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生药学是根据药学专业的特点和需要,在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应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方法,介绍生药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对中药真伪优劣的独力分析、鉴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药的来源、采收加工、性状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功效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对代表性的生药要着讲解,其他生药则比较地进行讲解,使学生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在教学中适当结合课堂讨论,自学,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地观察问题、分析总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共68学时,其中课堂教学48学时,实验20学时。

三、教学内容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生药学的研究对象

(二)品种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三)生药学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章生药的分类与生药的记载(1学时)

(一)生药的分类

(二)生药的记载项目与拉丁名

(1)记载项目

(2)生药的拉丁名

第三章生药化学成分(3学时)

(一)生物的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产物

(二)生药的化学成分:糖类及苷类、皂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类、醌类、香豆素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类、其他成分

(三)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与生物合成(自学)

第四章生药的鉴定(4学时)

(一)生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

(二)生药鉴定的依据及《中国药典》收载生药的标准

(三)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方法

(四)中成药鉴定

第五章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2学时)

(一)植物组织培养

(二)植物细胞培养

(三)毛状根培养

(四)药用植物的大规模快速无性繁殖

(五)利用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生产药用成分

第六章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2学时)

(一)生药的采收与产地加工

(二)生药的贮存。

第七章我国的生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2学时)

了解我国生药资源概况;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与途径;中药和天然药物、天然保健食品、中药化妆品、海洋生药资源与其他方面的开发利用;

生药资源的综合利用;生药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

了解我国生药资源保护现状;与生物资源保护有关的国际公约、政策和法规;生药资源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第二篇各论

第八章根与根茎类生药(5学时)

大黄、何首乌、黄连、当归、党参、半夏、人参、川贝母、三七、丹参、天麻、黄芪板蓝、根柴胡、白芍、桔梗、川乌、甘草的来源、产地、采收加工、化学成分、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含量测定和药理作用。

第九章茎木类生药(1学时)

(一)沉香的来源,采收加工、理化鉴别、含量测定及功效。

第十章皮类生药(2学时)

(一)肉桂的来源,采收加工、理化鉴别、含量测定及功效。附桂枝

(二)黄柏的来源、采收加工、化学成分、显微特征、含量测定、药理作用。

(三)香加皮的来源及药理作用。

第十一章叶类生药(1学时)

(一)番泻叶和侧柏叶的基原、产地、性状、显微、理化鉴定、主要化学成份、药理作用及功效等。

(二)银杏叶主要化学成份、药理作用及功效等。

第十二章花类生药(3学时)

(一)槐米的来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二)丁香的来源、采收加工、显微特征、附母丁香

(三)金银花的来源、采收加工、化学成分、显微特征,含量测定、药理作用、功效及用途。(四)红花的来源、功效,附:番红花的来源、产地、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附野菊花的来源、性状及功效。

第十三章果实与种子类生药(2学时)

(一)五味子的来源、性状(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异同)、含量测定、药理作用与功效。(二)苦杏仁的性状、药理作用与功效。

(三)马钱子的来源、采收加工、产地、化学成分、性状、理化鉴别、功效,附注

(四)砂仁的来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功效。

第十四章全草类生药(1学时)

(一)麻黄的来源、采收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二)薄荷的化学成分、理化鉴别、含量测定。

第十五章藻类、菌类生药(3学时)

(一)冬虫夏草的来源、采收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二)茯苓和猪苓的来源、采收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

第十六树脂类生药(2学时)

(一)血竭的来源、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及功效。

(二)乳香的来源、药理作用及功效。

(三)没药的来源、药理作用及功效。

第三篇动物类生药(6学时)

(一)全蝎、阿胶、蛤蚧、蟾酥的来源、采收加工、化学成分、理化鉴别、含量测定。(二)麝香的来源、采收加工、化学成分、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含量测定、药理作用。

(三)牛黄的来源、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功效、附注1.人工牛黄,2.培育牛黄

(四)熟悉鹿茸的来源、采收加工、性状、功效,附注1.鹿角,2.鹿角胶3.鹿角霜。第四篇矿物类生药(3学时)

(一)朱砂、、雄黄的来源、化学成分、理化鉴别、药理作用。

(二)石膏的来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

四、参考书

1、蔡少青《生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 2007年

2、郑汉臣、蔡少青《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

3、李萍《生药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五、说明

1、大纲所列内容为生药学课程讲授的基本要求。任课老师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部分章节可结合讲授内容,向学生介绍生药学近几年所取得的成就,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任课教师使用本大纲时,应贯彻少而精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尽量做到使大纲内容的要求有一部分可以由学生自学来完成。教师可以针对性地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

3、生药学实验见生药学实验教学大纲。

4、每学期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和期末闭卷考试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总分的30%,期末闭卷考试占总分的70%。

