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知心理学常见的42个定义

认知心理学常见的42个定义

认知心理学常见的42个定义
认知心理学常见的42个定义

认知:就是感觉输入的转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1967)

范式:是一定的研究对象和特定研究思潮和方法的结合体。

范例:指一种概念的典型例子,用来规定这个概念的直接证明的定义。

抽象分析:将条件与结果加以对照即将输入和输出联系起来进行推理,以实现某以心理现象的内部心理机制。

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在于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核心是揭示认知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减法反应时:通常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种过程,这两种反应时之差即为该过程的时间。基本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包含另一种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阶段。

相加反应时: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时以系列的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基本逻辑: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以特定的加工阶段,这样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的实验,从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就可以确定这以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

出声思考:在研究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如解决问题可利用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原理: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可利用外部言语进行思考,使思维过程外部言语化,这样就可以直接观察人的思维过程。

问题行为图:使一种分析口语记录的方法,可直观的看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操作的序列。由两个部分组成:知识状态和操作。认知心理学将心理过程看做是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心理加工过程,即认为信息加工方式是系列的或串行的。

部位标记说:将知觉看作刺激在神经系统湖泊脑中留下烙印,将知觉当作一种只具有直接性质的心理现象。

认知心理学将知觉看作一种主动的和富有选择性的构造过程,是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也即获得感觉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自下而上的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叫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由于信息流程是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

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

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这加工的所有的阶段或水平。由于是由一般知识引导知觉加工,较高水平的加工制约较低水平的加入,这种类型的加工因而称为自上而下加工。

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的关系: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多余部分之和,整体决定着其他部分的知觉,整体是在其部分之前被知觉的,整体加工先与局部加工。

总体特征优先:知觉是从整体到部分的知觉过程开始于总体的组织,总体加工是处于局部分析之前的一个必要的知觉阶段。

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中刺激结构,即刺激的组合。模式识别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图形是什么,并将之与其它模式区分开来。

常表现为把所知觉的模式纳入记忆中的相应的范畴,并加以命名。

客体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或单独的该线段的现象。

结构优势效应:整体结构在模式识别中所起的有利的作用。

注意的实质和特征:选择性、集中性、搜寻、激活、定势、警觉。

认知心理学目前主要强调注意的选择性维度,将注意看作一种内部机制,借以实现对刺激选择的控制并调节行为,以便有效的加工信息。

知觉选择模型:其注意作用的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它意味着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这个模型也称为早期选择模型。

反应选择模型:注意的机制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它意味着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识别,但只有一部分可引起反应。这种模型也称为晚期选择模型。

中枢能量理论的基本观点:1注意是心理能量或资源的分配与使用,总能量有限。2两种加工:资源有限加工和材料有限加工3注意的分配问题:如果两项加工对资源的总要求不超过资源总量,则可以同时进行4影响分配的因素A可供分配的能量受制于唤醒因素;B个人的长期倾向C当时的任务要求和目的

资源限制过程:是指其作业受到所分配的资源的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资源,种种过程顺利进行。

材料限制过程:是指其作业受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

控制性加工: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的用于变化着的环境,这种加工是受人有意识的控制的,也称为注意性加工。

自动加工:是不受人控制的加工,无需用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而是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两种记忆说认为,记忆不是一个单一的东西,存在着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不同的记忆。长时记忆是一个信息库,可以长期贮存大量的信息,因而称永久记忆,核心是承认在长时记忆以外还存在着短时记忆。

初级记忆:是一种直接记忆,它涉及直接的意识经验,提供感知到的事物的重视图像,具有暂时性质。而次级记忆是间接记忆,它是当前意识以外的过去经验的贮存,具有长期性质。

部分报告法:只要求被试将记住的东西一部分报告出来,而不是报告全部。

加工水平说的基本观点: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浅表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语义的分析。

加工水平说认为:记忆痕迹是层次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的函数。那些受到深入分析、参与精细的联想和表象的信息长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并克持续较长的时间;而那些只受到浅表的信息,则指产生较弱的记忆痕迹,并持续较短的时间。

关于复述:加工水平说认为,记忆效果依赖于加工深度,对多贮存说所强调的复述作用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复述或简单的复述是一种机械的、默默的复诵识记项目。它被两种记忆说和多贮存说看作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和转入长时记忆的重要机制。加工水平说认为这种复述并不能导致较好的记忆效果或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关于加工系列:加工水平说以加工深度概念为核心,强调不同深度或水平的加工对记忆的决定性作用,而与两种记忆说和多贮存说相对立。

记忆分为:情景和语义,内隐和外显,陈述和程序性。

陈述性记忆:是指一个人对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适合于存储经加工处理后形成的任何具有意义联系的东西。

程序性记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通过练习后所逐渐获得的技能或经验的记忆。

内隐学习:是指个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获得客观环境中的刺激信息或复杂知识与经验的过程。

组块: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

编码:(对记忆来说)就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的形成的加工过程。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包括:1短时记忆的感觉代码A听觉单元和AVL单元B视觉代码2短时记忆的语义代码:是一种与意义有关的抽象的代码,不带任何一个感觉道的特性。代码:经过编码所产生的具体的信息形式。

从头到尾的系列搜索是指对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都要要顺序检查一遍,即将识记项目与记忆集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比较一次,人后才判定测试项目是否与记忆集中的一个项目想匹配,看是否在记忆集中。

自我停止的系列搜索是指在记忆集中检查出所要的项目后,即停止比较,即在识记项目和记忆集中同一项目匹配以后就不再搜索下去。

平行扫描(平行加工、搜素):如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同时进行比较,那么被测的反应时将不会随识记数量或记忆集的大小而发生变化。

系列扫描(系列加工、搜索):如果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诸项目一个个的相继进行比较,那么被测的

