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五种操作票讲义笔记版.

[整理]五种操作票讲义笔记版.

[整理]五种操作票讲义笔记版.
[整理]五种操作票讲义笔记版.

五种类型的操作票填写

一、五大类型:

1、线路停送电的倒闸操作票的填写。

2、主变停送电的倒闸操作票的填写。

3、旁路开关带线路开关运行的倒闸操作票的填写。

4、旁路开关带主变开关运行的倒闸操作票的填写。

5、母线停送电的倒闸操作票的填写。

直馈线停送电操作

举例具体的一条直馈线路(220kV孜平线265开关)的停、送电操作票

A.(线路开关由运行转线路检修)

1、转开关冷备用

(1)退重合闸投闭锁重合闸压板→退重合闸出口压板→重合闸切换开关切至“停用”

(2)拉开关→检查开关位置

(3)拉开两侧刀闸

拉开线路侧刀闸→检查线路侧刀闸位置→拉开母线侧刀闸→检查母线侧刀闸位置

(4)退出高频保护。

2、转线路冷备用

取下线路PT二次保险

3、安措设置

(1)检查XX开关间隔内各侧刀闸均在分闸位置

(2)验电、接地、检查

验明线路出线侧确无电压→合线路刀闸靠线路侧地刀→检查地刀位置

调度下令的标示牌入票,未下令的不入。

B.(线路开关由运行转开关检修)

1、转开关冷备用

2、安措设置(先一次后二次的原则)

(1)检查该开关确在冷备用状态

(2)验电、接地、检查

验明开关与母线侧刀闸之间确无电压→合母线刀闸靠开关侧地刀→检查地刀位置→验明开关与线路侧刀闸之间确无电压→合线路侧刀闸靠开关侧地刀→检查地刀位置

3、退出相关保护压板

4、断开相关二次回路

合闸回路、二次电压回路、控制回路、信号回路

C. (线路开关由线路检修转运行)

1、检查该设备“所有保护确已正确投入”

2、拆除安全措施拉开地刀→检查位置→拆除标示牌→检查回路内其他地刀在分位。

3、转冷备用

给上线路PT二次保险

4、转热备用

(1)检查开关在分位

(2)合上母线侧刀闸→检查位置

(3)→检查二次电压切换

(4)合上线路侧刀闸→检查位置

(5)投入高频保护

5、转运行

(1)合开关→检查位置→检查三相电流正常

投入重合闸(重合闸切换开关切至“单重”→投入重合闸出口压板→退出闭锁重合闸压板)

D.(线路开关由开关检修转运行)

1、恢复相关二次回路

合闸回路、二次电压回路、控制回路、信号回路

2、恢复相关保护压板

投入相关保护跳闸出口压板,(开关尚未合闸无需测试脉冲),投入失灵启动压板时,出口开关在合闸位置,故需测试脉冲。

投入功能压板,开关在分为时不检查保护装置及开入量,开关在合位,并且跳闸出口压板再投入状态时,需检查该保护装置运行正常后投入,并检查开入量变位正确。

送电时检查该设备“所有保护确已正确投入”

3、拆除安全措施

拉开地刀→检查位置,→检查间隔内其它地刀在分位

4、转热备用

(1)检查开关在分位

(2)合上母线侧刀闸→检查位置

(3)检查二次电压切换合上线路侧刀闸→检查位置

(4)投入高频保护

5转运行

合开关→检查位置→检查三相电流正常

投入重合闸(重合闸切换开关切至“单重”→投入重合闸出口压板→退出闭锁重合闸压板)

主变停送电操作举例具体的一台主变(1号主变)的停、送电操作票

A.(主变由运行转冷备用)

1、中性点的切换及相应保护的切换

a、2号主变高中压侧中性点由不接地转接地

b、检查1号主变中性点刀闸在合闸位置

2、按停电顺序进行转热备用的操作。(低→中→高的原则)

高压侧:拉开1号主变201开关→检查位置

3、热备用转冷备用的操作(低→中→高的原则)

