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关于“对中小学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部署,《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了中小学各学科课程将融入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在学校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对中小学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目前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存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缺乏,兴趣不浓,传统文化意识淡薄的趋向。对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如:传统美德、传统节日、文学名著、诗歌词赋、成语、毛笔字等没有兴趣,缺少教育,而对洋文、洋节日、洋快餐,日韩明星,流行音乐,网络游戏等倍加热门、推崇。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这样的情况如任其发展下去,将导致文化断层、精神缺氧、社会道德低下,后果非常严重。现就加强中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1、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按照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的要求,在中小生中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将传统文化教育做为学生必修课程,纳入学校教育重要内容。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传统美德,激励传统民族精神,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人才。

2、加强教师队伍培养。传统文化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水平。由于多年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及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教师的自身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难以承担传统文化教学任务,因此搞好传统文化课教学,必须从培训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通过培养训练,形成一支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熟悉传统文化教材,熟悉教学方法,有独立教学能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3、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材的编制。要集中人才,结合本地域特点,编写中小学好传统文化教材,并不断加工修改、提高教材质量。为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好的素材。

4、发挥本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作用。盐城是中国革命老区,有许多著名的革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本地的博物馆、展览馆,革命烈士、爱国人士等革命教育场所,带领广大中小学生定期学习参观,并以此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5、营造中国传统文化的舆论环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有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在学校及社会上的各种社会公共场所,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载体,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设专栏、办专刊、学校广播站等载体,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要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题材的校园、社区等文娱活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小学生学习接受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沂南县第四实验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全过程,教学全过程,通过学科渗透,课堂引导,课余活动得以全面展开。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坏境 苏霍姆斯林“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感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我校在进行校园外表形象具体设计和布局的时候,一贯遵循高品位原则,尽量做到:布局合理,格调高雅,赏心悦目,寓意深刻,美观实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中华文化相关的景塑雕像,文史雕刻,名人伟人的名言警句,师生的书画作品,从校园的整体布局到花坛里一草一木都精心设计,艺术构思。校徽,校训,每天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形成“文明,团结,严谨,勤奋”的优良校风。 二、课堂教学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主渠道 我校始终坚持“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利用语文,政治等课程资源,把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会民俗贯穿到课堂,使学生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

养,力求将现代意识和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培养即具有现代精神,又富有中华优秀传统的“现代人” 。此外,我们还积极探索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校本课程,如《中华经典诵读》,民歌,故事,戏曲,表演,绘画等纳入课程内容,让学生更多地诵读古代浅近的优秀诗文和诵读历史上优秀人物故事,把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 与继承,弘扬我国优秀文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坚持以书法艺术教育,中华经典美文诵读为载体,把中华文化渗透到校园生活之中 三、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我校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为主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立足当地、因地制宜、就近就便,积极创新形式和载体,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广泛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宣扬中华优秀传统,营造关爱互助、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倡导文明和谐、使用节俭的现代节日理念。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期间,在全校组织开展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志愿服务和体育健身等丰富多彩的大众性活动,推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如春节、元宵节期间开展“网上大拜年、”“网上猜谜”等网络文化活动;清明节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端午节期间广泛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普及,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山川河流、植树绿化等活动;中秋节、国庆节期间以团结团员为主题开展活动;重阳节期间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气。 四、扎实展开“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心得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优秀范文5篇]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内容提要]:文化魅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前提和不竭源泉,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后盾。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时代浪潮,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相结合,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强劲力量。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必须将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全面发展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战略性目标,努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当代的国际大环境下,对全面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 软实力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culture, the premise and source of a nation’s soft power, serves as an indispensable backup force in its peaceful rejuvenation. With the coming of the era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multi-polar world, cultural soft power h as become a necessary part of a nation’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which, combined with its hard power in

economy and military, works as a strong forc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 is st ill in its infancy stag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its long history and countless brilliant achievements, works 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improving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in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brillia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ust be utilized as a strategic tool in our country’s overall development. Key words: brilliant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a; soft power 引言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孟宪实曾经说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之源,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1?。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五千多年漫长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辉煌灿烂、独树一帜的中华文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形态。在以往的漫长岁月中,传统文化经过历代优秀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的阐发和完善,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中不可替代的文化传统,并且深深

