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整理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最新整理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最新整理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最新整理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测试范围:第一、二单元测试时间:6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同学们,欢迎你们步入历史殿堂!提到历史,仿佛离我们很遥远,但真正走进历史,你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能给你乐趣,也能使你聪慧,更能告诉你许多做人的真谛,还能给你直抒胸怀的机会。同学们,在两个月的学习中,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获和体会,潇洒地走进历史展室,一现各自的亮丽风采吧!

一、你能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一项吗?(请将答案填在下表,每题2.分,共50分)

1、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在今天北京附近曾经生活过的远古居民有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山顶洞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3、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你不可能看到下列哪一现象

A、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

B、荒地上人们用耒耜耕地

C、干栏式房屋错落有致

D、青铜器工艺精美

4、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5、下列哪一位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大禹

6 .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7、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A、逐鹿之战

B、夏朝的建立

C、禅让制的实施

D、华夏族的形成

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汤 B 、黄帝 C 、禹 D、舜

9、今年7月,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xx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0、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后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其中等级最高的是

A、士

B、诸侯

C、天子

D、卿大夫

11、认真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 B C D

12、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自比为太阳的暴君-----桀

B、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商

C、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镐,史称东周

D、西周时期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周幽王

13、关于夏、商、西周农业、畜牧业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农牧业已经相当发达

B、农业上已经知道选种、施肥、治虫害

C、今天家禽家畜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

D、西周农业已经大量使用青铜农具进行生产

14、《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A、晋文公称霸

B、齐桓公称霸

C、勾践称霸

D、楚庄王称霸

15、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A、私学的兴盛

B、诸侯国的兼并战争

C、社会大变革

D、士人的解放

16、“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17、在湖北随县出土的最为珍贵的战国乐器是

A、编钟

B、铜钟

C、七孔骨笛

D、陶埙

18、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A、楚 B 、齐 C 、秦 D 、燕

19、我们的祖先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2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西周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21、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付。”

B、“兼爱”“非攻”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仁者爱人”“以德为政”

2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D、庄子提出“仁”的学说

23、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A、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B、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24、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25、关于都江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春秋时期秦国李冰修建②位于岷江中游③著名的水上运输工程④消除水患,灌溉农田

A①③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二、历史诊所判断正误(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将判断结果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1分,共10分)

1、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形成了。()

2、夏、商、周是我国的青铜时代,因此,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夏朝。

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曾出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

4、长平之战,桂陵之战,城濮之战都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5、春秋晚期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屈原长篇抒情诗《离骚》。()

7、成语“退避三舍”的故事,是发生在秦楚两国争霸战争期间。()

8、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种类非常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9、为了巩固统治,东周的统治者开始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10、下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西周的建立。()

三、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本题共40分)

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史记》引用商鞅语

请回答:

(1)商鞅何时、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2分)

(2)根据你的判断,商鞅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分)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8分)

(4)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11分)阅读下列图片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完成表格(影响3分,其余每格1分)

图1耒耜图2铁农具

图3牛耕图

3、(13分)学以致用

我们的学校是一所美丽的校园,可是,总有一些同学不能自觉保护这美好的校园环境,例如,校园里原本洁白的墙壁已留有脚印、球印;光洁的地板粘上了口香糖。作为一中的学生,请你用儒家道德教育、法家规章制度、道家自我觉悟的观点,为保护校园环境提出你的建议。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答题卷)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一、你能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一项吗?(请将答案填在下表,每题2.分,共50分)

二、历史诊所判断正误(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将判断结果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1分,共10分)

三、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本题共40分)

16、(1)

(2)

(3)

(4)

17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简表

18、

(注意:别忘了写上你的名字哦!)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一、你能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一项吗?(请将答案填在下表,每题2.分,共50分)

二、历史诊所判断正误

三、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本题共40分)

16、(1)在公元前356年,秦孝公2分

(2)法家2分

(3)承认土地私有(2分),准许自由买卖(2分);奖励耕战(2分);推行县制(2分)

(4)经济得到发展(1分);军队战斗力加强(1分);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2分)

17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简表

18、儒家强调“仁”和“礼”,主张“以德教化人民”。

法家主张用“刑罚”加强统治,主张强化专制统治,强化中央权力。

道家即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主张“无为而治”。(6分)

