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完整篇.doc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完整篇.doc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完整篇.doc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完整篇.doc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课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

学情分析: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特色之一。教学时打算通过让他们读好故事,把握好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相信通过感情朗读,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敬爱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

机械基础课教学设计 课题: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科目:机械基础 设计人:郝相忠 佳木斯市职业技术学校

一、分析学习内容 今天所讲的内容属于中等职业学校教材《汽车机械基础》中第四篇第第十八章的第3节。整个第十八章讲的是平面连杆机构,它作为常用机构中应用最广的一类为学习其他机构提供了分析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使用、改造各类机械的理论基础。而该章的第3节“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一共分两课时,上一节已经讲过了铰链四杆机构和曲柄滑块机构,本节课重点讲解两大问题:急回特性与死点位置。这一部分内容含概的知识点多,理论性较强,是前两节内容的深化和提升,又是后面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演化的基础和铺垫,并对生产实践起着重要指导意义。所以这部分内容是第十八章乃至整本书的重点。 二、分析学生特征 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曲柄摇杆机构的组成,以及曲柄或摇杆为主动件的运动关系,而且也有一定的力学知识,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首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结合授课内容多给出几组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把各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三、确定学习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产生的条件; (2)明确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在实践中的应用; (3)掌握行程速比系数和极位夹角的概念。 能力目标:利用本节所学知识点加以拓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的积极性,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为急回特性和死点的产生条件,产生条件对于指导实践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

四年级数学-《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材第42页相关内容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1直角=90度,1平角=180度,1周角=360度,以及钝角与锐角的读数范围,并能根据角的度数区分这几类角,理解这几类角的关系。 2.经历动态认识各类角的形成过程和角的分类过程,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和数学中的分类思想。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和周角,能根据角的度数区分不同角。 【教学难点】理解平角和周角的动态形成过程及五种角之间的关系 【教法】演示示范 【学法】观察思考、动手操作。 【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尺、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定义,什么是角?还学习了用量角器量角,请大家拿出手中的三角尺,量出最大角的度数。 2.学生独立量角后,指名说方法,汇报度数。 二、探究新知 (一)动态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1.这个90°的角叫什么角?所以说1直角=90°(板书) 2.这个90°的直角,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这样理解: 演示:直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90°所成的角。 3.除了直角,我们还学习了哪些角?(锐角和钝角) 4、什么是锐角?当然,锐角也可以看作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定角度形成的,比如说30°的角,谁能说说怎么形成的?那么锐角的度数范围是多少呢? 5、什么是钝角?135°的钝角又是怎样形成的?钝角的度数又是多少呢?

