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课堂实践

英语课堂实践

英语课堂游戏教学

目录

一、游戏教学的意义

二、游戏教学的概念

三、游戏教学的实施

四、游戏教学实例

五、总结

一、游戏教学的意义

1.通过组织参与有意义的课堂游戏,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游戏教学的意义

2.通过游戏融洽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互动和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二、游戏教学的概念

游戏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尽可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游戏掌握知识,合理运用语言现象(抽象)

创设具体语言情景

在教学中,特别强调游戏教学方法的精髓就是愉快教学,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三、游戏教学的实施

英语课堂游戏教学应具备如下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明确的训练目的,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2. 参与性原则:

让每个都学生“动”起来,积极承担游

戏的角色

三、游戏教学的实施

3. 层次性原则:

目标定位有层次,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参与

4. 纪律性原则:

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

四、游戏教学实例

在本次课的教学实例中,游戏设计巧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这节课上,教师通

过画图拼接游戏,让学生亲自动手画eyes、

ears、nose、mouth、hair,亲身感受并体会

big、small等形容词。学生参与积极,学习

热情高涨,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在游戏中完

成了所学知识的巩固练习。

五、总结

游戏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情感培养,引发求知欲,培养团队精神、树立合作意识。

Thank you

前置性学习提高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教学设计

前置性学习提高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摘要:前置性学习提高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是为了解决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而进行的策略思考和实践探索。为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进行的前置性学习的研究。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课题组进行了“如何设计好前置性作业”的精心研究,通过融会贯通课本的知识,让新的知识不再孤立化,找到新知识的切入点,学生探索新知识,并把探究的新知识还原到于生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关键字:前置性作业小组合作 课题《前置性学习提高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是来源于生本教育来,又是从生本教育中细化而研究的,在学生和家长的配合下,已经有了一定的效果。紧紧围绕课题中心,深化实验研究,及时反思总结,不断推动该课题从理念层面向实践层面的转变。在实验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该课题研究内容丰富。为了总结经验,不断把该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推向深入,现将该实验课题的研究工作做如下阶段性总结。 一、问题的提出 针对课堂教学的现状,我们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了问题分析,结合突出的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教师角度 1、加强对教材研究的能力。教师对教材知识体系的研究要清楚、透彻、到位,帮助学生建构,内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2、加强课堂实施能力。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地方,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好课堂的有效时间,可是课堂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就给前置性作业提出了必要的要求。 (二)学生角度 1、自学能力。学生在课前不会主动前置性学习(高效率的预习),课堂学习盲目而被动,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没有主动发问的意识,完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2、主动参与的意识。学生在课堂上不愿交流,不会合作,教师让发言,浅尝辄止;教师让合作,不知所措。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郭勤 众所周知,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是属于在第一语言环境中的习得与学习,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活动的重要性比起其它学科更甚。英语课堂是学生习得与学习英语的主阵地,对于部分学生,有可能是唯一的学习时间和地点。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语言知识、在活动运用语言、在活动中感受和领悟语言。教师通过活动呈现知识、通过活动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活动判断学生学习的效果。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所以英语课堂活动的质量对于他们而言非常重要。 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存在着种种的不尽人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关于活动有一种错误的倾向,即把活动定以为让学生唱唱跳跳活跃起来的各种形式。把活动分离于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的输入输出,分离于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知识的教和学,甚至把活动和学习对立起来,认为活动的时间多了,学习的时间就少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注重寓教于乐,小学英语教师应特别注重兴趣对学生学习英语的促进作用。但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忽视了教学的实效性。这些都是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缺乏科学性和必要性所致。作为教师,不应该仅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课堂活动的表面现象,而是从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的角度去认识和思考课堂活动的本质。