关于当代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现状的调研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了解传统文化在当代小学教育中的现状,弘扬传统文化,测试当今小学生对中国传统和文化认识程度,以及小学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播程度,以及学校的重视程度和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教育方法的态度,从而引发思考,是传统文化得以受到更多的重视,教育得以进一步发展。 二.调查形式 利用做义工的机会,向来参加培训的小学教师和学生们进行问答,并向传统文化教育的专业人员进行咨询及意见的征集。 三.调查时间 2013年8月10日——2013年8月20日 四.调查地点 传统文化——“伏羲班”培训地点 五.调查对象 小学老师、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专业人士 六.调查内容 1.当代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比较模糊,兴趣也比较淡薄。 由于认识的模糊,很多小学生被问及传统文化是哪些内容时,他们只认为是古诗词,文言文等,还有一小部分能提出服饰、器皿、建筑、书法、武术等。他们也认为,只要学习了文言文、古诗词,就是传承了传统文化,殊不知那些只是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 面对很多古代经典典籍中所蕴含的精神和内涵,往往不能够得以体会。当被问及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原因是,他们几乎都告诉我,是为了考试,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告诉我,是因为比较感兴趣才去学习的。 2.学校里关于传统文化的教授和传播方式很单一。 教材中有不少关于古代优秀著作的文章,但教材只是将所谓的孔孟之道,优秀精神放在语文书中,由语文老师上课解说,这就很容易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内涵造成疏忽,只是注重文言文,古诗词的本身,只看考点而没有拓宽,对传统文化缺少介绍,缺乏新意的方式去学习,不足以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在调查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询问,我也了解到,很多学生认为文言文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背起来也不易,大部分都是死记硬背出来的,文言文中所蕴含的的有趣的事物他们也没有体会到,就以为如此,他们才会越来越排斥,觉得越来越无趣。 3.有一小部分家长能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会多多少少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学习传统文化,但是大部分家长都没能意识到。 家庭在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时期,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如果父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观念都不够深,那么孩子的观念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会比较匮乏。 4.许多老师都能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老师都表示,即使自己重视,但是由于教学的进程压力,不得不按部就班的上课。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多元化教学,利用有限的时间激发孩子的兴趣,很多老师的

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现状调查情况报告.pdf

当今社会,浅文化、俗文化、网络文化充斥人们的生活,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 他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另外,写作教学的功利化、速成化的趋向已经严重影响到写作教 学的可持续发展。重操作技巧传授、轻写作素养养成的写作教学模式已然充斥着中学写作课 堂,直接导致学生习作的套路化、浅薄化。 因此,我们课题组针对初中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理解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以期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探索并掌握在写作教学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一、调查目的 了解传统文化在当代初中教育中的现状,弘扬传统文化,测试当今初中学生对中国传统和文 化认识程度,以及学校的重视程度和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教育方法的态度,从而引发思考,是传统文化得以受到更多的重视,教育得以进一步发展。 二、调查对象: 我校七、八、九年级三个班共60人。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我进行了调查,完 全能够保证调查结果的科学性,从而帮助我们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判断,保证研究的有效性。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对象是七、八、九年级60名学生,共发放问卷60份,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100%。 四、调查时间: 2018年12月3日2018年12月12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本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共设置了11个问题,其中单项选择10个,主观题1个。 六、调查研究的方法: 问卷法,统计法,分析法 七、问卷调查的结果 1.我国的三大国粹是() A.儒学、国画和针灸 B.儒学、瓷器和武术 C.瓷器、书法和儒学 D.国画、京剧和中医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总结

