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作文复习——审题与立意

中考作文复习——审题与立意

中考作文复习——审题与立意
中考作文复习——审题与立意

中考作文复习

——审题与立意

一、什么是审题,什么是立意。

审题,就是审查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审题时要注意题目对文体、内容、感情色彩等的具体要求,确保不在这些方面出错。另外,审题的关键还在于把握题意,也就是分析题目的含义和意图。

立意,是在审题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思考、精心选择、最终确立文章主题的过程。

审题与立意密不可分,共回组成了作文构思的起始环节。认真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二、分析考场作文在审题立意中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准,出现偏题。

主要表现有:①误为邻题。比如,要求以“珍惜”为题目的命题作文,考生却大写某某字画价值连城,非常贵重,这说明写作者误把写作主题确定在“珍贵”的表面范围之内。写“珍惜”,就必须写出人对它珍视。②片面理解材料。比如,材料作文导语中的关键语是“成长需要压力”,考生却只写“成长记录”或“成长中的烦恼”,将写作主题变成了“成长”。也就是说,作者在写作中只顾及了其中的部分词语,忽视了整体。③偏离主题。比如,本来是要写“父母与孩子要加强沟通”这个主题,结果没有根据主题细谈其中的重要性、必要性,而是转到谈父母教育孩子多么不易,付出了太多的精力和财力,这样就出现了偏题现象。

2.立意不深,老生常谈。

主要表现有:①立意浅薄,如“味道”一题,很多同学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红烧肉”“黄瓜”,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②爱写老故事,比如公交车让座、妈妈送伞、老师带病工作……在这些老掉牙的故事中,那些相同的人物、相同的情节不知被多少人、多少次地重复过,毫无新意。③爱摆老观点,比如批评父母不理解“我”,发泄课业负担重的痛苦等,如果再用上相同的事例,文章总让人觉得似曾相识。

优秀的作文一定要有深刻的意蕴,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考生写“你是我最感激的人”,感激你十月辛苦生养了我,感激你天天给我烹饪佳肴,感激你夏日给我纳凉、冬天给我取暖。在人人都能写的情况下,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无疑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下面就按照不同的题型来说说怎样审题立意。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从全国范围来看,命题作文属于热门考查题型。2019年157个命题单位中,命题作文有66个,占到三分之一以上的比重。安徽对于命题作文的考查,近9年考查了3次,分别是2017年的“这就是我的承诺”、2014年的“说说我自己”和2011年的“在我们这个年龄”,其中2017年和2011年的作文题以“导语+题目”的形式,2014年的作文题只提供题目,没有任何导语。那么命题作文应如何审题立意呢?

一、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1.紧抓中心词,突出题眼。

中心词是回答写作对象“怎么样”的词,也就是所谓的题眼,它代表文章的中心思想,表明写作的目的——告诉读者那人是怎样的人,那事是怎么样的事,那景是怎么样的景。如2017年“这就是我的承诺”,这道题目的中心词就是“承诺”;2014年的“说说我自己”的中心词是“自己”而非“说”别人;2011年的“在我们这个年龄”中心词是“我们这个年龄”,即初中生所在的年龄段。

2.紧抓限制词,明确范围。

命题作文的题目字数一般是四五个字左右,呈现为一个复杂的短语或主谓宾结构都存在的完整短语。命题作文题目中一般都会有限制词,在写作前首先要紧抓限制词:如2017年“这就是我的承诺”,是主谓宾成分的完整短语(短句),其中“我的”规定了写作对象是自己,“承诺”规定了所写事件必须要与应承允诺相关。

如:“一次特别的拜访”,“一次”限制了选材范围,一次,而不是多次。“特别”限制了写作的范围,要写出这次拜访的不同之处。而从“拜访”一词又可看出,对象应该是某位德高望重的人物。

3.紧抓提示语,不可偏离。

提示语即写在题目前面或后面提示考生的话,一般具有引出题目、阐释主题、提示写作范围和人称、提示选材范围或角度、提示写作重心等方面的功能。

如2017年“这就是我的承诺”的导语:“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近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这段导语(或提示语),提示了考生可以叙写初中生活中与承诺有关的经历与感触。考生可以顺着这一思路,做一些发散性思考,如“孝敬父母长辈,是对为人子女的承诺;尊敬师长,是对文明礼貌的承诺:战胜怯懦,是对勇敢的承诺”这样想得越多,越有利于选择“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思路,有利于选择有创意的、个性化的材料。

二、命题作文审题中的几点注意

第一种,看似很浅显的题目。

如“我长大了”这个文题,是一个宽泛的中考作文题,谁也不会在取材上发生困难,看样子真是浅得不能再浅了,但实际上,这个题的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在审题之中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料理自己、胆子变大了,或者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这种理解就很肤浅,写出来的文章在立意上也就上不了档次。如果说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出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是准确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第二种,看似很熟悉的题目。

如“美在课余”这个文题,是一个宽题。可供取材的内容也是不少的。其实这个题目有一个“迷惑点”,这个“迷惑点”在那个“美”字上。稍不注意,就会由于觉得这个文题似曾相识而忽视对“美”字的品读。由于没有抓住这个“美”字,就会写出“丰富多彩的课余”、“好玩的课余”、“有趣的课余”、“热闹的课余”等等内容,而就是没有突出这个“美”字。

第三种,看似很形象的题目。

如“风景这边独好”这个文题,也是一个宽题,题目似乎很“形象”,但远不是从字面上理解的那么简单。它既可以写实,如写一个地方的风景,写一个地方的景物特点,写一个地方的景物的变化,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写这个地方的发展,写这个地方的特色,写这个地方表现出的时代的进步。再换一个角度思考,它不仅可以写“地方”,还可以写人,还可以写事等等。

第四种,看似很直观的题目。

如“礼物”这个题目,好像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但在具体的写作中,它可能是实指——某种物,更多的也许是喻指——像“礼物”一样的美好事物。用“喻指”来写文章,其思路更广,其情感更丰富。

三、例题解析

例1:题目:我也是一束阳光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解析】作文标题“我也是一束阳光”。文题的中心词“阳光”,可以理解成自然界的阳光与比喻义的阳光。主语“我”,体现的是叙事的主体,不能写成他人。“是”,为暗喻的标志。“也”,可以理解成原来不知道,或没有做到,通过某件事后,知道自己也可以成为一束阳光,温暖他人,照耀其心。因而可以借助欲扬先抑、对比、铺垫等手法,来凸显“也”字。修饰语“一束”,可以是借助一件事或几件事,从不同的角度来凸显主题。在写作时,我们要详细地描绘“阳光”的画面:可以是“我”递出去的一杯热腾腾的姜茶,温暖了正郁闷的同桌;可以是“我”的一句提醒,让朋友之间消除了隔阂,重拾友谊;可以是当有人不小心落下了东西时,我弯腰捡拾并快速追上去,用一点善行感动了别人,也温暖了自己……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情,都可以入文。