低压侧:9013刀闸,901开关手车拉至试验位置→检查位置

中压侧:拉开1013、1011刀闸→检查位置

高压侧:拉开2013、2011刀闸→检查位置

中性点刀闸:拉开2019,1019刀闸→检查位置

4、停用冷却器电源

B、(主变由冷备用转检修)(先一次后二次的原则)

1、安措

a、检查1号主变间隔的各侧刀闸均在分闸位置

b、主变三侧接地:验电→接地→检查

2、相关保护及二次回路的退出

5、a、相关保护退出根据调度命令退出主变后备保护跳分段开关的出口压板。

b、二次电压回路、控制回路、信号回路

C、(主变由检修转冷备用)

1.相关保护及二次回路的恢复

a、二次电压回路、控制回路、信号回路

b、相关保护恢复:

c、检查1号主变所有保护确已正确投入

d、合上主变冷却器电源

2、拆除安措

a、拉开(拆除)三侧接地刀闸(接地线)

b、检查送电间隔内其他未操作的接地刀闸在分闸位置

D、(主变由冷备用转运行)

1、中性点的切换

a、1号主变高中压侧中性点由不接地转接地

2、转热备用(高→中→低原则)

低压侧:检查开关确在分闸位置→901开关、9013刀闸手车拉至工作位置→检查位置

3、转运行(高→中→低原则)

高压侧:合开关→检查位置→检查主变充电正常

低压侧:合开关→检查位置→检查10kV母线电压正常(→合上站用变开关→检查位置→投入公用测控柜开放备自投压板)

5、中性点恢复

拉开2号主变中性点刀闸。

旁路开关代线路开关操作

一、需要用旁路开关代线路开关运行的情况:

1、开关机构故障(液压机构渗漏油、弹簧机构储能异常等)

2、开关本体故障(如油开关渗漏、SF6开关气压异常等)

3、开关间隔刀闸故障(如刀闸过热等处理时若为线路侧刀闸则仍需回路停电处理,母线侧刀闸则需倒母线)

4、二次故障(保护装置故障如插件损坏等)

所以当线路开关间隔因一次发生故障或二次故障,该线路开关不能保证安全运行时,旁路开关就可以代该线路开关运行,以保证供电不中断,提高供电可靠性。

A、(旁路开关代线路开关运行,线路开关转冷备用)

1、充电

1)、旁路开关与被代线路开关一二次方式一致

a、一次上表现为在旁路开关与被代线路开关在同一条母线上:

若旁路开关与线路开关已在同一条母线上则:检查旁路开关确在某母线热备用;

若不在同一母线上则冷倒至线路开关所在母线

b、二次上表现为旁路开关保护定值改至与被代线路开关相同。

改保护定值前应退出失灵启动压板,检查正确后,投入失灵启动压板(测试脉冲)高频保护与线路开关2号高频一致

2)、对220kV旁母充电(验证旁母无故障)

a、合上旁路开关→检查位置→检查旁母充电正常

b、拉开旁路开关→检查位置

3)、合5号刀闸对旁母送电

2、合环

b、合环:合旁路开关→检查位置→检查环内开关三相电流正常

3、解环

拉开线路开关→检查位置→检查旁路开关三相电流正常

4、恢复旁路开关及所代开关的零序保护及旁路开关重合闸

省公司181号文规定:1)开关在合闸位置时如果相关出口跳闸压板未退出,投入保

护装置功能压板前必须单独列项检查保护装置运行是否正常,投入后检查此压板开入量变位正确。

5、线路开关按调度要求转开关冷备用或开关检修

B、(线路开关由冷备用转运行,旁路开关由运行转热备用)

1、线路开关由冷备用转热备用

a、检查线路开关所有保护已正确投入

b、检查送电间隔内的地刀确在分闸位置

c、检查线路开关确在分闸位置

d、合上母线侧刀闸→检查二次电压→合上线路侧刀闸

2、合环

b、合环:合线路开关→检查位置→检查环内开关三相电流正常

4、解环

拉开旁路开关→检查位置→检查线路开关三相电流正常

5、恢复旁路开关及所代开关的零序保护及线路开关重合闸

6、拉开线路的旁路5号刀闸。

旁路开关代主变开关操作

A、(旁路开关代主变开关运行,主变开关转冷备用)