预设:学生会说大于90°的角。 师质疑大于90°的都是钝角吗?下面咱们来继续来认识角。 (二)认识平角 1.请大家用手中的活动角旋转至半周位置,指名黑板演示。你能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吗? 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学生回答。 2. 演示,教师:当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后,形成的这个角已经不是钝角了,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平角。(齐读定义) 3.提问:1平角等于多少度?能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吗? 预设:生1:用量角器量出180°; 生2:2个直角合起来就是一个平角,所以是180°。 板书:1平角=180° 4.那说钝角是大于90°的角严谨吗?为什么?所以说钝角的度数范围是多少? 5.思考: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对吗? 指名说原因,引导学生得出:平角具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是一个角不是一条直线。(三)认识周角 1.谈话:刚刚我们认识了平角,如果继续旋转活动角,还能组成什么新的角呢? 2.拿出活动角旋转至一周的位置,这个图形同样是一个角,叫做周角。你能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吗?这两条边怎么了? 3.谁能试着给出周角的定义?演示,师: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4.提问:周角多少度?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生1:半周是180度,一周就是2个180度,是360°。 生2:4个直角合起来就是一个周角,所以是360°。 板书:1周角=360° 5.思考:周角就是一条射线,对吗? 指名说原因,引导学生得出:周角具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重合在一起,是一个角不是一条射线。 (四)角的分类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进一步动态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这三个老朋友,还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盛宏伟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射箭本领高强。 4、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自主识记。 3、初读感悟,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张李广射虎的简笔画图。 2、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3、质疑。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4、看来同学们对这幅图充满了好奇,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有关这幅图的精彩的故事呢,你们想读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自渎要求,按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 (3)思考课始提出的问题,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书姿势。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领读,其他同学跟读,发现问题集体正音。 (2)理解词语。 查字典或联系课文理解生字词,重点理解“石棱、朦胧、疾风、警惕、影影绰绰”等。 (3)快速读课文,说说文章哪几节写了他射虎的故事?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教师点拨。 (4)交流课始提出的问题 先小组讨论解决,教师适当补充,点拨 4、识记生字。 (1)老师觉得这一课的生字挺难记的,很容易和其他的字混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清楚的记住它们呢? (2)四人小组讨论识字方法。(选择一到两个生字) (3)集体交流,评价。 (4)师范写“扎、猎、搭”,学生练写。 三、熟读古诗。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和以往学得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出示古诗(不含题目)。 (1)指名读。借机指出多音字“没”的读音,在这里读“mò”。 (2)学生自读,再指名读。 (3)教师范读,学生找读诗的方法,仿读。 3、这首诗和我们平常学习的古诗相比少了些什么?自己去文中找找,把古诗补充完整。再读一读。 四、背诵古诗。 1、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现在你能依靠你对古诗的理解来背诵它吗? 2、自由练背,同桌互背。 3、师生共背,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五、拓展另一首《塞下曲》

机械基础课程教案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机械基础 使用教材(编者、出版社):毛松发清华大学出版社授课班级:13能源管理与节能技术1班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时间〕:2014 年 3 月3日,累计授课课时0 节。 二、〔章节课题〕: 模块一机械零件项目一机械与机器 三、〔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1.懂得什么是机械,初步了解三次工业革命, 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意义; 2. 明确什么是机器,掌握机器基本组成部分及 附加组成部分。明确什么是机械零件。 技能目标:能识别机器和机器的组成。 四、〔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机器和机器的组成。 五、〔教学方法〕: 结合典型机器和机器的组成等实物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对机械设备有整体的认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内容组织〕: 【板书】一、《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高考的必考课目。

二.学习内容: 机械零件、机械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装置、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等。三.课程作用 1.学习后续有关课程的基础; 2.生产、生活中分析解决问题的好帮手。 (如家中自来水管破裂,热水器网管破裂,液化气没了你应该自己动手更换;小轿车轮胎坏了你就要会使用千斤顶、板手自己动手更换,懂得螺纹的知识。) 四.课程特点与学习要求 特点:联系生产密切,应用性知识多。 要求: 预习听好课(记笔记)复习 理论联系实际 【板书】第一章机械零件 第一节机械与机器 【讲解】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着各种机械(如自行车、汽车和数控车床等),以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作效率,或借助机械代替人进行工作。【板书】一、机械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机构:用来传递与变换运动和力的可动装置。如自行车、缝纫机、千斤顶等。 机器:根据某种使用要求而设计的执行机械运动,可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1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3.通过观测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教学难点: 周角的概念。 教学用具: 各种角 学习方法: 探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进入新课 师:出示大小不同的角(事先画在小黑板上) 师: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谁能说一说?(要求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和大小) 师:这些角如何分类? 今天老师与你们一起来探讨角的分类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直角。 (1)学生动手,量一量学具三角板上最大的那个角 提问:这个的角是什么角?这个角有多少度?从而得出:直角是90度。板书:直角90度 (2)量一量三角板其他的角各是多少度记下来。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角是直角吗?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又对折,折成什么角? 2.认识平角。 (1)学生动手,把刚才折成的直角纸打开来。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2)请你指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3)这个角是多少度?(180度,因为是两个直角组成的。) (4)教师: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板书:平角=180度。 (5)演示:自制的活动角,旋转一边使其成为直角,再旋转成一个平角。(让学生了解平角的形成) (6)计论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 (要让学生说说理由) 板书: 1平角=2直角 (7)讨论平角与直线的区别 引导:(1)形状(2)特点(3)名称 3.认识锐角和钝角。