学生可建议分别用品德教育、纪律约束、自我觉悟等观点。也可融合使用。言之有理即可给分。(7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闭卷)评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祖国境内 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老师让欣欣做组长。她却推选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朱娟做组长,同学们感叹:这是的再现啊! A.推恩令B.王位世袭C.禅让制D.大一统 3.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A.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 B.巩固对西周的统治 C. 让诸侯给周天子交纳贡品 D. 炫耀周的强大4.文物是鲜活的历史。右图所示文物,可以让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商朝B.秦朝C.西汉D.唐朝 5. 公元前7世纪后期,使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关键性战争是

11.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请你判断新疆地区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的管辖最早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 玄奘西行 D.丝绸之路的开辟 12. 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且传说与屈原有关的节日是A.元宵节B.端午节C.清明节D.中秋节 13.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 14.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发明创造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杜诗--水排B.张衡--地动仪C.诸葛亮--耧车D.华佗--麻沸散 15. 下列政权定都洛阳的是 ①魏②吴③西晋④东晋⑤南朝⑥北魏 A.①③⑥B.③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⑤16.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好C.北

七年级历史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试卷及答案 在考试之前做好每一个试卷的复习,对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份好的试题卷将能够有效的去检测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下面是整理的初一上期历史试卷,希望对你有用。 初一上期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将答案填在第五页答题卡中) 1、你还记得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哪一位人物建立的吗? A.黄帝 B.禹 C.姬发 D.启 2、下列选项按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尧、舜、禹;②河姆渡原始居民③北京人④元谋人 A、④③②①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3、代表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我国历史进入了 A、西周时期 B、商朝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5、下列著名战役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①城濮之战②鸣条之战③长平之战④围魏救赵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战国后期,采用连横对付东方六国的是

A、齐国 B、秦国 C、魏国 D、楚国 7、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铁器得到普遍使用 B、秦国由弱变强 C、诸侯国频繁征战 D、周王室日益强大 8、秦朝中央机构中管理行政的官职是 A.皇帝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9、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什么时代的政治局面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0、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当时通行于全国各地的货币是 11、下列哪一次战役中,秦军主力被歼灭,从此便无力抵抗农民起义军 了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 12、秦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右图是秦朝测量重量的工具之一秦权,他上面文字的文体是 A.大篆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13、古书记载骞始开通西域道也,这句话中的真正含义是 A.张骞促进了内地与西域的交流 B.张骞为开发西域做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5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完成1-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酝酿.(liánɡ)黄晕.(yùn)发髻.(jì)栀.子(zhī) B、唱和.(hé)肥硕.(shuò)鳊.鱼(biān)乌桕.(jiù) C、寥.阔(liáo) 枯涸.(ɡù) 清洌.(liè) 梦寐.(mèi) D、澹澹.(dàn)耸.峙(sǒnɡ) 栖.息(qī) 禅.心(chá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获益非浅绞尽脑汁愚蠢窒息 B、小心翼翼随声附合祈祷显耀 C、蜂围蝶阵多姿多彩酝酿抖擞 D、毕恭毕敬黯然飘渺恣情弛骋 3、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高高地挺立) C、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指声音响亮明朗) 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比喻姿态优美) 4、选出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拟人、排比)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C、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比喻、拟人) 5、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天》选自《预言》,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B、《夏感》选自梁衡的《梁衡文集》,文章写了夏天的紧张、热烈和急促,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C、马致远,元大都人,著名诗人,他的《天净沙秋思》写出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D、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春》《背影》等。 6、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 A.小宁在语文课上答错了一个问题,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B.班长李华学习好,品德好,在班上德高望重。 C.韩日世界杯上,中国足球队以0比2不敌哥斯达黎加队,大家对此津津乐道。 D.“六一国际儿童节”到了,邻居家小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可爱极了。 7、我们说话应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相应的用语,下列说法不妥的一项是() A.请别人为自己修改文章时应说“斧正”。 B.称别人的父亲叫“令尊”。 C.自己对别人说话叫“对牛弹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含答案)详解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1、本试卷为开卷试题,分卷Ⅰ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2、本试卷满分100分,其中卷面分3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同学们,你喜欢历史课吗?提到历史,仿佛离我们很遥远,但真正走进历史,你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丰富的中国古代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同学们,在几个月的学习中,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获和体会,潇洒地走进历史展室,一展你的风采吧! 卷Ⅰ(选择题,共48分) 在表中的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48分。 1、原始人的居住条件和生产情况同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你认为河姆渡聚落的主要粮食作物应是 A.玉米B.粟C.水稻D.大豆 2、“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这是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前几年访问大陆时拜谒何处的祭文A.黄帝陵B.炎帝陵C.始皇陵D.中山陵 3、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 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 D.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4、《左传》中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 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 B. 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C. 西周的分封制 D. 秦朝的帝制 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A. 兵马俑 B. 司母戊鼎 C. 竹木简 D. 青花瓷 6、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国 C.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7、四川灌县二王庙有这样一幅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此联中的“太守”的最主要贡献是 A. 推官是用牛耕 B. 修建灵渠 C. 制造出铁农具 D. 修建都江堰 8、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中后期的秦国农民,要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A.建立军功B.通过联姻C.努力生产粮食D.靠贵族推荐 9、右图的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 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10、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爆发于大泽乡 B. 建立过农民政权 C. 推翻了秦朝统治 D.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11、“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冻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首诗对秦朝一历史事件作出了否定的评价 A.统一度量衡B.统一文字C.焚书坑儒D.修筑长城 12、我国的成语有很多来源于历史典故,如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就来源于