1、充电

1)、旁路开关与被代主变开关一次方式一致

一次上表现为在旁路开关与被代主变开关在同一条母线上:

若旁路开关与主变开关已在同一条母线上则:检查旁路开关确在某母线热备用;

若不在同一母线上则冷倒至主变开关所在母线

2)、对220kV旁母充电(验证旁母无故障)

a、检查旁路开关保护定值为带线路开关的保护定值→合上旁路开关→检查位置→检查旁母充电正常

b、拉开旁路开关→检查位置

3)、旁路开关与被代主变开关二次次方式一致

二次上表现为旁路开关保护定值改至与被代主变开关相同。

改保护定值前应退出失灵启动压板,检查正确后,投入失灵启动压板(测试脉冲)4)、合5号刀闸对旁母送电

2、合环

b、合环:合旁路开关→检查位置→检查环内开关三相电流正常

3、解环

拉开主变开关→检查位置→检查旁路开关三相电流正常

4、主变开关按调度要求转开关冷备用或开关检修

B、(主变开关由冷备用转运行,旁路开关由运行转热备用)

1、主变开关由冷备用转热备用

a、检查送电间隔内的地刀确在分闸位置

b、检查线路开关确在分闸位置

c、合上母线侧刀闸→检查二次电压→合上线路侧刀闸

2、合环

a、主变保护II屏的二次电压切换开关切至本线→检查旁路开关三相电流正常

b、合环:合线路开关→检查位置→检查环内开关三相电流正常

3、解环

拉开旁路开关→检查位置→检查线路开关三相电流正常

4、恢复旁路开关及主变的相关保护

a、投入主变1号保护

b、投入旁路开关零序保护

5、拉开主变的旁路5号刀闸。

母线停送、电操作

一、当母线故障或需要进行年度检修时为保证对所在母线上各元件继续运行,提高供电

可靠性,在双母线接线方式下,需进行倒母线的操作,采用无感停电,有感送电。

A、(220kVI母线所有元件倒至II母线运行,220kVI母线由运行转冷备用)

1、倒母线

a、母差保护方式的切换

投入220kV:互联运行压板(110kV:单母线运行压板)

b、母联开关改为非自动(拉操作电源开关)

c、进行一次刀闸的倒换

263,265,267,201,290.

d、母联开关恢复自动(合上操作电源开关)

e、母差保护方式的切换:退出220kV:互联运行压板(110kV:单母线运行压板)

2、母线由运行转冷备用

b、先拉母联停电母线侧刀闸→后拉母联带点母线侧刀闸

B、(220kVI母线由冷备用转运行,母线运行方式倒为正常运行方式)

1、母线由冷备用转运行

a、检查送电间隔的所有地刀在分闸位置(母线及母联地刀)

2、倒母线

a、母差保护方式的切换

投入220kV:互联运行压板(110kV:单母线运行压板)

b、母联开关改为非自动(拉操作电源开关)

c、进行一次刀闸的倒换

263,265,267,201,290.

d、母联开关恢复自动(合上操作电源开关)

e、母差保护方式的切换:退出220kV:互联运行压板(110kV:单母线运行压板)

行测总结笔记-学霸笔记-必过知识讲解

行测总结笔记-学霸笔 记-必过

现在开始 资料分析 之所以把资料分析放在第一,是因为本人以前最怕资料分析不难但由于位于最后,时间紧加上数字繁琐,得分率一直很低。而各大论坛上的普遍说法是资料分析分值较高,不可小觑。有一次去面试,有个行测考90分的牛人说他拿到试卷先做资料分析,我也试过,发觉效果并不好,细想来经验因人而议,私以为资料分析还是应该放在最后,只是需要保证平均5分钟一篇的时间余量,胆大心细。 一、基本概念和公式 1、同比增长速度(即同比增长率)=(本期数-去年同期数)/ 去年同期数x100% =本期数/去年同期数-1 显然后一种快得多环比增长速度(即环比增长率)=(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本期数/上期数-1 2、百分数、百分比(略) 3、比重(略) 4、倍数和翻番 翻番是指数量的加倍,翻番的数量以2^n次变化 5、平均数(略) 6、年均增长率