例2:请以“家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除诗歌外),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解析】题目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家事”,这就限制了选材事件的范围,即发生在家庭之间的事,也就将作文的情感表达范围局限在了“亲情”中,如父母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可以选择其乐融融的事件记叙,表达家庭的和谐温暖;可以写家庭成员之间对一件事意见的分歧,由矛盾发生到化解,体现亲情的珍贵。根据自己的体验选材作文即可。简单的题目却不容易脱颖而出,要看立意,这个题可以写一件事,也可写多件事,多件事就需要一个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就像糖葫芦的竹签,另外,文尾也可以有家到国,升华主题。

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龙应台《独立宣言》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人相处才是适合的?其实,我们生活学习、待人处事等,都需要寻找适合的方式。

请结合你身边的事例,以“适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不得抄袭《独立宣言》一文的内容。

【解析】这个题目是由导语,题目和要求三个部分组成,审题时,我们都要注意。而在立意方面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一、真情类:写亲情、师生情、社会真情。在与亲人朋友相处时,我们需要找到适合的沟通方式。很多学生都会从这个角度去写。那么,从细节描写之处见真情,则是这类作文脱颖而出的关键。二、成长类:围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来思考。比如:我们做事、学习都要适合自己的节奏,找准自己的方向去努力;别人拥有的美好的事物、生活,不一定适合我们;别人的追星和我有所不同等。三、社会类:思考角度从个人上升到社会现象、文化潮流,如外来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是否适合、传统文化与当代潮流是否适合等。此类立意在考场中有较高优势,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等,但切忌空洞、泛泛而谈。

例4:请以“春天里的回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除诗歌外),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解析】本题的中心词是“回忆”,回忆记忆深刻的人与事,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感,这一点很简单,那么我们来思考这个“春天”的内涵,它仅仅是指季节吗?其实不然,它可实可虚,最好能虚实结合,例如春天里发生的事,难忘的人,让我有了春天般的温暖。另外,文中进行恰当的春天景物描写,这也可以起到烘托映衬的作用。

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从全国范围来看,半命题作文是仅次于命题作文的考查题型。2019年157个命题单位

中,半命题作文有39个,约占24.8%。安徽近9年考查半命题作文有5次,其中,除2018年是有导语的题目外,其他4次(2016年、2015年、2013年、2012年)均给出限制词语,从中选填其一,然后作文。那么半命题作文应如何审题立意呢?

一、半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1、在审清导语要求上,与命题作文使用一样的方法。(略)

2、除上述方法以外,还要注意审清已命题部分的信息。

如:2016年安徽作文题目“你是我最——的人”,题目中“最”表示程度,突出“你”对“我”的影响是独一无二的,是别人不能替代的。此类词还有“也”“还”“再”“更”“其实”等,这些词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

如:“成长,因而精彩”,审题时应该从“精彩”一词中看出要选取积极向上,反应青少年健康风貌的内容,写出精彩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精彩。

二、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原则与方法

(一)补题原则:以半命题作文题目“一直都在”为例

1、熟悉性原则:如补题为“乡情一直都在”“外婆的手帕一直都在”,选择自己熟悉的人或事物,这样写起来更亲切自然得心应手。

2、贴切性原则:若补题为“幸福一直都在”就太大,而且相似度很高,“幸福”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可将“幸福”化小,体现出其中一个点即可,如修改为“爸爸的背影一直都在”“那件棉袄一直都在”,将大概念换成小细节,就容易下笔了。

3、新颖性原则:如补题为“那抹绿意一直都在”就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读到题目就忍不住想继续读下去一探究竟。

4、深刻性原则:如补题为“家风一直都在”,主要内容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立意就深刻了。

(二)补题方法

1、具体事物补题法:如“征服了我”,补题为“小巷征服了我”,可通过写自己每日上下学经过的小巷的景色、人物多年未变,表现这种熟悉给人带来的温暖与激励。

2、逆向思维补题法:如“让我心生敬意”,可补题为“那乞丐,让我心生敬意”,乞丐本容易被忽略,为什么却让“我”心生敬意?一反常态地去写一位“乞丐”身上的闪光点,很容易博人眼球。(慎重!容易出彩,也容易掉坑)

3、巧用修辞补题法:修辞补题法一般可运用以下几种:

(1)借代。如2010年安徽作文“不会变的是”补题为“不会变的是深夜那盏灯”“不会变的是那双手”“不会的是那抹绿”等。

(2)双关。如“不能缺席”,补题为“风、雨、雾不能缺席”,文题中的“风”“雨”“雾”利用了词的多义性,赋予这三个词新的含义,象征在青春期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还可补题为“鲜花与掌声不能缺席”。

4、虚实互化补题法:如“在中成长”,我们应选用更具象征意义的“事物”来补充,可补题为“在你的呵护中成长”,这样的补题看上去很“实”,写起来也更得心应手。如“原来,我也很”就可化具体为抽象,可补充“勇敢”“美丽”“强大”“富有”。

三、例题解析

例1:人生,就是不断地前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以自信的姿态前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以奉献的姿态前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以阅读的姿态前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以友爱的姿态前行……

请以“以__________的姿态前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除诗歌外),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

人名。

【解析】从题干所给的材料看,“这是以自信的姿态前行”“这是以奉献的姿态前行”“以阅读的姿态前行”“以友爱的姿态前行”等几句都是选材和补充题目的提示。所以说审题没啥难度,关键是填充文题。补全题目常用方法是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如标题横线上可填表示性格的词语,如“坚强”“快乐”“勤奋”“执着”“健康”“自信”“勇敢”“豁达”“微笑”“善良”“美丽”等。

例2:请以“味道”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自选(除诗歌外),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解析】本题重点是对“味道”的理解,深挖“味道”的内涵。“味道”本义是“滋味”,比喻义是“某种感受”。即可以理解为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一些人和事所给你的真切、深刻、难忘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启发了你在某方面的认识和收获。文题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红烧肉”“黄瓜”,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味道”的深刻内涵,掘而深之,那文章的立意就会高人一筹。如:“棉花糖的味道”,不仅写棉花糖本身的甜甜的滋味,还可以用棉花糖的滋味寄托对某人的怀念。再如“失败的味道”“劳动的味道”“当干部的味道”“失去朋友的味道”,这样的命题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作弊的味道”——心惊肉跳,“说谎的味道”——惶惶不安,“挨批的味道”——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这种选材也要注意,不能仅仅写这些味道的苦涩,更要写出这些味道让你明白了什么,深化主题,主题要积极,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例3:掌声雷动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朋友的建议;埋头苦读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花开的声音;背包远行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亲人的叮嘱……

请你以“留只耳朵听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除诗歌外),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解析】就题目“留只耳朵听”的表达,“留”和“只”就意味着我们平时关注的焦点、主要的目光没有集中在所写的对象上,暗指对所写对象有忽略之意。考生的作文在表述时就要符合这个要求。其次,动词“听”,限制了文题后学生补充的对象,必须是声音一类可以与动词搭配的对象。

