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权利与权力概念及其关系之重构(PDF)

权利与权力概念及其关系之重构(PDF)

权利与权力概念及其关系之重构(PDF)
权利与权力概念及其关系之重构(PDF)

权利与权力概念及其关系之重构

田杰1

“权利和权力是法学和政治学中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也是社会主义法律生活和政治生活运转所围绕的两个轴心”。然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众说纷纭,没有人给出足以让他人承认的观点。各种学说林林总总,蔚为壮观。笔者试图对这一对关系暧昧的双方给予重新界定,并力图廓清彼此界限和联系。

首先从权力开始。

什么是权力?

一、权力之传统解释

首先来看看历史上的各家定义及中国学者的研究情况。以下转引自吕世伦、文正邦先生合著《法哲学论》。

德国的学者马科斯.韦伯在其《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说: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中的某一行动者能处在某个尽管有反抗也要贯彻他自己的意志的地位上的概率。R.H.陶奈在《平等》一书中说:权力可以被定义为一个人(或一群人)按照他所愿意的方式去改变其他人或群体的行为以及防止他自己的行为按照一种他所不愿意的方式被改变的能力。美国的彼得。布劳说:“权力它是个人或群体将其意志强加于其他人的能力,尽管有反抗,这些个人或群体也可以通过威慑这样做,威慑的形式是:撤销有规律地被提供的报酬或惩罚,因为事实上前者和后者都构成了一种消极的制裁。”T.帕森斯则认为:权力的概念用来指一个人或群体反复地把它的意志强加于他人的能力,而不是指影响他们的一项决定的单个例子。B.罗素也认为:权力可以定义为有意努力的产物。

再从一些词典上看。英国 A.布洛克等编的《枫丹娜现代思潮词典》说:权力是指它的保持者在任何基础上强势其他个人屈从或服从与自己的意愿的能力。《不列颠百科全书》说:权力就是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行为使一个人或者其他许多人的行为发生改变的一种关系。《牛津法律大辞典》则说权力是有权做具有法律效力或作用的事情的法律概念,如,立遗嘱;如果不还借款,债权人有权出卖抵押物……通常认为权力只是更广泛的“权利”概念的含义之一。

据以上材料,吕先生和文先生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权力的概念中,意志和行为也是必要的要素,只不过这种意志具有支配行或强迫性,即可以支配他人改变其行为,或使他人的行为服从与自己。

(2)他们在分析“权力的变化和演进”中说道:权利之上升为法,实际上就把人们分散的权利集中化成了国家权力,从而使权利具有了普遍性。所以,权力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不过是权利的集中化表现而已,即权力者有支配和强迫他人的行为服从于自己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也可视为一种权利,即在特定地位上的权利。

1田杰,现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本文系作者于2005年硕士毕业准备论文的时候写成的文字。此前一直没有公开,主要是认为考虑不成熟。但工作之后囿于时间关系,也未曾再认真修改和完善过。最近(2017年2月)偶然翻到这篇文章,略加格式调整,即将之发布在网络平台。欢迎探讨!

郭道晖先生在其文章《试论权利与权力的对立统一》中,(载《法学研究》,1990(4))对权力与权利的辩证关系做了详细的讨论,但作者主要对公民权利和政治国家权力进行比较考察的。笔者择其要点摘录一二:

(1)两者之统一性。首先先生说“权利和权力相互渗透”。“法律上的权利就权利人有权要求他人作出一定行为或抑止一定行为来说,即就这种权利对他人的影响来说,实际上也是一种‘权力’,即他人有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否则公民就有权要求国家运用强制手段进行干预,保护或帮助实现权利。”“同样权力也可以同时表现为一种权利。如人大提案权、质询权等….. 就对人大代表来说,则又是一定数额的代表共同行使的个人权利。”。“此时,同一主体可同时享有权利和拥有权力。如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负责官员拥有国家授予他们的权力(职权),又享有一般公务员所享有的薪给权、退休金权、职务上使用公款权等权利。”。

再者,权利与权力的渊源问题上。作者写道“夺取国家的权力之后,获得权利之后,权力是权利的渊源。从这个意义上说,权力是权利的前提,无权力即无权利”…..“‘权力是权利的前提’是从人民权力的绝对意义上讲的。”。“至于某届政府或某个政府官员的权力而言,则公民的权利是政府权力的基础。”。

(2)两者的对立性。首先,行为主体与行为属性不同。“权利一般体现个人或法人等主体利益;权力则不体现权力行使者的个人利益,而以国家社会的公益为目的。所以权利与权力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私和公的区别。”。其次,两者的强制性不同。“权利和权力都对相对人具有强制性。法律上享有权利的主体可以依法要求相对人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这也是一种强制性,但它与权力的强制性不同。权力具有国家直接强制力.…因此,权力的强制性是直接的,权利的强制性则以权力为中介,是间接的。”。再次,法律地位不同。“权利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权力是单向的,自上而下的,双边关系是不平等的”。

郭先生的观点中不无谬误。例如把人大代表的质询权看作是一种个人权利,但其又说“权利一般体现个人或法人等主体利益”,似乎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质询权是为了人大代表个人利益的。显然这是荒谬的,国家的利益搁置一边,不问了?再如,说权利也有强制性的同时,却又承认双方主体法律地位平等的,这岂不自相矛盾?而所谓权利强制性的间接性,说到底是否定了权利的强制性,因为它的强制性不过是国家权力强制性的体现和延伸而已。

其他论述不在引用。一者,基本没有其他观点能出郭先生之右的;二者,限于本文的篇幅。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于两者的认识是不彻底的。我们似乎到了两者之间暧昧的关系却无法把握它。传统观点可以说穷途末路,没希望了!

笔者以为我国学者理解权力时都局限于公法意义上的权力概念。这不难理解,在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分离后,权利成了市民社会的圣经,而权力则成了政治国家的专利。而由此,给人们的感觉就是,权力总是有强制性的,因为一般而言,国家的权力总是有国家暴力机器的护佐,公民无法或不能反抗。这在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专制传统的国家里,表现的更是登峰造极。而就现在的社会而言,仍然表现地淋漓尽致。政府要拆迁一块土地,由不得公民多少话语权,基本上言出必行,行则必果。

在我转引用的吕、文两位先生的著作中英国《牛津法律大辞典》中对于权力的理解则显然有所不同,它把民事领域内的民事行为也看作一种“权力”,并说“通常认为权力只是更广泛的权利概念的含义之一”。同样,美国《布莱克法律大辞典》(第七版,1999)对于“power”(该词对应中国的“权力”)的解释也有共同之处,摘录如下:

(1) the ability to act or not to act;

(2) dominance, control, or influence over another;

(3) legal right or authorization to act or not act; the ability conferred on a person by the law to alter, by an act of will, the rights, duties, liabilities, or other legal relation either of that person or of another;

下面还有两个定义与我们的传统理解更是相去甚远,略去。

但综观英美国家对于权力的理解不难看出,其理解不局限于公法意义上“强制性”权力,而把私法权利中的行为的能力也理解为一种“权力”。这样就使得权力和权利的界限模糊了。也就不难理解中国的法理学家中有人认为“…..权利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权力…..权力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权利…….所以,有时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权利和权力这两个术语是可以通用的,其内涵是相同的。”。(孙国华,《法理探索》)。

这就是目前法理学中的困惑的地方,仿佛作为“法学和政治学中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文正邦,《当代法哲学研究与探索》)的权力和权利可以合为一家,那么为什么还又老是把两者作为对立的东西来看待,那不是左手打右手了吗?显然,问题不在于本质上两者真的就这样而在于我们的理论的缺陷。

二、权力内涵之新探

权力的本质是什么?

权力是有其主体性的,即权力一定为社会中的某种主体而享有。而主体从哲学上讲它的本质就是有意志能力,“意志是主体的灵魂,主体的本质”,(李锡鹤《民法哲学论稿》)可以是个体意志和共同体意志或团体意志,没有意志的存在物不可能享有权力。主体享有权力不是无缘无故的。任何主体都是有需要的存在,这种需要的驱动下形成某种意志并通过主体的行为而作用于客观世界。行为是联系主体和客观世界的中介,没有行为主体对客观世界的作用主体无法存在。对于一个具体主体而言,客观世界是其主观世界之外的一切存在,包括无意志的物(包含其自己的身体部分)和有意志的他人。作为一种为世人所好的“权力”显然,它的意义就在于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但未必是合法的需要),而它也就必然也只能表现为主体的行为。可以肯定的是,权力一定是存在于主体意志作用于客观世界的行为之中的,是主体对客体(物和人)的作用。因此,我们看到吕、文两先生说:意志和行为是权力的必要要素。这显然是勿庸置疑的正确结论。

那么权力是否像传统观点认为的那样一定具有强制性?换言之,强制性是否是根植于权力的固有属性?其实如此提问的时候,笔者遵循的是传统的观念,在那里,权力实际上等同于公共权力。因此上述问题,还可以如此提出,公共权力之强制性是否是权力的固有属性?

