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模式次同步谐振的产生机理与抑制方法

多模式次同步谐振的产生机理与抑制方法

多模式次同步谐振的产生机理与抑制方法
多模式次同步谐振的产生机理与抑制方法

ISSN 1000-0054CN 11-2223/N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T singh ua Un iv (Sci &Tech ),2008年第48卷第4期

2008,V o l.48,N o.4w 2

http://qhx bw.chinajo https://www.doczj.com/doc/2e16859342.html,

 

多模式次同步谐振的产生机理与抑制方法

刘世宇, 谢小荣, 张东辉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北京100084)

收稿日期:2007-03-07

基金项目:国家“九七三”重点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004CB217906)

作者简介:刘世宇(1981—),男(汉),黑龙江,博士研究生。通讯联系人:谢小荣,副教授,E -mail :xiex r @ts inghu a .edu .cn

摘 要:我国内蒙古上都、托克托电厂输电工程由于采用较高补偿度的固定串联补偿装置,导致出现了次同步谐振(SSR ),并且表现出多个模式同时失稳的特点,威胁机组和电网的安全。该文以上都串补输电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特征值分析方法,分析了上都电厂多模式SSR 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采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GA SA )对附加励磁阻尼控制器(SED C )进行优化设计。特征值分析与PSCA D /EM T D C 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够有效抑制多模式SSR,并对电网参数及运行方式变化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关键词:多模式次同步谐振;特征值分析;附加励磁阻尼控

制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

中图分类号:T M 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054(2008)04-0457-04

Mechanism and mitigation of multi -mode

sub -synchronous resonance

LIU Shiyu ,XIE Xiaorong ,ZHANG Donghui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

Beij ing 100084,China )

Abstract :T he Shangdu and Tuoketuo transm iss ion s ystems u se relatively hig h com pens ation levels of fixed-series capacitors wh ich results in sub -synchronous r esonance (SS R).T his iss ue is har d to correct because of the multip le u nstab le S SR modes.Th is paper presen ts a study of a specific S hangdu tran smis sion sys tem.T he eig envalues w er e analyzed to inves tig ate th e basic mechanis m and the main caus es of the multi-mode S SR.Supp lem entary excitation damping control was then us ed to solve the pr ob lem w ith optim al control parameters obtained us ing a gen etic,simulated an nealing algorithm.An eig en-analysis and PSCAD/EM T DC-bas ed sim ulation s ver ify th e effectiveness of th e d ampin g control for mitigating the multi-mode S SR and its adaptab ility to various pow er sys tems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Key words :mu lti-mode su b-synchronous

resonance;

eigenvalue

analysis ;su pplementary excitation damping control;genetic and simu 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我国西电东送中的北通道,主送“三西”火电,输

电距离在300~900km 之间,主要采用“点对网”输

电模式[1]

,发端为大型的火电基地,多采用60万kW 等级的汽轮机机组。这样的输电模式下,制约输送能力的约束为单摆失稳的机电稳定问题,能够大

幅度有效缩短电气距离的固定串联补偿装置成为经济、技术、可靠性的优选。可预见,大容量汽轮机机组和较高串补度的固定串联补偿装置将共同形成一种重要的、典型的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模式。

在这种输电模式中,不适当的串补度有可能引发严重的次同步谐振(SSR)问题。内蒙古上都和托克托电厂在前期规划阶段就发现了严重的SSR 威胁,并且表现出一个突出的特性——多模式次同步谐振[2]

,这为抑制方案的选择与实施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目前国际上已经有一系列预防和抑制SSR 的措施[3],但我国在该领域的工程应用尚属空白。

本文基于上都电厂实际系统,对多模式SSR 的产生机理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为抑制措施的研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初步研究了抑制多模式SSR 的附加励磁阻尼控制器(SEDC )方案,验证了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1 上都电厂输电系统简介

上都电厂装机四台东方汽轮机厂QFSN -600型667M VA 同步发电机,通过双回243km 的500kV 紧凑型输电线路送往承德(短路容量19.8kA ),由承德通过双回130km 的常规500kV 线路接入姜家营变电站(短路容量41.4kA ),进入华北环网。上都电厂二期为保证稳定送出同时兼顾远期工程,规划上承线采用串补度为45%的串联补偿装置,串补站位于承德母线进线侧。为方便SSR 分析,可将承德母线后至姜家营部分进行等效处理,如图1所示。

图1 上都电厂二期工程送出方案

2 上都电厂多模式SSR 问题介绍

在上都电厂串补工程规划阶段对SSR 问题进行了必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上都电厂正常运行方式下,机组出力低于75%额定负载,上承线发生单相永久故障及三相永久故障会激发严重的多模式SSR 振荡;同时上都电厂多个检修方式也存在不同程度的SSR 威胁。为研究SSR 问题,考察了在系统发生扰动之后的汽轮发电机各缸体转速偏差量和各缸体之间大轴扭矩的时域和频域特性,以反映发电机轴系的扭振情况。为节省篇幅,仅绘制了多模式SSR 振荡较明显的发电机高压缸转速差的频谱分析曲线,如图2所示。仿真条件为:正常运行方式,上承线首端发生三相永久故障。

频谱分析结果表明上都电厂SSR 存在3个扭振模式,其频率分别约为:16Hz 、26Hz 和30Hz 。在图2的仿真曲线中观察到了26Hz 与30H z 模式的双模式SSR 振荡失稳现象。

图2 发电机高压缸转速差频谱分析曲线

3 特征值分析法

上都电厂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包含4个集中质量块,分别为高压缸、低压缸A 、低压缸B 和发电机转子。机电系统可以划分为发电机电磁回路、机组轴系以及带有串联补偿装置的输电网络3个部分。SSR 特征值分析方法[4]

的基本过程是:先对系统数学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建立标准形式的状态空间方程,然后求解状态矩阵中SSR 模式的特征值,根据其虚部判断各模式的频率,根据其实部判断各SSR 模式的阻尼特性和稳定情况。

3.1 发电机电磁回路数学模型

发电机采用派克方程描述,参考坐标系为同步

转速的dq 坐标系,发电机绕组采用“3d -3q ”模型。

u d q 0u f DQ 1Q 2

=p

7dq 07f D Q 1Q 2

+X dq +

r dq 00

r f DQ 1Q 2

-i d q 0

i f DQ 1Q 2

.(1)

式中:X d q =[-X e 7q X e 7d 00000]T

;p

为微分算子;下标f 为励磁绕组,D 、Q 1、Q 2为阻尼绕组。

3.2 机组轴系数学模型

机组轴系可表述为一个二阶线性方程组:M ?p(p D )+D ?p D +K D =T m -T e .

(2)

式中:M 为惯性系数矩阵;D 为机械阻尼系数矩阵;K 为刚性系数矩阵;T m 为机械转矩列向量;T e 为电磁转矩列向量。

3.3 带有串补的输电网络数学模型

为与同步电机电磁方程接口,需要将网络方程转换至d q 坐标系:

[R +(p +j X )L ](i d +j i q )+(u C d +j u C q )=

(u d +j u q )-(u 0d +j u 0q ),(3)

(p +j X )C (u C d +j u C q )=i d +j i q .