作文题目前的引言已经给了学生明确的提示,“掌声雷动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朋友的建议”,提示学生可写获得成绩或进步时,要听取别人的建议或忠告;“埋头苦读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花开的声音”提示学生可选择关注学习,也要关注生活和自然的相关主题,根据“背包远行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亲人的叮嘱”,考生也可选择学习或前进时要关注身边的亲人的主题。只要将引言分析明白,考生们会发现,试题本身提供的思路和引导已经十分具有指导意义了。如果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比如,“心跳声”代表着某位至亲对自己的爱,大自然的声响可以比喻为“大自然的呼吸”等等,那么这种限制反而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表达机会和更精巧的构思方式。

例4:请以“你是我最__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2016年安徽中考)要求:①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章不少于600字。

【解析】本文叙事抒情的对象是“你”,所以在行文过程中要注意人称的选择。其中“你”

和“我”,还有“最”和所要选择的词语,都是关键字词。根据不同的词语选择,“你”可以是身边的父母、老师、同学,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名人,也可以是某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但是“我”和“你”之间一定要有联系。“我”受到了“你”的某种影响,可以是温暖的关怀,可以是感恩的情怀,也可以是道德品格的熏陶。“最”字,暗示考生一定要写出人物身上最突出的闪光点或者最感人的品质。

写贴心,可以从“因遭遇挫折获得安慰或关爱”的角度写。比如: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哥哥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对“我”的照顾和指导;在学校生病时,好友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我”孤独无助时,老师对“我”的鼓励和帮助……

写感激,可以从“因受到帮助或鼓励获得进取的信心”的角度写。比如:“我”迷恋网络,老师让“我”迷途知返;“我”受到误解和猜疑,父亲解除了“我”的心魔;“我”英语成绩差,好友帮“我”树立了学好英语的信心……

写牵挂,可以从“因离别或亲人的衰老而感到悲伤”的角度写。比如:中秋月圆,本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你独自一人在月光下赏月,表达对在外打工的父母的牵挂和思念;同窗好友转学,回忆相处的美好时光,表达对远方好友的牵挂;陪伴自己度过美好童年的姥姥或奶奶渐渐衰老,表达对她们身体状况的担忧……

写欣赏,可以从“因成长中受到某人影响而受到心灵触动”的角度写。可以写你的同学有责任,有担当,成绩优秀,表达对其的敬佩和欣赏之情;可以写历史文化名人,如屈原、李白、苏轼……挖掘他们身上的灵魂美质,表达对他们的赞美之情;如果你是追星族,可以写霍金、姚明、梅西等优秀人物对自己成长的影响……

三、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2019年安徽省中考作文打破常规,首次考察了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与高考作文紧密联系,因而,我们也要重视材料作文的训练。要想写好材料作文,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常常由材料和作文要求两部分构成。常用的材料有寓言、事例、史料、现象、言论、文段节选以及图标等,其中多以具有人生启发意义的寓言和漫画为主。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材料为作文提供了写作生发点,同时限制了作文的创作方向。材料作文的写作过程,一般为:审读材料,抓住写作生发点——立意,写作设计——写作。因此,审读材料,确定写作生发点是写作的关键和难点。

一、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1.细读材料,紧抓关键。

例如:火车与铁轨铁轨:按照我设计的路径,你会到达远方,一个全新的世界。

火车:按照你设计的路径,我会错过路径外的许多美丽。

关键词关键句是审题立意的根本。这则材料的关键词是“路径”,前后出现了三次。因此,在立意上就可以以“最佳路径”“远方的路径”“路径外的美丽”“路径的思索”“选择?路径”等,也可以“轨道外的风景独特迷人”,这一考题是让学生思考自己今后的路,在思考中成长。

2.辩证思维,多挖角度。

尝试从材料中挖掘出多个角度,尤其是单材料题,要多挖角度,写出新意。当然这也需要考生留心关键句或关键词,关键词句往往藏在概括性的语句中。考生也可以借助对比阅读的方式,如上述材料中对象“铁轨”与“火车”、人称代词“你”与“我”、动词“到达”与“错过”等的比较,辩证思维,多元立意,挖掘角度,使作文具有多样性和鲜明的个性色彩。

3.化大为小,虚实结合。

写作忌大忌虚,因为大了,重点不突出,虚则更让人抓不住,写作者无病呻吟,读者无法引起共鸣,那么我们就要化大为小,虚实结合。例如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想象,“铁轨

与火车”犹如“家长与孩子”,家长如轨道,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目标前进,但孩子如火车,不想要过多的束缚,有自己的理想,哪怕历尽挫折,都认为这是别样的美丽;也可以理解为“规矩与自由”。规矩可成方圆,但往往会磨掉个性。轨道无尽头,给了火车驶向远方的自由,但火车不能偏离轨道,要用规矩来约束,这是共性与个性的矛盾。考题同时也隐含“目标与达成”“预设与现实”之间的冲突等。

4.读清要求,规范写作。

材料后的要求需要仔细阅读,如果有“根据材料”“结合材料”等文字,作文里要巧

妙体现材料的内容或影子,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引材料”,但“引材料”时切忌生搬硬套;如果没有上述文字要求,就可引可不引了。然后看具体的写作要求,明确作文在拟题、文体、写法、字数等方面的限制,最后再规范地写作。例如 2019年安徽中考作文材料下的文字中“对乐的认识与思考”和“在生活学习中,关于“乐”的经验和感悟”,规定了学生必须写学习和生活中,关于“乐”的认识、思考、经验及感悟。而有些考生忽略了这些,直接写成“乐”的话题作文了。

二、例题解析

例1: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何谓捷径?

数学老师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船夫说:风向正好的风会鼓起船帆,这时的航路便是最短的。

哲人说: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制,而是坚持。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章。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解析】捷径:近路,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或办法。结合三者所说,即使距离再短,如果在那里徘徊,也不会成功。只有坚持才能达到预期,走向成功。故可以立意为:从正能量的角度看待“坚持”。如:人最快的脚步是“坚持”;“坚持”才能走向成功。根据文题要求,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

例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眼,等我赚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翁以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解析】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审题时千万要注意,此材料前面虽然反复提到“母亲”,但并非要求只能写“母亲”,最后一句是关键的提示,“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这就给写作的思路开了一扇大门。“一些事情”,比如“时间”,不由想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时间如流水”“昨天就是死去的今日”等警示与训诫。可以感叹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看似有“以后”,而时光如梭,“以后”很快就会消失,所以要有“没有以后”的意识,要有“没有以后”的紧迫感,抓紧今天。可以写亲情,在一个家庭里,为人儿女,享受亲情的温暖,但生命是短暂的,父母都会老去,亲情会离去,享受亲情,“以后”不多,“没有以后”,要珍惜今天的一点一滴的亲情。可以写校园生活,人不可能永远在校园里生活,校园生活在人生过程中是短暂的,稍纵即逝,校园生活“没有以后”,好好的享受现在的校园生活吧,不

要为学习的繁重而烦恼,此时拥有的,以后不再有。总之,这篇作文讲的是“珍惜”的主题。例3:读下列材料,然后作文。

一位哲学家说:有些事,做了才知道;有些事,错了才知道;有些事,长大了才知道。

这句话告诉我们:知晓一件事、成就一件事,需要行动和实践,需要经验和教训,也需要时间和经历。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也可阐述观点。