《咬文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高中部:汪俊鹏 一、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中心 2、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3、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4、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 神。 二、教学重点 1、深入体会“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 2、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 教学过程 一、诗歌《泊船瓜洲》导入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词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曾经换过“过”、“到”“入”“满”等字,最后才确定用“绿”,为什么“绿”字在这里用得好? 二、检查预习 1、咬文嚼字在成语词典中的本意: 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形容过分推敲字 句;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2、朱光潜在这里说的“咬文嚼字”和刚才字典上的“咬文嚼字”有何不同?能 不能找出本文作者观点? 明确:这里“咬文嚼字”指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为文应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达到艺术之美。不能懒惰,不能粗心,不能受迷惑,不能轻易满足。 作者观点: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三、内容梳理 1、为了说明咬文嚼字的意义和作用,作者在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请同学们归纳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角的分类》 一、教案背景 师生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好三角板、直尺、活动角、一张长方形的纸 (2)教师准备盲人摸角游戏料具(大的纸盒箱和各种硬纸角) (3)教师准备好课件、与本课角相关的网络资源 《角的分类》一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教材第7册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射线、角、角的度量基础上展开,是对角的进一步深化认识。 教材的编排思路的第一个环节是直接出示扇子明出平角和周角。通过这个环节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周角。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认识锐角、钝角、直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对角分类探索,并在师生,生生互动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媒体联系生活,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二、教学课题《角的分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四年级上册 P41页 三、教材分析: 《角的分类》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角的空间观念。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的活动,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建立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2、教学难点:区别周角与射线,平角与直线 四、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打一生活用品,通过猜谜 语让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扇子) (二)、新课学习 前面几节课,我们理解并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大小可用量角器来度量,角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学习角的分类。(板书:角的分类)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认识直角 (1)、学生动手,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个角有多少度? 从而得出:直角是90度。 (2)、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角是直角吗?学生汇报(数学课本的角、黑板的四个角、作业本的四个角……) 2、认识平角

三年级下册优质课《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优质课《李广射虎》教学设计o)],哪些词句不理解或者感到难懂,请提问,教师随机做上标记。 师评价:同学们,会学习的同学不仅要善于提问,而且还要善于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能够自己解决问题。你们行吗?谁来说说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么多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停下来多读几遍。 2、媒体出示词语: lu lun leng luo chuo nian sou zha 卢纶棱逻绰拈嗖扎 tang sai jing ju ti sou da ying lie dai 唐塞惊据惕搜搭硬猎呆 自读——指名读――领读 去掉拼音自读――指名读――集体读 3、指名朗读课文,用开火车的办法每人读一句,以顾及面上的情况。 4、再读读课文,不仅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边读边思,看看刚才提出的那么多问题,哪些可以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后解决的。读完后展开讨论。

三、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1、读解第一句诗。 出示:“林暗草惊风”一句,指名读好这句诗。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再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集体朗读,渲染气氛。 2、读解第二句诗。 出示:“将军夜引弓”一句,指名读好这句诗。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看怎样读才能把句子读好。然后指名朗读。 教师将第三句改成“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遍四处搜寻着。”让学生找出差异之处,并体会句子意思的不同。教师出示“警惕”一词,让学生体会原句中李广在搜寻猛虎时的小心谨慎的样子,然后教师再指导把这句话读好。 多媒体出示:“猛然间,李广发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第二天……” ①指名朗读,引导质疑:这两句话中有没有什么地方比较难懂? ②指名朗读,师生评价,再读,反复多次。 ③师:李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④继续引导质疑:同学们,在这两个自然段之间,你是否发现了什么问题? 提问:李广射出了箭,为什么不马上派人去寻找猎物?