(4)

式中:u 0d 、u 0q 为理想电源电压的dq 轴分量;u C d 、

u C q 为串补电容电压的dq 轴分量。

对式(1)—(4)增量化可得到系统状态方程,其中状态变量包括:D 4×1,X 4×1,76×1,u C d ,q 。特征值分别表征机电振荡模式、机械振荡模式、电气谐振模式。

4 多模式SSR 的产生机理与影响因素

以下分析均以上都电厂正常运行方式为对象。4.1 电网LC 谐振频率特性的影响

连续改变上承线串补度,可以绘制各模式振荡

频率随线路串补度变化曲线,本文称之为f -k 曲线。

图3 模式频率随上承线串补度变化曲线(f -k 曲线)

机组机械振荡模式频率主要由机械参数决定,故其f -k 曲线表现为近似水平的直线。当电气谐振模式频率与某一机械振荡模式频率互补时(由于进行了AB C -d q 坐标变换,图3中电气模式频率等于

L C 串联谐振频率的工频补频率),较容易激发起这

458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8(4)

个频率下的振荡。dq 坐标系下的电气谐振模式的频率可以由下式近似计算得到:

f =f 0-1

2P (L GT +L L )C =

f 0-f 0

L L

L GT +L L

k .

(5)

式中:L GT 为发电机-变压器组等效电感;L L 为线路等效电感;k 为线路串补度。

由式(5)可知:电气谐振模式的f -k 曲线总是从系统同步频率出发,随串补度增加降低;线路电感占输电系统总电感比重越大,f -k 曲线就越“陡”,电气谐振模式f -k 曲线与机械振荡模式的f -k 曲线交点的相对位置就越近,越容易形成多模式SSR 。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都电厂为代表的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模式的线路电感占总电感比例一般比较大,这种电气特征是多模式SSR 的形成原因之一。4.2 “失稳串补度带”的影响

连续改变上承线串补度,可以绘制各模式特征值实部随串补度变化曲线,如图4

图4 特征值实部-串补度曲线

对照图3,不难发现特征根实部“凸起”的峰值发生在电气谐振模式与机组机械振荡模式f -k 曲线的交点上,印证了机电频率互补容易引发SSR 的结论。同时注意到在机电频率互补的串补度附近一定范围内,该模式的特征根实部均为正值,本文称这样的串补度范围为这个机械振荡模式的“失稳串补度带”。如果系统串补度位于若干个机械振荡模式的失稳串补度带相交范围内,就会发生多模式SSR 。上都电厂输电工程选择串补度为45%,从图4可以看出将面临26Hz 和30H z 的双模式SSR 问题,可以解释图2仿真中发现的双模式SSR 现象。

现场测试表明机组的机械阻尼随机组的出力增加而增加[5]

。假设机组空载时阻尼(以对数衰减率表示)为0.05%,满载为0.5%。机械阻尼-出力对失稳串补度带的影响见图5(以30Hz 模式为例)。从图中可以看到:一方面机组出力较低时,机械阻尼较低

,机械振荡模式特征根实部较大,振荡较严重;另

一方面,机械振荡模式的失稳串补度带变宽(出力标值1.0时为44%~50%,0.5时为42%~52%,0.1时为38%~57%),导致多个机械振荡模式失稳串补度带的相交范围变大,系统在更大的串补度范围内将发生多模式SSR 。

图5 出力-模式阻尼不同时的特征值实部-串补度曲线

多模式SSR 是由机电系统多个影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机械系统侧,若多个机械振荡频率接

近,显然发生多模式SSR 的机会增加;电气系统侧,一方面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系统的电气特征使得系统电气谐振模式f -k 曲线变“陡”,加剧了多模式

SSR 形成的可能;另一方面,若发电厂运行方式选择不当,如多台发电机同时出力较低,这时模态阻尼较小,则更容易发生多模式SSR 。

5 SEDC 抑制多模式SSR 的研究

5.1 附加励磁阻尼控制器(SEDC)原理

SEDC 的基本原理(见图6)是通过选择适当的反馈信号(主要为转速信号),获得SSR 振荡信息,进而控制励磁电压,通过机电交互作用产生次同步

频率下的扭矩,通过这一扭矩阻尼SSR 振荡。SEDC 装置曾在美国Navajo 电厂[6]

及Jim Bridg er 电厂得到应用,国内尚没有实用工程。

5.2 基于GASA 算法设计的SEDC 控制器

针对SEDC 控制器设计面临的多系统模型,多参数的综合优化问题,选择了遗传-模拟退火算法

(GASA )[7]

加以解决。GASA 算法结合了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兼具遗传算法的大范围随机搜索特性和模拟退火算法的快速收敛特性。

优化系统范围为优选的多种系统运行方式(开机数,线路数,短路电流水平,负荷水平等),优化目标选择为SSR 各模式的特征根实部最小值最小。5.3 SEDC 对上都电厂多模式SSR 抑制效果

为全方面考察SEDC 对上都电厂多模式SSR 的抑制效果,考虑到上都电厂各种运行方式以及外部电网可能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大量的特征值分析和基于PSCAD/EM TDC 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得到的SEDC 控制器能够在任何情况下保证上

459

刘世宇,等: 多模式次同步谐振的产生机理与抑制方法

图6 SEDC 的工作原理图

都电厂多模式SSR 的小干扰稳定性;能够抑制绝大多数大干扰激发的SSR 振荡;同时控制器具备良好适应能力,未出现恶化SSR 的情况。为节省篇幅,下面给出了SEDC 对上都正常运行方式下的多模式抑制效果图例。

图7与图4对应,施加SEDC 后,3个机械振荡模式特征根实部在0~100%

范围始终为负。

图7 施加SEDC 后上都电厂二期正常方式机械振荡

模式特征根实部随串补度变化曲线

图8与图2对应,施加SEDC 后,发电机高压缸转速偏差量的频谱分析结果表明26Hz 与30Hz 模式振荡幅值不断减小,系统不会发生双模式SSR

振荡。

图8 施加SEDC 后发电机高压缸转速差频谱分析曲线

6 结 论

本文基于上都电厂实际参数,对多模式SSR 问题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这种典型的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模式中线路电感比重较大的电气特征是多模式SSR 的成因之一;同时发端电厂运行方式选择不当,如多机低负载导致模式阻尼偏弱,也会加剧多模式SSR 的威胁。介绍了国际上

已获得工程应用的抑制多模式SSR 的附加励磁阻尼控制器原理,首次采用GASA 算法设计了优化的SEDC 控制器,特征值分析和时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够有效抑制上都电厂多模式SSR 问题,同时具备良好适应能力,研究表明SEDC 方案可以作为我国SSR 抑制措施的主要方案之一。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

[1]

吕伟业,孙寿广,吕健.北通道“西电东送”规划研究概况[J ].电力建设,2002,23(11):51-70.L U Weiye,S UN Sh ou guan g,L U Jian.Outlin e of study on plann ing of “W es t Pow er Trans miss ion to th e E as t ”in th e north p as sage [J].

E lec tric P ow er Constr uction ,

2002,

23(11):51-70.(in Chin ese)

[2]任树东.上都电厂串补输电方案次同步谐振专题研究,X214E03K-A01[R].北京: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2005.

REN S hudong.SS R res earch report of S han gdu generation s tation with series capacitor com pens ation,X214E03K-A01[R].Beijing:North China Pow er Eng ineering (Beijing )Co,Ltd,2005.(in Ch ines e)

[3]

IEEE Subs ynch ronous Resonance Work ing Group.