《药物分析》课程标准

高职药学专业 《药物分析》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药物分析》课程是一门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它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有代表性的质量控制方法。 药物分析课程主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其知识性,强化实践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使其能按照药品质量标准对药品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从而使学生掌握药学专业所必需的药物分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培养具有在医院、药厂、医药公司、药品检验等部门从事药品分析检验工作的实用型人才。《药物分析》课程是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和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药物分析》是我国药学专业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整个药学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是一种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因此,保证广大人民能使用高质、安全和有效的药品是药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2.《药物分析》课程培养学生建立起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始终围绕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控制药品质量的规律与方法,掌握药物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加强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药物分析的知识解决新药研发中和商品药物使用中的药品质量控制的能力,培养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习惯。 3.《药物分析》课程内容设置强调紧贴药物分析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必需、够用”

的前提下,突出“精简、新颖、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使学生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能具有探索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能力。 4.《药物分析》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作为操作性极强的一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指导,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并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5.药物分析的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学习过程和技能,更要注重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其过程中的努力。注意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 1.《药物分析》课程总学时为132学时,理论84学时,实验48学时,在第5学期开设。各校在执行本大纲时,教学时数可适当增加。 2.药物分析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生药学》习题集(1)资料

生药学习题辅导药学专业 主编王跃华

一、名词解释 生药、中药、草药、本草、道地药材、性状鉴定、星点、云锦花纹、过桥、芦头、芦碗、艼、芦碗、条痕、晶鞘纤维、麻黄式穿孔板、镶嵌细胞、云锦状花纹、中国药典、发汗、药物的有效成分、水试、酸不溶性灰分、腺鳞、神农本草经、当门子、怀中抱月、二杠茸、泛油、腺毛、垂轴式气孔、本草纲目、药物的辅成分、火试、药材的总灰分、嵌晶纤维、显微鉴定、气调贮藏、理化鉴定、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部颁标准、酸不溶性灰分、药物的辅成分、发汗、走油、透化、饮片 二、简述题 1、简述茯苓与猪苓的区别点。 2、用显微鉴定法区别下列6种生药粉末:黄连、五味子、大黄、猪苓、茯苓、番泻叶。 3、茯苓和猪苓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是什么? 4、写出下列生药的基原植物(中文名)、药用部位、主产地、主要有效成分。 天麻、丁香、乌头、麝香、猪苓、三七、当归、薄荷、蟾酥、川贝母、麦冬 5、采用性状鉴定的方法如何区分松贝、青贝和炉贝。 6、黄连、黄柏粉末显微特征有何异同? 7、性状鉴定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8.黄柏药材分为川黄柏和关黄柏,二者性状鉴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哪一种质量最佳? 9、对人参的三种商品:生晒参、红参、野山参的性状鉴别异同点进行比较。 10. 比较红花与西红花的异同点。 11.用显微鉴定法区别下列10种生药粉末: 当归、甘草、黄芩、薄荷、黄芪、金银花、人参、茯苓、黄柏、红花。 12、写出下列矿物生药的来源、主产地、矿石主成分。 (1)朱砂 (2)石膏 (3)雄黄 (4)信石 (5)芒硝 13、在粉末制片中,一般制片法和特殊制片法有何不同。 14、简述生药的记载大纲? 15、生药常见的分类法有哪些? 16、简述下列生药的主要粉末鉴别特征: 麻黄肉桂半夏甘草天麻大黄 17、有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在药物鉴定方面有什么特点? 18、在中国药典上,为什么有些生药的质量标准是用的浸出物的含量来表示? 19、药物粉末制片中,一般制片法和特殊制片法有何不同? 20、绘红花和金银花的粉末图,说明他们在粉末结构上如何区分? 21、简述生药的储藏和品质的关系? 22、在显微制片中,透化的作用是什么? 23、树脂和树胶有何不同?

生药学 习题及答案

生药学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是( B )。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经史证类备急药方》 D.《本草纲目》 2、生药拉丁名称通常是指( C ) A. 属名+种加词 B. 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C. 药用部位(主格) +药名(属名) D. 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 3、鉴别术语“芦长碗密枣核丁,紧皮细纹珍珠须”是指以下那种人参的鉴别特征?(B) A.红参 B.野山参 C.生晒参 D.西洋参 4、有一种人参的伪品,其断面具棕色同心环纹,有毒。此伪品是哪种植物的根加工而成的( A )。 A. 商陆 B. 野缸豆 C. 山莴苣 D. 华山参 5、以干燥管状花入药的是(A) A.红花 B.款冬花 C.金银花 D.番红花 6、花鹿茸的主产地是( C ) A. 四川、湖北 B. 山西、山东 C. 吉林、辽宁 D. 北京、河北 7、生物碱类成分多分布于( A )中。 A.双子叶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真菌 8、何首乌的“云锦纹”,为异型维管束,位于( B )。 A.髓部 B.形成层外方 C.维管柱 D.木栓层 9、野山参的经验鉴别术语“芦长碗密枣核丁,紧皮细纹珍珠须”中“丁”和“须”分别指人参的( C )。 A. 根茎部位 B. 支根和须根 C. 根茎上的不定根和须根 D. 主根和支根 10、人参粉末不含有下列那种显微特征(D)。 A.树脂道 B.簇晶 C.淀粉粒 D.石细胞 11、天麻的主要有效成分为( D )。 A.黄酮类 B.蒽醌类 C.醇苷类 D.酚苷类 12、有一根类生药粉末,黄白色,纤维成束或散离,表面有纵裂纹,两端常断裂成须状;具缘纹孔导管无色或橙黄色,具缘纹孔排列紧密,此生药是( C )。 A. 人参 B. 当归 C. 黄芪 D. 甘草 13、动物药麝香的主要活性成分是(D)。 A.麝香甙 B.麝香碱 C.麝香醇 D.麝香酮 二、填空题 1、目前我国生药质量控制的标准分三级,即一级为国家药典标准;二级为 部局颁标准;三级为地方标准。上述三个标准,以药典为准。 2、川乌和附子中水溶性强心成分是去甲乌药碱。 3、含多糖成分且具有抗癌作用的药材有茯苓、猪苓、灵芝;有毒且具有抗癌作用的药材有

