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路面工程》课件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路基路面工程》课件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路基路面工程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1. 简介

路基和路面工程是交通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保证道路安全、舒适和耐久性的关键。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对路基路面工程的研究和教育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本课件将介绍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关于路基路面工程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2. 课程目标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道路基础和路面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维护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路基路面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常用的路基路面工程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

•熟悉道路维护和养护的重要性,并学会相应的操作技能;

•分析和评估不同类型路基路面的质量和性能,并提出改进措施。

3. 课程内容

本课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3.1 路基工程

•路基工程的定义和作用;

•路基施工的基本原理;

•重要的路基材料和承载能力分析;

•路基设计和施工的关键要点。

3.2 路面工程

•路面工程的概念和分类;

•不同类型路面结构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路面材料的选择和性质分析;

•路面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3.3 道路维护与养护

•道路维护的意义和目标;

•常见道路病害的识别和评估;

•道路养护的关键技术和措施;

•长期养护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4.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实践等。学生将通过这些教学方法进行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5. 评价方式

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考试、作业和实验报告等。通过这些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6. 参考资料

本课程的参考资料包括教材、学术期刊和相关标准等。学

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参考资料进一步加深对路基路面工程的理解和应用。

结论

经过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的路基路面工程课程的学习,学生

将掌握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将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水平的路基路面工程专业人才。

《港口规划与布置》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港口规划与布置》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港口规划与布置》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学生姓名:周海锋 指导教师:廖鹏肖一波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港航系 二○一○年九月

目录 1设计基础资料 (2) 2港口规模 (4) 2.1件杂货码头最优泊位数 (4) 2.2散货码头最优泊位数 (7) 3港口总体布置 (8) 3.1港口水域布置 (8) 3.1.1件杂货码头布置 (8) 3.1.2散货码头布置 (9) 3.1.3防波堤布置 (10) 3.2港口陆域布置 (11) 3.2.1件杂货码头 (11) 3.2.2散货码头 (12) 4工程投资经济分析 (12) 4.1工程量计算件杂货填方计算: (12) 4.2投资估算及投资时间表 (14) 4.3经济效益分析 (17) 5评价及总结 (22)

1设计基础资料 一、港口状况及发展规划 该港于1994年开工建设,并于当年建成两个泊位,于1995年投产使用,当时吞吐量60万吨。投产初期吞吐量增长较快,为适应增长的吞吐量,于1998年、1999年各建成一个泊位,到2000年港口吞吐量达到120万吨,2004年又增建一个泊位,到2005年吞吐量已达160万吨,预计2010年吞吐量可达到220万吨,2015年达到300万吨,到2020年可达到380万吨,以上所说吞吐量均为件杂货。根据需要,规划2020年以后每年有200万吨煤炭从该港出口。 二、设计船型 该港的代表船型为: 远洋杂货船为1.5万吨级,尺度为161.9×21.5×13×9.2m;远洋散货船为2.5万吨级,尺度为185.5×23.2×14.2×9.8m。 两种船在港一天所需费用均为C s=6.4万元/艘·日。 三、装卸工艺及装卸能力 件杂货的装卸采用门机加流动机械到库场的工艺流程,装卸能力R=1500吨/泊·日,件杂货船舶在该港的平均装卸量为G=6000吨/艘,C b=2.4万元/泊·日。 煤炭装船规划采用装船机,堆场采用斗轮式堆取料两用机,中间用皮带机输送。装船能力R=6250吨/泊·日,运煤船在该港的平均装船量为G=2.5万吨/艘,C b=1.6万元/泊·日。 四、建港处自然条件 1 地形地质 建港处陆地宽广、平坦,有足够的场地面积供布置库场及后方设施使用。陆域平均标高+3米左右,附有1:5000地形图一张。 建港区为沙质海岸,海底沙砾粒径0.5毫米左右,泥沙运动弱。趋于平衡,无严重的淤积和冲刷。 2 水文气象 建港处的风浪资料的分析结果见附图的风玫瑰图和波浪玫瑰图。该海区为不规则半日潮,据分析设计高水位+1.76米,设计低水位-0.15米。海流方向多为ES向,流速小于1节。该地区少雨少雾,据统计年最多降雨天数134天,其中雷雨天数28天,每次持续时间多在0.5~1.5小时。在冬季该地区常有封冻现象,但不影响航行和港口作用。 五、施工能力 港口设有专业施工队,最大施工能力每年可完成2个泊位和200米长的防波堤。 六、主要投资项目单价

