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Vote For Me请中的民主问题评析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8
是否应该废除选举制度的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选举制度。
首先,选举制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例如选举过程中的贿选、拉票等现象屡禁不止,使得选举结果不再公平公正。
正如美国前总统林肯所说,“选举并非是人民的意志,而是资本的意志。
”这说明选举制度已经被资本主义利益所操控,违背了民主原则。
其次,选举制度导致了政治腐败和权力滥用。
许多政治家为了连任而不择手段,导致了政治腐败的滋生。
同时,一旦政客当选,往往会滥用权力,对民众利益不顾,只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
这种情况不仅违背了民主原则,也损害了人民的利益。
最后,选举制度造成了政治分裂和对立。
选举过程中的政党斗争和利益争夺,使得社会分裂加剧,政治对立加深。
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言,“选举制度使得政治变成了一场零和博弈,导致了社会的分裂和对立。
”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应该废除选举制度,寻求更加合理的民主决策方式。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选举制度。
首先,选举制度是目前公认的最为民主的政治决策方式,它允许人民通过投票来选择自己的领导人,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正如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所言,“选举制度是人民的权利和责任,是民主政治的基石。
”这说明选举制度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
其次,选举制度可以实现政治权力的和平交接,避免了政治动荡和内战。
通过选举,政府领导人可以在不流血的情况下进行更迭,避免了政治动荡和内乱。
这种和平交接的方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最后,选举制度可以促进政治参与和监督。
选举过程中,人民可以通过投票来表达自己的选择,增强了政治参与意识。
同时,选举结果也受到舆论和监督的约束,可以避免政府滥用权力。
因此,选举制度对于维护民主政治和社会稳定是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选举制度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它仍然是目前最为民主和有效的政治决策方式。
废除选举制度将导致政治制度的混乱和不稳定,因此不应该废除选举制度。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由民众决定正方,应该由民众决定。
首先,民众是国家的主人,应该拥有决定国家大事的权利。
民主政治的核心就是民众的参与和决定。
如果不由民众决定,那么就违背了民主的原则。
其次,民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在面对重大决策时,民众的集体智慧往往会产生出更好的决策结果。
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民主政府就是由人民、为人民、为人民所接受的政府。
”民众参与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民意,保障人民的权益。
再者,民众的参与能够增加政府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如果政府的决策完全脱离了民意,那么就会引发社会的不满和动荡。
而通过让民众参与决策,可以增加政府的合法性,让决策更具有公信力。
最后,历史上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证明了民众参与决策的重要性。
例如,美国的独立宣言就是由民众决定的,这个决定不仅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也为美国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应该由民众决定对这一辩题,因为这符合民主原则,能够发挥民众的智慧,增加政府的合法性和稳定性,而且也有历史案例作为支持。
反方,不应该由民众决定。
首先,民众的意见往往受到情绪和个人利益的影响,不能保证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如果所有的决策都由民众来决定,那么就容易出现盲目性和偏见,影响国家的发展方向。
其次,民众可能缺乏对复杂问题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能力。
对于一些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的问题,如果完全由民众来决定,可能会导致决策的不科学和不合理。
再者,民众的参与也容易受到操纵和利益集团的影响。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决策往往受到各种利益集团的操纵,如果完全由民众来决定,就容易被这些利益集团所左右,导致决策的失真和不公正。
最后,历史上也有一些失败的案例证明了民众参与决策的风险。
例如,古希腊的雅典民主就曾经因为民众的投票而导致了一些不明智的决策,最终导致了雅典的衰落。
综上所述,不应该由民众决定对这一辩题,因为民众的意见容易受到情绪和个人利益的影响,缺乏对复杂问题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能力,容易受到操纵和利益集团的影响,而且也有历史案例作为警示。
中小学民主选举反思——观影片《请投我一票》有感第一篇:中小学民主选举反思——观影片《请投我一票》有感中小学民主选举反思——观影片《请投我一票》有感《请投我一票》记录的是武汉市常青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一次班长选举,片子一开头就是对一些孩子的采访,询问他们知不知道什么是民主?很多孩子对着镜头都不知道如何陈述,作出回答了的孩子也只是寥寥数语。
看片子的时候大家一直在笑,真想不到八九岁的孩子竟然能想出那么多的“阴谋诡计”,也不知道是可喜、可笑还是可悲。
影片中一开头班主任便说是“民主竞选”,却给出了三个班长候选人,分别是乖顺、不善言辞的单亲小女孩徐晓菲,性格活泼、有着演讲天赋的挑战者成成和以暴力管理班级的前任班长罗雷。