反应时将随着识记项目增多或记忆集增大而增大。

遗忘的原因:痕迹消退与干扰的结论:无论快速或慢速呈现数字正确的回忆率都随间隔数字或干扰项目的增加而减少,结果支持干扰说。

长时记忆的类型: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2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3按TULVING和PAVIO的类型划分:T着重与信息的类型P着重与信息编码形式。

情景记忆是接受和贮存关于个人的特定时间的情景或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信息(或是对个人在一定时空发生的事件的记忆),具有自传体性质。

语义记忆是运用语言所必需的记忆,是心理词库,是一个人所掌握的又关字词或其他语言符号,其意义和指代物及其间的联系,以及有关规则公式和操作这些符号、概念和关系的算法的又组织知识。具有抽象和概括的特性。

表象系统:以表象代码来贮存关于具体的客体或事件的信息。言语系统:以言语代码来贮存言语信息。

典型性效应:指对一个范畴或概念的典型成员的判断要快于对非典型成员的判断。

启动效应: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其的有利作用。

表象亦称意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表象是一个富有特色的心理过程。1972NEISSER认为表象就是应用和知觉时所用的某些认知过程,只是这时无知觉刺激的输入,是由相应知识所激活的对知觉的期待,是类似知觉的自上而下的加工。KOSSLYN(1980)将视觉表象看作类似于知觉的人脑中的图画或类似图画的信息表征。

概念是事物本质的反映,是对一类事物进行的概括的表征。

概念形成:指个体掌握概念的过程。

概念结构指概念的表征由那些因素构成。关系:概念形成是获得事物的概括表征,概念结构则是这种表征的内部组织。

概念形成要涉及到概念的结构。任何一种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都体现出概念结构的某种看法,以前的概念形成的研究为概念结构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资料,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假设考验说的基本观点:人在概念形成中,需要利用自己已有的信息来主动提出可能的假设。

假设是认知的单元,是解决概念形成问题的行为的内部表征。这些假设构成一个假设库。在概念形成中,血药从假设库中抽取一个或几个假设并据此做出反应,对假设进行考验。考验假设的过程也就是概念的形成过程。

概念结构的特征表说的基本观点:该学说主张从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的重要特征来说明概念。将语义特征分为两类:一类是界说概念的重要特征,称作定义性特征;另一类为次要的特征,具有一定的描述功

能,即所谓的特异性特征。所谓家族相似性是指一个家族成员的容貌都有一些相似,但彼此相似的情况又不一样。

问题解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甚至是思维活动的一个最普遍的形式。是指由一定情景引起,按照一定目标,应用一定认知操作或技能活动是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定一个基本范畴,指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

问题解决的表象形式:1问题行为图2树形图

同时性扫描:被试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的部分属性来形成多个部分假设。

继时性扫描:应用于部分假设,一次只考验一个假设,费时,不符合“认知经济”。

保守性聚焦:应用于总体假设的考验。即以第一个肯定实例的全部属性作为焦点。优点:大大减轻记忆负担;只改变焦点的一个属性,通过反馈,可获得非常确定的信息;可减轻概念形成作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是一个更有系统性和更有效的策略

博弈性聚焦:应用于总体假设的考验。它一次改变焦点卡片的一个以上的属性。其弱点在于冒风险,长处在于被试可能很快的只做出一次选择就可以成功的把握概念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认知和认知心理学? 认知:认知是对知识的获得和应用的过程,也可以叫做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心理学 广义:一切对认知或认识过程的研究,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狭义:指信息加工观点为特征的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 2、认知心理学产生的外原因是什么? 部原因: 行为主义的失败。 认知心理学重视心理学研究中的综合的观点,强调各种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认知心理学在具体问题的研究方面,在扩大心理学研究方法方面都有所贡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有贡献。 外部原因: (1)“三论”的影响(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 (2)计算机科学的影响 (3)社会的需要,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需要 (4)社会的实践教育和对智力的开发需要 3、认知心理学有什么影响? (一)认知心理学否定了行为主义,重新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二)认知心理学将心理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为研究心理活动的部机制或部心理机制确立了一个新的具体研究方向,这个新的研究方向迅速渗透到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中,是心理学研究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包含如下: (1)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扩大 (2)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部心理机制 (3)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 (4)开始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 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认知心理学在其具体研究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化模拟等方法。以反应时和作业成绩为指标的实验特别受重视,利用被试的出声思考也得到了发展。 (1)减法反应时实验 减数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处理(加工)阶段,并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2)相加因素法实验(3)“开窗”实验(4)出声思考(5)计算机模拟

智慧树知到 《认知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Neisser于年发表了心理学史上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956 B:1967 C:1966 D:1879 正确答案:1967 2、Newell和Simon(1972)认为:信息加工就是操纵的过程。 A:符号 B:表象 C:语言 D:命题 正确答案:符号 3、任何一种心理现象同时也是认知现象或认知活动。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很多认知活动都是快速的、简单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信息加工取向的认知心理学注重人脑与计算机的类比,能够很好地解释人类对复杂认知任务的完成。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二章 1、组块设计的缺点之一是由于刺激不能随机化,可能会引起被试的期待反应。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而大脑皮层的神经元为___,这些神经元的特点是顶树突较粗且排列整齐,神经元活动产生的电位形成开放电场。 A:锥体神经元 B:单极神经元 C:双极神经元 D:星状神经元 正确答案:锥体神经元 3、两个半球结构对称,功能各自独立,不进行沟通联系。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过记录脑电波并叠加形成的ERP发现,注意的效应在70-150ms就可以产生影响,这是晚期注意存在的证据。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的突出优点是高空间分辨率,功能性磁共振的突出优点是高空间分辨率。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三章 1、直接知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Bruner B:Biederman C:Gibson D:Gregory 正确答案:Gibson 2、ERP研究发现,与物体相比,对面孔加工比较敏感的成份是N170。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间接知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Bruner B:Gregory C:Biederman D:Gibson

认知心理学 复习提纲(经典实验)

