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变化与我们

物质变化与我们

物质变化与我们
物质变化与我们

物质变化与我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过程和方法:

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

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

【教学准备】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水、糖、柠檬酸、苏打、勺子、杯子、开水

【教学过程】

一、整理概括单元内容

1、看课本资料回顾: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罗列出来。

2、综合填表:

3、交流表格填写的知识的综合概括

重点: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有哪些?

你怎么理解物质是变化的?

二、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联系

1、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物质变化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适当补充和拓延学生的理解领域)

2、阅读课本介绍的物质变化资料,思考: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变化?

3、小结:物质的变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活动制作:自制饮料

1、同学们很爱喝的饮料有哪些呢?你觉得是怎样做成的呢?如果用我们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眼光来看是怎样的呢?

柠檬汽水:根据课本资料的配料,小组制作。要求: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体现。

2、品尝后谈谈体会。

四、课外活动:制作橙汁饮料,与家人分享。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8、物质变化与我们》word教案(1)

物质变化与我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过程和方法: 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 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 【教学准备】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水、糖、柠檬酸、苏打、勺子、杯子、开水

【教学过程】 一、整理概括单元内容 1、看课本资料回顾: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罗列出来。 2、综合填表: 物质的变化伴随的主要现象变化类型及特点科学概念水结冰、水蒸发 易拉罐压扁 弯折铁丝 混合沙子和豆子 火柴、蜡烛的燃烧 加热白糖 米饭、淀粉和碘酒 小苏打和白醋 铁生锈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3、交流表格填写的知识的综合概括

重点: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有哪些? 你怎么理解物质是变化的? 二、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联系 1、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物质变化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适当补充和拓延学生的理解领域) 2、阅读课本介绍的物质变化资料,思考: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变化? 3、小结:物质的变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活动制作:自制饮料 1、同学们很爱喝的饮料有哪些呢?你觉得是怎样做成的呢?如果用我们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眼光来看是怎样的呢? 柠檬汽水:根据课本资料的配料,小组制作。要求: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体现。 2、品尝后谈谈体会。

(2017)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归纳

【九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3节)知识点归纳 【知识衔接】:八年级下册化学基础知识 1、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2、分子构成的物质: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常见的一些气体、液体,还有碘和溴。 3、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态非金属(硫、碳、磷、硅)及稀有气体 4、离子构成的物质:酸、 碱、盐 5、1-18号元素: 6、常用元素: 钾K、钙Ca、锰Mn 铁Fe、铜Cu、锌Zn 银Ag、钡Ba、汞Hg 7、常见的原子团: 8、常见化合价:(背诵)钾钠银氢+1价,钙镁钡锌为+2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是—2价,三铝四硅五价磷,一二铜二三铁,单质元素为零价。 9、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原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化合物化学式书写口诀:正前负后、上方标价、交叉填数、约简检验。

10.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可以归结为五步: ①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写在“=”的左边,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在“=”的右边,多种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用“+”相连。 ②配:在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通常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 ③注:注明反应条件,通常写在“=”的上方或下方。“加热”常用“△”表示。 ④标: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产生,那么在气体的化学式右边用“↑”号表示;如果是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反应物中无固体,而生成物中有固体的,那么在固体的化学式右边用“↓”号表示。 ⑤查: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条件和物质状态是否标注,标注是否恰当。1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 (1)设未知量x(此时x不带单位,如“设某物质的质量为x克”是错误的); (2)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别忘了配平); (3)计算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要乘上配平的系数),写在相应化学式的正下方(包括x);(4)在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下面写出已知质量(纯净物质量)和未知量x; (5)将有关的四个量列成比例式,求出未知量x(此时x要带单位,如x=1克); (6)简明地写出答案。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变化中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本身没变化,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了新的分子。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3、常见的化学性质: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毒性 4、常见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凝固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5、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6、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沉淀、气体、温度、发光、发热、PH、状态、形状 7、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①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②寻找发现未知物质③建立物质变化模型。 8、变化和性质的区别: 变化是正在发生的。(变化特殊字眼:正在、了、已经、出现等) 性质是本身具有的,不一定在发生。(性质特殊字眼:能、会、可以、易、难、具有等) 第二节:物质的酸碱性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酸=H++酸根阴离子) 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醋酸(CH3COOH)、柠檬酸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碱=金属阳离子(或NH4+)+OH-)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物质变化与我们同步练习A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物质变化与我们同步练习A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7题;共15分) 1. (2分)“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发射感功。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①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用的是液氢燃料,助燃剂是液氧,液氢在液氧的作用下燃烧属于________变化。 ②在飞船内为了使宇航员得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在飞船内安装一个可以把一种化学物质转化为氧气的装置,新产生氧气的过程属于________变化。 2. (2分)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根据物质变化结果的不同我们将物质的变化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3. (2分)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根据物质变化结果的不同我们将物质的变化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4. (5分)填表题。

