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骨伤科学笔记精华

中医骨伤科学笔记精华

中医骨伤科学笔记精华
中医骨伤科学笔记精华

中医骨伤科学笔记精华

锁骨:后上方及前下方,间接中外1/3多4W 粉碎性6W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见于少年及儿童。

肱骨外科颈:2-3CM,无移位1-2W 外展-外侧崁插大头在腋窝4W 移位明显且收可配合皮肤牵引3W,肩关节置于外展前屈位臂丛神经腋AV

肱骨干骨折:中下1/3桡N。上3近前远上外中3近外前远上下3成角旋间接暴力下3固定屈曲90度中立位成6-8儿3-5中3不愈合若收型,大头垫在肱骨上髁的上部外展在腋窝直接暴力多致中、上1/3骨折,多为横形或粉碎骨折。2.传导暴力多见于中、下1/3段骨折,多为斜行或螺旋形。3.旋转暴力多可引起肱骨中、下1/3交界处骨折,所引起的肱骨骨折多为典型螺旋形骨折。如骨折平面在三角肌止点上者,近折端受胸大肌、大圆肌、背阔肌牵拉向移位,远折端因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作用向外上移位。如骨折平面在三角肌止点以下,近折端受三角肌和喙肱肌牵拉向外前移位,远折端受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作用向上重叠移位。闭合性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时,观察2~3个月,手术探查,腕功能位。

肱骨髁上:30-50度前倾角正中N肘翻提携角10-15与脱位鉴别-肘后三角肘翻固定无移90°-110°2-3W 伸直型90-110-3屈曲40-60 3W再90°1-2W 伸直型:此型多见,跌倒时肘关节半屈位手掌着地,暴力经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导致肱骨髁上部骨折,骨折线由上至下斜形经过屈曲型少见

骨骺出现与闭合上髁5-17外上11-17滑车8-16肱骨小头1-15桡骨小头5-15尺骨鹰嘴10-14

肱骨外髁5-10岁出现骨折无移位90°有移位肘伸直前臂旋后位肘伸直稍外翻2W,改屈肘90°1W 也可以屈肘60°3W

肱骨上髁尺N分Ⅳ度①无或轻度移位屈肘902W②分离旋转,骨折块在肘关节间隙平面③骨块卡到关节④伴肘关节桡侧脱位屈肘902-3 尺骨鹰嘴成人多见固定无移位20-603W移位0-203W改901-2W

桡骨头:30度可不复位固定90度2-3W

孟氏骨折:尺上1/3合并桡骨头桡N伸直儿屈曲成收幼先复桡后复尺固定以尺骨面为中心,在前臂的掌背侧各一分骨垫,掌侧(伸直)背侧(屈曲)平垫,桡骨头前外侧(伸直)后外侧(屈曲)或外侧(收)葫芦垫,尺骨侧上下平垫。伸直固定在屈肘位4-5W,屈曲或收固定在伸肘2-3W后改屈肘2W。

尺桡骨:150度旋转复位肩外展肘屈曲90中下1/3前臂中立位,上1/3旋后位,上3先尺,下3先桡固定90成人6-8W儿3-4W

桡骨干:上1/3近端旋后远前余近中立远旋前

盖氏骨折:桡下1/3合并下尺桡三型桡骨干下1/3横断螺旋斜行多见先复脱位

桡骨远端骨折:掌10-15尺20-254-5W

腕舟骨:多发腰部,除结节部其它易坏死固定腕直尺偏拇指对掌3-6

月愈合或腕背伸25°-30°、尺偏10°、拇指对掌和前臂中立位

掌骨骨折:1基底-间接桡背侧突起成角外展固定4W 1基底合并脱位-间接脱位致背侧及桡侧固定同上,也可钢针,也可牵引掌骨颈直接或间接5易受直接2、3次之向背侧成角掌骨头向掌侧旋转,近节指骨向背侧脱位,掌指关节过伸。屈曲90度3-4W。掌骨干:单或多背侧成角及侧方移位。分骨垫

指骨:近节向掌侧成角指骨颈掌侧成角远端背侧旋转末节锤状固定指骨干及颈3W

股骨颈:颈干角倾角110-140儿童151成男132成女127大-髋外翻前倾角扭转角12-15部位分型3型:头下部和颈中部囊股骨头坏死基底部X线分型2:外展型,好愈合收型多见牵引固定无移位6-8W 有移位股骨髁上骨牵引症状腹股沟中点压痛,肿胀不明显整复:屈髋屈膝牵引

转子间:男>女顺反下顺患肢短缩外旋反近端外展外旋,远端向向上带接骨板的螺纹钉固定

股骨干:上3近屈曲外展外旋远向后上(近端的前方和外方)(髓针)中3近外展屈曲远上向外成角(骨折线的前方和外方)(髓针)下3远向后(远端前方)(接骨板)伤腘A V坐骨N牵引儿3-41/6成8-10 1/73Y儿垂直悬吊皮肤牵引小儿老年皮肤牵引股骨髁上牵引-中3或骨折远端后移位的下3股骨髁间牵引-骨折位置低且骨折远端后移位的下3胫骨结节牵引-上3和骨折远端前移位的下3上3患肢屈髋外展中3外展中立下3屈髋屈膝中立复位后第2天练习第3周坐5W 踩,7W站

股骨髁上:腓肠肌起点上2-4CM 屈曲型骨折线后上斜向前下远端向后腘NAV(股骨髁部冰钳或克氏针牵引)伸直型远端向前(胫骨结节牵引)

髌骨:30-50岁直接间接-股四头肌收缩

胫骨髁:胫骨下端或跟骨牵引6W 3月下地

胫腓骨:胫骨上3腘A腓骨上腓总N并发症:腘A胫前胫后缺血性肌挛缩创伤性关节炎固定上3膝屈曲40°-80°,超膝10CM,下达踝尖上4CM 下320°-30°牵引外高1CM足翻3-5KG 4-6W

踝:外翻外踝斜行踝横形翻反之①度单踝②双踝轻度脱位③三踝脱位无移位中立位3-4W 有移位翻骨折外翻位中立位4-6W

距骨:3/5为软骨-创伤性关节炎距骨颈-坏死固定距骨颈-外翻8W 距骨后唇合并前脱位-功能位4-6W 手术-功能位3月

跟骨:60%重量贝30-456-8W 跟骨结节牵引3-4W

跖骨:行军骨折23

肋骨:4-9易骨折呼气固定3-4W

脊髓:31对脊神经,颈8,胸12,腰5,骶5,尾1。L1-2脊髓末端,颈膨大(C4-T1)腰膨大(T12-S2)

外伤性截瘫:①脊髓震荡-数小时恢复②脊髓不完全横断损伤:中央性-上肢重于下肢,恢复由下至上。前部-损伤平面下的完全性瘫痪,痛

觉温度觉减弱或消失,位置觉震动觉等深感觉存在。后部-深感觉障碍,浅感觉正常,运动肌力正常。半侧-布朗色夸综合征。③完全横断-脊髓休克,迟缓性瘫痪,后痉挛性瘫痪。

骨骺损伤:【分型】I型:单纯的骨骺分离(多病理性)X线看不到骨折线,仅表现为骨骺中心移位。Ⅱ型:骨折线先通过骺板成熟层,分离后再折向干骺端。(肱骨近端)X线表现为骨骺分离加干骺端骨折Ⅲ型:骨折线从关节面开始经骨骺进入骺板成熟层达骺板边缘,属关节骨折。(胫骨两端)X线表现为关节骨折加骨骺分离IV型:骨折线从关节面开始贯穿骨骺、骺板和干骺端,亦属关节骨折。(肱骨外髁)V 型:由于严重的纵向暴力挤压使骺板软骨细胞压缩严重受损。

