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图中天体系统的名称,标注正确的选项为

A.①—太阳系

B.②—银河系

C.③—总星系

D.④—地月系

2.下列能源中,由太阳辐射能转化而来的是

A.风能

B.核能

C.潮汐能

D.地热能

北京时间2017年9月6日19:53,太阳爆发X9.3级特大耀斑!这恰逢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的第二天,中科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便将这次大事件命名为“中元节事件”。这可是第24太阳活动周以来最大级别的耀斑!而上次出现超过这种级别的耀斑还要追溯到遥远的2005年,当时还处于第23太阳活动周的末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耀斑形成于()

A.太阳内部B.光球层C.色球层D.日冕层

4.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GPS、短波通讯出现异常④漠河地区出现“白夜”现象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5.9月30日,某天文爱好者利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天象观测,21点整牛郎星进入镜头。如保持天文望远镜不动,牛郎星再次进入镜头的时间是()

A.10月1日20时56分4秒B.10月1日21时整

C.9月31日20时56分4秒D.9月31日21时整

6.当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最大时

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B.北京昼夜等长

C.华北平原正是小麦播种的季节D.广州白昼或黑夜达最长

7.下列四地中,地壳最厚的是()

A.太平洋B.华北平原C.四川盆地D.青藏高原8.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左图是观察者从右图中①②③④哪一个视角看到的地球昼夜分布状况

A.①B.②

C.③D.④

下面图甲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乙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昆仑站B.中山站C.长城站D.南极点

10.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乙中的( )

读山东某地连续两日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表,完成下列各题。

11.根据表中信息,关于该地今明两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地昼短夜长B.该地日出东北

C.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D.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12.该地经度大约是( )

A.112.5°E B.122°E C.90.5°E D.118°E

13.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2°时()

A.热带范围缩小,寒带范围扩大B.热带范围缩小,寒带范围缩小

C.热带范围扩大,寒带范围扩大D.热带范围扩大,寒带范围缩小根据美国地震局发布的信息,加勒比海岛国海地(18.5oN,72.5oW)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大地震。震中距离海地首都太子港15公里,震源深度约10公里。

完成下面小题。

14.地震发生于海地时间(所在时区区时)是()

A.12日4时53分B.12日12时53分C.12日16时53分D.13日21时53分

15.发生地震时,海地附近海域的海轮将出现()

A.只上下颠簸B.不产生运动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北京时间2018年8月18日20时,自2018年8月18日到9月2日的第十八届亚洲运动会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6°S,107°E)开幕。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本届亚运会期间()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B.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C.郑州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D.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17.本届亚运会期间,地球位于上图中()

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D.④—①之间

18.如下图:房地产开发商想要在某城市(21.5°N)一幢20米高的旧楼房北面新建一幢楼,要求冬至日(太阳直射23.5°S)旧楼的影长也不能遮挡新楼一楼的阳光。新楼要距旧楼的长度L至少约为

(提示:楼高H与楼间距最小值L的关系式:tanα=H/L;α表示正午太阳高度,且α=90°-纬度差)

A.15米B.20米C.25米D.30米

19.某校所在地(120°E、40°N)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需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下列各日照图与热水器安置方式搭配不合理的是()

A.B.

C.D.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下图),甲底

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30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21.甲箱温度和乙箱温度不同的原因是()

A.地面辐射强弱差异B.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22.读下图,回答下题。

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 )

A.Pa>Pb;Ta>Tb B.Pa<Pb;Ta<Tb

C.Pa>Pb;Ta<Tb D.Pa<Pb;Ta>Tb

读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23.若P地风向为①,则P、M两地的气压

24.若气压P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1000百帕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5.对图示区域天气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地的风向为西南风

B.N地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

C.M地为阴雨天气

D.M地为高压中心

26.影响Q地的天气系统和天气特征分别是( )

A.暖锋晴朗B.冷锋阴雨

C.气旋阴雨D.反气旋晴朗

下图是“夏季某时段近地面等压面(单位:hPa)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7.该天气系统过境N市,可能出现( )

A.淫雨霏霏B.大雪纷飞

C.持续干旱D.狂风暴雨

28.该天气系统北移过境N市,该市的风向( )

A.东北风转西南风B.东南风转西南风

C.东北风转西北风D.西北风转偏南风

下图示意4月某日我国40°N以北地区沿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读图,回答

下列各题。

29.下列示意图与图示天气系统相符的是( )

A.B.

