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1526010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开课专业:药学

总学时/实验学时:48/16 总学分/实验学分:2.5/0.5

综合实验室(实验中心)名称:医学实验中心二级实验室名称:形态实验室(微免)一、课程简介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性状,以及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与人体间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生物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免疫学已渗透到现代医学各学科领域,在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上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相关药学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地位:《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在药学专业课程学习中占有一定地位,是学好其他药学相关课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使药学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学习其他相关药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作用: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细菌的形态、初步掌握细菌的染色法、细菌的培养接种法、药敏试验;掌握常用消毒、灭菌的基本方法,了解细菌代谢产物检查的意义;了解化脓性球菌、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程序、厌氧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形态。了解病毒的培养方法,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和病毒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等。免疫学实验对学生进行免疫学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熟悉免疫学实验诊断的原理和基本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目的:通过实验来验证和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课基本技能训练,培养药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实践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药学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每班实验分2个小班进行,分别由2位教师带教,根据不同实验内容,学生每2~4人为1组,实验以学生操作为主,个别实验由带教师示教进行。

2、学生掌握油镜的使用与保养、细菌的常用染色法、划线培养、接种斜面、药敏实验、化脓性球菌、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和病毒血凝及抑制试验等。能观察细菌的生长现象,消毒灭菌的基本技能和细菌代谢产物的检查,厌氧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形态观察。掌握常用免疫学检测实验方法,学会结果的观察和判断。

四、报告与考核

1、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中,认真操作、记录实验结果,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2、教师认真批改学生实验报告,并给学生的每个实验进行评分(采用10分制),期末进行总评,实验报告总评成绩为平时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10% 。

五、设备及器材材料配置

远红外自动恒温干燥箱、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电热恒温水温箱、离心机、冰箱、电子天平、生化培养箱、生物显微镜、台式高速离心机、稳压稳流电泳仪、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各类培养基、试剂。

六、实验指导书及主要参考书

实验指导用书为自编实验教材《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主要参考书为沈关心主编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药学本科教材。

撰写人:(签名)徐水凌审定人:(签名)徐水凌参与讨论人:徐水凌、漆秋兰、朱佳、张新红。

《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7526003 开课学期:第3学期开课专业:药学

总学时/实验学时:32/16 总学分/实验学分:1.5/0.5

综合实验室(实验中心)名称:医学实验中心二级实验室名称:药学实验室

一、课程简介

药用植物学是用植物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的植物的一门学科,实验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把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加以验证和巩固。

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药用植物学实验》主要结合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即植物细胞、组织、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规律和各大类群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及代表药用植物。通过对实验中实物的观察、辨别和验证,从而使同学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建立一个既与理论课有一定互补作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实验体系,力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了解植物分类学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掌握药用植物解剖的知识和技能,即能正确识别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内部构造及植物各类器官的特征。加深对药用植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为从事中药学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实验教学基本内容分为植物学基础知识以及植物分类学两大部分,植物学基础知识部分包括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各部分形态的观察;植物分类学部分包括低等植物、被子植物的观察、单子叶植物的观察以及药用植物分类鉴别实验。

四、报告与考核

本实验为药用植物学课内实验,实验成绩占学期总评成绩的的20%。

五、设备及器材材料配置

显微镜、体式显微镜(或解剖镜),电脑,视频采集器,标本,摄子,解剖针等。

六、实验指导书及主要参考书

1、实验指导书:《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潘胜利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参考书:《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及学习指导》帕丽达·阿不力孜主编,北京:科

学出版社,2007年

七、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撰写人:黄雄审定人:黄嬛参与讨论人:黄嬛、黄雄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7526001 开课学期:第7学期开课专业:药学

总学时/实验学时:48/16 总学分/实验学分: 2.5/0.5

综合实验室(实验中心)名称:医学实验中心二级实验室名称:药学实验室

一、课程简介

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述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药物动力学系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的描述药物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即研究体内药物存在的量与位置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解释这些数据的需要关系式的科学。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学习,能利用其原理和方法在新药设计、新剂型新制剂开发、药物质量评价和临床合理用药中得到较好的应用。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在药剂生产在临床上的应用,能正确评价药剂质量及掌握合理制药的基本知识。

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是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学科,其研究涉及到许多相关学科,如数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物理化学、药理学、高分子材料学以及化工原理和机械设备等,而且研究成果与人的生命相关,因此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严格的科学作风。是药学、制剂、中药制剂等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同时也是连接药物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桥梁。

实验教学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在将来从事临床药学和研制新药等工作的需要,应达到如下目的。①通过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训练,提高查阅文献资料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的能力,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②通过实验训练,使学生熟悉制剂生产中常用设备和检测仪器的结构、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③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实事求是的作风,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独立总结实验资料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科研和生产打好基础。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消化和掌握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

2.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必需联系实际,必须学会周密的思考问题才能做好实验,只有那些既会动脑,又会动手的学生,将来才会在事业上有较好的发展;

3.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

四、报告与考核

实验报告:每个学生使用统一发放的实验报告册,同时应该另外自备记录本,以记录实验预习和实验的过程及发生的现象。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该包括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三、主要仪器设备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注意事项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