康家集初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总结 现就我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关活动情况汇报如下:我校学本期起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我校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之中,并倡导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国学经典诵读等活动。 一、我校设立了第二课堂。并且把书法设立在了里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二、我校能够充分利用那些仍得以保留的文化资源和方式,如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加以开拓和创新,开展主题班会、专题演讲、歌咏比赛、文艺演出、手抄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我校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提高道德修养。 为此,我校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拓宽文化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充分表达对祖国、家乡的热爱。 1.开展“感恩共产党”红歌比赛。 我校结合“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举办“建党节红歌比赛”文艺汇演,激发全校师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热情。 2.开展“感恩祖国”文艺汇演。 国庆节,我校通过组织开展“喜迎建国七十周年、助力临洮脱贫攻坚”主题文艺汇演,提升学生感恩祖国、回报祖国的朴素情

感。 3.开展“感恩励志”演讲比赛。 我校通过组织以“感恩励志”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引导青少年表达对祖国、父母、老师的感激之情,培养青少年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 4.冬至节师生家长联欢包饺子传统文化教育 打造品牌和亮点,形成长效机制我校形成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我校开展冬至节师生家长联欢包饺子传统文化教育。 5.“感恩老师”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9月10日我校通过组织以“感恩老师”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引导我校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培养青少年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本学期来,我校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坚持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感想

中国传统文化感想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唯一的一个几千年文化未出现的断层的国家。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灿烂无比,我比较感兴趣的是词,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以下想法也许很浅,但确是我内心的一些真实想法。 我喜欢词的参差感与随意感,尤喜欢婉约词表达情感时的那份细腻与含蓄,比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试想,花 又怎么会作出回应呢?“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黄 花有多瘦?“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把 离愁别绪描写得何其形象! 小时候,甚至现在有些时候,我都幻想自己能回到古代,最好是唐朝。不为别的,只为能在平常的日子里穿上美丽的衣裙走走停停,那感觉肯定很美。因为依我的理解,古代女子都是裙裾飘飘的。 并不认为所有中国传统文化都是精华,我很反感其中的一些元素。比如,中庸。何谓“中庸”?我认为也就是明哲保身,忍气吞声。中 国人历来倡导“和”,但这个“和”应是有原则的“和”,而非建 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和”。所以,我认为,遇不平之事,当挺身 而出。还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未免荒谬。不知道是它 们成就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还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成就了它们?我 并不否认忠孝仁义道德,但每个人都是独立自由的个体,又何来谁 是谁的主人,谁又必须要依附于谁呢?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里已说过,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 否定。我们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我认 为当发扬的是古代诗词文学,经常读背,既能陶冶性情。又能传承 经典。还有古代先贤的一些为人处世之道,尤其是孝道,“能养且敬”、“慎行无忧”等等,于现代而言,十分必要。这样,社会风 气肯定能更纯净,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浅谈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浅谈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内容摘要: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认在我们小组看来,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传承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当今时代,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满足人民精神期待的重要保证,它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一个国家如果只注重硬实力的发展,不注重软实力的发展,国家的发展难以持久。只有二者协调发展,国家才有可能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文化软实力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秩序正在进行调整和重组,在这个过程中,不充分认识文化软实力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将会在全球化中坐失良机。随着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洪流冲击受到排挤.但是任何一个民族的现代化都必须