C.D.

30.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可能( )

A.甲地大雨滂沱,气温明显下降

B.乙地晴朗无云,气温日较差小

C.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

D.乙地连日风雨交加,气温升高

二、综合题

3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所示日期____前后;图中____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因为该点靠近地球公转的___点(近日点或远日点)。

(2)B、C时段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范围是___。

(3)由A点到B时段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__。

(4)当地球处于C点时,出现极昼现象的为_____。当地球处于D点时,全球昼长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

32.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图为____半球,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DG是____(晨、昏线)线。A点昼长____小时,日出时间是____点。

(2)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____。G点此刻的太阳高度是__,G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

(3)D在H的__方向。从F点向B点飞行的飞机,最短航向为__;

(4)此时若太阳活动加剧,昼夜半球相比,__半球短波通讯受影响更大。

33.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二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图中曲线表示气温的水平变化,直线短线表示空气的运动路径)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2)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34.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影响B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B处可能出现________天气。就气流分布状况而言,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其天气特点是_______。

(2)甲处为_______锋,乙处为______锋,D处风向为______。

(3)图中A、B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大的是_______。

(4)图中E、F两点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因为_____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

考查天体系统。

【详解】

根据天体系统层次可以判断,图中序号与天体系统的对应关系为:①一银河系;②一地月系;

③一总星系;④一太阳系,C正确。故选C。

2.A

【分析】

【详解】

风能是因为太阳辐射在各地不均,产生的冷热差异形成的,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地热能和核能是地下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是地球内能;潮汐能是天体对地球引力产生的。选A 正确。

3.C

4.D

【分析】

3.耀斑是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的一种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它能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的能量,引起局部区域瞬时加热,向外发射电磁波,并伴随着粒子辐射突然增强,故C正确。4.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受地球两极磁场的吸引,和大气摩擦,产生光弧和光带,在极地而不是各地出现极光现象,故①错,带电粒子会干扰磁场,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故②正确,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短波通讯出现异常,故③正确,“白夜”现象是接近极圈的地区,太阳落到地平线以下只能达到一个很小的角度,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整夜天并没有完全黑下来,所以与太阳活动无关,故④错,本题选D。

5.A

【详解】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恒星日,是以某颗恒星作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第二天再次观测牛郎星时,应该是过了一个恒星日,用9月30日21时加上

一个恒星日,则为10月1日20时56分4秒,故A正确。

6.D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最大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回归线上,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或是近日点附近,A错。北京昼夜长短差异最大,B错。华北平原也可能正是小麦收获的季节,C 错。广州白昼或黑夜达最长,D对。

7.D

【分析】

考查地球的外部圈层。

【详解】

陆地地壳厚度大于海洋地壳;陆地上海拔越高,地壳厚度越大;四地中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最大。选D正确。

8.D

【详解】

左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右图中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南极出现极昼现象;所以可判断,四点中的昼夜分布状况是南极为中心的④点。选D正确。

9.C

10.D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属容易题目。

9.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读图可知四地中长城站纬度最低,因此线速度最大,故C正确。

10.昆仑站建成时为1月27日,读图可知:②、③点对应的时间应为6月22日之后,12月22日之前,故排除B、C项。①点在6月22日之前,但接近6月22日;④点在12月22

日之后且接近12月22日,故D正确,A 错误。

11.B

12.B

【分析】

考查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时间计算。

11.根据表中日出日落时间,可以计算出昼长时间小于12小时,该地昼短夜长,A正确。此时北半球是冬季,日出东南方向,B不正确。连续两日昼长在增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向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C正确。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D正确。所以选B。1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出当地正午12点时,北京时间是11:51。经度差1°,时间差4分钟,可以计算出该地经度约是122°E,故B正确。

13.B

【分析】

考查黄赤交角及其意义。

【详解】

目前黄赤交角是23o26’,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2o时,即黄赤交角变小了;热带范围缩小,寒带范围缩小,温带的范围变大。选B正确。

