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一轮复习神经调节教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神经调节教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神经调节教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神经调节教学案

【考纲要求】

1、掌握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2、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一个神经细胞内的传导)、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3、准确叙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基础知识回顾】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神经元的结构 ②

(分枝多而短)

③ 外包髓鞘⑤ (末端分枝④ ) (2)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 ,并 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思考]图中圈内结构为 。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1)基本方式—— :在 的参与下,人或动物对 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 的应答。

(2)结构基础—— :由 、 、 、

和 组成。

[思考]

(1)感受器实质是 ,效应器实质是 。 (2)一个最短的反射弧由

个神经元构成(请用图示表示)。

(3)反射活动完成的前提条件是 和 。

【自我检测1】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二、兴奋的传导

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 后,由 状态变为 状态的过程。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 ,也叫 。

(2)传导过程:静息电位: →刺激→动作电位: →产生 →电荷移动→ →兴奋不断向前传导。 (3)兴奋传导的特点: 。

[思考]

(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

(2)K + 和Na +

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 实现的

(2)神经递质: 、多巴胺、氨基酸类等 (3)传递过程:

①过程:兴奋→ →突触小泡释放 →突触间隙→ 或 。 ②特点: 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 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 或 。 思考: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的信号转换是 。 (2)与神经递质形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 。 (3)一个反射活动需要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 (4)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 和 。

(5)递质释放的方式为 ,体现细胞膜的 特性,体现了细胞膜的 功能。由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部分)上的 识别。

【自我检测2】如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刺激a 处,会导致b 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 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

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1)高级神经中枢:(大脑、脑干和小脑)。(2)低级神经中枢:。2.各部分结构名称以及其主要功能

(1):有中枢、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2):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

(3):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4):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5)脊髓:调节的低级中枢。

【自我检测3】小张因饮酒过多导致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大小便失禁,出现这些症状是由于相应中枢受到影响,它们分别是()

A.大脑、小脑、脊髓 B.小脑、大脑、脊髓C .大脑、小脑、大脑 D.脊髓、小脑、大脑

四、人脑的高级功能

1.位于人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以及控制机体的外,还具有、、和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言语区

(1)W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2)V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3)S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4)H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3.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2)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和。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4.短期记忆主要与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的建立有关。[思考]

(1)V区和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后的区别?

(2)H区与听觉中枢发生障碍后的区别?

【自我检测4】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 )

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

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

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

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

【探究点一】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典例1】图为神经—肌肉链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细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

1、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

上出现的顺序依次是(填①~⑦编号)。

2、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

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填①~⑦号)。

3、若切断M、N两点,刺激P处(填“能”或“否”)引起肌肉

收缩,该活动(填“能”或“否”)称为反射活动,原因是

4、只保留⑥神经元和肌肉,正常时用电极刺激P点会

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部分受损时,再刺激P点,

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如果,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如果,表明肌肉受损。

如果,表明部位b受损。

【归纳点拨】

1、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2、肌肉群中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离体肌肉受到刺激也会产生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

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

3、反射活动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

4、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变式训练1】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 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变式训练2】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若①处受破坏,刺激③仍能引起④的反射活动

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①②⑤

【探究点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典例2】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

A.②→①→②→③→②B.②→③→②→①→②

C.③→②→①→②→③ D.③→②→①→②→③

【典例3】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 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归纳点拨】

1、正常情况下对细胞而言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是钾离子,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是钠离子,即外

液钠离子浓度高而内液钾离子浓度高;维持这种正常渗透压要靠主动运输方式,神经细胞也不例外。

2、静息电位形成是钾离子外流的结果,其外流跨膜方式为协助扩散。

3、动作电位形成是钠离子内流的结果,其内流跨膜方式为协助扩散。

4、影响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大小的因素分别是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和钠离子浓度差。

【变式训练3】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变式训练4】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

是()【当堂检测】

1.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材料,如图所示。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1、2、4、3、4

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1、3、4、2、4

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会出现1或4现象

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1、3、4、2、4

2.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电位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 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 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 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3、(2013·海南生物)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

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探究点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典例4】如图是突触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内写标号)。

(1)用箭头在图下方的长框中标出神经冲动的传递

方向。

(2)⑤中所包含的化学递质是或

,这些物质可与①作用改变_____离子通透性;结构①的形成与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器

有关,结构⑤的形成与细胞器有关。

(3)⑤出细胞的方式为,这个过程穿过层膜。

(4)神经元的内环境是,维持Na+、K+浓度在细胞内外的差异,与()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若⑦内的氧分压为A,二氧化碳分压为B,⑦外的氧分压为A’,二氧化碳分压为B’,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A 于A’,B 于B’。