《路基路面工程》课件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路基路面工程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1. 简介 路基和路面工程是交通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保证道路安全、舒适和耐久性的关键。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对路基路面工程的研究和教育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本课件将介绍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关于路基路面工程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2. 课程目标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道路基础和路面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维护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路基路面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常用的路基路面工程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 •熟悉道路维护和养护的重要性,并学会相应的操作技能;

•分析和评估不同类型路基路面的质量和性能,并提出改进措施。 3. 课程内容 本课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3.1 路基工程 •路基工程的定义和作用; •路基施工的基本原理; •重要的路基材料和承载能力分析; •路基设计和施工的关键要点。 3.2 路面工程 •路面工程的概念和分类; •不同类型路面结构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路面材料的选择和性质分析; •路面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3.3 道路维护与养护 •道路维护的意义和目标; •常见道路病害的识别和评估; •道路养护的关键技术和措施; •长期养护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4.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实践等。学生将通过这些教学方法进行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5. 评价方式 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考试、作业和实验报告等。通过这些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6. 参考资料 本课程的参考资料包括教材、学术期刊和相关标准等。学 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参考资料进一步加深对路基路面工程的理解和应用。 结论 经过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的路基路面工程课程的学习,学生 将掌握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将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水平的路基路面工程专业人才。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AZJ 高校一地方研究院案例分析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以下简称/东大苏研院)是由东南大学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全面合作共建,集科技创新载体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孵化、高层次人才培养、公共技术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办学科研实体。东大苏研院创建于2005年10月,坐落在苏州工业园区的独墅湖高等教育区,自建院起,在服务苏州地方经济建设!提供高层次人才支撑!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不断做出努力。 1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运行机制 根据东南大学和苏州市政府之间的合作协议,经过5年多的发展,东大苏研院逐渐形成了在院理事会领导下的人才-培养机制!政产学研机制和科技孵化机制三大组织架构,如图所示:

1.1决策管理机制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理事会是其决策机构,理事会由苏州市人民政府和东南大学各自委派理事长,并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同时,积极鼓励和争取有关专家参与东大苏研院的建设和管理,努力探索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模式。院党委领导、院长由东南大学委派,院长一般由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兼任,下设常务副院长、副院长各一名,也由东南大学委派研究院各职能部门领导由院党委决策任命,负责各项具体工作。各职能部门积极探索现代化管理模式,精简机构;人员实行合同聘任制,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独墅湖高教区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政府管理部门)向东大苏研院派驻、高校协调员参与和监督各项工作的开展。高校协调员的人事关系隶属于管委会,工作任务由东大苏研院分配,参与东大苏研院的决策!管理等工作,同时担负着政府管理部门与东大苏研院之间的沟通的职责,高效协调员是一种创新的人事管理机制。 1.2人才培养机制 这部分组织机制主要是由学生工作部和人才培养部共同协作下,配合东南大学软件学院(苏州)的院系工作,负责日常教学工作,包括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专业学位工程硕士以及短期培训课程。软件学院(苏州)的院系领导由东南大学委派,同时接受东大苏研院的管理,一般由东大苏研院的副院长兼管软件学院行政、培养学生、管理等工作。同时,研究生培养过程中,

基于预信号的交叉口公交相位插入策略设计

基于预信号的交叉口公交相位插入策略设计 华瞡怡;任刚;于晨 【摘要】为降低公交车辆在多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延误,根据公交信号优先原理设计了一种公交相位插入策略.首先,基于预信号控制方法设计了策略的进口道设置和控制逻辑,建立了保证各相位饱和绿灯时间下的策略控制参数计算模型;然后,应用排队累积图示法建立了以公交车辆与非优先车辆的车均延误变化量为指标的策略效益计算模型,发现在不同交叉口饱和度(0.50~0.90)下执行策略,公交车辆车均延误降低量均大于非优先车辆车均延误增加量,且饱和度越低,两者相差越大.最后通过实例仿真进行了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适中的交叉口饱和度(≤0.9)情况下,执行基于预信号的公交相位插入策略能够在不显著影响非优先车辆运行的同时,有效降低公交车辆的延误.%A transit phase insertion strategy was design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nsit signal priority to decrease bus delay at multi-phase intersections.Firstly,the pre-signals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sign layout and control logic.The calculation models of control parameters ensuring the saturation green time of each phase satisfied were established.Then,calculation models of efficiency analysis with the index of average delay of buses and non-priority vehicles were built based on the cumulative arrival departure diagram.At different intersection saturation (from 0.50 to 0.90),the average de-crease delays of buses are all large than those of non-priority vehicles;and the difference became lar-ger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saturation.A simulation example was done to validate the strateg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ecution of strategy at adequate intersection saturation (≤0.9)can decrease bus delay

