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综述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综述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综述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综述

柯尔施简介:作为德国的著名的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之一的卡尔?柯尔施正是有意识地从本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针对当时第二国际庸俗的马克思主义和第三国际割裂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的做法。在柯尔施的主要作品,如:《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卡尔?马克思》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篇文章》等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柯尔施(1886一1961)的一生崎岖波折,角色多次转变,这与他的思想的几次大的转变是基本吻合的。根据他在不同时期对革命的工人运动及这一运动的指导思想的态度,大致可以把他的思想演变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一)从费边社会主义到列宁主义阶段

1917年,柯尔施加入了独立德国社会党。没有迹象表明他在士兵委员会或1919年的柏林起义中表现积极。然而,他的确参加了1918年的工业社会化委员会.从这时起他把他的经历汇编成了一本小册子《什么是社会化?》在这本书里,他批评当时德国流行的改良主义和社会民主观念,主张用社会主义的公社取代资本主义的私人经济,其思想己经基本接近马克思主义。

(二)从列宁主义到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阶段

1923年,几乎与卢卡奇发表《历史与阶级意识》同时,柯尔施发表他的最重要的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也就是这部著作标志着他的悲剧命运的开始。此书一面世,就和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样,遭到了包括德国社会民主党、德国共产党和第三国际在内的猛烈批判,但是与卢卡奇所采取的态度不同的是,柯尔施拒绝接受批评,甚至还在稍后的时间里重版了这本书,还特意增加了一个《反批判》。

(三)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自由批判的理论家

1929年,柯尔施发表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系统地批判了考茨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一书中的基本观点。1930年,柯尔施重新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并增加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问题的现状》1931年,他发表了《关于黑格尔哲学与革命的提纲》,重新评价黑格尔哲学。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柯尔施迁居丹麦,1936年以后一直到去世,他一直在美国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观点综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性

当时马克思的一些哲学手稿和著作还未发表,在人们的心目中,马克思更多的是一个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因此,有人主张用来自文化哲学的观念或者用康德、狄慈根、马赫的哲学以及别的什么哲学来补充“马克思主义”。[1]其次,消灭哲学和消灭国家一样,是个历史进程。它的完成应当被认为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的呢,还是对于全体无产阶级来说的呢?如果是这样的,那么,只要这个艰巨的过程还没有达到它的最终目标,即废除哲学,马克思主义对于哲学的关系又是什么?”[2]最后,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始终是如一的,反哲学的态度只是形式上的。“我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批判的革命理论描述成一种‘反哲学’,尽管这实质上仍是属于哲学的。”

[3]

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总体性

作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基础的总体性有两层意思:首先,把社会历史看做总体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经济’。二是‘法和国家’。三是‘纯粹的意识形态’。柯尔施认为,庸俗的马克思主义者只看到社会的三个方面,没有把它们理解成一个总体。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质正是奠基在总体性这一方法论基础之上,体现为对社会的总体理解和把握上。所以,应被看做并理解为一个活的总体的社会发展理论。”[4]

三、马克思主义革命性

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中,柯尔施不仅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之维,将总体性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内涵,而且他还指出,在现实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更是一种革命哲学,彰显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总的特征。作为一种革命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在揭示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历史具体性、批判性、现实性和实践性四种特征:

1、历史具体性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总是根据确定的历史时代来理解一切社会事件,他在分析资本的各种不同的历史形态时,以一种历史的眼光,将资本的各种形态历史的表现出来。他主要是针对当时第二国际理论家片面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从而将马克思主义公式化、教条化的倾向,而强调要特别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特殊性,其实就是要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革命实践结合起来。

2、批判性柯尔施详细的研究了马克思早期的历史资料,特别是当时与马克思主义有密切联系的青年黑格尔派。这个派别的显著特征就是批判,但柯尔施认为,青年黑格尔的批判和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是根本不同的。

3、现实性资产阶级的理论家们天真的以为,社会基本关系具有真正的自然法的永恒不变的特征,他们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理解为永恒不变的东西,否定其内在的危机即即将发生的革命变革。

4、实践性柯尔施认为,马克思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简单层次上,他更关心的是无产阶级诉诸革命实践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对现存世界的思辨的赞赏,而是实践的改变。我个人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的经典著作进行文本解读,结合时代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而柯尔施作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解读经典,了解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必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对喜剧的论述

