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大理白族自治州_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大理白族自治州_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大理白族自治州_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大理白族自治州_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2006‐2009

大理白族自治州统计局

目录

大理白族自治州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5)

一、综合 (5)

二、农业 (5)

三、工业和建筑业 (6)

四、固定资产投资 (7)

五、国内贸易 (7)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7)

七、交通和邮电 (8)

八、财政税收和金融保险 (8)

九、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科技 (8)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9)

大理州白族自治州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0)

一、综合 (10)

二、农业 (10)

三、工业和建筑业 (11)

四、固定资产投资 (11)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12)

六、市场物价 (12)

七、金融和保险业 (12)

八、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13)

九、人口、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 (13)

十、人民生活 (13)

大理白族自治州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5)

一、综 合 (15)

二、农 业 (16)

三、工业和建筑业 (16)

四、固定资产投资 (17)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18)

六、金融、保险和证劵业 (19)

七、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19)

八、人口、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 (19)

九、人民生活 (20)

大理白族自治州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1)

一、 农 业 (21)

二、工业和建筑业 (22)

三、固定资产投资 (23)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23)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23)

六、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24)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4)

八、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24)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25)

大理白族自治州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统计公报

索引号:532900-005789-20081112-0004

大理白族自治州统计局

2009年,州委、州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带领全州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立足实际,坚定信心,砥励奋进,共克时艰,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全州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4.0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145.5亿元,增长15.0%;第三产业增加值157.3亿元,增长13.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6%,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5.8%,下降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6%,上升1.5个百分点。

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88.7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46.4%,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5.0%。

年末全州就业人员214.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8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32.57万人,增加0.38万人,第二产业33.33万人,增加1.45万人,第三产业48.41万人,增加2.0

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二、农业

2009年末全州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84.6万千瓦。拥有拖拉机31146台。耕整机18688台(套)。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7444台。联合收割机190台。全年完成机耕机耙面积153.6万亩,机收面积14.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地24万亩。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71901公顷,增加2402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8138公顷,增加2723公顷;糖料种植面积2948公顷,减少96公顷;烟叶种植面积35636公顷,增加1024公顷,其中:烤烟种植面积33005公顷,减少136公顷;蔬菜种植36389公顷,减少1897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39.18万吨,增加4.08万吨,增长3.02%。其中,小春粮食产量35.58万吨,增长3.45%;大春粮食产量103.60万吨,增长2.88%,其中:稻谷产量52.01万吨,增长3.73%,包谷产量44.10万吨,增长2.32%。

全年油料产量4.52万吨,增长19.05%。糖料产量29.77万吨,减少3.24%。烟叶产量8.86万吨,增长11.39%,其中:烤烟产量8.17万吨,增长7.78%。蔬菜产量100万吨,减少 3.36%。水果产量30.36万吨,增长21.03%。茶叶产量0.51万吨,增长6.61%。

生猪年末存栏255.02万头,增长6.77%;生猪出栏337.47万头,增长4.62%;大牲畜年末存栏121.71万头,增长2.42%,其中:奶牛存栏13.53万头,增加0.59万头;山绵羊存栏135.04万只,增长1.15%。

全年肉类总产量41.37万吨,比上年增长4.60%。其中,猪肉产量30.07万吨,增长3.73%;牛肉产量5.31万吨,增长5.26%;羊肉产量2.58万吨,增长13.30%。奶类产量39.57万吨,增长16.11%,其中:牛奶产量39.41万吨,增长16.18%;禽蛋产量3.84万吨,增长14.68%。

全年水产品产量4.90万吨,增长1.54%。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4.07万吨,增长2.53%;捕捞水产品产量0.83万吨,减少3.0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州工业现价总产值完成37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7%;按规模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41.16亿元,增长13.51%,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总产值133.10亿元,增长13.67%;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总产值228.52亿元, 增长10.26%,轻工业总产值145.74亿元,增长19.19%。

2009年,全州六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265.3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7%,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70.89%。其中:矿冶工业产值59.83亿元,增长2.71%;烟草工业产值43.31亿元,增长14.25%;机械工业产值59.28亿元,增长32.93%;生物资源及优势农产品加工产值43.79亿元,增长3.35%;建材工业产值28.04亿元,增长14.64%;能源工业产值31.07亿元,增长21.21%。

全年原煤产量265.34万吨,比上年增长10.84%;发电量354430万千瓦时,增长12.58%;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5.81万吨,减6.23%,其中:锌产量13.67万吨,增长17.58%;水泥产量683.19万吨,增长33.58%;卷烟产量41.60万箱,增长1.71%;乳制品产量16.97万吨,增长5.81%;精制茶产量 6421吨,增长50.16%;钢材产量9.96万吨,增长9.32%;拖拉机产量5.12万辆,增长4.39%;改装汽车产量4.24万辆,增长41.42%;低速载货汽车产量1.71万辆。

2009年,全州实现工业增加值117.39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08亿元,增长16.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1.41亿元,比上年增长8.25%;实现利润12.48亿元,增长6.31%。

2009全州具有资质以内建筑企业129户,比上年增加3户。全年完成产值36.06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1.9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1.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9年全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17.32亿元,比上年增长33.01%。分城乡看,城镇投资162.08亿元,增长31.86%;农村非农户投资15.10亿元,增长30.3%;房地产投资25.51亿元,增长24.90%;农村私人投资12.31亿元,增长18.70%。

分产业情况:第一产业(农业)投资8.90亿元,同比增长145.84%;第二产业投资90.89亿元,增长1.96 %;第三产业投资77.39亿元,增长94.25%。

主要行业情况:电力工业投资53.22亿元,下降8.02 %;非电工业投资34.50亿元,增长25.0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投资18.50亿元,增长215.70 %;公路投资16.23亿元,增长199.08 %;水利业投资24.59亿元,增长92.71 %;教育业投资2.93亿元,增长63.69%;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投资2.83亿元,增长 56.35 %。

全州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34户,全年完成投资25.51亿元,比上年增长24.90%,其中住宅投资13.70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53.69%。房屋施工面积281.93万平方米,增长25.39%;商品房竣工面积71.7万平方米,增长144.4%;商品房销售面积97.84万平方米,增长133.68%。

2009年全州开工建设廉租住房37.3万平方米,竣工21.6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2009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32%。分地域看,县(市)消费品零售额73.34亿元,增长11.27%;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7.09亿元,增长23.5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96.41亿元,增长15.5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9.73亿元,增长20.61%;其他行业零售额4.29亿元,增长14.34%。分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零售额20.15亿元,增长12.44%,非公有经济零售额100.28亿元,增长17.14%,其中:私有经济零售额94.99亿元,增长32.21%。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2009年全州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完成144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8.14%。其中,出口6233万美元,增长13.85%;进口8172万美元,增长124.81%。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841万美元,比上年减少25.01%。实际引进州外到位资金74亿元,增长47.7%。

2009年全州共接待海外游客35.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47%,实现旅游外汇收入9983.90万美元,增长14.50%;接待国内游客1105.92万人次,增长19.99%。全年旅游业

总收入实现92.26亿元,同比增长26.07%。

七、交通和邮电

2009年全州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 20.64亿元,比上年增长7.10%。

年末全州民用车辆拥有量达45.4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8.8%,其中载客汽车6.92万辆,增长30.7%,载货汽车4.04万辆,增长12.8%。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6637万吨,增长2.30%,货物运输周转量674117万吨公里,增长2.0%;旅客运输总量8720万人,增长1.3%,旅客运输周转量785065万人公里,减少2.50%。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85933万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9646万元,增长13.3%;电信业务总量476287万元,增长 26.5%。固定电话年末用户49.4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73.90万户。

八、财政税收和金融保险

2009年全州财政总收入完成67.62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55亿元,增长14.4%,财政总支出102.07亿元,增长36.1%,其中:教育支出18.76亿元,增长31.2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14亿元,增长58.20%;医疗卫生支出9.56亿元,增长37.00%;农林水事务支出12.81亿元,增长13.50%。各项税收收入62.39亿元,增长11.71%。

年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0亿元,比年初增长23.5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

存款余额262.48亿元,增长21.4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17.64亿元,比年初增加68.9亿元,增长27.73%,其中短期消费贷款余额163.62亿元,增加24.67亿元;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150.81亿元,增加42.87亿元。

