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灾害学作业参考答案

自然灾害学作业参考答案

自然灾害学作业参考答案
自然灾害学作业参考答案

《自然灾害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寒潮:形成于极地的冷气团南下,由于它们温度低、气压高,寒冷的气流就会使所经之处气温急剧下降,几天内能下降10℃或更低,这种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被称为寒潮。

2、浮石:当火山猛烈喷发时,在气体从岩浆中跑出动的过程中,岩浆了也迅速地冷却,形成了一种多孔的岩石,叫作浮石。

3、气象灾害:是一种发源于地球大气圈的自然灾害,全球大气在不停的运动之中,它常表现为各种波状和涡旋运动,使得大气中的动能、热能不断积累和释放,从而构成了各种气象事件。

4、火山泥石流:指含有大于25%火山物质的泥流或碎屑流,其稠度相当于新鲜的湿的混凝土。

5、洪涝灾害:通常是指由于大气降水偏强,致使江河洪水泛滥,淹没田地和城乡,或因长期降雨等产生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土地,造成农业或其他财产损失和人员作伤亡的一种灾害。

6、洪水重现期是指某洪水变量(如洪峰流量或时段洪量)大于或等于一定数值,在很长时期内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的概念。

7、沙尘暴:沙尘暴是指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沙尘吹起,使空气很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

8、泥石流是沙石、泥土、岩屑、石块等松散固体物质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或坡面向下运动的特殊流体。

9、震的震级表示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震级大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就多

10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海底地形突然变化所引发的具有超长波长玄周期的大洋行波。

11、台风就是在大气中绕着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的同时又向前移动的空气涡旋。

12、沙尘暴是指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沙尘吹起,使空气很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

13、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周围地区的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所以就形象的被成为热岛。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A

5、A

6、B

7、B

8、C

9、A 10、D

11、D 12、A 13、D 14、B 15、C

16、A 17、D 18、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11、√12、×13、√14、×15、×

四、简答题

1、海啸的产生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答案要点:(1)深海;(2)大地震;(3)开阔并逐渐变浅的海岸条件

2、简述浅水波的特性。

答案要点:(1)浅水波没有色散,所有频率的波都跑得一样快,浅水波传播时,形状不会改变;(2)浅水波传播的速度只与海水深度有关,海水越深,传播得越快。

3、简述火山的生命周期。

答案要点:(1)火山猛烈喷发阶段,大量物质由火山口喷出;(2)火山持续喷发阶段,火山喷出物质以气体为主;(3)喷发尾声阶段,气体沿火山口附近的大量的裂隙喷出;(4)进入休眠阶段,大量物质喷出后,火山口附近地面下降,形成火山湖火山进入休眠

4、发育成熟的天然河流,一般可分为哪几个部分?

答案要点:发育成熟的天然河流,一般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

5、简述触发滑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要点:(1)地震;(2)水的作用;(3)人为的不合理的开挖。

6、滑坡和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1)对居民点的危害;(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4)对矿山的危害。

7、简述海啸的产生过程。答案要点:(a)俯冲板块向上覆板块向下俯冲运动;(b)两个板块紧密接触,俯

冲造成上覆板块缓慢变形,不断积蓄弹性能量;(c)能量积蓄到达极限,紧密接触的两个板块突然滑动,上覆板块“弹”起了巨大的水柱;(d)水柱向两侧传播,形成海啸。

8、台风的发生,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案要点:(1)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海面至60m深的这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2)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3)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4)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

9、21世纪自然灾害的特点。

答案要点:(1)城市灾害越来越重要;(2)灾害损失比GDP增长得更快;(3)城市抗灾能力越来越脆弱;(4)从工程灾害转为社会灾害。

10、地球表面的大气圈可分为哪几层?各自有什么特点?

答案要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和外大气。对流层特点:(1)垂直运动旺盛;(2)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3)具有云雾雨雪等现象。平流层热点:(1)气流稳定,无对流;(2)温度随高度不变(3)水汽、尘埃少,很少有降水。中间层特点:(1)温度随气温升高而降低;(2)空气垂直运动强烈;(3)水汽少;(3)白天出现电离层。暖层:(1)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2)空气处于电力状态;(3)出现极光。散逸层:(1)空气及其稀薄;(2)温度随高度升高。

11、绝大多数地质活动集中发生在板块边界处,按照板块的运动方式,可分为哪几类?及其各自特征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答案要点:板块边界可分为发散边界、汇聚边界和转换边界。

发散边界是两个相互分离的板块之间的边界,地表特征主要为大洋中脊轴部和洋隆,如东非大裂谷。汇聚边界是两个相互汇聚、消亡的板块之间的边界,可进一步分为俯冲边界和碰撞边界:现代俯冲边界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缘,欧亚板块南缘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是典型的板块碰撞带实例。转换边界两侧的板块作平行于边界的走滑运动,岩石圈既不增生也不消亡。地表特征表现为转换断层,这类边界的代表是加利福尼亚的圣安德烈斯断层,它是北美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一段边界。

五、论述题

1、论述减轻海啸灾害的途径。

答案要点:(1)海啸灾害的预测、(2)早期预警和(3)发生灾害后力争把灾害减到最小。

2、论述治理泥石流常用的措施,并举例说明。

答案要点:治理泥石流常用的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两者结合的叫做综合措施。(1)工程措施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稳固、拦挡、排导;(2)生物措施主要指保护和恢复泥石流流域的植被,科学地利用流域内的各种资源,恢复流域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以此改善地表汇流条件,减少水土流失,进而抑制泥石流的活动。

举例略。

3、论述长江流域的水灾是什么原因促使的?