_生药学名词解释

生药学名词解释总汇 1.药物(P1):凡具有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或保健作用的物质,统称为药物。按其来 源可分为天然药物、人工合成药物与生物制品三大类。 2.生药(P1):就就是药材,一般就是指取自生物的药物,兼有生货原(料)药之意,实为 经过简单产地加工而未精炼的天然药物商品药材。 3.中药(P1):就是指依据中医学理论与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如各种中药 饮片与中成药。 4.中成药(P19):指根据一定的处方,中药饮片的性质与临床的不同要求制成各种剂 型。 5.饮片(P21):指制成适合于中医临床选用,以供制成一定剂型的药物的总称。 6.地道药材(P6):指特定产地所产的优质高产药材。如浙江产的白芍、白术。 7.中药炮制(P20):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与药材的性质所 采用的一类制药技术。 发霉(P10):又称为霉变,就是生药在贮藏保管中常见的变质现象,指的就是霉菌在生药表面或内部的滋生现象。 8.变色(P10):就是生药在贮藏保管中常见的变质现象,指生药在采收加工、贮藏中因 方法不当引起的色泽改变。 9.泛油(P10):即“走油”,就是生药在贮藏保管中常见的变质现象,就是指含油生药 的油质泛于药材表面,也指药材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10.生药鉴定(P38):指依据国家药典或有关资料规定的药用标准,对商品生药与检品 生药作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鉴定。 11.原植物鉴定(P39):就是应用植物分类学的方法,把各种植物药的植物来源鉴定清 楚,确定其学名的一种方法。 12.性状鉴定(P40):指通过用眼瞧,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烧等方法检查药材的外观 性状,从而鉴定生药的一种方法。 13.理化鉴定(P41):通过化学方法或仪器分析来鉴别生药的有效成分或利用生药中 某种化学成分的特殊反应来间接的鉴别生药的一种方法。 14.显微鉴定(P41):利用显微镜观察植(动)物药材的内部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其后 含物的特征,以供鉴别生药的真品、伪品、类似品或代用品的一种方法。 15.显微化学反应(P42):就是将中药的干粉、手切片或浸出液少量,置于载玻片上,滴 加某些化学试剂使产生沉淀或结晶,或产生特殊的颜色,在显微镜下观察。亦用于细胞壁与细胞内含物性质的鉴别。 16.微量升华(P42):就是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 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形状、颜色及化学反应。如大黄粉末升华物有黄色针状(低温时)、片状与羽状(高温时)结晶。 17.荧光分析(P42):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常光下能产生一定 颜色荧光的性质进行鉴别。 18.层析法(P43):就是利用生药中所含各种化学成分因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当选择

药学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毕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毕业顶岗实习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职业能力课 适用专业:药学 学时:1260学时 学分:4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 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等文件的精神和《淄博职业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我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规定各专业安排学生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约40周)的毕业顶岗实习。 毕业顶岗实习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完成实践教学计划的重要教学环节。顶岗实习是在学生完成了校内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行的。组织学生完成顶岗实习的目的,是促使学生认识社会,

熟悉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企业的工作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理论和知识应用于就业后的工作实践,并且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塑造“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为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与药学专业工作实际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它是药学专业重要实践课程之一。前提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实习前技能强化训练等专业基础课程。 二、设计思路 学生顶岗学习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继续,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顶岗实习应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本专业提出了高职学生所谓的“三级顶岗实习模式”,即“一年级职业训导,二年级专业技能训练,三年级顶岗技能实习”,同时将职业道德教育、专业兴趣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贯穿顶岗实习全过程。 毕业顶岗实习即第三级岗位技能实习,是在第五、六个学期(一般约42周),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并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就业倾向,毕业生与实习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学生以试用员工的身份独立工作,完成毕业顶岗实习。一方面,毕业实习让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并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企业对实习的学生进行就业试用,考核合格者录用。学生将由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跟踪

