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军人心理学课程标准(审核)

军人心理学课程标准(审核)

军人心理学课程标准(审核)
军人心理学课程标准(审核)

《军人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军人心理学》是一门军事基础课,是必修课程,是以知识讲解、行为训练、心理体验与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内容为一体的课程。本课程针对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科学有效的心理学知识与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将课程的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与课程的互动性、活动性、开放性相结合,旨在提高士官班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促进其心理成长、潜能开发,增进其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进入军营工作和生活打下心理基础。

军人心理学广泛应用心理学和军事科学的知识研究军事活动中的心理学问题。除应用普通心理学和一般军事理论知识外,还综合地运用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管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军事训练、军事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作战理论等。但是,军人心理

学不是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在军事实践中的直接应用,不是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邻近学科内容的剪裁与汇编,而是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与特点,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一门学科。随着军人心理学应用领域的拓宽,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如军人社会心理学、军人教育心理学、军人管理心理学、军人心理卫生学等。

(二)课程基本理念

《军人心理学》本着“预防为主、教育为本”的理念,遵循高职工科士官班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学会调适心理困惑,避免心理事故,解决心理困惑,开发心理潜能,维护心理健康。

(三)课程设计思路

1.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

激发学生对军人心理健康的重视,学会自我分析,培养内省意识,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自己的成长,积极主动地塑造自我,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建设、自我突破。

2.探寻心理成长的途径

以高职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班大学生心理特点为立足点,以学生普遍关注的心理问题为课程的切入点,以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为目标而开展的专题式体验教学,通过课堂当下的知识讲述、问题讨论、案例分析、心理测验、心理游戏以及课内实践为课程支点开展教学,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的调节,促进自我心灵的成长。

三、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军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与相关活动的体验及实践,使士官班学生能够关注自我及他人的心理健康,树立起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同时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能,能从容地应对生活,为将来融入军营工作与生活打下心理基础。

(二)具体目标

1.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和军营生活的能力,调节情绪的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友谊和爱情的能力,塑造健康的人格和磨砺优良的意志品质,以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

2.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如: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自我意识,情绪情感的认识和管理方法、挫折和应激的影响和意义,人际关系心理,军人性心理特点和军人婚恋心理特点等心理学基础知识。

3.素质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军人心理的特殊性,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和面临心理困惑、心理危机时的自助和求助意识;能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善待他人;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优化心理品质,开发心理潜能,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时期高素质职

业技术人才。

四、课程内容

总课时32个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个学时;上课次数16次。

五、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五、实施建议

(一)组织实施建议

1.课程要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

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课内实践等。

2.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利用相关的图书资料、影视资料、心理测评工具等丰富教学手段。也可以调动社会资源,聘请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各类活动补充教学形式。

(二)实验设备配置建议

1.学院有课程活动所需的团体活动室和常用的团体活动器材,可满足一般的活动课程要求;

2.有“个体咨询室”可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咨询;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教师应将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要通过合理利用音像、电视、报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发展水平、贴近时代的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拓展学习和教学途径。

(四)教师要求

1.该课程的实施,应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努力激发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通过参与来宣泄情感,发表见解、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2.根据高职工科士官班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课程的内容,内容安排要以学生主体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士官班学生的士兵自我意识,了解自我意识的培养方法,认识性格,以及初步掌握性格的塑造方法,情绪的管理与调试、意志的磨练、挫

折的调试与应对、人际关系及其改善,士兵的应激及调适、士兵的性心理及婚恋指导等方面的常识。在课程实施中要根据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需要或已经出现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协助与服务,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使其更好地发挥潜能和发展自我。

3.倡导“活动体验型”的教学途径。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的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游戏、冥想、放松训练、课外实践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及他人的感知,并从中得到学习、支持、鼓励,从而促进成长。

4.加强教育研究和课题研究

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明确士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士兵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同时注重士兵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才能真正提高士兵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五)教学管理

1.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手段,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帮助学生增进积极的自我认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和提高。

2.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

社会和生活,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分享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及时鼓励学生相互间的支持和互助行为。

3.在教学中应注意利用团体气氛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利用团体动力调动学生相互分享和反馈;利用团体支持使活动效果得到加强。。

4.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写出记录,作为评价的材料。

5.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析评定,通过学生的作业对其心理素质发展状况进行评价,进而评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6.教师引导和协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如让学生评价自己是否在经过了本门课程的学习后,自己的人际关系、学习情况、情绪调控能力等方面有提高或改善。

六、课程考核与评价

(一)考核目的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掌握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动态,总结和发现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两个环节中的经验和问题,依据课程教学方案,制定本考核方案。

(二)考核原则

1.能力本位原则

在考核过程中要坚持体现学生的能力,以能力强弱来衡量学生成绩的高低。能力本位主要体现在:

(1)考核中坚持以关键能力为核心

在考核的内容上要以课程的技能为核心,将课程中的知识点转化为技能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是考核的总目标、总标准。

(2)各种考核形式对能力考核各有侧重

课堂参与程度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力;作业完成质量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实践教学完成质量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实践和创新能力;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思维能力、快速反应和应变能力。

(3)注意对拓展能力的考核

在考核范围方面,突破教师讲授什么考试考什么的传统方式,可以出现少量的教师没有讲授但是学生应该具备或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方面的试题,包括学习能力本身的考核,以考核学生的课外自学能力和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开放式考核原则

在考试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几个开放:

(1)考核范围开放

考核范围既包括教师课堂讲授过的以及实践过的,也包括教师课堂没讲、但是要求学生自学或者教师指定参考资料中包含的内容,还包括应该和必须具备的相关常识。

(2)考核方式开放

在考核过程中坚持多种考核方式,在日常考核中有课堂考核、作业完成质量考核、实践活动完成质量考核等。

(3)考试标准开放

对于一些主观性试题,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在标准方面不拘于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4)考核知识点与技能点全程开放

即对于考核的知识点与技能点向学生全程开放,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就了解到哪些部分内容是考核的范围,以引导学生掌握课程重点。

3.平时考核原则

即在考核过程中坚持从始至终全过程进行考核,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4.考核一般规律原则

(1)全面覆盖原则

在考核过程中既要在考核内容上全面覆盖全课程知识要点,又要在考核形式上全面覆盖各种适合于高职教育的考核方式。

(2)突出重点原则

在考核内容方面要突出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重点内容要重点考核,并且在考核成绩方面占有较大的比例。

(3)难易度均衡原则

在试题的难易程度上要保证均衡,既能使学生成绩呈现正态

分布,反映出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整体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成绩有真实的区分度,反映出个体学生的能力差异。

(三)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

1.成绩组成

采用平时考核+期末考核相结合方式,平时考核占40%,期末考核占60%,

2.评分细则

(1)平时成绩

1)课堂考勤(40分)。采用累计扣分办法评定。扣分参考标准如下:A、旷课1学时扣5分;B、迟到或早退1次扣2分(以上课后或下课前5分钟为限);C、缺课达总课时1/3及以上者,或课堂考勤得分为0分者,不得参加本门课程的期末考核,课程总评成绩记0分。

2)作业成绩(30分)。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相应得分。整学期缺交作业达2次及以上者或作业成绩为0分者,不得参加本门课程的期末考核,课程总评成绩记0分。

3)课堂表现(30分)。学生课堂表现成绩满分30分,具体包括课堂活动参与一次加1-2分,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大声喧

哗或做与上课无关的其他事情等1次扣5分。

(2)期末考核为期末作业及答辩形式

七、课程负责人及教学团队

(一)教学团队:军政素质教研室

课程负责人:周南权

(二)主讲教师:王梦梅李桂英王燕

(三)课内实践教师:王梦梅李桂英王燕

制定部门:士官学院时间: 2018年1月制订人:王梦梅

审核人:周南权时间:

公共心理学第四章青少年认知发展及学习

第四章青少年认知发展与学习认知发展与学习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一定的认知发展水平是学习的基本前提,而学习的最终目的之一就在于促进个体认知的发展。在青少年时期个体的各种认知功能趋于成熟,认知结构趋于完善。因此,这是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黄金时期。本章主要讨论青少年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知识学习的规律;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学习的规律。 第一节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水平是影响个体学习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只有弄清青少年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指导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节主要介绍青少年认知发展中的一般规律。 一、认知发展概述 (一)认知发展 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定的功能系统,从而实现对个体认识活动的调节作用。在个体与环境的作用过程中,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心理学将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认知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不同心理成份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整到完整,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心理成份的关系逐渐趋于相互协调。 (二)认知发展的条件 个体的认知发展既受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的影响,又受环境和教育的制约。 遗传素质是个体通过遗传个体获得的与前辈相似的生物特征。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构造、形态等。遗传素质是个体的认知发展必要的生物前提。首先,正常的遗传素质是产生正常的认知活动的前提。例如,一个天生的聋儿,就永远不会辨别声音。其次,遗传素质还奠定了个体认知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智力与父母的智力存在较高的相关水平。 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特别是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理成熟主要是依赖于机体的遗传基础而发生变化的。个体的认知发展与生理成熟直接相关,并以生理成熟为基础。生理成熟具有严格的程序性,这种程序性也严格地控制着认知的发展。 当然,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只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们只能提供发展的可能性。它不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心理原因,也不能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对个体认知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环境。例如,从小与野兽生活在一起的人类个体(如印度发现的“狼孩”),虽然具有正常的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水平,但其认知发展水平远远低于正常的人类个体。 在环境因素中,个体的社会生活条件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影响最大,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儿童实施影响。环境和教育不是机械地决定儿童的心理发展。环境和教育都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三)认知发展的动力 在个体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亦即在个体不断的积极认识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包括广义和狭义的社会因素)和教育向个体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学习需要和个体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所谓新的学习需要,就是个体积极探求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需要。它是一定的教育条件下,由社会和教育的要求不断地内化而形成的。它代表了个体认知发展中活跃的一面。所谓原有的认知水平,就是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认知活动已经形成的认知水平,是过去认知活动的结果。它代表了个体认知发展稳定的一面。 新的学习需要和已有认知水平的矛盾是个体认知发展中的内部矛盾。当新的学习需要足够强烈,成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就会推动个体的认知活动,进而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教育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教育能不断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

秘书心理学在秘书职业中的应用

编号: 商丘科技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秘书心理学在秘书职业中的应用 系别:文化传播系 专业:文秘与办公自动化 学生姓名: 成绩: 指导老师: 2011年3月

秘书心理学在秘书职业中的应用 摘要: 在21世纪,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我国的社会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处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秘书人员的角色职能也开始由传统单一型向外向全能型转变。作为领导的助手和参谋,秘书人员仅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日益加剧的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工作要求。因此,加强心理学的知识学习和心理素质的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本论文主要是从秘书的具体工作中,秘书心理学所发挥的作用和指导意义来论证秘书心理学对秘书职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理学人际关系秘书职业应用