答案要点:(1)大面积的森林砍伐、水土流失,导致河流泥沙量增加;(2)长江流域湖群的消失。

4、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原因,及它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减少这些负面影响,人类应做哪些努力?

答案要点:全球变暖产生的原因;地球轨道变化因素(米兰科维奇理论)和人类活动因素;负面影响,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荒漠化,还会给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管理学原理课程作业及答案3

管理学原理作业3 单项选择题 第1题霍桑试验表明 A、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害的 B、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益的 C、企业应采取一切措施来取缔非正式组织 D、企业应该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答案:D 第2题假设你召集下属开会,研究解决领导所布置的一项紧急任务,结果其中有位比较罗嗦的人大讲特讲与主题无关的教条理论,耽误很多时间。你认为如何应付这种情况为好? A、任其讲下去,让其他与会者群起而攻之 B、不客气地打断其讲话,让别人发言 C、有策略地打断其讲话,指出时间很宝贵 D、允许其畅所欲言以表示广开言路 答案:C 第3题某国有企业的管理部门每月均对工程师们的工作进行分等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报酬挂钩。这样做最有可能产生的后果是什么? A、获得高等级的优秀工程师们会再接再励,而等级低的则会努力改进工作以求题高 B、优秀工程师由于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而产生跳槽思想,差一些的则仍会留在企业 C、对这种严格控制,工程师们很有意见,致使今后工作难以分配 D、差一些的工程师,由于面子过不去而另谋职业出走,结果只留下优秀的工程师 答案:B 第4题进行控制时,首先要建立标准。关于建立标准,下列四种说法中哪一种有问题? A、标准应该越高越好 B、标准应考虑实施成本 C、标准应考虑实际可能 D、标准应考虑顾客需求 答案:A

第5题按控制的时机分类,可把控制方法分为 A、预先控制、持续控制、现场控制 B、预先控制、持续控制、结果控制 C、预先控制、现场控制、结果控制 D、持续控制、现场控制、结果控制 答案:C 第6题控制活动应该() A、与计划工作同时进行 B、先于计划工作进行 C、在计划工作之后进行 D、与计划工作结合进行 答案:D 第7题最重要又最困难的反馈控制方法是 A、财务报告分析 B、标准成本分析 C、质量控制分析 D、工作人员成绩评定 答案:D 第8题从某种意上说,既是计划工作的基础,又是控制的基本标准的是() A、实物标准 B、费用标准 C、收入标准 D、成本标准 答案:A 第9题()也叫做标准、查询信息。 A、系统化信息 B、外源信息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Methods):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了 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 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2、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二、简答题 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1)、地质法(2)、地球物理方法(3)、钻探法(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探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其中,地质法贯穿始终,物探是关键,钻探是归宿。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设备 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 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相应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球物 理测井。 (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用重 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磁力 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3)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电(磁)场变化,产生电性异常,用 电法(磁)仪测量其异常,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4)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 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5)地球物理测井:电测井;电磁测井;放射性测井;声波测井;地温测井;密度测井。 3、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环节。 (1)野外数据采集(2)室内资料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

《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交通工程学》习题解 习题2-1 解:⑴ 小时交通量: h Q /2493195190210195201205220219232217208201辆=+++++++++++= ⑵ 5min 高峰流率: h Q /27845 60 2325辆=? = ⑶ 15min 高峰流率: h Q /268415 60 )220219232(15辆=? ++= ⑷ 15min 高峰小时系数: 929.04 6712493 15=?=PHF 习题2-2 解:已知: % 26.131326.0082.03086.17082.086.1730 ,/h 1500C ,/d 50000AADT 3 .13.11==-?=-====--x K x 辆辆 设计小时交通量: h K AADT DHV /66301326.050000100辆=?=?= 车道数: 42.41500 6630 1=== C DHV n 该道路需修6车道。 注:此题5.0=D K 。 如果6.0=D K ,3.5=n 。

习题2-3 解: 1000606 100 =?= Q 辆/h 车头时距:6.31000/3600/3600===Q h t s/辆 车头间距:206.36 .3206.3=?== t s h V h m/辆 车流密度:5020/1000/1000===s h K 辆/km 第一辆车通过时间:2.120 24===V S t h 习题2-4 解: s t n t i i 5)3.56.47.44.53.59.42.51.58.47.40.52.50.59.41.58.4(16 1 1161=+++++++++++++++==∑= h km s m t ns V n i i S /72/2080 100 161 ==?= = ∑= h km V n V i i t /16.726.1154161 )9.673.786.767.669 .675.732.696.700.756.760.722.690.725.736.700.75(16 1 116 1=?=+++++++++++++++==∑=

2017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7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7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管理 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同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2、保健因素 赫茨伯格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诸如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所需等等,如果得到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他把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3、反馈控制: 这类控制主要是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已经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分析其原因和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拟定纠正措施并予以实施,以防止偏差继续发生或防止其今后再度发生。 4、命令一致 原理命令一致原理,是指主管人员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5、商议式的管理方 法利克特的四种管理方法中的一种。主管人员在做决策时征求、接受和采用下属建议;试图去酌情利用下属的想法