Sternberg的记忆扫描(memory scanning)实验(连榕P87)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检索)是指把记忆项目从短时记忆中回忆出来。关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问题,Sternberg用记忆扫描实验进行了研究。他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每次实验中,首先给被试呈现一系列的记忆项目,如1――6个数字、字母等。(低于短时记忆的记忆广度)每个项目的呈现时间为1.2秒,呈现完毕后2秒,进行测验。测验项目一半是原记忆项目中的项目,一半不是原项目,前者让被试做“是”反应,后者让被试做“否”反应。 在这个实验中,反应时(从呈现测试刺激到被试作出“是”或“否”的反应时间)为提取的心理历程提供了一个客观指标。Sternberg认为被试的反应时由三个阶段构成,第一个阶段是编码阶段,被试把测验项目表征在工作记忆中;第二个阶段是比较阶段,把记忆项目从工作记忆中提取出来与测试项目进行比较;第三阶段是反应阶段,在比较的基础上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这三个阶段所获得时间的总和就是反应时。另外,Sternberg把识记项目的数量作为唯一的实验变量,并认为记忆项目的多少对比较阶段影响很大,而对编码阶段和反应阶段影响较小。 1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的假设 Sternberg推断,考察被试者反应时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被试在被试在短时记忆中比较信息的方式。即平行扫描还是系列扫描。 平行扫描是指被试能在同一时间内把测验项目与记忆项目同时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所有的记忆项目被一次检查完毕,因此记忆项目的多少对反应时没有影响。 系列扫描是指被试把测验项目同记忆项目一个一个的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随记忆项目的增加,反应时也会增加。 按Sternberg的看法,系列扫描又分两种方式,一是完全的系列扫描,一是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 在完全的系列扫描情况下,无论是“是”反应,还是“否”反应,测验项目要与记忆项目中的每一个项目进行比较,而提取和比较每一个记忆项目都需要时间。因此,随记忆项目的增加,反应时将以一个恒定的速度增长。 在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情况下,一种可能是,被试在发现某个记

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

自考《认知心理学》复习材料 各章概念、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回答方法:和简答题一样,如实验应回答实验者,实验设计,实验结论,实验说明问题) 第一章绪论 1.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P2 2. 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和途径。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P2 3. 认知路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P2 4. 内省: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的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 告这些感觉。p4 5. 信息加工途径:来自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科学。由两部分组成;p9 第一是心理过程能够通过计算机的操作相比较,而得到最好的理解。 第二是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6. 生态学效度: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P11 7. 认知科学:当今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一个领域,它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P12 8. 认知神经学:着重考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如何解释认知过程。P12 9. 脑损伤:涉及到组织的破坏,通常由中风、肿瘤或事故引起。P13 10. PET扫描:是指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这种扫描技术能够通过测量血流模式,得到脑活动图。PET扫描能 够用来研究象注意、表象和阅读这样的认知过程。P13 11. MRI:磁共振成像;让无害的强磁场穿过头部,采集来自集结在不同组织的不同部位中的分子的射线,来为 脑解剖学提供详细的图像。P14 12.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只需5秒便能做出一个血流改变图像,而MRI需要90秒,相比PET,其产生的 图像更加精确,费用低。P14 13. ERP:事件相关电位;此技术能够记录被试在对刺激进行反应时,脑电活动的微小变动(持续时间不到1秒)。 这种技术又称诱发反应电位技术。P14 14. 单细胞记录技术:此技术不能安全用于人类;研究者通过将微电极插在单个神经元旁边或者甚至插进单个神 经元,来研究动物和神经系统的特征。这个研究对视觉模式识别有重要意义。P14 15.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分支,这种计算机科学关心如何通过创建计算机程序,来让计算机显示出典型地 只和人类相联系的智能行为。纯粹的人工知能是一种探索尽可能高效地完成任务的途径。P15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学科,即研究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觉、语言、智能、表象、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创造性。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心加工心理学。 信息加工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推动了信息加工理论,用计算机对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过程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理论。 信息装置:即把人视为一个接受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传递装置。 信息编码:即一套信息加工的特殊规则。(它把消息、信号、符号或事物的状态,理解为是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由一种能量媒介物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媒介物,或由一种物理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物理状态的过程。) 通道容量:即在一定时间内一个通道所能传递的信息的有限性或极限性。 符号操作系统范式;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象征的系统)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又被称为“信息处理模型”、“符号处理模型”、“串行处理模型”等。1968年佩泊特出版《感知器》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符号操作系统范式把人看作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或者称作“符号操作系统”。代表人物纽韦尔和西蒙等人。 符号:就是模式,任何一个模式只要它能和其他模式相区别,它就是一个符号。 信息加工系统:是指能够接收、存储、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系统。由记忆装置、加工器、效应器和接受器组成。 联想记忆;安德森和鲍威尔提出:首先分析简单的命题句子,并把分析后的句子输入到存储器中保持,当出现新句子时,调动已经存储在“网络知识库”中的信息来回答或解决问题。 适应性控制;即思维的适应性控制。安德森提出的有关一般性知识存储的认知模型,用程序来说明知识的组织和表象概念的激活过程,并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进行区分。 联结主义范式:20世纪80年代兴起,联结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的本质在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它们之间不断发生的动态变化,即对信息进行并行分布式的加工处理,这种联结与处理是连续变化的模拟计算。其实质是用数学与计算模型的说明人类心智的过程与特点。 通用问题解决程序;由纽韦尔和西蒙设计,采用启发式程序,用“手段一目标分析”方式,把问题的解决程序通过提出一些子目标的办法一步一步地缩小初始状态和最终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最后解决问题。 计算机隐喻是指把计算机作为人脑功能的一种心理模型,从中引申出人的认知过程或心理活动是一种“计算”的观念。 抽象分析方法:又称为会聚性证明法,是指采用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功能类比,并以其他实验分析为辅助,通过结合与抽象,以推理、判断的方式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计算机模拟方法:指用计算机来模拟、检验、发现人的认知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规律的研究方法。 流程图式是指以作业图或信息流程图的形式表示人的心理活动,并以此分析人的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方法。 信息加工流程模式:由于认知心理学把人视为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因此经常采用流程图的方式来分析与概括人的信息加工过程,它是一种简明、扼要地说明人的心理上活动过程的具体方法。(图例39)

