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实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实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实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实验

1、如图3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如上图8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时,能看到左边音叉旁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会;如果在月球上进行同样的实验,则,这是因为。

3、同学们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王成在竖立的玻璃板前2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蜡烛高12cm,烛焰高4cm,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同样的点燃蜡烛B放在像处,使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1)A蜡烛的烛焰像高____________cm;

(2)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纠正了错误之后,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他最好在____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4)将A蜡烛以5cm/s的速度匀速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____________cm才可能与A 的像完全重合。

4、如图甲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其中A、B是两段相同

的蜡烛,C是平整的白纸,E是玻璃板.

(1)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A'.此时在玻璃板

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像A'完全重合.但小红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的

像A'完全重合,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看到A

的像属于现象,看到B蜡烛属于现象。

(2)取两段相同的蜡烛,目的是关系。

(3) 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造成的;

(4)发现问题并改进后,小红重新做实验,并在白纸上记录下实验时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接着小红就在记录的白纸上进行相关处理,请问这样有什么不妥?,你认为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5、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凸透镜成像规律。(1)小红同学为了形象记忆和理解这一规律,她想将物与像的关系用图进行描述。请你帮助小红把同一个发光物体分别放在a、b处时,所成对应的像a′、b′性质的大致情况在图中画出来。

(2)小亮同学为了证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正确性,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的35cm刻度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的5cm刻度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们保持烛焰的位置不变,在原位置上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请问凸透镜A的焦距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请你根据小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描述和小亮的实验,归纳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

6、小军和小民班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图26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他们按照图甲所示安装各种器材后,点燃蜡烛,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实验小组

依次选取了不

同的物距分别

进行实验,同时

记录下相关实

验数据和观察到的成像情况,如下表。

探究实验记录表(凸透镜焦距f=10cm)

实验次数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

(物距u/cm)

像的放大或缩小像的正立或倒立像的虚实

1 30 缩小倒立实像

2 25 缩小倒立实像

3 20 等大倒立实像

4 16 放大倒立实像

5 12 放大倒立实像

6 8 放大正立虚像

7 4 放大正立虚像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距离凸透镜15 cm处,凸透镜所成的像是;此像(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

(3)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成像情况: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二者成像特点的不同是。

(4)实验时同学们发现,在观察光屏上淸晰的烛焰像的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移动。

(5)小明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用凸透镜看“照相机”三个字,并在笔记本上画出了如图26乙所示的实验现象,其中图是画错的,图反映了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7、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2)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低,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_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3)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_______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_______上(填一种器材名称)。

⑷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如右图所示),小明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小华应将光屏向_______(左/右)移动。

②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

A.乙甲

B.丙甲

C.乙丁

D.丙丁

8、小明和张阳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调节后,如图20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像,该像是__________(倒立/正立)、

_________(放大/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光学仪器是(填一种即可);小明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当把透镜移动到图中标尺上60cm的位置时,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此像与原来的像比,变(大/小)了,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光学仪器是(填一种即可). (3)张阳同学也用同样的器材做这个实验.他在光具座零刻度线的位置上固定好蜡烛,然后在光具座左半侧的某一位置上安装好凸透镜,最后在凸透镜的右侧安装好光屏. 点燃蜡烛,保持蜡烛与透镜间距离不

变,张阳发现,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包括上、下或左、右),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你认为造成以上结果的可能原因有()

①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大于一倍焦距②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略大于一倍焦距

③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凸透镜的焦距太大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⑴王聪同学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⑵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时,王聪点燃蜡烛,

沿光具座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的像不完整(如图所示),原因是

___ ___________。

⑶问题解决后,王聪经过规范操作,测量准确,实验记录如下表:

序号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30.00 10.91 a

2 16.00 16.00 倒立,等大,实像

3 12.00 24.00 b

4 6 / 正立、放大、虚像

①根据上表信息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 cm;

②表格中有几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助填补: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③在第4次实验时,所成的像是虚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为了观察到此时的像,眼睛和蜡烛应该在凸透镜的______(“同”或“异”)侧。

⑷小雪小组做此实验时,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他们不用蜡烛,而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F”字样的发光体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其好处是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10、如图是教学中常用的一台光学投影仪的示意图和使用说明书。

(1)请你在使用说明书的划线部分填写合适的答案。

(2)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画面偏下,应将A的张角变____(大/小)。

(3)投影幕的幕布做的粗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在示意图中将光路补画完整。

11、.小丽同学在测量盐水密度时,进行下列操作,其中的

一步错误操作是: (填序号),正确的操作顺序应当

是(填序号)

①把烧杯中盐水倒一部分到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②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下盐水的总质量m2;

③把天平放在水平桌上,旋动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④把天平放在水平桌上,拔动游码,使横梁平衡;

⑤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小丽在测盐水质量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况,此时她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12、张华和同学到工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张华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________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7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 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7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________g,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7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______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3)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为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利用带