与意见,运用奖赏并偶尔兼作处罚的办法让职工参与管理。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原理中,属于人员配备工作原理的是(c ) A、许诺原理 B、目标统一原理 C、责权利一致原理 D、命令一致原理 2、20世纪初,提出图表系统法的人是(A ) A、甘特 B、泰罗 C、维纳 D、穆登 3、管理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A ) A、维持现状 B、打破现状 C、改变现状 D、实现创新 4、管理的主体是(D ) A、企业家 B、全体员工 C、高层管理者 D、管理者 5、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是(B ) A、因果法 B、外推法 C、德尔菲法 D、头脑风暴法 6、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D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德鲁克 7、下列哪种组织结构又称为”斯隆模型”( D) A、多维立体结构 B、矩阵结构

习题一参考答案

重力勘查技术习题解答 习 题 一 参 考 答 案 1.名词解释:大地水准面;莫霍面。 2.决定各类岩(矿)石密度的主要因素是哪些? 决定沉积岩、火成岩密度的主要因素各是什么? 答:根据大量的测定和长期的研究结果,一般认为决定岩(矿)石密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有:①岩(矿)石的矿物成分及含量;②岩(矿)石的孔隙度及孔隙中的含水量; ③岩(矿)石的埋藏深度。 决定沉积岩、火成岩密度的主要因素各是:孔隙度、矿物成分及含量。 3.试绘出图1.1中A 、B 、C 各点的引力、惯性离心力和重力的方向。 4.重力位的导数: 重力位的一阶导数:x W ,y W ,z W 物理含义:重力场在相应坐标轴上的分量。 重力位的二阶导数:6个 yy xx W W W ?=-,xy W :曲率值; xz W ,yz W :重力水平梯度; zz W :重力垂直梯度; 物理含义:ij W 表示i g 在j 方向的变化率。 重力位的三阶导数: zzz W 物理含义:重力垂直梯度在垂直方向的变化率 5、假定地球是一个密度均匀的正球体,位于球心处单位质点所受的引力应是多大?有人说,按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该处的引力应为无穷大(因为 ∞→→2 0lim r GM r ),对不对?为什么? 图1-1

答:不对,应为零,万有引力定律适应于两质点之间或两物体的大小相对于距离可以忽略的情况。 6、重力等位面上重力值是否处处相等?为什么?如果处处相等,等位面的形状如何?如果重力有变化,等位面的形状又有何变化? 答:等位面上重力位相等,重力值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若处处相等则为平面。 7、利用用赫尔默特公式计算: 1)从我国最南边的南沙群岛(约北纬5?)到最北边的黑龙江省漠河(约北纬54?),正常重力值变化有多大? 请用用赫尔默特公式计算。 答:1901-1909年赫尔默特公式 2229.78030(10.005302sin 0.000007sin 2)/g m s ???=+- 南沙群岛处有:1 1.000040059g = 漠河有:2 1.00346367g = 则:2 210.003423611/g g m s -= 2)两极与赤道间的重力差是多大? 3)若不考虑地球的自转,仅是由于地球形状引起的极地与赤道间重力差为多少? 8、利用2/g c r =(c 为常数)计算地面的正常重力的垂直变化率,已知平均重力为9.8×106g.u.。 解:依题设,知道:2/g c r = 将上式对r 求导得到正常重力场随r 的变化率为 322g c g r r r ?=-=-? 代入所给值,得 3.076.g g u r ?=-? 9、将地球近似看成半径为 6370km 的均匀球体,若极地处重力值为 9.82m/s ,试估算地球的总质量为多少? 答:在极地处的重力只沿自转轴方向有分量,可近似为 2GM g R = , 则 2/M gR G ==5.96×1024(kg )

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解析

《交通工程学》习题解 习题2-1 解:⑴ 小时交通量: h Q /2493195190210195201205220219232217208201辆=+++++++++++= ⑵ 5min 高峰流率: h Q /27845 60 2325辆=? = ⑶ 15min 高峰流率: h Q /268415 60 )220219232(15辆=? ++= ⑷ 15min 高峰小时系数: 929.04 6712493 15=?=PHF 习题2-2 解:已知: % 26.131326.0082.03086.17082.086.1730 ,/h 1500C ,/d 50000AADT 3 .13.11==-?=-====--x K x 辆辆 设计小时交通量: h K A A D T DHV /66301326.050000100辆=?=?= 车道数: 42.41500 6630 1===C DHV n

该道路需修6车道。 注:此题5.0=D K 。 如果6.0=D K ,3.5=n 。 习题2-3 解: 1000606 100 =?= Q 辆/h 车头时距:6.31000/3600/3600===Q h t s/辆 车头间距:206.36 .3206.3=?== t s h V h m/辆 车流密度:5020/1000/1000===s h K 辆/km 第一辆车通过时间:2.120 24===V S t h 习题2-4 解: s t n t i i 5)3.56.47.44.53.59.42.51.58.47.40.52.50.59.41.58.4(16 1 116 1=+++++++++++++++==∑= h km s m t ns V n i i S /72/2080 100 161 ==?= = ∑=

管理学原理作业(2016.9)[1]