八、讨论、心得

五、设备及器材材料配置

配备基本的普通天平、常用玻璃仪器,其余根据具体实验项目需要而定。包括电子分析天平、烘箱、恒温水浴、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微孔滤器、智能溶出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六、实验指导书及主要参考书

1.自编讲义. 生物药剂学及工业药剂学实验指导

2. 崔福德主编.药剂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2011

3. 崔福德主编.药剂学实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2010

4. 林宁主编.药剂学实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

撰写人:(签名)傅应华审定人:(签名)黄越燕参与讨论人:黄越燕丁宝月傅应华

《医院药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7536005 开课学期:第7学期开课专业:药学

总学时/实验学时:24/8 总学分/实验学分: 1.5/0.25

综合实验室(实验中心)名称:医学实验中心二级实验室名称:药学实验室

一、课程简介

医院药学是一门以药学理论为基础,以确保患者用药、保证药品质量、增进药品疗效、保障人民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为宗旨的一门现代技术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医院药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系,熟悉和了解医院药学概况,发展重点及学科前沿性的内容,为以后从事医院药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由于医院药学是对以往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实际运用的学科,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实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医院药学工作的认识,使学生熟悉和了解医院药学概况,为以后从事医院药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结合建立在校医院的模拟药房,安排实际的药房配发药品环境对学生进行现场教学,以加深对医院药学工作的认识;通过用药情况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医院用药情况和医院药学的发展。

四、报告与考核

见习心得。

五、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撰写人:(签名)傅应华审定人:(签名)黄越燕

参与讨论人:黄越燕傅应华

《工业药剂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7536001 开课学期:第6学期开课专业:药学

总学时/实验学时:32/12 总学分/实验学分:2/0.5

综合实验室(实验中心)名称:医学实验中心二级实验室名称:药学实验室

一、课程简介

《工业药剂学》将我国制剂生产中常用的技术、设备主要以单元操作的方式,从技术的原理、方法及设备的原理、结构、操作和维护等方面进行介绍。同时兼顾剂型的特点与发展,适当介绍了一些制剂专用设备和新的制剂技术,以使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药物制剂生产。制药工业主要包括药物合成、中药提取、制剂生产的技术和制备等,生产用于医疗、预防、诊断的药品,以满足医学临床实践的需要。通过对单元操作过程及和药物制剂过程的规律性等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典型制剂设备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基本操作、基本类型以及相关技术,了解药物制剂的设施及厂房等的基本要求,并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工业药剂学以多媒体课件,结合GMP模拟药物制剂实验室进行现场教学的方式完成课堂讲授,安排部分综合性实验等多个实训环节。我们对典型剂型生产设备安排进行现场示教,以模拟感受实际的生产现场;对中药浸出制剂安排实验。

实验教学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在将来从事制药生产等工作的需要.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消化和掌握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

2.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必需联系实际,必须学会周密的思考问题才能做好实验,只有那些既会动脑,又会动手的学生,将来才会在事业上有较好的发展;

3.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

四、报告与考核

实验报告:每个学生使用统一发放的实验报告册,同时应该另外自备记录本,以记录实验预习和实验的过程及发生的现象。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该包括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三、主要仪器设备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注意事项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

八、讨论、心得

五、设备及器材材料配置

配备基本的普通天平、常用玻璃仪器,其余根据具体实验项目需要而定。包括电子分析天平、烘箱、恒温水浴、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微孔滤器、智能溶出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喷雾干燥器等。

六、实验指导书及主要参考书

1.高建青主编. 药剂学与工业药剂学实验指导.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 自编讲义. 生物药剂学及工业药剂学实验指导

3. 崔福德主编.药剂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2011

4. 崔福德主编.药剂学实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2010

5. 林宁主编.药剂学实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

撰写人:(签名)傅应华审定人:(签名)黄越燕参与讨论人:黄越燕傅应华

《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7536003 开课学期:第7学期开课专业:药学

总学时/实验学时:24/4 总学分/实验学分:1.5/0.125

综合实验室(实验中心)名称:医学实验中心二级实验室名称:药学实验室

一、课程简介

体内药物分析是从药物分析派生出的新兴学科,是一门研究生物机体中药物及其代谢物和内源性物质的质与量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学,在临床药学、临床药理学、生物药剂学等学科的兴起和发展中得到了完善和提高,成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体内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药物的体内过程、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血药浓度与临床合理用药、治疗药物监测及血药浓度测定种类等;掌握生物样品的制备方法和技术;熟悉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设计与评价。使学生具有初步进行体内药物分析实验设计和临床用药监测的能力,成为在大、中型医院、药房、高等医药院校、医药科学机构、药品流通企业、药检与医药监督管理部门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治疗药物监测、新药临床评价和临床药学研究的高级药学专门人才。

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根据不同的样品建立相应合理的分析测试方法是是体内药物分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课程与模拟训练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达到充分体会和理解生物样品检测的意义和重要性;理解和熟悉生物样品对分析方法的特殊要求;掌握建立合理生物样品分析测试方法及其应用。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在前期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基础上,本课程实训侧重实验方案的设计。由于实验课时太少,不足以安排整个体内药物分析测试过程,故以学生设计建立某一生物样品的分析测试方案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能熟练全面考虑分析样品的理化性质,在总结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条件提出合理的样品的制备方法,建立较为可靠的测试方案,并掌握对方案评价指标。