Cou ntermeas ures to s ubs ynchr on ou s r esonance problems [J ].I EE E T rans on PA S ,1980,99(5):1810-1818.[4]

陈陈,杨煜.几种次同步振荡分析方法和工具的阐述[J].电网技术,1998,22(8):10-13.

CHE N Chen,YANG Yu.Introduction s of s everal SS R analysis meth od s and tools [J].P ow e r S yste m Te chnolog y ,

1998,22(8):10-13.(in C hinese)[5]

Agr aw al B L,Farmer R G.Effective dampin g for SS R analysis of parallel tur bine-generators [J].IE EE T r ans on P S ,1988,3(4):1441-1448.[6]

Bow ler C E J ,Bak er D H,M incer N A,et al.Oper ation and test of th e Navajo S SR pr otective equ ipmen t [J].I EE E T rans on PA S ,1978,97:1030-1035.

[7]

李毅,胡保生,彭勤科.基于GAS A 算法的网络控制系统的控制器设计[J].系统仿真学报,2004,16(7):1571-1575.LI Yi,HU Baos heng,PENG Qin ke.Controller design of netw or ked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GAS A [J].Journal of S y stem S imulation ,2004,16(7):1571-1575.(in Ch ines e)

460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8(4)

植物抗寒机理研究进展

植物学通报1997,14(2):1~8 Ch inese Bulletin of Bo tany 植物抗寒机理研究进展Ξ 沈 漫 王明庥 黄敏仁 (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37) 摘 要 本文综合概述了国内外有关植物抗寒机理研究的动态,主要讨论了植物抗寒性与细 胞膜系、酶系多态性及抗寒基因表达与调控之间的相关性。此外,亦提出了有关植物抗寒机制 研究领域值得深入研讨的问题。 关键词 植物抗寒性;细胞膜系;酶系;抗寒基因 AD VANCES IN RESEARCH ON CH I LL ING- RESISTANCE M ECHAN IS M S OF PLANTS Shen M an W ang M ing2x iu H uang M in2ren (F orest T ree and Genetic E ng ineering Op en ing L abora tory,N anj ing F orestry U n iversity,N an jing210037) Abstract T h is paper gives a general statem en t abou t the p resen t developm en t of ch illing2re2 sistan t m echan is m s of p lan ts at hom e and ab road,and it deals m ain ly w ith the relati on s be2 tw een the ch illing2resistance of p lan ts and cell m em b rane system,enzym e system diverisity and ch illing2resistan t gene exp ressi on and con tro l.In additi on,the paper po in ts ou t som e p rob lem s w o rth delib rating deep ly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p lan t ch illing2resistance. Key words Ch illing2resistance of p lan ts,Cell m em b rane system,Enzym e system diversity, Ch illing2resistan t gene 植物对环境变迁及不良环境有足够的适应性和抗抵能力,这种抗逆性既受系统发育的遗传基因所控制,又受个体发育中生理生态所制约。温度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在植物遗传背景限制的前提下,对植物某些生长发育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至今低温寒害对植物的伤害还没有找到根本的解决途径。因此,探索植物抗寒性的生理机制及其遗传因素,不仅在基础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上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植。 近年来,国内外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方面来研究植物的抗寒性,取得了一些重要结果,似乎找到了深入研究的突破口。为便于对植物低温反应和抗寒机制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概况和进展作一个综述。 Ξ“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美洲黑扬胶合板林纸浆材新品种选育研究》一部分。

自然状态下竹子的抗寒性研究_刘国华

收稿日期:2005-11-25 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项目基金资助课题,优质抗逆竹种定向选育及竹苗繁殖产业化示范(2001B A506B0103) 作者简介:刘国华(1979-),男(汉),山东潍坊人,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2005级博士。 自然状态下竹子的抗寒性研究 刘国华1  栾以玲1  张艳华 2 (1.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37; 2.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 摘 要 在自然状况下,研究了几个竹种叶片的电导率与叶绿素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并对几个竹种的抗寒性强弱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与温度的变化成正相关,电导率与温度的变化成负相关。在这几个竹种中黄秆京竹、罗汉竹、淡竹的抗寒性较强,平安竹、黄槽石绿竹、黄秆乌哺鸡抗寒性中等,紫竹、黄条金刚竹、翠竹、铺地竹、菲白竹抗寒性最弱。关键词 竹子;抗寒性 A Study on Cold Resistance of Several Bamboo Species under Natural Condition Liu Guohua 1  Luan Yiling 1  Zhang Ya nhua 2 (1.Nanj ing Fores try University,Nanj ing 210037,J iangs u,China; 2.Fujian Normal Univ ersity ,Fu zhou 350007,Fu j ian ,China ) Abstract Under natural co nditio n,the electric conductiv ity and chloro phyll co ntent of sev eral bambo os species w ere measured as the temperature chang es .The results indica ted that the chlo ro phyll co ntent w as closely co rrela ted with tempera ture ,w hereas the electric conductivity w as nega tiv ely co rrelated w ith tem perature.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f.aureocaulis ,aurea and P .glauca w ere the mo st winter hardy o nes.Pseudosasa japonica cv .Tsutsumiana ,P .arcana f .luteosulcata and P .viv ax f .aureocaulis w ere at the seco nd rank.P .nigra ,Pleioblastus kongosanensis f.aureostriatus ,Sasa pygmaea ,Pleioblastus argenteostriatus and Pleioblastus fortunei w ere no t winter ha rd . Key words Bamboo ;Cold Resista nce 南竹北移长期受到人们的关注[1] ,但对竹子的抗寒机理的研究非常少,大部分学者只是对竹子的冻害做了外观形态的调查。黄衍串[2]、朱勇[3] 、赵凡[4] 、纪成据[5] 、孙守家[6] 等,简单了解竹子生长范围,没有从生理机制上分析竹子受冻害的机理。随着人们对园林观赏植物需求的不断增加,一些极具观赏价值的竹种开始在 山东推广,而且栽种面积不断扩大。为了不断扩大山东竹种的引种种类、数量及面积,在潍坊选择样地,对引种的几个竹种的抗寒特性进行了研究,本次实验是在自然条件下对竹子的两个生理指标进行的测定,因此更能实际的确定各个竹种的抗寒性强弱。 1 材料与方法 1.1 引种试验地概况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跨东经118°10′~120°01′,北纬35°35′~37°26′,属季风区域 第25卷 第2期2006年5月 竹 子 研 究 汇 刊JO U RN AL O F BAM BOO RESEARC H Vol.25,No.2 M ay,2006

