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三史”理论研讨论文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的地貌大致可概括为三山夹两盆,其中天山和昆仑山巍峨高耸,这两座大山都是东西走向的,天山由东向西南倾斜,昆仑山东向西北延伸,两山交汇于帕米尔高原,这好比一个巨型口袋,袋底在帕米尔,而袋的开口朝东,通过河西走廊与中原内地相接,交通方便。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从西汉开始成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历史上,新疆的宗教虽然一直在不断演变,但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却一直保持下来。现在新疆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包括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自汉朝于公元前六十年在新疆设“西域都护府”之后,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对新疆进行军政管辖。

新疆自古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与中原内地连成一体。公元前60年,汉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在乌垒(现轮台县东61公里)建立都护府。唐朝时期在西域实行两种行政管理制度:一种是与内地一样,实行郡、县、乡、里制度,主要是在今新疆东部;另外一种是与其他边疆地区一样,实行都护府、都督府、州制度,包括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历史事实雄辩地告诉我们,新疆的历史与中国的历史息息相关,同生共死,血脉相连。19世纪中后期新疆政治上的内忧外患明显暴露了新疆社会的弊病和军政管理体制方面的漏洞,特别是“军府制”和维吾尔地区

带有浓厚的封建农奴制统治残余的伯克制度,已经严重阻碍新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军府制”已不适合新疆社会发展要求,封建制度也受到沉重打击。建立行省,推行郡县制因此成为新疆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疆建省之举,清朝朝野酝酿已久。早在1820年,著名政治家龚自珍在其著名的《西域臵行省议》中就提出新疆建省设想。尔后清军收复新疆时,左宗棠在1877年上呈的奏折里提出“设行省、改郡县,为新疆画久安长治之策”的意见。随后陕甘总督谭钟麟、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刘锦棠等人又数奏论述,遂使建省之说臻于完善。在此基础上,为确保对新疆各地的军政统治和维护西北边陲的安全,光绪十年(1884)十月,清政府发布新疆建省上谕,正式建立新疆省,“新疆”,按率领清军驱逐阿古拍入侵势力,并从沙俄手中收回伊犁的左宗棠奏议中言,是“他族逼迫,故土新归”,意为原来是中国的领土,被外国入侵者占领后,现在重新又被收复回来。自此,西域名称逐渐为新疆一名替代。

新疆省建立后,新疆军政中心由伊犁移至迪化(今乌鲁木齐)。伊犁将军不再总统全疆军政事务之责,驻军制度也与内地各省基本一致。民政方面取消伯克制度,行政建臵省以下有道、府、州、县诸级。新疆行政建臵与内地完全一致,新疆作为中国一个政区单位名称开始出现于版图上。它结束了自清朝乾隆以来在新疆长期实行的“军府制”,使新疆与内地行政建臵一致,政令一致,增强了防范外国侵略势力与当地反动伯克相互勾结、发

动分裂叛乱的能力,促进了新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进一步发展,巩固和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这对于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保证近代中国西部领域安全客观上都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从上所述可知,新疆与祖国内地的联系源远流长,自西汉时期开始,中央政府设臵西域都护府对天山南北各地进行军政管辖,新疆自此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历代中央政府在此建臵立制,实施军政管辖,从未间断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治理。虽然,由于历朝统治控制时强时弱,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也时弱时强。但是,新疆始终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一大趋势却始终没有变,诚如著名维吾尔族学者包尔汉指出的:“新疆与祖国的关系,既不是一般的朝贡与封赐的关系,也不是一般的暂时的藩属关系,而是表现为长期的不间断的国家行政权力在这一地区的直接行使。”因此,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从来就与新疆各族人民休戚与共,息息相关,祖国强大富强,新疆就发展繁荣,祖国衰弱落后,则新疆遭受外敌侵占屈辱。

维护国家统一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后,我国就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此延绵不断,直到今天,像中国这样能够长期保持统一,文化传统古老且未被割断的国家,在世界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这一状况的出现是由中国的独特历史以及中华民族强大的内聚力所

决定的。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是由许多局部性统一,再到全国的统一而逐步完成的。像

秦始皇削平战国六雄进而完成中原地区的统一一样,匈奴对中国北部草原地区的局部统一,同样是秦汉时期统一大格局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同理,当西汉王朝于公元前60年统一西域的时候,天山北部的乌孙等已经完成了游牧区的局部整合。之后,魏晋时期柔然、高车、突厥诸族在西域的活动,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民族融合交流又为隋唐时期完成对天山南北各地政治统一奠定了条件。吐蕃人对天山南部地区的控制,随后契丹人建立的西辽政权对西域各地的统一管辖,实际上又为蒙古元朝最终完成对包括西域诸地在内的全国范围的大一统创造了条件。元末明代,成吉思汗后代相继对于天山南北各地的统辖,也为后来清朝最终统一天山南北提供了条件。可以说,新疆不仅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活动的地区,而且,历史上新疆各民族都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都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我国历代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辖治理顺应了国家统一的大势,有益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然得到各族民众的拥戴和积极配合。曾几何时,东汉时期的班超仅带领36人的小分队在当地各族群众支持下就完成了对天山南麓各地的收复;唐朝军队进入西域时,各族竞相归附;蒙古初兴漠北,高昌回鹘便遣使自愿归属;清朝初立,叶尔羌,哈密各地首领就自动派遣使臣前往朝贡以示归属,凡此种种,充分反映了新疆各族人民对于中央政府的向往和密切的亲情关系。

