洒美好的青春年华,开创幸福新生活!

谢谢大家!

王海燕 2012、9月

【篇二: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体会】

跟师心得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

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

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

知识更加扎实。在一年的跟师过程中,得到了胡剑波老师在学习中

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胡剑

波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

由于胡剑波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

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

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方剂

﹑成效。也可以说,学习中医四大名著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

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

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

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

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

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

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

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

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

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

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

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

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

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

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

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

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

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这个月又可以参加外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

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

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在大家

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

也学会从不同方面去理解同一个问题,也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

因此希望这种制度能够延续下去,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和老

师相处,相互尊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

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

学生:胡美锋

【篇三:师带徒中医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体会

张瑞

2014年7月10日经组织安排及区首届中医师带徒工作要求,我如

期而至师从于我院冷老师,自从那时起就与他结下了师徒之缘,就

开始了我中医强化之路、中医师带徒之道,每天与老师朝夕相处,

近距离、亲密地学习老师为人、做事、行医继世为人的一切,学习

第一个月到了,我心理无比激动,收获破多,由衷产生了心得,如

下分享学习强化中医之体会。

一、中医是世界观,中医是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范畴,与中医有什么关系?还是让我们先看

看作为中医经典之首、理论之源的《黄帝内经》是怎样说的。《内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

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典籍《内经》引入了阴阳学说,从对自

然界的认识出发,构建了一整套的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整体

观念、脏腑气血、经络针灸、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保健等等。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站在“天人合一”的角度,把人看作与自然界相

联系的、本身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失

调就会得病,阴离阳绝就会死人。可以说,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

础上的朴素的唯物观、矛盾观、系统观、演变观、整体观构成了中

医理论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说,中医首先表现为思辩之学,其次才

是治病救人之学,说中医反映了一种世界观是丝毫不过分的。

同样,中医仍旧从朴素的唯物观出发,对人体生病这样的现象阐发

出“有诸内必形于其外”、“治病必求于本”这样的朴素的认识。因此,中医临床必先望、闻、问、切,通过问寒热、察表里达到明虚实、

辨阴阳的目的,这实际上是一个由症(外在表现)及证(病理)、

由标(症状)到本(病因)的诊断过程。

二、中医探寻调理之法,中医追求养生之道中医目前走下坡路是个

不争的事实。对此痛心疾首之余也只能无可奈何。

我觉得中医本身的局限、现代中医学院教学方式的弊端、对中医理

论不正确的阐发、片面强调“经典”或过于强调中西医结合、对现代“快”生活节奏的不适应等等都可能是造成中医目前面临困境的原因,但核心问题我认为是没有很好地秉承中医传统。我觉得中医有以下

三个重要传统。

一是中医治未病。这是指中医讲究把握病机。正所谓“上工治未病,

不治已病”。

二是中医重视辨证施治。中医的辨证包含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

发展变化、抓主要矛盾、兼顾其他等几层意思。传统中医讲究望闻

问切四诊合参,并考虑天时地理因素,再运用三焦、六经、八纲、

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立法用药。《内经》中记载:黄帝问“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歧伯回答说:“地势使然。”

这说明中医自始就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而是系统地、整

体地看待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三是中医用药讲究配伍,对证下药,临症加减,极具灵活性。中药

在性能上有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因由各种草药构成,中

药组方讲究君臣佐使,还要根据症状的改变随时作出变化,实际上

就是讲究药物的有机结合、协同作用,这不是随意而为,而是非常

严谨的。

至于现代科技与中医的关系问题,我觉得仍然是一个如何更好地秉

承传统和发扬传统的问题,而不应该成为为创新而创新的问题。科

技之于中医的入侵,其中一个重要的动因是追逐中药的高额利润。

中医传统治未病(未雨绸缪)、重辨证(标本兼顾)、讲配伍(适

应变化),就是用外力——中药来主动、积极地干预人体的生理功能,使之自行向正常的方向转变,最终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从这

个意义上来说,中医实质上是重在“调理”而非“治病”,是把“养生”

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理顺了,养好了,百病自然不生。三、中医

力求和谐之美,中医成就生活方式中医是很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同样也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到这里,似乎有点悬乎,但事

实的确如此。

《内经》上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之大纪,人

神之通应也” 。这里强调的是人与自然息息相通,人要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相协调、相统一,说白了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适应自然规律。只有适应了自

然规律,人体各项功能才能正常运行,精神活动才能正常。人是自

然的产物,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受自然界的影响是毫无

2014年8月30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