脱位病因:(外伤病历习惯先天)方向(前后下中心)时间(新鲜2.3W 旧)程度(完全不完全单纯复杂)症状(疼痛压痛肿胀运动障碍)特有体征(关节畸形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脱出骨端)并发症(早期:骨折神经损伤血管损伤感染晚期: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骨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固定2-3周

月骨脱位易旋转,易坏死,270°;固定掌屈30-401W中立再2W;

肩关节固定60-90°2-3W;合并症:肩袖损伤,肩胛盂肱骨大结节肱骨外科颈骨折,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血管神经损伤腋N

肘关节:后脱位-合并症骨折桡N尺N肱AV固定⑧字绷带,1W后屈肘90度前臂中立位三角巾,2W后去固定,有骨折固定3周。前脱位少见,合并鹰嘴骨折。

掌指关节:拇多见,次食,掌指关节患指对掌位1-2W,指间关节屈曲位3W;近侧指间关节伸直3W;

髋关节后脱位屈髋90°时收旋股骨干前脱位外展外旋股VA闭孔N;固定:牵引5-7KG 3-4W。中心6-8W

膝关节:前脱位过伸后脱位作用在胫骨上端多见合并ACL腘AV外侧-外翻力侧-腓总旋转脱位

髌骨:外脱位多固定20°-30°2-3W 合并股四头肌撕裂4-6W

筋伤:并发症:小骨片撕脱神经损伤损伤性骨化关节游离体骨性关节炎

颈椎病:神经根型(痹痛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

肩周炎:肩外展试验

冈上肌腱炎:疼痛弧肱骨大结节压痛

冈下肌腱损伤肱骨大结节顶部外侧压痛

肩胛下肌肱骨大结节前下方压痛

网球肘:MILL前臂肌腱牵拉试验

腕三角软骨:基底边附着在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尺侧切迹边缘,软骨尖附着在尺骨茎突基底部,掌侧背侧与腕关节囊相连,中间易破

腕管:正中N、拇长屈、指屈深、指屈浅屈腕压迫试验叩击试验

指伸指屈肌腱断裂:掌指关节近侧(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指间关节可伸直)中央束(近侧指间关节不能伸直,远侧指间关节过伸)远侧指间关节平面(锤状指)

指屈肌腱断裂:指深(指深屈肌试验阳性,固定患指中节,远侧指间关节不能屈伸)指浅(指浅屈肌试验阳性,固定除患指外的其他3手指伸直位,患指近侧指间关节不能屈伸)均断裂(上述均+)固定:远节伸肌腱全断,铝条板或指骨夹板将患者近侧指骨间关节尽量屈曲,远侧过伸4-6W,指浅、深,固定屈曲位4-6W

踝部:固定3W,韧带断裂4-6W

腰突:L4-5腰5小腿前外侧、足背前侧、足底皮肤感觉异常,拇伸肌力减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L5-S1骶1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踝跖屈及立位单腿翘足跟力减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腰4膝反射腰椎管狭窄症:40Y L4-5L5-S1

梨状肌:起2、3、4,坐骨结节,止股骨大转子

脱症:气脱独参汤血脱当归补血汤人参养营亡阴生脉散和增液汤亡阳参附汤气胸30%1-2W吸收

血胸小500肋膈角中500-1500达到肩胛中大1500

化脓性骨髓炎10Y儿童金葡X片2W骨质疏松、骨小梁紊乱,斑点状骨质吸收髓腔透亮区,骨膜反应慢性(骨质硬化,包壳,死骨、死腔)E WING肉瘤-葱皮治疗急性期脓未成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外金黄散双柏散脓已成托里消毒饮慢性期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生肌膏

化脓性关节炎浆液渗出期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期脓性渗出期

骨肿瘤骨肉瘤长骨干后端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E WING肉瘤长骨干后部骨干部级骨盆骨巨细胞瘤四肢长骨的骨端,股骨远端多于近端胫骨近端多于远端骨肿瘤转移多到骨盆(正虚斜乘气滞血瘀肾虚精亏)

肢体长度:上肢肩峰到桡骨茎突尖(或中指尖)上臂肩峰-肱骨外上髁前臂肱骨外上髁到桡骨茎突或尺骨鹰嘴到尺骨茎突下肢髂前上棘到踝下缘或肚脐到踝下缘大腿髂前上棘到膝关节缘小腿膝关节缘到踝或腓骨头到外踝下缘

骨关节结核脊柱多见病因虚阳虚痰凝阳和汤回阳玉龙膏,阳和解凝膏阴虚热六味地黄丸清骨散透脓散肝肾亏虚左归丸生肌玉红膏

晋.洪肘后备急方下颌竹片夹板开放性创口桑白皮肠缝合烧灼止血复南齐.龚庆宣涓子鬼遗方处理骨病隋.巢元方诸病缘侯论唐.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翼方王焘外台秘要蔺道人《仙授》最早的伤科专著髋关节脱位最早记载前后脱位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八纲辨证《正体类要》

骨病的特殊体征:畸形肌萎缩肌肉挛缩肿块疮口与娄道

骨伤治初期1-2W攻下逐瘀(大成桃核鸡鸣)行气消瘀(四物系列柴胡疏肝散复元通气散金铃子散血府逐瘀汤活血疏肝汤)清热凉血(五味消毒饮龙胆泻肝汤普济消毒饮四生丸小蓟饮子十灰散犀角地黄汤)开窍活血(头部晕厥期:黎洞丸夺命丹三黄宝蜡丸和香丸气汤复期熄风宁神化痰祛浊复汤羚角钩藤汤桃仁四物汤热毒

蕴结紫雪丹)中期3-6W合营止痛(合营止痛汤橘术四物汤定痛和血汤合营通气散)接骨续筋(续骨活血汤新伤续断接骨丹正骨紫金丹)后期7W 补气养血(四君子四物八珍十全参附补中益气当归补血)补益肝肾补养脾胃舒筋活络

部位药头面-通窍活血汤清上瘀血汤四肢-桃红四物汤胸胁-复原活血腹部-膈下腰及小腹-少腹大成桃核上肢-桑枝桂枝羌活防风癫顶-高本细辛太阳-白芷后枕-羌活肩部-黄胸部-柴胡郁金香附子胁肋-青皮皮延胡索腰部-杜仲补骨脂川续断狗脊枸杞桑寄生山萸肉腹部-枳壳槟榔厚朴木香小腹-小茴香乌药下肢-牛膝木瓜独活千年健防己泽泻

骨病治:清热解毒(骨痈疽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五神汤)温阳祛寒(骨痨及附骨疽阳和汤)祛瘀散结(二汤温胆汤苓桂术甘汤)祛瘀通络(蠲痹汤独活寄生汤等)

神经损伤神经断裂轴锁断裂神经失用症神经刺激

肌力0无Ⅰ有不能动Ⅱ水平Ⅲ抗重不抗阻Ⅳ抗一般阻Ⅴ正常

望远镜试验30°上下股骨干

颅骨牵引重量C1-24K G 每加1椎加1KG 复位后3-4K G维持

尺骨鹰嘴牵引肱骨髁上髁间下端大斜形及开放仰卧屈肘90°前臂中立尺骨鹰嘴下2CM 尺骨嵴旁1横指到外2-4KG

股骨下端牵引股骨干转子间髋脱骶髂脱骨盆骨折向上移位髋关节术前松解粘连仰卧牵引架膝屈40°收肌结节上2CM(股骨下端前后中点)到外1/8-1/6维持3-5KG

胫骨结节牵引股骨干伸直型股骨髁上胫骨结节向后 1.25CM 外-7-8KG 维持3-5KG

跟骨牵引胫骨踝部胫腓骨不稳定踝部粉碎跟骨向后上移位膝关节屈曲挛缩踝尖与足跟连线中点(踝尖下3CM,向后划3CM垂线)针与踝15°进针低3-5KG

失血休克4500-500015%代偿25%轻度休克35中45重收缩压<100休克裤血管扩剂①Α受体阻滞酚妥拉明酚苄明②Β受体兴奋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美芬丁胺③胆碱能神经阻滞阿托品山莨菪碱血管收缩剂升压去甲肾上腺素甲氧明间羟安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五P征无痛苍白或紫绀或石花纹感觉异常肌肉瘫痪无脉