国家政治统一局面的形成固然不易,长久地保持和维护这种统一态势更需要付出代价。公元8世纪中叶唐朝内部爆发“安史

之乱”,漠北回鹘怀仁可汗得令后,派遣其子叶护率精兵四千余人前往平叛,当大军抵达扶风时,接应的唐朝将军郭子仪劝其休息片刻再赴前线,叶护则言:“国家有急,远来相助,何以食为!”随即赶赴前线。诸多史料表明,在唐朝平定安禄山、史思明叛乱的过程中,曾有大量西域诸地的各族士卒参加,史书里所谓“安西及西域之众”指的就是他们。蒙古汗忽必烈鼎立中原后,西域曾有“西北宗王”起兵叛乱,当时归附元朝的高昌畏兀儿首领火赤哈儿的斤受命守护吐鲁番盆地一带地区,至元十二年(1275),叛军拥兵十二万围困火州城(今交河古城),逼迫畏兀儿投降,火赤哈儿的斤言道:“吾闻忠臣不事二主,且吾生以此城为家,死以此城为墓,终不能从尔。”展示了畏兀儿人忠贞不二的坚定决心。清朝时期,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在平定准噶尔叛乱与大、小和卓叛乱斗争中,立场坚定,屡建战功,为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卓越贡献,今天矗立在吐鲁番东南郊的苏公塔就是为了纪念他而修建的。新疆各族民众这种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浓烈的热爱,以及所显示出来的中华民族巨大的内聚力,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1840年鸦片战争后,列强沙皇俄国迫使清政府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祖国西部大片领土被鲸吞蚕食,各族人民备受列强的欺压凌辱。共同的命运把新疆各族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危及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反帝爱国斗争中,各族群众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侵略,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1855年,新疆塔城各族人民为抗议沙俄对我国境内的雅尔噶图金矿的侵

夺,捍卫祖国的主权,火烧沙俄设在该地的贸易圈,从而拉开了新疆各族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序幕。1865年,中亚浩罕军官阿古柏乘清朝政府内忧外患之机,率兵入侵新疆,并建立了反动的侵略政权。此间,凡是侵略者所到之处,各族人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都与阿古柏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抗击斗争。在喀什噶尔,当地数千名柯尔克孜族群众进行了殊死的抵抗。在英吉沙,为了抵挡入侵者,当地各族军民英勇奋战,守城40天,许多人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1867年,为了报复和田各族人民的抵抗斗争,阿古柏竟残酷杀害了当地居民5万多人。据拜城人毛拉木沙〃塞拉米《伊米德史》记载,阿古柏侵略政权的血腥统治,引发了新疆各族民众更加激烈的反抗,喀什、叶尔羌、和田、阿克苏、库车、吐鲁番和乌鲁木齐等地的维吾尔、回、柯尔克孜、汉等各族农民纷纷拿起简陋的武器,奋起投身于反侵略斗争中去。

阿古柏侵占天山南部期间,沙俄乘机出兵强占了我国的伊犁。伊犁各族人民不甘屈服,坚持抵抗了50多天,同入侵者进行了殊死斗争,为保卫祖国的领土主权付出了很大牺牲。伊犁河之战共有3000多军民参加战斗,充分显示了各民族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1875年,清朝派遣大军收复新疆,这一军事行动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有力配合和积极支援。远在伊犁的锡伯族组织300多人将自己生产储备的粮食送到军营,清军围困达坂城中阿古柏军队时,城中的维吾尔族人民冒着生命危险将急需的情报送到清军军营,有力地支援了清军收复该城的战斗。在收复南疆诸城的战

役中,很多维吾尔族群众或充任向导,或随军参战,“随同官军搜剿窜贼”,有力地配合了清军的南下。库车、阿克苏等地人民奋起驱逐侵略者,关闭城门迎候清军到来。阿图什一带的柯尔克孜族自动负担起阻击侵略者从该地区逃跑的任务。塔什库尔干的塔吉克族则设计擒获阿古柏的帮凶送交清军,并在清军鼓舞下,团结起来将侵略者逐出境外。对于各族民众可歌可泣的英勇表现,事后连刘锦棠都感慨地称道:“实属奋励可嘉”。正是由于新疆各族群众的大力支援,清政府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彻底摧毁了阿古柏的侵略政权,被入侵者占领了长达13年的大半个新疆终于由回到祖国的怀抱。

近代以来新疆各族人民群众为了捍卫祖国西北边疆的安全,团结一心,浴血奋战,与外来入侵者进行了殊死搏斗。为维护祖国统一,捍卫领土完整做出了积极贡献。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后人继承和发扬。

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8月25日在自治区干部大会上指出:“新疆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这段话,对于新疆的战略地位,特别对新疆在中华民族复兴事业中的特殊重要地位给予了精辟的论述,使我们对于维护国家利益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维护国家利益的自觉性。

总之,“四个认同”是爱国主义的基础,也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把“四个认同”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对新形式下新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准确定位,民族凝聚力主要由“认同感”和“亲和力”构成。没有认同感就不可能有凝聚力。强化四个高度认同是解决新疆民族关系的问题,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的治本之策。当前我们要强化“四个高度认同”,用共同的信念、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感情团结凝聚新疆各族人民,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