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学习资料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学习资料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学习资料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学习资料

目录: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 (2)

1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概念 (2)

2 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的作用 (3)

2.1 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具有方向性作用 (4)

2.2 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具有引导和调控作用 (4)

2.3 城市管理可以运用城市规划中行之有效的措施 (5)

3 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和谐发展 (5)

3.1 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和谐发展 (5)

3.1.1 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冲突 (6)

3.1.2 实现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和谐发展的方法与手

段 (6)

3.2 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6)

3.2.1 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 (7)

3.2.2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辘和谐发展的方法与手段 . 7

3.3 城市建设与城市化的和谐发展 (7)

3.3.1 快速城市化对城市建设的冲击 (8)

3.3.2 城市建设与城市化和谐发展的方法与手段 (8)

4.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

姓名:袁丹班级:资源一班学号:20100512118

摘要:城市建设发展,城市规划先行,城市管理是关键。随着城市建设节奏的不断加快,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在不断地修订、充实和调整,城市管理也在不断地革新。本文介绍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城市管理的概念,探讨了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的作用,并从文化、生态以及城市化三个角度出发介绍了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

1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概念

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建设管理发展的依据,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是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城市发展规模及可持续发展为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1]最终目的是合理的利用该城市的每一寸土地,使城市环境能最大程度的得到保护.最大限度的体现每一个城市居民的意愿。

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

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建设,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城市系统内各个物质设施的实物行态,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城市经过规划、建设后投入运行并发挥功能,提供服务,真正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城市建设是以城市规划为依据最终服务于城市运行。

城市管理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进行整体管理”。从内容看,城市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城市自然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城市社会管理和城市建设管理四个方面;狭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的管理。目前我国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能范围,通常是指狭义的城市管理。城市管理的职能可概括为导引、规范、治理、经营和服务。[2]

2 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的作用

城市管理要以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为指导。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是城市管理的龙头。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基础,是实现城市规划的重要手段。只有抓好城市规划、建设,才能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同时,城市规划又对城市管理起到一定的规范性作用。

2.1 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具有方向性作用

城市规划是龙头,它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规划具有方向性作用,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是城市管理的龙头和城市发展的蓝图。城市规划总揽城市建设和发展全局,它决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抓住了城市规划,也就是抓住了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关键。

2.2 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具有引导和调控作用

城市规划给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和合理的宏观调控提供了正确引导。以城市经济管理为例,具体地说,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管理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规划将国家经济建设的政策、法规融人到对土地资源的配置中,从而引导城市建设合理健康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2.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城市规划为城市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完善城市的经济功能,营造更适合招商引资和城市发展的经济环境。3.在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城市建设开发的方针,对于统筹安排大型建设项目的创建和选址,实现城市规模经济效益具有引导作用。4.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城市规划坚持在满足城市生产和生活需求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城市规划的资源共享。5.城市规划的相关规定可以有效地保护城市中有价值的名胜古迹,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6.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活动的发展规模进行合理调控,确保城市规划建设与自然资源

和生态环境和谐统一。[3]

2.3 城市管理可以运用城市规划中行之有效的措施

在进行城市管理的过程中,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状况的变化,规划的内容和管理措施会不断地修正、充实和调整。既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在城市管理中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又要尽量避免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造成的不利影响。另外,还要考虑城市规划在城市管理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和挑战。为此,需要做好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的协调工作。第一,要处理好城市规划中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的具体隋况相结合的关系,紧密联系城市实际进行管理。第二,实施城市规划的同时,要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对社会稳定的维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管理。第三,城市管理要根据城市规划,使城市形成工业聚集中心,住宅、商业聚集中心,商品、贸易聚集中心等,逐步实现城市协调发展的目标。第四,在实现审批的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在城市管理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加大投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环境。

3 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和谐发展

3.1 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和谐发展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它展示了城市的价值品位和风尚,它是一座城市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因此它是城市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维度。城市建设是城市文化的一种直观表现,城市建设的产物本身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作者:薛静, 余翔, Xue Jing, Yu Xiang 作者单位:薛静,Xue Jing(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60), 余翔,Yu Xiang(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17) 刊名: 天然气与石油 英文刊名:NATURAL GAS AND OIL 年,卷(期):2010,28(2) 参考文献(11条) 1.许乙弘Art Deco的源与流 2002 2.张建华建筑设计 2007 3.张兵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 1998 4.谢文慧;邓卫城市经济学 1999 5.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 2006 6.徐建刚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开发及应用/新世纪中国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丛书 2002 7.王爱华;夏有才城市规划新视角 2005 8.王祖华;蔡健;徐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2008 9.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市环境保护 1982 10.许浩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 2005 11.日本建筑学会建筑与城市空间绿化规划 20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窦志.赵敏试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02(10) 2.王民成.WANG Min-cheng浅析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9,35(26) 3.高云.金长峰试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期刊论文]-城市建设2010(9) 4.李冠.朱方位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9(27) 5.冯丹.王东军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6.彭碧.向德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研究[期刊论文]-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9) 7.郑伟.王健浅议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2010(11) 8.尹彦凤.李勇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一体论[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10(25) 9.郑倩.Zheng Qian现代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0,29(6) 10.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08(8) 引证文献(1条) 1.胡术颖.叶崇福关于建筑设计与城市的综合探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 2011(6)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2e9176486.html,/Periodical_trqysy201002016.aspx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