5. (1分)烟花爆竹在燃放时产生了剧烈的________变化。 6. (2分)“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发射感功。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①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用的是液氢燃料,助燃剂是液氧,液氢在液氧的作用下燃烧属于________变化。 ②在飞船内为了使宇航员得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在飞船内安装一个可以把一种化学物质转化为氧气的装置,新产生氧气的过程属于________变化。

7. (1分)加热高压锅,高压锅爆炸属于________变化。 二、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 8. (2分)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 苹果腐烂 B . 榨取果汁 C . 面包发霉 D . 菜刀生锈 9. (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常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B .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总是同时发生的 C .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10. (2分)以下是海南省部分市县特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海口铁画 B . 椰岛米酒 C . 屯昌剪纸 D . 石山木雕 11. (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常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B .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总是同时发生的 C .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D .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常常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题: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宁艳梅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服饰变迁和饮食变化的史实。 2.了解近代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 3.探讨影响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4.感受生活变化里的现代化进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考情分析 (一)考点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3年12考,05年全国II41题) 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3年0考) 3、大众传媒的发展(3年5考,主要以选择题呈现) (二)命题规律 1、重要考点的考查频率较高,主要集中于服饰、 剪辫、礼仪、妇女地位、报刊等。 2、本专题与现实热点的联系主要集中于社会时尚的变化,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时尚变化的规律。 二、复习策略 1.明确一个主题,认识四次变化。近现代的中国社会结构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处于巨变之中,这决定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主题就是“变”。伴随着中国近现代社会结构的四次巨变,中国近现代生活也发生四次变化。 2.把握两个视角。一是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放到整个中国近现代的大背景下去学习;二是从社会生活角度来分析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演进。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决定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近代以来社会政治变革、民主思潮的推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中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等)决定了社会生活的变迁。 3.考纲解读:掌握三个内容。 (1)掌握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化及其原因. (2)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知识梳理 ◆合作探究一:近代以来我国男女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特征? (一)、衣(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近现代男女服饰的变化 ⑴中国服饰的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⑵近代男女服饰的变化: ①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 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中西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

九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

新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主要知识点 1、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物质分类: 2、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 Pb(NO3)2 + 2KI = PbI2↓+ 2KNO3 无色溶液无色溶液黄色沉淀 3、有关硫酸铜的实验 ①硫酸铜晶体(蓝色):无水硫酸铜,俗称胆矾、蓝矾。化学式:CuSO4·5H2O ②硫酸铜溶液(蓝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CuSO4+2NaOH=Cu(OH)2↓+Na2SO4现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③硫酸铜粉末(白色):CuSO4获取方式:CuSO4·5H2O △ CuSO4+5H2O (现象: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试管口出现水珠) ④硫酸铜粉末遇少量水,发生反应:CuSO4 + 5H2O=CuSO4·5H2O(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⑤硫酸铜的用途:检验蛋白质是否存在原理:蛋白质和硫酸铜会发生化学反应后使蛋白质变性 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可以检验水分的存在CuSO4 + 5H2O=CuSO4·5H2O(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酸酸的含义: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 = H+ + 酸根离子 1、三大强酸:盐酸(H Cl)、硫酸(H2SO4)、硝酸(HNO3)常见的弱酸:醋酸(CH3COOH)、碳酸(H2CO3) 2、常见指示剂及其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 注:上述各指示剂遇中性溶液都不变色,依然显示原来的颜色。 3、pH 值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范围通常在0~14 之间。pH越低,酸性越强;pH 越高,碱性越强;pH 等于7 的物质呈中性。 4、pH值的测定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溶液,滴在pH 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 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值。 5、酸的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碱=盐+水 H2SO4 + 2 NaOH==== Na2SO4 + 2H2O H2SO4+ Ba(OH)2= BaSO4 ↓ + 2H2O Al(OH)3 + 3HCl=AlCl3+3H2O Mg(OH)2 + 2HCl = MgCl2 +2H2O (Al(OH)3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Al(OH)3 和Mg(OH)2都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物质的变化 物质变化与我们》公开课教案_4