【拓展提升】

(1)神经递质移动的方向:;兴奋传导过程:。

①轴突②突触小体③递质④突触间隙⑤突触小泡⑥突触前膜⑦突触后膜

(2)突触中的信号转换:。

突触小体中的信号转换:。

突触前膜中的信号转换:突触后膜中的信号转换:。

(3)突触中兴奋单向传递的原因:。

(4)若将电流计两端连接在突触之间(如图),刺激b和c,指针分别偏转几次?根据指针偏转次数,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归纳总结]

2.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

(1)在神经纤维上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方向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

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填“大于”或“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方向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填“能”或“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指针只发生偏转。

3.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情况不同,引起效应器的不同效果

(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或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2)异常情况1: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

会。

(3)异常情况2: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或神经递质被某种药物争夺,则神经递质

不能与受体结合,突触后膜。

【变式训练5】如图表示一种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若在图中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图中a、b、c、d、e能检测到兴奋的有几处()

A.2处B.3处

C.4

处D.5处

【探究点四】探究或验证兴奋的传导方向实验

【典例5】中国寓言中有“火中取栗”的故事:猫从火中拿取板栗时,因火烧爪而快速缩回,虽然板栗拿到了,但爪子还是被烧了,而偷到的板栗却被猴子吃了。假设如图为“火中取栗”的反射弧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要确定这个反射弧中E是感受器还是效应器,可用电刺激的方法进行测定。测定与判断的方法是。

(2)如果不用实验,可据图判断E是感受器还是

效应器,判断的依据是。

(3)假设E是猫爪中的感受器,写出猫“火中取栗”时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用有关字母与箭头表示)

(4)给你提供必要的实验用具,如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请设计实验方案,以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在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并预期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a.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

方法步骤:。

结果和结论:。

b.探究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法步骤:。

结果和结论:。

[归纳总结]

(1)常用实验器具——电刺激设备、(或电位测量仪)。

(2)选和的部位——在神经纤维上选一刺激点,用A表示,测量部位应选在刺激点两侧,用B和C表示。

①若在传出神经纤维上,可通过观察的变化和另一侧的来确定传导方向;

②若在神经元之间,则在和神经上各选一点,用A′、B′表示,先在A′处刺激,B′处测电位变化,再来确定传导方向。

(3)探究性还是验证性实验——探究或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若验证性实验结论则: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若为探究性实验,则需分情况讨论:、、三种情况。

【变式训练6】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图(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图中A、B、C、D四点分别给以适宜的刺激。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刺激点是。

[当堂检测]

1、(2013·海南生物)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2、如图中甲表示缩手反射示意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其中f和e是属于__________(填“1个”或“2个”|)神经元,若在c处给予一个刺激,则在a、b、c、d、e、f四处能够测到电位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丙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3)在甲图中有___________个乙图这样的结构。乙图B中有接受A中物质的受体,它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A能与突触后膜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

(4)反射时间的长短关键取决于兴奋在乙中的传导,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A释放的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物质立即被分解。某钟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知识回顾】

一、1、神经元(1)细胞体突起树突轴突长而少神经纤维

(2)兴奋传导

[思考] 突触

2、(1)反射突触中枢神经系统内外环境规律性

(2)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思考](1)传入神经末梢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2 图略(3)刺激完整的反射弧

【自我检测1】c

二、外界刺激相对静止显著活跃

1、(1)电信号神经冲动(2)外正内负外负内正电位差局部电流

(3)双向传导

[思考]1.(1)静息电位: K+外流动作电位:Na+ 内流 (2)协助扩散

2、(1)突触轴突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

(2)乙酰胆碱(3)①轴突神经递质兴奋抑制②单向轴突树突细胞体思考:(1)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高尔基体、线粒体(3)突触的数目(4)兴奋抑制

(5)胞吐流动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特异性受体

【自我检测2】A

三、1、(1)脑(2)脊髓

2、(1)下丘脑体温调节水平衡(2)脑干呼吸中枢

(3)大脑皮层(4)小脑(5)躯体运动

【自我检测3】C

四、1、感知反射活动语言学习记忆思维 2、写字看懂文字说话听懂话

3、(1)刺激(2)贮存再现

4、神经元新突触

[思考](1)看不懂看不见(2)听不懂听不见

【自我检测4】C

【探究点一】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过程

【典例1】

1. ④⑤⑥

2. ③②①

3. 能否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4 . 刺激P点,在a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刺激P点,在a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变式训练1】A 【变式训练2】C

【探究点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典例2】 A

[拓展提升]图略

【典例3】 D【变式训练3】 C 【变式训练4】 D [当堂检测] 1.D 2.C 3.B 【探究点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典例4】答案:(1)←(2)乙酰胆碱多巴胺受体突触后膜核糖体高尔基体(3)胞吐 0 (4)组织液⑦线粒体小大

【拓展提升】

(1)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①②⑤⑥③④⑦

(2)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神经递质只能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 2 1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

[归纳总结]

1.