目录: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 (2) 1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概念 (2) 2 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的作用 (3) 2.1 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具有方向性作用 (4) 2.2 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具有引导和调控作用 (4) 2.3 城市管理可以运用城市规划中行之有效的措施 (5) 3 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和谐发展 (5) 3.1 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和谐发展 (5) 3.1.1 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冲突 (6) 3.1.2 实现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和谐发展的方法与手 段 (6) 3.2 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6) 3.2.1 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 (7) 3.2.2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辘和谐发展的方法与手段 . 7 3.3 城市建设与城市化的和谐发展 (7) 3.3.1 快速城市化对城市建设的冲击 (8) 3.3.2 城市建设与城市化和谐发展的方法与手段 (8) 4.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 姓名:袁丹班级:资源一班学号:20100512118 摘要:城市建设发展,城市规划先行,城市管理是关键。随着城市建设节奏的不断加快,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在不断地修订、充实和调整,城市管理也在不断地革新。本文介绍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城市管理的概念,探讨了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的作用,并从文化、生态以及城市化三个角度出发介绍了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 1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概念 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建设管理发展的依据,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是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城市发展规模及可持续发展为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1]最终目的是合理的利用该城市的每一寸土地,使城市环境能最大程度的得到保护.最大限度的体现每一个城市居民的意愿。 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发展和主要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和实践 本章结构 内容精讲 一、国外城市和城市规划理论 大纲要求 1、了解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 2、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3、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 4、熟悉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发展 (一)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了解)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欧洲经历了从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为代表的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几个历史时期。随着社会和政治背景的变迁,城市格局也表现出相应的特征。 1、古典时期的社会和城市 (1)古希腊【城市公共场所】 社会和政治背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 城市格局特点:城市布局上出现了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的希波丹姆模式,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文化的要求,在米利都城得到了最为完整的体现。 (2)古罗马【炫耀和享乐】 社会和政治背景: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国势强盛、领土扩张和财富敛集。 城市格局特点:罗马共和国最后100年中,大规模发展道路、桥梁、城墙和输水道等城市设施;同时大量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等娱乐设施;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进入鼎盛时期,除了延续以前的建设思路,城市还成了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著作《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其中提出了不少关于城市规划、建筑工程、市政建设等方面的论述。 典型城市:古罗马城 2、中世纪的社会和城市【城堡以及教堂的空间主导地位】 社会和政治背景: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这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中世纪。社会生活中心转向农村,手工业和商业十分萧条,城市处于衰落状态。这时欧洲分裂成许多小的封建领主王国,封建割据和战争不断,出现了许多具有防御作用的城堡。同时教会势力十分强大。 中世纪欧洲城市格局特点:教会势力十分强大,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 10世纪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渐兴起,一些城市摆脱封建领主的统治,成为自治城市,这时公共建筑(如市政厅,关税厅和行业会所)占据城市空间的主导地位。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3、文艺复兴的社会和城市【古典广场】 社会和政治背景: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艺术、技术和科学都得到飞速发展。 城市格局特点:受人文主意思想的影响,意大利的城市修建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如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和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

对于城市社会学的认识与探究.