下面是我在近几年英语教学实践中得出的几点体会。 一、概念界定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就是英语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英语教学的整个程序、具体环节及有关曾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和设计。 1 、明确什么是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即设计和组织英语课堂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语言交际场合及情景,设计课堂活动,组织并引导学生参加语言交际,在活动中学会运用课堂上所教的语言,并会用英语进行交际。 2 、基于新基础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活动设计,要重视新基础实验的重要理念的解读、渗透、融合和运用。其重要理念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和人与计算机互动的“动态生存”方式进行外语教学,更好的发挥教师的智慧和指导作用,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探究。 二、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原则 1 、活动应确立明确的教学目的。 以下五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相互渗透 语言知识 语言技能 情感态度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放眼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教育的发展已经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我国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一次飞跃性变革。英语教学工作也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构建新的模式,探索新的途径。中小学生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创新。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英语教学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特点,英语课堂教学要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需要在继承以往英语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成果的同时善于创新。离开创新,如果简单地沿用过去的思路和办法,英语教学显然难于奏效。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在创新中求发展。 一、什么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根据“创造学”和“教育学”原理,针对传统教育中有碍人的创造力提高的问题而提出的。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素质。它包括:创新意识与动机、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和创造个性等要素。 创新教育是通过“创造的引导者”——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提供创造的环境,能激发“创造者”——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人格物质”,以发挥创造的潜能,而有创造的行为或结果。就其目的而言,创新教育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地表现,以增进创造才能的发展。就其内涵来看,它是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教师本身来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因时制宜,变化教学方式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 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特征: 1、创设自由、安全、和谐的情境和气氛。 2、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教师不独占整个教学活动时间。 3、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表达与容忍不同的意见,不急于下判断。 4、鼓励学生应用想象力,增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新教育,也可以说是指导学生发展创造的才能,鼓励学生经由创造的过程,学习做有效创造的活动。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英语课堂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一个“兵教兵,兵教官,官教兵”,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老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应把学生看作是只会输入的“机器”,要了解,我们的学生也和我们一样,

大学英语课堂活动教学方法研究.doc

大学英语课堂活动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着眼于课堂互动,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语言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交际,书面语是口语的书面记录,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与写只是同一技能的两种形式,两者相辅相成,说的能力增强了,写的能力会相应提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活动;教学方法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总是强调语言形式及语法规则,课堂模式基本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加一本书,教师是演讲者,而学生只能是听众,几乎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因而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事实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其特性。语言是用来交际的,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以书面语或口语形式进行交际的能力。《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规定,英语学习要“重视语言学习的规律,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目前要特别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笔者认为,语言本来就是口语,书面语是口语的书面记录,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与写只是同一技能的两种形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说的能力强了,写的能力会相应提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一、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要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处理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语言课的前提。教师首先应该意识到语言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以及实现

教学目标的引导者,教师在整个课堂中起指导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把每一节课当成一出戏,课堂是舞台,教师是导演,而学生则是演员。演员如何演好一出戏关键在导演。导演要事先安排好每一节课的内容,发挥演员的主体作用,调动演员的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其次,学生应该意识到语言能力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获取的。仅仅带着两只耳朵来上课是不够的,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角。只有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课堂才能精彩。此外教师还应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前告知学生,课堂上学生有备而来,师生配合才能默契。 二、课堂活动教学方法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现有的教材,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学生的主动参与。 1.课堂即席提问 以《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以下简称教材1)第一单元Text A课文为例。课文围绕标题College—A Transition Point in My Life讲述学生在入学之初所碰到的困惑,以及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意识到大学是人生中的转折点。在课文导入部分,当向学生提问“Why do you want to be a college student? What are your worries when you first got to college?”因为该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生立刻就给出了各自的答案。如上大学是为了学到新的知识,结交新的朋友,为了将来找一份好工作等等。而进入校园后的困惑有独自生活的不习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饭菜不合口等。课文讲解结束后,针对课文内容,教师给学生提问“Why did the author say that college life is the transition point in one’s life?”学生通常会根据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总结出:“Because it’s the point from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有用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将成为小学英语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如果在设计活动时只注重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活动的有用性,则会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表里不一,这样不但学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有用性在教学设计中尤其严重。 一、活动教学中的误区 1、重活动形式,轻活动目的。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注重寓教于乐,小学英语教师应特别注重兴趣对学生学习英语的促进作用。新课程倡导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主张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猜谜和画画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堂活动应有利于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如果教学活动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忽视了教学的实效性,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再风趣的教学活动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重个体活动,轻全体参与。 活动设计要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能吸引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而不是只有能力强或水平高的学生才能完成。而在许多课堂上,一些看似热烈的活动,细看才知只有部分学生参加,而其他学生则成了观众。 比如《How are you》,如果设计了一个情景对话让三位同学操练所学的交际用语,即使教师要求其他学生必须listen carefully,但仍会有一部分学生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看了热烈。 3、重机械操练,轻真实交际。 机械化操练是巩固新授句子的方法之一,但也应该意识到它是否带给学生真正意思上的理解,是否操练得有实效。 二、提高活动教学有用性的策略