这三个孩子在老师的安排下变成了班长选举的民主候选人。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分别要带着自己的助手完成拉票、才艺展示和辩论等环节然后才能成为班长。
三年级的孩子,仅仅是选一个班长,选举过程竟然出现了造谣、谩骂、起哄甚至一些类似于贿选的行为,我感觉到不可思议,这就是体现着民主的选举吗?我们平常所采用的民主选举真的适合这群孩子么,让我们的孩子过早的参与这种竞争方式是不是太残酷了?小朋友们未必知道班长要做的事和必备的相关素质,以及背后的深刻内涵,他们甚至不知道民主是什么,投票仅仅只是投票,没有为自身长远利益考虑,没有想过怎么样的班长才是好班长,倘若他们知道选了罗雷之后还会再像以前一样,动不动就挨打,如果他们能想到选别人当班长或许班上有不一样的风气,那么他们还会被一次轻轨所收买吗?本片最大的看点之一就是这些小候选人背后的“军师”们。
在网上搜索此片时,看到这样的一个标签“看邪恶的一代如何调教更邪恶的下一代。
”诚然,在选举的活动中,父母的介入的却很多甚至很重要。
罗雷的获胜与罗雷爸爸的出谋划策有着密切关系。
回想一下罗雷获胜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长期以来暴力管理带来的余威,二是“糖衣炮弹”——出人意料的中秋节礼物。
就我看来第二点是他获胜的主要原因。
纪录片赏析--《请投我一票》纪录片精品赏析论文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2013年12月5日孩子与教育——观《请投我一票》有感一直以来,我对纪录片的认识仅局限在自然地理、传记、历史纪录片之类,认为纪录片的作用类似于广告,起到的仅是宣传告知的作用。
正是从这门课上我才真正了解到了纪录片的悠久历史,也感受到了纪录片的深厚内涵,体会到了从纪录片中所透漏出来作者的思想以及我与作者之间想法的共鸣,然而颠覆了我的认知的这个纪录片就是《请投我一票》。
片中开场,摄像问道“什么叫民主”,孩子答曰“啊?不知道”,“什么叫投票”,孩子答曰“什么意思啊?”场景一:升旗仪式。
稚嫩的孩子们升旗、敬礼、宣誓、唱国歌。
场景二:民主选举。
班主任发出倡议进行民主选举班长,候选人是:罗雷、成成、许小菲。
场景三:回家。
候选人成成的家,成成问:“什么是民主?”爸爸答:“人民当家作主。
”候选人罗雷的家,父母问:“需不需要帮忙?”罗雷答:“不用,大家想选谁就选谁。
”候选人许小菲的家,妈妈大谈交流技巧,揭示选举本质,鼓励女儿拉票。
由此,选举大战的帷幕正式拉开,纪录片《请投我一票》正式开讲。
开场的简单问答,孩子们朝气蓬勃的升旗和稚嫩的动作让我会心一笑,而这也让我回想起了童年的时光。
作者从开场就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稚嫩与活泼,而这个故事正是发生在这群八九岁的孩子身上。
而在家中的场景却让我感到了氛围稍微的变化,大人却意图介入这纯真的孩子之间的较量,从罗雷父母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到许小菲的妈妈教她竞选的技巧。
成成从中透漏出他想当班长的理由—有权利,“让他站着他就站着,让他坐着他就坐着”;罗雷也表现出公平公正的态度,“让他们自己选,想选谁就选谁”。
一直到此,我还以为这只是一个无聊的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
接下来是“才艺展示”,罗雷一遍又一遍刻苦练习吹长笛,成成也在练习要展示的歌曲,许小菲也在妈妈的帮助下练习舞蹈,孩子们认真的精神令人赞叹。
才艺展示时,断断续续却很卖力的长笛声是《梁祝》;讲台上费力模仿当红歌星的歌曲是《孤单北半球》;有些跑调但还是很尽力的是《童话》。
公民投票與審議民主林國明、陳東升一、前言當前的民主理論,對民主的理解正逐漸地轉向於「審議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 Dryzek, 2000;Chambers 2001)。
所謂審議民主,指的是:所有受到決策所影響的公民或其代表,都應該能夠參與集體決定,而這集體決定,是抱持理性與無私態度的參與者,經由論理的方式來形成(Elster, 1998a:8)。
由此定義可知,審議民主,強調公民是民主體制的參與主體,應該積極促進公民對於公共事務的參與:而公民的政治參與,不應該僅侷限於投票,或者是陳情、請願與社會運動;參與者應該在資訊充分、發言機會平等與決策程序公平的條件下,對公共政策進行公開的討論,並以說理的方式提出可行的方案或是意見(Bohman, 1996;Bohman and Rehg eds., 1997;Dryzek, 2000;Elster ed., 1998;Fishkin and Laslett, 2003;Gutmann and Thompson, 1996)。
在向審議民主轉向的政治思潮中,Simone Chambers(2001:231)指出,「投票中心」的民主理論,正逐漸地被「討論中心」的民主理論所取代。
「投票中心」的民主理論所理解的民主,是固定不移的偏好與利益,透過投票的機制相互競爭;相較之下,審議民主所關注的,則是投票之前,意見形成的溝通過程,「審議民主的理論家,他們的關心所在,是審議如何型塑偏好、緩和自利傾向、調解差異,產生合理的意見與政策,並可能導致共識的形成。
」她進一步指出,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民主化所關心的,是擴大選舉,讓每個人都有投票的權利;今天,民主化所關心的,則是如何擴大公共領域,讓每個人都能發聲表達意見。
「發聲(voice),而非選票,是新的賦權的管道。
」(ibid.)。
Chambers是少數關注於「審議民主」與「公民投票」的關連的學者。
论民主教育于初等教育中实施的可能性影片中通过民主形式选举班长,表面看来是实施民主教育的一种方式,是向学生宣扬民主意识的一种途径,但是善意的开始,为什么没有完满的结果呢?或者说,民主投票的方式为什么没有产生自由民主的结果呢?法国著名政治家托尔维克,在其《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提出一个非常有启发的理论,即“多数的暴政”。
民主是相对于专制而言的,民主的本质是权力制衡,那么无论如何而言,民主都是一个褒义词。
然而托尔维克认为民主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基于自由的民主,另一种是扼杀自由的民主。
托尔维克以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为依据,认为同样是为了营造一个民主社会为目的,为何美国会成功而法国却与自由民主无缘?原因就在于美国的民主是以个人自由为前提的,而法国根本就没有个人自由的意识,所以其民主也就不可避免的发展为“多数的暴政”,即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下对社会实行极权统治。
并且,在托尔维克看来,这种多数的暴政比君主专制更为残暴,具有杀人不见血的本事。
托尔维克对此有段精辟的论述:“国王只拥有一项物质力量,这项力量能影响人民的行动,而触及不了人民的灵魂。
但是,多数既拥有物质力量又拥有精神力量,这两项力量合在一起,既能影响人民的行动,又能触动人民的灵魂,既能消弭动乱于已现,又能防止动乱于预谋。