(一)喜剧的概念与马克思对喜剧的论述 喜剧是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它根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是以倒错、乖讹、自相矛盾的形式显示生活的本质的一种美学艺术形式。 美学史上有过多种对美学的定义,这些喜剧理论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提示了喜剧的不同特征。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美学家和哲学家们的哲学观点的局限性,都没有能够正确分析喜剧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喜剧理论奠定了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喜剧理论真正科学地揭示了喜剧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和本质等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喜剧观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解之上的。马克思曾经指出“历史不断前进,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生活形式送进坟墓。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喜剧”。他还曾讲过:“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有出现两次。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马克思这里所讲的“笑剧”,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讽刺性喜剧”。这里所说的“一切伟大历史的事变和人物,……第一次是以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以笑剧出现”,是指当新生事物诞生时,新生力量总是弱小的,而旧势力总是强大的,在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历史过程中,总是要经历强大的旧势力压制新事物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新旧势力交锋的结果是新事物受到挫折,旧势力对新生进步力量的矛盾激化而成的巨大历史事变常常以“悲剧”形式出现。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新旧力量的对比不断发生变化,旧事物最终要被新生事物取代,新生进步力量最终要战胜腐朽落后的旧势力,而陈旧的事物往往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在新生力量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仍然作垂死挣扎,这时候的旧势力实际上已是强弩之末,退出历史舞台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必然;但旧势力却仍以强大的假象掩盖其虚弱的本质,在必然灭亡的情况下与新生势力较量,从而使得新旧势力的再次交锋以对旧势力的讽刺性喜剧形式出现。这些深刻的论述,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战斗性。其中包含了以下主要内容: 1、历史上陈旧生活方式的灭亡是产生讽刺性喜剧的客观基础。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一切事物有其产生,便有其灭亡。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切生活方式都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历史上那些重大的喜剧性事件和人物是和陈旧的生活方式相联系的。 2、体现这种陈旧生活方式的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都是历史上的丑角。即体现陈旧生活方式的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在本质上的腐朽、虚伪、残暴、贪婪等特征必然在性格、形象(动作仪容等)上表现出来,这些反动本质在形象上的体现就是丑。同时,他们总是想方设法用假象掩盖自己的腐朽、反动本质,因而产生这种倒错、乖讹和自相矛盾的行为举动,成为喜剧主角。 马克思指出,德国的封建阶级“不过是真正的主角已经死去的那种世界制度的丑角”。这里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我们不能把审美领域中的美丑的斗争简单地等同于两种社会力量的斗争,前者不过是后者表现的一个侧面。但是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物在政治上的反动腐朽决定了他性格、形象上的丑。人物形象包括了人的动作、表情、仪容、风貌等等。它是人物内在性格和外部特征的统一,是“诚于中而形于外”的东西。政治上反动腐朽的人物必然在性格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如伪善、残暴、贪婪等等。这些性格特征体现在形象上就是丑角。第二,现实生活中的丑角并不是在一切情况下都成为喜剧对象。生活中丑恶的东西常常使人感到可憎,然而并不一定感到可笑。历史上的统治阶级当其成为某种腐朽生活方式的代表,在其生活中已经充分地暴露其腐朽性,而又极力掩盖其腐朽性的时候,才成为可笑的丑角,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内容和形式的种种乖讹、倒错、自相矛盾,这才使事物变得荒唐可笑。 3、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是产生喜剧的根源。马克思分析喜剧形成的原因时指出:这是为了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一、单选题 1. (5分)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稼轩词》作者是()。 ? A. 燮 ? B. 欧阳修 ? C. 辛弃疾 ? D. 陆游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9.1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2. (5分) 表现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的古代十大名曲之一指()。 ? A. 《高山流水》 ? B. 《春江花月夜》 ? C. 《梅花三弄》 ? D. 《二泉映月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1.1 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3.

(5分) 公元一世纪传入我国的外来是()。 ? A. 基督教 ? B. 佛教 ? C. 伊斯兰教 ? D. 萨满教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8.2 佛教及其中国化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4. (5分) 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系统是()。 ? A. 道教 ? B. 佛教 ? C. 基督教 ? D. 禅宗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8.3 道教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5. (5分) 在天人关系上,中国古代是()。

? A. 人神合一 ? B. 天人相争 ? C. 人本主义 ? D. 天人合一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3.2 突出的人文精神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6. (5分) 先法家重势派代表人物是()。 ? A. 慎道 ? B. 非 ? C. 商鞅 ? D. 管仲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7.1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7. (5分) 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 ? A. 孟子 ? B. 孔子