对于城市社会学的认识与探究 摘要纵观城市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到两点启示: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发展的引擎,综合应用多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理论创新的途径。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城市社会学研究越来越重要。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创新和学科建设日益成为城市社会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社会学思想在欧洲诞生以来,出现了多种流派和理论,形成了多种研究范式,每种研究范式都规划出不同的学科框架,但是统一的到现在还没有出现。在这种情境下,我国的城市社会学究竟怎样建设和发展,是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研究城市社会学近百年的发展轨迹,可以为我国城市社会学学科建设乃至城市建设提供启示。城市社会主体是由男人与女人共同构成的。城市发展与女性解放密不可分,同时,女性赋权的增加也可以极大地推动城市的合理发展;城市中的女性空间研究为我们展现了不同时代中女性的生存境遇。女性主义城市社会学研究将为创造更加平等、和谐的城市社会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城市社会学发展轨迹城市问题城市建设城市气质女性视角 正文 一、城市社会学的发展轨迹 1.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的引擎 欧洲社会学家关注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开端。19世纪的工业革命加快了德、法等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速度,大量农村人涌人城市。伴随着城市人数激增,许多城市失业问题突出,食物、住房、医疗卫生设施严重短缺,进而引起疾病流行,犯罪率上升,城市秩序混乱,城市人生存状态不断恶化。这些问题引起了滕尼斯、迪尔凯姆、齐美尔、韦伯等社会学家的关注,他们开始研究城市。滕尼斯比较了乡村生活和城市生活,阐发了城市生活的特性;齐美尔从城市社会心理的角度揭示了城市的高节奏和理智化的精神生活特征;迪尔凯姆发现城市社会是典型的有机团结,存在着非人格性、异质化和竞争等问题;韦伯建构了城市理想模型,把中世纪城市看作历史上唯一的完全城市社区。指出现代城市因过分理智和重视利润而衰落。虽然这些社会学家没有提出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具体方案,但是他们采用乡村与城市相对照的模式来研究和揭示城市的特性,发掘当时城市社会问题的根源,是以理论方式对当时城市社会问题做出的回应。 美国城市社会问题触发了芝加哥学派的人类生态学研究。20世纪初,美国从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过渡,大量农民和移民涌进城市。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与城市容量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由此产生,社会失序程度相当严重。在工业发展迅速的芝加哥市,“举目皆是移民和季节工”。庞大的城市贫民队伍使城市更加混乱不堪。“几乎所有都市都存在大面积的贫民窟。贫民窟中恶劣的生存环境,又反过来造成这里人口教育水平低下、道德水准滑坡、暴力、犯罪、种族冲突盛行。”城市几乎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人类生态学理论的创始人帕克在做新闻记者期间,广泛地观察和接触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的越多,他的困惑就越多。“几乎可以肯定,帕克在面对这些活生生的社会现实的时候,缺少一种思维和分析的武器,不能解决他自己的困惑。”这些困惑驱使帕克转入社会学研究来寻找解答,于是帕克带领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师生对芝加哥市展开大规模研究,旨在发现城市人口和社会机构组织而成的特定秩序及其影响因素,解除当时出现的城市失序状态。 英国城市住房问题是新城市社会学的缘起。20世纪50年代,英国开始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综合性社会保障体系,这个体系涉及医疗保健、住房改革、城镇规划、教育等方面,试图逐步用社会化的消费方式解决市场模式存在的问题。雷克斯和帕尔等社会学家关注这一问题,孕育了新韦伯主义城市社会学理论。 欧洲的城市社会危机引发了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研究。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城

最新未来城市规划建设|城市规划建设方案

城市规划建设方案 城市是一定区域政治、文化科技和信息中心。现代城市的形式和发展除自然条件外,主要是在规划指导下,进行不断建设和有效的管理。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的关系。认真研究并处理好三者之见的关系,对城市的发展具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分析了上述三者的内涵及其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是建设与管理的直接依据。 一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城市规划关系各行各业,影响千家万户,是一项战略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起着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对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重大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作用,集中体现了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一个城市能否建设的好,管理的好,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规划。只有这样,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才能依据规划科学的、有序的进行。否则,建设的管理就在很大程度上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城市规划对于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二自觉依据规划进行建设和管理。城市规划有一个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趋于科学、合理、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有一个对城市规划权威性、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换言之,也就是如何自觉依据规划来进行建设和管理。这些年来,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我国的城市建设近十年来日新月异,新建筑、新景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也出现了一些败笔,如一些城市或是拆毁了具有历史风貌的区域,或是在风貌保护区新建了一些现代高层建筑。一个城市要发展好、建设好、管理好,首先要规划好。所谓规划是“龙头”,就是讲规划要先行。这样城市的发展、建设、管理才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才能避免盲目性,甚至破坏性。规划已经一定程序确定,就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不能由于长官意志或地区部门利益而随变更。规划必须高起点,才适应和满足城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以科学的规划减少建设的失误。规划要体现超前性、科学性、特色化、历史变化等,努力克服“千城一面”现象。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城市展速度的快慢,城市建设和管水平的高低,一方面取于城市规划是否高起点,具有超前性、科学性、特色性;另一方面取决于建设与管理是否严格依据规划的要求,科学有序的进行,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建设是城市发展和基础,是规划和管理的具体实施和前提条件 城市规划制定出来以后,如何使贯彻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就成为突出问题。成功的城市建设应该是科学与艺术、人工与自然完善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要达到这种境界关键在于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来具有实施各项城市建设项目,使规划逐步付诸实施。城市建设的不断进行,为城市的高效能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客观对象,使之“有的放矢”的起到保障各项建设项目维持良好的状态或形象的作用。 一、政府在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首先,根据规划的部署,政府有计地组织能源、交通运输、通讯、地下管网、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生产和市民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其他物质设施建设的基础。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也

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感悟与思考

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感悟与思考 2010年08月25日来源:机关党委(宣教处) 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感悟与思考 南京市市长季建业 城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风起云涌,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出现了许多共性的问题:一是城市建设遗忘历史、丢失个性、缺乏特色,往往千城一面、千城同类;二是在城市加快现代化的同时,出现了环境污染、城市拥堵、公共安全、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三是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了,城市变大了,却出现了管理失范、社会失衡的现象。作为一市之长,我们是城市的规划者、建设者、管理者,承载着重大的责任和群众期望。如何把握传承历史和现代文明的关系,如何把握工业化和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如何把握城市建设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如何把握城镇化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很好地作出回答。我先后担任过县级市昆山市、地级市扬州市、省会城市南京市的市长,3个城市层次不同、规模不同、特色不同、发展阶段也不相同,我结合在这3个城市的实践,谈一些感悟和思考。 城市要有“魂”和根。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每个城市不管规模大小、建城史长短,都有自己血肉相连、代代相传的文脉,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DNA,都有自己