实验一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2 1实验一 RLC 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实验方法绘制R 、L 、C 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2、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特点、掌握电路品质因数(电路Q 值)的物理意义及 其测定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器材 函数信号发生器1只 交流毫伏表1只(0~600V) 电路原理实验箱1只 三、实验原理与说明 1.在图1.1所示的R 、L 、C 串联电路中,当正弦交流信号源的频率f 改变时,电路中的 感抗、容抗随之而变,电路中的电流也随f 而变。取电阻电路电流I 作为响应,当输入电压U i 维持不变时,在不同信号频率的激励下,测出电阻R 两端的电压U 0之值,则I=U 0/R 。然后以f 为横坐标,以I 为纵坐标,绘出光滑的曲线,此即为幅频特性,亦称电流谐振曲线,如图1.2所示。 2. 在 处(X L =X C )即幅频特性曲线尖峰所在的频率点,该频率称为 谐振频率,此时电路呈纯阻性,电路阻抗的模为最小,在输入电压U i 为定值时,电路中的电流达I 达到最大值,且与输入电压U i 同相位,从理论上讲,此时,U i =U R =U 0, U L =U C =QU i ,式中的Q 称为电路的品质因数。 3. 电路品质因数Q 值的两种测量方法 一是根据公式 测定,U C 与U L 分别为谐振时电容器C 和电感线圈L 上的电压;另一方法是通过测量谐 振曲线的通频带宽度 再根据 求出Q 值,式中f 0为谐振频率,f 1和f 2是失谐时,幅度下降到最大值的 倍时的上、 下频率点。 Q 值越大,曲线越尖锐,通频带越窄,电路的选择性越好,在恒压源供电时,电路的品 质因数、选择性与通频带只决定于电路本身的参数,而与信号源无关。 四、实验内容 1.按图1.3接线,取C=0.1μF ,R=200Ω,调节信号源输出电压为V P-P = 2.83V ,有效值约 U i =1V 正弦信号,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本实验的电感L 约30mH) 2.找出电路的谐振频率f 0,其方法是,将交流毫伏表接在R (200Ω)两端,令信号源的 频率由小逐渐变大(注意要维持信号源的输出幅度不变),当U 0的读数为最大时,读得频率表上的频率值即为电路的谐振频率f 0,并测量U 0、U C 、U L 之值(注意及时更换毫伏表的量限),记入表格中。 3. 在谐振点两侧,先测出下限频率f 1和上限频率f 2及相对应的U R 值,然后按频率递增 或递减500H Z 或1KH Z ,依次各取8个测量点,逐点测出U R ,U L ,U C 之值,记入数据表格。 LC f f π21 0==O C O L U U U U Q ==1 2f f f -=?1 2f f f Q o -=

Java_2实用教程第4版_第12章_Java多线程机制

2014/1/20 第 1 页 注意:开始用功了! 1 2014/1/20 第 2 页 《Java2实用教程(第4版)》第12章 配合例子源代码一起使用 Power point 制作:耿祥义张跃平 Java多线程机制 2 2014/1/20 第 3 页 导读 主要内容 Java中的线程 Thread类与线程的创建 线程的常用方法 线程同步 协调同步的线程 线程联合 GUI线程 计时器线程 3 2014/1/20 第 4 页 §12.1 进程与线程 §12.1.1 操作系统与进程 程序是一段静态的代码,它是应用软件执行的蓝本。 进程是程序的一次动态执行过程,它对应了从代码加载、执行至执行完毕的一个完整过程,这个过程也是进程本身从产生、发展至消亡的过程。 现代操作系统可以同时管理一个计算机系统中的多个进程,即可以让计算机系统中的多个进程轮流使用CPU资源。 4 2014/1/20 第 5 页 §12.1.2 进程与线程 线程是比进程更小的执行单位,一个进程在其执行过程中,可以产生多个线程,形成多条执行线索,每条线索,即每个线程也有它自身的产生、存在和消亡的过程。 线程间可以共享进程中的某些内存单元(包括代码与数据),线程的中断与恢复可以更加节省系统的开销。 5 2014/1/20 第 6 页

§12.2 Java中的线程 §12.2.1 Java的多线程机制 Java语言的一大特性点就是内置对多线程的支持。 Java虚拟机快速地把控制从一个线程切换到另一个线程。这些线程将被轮流执行,使得每个线程都有机会使用CPU资源。 6 2014/1/20 第7 页 §12.2.2 主线程(main线程) 每个Java应用程序都有一个缺省的主线程。 当JVM(Java Virtual Machine 虚拟机)加载代码,发现main方法之后,就会启动一个线程,这个线程称为“主线程”(main线程),该线程负责执行main方法。 JVM一直要等到Java应用程序中的所有线程都结束之后,才结束Java应用程序。 7 2014/1/20 第8 页 §12.2.3 线程的状态与生命周期 建的线程在它的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中通常要经历如下的四种状态: 1.新建: 当一个Thread类或其子类的对象被声明并创建时,新生的线程对象处于新建状态。2.运行:线程必须调用start()方法(从父类继承的方法)通知JVM,这样JVM就会知道又有一个新一个线程排队等候切换了。一旦轮到它来享用CPU资源时,此线程的就可以脱离创建它的主线程独立开始自己的生命周期了。 3.中断:有4种原因的中断: ◆JVM将CPU资源从当前线程切换给其他线程,使本线程让出CPU的使用权处于中断状态。 ◆线程使用CPU资源期间,执行了sleep(int millsecond)方法,使当前线程进入休眠状。 ◆线程使用CPU资源期间,执行了wait()方法。 ◆线程使用CPU资源期间,执行某个操作进入阻塞状态。 4.死亡:处于死亡状态的线程不具有继续运行的能力。线程释放了实体。 8 2014/1/20 第9 页 例子1(Example12_1.java )通过分析运行结果阐述线程的4种状态。例子1在主线程中用Thread的子类创建了两个线程(SpeakElephant.java , SpeakCar.java ),这两个线程分别在命令行窗口输出20句“大象”和“轿车”;主线程在命令行窗口输出15句“主人”。 例子1的运行效果如图12.4。 例子1在不同的计算机运行或在同一台计算机反复运行的结果不尽相同,输出结果依赖当前CPU资源的使用情况。 9 2014/1/20 第10 页 §12.2.4 线程调度与优先级 处于就绪状态的线程首先进入就绪队列排队等候CPU资源,同一时刻在就绪队列中的线程可能有多个。Java虚拟机(JVM)中的线程调度器负责管理线程,调度器把线程的优先

植物抗寒的适应机制

植物抗寒性的适应机制 1.低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植物生长在自然条件下,其生长发育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盐碱、干旱、低温、高热等极端环境的影响。其中,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植物死亡的最基本的决定因素和关键性的环境因子。低温胁迫可对细胞膜系统及叶绿素合成、光合作用等过程产生影响;细胞内脯氨酸、甜菜碱的含量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植物体内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如无氧呼吸加强、蛋白质变性、电解质外渗、激素平衡异常、根活力增加等[1];低温冷害下参与相关信号转导的调控因子及功能基因的表达模式细胞的膜质组成、对糖类、多胺类等物质的积累能力及胞内酶活力等方面均发生改变[2];植物细胞骨架的结构及稳定性也受到影响,进而造成物质合成受阻,能耗增加,使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导致死亡。所幸植物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并非是完全被动的,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本身能够感知和转导逆境信号,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激活相应的代谢调控途径,形成了一系列对外界变化快速感知和主动适应机制,来缓解及降低胁迫造成的伤害[3]。 2.植物抗寒性的适应机制 2.1细胞骨架与抗寒性 作为真核细胞内维持细胞立体形态的细胞骨架,其存在状态受细胞内外各种因素的协同调节。在低温、干旱等逆境下,可通过自身组装与去组装将信息在胞内进行传递,具有其他细胞结构所不能替代的功能。细胞骨架与跨质膜的细胞外基质受体是互相联结的,外界刺激(如机械刺激和高温、低温等)首先作用于这种跨膜的胞外受体,然后将刺激信号传递给细胞骨架,并经由细胞骨架这种“桥梁”网络把细胞外信号传递给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核基因组,以及其他细胞器,进而对下游相关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基因表达的强弱及模式的改变又可反馈调节部分细胞器功能,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调控网络。 而作为细胞骨架组成的基本成分,微管、微丝及中间纤维等结构在低温胁迫应答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有关微管冷稳定性的机制,在动物细胞方面的研究较多,