3-9十九世纪以前西方莎评

杨周翰:十九世纪以前西方莎评 2011-03-06 14:07:39 《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引言 莎士比亚评论是一门很有趣味的学问。我们从历代莎评不仅可以看到时 代的变迁,各时代、各阶级、各种流派的批评标准,从而看出其文学趣味、文学风尚,更重要的是这些评家从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观点论述莎士比亚,或褒或贬,给我们今天提供了许多有意思的意见。莎士比亚处于一个特殊有利的地位,因为他是世界文学中被人们评论得最多的作家之一,从17 世纪一直到今天,三百多年没有间断。19 世纪以前的英、德、法、俄,古典主义者、浪漫派、现实主义者,纷然杂陈;进入20 世纪后,各种资产阶级批评流派更是五花八门,也可算是百家争鸣吧。十月革命前后,出现了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重新估价莎士比亚的评论著作。以上种种评家,他们的观点我们不一定同意,但他们各抒所见,往往有精到之处,有合理的部分,可以供我们参考。这不仅对我们对莎士比亚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很有帮助,而且一般地说,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也应有所裨益。有些评论是颇为荒谬的,但这也可以从反面推动我们思考问题。不论是好的、比较好的、甚至不那么好的评论,都能开拓我们的眼界,启发我们的思考,作到兼听则明。 在莎士比亚还活着的时候,他的成就已经被他的同行所承认。本·琼生 就称他为“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即 使像罗勃特·格林这样的剧作家,在他临死时虽警告同行要警惕那只“暴发户式的乌鸦,用我们的羽毛装扮他自己,在演员的皮下包藏着虎狼之心”, 也从反面说明莎士比亚的成就,说明他是善于吸收并改进他人的长处的。由于时代太近,当时的评论不可能是深入细致的分析,但却也在大处指出了他的作品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德莱登是17 世纪最重要的莎评家。莎士比亚死后26 年,清教徒封闭剧院,同时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在此前后,莎评可以说是空白。弥尔顿在革命前也只写了一首纪念诗,只是泛泛赞美莎士比亚的诗句流畅感人;在《欢乐》一诗中称他为“最最温柔的莎士比亚”,富于幻想,他的诗是天籁。资 产阶级掌权没有多久,封建复辟,宫廷中带来了法国文学趣味。德莱登的评论,所谓新古典主义(以区别于罗马奥古斯都时代的古典文学)评论,就是迎合从法国来的宫廷的趣味的。这一潮流支配了17 世纪末和18 世纪英国文学评论。德莱登是第一个严肃地系统地阐述新古典主义文学创作原则和批评标准的作者。他以希腊、罗马和法国戏剧同莎士比亚相比较,既承认莎士比亚伟大,又感到他的方法不令人满意;既表现了民族自豪感,又不想违反时髦的法国风尚;他认为莎士比亚的语言不规范,不合贵族的典雅的趣味。但是他肯定,莎士比亚悲剧的情节尽管破坏了三一律,却引起良好的效果。他特别肯定在塑造人物方面,尤其在描绘各种感情(他称为“激情”)方面, 莎士比亚是个能手。如把德莱登同新古典主义狂热分子莱莫比较,则德莱登不仅开明,而且有见地。(莱莫称《奥瑟罗》为一出“手帕的悲剧”,做妻 子的应从中得到教训,不可随意遗失衣物;是一出流血闹剧,毫无味道,云云。)

施耐德的几种系列PLC介绍

施耐德的几种系列PLC介绍 modicon系列以前使用PL7编程现在使用unitypro 昆腾系列以前使用concept编程现在使用unitypro 以前施耐德的PLC产品有Modicon旗下的Quantum、Compact(已停产)、Momentum等系列,编程软件是Concept;而TE旗下的Premium、Micro系列则使用PL7,各顾各的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施耐德在整合了Modicon和TE品牌的自动化产品后(Modicon今后只代表TE的高端自动化产品系列,不再作为品牌单独出现),将Unity 软件作为未来PLC的统一平台(小型PLC暂不在此列),目前仅支持Quantum、Premium和M340三个中高端系列。至于Momentum和Micro作为成熟产品未来不会有多大的改进,所以会继续沿用原来的平台。小型的Twido系列现在使用TwidoSoft软件,至于最简单的逻辑控制器ZelioLogic的编程软件ZelioSoft现在也已经推出中文版了。 施耐德plc是从几个不同的公司来的 quantum, twido M340 compact、 184384584984 m340 premium twido 软件名称: 安装关于 通过IOdisk光盘,运行WWDIShel.exe安装I/O SERVER, 然后,安装MODICON ETHERNET V7.6.0.0 然后,启动Wonderware FactorySuite->IO Servers->Modicon MODBUS Ethernet 配置TOPICS: TOPIC NAME: 任意 IP ADDRESS: 为服务器IP地址 DEST_INDEX or UNIT ID: 为PLC MODBUS地址,比如为1。 SLAVE DEVICE TYPE: 选择QUANTUM(6 DIGIT ADDRESS) 最后,在INTOUCH中,增加标签,设置模拟量输出。对于表达式,设置I/O整型或实型变量,这时,系统要求选取访问名和项目。 访问名可以任意设置,在添加和修改访问名时,节点名可以为空,应用程序名一定MBENET,主题名要和I/O SERVER-〉 Modicon MODBUS Ethernet中设置的TOPIC NAME一致,使用协议为SUITELINK。

