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报告

课堂教学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报告

课堂教学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报告
课堂教学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报告

课堂教学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报告

长春市西新区第八小学贾丽影

一、课题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实物投影、计算机等先进的现代化信息多媒体相继步入课堂,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正向我们走来。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作为21世纪的教师,应把现代教育技术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筛选信息、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要加强课堂教学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实现教育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有效,从而推动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实践过程及理念

当前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及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大大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当今的教育如何迎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挑战,如何及时应用科学技术,以提高教学质量呢?在教育培训期间,便萌生了将教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想法。很快,想法便付诸了行动,在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现在我就结合《水》这一课来谈谈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

【对教材的分析及处理】《水和空气》单元的学习是让学生在物质世界里经历的另一段充满挑战的探究之旅。主要是让学生学习用科学探究中最基本的观察方法,认识身边常见物体的特征,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学生分析】没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有关水和其它物体的认知经验,但知识散乱不系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

世界上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少,而我校地处水源充足的城市之中,学生从小就知道要节约用水,但还是没有这样的危机意识。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通过让学生与教师、学习伙伴的交流,利用学生身边的常见物体及课件等相关学习资源,丰富学生对物体的认知,并在自主学习中形成技能,发展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信息搜集法、探究发现法和学生

小组合作,运用观察对比、总结等方法,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组合。

【评价方式】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元化、开放性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建立自信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提高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吸管,7个黑色不透明塑料袋,5个白色透明塑料袋,分别装有体积差不多的石块、木块、树叶、空气和可以食用的水、牛奶、醋7。为全班准备的材料:有关水的课件及视频。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感知水的重要,引起学生重视。

本环节的设计,我以猜谜语“双手抓不起,千刀万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更从水的作用上让学生认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如果没有水,我们的生活将不能正常继续下去,意识到水对万物的重要,更加激发学生想要研究水的兴趣。

第二环节:体验探究方法,丰富学生认知。

活动一:我知道的水

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水的知识。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整理、归纳有关水的知识。

3、观看视频《水》。

4、师生交流总结,并将网状图展示在幻灯片上。

【设计意图:在前两个单元中,学生学会了利用维恩图来整理信息,而到了此单元,在本环节中,利用网状图发散学生思维,了解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对水的已有认知,同时,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实现资源共享。这样能够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帮助学生将水的知识进行分类和梳理,从而在构建网状图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水的相关知识有更系统的了解。】活动二:找水游戏

1、在这些用黑色不透明的袋子装的物体中,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找到水呢? 并思考这么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2、交流猜测的方法和依据。

【设计意图:在科学探究前,引导学生来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观察,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常见的物体,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唤醒学生对不同物体的认知和已有的辨别物体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观察物体离不开感官,用感官认识物体是进行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

3、学生实践:按照操作步骤和友情提示在小组内把找水的过程用水的观察评价记录卡体现出来。

操作步骤:

1、在不打开黑色袋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找到哪些物体?说出辨别依据。

2、如果可以打开黑色袋子,但是不能直接用舌头尝,我们又能用什么方法找到哪些物体? 并说出辨别依据。

3、之后,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到水?原因是什么?

4、汇报交流实践结果。

5、小结:咱们同学真聪明!找到了这么多的方法进行鉴别,很会研究,真像科学家!看来,我们通过摸、听、闻、看、尝这些方法,不但能找到水,还可以多方面的认识物体,从中发现物体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但是请同学们注意,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牛奶、醋、水和饮料是安全的,所以可以品尝,但在生活中遇到不明物体,还可以直接尝吗?(不能)对,千万不能尝。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这是必须的,只有在平常严格规范学生的各种科学行为,才会使其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此活动使学生意识到,在观察物体时,探究的方法越多,观察的越仔细,辨别的准确性越高,以此丰富学生对物体多方面特性的认识,从而对身边

的物体进行感性分类。】

活动三:给袋中的物体分类

将物质全部识别后,引导学生给袋中的物体分类,学生分类的情况会有多种,这在学生初次分类中是十分正常的,不强调方法的整齐划一,而是向学生渗透不同的分类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环节:感悟现实生活,延伸学生思维。

宣传节约用水重要性的目的,达到从小增强学生“我要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三、实践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必须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加以选择和整合。那么,如何更好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呢?

1、找准时机,适当、适时、灵活的应用。

必须充分考虑学科自身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适当、适时、灵活地引入电教手段,应该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具体而言,要在知识的生发处、事物观察的模糊处、实验操作的关键处、学生思维的障碍处引入。

2、课件素材必须全面整合。

熟练应用技术手段将各种信息素材完美、恰当地融合到教学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粉笔一样流畅、自然,切不可牵强。要认识到技术手段永远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内在的需求而存在的。

3、要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

多媒体课件尽管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但绝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不要将多媒体变成一种新的灌输工具,必须摆正其“辅助”的地位,应当让课件从多种角度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情境中去发现,在交流和讨论中去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做到集思广益,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以上是我结合科学《水》这一课谈的初浅看法,通过教育技术培训,我在实践中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能力,深感骄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