初一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A B C D 黄桥东区域2015-2016学年度期末统一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2016.1 (分值:50分 时间:政史合场100分钟)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20分) 41.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是 A .黄帝 B .炎帝 C .舜 D .禹 42.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43.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A .公元前138年 B .公元前127年 C .公元前119年 D.公元前60年 44.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 .临洮—咸阳 B .临洮一辽东 C .陇西一辽东 D .临洮一函谷关 45.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 .世袭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46.被齐桓公任用改革内政的人物是 A .姜尚 B .商鞅 C .吴起 D .管仲 47.后代把商称殷,与下列哪一人物有关? A .商汤 B .盘庚 C .商纣 D .周幽王 48.著名学者余秋雨妙笔生花,曾留下这样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 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公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汩汩清流。”请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大运河 D .白渠 49.“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A .春秋 B .战国 C .秦 D .东汉 50.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 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班级 姓名 考试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装………………………………订………………………………………线…………………………………………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卷(附答案)

二中上学期七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有理数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请将答案填写在表格中 1、下列各组量中,互为相反意义的量是( ) A 、收入200元与赢利200元 B 、向东走10米与向西走7米 C 、“白天”与“黑夜” D 、“你比我高3cm ”与“我比你重3kg ” 2、大于–3.5,小于1.5的整数共有( )个。 A 、3 B 、4 C 、5 D 、6 3、2017年1-2月全南县财政收入达到100190000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数据为( )元 A 、8100019.1?元 B 、61010019?元 C 、10100.10019?元 D 、9 100019.1?元 4、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正数,和也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A 、异号,且正数的绝对值比负数的绝对值大 B 、同号,且均为负数 C 、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比正数的绝对值大 D 、同号,且均为正数 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2=4 B.-22=-4 C.(-3)2=6 D.(-1)3=1 6、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⑴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⑵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有理数 ⑶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不可能是负数 ⑷每个有理数都有相反数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7、-23的相反数是 ;倒数是 ;绝对值是 。 8、若向东走5m ,记为+5m ,则﹣3m 表示为 。 9、在数轴上,与表示-5的点距离为4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10、若 0)3(22 =++-y x ,则x+y = 。 11、把(+5)﹣(﹣7)+(﹣23)﹣(+6)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 为____ ____ 。

201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3年秋季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相应序号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 A、过着定居生活 B、会建造房子 C、住半地穴式房子 D、会种植庄稼 3、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 A、禹建立夏朝 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 C、汤战胜桀 D、盘庚迁都到殷 4、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 A、结成部落联盟 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 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