正确理解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三个关键理论问题

正确理解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三个关键理论问题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主要论述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问题。其中的美学论述虽然不多,却集中表现着马克思早期的美学思想,而且对于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所以一直成为美学研究和探讨的热点。不过,《手稿》中涉及美学的论述,并不是对美学问题的专门论述,而是作为经济学、哲学和共产主义理论问题的引申和补充而提到的,因而也不可能充分展开。而许多研究者往往从自己所持的哲学和美学观点去进行解读,从而产生了许多歧义。因此,我们要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在《手稿》中表达的美学思想,就必须回到文本本身,把有关美学论述放在它们所出现的理论语境中,紧密联系相关的理论命题,进行仔细研读和深入分析。 一、人的本质和劳动实践 在《手稿》中,马克思分析了私有财产下的异化劳动。异化劳动导致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相异化。在论述人的类本质的异化时,《手稿》集中论述了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类”、“类生活”、“类本质”等费尔巴哈哲学中表述人和整个人类的术语,说明他仍然受到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但是,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和费尔巴哈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费尔巴哈在批判唯心主义和宗教的斗争中,建立了“人本学”的唯物主义。他“将人以及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当作哲学唯一的、普遍的、最高的对象”,把神学转变为人本学,将神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这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他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却是不正确的。费尔巴哈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界,所以人的本质就是人自身赖于生存所需要的那些东西。他说:“我所吃所喝的东西是我的‘第二个自我’,是我的另一半,我的本质,而反过来说,我也是它的本质。因此,可喝的水,即能够成为血的组成部分的水是带有人的性质的水,是人的本质。”[1]他又认为两性关系和人的情欲也是人的本质,因为情欲才是人的感性存在的标记。在有的地方,费尔巴哈还提出,人的理性、意志、情感就是人的本质。如《基督教的本质》一书中说:“人自己意识到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就是理性、意志、心。”“理性、爱、意志力,这就是完善性,这就是最高的力,这就是作为人的人底绝对本质。”[2]30-31以上各种对于人的本质的看法归结到一点,就是单纯从人是自然界的产物的观点来考察人,把人仅仅当作生物学、生理学上的自然人,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人的抽象的自然属性。 马克思在撰写《手稿》之前,就批判了费尔巴哈“过多地强调自然而过少地强调政治”的倾向。在《手稿》中,马克思明确指出“个体是社会存在物”[3]188,从哲学上论证了人的本质不能脱离人的社会性,否定了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抽象的自然属性的观点。他说:“吃、喝、生殖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加以抽象,使这些机能脱离人的其他活动领域并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3]160这说明,不能把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割裂开来,脱离了人的社会属性把人的自然属性抽象出来,就抹煞了人和动物的区别,也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人的本质。那么,究竟应当如何才能真正把握人的本质呢?马克思在《手稿》中明确指出:要从人的劳动实践来认识人的本质。他说:“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3]162这里所说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或“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人所特有的生产劳动。从生产劳动来说明人的本质,就是从人的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说明人的本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表现。 1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线作业3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6-03-11 11:45:27 一、单选题 1. (5分)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格局是()。 ? A. 儒道互补 ? B. 儒法互补 ? C. 儒墨互补 ? D. 法墨互补 得分:5 知识点:5.3 儒道互补——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2. (5分) 中国绘画史上提出创作和鉴赏的金科玉律即“六法”的人是()。 ? A. 王羲之

? B. 陆探微 ? C. 谢赫 ? D. 张僧繇 得分:5 知识点:10.1 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门类与成就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3. (5分) 先秦法家重法派代表人物是()。 ? A. 管仲 ? B. 子产 ? C. 商鞅 ? D. 吴起 得分:5 知识点:7.1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4. (5分) 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指()。 ? A. 《黄帝内经》 ? B. 《神农本草》 ? C. 《伤寒杂病论》 ? D. 《本草纲目》 得分:5 知识点:11.1 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5. (5分) 汉语七大方言中使用最多的方言是()。? A. 湘语 ? B. 北语 ? C. 吴语 ? D. 粤语 得分:5

知识点:3.3 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6. (5分) 中国人饮食方式()。 ? A. 聚餐制 ? B. 分餐制 ? C. 自助式 ? D. 个体式 得分:5 知识点:12.3 饮食民俗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7. (5分) 揭露科举制度弊端和异化最为出色的古代长篇小说是()。? A. 《水浒传》

柯尔律治美学思想探微

武夷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S a m u e l T a y l o r C o -l e r i d g e ,1772~1834)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和 评论家,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思想家,人类处境的探索者。他曾说:“我将人类的灵魂比做遗弃在荒岛上的渔夫”。 [1] 他的一生便在这个“荒岛”上耕耘。他的全部 作品涉及到文化、社会、宗教、法律、政治、哲学、文学批评等方面。因此,这给对柯尔律治的美学研究带来了难题。 一、历史对柯尔律治美学思想认识的片面性 从历史角度看,学术界对柯尔律治美学思想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奇怪。首先,如果我们撇开他有关宗教、哲学以及其他的思想不管,仅从他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学生涯》(B i o g r a p h i e L i t e r - a r i a )和其他评论文章切入,归纳其美学思想,就可能 对他的理论体系缺乏信心,或者误解,以为这些理论是用一种不连贯的“东拉西扯”的方式写成,因而把研 究的重心放在对他的各种见解的机械罗列上;其次,如果我们从他的哲学思想出发,则可能因为柯尔律治过分明显地依赖德国人的思想,因而诋毁他在美学上的独创性。这两个方面代表了柯尔律治研究中流行的两种片面倾向。 前者,以H ·豪斯(H u m p h r y H o u s e )为代表,认为柯尔律治的思想是杂乱无章的。他在一次学院演讲中说:“柯尔律治比他以前任何一个英国评论家都更加清晰地看到且更加大力地提倡文艺作品的有机统一的原则,而他自已却很少做到这一点。这是他一生中的讽刺之一。” [2] 这派批评家不光断言柯尔律治的整 个思想缺乏有机的联系,甚至否认他的文学论著作也具有内在的联系。后者,以R ·韦勒克(R e n e W e l l e k )为代表,认为柯尔律治大量剽窃了康德·谢林、费希特、席勒、施莱格尔等的观点,因而没有必要对之大加推崇。韦勒克在《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二卷中不厌其烦地从多个方面对柯尔律治的文章进行了“溯本清源”的研究,资料之翔实,证据之确凿,令人膺服。 与上述两种倾向相反,并为大多数学者接受的说法是,柯尔律治的整个思想是有机统一的。所谓有机统一,是说不仅他的《文学生涯》具有一种内在的统一 性,而且他的其他宗教、哲学、人生等方面的著作也互不矛盾。持有这种观点的有肖克劳斯(S h a w c r o s e )、巴 收稿日期:2009-12-17 作者简介:郭福平(1960-),男,汉族,副教授,主要研究方 向:文艺学、美学研究。 柯尔律治美学思想探微 郭福平 (福建教育学院中文系,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和评论家柯尔律治的美学思想独树一帜,但长期为人忽视。由于其拥有独特的哲学 观,从而直接发展出以有机整体统一为原则的崭新的美学思想。论文从考察柯尔律治的哲学观入手,通过对理性和知解力的重视和认识,对西方哲学特别是机械哲学的批判,探索其美学思想的起源与构成。 关键词:柯尔律治;美学思想;哲学基础;理性和知解力;机械哲学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2010)01-0032-05 第29卷第1期 武夷学院学报 Vol.29No.12010年2月 JOURNAL OF WUYI UNIVERSITY FEB .2010