英语课堂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传统的外语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者应该首先掌握语言的形式。例如:语法,构词法等,通过语言形式来理解语言内容,表述思想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凭借书本间接地认识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把教学过程简化为教师讲授,学生记忆和联系为主的被动接受过程,学生只是“装知识的容器”教学方式必然是“一言堂”,“灌输法”和“填鸭式”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教学最注重的个人体验,情感交流,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基本掌握语法规则之后,仍然过分强调对课本的逐字逐句的分析强调记忆与练习,而忽视了英语语言的形式。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因此需要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一.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

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二.学生主体作用的确立 以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励自身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保障其主体地位的决定者。学生为了能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自己置于主体地位,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要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而英语就堪称为时代信息的首要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学会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世界之窗,使自己与世界联系得更为密切。学生们只有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标联系起来,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2.要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English can not be taught. It must be learned.学生们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3.要善于自我激励学习动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思考讲座

<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思考>讲座《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发挥自主学习的水平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综合使用水平,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所谓的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过程所作的整体系统化策划和具体安排,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在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是以促动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理论依据是语言习得规律。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经验为必要条件。平时备课时设计的课堂教学仅仅一般的教学过程,考虑教学目标是否能完成的较多,对是否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否有效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考虑得较少,学生学习主动性未能有效激发,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还没有充分考虑到活动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五条原则:1.教学设计目标性原则。英语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起定向作用,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2.教学设计主体性原则。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起到调节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的作用。3.教学设计针对性原则。英语的课堂教学设计

针对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而精心制定的。教学对象千差万别,教学内容也各有千秋,教学设计需要体现这些差异性,具有针对性。(例如:在小学英语启蒙教学中,“交际”是实行教学的前提。而“听”则是实行交际的前提。) 4.教学设计实践性原则。也称为可操作性原则。教学目标解决的是教师要"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要解决的则是"如何教"的问题,更具有策略意义,更具有规划、筹划的意味,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5.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原则。教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贵在有效。教学设计中所有教学策略的选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情景的创设以及课堂问题的设计等,都必须注重实效。设计课堂活动是为更好地完成语言学习,所以评价课堂活动的好与否,不能看在表面上的活、学生在形式上的动。在低年级教学basketball时,教师让学生拍球比赛。学生动起来了,兴奋起来了,但学生的兴奋点显然已经不在单词的学习上了,而是在拍球的结果上了。这个活动已经脱离了语言的学习与习得了。所以,应该从质上看,学生从走进英语课堂开始上课到下课他们走出课堂,在这段时间里是否学到了新的语言知识,学会了使用新的语言知识,即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如何。所以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还需注意以下方面。 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输入量。克拉申的假设理论提出:当语言学习者处在一定量的第二语言输入中,并且语言难度比他们掌握的语言知识与水平高一层次时,才能有第二语言的习得与学习。所以没有语言输入是不可能取得第二语言的习得与学习。虽然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活动以语言学习为主,但它不能排除语言的习得。所以在课堂教