建立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上.如果说文化是整个社会的灵魂,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现代化的活水.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挖掘精华,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创新,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 时间的洪流不断地向前,国家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终将有一天需要我们青年大学生去继承、去发扬。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的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过多少了解呢?对此,我们小组在校内进行了一次比较详尽的问卷调查。 一、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而在此次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的同学其实根本不重视这一次的问卷调查,由此也可见现在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继承意识的淡薄。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也发现,许多同学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只有大体上的一种模糊的认识。这里列举的也只是一小部分: (一)被冷落的国粹—京剧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蕴藏着浓厚的文化思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我校大学生中流行音乐盛行,歌星、超女大受欢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文化也多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能不能在同学们的心中站稳脚跟,他们是否有心去感受和体会国粹的魅力?京剧的发展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历史的积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的博大精深值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总结总结20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初中二年级 20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感受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认识。学期结束之际,现将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本学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取得成绩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引导学生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 5.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下学期我会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其中,武术是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下面是范文大全带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篇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我们课本上学过的唐朝的唐诗,还有没学过的宋朝的宋词、元朝的元曲;我们经常提到的琴棋书画;还有民俗节日等等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过我还是最喜欢中华成语。 就像我见过的陈汉东伯伯,他用成语接龙的方式把20xx个成语围成五个环,象征着20xx北京奥运的五环。 第一环是:天下第一、一脉相承、承前启后、后继有人-------意有未尽、尽忠报国、国利民福、福寿齐天。 第二环是:天下为公、公正廉明、明心见性、性烈如火------意在笔先、先入之见、见物思人、人众胜天。 第三环是:天下一家、家见户说、说短论长、长命百岁------食不求甘、甘拜下风、风和日丽、丽日中天。 第四环是:天下大同、同心一意、意广财疏、疏财仗义------世代相传、传世之作、作威作福、福地洞天。 第五环是:天长地久、久负盛名、名副其实、实事求是------来去自由、由浅入深、深明大义、义薄云天。

陈汉东伯伯创作的中华成语龙,从天开始,以天结束形成了五个大圆环。不但很有意义,而且又好记又好玩。我想,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篇二: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其中,武术是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中国武术又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核心,几千年来代代相传,也是中国最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 我从小就开始练武术,虽然学武术很苦很累,但我一直在坚持,并且乐在其中。寒冷的冬天也要早早起来,我却在练功房里练得满头大汗,夏天就更不用说了。但在武术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养成了勇于拼搏、不怕吃苦的武德精神。 厩得有一次,我食物过敏扁桃体肿大,还发了烧,妈妈在头天晚上问我,第二天去不去练武术,我毫不犹豫地说要去。那天在课上我仍然练得很认真,喊得很起劲,徐老师说我很棒,我真高兴。 还有一次,我早上起来,看到外面雨下得很大,风也很大,我怕路上时间长迟到了,着急地叫妈妈快走快走。我们一到外面风夹着雨扑面而来,我两只手紧紧地握着伞,可还是被吹得东倒西歪,等我到教室时全身又冷又湿,都打哆嗦了。可我换好练功服后,很快就练得满头大汗,一点也不觉得冷了,你说神奇不神奇? 不过,练武术可不是用来打架的哦。你看。这个武字就是结合了

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打造书香校园,巩固提高我市素质教育成果,接到自治区关于开展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研的通知后,局领导非常重视,立即进行了调研、并总结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推进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举措及经验启示。现把调研结果简要总结分析如下:一、调研工作目标 让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健全的人格,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孩子们健康成长,受益终生,并让他们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内容: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读本为学习内容体系,各中小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学习。 各年级课程设置如下:幼儿园学习《弟子规》,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千字文》,三年级学习《孝经》,四年级学习《大学》,五年级学习《中庸》,六年级学习《论语》,七年级学习《孟子》(上),八年级学习《孟子》(下),九年级学习《道德经》,高一和中职一年级学习《寿康宝鉴》,高二和中职二年级学习《礼记》,高三学习《周易》等。

(二)教育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专题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确保教学效果。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我市中小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同时学校还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2.主题活动。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组织举行经典诵读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画比赛、名人名家故事演讲比赛、传统文化专题晚会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寓传统文化教育于丰富多彩活动之中。 3.社会实践。各地各学校结合教学工作,并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有利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深了解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二、主要举措 (一)营造教育氛围 营造浓厚氛围。开辟传统文化走廊、学习园地、专栏、专刊、网站、网页等阵地。在学校墙壁、走廊、教室、橱窗、寝室等地精心合理布置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画、警句、诗词歌赋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励师生奋发向上。在学校进出口墙面、走廊等醒目位置张贴悬挂传统典故成语、格言警句等。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及意义