人机交互技术实验二熟悉认知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熟悉认知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 专业班级:数字媒体技术 02141401 姓名:罗钧 学号: 2014210xxx 实验日期:

实验二:熟悉认知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内容; (2)熟悉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3)熟悉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二、工具/准备工作 需要准备一台带有浏览器,能够访问因特网的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认知学的概念 (1)分析“人机界面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人机界面(Human Machine Interaction,简称HMI),又称用户界面或使用者界面,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交换信息的媒介和对话接口,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领域都存在着人机界面。 (2)给出“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它与西方传统哲学也有一定联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 认知心理学是最新的心理学分支之一,从1950至1960年代间才发展出来的,到70年代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956年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史上的重要年份。这一年几项心理学研究都体现了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如Chomsky的语言理论和纽厄尔(Alan Newell)和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认知心理学”第一次在出版物出现是在1967年Ulrich Neisser的新书。而唐纳德·布罗德本特于1958年出版的《知觉与传播》一书则为认知心理学取向立下了重要基础。此后,认知心理取向的重点便在唐纳德·布罗德本特所指出的认知的讯息处理模式--一种以心智处理来思考与推理的模式。因此,思考与推理在人类大脑中的运作便像电脑软件在电脑里运作相似。认知心理学理论时常谈到输入、表征、计算或处理,以及输出等概念。 (3)给出“软件心理学”的定义。 软件心理学(software psychology)用实验心理学的技术和认知心理学的概念来进行软件生产的方法,即将心理学和计算机系统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学科。 (4)为什么说“了解并遵循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是进行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基础”?请简单阐述之。 人机界面设计,主要用理论来指导设计,了解认知心理学,一方面防止出错,另一方面用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认知心理学,可以使设计者对用户,即使用计算机的人,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也就是说对人的心理基础要有所了解,以提高人机界面设计的水平,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第一、二章

第一章绪论 基本概念 1.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使用 2.认知心理学: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或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3.认知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的心理学研究理论 4.内省: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地、小心地主义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地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5.信息加工途径:来自于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科学,心理过程与计算机的操作相比较,得到更好的理解,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6.生态学效度:研究所获得的结果页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7.认知科学:是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领域,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 8.认知神经科学:考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如何解释认知过程 9.脑损伤:涉及组织破坏,通常由中风、肿瘤或事故引起 10.PET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扫描认知活动和血流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测量血流模式得到脑活动图 11.MRI:磁共振成像,通过让强但无害的磁场穿过被试头部,采集来自某些分子的射线,这些分子集结在不同组织的不同部位中,最终采集一系列脑图像 12.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用时更短,费用更少的细致血流图像 13.ERP:事件相关定位,记录被试在对刺激进行反应时,脑电活动的微小变动,又叫诱发反应电位技术 14.单细胞记录技术:通过将微电极插在单个神经元旁边或者甚至插进单个神经元,来研究动物脑和神经系统的特征 15.人工智能:AI通过创建计算机程序,来让计算机显示出典型的只和人类相联系的只能行为,一种探索尽可能高效地完成任务的途径,考虑两个主题,语言和问题解决 16.计算机模拟:将人的局限考虑进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17.PDP途径:平行分布加工途径,认知过程从网络角度来解释,这种网络把像神经元一样的单元连结在一起 18.联结主义:平行分布加工途径又叫做联结主义和神经网络 19.平行加工:信息加工时平行和分布式的 20.系列加工:一系列离散的操作,只有一个步骤完成了,系统才会进入到下一步 21.节点:大脑皮层区域里,神经活动的部位,节点是相互联系的 思考题 1.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和了解认知心理学这门学科 答:a.认知是人类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b.对认知心理学的了解,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心理学的其他一些研究领域 c.能帮助我们了解我们自己,了解我们的大脑或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 d.给我们启示,告诉我们如何改善我们的认知技能 2.试比较内省法、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与认知途径,在对高级心理过程的强调上有何区别 答:内省法是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小心的报告他们自己的感受,精确地辨别这些感受,并尽可能客观的报告这些感受。冯特的仔细的严格的方法,在很多方面类似今天的认知研究,不过冯特特别指出,像思维、语言和问题解决这样的高级心理过程,不适合用内省技术来研究 行为主义是一种仅仅依靠客观的、可观察的反应的途径,他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而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学习指导: 第一章:绪论 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本书中的内容以狭义为 主。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重要事件 : 1956 年是认知心理学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一年。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的专著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建立。 1、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会议上,乔姆斯基提交了他关于语言学理论的论文。 2、米勒报告了短时记忆容量为 7 这一重要结果。 3、纽维尔和西蒙讨论了后来极富影响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 4、布鲁纳等从认知加工的观点考察了概念形成的规律。 5、人工智能也在 Dartmouth 会议上创立 3、认知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 : 认知心理学的两大范式 1、符号操作系统范式(信息加工学说):1968 年 S.Paert 的专著《感知器》出版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 完整符号操作系统的六个功能: 符号(模式)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具有表征外部事物的功能;二是其自身具有物理或形式上的特征,可以标志信息加工的操作。 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六种功能: 第一种功能,输入符号(输入)。 第二种功能,存储符号(存储)。 第三种功能,建立符号结构。 第四种功能,条件性迁移(条件传递)。 第五种功能,复制符号(复制)。 第六种功能,输出符号(输出)。 由符号操作系统范式得出三点推论 第一个推论,既然人具有智能,它就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第二个推论,既然计算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它就能够表现出某种智能。第三个推论,既然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符号操作系统,那么,就能够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活动过程。 2、联结主义范式(联结主义学说):20世纪80年代,联结主义范式逐渐形成,并对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及其相关的元理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看法。 联结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的本质在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它们之间不断发生的动态变化,即对信息进行的是并行分布的加工处理,这种联结与处理是连续变化的模拟计算,它不同于对物理符号的模拟计算。 联结主义理论模型有以下部分组成: 一组单元。亦称节点、认知单元、处理单元。激活状态。联结模式。节点激活规则。节点输出功能。学习规则。根 据以上联结主义理论的假设,可以概括出它所具有的四个明显的特点:内在并行性、分布式处理、容错性和自适应 性。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反应时法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 一、涵义 反应时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其作出明显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又称为有机体反应潜伏期,