施耐德的几种系列PLC介绍

施耐德的几种系列PLC介绍 NEZA PLC(TSX08系列) NEZA系列是一个丰富功能的小型PLC,性能价格比高,体积小,通用性强. 新一代的手持式编程器----中文掌上电脑PL707WinCE,支持中文界面,无论是编程,监控,调试还是现场操作,都十分方便. 客户化功能块----把您的算法直接放入功能块,以便把它作为一个标准指令来使用. I/O点可从20点扩展到80点. ■ Premium PLC(TSX 57系列) 中型机架,CPU功能强,速度快,内存大. 丰富的联网通讯功能.紧凑灵活的开关量和多种模拟量模块. 特种模块:高速计数模块,轴控制模块,步进控制模块,通信模块及称重模块. 编程环境与Micro PLC 相同. ■ Quantum PLC(140系列) 组态方便,维护简单. 结构和模块的灵活选择. 通过在世界范围内的上万的装机量,已被无数种应用证明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性能出色的处理器,先进的IEC方式编程,支持各种网络. ■ Micro PLC(TSX37系列) 紧凑型机架,体积小,功能强,配置灵活,价格低.适合中国市场特点 强大的CPU功能.速度快,内存大,集成LED显示窗,并可多任务运行. 紧凑的I/O模块结构,开关量I/O容量大(可达248点).模拟量I/O点数多(可达41点),功能强(有40KH z的高速计数模块和集成的10KHz硬件计数和500Hz软件计数等). 多种人机界面和丰富的联网功能,如: Modbus,Modbusplus(MB+),TCP/IP,Ethernet,Unitelway,Fipway等 提供梯级图,指令流,顺控功能图三种组态语言. 提供8种CPU卡件,可灵活实现本地控制与远程监视的完美结合。 提供开放的通讯连接,通讯适配器支持:Modbus Plus、Interbus、Profibus-DP、FIPIO、 ControlNet、DeviceNet、AS-I、TCP/IP以太网等。 提供多种符合工业现场信号规格的I/O模块,包括:开关量I/O模块、模拟量I/O模块、混合I/O模块等。 独到的TCP/IP以太网模块和先进的CPU技术提供高速的以太网I/O扫描器,确保工业实时性的要求,经济、可靠、灵活、方便地实现现场控制站的功能。 灵活的分布式现场总线产品,可连接于任何Modicon Modicon TSX Com pact是一种结构小巧,功能强大的PLC,改进后其存储器,处理速度,I/O,环境指标,编程软件等方面性能进一步提高。从而使其成为众多控制和RTU应用的更完善,更灵活的解决方案。 技术说明: CPU单元:386的控制器,支持I/O字容量128-512。 I/O方式:通过InterBus可以支持远程I/O,包括Compact和Momentum I/O。在Quantum InterBus网络上也可作为从方式。 编程:除支持IEC编程语言外,系统还支持改进后的984指令表。 工作温度:-40℃-70℃。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完整

一填空题: 1. 文化是人类和的总和,也可以称之 为。 2. 《易传》共有,包 括、、、、、、。 3. 《周易》一书容博杂,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本之书, 也是一本之书,亦或者是一本之书。 4. 儒的最原始的意义应指专门负责办理的神职人员。 5. 如果乾坤两卦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则乾卦代表的是儒家的,坤卦则代表道家的。 6. 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和 等的积极作用。 7. 通行本的《周易》一书由和两部分组成。 8. 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渊流来说可以理解为三教合流的过程,三教 指、、。 9. 宗法制形成于代,代以后名存实亡。 10.儒墨两家都提倡爱人,但具体所指不同,儒家之爱是 有,墨家之爱是指。 11、就儒道释三教的关系言,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 的历史中存在的趋势,也可以认为是以吸收外 来文化的结果。 12、“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思想。