四、报告与考核

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报告按照科研训练的要求书写,旨在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缜密的实验思路和合理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实验成绩的评定包括方案设计成绩和PPT报告成绩二部分。方案设计成绩按照合理性、可行性、完整性由教师综合评定,PPT报告按照报告内容、讲解、回答提问由教师和同学共同评定。

五、设备及器材材料配置

图书馆及互联网文献。仪器设备: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仪、红外分光光度仪、荧光分光光度仪、自动旋光仪、pH 计、电位滴定仪、定氮仪、分析天平、永停滴定仪等。

六、实验指导书及主要参考书

1、参考书

姚彤伟主编. 体内药物分析.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6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二部(2010版)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 实验教学大纲 ××××××××化学与化工学院 二〇一三年七月

2.大纲正文格式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分析化学实验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学科基础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分析化学实验》 学时学分:总学时 96 总学分 3 实验学时 96 实验学分 3 应开实验学期一~二年级二~三学期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系各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之一,它即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是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及分光光度法。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达到下列要求: 1. 了解分析化学试验在生产实际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 树立量的概念,掌握分析化学试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 3. 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设计分析方案,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踏实的作风以及做事认真、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实验素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科学品质。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100字左右)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实验加深对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其有关理论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操作;学习并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操作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学会运用误差理论和分析化学理论知识,找出严重影响分析结果的关键环节;学会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以保证试验结果准确可靠。使学生初步具有解决分析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三、适用专业: 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制药工程; 四、主要仪器设备: 托盘天平、电子天平、电炉、烘箱、漏斗、马弗炉、瓷坩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滴定管、移液管、锥形瓶、容量瓶、烧杯、试剂瓶。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实验为主,为单独设课,所以开课后,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该课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材中给出相关的实验内容,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任课教师向学生讲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后,方可进行实验。 3.实验1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与编号 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编号:023315 二、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学时:84 本课程学分:5学分 三、授课对象 物理学专业学生,第六、七个学期做 四、先修课程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高等数学 五、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科学实验是理论的源泉,是自然科学的根本,也是工程技术的基础。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有物理定律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客观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的,并以实验结果为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重要的物理实验常常是新兴科学技术的生长点。 《近代物理实验》是继《普通物理实验》和《无线电电子实验》后的一门重要实验基础课程,本课程所涉及的物理基础知识面较广,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技术性。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近代物理实验,丰富和活跃学生的物理思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和综合能力,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实验在物理概念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学习近代物理中的一些常用方法、技术、仪器等知识,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实验素养,严谨的科学作风,求实的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六、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讲授部分 1、绪论(2学时) 理解近代物理实验课的特点,了解课程的内容、任务和学习方法。了解一些实验的史料,加深对近代物理实验的了解。 2、实验的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4学时) 在普通物理验实训练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加强有关实验误差和数据处理的训练。如泊松分布、曲线的拟合等,可通过讲授或落实到一些实验题目中进行。 3、理解近代物理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常识(2学时) 掌握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包括人身安全及防护、通用仪器的正常使用。理解使用特殊仪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 大小的测定和计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 2、观察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的标本装片,学会绘制生物图 3、掌握使用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4、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掌握使用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器材 1、显微镜 2、微生物标本装片 3、目、物镜测微尺 4、血球计数板 5、酵母菌液或霉菌孢子液 6、载波片、盖波片、烧杯、滴管、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等 三、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1、构造 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机械装置包括镜筒、转换器、载物台、镜臂、镜座、调节器;光学系统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电光源。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为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操作 在目镜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所能达到的分辨率及放大率都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初学者,进行显微观察时应遵循从低倍镜到高倍镜再到油镜的观察程序,因为低倍数物镜视野相对大,易发现目标及确定检查的位置。 四、微生物大小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由于菌体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来测量。用于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物镜测微尺。 1、目镜测微尺(图1-1)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mm长度刻成100等分。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 --