2016年第二学期《管理学原理》作业(2016.09-2016.12)第一大题:简答题 1.简述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答:管理者的素质主要包括品德、知识、实际能力和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 (一)品德 品德是摾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的稳定的思想行为倾向。 (二)知识 知识是人类认识包括自身在内的客观世界的成果,它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和源泉。 (三)实际能力 实际能力,顾名意义,就是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一个管理者,其实际能力主要体现在把管理理论与业务知识应用于实践,进行具体管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四)身体心理素质 管理活动既是一种脑力劳动,又是一种体力劳动。特别是处于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管理劳动通常要耗费大量的脑力和体力,是一种艰苦的实践活动。 2、简述泰勒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 答:一、工作定额原理。 二、标准化原理。 三、能力与工作相适应的原理。 四、实行刺激性的报酬制度。 五、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 六、实行职能工长制。 七、例外原则。 八、心理革命。 3、简述两种不同的社会责任观。 答:两种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分别是古典观(纯经济观)和社会经济观。古典观(纯经济观)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他们认为:企业只能参加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活动,承担社会责任会违反了利润最大化原则;企业的权力已经很大,再承担社会责任会导致权力更大,且企业管理者不具备承担社会职能的专门技能;在缺乏大众一致支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背景下,贸然行动会导致失败。社会经济观认为: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能力决定其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应该回应社会诉求,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社会目标,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并可以增加长期的利润。 4、简述德尔菲法和头脑风暴法的异同点。 答:头脑风暴法是由“风暴思考之父”奥斯本提出的,其由5-10人的专业相关的专家聚在一起,在1-2小时内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言时要求:明确限定范围,明确具体要求;不能对别人的意见提出怀疑和批评;发言精练;即席发言;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自由发言。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有控制的反馈法)是由美国兰德公司20世纪50年代提出。其要求背对背地征求专家的意见。他对组织者的要求很高,必须做到问题明确;问题独立;回答方法统一。

管理学原理作业答案

2015年第一学期《管理学原理》第一次大作业 第一大题:简答题 1、简述管理环境的分类。 答:管理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一般有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自然环境。内部环境有人力资源环境、物力资源环境、财力资源环境以及内部文化环境。 2、简述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权变理论主要观点有: (1)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即权变关系。这里所说的环境变量,既包括组织的外部环境,也包括组织的内部环境。而管理变量则指管理者在管理中所选择和采用的管理观念和技术; (2)在一般情况下环境是自变量,管理观念和技术是因变量。因此,如果环境条件一定,为了更快地达到目标,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原理、方法和技; (3)管理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有所变革,要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适宜的管理模式。 3、简述两种不同的社会责任观。 答:(1)在古典观下,企业在实现利润目标的过程中就在承担着社会责任,从而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是完全一致的; (2)在社会经济观下,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表明,与不承担社会责任相比,承担社会责任或许会使企业的短期利益受到损害(承担社会责任通常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换来的却是比所损害的短期利益多得多的长期利益,从而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与其利润取向相容。 4、简述德尔菲法和头脑风暴法的异同点。

答:德尔菲法和头脑风暴法的异同点: 第一、应用不同:德尔菲法主要用于技术预测、政策制订、经营管理、方案评估等;而头脑风暴法一般用于对战略性问题的探索。 第二、专家选择的代表、人数不同:头脑风暴法专家选择缺乏代表性,易受权威、会 议气氛和潮流等因素影响。所选专家人数为5~15人;而德尔菲法专家选择相对广泛, 采用匿名征询的方式征求专家意见消除了专家会议调查法中专家易受权威、会议气氛 和潮流等因素影响的缺陷。所选专家人数在15~50人。 第三、获取专家意见的工具不同:德尔菲法运用编制调查表的方法,把调查表分发给 受邀参加预测的专家。专家之间互不见面和联系,不受任何干扰独立地对调查表所提 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头脑风暴法的会议一般采用“圆桌会议”的形式,进行即兴 发言。 第四、专家对问题的回答不同:运用德尔菲法的专家对调查表的提问有充分时间作出 充分的 论证、详细的说明或提出充足的依据;而头脑风暴法因为是即兴发言,因而普遍存在 逻辑不严密、意见不全面、论证不充分等问题,同时易受表达能力的限制。 第五、所用时间不同:德尔菲法要进行四轮的征询调查,所用时间通常比较长;而头脑风暴法的会议讨论的是时间一般为20~60分钟,如果讨论的问题较多,可以多召集几次会议。 5、简述计划编制的程序。 答:计划编制的程序: 1、确定目标; 2、认清现在; 3、研究过去; 4、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重要前提条件; 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 6、制定主要计划; 7、制定派生计划; 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6、简述扁平式组织结构和锥形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缺点。 答:扁平结构优缺点:指组织规模已定,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 构形态;

交通工程概论复习题及答案(1)

交通工程概论 一.名词解释 3.交通流特性: 交通流的定性与定量的特征及其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一般规律。 4.交通量: 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一般为往返两方向,如特指时可为某一方向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和行人数, 5.第30小时交通量(30HV): 一年中所有小时交通量按大小顺序排列,其第30位小时交通量称之为第30小时交通量(一年=365×24=8760小时)。 6.小时设计交通量: 在进行道路的改建或新路的设计中,既能满足交通量的需要,又能达到经济有效的目的的小时交通量。 7.交通量的方向分布: 一条道路往返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在长时间内,可能接近相等,但在某段时间内(例如,一年中的某个季节,一月中的某天,一天中的某几个小时)则会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称为交通量的方向分布。 8.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指的是在不同时间段内道路上交通量的变化。 9.地点车速或点速度: 指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速度,实际工作中常用很短的距离和时间内求得的车速。