硫化矿湿法浸出机理概述

硫化矿湿法浸出机理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硫化矿,根据其具有还原性的特点,需采用酸和氧化剂进行浸出。由于不同的浸出剂,其反应过程也不相同,分别以不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形式阐述了硫化矿在不同浸出体系的反应机理,同时考察了硫元素在每一个浸出体系反应过程中的存在形态及反应体系中的酸碱度变化,为生产过程出现的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字:硫化矿,浸出,反应机理,氧化 1、前言 矿床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氧化矿和硫化矿。氧化矿常采用火法处理,加入碳作为还原剂,将有价金属转换为单质,再经过精炼产出产品。也可以直接以氧化矿为原料用酸浸出,存在矿物处理量大,耗酸高等缺点,且浸出液中有价金属含量较低,一般小于5g/l,杂质含量多且高,后续回收困难。目前较为成熟的回收方法为选择一种特效萃取剂,可得到较为纯净的反萃液,为后续处理创造良好的条件;硫化矿的处理方法分为三部分:选矿、火法冶炼和湿法精炼。选矿可以将脉石与有用矿物分离,提高矿物中有价金属含量,火法精炼可进一步分离钙、镁、硫等其他杂质元素,得到有用矿物成分很高的精矿,精矿有两种出来方法,一种为铸成阳极板进行电解精炼,产出纯度很高的金属板,另外一种为用酸浸出精矿,浸出液净化后电积产出金属板。本文主要针对硫化精矿,探讨其湿法浸出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机理。 2、物料特性 硫化矿主要为硫化物与合金的混合物,还含有少量的氧化物及硅、钙、镁等杂质元素。通常使用酸作为浸出剂,也可在酸浸的过程中加入氧化剂共同浸出。不同金属的硫化物需要的浸出条件不同,其与酸和氧化剂的反应机理各不相同。同时可控制不同的反应条件抑制或加速某种反应的进行,实现选择性浸出的目的。 3、浸出机理 使用的浸出剂不同,其浸出机理也各不相同。根据浸出剂的种类可以分为三大类:硫酸氧气浸出体系、盐酸氯气浸出体系和硝酸浸出体系。在不同体系浸出过程中需加入一种合适的氧化剂才能使浸出过程顺利进行。 3.1硫酸氧气浸出体系 硫酸体系浸出一般分为两个过程:常压预浸和加压浸出,以空气或氧气作为氧化剂协助浸出。在浸出过程中易有硫化氢气体冒出,需严格控制浸出条件,通过保证溶液中的铜离子浓度来抑制硫化氢的冒出。 其反应机理为: 常压预浸 Me+H2SO4=H2+MeSO4(1) Me+CuSO4=Cu+MeSO4(2) 2Me+O2+2H2SO4=2MeSO4+2H2O (3) MeS+H2SO4=H2S+MeSO4 (4) H2S+CuSO4=CuS+H2SO4(5)Me—代表金属元素,如Ni、Cu、Fe、Co等 常压预浸的目的是浸出硫化矿中较为活泼的成分,如合金相及少量的硫化物,减轻加压浸出负担,同时活泼成分与酸反应易产出氢气和硫化氢,不仅埋下安全隐患,还会对加压釜造成腐蚀。由反应(3)可知,常压预浸是酸与氧化剂同时消耗的过程。 加压浸出 MeS+2O2= MeSO4(6)

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实验研究 一、摘要: 从rlc 串联谐振电路的方程分析出发,推导了电路在谐振状态下的谐振频率、品质因 数和输入阻抗,并且基于multisim仿真软件创建rlc 串联谐振电路,利用其虚拟仪表和 仿真分析,分别用测量及仿真分析的方法验证它的理论根据。其结果表明了仿真与理论分析 的一致性,为仿真分析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运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 二、关键词:rlc;串联;谐振电路;三、引言 谐振现象是正弦稳态电路的一种特定的工作状态。通常,谐振电路由电容、电感和电阻 组成,按照其原件的连接形式可分为串联谐振电路、并联谐振电路和耦合谐振电路等。 由于谐振电路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在通信与电子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串联 谐振时电感电压或电容电压大于激励电压的现象,在无线电通信技术领域获得了有效的应用, 例如当无线电广播或电视接收机调谐在某个频率或频带上时,就可使该频率或频带内的信号 特别增强,而把其他频率或频带内的信号滤去,这种性能即称为谐振电路的选择性。所以研 究串联谐振有重要的意义。 在含有电感l 、电容c 和电阻r 的串联谐振电路中,需要研究在不同频率正弦激励下 响应随频率变化的情况,即频率特性。multisim 仿真软件可以实现原理图的捕获、电路分 析、电路仿真、仿真仪器测试等方面的应用,其数量众多的元件数据库、标准化仿真仪器、 直观界面、简洁明了的操作、强大的分析测试、可信的测试结果都为众多的电子工程设计人 员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分析方法,同时也缩短了产品的研发时间。 四、正文 (1)实验目的: 1.加深对串联谐振电路条件及特性的理解。 2.掌握谐振频率的测量方法。 3.理解电路品质因数的物理意义和其测定方法。 4.测定rlc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 (2)实验原理: rlc串联电路如图所示,改变电路参数l、c或电源频率时,都可能使电路发生谐振。 该电路的阻抗是电源角频率ω的函数:z=r+j(ωl-1/ωc) 当ωl-1/ωc=0时,电路中的电流与激励电压同相,电路处于谐振状态。谐振角频率ω 0 =1/lc ,谐振频率f0=1/2π lc 。 谐振频率仅与原件l、c的数值有关,而与电阻r和激励电源的角频率ω无关,当ω< ω0时,电路呈容性,阻抗角φ<0;当ω>ω0时,电路呈感性,阻抗角φ>0。 1、电路处于谐振状态时的特性。 (1)、回路阻抗z0=r,| z0|为最小值,整个回路相当于一个纯电阻电路。(2)、回路 电流i0的数值最大,i0=us/r。(3)、电阻上的电压ur的数值最大,ur =us。 (4)、电感上的电压ul与电容上的电压uc数值相等,相位相差180°,ul=uc=qus。 2、电路的品质因数q 电路发生谐振时,电感上的电压(或电容上的电压)与激励电压之比称为电路的品质因 数q,即: q=ul(ω0)/ us= uc(ω0)/ us=ω0l/r=1/r*l/c (3)谐振曲线。 电路中电压与电流随频率变化的特性称频率特性,它们随频率变化的曲线称频率特性曲 线,也称谐振曲线。 在us、r、l、c固定的条件下,有