生药学模拟试题

生药学模拟试题 一、填空(20分) 1.生药是指。 2.生药常用的分类方法有(1)(2) (3)(4)。 3. Molish反应常用于检查生药所含的成分。 4.鉴定生药的方法一般包括(1)(2) (3)(4)和(5)。 5.川产道地药材有、、、 和等。 6.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根茎折断面在紫外光下,木质部显荧光。 7.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有抗疲劳、抗应激和抗突变作用。无溶血作用,其中A型皂苷有抗溶血作用,B型和C型皂苷则有溶血作用,人参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因素的非特异性抵抗力,称为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皆有A、B、C、D、E 5个选答案,只选其中一个最适当的答案。20分) 1.生药组织结构中,有髓(髓部较大)的生药是 A.黄连 B.柴胡 C.洋地黄叶 D.厚朴 E.黄芪 2.下列著作中哪一部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具有药典性质的官修本草?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开宝本草》 D.《证类本草》 E.《本草纲目》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多糖类的是 A.树胶 B.树脂 C.纤维素 D.淀粉 E.粘液质 4.大黄的泻下成分主要是 A.大黄素 B.大黄酸 C.大黄酚 D.番泻叶甙A,B,C,D E.芦荟大黄素 5.当归主产于 A.四川省 B.青海省 C.甘肃省 D.陕西省 E.山西省 6.斑蝥具抗癌作用的成分是 A.蚁酸 B.树脂 C.色素 D.斑蝥素 E.脂肪油 7.有不规则分枝状石细胞和油细胞的生药是 A.秦皮 B.牡丹皮 C.厚朴 D.杜仲 E.肉桂 8.气孔特异,保卫细胞侧面观呈哑铃形或电话听筒形的生药是 A.细辛 B.广藿香 C.金钱草 D.麻黄 E.穿心莲 9.生药红花的药用部位是 A.头状花 B.管状花 C.舌状花 D.钟状花 E.柱头 10.下列生药中以香豆精类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是 A.木香 B.苍术 C.秦皮 D.莪术 E.泽泻 三、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均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将其中所有的正确答案选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20分) 1.生药附子为卡氏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常见的加工品种有 A.姜制附片 B.盐附子 C.白附片 D.醋制附片 E.黑顺片 2.植物的初生代谢产物有

《药学基础》课程标准

《药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7950 课程类型:B 总课时:70 理论课时:58 实践课时:12 教学场地要求:校内标准教室、校内药理实验室 任课教师要求:(1)教师应具备药学专业或药学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 格证书。(2)专业实训课教师应具备药学专业或药学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 二、课程定位 《药学基础》是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以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院药师、药品审方、 药品调剂、药品采购和社会药房的驻店药师、药品购销、药品零售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前提设置教 学内容。药理学基础及相关知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内脏疾病用药、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心 血管疾病用药、感染性疾病用药重点应用设置课程单元,以相关职业岗位标准考核学生,旨在使学生 掌握药店常用药物的分类和使用,具备问病卖药的能力和分析处方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药品营销、 药房管理、药学服务等岗位的工作。 药学基础的前导课程有基础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基础等课程,掌握有关药学的基本 理论知识,为药学基础教学奠定了基础。药学为后面的《药物制剂技术》《药品分析与检测技术》学习 提供了理论知识,为后续的教学实习、药品生产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知药品说明书和处方的结构和功能。 (2)知道处方审核和用药指导的内容。 (3)知道药理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4)知道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 (5)熟悉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6)知道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和用药指导。 (7)知道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适宜用药。 (8)知道药品的通用名、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给药途径、禁忌症及用药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 (1)具备解读和调配处方的能力。 (2)能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3)能说明药物的注意事项。 (4)能正确经营管理药物。 (5)会推售药品。 3.态度目标 (1)树立“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观念,培养认真细致,为人民健康负责的工作态度。 (2)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依法售药,养成实事求是的职业习惯。 (3)培养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新的医药知识。 (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计 1.设计思想 本课程的设计思想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岗位需求为核心,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需求,融合药品购销员国际职业标准和国家执业药师 资格考试的知识能力要求,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六个学习单元53个学习项目。在这53个学习项目中,

生药学习题

生药复习题2 一、填空: 1.Ranunculaceae(毛茛科)的特征性化学成分是毛茛苷 2.中药正品大黄的原植物是(中文学名)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者药用大黄。 5.猪苓,茯苓、雷丸都可以菌核入药。 7.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鳞翅目蝙蝠蛾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16.去尽外皮的大黄表面颜色为黄红棕色,大黄气清香,味苦,嚼之有砂粒感,并使唾液染成黄色。 17.大黄根茎髓部较宽广,有异型维管束环列或散在。 18.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和云连的干燥根茎。所含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小檗碱。 19.味连根茎显微特征为:皮层较宽厚,可见根迹维管束和叶迹维管束;中柱鞘有纤维束;维管束外韧型,断续排列,髓部有石细胞。 20.黄连细粉1g,加甲醇10ml,置水浴上加热至沸腾,放冷。取上清液5滴,加稀盐酸1mL 与漂白粉少量,显樱红色。 27.川芎的根茎表面深黄棕色,有多数隆起的环状轮节,顶端有茎痕。饮片形似蝴蝶,断面形成层呈波状或不规则环状。 34.生药蟾酥的药用部位是耳后腺及皮肤腺的干燥分泌物。蟾酥呈扁圆形块状或饼状,商品称团蟾酥,片蟾酥呈不规则片状。 35.马鹿茸有1个侧枝者,称单门,2个侧枝者,称莲花,3个侧枝者,称三岔,4个侧枝者,称四岔。 36.具有2个侧枝的花鹿茸,习称三岔。 37. 朱砂来源于硫化物类矿物辰砂,其商品药材按性状不同,一般可分为朱宝砂、镜面砂 和豆瓣砂3类。朱砂表面具金刚光泽,其条痕为红色。 38 硫酸钠(NaSO4·10H2O)将其精致并令其风化而成的无水硫酸钠称为玄明粉。 二、多选:

10.生药附子为卡氏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常见的加工品种有( ) A.姜制附片 B.盐附子 C.白附片 D.醋制附片 E.黑顺片 11.大黄的鉴别特征有( ) A.表面呈黄棕色或红棕色 B.横断面各部位均具星点 C.含有升华性成分 D.断面具持久的亮蓝色荧光 E.有大型草酸钙蔟晶 12.大黄根的横切面显微特征是( ) A.形成层环明显 B.木质部导管稀疏 C.韧皮部有粘液腔 D.髓部宽广,有异型维管束 E.薄壁细胞含大型草酸钙簇晶 13.大黄根茎的横切面显微特征是( ) A.形成层环明显 B.木质部导管稀疏 C.韧皮部有粘液腔 D.髓部宽广,有异型维管束 E.薄壁细胞含大型草酸钙方晶 14.大黄的伪品有( ) A.河套大黄 B.藏边大黄 C.华北大黄 D.唐古特大黄 E.天山大黄 15.以下哪些药材粉末中含有晶鞘纤维( ) A.人参 B.甘草 C.黄连 D.黄柏 E.当归 16.甘草粉末的显微特征是( ) A.晶鞘纤维 B.具缘纹孔导管 C.木栓细胞壁木化 D.淀粉粒众多 E.单细胞非腺毛 17.含人参皂苷类成分的生药有( ) A.人参 B.甘草 C.三七 D.大黄 E.黄芪 18.生药苦杏仁含苦杏仁苷,经水解后生成( ) A.氢氰酸 B.苯甲醛 C.葡萄糖 D.脂肪油 E.芳樟醇 19.生药黄芪鉴别特征为( ) A.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显裂隙及菊花心 B.味甜,嚼之有豆腥气 C.含草酸钙方晶 D.纤维多成束 E. 石细胞 20. 有效成分为挥发油的生药是( ) A.丹参 B.紫苏叶 C.小茴香 D.薄荷 E.白术 24. 含有生物碱的科有() A. 百合科 B. 天南星科 C. 兰科 D. 菊科 E. 毛茛科 25 可用于鉴定强心苷的化学反应有() A. HCl-Mg反应 B.Kedde反应 C. Keller-Kiliani反应 D. Wagner试剂反应 E. 茚三酮反应

生药学各章详细习题并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药” 2.“中药” 3.“草药” 4.“道地药材”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对药学贡献最大的著作( ) A.《本草图经》 B.《本草纲目拾遗》 C.《本草纲目》 D.《证类本草》 2.《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其中收载药物( ) A.730种 B.1082种 C.1892种 D.12092种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 2.“中药”: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3.“草药”: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4.“道地药材”: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第一节生药的分类 简答题: 生药学多采用按天然属性及药用部分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其优点为何? 答案: 答:按天然属性及要用部分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 第二节生药的记载 填空题: 1.基源项包括、、和。 2.生药的拉丁名通常由和两部分组成。 答案: 填空题: 1.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称学名药用部分 2.动植物学名药用部分 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 第一节生物的出生代谢产物与次生代谢产物 一、名词解释: 1.初生代谢 2.次生代谢 二、填空题: 1.初生代谢产物包 括、、、、、。 2.次生代谢产物包 括、、、、、、。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初生代谢:合成必需的生命物质的代谢过程。 2.次生代谢:利用初生代谢产物又产生对生物体本身常常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的过程。 二、填空题:

很有用的生药学名词解释

很有用的生药学名词解释

1.药物(P1):凡具有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或保健作用的物质,统称为药物。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药物、人工合成药物和生物制品三大类。 2.生药(P1):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从广义上说,生药包括一切来源于天然的中药材、草药、民族药材和提制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3.中药(P1):是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如各种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中药=中药材+中药汤剂+中成药 4.草药: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物。中草药=中药+草药 5.中成药(P19):指根据一定的处方,中药饮片的性质和临床的不同要求制成各种剂型。 6.饮片(P21):指制成适合于中医临床选用,以供制成一定剂型的药物的总称。 7.地道药材(P6):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如浙江产的白芍、白术。 8.中药炮制(p20):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和药材的性质所采用的一类制药技术。 2