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和此区间的距离所求得的车速。 11.行程车速: 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和此区间的距离所求得的车速。 12.运行车速或营运车速: 是指具有中等水平的驾驶员在道路的实际交通和环境条件下所能保持安全行驶的最大车速。它是估计道路通行能力的依据。 13.临界车速。指道路交通量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车速。 14.设计车速。指按道路条件决定的最高车速。它是道路线型几何设计的标准。 15.车流密度是指在一条道路上车辆的密集程度。即某一时刻在单位长度内(一车道或全车道)的车辆数。 16.车头间距也叫车头空距或车头间隙,是指连续行驶的两车车头之间的间隔距离。若用空间距离米来表示,则称为车头距,若用时间秒来表示,则称车头时距。 17.占有度是指形成交通流的每台车辆对道路的占有情况。具体表示占有度的参数有时间占有度和空间占有度。 18.延误是指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 19.固定延误: 由交通控制装置所引起的延误,与道路交通量多少及其他车辆干扰无关的延误。

2016华东理工网院管理学原理作业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答案 正确使用搜索(用Ctrl+f,用关键词查找可以快速搜到答案,注意不要用整段文字,只需部分关键词,而且不要带任何标点符号,没有搜索到答案的可以换用其他关键词在试试,) 一、选择题 1、( B、韦伯)提出了“官僚制”,并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2、组织中较低层次作出决策涉及的费用越多而且事关重大,涉及面较广,则分权程度越( A、高)。 3、管理者能够熟练地运用管理知识并且通过巧妙的技能立达到某种效果,这是管理的( A、艺术性)。 4、( A、剥削式的集权领导)采用恐惧和处罚的激励方式。 5、( D、管理者)是管理创新的中坚力量。 6、( C、强制权力)是一种惩罚或提出惩罚建议的权力。 7、高级管理人员把例行的一般日常事务授权下级管理人员去做,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定和监督权,这叫做( D、例外原则)。

8、处于低增长——强竞争地位的业务称为( C、金牛业务)。 9、下列哪些不属于激励因素( A、监督的力度)。 10、消费者能满足其欲望之产品形式的竞争称为( C、形式竞争者)。 11、关于激励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激励来自于内部 B、激励不限于个体对象 C、激励不限于物质形象 12、下列哪些是职能型组织结构的缺点(BCD)。 B、部门之间横向联系较差 C、多头领导 D、不利于培养上层管理者 13、按企业职能划分,可将计划分为(ABC)。 A、业务计划 B、财务计划 C、人事计划 14、决策要素包括(ABCD)。 A、决策主体 B、决策目标

C、自然状态 D、备选方案 15、组织的外部环境有两个变动特性,分别是(BD) B、简单性 D、复杂性 1、组织活动分析中常用的比率分为财务比率和( C、经营比率)。 2、有效的计划要以( A、目标)为中心。 3、下列哪个不是在质量管理活动中频繁地应用的管理过程( D、质量反馈)。 4、在日常的工作日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而采取的部门划分方法叫做( B、时间部门化)。 5、下列哪些属于管理者的信息传递角色(: BCD) B、监听者 C、传播者 D、发言人 6、组织运行中的重要因素包括(ABCD) A、任务 B、结构

《管理学原理》在线作业答案

()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 A.效益 B.效果 C.效率 D.效用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第2题 针对当前形形色色的管理现象,某公司的一位老处长深有感触他说:"有的人拥有磨盘大的权力拣不起一粒芝麻,而有的人仅有芝麻大的权力却能推动磨盘。"这句话反映的情况表明:() A.个人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有时会大于职务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 B.个人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并不比职务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小 C.非正式组织越来越盛行,并且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D.这里所描述的只是一种偶然的管理现象,并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 A.战略决策 B.战术决策 C.管理决策 D.业务决策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以下顺序排列() A.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B.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管理者 B.被管理者 C.各种管理活动 D.普遍的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某公司有员工64人,假设管理幅度为8人,该公司的管理人员应为多少人?管理层次有多少层?()。 A.10人 4层 B.9人 3层 C.9人 4层 D.8人 3层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确立目标是()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 A.计划 B.人员配备 C.领导 D.控制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以正在进行的计划实施过程为控制重点的控制工作是() A.前馈控制 B.反馈控制 C.现场控制 D.计划控制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9题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 A.泰罗

交通工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交通工程学 四、名词解释题:解释下列名词地词义. 1.设计(或实用)通行能力 2.智能公共交通系统 3.设计速度 4. 自由流速度 5.交通工程学 6.行程速度和行程时间 7.基本通行能力 8.临界密度 五、简答题:简要回答以下各项问题. 1.OD调查地内容包括哪些? 2.制定交通规划方案地原则有哪些? 3.交通事故地预防方法有哪些? 4.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地作用? 5.怎样通过减少遭遇和冲突来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6.简述交通规划地意义. 7.公共交通线路地调整手段有哪些? 8.我国区域信号控制地面控系统地应用必须考虑地条件有哪些? 六、计算题:解答并写出主要计算步骤. 1.一无信号控制地交叉口,主要道路地双向交通量为1500辆/h,车辆地到达符合泊松分布.次要道路上地车辆所需穿越地临界车头时距=6s.车辆跟驰行驶地车头时距t=3s.求次要道路上地车辆可穿t0越主要道路车流地数量. 2.一条公共汽车线路,配备BK661铰接公共汽车.该车车身长l6m,额定容量180人,3个车门.经分析,找到乘客上下车最多地站点,该站地K=0. 3.一个乘客上下车平均占用时间 =2.4s.计算该线路地t0设计通行能力. 3.某信号交叉口地周期为c=80秒,有效绿灯时间为g=40秒.在有效绿灯时间内排队地车流以 V=900辆/小时地流率通过交叉口,在绿灯时间外到达地车辆需要排队.设车流地到达率为q=360辆/小时且服从泊松分布,求到达车辆不致两次排队地周期数占周期总数地最大百分比. 4.如下表所示,在某路段上4个车辆以各自行驶速度匀速通过相距50m地O、D两点,请计算时间平均vv. 和区间平均速度速度st 车辆速度表 车辆 1 2 3 4 16.5m/s6.5m/s11.0m/s14.2m/s车速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题:解释下列名词地词义. 1.设计(或实用)通行能力 设计(或实用)通行能力是指在预测地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一设计中地公路地一组成部分地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地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地设计服务水平下,1h所能通过地车辆(在混合交通公路上为标准汽车)地最大数量.