”由此可见,影片中民主投票的形式没有产生真正的民主,原因就在于实施民主权利的个体没有自由的意识,即对个人权利的充分认识。
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在非正义的原则下实施民主的权利,破坏了民主真正的意义。
那么由此就产生两个问题,什么是自由的意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正义原则?个体何时具备成熟的自由意识和正义感,从而能够真正的行使民主权利?这两个问题关系到在初等教育中实施民主的可能性以及实施民主的具体方式。
首先关于自由的意识,卢梭在其《社会契约论》的开篇就讲到:“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这段话深刻地将人的本质和处境说到了极致。
是否应该取消全民投票的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取消全民投票。
首先,取消全民投票可以避免民粹主义的泛滥。
民粹主义是指政治领袖通过煽动民众情绪来获取支持和权力的倾向。
在全民投票中,民粹主义往往会占据上风,因为政客可以利用情绪化的口号和承诺来获得选民的支持,而不需要真正的政策和理性的讨论。
这样的情况容易导致政策的不稳定和不合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取消全民投票可以保证政策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政治决策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和专业分析,而不是由一时的情绪所左右。
专业的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应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不是被迫迎合大众的情绪。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所说,“民主政治的最大危险就是它容易受到民意的左右,而不是专家的意见。
”取消全民投票可以避免政策受到民意的左右,更有利于保障政策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最后,取消全民投票可以减少政治成本和社会分裂。
全民投票需要大量的时间、金钱和资源来组织和进行,而且往往会导致社会的分裂和对立。
例如,英国脱欧公投导致了国内的分裂和混乱,对社会造成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因此,取消全民投票可以减少政治成本,减少社会的对立和分裂,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综上所述,取消全民投票可以避免民粹主义的泛滥,保证政策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减少政治成本和社会分裂。
因此,我认为应该取消全民投票。
反方观点,不应该取消全民投票。
首先,全民投票是民主政治的基础和核心。
民主政治的理念就是让人民有权利参与政治决策,而全民投票正是实现这一理念的重要方式之一。
取消全民投票将剥夺人民的参与权利,违背了民主政治的初衷。
其次,全民投票可以增加政治的透明度和民主的合法性。
通过全民投票,政府的决策可以更加公开和透明,人民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增加政府的合法性和民意的代表性。
正如美国前总统林肯所说,“民主政府是‘人民、由人民、为人民’的政府。
”取消全民投票将削弱民主政府的基础和合法性。
最后,全民投票可以增加政府的责任和约束。
中小学民主选举反思——观影片《请投我一票》有感《请投我一票》记录的是武汉市常青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一次班长选举,片子一开头就是对一些孩子的采访,询问他们知不知道什么是民主很多孩子对着镜头都不知道如何陈述,作出回答了的孩子也只是寥寥数语。
看片子的时候大家一直在笑,真想不到八九岁的孩子竟然能想出那么多的“阴谋诡计”,也不知道是可喜、可笑还是可悲。
影片中一开头班主任便说是“民主竞选”,却给出了三个班长候选人,分别是乖顺、不善言辞的单亲小女孩徐晓菲,性格活泼、有着演讲天赋的挑战者成成和以暴力管理班级的前任班长罗雷。
这三个孩子在老师的安排下变成了班长选举的民主候选人。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分别要带着自己的助手完成拉票、才艺展示和辩论等环节然后才能成为班长。
三年级的孩子,仅仅是选一个班长,选举过程竟然出现了造谣、谩骂、起哄甚至一些类似于贿选的行为,我感觉到不可思议,这就是体现着民主的选举吗我们平常所采用的民主选举真的适合这群孩子么,让我们的孩子过早的参与这种竞争方式是不是太残酷了小朋友们未必知道班长要做的事和必备的相关素质,以及背后的深刻内涵,他们甚至不知道民主是什么,投票仅仅只是投票,没有为自身长远利益考虑,没有想过怎么样的班长才是好班长,倘若他们知道选了罗雷之后还会再像以前一样,动不动就挨打,如果他们能想到选别人当班长或许班上有不一样的风气,那么他们还会被一次轻轨所收买吗本片最大的看点之一就是这些小候选人背后的“军师”们。
在网上搜索此片时,看到这样的一个标签“看邪恶的一代如何调教更邪恶的下一代。
”诚然,在选举的活动中,父母的介入的却很多甚至很重要。
罗雷的获胜与罗雷爸爸的出谋划策有着密切关系。
回想一下罗雷获胜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长期以来暴力管理带来的余威,二是“糖衣炮弹”——出人意料的中秋节礼物。
就我看来第二点是他获胜的主要原因。
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贿赂。
相对而言成成的落选是令人惋惜的,因为在我看来他是这三人中理论层次最高的,也是最了解民主的意思的人。
辩论辩题的民主参与正方辩手:民主参与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民主参与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在民主参与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投票、参与政治活动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权利的平等保障。
例如,美国著名政治家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不公正的法律就是对人的压迫,我们必须服从上帝的法律,而上帝的法律就是公正的法律。
”这说明民主参与可以帮助人们争取自己的权利,实现社会的公正和正义。
其次,民主参与可以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性。
在民主社会中,政府需要倾听民意,接受民众监督,从而更加关注民生、提高政绩。
