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二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2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

人教版初二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2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

人教版初二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2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
人教版初二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2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

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初二生物上学期第五单元第二章学案

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教师寄语:生命在于运动!

重点难点:了解动物各种运动方式,知道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重点是理解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然后通过做屈

肘、伸肘动作,体会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活动状态,理解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

合,并与机械杠杆活动原理进行类比,充分理解在运动中,

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难点是运动的完成除骨、关节

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还依赖于其他系统的控制、调节或配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 能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观察与学习,使学生能与生产实践相联系。认同动物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确立辩证统一看问题思维观点。

情感目标: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观点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和-----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运动系统有什么组成?

3、屈肘和伸肘分别是由哪些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二、导入新课

在非洲草原上,一头母狮正在悄悄地潜近斑马群,这时,斑马会群起反击吗?孔雀开屏、仙鹤起舞、大雁南飞、蜜蜂采蜜等都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动作。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三、合作探究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1、由已学动物的一些运动方式,想到动物是怎样完成这些动作的呢?由自己做屈肘伸肘动作,从而猜想运动系统的组成;

2、观察教材29页家兔的骨骼和关节模式图,并结合实物说出关节的组成?体会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

3、取哺乳动物的前肢或后肢观察肌肉、关节、骨三者位置关系,思考骨骼肌在骨上的分 布有什么特点?

(二)骨、关节与肌肉的协调配合:

1、阅读课本P30第一、二段及图 V-16、V-17, 了解肌肉结构及其特性。

2、每个学生做屈肘伸肘动作,体会运动的产生过程,同时用另一只手触摸肱二头肌和肱 三头肌,感受二者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3、亲身体验:快速做下蹲运动,在运动中感受呼吸加快,心跳加速等身体的变化,这说 明了什么问题?

四、拓展创新

1、你能用一句话概括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吗

2、 某人因脑部外伤,结果出现了下肢瘫痪,下肢并没有受任何损伤。这是怎么回事?

3、 某人直臂提取一桶水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是收缩还是舒张?

五、网络构建 [来源:]

4、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 、骨骼肌的组成包括中间的肌腱和两端的肌腹两部分 8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G 动物的运动只靠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来完成

六、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 A 、骨和肌肉 B 、骨骼和肌肉

2、 某人右上肢瘫痪,是由于( A 、肩关节、肘关节不够灵活 B

G 肌肉内的血管受损

D

3、 你的屈肘动作的产生是由于( A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G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组成。

C 、关节和肌肉

D 、骨和关节 )。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受到损伤 、支配右上肢的神经受损 )的结果。

B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D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以所有动物的体内都有骨骼

5、人的上臂以肩关节为枢纽,可做伸屈、旋转、环转等各种动作。这说明关节在运动

中起什么作用?( )

A、动力作用

B、杠杆作用

C、支点作用

D、调节作用

6、下列关节中,灵活性最大的是( )。

A、踝关节 B 、肘关节C 、肩关节 D 、膝关节

7、当下肢的伸肌群和屈肌群交替舒缩时,身体姿势不可能是()。

A.跑

B.跳

C.行走

D.立正

二. 非选择题

1. 某人下肢肌肉萎缩,但这些肌肉并没有受过外伤,造成肌肉萎缩的原因可能

2、下图是人体的关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脱臼是许多人都曾有过的经历,脱臼是指[ ]从[ ]中脱落出来的现

象。当我们做运动时,关节腔中的液体能减少两骨之间的摩擦,关节软骨可缓冲两骨之间的

撞击力。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 。

(2) 骨的运动要靠的牵拉;当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动七

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3. 小明喜欢用哑铃锻炼上肢。请据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 图A 表小动作,图B 表小动作。

(2) ①表示,在图A 中处于状态;②表示则同时处于状态;图B中①和②的状态分别是和。

(3) 刘春红是奥运会举重冠军,当她抓起杠铃时,她上臂的肌肉中,处于收缩状态是

[ ],处于舒张状态的是[ ],当她将杠铃成功举过头顶稳定的那一刻 ,

处于收缩状态是[ ],处于舒张状态的是[ ].

