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引言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第一门基础课,也是学生学习心理学的一门入门课,在心理学的课程建设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普通心理学的课程目标是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一般”知识和“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普通心理学中,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研究常分为几个领域:感觉与知觉;学习与记忆;思维与言语;情感与意志;人格与个别心理特征。这些领域包括了人的心理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方面。普通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从整体上看,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达到心理发展的高级水平,体现出人类心理活动的特征,具有典型性。但是,普通心理学并不研究人的某一年龄阶段或人的某一特定社会生活顿域中的心理现象的特殊规律,而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如有关感受性的测量和各种感知觉的机制,学习与记忆的形式和过程,思维的各种操作,言语的知觉和理解以及能力的测量、人格的结构等。这些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能适用于人的不同年龄和不同的活动领域。可以说,普通心理学主要是通过对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来揭示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

普通心理学是一门方法论课程。它之所以能作为一种范式而影响到心理学其他分支的研究取向,就在于它精密、科学、巧妙的实验设计。而这些正是心理学专业学生所要学习的科学研究方法。作为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学生没有任何前期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本课程的教学有其特殊性。

、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一般”知识和“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知识、掌握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该学科的学习,应达到三方面目标:

(1)认知性方面。通过学习普通心理学课程,使学生能了解每一章的心理学知识脉络, 认识掌握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等;识记理解普通心理学重点、难点内容;学会运用普通心理学的理论、方法解释现象;

(2)技能性学习方面。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运用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将普通心理学理论运用到实际,提高学习管理心理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生活态度、求实科学态度、宽容人生态度。价值观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普通心理学主要培养学生对心理学专业的兴趣和认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趣味性,同时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乐观和积极心态。

2?具体目标

1)心理学学科所研究的基本内容,以及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这门学科和相邻的其他学科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以及这么学科对个人以及社会的意义。了解心理学研究发展的基本历史和趋势。

2)掌握神经生理解剖学的有关概念和术语,了解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各区域的主要功能和对心理活动的影响。进而了解心理的实质。

3)掌握感觉、知觉、注意、意识、记忆、思维、语言、情绪情感、动机、人格、能力等概念和相应的基本规律、学说,以及相关理论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有效提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效率。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初步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系统地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问题,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研究的能力。

2、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心理现象,以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验证和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对本课程中容易看懂的部分章节,如心理的生理基础、记忆、保持与遗忘,再认和回忆及意志品质等采取以学生自学为重,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来归纳教材内容。授课的重点是教材中的关键内容和难点。

3、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实验及技能原理。能准确分析、统计实验结果,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独立撰写具有相当水平的研究报告。

1、本课程知识点

第三章感觉

[课程内容]

第一节感觉的概述

一、感觉及其意义

二、感觉的神经过程

三、感觉器官的专门化现象

四、感觉的分类

第二节感觉性及测量

一、感觉性与感觉阔限

二、韦伯一一费希纳定律

三、心理物理法和信号检测法

第三节视觉

视觉的概述

二、明度视觉现象

三、颜色视觉现象

第四节听觉

一、听觉的概述

二、听觉现象

三、听觉的理论

第五节感觉的基本规律

一、感觉适应规律

二、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

三、感觉能力发展的规律

[本章重点与难点]

(一)本章重点

1.感觉的概念

2 ?视觉、听觉的机制

3.---------------------------------------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韦伯费希纳定律

4.感觉的基本规律

(二)本章难点

1?感受性及其测量

2.感觉的基本规律

[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

[复习思考题]

1.请解释下述概念:感觉、感受性、感觉阈限、明适应、暗适应

2.视觉是如何产生的?

3?简述主要的色觉理论。

4?基本听觉现象包括哪些内容?听觉又是如何产生的?

5.简述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

第四章知觉

[课程内容]

第一节知觉的概述

一、什么是知觉

二、知觉的相关理论

三、知觉活动过程

四、知觉过程的信息加工

第二节知觉的种类

一、知觉类型学说

二、空间知觉

三、时间知觉

四、运动知觉

五、社会知觉

六、错觉

第三节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觉的整体性

二、知觉的选择性

三、知觉的理解必

四、知觉的恒常性

第四节观察

一、什么是观察

二、观察的个别差异

三、良好观察的条件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一)本章重点

1.知觉的概念

2.知觉的基本特征

3.空间知觉、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4.社会知觉

5.观察与观察能力

(二)本章难点

1.知觉过程的信息加工

2?社会知觉

3.空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4.良好观察能力的培养

[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

[复习思考题]

1.请解释下述概念:知觉、社会知觉、错觉、观察。

2.知觉具有哪些特征?

3?深度知觉、运动知觉、时间知觉的产生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4.什么是观察?良好观察的条件是什么?

