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手术期护理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手术期护理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手术期护理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手术期护理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手术期护理

李莲花;

【期刊名称】《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年(卷),期】2014(023)010

【摘要】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常见而又严重的运动性损伤,且多合并内侧副韧带、内侧半月板的损伤,伤后造成患者的膝关节疼痛、不稳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前交叉韧带损伤应尽早重建,恢复膝关节稳定,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对30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进行了科学的围术期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377-378)

【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围手术期

【作者】李莲花;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骨一科,吉林延吉133000;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J], 张小萍

2.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手术期护理 [J], 李莲花

3.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J], 曹露; 刘艳娟

4.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J], 宋郁

5.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围手术期护理[C], 李风华; 张卫华; 武晓瑛;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指导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指导 膝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是常见的运动伤之一,若损伤严重或断裂,需行韧带重建术,术后要在康复师指下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尽快恢复功能。 术后第一天: 目的:减少疼痛和肿胀,若病人有疼痛,可用冷敷、口服或肌注强痛定、度冷丁等止疼剂。 训练: 1、病人要充分休息。 2、患肢抬高,关节周围加冰袋间断冷敷,一般是30分钟,间隔2小时。 3、踝泵、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增加肌力。 术后第二天至术后两周: 目的:使膝关节能够完全伸直甚至过伸、最大限度的减轻肿胀、伤口愈合好、维持股四头肌的主动控制,能够达到屈曲90度。术后三天冰袋冷敷。 训练: 1、活动与第一天相同,可以坐起、站立、下地走,行走时要脚尖点地、拄双拐、部分负重行走。 2、尽量减少行走,以防止关节肿胀。(三天内患膝周围加冰袋,可以缓解疼痛、减轻肿胀) 4、膝关节被动伸直:病人平卧,脚跟垫高,使膝关节完全伸直。 5、进行膝关节最后5度伸直训练:在腘窝处放一软枕(直径15公分),直腿下压,持续10秒钟,放松。 6、股四头肌静力及直腿抬高训练。 7、必要时进行髌骨活动度训练(由内向外推动髌骨)。 术后两周至术后六周: 目的:使膝关节屈曲达到135度、减少膝关节肿胀、增加肌肉力量。 训练: 1、病人可以在床上、床下活动。 2、股四头肌的锻炼---静力、直腿抬高、内侧头。 3、腘绳肌的训练---如膝关节能够完全伸直,可平卧,屈髋90度,利用小腿的重力来进行弯曲。 4、最后5度伸直训练---腘窝下加一软枕,直腿下压。 5、如膝关节能够达到150度,可嘱病人做蹬车试验。 术后六周到九周: 目的:膝关节能够达到正常的伸屈度(伸直0度,屈曲150度)。 训练: 1、自由行走 2、腘绳肌可抗阻力 术后九周到十二周: 目的:增加肌肉力量,进一步完善膝关节的活动度和增加肌肉力量。

全国著名医院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康复治疗计划 整体康复目标:在保护移植物不受不利应力的影响下,逐渐恢复膝关节活动度和下肢力量。据文献报道,前叉韧带重建术后伸直受限可引起步态异常,加重髌股关节症状和股四头肌无力、术后2-3周内应达到完全伸直,因此建议患者早期行走或睡觉时将支具锁定在0度位。注意事项: 1、日常生活及自行锻炼时要佩戴支具,支具角度限制按手术医生嘱咐执行,由手术主刀医生决定支具和拐杖的使用时间。 2、合并半月板缝合手术者,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进程和负重时间根据半月板的修复制定。 3、合并MCL损伤患者,避免外翻应力。 4、术后2周内避免主动伸膝40-0度。 一、术后急性期阶段(第0-1周) 康复目标:减轻疼痛和肿胀;早期肌力练习;早期渐进负重;强调膝关节完全被动伸直,避免过伸; 注意事项: 1、直腿抬高练习,利用异体或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术后24小时后可开始练习;利用髌腱重建者需减缓该项训练以避免加重切口处疼痛。 2、术后24小时内在支具保护下,利用双拐/单拐下地部分负重行走。 3、避免过多行走,以防止加重肿胀、疼痛。 功能锻炼内容: 1、踝泵运动:主动屈、伸踝关节,节活动至远端持续收缩5秒后放松,30个/组,1组/2小时。 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膝下垫枕,每次持续收缩5秒后放松。30个/组,10-20组/日。 3、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每次持续收缩5秒后放松。30个/组,10-20组/日。 4、各方向直腿抬高练习(辅助主动运动):抬高至足跟离床1-0-15cm,保持5-10秒后放松。5-10个/次,3次/组,2-4组/日。 5、0-90度内主动屈膝/辅助下主动伸膝,5个/次,3次/组,2组/日。 6.髌骨松动训练(采用卧位辅助主动运动方法):治疗师抬起下肢以减少患者负重并推移髌骨,同时让患者足跟贴床面主动进行屈伸膝关节运动,5-10个/次,3次/组,1组/日。 7、卧位自我牵伸腘绳肌:俯卧位,膝下垫薄枕,主动伸膝,每次5min,1次/2小时。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