如果第一年的数据为A,第1年为B 二、下面重点讲一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1、÷(1)≈b×(1)结果会比正确答案略小,记住是略小,如果 看到有个选项比你用这种方法算出来的结果略大,那么就可以选;比它小的结果不管多接近一律排除;x越小越精确 ÷(1)≈(1)结果会比正确答案略小,x越小越精确 特别注意: ⑴当选项差距比较大时,推荐使用该方法,当差距比较小时,需验证 ⑵增长率或者负增长率大于10%,不适用此方法 2、分子分母比较法 ⑴分子大分母小的分数大于分子小分母大的分数 ⑵差分法★ 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大于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且大一点点时,差分法非常适用。 例:2008年产猪6584头,2009年产猪8613头,2010年产猪10624头,问2009与2010哪一年的增长率高

教育学笔记(表格式整理版)精华(新)

教育学 一、教育与教育学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四、中学教育(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五、学生与教师(师生关系) 六、中学课程 七、中学教学 八、中学德育 九、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活动中的三结合——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三大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教育起源论:生物起源说(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米丁斯基、凯洛夫 4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时一门以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与速度 2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形成新的劳动力,提高劳 动效率)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使原本由少数人掌握的科学知识为更多人掌握) (二)教育与科学技术 1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三)教育与文化 1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文化对教育——影响教育目的、内容、教学方法的确立 教育对文化——具有筛选、整理、传递、保存传播、交流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文化——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构成文化本体3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药理学笔记整理之抗帕金森药和抗阿茨海默症药

抗帕金森药(PD) 概述 又称震颤麻痹,是锥体外系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由英国人James Parkinson在1817年首次描述。 症状为静止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反射受损,严重患者伴有记忆障碍和痴呆症状,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呈慢性进行性加重,晚期往往全身僵硬,不能活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病因学说 PD患者:黑质病变,使中枢纹状体内DA含量降低,黑质-纹状体通路DA能神经功能下降,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上升,因而导致PD患者的肌张力增高等症状。 抗帕金森药分类 目前药物治疗并不能完全治愈该病,但若正确使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药理作用机制,将抗PD药分为拟DA药和抗胆碱药两类,两类药物合用可增强疗效。两类药物的治疗作用目标都在于恢复DA能和ACh能神经系统功能的动态平衡状态。 一、中枢拟多巴胺类药物 (一)多巴胺前体药——左旋多巴 体内过程: 1. DA,不易进入中枢 2.分布 3.排泄:一部分通过突触前的摄取机制返回多巴胺能神经末梢,另一部分被单胺氧化酶(MAO)或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COMT)代谢,经肾脏排泄。 药理作用和应用 1.治疗帕金森病: (1)显效慢,2-3周起效,1-6个月获最大疗效 (2)改善肌强直和运动困难效果好,对肌肉震颤疗效差。 (3)轻症及年青患者较好 (4)氯丙嗪等所致帕金森综合症无效 2.治疗肝昏迷 在脑内可转化为NA,使肝昏迷患者脑内神经功能恢复正常,但不能根治。 不良反应: 一、早期反应 1.胃肠道反应:多见,如厌食、恶心和呕吐。是左旋多巴在中枢和外周脱羧呈DA分别刺激胃肠道和兴奋延髓催吐化学区D2受体的原因。 2.心血管反应:治疗初期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其原因可能是外周形成的DA一方面作用于交感N末梢,反馈性抑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NA,另一方面作用于血管壁的DA受体,舒张血管。冠心病禁用 二、长期反应 1.运动过多症:口-舌-颊三联征 2.症状波动及“开关现象”——“开”时活动正常,“关”时突然出现严重的PD症状。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计算机操作系统考试是让很多同学都觉得头疼的事情,我们要怎么复习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一章1、操作系统的定义、目标... 计算机操作系统考试是让很多同学都觉得头疼的事情,我们要怎么复习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章 1、操作系统的定义、目标、作用 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系统的首次扩充。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方便性,有效性,可扩充性和开放性. OS的作用可表现为: a. 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一般用户的观点) b. 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资源管理的观点) c. 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2、脱机输入输出方式和SPOOLing系统(假脱机或联机输入输出方式)的联系和区别 脱机输入输出技术(Off-Line I/O)是为了解决人机矛盾及CPU的高速性和I/O设备低速性间的矛盾而提出的.它减少了CPU的空闲等待时间,提高了I/O速度.