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小学生英语课堂游戏 1.吹气球 blow the balloons 游戏说明:学生边说单词边做吹气球的动作,声音随着气球的大小发生相应的变化,用于操练单词。 2.大小声 opposite tune ~ 游戏说明:学生与教师进行唱反调的游戏,教师声音大,学生声音小;教师声音小,学生的声音相应变大,可用于单词或简单句型的操练。 3.放风筝 fly a kite 游戏说明:教师手中拿一风筝模型,学生的声音随教师手势的高低做出相应的变化,可用于单词和简单句型的操练。 4.拍手停 clap hands 》 游戏说明:教师与学生边拍手边说单词,教师停则学生停;此游戏可用于单词操练,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 5.长大个 grow taller 游戏说明:学生的语音根据教师的手势变幻,声音由小变大,可用于单词操练并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6.木头人 wooden child > 游戏说明:教师或选一名学生背对学生进行单词操练,当教师或学生转过身时其他学生保持原来的动作变成木头人。 7.模仿秀 imitate show 游戏说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模仿小动物进行单词操练。 8.二人转 turn and turn ; 游戏说明:两名学生各持一张单词卡片,根据教师口令做动作,同时观看另外一名学生

手中的单词卡片,看哪一位同学能以最快的速度认出另一位同学手中的卡片。该游戏用于考查学生对单词的掌握程度。 9.运气球 pass the balloons 游戏说明:两组学生边运气球边说单词,看哪组学生运球好,单词说的又流利。 10.传球、拍球 pass or bounce the ball ! 游戏说明:请两组学生边传球边传单词或句子,看哪组同学传的又快又好,可用于单词或句型的分组操练。 11.和卡片跳舞 dance with cards 游戏说明:教师手持卡片,学生根据教师手中卡片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舞蹈动作,可用于单词的操练 12.翘翘板 play on the see-saw 《 游戏说明:教师与学生操练单词,但学生与教师做出相反的动作。 13.蜘蛛侠 spider man 游戏说明:蜘蛛侠为了救人要爬上高楼,需要同学们的帮助,大家的声音越大蜘蛛线就会到达楼顶,该游戏可用于操练单词和句型。 14.照镜子 look at the mirror — 游戏说明:学生与老师做同样的动作并操练单词或句型。 15.狼来了 the wolf is coming 游戏说明:学生围成一圈,当教师说出一个约定的单词时,学生向自己的座位跑去,慢的学生就会被教师抓住,为保证安全,人多时可分组进行。 16.猜声音 guess the sound 、 游戏说明:教师请一名学生背对同学,另一名同学拍打前一名同学的小手并说出单词,回座后,请前一名同学猜出是哪一位同学,用于单词的操练或句型的练习。

英语课堂创新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今日,教师应当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三年来,我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尝试,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设疑启智,营造氛围,提供创新土壤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究,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罗宾耐特说:“老师在传授知识时,应该热情、敏感和宽容。”老师热情和宽容的态度,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没有心理压力,敢于畅所欲言,敢于实践和表现自我。当学生在感受到被关心、被赏识的同时就能唤起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从而激活和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必须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初一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有关music room, computer room, 等名词时,先以学校的音乐室、电脑室、等相应的地点来导入,然后我要求学生以“If I had a computer, I would. ...”或“If I was in the music room, I would...”等等为话题进行口语练习。学生大胆设想运用计算机来处理许多事情或设想在音乐室唱的各种歌曲,这充分体现了创新意识带来的效果。 二、培养自立探究,巧设创新思维于英语教学中 巧设创新探索机会,促进自立探究习惯的养成。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学习知识、运用知识,为了丰富学生的想象,增强探索求异的欲望,勇于坚持独立见解创造条件,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想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出现几个key words 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三、创造语言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离不开听说读写,说话人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说话人及时适应表达者的语言习惯,准确理会,种种情况都受某一情景的限制。由于受母语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影响,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表达时会不知不觉地陷入了中国式的英语误区。因此创设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英语环境,让学生置身于语言表达的氛围中,而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语言环境的设计要以外语知识为目标,以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