那么有必要考察公共权力的来源。在民主社会,社会契约论为我们的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工具。

但作为行为的权力本身这并不能表现强制性。特别是当主体作用的客观世界是无意志的“物”的时候,所谓的强制性就难以理解了。强制性所暗含的前提是:权力是存在于主体之间的,而且是两个意志不平等的主体之间,是较高意志作用于较低意志。强制性表现为一种意志可以凌驾于另一意志上,使后者按照前者的意愿去行为。前述吕、文两先生的著作里的引用观点中可以明见。显然,有意无意之中人们就把权力的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了排除了人和物之间的权力存在的可能性。

国家权力是中外公认的最典型的权力形态。可以之分析来说明。国家,按照马克思主义,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显然可以认为国家是一种意志形态。因此在国家和公民的关系中可以

看成是国家意志和公民意志的关系。国家意志是一种公共意志,是统治阶级整体的意志。按照通说,这种公共意志是个体意志的集中表现,在形成公共意志的过程中个体(统治阶级成员)作出了牺牲即同意在其允许的范围内接受公共意志的支配,所以公共意志一开始就高于个体意志,因此个体也必须服从国家。公共意志在多大程度上能支配个体意志取决于个体意志在多大程度上牺牲自己并接受公共意志的支配。据此,国家意志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支配个人意志就在于个体公民多大程度上同意国家的支配,而这同意的内容就表现在国家的宪法里,这一公民和国家的“契约”。

国家的具体表现形态是政府,政府是权力行使机关。当政府要求公民为某种行为时如交纳税钱,公民不得违反,否则承担法律责任。征税的过程一般表现为政府机关通过命令或通知或其他具体行为作用于公民,而后公民把具体财物缴送给政府部门保管以供政府的使用的过程。在这一具体行政行为的过程中的诸多行为哪些是征税“权力”所能涵盖的呢?显然,通知、命令和其他具体行政行为都属于权力应该没有问题,那么保管和随后的利用所征财物的行为是否还属于征税的权力内容呢?笔者以为后者不属于这一具体的征税权力的表现,他们属于其他权力涵盖的内容。

如前所述,权力的意义在于能够满足人的需要,所以才为人所热衷。那么紧接着的问题是,征税权力为谁的需要或说利益而存在并行使的呢?现实的表现是,政府征收钱税之后,并不能由其政府领导或领导和工作人员瓜分掉,他们必须且应该把所有税收用于提供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上(这一过程是其他权力行使的表现),促进整个社会的福利。显然,税收的受益人是社会或全体公民(尽管这里面不同阶级的实际受益会有不同),可以得出结论:征税权力的行使的受益人不是政府自己而是全社会,当然,政府的工作人员在其作为公民身份时也会享有该权力的所带来的好处。事实上整个政府权力的行使都是为了整个社会,而非政府本身。把权力看作个人权利于国是有害的,于权力行使者是危险的。

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这并不难理解。政府的权力来自统治阶级的赋予,在民主社会就是来自人民,简单表达就是权力来自于人民。这是公理!换句话说,政府的意志受到人民意志的规定,仅能在人民授权的范围内才可运行,它也只能为人民利益而运行。

所以可以看出,政府权力的概念并不涵盖政府“受益”的内容。该权力的强制性的根源在于政府意志是公共意志其本身具有高于个体意志的特质。而政府的权力被称为“公权力”,而公权力具有强制性,这是常识。笔者认为这一“公”字源于“公共意志”,并不是强制性的结果,而是强制性的原因和根据。当然强制性本源于公共意志,而且现实中因为这种公共意志会体现在国家的法律之中,受到国家暴力机器的保护,而且权力可以直接启动国家机器,这就更彰显和强化了这种强制性。

而作为一种“公共意志”并不仅仅存在于国家形成过程中。在其他通过民主方式集中个人意志而成立公共意志时,后者都具有在一定限度内高于前者的特质,因而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强制性。但这些非国家意义上的公共意志不一定为法律所认可而只能根据个人的自觉性才能很好的运行,并不受国家暴力机器的直接保护,因此表现不出足够的“强制性”。如同国家权力一样这些公共意志在作用于其成员(对于国家来说,个体公民就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时都表现为“权力”即为了全体成员的利益而运行,而不是为了权力行使者自身。在此笔者不再举例说明。

上面所述,都是公共意志作用于个体意志之间的权力现象,都表现出权力的强制性的一面,仿佛可以得出结论:权力具有强制性。这里权力的强制性如上所述根源于“公共意志”的公共性,并不是根源于权力本身。权力不过是人类行为的另一种表达,而行为本身只是客观现

象。同时我们还看到一种现象,权力的行使者与权力行使之受益主体往往并不是同一的,而是可以分离的即一个主体可以运用权力来实现另外一个主体的利益。这对于我们认识权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稍后有述。

纵观人类历史长河,任何专制的社会意味着,一种意志可以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合法地凌驾于另一意志之上。这种表现的极端就是奴隶社会。一方面,奴隶制国家可以任意的支配奴隶,甚至他们的生命;另一方面,个体的奴隶主也可以毫无顾忌地处置奴隶,买卖或杀戮。这里我们发现一种超强的“权力”,它可以表现为完全地支配另一个客观存在的意志。这里奴隶尽管客观上有意志但其意志根本没有被承认,即其意志得到社会的否认,没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当时社会的“人”。实际上,奴隶不过是“会说话的牛马”,和牛马实无二致,都被归为“物”的外延之中。

这一历史现象对于我们认识权力的真正意义有重大价值。在前面谈到的权力时都是指人与人(可以是法人)之间存在的权力,不管这里的“人”是否意志平等但至少都被承统治阶级认为“人”。但奴隶社会的极端现象让我们认识到,生物意义上的人,实际上可以因为统治阶级的意志而被彻底的否定,从罗马法来讲就是奴隶丝毫没有人格。但奴隶的意志却是客观存在的,奴隶主意志作用于奴隶的权力也是客观存在的,但依当时的社会观念奴隶又是一种无意志的“物”,据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法律上权力也存在于人和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权力相比较,人和物之间的权力因为后者之一方根本不认为有意志,所以权力之“强制性”表现地最为充分和完全。之所以为这一地方的“强制性”加上引号,笔者旨在表明这种强制性实际上没有法律上的意义,法律不会过问所有人对其所有的物的任何法律上的处分。可以认为人与物之间的权力是存在的,但不具有强制性。而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于法律上皆属于私法领域,而这一领域传统观点看来是不存在“权力”而只有“权利”。在笔者看来,否认人和物之间的权力现象实有“视而不见”之嫌。到此,我们也似乎可以明白为什么英美法系国家承认司法领域里的“权力”了。显然有着高度灵活性的普通法对于法律的把握常有许多可取之处,这是大陆发系之成文法所没有的优越性。

以上所谈都是不平等的意志之间的“权力”,那么平等主体或意志之间会不会有“权力”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作为一种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外部作用的权力,存在于任何意志之间及意志和无意志物之间。但,要注意,权力的强制性并不是权力本身的属性,如上所述“强制性”总是存在不平等意志之间的,其强度之大小在于双方意志强弱之对比悬殊及是否有国家暴力机器的保护。作为平等之主体之间的权力它表现不出“强制性”但它仍然是主体为获取利益而不可或缺的条件,它虽不能“支配”对方之意志,但可以请求对方之意志去作为或不作为即可以“发动”对方之意志而作出一定的行为。因此可以说,这时候的权力表现为“请求”行为。

三、权力新概念之理解

因此,综上所述,权力是对主体对客体的作用抽象概括,它总表现为一定的行为。作为一种行为就可以进入法律视野,那么法律上可以把权力界定为:主体以某种方式行为的资格。对于这一概念可以从下列几点来理解。

首先,它具有主体性。任何权力的存在都在于主体的需要,没有主体就不会有权力。物物之间没有权力可言。主体性的潜在含义还表明权力的目的性和意志性。显然,这两点都是主体固有属性,不存在没有意志和目的的法律主体。主体则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自然人、政府、或公司等等。因其主体意志是否具有国家强制性特征我们可以把主体分为公法意义上的主体和私法意义上的主体,前者主要指政府法人而后者则指其他法律主体,基于此我们可以把权