2.(1)2次相反不(2)小于 2次相反不能 1次

3.(1)兴奋抑制(2)持续性的兴奋或抑制(3)不兴奋或抑制

【变式训练5】 C

【探究点四】探究或验证兴奋的传导方向实验

【典例5】

(1)用电刺激E端,如A有反应,则E为感受器

(2)因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从突触的结构分析,E是感受器(3)E→D→C→B→A

(4)a.电刺激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证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先电刺激①处,测量③处有无电位变化;再刺激③处,测量①处有无电位变化若两次实验的

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归纳总结】

(1)电流计

(2)刺激测量①效应器电位测量仪②传入传出在B′处刺激,在 A′处测电位变化(3)双向单向双向单向中A→B 单向中B→A

【变式训练6】A

[当堂检测]

1. B

2. (1)感受器 1个 a、b、c (2)D(3)2 糖蛋白(蛋白质)一定的流动性(4)突触中通过递质的传导比神经纤维上通过电信号的传导慢(5)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 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第十三章第一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第一课时) 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 (2)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 2、能力目标: (1)学会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而学习概念的方法。 (2)提高文字阅读和文字信息处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对人体自身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神经元的基本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有哪些途径? (1)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体外。 (2)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3)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其中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最主要的途径。代谢废物的排出对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导入新课:

人体能够协调体内各部分功能而成为统一的整体,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是什么原因?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 1、游戏:我说你做(请几位同学上讲台,说出几个简单的动作让学生完成。例如:举起左手、抬起右脚等) 2、录象:乔丹的投篮过程 乔丹能够这么迅速的完成投篮动作,在短暂的瞬间完成系列动作,这与神经调节有什么关系? 三、讲授新课: (一)结合课本70页和课文71页,分组讨论三个问题: 1、说出神经系统由什么组成 2、尝试描述脑和脊髓的形态和位置 3、尝试描述脑神经和脊神经的形态和分布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包括上部膨隆的脑和下部柱状的脊髓 2、脑的侧面图:分为大脑、小脑、脑干 3、(提问)一个人喝醉酒为什么走路会摇摇晃晃的? ------小脑的作用是维持身体的平衡。因为酒精使小脑麻痹了,导致身体平衡力比较差,所以走路就摇摇晃晃了。 青少年正处于发育时期,不要喝酒,防止酒精中毒。 4、脑神经和脊神经的分布 脑神经大部分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 脊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和皮肤、肌肉里,起到支配身体活动的作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教案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贵州省罗甸县沫阳中学罗福泉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二、教学重点: 1.反射的理解. 2.反射弧的组成 三、教学难点: 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交流展示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呢?生: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师:脑可以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它们的分工有些什么不同呢? 生:大脑控制高级的生命活动;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 师:脊髓有怎样的作用? 生:反射和传导。 (二)、新课引入 神经元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于是各个神经元就练成了人体信息传递的网络系统。那么在人体信息感知的过程中,神经系统究竟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呢?我们先来做个小小的实验。 (找一位同学到前面,双手背后。教师站在这个同学的后面,拿出牙签示意给其他同学看,注意不要让前面的那位同学看到。教师用这根牙签去扎这位同学的手。让其他学生观察现象。) 问题:当教师用牙签扎他的手的时候,他有什么反应?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缩手反射。 这个活动是在人体什么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呢?该系统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调节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板书课题:第二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三)、新课讲授 1.那么什么叫做反射呢? 刚才,我们做了一个反射活动。手遇到烫的东西都会回缩,物体在眼球前突然出现时都会眨眼,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都会立刻排尿,受到寒冷都会打哆嗦,这些例子都是反射,你能通过这些活动概括出什么是反射吗?(学生开始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神经调节地基本方式教学设计课题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生物学》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的第三节。本节内容是第五章的核心内容,是在学习了“神经系统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有关“神经调节”的知识。在教材中主要介绍了反射和反射弧。其中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完成过程的内容都比较抽象并很难理解,如处理不好则枯燥无味,学生既没有学习兴趣也不易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在本节中有一个“膝跳反射”的实验,通过膝跳反射可引出反射的定义和反射弧的组成。从而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二、学生分析 1.心理特点:七年级学生,对生活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索,愿意与人合作。但注意力不能长时间地集中,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 2.知识储备: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膝跳反射”等生命现象已有所体验或有所耳闻,但就其原因还不能上升到理论层面。在本章前两节中,学生已对“神经系统的组成”进行了学习,因此,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已有了实践和理论基础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难点) ②通过“观察膝跳反射”实验及膝跳反射过程示意图,归纳出反射的概念,并描述反射弧的结构。(重点) ③理解反射的概念。 2.能力目标 ①能举例说明反射的概念。 ②能画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并能说明各部分的功能和反射的过程。 ③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在膝跳反射实验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养成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环境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人体的神经调节 教案