挤压综合征少尿休克肌红蛋白血症及尿高钾血症酸中毒及氮质血症

骨折病因直接暴力-横断粉碎性间接传达扭转-斜行螺旋形肌肉牵拉如跌倒股四头肌收缩髌骨骨折疲劳骨折无移位愈合慢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局部无压痛无纵轴叩击痛无异常活动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上肢平举1KG1MIN 下肢步行3MIN 30步连续观察两周不变形骨性愈合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骨折愈合过程血肿机化2-3W 纤维骨痂骨外膜骨膜原始骨痂形成膜化骨(24H)骨痂外骨痂软骨化骨4-8W 骨痂塑形改造8-12W

影响因素全身(年龄健康)局部(断面的接触断端血供损伤程度感染固定和运动)

时间锁骨4-6肱骨外科颈4-6肱骨干4-8肱骨髁上3-6尺桡骨双6-8桡远3-6掌指3-4股骨颈12-24转子间7-10股骨干8-12髌骨4-6胫腓骨7-10踝4-6跖4-6

复位对线成10儿15对位>1/3干后端>3/4长度儿2CM 成1CM

脊髓上颈段C1-4下颈段C5-8胸腰段T4乳头T6剑突T7-8肋下T9上腹T10脐T11下腹T12腹股沟腰骶段(腰膨大)L1-S2

夏--石针、骨针商「刀」作为手术工具晋.洪(肘后救卒方)首先记载用竹片夹皮固定骨折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清创疗法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分层缝合,正确包扎唐.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治法︰补骨髓,长肌肉,坚筋骨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我国现存最早一部骨伤科专著杠杆元.仲南(永类钤方)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世界上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明.薛己撰(正体类要)重视整体疗法,强调突出八纲、脏腑、气血辨证论治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治伤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治疗骨折四大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外兼治、医患合作桡神经损伤︰腕下垂,拇指不能外展和背伸﹔感觉障碍减退或消失尺神经损伤︰爪形手﹔第4、5指屈伸不全﹔第4、5指不能外展和收;第4、5指不能夹紧纸片(夹纸试验+)﹔感觉障碍区正中神经损伤(猿手):第1、2指不能屈曲,第3指屈曲不全;姆指不能对掌腓总神经损伤:足下垂+ 感觉障碍区

骨瘤是一隆突于骨面的肿瘤,几乎全部局限于颅面骨,少见于四肢骨。X线表现:边缘光滑的致密圆形骨性突起,没有骨质破坏和骨膜反应,基底部呈波浪状与骨板相接或表现为鼻窦的骨性突起。

骨软骨瘤也称外生骨疣,是发生于骨表面的一骨性突起,顶端有一软骨帽覆盖,实质上是生长方向的异常和长骨干骺区再塑形的错误,是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约占良性骨肿瘤的半数,占所有原发性骨肿瘤的l/4左右。骨软骨瘤有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两者发病率之比为7.6:1,后者有家族史,常可引起骨骼发育异常。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是缓慢生长的局部肿块,突出于皮肤表面,表面皮肤无改变、质硬。小的软骨瘤表面光滑,大的表面粗糙或呈分叶状,没有明显的压痛,如果并发病理性骨折,则可引起局部肿胀和剧痛。X线:长骨干骺端向皮质外突起一菜花状肿块,基底部与皮质相连。瘤体表面可见钙化点,如果出现下列征象,则有恶性变的可能:①肿瘤短期突然长大。

②钙化影增多。③基底部骨质有破坏。④软骨帽边缘有棉絮状钙化影,边缘模糊。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以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为主要成分的溶骨性肿瘤,也称破骨细胞瘤。本病比较常见,约占所有原发性骨肿瘤的1/5。临床表现:患部常感酸痛或钝痛,偶有剧痛或夜间痛,肿胀多为骨质膨胀扩的结果,触之有乒乓球样感觉。若穿破骨进入软组织,则

产生明显的软组织肿块,多局限于骨端一侧。所在关节活动多不受限,压痛及皮温增高普遍存在,并有表浅静脉充盈,脊椎部位病变可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症状。晚期常合并病理性骨折,如果初始即为恶性,则疼痛剧烈,并有贫血和营养不良等全身症状。X线:骨端呈局限性、偏心性溶骨性破坏,无骨化和钙化。按X线变化可分为三级(Campanacei分级):I级:肿瘤有一个成熟骨为薄层的边界,骨皮质无明显受累或仅有变薄但无变形。Ⅱ级:尚有边界,但无骨的高密度薄层,骨皮质仍存在,但较I级薄,有中等度的肿瘤体扩。Ⅲ级:无明显边界,肿瘤已侵入软组织。

骨肉瘤:患者多为儿童及青少年,局部疼痛明显,肿瘤发展迅速。X 线常见骨膜反应,为放射状日光射线现象或成Codman三角。病理切片可以确诊。

成软骨细胞瘤:也好发于长管骨的一端,但患者多在20岁以下。X线检查可见棉絮状或沙粒样钙化斑点。病理检查也见有多核巨细胞,但数目少且有许多局限性钙化区域。

骨纤维肉瘤:也多见于四肢长管状骨干骺端或骨端。X线表现为溶骨性破坏,界限不清,但患者年龄较大。病程短、疼痛、肿胀较重,有时需借助病理检查才能最后确诊。

中医骨伤科学

.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总论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第一章:发展史 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破伤风 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清创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的分层缝合, 正确包扎 4、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5、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7、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 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损伤部位外伤:皮、肉、筋、骨、脉损伤 内伤:气血、脏腑、经络 损伤性质急性损伤:急骤的暴力所引起的损伤 慢性劳损:劳逸适度或体位不正确,导致外力长期累积于人体所致的病证 损伤时间新伤:是指2~3 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 旧伤:宿伤,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受损部位破损情况闭合性损伤: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开放性损伤:受到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皮肤黏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受伤程度轻伤、重伤 职业特点生活性、工业性、农业性、交通性、运动性 理化因素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1. 损伤的病因: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 2. 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 由之不和。”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第三章诊断 一.损伤的症状体征 1. 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 2. 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骨折的主要体征之一)、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二.骨病的症状体征 骨病: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的疾病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_王和鸣_第六单元自测试卷