-- 间像重叠)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物镜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2、物镜测微尺(图1-2)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 玻片,一般将lmm 等分为100格,每格长l0μm (即0.0lmm), 是专门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校正时,将物镜测微尺放在载 物台上,由于物镜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经 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象进入视野,即物镜测微尺随着显 微镜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因此从物镜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细胞的真实大小,所以用物镜测微尺的已知长度在一定放大倍数下校正目镜测微尺,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然后移去物镜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镜测微尺在同样放大倍数下测量微生物大小。 3、目镜测微尺的校正 把目镜的上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朝下轻轻地装入目镜的隔板上,把物镜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刻度朝上。先用低倍镜观察,对准焦距,视野中看清物镜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物镜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推动器,使两尺重叠,再使两尺的“0”刻度完全重合,定位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图1-3),计数两重合刻度之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物镜测微尺的格数。因为物镜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l0μm,所以由下列公式可以算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 例如目镜测微尺5小格正好与物镜测微尺5小格重叠,已知物镜测微尺每小格为l0μm ,则目镜测微尺上每小格长度为=5×10μm/5=10μm 用同法分别校正在高倍镜下和油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 由于不同显微镜及附件的放大倍数不同,因此校正目镜测微尺必须针对特定的显微镜和附件(特定的物镜、目镜、镜筒长度)进行,而且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重复使用,当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重新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4、细胞大小的测定 移去物镜测微尺,换上待测菌体的装片,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的物,然后在高倍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来测量菌体的长,宽各占几格(不足一格的部分估计到小数点后一位数)。测出的格数乘上目镜测微尺每格的校正值,即等于该菌的长和宽。 结果计算: 长μm=平均格数×校正值 宽μm=平均格数×校正值 大小表示: 宽μm ×长μm 五、微生物细胞数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1、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计数区(图1-4),计数区 图1-1 目镜测微尺 图1-2 物镜测微尺 图1-3 目、物镜测微尺的校正 图1-4 血球计数板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学时数:108讲课:108 学制:四年制本科 适合专业:生物科学相关专业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微生物学实验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逐步使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性,比较它们与其它生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知道如何研究微生物以及对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点样分析,并加以解决。 (二)课程的任务: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之一,要求学生熟悉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掌握无菌操作技能和建立无菌概念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内容,重点掌握最基本的无菌操作技能,如接种、纯培养、计数等。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 通过教师示范、讲解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方法,使学生牢固树立无菌概念,掌握显微镜的使用、生物染色技术、形态学观察的方法、微生物计数、培养基的配置和灭菌方法、微生物分离、纯化等基本操作技能,基本了解常用的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构造、使用方法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和相互协作的优良作风。 2. 本实验课内容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两个部分。验证性实验主要

通过光学显微镜镜检观察方法进行教学,综合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过程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完整记录原始实验数据、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三、教学内容 (一)实验一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器皿 目的要求 掌握实验室安全规则,了解微生物学实验所用的器皿,因其大多要进行消毒、灭菌和用来培养微生物,因此了解其质量、洗涤和包装方法的要求。 实验内容 一、器皿的种类、要求与应用: 1、试管 大试管(约18mm×180mm) :可装倒平板用的培养基;可作制备斜面用;装液体培养基用于微生物的振荡培养 中试管[(13~15)mm×(100~150)mm]: 装液体培养基培养细菌或做斜面用;用于细菌、霉菌、病毒等的稀释和血清学试验。 小试管[(10~12)mm×100mm]:一般用于糖发酵或血清学试验,和其它需要节省材料的试验。 2、容量瓶 主要用于准确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它是一种细长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配有磨口塞,瓶颈上刻有标线。 3、量筒 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一种玻璃仪器,外壁上有刻度。常用量筒的规格有5ml、10ml、25ml、50ml、100ml、250ml等。 4、三角瓶 用来装无菌水、培养基和振荡培养微生物等。 5、烧杯 呈圆柱形,顶部的一侧开有一个槽口,便于倾倒液体,有些烧杯外壁标有刻度,可以粗略地估计烧杯中液体的体积,这种烧杯叫印标烧杯,也叫刻度烧杯,其分度并不十分精确,允许误差一般在±5%。 6、烧瓶 通常具有圆肚细颈的外观,因瓶口很窄,不适用玻璃棒搅拌,若需要搅拌时,

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

原子物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原子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新06年8月课程编号:02300009 课程名称:原子物理学 英文名称: Atomic Physic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54 学分: 2.5 适用对象:物理、电子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光学 1.课程简介 本课程着重从光谱学、电磁学、X射线等物理实验规律出发,以原子结构为中心,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由实验到理论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起微观世界量子物理的基本概念,并利用这些基本概念说明原子、分子以及原子核和粒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介绍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应用。是近代物理的入门课程,是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本课程需在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光学之后开设,是理论物理课程中量子力学部分的前导课程,拟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出。 2.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物理专业学生必修课。是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的后续课程、近代物理课的入门课程。是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激光、近代物理实验等课程的基础课。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实验入手,用量子化和微观思维方式,分析微观高速运动物体的规律。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对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有概括而系统的认识。通过对重要实验现象以及理论体系逐步完善过程的分析,使学生建立丰富的微观世界的物理图像和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用微观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发展的历程,培养科学研究的素质,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 (2)了解原子和原子核所研究的内容和前沿研究领域的概况,培养有现代意识、有远见的新一代大学生。 (3)掌握原子、原子核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掌握处理原子、原子核物理学现象及问题的手段和途径。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使学生了解无限分割的物质世界中的依次深入的不同结构层次,理解原子核的结构和基本性质、基本运动规律; (5)结合一些物理学史介绍,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家对物理结构的实验——理论——再实验——再理论的认识过程,了解微观物理学对现代科学技术重大影响和各种应用,并为以后继续学习量子力学和有关课程打下基础。 4.教学内容及要求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周晓霞 (衡水学院应用化学系,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本文就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力度,使学生充分重视预习实验的重要性,以及把科研成果引入教学等方面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收到了初步效果。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O6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2)24-0001-01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是化学系的基础课程之一。现有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我们结合本学院的现状,对分析化学实验的改革进行了初步尝试,改革后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科学品质;将学生化学实验教学从一般的知识技能传输验证性实验层次,提升到有目的地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度[1]。 一、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近年来,我们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建设力度,增加了小型综合性实验以及多步合成实验。综合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将各分支学科的重要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综合实验,不仅可以锻炼综合实验技能,而且可以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培养科学思维能力。设计性实验按照实验题目,教师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学生自行查阅文献并根据待分析样品的性质、含量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教师修改后,学生即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最后结论。 二、使学生对预习实验报告引起足够的重视 分析化学实验的传统教学方法是老师将实验内容写在黑板上,老师按照此内容讲解,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即使不预习实验课,按照黑板上的内容一步步做就可以了,对实验课不重视,更有甚者,不做实验,实验报告上的数据都是抄袭他人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让学生重视分析化学实验课,采取了以下措施:(1)预习实验报告一定要做好,包括本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意外以及处理方法,并且课前检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可以引起他们对实验课的足够重视。(2)引导学生多思考。讲解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再层层引导,使学生知道