8.物质变化与我们 【教学背景】: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而是否“产生新物质”是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标志。本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对物质变化的形式、物质变化的种类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了解物质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过程和方法: 用总结、整理知识、构建思维导图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 用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制作思维导图。 【教学准备】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泡腾片、玻璃杯、温开水、一次性杯子 【教学过程】 一、探究活动(制作饮料) 1、出示泡腾片(一种固体饮料),简单介绍下泡腾片(可以随身携带,随时随地可以喝上一杯美美的饮料),是否大家也想尝试? 2.学生探究:制作饮料(将泡腾片放入温开水),思考:有什么现象?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 3.分析:观察到的现象:有气泡冒出,说明有气体产生,这是什么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说明有新物质产生,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4.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饮料。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饮料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引出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归纳旧知 回顾整个单元: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会发生各种变化,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变化?举例说明 学生说说生活中的物质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提问,打开学生的思维,为后面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打下基础。) 三、组内交流 1.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3.完成本单元的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给学生们20分钟的时间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通过小组的合作一起完成思维导图,这样学生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温故知新。) 四、全班交流 1.请一个小组讲解下本组整理了哪些知识? 2.其他小组补充遗漏的知识点。 (设计意图:全班交流,互相补充知识,认识到自己小组遗漏了哪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提升,建议学生下课后到各个小组进行学习修正。) 五、习题巩固 1、下列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燃放烟花 B、木材燃烧 C、盐溶于水 D、燃煤发电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将铁熔化后制成锅 B、给水通电获得氢气和氧气 C、温度计内水银长度发生变化 D、光被镜子反射回去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 B、木头燃烧 C、湿衣服晒干 4、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红纸剪成窗花 B、泥土烧成瓷器

2019六年级下科学同步练习28物质变化与我们∣教科版语文

8.物质变化与我们 1.判断题。 (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 ) (2)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能同时发生。 ( ) (3)世界上有永远不发生变化的物质。 ( ) 2.填表题。 写出下列变化所伴随的主要现象,并回答相关问题。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特点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特点是。 3.简答题。 (1)本单元的研究都是围绕物质及其变化展开的,学完这个单元后,你对“物质是 变化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2)举例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有哪些?4.填空题。 (1)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多的(选填“物