《人体的神经调节》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 (2)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3)概述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 (4)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观察相关模式图及动画,提高识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模式。 (2)兴奋传导的电生理基础。 (3)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教学难点 (1)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模式。 (2)兴奋传导的电生理基础。 (3)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 教学方法设计 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归纳法结合多媒体演示直观教学

教学用具 电脑动画:反射弧模式图:兴奋沿反射弧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突触结构模式图: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段NBA篮球比赛的精彩情景。篮球比赛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运动的张力和协调的美感,那么运动员要经过哪些方式的调节才能完成如此健美而协调的动作呢? 学生: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人和动物体在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等调控下,通过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对内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以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中,神经调节起主要作用。 通过提问复习初中生物已学过的相关知识,要求答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提问: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呢? 学生: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教师:反射大致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请同学们来分析五组有趣的现象,看看它们分别属于那类反射?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媒体显示实例图片:小孩吮奶;狗熊飞车;谈虎色变;尝梅止渴;望梅止渴) 学生:小孩吮奶和尝梅止渴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也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狗熊飞车、谈虎色变和望梅止渴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条件(自然的或人为的),经过一定过程形成的,条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提问:反射的结构基础又是什么呢? 学生:反射弧。 多媒体显示反射弧模式图解。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教案

济南版生物学七年级下第五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设计: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清池中学王冬梅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并利用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知识的发生入手,教师把凝结在教材中的科学活动过程充分展开,重视概念的产生和思维获得的过程,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在一系列教学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反射、反射弧、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第二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学好本节的基础。本节通过对膝条反射实验的分析,明确了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再以经典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为例,分析、归纳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定义和特点,并总结了形成条件反射的一般规律,特别说明了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另外,本节还突出了对过程的分析、对特征的归纳,以及对规律的概括总结,即对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膝跳反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并描述反射弧的结构;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分析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难点: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探究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措施: (1)、通过反射弧图学习反射弧的组成,重点讲解感受器和效应器;通过动画演示膝条反射以及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通过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图片学习条件反射的建立。 (2)、每一个知识点探究完了以后,后面紧跟相关应用题目进行巩固。 (3)、通过不同的缩手反射实验引入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4)、加入实验和比赛,提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5)、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实验,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理解反射的概念并能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3)、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能分析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 (4)、理解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2、能力目标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对比、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北师大七级下

第1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课题:二、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4.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分析、综合、归纳等能力。 2.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3.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2.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1.理解反射的概念。 2.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教学难点: 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教材分析: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本节内容是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在2004年的考试大纲中“生物圈中的人”只有四个部分,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就是这一章中有且仅有要考试的内容了。要理解神经

调节的功能,必须先建立起“反射”的认识;理解反射过程的实现,必须掌握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及其神经元的联系等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所以,上述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即教学重点。而教材对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及反射弧基本结构的认识,虽有膝跳反射活动的直观内容及反射弧模式结构的简要说明,但具体反射的实例介绍不多,更没有对反射与具体的调节意义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因此能概括地认识到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较困难的。如果忽视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是不能达到最起码的学习目的的。要强调理解概念,不只是知道定义的表述,更主要的是强调要首先认识有关的具体现象,从而抽象出概念的内涵,还要进一步运用概念对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 突破难点的主要手段应该是教材的直观。具体地讲,可以通过对反射实例的直观、反射弧构成及神经元联系模型的直观等手段,创立教学的客观认识条件,并注意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只有使学生建立起必要的具体认识,才可能实现有关的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一副可拆分的人脑模型,还有一个20cm×10cm×3cm 大小的纸盒。纸盒的一面露出约2mm长的图钉尖,这一面的与盒的另一面颜色、图案一致,使人不易看出露出的钉尖。注意:教师应反复尝试钉尖的尖锐程度、露尖的长度和拍打的动作,保证刺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多媒体教具一套。 学生准备: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江苏省苏州市第26中学 16.1《人体的神经调节》教案课时3