的故事。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文明的内核,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历史禀赋、宝贵财富。一个城市缺乏历史延续和文化底蕴,就不会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永恒的魅力;一个城市没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就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我们看到一些文化古城,要么在战火中湮灭,要么在领导的无知中倒下,要么在建设中被破坏。作为现任市长,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必须薪火相传,发扬好、传承好城市的历史。我们的做法:一是坚持“三个敬畏”的理念。就是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先人(对历史敬畏、对文化崇敬、对先人感恩),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珍惜历史遗存,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二是坚持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的方针。保护是前提,利用是关键,改造是手段,复兴是目的。扬州是古城,在扬州时我们提出坚持“五个保护、五个不”,即保护古城街巷体系、保护古城建筑风貌、保护古城文物古迹、古树名木、保护古城遗址、保护古城非物质形态文化;不大拆大建,不破坏街巷体系,不破坏居民生态,不破坏历史文脉,不破坏建筑风貌,传承古代文明,转换功能,实现古城改造复兴。南京是古都,历史遗存丰富,六朝遗址有孙权墓、南朝陵墓石刻等;明朝文化有明城墙、明孝陵、明故宫;民国文化有中山像、中山陵、总统府,包括许多近现代建筑;宗教文化有佛祖顶骨舍利盛世重光、玄奘顶骨舍利、金陵刻经处等。我们强调要整体保护、全面保护、活态保护,实现古都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三是坚持通过城市更新把历史文化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现在一些地方把历史文化简单地当做包袱,在大拆大建中破坏了城市历史文明;也有地方搞大量的“假古董”,亵渎了古代文明。历史遗存、人文环境、建筑符号、民俗风情、历史信息都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资源,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破坏了历史文化,就丢失了城市的个性魅力。传承文化是传承文明,是

城市规划原理分类模拟题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城市规划原理分类模拟题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 践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中,模式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文化的要求。 A.希波丹姆 B.霍华德 C.勒·柯布西埃 D.索里亚·玛塔 答案:A 2. 在古典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成为绝对君权时期城市建设的典范中,不包括。 A.香榭丽舍大道 B.凡尔赛宫 C.协和广场 D.圣马可广场 答案:D 3.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A.法国巴黎改建 B.城市美化 C.公司城建设 D.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方法 答案:C

4. 认为城市的道路系统应当保持行人的极大方便,这种系统由地铁和人车完全分离的高架道路组成。 A.霍华德 B.勒·柯布西埃 C.索里亚·玛塔 D.戈涅 答案:B 5. 城市的分散发展理论实际上是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不断深化和运用,即通过建立小城市来分散向大城市的集中,其中主要的理论不包括理论。 A.新城 B.有机疏散 C.卫星城 D.工业区位 答案:D 6. 所谓经济就是当城市地区的总产出增加时,不同类型的生产厂家的生产成本下降。 A.城市化 B.地方化 C.区域化 D.内部规模 答案:A 7. 要实现地方化经济就要求这个生产厂与同类厂布置在一起,由于生产厂的集中而降低生产成本。这种经济性来源不包括。

A.生产所需的中间投入的规模经济 B.生产所需的直接投入的规模经济 C.交通运输的经济性 D.劳动力市场的经济性 答案:B 8. 城市体系的研究,起始于对城市区域问题的研究。 A.贝利 B.格迪斯 C.杜能 D.伊萨德 答案:B 9. 城市按照分区进行组织的做法自古就有,现代意义上的按照城市活动类型进行分区的原则首先是由在“工业城市”规划设想中才予以明确地表述。 A.贝利 B.格迪斯 C.戈涅 D.杜能 答案:C 10. 从城市土地使用形态出发的最为基础的空间组织理论中,不包括理论。 A.同心圆 B.圆形 C.扇形 D.多核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城市经济学专业城市经济发展(精)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城市经济学专业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方向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 院系(招生人数 专业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 507 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 (4 0202Z1 ★城市经济 学 (2 02城市经济发 展战略刘治彦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1004德语、1005法语选一②2001经 济学原理③3124城市与区域经济学 二、导师介绍 魏后凯: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博士生导师。1963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衡南县, 200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生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主任、教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术委员会、中国地质矿产 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民委、北京市、广东省、宁波市 等决策咨询委员。 二级学科专业为城市经济学,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发展、区域政策、城镇 化、产业发展与布局、区域规划等。负责主持了70多项国家重大(重点、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重点以及各部委和地方委托研究项目,公开出版独合著学术专著12部, 主编学术专著20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00多篇,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获 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项。1993年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青年、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2001年享受国务院颁布的政府特殊津贴,所领导的《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政策研究》课题组2010年荣获“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2013年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人员。 宋迎昌,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博士生导师。1965年10月出生于山西省大同市大

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城市规划 理论之思考 ——和谐社会的城市社区建设 课程: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 学院:建筑学院 任课老师:蔡辉 成员:李会会李美辰 曾娟马西娜