13、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的“性善论”、的 “性恶论”及的“性三品说”。 14、《系辞传》中有学易的四圣道,即、、、四 条学习《易经》的门径。 15、人性论是中国的主要理论之一。 16、孟子四端说,认为人之仁义礼智四德皆有其开端,其中 仁之端,义之端,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17、文化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或。 18、可以将文化概括为四个层次结构, 即、、、。 19、讲人的文化,突出人的命题的思想或流派,我们称之 为。 20、中国的人文主义,出现在古代。它是一种学说,提倡 和谐,追求道德,以为主。 21、是一个地方的人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习惯 采用的方法。 二、选择题 1.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持的态度。 A. 整理国故 B.全盘否定 C.完全肯定 D.批判继承 2. “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庄子的哲学思想。

19世纪文学名词解释

19世纪文学名词解释 1、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兴起于德国,并在19世纪初期盛行于欧美各国的一种文学思潮。浪漫主义作家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他们的作品想像丰富,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对丑恶的的社会现实的厌恶使他们往往寄情山水,讴歌自然;浪漫主义作家批判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作品追求离奇的情节和强烈的艺术效果,主人公常常活动于奇异的自然环境或富有异国情调的遥远的部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其次是戏剧和小说。代表作家有:拜伦、雨果、普希金、惠特曼等。 2、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出现,后在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欧美具有极大影响的一种文学思潮。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突出特点就是真实和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深刻地揭露现实矛盾和批判社会罪恶;同情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反映他们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痛苦;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注意细节的真实。但不少作家以抽象的人道主义为出发点来批判黑暗现实,难以找到准确变革社会的道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各种文学体裁均有佳作,其中尤以长篇小说为最。优秀作家众多,如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易卜生等。 3、自然主义 19世纪6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自然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孔德的实证主义,泰纳首先把它应用到文学上。自然主义文学的理论创始人左拉在《实验小说》和《自然主义小说家》等著作中提出一整套创作原则:强调文学创作的科学性,否定典型化原则;主张超越政治和道德,以遗传学和生理学原理去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现象;要求作家对社会进行冷静客观的、照相实录式的描写。严格按照这种原则创作的作品往往缺乏提炼、思想、想象和情感。比较典型的体现自然主义风格的作品是龚古尔兄弟合写的《翟米尼·拉赛德》等小说。左拉虽提倡自然主义,但在实际创作中仍接近现实主义。 4、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在法、英等国流行的一个文学流派。唯美主义作家愤世嫉俗,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但又采取逃避现实、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他们反对“附庸美”,既反对艺术受制于金钱,也反对艺术为人生服务,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他们认为艺术不应反映生活,无需顾及道德,艺术要追求的就只是感觉和印象,是绝对的和至高无上的美。然而在实际创作中,唯美主义作家还是创作了一些从独特的角度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唯美主义的作品讲究辞藻、韵律,重视静物的描绘,形式较为精致。代表作家主要有:英国的王尔德、法国的戈蒂耶等。 5、巴黎公社文学 巴黎公社文学是1871年公社革命时期的文学,包括公社诞生前后近20年公社战士的文学创作,它宣告了无产阶级文学新时代的到来。公社文学生动地描述了战士为推翻专制制度而进行的浴血斗争,讴歌了他们们的大无畏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控诉了资产阶级对革命的血醒镇压,同时表达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公社文学体裁多样,有小说、散文、政论、诗歌、戏剧等,以诗歌成就最大。最著名的诗人是《国际歌》的作者欧仁·鲍狄埃。 6、美丑对照原则 “美丑对照”是雨果著名的美学主张,也是他不少作品的鲜明特色。雨果认为:“丑就在美的旁

马克思主义标准答案

1.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理论来源有哪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p15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主要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十九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因为这些理论都凝聚着自十九世纪上半年为止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正如列宁指出的:“马克思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的三种思潮---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法国所有革命学说相联系的法国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和天才的完成者。”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吸取了先驱者们所取得科学成就,更重要的是解决了由他们提出而没的解决的问题。完全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合乎逻辑的和必然发展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经接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从1841年下半年起转向L.A.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他们吸取G.W.F.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而摈弃其唯心主义,吸取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而摈弃其形而上学和社会历史问题上的唯心观点,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同时批判地继承法国资产阶级历史学家J.-N.-A.梯叶里、F.-A.-M.米涅等人的阶级斗争思想,创立了历史唯物主 2.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要标志是什么??(P19)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并指明了实现这一伟大学说的基本道路和策略思想,同时《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3. 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社会条件是什么??(p51) 第一,社会历史条件趋于成熟。在历史上,唯心主义是以生产规模狭小、生产增长速度缓慢、社会关系相对稳定为社会历史条件的。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扩大,生产的加速增长,人们之间社会联系的日益广泛和密切,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也就挖掉了唯心史观的社会历史根源,为唯物史观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 第二,思想理论条件逐渐具备。马克思之前许多学者对社会历史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给人类思想理论宝库增加了可贵的材料,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马克思正是以此为基础,批判的运用他们提供的丰富的思想理论材料,从而为发现社会生活的规律性,正确解决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实践的展开和深入,是一个决定性的条件。随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唯物史观的产生提供了阶级的和实践的基础。 4. 科学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中的基石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P55) 科学实践观在这一变革中的基石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科学实践观揭示了作为主体的人之实践本质与实践之人的本质的统一。马克思超越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设定的主体的抽象性和超现实性,赋予主体以“实践存在物”、“能动的自然存在物”的本质,并揭示了作为主体的人之实践本质与实践人之人的本质的统一。在马克思看来,主体既不是康德、黑格尔和费希特等人所设定的精神、理性和作为唯一的“我”,也不是费尔巴哈所归结的“感性的存在”、“自然的存在物”,而是活生生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是“社会历史中行动的人”,而这正是“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 (二)科学实践观说明,实践是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分裂和统一的现实基础。就人与世界的关系而言,一方面,实践是人与自然分裂和统一的现实基础。劳动实践创造了人,并成为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从而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分裂和矛盾。然而,劳动实践又在不断再创出对象的同时创造了人自身,从而促成了人与自然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另一方面,实践就是人与社会分裂和统一的现实基础,否认人与社会之间的抽象对立并不意味着不承认人与社会之间的现实矛盾,而这种现实矛盾与现实的发展动力,它推动社会的人与人的社会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践也是主体与客体分裂和统一的现实基础,主体与客体作为实践结构和认识结构的两极,不是预先给定的,而是在实践中生存和创造、建构和重构的,人与自然界本来是浑然一体的,正是由于以生产劳动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活动才使人从周围环境的原本统一中分化出来,提升成为现实的、自为的主体,与此相对应,自然物也就成了现实的客体,实践还是思维存在分裂和统一的现实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解决思维与存在之间的矛盾,实现二者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科学实践观阐明,应当用人的内在价值尺度来总体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只有按照这种充分体现