教学课题第1节人体的神经调节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层次以及脑、脊髓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 (3)说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以及反射弧的组成。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生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神经元的结构特征以及功能特征,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难点:神经元的结构特征以及反射弧的结构。 教学方法激趣——探究教学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挂图 课时3/3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好!在学习新知识以前,我们先做一个活动。(打手活动) 生:(两人一组进行活动) 师:没有被打到手的同学请举手。怎样做才能不被打到? 生:(举手示意) 师:请同学们思考:刚才我们做的这个活动,主要是在人体的什么系统调节下完成的?生:神经系统。 师: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哪些结构组成的? 生: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师:的确,人的每一个活动,无论是简单的活动还是复杂的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协调完成的。那么,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演示课件,出示课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师: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什么是反射呢?其实,刚才我们做的就是一个反射活动。你能体会到什么是反射吗?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反射活动。我要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谁愿意参加? 生:(纷纷举手) 师:(找一位同学到前面,双手背后。教师站在这个同学的后面,拿出牙签示意给其他同学看,注意不要让前面的那位同学看到。教师用这根牙签去扎这位同学的手) 参加活动的学生:(大叫一声,并把手拿到前面来看个究竟) 其他同学:(大笑) 师:谢谢这位同学的参与。(并把牙签示意给他看)请同学们思考,当我用牙签扎他的手的时候,他有什么反应? 生:把手缩回来。 师: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缩手反射。 师:(边拿出解剖针,边说)现在,我们来做同样的活动,不同的是我们不用牙签,而改用解剖针。谁愿意参加? 生:(惊讶。没人愿意) 师:大家看到解剖针害怕了,不愿到前面来。这也是一种反射活动。现在,我们再一起来做一个膝跳反射。膝跳反射是正常人都具有的简单的反射活动。医生常用这个反射来了解人体神经系统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状况。(边演示课件:膝跳反射的方法,边讲解注意事项。)生:实验观察:1.当扣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2.如果有意识地控制膝跳,小腿会有什么反应? 师:看到实验现象的组请举手。 生:(举手示意) 师:刚才,我们做了4个反射活动:打手反射、缩手反射、看到解剖针害怕、膝跳反射。你能通过这些活动概括出反射是通过人体的什么系统、什么原因引起的、具有什么特点的反应吗?四人一组讨论开始。 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 师:(巡回指导、帮助) (2分钟后,各小组交流讨论结果) 生: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襄阳市第四中学黄州院 一.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2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第1课时,该课时包括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两部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内容是全新的,且抽象,学生完全理解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将其列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先带领学生回忆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并让学生辨析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及神经等概念。对于神经元功能的教学,先通过播放“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和刺激实验”视频,让学生对神经元功能有个感性的认识—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利用媒体动画,通过对实验现象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神经元受刺激前后膜电位的变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 (2)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结构基础。 (3)结合膜电位变化图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2.能力目标 运用实验现象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培养分析、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科学发现过程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认同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方法和材料的重要作用。 (3)对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 2、教学难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正当你悠闲地漫步在公园里时,突然前方有条蛇挡住了你的去路,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快速逃避。教师肯定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提问:为什能在短时间作出如此迅速的反应这与人体的什么系统有关引入主题。

神经调节教学设计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课对于生物教学尤为重要。在生物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发现规律等过程中获得生物学知识.最终使学生竖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形成理性思维的习惯,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意愿和社会责任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讲重点、难点、讲易错点,积极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相关的问题讨论中,展示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图表、演示实验等形式,充分理解酶作用的机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分享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 1.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利用神经调节的知识认识生命现象,探索生命规律. 2.能够运用实验思维对生命现象进行思考、讨论,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 3.通过课本实验的认同,设计探究实验,知晓实验设计思路,巩固神经调节的基本知识 4.培养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意愿和社会责任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三.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关于兴奋的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初次引入了兴奋、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突触、神经递质等概念, 通过自学、实验探究,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中学习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内容作为最早发现的稳态机制,在必修三知识网络中占重要的地位,同时与第一章稳态相照应,又为后续的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起铺垫作用,在整个教材中起呈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本节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学生对稳态的学习有一定的认知,观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小组教学中,让学生愿意参加小组学习活动,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意见,并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与大家分享,体会学习的快乐。这就使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对于反射、反射弧、兴奋的概念等初中学习过的知识或简单的概念,通过学生完成学案自主学习。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人脑的高级功能 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五、教法与学法 1.通过演示实验直观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结相关概念。 2.根据图片设置多个问题层层引导,让学生了解兴奋、突触等相关概念。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 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一、教学目标: .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反射弧的结构。 2.举例说出反射弧的传导途径。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导学案。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flash导入课题 过渡: 二、反射 过渡: 三、反射弧