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之思考 ——和谐社会的城市社区建设 摘要:长期以来,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下,城市社会基层管理体制是一种在城市街区范围内以单位制度为主体,以社会控制为目标,以管理的单一性、行政导向性为主要特征,以管理范围和内容的全能性为核心的社会管理体制,因此,社区的真正概念,是在这种单位制社区逐渐被打破后,才被我们熟知的。而城市社区的治理问题,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重要的社会民生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和总结和谐社会下城市社区的建设和演进,分析在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的城市社区规划现状,并根据现状的分析和总结提出我们对和谐社会下现代城市社区规划建设的构想和建议。现代城市社区的规划建设,不是一整套规则条例,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 关键字:和谐社会城市社区生态社区绿色社区开放社区主题社区和谐性社区 一、和谐社会、城市社区的概述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是古今中外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也是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 根据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现阶段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基本表现为社会主义民主能得到充分发扬;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浅谈城市社会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浅谈城市社会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姓名:李凤班级:城规1102 学号:3110803206 【摘要】:城市规划与社会学研究与服务的主体都是人,当前城市规划工作及 其学科范畴已大大突破了其传统内涵,并在某些情境下愈来愈明显地呈现出一种社会规划的特质。所以在“以人为本”的这个基础上城市规划与社会有了很大的关系。这就需要将空间问题置于更为全面的社会生产条件中加以考量.实现城市规划与社会学的双向渗透与多层面耦合。 【关键词】:城市规划、社会学、影响与关系 一、城市社会学的简要概括 1、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现状 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中最早的分支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城市的各种社会问题、城市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研究内容包括:①人类生态学;②城市社区的划分; ③城市问题对策与规划;④城市化。在城市化国家,城市社会学与任何一门社会学科都有联系,如犯罪学和异常行为研究主要针对城市治安状况;人口统计学中很大部分涉及到城市人口迁移过程和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对社会政策、家庭、老龄化、医疗、社会差别等的研究都与城市社会学有关。 2、城市社会学的发展趋势 在途中,无论是城市学的二级学 科还是社会学的二级学科、都可以 形成城市社会学的一个有机的组 成部分。如城市规划学和城市社会 学交叉,可以形成城市社会发展规 划研究;城市经济学和城市社会学 交叉,可以形成城市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研究;政治;社会学和城市社 会交叉,可以形成城市社会管理机 制的研究;文化社会学和城市社会 学交叉,可以形成城市社会文化研 究等等。由此看来,城市社会学的 现代框架和过去相比,和其他学科 相比,应该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而又相当复杂的体系,而且这个体系会与时俱进地更加丰富和复杂,在以后的发展进程中,会和很多与之相关的学科、内容共同探讨和研究。 二、城市规划对城市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城市规划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多方利益主体需要协调,有诸多决策需要公众参与.有新旧社会矛盾需要面对,这就使城市规划在某些情境下愈来

城市规划实践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一)实习目的 通过几个月的设计院的实习,运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来了解城市规划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加深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认识,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相联系,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以便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发展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检验在校的学习所获得的成果,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查漏补缺,提高综合设计的技能,以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 (二)实习任务 1.全面深入的了解城市规划相关工作的意义,熟悉现行业单位方案设计方法和规划实务操作技能,使学生对城市规划相关工作实践有较全面的感性认识。 2.进一步消化和掌握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检查我们对学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也检查了我们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和应变能力。 3、培养实践中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和计算机绘图技能,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今后较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4、提高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培养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踏实、谨慎、认真的工作态度,给帮助我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观念。 二、实习内容 1. 了解设计院的工作程序,规划师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了解设计院的不同工种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合作方式。 2.了解有关城市规划的法规、规范、标准,结合实习工作,在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的具体安排下,学习运用计算机绘图,进行规划设计方案的绘制。 3.指导老师检查指导实习工作。 三、实习时间 2011年8月20日——2011年10月20日 四、实习地点、单位

地点:单位: 五、实习过程 从陌生到熟悉,从理论到实践,从简单绘图到参与方案的设计,一次次的认识,一次次的检讨,不断认识,不断实践,最终达到两者较好的结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所经历的整个实习过程。 对于学习了差不多四年城市规划专业的我们,可以说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所有有关城市规划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基本也都有所涉猎。但是,由于刚开始,不论是对环境还是实际项目的陌生,使得自己无从下手,在实习的前几天,所做的只是辅助工作,仅作一些简单的电脑绘图,随着一步步的熟悉,也开始多多向别人请教,学着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方案中,同时,随着不断地磨练,我的方案设计水平有所提高,除此之外,也学会了一些快捷键绘图。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规划设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计算机绘图能力比较熟练,设计也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规划设计时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那么,当一名合格的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城市规划设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与实际紧密结合性和可操作性。离开现场实际情况,其它一切都为零,设计不只是一味的绘图,更不是一味的照抄照搬。 进入公司后,是在规划设计部以实习生的职位在岗工作。在了解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后,对城市规划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接触,也使我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六、实习心得与体会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自己对环境不熟悉且对规划实务不是很了解,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不知如何下手,所以刚开始的工作进度是比较慢的,但是在总工的带领指导下,同事的帮助下,很快的对需要做的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实习过程中,由于工作经验少,现实中操作性不强,所以,我所接触的项目主要是新农村规划等一系列相对较简单且又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将理论知识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从