手术方法 1.21 移植物的获取及准备:自同侧胫骨结节下内侧行3~ 4cm直切口, 显露鹅足腱,翻开缝匠肌腱膜, 显露半腱肌 腱和股薄肌腱, 分别将肌腱游离端套入肌腱剥离器, 屈膝90, 牵拉肌腱游离端, 上推剥离器, 于腱腹交界部切断, 取出肌腱, 去除残留肌组织, 肌腱长度约260~320 mm(图1)。将取下的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各折叠为两股, 用爱惜 康5号不可吸收线编织线缝合两端约3cm段, 测量移植腱 直径, 其直径一般为7.0~8.0 mm, 长度约为120 mm。对 折后的另一端用爱惜帮康2号不可吸收线编织线套住移植 物对折端,用美蓝在此端3cm处作标记。肌腱在80N的预 张力下牵拉20分钟。 1.22 关节镜入路:标准的前外、前内入路。 1.23 骨隧道的制备:用气化刀修整PCL残迹, 在不影响视 野及操作的前提下尽量多保留原PCL残迹及其包绕的滑膜, 经髁间窝置入剥离器, 适当剥离后关节囊。先从外侧入口 置入股骨止点定位器于股骨髁间窝内侧壁, 左膝1∶30~ 2点, 右膝10点~10∶30, 距软骨缘6~9 mm位, 自股内 侧髁钻入导针, 沿导针钻直径与移植腱相同的股骨隧道, 深度为3cm,随后用4.5mm空心钻钻穿(图2)。再从前内 侧入口将胫骨止点定位器置于胫骨后窝, 关节线平面下

1cm处, 自胫骨结节平面前内侧2cm呈45°角打入导针, 沿导针钻直径与移植腱相同的胫骨隧道。 1.24 移植物植入及固定:用双股钢丝从胫骨隧道出口送入 关节腔内(图3),从外侧入口用抓钳将双股钢丝引出,将 编织缝合端的4股缝线引入双股钢丝内,随后用双股钢丝 从胫骨隧道将4股缝线拉出,拉紧4股缝线将移植腱导入 关节内,再慢慢进入胫骨隧道内。用带孔导针从前外侧入 口插入股骨隧道,将双股牵引线插入导针孔内,抽出导针 将双股引线带出,提拉双股引线将移植腱引入股骨隧道至 标记线。在股骨隧道与肌腱间隙,在上缘平行隧道插入导针, 沿导针向股骨隧道拧入挤压螺丝钉, 至平骨隧道关节内口 平面, 持续牵拉移植腱下端,伸屈膝关节5~6次, 于屈膝70°位在作前抽屉试验时进一步拉紧移植腱下端,自胫骨 隧道外口平行于隧道插入导钉, 沿导针向胫骨隧道拧入挤 压螺丝钉, 至平骨隧道关节内口平面, 再将移植物胫骨端 或其牵引线与鹅足腱残端拉紧缝合。最后检查重建PCL的 位置、张力和固定稳定性(图4)。 1.25 复合韧带损伤的处理: 对于合并新鲜的半月板损伤 均采用气化刀修整。对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可同时重建;对于合并陈旧的后外复合体损伤,则同时行重建术。 1.26术后处理:术后24~48 h 拔除引流管。术后第二天开 始进行直腿抬高功能锻炼,每次15 s,每日60~100次。各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

用骨-腱-骨在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治疗 -----北京积水潭医院物理康复科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育活动已成为生活娱乐的一部分,因此前交叉韧带(ACL)的损伤越来越普遍。前交叉韧带是防止胫骨相对股骨向前滑动的最主要的限制性韧带。前交叉韧带的断裂允许胫骨向前移位,可造成膝关节不稳定的反复发作,并可损伤半月板和膝关节面。修复前交叉韧带的目的是恢复正常膝关节的动力学结构,消除膝关节的不稳定,使膝关节由于退行性疾病造成的功能障碍减到最低。对大多数运动员和喜欢体育活动的人来说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是首选治疗。而骨-腱-骨自体移植物相对于其它移植物来说有愈合快、韧带强度大和可以早期负重的优点,因此我院把骨-腱-骨自体移植物作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首选。不论手术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患者功能恢复重返社会的关键是康复。 康复程序: 术前阶段: 康复目的 病人要对手术和康复治疗有充分的生理和心理准备 准确的生理学基础 恢复患侧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 减轻肿胀/水肿 增强膝关节肌肉力量 确定特殊的要求 确定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 临床康复治疗 心理上的准备:服从,期望值,注意事项 减少肿胀、水肿并控制疼痛 P、R、I、C、E:保护(protect)、休息(rest)、冰敷(ice )、压迫(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 ) 冷疗和弹力衣(橡胶或塑料制品)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水肿 合适的支具 行走训练:强调正常步态 练习使用拐杖 被动(PROM)、主动(AROM)、主动-助动(AAROM)关节活动度训练被动关节活动训练:Biodex system 3,被动模式,以病人耐受程度为限,每天可增加1-2o。 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力训练:Biodex system 3等速肌力训练 Biodex system 3闭链训练用来提高神经肌肉的控制性第一阶段(减轻急性期症状,术后1—7天) 康复目的 保护移植物——避免突然负重和过多的剪力张力对ACL的影响 充分的被动伸展——避免屈曲挛缩 促进伤口愈合——避免过度的训练 减轻疼痛、渗出、肿胀和水肿 被动活动0o--90o