力分为公权力和私权力。这样就打破了传统法学中公法对于权力的垄断而把权力观念带入私法领域。同时主体性表明权力的单向指向性,仿佛物理学中的矢量。它表明的是主体对他人或物(包括自己的人身)的影响,旨在改变原来的存在状态。

其次,基于以上的分析可见,权力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作为主体对客观世界作用之表现的权力,在主体作用对象不一样时,其具有不同的特征。主体作用之客观世界在法律上可以概括为两类即具有意志的人(自然人和法人)和无意志的物(当人体之部分可以在特定情况下看作无意志的物)。当主体作用于另一主体时,就有双方意志强弱对比的情况,当然这里意志之强弱着眼于法律的规定和当事人自己之意志而不是实际生活中现实因素的影响。如果一种意志例如公共意志作用于个体意志时,其行为方式是支配性,就会表现出强制性;而平等主体之间,因为意志平等,其行为不是支配性质的而是请求性的,则不能表现出强制性。当主体作用于无意志的物时,则权力则表现为支配性,因而可以认为具有强制性,但这种强制性因为没有实践意义,因此可以不予考虑。同时上述两种情况下的权力都是着眼于主体和客体之间而言,作为两者共同的表现形式,权力还可以表现为请求他人不作为的行为。因为,允许一个人按照某种规范行为,就必然意味着同时禁止第三人对该人行为的无理干涉,因此权力本身还可以表现为排斥他人干涉的行为。

再次,权力的规范性。“以某种方式行为”表达的就是这一意思。不同利益需要支配下的人之行为会有不同的表现,它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也会产生消极的效果。作为群居的人,人的行为不可能肆意妄为,在出现法律后的社会,人之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规制,以保障整体社会的有序与安全。这是从消极控制方面而言,同时法律因为要保护某一阶级的利益,在规定被统治阶级的行为(表现为义务)时,还会规定某种积极的行为方式(表现为权利或特权)),以利于阶级利益。因此,法律上的权力总是在一定的规范支配下的,这就是它的规范性。而这里的规范之来源可以是习惯当然更多的是法律的规定。权力的规范性侧面保障了权力的合法性,因此权力的概念本身蕴含其正当性。

又次,法律上的权力仅是一种资格。权力本身就是一种抽象的存在,而不是表达一个事实上的行为,它仅表示行为的资格或说可能性。当我们说某一人享有某种权力的时候,我们表达的意思是:该人可以按照法律对该权力的规定去行为,但他可能根本还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更不用说权力运行的结果了。当权力主体实际行动后,那么权力就会物化为某种事实即客观的行为,这就是权力的实现。

最后,这里的权力作为一种行为资格其所涵盖的内容仅限于行为的过程而不包括行为的结果,即不内含享有权力之结果(某种利益的实现的可能)的意思。毫无疑问,权力总是为了满足人之一定的需要而设定的,这是其目的性。行为人在行为之始必然会有对行为结果所产生利益的期待,但结果的实现与否显然在行为之初无从而知。行为与行为结果的分开显然在观念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一个人从占有一碗阳春面到举筷送入口中再加上咀嚼这一系列的行为与最终饥饿的解决,在观念上吃饭的行为和饥饿解决是可以分离的。基于这一点,我们不难发现权力的一个重要特征:成本性。

四、权力成本分析

鉴于我自己读书涉猎有限,未曾知道前人是否在该问题上有过论述,在此我则尝试对其做以说明和分析。

在这里我们首先必须承认人之逐利的本性和懒惰性。人之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需要,可能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可以表现为具体的某一物品或某一行为或某一笔货币等等。尽管人喜欢这些,但却并不情愿事事亲躬,如果不必占有阳春面并进行一系列的动作就可以解决

我的饥饿的话,我将会打坐不动享受这一利益。这大概是作为经济动物的人的本性。但人又不得不去行为,然而行为过程显然是消耗他的时间和精力以及金钱,同时去做一定的行为的同时就可能意味着他无法做另一件他想做的事情,这里套用经济学名词是机会成本。因此,可以大体分析出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物质成本和机会成本。这诸多成本对于某人是否为一定行为或怎样为将会决定性影响。而人类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人类社会活动变得复杂而多变,隔行如隔山,这使得机会成本在现代社会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很多人选择吃快餐而节省时间做其他事情。一个人完全可以很想利用已有的现金去投资炒股等等,但因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知识的缺乏,他不大会自己从头学起,若要不得不自己去做就有可能损失惨重,因此他会选择某一投资公司代其投资。这里,用我们的概念分析就是权力成本在现代社会变得突出而重要,主体之权力实现则并不会总是愉快的。

然而不同行为之成本显然不一样,有时候很高而有时候很低甚至忽略不计。如上述阳春面之例,所有人占有并排斥他人侵犯及后来一系列动作过程可能很短这期间的成本也会显得微不足道。而在投资一例中,如果现金所有人精通股市投资之道,认为自己投资的受益会更好的话,他则会选择自己亲自行使投资之权力。

权力之这一特征对我们理解民法学中的代理制度就很有帮助。当本人不愿意自己亲自做某一行为时,他则会通过委托他人代其行使,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本人把自己具有成本权力转移给他人来承担而他则仅要支付一定的报酬即可,而本人还是可以享受代理人行为之后果(某种利益)。那么代理人经过授权取得本人的“权力”而得以以本人的名义作出一定的行为。传统民法理论对于代理人之代理权性质至今没有定论。(见梁彗星先生的《民法总论》,2001年5月第2版,尽管梁先生得出的结论和我这里的结论相同都是代理权的“权力”说,但这只是殊途同归。而且梁先生说“值得注意的是,代理权这一权力并不是由本人赋予的而是由法律授予的”,显然梁先生为了顾及传统权力的概念而不得不把这种私人授予的权力归结到公共意志产物的法律上去。而这一做法的错误在于,用法律自身来解释法律有循环论证之嫌。实际上任何主体的行为性质我们都可以看作是“法律”权力的效果。)在这一新的理论框架下就不言自明了。代理权,权力也。

到此我对权力概念之重构已经完成。

什么是权利?

这个简单两个字也难倒了几个世纪的法学家们。“20世纪世界最著名的法学家、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职务长达20年之久的罗斯柯.庞德说过‘法学之难者,莫过于权利也’”。下面我们再分析一下权利的概念,并提出新的观点。

一、权利概念之传统观点

著名法理学家张文显在其著作《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中,论及“权利”概念时,列出了历史至今出现的具有影响力的各家学说(对此不做详细论述,参见张文显书):1,资格说(the entitlement theory);2,主张说(the claiming theory);3、自由说(the liberty theory);4、利益说(the interest theory);5、法力说(`the legal capacity theory, the power theory);6、可能说(the possibility theory);7、规范说(the norm theory);8、选择说(the choice theory)。这些学说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

中国的法学家采各家之长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张文显教授在著作中总结了以上各说之优劣后给出自己的理解:法律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

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其中不难看出融合了以上几家的部分学说。程燎原和王人博二位先生的《赢得神圣——权利及其救济通论》一书中给出的定义:权利就是自由意志支配的,以某种利益为目的的一定行为自由。其中也融合了利益说和自由说的内容。而吕世伦和文正邦先生的著作中对于权利的要素进行了分析,和程燎原和王人博著作中的分析大体一致,但他们却没有正面给出具体的定义。

权利界定学说之纷纭仿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法统一。但我们却不能不产生疑惑,权利到底是什么?全世界国家的法律都是用来调整人的行为的,从而达到社会秩序维护与正义捍卫的作用的。尽管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研究法律如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等,但世界范围内法律的共性也是毫无疑问地存在的,何以至今中外法学家无法给出一个准确而得到认同的界定呢?

根据张文显教授对上述8种学说的分析,我们发现他们都有很多相似之处。至少不难看出,自由说和选择说及可能说具有一脉相承关系。自由意味着有选择,而选择不表明实际而只是某种可能。各学说也都是从行为的角度来界定权利。这当然是正确的,法律的眼睛里只有行为。问题不在于权利是不是行为而是权利是什么样的行为?