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和。 (3)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产生了五彩缤纷 的色彩。 (4)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这种 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的过程是变化。 5.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 B.钢铁生锈 C.塑料瓶变形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灯泡发光 B.光合作用 C.海水晒盐 (3)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①用木材制成桌子②切割、打磨玉石进行加工③木头燃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4)下列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在熟的米粒上滴一点碘酒 B.把生的大米做成熟的米饭 C.把熟的米饭做成饭团 6.实验题。 小明和姐姐在家用水果制作饮料,他们制作饮料的方案如下。请阅读他们的方案后回答以下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8-物质变化与我们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8物质变化与我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过程和方法: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 【教学准备】水、糖、柠檬酸、苏打、勺子、杯子、开水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1、看课本资料回顾: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罗列出来。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综合填表: 物质的变化伴随的主要现象变化类型及特点科学概念 水结冰、水蒸发 易拉罐压扁 弯折铁丝 混合沙子和豆子 火柴、蜡烛的燃烧 加热白糖 米饭、淀粉和碘酒 小苏打和白醋 铁生锈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交流表格填写的知识的综合概括 重点: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有哪些? 你怎么理解物质是变化的? 四、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联系 1、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物质变化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适当补充和拓延学 生的理解领域) 2、阅读课本介绍的物质变化资料,思考: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属于哪一种 类型的变化? 3、小结:物质的变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 系。 五、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活动制作:自制饮料 1、同学们很爱喝的饮料有哪些呢?你觉得是怎样做成的呢?如果用我们物理和化 学变化的眼光来看是怎样的呢? 柠檬汽水:根据课本资料的配料,小组制作。要求: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体现。 2、品尝后谈谈体会。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卷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说法中的“一定”,你认为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由固体变为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物理变化中一定不生成新物质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放热、发光现象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如图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滴加液体B.过滤C.闻气味D.熄灭酒精灯 3、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都有白雾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和浓硫酸都具有腐蚀性可用来干燥氧气D.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 4、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都会减少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食盐溶液 5、一辆满载浓硫酸的槽罐车在路上因车祸翻倒而大量泄漏,为了不污染旁边的水源,下列措施适宜的是() A.用水冲洗泄漏的浓硫酸B.将熟石灰撒在泄漏出的浓硫酸上 C.将氯化钡撒在泄漏出的浓硫酸上D.用土将泄漏的浓硫酸掩埋 6、在某溶液中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 ) A.一定含有SO42-B.一定含有Ag+ C.可能含有Ag+或者SO42-D.一定含有Ag+或者SO42- 7、将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同的氢氧化钠和盐酸混合,再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的颜色是() A.红色B.紫色C.蓝色D.无色 8、将下列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MgCl2HCl NaNO3B.NaOH HCl (NH4)2SO4 C.K2CO3 Ca(NO3)2 NaOHD.FeCl3NaCl KNO3 9、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CuSO4溶液显蓝色是由Cu2+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A.将CuSO4溶液加水稀释B.观察Cu(NO3)2溶液 C.观察Na2SO4D.向CuSO4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 10、某科学兴趣小组要在实验室制取一定量的MgSO4.同学们分别在实验室里找到了以下四种反应物,其中 不能通过与稀硫酸反应制得MgSO4的是() A.MgB.MgOC.Mg(OH)2D.MgCl2 11、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已知盐酸中含有水分子(H2O)、氢离子(H+)和氯离子 (Cl﹣).下列实验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现有Fe2O3、Na2CO3溶液、Ba(OH)2溶液、NaOH溶液、稀H2SO4等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 发生的化学反应最多有()

六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2.8物质变化与我们∣教科版

8.物质变化与我们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1.判断题。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