新建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护理常规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 2. 1 心理护理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术中配合及术后的康复 是非常必要的。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和术后患肢功能恢 复的顾虑,往往会产生焦虑、烦躁、恐惧及紧张等心理。本科首 先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差 异,制订系统的个体化康复计划,用和蔼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 言与患者交谈,向患者讲解进行该手术的必要性及其与传统开 放手术相比的优越性,尽可能地使患者了解前交叉韧带重建手 术的目的、步骤,并请病房内术后效果好的患者与术前患者交 谈,消除他们的猜疑和顾虑,保证患者处于治疗的最佳状态。 1. 2. 2 术前准备(1) 完善常规的术前准备,行胸片,心电图, 膝关节的正侧位片及MRI ,检查其它系统有无重大疾病; (2) 术后患肢制动须在床上排便,术前有效的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 小便,可预防术后因排便方式的改变引起的排便困难; (3) 按医 嘱行术前皮试; (4)术前宣教,嘱患者术前晚22 :00 禁食,24 :00 禁水,以免术中引起恶心、呕吐情况,避免误吸及窒息; (5) 按医 嘱予以术前晚静脉滴注抗生素。 1. 2. 3 术前康复训练为了提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术前 指导患者行正确的股四头肌和膝关节功能锻炼是必要的[2] 。 指导患者学习并掌握踝关节的主动被动活动,股四头肌肌肉静 力收缩,患肢直腿抬高等训练。 1. 3 术后护理 1. 3. 1 一般护理(1) 硬腰联合麻醉后护理常规:禁食水6h , 神经阻滞麻醉后护理常规,如术后返回病房无恶心、呕吐可进 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2) 术后伤肢予棉垫,棉花腿,弹力绷 带加压包扎,外用伤肢长腿夹板固定好,垫于一软枕上抬高。 观察伤肢血循环,趾端动度及感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弹力绷 带包扎松紧是否妥当,包扎过紧会导致静脉回流不畅,包扎过 松会导致关节腔积血。(3) 同时观察伤口敷料情况,如有渗血 渗液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换药。(4)术后立即予冰袋持续冰敷患 处。冰袋下垫一张治疗巾,以免浸湿敷料。常规冰敷72h。 72h 后改为每次锻炼后可适当冰敷。(5) 术后常规使用止血药 和抗生素,防止感染。 1. 3. 2 伤口负压引流管的护理术后关节腔常规放置负压引 重庆医学2008 年10 月第37 卷第19 期9712流,此负压引流瓶为一次性引流瓶,有利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指导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指导 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是常见的运动伤之一,若损伤严重或断裂,需行韧带重建术,术后要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尽快恢复功能。 术后第一天: 目的:减少疼痛和肿胀,若病人有疼痛,可用冷敷、口服或肌注强痛定、度冷丁等止疼剂。 训练:1、病人要充分休息。 2、患肢抬高,关节周围加冰袋间断冷敷,一般是30分钟,间隔2小时。 3、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增加肌力。 4、进行CPM训练,从完全伸直到屈曲90度,速度要缓慢。 术后第二天至术后两周: 目的:使膝关节能够完全伸直甚至过伸、最大限度的减轻肿胀、伤口愈合好、维持股四头肌的主动控制,能够达到屈曲90度。术后三天冰袋冷敷。 训练:1、活动与第一天相同,可以坐起、站立、下地走,行走时要脚尖点地、拄双拐、部分负重行走。 2、尽量减少行走,以防止关节肿胀。(三天内患膝周围加冰袋,可以缓解疼痛、减轻肿胀) 3、进行CPM训练,从完全伸直到屈曲90度。