由于程序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都是在外围机的控制下完成的,或者说,它们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故称为脱机输入输出方式;反之,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输入输出的方式称为联机(SPOOLing)输入输出方式 假脱机输入输出技术也提高了I/O的速度,同时还将独占设备改造为共享设备,实现了虚拟设备功能。 3、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处理机管理问题、内存管理问题、I/O设备管理问题、文件管理问题、作业管理问题 4、OS具有哪几个基本特征?它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 a. 并发性(Concurrence),共享性(Sharing),虚拟性(Virtual),异步性(Asynchronism). b. 其中最基本特征是并发和共享. c. 并发特征是操作系统最重要的特征,其它三个特征都是以并发特征为前提的。 5、并行和并发 并行性和并发性是既相似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而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少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6、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各主要功能下的扩充功能 a. 处理机管理功能: 进程控制,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和调度. b. 存储管理功能:

行测总结笔记学霸笔记必过模板

现在开始 资料分析 之所以把资料分析放在第一,是因为本人以前最怕资料分析不难但由于位于最后,时间紧加上数字繁琐,得分率一直很低。而各大论坛上的普遍说法是资料分析分值较高,不可小觑。有一次去面试,有个行测考90分的牛人说他拿到试卷先做资料分析,我也试过,发觉效果并不好,细想来经验因人而议,私以为资料分析还是应该放在最后,只是需要保证平均5分钟一篇的时间余量,胆大心细。 一、基本概念和公式 1、同比增长速度(即同比增长率)=(本期数-去年同期数)/去年同期数x100% =本期数/去年同期数-1 显然后一种快得多 环比增长速度(即环比增长率)=(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本期数/上期数-1 2、百分数、百分比(略) 3、比重(略) 4、倍数和翻番 翻番是指数量的加倍,翻番的数量以2^n次变化 5、平均数(略) 6、年均增长率 如果第一年的数据为A,第n+1年为B 二、下面重点讲一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1、a=b÷(1+x%)≈b×(1-x%)结果会比正确答案略小,记住是略小,如果看到有个选项比 你用这种方法算出来的结果略大,那么就可以选;比它小的结果不管多接近一律排除; x越小越精确 a=b÷(1-x%)≈bX(1+x%)结果会比正确答案略小,x越小越精确 特别注意: ⑴当选项差距比较大时,推荐使用该方法,当差距比较小时,需验证 ⑵增长率或者负增长率大于10%,不适用此方法 2、分子分母比较法 ⑴分子大分母小的分数大于分子小分母大的分数 ⑵差分法★ 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大于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且大一点点时,差分法非常适用。 例:2008年产猪6584头,2009年产猪8613头,2010年产猪10624头,问2009与2010哪一年的增长率高 答:2009增长率8613/6584-1 ,2010增长率10624/8613-1,-1不用看,利用差分法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推荐下载】药理学笔记整理