例如,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经说过,“民主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因为它是唯一能够承认并纠正错误的政府。
”这说明民主参与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服务民众,提高治理效能。
最后,民主参与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在民主社会中,人们可以通过合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从而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例如,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经说过,“民主是一种承认和尊重多样性的政治制度,它可以让不同族群、阶层和利益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生活。
”这说明民主参与可以帮助社会实现多样性和谐共生。
综上所述,民主参与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性、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民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反方辩手:民主参与并不是万能的,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
首先,民主参与可能导致政治决策的滞后和混乱。
在民主社会中,人们的意见和诉求各不相同,政治决策往往需要经过漫长的讨论和协商,导致决策的滞后和混乱。
例如,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曾经说过,“民主是一种非常低效的政治制度,因为它需要经过漫长的辩论和协商才能做出决策。
”这说明民主参与可能导致政治决策的滞后和混乱。
其次,民主参与可能导致政治操纵和利益集团的影响。
在民主社会中,政治候选人和政治团体往往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选民的支持,从而影响政治决策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辩论辩题中的民主原则正方辩手:民主原则对于这一辩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民主原则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选择权,能够保障人民的权益和利益。
在现代社会,人民是国家的主体,民主原则能够让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过程,保障人民的权利不受侵犯。
例如,美国总统林肯曾说过,“民主政府是人民、为人民、由人民所组成。
”这表明民主政府应该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祉,由人民来决定国家的发展方向。
其次,民主原则能够保障政府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通过选举产生的政府会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因此更加稳定和合法。
而且,民主原则能够避免政府的滥用权力和腐败现象,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例如,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说过,“人民有权推翻不公正的政府。
”这表明民主原则能够保障人民对政府的监督和约束,避免政府的不当行为。
最后,民主原则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民主社会中,人民有更多的言论自由和参与权利,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智慧,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例如,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说过,“民主政府是世界上最好的政府。
”这表明民主政府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国家更加繁荣和稳定。
因此,民主原则对于这一辩题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保障人民的权益和利益,保障政府的合法性和稳定性,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反方辩手:民主原则对于这一辩题来说并不是绝对的。
首先,民主原则可能会导致政府的无效率和混乱。
在民主政府中,决策过程需要经过多方协商和讨论,可能会导致政府的决策效率降低,无法及时应对社会问题。
例如,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民主政府容易导致混乱和无效率。
”这表明民主政府可能会导致政府的无效率和混乱。
其次,民主原则可能会导致人民的盲从和错误决策。
在民主社会中,人民可能会受到舆论和利益集团的影响,盲目追随某些政治人物或政治主张,导致错误的决策和政策。
例如,英国哲学家休谟曾说过,“人民容易受到欺骗和误导。
”这表明民主社会中人民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错误的决策和政策。
探析纪录片《请投我一票》的符号学意义作者:车红梅来源:《电影评介》2011年第21期[摘要] 陈为军导演的纪录片《请投我一票》讲述了一个小学班级的班长选举的从始至终的故事。
纪录片文本以其真实的再现形式和纪录的影像意义,以小学这个地点作为空间符号,三个小学生为主体,他们的同学为群体作为人物符号,建立起了整部影片的符号学系统。
其意义的深刻和真实性使得其成为了一部成功的纪录片,而且入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长片的名单,其艺术魅力值得我们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更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 纪录片符号学民主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1.017引子由陈为军导演的纪录片《请投我一票》入围了2008年第80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名单,并获得了英联邦国家最佳纪录片奖、全美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纪录片奖等,成绩不凡。