第六单元自测试卷 A 卷 (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的或最恰当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创伤救护的步骤是()。 A.包扎→搬运→止血→固定 B.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C.搬运→止血→包扎→固定 D.固定→呻搬运→包扎→止血 E.止血→固定→搬运→包扎2.成人心脏复苏每分钟挤压次数()。 A.20~40次 B.40~60次 C.80~100次 D.120~140次 E.60一80次 3.下列哪种因素是创伤造成血流灌注不足引起休克的最常见原因。()A.失血 B.组织破坏 C.疼痛 D.细菌毒素作用 E.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4.一般来说,机体失血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可代偿地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但1次突然失血量不超过总血量的比值为()。 A.1/5 B.1/4 C.1/3 D.2/5 E.1/2 5.对感染的伤口,祖国医学常用辨证方法是()。 A.六经 B.阴阳 C.脏腑 D.三焦 E.卫气营血 6.吸入高浓度氧以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症状()。 A.明显改善 B.改善 C.无改善 D.加重 E.以上均可能 7.维护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急救宜首选()。 A.人工呼吸器 B.气管插管 C.口对口人工呼吸 D.气管切开 E.呼吸兴奋剂 8.属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主要诊断标准是()。 A.皮肤和粘膜点状出血 B.血清中有游离脂肪酸 C.血、尿中有脂肪 滴 D.血氧分压<8kPa E.血红蛋白<l00g/L 9.肢体完全缺血多少时间,则会发生肢体永久性功能障碍。() A.6一12小时 B.12~24小时 C.24~36小时 D.2小时 E.30分钟 10.正常小腿筋膜间隔区组织压为()。 A.2.67kPa B.1.33kPa C.2kPa D.1.6kPa E.1.2kPa 二、B型题(配伍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入每一问题后面的括号内) 1.下列部位动脉出血,紧急情况下最佳处理方法是: (1)前臂动脉喷血。() (2)肩和腋窝部动脉喷血。() A.绷带加压包扎 B.在上臂下段内侧将肱动脉压于肱骨上 C.在上臂中上段上止血带 D.在锁骨上窝将颈动脉压于第l肋骨上 E.前臂上止血带

中医内科学重点笔记新版

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 中医内科古称“疾医”、“杂医”、“大方脉”, 外感病主要指《伤寒论》及《温病学》所说的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它们主要由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疫疠之气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 内伤病主要指《金匮要略》及后世内科专著所述的脏腑经络病、气血津液病等杂病,它们主要由七情、饮食、劳倦等内伤因素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 二、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一)萌芽阶段(殷周时期) (二)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三)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 (四)成形阶段(明清时期) 明代,薛己的《内科摘要》是首先用“内科”命名的著作,王纶在《明医杂著》中指出: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完素,杂病用丹溪。 明清时期,杂病和外感病的理论有很大的发展。杂病方面,《景岳全书,杂证谟》主张“人体虚多实少”,慎用寒凉攻伐;赵献可强调命门之火;叶天土有“久病人络”之论。这一时期的专病论著明显增多,如《慎柔五书》《理虚元鉴》《疟论疏》《血证论》《中风论》等,对中医内科学的形成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温病学家的成就,如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首创卫气营血辨证,成为后世诊治温病的准绳;薛

生白的《湿热病篇》对湿热病证的发挥,充实了温病学说的内容;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提出三焦辨证,完善了内科热病学术体系。 三、中医内科疾病发病学要点 疾病的发生形式、轻重缓急、病证属性、演变转归等,往往也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或制约。 (一)体质因素(二)病邪因素(三)情志因素(四)行为因素 (五)时间因素:大多疾病一般有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变化规律。 (六)地域因素:《诸病源候论·瘿候》说:“诸山《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指出瘿病的发生与水土有关 咳痰色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咳痰黄而稠者属热;咳痰白而粘者属阴虚、属燥;咳痰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属气虚、属寒;咳嗽喉痒,痰为泡沫状者,属风痰咳嗽;咳痰粉红呈泡沫样者属阳虚血瘀络伤;咳吐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或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络伤;咯吐脓血腥臭痰,则为热壅血瘀之肺痈 腹痛部位不固定,多为气滞腹痛;腹痛固定,痛如锥刺,多为瘀血腹痛。自胸至腹皆痛,脉沉而紧,苔黄腻者,为大小结胸症;大腹疼痛,多病太阴;痛连胁肋,肝脾不和;少腹疼痛,痛在厥阴;少腹硬满急痛,漱水不欲咽,或如狂喜忘,大便色黑,此蓄血腹痛;脐周阵发剧痛而腹柔软,或有吐下蛔虫者,多为虫痛。 但头汗出:即病人仅头部或头颈部出汗较多,余处无汗。兼见面赤心烦,口渴, 头面多汗,兼见头身困重,身热不扬,脘闷,苔黄腻者,是中焦湿热循经上蒸所致;若见头额汗出如油,四肢厥冷,气喘,脉微者,为虚阳上越,津随阳泄的危象。

中医骨伤科重点笔记总结

-中医伤科学 1<1>.中医骨伤科学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骨” “正体”“伤科”。 2<4>.唐?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其中提出了 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 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首次描述髋关节脱位,并分为“从档内处” (前脱位)和“从臀上出”(后脱位)两种,利用手 牵足蹬法复位。 3<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首载其创的“悬吊复位法”。 明?薛己撰《正体类要》中序云: “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4<6>.清?吴谦等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 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5<9>.损伤的分类: 1. )按损伤部位分:外伤(皮肉筋骨脉)和内伤(脏腑损伤以及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紊乱 )。 2. )按损伤性质分:急性损伤(急骤暴力 所致)和慢性损伤(劳逸失度或者体位不正确)。 3. )按受伤时间分: 新伤(2~3周内)和旧伤(/宿伤)。 4. )按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 闭合性损伤(钝性暴力损伤而无外部创口)和开放性损伤(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皮 肤、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相通)。 5. )按受伤程度(取决于 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长短 ,受伤部位及其面积大小、深度 )分:轻伤和重伤。 6. )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 生活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和交通性损伤。 7. )按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 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 6<10>.损伤的外因主要是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四种。 7<11>.损伤的内因是指由于 人体内部变化 的影响而致损伤的因素,包括 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 职业工种和七情内伤等。 8<20>.损伤的一般症状体征: 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 9<21>.损伤的特殊症状体征: 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10<21>.骨病的一般症状体征: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11<22>.骨病的特殊症状体征: 畸形、肿块、疮口与窦道、肌肉萎缩、肌肉挛缩。 12<23>.伤科局部望诊包括: 望畸形、望肿胀瘀斑、望创口、望肢体功能。 13<29>.测量肢体长度时,应将肢体置于 对称的位置上,而且先定出测量的标记,并做好记号,然后用 带尺测量两点间 的距离。四肢长度具体测量方法如下: 1. )上肢长度:肩峰一桡骨茎突尖(或中指尖) 2. )上臂长度:肩峰一肱骨外上髁 3. )前臂长度:肱骨外上髁一桡骨茎突 或 尺骨鹰嘴一尺骨茎突 4. )下肢长度:髂前上棘一内踝下缘 或脐一内踝下缘(适于骨盆骨折和髋部病变时) 5. )大腿长度:髂前上棘一膝关节内缘 6. )小腿长度:膝关节内缘一内踝下缘 或腓骨头一外踝下缘 14<30>.测量肢体周径时,两肢体取 相应的同一水平 测量,测量肿胀时取 最肿处,测量肌萎缩时取 肌腹部。 15<30>.中立位0 °法测量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为:见表 16<35>.各部位特殊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见表 2。 17<134>.伤科疾病/骨折的治疗,应以辨证论治为基础, 贯彻 内外兼治(局部与整体兼顾)、医患合作(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 )的治疗原则。 18<48>.伤科的药物治法分为 内治法和外治法。 19<48> .伤科内治法的初期治法有: 下法(攻下逐瘀)、消法(行气消瘀)、清法(清热凉血)、开法(开窍活血) 1。