道路勘测实习指导书(2012)

道路勘测实习指导书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2012.8

第一章实习组织与安排 一、实习目的 《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桥梁与渡河、交通工程等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道路路线勘测、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对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进行综合设计,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由于该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方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勘测实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程序、外业勘测与内业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外业勘测与内业设计的关系、道路设计文件的编制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熟练运用道路辅助设计软件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常规测量仪器和工具,并掌握利用GPS进行放样的方法。另外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实习任务 勘测实习的任务是在给定的起点和终点之间,按照已定的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及其他沿线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定出路中线的确切位置,并进行详细测量和调查,最终完成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并计算路基土石方。 三、技术要求 本次实习分组进行,每组独立完成1km至2km的一条道路的勘测设计工作,道路等级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 四、实习时间 道路勘测实习的程序和进度应依据实际情况制定。既要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量实习任务,又要注意保质保量地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在实施中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时,还要做到灵活调整,以使实习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本次实习时间为3周:2012.8.21~2012.9.7,其中野外实习2周,内业设计1周,具体实践安排如表1所示。

东南大学路基路面工程建设——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路基路面工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黄晓明Huang Xiaoming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摘要:《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是道路交通类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之一,本文结合东南大学《路基路面工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介绍了课程特色、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内容和成绩,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帮助。 关键词:路基路面工程;国家精品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National key course construction in Southeast University for the course of pavement engineering Huang Xiaoming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6 ABSTRACT:Pavement Engineering Course is a key lesson for highway engineering stud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contents and its progress are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National key course construction. It is helpful for other key cours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pavement engineering, National key course, theory education, practical education. 1、背景 东南大学《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交通土建工程专业(后改称为土木工程,现改为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的主干课程,经过几代专家学者几十年呕心沥血的努力,已经成为本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 课程建设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原中央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的路工组,当时国内道路界两位知名教授方福森教授、方左英教授均在东南大学任教,分别讲授路面工程和路基工程。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道路工程专业作为东南大学土木类的重点专业,成立了道路工程教研组,使道路工程教学进入全面系统发展的阶段。路基工程和路面工程课程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加强,邓学钧教授、陈荣生教授等一批学者作为梯队成员加入到路基工程和路面工程的教学队伍中,并分别讲座本课程。1977年恢复大学招生后,东南大学受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由方福森教授主编完成《路面工程》(统编教材),由方左英教授主编出版了《路基工程》统编教材,成为全国道路工程专业《路基工程》和《路面工程》的通用统编教材。1996年《路面工程》获得交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994年10月,根据高等学校路桥及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教学大纲编写修订及审订会议的要求,将《路基工程》和《路面工程》两本教材合成《路基路面工程》一本教材,通过全国主要院校编写大纲的竞争性评审,最后确定由邓学钧教授主编,张登良教授主审。通过编写组的努力,该教材于2000年2月出版,并 作者简介:黄晓明(1963-),江苏人,教授,主要从事道路工程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路基路面工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TRANSTAR仿真软件的认识

