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秋西南大学网络教育机考答案-9031《教育心理学》成绩76分.pdf

2019年秋西南大学网络教育机考答案-9031《教育心理学》成绩76分.pdf

2019年秋西南大学网络教育机考答案-9031《教育心理学》成绩76分.pdf
2019年秋西南大学网络教育机考答案-9031《教育心理学》成绩76分.pdf

才能发展的关键期,家长最好让孩子在这一时期接触各种音乐技能,以发现和培养孩子的某种音乐潜能。3、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潜能。人生来就有个体差异,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是不同的,家长应该发现并了解孩子的特长和天赋,然后给以相应的培养和教育。有的家长知道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就在孩子小的时候,利用关键期让孩子学这学那,把自己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天赋,结果不但不能培养孩子的某种特长,反而挫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其实,在关键期进行教育,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孩子的某种潜能,但如果孩子不具备某种潜能,如音乐,即使是在关键期学习音乐,孩子也不会有太高的造诣。这是由孩子的遗传素质所决定的,正所谓“上帝给每个人的饭碗是不一样的。”4、要防止过度的早期教育。有的家长认为应该好好地利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于是,把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正规化,让孩子学这学那,并规定孩子每天练习的时间,以为这样孩子就可以比别的孩子更聪明。虽然这样做对孩子的某项能力的发展有帮助,但这种做法限制了孩子玩的时间,剥夺了孩子应有的快乐,加大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使孩子产生悲观、厌学等情绪。事实上,幼儿时期孩子语言的获得、智力的发展和习惯的养成都是在生活中通过模仿、观察、游戏得来的,生活本身就是大课堂,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就学会了母语,学会了观察、思考、想象,形成了各种生活习惯。因此在教育孩子时,父母要注意做到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多陪伴孩子游戏、聊天,正确指导孩子读书等,让孩子在一个宽松、民主、快乐的氛围中成长。

2.你理想中的课堂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我理想中的课堂

理想中的课堂是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的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目标的达成应该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课堂内容该体现鲜明的时代感、动态的开放性。重视课本内容与广阔信息资源的开放性联系,并将之贯穿课程内外。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不仅仅是知识,而可以学有所用。

理想的课堂还应该是属于学生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在课上拥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变动位置和方向,而不需死板地固定在一个点上;学生还充分拥有提问权,可以任意提出各种性质、类型的问题,同时还能对问题的答案进行评议、发表感受,因为学生在这样的问答中,思维不断相互碰撞产生智慧灵感的火花,不断得到情感体验,得到智力开发。 (综合意见)

课堂对于我来说是个很熟悉的场合,然而一个理想的课堂是什么样的呢?我个人希望在师生的积极配合下,共同营造一个融洽,活跃的课堂。

营造一个融洽,活跃的课堂,我认为老师处于一个领导的位置上。如何去发挥导向作用,老师在教学方式,教学语言等方面的努力是不可或缺。在课堂上,老师采用灵活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而且便于学生接受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倘若沿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方法,尤其是在理论课上,不仅带给学生生硬,枯燥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抑制了学生上课的兴趣。由此可见,老师在课堂上应扮好引导的角色,适时适景地激发学生听课的热情。譬如采用角色互换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被动的地位,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课堂上的主动性,从而让学生满怀兴致地投入到老师的教学中。

营造融洽和活跃的课堂,还可以从教学语言方面着手。风趣,生动地教学语言有利于吸引学生,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在风趣,生动地语言下,老师还可以发挥自身多方面的教学魅力。如采用些身体姿势,全身心散发教学动感,这对于带动课堂气氛是很有帮助的。然而在教学语言方面上,不是每个老师都是那么风趣,这是取决于每个老师的性格。因此,对于一些方面我们是不可过分苛刻的。

营造融洽活跃的课堂,除了老师的引导作用外,学生还应积极配合。比如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在课堂上聚神于教学中,积极踊跃发言,主动思考等,这对于融洽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道题10.0分,共20.0分)

1.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

我有什么办法”。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主导是对主体的主导,主体是主导下的主体。学生为主体,即学生是教学过程中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要得到全面发展,应是学生为主体的必有之义。教师为主导,是指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主要由教师设计和决定。从教育学角度来说,教学起码要达到让学生懂、会、用三方面的基本要求,而材料中教师的讲不能使学生懂,没有让学生学会和会学,更不能有效地使学生形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真正发挥主导作用。因此要有效地使学生通过。

2.学生在课堂上为什么不爱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因素:

1、不自信。当问题提出后,很多同学总是左顾右盼,看看其他同学举手了没有,当看到别人都没有举手,就心想连优秀的同学都不会,看来这个答案大概不会是我想得这样简单吧,。或者,有些同学刚刚看到问题就心想,这个一我怎么回答得对?

2、不清晰。学生对不会的问题一般不会举手,思路不清晰的是指对老师的问题在于一定的认识,但又不知如何下手回答问题,所以不举手。

3、太自尊。有的学生怕批评和嘲笑。忧郁自尊心强,面子观点重,本来能回答的问题又怕回答错误了,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指责和同学们的嘲笑,因为他自己也曾嘲笑过回答错误的同学。

4、语言组织能力差。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正确的理解,但口头表达能力较差,怕站起来回答不清楚被别人笑话。

5、心不在焉。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有些学生上课总是思想开小差,身在曹营心在汉,根本就没听老师的讲,更没有去思考老师

提出的问题,所以叫他回答,他根本答不上来,即使能开腔,也经常是牛头不对马嘴。

教师因素:教师通常喜欢清爱举手的同学好自己喜欢的学生回答问题,因此有许多学生不服气,于是便讨厌回答老师的问题,久而久之,想举手的学生就不爱举手了,而不爱举手的学生就更不爱举手了,有些教师的提问方式不正确,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会使学生不知道从哪里回答,这些都是造成学生不爱举手回答的基本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