英语教学实践案例

作者:施丽丽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运用英语已成为我们每个公民的必备技能。我们还没有学习英语的良好的语言环境,英语的习得主要还是通过课堂,因此,英语课堂的有效性显得那么重要。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十分注重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用英语交流。 一、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果把学生上一节英语课比作吃一顿西餐的话,那么师生在进入新课前的一段交流就是能激起学生食欲的餐前酒。著名的外语专家章兼中教授曾经说过:任何一种语言都离不开它当时的情景和实践的基础,否则它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英语作为我国的第二语言,由于它缺乏语言独有的情景和实践的基础,变得枯燥乏味,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学生是难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如何巧设一个引人入胜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已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一般来说,导入是组织教学的开端,是英语教学进程中转换的“关节”,是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兴趣,使之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的重要因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各有不同,所以教师设计的导入不能千篇一律。善于编拟富有新意、创造性的导入,灵活运用多种会话形式,以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使其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的地位,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以下几例,是我尝试和喜爱的方法。 1.歌曲引入, 绘声绘色 不少小学英语学习内容可以用歌曲形式表达,这有助于激发兴趣和分散难点。因此,在组织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能帮助学生复习理解,表现情景内容,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在唱歌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联系实际进行问答或分角色. 对话,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景。如:在唱《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这首歌时,教师唱“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 yellow today , yellow today?”穿黄色衣服的学生们就唱“We're wearing yellow today, yellow today.”接着教师把yellow换成red、blue等其它颜色的单词,继续用“唱”的方式问学生,而学生则根据自己衣服的颜色以 “唱”的方式来回答。这样随着节奏的起伏,学生在无意中很好地复习了歌曲中的单词、句型和语音。 其实,师生对唱的这种形式也可换成生生对唱。如:在唱游戏《Hello, How Are You ? 》这首节奏明快,深受学生喜爱的歌曲时,教师可让男生先唱“Hello, hello, hello, hello, hello, hello, how are you? Hello, hello, hello, hello, hello, hello, how are you ?”然后女生接着唱“I am fine, I am fine, thank you., thank you very much . I am fine, I am fine, and I hope that you are too.”在唱的过程中,学生们还可以配上动作。这样,课堂气氛就更加活跃。 利用音乐来刺激大脑神经的兴奋点,对巩固记忆有很好的效果。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既能促使学生作好上英语课的心理准备,又让学生从呆板、紧张、单调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活动导入,其乐融融 1)悬念式。巧设悬念,在学生思想中激起波澜,使他们产生要求揭开谜底的强烈愿望。这种导入,可直入主题,又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种导入的基本流程为:设疑→猜疑→答疑(师生)→掌握。如在教授动物的单词的时候,我就在一开始设计了几个有关动物的谜语,如,“I am very big, I have big ears and big body. I have long nose and short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安排(第一学期)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为了提高全院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促进英语学习氛围的形成,外语外贸系大学英语教研室计划在本学期开展以下第二课堂活动: 1、影视欣赏:每周五晚上(9月份:19:30---21:30;10月份以后:19:00---21:00)在主校区和南校区各派一名大学英语教师为学生播放经典英文原声电影,播放期间教师进行穿插讲解(见附件一); 2、英语角:每周一晚上(9月份:21:30---22:30;10月份以后:21:00---22:00)在主校区和南校区各派两名大学英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英语角活动,同时邀请英语演讲比赛培训班的学生、口语较好的学生和部分英语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起引导作用。每次活动设定一个主题,内容包括主题演讲和自由会话等环节(见附件二); 3、英语电台:每周周日到周四的晚上在主校区和南校区播放英语节目,包括大学英语教程、散文欣赏、VOA英语、疯狂英语、英语歌曲欣赏等(见附件三)。 4、英语手抄报比赛:本学期将以班级为单位,围绕“Campus Life(校园生活)”主题,开展英语手抄报比赛,届时将评出优秀作品。 通过以上系列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一些课外知识,