Java第七单元练习题 Java多线程机制

7Java多线程机制 7.1单项选择题 1. 线程调用了sleep()方法后,该线程将进入()状态。 A. 可运行状态 B. 运行状态 C. 阻塞状态 D. 终止状态 2. 关于java线程,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线程是以CPU为主体的行为 B. java利用线程使整个系统成为异步 C. 创建线程的方法有两种:实现Runnable接口和继承Thread类 D. 新线程一旦被创建,它将自动开始运行 3. 在java中的线程模型包含() A. 一个虚拟处理器 B. CPU执行的代码 C. 代码操作的数据 D. 以上都是 4.在java语言中,临界区可以是一个语句块,或者是一个方法,并用()关键字标识。 A. synchronized B. include C. import D. Thread 5. 线程控制方法中,yield()的作用是() A. 返回当前线程的引用 B. 使比其低的优先级线程执行 C. 强行终止线程 D. 只让给同优先级线程运行 6. 线程同步中,对象的锁在()情况下持有线程返回 A. 当synchronized()语句块执行完后 B. 当在synchronized()语句块执行中出现例外(exception)时 C. 当持有锁的线程调用该对象的wait()方法时 D. 以上都是 7. 在以下()情况下,线程就进入可运行状态 A. 线程调用了sleep()方法时 B. 线程调用了join()方法时 C. 线程调用了yield()方法时 D. 以上都是 8. java用()机制实现了进程之间的异步执行 A. 监视器

B. 虚拟机 C. 多个CPU D. 异步调用 9.Thread类的方法中,toString()方法的作用是() A. 只返回线程的名称 B. 返回当前线程所属的线程组的名称 C. 返回当前线程对象 D. 返回线程的名称 10.Java语言具有许多优点和特点,下列选项中,哪个反映了Java程序并行机制的特点() A. 安全性 B. 多线程 C. 跨平台 D. 可移值 11.以下哪个关键字可以用来对对象加互斥锁() A. transient B. synchronized C. serialize D. static 12.下面关于进程、线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进程是程序的一次动态执行过程。一个进程在其执行过程中,可以产生多个线程——多线程,形成多条执行线索。 B.线程是比进程更小的执行单位,是在一个进程中独立的控制流,即程序内部的控制流。线程本身不能自动运行,栖身于某个进程之中,由进程启动执行。 C.Java多线程的运行与平台无关。 D.对于单处理器系统,多个线程分时间片获取CPU或其他系统资源来运行。对于多处理器系统,线程可以分配到多个处理器中,从而真正的并发执行多任务。 7.2填空题 1.________是java程序的并发机制,它能同步共享数据、处理不同的事件。 2.线程是程序中的一个执行流,一个执行流是由CPU运行程序的代码、__________所形 成的,因此,线程被认为是以CPU为主体的行为。 3.线程的终止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实现:自然撤销或者是__________. 4.线程模型在java中是由__________类进行定义和描述的。 5.线程的创建有两种方法:实现_________接口和继承Thread类。 6.多线程程序设计的含义是可以将程序任务分成几个________的子任务。 7.按照线程的模型,一个具体的线程也是由虚拟的CPU、代码与数据组成,其中代码与数 据构成了___________,线程的行为由它决定。 8.ava中,新建的线程调用start()方法、如myThread.start(),将使线程的状态从New(新建状 态)转换为_________。 9.多线程是java程序的________机制,它能同步共享数据,处理不同事件。 10.进程是由代码、数据、内核状态和一组寄存器组成,而线程是表示程序运行状态的 ______,如程序计数器、栈指针以及堆栈组成。 11.Thread类提供了一系列基本线程控制方法,如果我们需要让与当前进程具有相同优先 级的线程也有运行的机会则可以调用________方法。 12.在多线程系统中,多个线程之间有________和互斥两种关系。 13. 在一个时间只能由一个线程访问的资源称为临界资源,访问临界资源的代码

氟碳铈矿氧化焙烧—盐酸浸出过程反应机理研究

氟碳铈矿氧化焙烧—盐酸浸出过程反应机理研究氧化焙烧-盐酸浸出法是目前处理氟碳铈矿的主流工艺。该工艺流程长,碱转产生的含氟废水难处理,氟资源难综合回收,严重威胁生态环境。 针对以上问题,相关科研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氟碳铈矿绿色冶炼工艺的开发。其主要思路为在精矿焙烧过程中添加焙烧助剂将F固定在渣中、气化脱除或转化成可溶性盐后再经水洗脱除,然而此类工艺仍无法实现短流程条件下,氟资源综合利用。 为此,本论文基于氧化焙烧-盐酸浸出法,对氟碳铈矿氧化焙烧过程和焙烧矿盐酸浸出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新工艺的开发提供思路。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热分析对氟碳铈矿在不同气氛中焙烧反应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空气及氮气中焙烧反应分别属于二维扩散和三维扩散控制。 将精矿置于不同气氛,不同温度下焙烧,采用XPS、XRD及化学分析法对焙烧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精矿焙烧过程中矿物的分解和铈的氧化是同时进行的,在氮气中会有约30%的铈被CO2氧化成四价,在氧气中焙烧开始分解的温度比在氮气中的低150℃,且铈的氧化能够加快分解反应的进行。相转变规律为:REFCO3→REOF→Ce7O11+REF3。 整个焙烧过程部分氟逸出,且焙烧温度越高,氟逸出越多。(2)采用HSC6.0软件对焙烧矿盐酸浸出过程模拟计算,绘制出相应体系Eh-pH图,解析推导焙烧矿盐酸浸出过程:调节盐酸pH在(0~6)范围内,可以实现铈与非铈稀土的分离,部分Ce(IV)在浸出时会被还原成三价浸入溶液,且被浸出的F-与 RE3+优先结合成氟化稀土进入渣中,严重降低铈与非铈稀土分离效率。

实验报告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实验报告 祝金华 PB15050984 实验题目:R 、L 、C 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实验目的: 1. 学习用实验方法绘制R 、L 、C 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2. 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特点,掌握电路品质因数(电路Q 值)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1. 在图1所示的R 、L 、C 串联电路中,当正弦交流信号源U i 的频率 f 改变时,电路中的感抗、容抗随之而变,电路中的电流也随f 而变。 取电阻R 上的电压U O 作为响应,当输入电压U i 的幅值维持不变时, 在不同频率的信号激励下,测出U O 之值,然后以f 为横坐标,以U O 为纵坐标,绘出光滑的曲线,此即为幅频特性曲线,亦称谐振曲线,如图2所示。 2. 在f =fo = LC 21处,即幅频特性曲线尖峰所在的频率点称为谐振频率。此时X L =Xc ,电路呈纯阻性,电路阻抗的模为最小。在输入电压U i 为定值时,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值,且与输入电压U i 同相位。从理论上讲,此时 U i =U R =U O ,U L =U c =QU i ,式中的Q 称为电路的品质因数。 3. 电路品质因数Q 值的两种测量方法 一是根据公式Q = o C U U 测定,U c 为谐振时电容器C 上的电压(电感上的电压无法测量,故不考虑Q= o L U U 测定) 。另一方法是通过测量谐振曲线的通频带宽度△f =f2-f1,再根据Q U m ax 02 U max 0U 0 102 L C R o i 图 1