要求:①任选一个角度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解析】题目引用哲学家的话,启发学生围绕关键词“知道”,思考“知”与“做”、“知”与“错”以及“知”与“长大”的关系。学生在审题过程中,首先要抓住第一句话中的关键词“知道”,结合下文“行动和实践”“经验和教训”“时间和经历”。然后确立文章中心,从多角度寻找、确定文章主旨。例如:实践出真知,行胜于言,等等。其次,要写出过程。这是这篇文章能否取得高分的关键。如果写记叙文,要生动具体地写出事件发展过程的细节,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果写议论文,论证过程要清晰,要表达自己对“知”和“行”这两者关系的思考。第三,要写出深度,我们在表达感受或者表明观点时,一定要写出所选择的行为的深刻思考和感受,要有一定的思辨性,努力体现出作文立意的情感深度和思想深度。

四、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虽然最近十年安徽中考没有涉及话题作文,但我们也要对它有所了解。“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大。那么话题作文如何审题与立意呢?

一、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1.全面品读,审清命题的所有信息要素。话题作文文题的表述一般由导语、材料和要求三部分构成。对这三部分用语要全面关注。尤其是“要求”用语,其内容往往涉及角度、拟题、文体、字数、提示、警示等,大都是刚性要求,不可逾越。

2.深入分析,审清话题概念的内涵、外延甚至一些隐含信息。例如“改变”这个话题。首先要确定是什么的改变或改变什么。如生活条件的改变、家人的改变、家居的改变、穿着的改变、交通工具的改变、我的改变、老师的改变……再如改变世界、改变自己、改变家乡、改变生活、改变命运、改变态度、改变思维方式、改变心理行为、改变价值观念……这样,就将这个抽象而难以把握的题目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就好下笔行文了。

3.推求内在,审出话题背后的“命题意图”,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写作策略。中考其实是一种社会行为,既要教育考生,又要引导舆论,自然应有积极的命意。话题或文题只是一个“窗口”,它要引导考生张望社会、世界和人生。因此我们应以正确的思维方式联系社会热点,推求命题意图。

二、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拟题原则及技巧

(一)拟题原则

1.要紧扣材料(话题)。标题应紧扣话题,易于理解,便于行文。

2.要新颖生动。标题应不落俗套,让人耳目一新。

3.要简言凝练。标题应短小精悍,意蕴凝练,给人广阔的联想空间。

4.要准确醒目。标题要能揭示文章中心且文体明确。

切记!决不能把“话题”当“命题”,不能直接用话题作为题目。

(二)拟题技巧

1.保守拟题——抓关键词。如分析2019年安徽作文的材料,可根据每则材料的关键词进行拟题,例如“求知之乐”“尽责之乐”等。

2.运用修辞拟题。如“放手——风雨后的晴空”“挫折——人生的财富”“信心——低谷暗影里的阳光”“读是品味人生的良药”“分享是一生的财富”等。

3.化用术语(名言,俗语,诗句、歌词)。如“成功催化剂——变换角度”“柳暗花明终成功”“对面的问题看过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借我一双慧眼”“莫让浮云遮望眼”等。

4.反弹琵琶,出其不意。如“无意成就完美”“众不敌寡”等。

三、例题解析

例1:“点赞”,起源于各大社交网站的“赞”的功能。网民对网络上的一个帖子、一篇文章或者一条微博的内容表示赞同、欣赏、支持或声援,可以点击一下帖子下面的“赞”图标。现在,“点赞”已流行开来,表示肯定、喜爱、赞美这一类意思。

请以“点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要套作,不要使用网络语言。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体美观。

【解析】这是一个话题作文。范围很大,可以通过填充内容的方式,化大为小。如点赞的可以是具体的人、物、事情。所选素材能体现“点赞”的亮色特点,更要与文题相扣合。即便是细小的言行:雪后,人人参与清扫路上的积雪;阳光下,小树努力向上生长的姿态与孩童肆意释放自己的善意的笑靥;劳动者身上豁朗的心性与勤勉精神等。点赞,需要将其中靓丽的景与动人的情巧妙结合,如“烈阳下,金黄饱满的麦穗与挥汗如雨的劳动者”的画面;“主动搀扶路上的跌倒者的年轻学子”的细节;“为了追求梦想行走旅程中碰撞灵魂的风景”的情形……这些,都需要将特定情境下的精神、闪烁着睿智光辉的思想凸显出来。点赞的,可能是某种精神、思想,给了自己以极强的感召力;可能是自己身边的人,给了自己温暖、爱和幸福,让自己为之感动而点赞;亦可以是青春路上,成长途中,历经风雨后,为自己的勇敢、耐性、宽容等思想的升腾而点赞。写作时既需要结合所填文题,也需要围绕自己所写素材,更要将自己想表达的主题融入其中。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在旅途,最美的状态为追赶,有了追赶,不安分的心有了可牵挂的念想,情感的波涛有了可依靠的港湾。于是你追我赶成了快乐的倾慕、成功的源泉和幸福的靠近。人在旅途,最美的状态为追赶,你追赶着,也被追赶着。

请以“追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②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解析】“追赶”有两个义项:①追击,追捕;②加快速度赶上前面的人或事物。写作时我们紧扣两个义项,可以正面立意,也可以反面立意。人生中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追赶,每个人都在不停地追赶,有的追赶太阳,有的追赶春天,有的追赶先进,有的追赶逃犯……不一而足,这些追赶,值得为之拼搏。然而,有的追赶未必值得我们为之付出,如有的一味追赶名利,有的一味追赶时尚,有的则追赶虚假的学术成果等,这些追赶,我们应该拒之于千里之外,否则会身败名裂。选择符合话题的素材,表达自己的认知或感悟作文。

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中,开启我们尘封的心灵,睿智地面对世间一切不可预测的变故,打造坚实的生命底座,磨出生命的光亮,感受体验生命的精彩,是我们永恒的话题。

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解析】本题目难度不大,学生有很多可写内容。题目贵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关注人性美、人情美,培养对社会、对人生、对家庭的责任感、道德感、使命感。考查学生对生命的感悟能力和情感的表达能力。可以多角度立意,如:因为懂得感恩,我们渴望快快长大,报答师长的教诲;因为懂得回报,我们渴望回报父母和家乡的养育之恩;因为懂得生命的价值,我们期盼快快成长,立志报效祖国和人民。学会回报生命,就是生命价值的延伸和升华。也可以从生命的意义来说,生命是微不足道的,却又是弥足珍贵的。生命到底是什么?是幸福?是自由?是情感?是金钱?是名利?是希望?是信念?生命原本没有意义,我们活着的目的就是要给生命一个意义,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在演绎生命的精彩,让我们的生命无悔。我们用自己一生的行动解读自己的生命。或者从成长的享受来说,成长中,我们会经历悲伤、痛苦、快乐、幸福……咀嚼和收藏一份份感动,也是在享受生命的眷顾。史铁生失去双腿,用坚强的双手推着轮椅走向了一条春暖花开的希望道路。无论是人生的春季还是冬季,我们精心收藏这些感动,享受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就是享受生命。还可以从眷顾生灵,体悟生命入手。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哪怕是小小的生灵都会让我们心中贮满诗意的沉醉。大自然赋予我们生命,也带给我们对生命的诸多思考。正是因为大自然可爱的生灵带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我们对生命的体悟才会如此深刻独到。