2019.1《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Analyt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A08153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42;课程总学分:1.5;实验课总学时:42 ;实验课总学分:1.5(化学专业)。课程总学时:42;课程总学分:1.5;实验课总学时:42 ;实验课总学分:1.5(应用化学专业)。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 二、课程简介 分析化学实验是高等师范学校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即是一门独 立的课程,又是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的课程。分析化学实验主要内容 为定量分析实验,重点学习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的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技能。 本课程需完成10个实验项目,大纲共安排实验项目12个:基本操作实验2个、验证实验8个、综合实验2个。12个实验中必做实验8个,选做实验4个,选做实验由学生任选其中2个实验合计组成10个实验。在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全部内容。合计42学时。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基本操作技能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树立“量”的概念,加深分析化学〈定量〉理论部分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为了完成本实验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明确各个实验的原理和实验内容,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在实验中做到心中有数。学会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掌握天平、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基本仪器的使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培养学生清洁整齐、有条不紊的良好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细致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技巧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30%)、加平时实验综合成绩(70%)为实验课程总成绩。 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 平时实验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纪律考勤等各个环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实验报告40%:实验报告要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应包含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最终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验室教学大纲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验室教学大纲 一、实验教学在本专业的性质和任务 给水排水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其教学建设是适应生产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完善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教学与实验教学是给水排水和环境工程两个专业的必修课程。 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城市水厂和工业企业自用水的水质处理的基本理论、工艺流程、主要水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学习科学实验的理论、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对不同水质进行处理时的实验能力与设计计算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毕业生应获得的实验技能要求 1.具有分析实验现象,加深对水处理原理理解的能力; 2.掌握水处理实验基本测试技术; 3.具有设计实验方案和组织实验的能力; 4.掌握测试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5.掌握水处理构筑物的工艺流程及运转性能; 6.具有分析实验及整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7.结合实验内容检索相关文献的方法,了解当前技术发展现状,掌握研究信息。 三、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结合给水排水工程教学特点,参照外校同类专业实验教学,初步制定以下实验教学内容; 1.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 2.第一至第四学年,开放实验室开设演示实验、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综合型实验; 3.第四学年至第七学期组织学生赴现场进行参观,认识运转实习; 4.第四学年至第七学期组织学生有序开展专业实验教学; 5.第四学年至第八学期实施学生毕业试验及教学活动。 四、主干实验课程 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水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工程测量、流体力学、水处理生物学、泵与泵站、水质工程试验。 五、实验课程设置基本框架 1.学科基础课实验; 计算机文化基础32 学时 Fortan 语言程序设计32 学时 大学物理实验48 学时 电工与电子技术12 学时 工程力学 2 学时 工程测量16 学时 物理化学 6 学时 无机化学 4 学时 水分析化学12 学时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编码:0431030706 英文名称:Microbiological experiment 学时:36学分:2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及相关专业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微生物学 参考教材:杜连祥,路福平主编。《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8. 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以及实际教学学时制定的,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在不妨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逻辑性的前提下(包括前后实验内容的衔接关系),主讲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具体教学情况或经验,适当地将某些内容的次序加以变更或调整。 二、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 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微生物学实验课是与微生物学理论课同学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熟练的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初步掌握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微生物材料的观察、分析,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微生物学理论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进行常规常见微生物检测的实验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实验方案的设计、初步具备利用微生物学手段分析和解决发酵生产过