全州全年保险保费收入1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9.25%,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30亿元,增长15.76%。

九、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科技

2009年,全州拥有各类学校1829所,其中:高等教育1所,中等教育4所,普通中学215所,职业中学14所,小学1082所,幼儿园513所;在校学生610349人,其中:高等

教育14780人,中等教育12073人,普通中学187425人,职业中学19410人,小学298880人,幼儿园77781人;招生188521人,其中:高等教育4103人,中等教育4251人,普通中学64125人,职业中学6845人,小学49112人,幼儿园60085人;毕业生151795人,其中:高等教育3003人,中等教育2808人,普通中学58815人,职业中学5465人,小学46267人,幼儿园3543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4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53%。

全州各种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14个,公共图书馆13个。全州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98%。广播发射台13座,电视发射台13座,有线电视用户45.12万户,数字电视用户22.23万户。

全州卫生机构740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10163张;卫生技术人员8922人。

全州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分别获得金牌43枚、银牌40枚、铜牌47枚。

全州拥有县及县以上独立自然科研机构8个,人员289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9年末全州常住总人口预计为350.8万人 。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80元,比上年增长10.2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3482元,增长13.10% 。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394元,增长14.3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66元,增长12.31%。

年末全州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3.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21.98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5.87万人、失业保险9.77万人、工伤保险6.94万人、生育保险6.17万人。发放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2亿元和1.7亿元,分别增长19%和64%。全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3.3%。

全州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居民7.42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居民21.88万人。

全州共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34个,床位1658张,全年收养1322人。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大理州白族自治州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统计公报

索引号:532900-005789-20081112-0005

大理白族自治州统计局

2008年,大理州各族人民在省委、省人民政府和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生态优先、农业稳州、工业强州、文化立州、旅游兴州的发展思路,努力克服前期资源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后期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等困难,实现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8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371697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0033万元,增长8.5%,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365367万元,增长13.4%,拉动GDP增长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381577万元,增长13.0%,拉动GDP增长4.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0661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4%。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6.1%、36.7%和37.2%。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665354万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4.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2008年,全州财政总收入600679万元,增长21.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5715万元,增长21%;企业所得税完成10621万元,增长15.2%;个人所得税4466万元,增长48.6%;全州一般预算支出750212万元,增长23.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8620万元,增长11.3%,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支出,支农支出达107198万元,增长49%,教育支出142862万元,增长1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5711万元,增长23.1%。重点支出保障有力,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确保了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全年税收收入558560万元,比上年增加105135万元,增长23.19%。

全州积极推进城市化建设,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年末全州城市化水平达29%。

就业人数增加。2008年,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登记失业率3.75%。

二、农业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惠农政策效应明显。今年以来,我州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放在首位,抓好新一轮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和小康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全州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实现了连续5年增产的可喜局面。2008年,全州粮食总产量1350989吨,比上年增长3.24%;

油料产量38007吨,增长22.29%;蔬菜产量1034708吨,减少1.98%;烤烟产量75776吨,增长8.2%。粮食播种面积261402公顷,增长0.99%,油料播种面积15415公顷,增长14.75%;蔬菜面积38286公顷,减少2.9%;烤烟种植面积33141公顷,增长3.39%。

畜牧业生产呈恢复性增长。全州大牲畜存栏118.84万头,比上年增长3.02%;生猪存

栏238.84万头,增长5.4%,肉猪出栏322.58万头,增长4.4%。肉类产量395551吨,增长8.24%,其中猪牛羊肉产量363147吨,增长7.35%;牛奶产量339212吨,增长28.15%;禽蛋产量33519吨,增长15.95%。

2008年,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73679万元,比上年增长15.04%,其中种植业产值738471万元,增长10.83%;林业产值127908万元,增长13.6%;畜牧业产值636407万元,增长19.94%;渔业产值37584万元,增长19.3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今年以来,全州紧紧围绕“工业强州”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

化道路,抓好实施第二轮“工业倍增”计划,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和后续支柱产业,加大节能降耗力度,上半年全州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进入下半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下跌,导致我州重工业生产严重受挫,工业生产陷入困境,增长速度和效益受到影响,但经过努力仍然完成了“倍增计划”。2008年,全州完成工业总产值3306985万元,比上年增长21.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091765万元,增长14.4%;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215220万元,增长36%。

支柱产业的培植明显见效。2008年,支柱产业完成产值2327653万元,比上年增长19.3%,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70%。其中:矿冶工业产值579874万元,增长10.36%;烟草工业产值366149万元,增长26.4%;机械工业产值445964万元,增长30.72%;生物资源及优势农产品加工产值428680万元,增长18.72%;建材工业产值244603万元,增长20.01%;能源工业产值262383万元,增长14.1%。

主要能源、原材料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原煤产量239.39万吨,比上年增长9.35%;发

电量314862 万千瓦时,增长40.85%;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68625吨,增长27.98%;水泥产量511.48万吨,增长23.36%。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下降。2008年,全州实现工业增加值1122568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8770万元,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72463万元,比上年下降8.65%;实现利润132009万元,比上年下降29.68%。

建筑业稳步发展,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2008全州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42799万元,比上年增长8.7%。全州具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326135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78.3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16.5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1633948万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23337 万元,增长41.27%;农村非农户投资102664万元,增长28.65%;房地产投资204276万元,下降7.74%;农村私人投资103671万元,增长19.45%。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重点行业和重大项目投资带动作用明显。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3802万元,下降9.71%;第二产业投资870569万元,增长98.47%,其中电

力工业完成投资575383万元,增长2.83倍;第三产业投资328966万元,下降17.96%。

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2008年,全州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 204276万元,比上年下降7.74%,其中住宅投资127890万元,增长14.62%,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62.6%,房屋施工

面积224.85万平方米,下降5.1%;竣工面积29.34万平方米,下降55.85%。全州商品房销售面积41.87万平方米,销售额144450万元,分别下降52.13%和24.24%。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消费热点多元化,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08年,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5272万元,比上年增长23.14%,增速比上年提高6.14个百分点。其主要特点:一是城乡消费市场同步加快增长。县及县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59071万元,增长22.87%,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7%,对消费品市场起到强有力的拉动作用;农村消费品市场持续趋旺。县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201万元,增长23.62%。二是住宿业和餐饮业持续快速增长。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3551万元,比上年增长29.51%,餐饮业零售额一直保持着大幅增长的势头,增长幅度达30.59%,居各行业之首,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7.45

个百分点。三是非公有经济仍占据消费市场主导地位。全州非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856089

万元,增长26.44%,占零售总额的比重达82.7%。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91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83 %。其中出口完成363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19 %,进口完成547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11%。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

项目9 个。实际利用外资24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5%。

旅游业平稳发展。2008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旅游者921.6万人次,海外旅游者31.67

万人次,分别增长6.22%、17.94%。旅游社会总收入73.18亿元,增长10.4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67.25亿元,增长11.44%;旅游创汇收入8720万美元,增长18.37%。

六、市场物价

物价涨幅逐月回落。2008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控制物价上涨的措施,物价总水平上

半年持续走高,进入下半年后呈逐月回落态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累计比上年上涨5.4%,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达17.4%,食品仍然是拉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动力,在食品类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8.7%,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3.9%,油脂价格上涨21.5%,水产品价格上涨21.9%,鲜菜价格上涨18.6%,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增加了农畜产品的生产成本,加之多

种疫情频繁发生,导致农畜产品相对减少,供给相对不足,从而造成农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4.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5%。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稳定,各项存贷款继续增长。2008年,全州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80337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7.3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842688万元,增长9.14%;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61635万元,增长21.64%。全州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86886万元,增长18.94%,其中,中长期贷款1079347万元,增长20.57%,短期贷款1389554万元,增长18.07%,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229879万元,增长16.93 %,个人短期消费贷款34732万元,增长18.07 %。

保险业快速发展。2008年,全州财产险保费收入34955万元,比上年增长15.24 %;