最新《管理学原理》作业1(全部答案)分析

《管理学原理》作业 第1章绪论 1、简述题 1)管理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2、管理具有普遍性与目的性; 3、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5、管理效果具有不确定性。 2)举例说明管理的重要性。 1、管理是一切组织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 2、管理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3、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一个组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4、管理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5、管理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之一。 3)简述管理者的职责。 1、管理者是目标的提出者; 2、管理者是计划者; 3、管理者是组织者; 4、管理者是指挥者; 5、管理者是协调者。 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管理的两重性的理解。 一方面,管理的自然属性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社会生产关系条件下发挥作用,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发生也就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 另一方面,二者又是相互制约的,管理的自然发生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的组织形式和产生关系与其相适应,同样,管理的社会发生也必然对管理的科学技术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或制约作用。 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理解。 1、管理具有科学性,也就是说管理是一门科学工作者,这是因为管理学具有客观性、实践性、理论系统性、真理性及发展性等科学的特点; 2、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这就是说,仅凭停留在书本上的管理理论,或背诵原理和公式来进行管理活动是不能保证其成功的; 3、从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林性可知,卓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既要运用管理知识,又要发挥创造性,谋划出一种有用的解

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参 考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

《交通工程学》习题解 习题2-1 解:⑴小时交通量: h Q /2493195190210195201205220219232217208201辆=+++++++++++=⑵5min 高峰流率: ⑶15min 高峰流率: ⑷15min 高峰小时系数: 习题2-2 解:已知: 设计小时交通量: 车道数: 该道路需修6车道。 注:此题5.0=D K 。如果6.0=D K ,3.5=n 。 习题2-3 解:1000606 100 =?= Q 辆/h 车头时距:6.31000/3600/3600===Q h t s/辆 车头间距:206.36 .3206.3=?== t s h V h m/辆 车流密度:5020/1000/1000===s h K 辆/km 第一辆车通过时间:2.120 24===V S t h 习题2-4 解: 习题3-1 解:已知:t 东=,t 西=, X 东=辆,Y 东=辆

X 西=辆,Y 西=辆 1、先计算向东行情况: 2、再计算向西行情况: 习题3-3 解:根据浮动车调查法计算公式: 习题3-4 解:总停驶车辆数=28+25+38+33=124辆 总延误=124×15=1860辆s 每辆停车的平均延误=总延误/停车辆数 =1860/113= 交叉口引道上每辆车的平均延误=总延误/引道上总交通量 =1860/(113+119)= 停车的百分数=停车辆数/引道上交通量 =113/232=% 取置信度90%,则K 2=,于是 停车百分比的容许误差= %07.11232 487.070 .2)487.01(=??- 取置信度95%,则K 2=,于是 停车百分比的容许误差= %2.13232 487.084 .3)487.01(=??- 习题4-2 解:已知:畅行速度h km V f /82=;阻塞密度km K j /105辆=; 速度与密度为线性关系模型。 ⑴最大流量: 因5.5221052===j m K K 辆/km 412822===f m V V km/h ∴5.2152415.52=?=?=m m m V K Q 辆/h 。 ⑵此时所对应的车速: 41==m V V km/h 。 习题4-4 解:已知:N=56,09.356 173 1 == ?= ∑=N f k m g j j j

管理学原理作业[1]

2016 年第二学期《管理学原理》作业() 第一大题:简答题 1.简述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答:管理者的素质主要包括品德、知识、实际能力和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 (一)品德 品德是摾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的稳定的思想行为倾向。 (二)知识 知识是人类认识包括自身在内的客观世界的成果,它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和源泉。 (三)实际能力 实际能力,顾名意义,就是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一个管理者,其实际能力主要体现在把管理理论与业务知识应用于实践,进行具体管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四)身体心理素质 管理活动既是一种脑力劳动,又是一种体力劳动。特别是处于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管理劳动通常要耗费大量的脑力和体力,是一种艰苦的实践活动。 2、简述泰勒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 答:一、工作定额原理。 二、标准化原理。 三、能力与工作相适应的原理。 四、实行刺激性的报酬制度。 五、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 六、实行职能工长制。 七、例外原则。 八、心理革命。 3、简述两种不同的社会责任观。 答:两种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分别是古典观(纯经济观)和社会经济观。古典观(纯经济观)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他们认为:企业只能参加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活动,承担社会责任会违反了利润最大化原则;企业的权力已经很大,再承担社会责任会导致权力更大,且企业管理者不具备承担社会职能的专门技能;在缺乏大众一致支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背景下,贸然行动会导致失败。社会经济观认为: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能力决定其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应该回应社会诉求,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社会目标,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并可以增加长期的利润。 4、简述德尔菲法和头脑风暴法的异同点。 答:头脑风暴法是由“风暴思考之父”奥斯本提出的,其由5-10人的专业相关的专家聚在一起,在1-2小时内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言时要求:明确限定范围,明确具体要求;不能对别人的意见提出怀疑和批评;发言精练;即席发言;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自由发言。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有控制的反馈法)是由美国兰德公司20世纪50年代提出。其要求背对背地征求专家的意见。他对组织者的要求很高,必须做到问题明确;问题独立;回答方法统一。