了解英语语言的风俗习惯,扩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外语外贸系大学英语教研室 2007年8月28日 附件一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影视欣赏”安排表(主校区) 时间:星期五19:30(9月份)/19:00(10月份以后) 地点:1-D-101 周 日期影片中文片名指导老师次 1 9月7日Air Force One 空军一号欧阳文立 2 9月14日The Princess Diaries Ⅱ公主日记2 李霞 3 9月21日The Rock 石破天惊吴斐 6 10月12日True Lies 真实的谎言朱誉 7 10月19日Forrest Gump 阿甘正传安志宏 8 10月26日Roman Holiday 罗马假日娄珍连 9 11月2日The Patriot 爱国者罗晓语 10 11月9日The Sound of Music 音乐之声唐艺朗 11 11月16日Georgia Rule 乔治亚法则张丹 12 11月23日The English Patient 英国病人刘艳平 13 11月30日 A Knight's Tale 圣战骑士王家义 14 12月7日Pride & Prejudice 傲慢与偏见石蕊 15 12月14日Rush Hour 3 尖峰时刻曹娟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影视欣赏”安排表(南校区) 时间:星期五19:30(9月份)/19:00(10月份以后) 地点:南1-313

高中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专题讲座 高中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王媛(北京教育学院,教授) 教学大纲: 一、教学活动概述 二、词汇教学活动设计 三、语法教学活动设计 四、语篇教学活动设计 文本内容: 一.教学活动概述 (一)什么是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所设计的用于课堂的各种学习方式。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也可以称作学习活动。也就是一系列具体的学习步骤。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活动使学生感知语言、掌握语言、运用语言去交际。 (二)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体现科学性、趣味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活动设计必须科学合理,且具一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这也就是说,活动内容既要丰富多彩,又要适时适量;活动形式既要新颖有趣,又要避免华而不实。活动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1.教学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 设计一项教学活动时,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的:是要对所学语言进行操练还是进行运用?活动完成后学生应取得哪些进步?切忌只考虑活动的新颖性或独特性而忽略了活动的目的性。

2.教学活动要难易适中 如果难度过大,超越了学生的实际水平,活动就不可能开展。活动设计的过于容易,对学生不具挑战性,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活动设计中还要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对那些不宜使用本活动的群体要采取补救措施。例如,原定的教学活动是讨论 3 个问题,适用于中等学生以上,对于差一些的学生就要采取补救措施,要再增加2 个更容易的问题使差些的学生也能回答。 3.要有预备方案 为了尽量减少教学活动设计在教学实践中的低效,教师要慎重设计教学活动。同时设计备用方案。备用活动在难易程度上、活动形式上都要有别于第一套活动方案。课堂实践中可以根据情况将两套活动方案混合使用。例如: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idea? 预备:Do you agree with them? 4.合理利用多媒体 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多媒体能为创造接近真实的生活情景提供有力支撑,能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冲击和刺激。而且能加强学习的密度、强度,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但并不是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使用多媒体。有些活动借用更直观、简洁的手段就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时就不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要把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优化活动设计列为活动设计中重点考虑的层面之一。 5. 教学活动量的设计不宜过多 一节课学生能接受的内容是有限的。教学活动内容量的设计也要遵循认知规律,根据学习者的情况合理设计。如果教学活动内容的量过大,学生接受不了,活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6. 教学活动设计要注重学生的参与 某些教师只有在小组活动、或者专项句型操练中才给学生开口的机会。例如,听力、阅读语料的学习前对一些重点生词与词组进行认知是降低学习难度、分解学习难点的一种方法。这个认知活动不是教师一方的活动,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活动。在设计认知步骤的活动中,教师要做到能让学生开口的地方就要让他们参与进来,即使是耗时很短暂的活动,也要坚持这个原则。 例如:earthquake show picture, ask :What ' s happening?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含义是:“英语教育应该与其他学科教育共同努力,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由此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并且随着高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如何能把创新教育引入到自己的英语教学中呢?现就本人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下: 一、转变教学角色和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培训和指导,培养其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可见,新课程下的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都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品质为出发点,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既要是充当教练员,资源提供者,还要充当一个激励者和观众的角色。 二、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证。 要培养出创新的人才,就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环境。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是使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和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能建立起亲密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只有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受束缚,他们才会去自主地学习,才能去探索,去创造。 三、巧设和运用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动力。 恰当地,合理地设计语言环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根本的动力源泉。”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建立在一个较为融洽的师生关系之外,还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发他们的兴趣和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和策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增添自我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自学与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是相对的,它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的需要,这种需要还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责任。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那么,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和愉快的体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培养学生有一辈子的自学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也说明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获取知识的本领和方法,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需要。 五、精心巧妙的设计问题,激发求知欲,是培养创新教育的好方法。