城市规划法与城乡规划法的异同

论《城乡规划法》与《城市规划法》的异同 姓名:王鑫 学号:200603127 班级:城规061 指导老师:刘敏

论《城乡规划法》与《城市规划法》的异同 《中国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自1990年4月1日实施以来,对于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城市规划法》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制定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的色彩,已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甚至随着近几年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在我国出现了“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现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除了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城乡经济割裂的问题之外,还与农村缺乏规划、缺乏公共设施与公共空间、不能与城市形成统一的市场和空间有关系。规划的城乡分割,已成为城乡二元结构的一种制度性根源,这也让很多学者对《城市规划法》在现阶段的可适用性产生了疑问。2007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新的《城乡规划法》,基本解决了原《城市规划法》的不足,该法与原《城市规划法》的最大区别是将实行城乡一体化写入了规划法,强化了对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加大了对违反城市规划的处罚,完善了规划的修改程序。 在原《城市规划法》中,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规划制定与实施模式,使城市和乡村规划之间缺乏统筹协调,衔接不够,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从这个意义上看,《城乡规划法》的突破性意义显而易见。在2008年9月2日全国政协“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专题协商会上,全国政协就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改革城乡二元体制,这是中国下一轮改革发展的重点,同时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 在原先的《城市规划法》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适于当今我国城市建设的问题: 1.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上的规划管理制度,以及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

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讲座提纲 赵红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2013. 12.10.中国广州 讲座主要内容 一、快速城市化的中国 二、中国城市发展进程 三、中国城市发展问题 四、中国城市发展战略 五、生态城市规划思想 六、生态城市规划实践 十八大亮点: 生态文明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中国梦 中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 从建设到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 一、快速城市化的中国 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美国高科技发展,正在深刻的改变人类的生活环境和行为。 其未来发展对人类的影响难以预料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人口迁移运动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1. 城市化速度 1949年城市化水平只有 10.6% 1978年城市化水平只有 21.0% 2001年城市化水平达到 36.9% 200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 43.0% 2008年城市化水平达到 46.8% 2011年城市化水平达到 51.3% 2012年城市化水平达到 52.6% “世界各个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各不相同。从20%到40%城镇化率,经历的时间:英国120年,法国100年,德国80年,美国40年(1860-1900),前苏联30年(1920-1950),日本30年(1925-1955)。我国是22年(1981-2001)。”(姚士谋、陆大道: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科学思辨) 开放改革30年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当年

100—150年的进程。 2. 城市化规模 城市数量1998年达668座,比1949年增长4.06倍。 小城镇发展到1998年的1.8万个,增长5.42倍。 农村集镇已发展到近5万个,城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二、中国城市发展进程 (一)中国的城市仍处于物质环境发展阶段 1.生长期:中国二、三线城市建设处于生长阶段。人口迅速膨胀,产业急剧扩大,新开发是满足空间需求的主要方式。 2.成熟期:沿海一线经济发达城市建设进入成熟 阶段。城市物质环境的功能失调和物质老化问题突 出,再开发成为满足空间需求的主要方式,城市物质 环境的演化以内部重组为主。 (二)城市规划建设现状 1.城市规划建设重视公共空间、生态环境质量。 2.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质量提高 新加坡城市建设水平分级 新加坡前任首席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顾问刘太格先生认为: 城市建设水平可分为九级: 1—3级:基础设施不完善,脏乱差,缺乏就业,社会不稳定。 4—6级: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环境良好,社会安定。 7—9级:安全、优美的艺术化城市。(巴黎) (三)中国创意产业和创新文化的兴起 21世纪不再是工业经济时代的规模决定一切,也不再是信息革命时代的技术万能,而是创意经济的时代。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创意成了核心。 (四)数字城市智慧城市 是指充分利用数字化方法及相关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对城市基础设施及与生活发展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利用这些信息在城市规划、市政管理、环境监控、交通管理、公安消防、保险与银行、经济建设、社会文化、城市旅游等方面未社会提供服务。 三、中国城市发展问题 1. 人类发展迈入生态文明时代 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 城市以占全球2%的表面积容纳了全球约50%的人口,创造了全球80%以上的GDP的同时,占用了全球85%的资源与能源消耗总量。 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消耗了全世界40%以上的水泥、50%的钢材、中国住宅建设总量占了全世界的50%,中国30多年的城镇化道路,走过了世界发达国家100至150年的的历程。 发达国家在100多年里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爆发。 城市弊端:无序蔓延、空气质量恶化、水资源供应短缺、资源能源利用率低、