= 1 2f f f O -求出Q 值。式中f o 为谐振频率,f 2和f 1是失谐时, 亦即输出电压的幅度下降到最 大值的2/1 (=0.707)倍时的上、下频率点。Q 值越大,曲线越尖锐,通频带越窄,电路的选择性越好。 在恒压源供电时,电路的品质因数、选择性与通频带只决定于电路本身的参数,而与信号源无关。 预习思考题 1. 根据实验线路板给出的元件参数值,估算电路的谐振频率。 L=30mH fo =LC π21=1/(2×π6 31001.01030--???)=9188.81Hz 2. 改变电路的哪些参数可以使电路发生谐振,电路中R 的数值是否影响谐振频率值? 改变频率f,电感L ,电容C 可以使电路发生谐振,电路中R 的数值不会影响谐振频率值。 3. 如何判别电路是否发生谐振?测试谐振点的方案有哪些? 判断:电容与电感的电压相等时,电路此时发生谐振;U i 与U 0相位相同时此时发生谐振;U i 与U 0大小相等时电路发生谐振。 测量:理论计算,f=1/(2π√LC ); 仪表测量此时电流频率。 4. 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为什么输入电压不能太大, 如果信号源给出3V 的电压,电路谐振时,用交流毫伏表测U L 和U C ,应该选择用多大的量限? 输入电压过大,L 、C 器件两端的电压远高于信号源电压;应该选用最大量程 。 4. 要提高R 、L 、C 串联电路的品质因数,电路参数应如何改变? 减小R,增大L ,同时等比例缩小C 。 5. 本实验在谐振时,对应的U L 与U C 是否相等?如有差异,原因何在? U L ,U C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为在谐振点L,C 的阻抗相等,二者阻抗方向相反。 实验设备 低频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双踪示波器,频率计,谐振电路实验电路板 实验内容 1. 利用HE-15实验箱上的“R 、L 、C 串联谐振电路”,按图3组成监视、测量电路。选C 1=0.01μF 。用交流毫伏表测电压, 用示波器监视信号源输出。令信号源输出电压U i =3V ,并

CWinForm多线程开发剖析

C# WinForm多线程开发 一Thread类库 Windows是一个多任务的系统,如果你使用的是windows 2000及其以上版本,你可以通过任务管理器查看当前系统运行的程序和进程。什么是进程呢?当一个程序开始运行时,它就是一个进程,进程所指包括运行中的程序和程序所使用到的内存和系统资源。而一个进程又是由多个线程所组成的,线程是程序中的一个执行流,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专有寄存器(栈指针、程序计数器等),但代码区是共享的,即不同的线程可以执行同样的函数。多线程是指程序中包含多个执行流,即在一个程序中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不同的线程来执行不同的任务,也就是说允许单个程序创建多个并行执行的线程来完成各自的任务。 一关于Thread的说明 在.net framework class library中,所有与多线程机制应用相关的类都是放在System.Threading 命名空间中的。其中提供Thread类用于创建线程,ThreadPool类用于管理线程池等等,此外还提供解决了线程执行安排,死锁,线程间通讯等实际问题的机制。如果你想在你的应用程序中使用多线程,就必须包含这个类。Thread类有几个至关重要的方法,描述如下:Start():启动线程 Sleep(int):静态方法,暂停当前线程指定的毫秒数 Abort():通常使用该方法来终止一个线程 Suspend():该方法并不终止未完成的线程,它仅仅挂起线程,以后还可恢复。 Resume():恢复被Suspend()方法挂起的线程的执行 线程入口使程序知道该让这个线程干什么事,在C#中,线程入口是通过ThreadStart代理(delegate)来提供的,你可以把ThreadStart理解为一个函数指针,指向线程要执行的函数,当调用Thread.Start()方法后,线程就开始执行ThreadStart所代表或者说指向的函数。ThreadState在各种情况下的可能取值如下: Aborted:线程已停止 AbortRequested:线程的Thread.Abort()方法已被调用,但是线程还未停止 Background:线程在后台执行,与属性Thread.IsBackground有关 Running:线程正在正常运行 Stopped:线程已经被停止 StopRequested:线程正在被要求停止 Suspended:线程已经被挂起(此状态下,可以通过调用Resume()方法重新运行)SuspendRequested:线程正在要求被挂起,但是未来得及响应 Unstarted:未调用Thread.Start()开始线程的运行 WaitSleepJoin:线程因为调用了Wait(),Sleep()或Join()等方法处于封锁状态 二Winform中使用的thread 首先可以看看最直接的方法,也是.net 1.0下支持的方法。但请注意的是,此方法在.net 2.0以后就已经是一种错误的方法了。 [csharp] view plain copy 在CODE上查看代码片派生到我的代码片 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1 : Form

昆虫过冷却点的测定及抗寒机制研究概述

第18卷 2002年12月 武夷科学 WUYISCIENCEJOURNAL V01.18 Dec.2002 文章编号:1001—4276一(2002)01—0252—06 昆虫过冷却点的测定及抗寒机制研究概述 鞠瑞亭,杜予州 (扬州大学应用昆虫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本文综述了昆虫过冷却点测定方法和抗寒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就利用冰核微生物开展生物防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过冷却点,抗寒机制,冰核微生物 中圈分类号:Q965文献标识码:A 物种在其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或抵御不良环境影响的生理对策。昆虫也是如此。昆虫为了使其种群得以繁衍和延续,特别是生活在气温相对较低的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昆虫,每年都不得不抵御一段时间的严寒侵袭,而它们往往是通过调节身体的过冷却(super—cooling)状态来增强其抗寒性。所谓过冷却现象,就是温度低于昆虫体液冰点时,体液仍能保持液体状态的现象,这种现象是通过过冷却点(super—coolingpoint)来量化反映的。 液体过冷却现象于1842年被Fahrenheit首次发现;此后,物理学界和生物学界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1899年,俄罗斯生物学家BaxMeT'beB利用电热测温技术首次发现昆虫的过冷却现象,他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科学的解释[1]。在此之后,世界上许多学者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根据生理生化技术探索了这一现象的生理机制。通过对昆虫过冷却点的测定和抗寒机制的研究,可以摸清昆虫的越冬情况,为分析翌年虫源种群发生动态及昆虫地理分布预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近年来的有关研究报道,结合我们的一些研究结果,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1过冷却点及其测定方法的研究 当昆虫虫体温度冷却至过冷却点以下,体液开始发生自发结冰,此时,虫体需要向外界释放热量。通过对这种释放的潜热的测定,可以方便地测出昆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根据这一原理,利用热分析法,即温差热电偶法来测定过冷却点很早就被应用于昆虫的抗寒性研究上¨o。该方法的装置主要由:制冷器、记录仪、交流稳压器、热稳定器、康铜一铜热电偶、温度补偿器等零部件组成;其中热电偶有两端,一端被称为热端,另一端叫自由端。测定时热端与虫体接触,虫体温度变化,热端温度也跟着变化。测定大致步骤为:首先将制冷装置预冷,而后将粘有虫体的热电偶一起放入制冷器中,设虫体的温度(热电偶热端的温度)为T,自由端的温度TO已补偿至0C,则热电偶输出一个与温差(T—T。)成正比的电动势E—K(T—T。)[3]。虫体的体温变化可以由记录仪上记录的温差电动势变化曲线来反映。利用该方法测定时,必须合理控制好虫体的冷却速率,一般认为,1℃/min的冷却速率对测定结果较佳。但是,由于昆虫个体差异明显,实际测量时,这个冷却速率并不完全科学[4]。利用该方法,1984年,彭秀堂等测定了 收稿日期;2002一06一lo