目录 前言: (1) 1 秘书心理学在秘书工作激励中的运用 (1) 1.1秘书的需要及其特点 (1) 1.2秘书工作激励的几种方式 (2) 2 秘书心理学在秘书与领导关系中的应用 (3) 2.1秘书人员与领导关系的重要性 (3) 2.2秘书与领导交往的意义 (3) 2.3领导对秘书影响的心理依据 (3) 2.4秘书处理与领导关系的方法 (3) 3 秘书心理学在秘书人际交往中的运用 (4) 3.1秘书人际交往的类型及意义 (4) 3.2人际交往对秘书工作的重要意义 (4) 3.3秘书在交往活动中的常见心理障碍 (5) 3.4用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处理工作中的各种人际关系 . 5 3.5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6) 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8)

前言 秘书是组织或个人设置的一种职位,执行一定的职务。做好秘书工作,对各级各类行政工作人员而言是提高行政效率的一个基本要求。心理学是现代生活中人们广泛涉及的主题,无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还是工作中的为人处事,都离不开心理学,都学要心理学的知道和帮助。秘书心理学就是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从秘书活动的微观领域着手去研究秘书活动主题的心理现象,对秘书人员更好的开展工作以及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1 秘书心理学在秘书工作激励中的运用 在秘书心理学中,激励对于秘书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心理学研究已表明:需要和动机是人民行动的内在动因。充分调动秘书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秘书工作效率,是秘书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提高秘书工作的效率,一方面应该提高秘书自身的素质水平,另一方面应该充分运用动机理论根据秘书的需要特点,采取相应的激励方式。 1.1秘书的需要及其特点 根据需要的定义知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是人的需求未满足的状态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在秘书这一职业中,秘书人员的需要不仅具有同一般人需要的共同特征,而且又受其工作特点的影响具有其职业性特点。秘书的职业特点有以下几点。 1.1.1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 作为公民,秘书享有一定的法律保护。在工作中,秘书应积极主动的辅助秘书领导工作,因此,要求秘书在政治是进步。 1.1.2渴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每个人都希望发挥自己的才能。在秘书这一特殊职业中,秘书更是想要通过

人本主义教学观对高校公共心理学教学的启示-2019年教育文档

人本主义教学观对高校公共心理学教学的启示 公共心理学在高校教学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一些心理学知识,提高自我水平和个人心理素质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它的开设对象范畴也逐渐突破了以前只针对师范类和教育类学生的定位,成为一门通识课。然而,在公共心理学的实际教学中,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高,教学要求降低,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缺乏针对性等各种原因,使得公共心理学在高校课程的教学中的作用与价值不能很好地体现。长期以来,公共心理学教学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记的传统,采取封闭的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和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其教学质量。[1] 当前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到 素质教育”的转变,素质教育即强调为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它强调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把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引入到公共心理学教学中的新模式,对改 变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窘境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人本主义理论学派诞生于20世纪60 年代,它是继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理论学派,以心理学发展中的“第三势力”的姿态出现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学派主张强调爱、创造性、自我实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和人格特质的培养。人本主义理论学派将其揭示的自我实现的心理学原理运用于教育、教学,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的教育观。

它不仅注重外在教育,更关注于学生的内在教育,让其最大限度 地发挥自己的潜能;[3] 同时,人本主义教育观还强调学习过程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应用到公共心理学的教学当中,对心理学专业的教育工作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机遇。 中人的因素,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而如何将这种全新、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过程 1.教育目标:从培养“应试机器”到培养“自我实现人” 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达成人的自我实现。马斯洛指出:“教育的目的一一人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与人有关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是人种能够达到的或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罗杰斯也指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教养的人。” [4] 以往的教学目标过于注重培养学生对应试制度的适应能力,忽视了个体潜能的发展。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把学生视为被动接收的对象,放在从属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学生的积极发展和自我实现。 不难看出,人本主义教学观秉持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习者学会学习和学会适应变化,成为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因此,应在公共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培养“自我实现人”的教育目标,让 人本主义教学观贯穿、指导整个公共心理学的教学工作。具体来讲,在公共心理学的教学中,要培养能从事自发的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负责的人;理解地选择和制定方向的人;批判性的学习者,能评价他人所做贡献的人;获得有关解决问题知识的人;更重要地是能灵活、理智地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人;在自由和创造性运用经验时,融会贯通某种灵活处理问题方式的人;能在各种活动中有效地和他人合作的人;不是为他人赞许、而是按照自己的社会化目标工作的人。 2. 教学过程:以教学者为中心到以学习者为中心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填鸭式”的“一言堂”。教师把向学生灌输知识视