中医骨伤科学考试重点超准总结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总论: 第一章:发展史 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还最早记载了使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 2、蘭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书中记载:“凡腰骨损断,先用门扉一 片,放斜一头,令患人覆眠,以手悍止,下用三人拽伸,医以手按损处三时久。: 5、元·危宜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关节活动度测量 中立位0°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邻肢夹角法:以两端肢体的夹角计算关节最大活动度。 第四章、治疗方法 骨折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配合 内治法 1)初期:攻下法或消法:攻下逐瘀,行气活血,清热凉血 2)中期:和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舒筋活络 3)后期:补法:补气养血、补益肝肾、补养脾胃 夹板固定的作用机制: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力;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 夹板固定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①四肢闭合性骨折,股骨干骨折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须配合持续牵引;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伤口闭合者;③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 2)禁忌症:①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②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③难以固定的骨折,如髌骨、股骨颈、骨盆骨折等;④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⑤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 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 1.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 2.密切观察伤肢的血运情况特别是固定后3~4天内更应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程度 3.注意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 4.注意经常调节扎带的松紧度 5.定期进行X线检查,了解骨折是否再发生移位,特别是在2周内要经常检查 6.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 7.夹板固定时间的长短,应根据骨折临床愈合的具体情况而定。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即可解除夹板固定。 骨牵引:股骨髁上和胫骨结节看一看 第五章、创伤急救(急救技术、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现场急救五大技术: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定义: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又称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筋膜间室综合征等,是因各种原因造成筋膜间隔区内组织压急剧增高,使血管受压,血循环障碍,肌肉和神经组织血供不足,甚至缺血性坏死,最后产生一系列的症状、体征,统称为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多见胫腓骨骨折、桡尺骨干双骨折、肱骨髁上骨折。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伤者有肢体骨折、脱位或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史。 5P征:疼痛、苍白、无脉、瘫痪、感觉异常。加上肿胀、骨筋膜间隔区组织压增高 8、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早诊早治,减压彻底,减少伤残率,避免并发症。 骨折的病因病机: 外在因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牵拉、积累应力 内在因素:年龄和健康状况;骨骼的解剖结构特点;骨骼本身的病变。 骨折的分类: 骨折断端是否与外界相接:闭合、开放、潜在开放性 骨折线形态:(横断、斜形、螺旋形、粉碎、青枝、嵌插、裂缝、压缩)骨折、骨骺分离 骨折合并伤:骨折的同时合并有血管、神经和内脏损伤者称之。 最常见的是脑、脊髓和肺部,其次为周围神经、泌尿系统、血管和腹腔内脏。 骨折并发症: 早期:创伤性休克、感染、脂肪或血管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多脏器衰竭等。 晚期: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和关节僵硬等。治疗:复位、固定、药物治疗(瘀祛,新生,骨合)、功能锻炼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_王和鸣_第三单元自测试卷

第三单元自测试卷 A 卷 (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的或最恰当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关节镜检查术后需限制活动的时间是()。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48小时 E.60小时 2.骨组织脱钙需达多少,方能在X线上表现出来。() A.5%~10% B.10%~20% C.20%~40% D.30%~50% E.40%~60% 3.椎管造影后为避免不良反应,应平卧()。 A.3小时 B.6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E.30小时 4.如需确诊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等,首选的影象诊断方法是()。A.X线平片 B.CT C.MRI D.ECT E.B超 5.膝关节镜检查时,最常选用的穿刺部位是()。 A.髌外上 B.髌内上 C.髌内下 D.髌外下 E.髌下中线 6.关节镜检查术后须禁止剧烈活动的时间是()。 A.2天 B.4天 C.1周 D.10天 E.2周 7.肩关节后侧穿刺的体位是()。 A.上臂轻度外展、外旋 B.上臂轻度外展、内旋 C.上臂内收、外旋 D.上臂内收、内旋E.上臂后伸 8.活体组织穿刺为干酪样物质,为何病变。() A.巨细胞瘤 B.单纯性骨囊肿 C.化脓性疾患 D.结核性病变 E.骨肉瘤9.磁共振图象上,表现非常低的信号强度的是()。 A.脂肪 B.髓质骨 C.皮质骨 D.肌肉 E.透明软骨 10.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肌电图表现何种波型的电位。() A.电静息 B.插入电位 C.纤颤电位 D.肌病电位 E.单纯相电位二、B型题(配伍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人每一问题后面的括号内) 1.下列操作的禁忌证是: (1)腰椎穿刺术。() (2)膝关节镜检查术。() A.蛛网膜下腔梗阻 B.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感染 C.内侧半月板破裂 D.脊椎感染 E.脊髓损伤 2.要明确下列疾病的诊断,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1)怀疑膝关节急性化脓性关节炎。() (2)后纵韧带骨化症。()

中医内科学考试笔记个人整理版

中医内科学笔记 肺系病证 一感冒 内经认识到感冒主要是外感风邪所致,明确指出病位属肺分列辛温辛凉两大治法-丹溪心法,感冒之名始于仁斋直指方,感冒与伤风互称始于明清 感冒不呈流行性;时行感冒症状呈流行性,全身症状重,起病急,易化热入里,变生他病,不常见痰热郁肺感冒若失治可转变-肺痈、肺胀 风寒证-荆防败毒散 风热证-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证-新加香薷饮(藿香正气散和鸡苏散)夏令感冒-身热汗少,头昏,肢体酸重,心烦口粘,苔黄腻,脉濡数 气虚感冒-参苏饮,患者久虚,面色晄白,汗出畏寒,动则益甚,平时易感冒,苔薄白,脉细弱-玉屏风散 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晕,心烦口干,干咳痰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咳嗽 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景岳全书 肺体属金,譬如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若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缚之火自内之则亦鸣-医学心悟 内伤咳嗽与-肺、肾、肝、脾有关 咳嗽的辨证要点-外感与内伤 久咳兼便溏用六君子汤-虚者补其母 咳嗽初起,用收涩药最易关门留寇 肺系病证同肝肺同治立论-泻白散合黛蛤散;五磨饮子;椒目瓜蒌汤;香附旋覆花汤 外感 风寒袭肺-三拗汤、止嗽散 风热犯肺-桑菊饮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温燥咳嗽桑杏汤清宣凉润 凉燥咳嗽咳嗽少痰,口干鼻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杏苏散温润止咳外感咳嗽,用解表药邪未尽去,仍咳嗽咽痒,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止嗽散 内伤 痰湿蕴肺-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久咳气逆,阵阵发作,痰少质粘,引胸胁疼痛,口燥咽干,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和黛蛤散 肺阴亏耗-沙参麦冬汤 内伤咳嗽久延可演变为-肺胀,喘证 三肺痿 首见于金匮要略 用清燥救肺汤作主方-肺痿 肺痿的病因-肺燥津伤;肺气虚冷 治疗肺痿首先应辨别虚寒虚热;阴阳 治肺燥津伤肺痿-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 虚热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虚寒甘草干姜汤生姜甘草汤 四肺痈 首载肺痈之名-金匮要略;创苇茎汤清热排脓-备急千金要方;认为乘初起时极力攻之-张氏医通;主张清热涤痰-杂病源流犀烛;以清肺热,救肺气-医门法津;提出初起在表宜散风清肺,己有里热宜降火抑阴,成脓宜平肺排脓,脓成

个人学习计划

关于个人学习计划4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有了新的学习内容,现在这个时候,你会有怎样的计划呢?学习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个人学习计划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个人学习计划篇1 为了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更好的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我参加了“国培计划(20xx)”——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信息技术培训;登陆国培计划网络研修平台,我顺利的完成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通过测评,我发现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在很多方面都有待提高,也打破自己之前的一些想法,特别是在测评时提到某些软件、专业术语我都从来没听说过,更何况应用和掌握了;因此,我要好好利用此次国培计划网络研修平台,把握好这次难得学习机会,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弥补自己课堂教学中的缺陷,让更多的孩子热爱数学,学好数学,为此,本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次培训个人研修计划。 一、研修目标 1.通过培训,能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2.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3.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具体措施 1.每天利用1—2小时登陆国培计划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个人学习计划篇2