过渡: 四、小结 五、测试 六、作业 大家好,学习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观看一个三国时曹操的故事。(放映flash)士兵们听到曹操说前方有梅林,是依靠人体的什么系统调节功能作出这些奇妙的反应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板书课题: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大家知道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以教材的“膝跳反射”实验为例,了解反射现象。 实物投影导学案:(1)膝跳反射实验的目的要求:观察人体的膝跳反射,了解 现象。方法步骤:两人一组,两人轮流实验,让被实验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 的搭在另一条腿上。实验者用手掌内侧边缘, 的扣击被实验者上面那条腿 。观察小腿的反应。 放映—膝跳反射录像,组织学生实验 放映—展示膝跳反射的成功关键;

叩击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 你能不能让小腿不突然跳起呢? 放映—实验尝试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 实物投影导学案:根据你做膝跳反射实验的体会,思考:这一反射活动,是人体通过哪个系统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具有什么特点的反应活动? 板书:反射:动物(人)( ) 的反应。 实物投影导学案:(3)根据你对反射概念的理解,谈谈你对下面五个问题的看法? ①、没有神经系统的生物,产生的活动也是反射。 ②、所有的动物受到刺激后,都能产生反射活动。 ③、生物只要具有神经系统,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④、反射是一种有规律的反应。 ⑤、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⑥、某人打了我一下,我感到了疼。 教师点拨:打(力做的刺激)觉得疼,只是感觉而不是反射。因为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才感到疼,到此为止反射的全过程并没完成。而怎样才算完成了反射的全过程呢?(马上躲开,对刺激做出了相应反应了,才是反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福安市城北中学阮幼丽 一、设计思路 这节课的内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深奥和抽象,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常见的或亲身体验过的生活现象入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多以熟悉的事例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本节课通过设计“抓手指”小游戏,先引入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然后举一些实例,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反射”的概念,通过探究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活动,结合讨论、交流、分析等多种方法分析总结出反射弧的结构,并辨别简单发射和复杂反射,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总体来说,就是从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实例,抽象概况等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观察,思考、分析、讨论等一步步来获取生物学重要概念。 二、教材分析 同传统教材相比,本章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有关结构、生理机制等内容做了适当的简化,如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的类型等。在教学中将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不求全,避免过难过深。本节内容前面承接神经系统的组成,后面为激素调节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它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本节通过对“膝跳反射”实验的分析,明确了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和主要特点,再以经典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为例,分析、归纳出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定义和主要特点,并总结了形成条件反射的一般规律,特别说明了人类能够形成以语言为抽象信号刺激的特有复杂反射,以此作为人类与动物在高级神经调节方式上的本质区别。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学完抽象的神经系统的组成一节,虽对神经系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理解并不透彻,而本节内容既抽象又深奥,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会更加难理解,但是很多跟反射有关的生活经历他们并不陌生,手被尖锐的物品扎了以

《人体的神经调节》教学设计

第二节人体的神经调节 【设计依据与构想】 人体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和激素等的共同调节,特别是神经的调节。依据本节内容特点,设计有自学讨论、观察、探究、调查和实习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思考、活动,来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原理、功能等知识。对有些较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识,多用一些生动、直观的例子来说明。本节还设计了课外探究活动,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把教学目标规定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有机地进行融合。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反射的类型,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4.说出人体条件反射的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提高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用脑,培养珍惜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教学难点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并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课时计划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神经元的玻片标本、脊髓横切面玻片标本、显微镜、计时器等。 2.统一制出“大脑和脊髓的比较表”、“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表”。 3.脑的组成和脊髓的结构放大模型。 4.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教材。 2.上网或通过其他途径查阅整理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结构、功能等方面的资料。 【教学流程及分析】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方案一:采用目标教学法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学目标:重点体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设计思想:采用目标教学法导入新课,以目标问题推进教学,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起学生的探讨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也是他们创新学习的基础。 方案二:创设情景。同学们想一想,在考场上答题的情景:你的手指灵巧地握住笔,双肘自然平放桌上,身体略前倾,头稍低下,眼睛快速聚焦在所写的字上,大脑会积极思考要写什么?这种协调一致的默契配合,主要是靠什么系统调节的? 生:主要是神经系统。 师:很好,神经系统为什么有这样完善的调节作用呢?主要与神经系统的组成有关。 设计思想:提起考试的情景,孩子们会感到记忆犹新,并有庄严的感觉,引入这个话题可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思想。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新课教学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学设计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⑵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⑴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⑵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教学中难点 1.教学重点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2.教学难点 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三、课时安排 1学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话法、演示法