有四个铁钉的小方桌、沙箱及质量不同的重物设计并进行

了如图所示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方桌陷入沙中的

深浅来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

(2)要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应选择图

________1和图______2进行分析比较.

(3)图2和图3探究的问题是高度相同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物理研究学习小组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时,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测物体物体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G/m)

/N·kg-1

比值G/m的平

均值/N·kg-1

物体1 0.1 0.99 9.9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1 9.7

(1)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 __;

(2)在上表空白处填出比值G/m的平均值;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图17所示,是某同学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模拟实验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三次实验现象如下,比较小车沿水平面运动的距离。

(1)三次实验中,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

(2)三次实验中,小车在表面上滑得最远,但最后会停下来,这是因为________阻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车会在水平面上做运动。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

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___________运动状态的原因。

16、古希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而伽利略则认为:运动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到底谁说得对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中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⑴要探究运动到底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只需研究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所以小中让一辆运动的小车在不同的阻力作用下研究它的速度变化。小中在实验中是如何让小车受到不同阻力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我们应该保持小车受不同阻力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认为小中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请将小中在本实验中的结论填写完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_____,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_____ 。

(4).推理小车若不受阻力,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探究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用同一个小车从同一斜面及同一高度滑下,在不同材料上继续运动,分别停止在如图位置上,则:

(1

)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

(2)小车在不同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不等,这表明了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从克服摩擦做功的角度看,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的动能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平面给小车的摩擦越小,小车克服摩擦所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

(3)探究得到的推论是

18、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应保持物体处于_________或_________状态进行研究。图13中(a)、(b)所示的实验过程说明所探究的两个力需作用在_________上,物体才能平衡。图(c)则可验证所探究的两个力必须作用于_________。19、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甲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乙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

(2)小明选择了图甲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

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

20、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危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没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予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

21、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两个线端挂上相同的钩码.

(1)当卡片静止时,发现拉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甲所示),于是他得出: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可

以不在同一直线上,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要得到科学的结论,请你给他提出一条改进建议是:;

(2)实验改进后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平衡现象,若使卡片在图示位置失去平衡,你将通过

或方法实现.

2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对有关的问题分析如下:(1)他们利用图9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先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着木块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力。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他们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

变;实验中应用了的研究方法。

(3)实验中他们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性,很难读数,原因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9乙所示。利用该装置的优点是:。23、如图18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A做_______运动,是因为由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分析图甲和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3,说明:在压力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3)分析图甲、乙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为了进一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定量关系”,某同学在A物体上添加砝码并均匀摆放,改变的是物体对桌面的压力,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多次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压力F/N 测力计示数/N

l 2.3 1.8

2 3.

3 2.6

3 4.3 3.4

4 5.3 4.2

①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18中绘制图像。

②分

析图

象可

得结

论:在

接触

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成__________。

(4)如图丁所示,在图丙中物块A上叠放一块与之相同的物块B,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A,使物块B 随A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4,则F3:F4=_________。若他拉着重叠体速度由0.02m/s 变为0.04m/s,重叠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4、某物理兴趣小组研究“力对运动的影响”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如图,三个滑道的斜面部分完全相同,水平部分材质不同(毛巾、棉衣、木板).三个相同的小木块分别从三个滑道的同一高度O处从静止释放,在水平面滑行至停止的距离s BC<s BD<s BF.

(1)控制其他因素均相同,只体现“滑道材质”与“滑行距离”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属于________法.

(2)三种滑行的初始段OB均相同,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从静止释放时,三木块的________能相同,滑到水平部分左端B处时________能相同,则它们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实验时,三木块在水平面部分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关系f BC________f BD________f BF(填不等号),这个实验只能说明物体所受摩擦力与________有关.

(4)结合上述实验,推测和猜想:如果滑道水平部分绝对光滑,小木块将做________.

25、用图11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跟压力大小的关系。

(1)实验时,拉动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因为这时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________力。

(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11所示,它的示数是________N。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压力F / N 3 4 5 6 7

摩擦力?/N 0.6 0.8 1.0 1.2 1.4

(3)改变木块上所加钩码的个数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上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12 中画出摩擦力随压力大小变化的关系图像。

(4)分析图像可知: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摩擦力跟压力的大小成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小丽同学想探究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她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然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锯掉一半,测得摩擦力的大小也变为原来的一半。她由此得出: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越小,摩擦力越小。你认为她的结论正确吗?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图27甲、乙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用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甲、乙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再做图(填“丙”或“丁”)所示实验。

(4)图丙和图丁的压强p丙 p乙。

27、小明同学做“研究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与支持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实验,他用双面胶将一个200克的砝码固定在1米长的塑料直尺中间,将直尺的左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提右端,如图8(a)所示。然后缓缓抬高右端,观察到的实验情况如图8(b)、(c)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比较图(a)和(b)[或图(a)和(c)]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比较图(b)和(c)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设计了如图(a)、(b)所示的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小明和小华实验时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图(b)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是p 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 c,则p b_____Pc。(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需满足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如图是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装置,除②之外,其它装的都是同种液体,请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U形管压强计是用来研究______________的仪器。本实验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把金属盒放入①中,U形管两管液面出现高度差,说明液体内部________________。