角的分类教案

一、复习(1分钟) 1.角的组成(角是由两条边和一个顶点组成的) 2.角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角张开的程度) 二、导入(1分钟) 师:看来角是有大有小的,那么根据它们的大小能分成几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角的分类(板书:角的分类) 三、新授 1.课件出示谜语: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扇子) (5分钟) 师:同学们都太聪明了,今天老师也带来了把扇子,我们一块研究一下这把扇子上都藏有哪些数学知识,好不好? 师演示锐角、直角、钝角(学生回答) 师: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什么样的角是直角呢? 学生回答课件演示:锐角<90度,直角=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2.认识平角 师继续展开扇子的两条边转成一条直线,你觉得这个是不是角? 学生回答(是) 师:以往认识的角似乎都是尖尖的,但是这个图形它是没有尖尖的顶点,它到底是不是角呢? 学生活动:(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汇报:通过角的定义我们知道:角是从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只要满足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两个条件那它就是角。师:当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时,这样的角叫做平角。(课件出示平角概念,同学们齐读两边理解并记忆) 学生试着用自己手里的活动角摆出一个平角。 师:我们平时所见的角都有它的度数,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平角的度数呢? 学生回答:(量角器量,直角拼)得出平角=180度(板书)3.认识周角 师继续展开扇子的两条边重合,你觉得这个是不是角? 学生回答(是) 师质疑:每一个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个角为什么只有一条边呢?(两条边重合在了一起。) (教师黑板画周角) 师:像这样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一周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课件出示周角角概念,同学们齐读两边理解并记忆) 学生试着用自己手里的活动角摆出一个周角。 师:周角多少度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反馈师板书:周角=360度 4.说说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学生反馈并板书 1周角=2平角1平角=2直角1周角=4直角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及课后作业

8李广射虎 【教材分析】 《李广射虎》采用“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 本课以文助读诗歌,故事简明生动,为理解诗的意境与形象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特色之一。作为一种新的课文结构形式,要求教师在此类课文的教学中运用新观点、新手段进行教学,教学中做到诗和文不割裂,从文理解诗,提高古诗教学效率。教学时打算通过让他们读好故事,把握好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相信通过感情朗读,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敬爱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PPT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从“武松打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今天吴老师和同学 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李广,人称“飞将军”。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现 在,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3、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 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角的分类》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角的分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角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明确建立各种角的概念;难:区别周角与射线,平角与直线。 突破方法: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来建立清晰的概念。 教学用具:活动角和自制折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1) 什么叫做角?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角的大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二、学习新课 我们理解并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大小可用量角器来度量,角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学习角的分类。(板书: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 (1)学生动手,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 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量一量这个角有多少度? 从而得出:直角是90度。板书:直角90度 (2)复习题图中哪个角是直角?根据什么?

(3)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角是直角吗?(课本的角、黑板的四个角) 2.认识平角。 (1)学生动手,把刚才折成的直角纸打开来。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2)请你指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3)这个角是多少度?(180度,因为是两个直角组成的。) (4)教师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平角是180度。(板书) (5)请你们用自己的活动角操作,旋转一根硬纸条,使其成为直角,再旋转成一个平角。 (6)你能说说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吗?(一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 板书:1平角=2直角 (7)右面图形哪个是平角? ① ② 引导学生明确:图①是一条直线,它没有端点, 也就不是平角;图②是两边在一条直线上,而且有一个端点,所以它是平角。 3.认识锐角和钝角。 (1)教师演示。 先出示直角,然后将角的一条边向右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小于90度,可以得到60度,30度..... 再将角的一条边向左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大于90度,可以得到120度,150度但一定不超过180。。 2.学生操作。 利用自己的活动角,同样把角的一条边向左、有移动,观察移动后角的大小。

《机械基础》教案(全套)