4、膝关节被动伸直:病人平卧,脚跟垫高,使膝关节完全伸直。 5、进行膝关节最后5度伸直训练:在腘窝处放一软枕(直径15公分),直腿下压,持续10秒钟,放松。 6、股四头肌静力及直腿抬高训练。 7、必要时进行髌骨活动度训练(由内向外推动髌骨)。 术后两周至术后六周: 目的:使膝关节屈曲达到135度、减少膝关节肿胀、增加肌肉力量。训练:1、病人可以在床上、床下活动。 2、股四头肌的锻炼---静力、直腿抬高、内侧头。 3、腘绳肌的训练---如膝关节能够完全伸直,可平卧,屈髋90度,利用小腿的重力来进行弯曲。 4、最后5度伸直训练---腘窝下加一软枕,直腿下压。 5、如膝关节能够达到150度,可嘱病人做蹬车试验。 术后六周到九周: 目的:膝关节能够达到正常的伸屈度(伸直0度,屈曲150度)。训练:1、自由行走 2、腘绳肌可抗阻力 术后九周到十二周: 目的:增加肌肉力量,进一步完善膝关节的活动度和增加肌肉力量。训练:1、活动,负重行走。 2、直腿抬高 3、最后5度伸直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指导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指导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指导 膝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是常见的运动伤之一,若损伤严重或断裂,需行韧带重建术,术后要在康复师指下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尽快恢复功能。 目的:减少疼痛和肿胀,若病人有疼痛,可用冷敷、口服或肌注强痛定、度冷丁等止疼剂。训练: 1、病人要充分休息。 2、患肢抬高,关节周围加冰袋间断冷敷,一般是30分钟,间隔2小时。 3、踝泵、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增加肌力。 术后第二天至术后两周: 目的:使膝关节能够完全伸直甚至过伸、最大限度的减轻肿胀、伤口愈合好、维持股四头肌的主动控制,能够达到屈曲90度。术后三天冰袋冷敷。 训练: 1、活动与第一天相同,可以坐起、站立、下地走,行走时要脚尖点地、拄双拐、部分负重行走。 2、尽量减少行走,以防止关节肿胀。(三天内患膝周围加冰袋,可以缓解疼痛、减轻肿胀) 4、膝关节被动伸直:病人平卧,脚跟垫高,使膝关节完全伸直。 5、进行膝关节最后5度伸直训练:在腘窝处放一软枕(直径15公分),直腿下压,持续10秒钟,放松。 6、股四头肌静力及直腿抬高训练。 7、必要时进行髌骨活动度训练(由内向外推动髌骨)。 术后两周至术后六周: 目的:使膝关节屈曲达到135度、减少膝关节肿胀、增加肌肉力量。 训练: 1、病人可以在床上、床下活动。 2、股四头肌的锻炼---静力、直腿抬高、内侧头。 3、腘绳肌的训练---如膝关节能够完全伸直,可平卧,屈髋90度,利用小腿的重力来进行弯曲 4、最后5度伸直训练---腘窝下加一软枕,直腿下压。 5、如膝关节能够达到150度,可嘱病人做蹬车试验。 术后六周到九周: 目的:膝关节能够达到正常的伸屈度(伸直0度,屈曲150度) 训练: 1、自由行走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计划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的最理想效果是最终获得卓越的稳定,完全的活动范围、完整的肌肉强度和正常的功能。 保守的康复计划强调保护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的膝关节,禁止早期活动、负重和功能训练。1982年,患者的膝关节以石膏夹板固定在屈曲300,避免移植物过度牵拉。术后6-8周,才能允许脱掉膝关节支具完全负重;1年内,大多数病人被禁止参加体育活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包括:患膝僵硬,疼痛和不能恢复到正常的运动水平。 我们分析了那些不守计划、康复积极的病人和那些守计划、没有并发症的病人。让我们奇怪的是:那些不守计划的病人更少出现长期的膝关节活动问题,更少出现疼痛,而且膝关节的长期稳定性没有差异。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分析到: ?一个早期不能伸直的膝关节经常导致术后膝关节伸直受限 ?那些不能够早期控制下肢的病人往往都是由于股四头肌早期训练不良 ?那些早期参加体育活动的病人与那些守计划的病人在膝关节稳定性上是相同的 这使我们把注意力放在首要重要的因素上。包括: ?恢复与健侧膝关节相等的过伸 ?获得良好的股四头肌控制力 ?允许早期伤口愈合 第一期(术前) 康复应该从前交叉韧带损伤后立即进行。第一期的临床目标是重塑完全的活动度、正常的强度和手术前控制肿胀。患者还应该了解积进康复的基本原理,包括完全伸直,早期负重和闭链、开链强度训练。达到上述目标的时间决定于患膝的反应,通常需要1周至2个月。 为了减少肿胀,通常使用一个注入冰水的冷冻加压袖(Cryo/Cuff) (Fig. 1)。除了行走,必须持续佩带。肿胀的消退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手术前.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度达到健侧膝关节水平可以减少诸如术后膝关节僵硬的并发症。为了恢复完全的活动度,病人必须进行下述训练:垫高脚跟(Fig. 2),俯卧悬吊(Fig. 3),踝关节伸直,滑墙,脚跟滑动(病人可能还需要在伸直训练板协助下获得过伸。 对于恢复正常步态而言,鼓励患者从部分负重逐渐到可以支撑的完全负重这种活动是很重要的。在获得正常步态必须以完全的膝关节伸直和良好的股四头肌控制力量为前提。故此,再次强调:正常的脚跟着地完全负重的步态是建立在膝关节完全伸直的基础上的。手术前希望病人可以正常行走。 鼓励患者进行早期的闭链肌肉强度训练:抬腿(Fig. 5),下蹲(Fig. 6),下台阶(Fig. 7),自行车(Fig. 8)和踩天梯(Fig. 9)。这些训练必须在损伤后肿胀减退和膝关节活动度恢复后进行。 通过上述训练,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估包括:正常的活动和休闲的体育运动。在安排手术前还要根据患者上学、工作、家庭的时间安排确定最佳的手术时机。 第一期还包括:患者了解我们的康复概念,重建手术的具体时间安排和个自的手术后康复目标及期望值。因为理性认识的准备对于手术和康复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掌握康复的目标和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第2期(手术后) 第2期的临床目标包括:减少肿胀,完全的被动膝关节伸直和屈膝1100。其他方面还有:进行主动直腿抬高和恢复正常行走。 第2a期:(1-6天) 将手术后的疼痛和肿胀,手术后冷冻袖马上放在患膝上。除了进行活动训练外,冷冻袖整天必须维持在膝关节上。持续的被动活动(CPM机0-300)直接从复苏室开始。除了下床洗澡外,患膝必须放在CPM机上训练。 重获膝关节完全活动度的训练从手术当天开始。过度伸直训练在睡醒后每小时进行十分钟