符号学告诉我们,现实不是既定的而是被建构的,它以其再现形式的表面自然性和真实性获得自己的权威,但它实际上是编码的产物。
陈为军导演抓住了这个编码的主动权,运用各种符号性的表达完成影片的符号学意义的建构。
纪录片文本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更值得我们深思。
根据皮尔士对符号的定义:“一个符号,或者说象征是某人用来从某一方面或关系上代表某物的某种东西。
”那么这部影片通过讲述小学生选举究竟是代表了什么,代表了哪些意义。
符号学是对各种符号以及它们作为文化意义运载工具的一般作用的一种研究或科学。
本文试图应运符号学通过分析其空间和人物的设置来探讨本纪录片的价值和意义。
一、空间的符号学设置该纪录片的叙事空间主要有两大块,即学校和参选人的家里,其中主要是两个主人公罗雷和成成的家。
影片选择在一所小学进行拍摄。
小学是人们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在这里小学生们初步接触民主、选举这样的词汇,对民主与投票的理解,在影片的开头对小学生们的提问便可知道他们对这些新鲜词汇的陌生。
正如在影片中老师所说的一样:“民主选举,和以前不一样,很新鲜,很新奇。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由民众来决定正方,应该由民众来决定。
首先,民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民众有权利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
作为一个自由的社会,应该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和选择,而不是由少数人或者特定群体来决定。
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民有、民治、民享”,这是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也是应该由民众来决定的基本原则。
其次,民众的参与可以增加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如果决策由少数人或者特定群体来决定,很容易导致利益集团的垄断和权力的滥用。
而如果由民众来决定,可以更好地反映社会的多元化和多样性,避免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最后,民众参与决策可以增加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当民众感到自己的意见和选择受到尊重和重视时,会更加积极地投入社会事务,增强社会的团结和凝聚力。
相反,如果决策由少数人或特定群体来决定,很容易导致社会的分裂和动荡。
综上所述,应该由民众来决定对这一辩题。
民众的参与可以增加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增加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符合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
反方,不应该由民众来决定。
首先,民众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不能保证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有时候,民众容易受到情绪和个人偏见的影响,做出冲动和错误的选择。
正如英国前首相邱吉尔曾经说过,“民主是最坏的政治体制,除了所有其他政治体制。
”这说明民主政治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民众的参与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决策。
其次,民众的参与可能导致决策的拖延和混乱。
当决策需要经过复杂的程序和程序时,可能会导致决策的拖延和混乱,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而如果由专业的决策者来决定,可以更加高效和专业地处理问题,避免决策的拖延和混乱。
最后,民众的参与可能导致权力的滥用和利益集团的垄断。
当决策需要经过公开的投票和表决时,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利益集团的垄断,影响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而如果由专业的决策者来决定,可以更好地避免权力的滥用和利益集团的垄断。
综上所述,不应该由民众来决定对这一辩题。
民众的参与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决策、决策的拖延和混乱,以及权力的滥用和利益集团的垄断。
《请投我一票》中的民主问题评析摘要影片《Please Vote For Me请投我一票》记录了2007年中国武汉市常青第一小学三年级一班的一次班长民主选举。
本文结合影片三位主人公的竞选过程,分析群体具有无意识性并容易倒向这一心理现象,贿选的缩影的具体体现,以及法国著名政治家托尔维克提出的“多数的暴政”思想和罗尔斯提出的“反思的平衡”,分析出在初等教育中对学生的民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及让学生恰当的使用民主的方式行使民主的权利,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民主自由意识。
【关键词】影片简析民主公正自由意识启示一、影片简介影片记录了2007年中国武汉市常青第一小学三年级一班的一次班长民主选举。
在班主任“我的班长,我做主;我的选票,我做主”的竞选纲领之下,“钦定”三个候选人:乖顺、不善言辞的许晓菲,有着演讲天赋的挑战者的成成,以暴力管理班级的一、二年级原班长罗雷。
班长竞选分为4个环节,分别是:才艺表演、现场辩论、就职演说和投票,为了让孩子成功赢得竞选,三名候选人的家长们纷纷出谋划策;而候选人为了争夺选票,也使出了在成人世界里常见的拉票手段,以更为稚嫩而直接的形式,最终完成班长选举。
而整个的竞选过程是在家长(成年人)的大力帮助下,在成人的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本来简单的、启蒙式的民主教育越来越离谱的发展着。
二、影片简析(一)影片开场你知道民主吗?摄影的工作人员这样问那些被采访的孩子。
只见他们对着镜头天真地说:民主,民主是什么?没有听说过, 不知道啊, 就这样《请投我一票》的故事开始了,片中罗雷、成成、许晓菲三个主角在不明就里之中,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开始了他们竞选班长的故事。
孩子都没听说过“民主”这个简单的日常词汇。