TRANSTAR仿真软件的认识 1,交运之星—Transtar是什么? 城市交通系统集成分析与仿真平台软件“交运之星—TranStar”V3.0(以下简称:TranStar)是由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王炜教授创新团队与南京全司达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根据中国城市交通实际情况而定制的城市交通系统集成分析与系统仿真平台软件。TranStar充分吸收了王炜教授创新团队近40年来的创新研究成果历时30多年,经过数次版本更迭,已经形成了包括面向城市土地开发、交通规划设计、公共交通系统、交通管理控制、交通政策制定等业务部门的交通分析平台,提供了面向前述五大类业务部门与交通相关业务的一键式仿真技术。TranStar是我国城市交通领域目前唯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交通仿真分析软件,也是市场上唯一能与国外交通分析软件相抗衡的国产软件。 2,交运之星—Transtar能做什么? 借助TranStar,用户可在短时间内把握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状态、诊断城市交通系统现状问题、分析交通规划与设计项目的潜在交通影响,可实现城市交通系统“基础数据多源化、网络结构层次化、系统功能集成化、数据分析定量化、结果显示可视化、人机交互实时化”,可有效支撑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辅助交通规划方案的制定,并对未来城市智慧交通系统的构建提供全方位支撑,是当前各城市“交通大脑”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平台软件。 3,TranStar的基础功能包括: 1,基础数据支持 TranStar对海量异构交通大数据具有完备的导入、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快速地处理不同来源的交通大数据;引入数据库和沙盒机制,对交通数据实现分类立体化存储和滚动更新;同时,TranStar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自备数据分析软件接口,方便用户运行自行开发的各种数据分析软件。 2,交通需求分析 TranStar可实现以传统四阶段法为基础的交通发生吸引预测、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的分析过程。此外,还可实现基于大数据的交通需求预测,包括基于出行距离的交通方式划分预测,以及基于RFID数据的OD矩阵分析预测等。 3,公共交通分析 TranStar具有强大的公交分析功能,为使用者提供了三类分析模块:⑴服务于公交网络总体布局的愿望客流分析功能;⑵服务于公交网络规划评估的客流交通分配功能;⑶服务于公交网络系统设计的客流交通分配功能 4,交通运行分析 在特定的多模式综合交通网络结构下,TranStar可实现多层次多方式的复杂交通分配,分配模型中考虑了各种道路几何条件、交通管理措施、交通控制策略及交通政策法规对交通分配过程的影响,以获得精准、可靠的交通分配结果。, 5,综合交通评价 评价模型可将分析仿真结果数据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悉数提炼和转化为直观的交通系统运行指标,以列表和报告的形式呈现给用户,使用户能够在完成交通仿真后全面掌握当前网络运行状态。 6,图形显示系统, 图形显示系统支持前端实现的TranStar各类交通分析结果的可视化展示。基于用户操作习惯与交通分析结果展示的需求,集成了包含交通网络信息、交通管理信息、交通流量信息、

2023年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

2023年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 一、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主要研究道路、桥梁、隧道、渡河设施等交通工程以及河流、湖泊、海洋等水文地理工程,涉及土、岩、混凝土、钢结构、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通信、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知识,该专业研究的重要方向有:交通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水文地理工程等。 二、院校排名 以下是2021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US News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中,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方向排名前10的大学,仅供参考。 1.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下属的交通工程系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交通工程高等院校之一,拥有稳定的师资队伍,有完备的实验室,成果显著,推动了国内外交通工程学科的发展。 2.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成立于1921年,拥有完整的交通行业知识系统和科学研究发展历程,并且在各个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积极培养高素质的交通科技人才。 3.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是中国最早成立的铁路交通工程学科之一,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多个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平台,包括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试验线。

4.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运输工程学院开设了交通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和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其中交通工程是全国首批本科建设学科之一,学院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声誉。 5.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学科领域扩展到交通、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水运港口等多个方面,学院还积极推动师资和学生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学院发展。 6.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交通学院在交通运输科技、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特别是在动力装置技术、飞行控制技术、飞机结构设计等领域的研究经验和技术积累。 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同时培养船舶工程和飞行器设计两个本科专业的学院,拥有雄厚的研究实力和学术基础,且学院与行业高度关联。8.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道路与铁道工程、运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等方向也是该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连续多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项。 9. 武汉理工大学

