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溪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身

花溪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身

花溪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身
花溪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身

花溪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身。谁都不会质疑花溪的发展空间。然而,有些遗憾的是在房地产市场上,当小河、金阳、乌当逐一成为楼市焦点后,花溪依然沉寂。

南环线、甲秀南路全线通车,花溪大道改造完成,湿地公园开门迎客,大学城建设稳步推进……花溪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日渐便捷的交通条件和独一无二的文化氛围开始为楼市注入持久动力,成为花溪楼市厚积薄发的强大引擎,一直都以小楼盘为主的市场,今年也将陆续上市两大标志性大盘,花溪楼市万事俱备。

便捷交通奠定发展基础

花溪的美无需赘述,如果说过去花溪与中心区10多公里的距离拉远了大家在花溪的置业梦想,如今,无论是从中心区到花溪,还是从乌当、金阳、小河等区域到花溪,自驾、公交都变得简便快捷。目前,花溪区已经迎来历史上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最好的时期。

目前,花溪区的交通网络逐步健全,花溪大道直通中心区,桐惠路建成并通车,另有312国道和101省道贯穿全境。同时,甲秀南路、西南环线、甲秀北路相继通车,花溪大道整改完毕通车,使得花溪区的交通实现了飞跃。

据了解,在花溪区未来的规划建设中,将把重点放置于“五纵六横一环”的道路体系的建设。“五纵”即麦杨路、花溪大道、甲秀南路—花桐路、花燕路和思雅路。“六横”即花石路、溪北路、花孟路、松柏路、甲秀南路—新区大道、思孟路、思杨路、栋青路。而“一环”则是现在的南环线。除了基本公路网络的完善与拓展外,花溪还将规划建设轻轨和环城铁路。便捷的交通为花溪房地产下一步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大组团打造新花溪

根据规划,花溪将形成一个101。75平方公里的庞大城市组团。北至西站、董家堰与小河区相接,西、南以贵阳环城高速公路南环线为界,东至大将山脉、麦乃与孟关相接。

“山水生态城,低碳示范区”是花溪城市规划中对花溪城市组团的发展定位。规划建成后的花溪城市组团将形成以花溪公园为核心、老城区为中心区的商务、旅游、文化、购物及休闲度假中心,以及以行政办公、商贸会展、居民住宅(论坛)为主的城市新区。

在花溪城市组团中,溪北、溪南、思雅、老城区各板块功能分割明确,且各具特点。

溪北组团以十里河滩湿地公园建设、花溪大道改造和甲秀南路通车为契机,完善区域用地功能和用地结构,主要以高品质居住及相关配套设施为主。

老城区组团则布置商贸服务、旅游接待、文化娱乐等用地,形成商业步行街区、滨水文化娱乐步行街区、滨水特色饮食步行街区和高品质的酒店服务区,建设5座5星级酒店,形成完善的旅游配套和综合服务功能以及城市公共设施。

此外,溪南新区组团发展重点向南部洛坪、桐木岭方向延伸扩展;建设特色休闲街区、住宅小区、会展中心、商业中心、商务中心、酒店度假中心、体育中心和花溪的南部交通转运枢纽。

而思雅组团的用地规划以高校聚集区为依托,配套完善与高校聚集区密切相关的科技研发、信息商务、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商贸金融、居住生活、服务配套为一体的创新型、综合性、生态式城市公共功能区。

四大组团将把花溪打造成为贵阳全新的宜居城、生态城、娱乐城和消费城。贵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郭峰认为,花溪组团规划的出台,将带动花溪旅游地产的兴旺。

湿地公园提升区域价值

花溪湿地公园离贵阳市中心仅12公里,是全国罕见的城市湿地。总用地609公顷,其中湿地部分就达到219公顷,占整片区域的三分之一。据了解,花溪湿地公园拥有五区三脉、两堤八景的景观带。此外,园区内还将包括阳光水乡农业观光带、蛇山摩崖、防空亭石刻、清晖楼、憩园、坝上桥、百步桥10余处胜迹以及专门为少数民族同胞修建的跳花场等人文景观。

随着去年湿地公园的正式开放,使得山水资源本就得天独厚的花溪,生态资源优势其他区域难与比拟,区域价值和优势再次提升。

大学城提升文化内涵

近年来,花溪区除了湿地公园是外界关注的焦点外,最令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大学城的建设。

花溪大学城位于花溪区西南部党武乡思丫一带,规划15平方公里发展用地,总投资高达14个亿,一期规划用地约7500亩,建设“两轴、两片、四大功能板块”。“两轴”,即以思雅路为纵向发展轴,连通高校区与城市综合区,以思丫河为横向发展轴,聚集发展沿河大学科技产业;“两片”,即高校聚集区和城市综合服务区;“四大功能板块”,即高校聚集区、科技产业聚集区、公建配套服务综合区、居住生活综合区。建成后,将有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五所高校,预计有20万师生入住。

目前,大学城内,贵州财经大学已迎来首批新生。随着大学城的建设,依托大学城周边和环城高速公路、甲秀南路等沿线的房地产企业将迎来新的机遇。

花溪房价表现坚挺

近几年,虽然花溪开发建设的楼盘数量不多,规模也较小,但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伴随着甲秀南路、环城高速等道路开通,交通问题得到改善后,花溪房价连年上扬。

据统计,2002年,花溪区商品房销售房价在1450-1850元/平方米左右;2008年销售均价缓慢拉升至2606元/平方米;2009年,贵阳市花溪城市湿地公园获批,该区销售均价迅速突破