赔款17762万元,增长21%;赔付率50.81%。寿险保费收入52654万元,增长96.28%;赔款2088万元,增长4.24%;赔付率3.97%。

八、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8年,职高和中专招生1.1万人,在校学生3.0万人,毕业生0.75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77万人,在校学生5.03万人,毕业生1.46万人。初中招生4.68万人,在校学生13.56万人,毕业生4.54万人。普通小学招生5.2万人,在校学生29.7万人,毕业生4.6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7.7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34%,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州各种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3个。全州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2%和97.1%。广播发射台27座,电视发射台27座,有线电视用户42万户,数字电视用户20万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州卫生机构226个,医院52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9238张;卫生技术人员7711人,其中医生3493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5个,卫生技术人员518人;专科防治机构10个,卫生技术人员278人;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卫生技术人员476人。全州12县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参合农民达276万人,参合率92.6 %。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参加省级以上比赛分别获得金、银、铜牌42枚、38枚和41枚。

九、人口、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积极成效。2008年末全州户籍总人口为347.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2.16万人,非农业人口45.3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75.37万人,占总人口的50.47%。人口出生率为9.9‰,死亡率为5.71‰,自然增长率为4.19‰。全州年末常住人口为349.3万人。

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全州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35个,床位892 张,全年收养447人。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州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2.8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3.82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人数9.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2万人,工伤保险6.2万人,生育保险5.6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5.3万人。全州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6.9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达21.1万人,比上年增加3.6万人。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加快。年末全州共有自然保护区3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2.88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8.73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79 万公顷。

十、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和“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增加社会保障水平等政策的落实,城乡居民收入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2008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65元,比上年增长10.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3078元,增长14.9%,其中工资性收入580元,增长21.2%;家庭经营性收入2247元,增长13.4%;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

74元,增长32.5%。随着收入的较快增加,消费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居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964元,增长18.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40元,增长3.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2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4%。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经济增长有放缓势头;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大市场运作能力;国际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下跌,部分工业企业停产半停产,工业经济效益不理想;房地产业发展快速走低,短期内难以回升;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物价上涨问题还比较突出。

大理白族自治州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统计公报

索引号:532900-005789-20081112-0006

大理白族自治州统计局

2007年,我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确定的各项经济工作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州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比较快,经济效益比较好,居民收入增加多的良好态势。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07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GDP)322028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2926万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1192013万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1175348万元,增长13.3%。人均GDP为9339元,比上年增长12.6%。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6.5%、37.0%和36.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423082万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4.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07年,全州财政总收入493789万元,增长25.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27817万元,增长21.5%;企业所得税完成9220万元,增长106.6%;个人所得税3007万元,增长30.3%;全州一般预算支出608513万元,增长21.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8333万元,增长21.4%,农林水事业支出71953万元,增长19.7%,教育支出122130万元,增长20.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7379万元,增长20.4%。重点支出保障有力,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确保了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全年税收收入453424万元,比上年增加86884 万元,增长23.7%。

全州积极推进城市化建设,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年末全州城市化水平达27.5%。就业人数增加。2007年,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14%。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9%,其中服务价格上涨2.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2%。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

指标全州城市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 5.9 6.8 5.9

食品14.8 17.1 14.5

其中:粮食 6.7 5.0 8.9

烟酒及用品-0.2 3.2 -3.4

衣着-1.4 0.7 -3.4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3.7 0.8 -7.3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4.9 6.8 3.2

交通和通信0.1 -0.2 0.4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3.1 2.6 4.0

居住 3.5 4.4 3.3

二、农 业

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30.87万吨,比上年增长2.3%,实现了从2004年以来连续4年增产的可喜局面。

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单位:吨)

产品名称产量比上年增长%

粮食1308651 2.3

油料31080 -9.6

#油菜籽29318 -8.3

花生857 -17.7

甘蔗285324 19.5

烤烟70005 2.3

蔬菜1055631 8.8

水果212361 16.7

茶叶4589 2.2

畜牧业、渔业生产全面丰收。全州肉类总产量达365438吨,比上年增长5.5 %;牛奶产量264689吨,比上年增长21.6%;禽蛋产量达365438吨,比上年增长27.0%;水产品产量40752吨,比上年增长7.6 %。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14.07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55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倍增计划”顺利实施。2007年,全州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721252万元,比上年增长28.2%,超额完成“倍增计划”。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775575万元,增长24.9%,规模以下工业产值945675万元,增长35.1%;其主要运行特点是:一是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重工业发展成为引领全州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全年重工业完成产值1708112万元,增长38.5%,轻工业完成产值1013140万元,增长14.0%。重工业、轻工业产值分别占全州工业产值比为62.8 %、37.2%,重工业增幅比轻工业增幅快24.5个百分点;二是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企业赢利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利润大幅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利润182146万元,比上年增长49.7 %。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989121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53418万元,增长21.7%。

主要能源、原材料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原煤产量218.91万吨,比上年增长3.1 %;发电量 223542万千瓦时,增长35.8 %;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3.18万吨,增长36.2 %;水泥产量 414.61万吨,增长7.3 %。

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单位2007年比上年增长%

原煤万吨218.91 3.1

发电量万千瓦小时223542 35.8

钢材吨79780 10.3

十种有色金属万吨13.18 36.2

天然大理石万平方米153.16 71.2

糖吨15706 20.2

卷烟万箱40 持平

复烤烟叶吨15984 -0.6

饮料酒千升131377 16.8

精制茶叶吨7898 -2.9

乳制品吨153699 82.4

中成药吨257.08 10.8

自来水生产量万立方米3630.58 10.5

机制纸及纸板吨33695 39.2

水泥万吨414.61 7.3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保持较好水平。全年实现利税总额399054万元,增长30.6%。

建筑业稳步发展,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2007年全州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02892万元,比上年增长8.9 %。全州具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336457万元,实现利润3152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0.2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15.10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1282135万元,比上年增长23.2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8490万元,增长32%。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重点行业和重大项目投资带动作用明显。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409169万元,比上年增长3.1 %。第一产业投资25875万元,增长65.2%;第二产业投资443922万元,增长99.1 %,其中电力工业完成投资146079万元,增长1.1倍;第三产业投资398693万元,下降4.9 %。

2007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万元)

行业投资额比上年增长%

总计868490 32.0

农、林、牧、渔业25875 65.2

采矿业25746 1.4

制造业259767 131.2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54861 81.8

建筑业354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42666 -15.1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769 3855.7

批发和零售业18872 -8.5

住宿和餐饮业12419 -10.3

金融业4331 90.8

房地产业44918 118.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15 105.0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592 423.7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58875 -28.7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476 -74.5

教育23980 -36.8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6358 48.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6001 76.6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24821 -27.1

房地产业持继续稳定发展。全州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完成 221409万元,比上年增长

46.8%,其中住宅投资111924万元,增长27.2%,占全州房地产开发投资的50.6%,房屋施工面积231.68万平方米,增长52.7%;竣工面积52.35万平方米,增长124.4%。全州商品

房销售面积78.48万平方米,销售额达173400万元,分别增长144.5%和178.8%。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消费热点多元化,消费品市场渐趋活跃。2007年,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0699万元,比上年增长17.0%,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其主要特点:一是城乡消费市场同步加快增长。县及县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6381万元,增长15.2%,占全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的63.8%,对消费品市场起到强有力的拉动作用,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4318万元,增长20.4%,农村消费品市场持续趋旺。二是批发零售和餐饮业稳中趋旺。

全州批发零售贸易总额682380万元,增长15.1%。三是住宿业和餐饮业发展前景向好。住

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6284万元,比上年增长27.0%,餐饮业零售额一直保持着大幅增长

的势头,增长幅度达43.9%,居各行业之首,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26.8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3%,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个百分点。四是非公经济仍占据消费市场主导地位。全州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568478万元,增长22.03%,占零售总额的比重达67.6%。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903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3.8 %。其中出口完成 5159万

美元,增长43.3 %,进口完成38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5倍。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

7个,合同外资260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6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3%。

旅游业健康发展,总体上呈现出淡季不淡,旺季稳中有升的持续发展态势。2007年,全州

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94万人次,海外旅游者26.8万人次,分别增长13.6%、28.7%。旅游社会总收入66.2亿元,增长15%。其中,国内旅游收入61.5亿元,增长15%;旅游创汇收入7250万美元,增长28.2%。