5、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富含许多古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生活的历史写照。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①破釜沉舟②纸上谈兵③风声鹤唳④退避三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7、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思想 A、“仁” B、“因材施教”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8、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的观点是() 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要发展林业 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中华传统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回答9-11小题。 9、很早时候,我们先民就总结出食“五谷杂粮”有益于健康的养身之道。我们知道,“五谷”农作物的齐备是在() A、夏朝时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秦汉时期 10、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它是由总结出来的 A、扁鹊 B、黄帝 C、华佗 D、张仲景 11、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籍()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2015年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命题人:奚万强 审核人:程宝进 (考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的遗址,他们应该去 A.北京周口店 B.云南元谋 C.浙江余姚 D.陕西西安 2.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 A.会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制造彩陶 D.会种植水稻 3.老师在介绍某处原始文化遗址时出示了这几幅图片,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黄河 粟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农业出现后,远古人类开始 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的生活。右图干栏式房屋是下列哪一个远古人类的 房屋样式?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5.“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 界文明,唯有我先;”每年清明节,为纪念中华民族的这位人文始租, 数万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 举行祭祖活动。这位“人文始祖”是 A.尧 B.炎帝 C.禹 D.黄帝 6.传说中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是 A. 禹 B.舜 C. 尧 D.炎帝 7.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 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 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禅让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 选举制 8.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是夏朝。请问,夏朝 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 A.公元前2700年;禹 B.公元前2070年;禹 C.公元前2007年;启 D.公元前2070年;启 9. 把商朝的都城迁到殷的是 A.夏桀 B.商汤 C.盘庚 D. 纣王 10.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 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 分封制 11.“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在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导语】这篇关于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的文章,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以下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下表中。) 1.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A.陕西省B.北京市C.云南省D.浙江省 2.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有 ①稻②麦③黍④粟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3.歌曲《龙的传人》中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华民族所尊奉的“人文初祖”是 A.黄帝B.尧舜C.大禹D.后羿 4.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是通过什么样的继承方式成为夏朝的 第二代国王的 ?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5.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6.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行书 7.小明感冒了,到医院去看病,医生先看了小明的脸色,又听了他的胸部,然后问了一下他的感觉。请问,这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最早是谁总结出来的?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佗 D.扁鹊 8.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派别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9.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C.称皇帝,实行郡县制 D.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 10.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

初一英语第一单元测试题

初一英语第一单元测试题 A卷 听力部分 I. 听录音,标出你所听到的字母的顺序。 W J C V R G _____ _____ _____ __1__ _____ _____ Ⅱ. 听录音,选出你听到的单词。 ( )1. A. welcome B. nice C. mother D. later ( )2. A. day B. say C. read D. may ( )3. A. three B. six C. eight D. zero ( )4. A. name B. grade C. eighteen D. cakes ( )5. A. these B. those C. oranges D. students Ⅲ. 听录音,选择正确的答案。 ( )1. ________

A. My name is Dale. B. Her name is Maria. C. His name is Maria. D. My name is Maria. ( )2. ________ A. It’s a apple. B. This is an apple. C. It’s apple. D. It’s an apple. ( )3. ________ A. I’m a girl. B. I’m from Canada. C. I’m 13. D. I’m a Chinese. ( )4. _______. A. How are you B. How old are you? C. How do you do D. Nice to meet you, too. ( )5. ________ A. I’m from China. B. It’s 3421658. C. How do you do D. I’m from Chinese. Ⅳ. 听录音,填写所缺单词。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世袭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以下历史故事中,发生在有文字记载历史时期的是() A.三皇五帝B.大禹治水 C.武王伐纣D.黄帝蚩尤的战争 3.参考下图: 根据材料“1923年被考古学家发现了他们生活的遗址和头盖骨,他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人 4.从出土文物“秦印封泥”(下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①周朝实行分封制度②秦朝实行丞相制度③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体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5.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经过角逐,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A.楚 B.宋 C.晋 D.魏

6.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青铜器 ②陶器 ③石器 ④铁器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③①② D.②④①③ 7.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系()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8.下图为2002年6月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局部),其中出现了“洞庭郡”的文字记载。此考古发现,印证了秦朝在地方() A.全面推行郡县制 B.统一了度量衡 C.流通圆形方孔钱 D.实行车轨统一 9.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佛教传入中国D.西学传入中国 10.“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的发现,除了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和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这则新闻中说的“这块土地”是( ) A.陕西西安B.浙江河姆渡C.山东大汶口D.云南元谋 11.下图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是( )