4000元/平方米,达到4013元/平方米;2010年,花溪商品房销售均价在5000元/平方米左右,而2011年,销售合同均价攀升至接近5300元/平方米。花溪商品房销售价格呈现持续走高的趋势。

据了解,去年以来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有些区域房价下跌较为明显,而花溪房价则表现坚挺,花溪楼市的潜在价值也可见一斑。

楼市“瓶颈”即将打开

虽然花溪的楼盘均价直逼6000元/平方米,价格的快速上涨却无法掩盖该区楼盘规模普遍较小、供应量有限的软肋,这也成为花溪楼市发展的一大瓶颈。

记者从花溪区住建局了解到,今年这一制约花溪楼市发展的“瓶颈”即将打开,花溪区将出现两个规模大盘:保利·溪湖和印象花溪。这两个项目在规模和品牌上相比已有的项目都有突出优势,它们的面市将改变花溪楼市格局。

贵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郭峰认为,以后花溪的房地产业将走旅游地产、教育地产、研发地产的线路,花溪房地产市场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未年几年会加速度发展,更具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

花溪详规勾勒出生态花溪、旅游花溪和文化花溪的宏伟蓝图,湿地公园、大学城、花溪二道、环城高速、黔中水利枢纽和小孟装备制造生态工业园等,都刺激着花溪房地产的发展。花溪楼市的大发展期已经来临!

畅谈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价值的完美结合

畅谈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价值的完美结合 经济学 苗做 提及西湖,一句句优美的诗句不断地闪现,“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美之如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这是我们首先在心里的对西湖的美好印象,并且也是西湖吸引人的一种自然人文价值的表现。 杭州西湖,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它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也称西子湖。 具体说来,让我们在欣赏它美丽的风景的同时来畅谈一下它自然景观方面的价值。 第一,它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康体娱乐价值等价值。它三面环山,南北长约3.2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面积约6.5平方千米。碧水蓝天,湖裹山中,山屏湖外,湖和山相得益彰等; 第二,在西湖区域内,景色类型丰富,密度较大,搭配协调,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旅游资源。湖区以苏堤和白堤的优美风光见称,苏堤和白堤横贯于西湖,把西湖分隔为西里湖,小南湖,岳湖,外湖和里湖五部分。每当晨光初启,宿雾如烟,湖面腾起薄雾时,便出现"六桥烟柳"的优美风景,是钱塘十景之一。绕湖一周近15千米。西湖平均水深2.27米,水体容量约为1429万立方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又称“后西湖”或“后湖”)、北里湖(又称“里西湖”)、小南湖(又称“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其中外西湖面积最大。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岛屿,苏堤、白堤越过湖面,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第三,西湖很多景色旅游品位和等级较高,特色明显,吸引力较大,让人过目不忘的景色比比皆是,比如位于五云山南麓的云栖坞里,为林木茂盛的山坞景观,翠竹成荫,溪流叮咚,清凉无比。长一公里的云栖竹径,两旁翠竹成荫,小径蜿蜒深入,潺潺清溪依径而下,娇婉动听的鸟声自林中传出,整个环境幽静清凉,与闹市相比,格外使人感到恰适轻松,爽心悦目。 第四,旅游资源不仅质量高,而且集群状况好,有山有水有江(钱塘江),这个山比如玉皇山,它介于西湖与钱塘江之间,海拔二百三十九米,凌空突兀,衬以蓝天白云,更显得山姿雄峻巍峨。每当风起云涌之时,伫立山巅登云阁上,耳畔但闻习习之声,时有云雾扑面而来,飞渡而去。湖山空阔,江天浩潮,此景此境被命名为玉皇飞云,并以其壮阔、崇高而入选新西湖十景。

泰山人文自然景观鉴赏

泰山人文自然景观浅析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同时泰山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数千年来, 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泰山具有丰富的自然美,如果我们把风景自然美的形象特征概括为雄、奇、险、秀、幽、奥、旷的话,那么泰山除了从总体上和宏观 上具有雄伟的特征外,还在雄中蕴含着奇、险、秀、幽、奥、旷等美的形象。如斗母宫东溪内的“三潭叠瀑”,可谓“雄中藏秀”;“舍身崖”、“百丈崖”可谓“寓险于雄”;“仙人桥”,“扇于崖”造化钟神, 堪称奇观;登泰山南天门则可领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及“旷然小宇宙”的诗情画意;而岱阴后石坞却是探幽寻奥的“天仙洞府”。 并且泰山是中国古建筑的荟萃之地,其中不乏精华所在。在泰山看古代建筑,岱庙当然是必去的,从岱庙出北门后,徒步攀登,王母池、孔子登临处、十八盘、南天门、碧霞祠……均堪称杰作,泰山南麓的普照寺为著名佛教庙宇,泰山之北的齐长城更是世界之最。 泰山古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将是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它巧妙地因自然之势,又以人工之力加强和美化自然环境。其一,在封禅祭祀活动