总之,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把立意准确,符合题意作为基础等级的第一条,把深刻新颖作为发展等级,要想在中考作文中获得高分,一定要审题准,立意深。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不断练习,不断思考!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

中考作文指导——“六步十五法”写作训练 第一部分:审题立意训练 审题的几个方面 1、审文体是记叙文体还是议论文体?抑或夹叙夹议类散文?或者其它? 2、审范围时间限制、人物限制、事件限制、空间限制、主体限制;功能、构造、使用方法的限制,等等 3、审内容从哪些方面写什么内容 4、审关系根据概念之间或偏正、或并列、或因果、或递进、或包容等关系,以便确立文章的重点和内容的逻辑关系。 5、审写法注意题干中“联系实际”、“运用比喻”、“展开想象”、“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改写”、“续写”等提示语。确定相应的写法。 6、审人称什么人称,是单数还是复数,等等 7、审题三法: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化人为己 第二部分:话题作文“九问审题法” 应试作文向来都注重审题,历来多数失败的考场作文都败于审题。话题作文在写作内容和表达形式上给了考生较大的“自由”,但决不意味在“淡化”审题甚至不要审题。恰恰相反,话题作文更需要高度重视,强化作文的审题。例如,以“感受快乐”为话题,写成《谈快乐》、《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快乐的意义》、《金钱不等于快乐》都属于偏题,因为《感受快乐》的题眼在“感受”二字上,省去关键“感受”二字,偷换了概念,自然是偏离了话题。由此可见,话题作文应注重审题,审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①仔细阅读“提示”所提供的信息,吃准这个“话题”的含义;②认真看准“注意”(有时是“要求”),照规定去完成话题作文。 如何细化话题,锁定中心,这是话题作文审题的难点和重点。这里向同学介绍一种简易的快速审题法——“九问审题法”。“九问”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九个主要的思维词:谁、什么、什么样、怎么样、为什么、何时、何地、多少、假如。“九问审题法”就是用这九个思维词去提问,点出思维,激活思路。 具体操做方法是:运用“九词”设问,从提示语中寻觅多角度,迅速打开思路,然后从多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较有把握的小角度切入,即把话题落实到具体的人、事、物或具体的场景上,锁定你话题作文的中心。 例一:以“变化”为话题的作文,如何审题?先这样设问:①变化都有什么样的变化?人的、事的、物的、观念的。②你打算写哪方面的什么变化?把话题的范围细化缩小到具体的人、事、物或观念上。你可以立足于家乡“路”的变迁或“灯”的变化,写出时代的发展变化;你还可以写“电脑进农家”,凸现出农村的新变化;还可以写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如“奶奶的鞋子”、“老年迪斯科”,这样一步步设问就能让宽泛的话题具体化,从而确定中心。 例二:以“幸福”为话题,运用“九词”设问:①什么是幸福?平安是幸福,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知足也是一种幸福。②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体验”。③你对幸福的态度是什么?“享受幸福”、“创造幸福”、“守护幸福”④怎样创

作文指导——初中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初中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云阳县第三初级中学张酉权 (2018年01月04日) 一、为什么要审题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文章的审题,就是仔细辨认、审查、分析、研究题目的意义和要求,确定文体和写作的范围、角度、重点等。有人说,为文审题是前提,立意是关键,表达是重点。因此,审清命题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快速作文审题时,对作文题目的命题意图、写作对象、选材范围、中心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分步进行分析、推敲。 二、审题审什么 审的对象是:体裁、范围、命题意图等 主要包括:体裁、范围、中心词、写作对象、修饰词、句式、题意、情感、字数、人称、写作要求等等。 审查题目,分析这些信息,不是每处都仔细琢磨,得分个详略:有些,需要仔细审题,要推敲,思考,花上一刻钟也不为过。有些,则只需瞄一眼,知道了,心中有数就成,时间控制在几秒以内; 三、怎么来审题 (一)审题需要具备的“五种能力” 审题需要具备“五种能力,四种方法”。五种方法为“揣摩命题意图的能力、分辨表达体裁的能力、明确选材范围的能力、把握题意重点的能力、明确作文要求的能力。” 1.揣摩命题意图的能力:命题教师一般都会联系学生的阅读实际或者生活实际进行命题。 2.分辨表达体裁的能力: 注意文题中表明文体的标志词语。 题目中含有“记”“忆”“访”“传”“纪事”“巡礼”“见闻”“赞”“颂”“歌”“抒怀”“畅想”等词语,即写记叙文或抒情散文,如《童年纪事》、《琐忆》、《内蒙访古》《武夷游》等;题中含“论、说、辩、驳、评、析、感、看法、启示、谈起”等词语,即写议论文;题中含“用途”“功能”“介绍”“说明”“解说”“性质”“怎样”“制作”“方”“技巧”“(某物)自述”等,即写说明文。

中考作文指导――审题立意 教案 教

xx作文指导——审题立意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 2.培养学生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3.掌握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写出更深刻精彩的文章来。 多媒体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宋朝时,宫廷举行招考选拔皇家画师。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1: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点评:基本符合题意) 生2: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点评:符合题意)师: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一角,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有新意)准-深-新。 二、材料作文的概念界定。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材料或作文话题,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 方法的过程。 三、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 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 1.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解析】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 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勇于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2.从分析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

2019年中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含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 (精选优秀试题+名师解析答案,建议下载保存) 审题立意训练 1. 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 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 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审题立意】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来化缘,满心不情愿,看见几尾逆水而游的鱼,便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可它们正在享受奋斗的快乐呢!”老和尚说,他顺手一指河面上的落叶,“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啊!”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立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年轻人在阳台上种植了一大排紫藤花。夏天,枝叶垂悬于两层楼之间,形成了美丽的绿色叶幔。年轻人几度想将枝叶拉起用木架固定,帮他挡住阳光,降低屋内暑气,但感觉如此做太小气而作罢。 第二年,年轻人在阳台欣赏盛开的紫藤花时,发现有几株葡萄藤攀上了他的阳台。往下看,一个女孩正对着他微笑。楼下的人家为了感谢他种植的紫藤花挡住夏天的太阳,所以种植葡萄作为回馈。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立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审题立意】 4.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窗前有一棵树,树上有一片叶子。叶总是微微地摇摆着。 我问:“叶,为什么你老是摆动?”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课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课 1.全命题作文常见类型 (1)有比喻义的作文题如:《飞翔》、《送你一轮明月》 (2)以动词为核心词的作文题如:《分享》、《抉择》 (3)题目中含有副词或修饰词的作文题如:《这也是一种美》《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 2.何谓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通过对考题的审视、分析,确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学生齐读) 3.从题目中审出什么 (1)审清词语含义,拓宽思路。(字面义及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 《一道风景线》(“美好高雅”等值得赞美的人和事) 失误:自然景色、考试作弊、环境破坏、乞讨老人 《送你一轮明月》(学生思考) 含义:友情、亲情、安慰、鼓励、希望。最好虚实结合 (2)审清写作重心,找准立足点。《下雨天,真好》 (3)审清限制要求。(文体、人称、范围等) 《这一天,让我铭记》:记叙文、第一人称、一天之内 注意:题目后的写作要求,字数、体裁等。 4.怎样审题 方法:逐词推敲,抓住关键词。 (大家看这个题目,逐字推敲,看写作时该注意什么,把你的发现写在练习本上。小组讨论) 例:《这也是一种美》 “这”(距自己较近的事或物,切身感受为好) “也”(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如:残缺、谎言、寂寞、挫折) “美”(给人享受、教益) 题眼:也 三、立意 (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审题只是明确