最新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总论 第一章:发展史 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新伤:是指2~3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 旧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2、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第三章、诊断 1、望诊:选择题 2、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中立位0 °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即0°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2)邻肢夹角法:以两段肢体的夹角计算关节最大活动度。 重点: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Eaten 'test)(做法、临床意义) 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 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4、直腿抬高试验(Laseque ' sign ) 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抬高70°?90。而无任何不适;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觉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麻木者为阳性。多见于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另:直腿抬高踝背伸试验,即加强试验) 5、骨盆挤压试验(Pelvic compression test ) 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的髂 嵴。如果该处出现疼痛,即为骨盆挤压试验阳性,提示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6、搭肩试验(Dugas sign ) 患者端坐位或卧位,肘关节取屈曲位,将手搭于对侧肩部,如果能搭于对侧肩部,但肘部不能贴近胸壁, 或肘部能贴近胸壁,但手不能搭于对侧肩部,即为搭肩试验阳性。提示肩关节脱位。 7、疼痛弧试验(Painful arc test ) 患者肩外展或被动外展其上肢,当肩外展到60 °120。范围时,肩部出现疼痛为阳性。这一特定的外展痛称为疼痛弧,由冈上肌腱在肩峰下摩擦、撞击所致,说明肩峰下的肩袖有病变。 8、回旋挤压试验(McMurray test)用于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有无裂伤。 重点9、抽屉试验 (Drawer test ) 又称前后运动试验,推拉试验,患者坐位或卧位,双膝屈曲90。,检者一手固定踝部,另一手推拉小腿上段,如能明显拉向前方约1cm,即前抽屉试验阳性,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若能明显向后推1cm即后抽屉试验 阳性,则为后交叉韧带损伤,若前后均能推拉1cm,即前后抽屉试验阳性,说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第四章、治疗方法 1、内治法分期: 1)初期:伤后1~2周内,多用下法”和消法”,治血和理气兼顾。常用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清热活血法; 2)中期:伤后3?6周,多用和法”和缓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常用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 活络法; 3)后期:伤后7周以上,多用补法”和温法”调理脏腑,补益气血。常用补气养血法、补养脾胃法、补益肝肾法。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题库答案

(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的或最恰当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新石器时代已产生的外科手术器械为()。 A.曲针 B.小针刀 C.铍针 D.砭镰 E.刀 2.首次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的是()。 A.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B.南齐·龚庆宜《刘涓子鬼遗方》 C.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D.《吕氏春秋》 E.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3.有一患者自高处坠落,臀部着地,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问病因是何种外力? () A.直接暴力 B.间接暴力 C.肌肉强烈收缩 D.持续劳损 E.拼力岔气 4.骨折后出现疼痛的特征是()。 A.胀痛 B.酸痛 C.游走性疼痛 D.放射性疼痛 E.间接压痛 5.痿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筋肉挛缩 B.肌肉肿胀 C.肌肉萎缩 D.肌肉青紫 E.肌肉疼痛 6.摸诊(触诊)时,往往最先使用的是()。 A.触摸法 B.挤压法 C.叩击法 D.旋转法 E.屈伸法 7.对骨伤科来说,辨证之首要是()。 A.辨表里 B.辨阴阳 C.辨虚实 D.辨寒热 E.辨气血 8.任脉受纳阴经之气,其证候多发生在()。 A.头部 B.胸部脏器 C.小腹腔内脏器 D.四肢 E.背脊 9.临床表现为腰酸膝软、形寒肢冷、五更泄泻、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应诊断为()。 A.膀胱湿热 B.肾精不足 C.肾虚不固 D.肾阳虚 E.肾阴虚 10.患处持续性剧痛,夜间加重,并见精神委靡,食欲不撮,消瘦,贫血等,可能是 ()。 A.退行性骨关节病 B.良性骨肿瘤 C.先天性骨关节畸形 D.骨痨 E.恶性骨肿瘤 (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墳入每一问题后面的括号內) 1.下列诊治方法的最早记载是: (1)创伤后严重并发症“伤痉”(破伤风)的最早记载()。 (2)世界上最早记载应用水银(水银膏)治疗外伤感染的是()。 A.《黄帝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阴阳脉死候》 D.《周礼·天官》 E.《肘后救卒方》 2.我国最早的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是: (1)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 (2)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巨著是()。 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 C.《诸病源候论》 D.《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E.《伤寒论》 3.损伤病机与下述机体结构的关系: (1)在伤科疾患中最为多见的是什么损伤?() (2)损伤病机的核心内容是损伤与什么的关系?() A.皮肉筋骨 B.气血 C.津液 D.脏腑 E.经络 4.下列伤患的闻诊体征为: (1)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或关节内有游离体时,屈伸旋转膝关节可有清脆的响声,此属于()。 (2)关节脱位在整复成功时,常能听到“格得”一声,此属于()。 A.骨擦音 B.骨传导音 C.入臼声 D.肌腱弹跳声 E.关节弹响声 5.下列损伤的望诊姿态为: (1)肩关节脱位常见姿态是()。 (2)急性腰扭伤常见姿态是()。 A.手扶托患侧前臂 B.手托住下颌 C.手扶腰向患侧倾斜 D.不能承重下地行走 E.颈部强直不能转侧 (在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相互间有特殊联系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西汉名医淳于意留下的“诊籍”记录了两例完整的伤科病案是()。 A.堕马致伤 B.金镞致伤 C.举重致伤 D.跌仆致伤 E.蹉跌致伤 2.以下疾患属于损伤的是()。 A.骨肿瘤 B.骨疽 C.骨折 D狂犬病 E.脱位 3.伤后曰久出现肢体疲乏,肌肉捎瘦等病症,应注意与下列哪些脏腑关系?() A.肝 B.胆 C.脾 D.胃 E.肾 4.伤气主要是气机因损伤而运行失常,其中哪两种情况是危象,必须抢救?() A.气滞 B.气闭 C.气脱 D.气虚 E.气逆 5.损伤失血之证,哪些脉象属脉证相符的顺脉?()

中医内科学笔记

第一章肺系疾病 第一节感冒 一、定义: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而导致得常见外感疾病。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二、源流:1、《内经》提出病因与主证。 2、《伤寒论》认识到风寒感冒有轻重之别。 3、《诸病源候论》倡导时行致病。 4、《仁斋直指方》首提感冒一名。 5、《丹溪心法》认为病位在肺,提出治疗大法。 6、《类证治裁》提出时行感冒之名。 7、从温病学说兴起之后,把风热感冒纳入温病得卫分 证,创立了银翘散、桑菊饮等著名方剂。 三、病因病机: (一)发病学特点: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袭致病。 (二)病理关键:邪袭肺卫,以卫表失与为主。 (三)病理性质有寒热两类: (四)预后良好,少有传变。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辨寒热虚实、辨不同兼夹、辨虚实 (二)、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三)、分型论治:

1、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加减 4、气虚感冒:参苏饮 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五、感冒与温病早期得鉴别诊断、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得鉴别诊断 六、预防及预后 第二节咳嗽 一、定义:定义:由于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脏腑功能失调伤及于肺)各种因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出现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时,谓之咳嗽病。 二、源流:1、《内经》论述咳嗽得病因病理。 2、《景岳全书》明确分为外感内伤两类。提出了治外 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治内伤咳嗽甘平养阴为宜得 著名观点。 3、《医学正传》强调调畅气机。 4、《医门法律》论述燥得病机与治法,提出温润、凉 润两大方法。 5、《医宗必读》谈治疗咳嗽得动静原则。 6、《临证指南医案》进一步谈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得 治疗。