孩子狭隘和局限的认知决定他们一般只触及到所处社会的热点话题,由此可以推出他们的父母老师以及他们接触到的社会都没有告诉过他们有关民主的一些基本常识,这是对儿童教育的一种缺失。
孩子们对竞选班长的目的有着各自的小心思,而父母是怎么注重这件事的呢?他们各尽其能将成人世界中对名利追求的那种心态、方式妥协的带入到自己的孩子的生活中。
Vote for me文本分析一:影片简介1.基本资料:导演陈为军监制 Don Edkins配乐作曲陈为军、赵华摄影陈为军剪辑 Jean Tsien片长 58分钟产地中国2.内容简介:记录武汉市常青第一小学三年一班班级委员长选举过程,共有三位候选人(成成、许晓菲、罗雷),竞选期间为一星期,影射了现实社会的竞选过程中常有的贿选、人身攻击等负面选举现象。
影片一面反映了,中国的民主意识教育已经成为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年轻一代从小将接受“民主”的概念。
也反映了竞选过程中需要的种种重要因素,包括经济支持、信息获取、明争暗斗、甚至尔虞我诈,但是最终决定权在于广大群众。
同时该片的教育性极强,涉及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心理教育等多个方面。
3.主题反思:没有秩序的选举,是民主的表现吗?二:叙事策略1.叙事结构:讲述了一个完整的小学生“民主选举”事件。
以小见大,微观叙事。
影片穿插三方各自为选举所做的准备。
明线暗线相结合,采用两条叙事线路:以选举的时间程序为主线,同时将各自的准备活动作为暗线。
通过学校、家庭两个生活场景的变换展现不同的环境下孩子的真实状态。
影片一开头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什么叫民主”“什么叫投票”,观众们都被懵懂无知的小朋友的表情所吸引,这时片名出现,以问答的形式点明主题。
影片最后落选者成成、许晓菲都流着眼泪向罗雷送出祝福,在罗雷作为班长指挥大家做课间操的镜头中结束了影片,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影片的结束恰恰又是人们思考的开始。
2.叙事速度:注重细节描写。
影片以客观冷静地笔调记录事件。
叙事细腻准确,注重细节刻画。
每次当罗雷重新获得同学们的支持时,镜头都会找到成成和许晓菲,将他们的落寞和周围小朋友的愉快形成鲜明的对比。
看似没有介入,但是这种叙事顺序足以给观者造成一定的心里冲击。
另一个细节描写,当许晓菲委屈哭的时候,下面的很多小朋友也跟着哭。
这中看似让人忍俊不禁的场景,让观者看到孩子内心的单纯。
孩子们只是单纯的想支持一个人,这里面没有利益的参杂,有的只是孩子们对小伙伴的感情。
你知道民主吗?摄影的工作人员这样问那些被采访的孩子。
只见他们对着镜头羞涩地笑,然后天真地说:民主,民主是什么?没有听说过。
孩子都没听说过“民主”这个简单的日常词汇。
孩子狭隘和局限的认知决定他们一般只触及到所处社会的热点话题,由此可以推出他们的父母老师以及他们接触到的社会都没有告诉过他们有关民主的基本常识,甚至父母老师本身都没有参与过一些大而化之的细节。
暑假时参加学校的项目在美国呆了一个月,美国人对于参与政治的热情、作为国家的主人的认识着实震撼了我。
美国人把参与民主政治看做一个公民生来即被赋予的不可辩驳的权利,在他们看来他们手中的选票才是他们作为一个公民的真实价值所在。
他们关注当政者是否有所作为,对于政事他们有鲜明的自己的见解。
他们有很强的政治参与性,并且抱有一种属于公民的自豪感。
而在中国,作为一名具有选举权的公民的我,却从来没能意识到政治是自己生活中必须的一部分。
选举,对于我们来说,不过是一场已经确定了结果的走场作秀。
中国的国情与那样的民主制度的不相符的,所有政治书一概那么罗列党和政府所作出的英伟决策说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党内民主和间接民主。
这一举措确实很成功地在某一程度上解决了小部分的问题、实现了大部分的目的,而绝大多数公民对于此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兴趣和参与热情,选票对他们来说比美利坚人民手中的选票具有更虚无和更抽象的图腾意义。
中国的公民知道民主的命运和国家的方向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种对政治的冷漠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心知肚明的洞察觉悟和素来以自欺欺人著称的民族心理。
他们高声赞叹着中国式的民主给了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机会,一边重复着千百年了摆脱不了的俾民的宿命。
另一方面,由影片折射出的当下的选举现状也引人深思。
片中罗雷、陈晨、许晓菲三个主角在不明就里之中,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开始了他们竞选班长的故事。
孩子们并没有成人世界所谓民主的意识,他们这个年龄段更多的是一种出自本能的对权力的欲望,渴求树立自己在其他小朋友心中的一种权威形象。
辩论辩题中是否应该有更多的民主参与?正方辩手观点: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代表正方辩手,我认为应该有更多的民主参与。
首先,民主参与能够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民主参与让民众能够通过选举、公民投票等方式参与政治决策,使政府的决策更具普遍性和代表性,从而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言,“民主政府乃是民有、民治、民享之政府。
”其次,民主参与能够促进社会稳定和繁荣。
通过民主参与,人民能够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政府也能够更好地了解民意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最后,民主参与能够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
通过参与政治决策,民众能够更好地了解政治制度和政治运作,提高自己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进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因此,我认为应该有更多的民主参与。
反方辩手观点: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代表反方辩手,我认为不应该有更多的民主参与。
首先,过多的民主参与可能导致政治决策的混乱和不稳定。
在民主参与过多的情况下,政府可能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干扰,从而导致政治决策的混乱和不稳定,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
其次,过多的民主参与可能导致政治腐败和利益集团的滋生。