英语教学实践案例

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案例 作者:施丽丽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运用英语已成为我们每个公民的必备技能。我们还没有学习英语的良好的语言环境,英语的习得主要还是通过课堂,因此,英语课堂的有效性显得那么重要。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十分注重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用英语交流。 一、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果把学生上一节英语课比作吃一顿西餐的话,那么师生在进入新课前的一段交流就是能激起学生食欲的餐前酒。著名的外语专家章兼中教授曾经说过:任何一种语言都离不开它当时的情景和实践的基础,否则它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英语作为我国的第二语言,由于它缺乏语言独有的情景和实践的基础,变得枯燥乏味,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学生是难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如何巧设一个引人入胜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已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一般来说,导入是组织教学的开端,是英语教学进程中转换的“关节”,是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兴趣,使之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的重要因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各有不同,所以教师设计的导入不能千篇一律。善于编拟富有新意、创造性的导入,灵活运用多种会话形式,以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使其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的地位,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以下几例,是我尝试和喜爱的方法。 1.歌曲引入 , 绘声绘色 不少小学英语学习内容可以用歌曲形式表达,这有助于激发兴趣和分散难点。因此,在组织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能帮助学生复习理解,表现情景内容,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在唱歌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联系实际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话,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景。如:在唱《 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 》这首歌时,教师唱“ 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 yellow today , yellow today? ”穿黄色衣服的 学生们就唱“ We're wearing yellow today, yellow today. ”接着教师把 yellow 换成 red 、blue 等其它颜色的单词,继续用“唱”的方式问学生,而学生则根据自己衣服的颜色以“唱”的方式来回答。这样随着节奏的起伏,学生在无意中很好地复习了歌曲中的单词、句型和语音。

探究大学英语课堂活动的几种新模式

2012年第10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10,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98期) Total No .298 收稿日期:2012—07—29 作者简介:刘璃蔧(1976—),女,黑龙江尚志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探究大学英语课堂活动的几种新模式 刘璃蔧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摘要:课堂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和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而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的稳定结构形式,它是决定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大学英语课堂现状,提出交互式英语教学及情景式英语教学,意在探究出几种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效率的新模式。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景教学;交互式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0—0076—02 一、大学英语课堂现状 首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课堂内容呆板、形式单一。如今,大学英语教师依然是大学英语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内容没有吸引力,学生上课期间只知道记笔记,课下忙着写作业、背单词。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得应届高校毕业生无法在工作中用英语交际。其次,高校教师自身缺乏创新精神。缺乏创新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也培养不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导致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作为单一的接受者, 这种接受式教学方法越来越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找到一种合适的课堂教学法来改变当前的大学英语课堂现状。 二、交互式英语教学 (一)交互式英语教学的定义 交互式教学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法。它以语言功能为纲,着重培养交际能力,也被称为交际法或功能意念法。交互式教学强调语言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并提供有意义的 语言材料, 创建具有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有效率的学习。教学过程围绕教学大纲特 定任务而展开。它最初是一种以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思想为基础来训练学生的阅读策略的教学模式。 (二)交互式英语教学的特点 1.通过双向有效互动达到教学目的。首先应加强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保持积极的交往互动,通过有效的双向互动从而达到掌握课堂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2.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是教学主体, 所以一切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作为课堂接受的主体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而是要调动 所有器官来获取生动的知识, 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教师,应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出发来设 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3.提倡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强调知识的学习,又应强调能力的发展。不仅使学生 的知识增加、 能力提高,而且使学生的非智力品质即情商得到发展,于是综合性知识教育便成为交互式 教学的必然要求。 4.激励学生探究,打开学生的视野。交互式教学是一种极具开发性的教学方式。交互式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社会实践机会,使学生进入社会实践的广阔时空,鼓励学生长期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5.交互式教学鼓励了学生质疑的能力。布鲁纳的教育真谛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 。在交互式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准备,例 6 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