七年级历史上册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综合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20小题,共20分。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 A、二三百万年 B、一百七十万年 C、七十万至二十万 D、一万八千年 2、有关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表述错误的是:() A、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B、他们最早在世界上种植水稻 C、他们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D、他们用使用弓箭 3、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者是() A、黄帝 B、禹 C、启 D、秦始皇 4、通过分封制来维护奴隶主统治的王朝是() A、夏朝 B、商 C、西周 D、秦朝 5、春秋时期,第一个成为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勾践 6、“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南部的诸候国是() A、楚国 B、齐国 C、燕国 D、秦国 7、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 A、齐桓公 B、秦穆公 C、秦孝公 D、秦始皇 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最后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是() A、楚国 B、燕国 C、齐国 D、韩国 9、秦国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 B、地理位置优越 C、重视兴修水利 D、更多地使用农业新技术 1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何时开始()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1、下列思想家的学说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1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秦朝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3、汉武帝的大一统包括①创立了修养生息政策②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③创立了明确的人才举荐制度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A、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 B、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C、发展和西域的友好关系 D、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 15、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他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羌族 16、西汉到了武帝的时候将下列什么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D兵家思想 17、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得益于() A、李冰父子 B、刘备 C、诸葛亮 D、郑国 18、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的是() A、张衡 B、蔡伦 C、祖冲之 D、董仲舒 19、下列属于汉代名医华佗的成就是()

七年级第一单元试卷(保亲明)