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2)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能同时发生。( ) (3)世界上有永远不发生变化的物质。( ) 2.填表题。 写出下列变化所伴随的主要现象,并回答相关问题。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测试卷(有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 知识点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气味、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沸点、熔点、金属的延展性、光泽) 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 知识点二:酸 一、酸: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 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 二、酸的性质 1).定义: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2)常见指示剂及其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 指示剂酸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 紫色石蕊试液红色蓝色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红色 蓝色石蕊试纸红色不变色 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蓝色 3)酸的个性 浓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浓硫酸:①具有强腐蚀性。②具有脱水性。③具有吸水性。 酸的共性(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金属=盐+氢气(例如Fe + 2HCl ==FeCl2 + H2↑)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例如CuO(黑色)+2HCl=C uCl2(蓝色)+H2O) ④酸+碱=盐+水(例如HCl + NaOH=NaCl + H2O) ⑤酸+盐=新盐+新酸(例如2HCl +Na2CO3=CO2↑+2NaCl+H2O) 知识点三:碱的性质 碱的涵义: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 )俗名:烧碱、火碱和苛性钠 2、氢氧化钙(化学式:Ca(OH)2)俗名: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浆、石灰乳 1)中和反应定义: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酸溶液中的H+与碱溶液的OH-反应生成H2O H++ OH-==H2O 2)碱的通性 ①、碱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②、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这种反应也叫中和反应。 ③、非金属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 + Ca(OH)2 = CaCO3↓+ H2O(这一反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CO2+2NaOH = Na2CO3 +H2O(这一反应常用来除去二氧化碳。) SO2+2NaOH=Na2SO3+H2O(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硫) 工业上常用碱溶液来吸收有毒的酸性气体如:H2S、SO2、HCl. ④、盐和碱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 CuCl2 + 2NaOH =Cu(OH)2↓+2NaCl (试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及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60分 本卷共四大题,36小题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Mg-24,Ba-137,S-32,N-14,Na-23,Cl-35.5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今天小智过生日,下列庆祝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编制花环 B.榨取果汁 C.点燃蜡烛 D.切分蛋糕 2、下列化合物中,溶于水显酸性的物质是() A.氯化钠 B.酒精 C.硝酸钾 D.氯化氢 3、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关于浓盐酸溶液pH变化的说法正确的()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4、有关氢氧化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B.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蓝色 D.能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 5、真空包装、食品包装袋内充氮气、放铁粉包或生石灰包等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保鲜方法,对上 述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A.真空包装:能使食品不与氧气接触 B.充氮气:能隔绝空气并防止食物变形 C.放铁粉包:能除去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和水蒸气 D.放生石灰包:能除去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 6、向盛有酚酞和K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直至液体呈无色。为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 成,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A.镁条 B.稀盐酸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试液 7、向盛有10mL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下列图像能体现溶液的pH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8、下列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A.向稀硫酸中滴加Ba(OH)2溶液 B.向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

六年级下科学同步练习2.8物质变化与我们∣教科版

8.物质变化与我们 1 ?判断题。 (1)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2) 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能同时发生。() (3) 世界上有永远不发生变化的物质。() 2. 填表题。 写出下列变化所伴随的主要现象,并回答相关问题。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简答题。 (1) 本单元的研究都是围绕物质及其变化展开的,学完这个单元后,你对“物质是 变化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2) 举例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有哪些? 4. 填空题。

(1)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多的 _________________ (选填“物

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⑵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⑶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________________ ,产生了五彩缤 纷 的色彩。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 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的过程是 ___________ 变化 5 ?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食物腐败 B ?钢铁生锈C?塑料瓶变形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灯泡发光 B ?光合作用 C .海水晒盐 (3) 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①用木材制成桌子②切割、打磨玉石进行加工③木头燃烧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4) 下列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在熟的米粒上滴一点碘酒 B .把生的大米做成熟的米饭 C .把熟的米饭做成饭团 6. 实验题。 小明和姐姐在家用水果制作饮料,他们制作饮料的方案如下。请阅读他们的方案