六、金融、保险和证劵业

金融运行情况良好,各项存贷款稳定增长。2007年,全州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241584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1.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772111万元,增长27.8%;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77081万元,增长4.9%。全州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77427万元,增长19.7%,其中,中长期贷款950186万元,增长24.5%,短期贷款1208266万元,增长20.8%,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202646万元,增长25.7%,个人短期消费贷款40166万元,增长46.4%。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州各种保费收入56574万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9504万元,增长47.5 %;寿险保费收入27070万元,增长1.2%。全年保险赔付额20594万元,比上年增长50.1%;其中:财产险赔付额13408万元,增长27.2%;寿险赔付额7186万元,增长125.9 %。

证劵市场快速发展。2007年完成交易量273亿元,比上年增长6.6倍;实现营业税400万元,比上年增长5.6倍。

七、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1.3 万人,留学生522人,成人教育学生1.1万人。职高和中专招生1.18万人,在校生2.7 万人,毕业生0.65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7万人,在校生4.9万人,毕业生1.5万人。初中招生4.6万人,在校生13.6万人,毕业生4.5万人。普通小学招生5.1万人,在校生29.1万人,毕业生4.7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7.4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 %,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全州各种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2个。全州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1.6%和96.7%。广播发射台26座,电视发射台13座,有线电视用户40.84万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州卫生机构243个,医院140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9073张;卫生技术人员 7564人,其中医生3659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3个,卫生技术人员504 人;专科防治机构12个,卫生技术人员267人;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卫生技术人员48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由5个增加到12个,参合农民达267.9万人,参合率90%。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省级以上比赛中获金、银、铜牌89枚。

八、人口、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积极成效。2007年末全州户籍总人口为345.6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0.95万人,非农业人口44.7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73.29万人,占总人口的50.1%。人口出生率为9.95‰,死亡率为5.83‰,自然增长率为4.12‰,比上年下降1.28个千分点。全州年末常住人口为348 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州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35个,床位892张,全年收养447人。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州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12.4万人,离退休人

员 3.7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9.01万人,救助失业人员7961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0.1万人,生育保险 5.03万人,工伤保险 5.17万人。全州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6.36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达17.5万人,比上年增加15.3万人。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加快。年末全州共有自然保护区 3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 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2.88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 8.73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79 万公顷。

九、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7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616元,比上年增长14.2%,主要是今年提高离退休金、最低生活保障线和增加津补贴等各项措施的相继落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677元,增长10.1%,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是拉动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户出售农产品数量增长3.3%,收入增长14.4 %。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人均转移性收入增长幅度达37%。随着收入的较快增加,消费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居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439元,增长13.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40元,增长17.0%。城镇居民家庭恩格系数为38.8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系数为 43.4%。

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薄弱;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部分高耗能产品的生产、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带来节能减排形势严峻;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物价上涨问题比较突出。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2007年《大理统计年鉴》为准;各项指标对比基数均为2006年年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项增加值的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中考语文试卷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中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20分) (共8题;共20分) 1. (2分) (2018七上·鱼台期中)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酝酿(liàng)朗润(rùn)分歧(qí)狭隘(ài) B . 烘托(hōng)抖擞(sǒu)贮蓄(chǔ)吝啬(lǐn) C . 莅临(lì)憔悴(cuì)缥缈(piāo)央求(yāng) D . 踉跄(liàng)庇护(pì)粼粼(lín)各得其所(gè) 2. (2分) (2019九上·萧山开学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爱乐之城》就像一颗色彩鲜艳且华丽无比的炮弹,打响了威尼斯电影节的第一炮。影迷们热血沸腾,迫不急待地前往影院一睹为快。 B . 在离他不到二十英尺远的两块巉岩之间,他看到了成堆的骸骨,阴气缭绕,几乎要让他窒吸了。 C . 王维能体验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气慨,陆游有对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赞叹,只因他们与天地为伴,与日月同行。 D .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见到美好的事物就高兴) B .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里指经历了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C .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讨好别人) D . 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老太太(那个)真行好,……”(这里形容人聪明灵活,说话中听) 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翻了一番。 B . 我生长在戏剧之家,所以戏剧对我一点也不陌生。 C .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冰雪融化,九寨沟的盎然生机又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D . 沙尘暴从蒙古一些沙漠周边的退化草场和旱地刮起,途经河北,到达京津。 5. (2分) (2016七上·江苏期中)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味道多么鲜美啊,白菜包成的饺子! B . 古人有诗云:“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落人间”。 C . 他从家到学校只要六七分钟的时间。 D . 此刻,正在播什么《大约在冬季》,弄得贾里心里冷飕飕的。 6. (2分)(2019·杭州模拟)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地理与交通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地理与交通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7题;共66分) 1. (4分) (2016高三上·嘉兴月考) 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变化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图为我国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预测图。完成下列问题。 (1) 2010-2015年,我国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变化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 A . 青少年比重明显增大 B . 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 C . 国际人口迁移增多 D . 人口老龄化加剧 (2) 为缓解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限制人口迁出②实施“二孩”政策③发展智能化产业④实施产业国内转移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 (4分)(2017·衡阳模拟) 读“某区域人口相关数据坐标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有关该区域人口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 . 人口机械增长超过自然增长 B . 人口变化主要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 C . 影响该区域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人口政策 D . 人口总数与劳动力总数同时达到最大值 (2) 由图中信息可以得出() A . 2041年与1981年的劳动人口年龄结构相似 B .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劳动人口增长率一致 C . 2026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主要与1966年前后人口自然增长有关 D .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劳动人口增长率完全呈正相关

3. (4分)(2018·海南)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 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2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 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A . 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 . 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 . 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 . 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2) 2013年后该省() A . 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 . 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 . 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 . 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4. (4分) (2016高三上·长春期末) 截止2016年3月6日18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为9.85m,低于该站10m的枯水点位,整个鄱阳湖床已经基本成了一望无际的荒漠与草原。读长江水系图及鄱阳湖床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大理白族服饰文化调查报告

鹤庆白族服饰文化调查报告调查流程图: 调查的总流程: 第一、书写调查计划。 第二、作好调查前期的准备。 第三、调查的实际情况。 第四、调查材料。 第五、材料的整理。 第六、鹤庆白族服饰文化的现状。 第七、鹤庆白族服饰的发展历程。 第八、鹤庆白族服饰的发展趋势。 第九、鹤庆服饰的现实意义与人类美学。

调查计划: 7月7号从玉溪出发,晚上到大理,并在我亲戚家借助一晚。8号早上从下关从发,中午到达鹤庆。然后,把组员带到我家,在我家住一个星期左右,在此期间,我们会准备好数码相机、笔、纸等所需用品及资金,在工作实施之前充分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 在田野调查实施之前,我们会认真的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预先对所调查区域或对象有一定的了解。对所选区域相关文献档案资料去掌握和了解相 关知识。在对各选定点做调查之前,与各级政府的文物管理职能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办事处做好联系协调工作,以取得当地政府及群众的支持配合,并能了解到一些线索。 在调查前先撰写好详细的调查提纲和设计调查表格,以便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节约时间。 当通过文献、资料对调查对象的了解基本完成后,根据调查的目标和掌握的情况,拟订调查工作的方案或者计划。 准备工作做好后. 首先带领组员在我们长头东登村,和附近的西登村对不同年龄的人做相应的调查,为期两三天,在我家住宿。差不多后整理好调查资料。 然后,带领他们到松桂镇做相应的调查,积极与当地制作鹤庆白族服饰的店老板交谈并对其进行采访,详细调查他们对现今服饰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及当地白族对服饰现状的看法和建议以获得有用的资料。并找出如何将白族服饰文化继承和发扬,使之不灭绝。维护白族的服饰特色,弘扬白族文化,丰富我国及世界文化内涵。展现个少数民族风采,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为期两天,并借助于农民家中。 最后,将组员带到鹤庆县新华村、甸南村、金墩村等调查点,对当地各阶层白族进行访问、探索白族服饰的发展史,各时期所存在的问题,及各时期白族服饰的改进和各颜色、各现状所代表的意义和详细说明资料。为期五天。 调查结束后,认真整理好所有的资料,并把组员带回玉溪。 调查前期的准备工作: 一、对调查地点的详细了解:我们对大理地理位置、白族分布、人口、经济发展情况及气候、温度、植被覆盖等作了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二、认识目的地文化信息:重点了解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政治结构、历史发展史、明间文化类型、明间工艺等。同时,对各目的地的宗教历史、发展史、迁徙方式和途径、日常生活等均作全方位的了解和把握。 三、查阅国内外有关白族服饰的研究现状,以便了解其他地域或是相似文化的内涵、特色、存在形式及其现实影响。 四、对调查所需的相关工具、所需设备作好充分的准备。 五、学习各种调查方法、如:问卷调查、个体采访、对比调查等、 调查的实际情况: 2011 年7 月25 日,这个特别的日子是我们白族的火把节,在这一天,人们早早的吃了晚饭,随后,村村寨寨在村寨中心扎竖一个巨大的火把,人们以火相燎,表示驱邪求吉,或举火把照田、卜岁,祈求丰收。这一天晚饭后,我和我们组的成员一同来到了我们长头东登村寨中心,我们与村民一同庆祝节日,同时和不同年龄的人进行了交谈和采访,26 日我要带领组员到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李爷爷家,并对李爷爷进行了问卷采访。最后,我们对当地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发展史、日常生活等均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对她们所穿的服饰的文化蕴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2011年7月27日和28日,我和组员在附近的西登村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的人进行了一些问卷调