住房与城市经济学—城市规模与城市经济

第二讲城市规模与城市经济增长 案例:吴江与苏州合并 2012年9月1日苏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合并位于古城区的沧浪、平江、金阊三区为姑苏区,县级市吴江市撤县设区。从9月6日起,全国百强县排名第二的江苏省吴江市将正式撤县,以“吴江区”的身份整体并入苏州市中心城区。 此次区划调整后苏州城区将直接与上海接壤,此举将有利于加强苏州中心城市首位度和辐射能力,理顺苏州古城保护和太湖整体保护开发的体制机制,还将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和提高行政效能。而拥有部分太湖水面和岸线的吴江撤市设区,将使得吴江区既保持县域体制机制活力,又获得城区功能新的发展优势,并有利于理顺太湖整体保护开发体制机制。 吴江经济实力: 数据显示,2006年末吴江地区总产值为640亿元,而到2010年,这一数字已突破1000亿元,4年之间增长了56.2%。2011年,吴江地区生产总值继续增长,达到1192.28亿元。 据了解,苏州下辖五县市均是全国十强县,苏州市中心城市首位度偏弱,辐射带动能力不足,调整前苏州城区各项社会发展指标均占该市比不足四成,而调整后各项指标占比都将过半。 事实上,在苏州吴江未合并之前,两地之间就有较大的往来,苏州与吴江几乎连片发展, 2010年,吴江市成立了一个西邻太湖的“滨湖新城”。这个新城位于吴江北部,与苏州的吴中区接壤,规划打造“滨湖生态乐居名城”。而一线之隔的苏州吴中区也几乎同时抛出了以现代化商务办公集聚区为主的“滨湖新城”规划,且与吴江的“滨湖新城”相连,从地图上看,二者实则为一个整体。 可见两地在合并之前均已为合并做准备,苏州和吴江重组经济地理一是可以通过区划调整降低交易成本和政府管理的相对成本,增强苏州作为整体的竞争力;二是便于苏州整体的城市功能转型和产业升级,加速发展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可以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城乡生活条件。 对合并的思考 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志彪认为, 事实上,中心城市做大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极,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多地都有所尝试。就在去年,安徽省原巢湖市拆分,大部分并入合肥市,合肥借由此举成为皖北经济带的有力支持,同时达到抗衡南京经济圈的功能。 从整个世界和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行政区划的发展趋势来看,其在很长历史时期内都相对固定,他们之间很少因为有行政壁垒要破除而合并来合并去,更多的是通过区域合作、竞争的方式来推动发展。 不过,发达国家的大都市圈或大城市群同时也在全球竞争中显示出绝对优势地位。比如美国东海岸大都市区,以及西海岸以洛杉矶、旧金山为代表的大都市区,还有英国的伦敦大都市区、法国的巴黎大都市区、日本的东京大都市区等等,这样的大都市区,可以调配和利用很多资源,其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流动速度非常频繁,基础设施更好,经济活跃程度更高,文化更多元更丰富,从而拥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由于我国仍处在外延扩张式发展的过程中,各个省区或城市,更多是依赖和寻求支配更多空间资源和经济资源,例如土地资源及其所附着的各种资源,并在此基础之上寻求获得更多发展空间。“土地资源尤其受到中国各地方政府重视。许多地方希望突破行政管辖区域限制,希望通过调整行政区划,扩大自己可以支配的土地资源。与此同时,还希望通过调整扩大行政区划,增强自身经济地位,从而可能争取到更多的发展资源和政策支持。” 从过去十多年的经验来看,长三角尽管在全国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中走在前列,但仍难以突破由行政区划和利益分配造成的行政壁垒,这也是大城市不断出现以相互抗衡的重要原因。

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新城市主义思想和实践的启示 美国二战之后的几十年,郊区化无序蔓延,这种城市的增长方式导致了城市效率低下、内城衰退、社会生活质量退化、日益严重的社会两极分化、贫富隔离与种族藩篱、环境恶化、农田与原野的消失、建筑遗产损毁等结果,为了防止郊区疯长,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和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新城市主义思想应蕴而生。 1.新城市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大量人口和经济活动在中心城市过度集聚,导致中心区居住密度日益提高,并引发了一系列城市问题。中心城市的拥挤和污染迫使人们撤离原来的住区,开始向城市郊区寻求更为适宜的生活环境。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福特公司就开始大量推销价格为600美元的小汽车,这样的价格大多数美国家庭都能承受得起。自此,美国进入了私家车的普及阶段,当时美国的城市化率刚刚超过40%[1]。由于在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交通模式的差异,导致美国的郊区化更加彻底和典型。美国联邦公路计划又逐步将美国高速公路连为一体,促进汽车发展同时也使中产阶级的居住地沿公路蔓延开来。汽车取代火车成为人们主要交通工具对郊区化的形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短短几十年,郊区疯狂增长,但区域内部缺乏联系,沿道路发展的居住区也不再是传统的邻里单位,城市机能不完善,同时不断的向自然环境蔓延,破坏环境,吞噬农田和原野。 越来越多的居住、工业、商业和办公等活动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到1970年时,全美国的郊区人口已经超过了居住在市区内的人口。[2]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规划师和设计师提出了新城市主义的思想,反对无限蔓延的郊区化,倡导城市土地集约使用,建设紧凑城市。 2.新城市主义的主要思想 新城市主义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设计主张。其核心思想为:①重视区域规划,强调从区域整体的高度看待和解决问题;②以人为中心,强调建成环境的宜人性以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支持性;③尊重历史与自然,强调规划设计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谐性。 “新城市主义”的城镇建设基本理念分为三个层面:区域层面、城镇层面和社区层面。 区域层面:明确设定区域性廊道,作为区域性不同地方之间的联系纽带或分割界限,形成区域基本构架。以区域性公共交通站或大的交汇点为中心组织空间开发,形成节点状布局,整体有序的网络结构。区域中的人口和功能不仅应该具有多样性,而且要建立有机联系而不是相互隔离。 城镇层面:城镇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有机联系的街道网络共同构筑生活舞台。反对过分注重功能分区的做法,强调城市特色和活力来自于丰富的资源的混合使用。城市应具有包括公共交通、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等多种交通运转