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总结

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总结 1、Posner实验--信息也可以有视觉编码 给被试安排呈现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可以同时给被试看,或者插进短暂的实践间隔,让被试指出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来反应,记下反应时。所用字母对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和书写都一样,即为同一个字母(AA);另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Aa)。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的反应都为“相同”。 2、Clark和Chase 句子-图画匹配实验--减法反应时实验的范例 给被试看一个句子和紧接着的一幅图画,如“星形在十字之上”,要求被试尽快地判定,该句子是否真实地说明了图画,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记录反应时。实验应用的介词有“之上”和“之下”,主语有“星形”和“十字”,句子的陈述有肯定的(在)和否定的(不在),共有8个不同的句子。Clark和Chase设想,当句子出现在图画之间时,这种句子和图画匹配作业的完成要经过几个加工阶段,并提出了度量一些加工持续时间的参数。 3、Sternberg用于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相加因素法实验 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回答该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止。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能否正确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应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Sternberg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4个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

量(优质的或低劣的)、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因此,他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4个独立的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4、字母转换实验(“开窗”实验) 给被试呈现1~4个英文字母并在字母后面标上一个数字,如“F+3”、“KENC+4”等。当呈现“F+3”时,要求被试说出英文字母表中F 后面第三个位置的字母“I”,换句话说,“F+3”即将F转换为I,而“KENC+4”的正确回答则是“OIRG”,但这4个转换结果要一起说出来,凡刺激字母在一个以上时都应如此,即只作出一次反应。以“KENC+4”为例,4个刺激字母相继呈现,被试自己按一下键就可以看见第一个字母K并同时开始计时,接着被试作出声的转换,即说出LMNO,然后再按键来看第二个字母(E),再作转换,如此循环直至4个字母全部呈现完毕并作出回答,计时也随之停止。出声转换的开始和结束均在时间记录中标出来。根据该实验的反应时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完成字母转换作业的3个加工阶段:(1)从被试按键看一个字母到开始出声转换的时间为编码阶段,被试对所看到的字母进行编码并在记忆找到该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2)被试进行规定的转换所用的时间即为转换阶段;(3)从出声转换结束到被试按键看下一个字母的时间为贮存阶段,被试将转换的结果贮存于记忆中。 5、Peterson和Peterson有关遗忘进程的实验

最新心理咨询师《认知心理学》笔记(第八章)

心理咨询师《认知心理学》笔记(第八章) 第八章问题 一、问题解决概述: 1.问题的特征 每个问题都包含着三个特征: ⑴初始状态,它描述了问题开始时的情境; ⑵目标状态,当问题得到解决时,人们达到目标状态; ⑶障碍,它描述了一些限制,这些限制使得从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迈进有困难。 2.问题解决的步骤:①问题的确定②问题的定义和表征③策略形成④信息组织⑤资源分配⑥监控⑦评估。 3.简述理解问题的二个步骤:理解问题所需的第一个步骤是注意重要的或相关的信息,而忽视无关的材料;理解问题的第二个重要的步骤是确定如何表征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途径 1、一种是算法,所谓算法是指迟早总会产生解决办法的方法。一种叫做穷尽搜索的方法,就是一种算法。使用这种方法时,人们会尝试一个问题的所有可能的答案。 2、一般来说,人们花在搜索答案上的时间,粗略地同问题空间的大小成比例。问题空间是指,对于一个问题解决者来说,所出现的所有可能的解决办法。通常,一个问题还可能有其它的解决办法。然而,如果问题解决者没有意识到这些解决办法,那么,这些解决办法将不

被包括在问题空间里。问题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在问题解决活动中,人们使用最为广泛的策略是手段-目的分析和类推。 3、手段-目的策略: 手段-目的策略有两个重要成分。首先,人们把问题分解成许多亚问题或较小的问题;然后,针对每个亚问题,人们尽力缩小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手段-目的分析把问题解决者的注意集中在初始的问题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上。 小人与魔鬼问题及有关研究: Greeno研究了小人与魔鬼问题。他发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会停下来计划下几步移动的策略,而不是以一个固定的步调移动小人和魔鬼。特别是第一步移动之前和另外两步关键的移动之前,人们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4.类推途径: 问题同构:在小人和魔鬼过河测试中,如果将小人和魔鬼改成不同国家的居民,问题的性质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这些有着同样的根本结构和解决办法,但细节不同的问题称作问题同构。 问题解决的类推途径还有其它一些标准的术语。我们当前努力解决的问题通常称作目标问题。为了解决目标问题,我们应该参考过去我们解决过的类似的问题,即所谓的源问题。 表面特征:即问题中所使用的特定的客体和术语。 结构特征:是为了正确地解决问题所必须理解的根本核心。