2、教学学时分配表

四、备课要求

(一)教材分析

本课程所用教材为彭聃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教

授编写的教材《普通心理学》荣获国家教委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在全国心理学界产生

广泛影响,为普通心理学在我国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教材是国家教委推荐的一本高校心理教材,它适用于全日制高校心理学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自学高考心理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同时,也可作为广大心理爱好者,电大、函选修心理学课程学员的参考读物。学科在发展,教材要及时反映学科发展的现状。因此,更新教材内容是教材修订的和项基本任务。这里包括适当补充和增加新的知识、删除某些相对陈旧的知识。例如,第二章在讲到小脑的功能时,补充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小脑在某些高级认知功能(如感觉分辨)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在记忆一章中,对“记忆的SPI理论”重新做了解释。

在动机一章中增加了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补充了成就目标理论。在情绪一章中,根据近年来感情神经科学的新发展,修订了情绪与脑一节,介绍了情绪脑机制的两个回路的假设和相关的一些研究成果,删去了第三版教材中“情绪与下丘脑”一节的内容。由于情绪调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编者对相关的内容也进行了补充,使内容显得更完整。在内容上,本书介绍了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对各种重要认知过程的研究,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思维和言语等。对记忆过程分章阐述了记忆结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对思维过程则分章阐述了概念、问题解决和推理。书中涉及各种认知过程的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将丰富的实验资料与理论分析紧密地结合起来。着重介绍了各种认知过程的模型,同时指明各种认知模型存在问题和争论,使读者可以了解普通心理学的全貌,有助于作深入的思考。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推广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也是被许多国家大学的普通心理学(general psychology )课程选用的优秀教材。不仅如此,这本教科书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更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使它同样也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较好的读物。由于本书的编译问题,中文版于2003年才出版,而且相对彭聃龄编的《普通心理学》而言,其组织性和系统性不够,不利于大学新生形成关于心理学的整体认识和看法,导致国内大多数高校未采用该书做为教材,而是首推该书做为课后读物推荐给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使用。

张积家主编《普通心理学》一书在保证知识连续性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些新出现的和

正在蓬勃发展的知识领域,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把握现代心理学发展的新面貌。对这样一些知识点是以专栏形式给予。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可以更多的掌握一些新知识,以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而对于一般的学生则仍以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主。本书是以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为对象的,但也照顾到专业性与大众化两方面的需求,在内容上坚持学术性与实用性并用,在结构上照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另外,此教材没有采用现在许多教材每章之后有“小结”的形式,不利于大学新生对本专业的消化和总结,也不利其专业知识的合理建构,因此没有选择此版本教材做为我们学生使用的教材。

(二)学情分析

1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大一新生。普通心理学旨在揭示人学习、储存知识、提取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实质。其研究成果对我们理解学习过程、对我们预见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因素和有效控制教学过程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2?普通心理学以认知结构论和信息加工论为经典的理论范式,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新的信息、组织和再组织作为自己内部"编码系统”的认知结构

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诊断学生的认知风格,更好地帮助学生将新知识、新信息结构化,以促使学生认知结构保持学习和迁移功能的较好实现?普通心理学的这一理论创造对我们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优化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设计

1 ?教学方法及原理

《普通心理学》课程依据心理学、教育学和团体动力学的有关原理,把抽象的心理知识和生动活泼的案例讨论,测试及实验操作结合起来,实行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采用学生自学、教师导学及助学的模式。

(1)导学:教师对教学内容中带有共性重难点问题向学生进行讲解,同时也给学生答疑解惑。

(2)自学:由于本课程实验学习较多,课时有限,但涉及的内容却很广,因此老师不可能把教材中所有的实验都拿上课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阅读教材及参与书目,进行相关实验操作是本门课程学生最主要的自主学习形式。

(3)助学:心理作业是助学的主要形式。通过各类形式的心理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地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考核方式

采用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成绩占总分的30% ;试卷成绩占总分的70%。

五、课件要求

根据所选教材及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广泛参考兄弟院校的教学课件的基础上,集成性地研制了有自已教学特点的《普通心理学》教学多媒体课件,并根据变化情况,随时调整,补充、更新教学内容。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极大地改进了教学手段,节省了板书的时间,使教师有了更多的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本课件在制作突出了以下几点:

1.课件内容精心编排,做到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语言精练。因为课件不是讲稿,如果课件内容过于详细,将会分散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整堂课将变成了“老师念,学生抄” 的局面。

2?课件制作精良,链接丰富,在感觉和知觉章节中插入经典的感知觉实验,增加学生对学习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兴趣。课件在色彩方面做到层次鲜明,但又不太花哨,这样就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课件的一大特点就是把视频案例链接入课件中,使之浑然一体,使用时可以在课件上点击链接就行,收放自如,省去了传统的关掉课件放视频的麻烦。

六、课外活动

1、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如《心理学与生活》、《细节决定成败》、《少年我心》、《社交礼仪》、《青少年心理健康110问》等,同时还推荐影视作品《心灵捕手》、

《美丽心灵》、《心理访谈》等节目。

2、提供相关课程内容的教学和实验视频的链接,供学生在课余时间里领略和了解国内

外其他高校的《普通心理学》教学和实验内容、形式等。提供教师的手机、QQ和邮箱等

交流平台与学生课后进行交流。

3、带领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等活动,即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等。

7、参考书目

1、彭聘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美]理查德?格里格,[美]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

3、张积家?《普通心理学》,广东工业出版社,2004年。

4、李铮,姚本先?《普通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5、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