七上语文第一单元测验双向细目表 该单元由三个小主题组成。 本张试卷的题型为:基础知识、短文阅读、作文。 其中: 基础知识:21分 短文阅读:3篇。34分 题型难度 基础知识短文阅读作文 小计 合计难中易难中易难中易 1/5 3/5 1/5 3/14 12/14 4/14 1/1 20道题100分 【注】表中数字斜杠左边为题数,斜杠右边为比率。 题型 难度 基础知识短文阅读作文小计合计 难中易难中易难中易 1/5 3/5 1/5 3/14 12/14 4/14 1/1 20道题100分 如果按该表出试卷: 基本信息 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 教师保亲明单位兴仁中学 课题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七年级第一单元考试卷 班别: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 一、知识积累(30分) 1、补充下列句子。(8分)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江春入旧年。 (3)____________ ,铜雀春深锁二乔。 (4)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 ,休将白发唱黄鸡。 (5) 成功的花,人们只____________ ,然而当初,它的芽儿,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6)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 。 2、用横线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6分) 潜移墨化记忆犹心威言耸听摇摇欲堕稀来攘往锱珠必较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语病,并修改。(4分) (1)经过这次月考动员大会,使我端正了学习态度。修改:________ (2)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修改:____________ ___ 4、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这次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所以,我要不断地告诫自己:面对生活中的机遇,千万不要错过。 ①抓住了,你就走出了平庸②各种机遇从文明眼前滑过③反之,你就会跌入懊悔的深渊、失败的泥潭④人生就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川 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①③④② 5、综合实践活动(6分) 学校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书香进校园”的号召,决定以此为主题,编写一份“小小文学手抄报”。你将给小报起个什么样的文学名称?设计哪些栏目(栏目至少写4个)(1)名称:(2分) (2)栏目一:栏目二: 栏目三:栏目四:(4分)6、名著阅读:请向同学推荐你喜欢的一本书。(3分) 句式: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填书名)(1分)我喜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可以从书的内容、人物、作者情感等方面向同学介绍)(2分) 二、现代文阅读(17分)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 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 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睁开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一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相应的答案栏内,每小题3分,共45分。 1.呼韩邪单于向汉族提出“和亲”,发生在( ) A.汉元帝时 B.汉武帝时 C.三国时 D.南北朝时 2.“丝绸之路的”是闻名世界的东西交通要道,它开创于( ) A.西汉 B.秦朝 C.东汉 D.战国 3.下列不属于张骞通西域的作用的是( ) A.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 B.开辟了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 C.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D.设置了管理西域的行政机构 4.东汉时期的一次治理黄河的行动使得黄河在以后八百多年里没有改道,这次治理是在谁的 主持下进行的( ) A.王景 B.汉武帝 C.秦始皇 D.汉明帝 5.右图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土的稀世珍宝,这一文物的生产年代是( ) A.战国 B.汉代 C.魏晋 D.秦朝 6.右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工具,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这一工具的发明者及朝代是(课本 74页上冶铁水排图,不带下面的文字)( ) A.西汉的王景 B.东汉的杜诗 C.东汉的王景 D.西汉的杜诗 7.蒙古风光好,游牧在草原。可后来匈奴既发展畜牧业,也发展农业。这是受哪一民族的影 响( ) A.蒙古 B.汉族 C.羌族 D.越族 8.古代的西域是指( ) A.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B.葱岭以西更远的地区 C.今天中亚和西亚一带 D.今天的西欧一带 9.“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一典故和谁有关( ) A.张骞 B.班超 C.卫青 D.霍去病 10.今天的新疆地区在历史上最早归属中央政府开始于( ) A.西汉 B.东汉 C.战国 D.秦朝 11.“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是哪部作品的主张(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无神论》 D.《论衡》 12.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抵达夷洲,“夷洲”是今天的( ) A.台湾 B.南京 C.洛阳 D.北京 1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的一次短暂统一是( ) A.东晋 B.西晋 C.南朝 D.北朝 14.北魏迁都洛阳的目的是( ) A.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 B.加强对汉族地区的通知 C.优越的地理位置 D.洛阳的气候好 1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北人南迁 B.温暖湿润 C.土地肥沃 D.种植水稻 16.西汉末期商人用于交易的货币应该是下列的哪一种( ) A.半两钱 B.圆形方孔钱 C.五铢钱 D.刀币 17.两汉时期,不是手工业技术新成就的是( ) A.冶铁用水排鼓风 B.发明使用耧车 C.纺织使用提花机 D.用钢材制成的兵器 18.“蒙古好风光,游牧在草原。”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民族是( )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6年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 命题人:李春花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有关原始人类北京人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B.能制作磨制石器 C.能够人工取火 D.用骨针缝衣服 2.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存的实物资料如工具、用具等,根据下列图片提示,找出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3.学习历史时,学会正确的计算历史年代是很必要的,请问下面年代尺上某事件经历了多少年( ) A.11年B.12年 C.13年D.14年 4.《舌尖上的中国2》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 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富,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 ) A.水稻 B.小麦 C.粟 D.玉米 5.“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材料所述历史事件是 ( ) A.女娲补天 B.炎黄二帝战蚩尤 C.大禹治水 D.尧舜禅让 6.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A.尧 B.舜 C.大禹 D.黄帝和炎帝 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 B.西周 C.东周 D.商朝 8.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访华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图中的两件绝世青铜精 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9.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与这些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10.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 11.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部分应填( )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平王迁都 D.西周灭亡12.成语故事往往由历史事件演变而来,下列成语与相关人物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尊王攘夷——齐桓公 B.退避三舍——晋文公 C.问鼎中原——楚庄王D.卧薪尝胆——夫差 13.学校新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她作自我介绍时说到:“我的名字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时期地处最西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时期地处最北的一个国家的名称。”这位历史老师的名字是( ) A.楚秦 B.齐燕 C.秦齐 D.秦燕 14.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A.楚庄王 B.宋襄公 C.齐桓公 D.晋文公 15.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的使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 ①磨制石器取代打制石器②青铜工具的发明与应用 ③铁农具的出现和推广④牛耕技术的运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下列诸候国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 A.晋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陕西蓝田 B.北京周口店 C.云南元谋 D.浙江河姆渡 2.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早可能享用米饭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4.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体现了我们先祖的创造力和智慧。根据神话传说,以下搭配错误的是( ) A.伏羲—制造船只 B.仓颉—创造文字 C.嫘祖—养蚕缫丝 D.伶伦—制作音律 5.“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周制”是指西周实行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6.有人说,中国存在着一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里的“书面语”是指(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7.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8.右面为春秋战车复原图。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春秋趋于鼎盛,当时大的诸侯国往往号称拥有万乘战车。随着作战地域的扩大,战车受地形的限制,到战国时开始衰落,并逐渐