使两物体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 根据运动副中两构接触形式不同,运动副可分为低副和高副。 1.低副:低副是指两构件之间作面接触的运动副。按两构件的相对运动情况,可分为: (1)转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转动。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 (2)移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移动。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 3)螺旋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定关系的转动和移动的复合运动。丝杠与螺母组成的运动副。

2.高副:高副是两构件之间作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 二、自由度 —个作空间运动的构件具有六个独立的运动,即沿X 、Y 、Z 轴的移动和绕 X 、 Y 、Z 轴的转动,构件的这种独立的运动称为构件的自由度。 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可以产生三个独立运动,即沿X 、Y 、Z 轴的移 动及绕A 点(极点)的转动,所以具有三个自由度。 当两个作平面运动的构件组成运动副之后,由于受到约束,相应的自由度也随之减少。 沿一轴方向的移动和在平面内两个转动自由度,保留了沿另—轴方向移动的自由度。高副则只约束了沿接触处公法线方向移动的自由度,保留了绕接触处的转动和沿接触处共切线方向移动的两个自由度。 所以在平面机构中,每个低副引入两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两个自由度。 每个高副引入一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一个自由度。 三、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 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在于:撇开与机构运动无关的外部形态,把握机构运动性质的内在联系,揭示机构的运动规律和特性。 机构的相对运动只与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及某些尺寸有关,而与构件的横截面尺寸、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运动副的具体结构无关。 用线条表示构件,用简单符号表示运动副的类型,按一定比例确定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及与运动有关的尺寸,这种简明表示机构各构件运动关系的图形称机构运动简图。 只表示机构的结构及运动情况,不严格按比例绘制的简图称为机构示意图。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设计概说: 本课是篇“文包诗”。 “文包诗”是“包”着诗的短文。它不是对古诗相关背景资料枯燥乏味的罗列和对古诗句含义的呆板翻译,而是诗文一体的精美散文。它既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桥梁,还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指南。“文包诗”的教学,一般低年级学段或诗文内容深奥的课文是由“文”到“诗”,而高年级学段或诗文浅显的课文,则是“诗”入“文”。基于上两点,本课的教学先是“借文学诗”,再是“借文赏诗”,教学呈现的是“感知——理解——内化——创造”的过程。 对“文包诗”中的一些词语及背景资料教师不作一一讲解,而是与“文包诗”的风格相一致,适当地补充一些小故事、古诗词等,让学生自读自悟。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塞下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里的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和射箭本领之高强; 4、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制作《李广射虎》教学主题网站。 教学过程: 一、揭示新课,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题并据题提问,导入学习新课。(主要问题有:1、李广为什么要射虎?2、李广怎样射虎?3、李广射中了虎吗?4、李广是谁?)这四个问题几乎含盖了“李广射虎”故事的全部。学生解决了这四个问题也就读懂了这个故事,而读懂这个故事又是理解《塞下曲》的基础。学生有了问题,就产生探究的欲望,就明确了探究的方向。“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二、指导学生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教师巡查,掌握情况。 2、请一个书读得不太好的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正音并板书,读后评价,指导全班学习。 3、请一个朗读水平中等的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正音并板书,读后评价,指导全班学习。

角的分类教案

角的分类 马家小学秦文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角的分类,使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第3课时 一、创设情境 一、导入: 师:最近讲了什么知识?(角的知识) 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 学生汇报。 师印发练习(见ppt),里面是各种角: 师: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分类)设计意图:复习角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二、探究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 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 [设计意图]:通过将角进行分类,加深对角的理解 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 师:你们量了吗?量一量。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三类角中,哪一类角比较特殊?(直角)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直角? 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 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 4.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 5.小结:以90°的直角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出示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分析、设计能力,并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由于本课程的特点,它不仅为学习后续课程,也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l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对机构分析设计和零件计算问题的运算、制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技能,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 5具有通过实验和观察去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 二、整体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计: 能力目标 总体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分析机构和选择传动方案的能力。 2.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 5、具有阅读理解机械使用说明书的能力。 单项能力目标: 1.正确判别金属材料的种类、性能及应用; 2.正确选用标准件; 3.能正确使用带传动与链传动;能设计简单的带传动; 4. 正确应用齿轮传动与液压传动; 5. 能正确使用凸轮机构;初步具有设计凸轮机构的能力。