《认知心理学》实验指导

概念形成 简介: 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个体掌握一类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就是概念形成的过程。实验室中为了研究概念形成的过程,常使用人工概念。 制造人工概念时先确定一个或几个属性作为分类标准,但并不告诉被试,只是将材料交给被试,请其分类。在此过程中,反馈给被试是对还是错。通过这种方法,被试可以发现主试的分类标准,从而学会正确分类,即掌握了这个人工概念。通过人工概念的研究,可以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一般来讲,被试都是经过概括-假设-验证的循环来达到概念形成的。 叶克斯复杂选择器可用来制造人工概念。本实验模拟叶克斯复杂选择器来研究简单空间位置关系概念的形成。 方法与程序: 本实验共有4个人工概念,难度顺次增加,被试可以任选其中1个。 实验时,屏幕上会出现十二个圆键,有空心和实心两种。其中只有一个实心圆与声音相联系,此键出现的相对位置是有规律的,被试要去发现其中的规律(概念),找到这个键。被试用鼠标点击相应的实心圆,如果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表明选择错误;如果有声音呈现,同时该圆变为红色,则表明选择正确。只有选择正确,才能继续下一试次。当连续三次第一遍点击就找对了位置时,就认为被试已形成了该人工概念,实验即结束。如果被试在60个试次内不能形成正确概念,实验自动终止。 结果与讨论: 结果文件第一行是被试达到标准所用的遍数(不包括连续第一次就对的三遍)。其后的结果分三列印出:第一列是遍数;第二列为每遍中反应错的次数,如为0则表示这一遍第一次就做对了;第三列表示这一遍所用的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根据结果试说明被试概念形成的过程。 交叉参考:思维策略 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319-321页

认知心理学习题库

认知心理学习题库 各章思考题 第一章: 1、什么是认知和认知心理学? 2、认知心理学产生的内外原因是什么? 3、认知心理学有什么影响? 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 1、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觉的基本看法是什么? 2、二战后,知觉研究出现了什么样的新方向? 3、什么是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它们的交互作用怎样? 4、怎样认识知觉组织单元的整体性与局部性? 5、模式识别的理论有哪些?支持特征分析说的证据有哪些? 6、解释概念: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加工串行加工和并行加工模式和模式识别感受野和特征觉察器原型和原型匹配假设 第三章: 1、用实验说明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 2、 Kahnman的容量分配模型由哪些成分构成?如何用这一模型解释双作业操作? 3、什么是多重资源模型,它有什么缺陷? 4、解释概念:选择性注意双耳分听技术追随技术语义启动效应资源限制加工和资料限制加工控制加工与自动加工 第四章: 1、两种记忆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你认为应如何解释系列位置效应? 3、感觉记忆有什么特性(特点)? 4、多存贮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5、解释概念:加工水平说保持复述和精细复述 第五章: 1、什么是短时记忆,它有什么特点? 2、组块在短时记忆中有什么作用,如何扩大组块? 3、对短时记忆容量的有限性应做何种解释? 4、 STM中的代码方式有哪些? 5、用Sternberg的扫描实验说明STM的信息提取。 6、解释概念:系列位置效应组块平行扫描系列扫描双重模型探测法(Waugh和Norman) 第六章: 1、什么是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 2、命题代码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3、什么是双重编码说? 4、评述长时记忆模型。 5、遗忘的性质怎样? 6、谈谈长时记忆中的线索提取。 7、什么是图式,它在记忆中有什么作用? 8、解释概念:描述性记忆和非描述性记忆语义距离和语义空间 第七章: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1.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学者是【】A.斯金纳B.皮亚杰C.冯特D.比内 2.根据皮亚杰的观点,2-7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属于【】A.前运算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 C.感觉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3.注意的基本特点是【】 A.间接性和概括性B.指向性和集中性C.起伏性和转移性D.直观性和概括性 4.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A.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B.反射和抑制C.兴奋和抑制D.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性条件反射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 A.对比 B.后像C.分配 D.适应 6.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这种现象是【】 A.似动 B.真动C.诱发运动D.想象运动 7.根据视觉三色学说,在视网膜上存在三种感色装置分别接受【】 A.黄、蓝、紫B.红、绿、蓝C.黑、白、灰D.黄、绿、蓝 8.一种记忆的特点是: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编码方式以听觉编码为主,容量为7±2组块,该种记忆是【】 A.瞬时记忆B.长时记忆C.短时记忆D.感觉登记 9.后学习材料对于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这种现象被称之为【】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C.正向抑制D.负向抑制 10.把一些不曾关联的事物的属性、部分、特性结合在一起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该种想象方式是【】A.典型化B.夸张C.拟人化D.粘合 11.瞬时记忆中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的基本条件是【】 A.注意 B.编码C.复述 D.提取 12.在接触感性材料时,不以论证的形式迅速地对问题答案做出合理的选择,这是【】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C.发散思维D.具体思维 13.提出问题解决的尝试错误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B.苛勒C.西蒙D.赫尔 14.听觉的适宜刺激的频率范围是【】 A.16-20000HZ B.20-5000HZ C.200-20000HZ D.16-20000HZ 15.决定声音音色的是声波的【】 A.频率B.振幅C.波形D.响度 16.智力超常儿童智力发展的速度很快,显著地超过同龄儿童的水平,其智商在【】 A.80以上B.100以上C.120以上D.140以上 17.关于能力结构的二因素论的提出者是【】 A.卡特尔B.艾森克C.斯皮尔曼D.加德纳 18.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概念的【】 A.外延 B.范围C.内涵 D.广度

当代认知心理学

《当代认知心理学》读书笔记(一) 作者:梁宁建上海教育出版社 学校在放假前给我们骨干教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读《当代认知心理学》,并做交流。这本书确实挺难看的,我的看的时候圈圈画画还是觉得糊涂,干脆用电脑取代笔来做个读书笔记的摘抄与总结,给自己列个清新的提纲,也好资源共享,希望能帮到其他的人来了解这本书。 一、序 认知心理学是探索人们如何获得知识和使用知识的一门学问。本书努力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1、在结构体系上,力求兼容并蓄。 2、在内容上,突出科学性、学术性、基础性和前沿性。 3、在文献资料的选取上,力求反映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第一章绪论 20世纪中期,世界科学史上诞生了探索人类智慧产生和发展的前沿性尖端科学——认知科学。 一、认识心理学的概述 (一)认知心理学的涵义 1、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赛尔(Neisser)出版了了名为《认知心理学》的专注,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确立。 他在书中定义: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信息经感觉输入的转换、加工、存储、恢复、提取与使用的过程,他把认知心理学划分为视认知、听认知和记忆与思维高层次心理过程三部分。 2、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里事件,、心里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3、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或数据处理心理学)。 4、随着认知心理学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对人的认知活动的三种理解: 第一种理解:认知活动是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这种观点强调信息在人脑中的流动过程,从感知信息开始直到最终做出行为结束。