9. 3

10.显微化学反应(P42):是将中药的干粉、手切片或浸出液少量,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某些化学试剂使产生沉淀或结晶,或产生特殊的颜色,在显微镜下观察。亦用于细胞壁和细胞内含物性质的鉴别。 11.微量升华(P42):是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形状、颜色及化学反应。如大黄粉末升华物有黄色针状(低温时)、片状和羽状(高温时)结晶。 12.荧光分析(P42):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常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荧光的性质进行鉴别。 13.层析法(P43):是利用生药中所含各种化学成分因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当选择某一条件使各个成分随着展开剂流过支持剂或吸附剂时,各成分可彼此分离,然后在支持剂或吸附剂上经显色剂显色(或不需显色剂显色)、或在紫外光下产生一定颜色的荧光,获得一定的层析图谱,从而达到鉴定的目的。 14.水试(P41):利用某些药材放入水中,能产生特殊的现象如旋转、沉浮、水染色、粘滑等,来鉴别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 15.火烧(P41):利用某些药材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气味、烟雾、响声、颜色等现象,来鉴别药材真伪优劣的 4

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标准

《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标准 一、课程编码:012152 二、课程类型:B类课程 三、适用专业:三年制大专药学 四、参考学时、学分:总计36学时:理论30学时,校内实训6学时;2学分 五、课程性质 《药物制剂设备》是药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性课程,同时也是大专药学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研究制剂设备在药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任务。通过学习使学 生理解设备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能在药物制剂设备设计上奠 定理论基础;同时为培养有解决实际问题和设备维修技能的高端技能型实用人才 奠定基础。 六、课程定位 《药物制剂设备》在课程中以机械理论等为基础,研究药物制剂设备的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设备维修基本操作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熟练的操作 能力等,树立全心全意对为药学事业服务的思想,关爱、尊重科学,强化预防观念,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七、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三年制大专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药学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 务的需要而设置,经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药学从业人员所 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和依据。课程设计主要按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理 实统合、教练融合、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组合教学内容,并通过 仿真实验、小组讨论、医院见习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融“教、学、做”为一体,充分体现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服务于专业课程的三年制大专药专业教育的课程定 位。 八、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将使学生掌握本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实验技术,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使学生全面掌握或理解制药设备、GMP等内 容。培养学生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 的团队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能将相关理论知

生药学复习题B

生药学复习题B 1.采收的生药如何进行产地加工? 2.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3.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是什么? 4. 如何从性状上区别味连、雅连、云连生药? 5. 生药的贮藏有哪些方法? 6. 简述川乌炮制的原理及目的。 7. 简述黄柏的性状鉴别要点和主要成分。 8. 洋金花与金银花在显微鉴别要点上有何异同点? 9. 麻黄的显微特征如何与中不同? 10. 如何区别茯苓与猪苓粉末。 11. 简述花鹿茸的性状鉴别要点。 12、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 13、简述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14给出生药何首乌、钩藤、连翘、益母草的来源。 15.给出生药川乌、黄芪、大黄、丁香的化学成分和功效。 16.简述下列生药全蝎、苦杏仁、川贝的性状鉴别要点 17.简述生药人参的显微鉴别要点 生药学复习题B答案 1. 采收的生药如何进行产地加工? 中药除少数如鲜生地、鲜石斛、鲜芦根等鲜用外,大多数于采收后要在产地进行加工。根和根茎类生药:一般于采挖后经过挑选洗净泥土,去除毛须(根须、叶基维管束或纤维束),迅即干燥;皮类生药:一般在采收后须修切成一定大小而后晒干。叶类及草类生药:含挥发油的较多,采后放通风处阴干。花类生药:在加工时要注意花朵的完整和保持色泽的鲜艳,一般是直接晒干或烘干。果实类生

药:一般采后直接干燥。种子类生药:通常采收果实干燥后去果皮取种子,或直接采收种子干燥。加工的方法有阳干法、阴干法、烘干法、远红外干燥、微波干燥等 2.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有生药的品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遗传与变异、植物的环境因素等,其中环境要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如气候、土壤、地形等和生物因素如动物、微生物的影响和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影响。 环境非生物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子,影响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体内的积累。温度变化能影响植物体内酶的活性和生化反应速度,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活性成分的积累。各种植物对温度的改变反应并不一致,但在一定的范围内,气温的升高对多数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活性成分的积累有利。降水量通过影响环境的湿度和土壤的含水量影响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土壤的类型、土壤元素和pH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积累有一定的影响。海拔高度和地球纬度主要通过影响光照条件和气温对植物产生影响。 环境生物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植物会受到在其生活的空间中其他生物的影响,主要包括动物、微生物的影响和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影响。 3.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是什么? 目前我国生药质量控制主要依据三级标准,即一级为国家药典标准,二级为局(部)颁标准,三级为地方标准。 国家药典:国家对药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药典)是我们国家控制药品质量的标准。 《中国药典》自1953年版起~2010年版止,目前共出版9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发的药品标准,简称局颁标准。 除《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外,其余的品种,凡来源清楚,疗效确切,本着“一名一物”原则,分期分批,由药典委员会编写、收入局颁标准。