前交叉韧带断裂什么时候手术最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前交叉韧带断裂什么时候手术最好 导语:前交叉韧带断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它危害着许多人的身体健康,我们都知道这类疾病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那么前交 前交叉韧带断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它危害着许多人的身体健康,我们都知道这类疾病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那么前交叉韧带断裂什么时候手术最好呢?医生用下面的内容回答了我们这个问题,想要了解的朋友就和我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内容吧。 建议时间充沛的话早点做,可以关节镜手术治疗,最好伤后6周内,但如果关节肿胀明显,应先消肿下再做。 如果是首次受伤,诊断明确后建议等急性创伤期过后,也就是肿痛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正常后再做手术,术后康复会比较轻松,对手术效果也不会有明显影响,这个时间一般是伤后2-4周,有时候也会更长些,然后就可以手术了,只要不进行体育运动,日常生活也不会有过多影响,推迟一段时间对手术效果也不会有太大影响的。这段期间可以进行肌肉的静力练习,对手术后恢复也是有利的。 如果不是首次受伤,关节的反应会小很多,可能关节活动受限和肿胀的程度会不显著,原则也是等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后就可以手术了。 如果断裂的比较彻底和严重,手术最好在2周内进行,因为2周后由于组织机化变性,内侧副韧带可能就没有手术的机会了,而严重的内侧副韧带断裂保守的效果可能会打折扣,所以对这部分患者就需要在受伤后的急性期手术,但术后的康复过程可能会相对困难,需要有思想准备,最好有专人指导术后的康复。 如果内侧副韧带损伤不重,保守自愈的几率很大,那么可以先支具直腿固定4-6周,等内侧副韧带完全愈合后,再开始关节的活动度练习,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围术期护理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2012年1月-2014年11月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在关节镜下进行韧带重建术的患者46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制订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在围术期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随访3个月~2年,平均12个月,通过制定系统、规范的护理措施,本组46例患者患膝功能明显改善,疗效满意。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膝关节所有患者活动度均>120°,评分从(46.13±1.69)分提高到(87.93±6.03)分(P<0.01)。结论:系统、有效的个性化围术期护理措施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重要保证,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前交叉韧带重建;膝关节镜;护理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是膝关节常见运动性损伤。当今社会,随着车祸伤、运动损伤等高能量致伤因素的广泛增加,ACL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1-2]。近年来,关节镜技术的发展明显地提升了ACL损伤的诊断水平,可以使损伤后的ACL得以重建。然而许多病例,损伤的韧带虽得以重建,但由于缺乏对康复锻炼的重视,手术前后没有得到系统的康复训练,或患者不配合,导致患膝关节术后出现长期疼痛、活动受限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2-3]。笔者所在科与康复科2012年1月-2014年11月开展相互合作,对每位患者进行专业评估,制订出手术前后系统、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围术期康复锻炼的目的和重要性,交代相关注意事项,鼓励、指导并协助患者根据计划积极地进行功能锻炼,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18~56岁,平均(30.0±3.4)岁;病程为1周~2年,平均3个月;其中左膝关节25例,右膝关节21例;单纯ACL损伤36例,并发半月板损伤10例;新鲜损伤30例,陈旧性损伤 16例。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外伤史,早期膝部疼痛、活动受限,其中部分患者肿胀较明显,术前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明确ACL完全断裂,在麻醉状态下进行Lachman试验阳性、抽屉试验阳性,或合并内外翻试验阳性、研磨试验阳性。 1.2 方法 1.2.1 术前康复术前认真评估患者的患肢疼痛、肌力情况及软组织损伤程度。根据患者情况,评估心理状态,针对其配合程度,并结合其家属的文化程度,

前交叉韧带重建半月板缝合术后康复程序简

康复计划 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术式: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及半月板缝合 一·术后第一天-第2周 支具锁定于0度避免热疗 1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清醒时尽可能多做。5分钟/组,1组/小时。 2,正确体位摆放:坐位伸膝,膝关节维持0度,30分钟/次,2次/天。 3,肌力练习: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练习 ——下肢伸直,大腿前后侧肌肉收缩及放松,;500次/天 直腿抬高练习 ——支具锁定于0度,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20处, 保持5秒。前后2个方向抬腿,10次/组,2-3组/天。 4,冰敷如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冰敷15—20分钟,每日2-3次。

二·术后第3周-第4周支具锁定于0度 1:开始被动屈曲,逐渐增加角度至0-60度。活动度练习 后即刻冰敷15-20分钟。 2,继续以上肌力练习。 3,不负重下站立及转移练习 三·术后第5-6周复查一次,如关节功能与计划差别很大请随时骨科及康复科复查 1,活动度练习和冰敷:被动屈曲0-90度,每周增加10-20度 2,加强肌力练习 3,不负重下站立及转移练习 4,支具锁定于30度 四·术后第7-8周 1,活动度练习和冰敷:被动屈曲逐渐达到0-110度。

