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渗透油田示踪剂监测井间动态技术研究及应用

低渗透油田示踪剂监测井间动态技术研究及应用

低渗透油田示踪剂监测井间动态技术研究及应用
低渗透油田示踪剂监测井间动态技术研究及应用

低渗透油田示踪剂监测井间动态技术研究及应用

关键词:示踪剂低渗透油藏储层特征

一、低渗透油藏现状及地质特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储集岩空气渗透率小于10×10-3μm2时为特低渗透储层。长庆采油三厂目前开发的低渗透油田储量16064×104t、面积258.9km2,产量比例为总产的66.3%,主要分布在五里湾一区、盘古梁区和虎狼峁区等,属典型的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油藏埋深在1800~2000m之间,为一套湖成缓坡三角洲沉积砂体。岩性以深灰绿色细粒硬砂质长石砂岩为主,成分及结构成熟度都较低。加上后期成岩作用强烈,岩性致密,流体渗流能力差(平均空气渗透率1.81×103μm2),压力系数低(0.67),储量丰度低(75×104t/km2),相对于侏罗系油藏产能明显偏低(约3t/d)。

二、示踪剂井间动态监测问题的提出

1.三叠系油藏见水井多,见水后采液、采油指数下降,油水井对应关系不明显,产能损失严重

由于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呈现出随含水饱和度增加,油相渗透率急剧下降,水相渗透率缓慢上升,最终导致了随含水上升,采液、采油指数下降,增大了油田稳产的难度。三叠系油藏见水井有两种类型,一类为裂缝见水型,油井见水后动态反应强烈,液量、含水、液面大幅度上升,动态调控的余地较小,产能损失较为严重。第二类为孔隙见水型,油井见水后含水快速上升,但液量、液面变化不

油田动态监测

油田动态监测 ——应高度重视油田开发全过程的油藏动态监测工作 油藏动态监测是油藏开发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贯穿于油藏开发的始终。所谓油藏动态监测,就是运用各种仪器、仪表,采用不同的测试手段〃和测量方法,测出油藏开发过程中动态和静态的有关资料,为油田动态分析和开发调整提高第一性的科学数据。 一、动态监测的内容 油藏动态监测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类:油层压力监测;流体流量监测;流体性质监测;油层水淹监测;采收率监测;油水井井下技术状况监测。 一)、油层压力监测 油藏在开发过程中,油藏内流体不断运动,流体的分布就不断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取决于油层性质和油层压力。对于注水开发的油藏,一般来说,保持有较高的油层能量,但由于油层性质对不均质性或地质构造的特点,决定了油层压力的差异,从而导致油藏内各部位流体运动的差异。因此,研究分析油层压力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 油层压力监测要求在油藏开发初期就测得油藏的原始油层压力,绘制出原始油层压力等压图,以确定油藏的水动力学系统;开发以后,每间隔一段时间(一个月或一季度),定期重复测定油井油层压力,绘制油层压力分布图。这样,通过不同时期的压力对比,可以比较简单而又直观地了解油层压力的重新发布和变化情况。 在油层压力监测中,除了监测油层压力的变化外,还有一个很重要

的内容就是系统试井监测。系统试井监测的内容已远远超出了压力计算的范围。通过稳定试井,可以测定较为准确的采油指数,确定较为合理的工作制度,求得油井的生产能力。也可以在不稳定的条件下运用压力恢复曲线计算油层渗流参数,分析油井完善程度,确定断层距离,估算油井控制储量,对油井的渗流条件和渗流特性可以进行十分详细的分析;利用水文勘探,干扰试井分析了解井与井之间的开发状况和开采特征。 油层压力监测主要通过井下压力计测压来实现,根据测得的压力回复曲线求得压力资料和其它试井资料。 二)、流量监测 针对油藏多油层开发的特点,由于油层性质的差异和压力水平高低不同,在同一口油井中每个层的产油量、产水量都是不同的,甚至在同一油层的不同部位,产油量和产水量也是不同的。注水后或进行改造措施后,各层的产油量和产水量又有着新的不同变化;对注水井而言,在同一口注水井中各油层的吸水量也是不同的。为了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掌握采油井和注水井的分层产油量、产水量,分层注水量,就需要建立流体流量监测。 通过流体流量监测,绘制出油井各油层纵向上的产液剖面和产油剖面,根据定期监测的结果,将一口油井不同时期所测得的产液剖面和产油剖面进行对比,可以准确地了解每个油层产油量和产液量的变化情况,制定改造措施使之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在注水井绘制出吸水剖面,同样也可根据不同时间测得的吸水剖面来了解各油层吸水量的