生药学模拟题

生药学模拟题1 一、概念题 1、生药 2、Pharmacognosy 3、生物碱 二、填空题 1、目前我国生药质量控制的标准分三级,即一级为();二级为();三级为()。上述三 个标准,以()为准。 2、挥发油所含成分复杂,主要由()、()和()等组成。 3、蒽醌类成分可用()、()和()来鉴别。 4、川乌炮制的原理是将剧毒的()发生水解、形成毒性很低的(),或者进一步水解,形成几无 毒性的()。 5、《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我国最早的本草著作是() 9、下列形象术语指的是哪一种生药? “星点”()“铜皮铁骨狮子头”() “通天眼”() 11、写出下列生药的性状特征 甘草表面的颜色是(),气微,味();而黄芪表面的颜色是(),气微,味(),嚼之微有()。 北五味子果实形状为(),表面颜色为(),有的表面呈现黑红色或出现()。 金钱白花蛇呈(),背部有黑白相间的()。 12、写出下列生药的显微特征或具有下列显微特征的生药 粉末中可见多列式非腺毛、簇晶和平轴式气孔。() 粉末中可见不等式气孔、靛蓝结晶,但无腺毛非腺毛。() 麝香粉末中可见不定形颗粒状物集成的(),团块中包埋或散在()。 髓部宽广,具有周木式异型维管束的生药是() 三、判断题(填√或×) 1、影响生药有效成分含量的主要因素是环境条件,与海拔高度无关。() 2、费林试剂主要用于检查氨基酸类化合物。() 3、川乌和附子内服必须炮制,因为毒性太大。() 4、药典规定,用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连含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计,不得少于3.6%。() 5、断面可见闪亮的小亮星的生药是肉桂() 6、冬虫夏草属于动物类药材。() 四、简答题 1、生物碱的通性是什么? 2、大黄的来源和显微特征。 五、论述题 1、生药显微鉴定的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_生药学名词解释

药物:凡具有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或保健作用的物质,统称为药物。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药物、人工合成药物和生物制品三大类。中成药:指根据一定的处方,中药饮片的性质和临床的不同要求制成各种剂型。 饮片:指制成适合于中医临床选用,以供制成一定剂型的药物的总称。 中药炮制: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和药材的性质所采用的一类制药技术。 发霉:又称为霉变,是生药在贮藏保管中常见的变质现象,指的是霉菌在生药表面或内部的滋生现象。 变色:是生药在贮藏保管中常见的变质现象,指生药在采收加工、贮藏中因方法不当引起的色泽改变。 泛油:即“走油”,是生药在贮藏保管中常见的变质现象,是指含油生药的油质泛于药材表面,也指药材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生药鉴定:指依据国家药典或有关资料规定的药用标准,对商品生药和检品生药作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鉴定。原植物鉴定:是应用植物分类学的方法,把各种植物药的植物来源鉴定清楚,确定其学名的一种方法。 理化鉴定:通过化学方法或仪器分析来鉴别生药的有效成分或利用生药中某种化学成分的特殊反应来间接的鉴别生药的一种方法。显微鉴定:利用显微镜观察植(动)物药材的内部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其后含物的特征,以供鉴别生药的真品、伪品、类似品或代用品的一种方法。 显微化学反应:是将中药的干粉、手切片或浸出液少量,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某些化学试剂使产生沉淀或结晶,或产生特殊的颜色,在显微镜下观察。亦用于细胞壁和细胞内含物性质的鉴别。 微量升华:是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形状、颜色及化学反应。荧光分析: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常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荧光的性质进行鉴别。 水试:利用某些药材放入水中,能产生特殊的现象如旋转、沉浮、水染色、粘滑等,来鉴别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火烧:利用某些药材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气味、烟雾、响声、颜色等现象,来鉴别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总灰分:将药材加强热灰化,则细胞壁和细胞后含物中的无机物质即成为灰烬而残留,所得的即为总灰分,其中包括: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 生物碱:指天然产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多数具有碱性且能和酸结合生成盐,大部分为杂环化合物且氮原子在杂环内,多数有较强的生理活性。 甙:甙类又称配糖体,它是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糖、糖醛酸等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其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其中非糖部分就称为甙元,又称配糖基,其连接的键则称为甙键。 车轮纹:指川木通断面导管孔洞排列呈环轮状。 云锦花纹:何首乌韧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常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样花纹。 钉角:附子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的瘤状突起的支根。 菊花心(菊花纹):有的生药的木部导管与射线相间放射状排列似盛开的菊花,如菊花、甘草、白芍、桔梗等。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专业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 专业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药学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疾病的发病机理,并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围绕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药学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三大模块共八个章节。药学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6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3.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生化知识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药物的作用机理。 2.能使用常规生化仪器来测定常用生化项目,并能解释其对疾病诊断的意义,为后期药学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

1.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2.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整体观念。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生药学试题及答案(三)