关于重心基准的坐标转换方法研究

关于重心基准的坐标转换方法研究 喻国荣;冯国鑫;张建 【摘要】基准统一与转换是测量工程中的重要问题,文中通过数值计算表明,为了克服坐标转换模型中参数之间的强相关问题,采用坐标重心化策略,得到的结果与四参数方法基本相同,重心化方法减小了参与计算的坐标数值,增强数值计算的可靠性,随着现代计算技术(计算设备)的广泛应用,两者的差异并不明显.各种坐标转换算法的可靠性依赖于公共点的精度与公共点的分布形式,在极坐标方法中尤其要避免边长悬殊的短边参与参数解算. 【期刊名称】《全球定位系统》 【年(卷),期】2018(043)001 【总页数】4页(P15-18) 【关键词】四参数方法;重心化方法;极坐标方法 【作者】喻国荣;冯国鑫;张建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测绘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96;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测绘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96;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测绘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96【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28.4 0 引言 城市与工程测量成果常常采用地方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不论是将GNSS等现代测

量技术得到的测量数据转换为该坐标系中,还是将该工程测量成果纳入到国家系统中,都需要进行坐标转换。根据需要可选择二维的平面四参数转换模型或三维七参数转换模型,不论哪种模型都无法回避转换模型中平移参数与旋转参数及尺度参数之间的强相关问题[1-3],影响了结果的可靠性。针对于此,产生了坐标重心化方法以及极坐标方法等[3-6],本文对此展开讨论。 1 坐标转换的重心化方法 坐标转换是依据两坐标系下公共点点位坐标得到的转换参数来实现,将B坐标系的坐标转换到A坐标系中的数学模型为 (1) 式中: X(A)P、Y(A)P是公共点P在坐标系A中的坐标; X(B)P、Y(B)P是公共点P 在坐标系B中的坐标; X0、Y0称为平移参数; α称为旋转参数;λ称为尺度参数。式(1)对参数α和λ来说是非线性的,通常采用形式参数将式(1)转换为线性方程,即取a=X0,b=Y0,c=λcosα,d=λsinα,则有 (2) 为了计算转换参数,至少需要两个公共点。实际工作中,为了保证可靠性,通常要联测三个以上公共点。当有n(n>2)个公共点时,一般采用最小二乘求解转换参数。设公共点的点位误差相互独立且等精度,则最小二乘法得到的法方程为 Nβ=W , (3) 式中: N=

交论

中国交通部 本科专业 交通学院现有交通工程、测绘工程、交通运输、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勘查技术与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7个本科专业,学制为四年。 交通工程专业(交通工程系) 我校是1987年经国家批准的最早设立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的院校之一。本专业师资力量、科研实力雄厚。拥有12位教授和研究员(全为博士生导师),包括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专职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全部具有博士学位。近年来,先后承接了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一大批纵横向科研项目,每年科研经费达1000多万元。 培养方向 本专业以“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国家重点学科及“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点为依托,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具备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与规划、交通工程设计及施工与管理、交通运输系统控制与管理等方面知识及相关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2004年《交通规划》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5年“交通规划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年专业教师入选教育部科研创新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主修课程 交通运输导论、画法几何与AutoCAD、工程测量、工程力学基础、交通工程基础、工程地质、土力学、水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材料;专业主干课: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工程系统分析、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交通控制与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等。 就业与升学 毕业生主要在城建、交通、公安等部门从事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管理、科研及教学等相关工作。 学生毕业后可在本院继续深造,攻读“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道路桥梁及渡河工程专业(道路工程系、桥梁工程系) 东南大学道路桥梁工程专业是我校历史悠久的特色专业之一。其前身可追溯至1943年中央大学的路工组,1952年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发展为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和桥梁与隧道专业,当时拥有方福森、方左英、刘树勋等全国著名的教授、学者。本专业曾先后更名为交通

设置间歇式公交专用道的道路路段通行能力

设置间歇式公交专用道的道路路段通行能力 谢秋峰;李文权;邱丰;张建 【摘要】为了计算设置间歇式公交专用道的路段通行能力,在介绍间歇式公交专用道系统的基础上,应用移动瓶颈理论对路段通行能力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通行能力的计算公式;然后构建了设置间歇式公交专用道前后双车道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对比了公式计算与模型模拟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行能力随公交车运营车速的降低而下降;只有当发车间隔大于集结流的集结消散时间时,公交车的发车间隔才会影响路段的通行能力,此时通行能力随发车间隔的增大而增加.%In order to calculate road section capacity with intermittent bus lane(IBL) ,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IBL system, the capacity was studied with moving bottleneck theory and capacity formulas were presented, and then, a two-lane traffic model with IBL based on cellular automaton was proposed. The capacity calculated and simulated was compared. Research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capacity increases along with bus operation speed; headway affects the capacity only when headway is greater than relaxation time of shockwave; meanwhile, capacity increases with headway. 【期刊名称】《交通信息与安全》 【年(卷),期】2012(030)004 【总页数】6页(P34-38,47) 【关键词】间歇式公交专用道;路段通行能力;移动瓶颈;元胞自动机 【作者】谢秋峰;李文权;邱丰;张建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导师介绍