中医骨伤科学笔记精华

中医骨伤科学笔记精华 锁骨:后上方及前下方,间接中外1/3多4W 粉碎性6W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见于少年及儿童。 肱骨外科颈:2-3CM,无移位1-2W 外展-外侧崁插大头在腋窝4W 移位明显且收可配合皮肤牵引3W,肩关节置于外展前屈位臂丛神经腋AV 肱骨干骨折:中下1/3桡N。上3近前远上外中3近外前远上下3成角旋间接暴力下3固定屈曲90度中立位成6-8儿3-5中3不愈合若收型,大头垫在肱骨上髁的上部外展在腋窝直接暴力多致中、上1/3骨折,多为横形或粉碎骨折。2.传导暴力多见于中、下1/3段骨折,多为斜行或螺旋形。3.旋转暴力多可引起肱骨中、下1/3交界处骨折,所引起的肱骨骨折多为典型螺旋形骨折。如骨折平面在三角肌止点上者,近折端受胸大肌、大圆肌、背阔肌牵拉向移位,远折端因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作用向外上移位。如骨折平面在三角肌止点以下,近折端受三角肌和喙肱肌牵拉向外前移位,远折端受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作用向上重叠移位。闭合性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时,观察2~3个月,手术探查,腕功能位。 肱骨髁上:30-50度前倾角正中N肘翻提携角10-15与脱位鉴别-肘后三角肘翻固定无移90°-110°2-3W 伸直型90-110-3屈曲40-60 3W再90°1-2W 伸直型:此型多见,跌倒时肘关节半屈位手掌着地,暴力经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导致肱骨髁上部骨折,骨折线由上至下斜形经过屈曲型少见 骨骺出现与闭合上髁5-17外上11-17滑车8-16肱骨小头1-15桡骨小头5-15尺骨鹰嘴10-14 肱骨外髁5-10岁出现骨折无移位90°有移位肘伸直前臂旋后位肘伸直稍外翻2W,改屈肘90°1W 也可以屈肘60°3W 肱骨上髁尺N分Ⅳ度①无或轻度移位屈肘902W②分离旋转,骨折块在肘关节间隙平面③骨块卡到关节④伴肘关节桡侧脱位屈肘902-3 尺骨鹰嘴成人多见固定无移位20-603W移位0-203W改901-2W 桡骨头:30度可不复位固定90度2-3W 孟氏骨折:尺上1/3合并桡骨头桡N伸直儿屈曲成收幼先复桡后复尺固定以尺骨面为中心,在前臂的掌背侧各一分骨垫,掌侧(伸直)背侧(屈曲)平垫,桡骨头前外侧(伸直)后外侧(屈曲)或外侧(收)葫芦垫,尺骨侧上下平垫。伸直固定在屈肘位4-5W,屈曲或收固定在伸肘2-3W后改屈肘2W。 尺桡骨:150度旋转复位肩外展肘屈曲90中下1/3前臂中立位,上1/3旋后位,上3先尺,下3先桡固定90成人6-8W儿3-4W 桡骨干:上1/3近端旋后远前余近中立远旋前 盖氏骨折:桡下1/3合并下尺桡三型桡骨干下1/3横断螺旋斜行多见先复脱位 桡骨远端骨折:掌10-15尺20-254-5W 腕舟骨:多发腰部,除结节部其它易坏死固定腕直尺偏拇指对掌3-6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

中医骨伤科学 题型:名解10x3′填空20x1′ 简答4x5′ 论述3x10′ 一、名解 1.孟氏骨折:即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是指尺骨半月板切迹以 下的上1/3骨折,桡骨头同时自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脱位,而肱尺关 节没有脱位。 2.盖氏骨折:即桡骨中下1/3骨折合并尺桡远侧关节脱位。前臂旋转时,桡 骨尺切迹则围绕着尺骨小头旋转,若三角纤维软骨、尺侧腕韧带或尺骨茎 突被撕裂,则容易造成下桡尺关节脱位。 3.巴尔通氏骨折(背侧缘型骨折):跌倒时,前臂旋前,腕背伸位手掌着地, 外力使腕骨冲击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背侧缘,造成桡骨远端背侧缘劈裂骨 折,伴有腕关节向背侧脱位或半脱位。 4.反巴尔通氏骨折(掌侧缘型骨折):跌倒时,腕关节呈掌屈位,手背先着 地,造成桡骨远端掌侧缘劈裂骨折,同时伴有腕关节向掌侧脱位或半脱位。 5.克雷氏骨折(伸直型桡骨远段骨折):跌倒时,肘部伸直前臂旋前,腕关节 呈背伸位,手掌先着地,暴力引起桡骨远端骨折。畸形为:餐叉样畸形。 固定位置:屈曲尺偏。 6.开放性骨折:有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者。闭合性骨折:骨 折断端不与外界相通者。 7.肘后三角:肘部三点骨突标志是肱骨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突,伸肘时, 这三点成一直线;屈肘时,这三点成一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 8.贝雷氏角: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成30°-45°的结节关节角。 9.牵拉肘: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幼儿,又称牵拉肘。 10.颈干角(内倾角):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形成的角度,正常值在 110°–140°。 11.前倾角(扭转角):股骨颈的中轴线与股骨两髁中间点的连线形成的角度, 正常值为12°–15°。 12.Bryant三角:病人仰卧,沿一侧髂前上棘垂直向下和向大转子尖各划一 线,再从大转子尖端画一水平线,即成一三角形。 13.本奈氏骨折: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14.史密斯骨折(屈曲型桡骨远段骨折):跌倒时,手背着地,腕关节急剧掌屈 所致。 15.餐叉样畸形:克雷氏骨折从腕部侧位观,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 16.反常呼吸:多根肋骨双处骨折时,或者胸侧方多根肋骨骨折,由于暴力大, 往往同时有多根肋骨前端的肋软骨关节脱位或肋软骨骨折,使该部胸廓失 去支持,产生浮动胸壁,吸气时因胸腔负压增加而向内凹陷,呼气时因胸 腔负压减低而向外凸出。 二、填空 1.骨折的一般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骨擦 音、异常活动。 2.骨折的愈合过程: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期、骨痂改造期。 3.骨折的总体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职、医患合作。 4.锁骨中1/3骨折的典型移位机理是什么?近折段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向

最新中医骨伤科学基础题库个人整理版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的或最恰当的答案,并将其前2 面的序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3 1.新石器时代已产生的外科手术器械为()。 4 A.曲针 B.小针刀 C.铍针 D.砭镰 E.刀 5 2.首次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的是()。 6 A.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B.南齐·龚庆宜《刘涓子鬼遗方》 C.隋·巢7 元方《诸病源候论》 D.《吕氏春秋》 E.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8 方》 9 3.有一患者自高处坠落,臀部着地,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问病因是何种10 外力? 11 () 12 A.直接暴力B.间接暴力C.肌肉强烈收缩D.持续劳损E.拼 13 力岔气 14 4.骨折后出现疼痛的特征是()。 15 A.胀痛 B.酸痛 C.游走性疼痛 D.放射性疼痛 E.间接压痛 16 5.痿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17 A.筋肉挛缩 B.肌肉肿胀 C.肌肉萎缩 D.肌肉青紫 E.肌肉疼痛 18 6.摸诊(触诊)时,往往最先使用的是()。 19 A.触摸法 B.挤压法 C.叩击法 D.旋转法 E.屈伸法 20

