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自我意识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

儿童自我意识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

高 莉.. 魏俊彪 李妍妍
【摘要】 本文研究发现影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包括性别、家庭、学校和儿童健康状况等方面。明确提出在以后的研究中
应注重多学科的联合、多方法的综合, 同时要增加干预和追踪研究。
【关键词】 儿童; 自我意识; 影响因素; 综述
Review of the Researches on the Inf luencing Factors of Chil dren's Self-consciousness. Gao L i, W ei J unbiao, Li Yany an.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 enan N ormal University , X inx iang, 453007, P. R. China
自我意识是个体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
和主观评价, 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1] , 主要包括个体在实践
中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自我
调节等。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内容, 对个体自我意识的研究
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品质及保持心理健康。20 世纪中
期, 自我意识开始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儿童时期是个体
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为了更好地发展儿童自我意
识, 帮助儿童形成科学的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其
影响因素很自然地成为研究重点。有关儿童自我意识与相关
因素的研究很多, 但专门针对儿童自我意识影响因素的研究
不多, 已有研究多在理论上进行阐述, 很少对近年来的实证研
究作分析梳理, 并且不能涵盖新因素或出现的新特征, 如我国
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自我意识的研究等。本文着重对儿童自
我意识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更为全面的探讨。
1 研究方法
在研究儿童自我意识与相关因素方面, 大多采用了问卷
测量法。国外对自我意识测量时所用量表主要有[ 2] 笼统的自
我意识量表、单维结构自我意识量表、差异性自我意识量表、
多侧面等级自我意识量表以及平均权重自我意识量表, 其中
多侧面等级自我意识量表最多见, 包括Marsh 的SDQ、Piers
- Harr is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T ennessee 自我意识量表等。我
国学者针对自我意识的某些方面也编制出了量表, 如魏运华
的儿童自尊量表等。而在我国实际应用到量表时, 更多是结合
我国的实际情况, 考虑文化差异和实验条件后对国外的量表
进行了修订。我国在对儿童自我意识的研究中, 最为常见的就
是由苏林雁修订的Pier s - Harr is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 PHCSS) 。该量表由E. V. Pier s 和D. B. Harr is 编制并修订的
儿童自评量表, 用于评价儿童自我意识的状况, 信度和效度较
好[ 3] 。在这些有关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中, 也有用到以此量表
为依据的自编量表。这些研究发现或验证了性别、家庭环境、
学校环境、儿童健康状况和城乡差异等许多因素都影响着儿
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2

 影响因素
2. 1 年龄 我国学者韩进之早有研究表明中小学生自我意
识发展趋势呈曲线形, 呈现出3 个上升期和2 个平稳期[4] 。
Fr eeman 研究表明一般自我意识发展曲线是起伏变化的, 从
小学到初中逐年下降, 青春期后显著上升[ 5] 。总体看来, 儿童
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但整个发展过程不
是直线等速的。
2. 2 性别 不同性别的儿童在自我意识上也存在着差异, 女
生自我意识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等分量表上女生得分高
于男生[6] 。柯雪琴[ 7] 对杭州市中小学生调查后发现, 女生的躯
体外貌与焦虑分量表得分比男生低, 差异显著。在对农村中小
学生调查研究中得出不同性别学生自我意识各个因子及总分
的差异显著, 男生的自我意识水平高, 但存在较多的行为问
题; 而女生更易产生焦虑情绪[ 8] 。因此, 教育者不能忽视儿童
自我的性别差异, 在培养教育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其
进行培养和疏导。
2. 3 家庭环境 父母教养方式、父母及家庭特征是儿童自我
意识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父母的接纳、情感卷入等都与儿
童的自我意识水平有相关性[ 9] 。父母的温暖和理解与儿童自
我意识水平呈正相关, 而惩罚、拒绝否认等消极方式与其不同
侧面呈负相关[10] 。同时父母教养方式上的一致性对儿童自我
意识也有正相关性[11] 。父母文化程度较高的儿童自我意识水
平较高, 否则儿童较易出现在行为、学习和躯体认同方面的问
题[12] 。外向型的父母能更好的与家人孩子沟通, 能帮孩子形
成更好的自我评价, 家庭中父母为外向型的儿童自我意识水
平显著高于内向型[13] 。单亲家庭结构可能会对儿童自我意识
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14] , 儿童较多出现自我意识偏低等问
题。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方式, 正确引导, 给予
更多关怀。
2. 4 学校环境 学校类型、教师素质、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与
儿童的学习成绩等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是不
容忽视的。研究表明[15] 在级别最高的学校中, 学生的总体自
 版, 2006, 25( 4) : 106-109
[ 9] Wh itehead A, Ryba K, O'Driscoll M . Burnout Among Newzealan d
Primary S chool Teachers [ J ] .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0, 29( 2) : 52-60
( 收稿时间: 2010-03-19)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 年第18 卷第8 期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0, Vol 18, No. 8 ·1017·
.. 中国.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新乡) 453007 
* 河南省社科联项目《初中生学业自我及教育对策研究》( SKL- 2009- 2038) ; 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支助项目

