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教育讲座教师电子教案

家庭教育讲座教师电子教案

家庭教育讲座教师电子教案
家庭教育讲座教师电子教案

家庭教育讲座教师

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而共同努力

--阿扎克乡麦玉中学教师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最基础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学校教育的重点是传输知识,培养高尚情操;家庭教育则应关注孩子的性格,而性格的培养应从习惯、兴趣、行为入手。有些事情是可以等待的,但孩子的发展是不能等待的。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黄金时间,良好的习惯,规范的行为,浓厚的兴趣,创新的意识,健全的人格,扎实的根基皆不能少。

我要和家长们探讨的话题是《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而共同努力》,目的有两个,一是根据当前的教育形式和学生年龄特征,有针对性的指导家长如何管理和教育子女,让你的孩子坚持始终如一,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二是让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并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和管理。

一、如何当好家长的角色?

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可以培养人才。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反映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上,因此呼唤家长积极关注孩子的成长迫在眉睫,在我们从教的过程中,遇到过各种类型的家长,有对子女相当负责的好家长,有对子女得过且过的一般家长,也有依靠老人就放手的家长,还有推卸责任、撒手不管的家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上述后面的几种家长,常常是感到无奈和无助;个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责任缺失,无形当中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这就呼唤家长应担负起相应的家庭教育责任。

(一)父母和家长的区别。

“家长”与“父母”这两个概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根本就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认为只不过是称谓不同而已,实际上他们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

父母,父亲和母亲,只要是具有生理功能的人都可以做父母,而通常的家长则是在父母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监督、保护、导向作用的一家之首。由此可见,父母仅仅是让生命得以延续,而家长就必须对孩子的行为规范负责。相比之下,做孩子的父母比做家长容易多了,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大家不难做到,但要做一个称职的家长,也需要用一生做代价。

(父母着重管生活,家长不但管生活,尚须注重情感等。)

(二)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家长?(孩子对父母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崛起,我们对子女的教养问题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关注,特别是对如何做称职的家长尤为重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之师,所以家长要胜任教师这一角色。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父母呢,很多学者都做过调查研究,在此方面,美国学者尼赫茨为了弄清孩子对自已的父母究竟有什么要求,调查了十万个孩子。其中,有10条最有影响:

1、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

2、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

3、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4、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

7、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

8、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

9、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以上10条要求,即有孩子对父母以身作则起榜样作用方面的要求,也有孩子对父母教育方式方法上的要求。

(三)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好家长?

教育孩子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1、鼓励为主。

自信源于成功的暗示,恐惧源于失败的暗示。年龄小的孩子通常是以成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孩子有了缺点,家长应根据孩子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孩子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当孩子在家长的教育下有了进步时,要多采用肯定、鼓励、表扬的正面教育方法,促使孩子的行为朝着家长所期望的良好目标前进。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年龄大的孩子则应多与他沟通,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多了解孩子的心声,共同解决疑难问题。沟通交流时要尊重孩子,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在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

勇于承认。与孩子商量办,给了她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2、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为了教育好孩子,作为家长的各成员(包括父母双方、祖辈以及学校)之间要配合默契,形成合力,对孩子的要求、态度、引领方向要基本一致。如果彼此之间目标一致,态度不统一,往往会使某一方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受到另一方的干扰、抵消,甚至扭曲、对立,孩子在多重选择面前就会茫然失措,无所适从,甚至形成两面性等不良个性,使家长的心血必然付诸东流。

3、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最信赖、最亲近的依靠,是孩子的精神支柱。家长在家庭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家长对待自己父母、邻居、朋友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精神、家长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等等,都有意无意地在做着孩子的榜样,而且家长的一言一行必然地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我们不能在自己沉迷于赌博中时还要求孩子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不能在自己撒谎时还要求孩子诚实,不能在自己面对挫折唉声叹气时还要求孩子坚强乐观,不能在自己对工作三心二意时还要求孩子认真负责持之以恒。

4、严爱结合。

每位家长都深爱自己的孩子,但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爱得不当,出现了骄纵、溺爱的现象,这就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了。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应做到严爱结合,要坚持原则。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

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5、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如果家庭中经常充满欢声笑语和健康、美好的情趣,孩子生活在其中,身心就能健康成长。良好的亲子关系应建立在民主、平等、信任、尊重和爱的基础上,父母既是教育者,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让孩子在宽松、良好的成长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6、多与孩子进行沟通。

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我们周围有些家长借口忙而很少与孩子沟通,对于孩子的事要么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要么武断包办,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剥夺孩子自由选择和判断的权利,等到出了事还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与孩子沟通时,也应注意时间和环境,才能起到想要的效果。吃饭时尽量不要教育孩子,寻问功课,检查作业。可以利用晚饭后散步和平时在一起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询问孩子在学校里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学到些什么东西等,及时捕捉孩子思想上的细微变化,和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有效结合,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四类问题孩子的教育方法

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方法: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不对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放弃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第二类:没有足够的耐性和坚持性,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做事三心二意,学做事情,发现自己怎样也无法做好时,便轻易放弃;遇到要求没有被及时满足的时候,他会立即发脾气,甚至情绪失控……这都是他们缺乏耐性的常见表现。对此类儿童必须从小就开始逐步培养孩子的耐性及坚持力。

方法:通过小游戏锻炼专注力。专注力是耐力的基础,如果孩子的专注力好,自然容易有耐性。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多与孩子进行一些有助提高专注力的游戏,例如找不同、找错误、拼图、听故事……引导小朋友集中注意力,长时间专注于某一件事情;实现目标给予奖赏。拥有了自己的目标,孩子做事自然有毅力。当他渴望得到某种东西时,妈妈可以要求他先达到某一个目标,达到后及时给予奖励。孩子越大,要求也要相应地越高一些,最重要的是为孩子订下的目标,必须清楚、明确、合理。此外,不妨采用“奖励卡”或“奖励贴纸”这些小道具,

让孩子更容易掌握自己的努力成果。活动过程中给予鼓励。当孩子完成一些任务,到达某个阶段的时候,要及时地鼓励,“孩子,你真棒,做了这么多!”“好孩子,你一定能坚持到底,你会做得很漂亮!”“真是个通情达理的好孩子!”这些赞美都会让孩子乐于继续努力。在生活中,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听话、做事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此。

第三类: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

方法:首先,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故事;其次,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计划用钱,并用典型事例来教育孩子。

第四类,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态度的孩子。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

方法: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师长的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教育,消除他们的“敌意”,使他们愿意听从教导;三要给孩子以说话的权利,让他说原因,说理由,哪怕是不正确或不真实的;四要多一点宽容,教育之后,还会做错事,要给予改正的机会,要耐心,要等待;五是教育孩子的语气要坚定,父母两人说话口径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经心,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各唱各的调,这都不利于教育。

二、学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