《新能源技术与应用》第1章

第1章绪论 1.1 能源的概念与分类 1.1.1 能源的概念 能源(Energy source)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人类对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推动了工业社会和现代文明的发展。 无论我们打开电视欣赏节目,还是打开灯光照明;无论是乘坐火车、飞机旅行,还是驾车、乘公交上下班;无论用空调、冰箱制冷,还是用燃气、煤炭燃烧制热;从大型工业设备运行,到小型手机充电;花草果蔬沐浴阳光,人造卫星升入太空;一句话,人类的活动离不开能源。 能源的定义有许多种。《大英百科全书》讲:“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定义:“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 能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1.2 能源的分类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能源。 1. 按属性分类 (1)可再生能源:可重复产生的一次能源称为可再生能源,它们不会因为长期使用而减少,可以循环再生。如:太阳能、地热、水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 (2)非可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形成,短期内无法恢复补充,称为非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2. 按开发程度分类 (1)常规能源:是长期以来人类广泛生产和利用的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等。 (2)新能源:近年来才被人们重视,还没有大量使用,需要采用新技术开发,具有发展前途的能源称为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海洋能、风能等。

互联网应用技术)

《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课程 先修课程:《计算机操作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适用专业:新华—信息技术类专业使用 教材:《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技术》,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ISBN:978-7-121-08590-1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技术》课程是我院新华信息技术类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可以系统地了解等相关知识,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和提高学员建设与管理维护网络信息系统涉及到的各种专业技术的基础知识、各种专业技术在网络信息系统整体框架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各种专业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能力,达到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考核方法 《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技术》为课程考试必考课程,采用理论考试方法,即在课程结束后以在线进行考核。 三、课程的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认真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述,并能独立做好实验,对网络基础技术进行分析,同时也是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在考试时会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清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 四、教学内容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目的要求] 1. 了解计算机网络定义及发展 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3. 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教学内容]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2、以资源子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

3s技术及其应用

---------------------------------------------------------------最新资料推荐------------------------------------------------------ 3s技术及其应用 一、什么是遥感(RS)遥感,就是遥远的感知。 人们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对遥远的地物进行感知。 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环境、灾害动态监测、遥远地物感知(遥远的获取信息)、采集、资源普查(勘探矿产资源,调查生物资源、水资源等)A、环境监测:包括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B、灾害监测:包括旱情、水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1/ 31

为什么能进行遥远的感知呢?因为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反射、吸收电磁波,而且不同物体对电磁波的发射、反射、吸收的特性不同例如,植物的叶子看起来是绿色的,是因为叶子中的叶绿素对太阳光中蓝色和红色波长的光强烈反射的缘故。 物体的这种对电磁波固有的特性叫做光谱特性

---------------------------------------------------------------最新资料推荐------------------------------------------------------ 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与接收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3/ 31

遥感探测范围由大到小的是 A.宇宙飞船 B.人造卫星 C.宇宙飞船 D.人造卫星飞机人造卫星飞机高空气球高空气球飞机高空气球飞机B

新能源技术及其应用

新能源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支持了19和20世纪近200年来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持续增长的大量消耗,不仅使人类面临资源枯竭的压力,同时更感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威胁。可再生能源丰富、清洁,可永续利用。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核能 一、太阳能技术: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约为 3.75×1026W)的22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73,000T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太阳能的转换和利用方式有: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转换。 1)太阳能热利用和热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利用是太阳辐射能量通过各种集热部件转变成热能后被直接利用,它可分低温(100-30

0℃):工业用热、制冷、空调、烹调等;高温(300℃以上):热发电、材料高温处理等。 2)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太阳电池类型很多,如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非晶硅电池、硫化电池、化电池等。当前发展主要障碍是光电池成本高。 3)光化学转换技术。光化学是研究光和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化学反应的一个化学分支。光化学电池是利用光照射半导体和电解液界面,发生化学反应,在电解液内形成电流,并使水电离直接产生氢的电池。 二、风能: 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各处受热不同,产生温差,从而引起大气的对流运动形成风。据估计到达地球的太阳能中虽然只有大约2%转化为风能,但其总量仍是十分可观的。全球的风能约为2.74X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X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我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南、濒临太平洋西岸,季风强盛。全国风力资源的总储量为每年16亿kw,在世界各国排列第三,可开发利用的约为2/10,即约3亿千瓦.可以有效利用的风速范围为3-20米/秒. 近期可开发的约为1.6亿kw,内蒙古、青海、黑龙江、甘肃等省风能储量居我国前列。风力发是技术关键是大型风力机的叶片设计、制造和安全性技术,二是优化运行控制方案与控制系统。