管理学原理考试作业和答案

管理学原理考试作业1 14秋及以后 一、判断题(每题5分,共50分) 1、中庸之道型领导方式认为,只要职工心情舒畅,生产自然会好。(×) 2、专权型领导要求下属绝对服从,认为决策是自己一个人的事。(√) 3、费德勒认为领导环境处于一般状态下,应以人际关系型领导方式较好。(√) 4、在与下属交谈时,一经开始就要让对方把话说完,不要随意插话。(√) 5、领导和管理在本质上是一回事。(×) 6、双向沟通的缺点是费时较多,速度慢,易于干扰。(√) 7、下行沟通比上行沟通更有意义。(×) 8、要发送的信息只有经过编码才会有准确的信息沟通。(√) 9、当谈判进入僵局时,应暂停、冷处理后再谈。(√) 10、口中讲训斥别人的话,面部却带微笑,这是领导艺术,有利于沟通。(√) 二、问答与计算题(每题10分,共50分) 1、什么是沟通?为什么要沟通?沟通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答案: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沟通的重要性1: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2: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经。3:沟通是企业与外部建立联系的桥梁。沟通步骤1:发送者必须向接受者传达信息或者需要接受者提供信息。2:发送者将这些信息翻译成接受者可以理解的一系列符号3:将上述符号传递给接受者4:接受者接受这些符号5:接受者将这些符号翻译成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6:接受者理解信息的内容7:发送者通过反馈来了解他想传递的信息是否被对方准确接受。 2、论述领导艺术的内容。

答案:所谓领导艺术:是指领导在行使领导职能所表现出来的技巧,包括:(一)待人艺术①对待下级的艺术:1.知人善任的艺术2.批评教育的艺术3.关心。爱护的艺术4.助人发展的艺术5上下沟通的艺术②对待同级的艺术:1.积极配合而不越位擅权2.明辨是非而不斤斤计较3.见贤思齐而不嫉妒忌能4.相互沟通而不怨恨猜忌5支持帮助而不揽功推过③对待上级领导的艺术:1.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到出力而不越位2.善于领会领导的意图3.适应上级的特点和习惯开展工作4.在上级面前规矩而不拘谨5.运用“等距外交”,避免交往过密或亲疏不一6.处理好与上级关系的着眼点就放在努力将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做好(二)提高工作效率的艺术,要想提高领导的工作效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领导者必须干领导的事2.任何工作都要向三个“能不能”3.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4.提高会议效率5.善于运筹时间6.要精兵简政。 3、试述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对管理工作的启示。 答案: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1959年提出来的,全名叫“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通过在匹兹堡地区11个工商业机构对200多位工程师、会计师调查征询,赫兹伯格发现,受访人员举出的不满的项目,大都同他们的工作环境有关,而感到满意的因素,则一般都与工作本身有关。据此,他提出了双因素理论。 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而据双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因此,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 所谓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它们主要有企业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以及各种人事关系处理等。由于它们只带有预防性,只起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也被称为“维持因素”。 (1).提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传统的观念却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这是质的差别,而不是量的差别,因而是不正确的。 (2).能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如工作进展、工作成就、领导赏识、提升、个人前途等,可称为激励因素。没有激励因素,员工将没有满意。会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如公司的政策制度、工作条件、报酬福利、人际关系等,可称为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不好,会使员工感到不满意。如保健因素好,职工幷不会因此感到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