写作方向,而立意往往决定着文章的成败) 1.什么是立意 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等。(学生齐读)即:写本文的目的 2.立意的要求:(教师解说) 正确明确深刻新颖 3.立意的技巧 a 变换视角《珍惜》(实、虚)(顺、逆) 从“实”立意:珍惜环境;珍惜土地;珍惜水资源;珍惜粮食;珍惜动物;珍惜鸟类;珍惜植物;珍惜朋友…… 从“虚”立意:珍惜荣誉;珍惜幸福;珍惜感动;珍惜灵感;珍惜诚信;珍惜创新精神;珍惜美好的情感;珍惜纯真的友谊;珍惜锻炼的机会;珍惜自己的思想;珍惜现在;珍惜每一天…… 顺向立意:珍惜友谊;珍惜生活;珍惜事业;珍惜文物;珍惜文明;珍惜文化遗产…… 逆向立意:珍惜失败、珍惜挫折、珍惜磨难…… (逆向立意,反弹琵琶,容易写出新意,让人耳目一新。但要言之成理) b联想想像《绿色》 自然的绿色: 主观色彩:心灵的绿色、绿色食品、青春、希望、绿色军营、生机…… c 展现个性(张扬个性、写出独特体验) d 聚焦时代(学校、家庭、社会折射的时代风貌) 四、练兵场 1.《我想握住你的手》 2.《翅膀》 要求:两个题目任选一个,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体裁不限。 解析 《我想握住你的手》 “我”、“你的手”:要求写的是“我”和“你”的关系。 “你”: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是作品中的形象,亦可是拟人化的事物。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一.材料作文“题目说明”的类别: (一)给一段材料,再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作文。 例题(武汉市08年元月调考题): 18.阅读下面新闻,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表达你的想法,文体自选,文题自拟。 在克罗地亚的海滨扎达尔,有一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风琴。这是一架经过精心设计的海浪管风琴,白色石阶下暗藏35个大型风琴管,大海就是风箱。海水拍打和潮汐涨落会在风琴管中自动形成气压变化,美妙的乐声也随之产生。海风琴建成于2005年,设计者是建筑师尼古拉?巴希奇,巴希奇生长在海边,小时候就喜欢聆听海浪拍打岩石的声响,海风琴的设计灵感也来源于此。去年海风琴获得了欧洲城市公共空间奖。 (二)给一段材料,并结合材料,写了几句提示语,再请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作文。 例题一(武汉市08年4月调考题): 2007年“感动中国”的颁奖晚会上,我们认识了一个弱女子,她坚守一位医生的良知,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行业潜规则,屡遭报复,陷入困窘,但她十年不辍,无怨无悔,被她揭露的伪劣医疗器械有20多种,其中8种已被查处,她最终推动主管部门出台多个法规性文件。她——陈晓兰,只是一个弱女子,却挑起了维护医疗环境纯洁的大任。 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也是强大的;是有限的,也是无穷的……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戏剧除外) 例题二(武汉市08年5月调考题): 5月8日,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克服低温、低压、缺氧、大风等极端不利条件在珠峰之巅燃烧,举世为之惊叹。在这史无前例的壮举背后,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智慧。在设计火种灯的过程中,由于以往常用的液体航空煤油6500米以上无法正常工作,科研人员先后试验多种材料都被—一否定,后来,退休科研人员任国周看到一个用碳做热源的暖手炉后突发灵感,决定用碳做火种,但第一次试验效果不理想。后来,任国周看到一个烧饼摊旁的蜂窝煤炉,顿生联想,将碳柱象蜂窝煤一样上下深放在火种灯内,下面的碳柱燃尽化成灰,上面的碳柱自动落下来,这样通过不断添加碳柱就可以保持火种灯不灭,而且排友问题也能解决。最终珠峰火种灯装上了5节50毫米高的特殊碳柱,连续工作了20个小时。 一个大难题通过生活中的两个小发现迎刃而解,这个现象一定会引发你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例题三: 花园。有朵玫瑰花,边上有只青蛙。玫瑰认为青蛙很丑陋,就把它赶走了,可过了几分钟,青蛙再来到花园时,发现玫瑰花已经枯萎了。原来没有青蛙吞食害虫,玫瑰花也就失去了保护。 生命是相互依存的,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三)给一段材料,并结合材料,写了几句提示语,并给一话题,再请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作文。 例题一:在每个犹太人家里,当小骇稍微懂事的时候,母亲就会翻开书本,滴一些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闻书本上的蜂蜜。 这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书本是甜的,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 请以“书本是甜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讲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等。(2)题目自拟。(3)不少于800字 例题二:有一种很小的鸟,能够飞行几万里,跨越太平洋,它需要的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飞落在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它站在那截树枝上捕鱼,困了它站在那截树枝上睡觉。无独有偶,有只日本苍鹭肚子饿得发慌,它瞪着眼睛,注视着池中小鱼。突然它飞到附近的树林中,衔来一根嫩枝。折成几段,丢入池中,并不时用嘴移动小枝,水中鱼儿误以为是小虫,便浮上水面抢食,苍鹭趁机捉来饱餐一顿。

初三作文之初中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初三作文之初中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初中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篇一:2014年中考作文复习指导与训练——审题】 2014年中考作文复习指导与训练——审题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作文审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并结合审题指导拟题。学习重点: 通过审题方法的分类整理和指导,让学生掌握各类题目的特点和审题技巧,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学习难点:审题中的全局把握。 学习设想:引导学 生通过分析和演练,掌握各类题目的特点和审题技巧。【导学过程】一、教师导引 审题就是在动笔之前,对作文题目做一番研究,彻底弄清题目含义。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教师板书 二、学习过程(审题方法指导) 1、明确重心法 【含义】 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

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 1 【典例】 题目: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审题指导】 “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2、以问领想法 【含义】 “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以问领 想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课题)【典例】 题目:《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1)自然界。(2)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3)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审题指导】 对于这个题目,可以运用“以问领想法”,例如:“自然”指什么?“自然”