看清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审美本质

大 众 文 艺 183 摘要:马克思主义美学是马克思主义审美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审美意识,对构建艺术审美体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美的本质;审美价值;社会意识 绥化学院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SJ10003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表现为不同的层次。美的本质也是如此。具体地说,美的本质由表及里、从浅到深,主要表现为三个层次,即美的本质论意义、美的根源论意义和美的中介论意义。 一、美是主观的 美是什么?这是美的本质问题。从本质论讲,我同意中国当代美学家吕荧的观点,即美是主观的,“美是人的社会意识”。为什么美是主观的,是“人的社会意识”呢?美,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对于美的看法,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同的。同是一个东西,有的人会认为美,有的人却认为不美;甚至于同一个人,他对美的看法在生活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原先认为美的,后来会认为不美;原先认为不美的,后来会认为美。所以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这实际上就是说,美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就在于它是人作为审美主体对社会存在的客观事物的一种熟悉、反映、判定或评价。 在历史上,西方很早有人就已从与客观事物的联系和关系上提出美是主观的,比如,像朱狄所说,是十七世纪荷兰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美是主观的观点”。斯宾诺莎说:“假如神经从呈现于眼前的对象所接受的运动使我们舒适,我们就说引起这种运动的对象是美的;而那些引起相反的运动的对象,我们便说是丑的。”后来十八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不仅提出美是主观的,是人的感觉或意识,而且他“并不完全否认美与客观事物的秩序和结构有关”,也就是说,不否认美与客观事物之间具有某种联系和关系。他说:“虽然美和丑还有甚于甜与苦,不是事物的性质,而是完全属于感觉,但同时也须承认:事物确有某些属性,是由自然安排得恰适合于产生那些非凡感觉的。”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研究在批判地继续这一脉唯物主义美学思想的基础上,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新世界观”为武器,把这一脉唯物主义美学研究进一步明确地、大刀阔斧地引进了人类社会历史领域,从与社会存在的关系角度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入地提出了美是人的社会意识的思想。我认为,对美的主观论看法上的这种明显变化,是时代的进步,也是美学的进步,具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美是客观的 美是从哪里来的?这是美的根源问题。我认为,从根源论意义讲,美是客观的,也就是说,美本身来自客观,它是人作为审美主体对社会存在的客观事物所内在固有的审美价值的一种熟悉、反映、判定或评价。社会意识源自社会存在,是对社会存在的熟悉和反映,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社会生活中众所周知的事实。那么,美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自然也不例外,也就是说,它也只能来自客观,是对社会存在的客观事物的一种熟悉、反映、判定或评价。它熟悉和反映了一种审美价值,具体地说,它应该是对社会存在的客观事物所内在固有的审美价值的一种审美熟悉、审美反映、审美判定或审美评价。 那么,审美价值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审美价值的本质就是客体与主体的统一。客观对象作为审美对象就在于它与人之间具有着一种现实的联系或本质上的统一性,即客体与主体的统一,这就是审美价值,这实际上也就是美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所熟悉和反映的具体客观内容或实际意义。 三、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美这种社会意识对审美价值是怎样进行熟悉、反映、判定或评价的呢?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对美的思考就进入了中介论,因为“一切都在中间环节融合,通过中介过渡到对方”(恩格斯语),而关于这种“中介”的理论,在哲学界就叫中介论。我认为,从中介论视界来审阅,客观事物的审美价值符合人作为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人作为审美主体就认为客观事物美,就给予客观事物以美这样由衷的审美判定、审美评价,从而美又显著地呈现出一种客观与主观相统一的本质特征。 美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对客观对象的审美价值的审美熟悉、审美反映、审美判定或审美评价不是简单的、直接的,而是复杂的、间接的。具体地说,它要通过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或者说,它要以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为“中介”。审美观念作为人这个审美主体在审美经验中所逐渐形成的对客观对象的审美熟悉、审美反映、审美判定或审美评价的一种理性熟悉,实际上也就是人作为审美主体对客观对象的审美价值的观点、意识、看法或意见等等,无疑是人作为审美主体具体衡量和实际确认客观对象美与不美的主观尺度或意识标准。既然人作为审美主体对客观对象的审美判定、审美评价以自己主观的审美观念为尺度,为标准,即客观对象符合自己的审美观念,人作为审美主体就认为它美,那么从中介论意义讲,美就显著地表现为一种客观与主观相统一的根本特点。 上述我们从本质论意义上探讨了美是主观的,从根源论意义上探讨了美是客观的,即美源自于一种客观存在的审美价值,从中介论意义上探讨了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而把所有这些联系、综合起来看,对美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就比较具体的理解,即美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实际上就是人作为审美主体通过自己的审美观念对客观对象与人之间的统一性即审美价值的一种审美熟悉、审美反映、审美判定或审美评价,在最终和根本的意义上,美就是人作为审美主体的一种自我意识。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2]朱立元主编,《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吕荧,《吕荧文艺与美学论集》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4]袁贵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北京出版社,2003.[5]文杜里著,《西方艺术批评史》,海南人民出版社,1983.[6]顾丞峰,《观念艺术的中国方式》,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7]樊波,《中国书画美学史纲》,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 看清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审美本质 杨 阳 (绥化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也不能进行使用,以免留下安全隐患。其次对使用期限的考虑,根据标识的使用时间,有的标识做为短期使用,比如展会会场、销售现场,有的需要长期使用比如公共标识、道路标识、楼梯标识等。因此需要考虑标识的寿命。临时性标识使用时间短,普通材料基本能够满足使用,只要充分考虑视觉效果和使用成本即可,长期性标识就要着重考虑材质的使用寿命。还有要考虑使用场地的选择。根据建筑环境分为室内和室外。