护理教育学练习册2013版及答案

护理教育学课程练习册 专业:护理学层次:本科(专升本) 第一章导论 一、单选题1B 2B 3A 4E 5C 6A 7A 8A 9E 10C 11B 12A 1.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 A.主体 B.主导 C.客体 D.物质基础 E.媒体 2.1632年出版的《大教育学》的作者是: A.桑代克 B 夸美纽斯 C 卢梭D亚里士多德E.苏格拉底 3.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 A. 教学 B.社会实践 C.科学探究 D.课外活动 E.科学实践 4.教育的跟本立足点是: A.传授经验B.关心下一代C.结合社会D.促进生产E.培养人 5.护理教育学与护理学的关系: A.简单与复杂的关系B.一般与特殊的关系C.并行及同等的关系 D.母学科与子学科的关系E.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6.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我国古代的: A.《学记》B.《荀子》C.《说文解字》D.《中庸》E.《论语》 7.教育的两大功能 A.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B.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学校的发展C.促进家庭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D.促进家庭的发展和促进社区的发展E.促进社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8.护理教育学既有护理学的属性,又有: A.教育学的属性B.心理学的属性 C.医学的属性 D.社会学的属性 E.人文学科的属性 9.教育的基本要素中如下哪项除外: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手段 E.教育成本 10.现代护理教育的创始人是: A.约翰逊女士 B.弗里德尔牧师 C.南丁格尔 D.保罗E席曼博士

11. 教育起源于: A.意识B劳动 C. 认知 D.社会经验 E.生活 12. 为教育走向科学化奠定基础,提高科学的方法论的是 A.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B.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体系 C.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 D. 苏格拉底的教育主张 E. 孔子的教育思想 二、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186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护理成为一个专业。 3教育的两大功能为促进和促进 4在教育与社会政治关系的性质中,的性质决定了 的性质 5护理教育是具有很强的教育,是一种护理院校与医院临床密切结合、共同完成的教育。 三、简答题 1.简述护理教育的任务 2.请简述护理教育的层次结构。 3.请简述教育的发展阶段。 四、问答题 1. 结合实践论述21世纪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第二章护理学专业的教师与学生 一、单选题1.C 2.C 3.E 4.D 5.B 6.A 7.B 8.A 9.E 10.A 1. 以下哪项不属于护理学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的权利: A.知悉实习安排 B.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C.拒绝执行不熟练的操作 C.申请奖学金 E.询问实习成绩 2.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对带教老师的讲解提出疑问,属于护生的哪个特点 A.发展潜能 B.发展需要 C.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D.发展的多样性 E.发展的敏感性 3.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教育劳动的特性 A.高度责任心 B.复杂性 C.繁重性 D.创造性 E.示范性

《秘书学》教案

《秘书学》教案 一、总体说明 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秘书学》,方国雄、方晓蓉著。 选用理由:教育部推荐教材。 二、内容的处理 考虑到本课程理论性教强,教学当中适当补充案例,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主要参考资料: 1.国家秘书资格证书考试系列培训教材 2.陆瑜芳著《秘书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3.陈合宜著《秘书学》,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1年 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秘书与秘书学的涵义 2、了解秘书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征 3、了解秘书的工作特征、性质 4、了解秘书工作机构设置 教学重点: 1、秘书与秘书学科的涵义 2、秘书工作的特征 3、秘书工作的机构 教学难点: 1、秘书学的学科特征 2、秘书机构的设置原则 课时安排:4节 第一节秘书 秘书是秘书学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秘书工作的主体,是秘书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核心概念。 一、秘书的涵义 秘书工作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工作。秘书作为一门职业,在我国,是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后蓬勃兴起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管理方法的实施,20多年来,秘书已成为中国最广泛的社会职业之一。 关于“秘书”一词的涵义,古今有所不同。据古代文献记载,“秘书”一词最初是指具有秘密性质或神秘色彩的图书。除了指宫禁藏书外,“秘书”也指那些用隐语来预卜吉凶的谶纬之书。由“秘书”作为秘密藏书这一原义引申,后人便将掌典图书、著书立说的官署和

官职称之为“秘书寺”、“秘书省”和“秘书监”、“秘书郎”、“秘书令”等。这些“秘书”官职或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掌管国家典籍,与今天的“秘书”涵义仍有较大的差异。 在《辞海》中秘书有五种涵义:一指职务名称之一,是领导的助手。二指官名,中国自秦汉以来,历代封建王朝曾设有尚书、秘书监、秘书令、秘书主、秘书郎等官职,掌握官员向皇帝奏事的奏章函牍及皇帝宣布命令的宣示及官禁的图书等工作。三是特指使馆的外交人员,分为一、二、三等级秘书。四指宫禁藏书。五指谶纬、图录等书籍。 真正使秘书这一职业在我国具有了现代意义的开端,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那时的秘书,不仅彻底摆脱了与“秘密藏书”涵义的联系,由指物转变为专指担任某职务的人。同时作为一种特定的职务,秘书也不再以掌管一般意义上的图书典籍为主要职责了。但是,这时的“秘书”,主要是政务秘书,还不能等同于今天的职业秘书。 20世纪90年代,秘书的定义随着迅速发展的秘书学理论研究而不断完善。人们逐步意识到,定义我国的“秘书”,主要应当从三个方面把握。 首先,明确秘书是一门社会职业。 其次,明确秘书的职业岗位归属。 再次,明确秘书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据此,给秘书的定义就是:在我国,秘书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队、院校以及一切合法的社会组织内部行政管理部门中的职业名称,也可以是受雇于私人的职业。秘书的主要工作是围绕领导中枢或领导者的工作办文、办会、办事,主要职责是辅助管理、综合服务。 国际秘书联合会给秘书一词下定义是:“秘书应是主管人员的一任特殊助手,他掌管办公室工作技巧,能在没有上司过问的情况下表现出自己的责任感,以实际行动显示其主动性和正确的判断力,并在所给予的权力范围内做出相关决定。” 二、秘书的分类 秘书在社会上的职业覆盖范围非常广泛,从研究如何作好秘书工作的角度出发,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秘书做出不同的分类。 (一)秘书的纵向分类 所谓纵向分类,主要是针对秘书所承担的职责范围大小和工作任务轻重的不同,从纵向上划分出不同的层次和级别,即高级秘书、中级秘书和初级秘书。按照这个标准,各级秘书的层次和级别主要体现在对秘书知识和技能所掌握的程度及其职责范围大小和工作任务的轻重上。 初级秘书指从事一般日常行政事务的工作人员,主要办理接待、联络、值班、文书的印制收发、会务服务等。他们不一定有秘书的职称,但通常也被称为秘书工作人员。 中级秘书一般指分管文字工作、信息工作的秘书。他们主要负责起草文稿、办理公文、调查研究、整理信息等,其工作成效对领导工作的推进起比较重要的作用。 高级秘书指秘书机构的领导、办公厅(室)主任。这一级别的秘书职责基本是参与政务和管理事务两个方面。他们不仅是组织和机构中领导的重要助手,同时也可以是领导中枢的成员。高级秘书的工作综合性强,对其知识能力要求全面,常被认为是单位的“内部总管”。 国外也有与此类似的秘书分类方式。其主要是根据秘书的资格和承担责任的不同,从纵向上分为不同的等级。如日本和美国的秘书等级分类,简单了解。 (二)秘书的横向分类 所谓横向分类是根据秘书在工作中所需要的第二专业知识,或者说是秘书所供职的组织需要秘书具备的专业知识加以分类,也是对在不同社会行业或岗位群就职的秘书加以分类。依照这一划分方法,主要可以将秘书划分为商务秘书、教学秘书、司法秘书、医务秘书、政务秘书等。