大理白族自治州基本概况

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米,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地跨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辖大理市和祥云、弥渡、宾川、永平、云龙、洱源、鹤庆、剑川8个县以及漾濞、巍山、南涧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境内以蝴蝶泉、苍山、洱海、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等景点最有代表性。 中文名称 大理白族自治州 外文名称 Dali B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行政区类别 自治州 所属地区 中国西南 下辖地区 大理市、祥云县、鹤庆县等 政府驻地 大理市下关 电话区号 0872 邮政区码 671000 地理位置 云南省中部偏西 面积 29459平方千米 人口 345.6万(2010年) 方言 主要以白族话为主 气候条件 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蝴蝶泉、洱海、崇圣寺三塔等

机场 大理机场 火车站 大理站 车牌代码 云L 行政区划代码 532900 1历史沿革编辑 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据文献记载,4世纪白族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许多氏族部落,史书中称为“昆明之属”,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 [1] 前221年,秦朝开始经营西南,在西南地区建立行政机构,自此开始中央王朝对大理的统治;汉时(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击败了“昆明之属”各部落,并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县,开辟了中国南方丝路,使得大理成为了四川通往印度的“南方丝路”中转站。 三国时期,云南、贵州以及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归属蜀国。后,孟获叛乱,诸葛亮妙计七擒之,平定叛乱,并在大理地区重建云南郡。 隋朝时期,597年,昆明发生叛乱,隋以史万岁平之;唐时贞观年间,唐王朝设置了戎州都督府,大理地区各县均归其管辖。 大理印染 公元七世纪,洱海周围出现了蒙崔、越析、浪穹、邓赕、施浪和蒙舍等六个“诏”(部落),其中的蒙舍诏在诸诏之南,故称南诏。公元八世纪,六诏在唐支持下,建立南诏政权。南诏与唐王朝之间关系密切。后来,由于南诏力量日益强大,与唐朝矛盾日趋激烈,终于在公元749年和公元754年,双方发生大规模战争,史称“天宝战争”。后经过双方努力,公元794年举行“苍山会盟”,双方重归于好。 南诏后期,宫廷内乱,终于国家在混乱之中分崩离析。南诏国就此消亡。

大理白族宗教信仰

大理白族本主文化的调查研究摘要:本主崇拜是白族的民间信仰。研究白族本主文化,探讨本主的起源、传说、功能,了解本主文化的祭祀仪式,对正确理解本主崇拜的意义,全面了解白族的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字:白族;本主;本主传说;功能;祭祀 内容: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有着自己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在天文、历法、气象、医学、文学等领域都有许多发明创造和优秀作品。自古以来,就形成了稳定的白族群体。本主崇拜与白族社会的政治、历史、哲学、生产生活、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交织在一起,深深扎根于白族人民的思想意识中,形成了独具一格、丰富多彩的本主文化。 由于白族祖先的来源较为复杂,白族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多元宗教信仰的社会。在社会历史变迁中,宗教信仰也游离不定,人们曾信奉原始宗教、佛教、道教和本主信仰。但随着社会相对稳定,民族共同心理的确立,才渐渐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崇拜对象——“本主”。一般认为,本主崇拜源于农耕祭祀。本主信仰在南诏时期即已形成,以后又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本主数量不断增加,文化内容越发丰富,才形成如今的本主崇拜格局。在19世纪以后,基督教和天主教虽传入白族地区,但只有极少数人信仰。

本主宗教是白族信奉的宗教,本主崇拜是白族独有的一种宗教信仰。本主一词的含义“本境最高贵的保护神”。本主,白族话称为“武增(音译)”。武,意为地方;增,意为主。因此,按字面翻译应为“地方之主”,或称为本境之主,简称为“本主”。这些称呼有祖先和主人的含义。本主宗教是以祖先崇拜、自然崇拜、英雄崇拜、图腾崇拜为完整体系的宗教,且祖先崇拜、英雄崇拜是本主宗教的崇拜核心。 本主有“景帝”、“皇帝”、“灵帝”、“圣母”等多种封号。白族本主崇拜的特点是开放性。白族的本主崇拜除了保留着本民族原生的原始崇拜外,还吸纳了佛教和道教的神祗、教义。 为数众多的本主大体可分如下几种类型: 一、自然本主,如石头、水牛、猴子、白骆驼等; 二、神灵本主,如山神、谷神、猎神、龙王、太阳神等; 三、英雄本主,杜朝选、段赤诚、柏洁夫人等; 四、帝王将相及祖先本主,南诏、大理国王及高级将领细奴逻、阁 罗凤等; 五、外族人本主,如郑回、杜光庭; 六、佛教与道教神灵本主,如观音老、关羽、李靖等。 每个本主神,都有典雅的封号,都有口传或成文的传说故事。 周城本主——杜朝选 传说不知什么时候,周城村中的两个女子,上云弄峰砍柴,经过蝴蝶泉,被一个少年邀去喝茶,她们被缠不过,回头向村中逃跑。不料走错了路,向霞移溪山峡中跑去,却被巨蟒所变的少年掳入洞中,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书写 (共1题;共4分) 1. (4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幸福是沙漠里一眼清chè________甘甜的泉水,幸福是黑暗中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幸福是夏日里一缕qìn________人心脾的微风。幸福是一种感觉,它可能是lǚ________行职责后的舒畅,也可能是享受天伦之乐时的温xīn________。 二、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2. (2分)(2017·杭州模拟)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助人是一种美德,不要因为自己身份的卑劣就不让我们的心灵闪烁友善的光芒。 B . 作为有良知的媒体人,就应该为公益活动摇旗呐喊,就应该为弱势人群声张正义。 C . 艺术家不仅要能创作优秀的作品,还需要具备恃才放旷的个性,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D . 积累知识、研究学问都要不断地求索,执着地追寻,最终才能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 3. (2分)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A . 《骆驼祥子》中,当祥子遇见了忙碌一生却依然穷困潦倒的“老马”后,他对前途感到了失望,但最终使他彻底走向堕落的却是得知了小福子的死讯。 B . 《西游记》中的沙悟净原是卷帘大将。他吃苦耐劳、任劳任怨,面对妖魔作战勇猛、不屈服妥协,但嫉妒心强、爱搬弄是非。 C .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二度前往非洲经商时,遇上了海盗.成为海盗头子的奴隶。后来他和另一个小奴隶佐立侥幸逃脱。 D . 《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的国王和大臣们都很贪婪、残忍,而且野心勃勃,党派之间相互倾轧,与邻国之间战火不断。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4. (5分)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近期,香港举办的2005年花卉展览,由杭州钱江管理处制作的“六和钟声”,获得“大型园林景点设计特等奖”。②作为杭州市的参赛作品,“六和钟声”凝聚了半个多月制作人员的心血。③评委们认为,“六和钟声”获奖的原因是因为它构思精巧,形象丰满,最具江南特色。 四、名著导读 (共1题;共7分) 5. (7分)名著阅读—-与书中的人物为伴。 (1) 根据提示,填写表格中的内容。

大理白族地区文化调查实践报告

大理白族地区文化调查实践报告 ------ 服饰文化 实践单位: 大理学院古城校区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2011级通信工程本科班 实践时间: 2012年11月-2012年12月