在民主参与过多的情况下,政治决策可能会受到各种利益集团的操纵和干扰,从而导致政治腐败和利益集团的滋生,损害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最后,过多的民主参与可能导致政府效率的下降和治理能力的削弱。
在民主参与过多的情况下,政府可能会因为过多的民意和诉求而无法有效地进行决策和管理,从而导致政府效率的下降和治理能力的削弱,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我认为不应该有更多的民主参与。
综上所述,从正方和反方的角度来看,民主参与是否应该有更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正方强调民主参与能够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促进社会稳定和繁荣,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反方则强调过多的民主参与可能导致政治决策的混乱和不稳定,政治腐败和利益集团的滋生,政府效率的下降和治理能力的削弱。
浅析《请为我投票》由陈为军导演的《请为我投票》纪录片,记述了中国武汉市常青小学三年级一班51个孩子的班集体,通过才艺表演、政治发表、公开辩论等等,由此民主投票选举班长的故事。
尽管此片只有55分钟长,但它获奖很多。
纪录片《请为我投票》开门见山地访问了几名三年级1班的同学知不知道什么是“民主”、什么是“投票”,然而在还不知道这些如此陌生名词的含义的情况下,他们就要面临一次班长竞选了,候选人是老师钦点的成成、罗雷和许晓菲。
成成是个精灵、滑头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有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在老师面前表现优秀积极,但回到家里却是个典型的小皇帝,他是非常有力的一个竞争对手;罗雷是前两年的班长,以霸权管理的方式多少积累了点威严,虽然赢得老师赞赏,却吃力讨不到同学的好,他的优势在于历任班长;许晓菲是唯一的女性候选人,就像某大国总统竞选一样表现出女性的柔情和亲和力的一面,非常听话有家教,但缺乏信心与霸气,在这场竞选中显然处于弱势陪跑地位。
性格各异的三个孩子非常可爱真实,面对竞选班长的名利得失,往往看得很重,却不懂计较得失,虽然精心准备,竞争激烈,结果或许伤心或许喜悦,但哭过笑过便烟消云散——孩子就是这样的天真单纯。
而电影最出彩的卖点是家长的强权介入,强化了这场班长竞选的故事性,情节高潮迭宕,选情峰回路转,虽然是小孩子生活的小世界,但却折射出沐浴着孩子成长的成人世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长们教育、智慧、财力、物力、权力、关系及面子的角力与较量精彩地烘托出小孩子的自负与自卑、强权与弱势,让人一直揪心着民主选举的结果。
首先说《请为我投票》是一部纪录片,在纪录片中,主观的色彩越少越好,越客观,越真实。
纪录片的真实,倒是尽量让观众忘记记者的存在,换句话说,观众是通过摄像机这个眼睛去看纪录片中的人物。
《请为我投票》很好的阐述了这一点。
曾看过对陈为军导演的采访,采访中他说:“自己也被竞选结果欺骗,被镜头欺骗”。
从这里也能看出纪录片的超客观性,超真实性。
《请投我一票》中的民主问题评析
摘要
影片《Please Vote For Me请投我一票》记录了2007年中国武汉市常青第一小学三年级一班的一次班长民主选举。
本文结合影片三位主人公的竞选过程,分析群体具有无意识性并容易倒向这一心理现象,贿选的缩影的具体体现,以及法国著名政治家托尔维克提出的“多数的暴政”思想和罗尔斯提出的“反思的平衡”,分析出在初等教育中对学生的民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及让学生恰当的使用民主的方式行使民主的权利,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民主自由意识。
【关键词】影片简析民主公正自由意识启示
一、影片简介
影片记录了2007年中国武汉市常青第一小学三年级一班的一次班长民主选举。
在班主任“我的班长,我做主;我的选票,我做主”的竞选纲领之下,“钦定”三个候选人:乖顺、不善言辞的许晓菲,有着演讲天赋的挑战者的成成,以暴力管理班级的一、二年级原班长罗雷。
班长竞选分为4个环节,分别是:才艺表演、现场辩论、就职演说和投票,为了让孩子成功赢得竞选,三名候选人的家长们纷纷出谋划策;而候选人为了争夺选票,也使出了在成人世界里常见的拉票手段,
以更为稚嫩而直接的形式,最终完成班长选举。
而整个的竞选过程是在家长(成年人)的大力帮助下,在成人的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本来简单的、启蒙式的民主教育越来越离谱的发展着。
二、影片简析
(一)影片开场
你知道民主吗?摄影的工作人员这样问那些被采访的孩子。
只见他们对着镜头天真地说:民主,民主是什么?没有听说过, 不知道啊, 就这样《请投我一票》的故事开始了,片中罗雷、成成、许晓菲三个主角在不明就里之中,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开始了他们竞选班长的故事。
孩子都没听说过“民主”这个简单的日常词汇。
孩子狭隘和局限的认知决定他们一般只触及到所处社会的热点话题,由此可以推出他们的父母老师以及他们接触到的社会都没有告诉过他们有关民主的一些基本常识,这是对儿童教育的一种缺失。
孩子们对竞选班长的目的有着各自的小心思,而父母是怎么注重这件事的呢?他们各尽其能将成人世界中对名利追求的那种心态、方式妥协的带入到自己的孩子的生活中。
(二)民主浅思
由影片折射出的当下的选举现状引人深思,到底何为真正的民主值得思索。
影片中的孩子们并没有成人世界所谓民主的意识,他们这个年龄段更多的是一种出自本能的对权力的欲望,渴求树立自己在其他体现心中的一种权威形象。
然而父母的介入让这场“选举”变了性
质,他们各尽其能将成人世界中对名利追求的那种心态、方式带入到自己的孩子的生活中,用成人世界中的权力意识抹杀了孩子们的单纯,反映了民主选举的不“民主”。
影片中通过民主形式选举班长,表面看来是实施民主教育的一种方式,是向学生宣扬民主意识的一种途径,但是善意的开始,为什么没有完满的结果呢?或者说,民主投票的方式为什么没有产生自由民主的结果呢? 在影片中,三个孩子又是怎样为自己拉拢选票的呢? (三)关于成成
成成安排自己的亲信拆许晓菲的台、收集罗雷的罪状,之后在父母指导下巧舌如簧的竞选演讲以及在和许晓菲、罗雷台上对垒时的毫不留情,这些是成成的竞选过程,其父母在背后也是出谋划策。
在家里父亲告诉成成要做一个管理者而不是领导者,他有点不明白,但还是照记了下来,第二天与罗雷台上对垒时说的慷慨激昂,似乎表现出自己对管理者这个概念了解的有多透彻,其实他不过是一个八岁的孩子而已,心里想要的不过是在班级同学面前的一点威信,满足自己的一点虚荣心而已,父母的介入让这场选举背离了最初的民主意识。
(四)关于许晓菲
许晓菲是一个单纯、没有手腕儿的孩子,全程竞选中其母亲也没有过多干预,只是正向的鼓励她,她本以为凭着自己的才艺展示可以让大家多投她一票,可是成成带人在底下起哄严重地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在看过成成使过得各种手段后她也学会了挑别人的缺点,在辩论