大学公共心理学重点知识总汇

简答论述 一、心理学人性观对当代教育的启示。P41 1、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丰富多彩的。 2、每个人都是自主选择的。 3、每个人都是情感动物。 4、每个人都是又潜能的。 5、每个人都是发展着的。 6、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 二、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P54 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是:注意的有意性不断增强,注意品质不断发展。 1、有意注意逐渐占主导地位 2、注意品质不断发展 三、儿童观察的发展趋势,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P59 儿童观察的发展总趋势是: 1.有意性不断增强。 2.精确性不断提高。 3.概括性逐渐增强。 感知规律再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感知的强度规律,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清晰地 感知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板书、挂图、实物模型的大小,还是教 师讲课声音的高低,都必须适当,以便使全体同学都能看得清,听得明。 2.根据知觉的整体性,时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感 知。因此,教学内容应分节分段,教师讲课应该有间隔和停顿,教师板书应注 意空间布局和排列顺序。 3.根据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与背景间的差距越大,越容易被感知。 4.根据直觉的理解性,言语指导在理解知觉对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们 的感知更加迅速、完整和准确。 5.根据感知的协同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常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 实现的。 6.根据感知的活动律,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 四、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P66 1.善于识记,增进记忆。 (1)直观形象法 (2)分类记忆法 (3)谐音记忆法 (4)歌诀记忆法 (5)联想记忆法 2、科学复习,克服遗忘。 (1)及时复习。 (2)分散复习 (3)复习多样化 (4)适当过度复习 五、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P71

(完整版)课题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研究的准备 1.确定选题 研究选题的确定包括研究内容与研究样式这两个方面。研究内容的切入点一定要小,不能太过宽泛,如果切入点很大,文章会变得泛泛而谈,就不能行之有效地解决相应的问题,研究内容的确定可以从教学大纲、教材、学习策略、课堂话语、教学方法等小的切入点入手,以小见大,从一个小的点来展开,这样研究会更有针对性、有效性。 好选题的基本标志为有价值、有创新。有价值体现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同时也具有实践意义。研究内容的确定可以从教学大纲、教材、学习策略、课堂话语、教学方法等小的切入点入手,以小见大,从一个小的点来展开,这样研究会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在教师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阅读能力如何提高?怎样有效运用多媒体?怎样增加英语课堂中的语言互动?此外还包括一些热点现实话题,例如:新课程标准、评价制度改革、任务型教学、教材评价、自主性学习、课程教学与素质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 有创新体现在理论新、视角新、对象新和方法新,“理论新”可以从二语习得理论(语言学途径、认知学途径、社会学途径)、社会语言学分支理论、交际语言教学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社会互动理论等入手;“视角新”可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和学习者

的角度这两个方面入手,教师(教学)行为如:教师提问(或反馈)方式、教师情感教学策略、教师课堂交际能力、教学活动的选择、课堂组织形式的选择、教师角色等。学习者的角度可以选择像情感因素包括焦虑、性格,认知因素包括智力、学习风格、学习策略这些方面入手。 其次是研究样式的确定,研究样式的选择要符合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这三个原则。研究样式分为“写文章”与“做研究”两种,“写文章”是一种重理论轻实际的哲学思辨或者综述评论,它更多的是基于一些已有的理论基础进行评论或者提出改进的意见。“做研究”则是以实际的数据为支撑,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思考,得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可供参考的有效对策。“做研究”包括描写研究和实验研究两种,描写研究是对研究对象就某一研究项目在过去和现在反应出的不同状态的对比研究,比如“浅析阳光体育的实施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意义”这一选题,研究对象为中学生,对比的内容为阳光体育项目实施前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与现阶段实施后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的对比,研究是基于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的一系列探究与思考。实验研究是就某一个理论基础,提出两种不同的理论假设,然后选取实验对象进行实验,从而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的一系列探究与思考。 选题的方向来源于研究者长期关注、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献阅读中受到启发的问题、从教育部课题中派生出的子课题以及已经完成课题基础上产生的后续性课题。此外,选题的确定一