21 世纪的脚步已日趋临近之际, 世界文化结构也面临着重大的转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尽管西方现代的强势文化自近代以来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最后被证实其强势并不能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而一统天下。而世界新兴地区的崛起, 不仅从政治、经济, 也从文化方面改变着世界的格局。各种文化的多元并存, 可以说是新世纪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鉴于此全新局面的出现, 为了更好地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进一步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及世界文化的发展, 我们有必要由这一新的视域来再度审视中国传统文化, 立足于当代, 以面向未来的世界历史眼光考察其现实状况, 并在此客观基础上对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实际价值作一番全方位的透视, 本文拟就此进行初步的探求以求其中真义。 那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究竟是怎样的呢? 要说明这一问题, 首先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简要回溯一下历史。 众所周知, 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世纪时代曾经创造过举世瞩目的东方文明, 然而近二个世纪以来, 它却备受蔑视、挑衅、挫折与打击。清朝末年, 一些怀抱救国图强宏愿的仁人志士, 在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时, 已逐渐清醒地意识到本民族文化的种种流弊, 纷纷冲破儒学传统的束缚, 力倡变法, 以图改良, 于是, 西学东渐之风自此大盛。到辛亥革命时期, 儒家建制自上而下被彻底摧毁, 虽然就民族文化传统深层结构而言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 但从此以后, 失去其具体的托身之所的儒学确已变成了“游魂”, 再也无法恢复它以往那种君临天下的地位。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本身即是以反传统为其重要标志的, 由于对传统文化的严重误解, 导致“五四”激进分子对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采取敌视的态度, 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致使“五四”以后教育界的主流视“读经”为大戒, 一般人不但平时接触不到儒学, 而且耳濡目染多为讥骂之词, 于是, 儒家的源泉至少在知识阶层中确有渐呈枯竭之象, 而此后近四五十年间, 更因民间社会被消解、荡涤而逃遁无地。一直到20 世纪60 年代末, 美国汉学家勒文逊还认为, 儒家将会是只有在博物馆里面才找得到的东西, 而国内在文革时期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扼杀更是史无前例的。此时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受了一百多年的不断攻击与剿杀之后, 似乎已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然而从70 年代开始, 随着日本与所谓的四小龙——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的经济起飞, 人们再次目睹了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的潜力与魅力, 于是重新引起了海内外的普遍关注, 掀起了文化热潮。然而这一切似乎只限于学术界, 从总体上来看, 改革开放的20 年, 由于国门大开, 西方文化思潮纷涌而入, 人们的注意力往往更多地集中在外来的先进文化上而忽略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加之以上种种历史的原因, 使得一代代国民“很少见到、听到”中华文化的精粹, 在他们的文化记忆中, 更多的是对它的否定与批判, 以致于对自己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感到“陌生”、“反感”、“怀疑”,甚至是“排斥”、“厌弃”、“打倒”。可以说, 这一令人堪忧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十年来, 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为宗旨的政策及相关法令, 并将其与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在一起, 推广普及教育, 然而时至今日, 尽管整个局面有所改善, 但总的成效却并不令人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有关这方面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展开与深入, 而另一原因, 既是最重要的, 也是最易被忽视的, 那就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之时往往只注意到突出其精神层面的道德价值, 而不注重对其现代价值进行全面系统的挖掘与宣传。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长此以往, 在人们的头脑中, 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就只剩下了其德育功能, 更何况抽象、空洞“口号”式的宣传非但于事无补, 反而容易使人产生抵触心理, 导致 此项工作难于落实到思想意识的实际层面, 最终其结果只能是传统文化渐趋僵化、了无生机。这显然有违于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正如西方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的那样, 文化“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 而是生命洋溢的, 有如一道洪流, 离开它的源头愈远, 它就膨胀得愈大。”如上所述, 我们不难推断出这样的结论, 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绝不缺乏不断发展自我的内在机

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讲座的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