物质变化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物理、化学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物理变化: 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1①固态的冰受热熔化成水,液态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凝成水,水凝固成冰。水在三态变化中只是外形和状态变化了。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1②如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铁变磁铁、通电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氯气等都是物理变化。 1③汽油挥发 1④蜡烛熔化 1⑤木头加工课桌, 1⑥铁铸成锅, 1⑦黄金打造成金箔 1⑧灯泡发光的属于物理变化 1⑨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嘴还没有从管内吸气时,管内外液面是相平的。这时,管内外液面上的气体压强相等;在嘴从管内吸气时,管内气体减少,管内液面上的压强也减少,这时管子内液面上的气体压强小于管外作用的液面上的大气压。所以,我们说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喝汽水时,首先要将管子插入汽水里,当嘴吸气里,管内便有一部分气体被吸进嘴里,便造成了管内剩余气体体积变大,压强变小,且小于管外的大气压,因而在管外大气压的作用下,汽水便沿管子上升,被吸进嘴里。 1⑩月亮跟着人一起前进 化学变化: 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宏观上可以看到各种化学变化都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的特征。从微观上可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没有变化,仅仅是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化学变化常伴有光、热、气体、沉淀产生或颜色气味改变等表现现象发生,可以参照这些现象来判断有无化学反应发生。但要注意跟物理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也常伴有发光(电灯)、放热(摩擦)、放出气体(启开汽水瓶盖)、颜色变化(氧气变成液氧)等现象发生,只是没有新物质生成,这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种类不同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4种基本类型。也可以从其他角度给化学反应分类,如分成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等等。 2①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就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2②如铁的生锈、节日的焰火、酸碱中和等等,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其他物质,所以是化学变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知识梳理 (一)近现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出现工业化的趋势;政治上西方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民权、平等思想传入,出现民主化的趋势;思想文化方面反对传统儒教,提倡学习西方,出现了科学民主的趋势。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一步步向现代化迈进,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迈进。随着这些变化,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1)衣:人们的衣着,基本上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面貌和现代化的程度。辛亥革命前,有不少仁人志士率先奋起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治的决心。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令,几年里全国男子绝大部分都剪掉了辫子;服饰上的变化是出现中山装和旗袍;同时废除了残害妇女身心健康的缠足陋习。在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服装样式也逐渐多样化,男装以西服和茄克衫为主,女装式样更多,牛仔服是男女青少年喜爱的款式,最为流行。展示新颖款式的时装表演会接连不断,日新月异的时装令人目不暇接。 (2)食:饮食习惯具有强烈的民族传承性,也受着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影响和制约。如南方稻作农业区以稻米为主食,北方旱作农业区则以菽麦粟米为主食。民国时期的饮食结构有了新的变化。在一些沿海城市,西餐已逐渐成为时尚的佳肴。外国传来的卷烟,大量地排挤了中国的旱烟和水烟。这些现象,使中国的传统食品工业发生了变化。但在广大的农村,贫苦农民仍旧是吃糠咽菜,西方食品在那里根本没有市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国家对城镇居民实行粮食定量供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绝大部分人的饮食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主要是饮食多样化,主食的比例逐渐下降,副食和果品的比例逐渐增加。主食的内容也在变化,以大米和面粉等细粮为主食,吃玉米面和高粱面的人在逐渐减少。肉类食品、各种新鲜的水产品、新鲜蔬菜、饮料到处都能买到。 (3)住:在住宅建设方面,民国时期城市的老式房屋和农村的茅草房仍旧大量存在,在沿海城市,一些巨商富贾和大官僚,盖起了“洋楼”。城市住宅中,有电灯和自来水,为广大市民的生活使供了方便。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从80年代开始,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4)行:民国时期的交通较前有了一定的改善。轿子、马车逐渐减少,人力车、自行车成了常见的代步工具。城市里有了柏油马路,有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公路和铁路交通也有所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交通方面变化很大。新修建了许多铁路,城市交通除公共汽车、电车以外,还有出租汽车,少数大城市开始拥有地铁。城乡人民个人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中国因此被称为“自行车王国”。民用航空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很快,现在所有的公民都可以乘坐飞机。利用假日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人生活内容的一大变化。人们逐渐打破了过去封闭式的生活环境,走出家庭,走出本乡本县,出外旅游了。 (二)近现代交通、通讯的发展 交通: (1)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如俄、德、英、法分别修筑了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滇越铁路等。列强通过修路获得了高额利润,控制铁路沿线的大片土地和资源以及运输军队等。列强控制的铁路延伸到哪里,他们的势力就扩展到那里。 (2)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由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京张铁路。

2018浙教版科学九(上)针对性习题精练-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全章综合).doc