第二种理解:认知活动是人脑对符号的处理过程。这种理解把认知活动看作是人脑对符号的操纵与处理的过程。 第三种理解:认知活动是问题解决过程。这种理解认为认知活动是个体选择、转换、操作和使用从环境中来的信息,以及利用人脑中的知识与经验来认识和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特定问题的过程。 以上三种对认知心理活动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人类认知活动过程的实质,它们都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尽管也存在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人类认知活动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地接受或加工信息、符号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地、积极地加工和处理输入信息、符号与解决问题的动态系统。 4、信息加工去向的认知心理学对心理学分支学科产生巨大影响,尤其对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影响有: 首先,是对探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研究领域的扩大。 其次,是从心理物理函数的手机走向了对人的内部心理机制的揭示。 再次是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 最后是重视个别差异、社会文化差异以及对个案的研究。 (二)人类认知系统及其特征 1、人类的认知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维持生存的系统,它涉及到人类的情绪、需要、动机、意志以及维持生命与延续生命的部分。另一个是认知的系统,它涉及到个体获取知识和经验的内部心理操作过程,以及个体学习与运用知识的过程。 2、认知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有限容量的信息传递与处理系统、认知策略系统、知识经验系统和自我监控系统,即元认知系统。 3、人类认知系统的基本特征: 第一,人是一个符号运算系统。 第二,人类的认知系统是一个多阶段、多层次的信息传递系统。 第三,人类信息加工能力的有限性。

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

对Renitz的实验改进后实验设计(中国版) 一、实验目的:探究集中注意与分散注意条件下学习效果的差异 二、实验方法 1、被试:被试随机选取,种族均为汉族,视力与智力正常,样本容量应较大 2、实验设备: 2.1实验材料:在中国情绪库里选取40张中性正面面孔(其中男性面孔20张,女性面孔20张),美丑程度中等,面部无明显标志,背景为白色,经专业软件处理后达到分辨率、亮度、对比度等基本一致,照片的高度、尺寸、在背景框中所占比率一致。结合面孔随机组合(含2—3人的特征)。 2.2E-prime软件编程,图片单张呈现,每张图片呈现适当的时间,在分散注意学习阶段要求被试数圆点数,并要求将正确的圆点数目输入所给方框内。图片呈现阶段面孔上有圆点,测验阶段无圆点。 3试验程序: 3.1 将实验材料照片均分为A、B两组,每组10张男性面孔,10张女性面孔;将被试随机分甲、乙为两组;在呈现面孔时,在面部随机出现4—7个圆点,圆点数4、5、6、7在A、B两组材料的出现次数相同。测试阶段呈现本组面孔的结合面孔10张,旧面孔10张,结合面孔所用图片不与测试阶段旧面孔重复。 3.2 利用E-prime软件编程,甲组被试先在集中注意情况下学习A组图片,指导语为:“欢迎您参加本次测验,接下来您会看到一组面孔图片,请尽量记住这些面孔,读懂此段话的意思后请点击‘继续’开始”。呈现完毕后,休息2分钟,指导语为“学习完毕,请您休息2分钟”,休息完后进行测验,指导语为“接下来您将看到一组面孔图片,有一些是刚刚见过的,另一些是没有见过的。请判断下面呈现的图片是否见过,见过的请按左键,没见过的请按右键”。 再让甲组同学在分散注意的情况下学习B组图片,指导语为“欢迎您参加本次测验,接下来您会看到一组面孔图片,面孔上有一些圆点,请在注意面孔的同时数出这些圆点的数目,并将正确的数字填到下面的方框中。读懂此段话的意思后请点击‘继续’开始”。其他程序如上。 3.3 乙组被试先在集中注意的情况下学习A组图片,进行再认测试。再在分散注意的情况下学习B组图片,进行再认测验。程序如上。 3.4统计两组被试在不同的学习条件下的再认结果正确率,有需要时可分析其反应时。

实验认知心理学

实验认知心理学:针对健康人群开展行为实验研究,是认知心理学的传统研究方法。 实验认知心理学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以研究认知过程的心理学。 优点:1.实验认知心理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把整个认知心理学推向前进的主要动力。另外三个研究方法都或多或少的从中获益。2.他的研究方法影响了其他心理学领域,如临床、发展和社会心理学。3.贡献:实验认知心理学发展出了许多成熟的实验研究方法。 缺点: 1.生态效度(实验室实验结果能适用于实际生活的程度)不足 2.只提供间接证据 3.缺乏与其基质——脑的直接关联。解决方案:认知神经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 4.精确程度有限 解决方案:计算认知科学 5.忽视个体差异的存在 6.实验认知心理学的关注点集中在一些相对特定的理论上,这些理论只适用于范围相对狭小的一组任务。缺乏普遍适用的理论构架 认知神经心理学:通过研究脑损伤患者的认知损害模式来为正常人的认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局限性:

1.认知操作成绩并不完全是正常认知系统在损伤后的直接 表现。 2.损伤往往不是单一模块的。 3.模块化范式的可靠性问题。 4.即使脑损伤相似的患者个体间还是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个体差异的影响。) 5.对综合性的高级认知功能研究较少。 计算认知科学:通过开发各种计算模型来进一步理解人类认知。 局限性: 1.模拟往往针对特定现象而非针对理论 2.连结主义模型与大脑模型存在差异 3.可调节的参数过多导致很多模型可解释任何现象 4.难以与模型以外的影响因素协作 5.未能建立统一的底层(普遍适用)理论 认知神经科学:通过运用各种脑成像技术来研究与认知相关的大脑功能和结构特点。局限性: 1.在探索高级认知功能时可能存在局限性 2.忽略个体差异的影响 3.依赖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建构 4.激活标准受主观性因素影响(认为强制性标准来确定大脑活动 区域等)