现代秘书心理学.doc

秘书心理学教学大纲 - 1 - 《秘书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心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 36 学分: 2 适用专业:涉外文秘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管理心理学的一些相关内容,掌握秘书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利用秘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来协调关系,制定合适的工作计划,承受工作的压力以及其他因素对心理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更好的做好秘书的工作。在学习过程中要了解管理心理学和秘书心理学的含义,掌握秘书的工作激励深刻掌握秘书的心理素质,掌握秘书的心理健康,秘书的工作心理,牢固掌握秘书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绪论 (1)了解秘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2)了解秘书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2、秘书的心理素质 (1)了解秘书的社会角色

(2)掌握秘书的一般能力 (3)深刻掌握秘书的特殊能力(4)掌握秘书的情感和意志 (5)掌握秘书的气质与性格 秘书心理学教学大纲 - 2 - 3、秘书的工作激励 (1)掌握秘书的自我管理 (2)掌握秘书的工作激励 4、秘书的人际关系 (1)掌握秘书的人际交往 (2)深刻掌握秘书的人际关系(3)掌握秘书与领导的关系 (4)了解秘书的群体心理 5、秘书的工作心理 (1)掌握会务工作心理 (2)深刻掌握信访工作心理 (3)了解调研工作心理 (4)掌握协调工作心理 6、秘书的心理健康 (1)掌握秘书的心理健康 (2)深刻掌握秘书如何预防心理挫折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现代心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以课内讲授为主,习题课或课堂讨论时间不少于4学时。学生课内课外所用时间之比为1:2。 学时分配建议 秘书心理学教学大纲 - 3 - 四、考核办法 开卷笔试,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五、推荐教材 [1]《现代秘书心理学》赵中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2]《秘书心理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侯典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秘书心理学教案

Ⅰ新课引入 故事引入:女王与妻子——角色转换 1、你怎样理解“秘书是没有角色的角色”? 2、你认为秘书应该怎么样进行角色定位? Ⅱ新课讲授 第一节角色心理 一、角色的内涵 (一)角色的词源依据剧本所扮演的某一特定的人物(二)词源的延伸 (三)结论性的定义 强调其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占有某一社会地位或具有某种身份并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的一类人物。 二、角色心理 是在明确角色定义的基础上探讨某一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如秘书这一社会角色所具有的心理活动特质及其规律。 第二节秘书的角色特征 一、秘书的角色背景 根据我国90年代初的讨论,提出的“助手记”、“参谋记”、“配角记”等看法,引导学生从秘书职业活动的特点出发,探讨秘书的角色特征。 二、秘书职业活动的特点 (一)开放性涉外秘书尤其具备这一特点 (二)中枢性工作的中心枢纽,不是简单的中转站 (三)事务性同时也形成了秘书工作的繁杂性 (四)受动性不是被动地应付工作而是主动地工作 (五)综合性不仅是事务性的工作还有信息管理、辅助决策等工作。 三、秘书的角色特征 (一)从属性依领导活动的轨迹而运转 (二)辅助性秘书辅佐、协助领导的工作 (三)服务性体现秘书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秘书的角色条件

主要包括:(一)生理条件,指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二)社会条件,指家庭、教育、生活阅历等。(三)心理条件,指心理 活动过程、个性心理、群体心理是依规律而展开。本节主要探讨生理条件和社会条件对秘书心理的影响。 一、生理条件对秘书心理的影响 (一)年龄条件 合理的组合,应是梯型结构。 从发展趋势看是年轻化,一般秘书应比领导年轻,应根据领导的需要确定充任秘书的年龄,不要强制性地规定年龄标准。 引导学生辨析“秘书工作是吃青春饭”的看法,探讨什么年龄更适宜当秘书。 (二)性别条件 男女两性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优势互补。根据秘书专业女生多于男生的比例情况,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地具体担任秘书的条件。 (三)健康条件 主要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二、社会条件对秘书的心理影响 (一)知识结构应是T型结构 1、扎实的基础知识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2、丰富的专业知识通用的知识 行业的知识 3、宽泛的辅助知识 (二)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取决于秘书的职级和工作需要 (三)能力结构应是通才、急才、将才、复合型的人才 第四节秘书的角色意识 一、秘书的角色知觉 (一)角色知觉的涵义 (二)角色知觉的影响因素

公共管理心理学(1)

1.文化融合应激是急速的社会文化变迁引起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心理反应。(A ) A) 正确 B) 错误 2.领导行为理论认为,领导者应该着重于抓组织和关心人,“抓组织”即科学设置组织机构,明确职责,确立工作目标等;“关心人”即注重建立相互信任的气氛,尊重部署意见,关心他们的需求等。(A ) A) 正确 B) 错误 3.心理健康并不属于公共卫生问题。(B ) A) 正确 B) 错误 4.精神疾病的防治分为三级,其中一级预防主要是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来控制疾病,降低危害。(B ) A) 正确 B) 错误 5.现代生活环境设计正朝着满足人的各种心理需求的方向发展,生活环境设计也就此成了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应用领域。(A ) A) 正确