的序列空间位置的选择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由缓渐陡之势、造成登 “天梯”的意境。此路沿溪而上、人在谷中行、属“封闭型”自然景观、下段是紧紧收缩、直至岱顶才开放。前奏长、对比十分强烈、对于“祭天”活动来说、造成环境感应的心理状态、若步步登天、扣人心弦。登临南天门骤然开阔、恰似升仙。因此,这样的地理环境是封禅祭祀空间序列的杰作。其二、在建筑单体或群体位置的选择与建筑结构的创作上,有跨道而建的门户建筑,有登山转折处导向性建筑, 有临溪而设的赏景建筑,有半山悬挂的宗教建筑,也有耸立于山巅的祭祀建筑等。其三。从建筑的结构、材料、装饰及以庭院空间为基本单元的群体组合上,均能适应地形环境多变的要求,该建亭的建亭、该设阁的则设阁;需开敞通透外即造型轻巧,需收缩空间处便墩实厚重,充分体现因景而设、因境而生的建筑思想。 泰山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风格,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建 筑与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古老文化的例证。 而且还保存了一个巨大的封禅祭祀序列和一幅记载历史的立体画卷, 为我们留 下了顺应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去协调和加强自然美,去表现和深化自然环境。由于它们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 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生辉,使峻极于天的泰山深入到10亿炎黄子孙的心坎之中,并名扬世界。 泰山各景点都有歌颂泰山和风景名胜的题刻,以诗为最多,其次是颂文题句。著名的诗刻有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望岳》,北宋文学家苏轼的《黄茅岗》,其弟苏辙的《题灵岩寺》,明代文学家于慎行的《登 岱六首》,诗人崔应麒的《题晒经石水帘》。这些名人佳作,与山川竞美争辉。 颂岱题词自山麓至岱顶,知名的有: “孔子登临处”,戴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行书“登高必自” 万仙楼之北,济南名士刘廷桂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隶书“洞天福地” 及正书之谜“二”。经石峪,陈纪勋于咸丰七年(1857)正书“梵呗清 音”。快活三里之北,月牙亭故址周围有“云路先声”“从善如登”、 “若登天然”。酌泉亭内,段友兰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真书“断崖瀑落晴天雨,一线路入青冥端”。云步桥,周庆熊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题“涤虑”。百丈崖上,方攸绩于明万历五年(1577)真书“月色泉声。” 文煜于清

浅谈自然景观美学的产生----十里河滩

浅谈自然景观美学的产生 ------十里河滩要建立今天的美学体系,需要:一是,确定美学的基本问题;二是,确定美学的基本词汇;三是,以一种历史性,全球性和宇宙性的眼光来看待美学的基本词汇;四是,对自己要有深刻的历史意识,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局限性,不用“上帝式”的语言来讲述美学,而是用具体时空的受时代局限的人的话语来讲述美学。既有总结意识,又有时代意识和开放意识,美学不是美本身,如果美是一轮皓月,那么美学只是指向一轮皓月的一个手势。 ----------张法《美学导论》陈昌茂老师所说:“美是创生出来的,旅游美就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的一种美。旅游美学就是研究旅游美的创生、展开形态、物化、符号化等一系列过程的应用学科。以旅游美的创生展开为基础,探讨游客如何更好的创生旅游美---旅游活动的展开以及质料的准备---何种优质质料在创生旅游美中能发挥更优势的作用。简单一句话: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旅游美,正是历史学的对象就是历史,生物学的对象就是生物,地质学的对象就是地质那样。(美更复杂的地方在于它不是质料本身,而是主体通过质料创生出来的形象,不能把质料作为对象本身。) 旅游美的美感经验。这是讨论旅游美美感的发生机制及其途径的问题。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着眼,主要有五个节点:愿游的神话诗性:行游的抒情诗性;居游的畅爽诗性;憩游的狂欢诗性;忆游的梦幻诗

性。 旅游美的旅游批评。旅游活动尽管成了全球化、大众化的活动,但对于这种活动的批评还未形成理论。以“旅游美为基点,建立”旅游活动“的描述模式,从而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旅游活动,达到一定的活动标准,从而提高旅游生活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以”旅游美“为基点,对旅游开发活动进行描述和评价,建立描述的概念和评价的体系,为避免现实中的”破坏性建设”提供依据。 旅游美学的研究方法----现象学方法 美是虚体现象学用意向性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美不在我,也不在物,虽然它离不开物和我,它是意向性活动的结果,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物,它不属于本体论存在范畴,也不属于认识论范畴,它属于存在论和价值论范畴。换言之,美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这一结论与分析哲学的结论及其相似,用它们的话语方式来表述:美是形容词而非名词,破除了美是一种实体的传统观念。张法直接说,美是虚体又在实体之中。 把美看做一种价值属性是现象学美学家们的共识。运用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和本质直观理论来区分事实和价值、客体和现象、审美价值与其他价值的区别。现象学美学认为美是人生的一种价值,审美价值是一种关系属性、意义属性。以盖格对审美价值的研究最为详实。盖格认为,美学关注的既不是物理世界也不是心里世界,它关注的是价值世界,这一价值世界与人的存在意义密切相关:”任何哲学和科学学科都不能比美学更加使我们更加靠近人的存在与本质。”美与审