自从耶林提出了“利益说”后受到各家认可,从上述定义中也可以看出都把利益作为权利定义的重要内容,但他们却都不约而同的把权利最终定格在“行为”上。如张文显教授定义中的“手段”及程王二人的“行为自由”,而把利益作为权利基础,仿佛利益是权利概念之外的东西。笔者认为,这种权利与利益关系的表述的模糊性,导致了人们理解权利的困难。

笔者在讨论权力之时,指出任何行为的过程都是一个有成本付出的过程。如果把权利的仅仅着眼于行为本身,显然权利最终将是个人人避而远之的东西。而根据笔者对于“权力”的界定,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结论:权利即权力。这也就难怪,上面就有权利之“法力”(根据后面的英文power可见所以就是权力)说。而国内学者(孙国华)权利与权力“内涵相同”,在有的场合两者可以交互使用。而这一混淆权利与权力关系的论点,在我国法理界具有广泛的市场。这也导致了法学各领域,常常对权利和权力混淆使用。诸如,公权利、私权力概念的出现,使得传统法学中权利和权力似乎趋向合为一家了。因此有人就对此颇为不满,对权力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得出“权力乃是一方凭借其所能控制和支配、同时又是对方必需的某些公共资源和价值,而单方面确认和改变法律关系、控制和支配他人财产或人身的能量和能力”。(作者,胡平仁,《法理学视野中的权力(一)》,法律教育网)这种超长的语句表明界定“权力”的确是件费力的活儿。

二、权利概念之新探

当一个人说它享有某种权利的时候,到底意味着什么?庞德在其大作《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给出了六种不同的理解。(略述,见程王之书)。如此丰富的内涵,几乎把权利变成了十分复杂的难以把握的事物了,另人费解。

但不管怎样来表达权利,有一点是肯定的,它不应该和权力一样。权力的概念笔者前面已经做了表述。作为一种有成本的概念,显然权力不可能与权利划等号。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人们对于权利的需要,是因为权利能给我们带来好处即利益。没有利益的内容权利则不成其为权利。这也是耶林之后的法学家在界定权利时候所必须指出的地方。显然这么做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在权利的含义中,关键就是利益,没有利益就没有权利。而所谓的利益笔者以为就是客

观世界所提供的能够满足人之需要的事物,它的外延极其广泛。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论至少给我们展示了人的不同需要,这每一层次的需要都对应一定的利益。然而把权利和利益直接等同则失之草率,因为利益的实现显然不是可以毫不费力的。一个人必须通过行为作用于客观世界才有可能获取自己的所需的利益。显然我们就看到了权力的作用了。即为了获取满足需要的利益,主体必须借助权力。

而权力在我们的新的界定下,它成了并不受人喜欢(有成本)却有割舍不得(获取利益的必须手段)的东西。法律上讲,没有权力,主体因无法作用客观世界而无法存在。显然权力在这里成了连接权利和利益的媒介。既已确定权利与利益的客观联系后,那么权利的含义中就不得不涵盖权力这一要素了,否则权利成了空中楼阁,对于主体不过是望梅止渴的梅子。那么权利是不是可以表达为权力实现的利益呢?答案是否定的。

利益,满足主体需要的东西,表达的是一种具体的事物的概念,它不是行为尽管其外延可以包括行为。主体运用权力旨在获取利益,然而利益的实现与否显然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行则必果。主体行使权力之始尽管不可能完全把握结果但对于结果利益总是有期待的,这一期待因为权力本身的成本的付出就更显的重要,它至少意味着主体将收获权力的结果并同时排斥他人的染指。而期待换一种表达方法就是获取利益的资格,简言之,受益资格。作为法律规范层面的权利,它不可能指向具体的利益,它仅昭示着权利主体某种行为(受益)的资格或可能性。因此,权利中的“利”不是具体利益而是享受具体利益的资格即受益资格。到此,我们可以给权利一个完整的定义了:权利,主体行使权力并享受其利益的资格或者主体以某种方式行为并享受其利益(受益)的资格。

这里我们完成了对权利概念之重构。

三、权利新概念之理解

权利,主体行使权力并享受其利益的资格,而把权力展开就是,主体以某种行为方式行为并享受其利益(受益)的资格。因为权利概念中包含了权力这一要素,因此权力的若干特征如主体性、规范性等也表现为权利的特征,当然权利还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首先,权利是两种资格的结合即行为资格(权力)及受益资格。这样我们理解的权利是可以分解的。在前面论述权力的时候,笔者已经提到权力和受益的分离问题。而这里两者就统一了。传统法学在理解权利时并深入权利的内部进行分解,而没有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因为人们往往把行为本身作为一种利益而没有注意到行为的成本性。这种分离不仅仅表现在观念上,有些财产方面的权利这种分离为财产利用提供了崭新的渠道如信托制度。信托制度中不过是信托人所有权之权力和受益的分离而已,而由信托人或第三人享有受益。

其次,权利的主要意义在于受益资格,可以肯定地说谁有受益资格谁就有某种权利。受益来源于主体的需要,而主体的需要在现代社会里无非表现为主体身心的直接满足或间接满足,所谓间接满足往往表现为货币的获取。在这两种表现形态下,第一种实践上人们很难将权力行为和受益行为分离,因为这种受益都是无形的例如某人吃了碗阳春面,它的受益在于饥饿的满足,只可体会得到却摸不着看不见。而第二种受益则表现为货币得获取,而货币是有形的,因此这种受益和权力行为的分离则是现实可见的例如某人卖一块手表而从买受人处获得一定数量的货币。有必要强调,权利之受益资格表达的是行为而非行为最终取得的利益如饥饿满足的情况和手表的价款多少。因此,作为一种资格享有,有平等与否的问题而作为权利实现之具体利益则没有平等的问题。不清楚这一点就会得出“权利不平等”的错误观点。(李锡鹤教授的观点)

再次,权利的主体性很大程度上和权力的主体性相同,但其还有特殊之处。如上所述,权力主体可以分为公法意义上的主体和私法意义上的主体,但权利的主体则有所不同。在私法意义上的权力都可以找到其对应的私权利的法律主体,但公法意义上的权力对应的公权利法律主体是什么呢?政府权力的运行的受益人不是政府自己,而是成立政府的全体公民,这我们在前面已经指出。然而问题就在于这是“全体公民”,而全体公民没有具体的法律主体地位,因此公权力所实现的公权利的享有者没有具体的法律地位,但这并不表明没有受益人,只不过没有法律主体意义上的受益人而已。

又次,权利作为一种资格,同样有权利实现的问题即最终利益取得的问题。当主体行使权力后,那么受益资格随即而致,则主体享有了权利,但享有权利表明主体可以受益了但受益的实现还有待于其他权力的行使。而后一权力的运行从法律上讲又对应着另一权利形态。例如,所有人出卖所有物在收取价款钱所有权就面临着实现的问题,而因为出卖所有人此时就享有了对买受人的债权,而债权对应的请求权力实际上在实现债权的同时也就最终实现了所有权,毕竟所有权此时对于所有权人来说就意味着货币的取得。

笔者关于权利的资格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前面张文显著作中提到的八大权利学说之一的“资格”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格老秀斯在其《战争与和平》中表达的资格说与笔者的资格说是不一样的。而张文显教授在评述资格说时指出的关于“资格说的最大的缺陷就是定义循环”的批评,并不让人觉得切中肯綮。笔者在此仍然采用“资格”来界定权利。

权利和权力之关系新解

前面笔者完成了对于权利和权力概念的重构,再次基础上权利和权力的关系也与传统观点大相径庭,有待于重新构建。总体而言,权利而权力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笔者予以略述。

一、权利与权力的对立

传统法学对于此问题,往往会先入为主地把权力限制为具有强制性的公权力而把权利限制为私法意义上的私权利。(如郭道晖文中)在笔者看来这仅看到问题的一部分。权力对权利的对立表现为:

1、公权力对私权利和公权利的损害。公权力对私权利的消极影响人们都很熟悉,这在行政和宪法学已经阐明地很熟悉了。公权力对公权利的消极影响也是存在的。实际上当为实现全体公民福利而设计的公权力被扭曲成为权力行使者牟取私人利益的时候,公权利就已经实实在在地受到损害了。例子随处都是。

2、私权力对私权利和公权利的损害。私权力对私权利的侵害表现为传统法学所论的“权利不可滥用”原则。不必多说。而私权力对公权利的损害也不鲜见。公司法人随便排放污水导致水源的污染造成大面积的损坏的就是适例。

二、权利与权力的统一

两者的统一更是不难理解。笔者在定义权利的时候已经可以清楚看出,权力是权利取得和实现而不可或缺的。分述如下:

1、公权力对权利的积极作用。公权力对于公权利的由权利的概念即可看出其手段和目的之间的紧密联系。公权力对私权利的保护和促进作用传统法学也作了很多论述,不必在此赘述。