2,强化肌力练习。 3,开始负重练习及重心转移练习,渐进性负重,由体重的10-30%开始,移动重心练习,腋杖保护下维持正常步态。 4,支具锁定于50-70度 五·术后第9-12周复查一次 1,活动度练习和冰敷:被动屈曲逐渐达与健侧相同,增加主动活动度练习。 2,强化肌力练习,增加俯卧位勾腿练习,静蹲练习。 3,加强负重、平衡、步态练习,腋杖保护下维持正常步态。 4,支具调整至90度以上,每周增加20度 六·术后3个月后膝关节稳定后去除支具 1,活动度练习,增加主动活动度练习。 2,强化以上肌力练习,可增加单腿蹲起练习。 3,无辅助下正常步态行走,恢复日常生活。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期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期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都会收到一份《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上面详细列举了术后各个时间段的康复内容。事实上,即便有这个康复计划,患者朋友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扰。在门诊复查和术后患者电话咨询中,我发现了不少问题,现将此类问题做一总结并提出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一、术后常见症状 1. 后方疼痛 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主流技术是用自体腘绳肌腱。术后的这种疼痛一般为取腱时取腱器造成皮下组织、深筋膜等损伤引起,表现为大腿后方或者膝关节后方疼痛。此类疼痛一般持续至术后1周左右,也有患者根本就没有此类疼痛。有时会有少量出血渗至皮下也会有刺激从而产生疼痛。患者可以自己观察,若看到大腿后方或者膝关节后方的皮下有淤血,轻度压痛,没有明显肿胀,就是正常现象。这种疼痛较轻或仅有压痛,一般在术后1周左右出现,会持续3-4周。 2. 体温升高 术后体温轻度升高,在38℃以内,持续不过4天,一般为术后吸收热,属正常情况。如果体温超过38℃或体温尽管在37.5℃左右但持续时间大于4天,要警惕术后感染或呼吸道等感染,需尽快就医。 3. 关节肿胀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一般都会有肿胀,因软骨等损伤的程度不同,肿胀的程度也不一样。较轻的患者在术后4-6周肿胀就会好转,一般在术后3个月内可以消肿,如果软骨损伤较重,术后6-8个月膝关节肿胀的患者也有。一般建议3个月以上膝关节没有消肿的患者要及时就医。膝关节肿胀一般为积液引起,若感觉膝关节肿胀很明显、张力很大(有时会伴有体温升高),应看门诊,由手术医生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要穿刺抽液及加压包扎等。3个月以内的轻度肿胀,若正在进行膝关节屈膝等角度康复,可加强冰敷(详见后述)。若膝关节活动度已经恢复,可以外用关节洗药、口服扶他林等进行消炎,同时加强膝关节肌力练习(详见后述)。 4. 内踝淤血 重建前交叉韧带取腱处或者骨道口会有少量出血,出血量若在20-30ml以上则不能在其附近吸收。不能吸收的出血会沿着皮下与深筋膜之间的间隙向下流之内踝处停留,慢慢渗出,在皮下形成青紫等淤血的表现,按之有轻度疼痛。这种现象一般在术后7-10天出现,持续3-4周。有时淤血也会在胫骨前方或者表现为胫骨前方的肿胀等,可局部热敷、加强踝泵练习,促进其吸收。 5. 皮肤麻木 这种麻木的特殊区域是取腱切口的前下外侧或者小腿内侧,其它区域麻木需就医。此类皮肤麻木的原因为取腘绳肌腱时隐神经损伤,有临床研究认为取腱时用斜切口可以减少隐神经的损伤,但仍不能有效避免。这种麻木不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影响,但是会引起轻度不适或恐慌。大部分麻木感在术后3个月-6个月恢复,恢复初期可有局部皮肤的虫咬感或者发痒的感觉,不必担心;有的要延续到术后1年左右才可恢复。 6. 行走不利 所谓行走不利即是行走时有“瘸”的现象。一般多见于术后膝关节伸直受限,术后早期有些患者往往注重于屈膝练习,伸直往往差3-5°,这样患者在行走时患膝会“拖后腿”,造成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流程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流程 (一)初期(术后0— 2周) 目的:减轻疼痛及关节肿胀;早期进行肌力练习及关节活动度练习,以防治粘连及肌肉萎缩。练习的初期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逐渐增加小负荷的耐力练习,即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组间休息30 秒,2-4组连续练习,至疲劳为止。 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1. 手术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 2. 术后第一天:术后 24小时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 (1)踝泵一一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尽可能多做。(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如图1) (图1) (2)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 (3)腘绳肌等长练习,患腿放于枕头上,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及放松。要求同上,大于 500次/每日(如图2)。 (图2) (4 )正确体位摆放: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将腿垫成微弯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则在医生指导下摆放于舒适体位。 (5)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开始尝试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 15 cm处,保持至力竭。10次/组,2—3组/日。(如图3) (图3) (6)髌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如髌腱切口处的疼痛较明显,可2-3日再行上述练习,且次数减半。 3 ?术后第2天:视情况拔除引流管 (1)继续以上练习。 (2)踝泵改为抗重力练习(可由他人协助或用手扶住大腿)。每次下床后进行可有效防止肿胀。 (3)开始侧抬腿练习,30次/组,2 — 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4)开始后抬腿练习,俯卧(脸向下趴在床上),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面5厘米为1次,30次/组,2 — 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4?术后第3天: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 (1 )继续以上练习。 (2)负重及平衡一一保护下双足左右分开,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分/次,2次/日;双足前后分离,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3)开始屈曲练习(微痛范围内,早期练习尚有一定危险性。) (4)屈曲练习后即刻冰敷 20分左右。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期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完整版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期常见问题及注意事 项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都会收到一份《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上面详细列举了术后各个时间段的康复内容。事实上,即便有这个康复计划,患者朋友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扰。在门诊复查和术后患者电话咨询中,我发现了不少问题,现将此类问题做一总结并提出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一、术后常见症状 1.后方疼痛 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主流技术是用自体腘绳肌腱。术后的这种疼痛一般为取腱时取腱器造成皮下组织、深筋膜等损伤引起,表现为大腿后方或者膝关节后方疼痛。此类疼痛一般持续至术后1周左右,也有患者根本就没有此类疼痛。有时会有少量出血渗至皮下也会有刺激从而产生疼痛。患者可以自己观察,若看到大腿后方或者膝关节后方的皮下有淤血,轻度压痛,没有明显肿胀,就是正常现象。这种疼痛较轻或仅有压痛,一般在术后1周左右出现,会持续3-4周。 2.体温升高 术后体温轻度升高,在38℃以内,持续不过4天,一般为术后吸收热,属正常情况。如果体温超过38℃或体温尽管在37.5℃左右但持续时间大于4天,要警惕术后或呼吸道等感染,需尽快就医。 3.关节肿胀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一般都会有肿胀,因软骨等损伤的程度不同,肿胀的程度也不一样。较轻的患者在术后4-6周肿胀就会好转,一般在术后3个月内可以消肿,如果软骨损伤较重,术后6-8个月膝关节肿胀的患者也有。一般建议3个月以上膝关节没有消肿的患者要及时就医。膝关节肿胀一般为积液引起,若感觉膝关节肿胀很明显、张力很大(有时会伴有体温升高),应看门诊,由手术医生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要穿刺抽液及加压包扎等。3个月以内的轻度肿胀,若正在进行膝关节屈膝等角度康复,可加强冰敷(详见后述)。若膝关节活动度已经恢复,可以外用关节洗药、口服扶他林等进行消炎,同时加强膝关节肌力练习(详见后述)。 4.内踝淤血 重建前交叉韧带取腱处或者骨道口会有少量出血,出血量若在20-30ml以上则不能在其附近吸收。不能吸收的出血会沿着皮下与深筋膜之间的间隙向下流之内踝处停留,慢慢渗出,在皮下形成青紫等淤血的表现,按之有轻度疼痛。这种现象一般在术后7-10天出现,持续3-4周。有时淤血也会在胫骨前方或者表现为胫骨前方的肿胀等,可局部热敷、加强踝泵练习,促进其吸收。5.皮肤麻木 这种麻木的特殊区域是取腱切口的前下外侧或者小腿内侧,其它区域麻木需就医。此类皮肤麻木的原因为取腘绳肌腱时隐神经损伤,有临床研究认为取腱时用斜切口可以减少隐神经的损伤,但仍不能有效避免。这种麻木不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影响,但是会引起轻度不适或恐慌。大部分麻木感在术后3个月-6个月恢复,恢复初期可有局部皮肤的虫咬感或者发痒的感觉,不必担心;有的要延续到术后1年左右才可恢复。 6.行走不利 所谓行走不利即是行走时有“瘸”的现象。一般多见于术后膝关节伸直受限,术后早期有些患者往往注重于屈膝练习,伸直往往差3-5°,这样患者在行走时患膝会“拖后腿”,造成瘸的现象。这种情况应该到门诊找手术医生,由医生除外其它导致膝关节伸直受限的原因后及时加强伸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注意事项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注意事项--摘录自北医三院 运动... ACL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 ACL重建术后患者都会收到一份《ACL重建术后康复方案》,上面详细列举了术后各个时间段的康复内容。事实上,即便有这个康复计划,患者朋友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扰。在门诊复查和术后患者电话咨询中,我发现了不少问题,现将此类问题做一总结并提出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①术后常见症状 ⑴后方疼痛现在ACL重建的主流技术是用自体腘绳肌腱。术后的这种疼痛一般为取腱时取腱器造成皮下组织、深筋膜等损伤引起,表现为大腿后方或者膝关节后方疼痛。此类疼痛一般持续至术后1周左右,也有患者根本就没有此类疼痛。有时会有少量出血渗至皮下也会有刺激从而产生疼痛。患者可以自己观察,若看到大腿后方或者膝关节后方的皮下有淤血,轻度压痛,没有明显肿胀,就是正常现象。 ⑵体温升高术后体温轻度升高,在38℃以内,持续不过4天,一般为术后吸收热,属正常情况。如果体温超过38℃或