B) 错误 6.敞开式的办公环境噪声大、干扰大、注意力不集中,因而工作效率易受到影响。(A ) A) 正确 B) 错误 7.慢性应激反应在突发事件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较长。(B ) A) 正确 B) 错误 8.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仅表现为模仿、跟从、无目的和无组织等。(B ) A) 正确 B) 错误 9.从心理学方面看,与新闻敏感联系最密切的心理现象就是社会判断。(B ) A) 正确 B) 错误 10.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都受同一心理机制的制约,即要使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信息与自己原有的心理结构相一致、相协调。(A ) A) 正确 B) 错误

11.文化融合应激是急速的社会文化变迁引起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心理反应。(A ) A) 正确 B) 错误 12.领导行为理论认为,领导者应该着重于抓组织和关心人,“抓组织”即科学设置组织机构,明确职责,确立工作目标等;“关心人”即注重建立相互信任的气氛,尊重部署意见,关心他们的需求等。(A ) A) 正确 B) 错误 13.心理健康并不属于公共卫生问题。(B ) A) 正确 B) 错误 14.精神疾病的防治分为三级,其中一级预防主要是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来控制疾病,降低危害。(B ) A) 正确 B) 错误 15.现代生活环境设计正朝着满足人的各种心理需求的方向发展,生活环境设计也就此成了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应用领域。(A )

(完整版)现代秘书心理学

《秘书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心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 36 学分: 2 适用专业:涉外文秘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管理心理学的一些相关内容,掌握秘书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利用秘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来协调关系,制定合适的工作计划,承受工作的压力以及其他因素对心理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更好的做好秘书的工作。在学习过程中要了解管理心理学和秘书心理学的含义,掌握秘书的工作激励深刻掌握秘书的心理素质,掌握秘书的心理健康,秘书的工作心理,牢固掌握秘书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绪论 (1)了解秘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2)了解秘书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2、秘书的心理素质 (1)了解秘书的社会角色 (2)掌握秘书的一般能力 (3)深刻掌握秘书的特殊能力 (4)掌握秘书的情感和意志 (5)掌握秘书的气质与性格

3、秘书的工作激励 (1)掌握秘书的自我管理 (2)掌握秘书的工作激励 4、秘书的人际关系 (1)掌握秘书的人际交往 (2)深刻掌握秘书的人际关系 (3)掌握秘书与领导的关系 (4)了解秘书的群体心理 5、秘书的工作心理 (1)掌握会务工作心理 (2)深刻掌握信访工作心理 (3)了解调研工作心理 (4)掌握协调工作心理 6、秘书的心理健康 (1)掌握秘书的心理健康 (2)深刻掌握秘书如何预防心理挫折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现代心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以课内讲授为主,习题课或课堂讨论时间不少于4学时。学生课内课外所用时间之比为1:2。 学时分配建议

公共关系学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全面分析本课程后,进行归纳总结,对本课程教学任务情况进行说明,对整体课程有明确的教学思路。课程标准具体应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1.教学对象 本书可作为本科院校各专业四年制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教材。 2.学分与学时 指课程在教学计划进程表中的学分为3学分、学时共55课时。 3.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情境导入、知识链接、课堂讨论、拓展阅读、正文中适当穿插案例精选模块。 本课程属于一门必修的公共课。 4.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 公共关系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人文教育的公共基础课。公共关系(公众关系)就是组织在经营管理中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促进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保证事业成功的一门不可缺少的学问。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由经营管理科学、信息传播学、人际关系学构成其理论基础,它的思想原理又吸收了现代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行为科学、广告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学生通过学习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将有助于公关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使公共关系成为一种有理论指导的自觉行动。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了解公共关系的涵义、历史、职能、构成要素、工作程序等,明了公关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与素质,掌握公共关系的某些应用技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公关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 5.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社会心理学大学语文综合英语秘书实务文秘英语 后续课程:秘书技能实训外事接待模拟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谈判口语 6.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此部分内容详见(教学参考内容) 7.建议教学安排

秘书心理学教学大纲

秘书心理学教学大纲 【秘书心理学】 【Secretary Psychology】 一、基本信息(必填项) 课程代码:【2030516】 课程学分:【4】 面向专业:【秘书学(行政与商务)】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课院系:新闻传播学院 使用教材: 教材【《秘书心理学》,郑健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 参考书目1、【现代秘书心理学(第三版),赵中利、赵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秘书实用心理学,潘慧莉,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3、【《秘书情商学》,谭一平、史玉峤,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 课程网站网址: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2e4711465.html,:8443/webapps/discussionboard/do/conference?toggle_mod e=edit&action=list_forums&course_id=_24844_1&nav=discussion_board_entry&mode=cpview 先修课程:【秘书管理基础20303612】 二、课程简介(必填项) 《秘书心理学》是高等教育文秘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的应用课程。设置此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秘书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的揭示,既有利于领导充分尊重秘书工作的特殊规律,并根据心理学中的性格、气质的互补性原则,对秘书人员进行合理安排与搭配,推动秘书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有利于秘书人员加强自身的心理调节和心理保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 秘书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习者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把理论学习同秘书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学习工作实践。本课程可以达到让学生身心健康,能承受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掌握并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爱岗敬业,充分认识并坚守秘书职业道德操守的思政目标。 三、选课建议(必填项) 此课程适合秘书专业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学习。 四、课程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联性(必填项) L011LO111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分析 他人需求。 ● SJQU-QR-JW-033(A0)