2、私权力对权利的积极作用也很明显。在私权利之内部权力没有分离出去的情况下,权力是手段权利是目的;在权利内部权力分离情况下,及代理出现后,私权力对于权利的促进作用更是可见一斑。同时民法理论中的无因管理也表明了私权力对私权利甚至公权利的积极作用。

论及二者关系,笔者很自然地想到,从西方自然权利观念发展出的已为中外法学家所视为圭臬的观点:公民权利集中上升为国家权力。这在吕世伦、文正邦先生的著作及郭道晖先生的文章中都出现了。而现在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这一观点了。权利集中为权力的观点不难推论得出:权利和权力具有同质性,如果承认权利的利益特性就必须承认权力的利益性。因为权利集中的过程并不会改变其性质否则不成其为“集中”,自然就可以得出权利和权力同时具有利益内涵,不同的是权力的能量更大而已。而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政府权力并不具有利益的内容,它不过是促进社会整体福利的工具而已,权力主体(政府)不会因为权利的集中而拥有令人艳羡的财富。显然,这种观点本身是不合逻辑的。而在笔者对权利和权力进行重构之后,则我们很容易厘清传统权力(公权力)与权利(私权利)的关系了:政府公权力不过是私权利主体把自己私权力集中而成。如此一来,就不会出现上述逻辑上的缺陷了。

至此,我们把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关系重构完毕。

笔者对于权利与权力的上述思考,意义不在于对法理学知识的给予更新,而更在于用这一新理论来改造我们民法理论中出现的诸多混乱的局面。对此,笔者会以后逐一进行论述。

新版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课文PDF

Lesson 1 Excuse me! 对不起! Listen to the tape then answer this question. Whose handbag is it? 听录音,然后回答问题,这是谁的手袋? Excuse me! Yes? Is this your handbag? Pardon? Is this your handbag? Yes, it is. Thank you very much. New Word and expressions 生词和短语 excuse v. 原谅 me pron. 我(宾格) yes

adv. 是的 is v. be 动词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 this pron.这 your possessive adjective 你的,你们的handbag n. (女用)手提包 pardon int. 原谅,请再说一遍 it pron.它 thank you 感谢你(们) very much 非常地

参考译文 对不起 什么事? 这是您的手提包吗? 对不起,请再说一遍。 这是您的手提包吗? 是的,是我的。非常 感谢! Lesson 3 Sorry, sir. 对不起,先生。 Listen to the tape then answer this question. 听录音,然后回答问题。这位男士有没有要回他的雨伞? My coat and my umbrella please. Here is my ticket. Thank you, sir. Number five. Here's your umbrella and your coat.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电子版

Lesson73 The way to King Street Last week Mrs. Mills went to London. She does not know London very well, and she lost her way. Suddenly, she saw a man near a bus-shop. “ I can ask him the way.” She said to herself. “Excuse me,” she said.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King Street please” The man smiled pleasantly. He did not understand English! He spoke German. He was a tourist. Then he put his hand into his pocket, and took out a phrase-book. He opened the book and found a phrase. He read the phrase slowly. “I am sorry,” he said. “ I do not speak English.” Lesson 75 Uncomfortable shoes LADY : Have you any shoes like these SALESMAN: What size Lady: Size five. Salesman: What colour Lady: Black. Salesman: I’m sorry. We haven’t any. Lady: But my sister bought this pair last month. Salesman: Did she buy them here Lady: No, she bought them in the . Salesman: We had some shoes like those a month ago, but we haven’t any now. Lady: Can you get a pair for me please Salesman: I’m afraid that I can’t. They were in fashion last year and the year before last. But they’re not in fashion this year. Salesman: These shoes are in fashion now. Lady: They look very uncomfortable. Salesman: They are very uncomfortable. But women always wear uncomfortable shoes!

营养学知识点

营养学知识点 第一章一、识记A概念: 节约氮作用:摄入充足的碳水化物可以防止摄入的蛋白质被过多分解供给能量,使氮在体内的储留增加,以合成体内所需的蛋白质,这就是所谓的节约蛋白质作用或节氮作用。(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能量供给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时,膳食蛋白中会有一部分通过糖原异生分解成葡萄糖以满足机体的需要,而不能参与构成机体需要的重要物质。摄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则可以节约这一部分蛋白质的消耗,不需要动用蛋白质来供能,增加体内氮的潴留。) 抗生酮作用:足量的碳水化物可避免脂肪酸氧化不完全而产生过量的酮体,这一作用称为抗生酮作用。(脂肪在体内代谢所产生的乙酰基必须与草酰乙酸结合进入三羧酸循环才能被彻底氧化,产生能量.如果碳水化物摄入不足,脂肪则不能完全氧化而产生过量的酮体。) 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需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有8种为必需氨基酸,即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是婴儿的必需氨基酸。 限制氨基酸:如果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他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其中含量最低的称第一限制氨基酸,余者以此类推。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将不同食物混合食用相互补充其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称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如米面类赖氨酸含量较低,大豆蛋氨酸含量较低。蛋白质消化率:是食物蛋白质在体内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和吸收和程度,是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方法之一。 必需脂肪酸: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亚油酸和α-亚麻酸。基础代谢:是指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能量消耗。用以维持体温、心跳、呼吸、细胞内外液电解质浓度差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合成的能量消耗。在周围环境温度恒定(18~25),禁食至少12小时后,人处于清醒、静卧的情况下进行,一般在清晨睡醒时测定。 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下,单位时间内人体单位体表面积的能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pdf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pdf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学习资料免费下载:vickey新概念英语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视频免费下载:vickey新概念英语视频 1、1She was close to success. A fast B quick C near D tight A B C D 标准答案:c 2、The two girls look alike. A beautiful B similar C pretty D attractive A B C D 标准答案:b 3、The boy is intelligent. A clever B naughty C difficult D active A B C D 标准答案:a 4、Everybody was glad to see Mary back. A sorry B sad C angry D happy A B C D 标准答案:d 5、What is your goal life? A plan B aim C arrangement D idea A B C D 标准答案:b 6、Jack was dismissed.

C exhausted D criticized A B C D 标准答案:a 7、John is crazy about pop music A sorry B mad C concerned D worried A B C D 标准答案:b 8、It is the movement, not the color, of objects that excites the bull A frightens B scares C arouses D confuses A B C D 标准答案:c 9、It is highly unlikely that she will arrive today. A probably B very C hardly D possibly A B C D 标准答案:b 10、I am feeling a lot more healthy than I was A many B no C much D some A B C D 标准答案:c 11、Since ancient times people have found various ways to preserve meat A eat B cook C freeze D keep A B C D 标准答案:d 12、We packed up the things we had accumulated (积累) over the last three years and left.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电子版(上)

Lesson1: Excuse me! Excuse me! 对不起 Yes? 是的 Is this your handbag? 这是您的手提包吗? Pardon? 对不起,请再说一遍? Is this your handbag? 这是您的手提包吗? Yes, it is. 是的,是我的。 Thank you very much. 非常感谢 Lesson 3: Sorry sir. My coat and my umbrella please. 请把我的大衣和伞拿给我。 Here is my ticket. 这是我寄存东西的牌子 Thank you sir. 谢谢,先生 Number five. 是5号 Here is your umbrella and your coat. 这是您的伞和大衣 This is not my umbrella. 这不是我的伞 Sorry sir. 对不起,先生 Is this your umbrella? 这把伞是您的吗?

No, it isn't. 不,不是 Is this it? 这把是吗? Yes, it is. 是,是这把 Thank you very much. 非常感谢 Lesson 5: Nice to meet you. Good morning. 早上好 Good morning, Mr. Blake. 早上好,布莱克先生 This is Miss Sophie Dupont. 这位是索菲娅.杜邦小姐。Sophie is a new student. 索菲娅是个新学生。 She is a French. 她是法国人。 Sophie, this is Hans. 索菲娅,这位是汉斯。 He is German. 他是德国人。 Nice to meet you. 很高兴见到你。 And this is Naoko. 这位是直子。 She’s Japanese. 她是日本人。 Nice to meet you. 很高兴见到你。 And this is Chang-woo.