体温尽管在37.5℃左右但持续时间大于4天,要警惕术后感染或呼吸道等感染,需尽快就医。 ⑶关节肿胀ACL重建术后膝关节一般都会有肿胀,因软骨等损伤的程度不同,肿胀的程度也不一样。较轻的患者在术后4-6周肿胀就会好转,一般在术后3个月内可以消肿,如果软骨损伤较重,术后6-8个月膝关节肿胀的患者也有。一般建议3个月以上膝关节没有消肿的患者要及时就医。膝关节肿胀一般为积液引起,若感觉膝关节肿胀很明显、张力很大(有时会伴有体温升高),应看门诊,由手术医生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要穿刺抽液及加压包扎等。3个月以内的轻度肿胀,若正在进行膝关节屈膝等角度康复,可加强冰敷(详见后述)。若膝关节活动度已经恢复,可以外用关节洗药口服扶他林等进行消炎,同时加强膝关节肌力练习(详见后述)。 ⑷内踝淤血重建ACL取腱处或者骨道口会有少量出血,出血量若在20-30ml以上则不能在其附近吸收。不能吸收的出血会沿着皮下与深筋膜之间的间隙向下流之内踝处停留,慢慢渗出,在皮下形成青紫等淤血的表现,按之有轻度疼痛。这种现象一般在术后7-10天出现,持续3-4周。有时淤血也会在胫骨前方或者表现为胫骨前方的肿胀等,可局部热敷、加强踝泵练习,促进其吸收。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流程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流程 (一)初期(术后0-2周) 目的:减轻疼痛及关节肿胀;早期进行肌力练习及关节活动度练习,以防治粘连及肌肉萎缩。练习的初期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逐渐增加小负荷的耐力练习,即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至疲劳为止。 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1.手术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 2.术后第一天:术后24小时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 (1)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尽可能多做。(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如图1) (图1) (2)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3)腘绳肌等长练习,患腿放于枕头上,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及放松。要求同上,大于500次/每日(如图2)。 (图2) (4)正确体位摆放: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将腿垫成微弯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则在医生指导下摆放于舒适体位。(5)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开始尝试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10次/组,2—3组/日。(如图3) (图3) (6)髌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如髌腱切口处的疼痛较明显,可2-3日再行上述练习,且次数减半。 3.术后第2天:视情况拔除引流管 (1)继续以上练习。 (2)踝泵改为抗重力练习(可由他人协助或用手扶住大腿)。每次下床后进行可有效防止肿胀。 (3)开始侧抬腿练习,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4)开始后抬腿练习,俯卧(脸向下趴在床上),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面5厘米为1次,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4.术后第3天: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 (1)继续以上练习。 (2)负重及平衡——保护下双足左右分开,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分/次,2次/日;双足前后分离,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 (3)开始屈曲练习(微痛范围内,早期练习尚有一定危险性。)