3S技术的应用

3S技术的应用 1、遥感技术在关于气候变化、臭氧耗损监测及土地覆被监测、预测等影响地球生命支撑,系统的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上的应用是目前遥感技术应用最成功、效益最显著的领域之一。美国用于整个业务气象卫星系统的费用每年6000万美元,而由于台风监测成功减少的损失就可达20亿美元。 海洋是水圈中最主要的水体,面积约为地球表面的70.8%。遥感在海洋调查中显示了它独特的大范围、多时相、高分辨率的特点,在河口泥沙规律研究、海水监测、海温监测、海况监测、海洋初级生产力及渔场监测、海洋污染监测等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空间规模宏大和时间变化迅速的厄尔尼诺效应、黑潮、赤潮、墨西哥湾流等的监测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植被是地球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地球环境的最好标志,也是遥感图像反映的最直接信息。植物又是动物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由于人口增加、超载过牧、不合理的开垦利用已造成水土流失,沙化和荒漠化土地不断扩大。因此对植被进行宏观监测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关系到我们留给子孙后代将是什么样的地球。目前利用NOAA气象卫星AVHRR遥感数据通道1和通道2计算出的归一化差植被指数可以很 好地反映植被的生物量状况,植被生物量越高,植被指数值也越高。 地理信息处理软件已能进行多时相、多数据源的融合分析,可以对全球的环境演变进 行动态的监测,借助于高速计算机和专家系统的支持,通过多时相的遥感图像就能对过去历史过程进行近似的再现与模拟,温故知新,对未来的环境演变进程进行仿真模拟预测。环境演变的周期绵长,一旦环境失衡,很难复原,同时,造成的灾难也是致命的,因此监测环境的演变、模拟环境演变带来的后果,预警环境灾难的发生,防祸于未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3s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已体现了它的强大功能和实际价值。 2、RS+GPS在区域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RS+GPS所获得的遥感图像和数据,是极其重要的信息源。不仅为掌握区域的环境状况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数据,还可实现环境状况的多时相信息及形象的图像图形显示。而GIS强大的对空间数据的综合处理能力,又可将RS+GPS所获得的海量的地理信息,从定量、动态和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集成,实现了图形、图像处理系统完全合一(统一的数据结构),可为解决具体问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建立区域环境的空间变化模型,具有

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及动态监测技术要求

技术标准 目录汇编 1999年9月1 日 17:42:50 已访问次数:10次 标准名称: 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及动态监测技术要求 文件目录: 基础研究 标准性质 标准序号 标准年代号 专业 ICS分类号 采标情况 SY/T 6221 1996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1996年12月15日 1997年06月30日

关键词 负责起草单位 是否废标 大庆石油管理局采油四厂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221—1996 ────────────────────────────────── 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及 动态监测技术要求 1996—12—15发布 1997—06—30实施 ──────────────────────────────────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发布 前言 油田开发动态监测是油田开发的基础工作。在油田开发和管理过程中,为了及时、准确、系统地录取开发动态资料,需要建立油田开发监测系统,其目的是改善油田开发效果,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编制本标准过程中参考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88年印发的《油藏工程管理规定》第四章“油藏动态监测”和1994年开字46号文件中有关内容。 本标准由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庆石油管理局采油四厂。

本标准起草人黄振民 目次 1 范围 (1) 2 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原则 (1) 3 油田动态监测项目及井数的确定 (1) 4 油田开发动态监测技术要求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221—1996 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及动态监测技术要求 ──────────────────────────────────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原则、动态监测内容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油田开发动态的监测。 2 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原则 2.1根据各油田的地质特点和开发要求确定监测内容。 2.2油田开发动态监测系统按开发区块和层系建立。 2.3监测井网的部署要采取一般区块同重点区块典型解剖相结合的办法。 重点区块内要进行加密测试,定期监测,系统观察。 2.4监测井点的部署,在构造位置、岩性、开采特点上应具有代表性,在时间阶段上要有连续性、可对比性,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油田确定监测井数, 2.5监测系统部署采用固定与非固定的方法。 2.6监测系统中各种测试方法、测试手段要综合部署、合理安排。 2.7选定的监测井,其井口设备和井下技术状况要符合测试技术要求, 3 油田动态监测项目及井数的确定 3.1 地层压力与温度监测 3.1.1采油井地层压力与温度监测井数的确定 3.1.1.1 采油井地层压力与温度每年测试2次,时间间隔5~6个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油田确定监测井数,一般规定如下: a)整装大油田(稀油)及50口井以上的简单断块油田,选采油井开井数30%以上; b) 50口井以上复杂断块油田,选开井数15%以上; -3μm2以下),选开井数10%~15%; c)低渗透率油田(渗透率 50×10 d)出砂严重及常规开采的稠油油田,选开井数10%~20%; e) 50口井以下简单断块油田。选开井数10%~20%;