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

营养学基础教案(1)

第一单元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2学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营养学基本概念;了解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及未来发展的重点;了解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技能目标:灵活运用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 品质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诚信的职业品质。 教学内容: 营养、营养素、营养学、RDA、DRI等基本概念;营养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概况;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及方法。 重点: 营养、营养素、营养学 难点: RDA、DRI等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指标。 教学方法: 讲授、引导式提问、讨论 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中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接受能力较弱,几乎很少有学生能在课前进行预习。 课程设计:

当一个人活到65岁时,将进食 70,000餐,经过身体所处理的食物高达50吨。 我们喜爱食物的同时也关注自己的健康,自然,每个人都想知道食物是如何影响自己的健康的。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让你知道哪种食物对你有益,你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你选择合适的食物,安排一日三餐,设计食谱。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有助于你增进健康,而不必担心自己是否吃的合适,也不会因为自己的饮食充满负罪感。 一、营养学基本概念 1、营养学(nutrition or nutrioloty):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是研究食品和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 (1)人类(基础)营养学(human nutrition):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过程及对营养素的需要。 (2)临床(医学)营养学(clinical nutrition):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与疾病的关系,人体在病理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要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对疾病有辅助疗效,促进身体康复。 (3)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tion):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

营养学归纳完整版

一、营养学基本概念 1.健康(Health):WHO定义:健康是指不但不生病,而且是机体与环境之间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保持相对平衡,有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营养(Nutrition):营养是指人们摄取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能满足人体生命运动所需的能量,提供细胞组织生长发育与修复的材料并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3.营养素(Nutrient):营养素是一些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质——营养物质。 4.营养价值:指食品中所含热能和营养素能够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包括营养素是否种类齐全,数量是否充足和相互比例是否适宜,并且是否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 5.营养不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6.合理的营养包括:(1) 按照热量和营养素的供给标准选择食物和种类和数量,组成平衡膳食,充分满足机体的需要。 (2) 食物的色、香、味、形、质和多样化来满足人们不同的嗜好和要求,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3) 一定的容积和饱腹感(4) 配膳应注意季节变化(5) 照顾饮食习惯 7.普通食品 第一功能:营养功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基础营养素 第二功能:感官功能-满足对色、香、味、形、质嗜好的要求 8.功能食品(Functional Food) 第一功能:营养功能 第二功能:感官功能 第三功能:调节人体生理节律、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功能。 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称为消化。 2.吸收:食品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3. 消化系统的组成:分消化道、消化腺和消化附属器官。作用:消化、吸收和排泄。 消化:分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和微生物性消化。吸收:不同物质吸收方式有不同,吸收途径也有差异。 4.消化道活动特点:(1).兴奋性低、收缩缓慢(2).富于伸展性,能适应需要做很大的伸展(3).有一定的紧张性(4).进行节律性运动(5).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的刺激比较敏感 5.消化作用的调节:生物体区别于非生物体的三个基本属性;消化过程中的激素调节;消化过程中的神经调节 三、蛋白质 1. 构成机体和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 2.蛋白质功能: (1)构成机体和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 (2)建造新组织和修补更新组织 (3)供能 (4)赋予食品重要的功能特性 3.蛋白质消化的过程 4. 氮平衡是指氮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的关系。B=I-(U+F+S)1)摄入氮等于排出氮则为零氮平衡,健康成人维持零氮平衡并富裕5%; 2)摄入氮多于排出氮则为正氮平衡,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妇女怀孕、疾病恢复时,一级运动、劳动等需要增加肌肉时均应保证适当的正氮平衡。 3)摄入氮少于排出氮则为负氮平衡,人在饥饿、疾病及老年时等,一般处于负氮平衡,但应尽量避免 5. 半必需氨基酸(条件必需氨基酸) 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可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转变而成,如果膳食中能直接提供这两种氨基酸,则人体对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的需要量可分别减少30%和50%。所以半胱氨酸和酪氨酸称为条件必需氨基酸或半必需氨基酸。6. 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按照人体的需要及其比例关系相对不足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限制氨基酸中缺乏最多的称第一限制氨基酸。 7. 蛋白质的质 (1)完全蛋白质:所含必须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恰当,不但能维持机体健康,而且能促进生长发育。 来自于奶、蛋、鱼、肉、大豆等食物的人体优质蛋白来源。 (2)半完全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种类齐全,有的数量不足,比例不恰当,可维持生命,不能促进生长发育。 (3)不完全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种类不齐全,不可维持生命,不能促进生长发育。 8. 蛋白质表观消化率(%)=(食入氮—粪氮)/食入氮×100% 9. 蛋白质真消化率(%)= 【食入氮—(粪氮—粪代谢氮)】/食入氮×100% (1)粪代谢氮:是受试者在完全不吃含蛋白质食物时粪便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课文原文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 Lesson1: Excuse me! Excuse me! Yes? Is this your handbag? Pardon? Is this your handbag? Yes, it is. Thank you very much. Lesson 3:Sorry sir. My coat and my umbrella please. Here is my ticket. Thank you sir. Number five. Here is your umbrella and your coat. This is not my umbrella. Sorry sir. Is this your umbrella? No, it isn't. Is this it? Yes, it is. Thank you very much. Lesson 5: Nice to meet you. 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Mr. Blake. This is Miss Sophie Dupont. Sophie is a new student. She is a French. Sophie, this is Hans. He is German. Nice to meet you. And this is Naoko. She’sJapanese. Nice to meet you. And this is Chang-woo. He’s Korean. Nice to meet you. And this is Luming. He’s Chinese. Nice to meet you. And this is Xiaohui. She’s Chinese, too. Nice to meet you.

营养学基础知识点

一、绪论 决定健康四大因素: 1.内因:即父母的遗传因素,占15%。 2.外界环境因素:其中社会环境占10%,自然环境占7%,共占17%。 3.医疗条件:占8%。 4.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占60%。 食物与健康 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1.食物(食品): ①定义: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饮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②食物的作用:..营养功能..感观功能生理调节功能 2.营养(nutrition):人体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3.营养学(nutriology):是研究食物营养、人体营养规律,从而指导人合理膳食,预防疾病,提高国民素质的科学。 4.特殊人群营养学:是以营养学为基础,用以指导特殊人群合理膳食,预防疾病的科学。

二、营养学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5.营养素(nutrients) 定义: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是机体构成成分、参 与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的食物中的化学成分。 分类:宏量营养素(macronutrient):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三大能量营养素),需要量相对较大 微量营养素(micronutrients ):维生素、矿物质,需要量相对较小其他:水、膳食纤维、植物化学物等 ..内容:食物营养、人体营养 ..意义:指导人群合理膳食,预防疾病,提高国民素质 量营养素与能量代谢 适合中国成年人的BMI范围(kg/m2) ≥28 24-27.9 18.5-23.9中国 ≥30 25-29.9 20-24.9 WHO 肥胖超重正常

1斤体重有多少能量?1斤体脂=3850千卡(kcal) 一般速度跑步15分钟耗能1.95×62kg=120kcal半小时240kcal 能量代谢 Energy metabolism 人类所需能量来自何方?光合作用的产物食物能量的释放和利用能量是无形的,它是以食物为载体。将食物中的能量营养素加以“处理”,便能使其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能量的表示 来自食物的能量..卡路里(calorie)、千卡(kcal) ..焦耳(joule)、千焦(kJ) ..单位换算关系1 kcal=4.18kJ 营养素能量系数的研究 ..每克营养素在体内体内体内氧化释放的能量; ..至今,三大营养素能量系数也称做Atwater能量转换系数”Atwater (1844-1907) 三大营养素的能量系数 ..蛋白质(4 Kcal/g)碳水化合物(4 Kcal/g).脂肪(9 Kcal/g) 能量系数的应用.计算摄入能量的多少指导食物的选择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课文pdf版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课文pdf版下载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学习资料免费下载:vickey新概念英语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视频免费下载:vickey新概念英语视频课文31-41 Lesson31: Where’s Sally? Where’s Sally, Jack? She’s in the garden, Jane. What’s she doing? She’s sitting under the tree. Is Tim in the garden, too? Yes, he is. He’s climbing the tree. I beg your pardon? Who’s climbing the tree. Tim is. What about the dog? The dog’s in the garden, too. It’s run ning across the grass. It’s running after a cat. 参考译文 琼:杰克,萨莉在哪儿?

杰克:她在花园里,琼。 琼:她在干什么? 杰克:她正在树荫下坐着。 琼:蒂姆也在花园里吗? 杰克:是的,他也在花园里。他正在爬树。 琼:你说什么?谁在爬树? 杰克:蒂姆在爬树。 琼:那么狗呢? 杰克:狗也在花园里。它正在草地上跑, 在追一只猫。 Lesson 33: A fine day It’s a fine day today. There are some clouds in the sky, but the sun is shining. Mrs. Jones’s with his family. They are walking over the bridge. There are some boats on the river. Mrs. Jones and his wife are looking at them. Sally is looking at a big ship. The ship is going under the bridge. Tim is looking at an aeroplane.