高等院校公共心理学课程目标与改革

第7卷第2期 2008年2月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 Editi on ) Vol .7No .2Feb .2008   收稿日期:2007210219 作者简介:蔡笑岳(19532),男,重庆人,广州大学教授,博导,从事教育学研究。 高等院校公共心理学课程目标与改革 蔡笑岳,刘百里,向祖强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文章提出高等院校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多元性课程目标,并针对传统的公共心理学课程 所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性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改革思路。 关键词:公共心理学;课程改革;课程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394X (2008)022******* 公共心理学是我国心理学教学中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领域,也是心理学服务于社会的一个重要窗 口。[1] 公共心理学课程在我国一直以来主要是在师范院校中面向师范生开设。它一方面向学生传授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教育学、教学法等教育学科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体现师范性特色的重要课程,在师范教育中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2]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教师培养模式的转变,将公共心理学课程仍旧定位为师范教育的公共课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能适应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心理学的课程目标进行重新思考,并从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公共心理学课程目标及发展 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开设,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的课程 目标。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发展目标 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开设首先是要为学生将来的职业活动服务,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和技能训练。因此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传授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心理学知识,使学生认识学习、教学中的心理学规律,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发展阶段特点,使学生具备从事教育活动所必 需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教育活动所要求的心理品质、职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是该课程第一层次的目标,也是一个指向学生未来发展的课程目标。 (二)现实指导目标 公共心理学课程除要服务于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外,还应服务于学生现实的心理生活,发挥现实心理生活指导作用。大学时期是学生由青年走向成人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具有健康心理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大学生,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大学生在学习、交友、处理人际关系、个人发展规划等方面较普遍地存在着困扰、迷茫、矛盾的现象,并由此引发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急需相关的心理教育、辅导工作。[3,4] 公共心理学课程应在合格大学生的培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积极结合学生现实的心理生活,通过心理学知识的传授,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活动和学校生活活动,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进行专业学习,合理地进行人生发展规划,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困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是公共心理学课程的第二层次的目标,是指向于现实的课程目标。 (三)人类自我认识目标 人既是自然的物质实体,又是社会活动的本体,还是精神依附的主体。对人的认识,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使命。古希腊神话中的斯芬克斯之谜,就借用神话的 形式,表达了人类认识自我的愿望。[5] 医学、生理学、神经

大学公共心理学复习笔记

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与工作 一、心理学对学生的影响可归纳为两方面: 1.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2.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 二、学生心理学对师范生未来的教育工作的意义: 1.心理学有助于师范生了解未来教育对象的实际。 2.心理学直接有助于提高和加强师范生在未来的教书育人工作中的自觉性、针对性和技巧性。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从人的角度而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的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分为个体心理现象和社会心理现象。 3.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认知过程也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4.意志这种心理活动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5.注意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始终伴随着各种心理过程而存在。 @怎样科学的认识心理现象? 答:心理就是人在睡觉状态下的感知、情感起伏、所进行的思考、回忆和对一切外界刺激的反应与行为方式。具体说,认得一切心理活动都是人脑的技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里是人脑的机能 1大脑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心理活动是大脑的功能。 2心理是脑的反射活动。反射是指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做的有规律的 反应。 3发射活动的三个环节:刺激对感官的作用、大脑过程、肌体的应答运动。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反射活动。 反射是指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做的有规律的反应。 (二)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人的心理还具有能动性和社会性两个重要特性。 高度发展的心理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标志。这就是人的心理的实质,也是辩证

唯物主义对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认识。 心里的主观能动性是人所特有的,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动物有心理,无意识。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心理学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任务: 1.描述 2.解释 3.预测 4.控制 5.运用 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取向的不太那个,分为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 一、质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第一、世界心理学研究队伍蓬勃发展,研究成果极为丰富。 第二、现已成为一个分支庞大、领域宽广的学科体系。 第三、心里的派系之争开始平息,学派之间兼收并蓄,与心理学相邻的学科进一步交叉渗透,研究手段日益现代化。 第四、后现代的心理学思想的出现为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 第五、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日趋广泛。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构造主义学派:冯特 机能主义学派:詹姆斯,杜威 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斯金纳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日内瓦学派:皮亚杰 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罗杰斯 第一单元人性观 第一章心理学对人性的看法 第一节现代心理学对人性的看法 两种研究取向: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

《汽车消费心理学》课程标准

编码:DQZY/ZY-7.1-05课程代码:JD2120 《汽车消费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分)学时年制市场营销专业适用/2(建议303高职 一、课程定位与作用 《汽车消费心理学》是针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开设的一门岗位能力课程。该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市场营销活动中商品销售对象—消费者心理活动的产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主要培养从事汽车企业销售活动或相关工作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其功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消费者,分析消费者心理活动,采用观察法、市场调查法的方式,培养学生研究消费者营销活动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与前序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学习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活动分析能力。与后续汽车市场营销策划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市场营销策划能力。 前修课程:市场营销学 后续课程:汽车售后服务、顶岗实习训练 二、课程设计思路 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以项目制为特色的实践教学,将课程目标定位:本课程专业知识系统地融于实践全过程。教学内容按市场营销活动的规律划分为相互关联的若干学习项目,结合社会、企业需要解决的实际项目,把一个个项目转换成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交予学生独立 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独立与协作工作的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 工作思路与方法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注重将“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吃苦精神,在获得营销职业岗位资格证书的同时,逐步具备市场营销的职业素质。通过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工作岗位分析,确定汽车消费心理学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思路为: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项目设计以市场为线索来进行。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组织设计:总体设计要求,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任务描述——任务分析——任务实施——成果考评模式来进行,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