简述风力发电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技术及应用作业精

简述风力发电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技术及应用作 业精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一、简述风力发电的发展方向 风能概述 风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洁净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领域中除水能外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发展风力发电对于调整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解决能源危机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风能资源 中国风能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发展潜力巨大。据最新风能资源普查初步统计成果,中国陆上离地10m高度风能资源总储量约43. 5亿kW,居世界第1位。其中, 技术可开发量为2. 5亿kW, 技术可开发面积约20万km2, 此外,还有潜在技术可开发量约7900万kW。另外,海上10m高度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约为7. 5亿kW。全国10m高度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超过10亿kW,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陆上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 东南沿海地区风能丰富带 东南沿海受台湾海峡的影响,每当冷空气南下到达海峡时,由于峡管效应使风速增大。冬春季的冷空气、夏秋的台风,都能影响到沿海及其岛屿,是中国风能最佳丰富区。中国有海岸线约1800km,岛屿6000多个,是风能大有开发利用前景的地区。沿海及其岛屿风能丰富带,年有效风功率密度在200W/m以上,风功率密度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风功率密度在500W/m以上,如台山、平潭、东山、南麂、大陈、嵊泗、南澳、马祖、马公、东沙等,年有效风速( 4-25m/s)时数约在7000-8000h。这一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由海岸向内陆是丘陵连绵,风能丰富地区仅在距海岸50km之内。而且海上风电场距离电力负荷中心很近。随着海上风电场技术的发展成熟,经济上可行,将来必然会成为重要的可持续能源。 海上风能丰富区 中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10m高度可利用的风能资源约7. 5亿kW。海上风速高,很少有静风期,可以有效利用风电机组发电容量。海水表面粗糙度低,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小,可以降低风电机组塔架高度。海上风的湍流强度低,没有复杂地形对气流的影响,可减少风电机组的疲劳载荷,延长使用寿命。一般估计海上风速比平原沿岸高20%,发电量增加70%,在陆上设计寿命20年的风电机组在海上可达以下,年有效风速( 4-25m/s)时数在3000h以下。但是在一些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风能也较丰富,如鄱阳湖附近较周围地区风能大, 湖南衡山、湖北的九宫山、河南的嵩山、山西的五台山、安徽的黄山、云南太华山等也较平地风能为大。 风力发电

工业互联网技术是什么应用于哪些方面

最近有网友在后台给我留言问我工业互联网技术是什么、应用于哪些方面?今天小编就在这里给大家解答工业互联网技术是什么、应用于哪些方面的问题。 我是研究产业互联网的。我把产业互联网简单粗暴分为两段:商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其实是一体的,即:产供销企业之间通过互联、通过大数据驱动,做到实时地、敏捷的业务联动。 现在啊,国家要推工业互联网,要给钱支持,所以好多人都号称自己是工业互联网,导致这个领域现在变得模糊不清。 而且,在工业信息化、工业互联网这块,中国政府也多年来陆续推了好几个战略,这更把问题引向复杂: 1、中国制造2025:核心工艺、核心原材料研发、核心零部件、核心装备设备研发的向上提升 2、智能制造:单个设备智能化、智能设备之间互联互动、全自动化无人黑灯车间。所谓单个设备智能化,就是要有智能OS,和手机有iOS/Android一样,可以用高级4GL语言编程,可以有UI界面操作,可以进行App安装,可以用数据通讯网络进行远程升级/控制/调试 3、两化融合:两化融合就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工业化就是要全自动化装备设备,能采集设备运行情况和设备生产用料情况,这样就和信息化的车间调度、高级排产、物料采购很好的联动在一起 4、互联网+协同制造:这是中国政府2015年出台“互联网+”战略时在其中提出的一项。重点是:4.1、推进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基础数据共享、工业