营养学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营养学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营养学基本概念 营养(nutrition)从字义上讲,“营”的含义是谋求,“养”的含义是养生,营养就是谋求养生。养生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实用的术语,即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具体的描述“营养”可以说:营养是机体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对身体有益成分构建组织器官、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健康状态的动态过程。 食物(food)是生物为了生存和生活必须摄入体内的营养物质,是营养素的载体。 营养素(nutrients)是指食物中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它可以供给能量、构成和修复组织、调节代谢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同一营养素可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不同营养素也可具有相同生理功能。营养素可以分为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两种。 宏量营养素(macronutrients)是构成膳食的主要部分,是提供能量及生长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水都为宏量营养素。 微量营养素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 膳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是根据营养学原则,以科学成果为依据,针对人群中存在的主要营养问题,让人群科学用餐的重要指导原则。其宗旨是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s, DRIs)是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在推荐膳食摄入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摄入量的参考值,是设计和评价膳食质量的标准,也是膳食指南的具体体现。它包括以下四个指标: 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 EAR)是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对某种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 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eient intake, RNI)相当于RDA,可以满足某一特定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的需要,长期保持RNI摄入水平,可使

营养学

营养学论文 一.营养学概念 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食物营养成分(包括营养素、非营养素、抗营养素等成分)在机体里分布、运输、消化、代谢等方面的一门学科。 1、营养素是指食物中能被吸收及用于增进健康的食物基本元素。某些营养素是必需的,因为它们不能被机体合成,因此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2、必需营养素包括维生素,无机盐,氨基酸,脂肪酸以及作为能量来源的某些碳水化物。 3、非必需营养素是指机体能从其他化学物合成的营养素,尽管它们也可以从膳食中获得。 4、营养素可分为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 营养学的英语单词Nutrition被解释为: 1、一个生物体吸收,使用食物和液体来保持正常的功能,生长,以及自我维护的有机过程。 2、食物对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的研究。 3、一种追求营养成分和全部食物的最佳搭配,达到身体的最佳健康状态。 二.营养学的研究层次 营养学的层次有四层。 一是物质层次,即中医提到的各种食物进行寒/热/平等类别划分。大长今是这方面的高手。对植物和食物/动物进行详细的功能记忆和搭配。需要经验。 二是营养元素层次,即西方营养学。把营养成分进行微小结构解剖,并明确各元素的功用。但是容易拆开整体/系统,独立/孤立了解物质。 三是化学结构层次,即进行到元素的结构组成与人体结构作用/过程等进行详细描述。更深入的微小领域。 四是分子原子研究层次,通过组成元素的分子/原子的结构方面进行探讨。 五是基因结构层次。通过物质最细结构领域与人体基因领域进行观察,了解物质之间的作用和原理。这些一般要在实验室进行。最新发现的酯膜结构,与固体/液体/气体/结晶体等结构不同,营养学会展示出另一个新领域。

食品营养学案例分析

高纲1087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3286食品营养学 江南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食品营养学》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并与食品加工业密切联系,掌握食品加工对各类营养素和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以及增进营养的措施和途径,同时对食品营养学最新发展动态有一定了解。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食品营养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习《食品营养学》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上看,《食品营养学》是研究人类营养与食物和健康关系的科学。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营养,它是决定人的素质的重要因素,是人们的社会、智力和身体潜力得以充分发挥的先决条件,与人类生长发育、智力、延寿、康复以及下一代的成长有关,对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强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衡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营养科学知识的指导。从实践上看,学好《食品营养学》理论和原理,有助于将现代营养科学知识及人们合理营养需要与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供应的合理规划、安排结合起来,达到不断提高人民营养水平,增进健康的目的。本课程还对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它在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课程选用由刘志皋主编、荣获中国轻工总会第三届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适合于轻工高等学校食品专业的《食品营养学》作为教材(第二版),全书共包括14章,为便于自学考生学习,首先说明考生不要求掌握的章节,具体为:第十四章《未来的食品营养问题》。另外教材第十一章《营养与疾病防治》的内容穿插在相应章节讲解。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食品营养学总体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类型以及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吸收过程。 2.掌握营养学中能量的基本概念,人体的能量需要、加工食品中的能量变化、能量来源与供给量。 3.掌握三类产能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的组成分类、生理功能、在食品加工储存中的变化、以及食物来源和供给量;了解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 4.掌握维生素的特点、分类、各种易缺乏维生素的功能、缺乏时的影响,了解其食物来源与供给量以及在食品加工、储存中各种因素对维生素的影响。 5.掌握矿物质的功能、食品的成酸和成碱作用,了解矿物质在食品中的含量。掌握易缺乏的矿物质的功能、吸收特点,缺乏时对健康的影响,了解其食物来源与供给量。

食品营养学教案

内容: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及基本概念教学,使学生懂得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掌握食品营养学一些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一些生活中的营养误区,从食品营养入手防治慢性病。 教学重点、难点: 食品营养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包括贯穿营养学的参考摄入量等的概念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本章(共两课时)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共分七步。 第一步:导入:介绍国内外食品营养学的历史与现状,从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入手引发学生学习食品营养学的兴趣。 第二步:讲授概念:包括贯穿营养学的重要概念:营养、营养素、营养学、营养价值、营养密度、营养标签、营养学评价。 第三步:讲述食品营养学的研究内容。 第四步:讲述学习营养学的重要意义及其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第五步:讨论学习食品营养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自身食品营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六步::布置课后作业:你认为你的膳食结构有什么问题如何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后记:学生比较喜欢营养学的知识

内容: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食物与人体内的消化方式及消化过程 2、了解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 3、认识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消化与吸收的概念 2、如何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3、影响消化吸收的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步:请学生回答上堂课提出的问题,从如何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入手,切入正题消化吸收。机体的营养与健康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正常的胃肠功能,讲解食物营养素消化吸收的重要性,从而要求学生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建立。 第二步:介绍消化吸收系统概况。 第三步:详细讲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方式、消化过程。 第四步:讲解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 第五步:讲解影响食物消化和营养素吸收的因素,要求学生注意消化吸收系统的健康,联系实际,科学饮食。 第六步:讨论学习本章学习应该着重注意哪些问题,从消化吸收角度谈自身应该如何合理安排膳食。 第七步:布置课后作业:你认为从消化吸收角度应该如何合理安排膳食 教学后记: 本章内容可以结合与消化吸收有关的医学内容适当讲述,结合消

营养学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精编版

营养学基本概念和研究 内容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营养学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营养学基本概念 营养(nutrition)从字义上讲,“营”的含义是谋求,“养”的含义是养生,营养就是谋求养生。养生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实用的术语,即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具体的描述“营养”可以说:营养是机体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对身体有益成分构建组织器官、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健康状态的动态过程。 食物(food)是生物为了生存和生活必须摄入体内的营养物质,是营养素的载体。 营养素(nutrients)是指食物中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它可以供给能量、构成和修复组织、调节代谢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同一营养素可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不同营养素也可具有相同生理功能。营养素可以分为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两种。 宏量营养素(macronutrients)是构成膳食的主要部分,是提供能量及生长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水都为宏量营养素。 微量营养素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 膳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是根据营养学原则,以科学成果为依据,针对人群中存在的主要营养问题,让人群科学用餐的重要指导原则。其宗旨是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s, DRIs)是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在推荐膳食摄入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摄入量的参考值,是设计和评价膳食质量的标准,也是膳食指南的具体体现。它包括以下四个指标: 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 EAR)是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对某种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 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eient intake, RNI)相当于RDA,可以满足某一特定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的需要,长期保持RNI摄入水平,可使组织中营养素有适宜储备。 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 AI)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

(完整word版)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教材分析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教材语法点 新概念一共144课,其中单课为课文,双课为语法和练习。整本书是以单数课为正课,并附带有插图而双数课则是针对单数课所讲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从此出展现出整个新概念一教材区别于其他教材的独特之处首先根据课本中出现的时态来分析:本册书的语法出现层次性和规律性是很强的,首先我们先来整本书中都出了哪些时态,这些时态的具体分布和讲解时我们大家需要注意的递进性。 Lesson 31—34 现在进行时 Lesson 37--40 第一次出现be going to 的将来时 Lesson51—56 一般现在时 Lesson 67—76 为一般过去式 Lesson 83—90 为现在完成时 Lesson 91—96 为一般将来时 ( will) Lesson 117—118 过去进行时 Lesson119—120 过去完成时 除去前面所有时态和句型所占据的76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以下的68课,每一课小的语言点,语法点都是在什么地方,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讲解。 新概念一每一个单课的重点都是出现双课的标题和课后的 练习题里面。 Lesson1-2 语言点:与陌生人说话或引起别人的注意。Excuse me. Yes? Pardon? Thank you very much. 语法点:主系表结构this为主语,名词做表语1s的一般疑问句以及它的肯定回答。Is this your handbag? Yes, it is. lesson 5-6 语言点:如何介绍别人。This is Miss Sophie Dupont. Nice to meet you. 语法点: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的主系表结构。She is French. He is G erman. It’s a Volvo.(L6) a/an 的使用。