生药学试题及答案 生药学多采用按天然属性及药用部分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其优点为何? 答:按天然属性及要用部分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 何为生药的鉴定? 答:生药的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有关政策法规及有关专著、资料等对生药进行真实性、纯度及品质优良度的评价,最终达到确保生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开展生药鉴定的中药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开展生药的鉴定,在判断生药的真伪、评价生药质量的优劣、发掘新药源、保证生药的可持续利用以及药品应用的安全、有效等方面,都具有十分中药的意义。 何谓生药的原植物鉴定? 答:生药的原植物鉴定,是利用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只是与方法,对生药的基源进行鉴定,确定物种,写出原植物正确的学名。 简述根和根茎类生药的采收原则 答:一般宜在植物生长停止,花叶萎谢的休眠期,或在春季发芽前采集。 简述生药产地加工的目的 答:生药产地加工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有效成分的含量,保证药材的品

质,达到医疗用药的目的,并且便于包装、运输和贮藏。 简述药材干燥的目的 答:药材干燥是为了及时除去新鲜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及有效成分的分解与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运输。 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 答:中药炮制的目的有:提高净度,增强药物疗效,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性能,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矫味矫臭,便于调剂制剂,利于贮运。 试述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 答:影响生药质量的自然因素包括生药的品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遗传与变异、植物的环境因素等,经常是多种因素在综合地起作用。 简述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 答: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通常有:以发展药材和原料为主的初级开发、以发展中药制剂和其他天然副产物位置的二级开发、以发展天然化学药品为主的深开发和包括利用废弃物开发出其他有用药物和产品的综合开发等。 简述生药资源开发的途径 答:生药资源开发的途径有:利用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新药源;从历

生药学重点 最全

第一章:生药的分类和记载 药物:凡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类的疾病,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称为药物。 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 生药拉丁名组成:来自动植物学名的词/词组+药用部位 生药学:是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科学。 中药:指中医用以治疗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材。 有效成分: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包括生物碱、苷类、挥发油等。包括中药材、中药汤剂、中成药。 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包括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 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1518—1593);成书年代—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分52卷,列为16部,共载药1892种,方11096条。 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 糖类的鉴别方法: (1)Fehling 试验:试剂:Fehling试液(碱性酒石酸酮试液甲、乙,临用时等量混合)结果:产生砖红色沉淀C6H12O6+Cu(OH)2→C6H12O7+Cu2O↓检测化合物类型:还原性糖类,非还原性多糖需水解后呈阳性反应; (2)糠醛(酚醛缩合)反应,Molish反应是糖的检识反应,也是苷类的检识反应。特征:糖或苷类遇浓硫酸/α-萘酚试剂将呈紫色环于界面上。反应机理:在浓硫酸作用下,苷分子中糖内部脱水成糠醛衍生物,与酚类试剂缩合形成有色物。 皂苷类的鉴别方法: 1、泡沫试验取生药粉末1g,加水10ml,煮沸10min后过滤,滤液在试管中强烈振摇,如产生持久性泡沫(15min以上)为阳性反应。(中性皂苷的水溶液在碱性溶液中可形成较稳定的泡沫,借此可与酸性皂苷区别。) 2、浓硫酸-醋酐反应将样品溶于氯仿中,加浓硫酸-醋酐(1:20)数滴。三萜皂苷:红或紫红。甾体皂苷:蓝绿色。 3、三氯醋酸反应将样品溶液滴在滤纸上,喷25%三氯醋酸乙醇溶液。三萜皂苷:加热至100 ℃,生成红色渐变为紫色。甾体皂苷:加热至60 ℃,发生变化。 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天然生物界中含氮原子的碱性有机化合物。 生物碱的鉴别方法:1)显色反应2)沉淀反应碘化铋钾-橘红色碘-碘化钾-棕红色碘化汞钾-白色或黄白色硅钨酸-灰白色磷钼酸-鲜黄或棕黄苦味酸-淡黄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兽药生产与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标是让学生现代药物化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对常用药物的结构类型、药物合成、理化性质、构效关系及其应用有一个较系统的认识,并了解现代药物化学的发展,为以后在制药实践中合成并合理使用常用药物打下坚实的基础。它是以有机化学和药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药物制剂技术等课程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按教学大纲规定,认真备课,重视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结合观看有关教学VCD、多媒体课件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注意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习,通过理论的学习加深对实践的理解。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常用药物或代表药物的化学结构、化学名、理化性质、合成制备、构效关系;能够熟练、安全地合成药物;熟悉药物发展史和设计思想,研究构效关系和合理设计药物。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学生能根据所学合成原理进行原料药中间体的合成、化学药物的合成、抗生素的合成;能对合成的粗品进行纯化;能鉴别药物中的杂质。 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化学制药、药物制剂、药品检验不同岗位发展的需求。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在兽药企业工作中奠定坚实的专业信念、知识与技能的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能根据所学的合成原理进行原料药中间体的合成操作。 2.能进行化学药物的合成操作。 3.能进行抗生素的合成操作。 4.能对合成的粗品进行纯化。 5.能鉴别药物中杂质。 6.能按照药物的理化性质判断其储存条件。 7.能熟练对常用药物或代表药物进行鉴别操作。 8.能按照药物的性质给出调剂的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