过程中开始想要扭转乾坤,可是晓菲没有成成和罗雷那样出谋划策的父母来鼎力相助,最后还是败给了所谓的“民主”选举这场游戏。
(五)关于罗雷
罗雷开始并不让父母介入此次班长竞选中,想要靠自己的经验威信来继任班长一职,而在选举过程中,大部分同学们开始支持成成,后来也和父母妥协,同意父母的介入。
罗雷的父亲作为铁道部门的职权者,利用职务之便在儿子陷入劣势的时候邀请全班的同学乘坐轻轨游玩,虏获了大部分同学的支持,甚至成成的铁哥们都被笼络。
再加上最后给全班同学提前送中秋贺卡, 正如《乌合之众》一书指出,群体具有无意识性并容易倒向,只要一个人做出满足他们心理的举措,罗雷父亲充分利用人们拿人手短的心理,使最后的结果没有了半点悬念,这无疑是一场政治场上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拉拢关系甚至是贿选的缩影。
在竞选的过程中,候选人为了利益不惜动用钱财以及各种社会关系,却淡忘了自己最初的选举目的应该是为社会谋福,为百姓谋利。
三、“多数的暴政与个体自由意识”
(一)何为民主
民主,来源于希腊文democratia,是由demos(人民)与kraeps(权力)两字合成的,它的意思是“人民的权力”或“人民的政权”。
在希腊,民主这个概念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国家制度或国家形式,即政权的形体即政体,二是指民主制国家,是人民行使权力治理国家即由人民统治或管理国家生活事物。
当然,在初等教育阶段的民主没有这么大范围,但一定程度上也指明了个人应有的行使权利。
(二)托尔维克的民主与“多数的暴政”思想
1. 关于民主
托克维尔是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他以一个欧洲人的眼光对美国民主制度进行了全面观察和审视。
托克维尔认为民主意味着平等和社会正义,它具有平等意义的倾向,民主是以平等为主要标志的。
而平等又意味着每个人具有同样的权利,这有利于个人利用平等的权利实现和保障自己的自由,因此归根到底来讲,民主是实现自由的手段,自由是民主的最终目的。
人民主权原则正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因此它以保护人民的正当权利和实现自由为根本原则。
而影片中三位候选人的钦定让我们看不到平等概念,为什么不是学生推选而是班主任钦定呢?没有平等的权力又怎么来保障自己的选举自由呢?所以,这场看似民主的选举实质上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所谓的民主的选举。
2.关于“多数的暴政”
托克维尔在其《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提出“多数的暴政”这一理论,民主是相对于专制而言的,民主的本质是权力制衡。
托尔维克认为民主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基于自由的民主,另一种是扼杀自由的民主。
托尔维克以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为依据,认为同样是为了营造一个民主社会为目的,为何美国会成功而法国却与自由民主无缘?
原因就在于美国的民主是以个人自由为前提的,而法国根本就没有个人自由的意识,所以其民主也就不可避免的发展为“多数的暴政”,即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下对社会实行极权统治。
托尔维克对此有段精辟的论述:“国王只拥有一项物质力量,这项力量能影响人民的行动,而触及不了人民的灵魂。
但是,多数既拥有物质力量又拥有精神力量,这两项力量合在一起,既能影响人民的行动,又能触动人民的灵魂,既能消弭动乱于已现,又能防止动乱于预谋。
”
影片中民主投票的形式没有产生真正的民主,原因就在于实施民主权利的个体没有自由的意识,即对个人权利的充分认识。
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在非正义的原则下实施民主的权利,破坏了民主真正的意义。
四、罗尔斯“反思的平衡”的思想及启示
(一)关于“反思的平衡”
罗尔斯在其《正义论》中认为,每个达到某一年龄和具有必要理智的人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都会建立一种正义感。
罗尔斯称其建立这种正义的方法为“反思的平衡”,可见罗尔斯对如何才能获取正义感或是正义的原则也是很模糊的,只是一种理论假设。
既然我们无法精确判断个体何时获取了正义感并由此建立了正义的原则,那么我们就无法准确判断初等教育的学生是否可以在正义的原则下正确的运用民主的方式解决问题。
(二)启示
可见,在初等教育中,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自由的意识,平等的意识,但对于如何让学生恰当的使用民主的方式行使民主的权利则是很相当困难的。
正如影片中,在条件欠缺的前提下让学生行使自己的权利,结果使个体丧失了自由,这种没有个人自由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这种情形必然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民主自由意识,相反的还会加剧学生对民主的理解偏差度。
所以,过早地让儿童行使民主权利不应该是一种正确的教育方式。
五、小结
一部小小纪录片折射出的是当下中国初等教育中对于学生民主教育的现状以及当下中国一些地区不正当选举的缩影。
艾米·古特曼提倡的通过培养公民的协商民主素养,以理性协商的方式构建和谐的民主文化生态环境,解决教育领域道德分歧这一思想也很值得我们思考。
家长、学校作为孩子最直接的接触者,是否应该以自身的不正当的价值观去影响孩子的纯真?作为父母或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身正为范,用正确的理念去引导孩子,使孩子健康的成长,尽量避免托克维尔所谓的“多数人的暴政”,正视少数人的正当诉求,以实现真正的民主。
参考文献
[1] 张志伟.西方哲学智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9.
[2] (美)里夫斯著.美国民主的再考察.商务印书馆,1997.11.
[3] 托克维尔(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91.9.
[4] [美]杜威1民主主义与教育[M]1王承绪译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6]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李其龙,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2.
[7]杜威.哲学的改造[M].许崇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