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 药效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原理,不良反应的作用及机制。 药代动力学/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对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包括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演变过程和血液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药物(drug):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或计划生育,能影响机体(包括病原体)的生理机能和生化过程以及细胞生物学过程的化学物质。 药物作用(drug action):药物与机体细胞相互分子之间的初始作用。[动因]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 effect):在药物作用下,引起机体原有生理生化功能或形态的变化。[结果] 按基本类型分:兴奋:原有功能的增强;抑制:原有功能的减弱 选择性: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少数组织器官发生比较明显的药理效应, 而对其它器官或组织的作用较小或不发生药理效应。选择性强——范围窄,针对性强;选择性差——范围广,针对性差,副作用多。 治疗作用:药物产生的符合临床用药目的的作用。 按效果分:对因治疗:治疗病因,治本;对症治疗:改善症状,治标。 补充疗法/替代疗法: 补充体内营养或代谢物质不足。 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药物引起的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病人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引起的疾病称药源性疾病。 副作用(side reaction)药物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积蓄过多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特殊毒性:致癌、致畸胎、致突变。 后遗效应(after reaction)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留的药理效应。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性质无关。 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原有疾病加剧(回跃反应)。 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造成的二重感染。 K D的概念:表示D与R的亲和力,即引起最大效应一半时(50%受体被占领时)所需药物的剂量(浓度)。 K D 与D和R的亲和力成反比;若将K D取负对数(-log K D)= PD2,则:pD2与药物和受体的亲和力成正比——pD2越大,亲和力越大。 剂量—效应关系/量效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呈一定关系。 最小有效量/最小有效浓度(minimal effective dose/concentration):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即阈剂量或阈浓度。 治疗量(常用量,therapeutic dose)比最小有效量大比最小中毒量小得多的量; 极量(最大治疗量 maximal dose)疗效最大的剂量; 最小中毒量:出现中毒症状的最小剂量。 量反应:效应强弱随剂量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形成足直型曲线。 质反应:效应强弱随剂量增减呈连续性质变。用阳性率或阴性率表示效应。形成S型曲线。 半数有效量(ED50):量反应中能引起50%最大效应强度的药量;质反应中引起50%实验对象出现阳性反应的药量。(尽可能小则好)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50%实验对象死亡的药量。(尽可能大则好)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以药物LD50与ED50的比值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一般TI值大于3称药物安全。 最大效应(E max)/效能(efficacy):药理效应达到的不再随剂量或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的极限效应。 效价强度(potency):引起等效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剂量越小,效价强度越大。 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内在活性:药物与受体结合时发生效应的能力。 激动药(agonist):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产生效应。吗啡,Adr,ACh 完全激动药: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特点:结合的Ra>> R i,足量使完全转为Ra ,产生Emax;α=1; 部分激动药: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α<1)。特点:只引起较弱的激动效应,增加浓度也达不到Emax; 拮抗药(antagonist):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α=0)的药物,与受体结合不激动受体,反因占据受体而拮抗激动药效应。 竞争性拮抗药:可逆性地与激动药竞争相同的受体;增加激动药的浓度可与拮抗药竞争结合部位,可使激动药量效曲线平行右移,但斜率和最大效应不变。 非竞争性拮抗药:与受体结合是相对不可逆的;通过增加激动药剂量也不能恢复到无拮抗药时的最大效应( Emax ),随着此类拮抗药剂量的增加,激动药量效曲线逐渐下移,斜率、最大效应降低。 第一章药动学 转运速率(R)主要决定于:药物的溶解性(脂溶性或水溶性);膜两侧药物浓度,膜面积,膜厚度;药物的解离性(度)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又称被动扩散、单纯扩散和脂溶性扩散。药物转运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形式,速度决定于膜两侧的药物浓度梯度、药物脂溶性和药物解离度。