第 1章物质及其变化(全章综合) 一、选择题 1 .“一路一带”是跨越时空的伟大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 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高铁高速运行 B、物联网信息交互 C、无人机电池充电 D、手机扫二维码支付 2 .(2018 泰安)下列数据为常见水果的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柠檬 pH( 2~3 ) B、橙子 pH( 3~4) C、西红柿pH( 4~ 5) D、西瓜 pH(5~ 6)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收集氧气 C、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D、加热液体 4 .(2018 重庆)食醋里通常含有3~ 5%的醋酸( CH COOH),食醋与鸡蛋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 3 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B、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 变小 C、醋酸在水溶液里能解离出H+ D、不宜用铝制容器盛装食醋 5 .(2018 广西)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 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 C、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D、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 6 .(2018 青岛)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铜用于制作导线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7 .(2018 扬州改编)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 溶液的 pH 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 B、 A 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NaCl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 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8 .(2018 济宁)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一组是( A、 H2O、MgO 、H2CO3都属于氧化物 B、 H2 S、 H2SO3、H2SO4都属于酸 C、NaOH、 Ca(OH)2、 Fe(OH)2都属于碱 D、 NaCl、 Na2CO3、 NaHCO3都属于盐 9 .(2018 北京)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A、 CO2 B、 O2 C、 NaCl D、 NaOH ) )

物质变化与我们教案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教学准备】: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 【教学过程】: 一、明确课堂内容和要求导入: 今天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的观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 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 1、实验前的观察: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师简要板书。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特性。 3、引导推测: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建议:留取对比样本。 4、混合实验。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 5、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怎样观察的更清晰? 6、分离实验:引导思考,用什么方法分离?怎样分离,根据所想方法选择实验品实验。 7、观察比较:分离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们预存的实验前的样本进行比较,观察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对于外部形态上出现的细微变化,教师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导本质上的变化比较) 8、小结: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如同上节课我们的易拉罐和水结冰等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板书:物理变化及其特点 二、糖的加热实验 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观察白糖特点,记录表格中。 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在表格中。 3、实验:a、说明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b、从实验盒取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c、教师在巡视中指导观察和记录以及安全事项。 4、交流:你们都看到和记录哪些现象?引导明了:白糖在加热以后得到的物质还是以前的白糖么? 5、小结并引申: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及其特点就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来看,是不是从加热那刻开始就是产生黑炭的化学变化的过程呢?(引导比较融化时是物理变化,后期才是化学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 6、拓延:我们在对糖加热的过程还是蜡烛燃烧的过程,蜡烛的燃烧是怎样的变化呢? 三、总结: 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不单纯属于物理或者化学的变化,有时像糖加热和蜡烛燃烧一样同时出现。做个有心人,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究竟属于哪一种。

九年级科学物质及其变化检测题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检测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 相对原子量:S-32 O-16 H-1 Na-23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CO B.CaCO3 C.H2CO3D.NaOH 2.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质量逐渐增加的是-------------------------------------------()A.浓硫酸B.浓盐酸C.浓硝酸D.碳酸钠晶体 3下列各物质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氯化钠,稀盐酸,硫酸镁,硝酸铜 B、硝酸银,氯化钠,硝酸镁,氢氧化钠 C、氢氧化钙,硝酸钠,碳酸钠,氯化铵 D、稀盐酸,硫酸钾,氢氧化钠,硝酸钠4.一种医用含钾化合物的水溶液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化合物是--------------------------------------------------------------------------------------------()A.KNO3B.K2CO3C.KCl D.KOH 5.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有气体产生B.有蓝色沉淀生成 C.有红褐色沉淀生成D.有白色沉淀生成 6.除去硝酸溶液中少量的盐酸,应该在溶液中加适量的--------------------------------()A.AgNO3溶液B.BaCl2溶液C.Ba(NO3)2溶液D.CaCO3粉末 7.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和化学式不完全一致的一组是--------------------------------()A.氢氧化钙石灰石Ca(OH)2B.氢氧化钠烧碱NaOH C.碳酸钠纯碱Na2CO3D.氧化钙生石灰CaO 8.只要一种试剂区别HCl、NaCl、KOH三种无色溶液时,可用试剂是------------()A.碳酸钠溶液B.石蕊溶液C.硫酸铜溶液D.酚酞溶液 9.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慢慢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并搅拌 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上部保持水平 C.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液滴飞溅,滴管紧贴试管内壁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10.下列物质用于保存食物,以免被微生物侵蚀而腐败的是----------------------------()A.酒精B.食盐C.醋酸D.硝酸钾 11.下列溶液既能与Ca(OH)2溶液反应,又能与盐酸反应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