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建设;4.2、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需求,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4.3、鼓励制造业骨干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同制造;4.4、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鼓励企业基于互联网开展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质量诊断、远程过程优化等在线增值服务,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5、工业互联网:2015年提出的“互联网+”战略,互联网+协同制造只是其中的一项,没有太多细则,所以这次提出工业互联网战略,专门把细则和攻关专项确定了下来 《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2017版)指出,应用领域正从单个设备、单个工艺、单个企业,向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领域拓展。 四大典型应用: 工业现场的全生产过程优化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企业内运营管理决策优化,企业间协同的资源配置优化 工业互联网技术是什么、应用于哪些方面?想要了解更多可以点击下方链接。

我国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现状及进展趋势 人类生存和进展的三要素 物质、能量与信息。 因此,能源的进展史直接阻碍人类的进展史。 我们人类生存与进展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是三个:?? 物质、能量和信息。 组成我们的世界是物质;人类生存活动决定于对信息的认知和反应;而维持生命,从事进展的活动又地要通过消耗能量来进行。

一切能量来自能源,人类离不开能源。能源是人类生存、生活与进展的要紧基础。能源科学与技术,能源利用的进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一直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能源进展的里程碑能够这么讲,每一次能源利用的里程碑式进展,都伴随着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巨大飞跃。几千年来,在人类的能源利用史上,大致经历了如此四个里程碑式的进展时期:原始社会火的使用,先祖们在火的照耀下迎来了文明社会的曙光;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与利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导致了欧洲的工业革命;19世纪电能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20世纪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利用,使人类进入原子的微观世界,开始利用原子内部的能量。 以后对能源的要求 有足够满足人类生存和进展所需要的储量,同时可不能造成阻碍人类生存的环境污染问题。

以后对能源的需求以后的人类社会依旧要依靠于能源,依靠于能源的可持续进展。因此,我们须现在就专门清晰地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结构和储量,进展必须开发的能源利用技术,才能使人类的生存得于永久维持。 而我们赖于生存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吗?回答是:不是,也是。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人类目前技术可开发的能源资源已将面临严峻不足的危机,当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石燃料资源日益枯竭,甚至不能维持几十年。因此,必须查找可持续的替代能源。而近半世纪的核能和平利用,已使核能已成为新能源家属中迄今为止能替代有限矿石燃料的唯一现实的大规模能源。而且,以后如能实现核能的完全利用,人类的能源将是无穷的。 除了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因素外,人类对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要了。安全包括社会安全、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等。它们同能源的关系也是特不紧密的。现在利用的能源已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严峻阻碍了人类的生存。因此,以后对能源的要求将不仅是储量充足,而且还必须是清洁的能源。相对其它化石能源而言,核能的和平利用已充分证明了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之一。

3S技术及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3S技术及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刘江刘方成李保珠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3S技术,并对3S技术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具体案例详细说明此应用及效果。 关键词:GIS;RS;GPS;中学;地理教学;应用 引言 “3S”技术是英文遥感(Remote Sensing 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这三种技术名词中最后一个单词字头的统称,这三者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遥感技术是信息采集(提取)的主力[1];全球定位系统是对遥感图像(像片)及从中提取的信息进行定位,赋予坐标,使其能和“电子地图”进行套合;地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的“大管家”,为3S技术的核心[2]。目前3S技术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等重大地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健技术。因此,《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新的高中地理课程在必修、选修模块中必须介绍有关3S的知识,这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3]。 另一方面,3S技术是地理课程独特的辅助教学技术。目前,中学生普遍不喜欢地理课,《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监测报告》显示:在七门学科当中,地理仅排在物理之后,居于第二难学课程,造成这一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地理课程教学手段落后,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偏重如何辅助学生记忆,其手段仍然是以地理挂图和幻灯片等作为辅助工具,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而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地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使课堂教学整体优化,将信息技术引入地理教学,是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中的高端3S技术用于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学发展的必然[4]。下面以一些具体实例说用3S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GIS技术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至今已40多年,始终发展迅猛。国内外学者由于对GIS技术研究视角、应用目的的不同,所给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例如,美国学者Parker 认为“GIS是一种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有关地理现象信息的综合系统”;加拿大的Roger Tomlinson 博士认为“GIS是全方位分析和操作地理数据的数字系统”;我国著名GIS专家陈述彭院士认为“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空间分布或地理坐标,以一定格式输入、存储、查询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虽然这些学者对GIS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认为GIS具有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和输出等基本功能。目前,GIS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如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土管理、城市规划、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军事公安、水利电力、公共设施管理、农林牧业、统计、商业金融等几乎所有领域。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GIS技术可将复杂的自然景观、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甚至抽象的概念用三维的、动态的、直观的方法方式表现出来,将地理教学中不易明察与掌握的内容通过虚拟场景来展现,提高教学效果,下面以地貌演变、地形分析和天体运动这三个教学内容为例进行应用分析。