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有些人还会 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 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 也明显升高。这一现象我们姑且称之 为过山车现象”。 问题探讨: 既然知道做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 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那 些与神经调节有关?那些与激素调节 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方面;另一方面,虽然 知道坐过山车是安全的,但不免还是有点担心,在这种状态下,内分泌系统分泌出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使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 升 。 2.人由于紧张,会紧握双拳、发出叫喊等,这些反应与神经调节有关;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等与激素调节有关。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下,肾上腺、垂体等一接到神经系统的信号,就分泌多种激素进行应急。 按现在同学们所掌握的知识,对过山车现象”其中的奥妙还很难理解得很透彻。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 第3节神什么是体液调节呢?看到体液调激素调节。 经调节与体节大家马上能联想到什么? 液调节的关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呢?这两者因为我们之前学过,激系有什么关系?素调节的第2个特点就体液调所以我们可以说激素调节就属于是:通过体液运输。节:激素等体液调节。但是,体液调节就完全等这说明CO2也能化学物质同于激素调节吗?调节生命活动,它的作(处激素以提示:兔子在CO2浓度过高的环境用是促进呼吸运动。 识,学完了我们再重新来审视这些问题。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 江苏省怀仁中学袁亚梅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关于兴奋的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部分,教材结合插图讲述了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在细胞间的传递这一部分,介绍了突触的结构,然后讲述了兴奋怎样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最后讲述了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为了更好地发挥互动式教学的最大优势,教师应适当补充关于研究兴奋传导的实验材料的选择,以及具体的实验方法,将这部分知识还原到科学史的研究背景中去认识。 2.学情分析 有关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所以教师可以给出少量时间由学生快速阅读进行回忆,并通过提问及时深化。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上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些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做指导、启发。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 (2)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3)概述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4)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神经调节一轮复习学案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知识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 ,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 。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2、什么是反射?反射有哪两类? 在 的参与下,人或动物对 ? 作出的 应答。 举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3、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构成?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先天的 通过学习而建立,后天的 具体事物直接刺激引起的反应 信号刺激引起的反应 不经过大脑皮层 一般经过大脑皮层 神经联系是终生的、固定的 神经联系是暂时的,可消退 数量有限 数量无限 是生存的根本保证 扩大适应环境的能力

包括(起感受作用)、(把兴奋向中枢传递)、(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把兴奋传递出去)、(由运动神经末梢及与其相连的肌肉或腺体所组成)五个部分组成。 4.反射的条件 (1)反射弧只有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2)反射弧完整,还需有适宜刺激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判断 ①反射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错。反射是有神经系统的生物具备的特征,并不是所有生物都具备,故不能作为生物的基本特征。 ②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错。除传入神经受损伤不能产生感觉外,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受损伤也不能产生感觉;而无运动功能,则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受损伤都不能产生。 ③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就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错。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朱梢和相应的肌肉或腺体。 【典例1】?(经典易错题)反射的形成如下 图所示(①→②→③→④→⑤)。 讨论:(1)如果将②处传入神经剪断(或阻断), 分别刺激断口的外周段和向中段,能否引起 ⑤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解剖针破坏③脊髓灰质(神经中枢),分别用有效刺激(正常情况下足以引起兴奋)刺激①处和④处,能否引起⑤发生相应的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1)(2)可知,正常生理状态下欲完成反射必须有完整的________;②处神经具有________功能;④处神经具有________功能。 答案(1)刺激外周段不能引起⑤的活动,而刺激向中段则引起⑤发生相应的活动(2)刺激①处不能引起⑤的活动,而刺激④处(传出神经)产生的兴奋可直接传到⑤(效应器)引起相应的活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三、教学课时 2 四、教学过程

级功能 〔思考与讨论3〕〔旁栏思考题〕 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复杂精细程度有关。 2.言语区 (1)运动性失语症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 (2)听觉性失语症听不懂——听觉性失语症 3.大脑皮层与内脏活动的联系 4.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协调统一 神经系统是人和高等动物的主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各项生命活动一般都是在大脑皮层、下丘脑、植物性神经等共同调节作用下才得以协调进行。 (四)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动物体内是同时存在的,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二者这两种调节作用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 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如性激素的分泌就是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就是大脑的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在上述这两种调节作用中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 〔提示〕可能是H区出现了问题。 提示:记忆必须加以巩固才能持久,巩固的方法是复习。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进入人脑的信息量非常大,据估计仅有1%的信息能被较长期地记忆,大部分都将被遗忘。能被长期贮存的信息是反复被运用的。通过反复运用,信息在短期记忆中循环,从而延长信息在其中的停留时间,这样就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转入长期记忆。 〔小结〕总结总结能力 〔作业〕一二题。 〔提示〕一、1.B。2.大脑、小脑和脑干。 二、拓展题 1.b、c、d、e。 2.提示:都表现为电位差,但电流在导线中的传导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而神经冲动的传导主要是靠细胞膜两侧带电粒子的跨膜运动形成的。 典型例题 例1.电在生物学研究中用途广泛。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现在E处施加电剌激,使其兴奋。受到剌激后,E处膜内外电位变 化及其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A.内负外正,向下B.内负外正,向上