程中有关实际问题和从事有关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室的布置以及实验室的规则;使学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并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并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及保养方法;学会干热灭菌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的使用;具有选择和制备培养基的能力;掌握基本染色原理和方法以及制片技术;熟悉细菌、酵母菌、霉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和血清学特性,具有菌种初步鉴定的基本技能;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无菌操作方法,掌握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育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菌种保藏的一般方法。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实验一细菌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1.实验内容与要求: (1)了解加热灭菌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室常用的几种加热灭菌技术 (2)了解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材料,学习配制肉汤培养基的方法并掌握其要点。 2.实验材料: (1)培养基组成牛肉膏0.5%,蛋白胨1%,NaCl0.5%,pH值7.2,固体时加琼脂2%。(2)试剂 6mol/lHCl、10%NaOH。 (3)其它工具:台秤、量筒、试管、三角瓶、烧杯、分装架等。 实验二细菌的接种与培养 1.实验内容与要求: (1)掌握无菌操作的概念和基本操作技术; (2)了解细菌常用的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 (3)了解平板划线分离菌种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2.实验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八叠球菌(Sarcina sp.)。 (2)培养基:肉汤固体斜面(2个/菌),肉汤液体试管(2管/菌),平板划线接种肉汤固体培养基(10-15ml/皿,2块/菌),平板点接肉汤固体培养基(10-15ml/皿,3支菌用1块),穿刺用肉汤半固体培养基(2管/菌)。 (3)其它工具:接种针,接种环,酒精灯或煤气灯,消毒酒精棉球,镊子,试管架,标签纸,培养箱(37℃)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实验教学大纲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英文名称::T he Research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程(必修) 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适用专业:化学 学时学分:54 开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化学教学论 二、课程简介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是研究化学实验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学生在高年级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科生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知识和规范的操作技能、技巧,并探索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的改进,为学生从事化学实验教学工作和进行实验教学研究打下基础。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具备准备实验和演示实验的能力。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技巧,并具备一定的改进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准确、细致、整洁的良好科学习惯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四、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50%,采用课堂提问、实验小作业等形式进行;期末课题交流,交流成绩占50%。本课程不设书面考试。考核内容有以下几方面组成: 1.平时做实验的态度、实验的结果; 2.每次作业及实验报告有否创新的设想; 3.交流发言或模拟演示讲课;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

六、实验内容 实验一、灯的使用和玻璃管加工 目的要求:1、了解煤气灯或酒精喷灯的构造和原理,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了解正常火焰各部分的温度。 2、掌握玻璃管的截断、弯曲、拉制、熔烧等操作。 实验内容:1、灯的使用 2、玻璃管的简单加工 主要仪器设备药品:酒精灯、煤气灯(或酒精喷灯)、石棉网、木条、硬纸片、 锉刀、橡皮胶头、玻璃管、捅针、灯芯绳、玻玻棒、米尺、 量角器。 计划时数: 4学时 实验类型:必做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每组人数: 1人 实验二、电解水实验的准备和演示 目的要求: 1、掌握“电解水”演示实验的操作技术。 2、探索水电解器的代用装置。 3、培养学生“以教师的姿态”做好演示实验的预备实验以及进行 演示的初步能力。 实验内容:自行设计实验装置(要求装置简单、便于操作、现象鲜明、装置合理) 主要仪器设备药品:导线、水槽、直流稳压电源、电插板、试管、铁钉、保 险丝、1:10的稀H 2S0 4 、l0%的NaOH溶液 计划时数: 4学时 实验类型:必做 实验性质:设计性实验 每组人数:1人 实验三、氧气的性质演示实验的准备 目的要求:1、了解氧气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本实验的操作 技术,总结实验成功的关键。

专业物理实验一

《物理专业实验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分析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 1、密立根油滴实验中,要求学生掌握测定电子电荷值的两种方法。 2、利用单探针和双探针法来测定等离子体的各项参量。 3、掌握太阳能电池的暗态特性和太阳能电池的负载特性。 4、学会用平行光管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会用平行光管测定鉴别率。。 5、测定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了解在研究原子内部能量量子化问题时所 使用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晶体电光调制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会利用实验装置测量晶体的半 波电压,计算晶体的电光系数。 2、掌握四象限探测器的原理,将其应用于目标定向。 3、掌握LED和LD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掌握LED/LD的P-I(功率- 电流)特性和V-I(电压-电流)特性,并计算阈值电流和微分量子效率;掌握温度对阈值电流和输出功率的影响;LD/LED发光原理及它们之间的区别、LD/LED特性的测试方法及意义。 4、掌握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以及静物全息照相的拍摄方法,了解再现全息 物象的性质和方法。 实验教学目标与技能要求: 1、掌握近代物理学发展史上具有典型性和重要作用的实验。 2、掌握近代物理中某些主要领域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术。 3、熟悉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及CCD、计算机等现代技术。 4、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综合理论应用及创新精神。 5、培养学生阅读,查阅参考资料,拟订实验方案,选配测量仪器。 6、观察分析现象,独立操作,判断实验中尚存的问题。 7、巩固和加强有关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方面的训练。 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一: 1、实验项目名称:TD-1太阳能电池特性试验

《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教学目标:通过36个学时的教学,努力使学生了解微生物检验检测中的基本技术体系,了解微生物检测技术在研究工作中的用途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使学生在微生物检验检测方面能够提高认识,并对技术体系有一定的了解,以适应就业后在动植物检验检疫、食品品质检测等方面的微生物检验检测业务的需要,也能适应学生今后在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研究性检测业务。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我国粮食生产、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和微生物的关系。 重点介绍我国粮食生产的趋势和供需关系,使学生理解微生物检验检测的重要性 无难点 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的重要性