美国HSS版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

美国HSS版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 以下是美国HSS(hospital of special surgery)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一、术前康复 目标: 患者教育 恢复正常ROM 正常步态 最大力量/功能 不需辅助用具上/下楼 注意事项: 避免热疗 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减速和旋转运动。 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者,在治疗训练和功能活动过程中,避免外翻应力

治疗措施: KT1000检查 等速测试/功能测试/平衡测试 定制术后支具 穿卸教育 冷疗指导 渐进性步态训练 支具锁定在0o使用拐杖在(髌腱)可耐受范围内部分负重家庭计划:术后康复教育 股四头肌训练 直抬腿练习(支具锁定在Oo) 髌骨松动 (垫毛巾)被动伸直 主动屈曲/助力下主动伸直90o-0o训练 主动ROM和辅助主动ROM练习 渐进性抗阻练习和功能活动 电刺激/生物反馈(肌肉再学习) 手术前达到: 正常ROM 正常步态 无辅助下能上下楼梯

术后康复治疗中的独立能力 二、术后第1阶段(术后0-2周) 目标: 强调完全被动伸直 控制术后疼痛、肿胀 ROM(0o-90o) 早期渐进性负重 防止股四头肌抑制 独立完成家庭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避免主动伸膝40o-0o 支具锁定在0o时行走 避免热疗 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 治疗措施: 垫毛巾卷伸展,俯卧位悬吊训练 股四头股再学习(股四头肌电刺激或EMG) 支具锁定在0o位渐进性部分负重到在可耐受范围内扶拐负重(髌腱)髌骨松动 主动屈曲/助力下伸直0o-90o

直腿抬高练习(SLRs)(各方向) 支具锁定在0o位SLR(仰卧位) 短臂功率自行车练习 髋渐进性抗阻训练 本体感觉训练(双侧负重) 蹬腿(双侧/70o-5o)(如果ROM>90o) 上肢心血管系统训练 冷疗 评定基础上的家庭练习计划 强调患者依从计划训练和负重的注意事项/渐进性晋级标准: SLR时无股四头肌迟滞 ROM 0o-90o 患肢单侧负重时无痛 三、术后第2阶段(术后2-6周) 目标: ROM 0o-125o 髌骨活动度良好 肿胀轻 恢复正常步态(无痛)

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

如何快速完成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 米琨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目前已经是我们国家一种非常成熟且普及的手术,每年为大量的伤病人解除了伤痛,恢复了运动功能。但对于一些手术经验不是很多的医生来说,仍然感觉到此手术操作艰难,耗时较长。 关节镜下ACL重建并不是一个艰难的手术,如何能够快速完成ACL重建手术?手术经验当然有极大的帮助,但高度重视、认真计划、规范操作、减少干扰无疑是能够大大地缩短手术的时间。 下面我们以常用的腘绳肌腱移植及股骨端横穿钉固定的术式来作示例,此示例仅为无合并伤的单纯ACL损伤重建手术。 1、摆好体位 这是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极其重要的准备工作,可避免因体位变动的干扰影响操作,还可以减少人力,对于刚开始开展手术的医生以及助手少者更显重要。 个人喜欢采取平卧位,在大腿上段绑好止血带,外侧放置挡板,使膝关节屈曲时保持中立,但又不能影响"4"字征的摆放。在小腿中段处放置一沙袋,踝关节背伸足踩于沙袋上膝关节刚好保持在屈曲90度位;足平放于手术台时足尖抵于沙袋边缘,膝关节则刚好保持在屈曲120度。单纯的ACL重建在这体位两个屈膝角度下就能完成。

2、标注切口 用画线笔描绘出髌骨、髌腱、胫骨结节、腓骨头、膝关节间隙等解剖标志,标注出偏高位的前内、前外、内下辅助及胫骨结节内侧切口。此步千万不要省略,不但能够确保入路的正确,画线标注的同时手术者脑海里还有了手术的计划及步骤。 3、消毒铺巾 关节镜手术与传统手术不一样,为避免污染,必须将患侧下肢全部消毒,并铺标准的关节镜防水手术单,不建议用塑料防水单,因其湿滑极易使足部滑动。

4、关节镜检查确诊 这是真正的手术开始,驱血上止血带,膝关节屈曲90度下建立偏高位的膝关节镜前外入路,置入关节镜,系统检查膝关节的髌上囊,内侧隐窝、外侧隐窝、髌股关节、髁间窝的交叉韧带、内侧半月板、外侧半月板等。关节镜是诊断ACL损伤的金标准,因此,必须确诊ACL 断裂后才能取腱。此过程一般需要1~2分钟。 5、切取肌腱 常规切取同侧半腱肌及股薄肌腱,我们也喜欢在膝关节屈曲90度下切取,具体可参阅《如何快速切取半腱肌及股薄肌》,切取肌腱一般需要3~4分钟。 6、编织肌腱 由助手执行,必须尽快完成。刮除肌腱上的肌肉后测量肌腱长度,对折成4股后马上测量其直径并告知手术者。我们对移植腱编织的最低要求:长度9cm,直径女性7mm,男性8mm,两端粗细一致,股骨端在3cm处用缝线捆扎作为标志。如对折成4股不达此要求就按5股甚至6股编织,确实不行者就切取同侧1/2腓骨长肌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