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的深入探讨 - 副本

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的深入探讨 ——以STROOP效应为例 王飞 (安庆师范学院安徽·安庆246003) 摘要在许多领域尤其是心理学中,为了验证某种假设,以及发现某些有意思的现象。实验者会设计具有验证性目的的实验。有些实验比较经典,被有相同或类似目的的后来人多次沿用,就形成了一种实验范式。实验范式包括实验的目的、具体流程、手段以及是被试内还是被试间或者是混合实验设计等。用一句话讲就是:实验范式即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实验范式在具体的实验中可以做为模板,并根据自己的新要求进行修改。Stroop效应是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之一。关键词stroop效应认知心理学实验范式实验程序 1 引言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其成为西方心理学认识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相反,认知心理学家研究那些不能观察的内部机制和过程,如记忆的加工、存储、提取和记忆力的改变。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过程。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信

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着。而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这种序列加工观越来越受到平行加工理论和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挑战。 Stroop效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视觉任务。该效应是指,当词的印刷颜色与词的意义相冲突,而任务是命名印刷颜色时,被试的反应要慢。在Stroop效应实验中,为完成任务,被试不得不面临一种选择,即不得不从印刷颜色和意义两个维度中选出印刷颜色这一维度。Stroop(1935)最早证明了这种效应。他发现,人们命名100个冲突词的墨水颜色,平均要花110称的时间。相比之下,命名100个实心彩色正方形的墨水颜色,平均只需63秒。二者之间47秒的差异代表Stroop干扰量或Stroop效应量。 Stroop效应自发现以来,一直为认知研究所青睐。其研究的范式日趋成熟, 研究领域广为拓展。由最初的注意、认知、语言等基础学科发展到情绪、记忆、脑、神经科学等领域,近年来更将Stroop效应的研究扩展到应用层面。最近两年有研究者通过ERP 来研究情绪言语中性别-特定的Stroop效应;禁忌语的Stroop 效应;数字的Stroop效应;对立颜色Stroop干扰的减少;执行功能中抑制能力与儿童数量加工能力的关系;在应用领域,有报告指出酒精依赖的患者可能是由于对酒精伤害人体的关联性的认知不足造成的。可通过Stroop效应(酒精—相关词语)激发指示语来提高酒精依赖患者的认知成绩,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对酒精的依赖;也有人将Stroop效应作为精神病理学的一种方法,研究饮食无序的患者;用情绪Stroop范式研究烧伤患者的认知障碍等等。 本文研究者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研究过程是在安庆师范学院选取被试,通过测定和比较被试对四种不同材料水平刺激的反应时和唱色(颜色命名)这两个认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教学文案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

AVL单元:在认知心理学中,常常把听觉的、口语的、语言的代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VL 单元,认知心理学用(AVL单元)作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代码。 部分报告法:主试呈现一些信息,不要求被试全部报告。 材料限制:指人的注意受到刺激信息任务(刺激材料)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加工的信息的限制,即使分配到了较多的认知资源,也不能顺利完成的认知活动过程。 产生式系统:安德森认为产生式系统的形成经历了认知阶段,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 陈述性记忆:是指一个人对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通过练习后逐渐获得的技能或经验的记忆。 语义记忆:是指个体对客体事实的记忆。 情景记忆:是指个体对事件的自传式的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个体所具有的特定经验无意识的影响了当前信息加工处理的绩效,而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经验,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提取与操作。 外显记忆:是指个体能运用记忆中所存储的信息并能意识到记忆活动的过程,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积极地搜寻记忆线索,并把当前的刺激信息与提取出的信息内容进行比较以便能回忆出不在当前的事物的记忆。息的知觉或准确的摄取。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在人脑中存储一分钟以上,几天、几月、几年,乃至终身的记忆。 佩奥的双重信息编码理论,在长时记忆中存在两种独立的编码系统,即(语义编码系统)(表象编码系统) 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1分钟左右的加工处理与编码。加工代码:AVL单元信息容量(有限性)是短时记忆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7+-2 5.斯滕伯格认为,短时记忆中对刺激信息的加工处理是以(完全系列扫描)的方式进行的。 瞬时记忆:又称为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是外界刺激信息通过感觉器官时,按输入刺激的原样,以感觉痕迹的形式在人脑中被暂留的过程。特点:物理特征编码、保持时间短暂、容量大。 工作记忆:又成为操作记忆,是对输入的刺激信息再一次进行加工与编码,使其信息容量扩大。 感觉信息加工:是指感觉器官与刺激物信息相互接触(或作用)之后,感受器将物理刺激转化为生物电信号,并通过动作电位把外部事件的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特定区域的过程 感觉登记的特点:物理特征编码,保持时间十分短暂,记忆容量较大 计算机模拟方法.利用计算机来模拟/检验/发现人的认知活动及行为表现的规律的研究方法记忆系统:瞬时记忆系统(感觉登记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 脚本:认知心理学把人所从事的某些典型活动,按先后次序所作的有组织的认知称为脚本监视:指一个人获得有关自己认知活动的进展、效果等信息的过程。 控制: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活动作出计划、调整的过程。 机械性复述:或称为维持性复述,即不是将短时记忆中的刺激信息建立在对它们的理解的基础上,而是一味地通过不断的简单重复,力图将刺激信息保留在短时记忆中。 精致行复述:或称为整合性复述,即将短时记忆中的刺激信息进行分析,使之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建立起某种内在的联系,并努力把它们整合到长时记忆的认知结构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