知识目标: 总体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设计的基本知识。 2.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标准。 3.掌握常用机构及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单项知识目标: 1.掌握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2.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型式及应用,掌握四杆机构的传动特性。 3.了解常见凸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及应用,掌握从动件运动规律及各种运动线图的绘制方法,掌握凸轮轮廓设计的基本原理及绘制方法,了解凸轮机构中各参数的选取原则。 4.了解链传动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应用。 5.了解带传动的结构型式、带传动的优缺点;掌握带传动的工作原理;了解打滑与疲劳损坏等失效形式;带传动的张紧与维护。 6.了解齿轮机构传动的特点和基本类型;理解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及连续传动的条件,了解齿轮根切的原因及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轮及斜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了解不同条件下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及参数选择原则。 7.了解蜗杆传动的组成与特点、蜗杆传动的类型、蜗杆传动的效率与自锁,掌握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传动比计算。 8.了解常用螺纹联接、键联接、销联接及其它联接的类型、特点与应用。掌握标准件的选用。 9.了解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二)课程内容设计: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要求: 1、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学习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武松打虎的故事同学们的印象非常深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现在,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李广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射虎?为什么要射虎?最后射中了吗?结果怎样?) 师评价:同学们,质疑问难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 二、理解课文 1、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着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1)多媒体出示古诗

(2)自由读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3)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朝代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神勇无比) 理解:神勇无比 (3)齐读第二节 3、学习3、4自然段 (1)过渡: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 (2)交流 A出示: (1)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胆大艺高) (2)这一系列过程当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3)让我们大家齐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4)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5)交流(拈、搭、运、拉) (6)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拈弓:拿起弓。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及反思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角的分类,使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难点:平角和周角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最近我们学了有关角的知识,并且学会了量角,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那有谁能说说怎么量角?(课件出示量角的步骤。) 2、你认为角的大小和与什么有关呢? 二、探究新知: 师: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角的分类。(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其实,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许多大小不同的角。(出示各种角)。 师:这里是各种角,请大家仔细观察。那现在就请你们用量角器测量出各个角的度数。(完成后同桌交流) 现在我们来根据要求分类: 等于90度的角有

等于180度的角有 小于90度的角有 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有 1. 讲解90度角叫做直角,直角要用直角号表示。(让学生说说我们教室里面有哪些角是 直角。) 2. 接着讲解180度的角叫平角,用课件演示一个直角等于两个直角,谁来说说生活中有 哪些平角? 3. 你们知道比90度小的角叫什么角吗?比90度大的但比180度小的角? 4.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锐角、钝角、直角和平角。那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大家 拿出活动角,听老师的要求,组成各种不同的角。 (1)锐角。(同学操作)师:大家组成的角与老师的角都有些不一样,这些是锐角吗?请你想一想我们能够组成多少个不同大小的锐角? (2)钝角。我们能组成多少个不同大小的钝角? (3)直角。我们能组成多少个不同大小的直角? 5、利用活动角,还能组成哪些特殊的角呢?请大家看这边(课件出示角的变化图) (1)这条边刚好转了一周,我们就把它叫做周角。 (2)那么周角有几度呢?周角=360度=2平角=4直角,课件演示。 6.、我们今天一共认识了几个角?(5个)你们能把这些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吗?马上动手。 7、现在谁能说出这几个角有什么特点?(分别指名说出,并完成板书)学生回答后,分组进行比赛,是学生都能熟练掌握。 三、巩固应用: .师:看来大家都会了,那老师现在来考考你们,好吗? 1、比眼力:看图说一说下面各角属于哪一类角? 2、比听力:听角的度数,说出这个角属于哪一类。 79度 91度 180度 45度 135度 90度 360度 89度+1度 150度 1 2 4