第一章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作用和特征 第一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第二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第三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特征 本章重点介绍微生物的多样性、微生物分布的普遍性和检测特定的微生物的难点 无难点 了解技术对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 第二章微生物检验技术和社会 第一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植物检疫 第二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食品安全 第三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研究 本章重点介绍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在植物检疫、食品安全、资源开发以及研究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无难点 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对国民经济和国民生活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作用范围 第三章微生物检测技术概述 第一节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 第二节VBNC的检测技术 第三节其它的微生物检测技术 针对本课程以各项技术为中心展开,缺乏系统性的特点,本章首先给各种微生物检测技术进行概述,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整体观和一些关键技术的信息。 难点在于理解VBNC的检测 理解各种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和方法 第四章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第一节气体的采样和处理 第二节液体的采样和处理 第三节固体的采样和处理 从实际出发,本课程设置了采样技术,对用于微生物检验检测的样品的采集进行细致的介绍。 难点在于理解各种采样设备和工具(缺乏实物) 使学生注意到采样行为对微生物的检测结果带来的误差,并培养学生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尽量减少采样造成的误差的意识。 第五章微生物检测技术 第一节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 以国标为蓝本,介绍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学生实验中有一定的基础,应无难点 使学生了解微生物检测的国家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国标。 第二节VBNC的检测技术 以最新的研究或最经典的研究例子为蓝本,介绍VBNC检测的各种方法 难点在于理解检测的理论原理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 使学生了解VBNC的检测的方法及其特征,在必要的时候能选择使用。 第六章微生物分离和培养技术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离 介绍可培养以及难培养的微生物的分离方法,着重介绍菌根菌的分离 难点在于对于微生物的分离效果的理解 希望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微生物分离方法 第二节可培养微生物的培养 1 病原物的培养 2 非病原物的培养 介绍可培养微生物的培养方法,着重介绍病原菌培养时的注意事项 难点在于对于如何传达培养病原微生物时的临场感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学分】120 学时;【开课模式】必修 【实验学时】36 学时【上机学时】 【课程类型】专业课【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开课单位】石油化工学院 【授课对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有机化学品分析、煤化工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为主的基础课程。实验是无机化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撰写报告等多方面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无机及分析实验课的学习,不仅加深对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的理解,而且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树立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使其初步具备作为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1、掌握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 2、掌握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和统计处理方法。 实验是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的、独立的基础实验课。课程的安排服从“一体化、渐定式、多层次、开放式”的教学体系和模式。着力于培养学生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教学内容着眼于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验研究活动,学习和掌握无机化学专业的基本实验技术,研究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熟悉重要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加深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地掌握化学实验

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准确观察化学反应 现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达到训练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的任务包括: (一)实验室一般知识介绍 1.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 2.简介有效数字和误差理论。 3.介绍正确书写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方法。 (二)基本操作和仪器使用 1.初步训练的内容包括:掌握重结晶,离心分离,滴定操作和常用溶液的配制方法;掌握半自动电光天平、pH计、电导仪、温度计、比重计、气压计、干燥箱、直流电源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选择干燥剂和冷冻剂的原则。 2.掌握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掌握玻璃的切割和弯曲,塞子打孔,仪器的安装和拆御方法;掌握固体和液体试剂的取用,直接加热和水浴加热的技能;掌握气体发生器的组装,气体的净化、干燥和收集方法;掌握台秤、洒精灯、洒精喷灯、量筒、容量瓶和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三)介绍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常用仪器的名称、规格和性能,化学试剂,温度的测量和温度计的校准以及无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实验和专题讲授的内容 二、实验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一)实验室基本安全知识及基本操作 1、熟知实验室的基本安全知识 2、掌握滴定分析仪器的基本使用及操作。 (二)分析天平的使用 实验目的 1、了解分析天平的构造及性能 2、掌握分析天平正确的使用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TG-328G型半机械加码电光天平,台秤,称量瓶,锥形瓶实验内容:NaCl的称量 (三)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用酸度计测定醋酸电离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模式 (1) 一级物理实验(基础物理实验) (3) 二级物理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4) 三级物理实验(现代物理实验技术) (5) 四级物理实验(研究型实验) (7) 开放实验 (8) 物理学在人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实验为物理学的基础,它反映了理工科实验的共性和普遍性问题,在人才科学素质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世纪中叶以来,以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空间科学、材料科学等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新的综合化趋势已成为科学发展的主流。因此,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必须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大学物理实验作为大学生在进校后的第一门科学实验课程,不仅应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的创新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模式 1.素质教育为目标,建立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 打破了传统的力、热、电、光、近代物理实验教学的封闭体系。建立以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组成的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授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逐级提高的四级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每一级物理实验大致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不同的级标志着不同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水平。使学生从较高起点进入大学物理实验,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向科学的高峰。 2.注重物理实验的时代性与先进性,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物理实验必须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也才能使现代科技进步的成果渗透到传统的经典课程内容之中,例如将计算机技术、光纤技术、磁共振技术、核物理技术、X射线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光谱技术、真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现代技术及科研成果融用于学生物理实验之中。 3.营造培养创新人才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和环境)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课程编号: 课程组长: 总学分值:1分 总学时数:16学时 适用专业:酿酒工程 一、实验教学课程性质和目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课是与微生物学理论课同学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熟练的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初步掌握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微生物材料的观察、分析,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理论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1.能够正确制备显微试片,并能独立操作显微镜进行微生物的显微分析; 2.能够通过固体培养的菌落特征,区分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 3.能在独立进行各种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器皿、培养基的灭菌; 4.能够正确选择符合要求的目的菌株,并进行纯培养和简单的种类鉴定。 5.熟悉从自然界中分离筛选微生物、鉴定微生物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配套的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四、实验项目内容和要求