食品营养学课程标准

1 《食品营养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食品营养学课程代码:0803019 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分:4 课程学时:68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开课学期:一、课程定位《食品营养学》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属于职业发展平台中必修课。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营养素基础知识、食物营养成分、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营养与能量平衡、营养与疾病防治等知识,了解食品营养标签、功能性食品知识,使其具备营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具备沟通、合作、统筹规划等职业素质,及食品营养不良判别、指导及疾病营养的指导等基本工作素质。前续课程为食品生物化学,后续课程为食品检测技术、食品加工技术。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主要使学生掌握食品加工对营养的影响,从而选择合理的食品生产加工工艺。掌握各类食品的营养成分,特殊人群的膳食指导原则,为人类的合理饮食提供依据。(二)能力目标:利用所学知识为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营养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正确的指导,能为个人、特体或群体进行膳食指导并编制适宜的食谱。(三)素质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形成环保意识、珍惜食物的习惯,以及学会感恩、做人、沟通、合作等。三、教学内容序号情境(项目)名称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单元学时理论实践小计 1 准备知识营养学概述、食品的消化吸收单元一:营养学概述 2 4 单元二:食品的消化吸收2 2 食品营养素六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状、摄入量和食物来源单元一:碳水化合物 3 2 4 单元二:蛋白质与氨基酸 5 2 单元三:脂类 4 单元四:维生素 6 单元五:水和矿物质6 3 食品的营养价值常见食物的分类及各自主要营养特征单元一:食品营养价值的评价1 4 单元二: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3 4 正常人群营养膳食结构与膳食类型、膳食指南与膳食宝塔、孕妇、乳母、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特殊环境人群的营养需求和膳食原则单元一:营养与膳食平衡4 6 22 单元二:孕妇的营养与膳食2 单元三:哺乳期妇女的营养与膳食2 单元四: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与膳食2 单元五:老年人的营养与膳食2 单元六:特殊环境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2 单元七:不同人群营养判断与咨询 2 5 常见疾病人群营养常见疾病人群——糖尿病、肥胖、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痛风——的营养需求与膳食原则单元一:糖尿病患者的营养与膳食2 12 单元二:肥胖与营养2 单元三:营养与恶性肿瘤 2 单元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营养与膳食2 单元五:痛风患者的营养与膳食2 单元六:常见疾病人群营养判断与咨询2 6 其他营养相关食品功能性食品、营养强化食品、新资源食品的营养问题单元一:功能性食品简介 1 2 单元二:营养强化及新资源食品1 合计58 10 68 四、教学设计项目一:准备知识学时: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食品营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了解国内外食品营养工作的3 发展状况,理解营养素和人体健康的关系,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了解各种营养素在人体的消化吸收状况。能力目标:具有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能将营养、消化吸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素质目标:产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营养、健康关注,树立营养、健康意识。教学单元(任务)教学组织形式单元(任务)名称教学内容场地、设备工具条件单元一:营养学概述营养学相关概念营养学研究内容国内外营养学发展状况多媒体教室理论讲解学生交流单元二:食品的消化吸收人体消化系统概况多媒体教室挂图理论讲解学生交流项目二:食品营养素:学时:2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这六大营养素的分类及其生理功能,缺乏症状;理解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变化;明确他们的食物来源,了解各自的供给量。能力目标:能将营养素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根据营养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状,判别人群是否存在营养素缺乏,并能进行正确营养素补充。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分析、总结习惯,培养求知、探索精神。教学单元(任务)教学组织形式单元(任务)名称教学内容场地、设备工具条件单元一: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生理功能、缺

食品营养学期末卷

食品营养学复习参考 1.营养素及其分类(不同角度) 2.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3.营养学及其各分支学科分类 4.消化系统、消化液及其成分和功能 5.消化吸收过程 6.能量相关基本概念 7.人体能量的来源、去向 8.人体能量消耗的常用测定方法 9.能量供给的原则、比例等 10.PEM、BMI 11.蛋白质的分类(化学组成、营养价值等角度) 12.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3.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互补、蛋白的营养评价 14.脂类的分类、功能。 15.必需脂肪酸、重要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其功能 16.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生理功能 17.血糖生成指数 18.维生素的一般特点、分类 19.RE和IU 20.各种维生素的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危害、典型食物来源 21.矿物质的基本分类、概念 22.各种矿物质的主要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危害、典型食物来源 23.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24.食物营养价值、INQ 25.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的一般营养价值及特点 26.动物性食物营养价值及其特点 27.孕期生理特点、孕期营养不良的各种影响 28.母乳(初乳、过渡乳、成熟乳)的特点 29.母乳和牛乳的营养差异、人工喂养的优点 30.辅食添加依据、时间和原则 31.老年人的生理、营养特点 32.社区营养的概念 33.膳食结构概念及类型 34.膳食指南、膳食宝塔 35.营养调查、各种典型体征与可能的营养不良 36.DRIs的概念、内容、制定 37.食谱编制的基本步骤、评价原则

2010学年第2学期考试科目:食品营养学 一、选择题(15分,1分/题) 1. 下列牛乳和母乳比较中正确的陈述是(A ) A.牛乳的乳糖含量低于母乳 B.牛乳的钙含量低于母乳 C.牛乳的酪蛋白含量低于母乳 D.牛乳的脂肪含量低于母乳 2.当维生素B 缺乏时会引起( C ) 12 A 地图舌头 B 口角炎 C 巨幼红细胞贫血 D 佝偻病 3.通常来讲,谷类以及水果蔬菜中不含有( B ) B 维生素D C 烟酸 D 维生素C A 维生素B 6 4.成人摄入混合膳食时,因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能量约相当于基础代谢的(B ) A. 5%B. 10% C. 15% D. 20% 5.下列矿物质中哪一种缺乏与贫血有关( D ) A 钴 B铜 C铁 D以上皆是 6.下面关于基础代谢的问题,哪一个说法错误( A ) A欧洲人比亚洲人低,所以欧洲人肥胖者居多 B同龄女性基础代谢率一般低于男性5-10% C当甲状腺功能抗进时,基础代谢率明显增高 D一般地,矮胖者的基础代谢低于瘦高者。 7.为适合婴儿消化系统的特点,避免食品过敏,婴儿首先添加的辅食种类应为( B ) A.蛋类 B.谷类 C.鱼类 D.肉类 8.有关胆固醇的叙述,哪一个说法错误( D ) A紫外光下,7-脱氢胆固醇可变成为维生素D B植物固醇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 C胆固醇水平过低,可引起免疫力降低,患病率增高 D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增强细胞膜的流动性。(应该是坚韧性) 9.大豆中能促进人体肠道内双歧杆菌增殖的活性物质是( D ) A 活性肽 B 大豆磷脂 C大豆异黄酮 D大豆低聚糖 10.某成人体质指数(BMI)为26,则他的体重程度为( C ) A 消瘦 B正常 C 超重 D 肥胖 11.( B )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重要组成成分 A铁 B铬 C 钙 D锰 12.人体吸收维生素B 需要下面哪种物质协助( B ) 12 A “内因子” B “肉因子” C 钴 D 硒 13.肥胖者选择食物可以多考虑INQ值( B )的食物。 A 小于1 B 大于1 C 等于1 D 都可以。 14.( D )孕妇的营养不良可能造成什么影响? A 低出生体重儿; B 巨大儿 C 小于胎龄儿 D 以上都是。 15.孕妇的叶酸过量补充可掩盖( B )缺乏的血液学指标 A 维生素B6 B 维生素B12 C 铁 D 二、填空题(15分,1分/题) 1.大豆中的抗营养因素主要有蛋白酶抑制剂、胀气因子、植酸、红细胞凝集素等。 2.脂肪的吸收有血液和淋巴两条途径,以淋巴为主。 3.蛋白质的食物能值为23.64kJ,代谢产物中含有具有一定能量的尿素、尿酸、肌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