我意识中反而有更多的消极自我评价, 这可能是因为高

级学
校中学生有更多压力。儿童的自我意识比成年人更易于受同
伴的影响, 在与同龄人的关系不良产生的受欺负行为对儿童
的发展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16] , 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 造
成自我意识水平偏低。学业自我是儿童自我的主要组成部分,
学业自我与成绩成正相关[ 17] 。韩娟[18] 在对学习障碍儿童的研
究发现学习障碍组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6 个因子分及总分显
著低于一般组和优秀组。因此学校应从多方面关注儿童自我
意识的培养。
2. 5 健康状况 王惠梅[19] 研究表明慢性病儿童在行为、智
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幸福与满足量表得分低于在
校健康儿童, 但在总分和焦虑、合群分量表上没有显著差异。
白晋荣[ 20] 在对小学4~6 年纪单纯性肥胖儿童调查后得出患
儿自我意识总分及分量表均显著低于健康儿童。听障儿童自
我意识偏低水平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儿[ 21] , 听障儿童对自身
的行为、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等方面得分明显较低。
2. 6 城乡差异 季颖[ 22] 研究发现城市学生的行为和焦虑均
低于农村学生, 表明城市学龄儿童比农村学龄儿童更容易认
为自己的行为不恰当, 表现出较多的情绪问题。在我国, 城市
暂住儿童与常住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民工子弟等群体的存在
使得城乡差异这一因素又出现一些新特征。如对兰州市某农
民工小学学生的研究中发现[ 23] 农民工组儿童自我意识水平
显著低于农村组、城市组。这些因素的具体影响力值得进一步
的探讨。
2. 7 其它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 影响
儿童自我意识的因素会不断地出现更多的新因素。近来C. J.
Bloomfield 对澳大利亚的未成年人进行研究后发现, 参与任
一类型的业余活动都与社交和学业在自我概念以及总体自我
价值有相关性, 和只参加一项业余活动者相比, 参与多项业余
活动者和不参加者在社交自我和自我价值上都有较积极的自
我评价[ 24] 。因此业余活动的参与情况作为一个影响儿童自我
意识的新因素也值得研究者关注。
3 研究的评价与展望
现有的有关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相关因素的研究已经比较
丰富全面。有些研究中, 并不只是对单一因素与自我意识的相
关性研究, 比如我国学者在城乡差异的研究, 同时对学校、性
别、家庭经济状况对自我意识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作出探讨。这
为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提供了理论基础, 但是仍有些不足之
处需要弥补。当今学科综合与整合, 相互借鉴和启发已成为一
种趋势。在以后的研究中, 应注重多学科的联合、多方法的综
合。对自我意识的探讨既是心理学的领域, 也