七年级上第一单元试卷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过关测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52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小憩()丘壑()瞬间()伶仃() 诱hu?() xuān()腾 chu?()泣盘qiú()卧龙 2、选出对课文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3分) A.《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之所以要写小时侯脱险的事,是因为这件事回忆起来十分有趣,表现了童趣童乐。 B.《蝉》用先抑后扬的写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对生命的感悟。 C.《紫藤萝瀑布》作者中回忆起家门前的紫藤萝从稀落到毁掉的命运,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D.《童趣》以生动的笔墨,记叙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满了童真童趣。 3、找出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不同其他三句的一项是()(3分) A.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B.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没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C.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D.因为我听见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4、下列对《紫藤萝瀑布》一文,说法有错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因作者遇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写成此文。 B.本文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实际上赞美了生命的美好和顽强。 C.作者由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D.本文中多次使用了拟人、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由十几年前家门前的紫藤萝引发了作者的回忆。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忽然记起许多年前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_________ ①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②但花朵从来都稀落 ③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 ④好像在试探什么 ⑤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 A.③②④①⑤ B.②③①⑤④ C.③②⑤④① D.②③①④⑤ 7、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2分) (1)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2)孩子们正是盛开的花朵。()8、下面A、B两个句子中,你认为哪一句更富有表现力?为什么?(3分) A句: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B句: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答:句更富有表现力,因为 9、写出《西游记》或《水浒》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2分) 10、语文综合性活动。(9分) 《汕头特区晚报》报社将组织中学文学社社员进行“母亲河溯源”活动,沿着家乡的韩江上溯考察采访,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民俗文化。你很想参加这次活动。请填写报名表中的下面3项内容。 (1).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你报名参加这次活动的愿望。(必须运用一种修辞方法)(3分) (2).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口号。(必须用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20字以内)(2分) (3).对这次活动内容的具体安排提出两条建议。(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20分) ⑴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⑵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天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 1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4分) 项()为之强()徐()喷以()烟 15、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⑵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中。 16、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2分)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脑髓.(suǐ) 花圃.(pǔ) 骊.(lí)歌倜傥 ..(tìtǎnɡ) B、沮.(jǔ)丧讪.(sàn)笑菜畦.(qí)鸡毛掸.(dǎn)子 C、嫉.(jì)妒丑陋.(lòu)蝉蜕.(tuì)弥.漫(mí) D、书塾.(shú)环谒.(yè)瞬.(shùn)息收敛.(lián )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 ①他觉得非常悲哀,因为自己长得那么丑陋,而且成了全体鸡鸭的_____ (A.嘲笑B.嘲弄 C.玩弄对象。) ②我看看老师,________ (A.请求B.征求C.求取)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 示答应我出去。 ③我对他很________(A恭敬B尊敬C敬重),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 博学的人。 ④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_______(A居然B竟然C果然)有勇气不挪窝儿。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从没有见过老师发过这么大的火,教室里一片静默 ..,同学们大气不敢喘一口。 B、这次没有能够当选上班长,他的神情显得很沮丧 ..。 C、学习遭到困难时,要及时向老师求教,做到不耻下问 ....。 D、自己犯了错误,还要讳疾忌医 ....,什么时候才能有进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每当我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 又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 B、学校实施愉快教育后,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明显的进步。 C、有坚定意志和刻苦精神,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D、学习语文,除了要扩大阅读量,课内外多练习写作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十分重要。 5、小诗人以《微笑》为题写了两句诗,请你能按他的句式续下去。(2分) 微笑,是一缕和煦的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是一点柔嫩的绿草,给大地无限生机;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积累。(2分) 《童年》是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它讲 述的是(主人公)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 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7、综合性学习。(6分) 【1】中学时期,随着青春意识的觉醒,幼稚与成熟并存,烦恼与快乐共增,请为自己 的烦恼列一个清单(不少于4条);【2】你是怎么对待烦恼的(列举方法不少于4条);【3】 古代诗人也有烦恼,请列写出2位诗人含烦恼或痛苦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