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是在特定的区域中自然形成或人类创造出来的 局部空间组合,与周围的地理环境有密切的联系,这些场景就是景观的区城背 景在栽植过程中,我们应注惫不同植物在不同的栽培时期所需的自然环境条件,并由人工控制调节满足植物所需的自然环境条件,维持自然环境因子与植物生 长发育习性的互相平衡。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栽培的各项条件也 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每一个环境因子都是整个环境的一个方面。因此, 在花卉栽培的过程中,要从环境的各个方面去分析,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就 花卉栽培来说,技术就是区别对待。 景观的类型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包括地质、地貌、水城、气象气候、动植物等类型。地貌景观又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彼。就 山地而言,根据其高度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和低山等;根据其构造分为摺皱山、断层山和火山等;很据其岩性可分为花岗岩山、砂砾岩山、石灰岩山、变质岩山等;根据其地貌特征可分为石蛋地貌、峰林地貌、崩塌地貌等类型;根据其 利用方式可分为观赏型山地、探险山地和度假型山地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 的自然要素可以形成多种的组合与排列,可形成复杂多样的自然景观,这些自 然景观再与不同的人文景观组合,则可形成更为复杂多样的景观。 什么是绝招?绝招就是判断的准确、措施的恰到好处。虽然这些要求很难做到,但是,只要有决心,只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就能以做到。花卉的概念。有 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花卉,从字面理解:花为高等植物的繁殖器官,卉是草的总称,仅指草本的观花和观叶植物。《辞海》中解释花卉为,“可供观赏的 花草”。凡花、叶、果有观赏价值的,统称花卉。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花卉的概念随之延伸扩大。广义的花卉还包括木本植物,与观赏植物定义 近于等同,“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草本和木本植物,用于美化装饰环境,丰富 人们的生活”。 花卉的含义,泛指一切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既能栽植于园林之中供人们观赏,也可供室内装饰点缀。通过世界各国之间不断交流、引种、驯化和杂交选育,使当代花卉色彩丰富,千姿百态,种类极其繁多。播下一粒种子,随之发 芽长大,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开出繁花,善植物者心物交感,情怀乐生的喜悦。养花与养生紧密相关,相辅相成,其理相通,俗语说“惜花常起早,爱月 夜眠迟”。养花需要综合多个学科知识和多种操作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手脑并用,精心操作,不断提高综合家质技能才能取得花卉理想的栽培效果。 各类花卉,能使景区中的游客感受到环境的美丽舒适,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 花卉种类策多。色彩鲜艳丰富,极富装饰性,可以根据花期布置环境,尤 其是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和球根花卉等的大量应用,对园林景观设计起到画龙 点睛的作用。当夏季代表花卉荷花亭亭玉立在池中,给烈口下的游人送来丝丝 凉爽;当人们被寒风中梅花傲霜斗雪的梢神所感动时,花草所焕发的生命与美丽,使观者领略到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之美。比如,同样是山岳型景观,在不同的地质、地貌、气候、土城、动植物环境中,就会形成不同的山岳景观特点。人文 景观的形成同样离不开地城环境,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

花溪区:花溪区-区位优势,花溪区-民族与人口 贵阳花溪区

花溪区:花溪区-区位优势,花溪区-民族与人口贵阳花溪 区 花溪区:花溪区-区位优势,花溪区-民族 与人口贵阳花溪区 话题:贵阳花溪区文化研究贵阳 花溪区位于黔中腹地,是贵阳市的一个县级区,距市中心17公里。全区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处东经106?27′-106?52′,北纬26?11′-26?34′,土地总面积95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49公顷。花溪区是生态区和贵阳市重要的水源保护区。花溪处于长江、珠江分水岭和南明河上游,有大小河流55条、总长390公里。松柏山水库、花溪水库两座中型水库,总库容达7140万立方米,是贵阳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全区现有森林面积464778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2.36%。贵阳花溪区_花溪区 -区位优势花溪区地图花溪区位条件优越,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贵昆、湘黔铁路贯通区内,北有贵阳西站及货场,西有湖潮站和磊庄机场,东北部有贵阳机场;贵花高等级公路直通市区,312国道和101省道贯穿全境,实现了乡乡通油路。花溪区供电、供水、邮政、电信等设施完善。现有变电站6座,合计容量 218500KVA;供水管网80公里,日供水量达到25000吨;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63,;行政村移动通信覆盖率达到85,。[https://www.doczj.com/doc/2e5693612.html,)贵阳花溪区_花溪区 -民族与人口花溪为多民族杂居地区。全区总人口32.8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 34.38,,有苗、汉、布依等3八个民族。少数民族节日活动内容丰富,场地集中,形式多样,民族习俗古朴,民族风情浓郁。贵阳花溪区_花溪区 -行政区划花溪区现辖贵筑街道办事处、清溪街道办事处、溪北街道办事处、青岩镇、石板镇、久安乡、麦坪乡、燕楼乡、党武乡、高坡苗族乡、湖潮苗族市依族乡、孟关苗族布依族