是医学、社会学
等研究的问题。方法上除了传统问卷调查法, 还要运用新的研
究方法, 如质性研究, 并注重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有机结
合。在以后研究中应增加干预和追踪研究, 深入探讨自我意识
是否随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问题, 这样既能使研
究在自然情境中进行, 保证研究的生态性, 又能探明因果关
系, 得出科学结论, 指导教育实践, 有效干预儿童自我意识的
形成和发展。
4 参考文献
[ 1] 张春兴. 张氏心理学辞典[ M ] . 台北: 东华书局, 1989
[ 2] 周爱琴, 石淑华. 儿童自我意识的理论模型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J] . 国外医学: 社会医学分册, 2003, 20( 1) : 25-26
[3] 苏林雁, 万国斌. Piers- Harris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在湖南的修订
[ J ]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4, 2( 1) : 14-18
[ 4] 韩进之, 魏华忠. 我国中小学自我意识发展调查研究[ J] . 心理发展
与教育, 1985( 1) : 15-18
[ 5] Freeman W H. Self as narrat ive: the place of lif e hist ory in studying
th e lif e span[ M] / / Th omas M Rich ard. New York: St at e U 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2: 15-43
[ 6] 石淑华, 张静. 学龄儿童自我意识影响因素的研究[ J] . 中国公共卫
生, 2002, 18( 12) : 1474-1476
[ 7] 柯雪琴, 范雪瑾. 杭州市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调查[ J] . 中华预防
医学杂志, 2005, 39( 3) : 223-226
[ 8] 何莉, 苏虹. 农村中小学自我意识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J] . 中国公
共卫生, 2008, 24( 11) : 1294-1295
[ 9] Dekovic M . Peer relat ion s in adolescence: eff ect s of parent ing and
adolecent s' self - concept [ J ] . Journal of Adolescence, 1997 ( 20) :
163-174
[ 10] 凌辉. 父母养育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行为问题及自我意识的相关
研究[ J ]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4, 12( 1) : 50-52
[ 11] 张静, 石淑华. 影响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家庭环境因素研[ J] . 中
国学校卫生, 2003, 24( 4) : 320-322
[ 12] 高雪屏, 于素维. 城乡学龄儿童的自我意识比较研究[ J] . 中国行
为医学科学, 2003, 12( 2) : 207-208
[ 13] 陈培发, 吴怀能. 金华市不同生源学龄儿童自我意识水平比较
[ J] . 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12) : 2271-2273
[ 14] Gibson D M . T he eff ect of perceived parental involement and the
use of grow th- fost ering relationships on self- con cept in adolescent
s part icipat ing in gear up[ J] . Adolescen ce, 2006, 41( 2) : 111-
125
[ 15 ] Ireson J. Academic self - concept in adolescence: Relat ions with
achievement an d abilit y grouping in sch ools [ J] . Learning and Insruct
ion , 2009( 19) : 201-213
[ 16] Boult on M J, Smith P K. Bully/ victim problems in middle- school
children: St abilit y, self - perceived compet ence, peer percept ions
and peer accept ance[ J] . Brit 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 al Psych ology,
1994, 12: 315-329
[ 17] De

Fraine D.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gender dif ferences in academic
self- concept and language achievement : A multibariat e mult
ilevel latent grow th approach [ J ] . Cont 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7( 32) : 132-150
[ 18] 韩娟, 吴汉荣. 学习障碍儿童自我意识及行为问题的比较研究
[ J] . 中国学校卫生, 2004, 25( 4) : 420-421
[ 19] 王惠梅, 崔玉清. 慢性病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及相关因素[ J] . 中国
妇幼保健, 2005, 20( 20) : 2681-2682
[ 20] 白晋荣, 赫红英. 小学4~6 年纪单纯性肥胖儿童自我意识状况调
查[ J ] . 上海教育科研, 2006, 11: 36-37
[ 21] 谭千保, 陈芳, 傅朝辉, 等. 听障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自我意识对比
研究[ J] . 中国特殊教育, 2006( 2) : 19-20
[ 22] 季颖, 单德红. 少年儿童自我意识的城乡差异与父母文化程度的
关系[ J] .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 15) : 185-187
[ 23] 陈学斌, 刘恩伟. 兰州市某农民工小学学生自我意识及心理状况
调查[ J] .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12) : 2317-2318
[ 24] Bloomf ield C J. Brief report : Perf orming on th e st age, the f ield, or
both ?Ausralian adolescent extracurricular acit ivity part icipat ion and
self- concept [ J] .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009( 32) : 733-739
( 收稿时间: 2010-03-15)
·1018·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 年第18 卷第8期 China J 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0, Vol 18,No. 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