LC谐振原理分析

Q值=灯管启动电压 / 电源电压的一半, Q=2*Us/Vcc 特征阻抗 Z = Q值 * 灯丝电阻 r,Z=Q*r 电感:L = Z / ( 2 * pi * f ),f 为工作频率; 谐振电容:Cs = 1 / ( 2 * pi * f * Z ) 另一个电容起隔直作用,按照 10*Cs 或更大进行取值 LC谐振 L是电感,C是电容 在含有电容和电感的电路中,如果电容和电感并联,可能出现在某个很小的时间段内:电容的电压逐渐升高,而电流却逐渐减少;与此同时电感的电流却逐渐增加,电感的电压却逐渐降低。而在另一个很小的时间段内:电容的电压逐渐降低,而电流却逐渐增加;与此同时电感的电流却逐渐减少,电感的电压却逐渐升高。电压的增加可以达到一个正的最大值,电压的降低也可达到一个负的最大值,同样电流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发生正负方向的变化,此时我们称为电路发生电的振荡。 电容和电感串联,电容器放电,电感开始有有一个逆向的反冲电流,电感充电;当电感的电压达到最大时,电容放电完毕,之后电感开始放电,电容开始充电,这样的往复运作,称为谐振。而在此过程中电感由于不断的充放电,于是就产生了电磁波。 电路振荡现象可能逐渐消失,也可能持续不变地维持着。当震荡持续维持时,我们称之为等幅振荡,也称为谐振。 谐振时间电容或电感两端电压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称为谐振周期,谐振周期的倒数称为谐振频率。所谓谐振频率就是这样定义的。它与电容C 和电感L的参数有关,即:f=1/2π√LC(Hz)。 知道其他人对是否存在谐振有何看法? 谐振回路有一定带宽,在带宽内用谐振来解释还是蛮方便的。不知道还有其他方式可计算启动回路吗?如有请赐教。 我之前2贴的内容不矛盾的,可能上个贴描述得不好: 其一,启动之前输出频率会变化,再者谐振回路的器件通常也只取用近似值,计算结果只是给出设计估值,还要经过调试才能确定。不过这个原因不是主要问题。 其二,这是不矛盾的主要原因。半桥输出和启动电路构成的是一个受迫振荡,受迫振动的一个特点就是加上激励后振荡每个周期都在增大,直到稳定。灯管启动都是在几个周期内就完

二阶RLC谐振电路的研究共8页文档

(1)下图所示为二阶RLC 串联电路,当外加正弦电压源的为某一个频率时,端口阻抗呈现为纯电阻性,称电路对外加信号频率谐振。谐振角频率为 SKIPIF 1 < 0 。 nf C mH L t k vs 253,1,102sin 2==??=π, R v 理论值:v=1V , i=1/R,,v L=j10k ×0.001×i ,v C=-v L ,v R=iR R=5Ω时, v L =12.56V,v C =-12.56V,v R =1V R=10Ω时,v L =6.28V,v C =-6.28V,v R =1V R=20Ω时,v L =3,14V,v C =-3.14V,v R =1V φvL =90o,φvC =-90o,φvR =0 o 仿真: (2)谐振时,电感或电容上的电压有效值与电阻有效值的比值等于 C R R L V V V V Q R C R L 001 ωω==== Q 称为电路的品质因数,又称为Q 值。Q 值有明显的物理意义,它反映 了电路在谐振时存储能量与消耗能量的比值。试用下述定义计算谐振时电路Q 值。 消耗能量 电路在一个信号周期内能总和 谐振频率下电抗元件储π 2=Q 推导过程如下:

2 222 22 2c L 0 2200 111111Cv +W 222222Q=2=222W i LC C Li C L Li W C L C R i RT R i R ωπππωπωω+++===总 (3)分析此二阶电路固有响应形式与Q 值关系: C R R L V V V V Q R C R L 001ωω==== Q>1/2:欠阻尼;Q=1/2:临界阻尼;Q\<1/2: 过阻尼 仿真电路如图: 下图为R=5Ω,10Ω,20Ω情况下, VR 的阶跃响应: (4)正弦稳态电路的频率特性用输出相量与输入相量的比值来表示,称为网络函数。例如,对图中电阻电压输出,可以写出电压比 LC j L R j j L R C j L j R R V V j H 1)(1)(2s R + +=++==ωωωωωω&& 当信号频率变化时,网络函数的幅度和相位随之变化,分别称为电路的幅度频率特性和相位频率特性。

C#的多线程机制探索

一.多线程的概念 Windows是一个多任务的系统,如果你使用的是windows 2000及其以上版本,你可以通过任务管理器查看当前系统运行的程序和进程。什么是进程呢?当一个程序开始运行时,它就是一个进程,进程所指包括运行中的程序和程序所使用到的内存和系统资源。而一个进程又是由多个线程所组成的,线程是程序中的一个执行流,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专有寄存器(栈指针、程序计数器等),但代码区是共享的,即不同的线程可以执行同样的函数。多线程是指程序中包含多个执行流,即在一个程序中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不同的线程来执行不同的任务,也就是说允许单个程序创建多个并行执行的线程来完成各自的任务。浏览器就是一个很好的多线程的例子,在浏览器中你可以在下载JAVA小应用程序或图象的同时滚动页面,在访问新页面时,播放动画和声音,打印文件等。 多线程的好处在于可以提高CPU的利用率——任何一个程序员都不希望自己的程序很多时候没事可干,在多线程程序中,一个线程必须等待的时候,CPU可以运行其它的线程而不是等待,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程序的效率。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线程本身可能影响系统性能的不利方面,以正确使用线程:?线程也是程序,所以线程需要占用内存,线程越多占用内存也越多 ?多线程需要协调和管理,所以需要CPU时间跟踪线程 ?线程之间对共享资源的访问会相互影响,必须解决竞用共享资源的问题 ?线程太多会导致控制太复杂,最终可能造成很多Bug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可以一个比喻来加深理解。假设有一个公司,公司里有很多各司其职的职员,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个正常运作的公司就是一个进程,而公司里的职员就是线程。一个公司至少得有一个职员吧,同理,一个进程至少包含一个线程。在公司里,你可以一个职员干所有的事,但是效率很显然是高不起来的,一个人的公司也不可能做大;一个程序中也可以只用一个线程去做事,事实上,一些过时的语言如fortune,basic都是如此,但是象一个人的公司一样,效率很低,如果做大程序,效率更低——事实上现在几乎没有单线程的商业软件。公司的职员越多,老板就得发越多的薪水给他们,还得耗费大量精力去管理他们,协调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利益;程序也是如此,线程越多耗费的资源也越多,需要CPU时间去跟踪线程,还得解决诸如死锁,同步等问题。总之,如果你不想你的公司被称为“皮包公司”,你就得多几个员工;如果你不想让你的程序显得稚气,就在你的程序里引入多线程吧! 本文将对C#编程中的多线程机制进行探讨,通过一些实例解决对线程的控制,多线程间通讯等问题。为了省去创建GUI那些繁琐的步骤,更清晰地逼近线程的本质,下面所有的程序都是控制台程序,程序最后的Console.ReadLine()是为了使程序中途停下来,以便看清楚执行过程中的输出。 好了,废话少说,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多线程的C#吧! 二.操纵一个线程 任何程序在执行时,至少有一个主线程,下面这段小程序可以给读者一个直观的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