【点晴】

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与自转轨道的夹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最远到南北回归线的位置,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太阳光线最远到达的纬度即是极圈;回归线之间的区域是热带,极圈与回归线之间是温带,极圈以内是寒带。若黄赤交能变小,则热带的范围将变小,寒带的范围将变小,温带的范围将变大;同理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的范围将变大,寒带的范围将变大,温带的范围将变小。

14.C

15.A

【分析】

14.据材料可知,海地的经度是72.5oW,地处西五区,在北京西侧,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相差13个时区,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可求得地震发生时的海地时间=1月13日5时53分-13时=. 12日16时53分,故C正确。

15.地震波有横波和纵波,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而纵波传播速度快,既能通过固态也能通过液态的物质,横波不能通过海水传播,故海轮只上下颠簸,不能左右摇晃,故A正确,BCD错。

16.D

17.D

【分析】

16.据图示信息和地球公转的规律可知,图中①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②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③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④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亚运会的时间是自2018年8月18日到9月2日,在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A错,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故B错,郑州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故C错,地球1月初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亚运会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变快,故D正确。

17.由上题分析可知,亚运会期间是介于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间,也就是④—①之间,故D 正确。

18.B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详解】

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若此时该楼的一层能被太阳照射的话,则各楼层都能被阳光照射,根据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可以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即:90度-21.5°-23.5°=45°,据图可知光线、甲楼(20m)和地面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tanα=H/L(H为楼高,α为正午太阳高度,L为楼间距最小值)解等腰直角三角形,得甲乙两楼之间的距离最小不能少于20m,所以本题B正确。

19.D

【详解】

A图中地球逆时针运动,说明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者之间的纬度差(当地的地理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40?+23?26′,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和正午太阳高度互为余角,故倾角为16?34′,故A不符合题意,B图中地球逆时针运动,说明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

现极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者之间的纬度差(当地的地理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40?-23?26′,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互为余角,倾角为63?26′,故B不符合题意,CD图中地球昼夜平分,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50?,进而计算出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为40?,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本题选D。

20.D

21.A

【分析】

试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20.

从图中看,甲乙接受了相同的太阳辐射,甲中有土层,乙中没有土层,可知为下垫面不同造成甲乙温度不同,说明大气温度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而不是太阳,D正确。

21.

甲图下垫面为土层,乙图没有土层即为玻璃,而土层相对于玻璃而言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强,反射率较低,温度较高,形成的地面辐射较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多,气温较高,甲箱温度和乙箱温度不同的原因是地面辐射强弱差异,A正确。由图可知在保证实验科学性的条件下,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大气吸热强弱是一致,BCD错。

【点睛】

大气的热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太阳辐射在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然后到达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作用,其中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云层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对太阳辐射有散射作用,其中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因此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大气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补偿地面由于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有保温作用。22.C

【分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

在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上升气流的近地面形成低压、气温高,高空则形成高压、气温低;下沉气流的近地面形成高压、气温低,高空则形成低压、气温高;所以Pa>Pb;Ta<Tb。故选C。

23.B

24.C

【分析】

23.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根据P地的风向为①,可推知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P指向M,因此,P地气压高,M地气压低,故B项正确。24.若气压P<M,水平气压梯度力由M指向P,若在北半球,则P地的风向右偏为③;若在南半球,则风向左偏为④,故C项正确。

【点睛】

风的三种作用力概念、影响与画法

26.B

【分析】

25.读图可知,图中MN处气压自四周向中间升高,为高压中心,南半球地偏力向左偏转,P 地的风向为西北风,A错。N地中心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B错;M地为晴朗天气,C错;M 地为高压中心,D对。故选D。

26.Q地位于偏西方向伸出的低压槽中,为冷锋锋面,出现阴雨天气,故选B。

27.D

28.A

【解析】

27.由题目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图中显示的为低压系统,且气压值远低于正常大气压1 010 hPa,且中部气压值明显低于周边,可判断该天气系统为强低压系统,该天气系统过境可能会出现狂风暴雨,D对。淫雨霏霏是暖锋降水,A错。大雪纷飞出现在冬季,B错。气旋多降雨天气,不会持续干旱,C错。故选D。

28.根据图中等压面弯曲状况可以判读出等压线弯曲部位数值比两侧低,说明该天气系统为低压。结合图中指向标,N地先位于低压的北侧形成东北风,后位于低压的南侧形成西南风,A正确。故选A。