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 展趋势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对能源的认识 (3) 1.1能源的定义 (3) 1.2能源的源头 (3) 1.3能源的种类 (4) 第二章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5) 2.1 多元化 (5) 2.2 清洁化 (5) 2.3 高效化 (5) 2.4 全球化 (6) 2.5 市场化 (6) 第三章启示与建议 (7)

摘要 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是三个:物质、能量和信息。组成我们的世界是物质;人类生存活动决定于对信息的认知和反应;而维持生命,从事发展的活动又地要通过消耗能量来进行。一切能量来自能源,人类离不开能源。能源是人类生存、生活与发展的主要基础。能源科学与技术,能源利用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一直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能源发展的里程碑可以这么说,每一次能源利用的里程碑式发展,都伴随着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巨大飞跃。几千年来,在人类的能源利用史上,大致经历了这样四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火的使用,先祖们在火的照耀下迎来了文明社会的曙光;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与利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导致了欧洲的工业革命;19世纪电能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20世纪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利用,使人类进入原子的微观世界,开始利用原子内部的能量。 未来对能源的要求有足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储量,并且不会造成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污染问题。未来对能源的需求未来的人类社会依然要依赖于能源,依赖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须现在就很清楚地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结构和储量,发展必须开发的能源利用技术,才能使人类的生存得于永久维持。而我们赖于生存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吗?回答是:不是,也是。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人类目前技术可开发的能源资源已将面临严重不足的危机,当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石燃料资源日益枯竭,甚至不能维持几十年。因此,必须寻找可持续的替代能源。而近半世纪的核能和平利用,已使核能已成为新能源家属中迄今为止能替代有限矿石燃料的唯一现实的大规模能源。而且,未来如能实现核能的彻底利用,人类的能源将是无穷的。 除了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因素外,人类对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要了。安全包括社会安全、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等。它们同能源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现在利用的能源已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因此,未来对能源的要求将不仅是储量充足,而且还必须是清洁的能源。相对其它化石能源而言,核能的和平利用已充分证明了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之一。 关键字: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

塔里木油田动态监测技术及应用

塔里木油田动态监测技术及应用 王陶1,2,杨胜来1,朱卫红3,练章贵2,周代余2,白文涛2,雷雨4,于志楠3(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2.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 841000;3.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开发事业部,新疆库尔勒 841000;4.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 田公司技术发展处,新疆库尔勒 841000) 摘要:塔里木油田主力油藏已处于中高含水、中高采出程度、剩余油分布复杂的开发阶段,单井产注量大,油水井井况变差,动态监测风险和难度极大。通过强化生产井产注状况、压力和温度、含油饱和度、井下技术状况、流体性质、储层渗流参数等动态监测资料的录取与应用,取得一批实用、创新的动态监测技术成果,其中包括双台阶水平井产吸水剖面测井、双台阶水平井高分辨率原油色谱指纹技术、水平井含油饱和度监测等成果,加深了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为油藏开发调整、增油措施、改善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提供有力的支撑。关键词:塔里木油田;水平井;动态监测;潜力;剩余油 The Application of Dyna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Tarim Oilfeld Wang Tao1,2, Yang Shenglai1, Zhu Weihong3, Lian Zhanggui2, Zhou Daiyu2,Bai Wentao2, Lei Yu4,Yu Zhinan3 (1.Petroleum and Gas Engineering Colleg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China; 2.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etroChina Tarim Oilfiled Company, Korla 841000, China;3.Development Bussiness Department of PetroChina Tarim Oilfield Company, Korla 841000, China; 4.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Department, PetroChina Tarim Oilfiled Company, Korla 841000, China) Abstract:Most of the main reservoirs in Tarim oilfields already in a complicated development phase . Most of the reserviors are in high water-content, in medium or high degree of reserve recovery, also the distribution of oil remaining is very complex,having the high production,the conditions of the oil wells and the water injection wells become poor. All of these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in dynamic monitoring. By strengthening data admitting and exploita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 of production logging, we deepen the cogni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of remaining oil.All of these strongly support to the reservoir development adjustments the increase production measures ,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effect. to enhance recovery ultimately. The data gotten and applied are about production status of the wells,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production and injection profile, oil saturation, casing logging, fluid properties, reservoir seepage parameters etc. The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monitoring the dyna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used are production and injection profile logging in the double-steps horizontal wells, high-resolution oil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 technology for double-steps horizontal wells,etc.. Key words:Tarim oilfield ;horizontal well; dynamic monitoring ; latent capacity of the reservoirs; oil remaining 作者简介:王陶(1968-),女,四川盐亭人,高级工程师,在读博士研究生,油气田开发 (E-mail)xiao99315wt@https://www.doczj.com/doc/2e3956949.html, 第一作者简介:王陶(1968-),女,四川盐亭人,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高级工程师,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管理工作。地址:新疆库尔勒市123号信箱开发所,邮政编码:841000。E-mail:xiao99315wt@https://www.doczj.com/doc/2e3956949.html,;wangt-tlm@https://www.doczj.com/doc/2e3956949.html, First author:Wang Tao, Female, people of Yan Ting Si Chuan Province; senior engineer of Tarim oilfield company of Petro-China, doctor of Petroleum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mainly work on management of oilfield development. Address: Mail box 123 of Development Graduate School, Xinjiang Koala City 841000 .E-mail: xiao99315wt@https://www.doczj.com/doc/2e3956949.html,;wangt-tlm@https://www.doczj.com/doc/2e3956949.html,. 1