自然景观的综合评价与保护、开发和利用

自然景观的综合评价与保护、开发和利用 1概述 从人类的功利目的出发,将一切能为人类利用并能造成福利的自然物质与自然能量都称为自然资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自然资源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景观是一种能为当前人类和未来人类造福的客观存在物,因而可称之为景观资源。 景观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其质量主要包括美学价值,还包括其可利用性或经济性,即资源的经济价值。景观的美学价值,主要阐明的是构成景观美的主要方面或主要因素,景观的特点、特色,形成景观美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科学而有效地保护景观资源等等。评价景观的美学价值,目的在于保护和开发利用景观。 景观的资源价值主要是指景观作为旅游资源的现实意义和潜在价值,实际上它还包括作为一般审美对象所包括的社会经济价值。旅游资源主要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别,即本文说讲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的资源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生态功能价值方面,即真、善和美的本质所体现的价值。此外,从可能的经济价值出发,应包括区位条件如知名度、可达性等,还包括其容纳量,即规模大小,对干扰的敏感度程度,与周围其他景观资源的匹配性等。景观的资源价值评价,不仅是其合理利用所必需,尤其是开展旅游的基础,也是景观保护所需要的。 景观资源的影响和保护是一个涉及面很广,且深受社会关注的问题,景观资源的识别就是所有保护工作的第一步。景观资源识别的任务是要识别具有保护意义的景观,主要指那些尚未被发现或虽已被发现但尚未列入保护名录者,或者虽列入保护名录,但级别过低或划界不合理而不能有效保护的景观资源,具体指具有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潜在经济价值的景观。 景观资源类型,从作为审美客体和开发建设活动影响与保护对象来看,可大致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组成的城市景观3个类别。其中,自然景观类型基本上采用自然地理区划分法,主要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植被、水体等特点划分,包括了地理地貌类景观、地质类景观、生态类景观、气象类景观、气候类景观。 2自然景观的评价 自然景观资源的特性决定了其赋存品位和吸引力,采用统一指标评价自然景观资源不能真实反映这种特性,因此,评价的客观性很难保证。例如“湖”和“瀑布”,其美学价值不同,其特征值反映了它们不同的赋存品位,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难以反映出其特色。 自然景观资源复杂多样,在属性上差异大,特征值不同,数据不一,数据之间的可比性强弱不均,使得统一的指标体系很难表达资源的特性,建成针对每个景观资源基本类型建立特征值评价体系。 1、对森林景观资源:(百分数为其所占权重W) 评价角度:⑴自然度8%⑵多样度7%⑶典型度8%⑷稀有度4%⑸脆弱度6%⑹胁迫度6%⑺观赏度4%⑻科教度3%⑼舒适度4% 2、对地貌景观资源: 评价角度:⑴脆弱度7%⑵观赏度5% 3、对水文景观资源: 评价角度:⑴脆弱度14%⑵观赏度8% 4、对水文景观资源: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 2020版

序言 贵阳市花溪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从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贵阳市花溪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分析,提供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贵阳市花溪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技术处理而得。贵阳市花溪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此报告需注明出处。 贵阳市花溪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贵阳市花溪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贵阳市花溪区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 (1) 第二节贵阳市花溪区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 一、贵阳市花溪区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三、贵阳市花溪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 四、贵阳市花溪区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贵阳市花溪区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贵阳市花溪区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贵阳市花溪区第一产业增加值指标分析 (7) 一、贵阳市花溪区第一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 (7) 二、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贵阳市花溪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贵阳市花溪区第一产业增加值(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贵阳市花溪区第一产业增加值(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2017-2019)统计分析 (9)