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

从当前文化现状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从当前文化现状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五千年华夏,泱泱哉大国。提起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已是老生常谈。然而,我们整日挂在口边的这四个字“博大精深”在今天十三亿中国人头脑中究竟是什么样的概念和意义?这四个字仅仅意味着京剧、诗词和书法吗?它究竟诠释着什么?能给我们的现在和未来带来什么?我们真正了解自己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吗? 中国目前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而这场变革自有其历史延续性。应该说,自1840年英国人用枪炮强行敲开中国大门后,古老的中国就一直在经历着包涵了血与火的社会变革。其间,有翻天覆地的社会制度变革,有反抗民族压迫的的战争史诗,还有看似平静,实则蕴涵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运动。当然,社会变革也不总是一帆风顺,例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十年浩劫。 在这近一百七十年间的复杂而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力量的作用下,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也经历了痛苦的洗礼。这中间,无数仁人志士、学贯中西的学者都一遍又一遍地痛苦反思、自省、叩问着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自救和发展的意义。长期占据中国文化主流的儒释道文化及其传统也几经受到质疑,批判,甚至在今天仍然不时引起学界争鸣的声音。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两个世纪中接连不断的社会变革中究竟体现出了多少生命力呢?答案似乎并不乐观。 一个无法回避的现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声音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过程中十分微弱。有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呼唤民主与科学的中国发展无大益处。回顾历史,遍览周遭,我们的传统文化屡遭尴尬。19、20世纪的中国社会现实和世界发展潮流使大部分中国人对本民族文化丧失了自信,只有少数思想家仍然能在新旧体制交错的夹逢中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希望。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固有文化事业百废待兴,然而其发展道路十分坎坷,在很大程度上使传统文化丧失了民众基础。今天,有些外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和造诣已经达到相当水平,甚至超过我们大部分国人。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国内早已被锁入故纸堆无人问津,反而是在日、韩还有一些西方国家中掀起热潮,然后外国人的关注学习热情反过来刺激了中国人,使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发掘被我们遗忘的角落。《围城》里有段描述很精彩:学文的不如学理的,学哲学的不如学外语。钱钟书先生描写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状况,然而这一可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和借鉴,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求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的特色。下面是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中华传统文化感想

中华传统文化感想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我心不平静的时候,会反复念这几句,如同《心经》,又比《心经》简易,《心经》中我会背下的,也仅仅是“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而这样容易断章取义。 默念这几句,会因此平静下来,因它是提醒,要做到明明德,做到亲民,做到至善,必须有严格的标准给自己,一如对文档格式的讲究,对自身修为的重视,对至高至大境界的追求。 我之前对《大学》全无了解,比较喜欢的是《中庸》,但是四书五经始终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它收纳了历代至圣先师的谆谆教诲和立身处世的道德规范。慢慢我对这些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前段时间有缘认识一个朋友,谈及她公司的老板“陈怀德'.虽然还没有幸认识此人,但是对这位老板用我们传统文化思想来引领企业的员工素质,很赞赏! 假定“人性善”,并以最高道德标准要求员工,希望把员工培养成正直、善良的人,而企业文化和大环境,的确会使人越来越高尚,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场,形成了一种势,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每个人。”听上去,仿佛理想化,但毕竟这个老板的指导思想是值得学习和发扬的。