29.A

30.C

【分析】

该题考查锋面气旋的判断;天气系统的影响。

29.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锋面坡角较大,为冷锋,而乙处锋面坡角较小,为暖锋,再结合题文“我国”,说明为北半球,因此锋面气流为逆时针,西北方向为冷锋,因此A项正确。30.根据上题分析:甲地位于冷锋后,此时为4月份不可能大雨滂沱,只能受西北冷空气影响,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较低,因此A错C对;乙地位于暖锋前,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但不会有大风,B和D错。所以选C。

31.6月22日前后C近日点从赤道到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各纬度(66°34′S—90°S)全球昼夜等长

(或全球昼夜长均为12小时)

【分析】

本题以图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日照图的判读能力,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详解】

(1)根据图示信息和地球公转的规律可知,图中A点是夏至日,日期6月22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1月初)时公转速度最快,图中C点是冬至日(12月22日),接近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2)B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C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该时段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范围是从赤道到南回归线。

(3)由于A点是夏至日,B点是秋分日,该时段太阳直射北半球,并从北回归线向赤道运动,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为昼大于夜,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昼渐短、夜渐长。

(4)当地球处于C点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当地球处于D点时,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32.北半球23°26′N,45°E晨183点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23°26′N—90°N)0°46°52′正东先西北再西南昼

【分析】

本题以图为载体,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计算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详解】

(1)根据图示信息,已知0?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东经度递加,西经度递减,判断出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再依据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所以该图为北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图中E所在的经线把昼半球平分,地方时是12点,是太阳直射的经线,在0?经线以东的45?经线上,所以太阳直射45?E经线,故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N,45°E)。DG是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故是晨线。据图可知A点所在的纬线圈,在夜半球内占据了2个经线格,跨90?,相当于6个小时,则昼长=24-6=18小时,日出时间=12点-周长/2=3时。(2)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最大值,所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G点位于北极圈上,出现极昼,且是子夜0时,此刻的太阳高度是0?,G点的正午太阳高度H=90?-66?34′+23°26′=46°52′。

(3)据图可知D和H同在赤道上,劣弧范围内D在东、H在西,所以D在H的东方。F和B 在同一条纬线上,从F点向B点飞行的飞机的最短航线是过这两点向北凸的弧线,所以方向为先西北再西南。

(4)此时若太阳活动加剧,昼夜半球相比,昼半球对着太阳、夜半球背对着太阳,所以昼半球短波通讯受影响更大。

33.(1)由市中心向郊外波动下降;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2)图中箭头方向为:市中心向上,高空水平指向郊区,郊区下降,近地面水平指向市中心。

(3)①等量的太阳辐射使植被覆盖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②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③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分析】

根据曲线形态,判断气温分布特点。气温曲线数值由市中心向郊外波动下降。植被覆盖的绿地,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植被吸引二氧化碳,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水分蒸发、植物蒸腾,也降温。

【详解】

(1)读图,图中气温曲线数值由市中心向郊外波动下降。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2)图中市中心气温最高,箭头方向向上,在高空箭头方向水平指向郊区,在郊区下降,郊区的近地面箭头水平指向市中心。

(3) 从下垫面性质分析,等量的太阳辐射,植被覆盖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从大气保温作用分析,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另外,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34.低气压阴雨反气旋晴朗(干燥)冷锋暖锋东南风(偏南风)A F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分析】

本题以图为背景,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1)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情况,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B处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等

压线闭合,所以影响B处的天气系统是低气压。在该系统控制下,B处垂直方向上产生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可能出现阴雨天气。就气流分布状况而言,A处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等压线闭合,形成反气旋。垂直方向上产生下沉气流,在该系统控制下,其天气特点是晴朗天气。

(2)甲处是冷气团主动向低压槽处的暖气团运动,为冷锋,乙处是暖气团主动向低压槽处的冷气团运动,为暖锋,D处受气压梯度力的作用,由高压流向低压,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发生偏转,风向为东南风。

(3)图中A、B两处相比,A处是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夜晚对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日较差大。B处阴天,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夜晚对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的日较差小。

(4)图中E、F两点风力较大的是F,因为F处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