(3)比较②④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__________有关;

(2)比较③④⑤三幅图,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⑤⑥两幅图,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请你认真阅读下列几份资料,并思考回答题后的问题。

[资料]资料1:“大气压”是描述大气对地面物体压力的物理量,离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那里的大气压越小;离地面越深的地方(如比地面低得多的矿井),大气压越大。

资料2:科学家在研究水的沸点和海拔高度之间关系时,通过实验测出不同高度处的水的沸点大约值。(如下表所示)

资料3: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办法除去糖中的水分。为了是糖在沸腾的时候不致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资料4:如图所示,为青山、海湾、东京三个城市的等高地形图。

[问题]

(1)根据你对上述资料的分析思考,你认为在海拔8.848 km的珠穆朗玛峰顶上,水的沸点大约

是℃.

(2)资料2给出了水在不同高度处的沸点,决定水沸点高低的因素是“大气压”。请你将水的沸点和大气压之间的关系用文字写出来:

(3)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的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混度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 )

A. 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B. 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C. 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D. 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4)假如你是制糖集团的老总,准备在青山、海湾、东京三个城市之中选择某个城市办“制糖”分厂,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你会将厂办在哪个城市?并请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海拔高度

h/km

0 1 3 6 9 ……

水的沸点t/℃100 97 91 80 70 ……

31、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

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研究,

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

(2)分析图,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 N.

(4)小明还想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是否有关,他找来一小团橡皮泥、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橡皮泥团放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橡皮泥团下沉至杯底。

步骤二:将橡皮泥团捏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a)小明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由于第一次橡皮泥团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二次呈“碗状”时受到的浮力,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

(b)同组的小红不同意小明得出的结论,她指出小明的实验有一处错误,所以才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错误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橡皮泥形状的改变,没有控制物体都要。

32、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的速度、质量关系”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

(2)小车放置的位置越高,木块被撞击得越远。研究表明:当一定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

的有关.

33、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 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分别为h A、h B、h C的位置滚下(m A=m Bh 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探究方

法,对以下问题进行判断:

(1)用来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我们应选择▲两个

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2)用来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我们应选择▲两个图

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34、小明用若干个相同的滑轮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成甲、乙两个不同的滑轮组,分别做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g取10 N/kg)

滑轮组钩码的质

量/g

钩码上升

的高度/

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

弹簧测力

计移动的

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m /N 距离/m

甲200 0.1 1.5 0.20.2 0.3

乙200 0.2 1.0 0.8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_____升高,并由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的大小。

(3)请你帮小明填写表中空格。

(4)由数据分析可知,滑轮组乙至少是由_______个定滑轮和______个动滑轮组成的。

(5)甲、乙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的原因是。

35、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活动中,小吴同学测量了下列数据。请帮助他完成下列活动任务。

(1)请在右图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小吴同学在记录数据时漏填了一个数据,请帮他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3)经过分析发现: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当被提升的物重增加时,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进一步分析可知,在动滑轮和绳重一定的情况下,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

和_________有关。

(4)小吴同学在第一次实验中,使钩码上升0.1m所用的时间为1.5s,则他说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_W。

实验次数

动滑轮重

G动/N

物重G

/N

钩码上升高

度h/m

动力F

/N

动力作用点移

距离s/m

滑轮组的机

械效率

1 0.5 1 0.1 0.7 0.3 47.6%

2 0.5 2 0.1 1.1 0.

3 60.6%

3 0.5

4 0.1 2 0.3

36、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小明量取了食用油和水分别放在两只相同的烧杯中,用两盏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如图15所示,

老师发现并指出小明的一个错误,小明的错误是:____________。

小明纠正错误后,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2)加热结束时,水的温度比食用油的温度_______(选填“高”或“低”)。

(3)在此实验中,若要使水和食用油升高到相同的温度,则需要给水加热_____(选填“更长”或“更短”)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4)实验表明,__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更强。

37、如右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 和B ,将A 和B 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

⑴实验时点燃蜡烛A ,并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没有点燃的蜡烛B ,

当 时,B 的位置即为A 的像所在的位置。若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 ,并在其位置放置一光屏,则在光屏上 ___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 的像

⑶实验结果表明: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⑷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进行,因为 。

38、如图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

v 和物距u 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当物距为5cm 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9、著名的 实验向人们显示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是很大的;意大利科学家 首先通过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实验表明大气压强的大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海拔高度越低,大气压强就越 (选填“大”或“小”)。

40、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和注射器可以粗略测量大气压强以如图14所示为例,求注射器 活塞横截面积的方法是:从针筒上读出注射器的________,用刻度尺测量注射器_________ (选填“针筒”或

“全部刻度”)的长度;再算横截面积,实验时,可先在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然后将其插入针筒中,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减小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二、实验,探究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