交通学院导师介绍 阅更囹程建川 副教授,男,1966年1月27日生,中共党员,1985年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道路工程专业毕业后留校。2002年获博士学位,现任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道路与铁道工程研究 所副所长。主要从事道路CAD系统、道路勘测设计一体化技术,GIS在道路工程中的 应用,道路管理系统、道路景观设计、道路设计与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参加并分 项目主持"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湖北省交通厅)、“工 程机械使用与维修质量综合许估系统”(交通部攻关项目95-05-02-12,2000年获交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AutoCAD环境下的道路几何设计CAD系统的开发”等课题。 在国内核心期刊上论文15篇。开发完成的道路勘测设计集成化CAD系统软件AHCAD 在教学地面模型技术上处于全面领先,并在工程中推广应用。 倪富键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留日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86.9~1990.7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获学士学位; 1990.9-1992.9东南大学获硕士学位; 1992.9-1995.4东南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5.2~1996.3江苏省交通咨询监理总公司沪宁高速公路常州段驻地监理工程 师监理组组长 1996.2-1997.1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任教 1997.2〜1997.9东北师范大学赴日本留学预备学校进修日语; 1997.10〜1999.9国家公派赴日本国、长冈技术科学大学从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9.10〜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任教 研究内容: 1990.9〜从事道路工程非破损强度评定方面的研究 1992.9〜1995.4从事我国运输车辆合理轴重限值研究 1995.10〜1997.5作为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并完成了“南京新机场高速公路路 面结构及材料研究”。 1997.10〜1999.9①路面养护管理系统:②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1999.10〜①南京长江二桥钢桥桥面沥青铺装层研究,研究成员,施工技术负责(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目录 一、前言 (1) 二、选线 (1) 2.1主要内容 (1) 2.2选线原则与步骤 (1) 2.2.1路线方案选择 (1) 2.2.2路线带选择 (2) 2.2.3具体定线 (2) 2.3注意事项 (2) 三、平面设计 (2) 3.1主要内容 (2) 3.2圆曲线半径的选定 (2) 3.3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3) 3.4平面图的绘制 (3) 四、纵断面设计 (3) 4.1主要内容 (3) 4.2纵坡设计 (4) 4.2.1纵坡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4)

4.2.2纵坡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4) 4.3路线纵坡及竖曲线设计总表 (5) 4.4纵断面图的绘制 (5) 五、横断面设计 (6) 5.1主要内容 (7) 5.2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7) 5.3路基一般设计图 (8) 六、路基设计表 (8) 七、土石方工程数量计算 (9) 7.1绘制横断面图 (9) 7.2计算横断面面积 (10) 7.2.1积距法 (10) 7.2.2混合法 (10) 7.2.3求积仪法 (10) 7.3计算土石方体积 (10) 八、土石方调配 (10) 8.1调配时应考虑的因素 (11) 8.2调配方法 (11) 附录A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13) A.1设计任务 (13) A.1.1纸上定线 (13) A.1.2详细设计计算 (13)

A.2设计完成后应交出的成果及其内容 (13) A.2.1设计说明书 (13) A.2.2路线平面图 (14) A.2.3路线纵断面图 (14) A.2.4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14) A.2.5路基一般设计图 (14) A.2.6路基横断面图 (15) A.2.7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15) A.2.8纵坡、竖曲线设计表 (15) A.2.9平曲线上路面加宽表 (15) A.2.10路基设计表 (15) A.2.11路基土石方数量表 (15) 附录B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机辅助评阅数据输入表 (16) 附录C 各级公路主要技术指标 (17) 附录D 道路勘测设计相关基本名词术语 (22) D.1一般术语 (22) D.2公路路线及沿线设施 (22) D.3公路勘测 (24) 附录E《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图表示例集 (26)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前言