虽然目前来讲,这对于国内企业还没有达到,但是我觉得,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从部门做起,然后由小及大,扩展到公司,到社会,如涟漪慢慢扩散开,也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场。 我反省过在经商的历程,自己感觉获得了更多的锻炼,也驱使自己“向善”,因为“以人为本”的确不能说说而已,是要用实际的心态和行动体现出来,尤其是行动。为了要带好团队,对自己,必然有更高的要求,诸如素质、技能、方法等,这其实也是当初我的目标,现在,我是行进在达到目标的路上。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多少人随波逐流。终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尤其是当今时代,生活的诱惑太多,可供的机会太多,更给人们带来了选择的困惑。何去何从?所止何处?使不少人不知该干什么了——精神的流浪儿无处可归。 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在明明德"就是加强道德的自我完善,发掘和弘扬自己本性中的善根,而摒弃邪恶的诱惑。安静地阅读、细致地体会,发扬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让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更和谐!更强壮!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扑克人物】 黑桃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丹麦人霍克拉 红桃J:查尔斯七世的宫廷随从拉海亚 梅花J:亚瑟王的著名骑士兰斯洛特 方块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罗兰 黑桃Q:帕拉斯o阿西纳,古希腊神话中智慧与战争女神 红桃Q:朱尔斯,德国人,查尔斯一世的妻子 梅花Q:英国的兰开斯特王族的约克王后 方块Q:是《圣经o旧约》中的约瑟夫的妹妹,莱克尔皇后 黑桃K:戴维,公元前10世纪的以色列国王索洛蒙的父亲,擅长弹奏竖琴 红桃K:查尔斯一世,弗兰克国王沙勒曼 梅花K:马其顿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最早go-vern-ment世界 方块K:罗马名将和政治家朱亚斯o西泽,罗马统一后成为独裁统治者 【十二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及传承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及传承 发表时间:2019-06-18T10:31:34.527Z 来源:《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1期作者:杨润正[导读]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的一种体现,让其继承发展下去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使命。如今,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着很多不足,在传承传统文化上也存在着很多漏洞。基于此,本文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及传承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和内涵:第一,注重精神生活的内在表现,其形式包括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习惯等。第二,侧重物态的表现,以衣食住行的习惯,形成日常外在的规范。第三,通过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形成独立的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的民族特征,这种民族性的文化也是成为多元化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长期积累和传承,不可能有现在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也是我国现代设计的推动力。因此,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设计作为国家建设的基本动力之一。其包含的传统文化素质如何,影响着未来我国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只有先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其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我们今天对其进行的搜集、整理、保护、研究、借鉴、运用等一系列工作,都能够对于我们现代艺术设计的思想起到启发和深化作用、创作出能够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喜爱,同时又具有中国民族特色,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并且走向世界的现代设计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2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问题分析 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促进了跨文化发展的格局。中国具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决定了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从实际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困境,尤其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发展空间日益缩减,“过度”的反传统,保护力度的缺乏,都成为当前传统文化传承及发展的重要问题。 2.1西方文化冲击,传统文化发展空间缩减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舞台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西方文化的冲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带来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发展空间日益缩减,年轻人热衷外国文化的现象十分普遍。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缺乏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时期,难以契合现代人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存在断层问题,优秀中国文化在传承中面临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是致命的,也动摇了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如何在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下,搭建传统文化的良好发展空间,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及交流中,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浓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都是培育及发展传统文化的有力之举。 2.2文化传承“青黄不接”,发展难以与时俱进优秀文化的传承,是文化作为一种“生命”延续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很大部分的传统文化,面临后继无人的问题。年轻人不愿学、老一辈人渐渐老去,这样尴尬的传承及发展现状,是中国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文化传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面缺乏,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发展中显得越发渺小,缺乏时代价值的体现;其次,传统文化发展难以与时俱进,僵化的文化形态、单一的文化形式,无益于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再次,社会对传统文化的热度不高,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弱化。虽然国学热的兴趣,对于推进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总体而言,发展力不足。 2.3传统文化保护不到位,文化流失问题突出中国传统文化流失问题比较突出,文化保护工作不到位,是当前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现实反映。首先,我国在传统文化保护领域,缺乏有效的工作建设,从政府部门,到社会公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重视,进而文化保护不到位,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逐渐流失;其次,文化创新力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之下,文化创新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再次,物质追求淡化了精神追求,过于功利化的文化意识形态,不利于文化的发展,也不利于文化保护,这样的形态,必然导致文化流失。3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问题的应对措施站立在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如何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构建文化软实力,是中国构建发展动力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理性看待传统文化,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之下,包容西方优秀文化,并不断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并且,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应以创新发展为驱动,与时俱进,扎实推进文化保护工作,进而为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创设良好的内外环境。 3.1拓展传统文化发展空间,提高传统文化价值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文化的价值体现不到位。为此,①我国应理性看待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中,树立文化自信,在融合发展中体现中国文化的魅力,展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价值;②着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强化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能够主动学习、积极拓展,在创新发展中,提高传统文化的应用价值;③中国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能够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充分体现价值,能够服务社会发展、提高国民素质,进而共筑美丽、幸福中国。 3.2强化传统文化保护,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