由于户外使用时要经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要充分考虑材料的选取。 城市标识的灵魂在于创意,创意的内涵在于文化。标识作为一种特定的视觉符号,是城市形象、特征、文化的综合和浓缩,城市标识设计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城市旧貌换了新颜,标识的发展更为城市文化锦上添花。在知识 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对城市标识设计的知识性、前瞻性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城市标识设计应规范化统筹管理,精心打造城市标识系统,以利于城市形象和名城地位的形成与提升。如果每个城市都能用心规划和设计城市标识,我们的城市会装扮得更加美丽、更加人性化。 参考文献 [1]向帆. 导向标识系统设计 . 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12 [2]{德}安德烈亚斯?于贝勒 导向系统设计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12作者简介 杨帆,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平面设计。 综合学术论坛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结课论文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谈家乡文化—豫剧 摘要: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而豫剧则是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键字:中原文化、豫剧、艺术、河南梆子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原是所有中华儿女心灵上的故乡,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中原文化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根据中原文化内容的特色,大体可以概括为史前文化、圣贤文化、民俗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等18种文化。总之,中原文化厚重、多元、经典,是一种典型的“圣”文化、“福”文化、“魂”文化。中原文化这种独特的魅力,使其在中华文明史上书写了灿烂的篇章。 中原文化特点鲜明、作用独特 中原文化具有五个主要特点:一是根源性,二是原创性,三是包容性,四是开放性,五是基础性。中原文化的显著特性,决定了中原文化对于历史进程的推动,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河南人,从小就被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所包围,使我深深的迷上了这魅力无穷的中原文化,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因为我姥姥是一个戏迷,所以豫剧在我心中占据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中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豫剧 豫剧是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豫剧为榜眼),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鼎盛时期,除河南外,全国包括京、津、鄂、皖、苏、鲁、冀、晋、陕、甘、蜀、辽、吉、黑以及贵州、青海、西藏、新疆、台湾等20多个省区都有专业豫剧(院)团分布,豫剧团更是不计其数。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近400年的历史。是在河南民歌,小调及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后吸收北曲、弦索、罗卷戏、昆曲、秦腔等其它戏曲剧种结合演变而成。豫剧诞生在七朝古都,东京汴梁城开封。

(重磅马哲公开课)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重磅马哲公开课)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 展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基础。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尽管诞生在一个半世纪之前,但由于它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理论,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1937年夏,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应抗日军政大学之邀,亲自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为此撰写了《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在撰写这个提纲的过程中,诞生了《实践论》和《矛盾论》等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哲学著作。 中央党校从1933年创办至今,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直是干部培训的基本课程。我在兼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多次强调党校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主要课程。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我引用了陈云同志的一段话,他说:“学习理论,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因此,首先要学哲学,学习正确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果对辩证唯物主义一窍不通,就总是要犯错误。”我还建议大家读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著作,掌握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艰辛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科学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果断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都是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结果。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些重大历史性课题,也都是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结果。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现在,我们依然要推动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要推动全党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学习的目的,就是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发表了重要演说,题目是《整顿党的作风》。他指出,要号召我们的同志学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真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对每一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论性的结论来。他还强调:我们“不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成死的教条。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