一、实践目的: 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也不能忽视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扎根在边疆的风俗文化。它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有时为了庆祝丰收或是庆祝节日都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表现自己喜悦的心情,有时以唱歌、唱戏或是扭秧歌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活动不仅让人们在劳作的同时使自己更加开心也可以增加节日的浓厚气氛。从大的方面说它能够展现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文化,也可以展现出我们丰富的民族特色。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有各民族的风俗,这种多样的风俗文化既展现了各民族的特色,又使文化源远流长,既让人们得到了欢乐,又让人们活动了身体,具有很深的意义。现在面临着各国文化日益融合的今天,开发风俗文化,汲取其中的内涵,具有举足轻重意义。所以在现代社会,关注传统文化,关注风俗文化绝不是搞思潮,而是深入群众,挖掘其中的内涵,结合现实,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此次实践活动为大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同学通过张雅老师的号召展开,本小组的人员有王渊,方瑞,刘柳,丁魏魏,焦媛,谷贤贤,刘蓉,杨玺成。在本次实践中,要求首先了解白族服饰文化的发展起源,了解白族服饰文化的发展过程,发展经历的变迁,及白族人民对本名族服饰的美好期望,服饰的寓意,以及在未来少数名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前景,大众对白族服饰文化的了解深度等。 二、实践内容:

本次实践主要进行了问卷调查,图片展示,对扎根大理的居民进行采访等活动。中国的风俗多种多样,我们参加的社会实践调查主要着手于大理白族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大理的几个城乡中,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意义几个地县进行深入的调查。白族是中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名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崇尚白色,服饰以白色为主色。女子头饰代表大理的“风花雪月”,舞蹈道具霸王鞭;男子身着扎染马褂,舞蹈道具八角鼓。白族现有130万人口,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其余分布在的贵州毕节、安顺和湖南的桑植县。白族服饰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和民族之间的交往有着密切联系。大理白族是中国西南地区各民族中经济较为发达,文化水平较高的。 三、实践结果: 早在3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以磨制的石斧、石刀、骨角器作为生产工具,生息和劳动在洱海地区。长期劳动形成的审美观和民族风情,突出体现在白族服饰中,白族崇尚白色,衣物以白色为贵,再配以色彩对比明快而映衬协调、挑绣精美的披挂,充分反映了白族人在服装艺术上的高度智慧。山光水色,亮丽风流萃于一身的白族服饰,以风花雪月的精心搭配,在中华民族的服饰百花园中独树一帜,并以其形色俱佳的语言,向世人诉说着白族文化的古今和未来。 白族服饰也许与白族人民崇尚白色有关,不论男女服饰,在坝区或山区,都盛行以白色为尊贵,并且能根据不同性别、年龄、

白族节日的文化特征

白族节日的文化特征 ——以“绕三灵”为例 [摘要]“绕三灵”是白族文化中最有特色的民族节日,在绕三灵的盛会中包涵着许多白族历史。本文通过介绍“绕三灵”的一些概貌,挖掘这一民族节日中所蕴含的白族文化特征。 [关键词]“绕三灵” 白族文化特征

“绕三灵”是白族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文化内涵最丰富,也是文化最为突出的一种民族节日。 一、从“绕三灵”中了解白族古代婚俗文化的特征 婚姻形态及其发展是人类历史的重要内容。不同的民族在其婚姻发展史上有其与其他民族具有的共性,但也有因时间、环境、文化等因素造成的个性。从现在的情况来考察。白族社会早就进人了严格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古代白族的婚姻状况如果从神话传说是有过“兄妹婚”的血缘婚的历史。 关于大理白族唐以来的婚姻资料,《蛮书》中有记“俗法处子婿妇出人不禁,少年弟子暮夜游行于间巷,吹壶芦或吹树叶,声韵之中皆寄情言,用相招呼”。在《白古通记》中,有“哀牢山有酋波息者,生十女,九龙兄弟娶之,厥后种粪蔓延,分据溪谷,是为六诏始”。“在《马可波罗游记》第四十八章中,有“土人对自己的妻子和别人发生肉体关系,而是出自妻子的一方心甘意愿的话,便不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这些资料,当为白族古代婚姻的宝贵资料,说明白族历史上曾存在过的血缘婚、婚外情人等形态。 但是,从目前还能看到的古代婚俗的遗风,在白族地区目前仅有少数的几处,如剑川石宝山歌会中的一些男女对歌寄情的场面,鹤庆辛屯一带始前男女的“聘鹤兰”(找情人),以及一些山区半山区较原始开放的婚姻形式。但是,比起绕三灵长时间、大规模、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来,有如历史上

中原地区”仲春三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的男女交会的场面,绕三灵及当今中国大陆上能够让人看到有古代的浓厚婚俗的活动。在白族社会中,绕三灵中的男女情人,都互相称呼对方为“活恩尼”、“架尼”;其他人也用这样的词来称呼他们。“活恩尼”、“架尼”有的是因互相相爱而结成,可在绕三灵时或其他场合相识后而形成较稳定的关系;也有的是因女方求生育的过程是形成。“活恩尼”大多限于本民族内部的男女,许多发生在本村、本方的男女之间。过去也一般不在社会公众面前暴露,比较隐蔽,仅在极少的男女同伴中知晓,节日里在暗中交换信物,以示相互承认。有的“活恩尼”从青年一直保持到年老,在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下,“活恩尼”在特殊的时间和场合可被白族社会道德所默许。白族人绕三灵中的男女交往,自古以来只限于风俗性的,他们之间不对对方的子女、经济等负责。节日以外,都以自己的家庭为核心,未闻因参加绕三灵活动而致婚姻解体的。当然,从白族社会的婚姻制度的一夫一妻制来看,绕三灵中的一些古婚俗毕竟只是人类婚姻的余音。 二、从“绕三灵”中看到白族农耕文化的特征 从考古和古代文献记载来看,早在三千多年前,剑川海门口遗址的居民就已掌握种植粳稻的技术。到唐南诏时期,国内的农业生产已较发达。据《南诏德化碑》载:“遏塞流潦,高原为稻黍之田,疏决破池,下阴树园林立业”。说明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们,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收获怎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吧! 一、你能按要求计算的。(34分) (共3题;共34分) 1. (16分) (2020三上·隆昌期末) 直接写得数. 240+60= 62+38= 480﹣80= 690﹣480=230×3= 999×0=123×1= 300×5=8×201≈403+398≈ 1﹣= + =﹣= + = 2. (16分)填一填. 3. (2分) (2019三上·温岭期末)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1- = 45+18= 76-39= 0+9= - = 6×0=380×5= 400+9= 507×4≈814×6≈558+329≈ 691-287≈ 二、相信你能正确填写的。(共27分) (共12题;共27分) 4. (5分)(2018·浙江模拟) 在下面的括号中填上单位或数。 2.6时=________时________分一瓶墨水的容积约是50________ 70公顷=________平方千米马拉松长跑的总路程约是42________

5. (4分) (2020三上·薛城期末) 时针从5走到10,走了________分;分针从3走到8,走了________秒. 6. (2分) 8是________的2倍,7的9倍是________。 7. (2分) (2019三上·萧山期末) 在横线上填上“>”“<”或“=”。 396+806________1200 7m70cm________77dm ________ 602×6________9×397 6时________600分 ________ 8. (2分) 13628中的“6”表示________;70.6中的“6”表示________;中的“6”表示________。 9. (2分) (2020三上·余杭期末) 一本课外书有81页,第一天看了,第二天从________页看起。 10. (1分) (2020五上·邛崃期末) 如图中,□个数占两种图形总个数的________,□个数是◎个数的________. 11. (4分) (2020三上·尖草坪期末) 在横线上填上“>”“<”或“=” ________ ________ 848÷4÷2________848÷8 5999克________6千克 12. (1分) (2020三上·渭滨期末) 一名罪犯15:10到商场作案,也就是下午________时________分,15:50离开商场,作案时间经过了________分. 13. (1分)原来这台VCD比现在的价格大约贵________元钱。 14. (1分)冬冬用铁丝做一个半径为2cm的圆环,把它改成正方形后,边长是________ cm. 15. (2分)李医生的身份证号是24068219750417192x,李医生的出生日期是________,性别是________。 三、请你判断。(3分) (共3题;共3分)