重磁作业参考答案

1、重磁测量资料整理所得的基本图件有哪些? 异常平面图,异常剖面图,异常平剖图。 2、重力勘探和磁力勘探的地球物理前提是什么? 重力异和磁力异常,或者密度差异和磁性差异.. 3、试写出选择法反演的基本步骤。 课本158页 4、火成岩的密度和磁性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由酸性岩到超基性岩密度递增、磁性递增。 5、重磁特征点法反演方法有何应用条件? 课本150页 6、在北半球,从磁赤道随着纬度的增高到磁北极磁倾角会怎样变化? 增大 7、重磁二度体和三度体异常随场源深度(高度)增加哪个异常幅值衰减快?为 什么? 三度体衰减快,因为三度体是以距离的3次方衰减、而二度体是以距离的2次方衰减。 8、野外磁测工作为什么要做日变观测? 消除地磁场周日变化 9、重磁异常反演为什么会有多解性? 场的等效性、实测数据包含一定误差、观测数据离散、有限。 10、什么是磁异常化极?化极有什么作用? 将实测磁场转化为某一特定极化方向的磁场,作用是便于解释。 11、组成地磁场的地磁要素是什么?地磁场的短期变化场主要有哪些? X、Y、Z、I、D、H、T分别为磁场的北分量、东分量、垂直分量、磁倾角、磁偏角、水平分量和总场强度矢量。 平静变化和扰动变化。 12 、已知均匀密度分布无限走向水平圆柱体的重力异常表达公式为: ? gb= GMD/( x2 + D2) 试采用你所熟悉的编程语言电算模拟其重力异常。 13、P100-P101,第3 题关于布格校正问题 14、ΔT、Za、Ha 和Ta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ΔT为总场强度与正常场强度的模量差,可看做是Ta在固定方向上的分量;Za是Ta的垂直分量;Ha是Ta的水平分量;Ta是总场矢量与正常场矢量差。 15、磁参数测定的磁化率为什么是视磁化率?什么是消磁作用? 有限物体受外磁场磁化时,由于受物体退磁作用的影响,测量得到的磁化率往往比物体真正的磁化率要小。设真磁化率为k',测量得到的磁化率为K,则有:K'=K/(1+Ns:),式中Ns为消磁系数,它随物体形状的不同以及磁化方向的不同而变化。K '即叫做视磁化率。在磁异常换算中,有时也称反演计算的磁化率为视磁化率。[当地质体被外磁场磁化时,在其内部除存在外磁场外,还能产生一个与外磁场方向相反的磁场,抵消一部分外磁场,这—现象称为消磁作用。 16、什么是完全布格校正。 13题答案答:1)中间层校正:经过地形校正后,相当于将测点周围的地形“夷为平地”,如下图所示。图中,B为总基点,A’为A点在过B点的水准面(或大地水准面)上的投影,h为A点与B点的高差(或海拔高程)。A点与A’点相比,多了

交通工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交通工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交通工程学 一、填空题: 1.在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把公路按其交通量、任务及性质分为___________、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2.将公路的中心线投影在大地水平面上所得线形称为平面线形,它由直线和___________组成。 3.在道路设计时,必须考虑和满足最大交通流方向上的___________。 4.速度调查包括地点速度调查、___________车速调查。 5.交通密度调查时,第一要确定观测的总时刻及测定的___________。 6.交通量调查预备工作包括:交通量调查时刻选择、划分交通量调查区间、___________。 7.设45辆车随机分布在3Km长的道路上,任意600米路段上有4辆及4辆车以上的概率为___________。 8.服务水平(Level of service)的概念,HCM中规定为描述交通流内的运行条件及其阻碍驾驶员与乘客感受的一种___________。 9.环形交叉口是自行调剂的交叉口,该交叉口的车辆行驶过程一样为_ __________、交错、分流,幸免了车辆交叉行驶。 10.出行吸引量是___________的一种量度方式。指HB中全部非家庭端点(终点)出行量与NHB中终点一端出行量的总和 11.车辆停放方式有平行式、垂直式、___________ 12.设计小时交通量DDHV=AADT×K×D中,K一样代表__________ _交通量系数。 13.在所观测到的车辆中,有___________的车辆速度高于85%位车速。 14.1996年,我国取得了出版《___________》,形成了我国的道路通行能力运算标准。 15.把交叉口分成几个车道组时,既要考虑交叉口的___________,又要考虑交通的流向分配。 16.交通信号的产生于___________年。

管理学原理作业(附有答案)

《管理学原理》作业(附有答案) 第一章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 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管理学的特点:(D)。 A 一般性B综合性C精确性D实践性 名词解释 管理(P2)、系统(P5)、管理者(P11)、管理者的技能(P16)、管理学(P21)、 简答题 1、如何理解管理的含义?(P2~P3) 2、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P4~P5) 3、管理的基本原理有哪些?(P5~P9) 4、从管理层次来看管理者可分成哪几类?(P11~P13) 5、简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三类十种不同的角色。(P14~P15) 6、简述管理者的三种技能。(P16 ~P17) 7、简述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P24) 第二章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单项选择题 1、被誉为“管理学之父”的是:(B ) A 法约尔B泰罗C韦伯D梅奥 2、西蒙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C ) A 系统管理学派 B 权变理论学派C决策理论学派D经验管理学派 简答题 1、简述《科学管理原理》的理论要点。(P35~P36) 2、什么是管理的14项原则?(P37) 3、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理论要点是什么?(P37~P38) 4、什么是企业流程再造?(P43) 第三章管理环境 名词解释 管理环境(P61)、组织文化(P75)、科技环境(P67)、社会责任(P84) 简答题

1、简述管理环境的构成。(P63) 2、组织如何适应环境?(P71~P72) 3、简述组织文化的特点。(P76~P77) 4、简述组织文化的功能。(P77) 5、组织文化如何影响管理?(P78~P79) 6、如何建设组织文化?(P82~P83) 第四章决策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个不属于决策的特点?( B ) A超前性B适时性C目标确定性D风险性 名词解释 决策(P95)、德尔菲法(P101) 简答题 1、简述决策的内涵。(P95) 2、决策有哪些步骤?(P99~P100) 3、悲观决策法、乐观决策法与最小后悔值法有什么区别?(P106) 4、如何避免决策的失误?(P110~P111) 计算题 课本例题4.2、例题4.4 第五章计划 名词解释 计划(P117)、宗旨(P121)、战略(P122)、滚动计划法(P129)、目标管理(P132) 简答题 1、简述计划的特征。(P117~P118) 2、简述计划的作用。(P119~P120) 3、简述计划的内容。(P120~P121) 4、如何编制计划?(P126~P129) 5、目标管理有何特点?(P133) 6、简述目标管理的有缺点。(P135~P137) 第六章组织 单项选择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