机械基础绪论教案课程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机械基础绪论教案 学院名称: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09机制3Z 姓名:缪润亭 学号: 09321323 关于蒸汽机的故事:1688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尼斯·帕潘,曾用一个圆筒和活塞制造出第一台简单的蒸汽机。但是,帕潘的发明没有实际运用到工业生产上。十年后,英国人托易斯·塞维利发明了蒸汽抽水机,主要用于矿井抽水。1705年,纽克曼经过长期研究,综合帕潘和塞维利发明的优点,创造了空气蒸汽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机械的组成及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 2.了解机械分析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 3.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 2.掌握机器、机械、机构、零件等概念。 难点:机器与机构的区别。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节机械的组成 第二节机械分析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 第三节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绪论 第一节机械的组成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是机械。它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一、机器与机构 在现代的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随处都可见到各种各样的机器。例如:洗衣机、缝纫机、内燃机、拖拉机、金属切削机床、起重机、包装机、复印机等。 机器——一种人为实物组合的具有确定机械运动的装置,它用来完成一定的工作过程,以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

机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通过活动联接形成的构件系统。 1.机器的分类( 按工作类型的不同分) 动力机器——实现能量转换;如:内燃机、电动机、蒸汽机、发电机、压气机等。 工作机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搬运物品;如:机床、织布机、汽车、飞机、起重机、输送机等。 信息机器——完成信息的传递和变换;如:复印机、打印机、绘图机、传真机、照相机等。 机器的种类繁多,它们的构造、用途和功能也各不相同。但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实例1:单缸四冲程内燃机 实例2:小型压力机 2.机器与机构的共有特征 1)人为的实物(机件)组合体。 2)各个运动实物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代替或减轻人类劳动,完成有用功或实现能量的转换。凡具备上述1)、2)两个特征的实物组合体称为机构。 3.机器与机构的区别 机器能实现能量的转换或代替人的劳动去作有用的机械功,而机构则没有这种功能。 仅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看,机器与机构并无区别,它们都是构件的组合,各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因此,通常我们把机器与机构统称为机械。 机器的种类很多,但基本机构的种类不多,最常用的机构有: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传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 二、机器的组成 1.按功能分析机器的组成 就功能来说,一般机器主要由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 控制部分 动力部分——是机器工作动力源。最常见的是电动机和内燃机。 工作部分——是机器特定功能的执行部分。比如:汽车的车轮、起重机的吊钩、机床的刀架、飞机的尾舵和机翼以及轮船的螺旋桨等。 传动部分——联接原动机和工作部分的中间部分。比如:汽车的变速箱、机床的主轴箱、起重机的减速器等。 控制部分——控制机器的启动、停止和正常协调动作。比如:汽车的方向盘和转向系统、排挡杆,刹车及其踏板,离合器踏板及油门等就组成了汽车的控制系统。 实例3:分析自动洗衣机的组成 2.按结构分析机器的组成 静联接动联接协调组合 零件构件机构机器 与动力源 静联接:被联接件的相对位置在工作时不能也不允许发生变化的联接。 动联接:被联接件的相对位置在工作时能够按需要变化的联接。 构件是组成机器的运动单元。 构件可以是单一的零件,也可以是由几个零件装配而成的刚性结构(如内燃机中的曲轴,连杆)。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基本单元(即制造单元)。通用零件——机器中普遍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分类》教案

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在认识角的教学活动中,初步了解三种角的大小,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想象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难点:能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 直尺、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发导入 (1)谈话激趣。 (2)观察图片,并与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汇报,引入“角”。

。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例5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 B、比直角大的是()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正是新课标倡导的全新学习方式。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