自然景观与丰富的人文景观

豫北地区山区的贫瘩与平原的肥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在历史上几经变迁,豫北的园林建筑逐渐浓缩了自然与人工的结合,社会文化与地理特征的结合,民俗文化与经济的结合,经过长时间的推移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 由于河南地处中原地带,交通便利,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园林建筑也必定受到其他地区的影响,既有南国的清丽淡雅,又有北国的雍容华贵。淳朴宽厚、崇尚自然、厚善崇文、敬业图强成为豫北的文化符号;豫北地区多名城,安阳、淇县、辉县在古代多属于燕赵晋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历史名人和英雄人物,这就造就了豫北人的性格英勇无畏、朴实无华,因此在建筑园林中多以四方规整的建筑体现,厚实的墙体,封闭的装修,带来温暖舒适的美感 豫北靠近太行山区,太行山区多农民,他们待人宽厚,以诚待人,崇拜自然,一方面展示了中国农民的淳朴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特征,一方面显示了自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操纵了他们的生活,因此人民需要发挥聪明才智结合实践才能创造出来,无论是在建筑还是在园林方面,这种文化特征都渗入骨髓,很多都表现了对自然、对土地的崇拜,对风调雨顺的向往。 长期以来旅游业在豫北地区得不到重视,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豫北地区通过制定了旅游业的发展规划,不断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加大了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口臻完善,旅游服务水平口益提高,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旅游市场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主要生态园简介本文将以豫北地区为主要调研地区,进行分析互动。目前豫北地区的主要生态园有如下十一个:(1.跑马地生态园2.隆兴情生态园3.四季同达生态园4.青青生态园5.花果山生态园6.大自然生态园7.龙泉生态园8.永记生态园9.五月生态青青生态园:位于新乡市凤泉区耿庄村,是集高效农业、生态旅游、体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占地6万多平方米、主体工程7层,建筑面积27000 平方米。整个园区围绕生态旅游这一主题,设置有生态农业区、自采果园区等功能各异的分区。交通十分便利,是广大游客体闲、娱乐、采鲜、郊游的绝佳去处。该项目是集餐饮、住宿、体闲娱乐、承办各种会议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场所。 自开园以来每天都有不少游客来到青青生态园自采果园里,亲手选摘鲜美的桃子和跑马岭体闲生态园:位于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卫辉市,狮豹头乡境内,总面积12000亩,是国家AA级风景区,具有优越的自然景观与丰富的人文景观,园区总体分为三部分:一为山顶跑马岭大草原;二为山体的生态园,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整个地形如一把巨大的太师椅 园内植物茂盛,有多种野生动物,保持着良好的自然生态;三是山脚下的白龙湖,碧波荡漾,最大水面达6平方公里,与雄山峻岭相映成趣,生活有野鸭、鹤等水禽,白龙湖东北角水下有白龙潭,一昼夜向外涌水三万立方米,给白龙湖增加了很多灵气。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全山面积1200km2 ,其中风景区面积154km2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级旅游胜地。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人文景观荟萃,黄山文化绚丽多姿。景区特色明显,景点集中,吸引力大;旅游设施初具规模,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客源丰富,旅游前景广阔,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约72 万人次。正确理解和欣赏黄山的旅游景观的美,不仅对旅游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宣传黄山,使黄山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有重要作用。以下是我对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的几点见解。 一、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1.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 黄山旅游景观宏观美包括山峰峻秀美,云海、雾凇、雪景奇特美,森林景观葱郁美等方面。景区整体美也体现宏观美特征,全区共分六个景区。温泉景区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尤以水景引人入胜;玉屏景区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静;松谷庵景区松林葱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以水景著称;钓桥庵景区峰、石、潭、洞俱全,名寺(钓桥庵,翠微寺) 典雅。 黄山旅游景观微观美表现在景点及组成要素上。景点和组成要素一般具有拟人拟物的特点,形象逼真, 耐人寻味。它们有各种组合,主要包括峰峰组合,山石组合,石石组合,石松组合,云松组合等,它们构成黄山主要自然奇观。主要有钵盂天障(钵盂、紫石两峰间) 、冰雷报春(水帘洞) 、彩泼莲花(莲花峰) 、烟云万状、风壁涛声(天都峰东南面) 、云海万千(清凉台) 、黄岳宝光(天都峰) 、松趣万象(始信峰) 、黄海松涛,蒸蒸日上(狮子峰头) 、排云霞海(桃云亭) 、蟾宫玉树(莲花峰顶) 、石笋擎天(石笋石工) 、巧石天成,峰挂百练(雨后黄山) 、白龙腾飞(白龙桥、五龙潭、九龙潭) 、通天之路(天都峰南侧) 、西海幻境、月夜观潮(玉屏楼前) 、丹青秋色等。 黄山宏观常态美具有博大、粗犷、线条清晰,概貌全景的特点。微观奇特美具有精湛、细腻、线条模糊,突出重点的特色。宏观常规美映衬微观奇特美,微观奇特美使宏观美锦上添花,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2.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 黄山晴天,尤其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季节,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远处山色田园尽收眼底,具有清晰美的特征。这种景象在雨过天晴时分也常见到。黄山花岗岩体与围岩有明显的差异,形成峻峭的山峰(花岗岩)和浑圆和缓的山丘(围岩) 两种截然不同的山色风光,其界线非常清晰,这也是一种清晰美。但黄山一年中有200 多天是笼罩在云雾之中,使黄山披上了一层面纱,若隐若现,具有模糊美的特点。这种模糊美具有内涵模糊、界限模糊和形态模糊等特征,使人具有身临仙境、幻境的感觉。 黄山清晰美具有雄壮磅礴之势,模糊美具有虚幻之妙。但它们不是一成不变的,多数情况下是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交织,具有动态变化特征。风起云涌,浩瀚无际,峰尖浮海,犹如孤岛,时隐时现,瞬息万变,故黄山古有“黄海”之称,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和天海。黄山景观在清晰美和模糊美的协调下显得更美,如笔者在天都峰看到玉屏楼和光明顶人文景观呈现在云海之中,犹如天国风光,美妙绝顶。

浅析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关系

浅析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关系 刘新华 谭国俊 肖敏云 1.杭州钟秀园林环境艺术有限公司浙江310058 2.浙江大学园艺系浙江310058 3.江阴市中意园林景 观工程有限公司江苏214432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几大风景名胜区的探讨分析,阐释风景名胜区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在时空环境与审美情趣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关系 Abstract:This paper through several major scenic area of our country,analyzes the,explains the scenic natural landscape and humanistic landscape in the mu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and in time and space and environment and aesthetic aspects of the relationship. Key Words:scenic spot;natural landscape;humanistic landscape;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S759.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风景名胜区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始终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自然景观是风景名胜区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人文景观是风景名胜区增长与发展的核心。每个风景名胜区的发展都离不开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更离不开其不断丰富的人文景观。 1概念 1.1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设立风景名胜区的目的主要在严格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利用,供社会公众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风景名胜区分为国家级与省级两个级别。迄今为止,全国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七批次共208处。 1.2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是指在自然力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景观,诸如自然形成的河流、山川等,一切自然景观都是大自然长期发展变化的产物,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造而成,具有天然赋存的特点,即天赋性,因而它是旅游的第一环境。如黄山的七十二峰,便是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贵州织金洞的溶洞,属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在水流溶蚀作用下形成的洞穴,由于水流的侵蚀和溶蚀在洞内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形状,有石钟乳、石笋、石瀑、石花、鹅管等样子,令人称奇,还由于洞内凉爽的温度,新鲜的空气,静谧的气氛使溶洞成为炎炎夏日游人青睐的地方。 1.3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在自然景观基础上附加

我最喜欢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我最喜欢的自然景观和人 文景观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我最喜欢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镇”,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坐落在丽江坝中部,玉龙雪山下,北倚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两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县城之一(另一座为山西平遥古城)。 丽江古城坐落于玉龙雪山下。丽江大研古城已有近千年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首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古城。它是以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多元融合的文化为特点,以平民化、世俗化的百姓古雅民居为主体的“建筑群”类型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一座至今还存活着的文化古城。 建筑概貌 束河建筑群 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街头有一潭泉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青龙河从束河村中央穿过,建于明代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高4米、宽4.5米、长23米,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桥束侧建有长32米、宽27米的四方广场,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同样可以引水洗街。