城市规划经济学单元测试及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题 已经超过规定的测试次数或提交截止时间已过。你可以作为自我学习进行测验,但提交的结果将无法获得学分。 1 单选(2分) 从课程类型来看,《城市经济学》应该属于下列哪个类型 得分/总分 A. 公共基础课 B. 专业基础技能课 C. 专业理论课 D. 专业实践课 正确答案:C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2

与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学等类似,城市经济学相关研究的主要任务包括 得分/总分 A. 解释 B. 描述 C. 制订对策 D. 评价 正确答案:A、B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3 多选(3分) 与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同,城市经济学研究需要特别关注的“中国特色”主要是正在同时经历“两个转型”,这两个转型指的应该是什么

A. 从以一二产业为主转向以二三产业为主 B. 从原始社会转向现代社会 C. 从自由市场经济转向垄断市场经济 D. 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正确答案:A、D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4 多选(3分) 阿瑟-奥沙利文所着的《城市经济学(Urban Economics)》是世界学术界享有盛誉的教材,尽管学术价值极高,但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学习中使用可能仍有部分不够理想之处,包括的原因有哪些 得分/总分

教材中举的案例大多来自美国,与中国案例实际问题有些差距 B. 大多数理论在成熟资本主义制度下较为适用,对非成熟市场经济的体系讨论不充分 C. 理论内容过多,案例不够丰富 D. 该教材出版版本过多,可能会有一定的错误 正确答案:A、B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第二单元测试题 返回 本次得分为:, 本次测试的提交时间为:2019-02-01, 如果你认为本次测试成绩不理想,你可以选择再做一次。 1 单选(1分) 经济学基本问题和逻辑 基本经济学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 得分/总分 A. 价格水平的上涨速度过快 B. 一些人仍然处于贫困状态 C. 资源具有生产能力

社会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社会学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摘要】本文旨在讨论城市社会学与城市规划之间如何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通过分析历史进程与时代现状,针对城市规划具体工作的方向进行分析定位,对城市规划的社会学的发展趋势,与城市规划专业的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字: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发展趋势相互影响 城市社会学(urban sociology),又称都市社会学,以城市的区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规律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一、城市社会学分类 城市社会学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分化出许多不同的流派。主要有: ①城市化派。该派认为,都市的主要特点在于角色分化、次属关系、价值观的世俗化以及规范秩序解体。他们主要研究与农村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机制如何被都市取代。 ②亚社会派。该派的基本观点是竞争,把人视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认为人类在生物亚社会的压力和动力下被迫作出种种反应,人类行为就是这种亚社会压力和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生存学派。该派主要研究居民如何组织自己以保证人类生存的需要。他们认为,都市化是居民创造出来的,用以容纳大量居民的组织形式;都市化的进程直接取决于生存活动的分工程度,分工又取决于社会技术发展水平。 ④经济学派。该派主要从经济角度分析都市化和都市社会问题,认为都市化是市场和经济活动的重新组合,原来单一的第一产业逐渐派生出第二、第三产业;与此同时,整个社会,特别是都市的社会组织也随之变化。 ⑤环境学派。该派认为,都市表现了人类在生存斗争中的适应性,都市问题基本上是由于都市生活背离了人性的尺度和大自然环境,工业都市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都市污染正威胁人类生存。他们主张彻底改造都市结构,以达到与自然和谐一致的目的,并且提出了许多都市规划和都市改造的意见。 ⑥技术学派。该派主要从技术角度研究都市位置、都市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都市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空间模式。他们往往忽视非技术因素对都市化的影响。 ⑦价值学派。该派强调非经济的、非技术的价值观对都市结构和土地使用模式的影响,认为社会文化制度对都市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居民价值观和感情上的差别造成都市的差别。 ⑧权力学派。该派主要研究都市中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能力,权力在都市规划中所起的作用。以上各种流派的观点也常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二、城市社会问题的多样化 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的基本范畴之一, 也是城市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但却不能说是惟一内容。这就意味着应该把城市社会问题的研究放到关于城市社会的构成与发展的综合研究中去, 而不宜仅仅把城市社会问题作为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种观点认为, 城市社会学主要以城市结构、城市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 或以都市的区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和社会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