7.对骨伤科来说,辨证之首要是()。 21 A.辨表里 B.辨阴阳 C.辨虚实 D.辨寒热 E.辨气血 22 8.任脉受纳阴经之气,其证候多发生在()。 23 A.头部 B.胸部脏器 C.小腹腔内脏器 D.四肢 E.背脊 24 9.临床表现为腰酸膝软、形寒肢冷、五更泄泻、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应诊25 断为()。 26 A.膀胱湿热 B.肾精不足 C.肾虚不固 D.肾阳虚 E.肾阴虚 27 10.患处持续性剧痛,夜间加重,并见精神委靡,食欲不撮,消瘦,贫血等,28 可能是 29 ()。 30 A.退行性骨关节病 B.良性骨肿瘤 C.先天性骨关节畸形 D.骨 31 痨 E.恶性骨肿瘤 32 二、B型题(配伍题)每小题2分(题内每一问题为1分),共10分。 33 (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墳34 入每一问题后面的括号內) 35 1.下列诊治方法的最早记载是: 36 (1)创伤后严重并发症“伤痉”(破伤风)的最早记载()。 37 (2)世界上最早记载应用水银(水银膏)治疗外伤感染的是()。 38 A.《黄帝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阴阳脉死候》 D.《周礼·天 39 官》 40

中医骨伤科重点笔记总结

1<1>.中医骨伤科学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骨”“正体”“伤科”。 2<4>.唐.·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其中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首次描述髋关节脱位,并分为“从档内处”(前脱位)和“从臀上出”(后脱位)两种,利用手牵足蹬法复位。 3<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首.载其创.的“悬吊复位法..... ”。 明.·薛己..撰《正体类要....》中序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4<6>.清.·吴谦..等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5<9>.损伤的分类..... : 1.) 按损伤部位....分:外伤(皮肉筋骨脉)和内伤(脏腑损伤以及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紊乱)。 2.) 按损伤性质....分:急性损伤(急骤暴力所致)和慢性损伤(劳逸失度或者体位不正确)。 3.) 按受伤时间.... 分:新伤(2~3周内)和旧伤(/宿伤)。 4.) 按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闭合性损伤(钝性暴力损伤而无外部创口)和开放性损伤(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皮肤、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相通)。 5.) 按受伤程度....(取决于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长短,受伤部位及其面积大小、深度)分:轻伤和重伤。 6.) 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生活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和交通性损伤。 7.) 按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 分: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 6<10>.损伤的外因..... 主要是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四种。 7<11>.损伤的内因.....是指由于人体内部变化的影响而致损伤的因素,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和七情内伤等。 8<20>.损伤..的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 、功能障碍。 9<21>.损伤..的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10<21>.骨病..的一般症状体征......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11<22>.骨病..的特殊症状体征......:畸形、肿块、疮口与窦道、肌肉萎缩、肌肉挛缩。 12<23>.伤科局部望诊...... 包括:望畸形、望肿胀瘀斑、望创口、望肢体功能。 13<29>.测量肢体长.....度.时,应将肢体置于对称的位置上,而且先定出测量的标记,并做好记号,然后用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四肢长度具体测量方法如下: 1.)上肢..长度:肩峰—桡骨茎突尖(或中指尖) 2.)上臂.. 长度:肩峰—肱骨外上髁 3.)前臂.. 长度:肱骨外上髁—桡骨茎突 或 尺骨鹰嘴—尺骨茎突 4.)下肢..长度:髂前上棘—内踝下缘 或 脐—内踝下缘(适于..骨盆骨折和髋部病变时) 5.)大腿.. 长度:髂前上棘—膝关节内缘 6.)小腿.. 长度:膝关节内缘—内踝下缘 或 腓骨头—外踝下缘 14<30>.测量肢体周径......时,两肢体取相应的同一水平测量,测量肿胀..时取最肿处,测量肌萎缩...时取肌腹部。 15<30>.中立位...0.°法.测量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为:见表1。 16<35>.各部位特殊检查.... 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见表2。 17<134>.伤科疾病/骨折的治疗..,应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贯彻动静结合(固定与活动统一)、筋骨并重(骨与软组织并重)、内外兼治(局部与整体兼顾)、医患合作(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的治疗原则....。 18<48>.伤科的药物治法.... 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 19<48>.伤科内治法的初期...... 治法有:下法(攻下逐瘀)、消法(行气消瘀)、清法(清热凉血)、开法(开窍活血)。 <表1—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中立位0°法)>

中医骨伤科学考试题库

《中医骨伤科学》 一、中医骨伤科学问答 1.如何理解“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的含义? 明代薛己所著的伤科专著《正体类要》序中所说:“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这说明局部外伤,可以导致机体的内脏功能失调,明确认识了外伤与内伤、局部与整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对伤病的诊治,应从整体出发,对皮肉、筋骨、气血、津液、脏腑、经络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加以综合分析,才能认识损伤的本质及病理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2.伤气的病理变化包括哪些?各自的病理特点是什么? 伤气的病理变化,概括起来包括有气滞、气闭、气虚、气脱、气逆等。 ①气滞:由于负重用力过度,或举重、迸伤,或跌仆闪挫等,导致气机流通发生障碍,而出现气滞现象,其特点为外无瘀肿,自觉疼痛,范围广泛,痛无定处。多见于胸胁部损伤。 ②气闭:多见于严重损伤而骤然导致气血错乱,气为血壅,气闭不宣。主要表现为卒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烦躁妄动,面赤,牙关紧闭,目瞑尿遗等。常见于严重损伤的患者。 ③气虚:是人体全身或某一脏腑功能不足或衰退的病理现象,系由伤损,或创伤后元气化源不足而致。主要表现有疲倦乏力、语言低微、呼吸气短,心悸耳鸣,胃纳不佳,自汗,脉虚细无力等。常见于某些慢性损伤病人,严重损伤的恢复期,体质虚弱和老年患者。 ④气脱:损伤后大量失血,气随血脱,出现本元不固的病理现象,主要表现有突然昏迷或醒后又昏迷,目闭口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呼吸浅促,大汗淋漓,脉微弱。多见于颅脑损伤,骨折合并内脏损伤有大出血者。 ⑤气逆:是因损伤而致内伤肝胃,可造成肝胃气机不降而反逆上。主要表现有嗳气频频,作欲吐或呕吐等症。 3.伤血的病理变化包括哪些?各自的病理特点是什么? 伤血的病理变化包括有血瘀、血热、血虚、血脱等。 ①血瘀:多因局部损伤出血,离经之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临床上常见局部损伤肿胀疼痛,皮肤青紫,疼痛如针刺刀割,疼痛固定不移,是血瘀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②血热:损伤后积瘀化热或肝火炽盛,血分有热均可引起血热,症见发热、口渴、心烦、舌红绛,脉数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高热昏迷,积瘀化热,邪毒感染,可致局部血肉腐败,酝酿成脓。 ③血虚:由于失血过多或心脾功能不佳,生血不足所致,表现为面色不华或萎黄、头晕、目眩、心悸、手足发麻、心烦失眠、爪甲色淡、舌淡白、脉细无力等。 ④血脱:多出现在较严重的创伤失血后,表现为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甚则晕厥等虚脱症状。 4.损伤与肝肾的关系如何? 肝藏血、肝主筋,全身筋肉的运动与肝有密切关系,运动属于筋,而筋又属于肝,肝藏血,肝血充盈才能使肢体的筋得到充分的濡养,以维持正常的活动。若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出现手足拘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骨的生长、发育、修复,均须依赖肾脏精气的滋养和推动。肾之精气充盛,则骨质坚硬而不易发生骨折,即使发生骨折也易修复。若肾之精气不足,则骨软无力,发育迟缓,骨脆而易骨折或畸形,由于肾与骨的关系密切,骨折损伤必内动于肾,故对骨伤的治疗,必须采用补肾续骨法。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互化。肾主骨,肝主筋,筋附于骨,筋骨相连。在损伤中,伤筋能损骨,而骨损亦能伤筋,筋骨损伤可内动肝肾而影响精血对筋骨的滋养。若肝肾之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