青龙河从束河村中央穿过,建于明代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高4米、宽米、长23米,门票:50元 白沙建筑群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大研古城北8公里处,曾是宋元时期丽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有一个梯形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民居铺面沿街设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广场,然后融入民居群落,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大研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纳西族建筑 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此外,纳西民居中最显着的一个特点是,不论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 厦子是丽江纳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这与丽江的宜人气候分不开。因而纳西族人民把一部分房间的功能如吃饭、会客等搬到了厦子里。在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及艺术等方面,大研古城的纳西民居最具特色。古城地处丽江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赏析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自然方面的总称。自然景观是只受到人类间接、轻微或偶尔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以及某些自然保护区等。人为景观是指受到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使自然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乡村、工矿、城镇等地区。人文景观又称为文化景观,它虽然是人类作用和影响的产物,但发展规律却服从于自然规律,必须按自然规律去建设和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自然景观 基本释义 自然景观,根据国际君友会在其公益刊物中的释义是指可见景物中,未曾受人类影响的部分。“自然”的定义实际上不易划定,因此容易的处理方法是把“人为的”当作相对的名词。自从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以来,未受人类影响的景观,在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域附近已经很少存在。因此,严格说来“自然景观”很难寻获,更不易鉴定。以城市周边的森林公园而言,一般人都可能称它自然景观,但是实际上却是人类造林的成果。因此有“半自然景观”或“近自然景观”等名词的出现。这是指一切不具明显人类利用如建筑物、花园、农耕地等的景观。因此在野外观赏地形、森林等,都属于一般人称的自然景观。观赏的自然地形或生物,是否在历史上曾受过人类的影响,并不予考虑。 “景观”的涵意也十分广泛,人类周遭的环境因子,如空气、水、生物、地,都是景观、包括一切可见及可觉察的事物。景观不仅是空间性的,也是时间性的。有时候是静态的,也常有动态的。常使用的名词,例如地形景观、地质景观、森林景观、天文景观、气候景观、生物景观等。还有许多不属于自然景观的人文景观,如公路花园、梯田、古迹、庙宇等等。

美的元素 形态美 客观存在物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综合美。包括雄伟美、奇特美、险峻美、秀丽美、幽静美、敞旷美等美感类型。 色彩美 随着季节变换,昼夜更替,阴晴雨雪,自然风物相应生辉,呈现出丰富奇幻的色彩,构成最大众化的审美形式。“光线是一切色彩的摇篮”。 听觉美 自然景观中的鸟语、风声、钟声、水声,在特定的环境中,对景观起到一种对比、反衬、烘托的强化作用,它们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听觉美感享受。 嗅觉美 嗅觉美是一种以生理快感为主要特征的审美享受。包括新鲜空气、海洋气息、木香、草香、花香、果香。 动态美 包括水流、云雾、时间、季节、光照、植被等自然因素的动态作用(如山景: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摘自宋朝郭熙)和风物传说的动态作用。 象征美 在美学范围内,人们常常凭借一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或符号,以比喻的方式来传达或体现某些概括性的思想观念、情感意趣、志向抱负或抽象哲理,使之对象化,这样便会产生一种审美属性,称之为象征性或象征美。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住宿业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花溪住宿业空间分布特点 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一、调查街道、时间、路线、目的 时间:2014年11月1号 路线:花溪霞晖路、学士路、南湖路 调查目的:了解花溪住宿业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我们是在11月1号去花溪进行的调查,我负责的是花溪的霞晖路、学士路和南湖路。 我调查的街道在贵州大学南校区周围,以贵州大学南校区为界的左边是霞晖路,右边是南湖路,正对着学士路。 二、调查情况 我这次主要调查了12家旅店,其中有宾馆、酒店、招待所和旅馆。调查情况如下: (1)南湖路 鑫星商务酒店:标准房200元起,大床房210元起,商务房230元起,商务大床房238元起;位置如下图所示:

(2)学士路 金城所致:麻将房188元,豪华双人房168元,豪华单人房148元,标准双人房148元,标准单人房128元,电脑单人房159元; 贵阳新朝阳招待所:单人房38元起,特价房40元,普通单人间48起,豪华电脑房100元起;位置如下图所示:

(3)霞晖路 启华旅社:单人房40元,带卫生间单人房60元,双人房60元,带卫生间双人房100元; 五福旅馆:钟点房60元,标准单人房128元,标准双人房148元,特价房68元; 亚洲旅社:标准单人房80元,标准双人房100元,钟点房60元,特价房88元; 云霞宾馆:豪华套房9998元,豪华双人房158元,标准双人房138元,豪华单人房138元,标准单人房108元,钟点房60元;

浙商商务宾馆:麻将房178元,豪华双人房168元,标准双人房158元,豪华单人房138元,标准单人房128元,单人房118元,特价房98元,钟点房60元; 贵大商务宾馆:麻将房188元,豪华双人房168元,豪华单人房148元,标准单人房128元,标准双人房148元,钟点房60元每2小时; 兴祥公寓旅社:标准双人房158元,普通电脑房148元,电脑房138元,标准单人房128元,普通房110元,特价房68元,钟点房60、80元;