2020年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招生专业目录 附各学院专业设置 .doc

2020年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招生专业目 录附各学院专业设置 2020年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招生专业目录附各学院专业设置 更新:2019-12-27 13:50:06 每个大学开始的专业都不相同,本文为大家介绍关于承德石油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的相关知识。 包含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有哪些系、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各个系有什么专业和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相关文章推荐的文章。 一、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有哪些系和学院学院机械工程系电气与电子系热能工程系化学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石油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外语与旅游系二、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各个系有哪些专业学院专业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合办)(专)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 化工装备技术(专) 数控技术(专) 工业设计(专)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教育本科)(专)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电气与电子系电子产品营销与服务(专) 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 应用电子技术(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合办)(专)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 应用电子技术(专) 工业自动化仪表(专)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教育本科)(专)热能工程系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 油气储运技术(城市燃气方向)(专) 油气储运技术(专)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 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专)化学工程系环境工程技术(专)石油化工技术(专) 工业分析技术(专) 药品生产技术(专) 精细化工技术(专) 应用化工技术(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合办)(专) 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教育本科)(专)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校企合作办学)(专) 计算机网络技术(校企合作办学)(专) 计算机应用技术(校企合作办学)(专) 软件技术(校企合作办学)(专)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校企合作办学)(专) 软件技术(与韩国新罗大学合办)(专)

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对能源的认识 (3) 1.1能源的定义 (3) 1.2能源的源头 (3) 1.3能源的种类 (4) 第二章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5) 2.1 多元化 (5) 2.2 清洁化 (5) 2.3 高效化 (5) 2.4 全球化 (6) 2.5 市场化 (6) 第三章启示与建议 (7)

摘要 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是三个:物质、能量和信息。组成我们的世界是物质;人类生存活动决定于对信息的认知和反应;而维持生命,从事发展的活动又地要通过消耗能量来进行。一切能量来自能源,人类离不开能源。能源是人类生存、生活与发展的主要基础。能源科学与技术,能源利用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一直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能源发展的里程碑可以这么说,每一次能源利用的里程碑式发展,都伴随着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巨大飞跃。几千年来,在人类的能源利用史上,大致经历了这样四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火的使用,先祖们在火的照耀下迎来了文明社会的曙光;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与利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导致了欧洲的工业革命;19世纪电能的使用,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20世纪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利用,使人类进入原子的微观世界,开始利用原子部的能量。 未来对能源的要求有足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储量,并且不会造成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污染问题。未来对能源的需求未来的人类社会依然要依赖于能源,依赖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须现在就很清楚地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结构和储量,发展必须开发的能源利用技术,才能使人类的生存得于永久维持。而我们赖于生存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吗?回答是:不是,也是。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人类目前技术可开发的能源资源已将面临严重不足的危机,当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石燃料资源日益枯竭,甚至不能维持几十年。因此,必须寻找可持续的替代能源。而近半世纪的核能和平利用,已使核能已成为新能源家属中迄今为止能替代有限矿石燃料的唯一现实的大规模能源。而且,未来如能实现核能的彻底利用,人类的能源将是无穷的。 除了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因素外,人类对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要了。安全包括社会安全、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等。它们同能源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现在利用的能源已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因此,未来对能源的要求将不仅是储量充足,而且还必须是清洁的能源。相对其它化石能源而言,核能的和平利用已充分证明了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之一。 关键字: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