大理白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业互动发展

第13卷第1期李燕萍:大理白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业互动发展·17·大理白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业互动发展 李燕萍 (西南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昆明650224)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的重要任务。尤其对于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云南来说,和谐社会建设对 保障边防安全、国家稳定至关重要。大理是云南省西部白族集聚地区。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白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和民俗文化旅游, 堪称典范。白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对白族地区脱贫致富、社会稳定、民族和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因此,政府应对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导向,充分挖掘具有利用价值的民族文化产品,并与旅游业挂钩,形成具有明显特色的旅游产品,让白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业在互动中得到和谐发展。关键词:白族;传统文化;文化旅游;和谐社会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4339(2011)01-0017-05收稿日期:2009-11-23.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哲学720).作者简介:李燕萍(1965— ),女,副教授. 通讯作者:李燕萍, ypl2008xnl@163.com.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 强, 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正处于“黄金发展期”,但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一些老的矛盾尚未解决,新的矛盾又不断涌现,并相互交织在一起。这就要求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积极化解各种不利 于社会稳定的因素, 保持社会的祥和、有序发展。文化与经济日益交融、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在其中发挥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白族传统文化在大理旅游业发展中的 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消费的重心也由物质生活消费向精神文化消费倾 斜。这不仅要求有更多更好的文化精神产品,而且还要求提高物质产品中的文化含量。因此,在经济运行 和经济增长过程中, 文化推动力日益增大;经济效益中源于文化的附加值日渐增多;文化市场的形成和文化 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世纪末,党中央制定的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要求西部民族地区依托民族传统文化和绿色资源发展经济。在这一背景下,云南省确定了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大省和绿色经济强省的发展目标。历史悠 久、民族众多、自然景观独特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制定了将大理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大州的发展思路。20多年来旅游业为大理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旅游总是或隐或显地体现着对某种文化的追求。大理旅游资源的优势是丰富多彩的白族风情和底蕴深厚的白族文化。根据对近年来到大理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进行调查, 游客对大理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的兴趣高于对自然风光的兴趣。许多国外游客来云南,尤其是到大理旅游,主要目的不是看自然风景,而是想要了解白族的历史文化艺术,经历和体验白族特殊的生活方式。随着国外游客不断增多,大理古城出现了“洋 人街”,这表明,大理民俗旅游已成为国外游客关注的热点。白族文化与民俗旅游紧密结合、相得益彰,使大理旅游业的发展焕发出光彩夺目的魅力。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文物古迹荟萃。自公元7世纪大理就是雄踞云南500多年的南诏、大理两个地方王朝的王都, 也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交汇地。当地人民以宽广的胸怀吸纳各方文化的精髓,建立了洱海地区兴旺发达的经济和灿烂的文化,大理的各族群众都保留着奇异神秘的民俗风情和众多的节祭。因此,大理是我国颇富盛名的旅游资源富集地区,旅游资源种类齐全,数量众多,品位极高。全州共有 2011年1月Jan.2011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第13卷第1期 Vol.13No.1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大理白族自治州农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大理白族自治州农村住房建设实用图集》推广使用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大政办发[2009]110号 【发布部门】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 【发布日期】2009.11.17 【实施日期】2009.11.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大理白族自治州农村住房建设实用图 集》推广使用工作的通知 (大政办发[2009]110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国家行政机关各委办局(司行社区): 为切实推进我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和民居抗震工作,提高农村住房质量,促进大理“整治海西,保护田园风光”和传承民族文化工作,我州组织编辑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农村住房建设实用图集》(以下称《图集》),并向12县市乡(镇)、村及州县相关部门免费发放了11000册。为农村居民建房和民族建筑风格整治提供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 一年来,《图集》的宣传推广使用得到了全州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

持,在推进“整治海西、保护田园风光”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民居抗震、村容村貌、民族建筑风格整治工作中发挥了指导和规范作用,使农村居民建房有图可依,提高了建房质量和防灾能力,并在建筑中体现民族特色,有效地解决了民居风格异化问题,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同时,为大理市开展“整治海西,保护田园风光”和民居建筑风格整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促进了大理白族民居建筑风格的传承和延续,推进了我州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图集》的推广使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部分村庄未做村庄规划,传统民居良好的整体风貌未能充分体现;二是受经济条件限制加上认识不足,部分农村居民认为按图建房造价太高,实施有困难;三是对《图集》的宣传不够,部分农村居民对《图集》的了解不够。 为进一

白族民风民俗

文化 宗教信仰 本主崇拜是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本主白语叫“武增”,是“本境福主”的简称,意即“我的主人”。他们是白族村社的保护神,有的一村供奉一个本主,也有几村供奉同一本主的情况。只要和白族村社有密切联系的人和事物都可以成为本主,所以在本主神祇中既有原始宗教色彩浓厚的山川树木、虫鱼鸟兽之神,也有佛道之神、儒家典范人物及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既有王室、贵族,也有英雄、平民;既有白族人物,也有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物。这充分体现了本主崇拜兼容并蓄的特点。每位本主都有自己的节日,就是本主庙会。在白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不仅节庆、重大事件都要到本主庙去献祭,举凡婚丧喜庆、疾病灾害、出门远行等,也要到本主庙祭祀,以祈求本主神的保佑。 此外,道教、基督教在白族群众中也有一定影响。 服饰 白族的服饰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在其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白族人 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白族先民以滇池为中心的滇僰人“头饰羽翎”。在晋宁石寨山出土 的青铜器舞蹈图像中,舞者全戴羽冠,顶插长翎,上身裸露,下着兽皮羽毛带状裙。洱 海地区,唐初白族先民之一的西洱蛮,男女以毡皮为披,女子絁布为裙,男女赤脚。《云 南志》卷五云:“东有白蛮,丈夫妇人以白缯为衣,下不过膝。”“妇人,一切不施粉 黛,以酥泽发。贵者以绫锦为裙襦”。“若子弟及四军罗苴以下,则当额络为髻,不得 戴角;当顶撮髽髻,并披毡皮。俗皆跣足,唯头囊特异耳。南诏以红绫,其余向下皆以 皂绫绢。”“曹长以下得系金佉苴(即腰带)”。“有超等殊功者,则得全披波罗皮(即虎 皮)”。南诏王室及清平官、大将军,已效汉服,上衣圆领宽袍大袖,下着宽裤紧腿,有 靴。诏王头囊为钟鼎式,文官头囊为黑色莲花式,武官为虎头式。 习俗 传统节日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佳期。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举行。 绕三灵,农历四月下旬,为期三四天。 石宝山歌会,农历七月末的在石宝山石钟寺举行三天; 朝鸡节,农历一月初一至十五在宾川鸡足山举行; 耍海会,农历八月初八在大理才屯举行; 葛根会,农历一月初五在大理三塔寺内举行。 民族民居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 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 正两耳”、“三方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 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 “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 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大理喜州、海东一带有的民居建筑还 有泥塑,造塑多为龙凤、古瓶、花卉。照 壁即瓦顶飞檐的粉墙,是建筑中艺术装点 最集中的地方,多用凸花青砖组合成丰富 多彩的立体图案,各组中心再作粉画,或 镶嵌自然山水图案的大理石。有的在两边 塑鱼,以示稳固。照壁脚下常砌花坛,花 香四溢,怡静幽雅。照壁与正房和两侧楼 房构成三坊一照壁的格局。此外,更高级的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套院建筑,其木雕、石刻、粉画就更为集中突出。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筑艺术的一大景观。