2017年中考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认真审题立意提高作文质量

认真审题立意,提高作文质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 2.培养学生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3.掌握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写出更深刻精彩的文章来。 多媒体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宋朝时,宫廷举行招考选拔皇家画师。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1: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点评:基本符合题意) 生2: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点评:符合题意) 师: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一角,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有新意)准—深—新。 二、材料作文的概念界定。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材料或作文话题,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三、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 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 1.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

2017年各地中考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范文

2017年各地中考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范文 Llt32100 2017年济宁中考作文“习惯,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 习惯,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是习以为常后的一种自然。习惯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响巨大。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问题特征鲜明; (3)要有真实情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解析】 这道题目的材料围绕“习惯”展开,从对习惯的定义、认识以及影响三方面进行了解说.其中“习惯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是理解材料的重点,“行为”“心理”“风气”“传统”是从浅层次到深层次的认识,考生可从中选取角度进行写作,也可写对“习惯”的其他感悟与认识。“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响巨大”提示考生要在文中写出习惯所产生的影响。 【审题立意】写作时,既要写“经历与体验”,也要写“认识与思考”,这样才能使文章有血有肉,立意深刻。审题时,需要注意习惯有好有坏,文章不止可写好习惯,也可写坏习惯,从

反面立意,写出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思路点拨】“习惯成自然”、“熟能生巧”、“耳熟能祥”、“习以为常”等等都是人们的口头禅,也是初中生不难理解的话题。但是,受自身思维囹圄的限制(责任主要在于老师),很可能会提笔瞢圈,不知所云.其实,打开思维就好写.譬如,“优秀是一种习惯”,懒惰是中学生最大的毛病,同学们可据此阐述和旁证博引,一篇锦绣文章便如汩汩江水从指尖流出…… 【范文】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回首十五年的青葱过往,深感自身最大的恶习就是懒惰。曾几何时,“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是我的追求;“磕着瓜子,扯着闲皮,打开试卷,高分拿来”是我的梦想。然而,一朝梦醒,洗尽铅华,才发觉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乱随流水到人家”的黄粱南柯。对,背上行囊,上征程,征战去,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才是正途! 优秀是一种习惯,更是诸多品质: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是外烁教育的品质;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是砥砺学习的品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是物华天宝的品质;喜鹊连声叫,黄狗轻声吼,是山高水长的品质……修身、养性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更是当代中学生必需的功课。 这门课如果做的不好,不仅遗祸自己,更会戕害他人,甚至误国误民。现代大学者、北京大学教授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就是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最终害死了自己.小时候,母亲让差不多去买红糖,结果他买了白糖回来,母亲责怪,他却说:“白糖红糖都是糖,差不多.”长大了,他要坐火车去外地,原本8点30的火车,可他到车站已经8点32了,火车已开走了,他抱怨:“30和32差不多啊,火车咋就开了呢?”;得病了,家人找不到东村的王大夫,他让家人请西村的兽医汪大夫,结果庸医误诊,生命垂危之际,他还说:“王和汪,就

初中语文作文训练之审题方法

初中作文训练之审题方法 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步。在考试时,审题定位准确,是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 保障,如果审题出现偏题或离题现象,作文的得分就比较低。 2、“审题”的含义 审题:就是在动笔作文之前,先认真阅读、思考、分析、推敲题目的含义及其重点、 范围、体裁等要求,或者说要审清命题者的出题意图,以便有的放矢进行写作。 3、审题的方法 (一)“辨”——辨识类别(常考的作文题形式有四种) 文题的形式:①全命题作文②半命题作文③话题作文④材料作文例: ①生活中笑声常与我们相伴。在笑声中,友情在加深,学业在长进,困难被克服,隔阂 被消除……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选一个有意义的侧面,以“笑声”为题,写一篇 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要有场面描写。(全命题作文) ②《想起这件事,我就__》,题目中的“__”要先填写完整,再写成记叙文。(半命题作文) ③以 “座右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话题作文) ④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 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 请就所给的这几句诗的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材料作文) (二)、“审”——逐个破译 1、审文题的“要求” 为了严谨和科学,也为了考生尽量少失误,中考作文题的命题者总是要在文题前后 交代几点,并冠以“要求”、“注意”等提示语。文字虽然简短,指令性和指导性却很强。如果小看了它,可能会给考场作文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练习] 1.下面文题的“要求”中有哪些重要的内容? 题目:忘不了您的教诲 要求:①“您”必须是长辈或老师。如果涉及学校名、老师和自己的姓名,一律分 别用刘老师、王斌、红星中学来代替,否则扣分。②要写成记叙文,具体写出一件事来

(完整版)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及答案

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审题、立意)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任选)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时候,孩子不想上学大哭大闹时,有的父母常常生气地教育说:"如果你不好好读书,以后只配扫大街。”而如今,同济大学有一位博士生却主动利用假期时间帮助在杭州做环卫 工的母亲认真地清扫马路。一些网友表示,博士生利用假期分担父母的辛苦让人感动,但是 也有一些网友表示,作为一个博士去“当环卫工”似乎有点儿可惜。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的句子,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王勃的压抑和不得志。而“文革”中,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屡遭批斗,却以一篇自制的“陋室铭”激励自己: “山不在高,只要有葱郁的树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鱼群。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乐自寻。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喜听邻居的收音机送来音乐,爱看素不相识的朋友寄来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这是一个不再羞于谈论梦想的时代。它支撑起无数大国工匠向星辰大海出发的 信念,也让这片土地上无数平凡人的梦想落地开花。迈入新时代的我们,拥有更多实现梦想的 可能,拥有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拥有对美好明天的渴盼和信心。用力活着,才有分量;向前奔跑,才能抵达。为了更美好的中国,为了更美好的自己,新时代,我们一起出发!请以“新时代再出发”或”新时代,我们一起出发”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又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新。就是要推陈出新,要有新的思想理念,要开拓新的领域境界,于人于国均是如此。“新”字是十九大报 告的字眼,“新时代”是十九大报告的主题词,十九大报告向世人宣示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代 , “新”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它是遍布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标志 !

最新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大全

最新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大全 1、 【材料】 (1)①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 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分析】 (1)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48