《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教案

第1节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描述大脑皮层的形态,说明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说明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初步了解大脑是怎样工作的,大脑的潜能和记忆。 2.过程与方法:尝试解剖脑;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自主获得对大脑功能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探究,训练合作能力;通过脑功能探讨和相互质疑,提升自信品质和自我开发潜力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情境让学生认识脑的结构特点,有充足的时间观察、分析实例,归纳大脑皮层的功能特点。 三、教学难点:大脑皮层的功能区域活动特点。 四、设计思路: 1.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是基于教材而又不局限于教材的体验和交流。在这种体验和交流中,我力求让学生在能力和情感方面得到满足,教学设计既重知识内化,又突出学生主体性。 2.教学策略:广泛征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热点、疑点,选择建构主义框架下的“5E”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生物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建构。 3.具体教学方法:在具体方法上,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筛选学生最想解决的问题,指导、督促学生分组查寻自己需要的信息,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展示支持观点的材料,阐明看法,师生、同学互相质疑。[来源:学#科#网] 4.学法设计:学法方面则采用预习、自主质疑法,鼓励合作探究,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资料和证据。提供展示探究成果的平台,强化学生展示过程中的生―生质疑、师―生质疑,以促使学生内化知识。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下发下一节课活动评价表。 2.提出预习要求,布置任务:小组讨论,收集本小组最想知道的问题,分工收集能解决问题的资料,有条件的可制成多媒体演示。

人体的神经调节教案

人体的神经调节教案 篇一:人体的神经调节人体的神经调节教案一、教学目标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层次以及脑、脊髓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 3、说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以及反射弧的组成。 4、通过看书总结“神经系统的组成”,学生能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教学难点:神经元的结构特征以及反射弧的结构。三、教学过程123 篇二:3.3(1) 神经调节(教学设计案教学设计案 3.3(1) 神经调节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2、了解人脑的结构与功能 3、了解脊髓的结构与功能 4、了解反射与反射弧(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让学生有直观体验,培养实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三)情感目标:进一步学会收集资料,关注脑科学的前沿进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脑的结构和功能反射与反射弧难点:反射活动中的信息传导和处理神经系统的结构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模型投影片六、教学过程:引入:前面学了激素对生物体的调节作用是缓慢而持久的,而生命活动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并且以神经系统的调节为主。而神经系统对生物体的调节是怎样呢?引出课题:第3节神经调节出示图片 1、人的手碰到火,手会立即缩回去。 2、用树枝触乌龟头,头和四肢都缩进龟甲。说明神经系统对生物体的调节是快速而短暂,如:动物遇到危害时,会迅速的躲避保护自己;人处于紧急情况时,也能迅速的对环境做出反应。.那我们的神经系统在接受刺激后,要多久才有反应?每个人的反应速度都一样吗?板书:一、对刺激的反应【实验】P110-111学生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然后学生得出结论,教师。学生动手测你反应的快慢。 1、测试者松开直尺,被测试者将尺抓住(0刻度朝下)。 2、测试5次,记录直尺该度,求平均值。 3、被测试者越靠尺下端,说明反应越快。 4、被测试者数数,重复实验。 5、闭上眼睛,重复实验。比较一下,哪种情况反应的时间更短。通过比较,关于人对不同信号的反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分析:人在感知环境中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在反应过程中,需要有许多器官或组织参与。接受信息的器官:眼、鼻、耳、皮肤感觉器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教案(苏教版).doc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王照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木方式、结构基础。 (2)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3)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认识生命木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解决措施: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构建网络 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解决措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形象到抽象,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来进行有效突破。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今天!在学习新知识以前,我们一起做一个非常简单的小游戏——打手(规则是彼此伸出手掌,手心上下相向而对,先一方打,另一方躲,谁打到对方算谁赢,五次之后再交换),来回忆一下我们初中曾经学过的相关知识。【板书标题】 教师:在刚才的活动中胜利方举手。祝贺大家!请同学们思考:刚才我们做的这个活动,主要是在你们的什么系统的参与调节下完成的?该游戏在速度上有什么要求?机体主要通过什么调节来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动作? 学生:神经系统;基本方式是反射。下面我们一起回顾相关知识。 【环节二】、温故知新,强化认知 1、课件展示人的神经系统图片.请学生根据该图片思考下列两个问题.(学案一2) (1)人的神经系统由几部分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木单位是什么? (2)神经元的结构: (课件展示神经元的结构):请学生根据神经元的结构图简述神经元的结构(手掌和胳膊的类比)根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