世界的气候与自然景观

第二节 世界的气候与自然景观 巩固夯实基础 一、世界的气候 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 前后。 (2)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7月, 最低气温出现在 1月;南半 球正好相反。 (3)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陆气温不同; 在同一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气温较低,平原、盆地气温较高。 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 )降水产生的条件: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降低,有凝结核,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2)降水地区分布 受控气压带与风带 大气运动状况 降水多少与类型 赤道多雨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气流为主 多,对流雨为主 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咼气压带 下沉气流为主 少,大陆东岸多(受夏季 风、台风影响) 温带多雨带 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多锋面气旋活动 多,锋面雨与气旋雨 极地少雨带 极地咼气压带 下沉气流为主 少 ②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 )降水季节分配:①全年多雨区、②全年少雨区、③夏季多雨区、④冬季多雨区、⑤常 年湿润区。 二、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1. 影响因素 纬度、气压带和风带、海陆、地势、洋流等。 2. 气候的地区差异 70 60 犬 两 対 2(1 1() 理解要点诠释 考点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考点二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 气候、动植物和陆地自然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植物的生长条件邙日光、空气、水分和土壤)与气候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时气候也影响 着动物的生存。 不同气候条件下生存的植物不同, 生活在那里的动物也不一样, 其影响为:气候一植物 —动物。 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 北沐洋 …我血性吒诫 塑怛雪帯丸陆件命 鷄帯◎原吒蟆 50.K 平 15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学说课

精心整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1 (2 2 (1 (2) 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层北侧 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五峰和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 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是我国名山中 典型的秀美形象。) 3.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不同地区、不同地理事物色彩不同。同一地区自然景观的色彩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的天气变化也变化万千。 塑艺术美等。 1.古典园林美:由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 补充:我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强调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人工美与自然美合为一体。 2.古建筑美:主要有城池、宫殿、陵墓、寺院、楼阁、桥、塔、民居等。 古建筑美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饰等方面。 3.自然景观中的人造景物(如民俗风情美、书画、雕塑艺术美等)

泰山自然景观结合人文景观的审美特征浅析

泰山自然景观结合人文景观的审美特征浅析 【摘要】通过对泰山景区进行了亲身的参观以及大量的阅读与泰山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自身的感受以及文献资料的记载,我对泰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经过研究分析,我认为泰山的伟大在于其雄伟的自然景观与其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泰山以“朝天”为中心的整体构思,表达了中国美学思想中“和”这个美学范畴,了解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的这种和谐,对我们进一步解读泰山这部“历史巨著”意义深远。同时对于我以后研究其它的旅游景点,领略其中的美更是一种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泰山;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审美特征;完美结合;和谐【正文】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同时泰山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泰山天下雄”,泰山自然景观的最重要的审美特征就是雄壮。泰山的美首先表现在其雄壮的自然景观上。而构成自然景观的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就是其形态美。形态是自然景观空间呈现形式的外

在表现,主要有景观的线条、大小、高低、造型等要素构成。形态是自然景观基本的美学元素,也是自然景观形式美的最基本、最单纯、最直接、最外显的审美语言符号。自然景观的形态美是景观的审美主体在第一时间的第一审美知觉。一山天下雄,正是对泰山雄伟的外在形态的最直接的概括。泰山海拔1545米,为我国东部最高山脉,坐北朝南,山体通体打开,一眼望遍全山,如同一尊巨佛横卧在华北平原上。一座主峰玉皇顶直插云霄,其余山脉以此为中心呈放射状四面散开,实在是壮观之至,雄壮之美尽显于此。雄壮美是巨大力量的展示,具有惊心动魄的气势,能够引发自然景观的审美主体由衷的赞叹与敬仰。雄壮的泰山,古往今来让无数的参观者产生发自内心的仰慕与敬畏。伟大的诗人东游至此,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由衷感慨。 然而“泰山天下雄”,一方面在于其“盘横竖百里”之大,拔起于华北大平原,凌驾于齐鲁丘陵之上的高峻,更在于人文精神意义上的崇高与至尊。旅游景观的人文主义精神主要通过其悠久的人文景观所包含的厚重的文化底蕴来展现,而这种展现就是旅游景观的人文景观美。 人文景观美泛指劳动创造的一切美好事物,它区别于自然景观美,又以自然景观美为素材、背景、陪衬、对象,往往是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有机结合。人文景观美蕴含着人类文明的一切成就,是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有机结合,是真、善、美得有机统一。从审美学角度分析,

(七年级地理教案)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七年级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能够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培养读图能力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建议 关于“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的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两节讲述气候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基础上,分析世界各地气候产生的差异的原因,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虽然重点还是就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但在程度上加以深化,把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分布和特征系统化。 气候的地区差异一段,内容言简意赅,既说明由于气温和降水不同导致气候不同,又说明气候的不同,是由于影响因素不同造成的,引出第二部分内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是本章的难点,考虑初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改为选学。为差异性教学提供素材。在分析各个影响因素时,按照从已知到未知、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过程编写,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利于步步深入地理解。同时教材提供各种示意图,帮助理解。 关于“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的教法建议 对于“气候的地区差异”,使学生认识到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由于各地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同,所以各地气候一定不同。 对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难点。为便于学生理解,采取先易后难、由已知到未知、由整体到局部的办法,学生可以从已知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的最重要的因素---纬度位置、影响降水的重要因素---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而对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以教师讲解为主,不要将其深化,只需了解什么气压带风带多雨、少雨即可。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已学过地形高低对温度的影响,而地形雨的形成是新内容,所以制作成动画更直观地讲解;对洋流的影响,可将教材中的4.14图做成分步显示的flash复合片,使学生了解寒暖流对温度降水的不同影响。 关于“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的差异”的教法建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