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2、 【材料】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分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指导——“六步十五法”写作训练 第一部分:审题立意训练 审题的几个方面 1、审文体是记叙文体还是议论文体?抑或夹叙夹议类散文?或者其它? 2、审围时间限制、人物限制、事件限制、空间限制、主体限制;功能、构造、使用方法的限制,等等 3、审容从哪些方面写什么容 4、审关系根据概念之间或偏正、或并列、或因果、或递进、或包容等关系,以便确立文章的重点和容的逻辑关系。 5、审写法注意题干中“联系实际”、“运用比喻”、“展开想象”、“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改写”、“续写”等提示语。确定相应的写法。 6、审人称什么人称,是单数还是复数,等等 7、审题三法: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化人为己 第二部分:话题作文“九问审题法” 应试作文向来都注重审题,历来多数失败的考场作文都败于审题。话题作文在写作容和表达形式上给了考生较大的“自由”,但决不意味在“淡化”审题甚至不要审题。恰恰相反,话题作文更需要高度重视,强化作文的审题。例如,以“感受快乐”为话题,写成《谈快乐》、《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快乐的意义》、《金钱不等于快乐》都属于偏题,因为《感受快乐》的题眼在“感受”二字上,省去关键“感受”二字,偷换了概念,自然是偏离了话题。 由此可见,话题作文应注重审题,审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①仔细阅读“提示”所提供的信息,吃准这个“话题”的含义;②认真看准“注意”(有时是“要求”),照规定去完成话题作文。 如何细化话题,锁定中心,这是话题作文审题的难点和重点。这里向同学介绍一种简易的快速审题法——“九问审题法”。“九问”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九个主要的思维词:谁、什么、什么样、怎么样、为什么、何时、何地、多少、假如。“九问审题法”就是用这九个思维词去提问,点出思维,激活思路。 具体操做方法是:运用“九词”设问,从提示语中寻觅多角度,迅速打开思路,然后从多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较有把握的小角度切入,即把话题落实到具体的人、事、物或具体的场景上,锁定你话题作文的中心。 例一:以“变化”为话题的作文,如何审题?先这样设问:①变化都有什么样的变化?人的、事的、物的、观念的。②你打算写哪方面的什么变化?把话题的围细化缩小到具体的人、事、物或观念上。你可以立足于家乡“路”的变迁或“灯”的变化,写出时代的发展变化;你还可以写“电脑进农家”,凸现出农村的新变化;还可以写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如“奶奶的鞋子”、“老年迪斯科”,这样一步步设问就能让宽泛的话题具体化,从而确定中心。 例二:以“幸福”为话题,运用“九词”设问:①什么是幸福?平安是幸福,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知足也是一种幸福。②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体验”。③你对幸福的态度是什么?“享受幸福”、“创造幸福”、“守护幸福”④怎样创造幸福?怎样享受幸福?⑤为什么“享受幸福”?为谁守护幸福?……还可以设问下去。总之,每一个设问就是一个角度,一个思路,一个切入点。经过筛选,最后敲定你最有把握

2020中考作文指导:审题立意

2020中考作文指导:审题立意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审题是作文习作的第一环,只有明确了写作要求,才能写出合格的文章。小编收集了20xx中考作文指导:审题立意,欢迎阅读。 所谓审题,就是审视作文的题目,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主旨,确定体裁。审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审文题。文题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命题作文:包括全命题文,半命题文。 2.命意作文:包括供文字材料文,供图像材料文,文图并供文。 以上文题形式的不同,决定审题的范围、方法和要求也各有不同。因此,不可忽视审文题,以避免文与题不符,形成所谓的“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第二,审写作内容。审写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就记叙文来说,就是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记人,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写人,是写一个人,还是写两个人或是写一群人;叙事,是叙述一件事,还是叙两件或叙几件事;写景,是写静景,还是写动景;状物,是状动物还是状植物,审题时都要弄清楚。 第三,审写作重点。同是叙述一件事,《一件有意义的事》和《一件难忘的趣事》这两个文题的写作重点是不同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的写作重点是突出这件事的“意义”所在,把这件事“有意义”的地方描绘出来;而《一件难忘的趣事》的写作重点是所叙之事之所以难

忘是因为它有趣,要把趣之所在描绘出来,以突出其难忘。因此说,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 第四,审文题的限制。审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弄清文题对行文的限制。很多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地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 1.弄清文题的时间限制。有的作文题目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审题时要把握住这时间上的限制。比如《元旦纪事》。这道题选材时间限定为一月一日,所写的事要能够和“新年”这样一个节日的特定背景、特定含义发生某种联系。 2.弄清文题的处所限制。有的作文题目规定了处所范围,审题时要明确其中处所的限制。 如《放学路上》这个题目,就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必须是在“放学”之后的“路上”的所见所闻,只有把握准了这个处所,所写的内容才有依托和基础。 3.弄清文题的数量限制。有些作文题目出现数量词,审题时要明确数量上的限制。 如《记暑假中的一件事》和《记暑假中的二三事》。两个题目写作的要求上只有数量上的区别:前一个题是记叙一件完整的事,后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二三事或二三片断来反映我的暑假生活,稍有不慎,将一件事写成二三事或将二三事写成一件事都属于文不对题。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教案 教学设计

中考作文指导——审题和立意 【教学目标】 学习中考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培养学生全面、准确、快速地捕捉各种文题信息的能力,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 一、导入 航行大海,掌好舵则无惧;车驶道路,掌控好方向盘则无险;下笔千言,审准题则无畏。只有审准题,才不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才能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所谓立意,即指写作时确定的中心思想,文章没有一个确定的中心,好比人没有主心骨,所以立意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二、全命题作文审题立意 1.何谓审题、立意 所谓审题,就是通过对考题的审视、分析,确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 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等。 2.全命题作文常见类型 (1)有比喻义的作文题如:《飞翔》、《送你一轮明月》(2)以动词为核心词的作文题如:《分享》、《抉择》 (3)题目中含有副词或修饰词的作文题如:《这也是一种美》《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

3. 审题方法:逐词推敲,抓住关键词。 (1)重点分析“题眼”; 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避免了写作的误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 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温暖的时刻》 《一次不寻常的考试》 《成功是被逼出来的》 (2)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 “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 《这也是课堂》《这也是一道风景》《其实很简单》 例:《这也是一种美》:也 “这”(距自己较近的事或物,切身感受为好) “也”(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如:残缺、谎言、寂寞、挫折) “美”(给人享受、教益) (3)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 比喻性题目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设计的提示语,考生审题时需认真阅读这些提示语,学会由“虚”而“实”,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匹配的本体,写作时方能做到紧扣题目。 南京中考题《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这也是一道风景》、成都中考题《我心中的风景》《心中的彩虹》《画一扇窗给自己》

中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中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中考作文指导——审题立意 教案 教学设计

中考作文指导——审题立意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 2.培养学生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3.掌握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写出更深刻精彩的文章来。 多媒体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宋朝时,宫廷举行招考选拔皇家画师。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1: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点评:基本符合题意) 生2: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点评:符合题意)师: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一角,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有新意)准-深-新。 二、材料作文的概念界定。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材料或作文话题,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

方法的过程。 三、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 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 1.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解析】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 1、 【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 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 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 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 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 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 2、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 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 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 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 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 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3、 【材料】2002年8月20日,3000多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 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大会开幕式。 在诞生过张衡与祖冲之的华夏古国召开这样的大会是我们祖国的一大盛事。大会名誉 主席——97岁的陈省身教授坐在轮椅上发言时,身边的国家主席欠身为他调好麦克风。陈省身在发言时含蓄地说:“中国数学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会颁发了数学领域与计算机理论运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奖“菲尔茨奖”与“内万 林奖”。三位获此奖项的都是“老外”,他们都只有36岁,全是1966年出生的。 【分析】这则材料,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法进行立意。1从主席欠身为陈省身教授 调整麦克风的细节出发立意——我们国家以及国家领导人非常尊重知识和科学,对科学家 更是充满无限敬意。2从获奖者全是“老外”的角度立意——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