高分子吸水树脂在油田化学中的应用_周效全

油田化学 高分子吸水树脂在油田化学中的应用 周效全 (四川石油管理局天然气研究院,646002泸州邻玉场) 摘 要 高分子吸水树脂因其奇特的性能在工业、农业、日常生活等应用领域得到迅速发展。 本文主要探讨高分子吸水树脂在油田化学中开发应用的可能性。 主题词 高分子化合物 树脂 油田化学 应用 分析 高分子吸水树脂是由美国农业部北方研究中心的范特(Fanta)等人在60年代末期首先开发研究成功的,它是用铈盐作引发剂合成的淀粉 丙烯腈接枝共聚物的水解产物。因高分子吸水树脂奇特的性能和可观的应用前景,30年来发展极其迅速,由一般的应用性能、功能,向智能化多功能材料高层次开发发展,其应用领域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然而,在石油工业的油田化学领域的开发应用未见报道,故本文旨在油田化学相关专业领域对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应用作些探讨,以期引起油田化学工作者的兴趣。 高分子吸水树脂技术发展概况 高分子吸水树脂是一种含有强亲水性基团和疏水性基团,通常具有一定交联度的三维高分子材料。它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吸水能力可达自身重量的几十倍甚至上千倍,迄今为止,研制成功的高分子吸水树脂最高吸水倍数可达5000倍。高分子吸水树脂达到吸水平衡后就成为高聚物水凝胶。高分子吸水树脂具有高吸水性、高保水性、高增稠性三大功能,并且已向着智能性高聚物水凝胶发展。其类型有天然聚合物接枝共聚物类、半合成聚合物类和合成聚合物类三大类,产品形态有粉状、颗粒状、球形状、薄片状、纤维状、胶乳状等。高分子吸水树脂是高分子电解质,水溶液中盐类物质的存在、pH值的变化都可能显著影响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吸水能力。这就限制了高分子吸水树脂在含盐流体领域内的应用。如何改变高分子吸水树脂对盐类物质、pH值的敏感性,增强其对盐、pH值的抗敏性,这是今后研究高分子吸水树脂要解决的重大课题。90年代以来,这类研究尤其活跃,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如美国专利文献 1 上报道的采用相当量的摩尔数的氨基或季铵基与羧基反应生成的聚合物树脂,可吸收大量含二价阳离子(如Ca2+,Mg2+)等的水溶液。 油田化学应用高分子吸水树脂的探讨 1 在油气田地面管输建设中作密封材料 将高分子吸水树脂与塑料或橡胶等材料混合,采用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方法,使树脂与塑料或橡胶的不相容性得到明显的改善,制成密封材料。也可经过特殊处理制成特殊的密封材料,这种特殊材料遇到水或其它水性流体就急速发生膨胀,因此具有很好的密封性。在石油工业中,油气管输或其它流体管输是很常见的,要过江过河,为了防止油气渗漏、废水渗漏等污染环境,减少资源浪费,必须在管输连接处,甚至整条管输线作密封或包装密封处理,高分子吸水树脂类密封材料是理想的选择。 2 在油气田钻探中用作化学堵漏材料 化学堵漏在油气田钻探过程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措施。80年代以来,油田化学工作者开展了化学堵漏材料的研究和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因价格昂贵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化学堵漏剂技术的发展 2 。目前,现场已开发应用的高分子吸水树脂类的堵漏剂有SYZ,PAT和TP 9010型品牌。然而因其吸淡水倍数不高,一般只有30倍~ 70倍,以及其它方面的技术因素,致使堵漏作业效果不甚理想,成本上升。因此,应大力研究开发高吸水倍数的,耐压性好的,并能抗一定电解质浓度的高分子吸水树脂类堵漏剂,并降低堵漏成本。开发合成型高浓度胶乳(W/O)型(乳液或微乳液型)高分子吸水树脂类堵漏剂预计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3 在油气田钻探中作钻井液处理剂 七五 、 八五 以来,水溶性高分子在油气田钻 66 钻 采 工 艺 1998年 第21卷 第5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