《建筑材料》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总结报告

《建筑材料》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总结报告河套大学霍轶珍 一、《建筑材料》精品课程建设历程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结构、施工是构成建筑工程学科的四大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说~材料是所有建筑工程的基础~材料决定了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施工方法和建筑物的总造价。因此~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是一个土建工程工作者的必备技能~也使得《建筑材料》课程成为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主干课程。 河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早在2004年根据各专业发展的需要将《建筑材料》课程确定为优质核心课程~多年来对该课程在实验实训条件的改善、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等方面进行持续了不断地建设~使该课程始终保持创新特色~历经了多年的积累和不断的改进完善~该课程2006年评为河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级精品课程~2008评为评为河套大学校级精品课程~2009年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精品课程.现在我们又将自治区优质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做为我们今后的课程建设目标~使该课程的建设真正做到止于至善。 二、《建筑材料》课程建设过程与建设内容的创新特色 1。先进的课程设计理念和清晰的课程建设思路 在进行课程整体设计时我们遵循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原则~以“项目导向、行动导向”教育思想为指导进行课程整体设计~以培养学生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着眼点~以“工作内容"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本课程相关的工作内容为参照系~依据“基于工作过程、融入实际工作情景”的课程观~将相关的职业技术标准

和职业素质标准深度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中去~在课程教学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我们的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在进行课程开发时~首先建立专业核心课程团队.由课程负责人、企业专家、课程教学骨干教师构成核心课程团队~统筹课程建设的全面工作~按照规范的课程开发流程共同完成以下关键性工作: 1,确定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课堂教学模式. 2,开发职业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体系 1 校企深度合作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调研~首先分析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职业 岗位中和工作任务~在对岗位工作任务和相应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然后以此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将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作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和工作环节进行能力分解~细化成若干能力点~然后得出本课程的职业能力标准。 3,制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课程标准 为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我们首先对整合形成的课程进行课程标准建设~以行业和企业专家为主导、与专业教师合作~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制定体现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4,进行“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的课程开发 遵循“职业岗位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的课程开发思路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主要学习领域进行课程设计。5,课堂教学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创设可行的课程实施条件~提升课堂的品质和内涵 在“项目导向~行动导向”的课程模式中~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成为创设课程实施条件的关键~因此就要求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行动

交通土建工程设计毕业论文

2014届自考本科毕业设计 题目: 204年4月 题目名称 目录 1 绪论 1 1.1 引言 (2)

1.2 DICAD PRO技 术 (2) 1.3拟建项目地区概述 1 1.4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1 1.5沿线地形地质及自然环境 1 2 路线设计 2 2.1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 2 2.1.1设计车辆 2 2.1.2设计交通量 2 2.1.3 设计速度 2 2.1.4、服务水平 3 2.2 路线方案的比 选 (5) 2.3路线平面设计 3 2.3.1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4 2.3.2直线设计 4 2.3.3 圆曲线半径设计 4 2.3.4 缓和曲线设计 4

2.3.5 平面要素组合类型 4 2.3.6 平面线形要素组合计算 5 2.3.7 主点桩号计算 5 2.3.8 路线设计图 5 2.3.9 平曲线要素及主点桩号计算示例 6 2.3.10 回旋线与圆曲线长度比、S形参数比 6 2.3.11 平曲线的敷设 6 2.4纵断面设计 7 2.4.1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7 2.4.2. 纵坡 7 2.4.3纵坡设计的步骤 15 2.4.4竖曲线 15 2.4.5 竖曲线计算示例(其他竖曲线计算见附表Ⅲ竖曲线表) 15 2.4.6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16 2.4.7拟建路线纵坡设计成果 16 2.5 路线比选 17 2.5.1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 17

2.5.2路线方案选择 17 2.6横断面设计 23 2.6.1横断面组成 23 2.6.2行车道宽度 23 2.6.2行车道宽度 23 2.6.3路肩 23 2.6.4路拱 23 2.6.5边沟 23 2.6.6边坡 23 2.6.7超高 24 2.6.8行车视距验算 33 2.6.9填挖方计算 33 3 路基路面设计 35 3.1概述 35 3.1.1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 35 3.1.2路基路面应具备的性能 35 3.2路基设计 3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