(4) 当你双手自然下垂时,感觉到比较轻松,是因为①②均处于状态.

(5)以上实例说明任何动作都反映出各种肌群之间的关系.

七、学习感悟

参考答案:

三、合作探究

(一)1、运动是由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运动系统是由关节、骨和骨骼肌组成的。

2、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等组成。关节是运动的支点;骨是运动的杠杆;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

3、肌肉的两端附着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至少要跨过一个关节,连接在两块骨上。

(二)1、①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骨上。

②骨骼肌有受刺激产生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产生运动。

2、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正好相反,说明肌肉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运动。

3、各类动物的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的。除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参与配合。这就体现了生物体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四、拓展创新

1、教师与学生:肌肉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产生运动。

2、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但骨骼肌必须接受由神经传来的兴奋,才能收缩,进而牵

引所附着的骨围绕关节运动。某人脑部外伤,可能是伤害了运动中枢,致使兴奋不能传至下

肢,骨骼肌不能收缩。若长期不运动则肌纤维萎缩、瘫痪。

3、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交替收缩和舒张,可引起肘关节的屈伸。当人直臂提水时,处

于单纯伸肘状态,但同时,还需用力才能将重物提起,所以,这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必须

同时收缩才能完成直臂提水这一动作。

六、达标测试

一、1、B 2 、D 3 、A 4 、B 5 、C 6

二、1、支配下肢的神经受损

2、(1)[ 1 ]关节头[4 ]关节窝

3、1)屈肘伸肘(2)肱二头肌

头肌[②]肱三头肌[②]肱三头肌[2 ]关节囊

收缩肱三头肌

[①]肱二头肌

(2)骨骼肌骨骼肌骨关节

舒张舒张收缩(3)[①]肱二

(4)舒张(5)协作

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谷里中学张洪莲

教师寄语: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得生存!

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是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无论是先天性行为还

是后天的学习行为,都是有遗传基础的。注意把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 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先天性行为的局限性、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以 及遗传因素对学习行为形成的作用等讨论题,从而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难点是探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能阐明动物的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情感教育,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 学习态度。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说出你所知道的一种行为 。

2、什么是先天性行为?

3、什么是学习行为?

C.①②③

D. ②③④ 、导入新课

小宠物不教也会吃东西、睡觉,但要学会到指定地方大小便却很费劲,这是为什么? 三、合作探究

(一)区分先大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阅读教材第32页第三段,联系动物的「各种行为,比较区分先大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自读课本32、33页的资料分析,组内分析、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3)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局限性?

4) 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什么区别?比较两种学习行为, (二)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①小鸟喂鱼

A.①②④

B.

②大山雀喝牛奶 ①③④ 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4、下列图中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③黑猩猩钓取食物 ④鸡的绕道取食

探究一: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1、提出问题:菜青虫选择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叶叶,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

2、作出假设、制定计划。

3、小组内对探究■计划进行讨论和完善。

4、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质疑:

①是应该直接取菜青虫进行探究,还是应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为什么?

②怎样对菜青虫卵进行隔离饲养?

③用什么方式让家蚕对十字花科叶和对照物进行选择?

④对照实验要保证时间、环境等条件相同吗?

⑤试实验用的材料大小颜色一样吗?

探究二:动物的绕道取食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制定计划。

3、小组内对探究计划进行讨论和完善。

4、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讨论:

①不同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说明了什么?

②这项探究活动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四、拓展创新

1、下列是两位同学对动物学习行为的讨论:

甲:动物的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有重要意义,遗传因素对动物学习行为的形成有重

要作用。

乙:遗传因素对动物学习行为的形成不起作用。例如:普通的猴子不会打篮球,但是马

戏团的猴子经过训练却能准确的投篮,可是它们的遗传因素基本相同。我认为训练在动物学

习行为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1) 你赞同甲同学的观点吗?为什么?

(2) 乙同学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2、走迷宫的蚯蚓要经过200次以上的尝试和错误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而走复杂迷宫的白鼠学习就快得多。为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