浅析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浅析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大理地区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 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在多种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渗透下, 渐渐地形成了一种属于大理白族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从遗留到今天的丰富的建筑遗产中, 我们可以领悟到大理人善于利用自然, 对自然环境的遵从和认同; 同时也领悟到白族人对时代的顺应, 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白族民居”的大理传统民居建筑大多只限于对闻名遐迩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表象认识,少有从民居建筑的发展演化, 内在的自然因素及文化內涵以及与各时期相对应的审美意识的探讨。 据《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记载:“苍山坡上, 凡经古人居住之地, 必有阶梯式平台, 台之边周, 自数里以外或高山顶遥望之, 极为清楚, 至近处反不易识别?.。”①这种以天然坑壁为墙, 以坑为居室, 上搭一简陋草棚以避风雨的半穴居, 是大理古代先民为满足自身生活需求所萌发的建筑营造活动。 商代, 大理地区已进入铜石并用时期, 但仍属于原始社会建筑文化时期。这个时期的剑川海门口遗址( 距今约三千二百多年) 发现有大量竖立的木桩,“很明显是干栏式建筑的底架”。②文字记载也证实了干栏式建筑的存在“山有毒草及蝮蛇, 人并楼居, 登梯而上, 号为干阑。”③从考古发掘中还证明了一点, 这种“干栏”式房屋已采用榫铆联接组合, 这无疑是建筑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一大进步。 经过历史的变革后形成的“汉式”模式建筑, 最典型的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它是中原文化的扩散与本地的吸收和再创造而形成的产物。“三坊一照壁”是大理建筑文化特有的典型代表, 将合院式建筑去其一坊改为一壁这一创新,既减弱了建筑的压抑感、拥挤感,又为展现白族建筑的丰富文化提供了载体, 更是建筑与自然和谐的体现。其布局为一正两厢一照壁围合成院落, 在围合的庭院中都种植花木, 增加居住环境的优美。平面形状方正规矩, 主次分明, 因此既不失中原文化“中正无邪、尊者居中”的“礼”制思想, 又较汉式住宅布局灵活, 适应性强,较合院式建筑在采光、舒适、灵巧等方面更胜一筹。这种带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和北京典型的四合院相比又有所不同。在平面布局上, 北京典型四合院按南北轴线对称地布局房屋和院落, 正房坐北朝南, 东西为厢房, 大门多布置在东南角上, 用一个很大的过厅横跨大门和正房之间,把院子分为两部分, 前为庭, 后为院, 功能区分十分明确。给人以幽深、典雅的感觉。而白族民居则大多按东西轴线布置房屋,重院则按横向的南北轴深入, 大门布置在东北角上。这种布局明快紧凑, 和周围的地理环境( 苍山, 洱海) 极为协调, 再加上正房、厢房的开间数量以及层高, 开间、进深的尺寸均无很大差别, 无明显的主次之分, 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大方、开朗的性格。 由上所述, 在南诏、大理国时期, 白族的本土文化和汉文化已相互通融、渗透。白族对中原文化有总体的认同感, 又由于文化具有传承性, 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氛围中, 总是在既定的, 从先辈那里承传下来的条件下, 进行自己的文化创造活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感情上的联系。这样, 白族在吸收汉文化时并不是盲从, 而是吸收对自己有利有益的部分。反映在建筑上, 则表现为当时人们在追求实用的基础上也追求建筑的美。这正符合王安石的辩证观点: 只要主客观条件许可, 人们决不会“谨此于止”地满足于实用价值, 而总是企求实用———审美二者兼求并取。此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已明显地表现出来。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白族正是如此, 在吸收汉文化过程中, 又超越了汉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0版中考数学试卷A卷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0版中考数学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 |的倒数是() A . 2015 B . ﹣2015 C . ﹣ D . 2. (2分) (2019七下·辽阳月考)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 2m2+m2=3m4 B . (mn2)2=mn4 C . 2m?4m2=8m2 D . m5÷m3=m2 3. (2分) 2012年4月份,某市市区一周空气质量报告中某项污染指数的数据是:31,35,31,33,30,33,31,则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 众数是31 B . 中位数是30 C . 平均数是32 D . 极差是5 4. (2分)(2016·开江模拟) 如图,△POA1、△P2A1A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P、P2在函数y= (x >0)的图象上,斜边OA1、A1A都在x轴上,则点A的坐标是() A . (4,0) B . (4 ,0)

C . (2,0) D . (2 ,0) 5. (2分)某人到瓷砖商店去买一种多边形形状的瓷砖用来铺设无缝地板,他购买的瓷砖形状不可以是() A . 正三角形 B . 长方形 C . 正八边形 D . 正六边形 6. (2分)分别从一个几何体的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 A . 圆柱 B . 圆锥 C . 球 D . 棱柱 7. (2分) (2017八下·重庆期末) 如图,两条宽度都是1的纸条,交叉重叠放在一起,且夹角为α,则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A . B . C . tanα D . 1 8. (2分) (2020八上·岑溪期末) 如图,一次函数y1=x+b与一次函数y2=kx+4的图象交于点P(1,3),则关于x的不等式x+b>kx+4的解集是()

鹤庆白族文化

鹤庆白族文化 摘要: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 正文:鹤庆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个县,鹤庆县的少数民族有白族、彝族、傈僳族三个,其中以白族为主。而我就是鹤庆县的白族姑娘。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我们鹤庆县的白族文化。 我的家乡鹤庆县,一个国土面积两千平方千米,其中大部分地区均为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县城海拔两千米,气温比较适宜。降雨量充沛。县城云鹤镇居鹤庆坝子中偏西,距省会昆明市476千米,距州府大理市136千米,距丽江市39千米、丽江机场12千米(丽江机场就在鹤庆县境内)。鹤庆山川秀美,龙潭众多,资源丰富,被人们誉为“泉潭之乡”、“鱼米之乡”、“中国名兰之乡”。由于鹤庆文化传播较早,所以通过“茶马古道”使得文化得以向外传播。而历史悠久的鹤庆乾酒、火腿、猪肝胙等腊味品更是独具风味,让人垂涎三尺;“小锤敲过一千年”,人人有手艺,户户是工厂的新华村,具有加工金、银、铜首饰与器皿的传统手工工艺,产品玲珑精美,深受欢迎。是集田园风光、民风民俗、旅游购物为一体的省级民族旅游村,曾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并成为著名的金、银、铜民族手工艺品集散地,在2010年九月,更是被授予国家4A级景区的称号。鹤庆是属于白族和

纳西族的交界地带,虽然会受到两个民族的不同影响,但在其中也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文化习俗。 在语言上,白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而鹤庆方言又是其中富有特色的一种。绝大部分使用白族语,通用汉语文。使用汉字书写,有自己的语言(未形成白族的书写文字),文学艺术丰富多彩。 在白族的服饰上,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而大理一带的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下着蓝色宽,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都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蕴含着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词语,它就是:风花雪月。解释:白族少女的帽子,垂下的惠子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在古代还有一首打油诗这样描述到:虫入凤窝不见鸟,七人头上长青草,细雨下在横山上,半个朋友不见了,这更是把它推向了一个更美的意向。其中,在我们鹤庆,男子的穿戴简洁朴素,中老年的服饰较为淡雅,姑娘和小孩的服饰比较艳丽。就以年轻姑娘的服饰为例,上衣多为红色或浅色的襟衣或衬衣,紧釉管上绣有各色的花边。外罩多为红色,浅蓝色为主的领褂,下穿白色或浅色的长裤,腰腰系短围裙,镶有花边,缀有绣花图案。宽花腰

旅游对大理白族民俗风情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目录 摘要 (1) 1旅游影响分析. (2) 1.1旅游对少数民族的影响 (2) 1.2旅游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影响 (3) 2大理民俗风情资源概要 (3) 2.1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3) 2.2大理白族民俗风情资源概况 (3) 3旅游业发展对大理白族民俗风情的影响 (6) 3.1积极影响 (6) 3.2消极影响 (7) 4发挥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 (8) 4.1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8) 4.2遵循民俗风情资源开发原则 (9) 4.3提高人们保护民俗风情资源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9) 4.4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9) 4.5专家参与规划和合理开发民俗风情资源 (9) 4.6实施民俗风情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10) 参考文献 (11) 结语 (12)

旅游对大理白族民俗风情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大理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大理白族的民俗风情在旅游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随着大理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的同时,旅游对大理白族的民俗风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针对这些影响,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实施开发与保护并重策略,提出发挥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的对策。 [关键词]大理白族民俗风情;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对策研究 The Study On Tourism Development Impact On Dali Bai Folk Culture [Abstract]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ali tourism industry, Dali Bai people’s folk culture plays o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oursim. However, accompanying with the rapid Dali tourism development, tourism has a certain influence on Dali Bai people’s folk culture.Based on these effects, and guided b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this paper attend to implemente a strategy which care about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both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making use of positive impact while eliminat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measures. [Key words] Dali Bai People’s Folk Culture; Positive impacts; Negative impacts; Study On Countermeasures. 1 旅游影响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