1.考核的内容 ①实验的基本操作; ②实验报告,注重考察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实验纪律与实验卫生; ④实验出勤。 2.对实验报告评阅,主要是看学生是否能按实验的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撰写是否能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3.考核评分,总分100分。 七、实验开出率 实验操作50%,实验报告50% 八、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刘素纯,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4 参考资料: [1] 沈萍,范秀荣,李广武主编.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6 [2] 周德庆主编.微生物学实验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3] 林稚兰,黄秀梨主编. 现代微生物学与实验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 周阜棣,俞子牛,何绍江主编.农业微生物学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5] 徐孝华主编.普通微生物学[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6] 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生物系微生物教研室编.微生物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7] 徐岩,等译.James M.Jay 编著.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7 [8] 赵斌,何绍江主编,《微生物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02。 执笔人:朱玲审核人: 2017年2月22日

分析化学实验心得(精选3篇)

分析化学实验心得(精选 3 篇) 篇一:关于分析化学实验操作的感想 关于分析化学实验操作的感想 杨松 资源环境学院 2010 级 环境五班 22201020210126 论文关键词:分析化学创新教学兴趣 论文摘要:提高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让我们学生自己学会 根据实验目的而设计出实验的操作步骤及其产物量的估算。 分析化学是许多涉及化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分析化学中, 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深刻理解所学 的内容,牢固掌握基本操作,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综合 素质。 然而,从老师的教学模式来看,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以致学生对分析化 学实验课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只是基本完成教学目标,难以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根据我自己的观察,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从学生自己的身 上着手,就是让大家自己用自己的方法去完成实验要求。 1、老师的基础知识教导。老师使用极其幽默的语言教学,让同学们增加对分析化学的兴 趣,从而增加对实验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分析化学实验对规范性操作要求很严,仅靠上课时教师演示难以保证教学效果。老师可 以使用一些现代的教学方式, 例如使用动态 PPt 教学, 或者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操作的 基本步骤及应该注意的基本事项。 2、 耐心细致地指导,并进行阶段性检查,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分析化学实 验有着严格规范的操作要求,这是获得准确分析结果的最基本保证。没有规范的操作技能训练 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就不可能有很强的实验能力。加强学生操作技能训练和专业理论 知识储备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关键因素。 在进行新的实验课程之前,不是立即开展正规的实验活动,而是先进行基本操作训练, 训练过程中,要求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耐心指导操作不规范的同学, 并时刻提醒大家实验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让学生能理解规范操作的必要性并能较快地掌握操作 要点。提前通知学生在天平称量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实验完成后,将进行阶段性测验,检 查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规范操作的掌握情况,检测不合格的学生将不允许做下一轮实验, 在这种压力下,学生几乎都会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按照规范性操作的要求去练习,直至 熟练掌握规范性操作,从而养成严谨的实验习惯。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铺设解决问题的阶梯,从实验中提炼问题,又能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英文):基础化学实验(Basic Chemical Experiment) 课程编号:09576 课程性质:基础课 学时/学分:352学时/11学分 开课学期:第1~6学期 适合专业: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给排水、环科、环工、材料、材型等 二、教学目的 基础化学实验是湖南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独立设置的化学实验 课程之一,是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生物、给排水、环科、环工、材料、材型等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包括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四个模块,通过协调各模块的实验教学内容,对重复的内容进行合并,对缺少的内容进行增补,将实验教学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每个实验项目,强化基本操作训练,加强综合设计性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实验观察能力、实验数据处理能力、仪器设备使用能力以及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和分析解决实际的能力,把实验课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使学生不仅“会做”而且“会想”,为后续的综合创新实验和专业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训练,学生必须达到如下教学要求: 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础理论、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包括:玻璃仪器的清洗,简单玻璃仪器的制作,加热和冷却方法,常见离子的基本性质与鉴定,基本物理常数的测定方法,典型无机与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合成、分离和纯化方法,半微量实验操作方法,常用的色谱、光谱和电化学分析方法,滴定分析法(含酸碱、配位、氧化还原及沉淀滴定)与重量分析法等。 2、具备细致观察进而分析判断实验现象的能力,能正确诚实记录实验现象与结果;处理实验结果时具有逻辑推理、做出结论的能力;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运用化学语言进行科学表达,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具有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根据实验需要,通过查阅手册、工具书、互联网以及其它信息源获取必要信息,能独立、正确地设计实验方案(包括选择实验方法、实验条件、仪器和试剂、产品质量鉴定等),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4、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及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等科学品德和科学精神。 5、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前的预习,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写出预习报告,包括实验测量所依据的扼要原理和实验技术,实验操作的计划,实验的注意点,做好数据记录的表格,以及注明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等。具体实验操作时要求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详细记录原始数据,严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