操作系统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操作系统功能: 1. 资源管理:协调、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提高其利用率。 2. 用户角度:为用户提供使用计算机的环境和服务。 操作系统特征:1.并发性: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2.共享性: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线程)共同使用 3.虚拟性: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 在操作系统中,虚拟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分时使用的方法。 4.异步性:进程是以人们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此即进程的异步性 客户/服务器模式的优点: 1.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2.提高了OS的可靠性 3.可运行于分布式系统中 微内核的基本功能: 进程管理、进程间通信、存储器管理、低级I/O功能。 第二章进程 程序和进程区别:程序是静止的,进程是动态的,进程包括程序和程序处理的对象 程序顺序执行: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程序并发执行:间断性,无封闭性,可再现性 进程:1.进程是可并发执行的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 2.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的基本单位和实体; 3.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进程的特征: 1.动态性: 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具有生命期; 它可以由系统创建并独立地执行,直至完成而被撤消 2.并发性; 3.独立性; 4.异步性; 进程的基本状态: 1.执行状态; 2.就绪状态; 3.阻塞状态; 进程控制块PCB:记录和描述进程的动态特性,描述进程的执行情况和状态变化。 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识。 进程运行状态: 1.系统态(核心态,管态)具有较高的访问权,可访问核心模块。 2.用户态(目态)限制访问权 进程间的约束关系: 1.互斥关系 进程之间由于竞争使用共享资源而产生的相互约束的关系。

资料分析报告笔记整理好

资料分析笔记整理 一.资料分析基础概念与解题技巧 1.资料分析核心运算公式 2.资料分析常用基本概念 3.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二.资料分析高频高点梳理 1.ABR类问题 2.比重类问题 资料分析基础概念与解题技巧 一、基期、本期 基期,表示的是在比较两个时期的变化时,用来做比较值(基准值)的时期,该时期的数值通常作为计算过程中的除数或者减数; 本期,相对于基期而言,是当前所处的时期,该时期的数值通常作为计算过程中的被除数或者被减数。 【注】和谁相比,谁做基期。 二、增长量、增长率(增长速度、增长幅度) 增长量,表示的是本期与基期之间的绝对差异,是一绝对值。 增长率,表示的是末期与基期之间的相对差异,是一相对值。 增长率=增长速度(增速)=增长幅度(增幅) 【注】在一些“最值”比较题的题干表述中,经常出现“增加(长)最多”和“增加(长)最快”,我们需要注意,前者比较的是增长量,而后者则比较的是增长率。 三、同比、环比 同比和环比均表示的是两个时期的变化情况,但是这两个概念比较的基期不同。同比,指的是本期发展水平与历史同期的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其基期对应的是历史同期。 环比,指的是本期发展水平与上个统计周期的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其基期对应的是上个统计周期。 【注】环比常出现在月份、季度相关问题。 四、公式运用与练习 资料分析的考察离不开对于两个时期的数值的比较,由此得出四个概念,

即基期(A),本期(B),增长率(R),增长量(X)。 增长量=基期量*增长率=本期量-基期量=本期量-本期量/1+增长率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本期量-基期量)/基期量=本期量/基期量-1 本期=基期+增长量=基期+基期*增长率=基期*(1+增长率) 基期=本期-增长量=本期/1+增长率 【习题演练】 【例一】2012年1-3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8593.7亿美元,同比增长7.3%,其中:出口4300.2亿美元,增长7.6%;进口4293.6亿美元,增长6.9%。3月当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3259.7亿美元,同比增加216亿美元,其中:出口1656.6亿美元,增长135.4亿美元;进口1603.1亿美元,增长5.3%。 1、2011年一季度,全国进出口总值约为多少? 2、2012年一季度,全国出口额同比增长多少? 3、2011年三月份,全国进出口总值约为多少? 4、2012年三月份,全国出口总值同比增速约为多少? 【注】进出口相关问题,为资料分析中的一个易错点,注意题目中进出口、进口、出口的表述,注意进出口量与进出口额的不同,理解顺差、逆差的含义 出口-进口=顺差,反之则是逆差 2、资料分析常用基本概念 一、百分数、百分点 百分数,表示的是将相比较的基期的数值抽象为100,然后计算出来的数值,用“%”表示,一般通过数值相除得到,在资料分析题目常用在以下情况:(1)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2)表示某个指标的增长率或者减少率。 百分点,表示的是增长率、比例等以百分数表示的指标的变化情况,一般通过百分数相减得到,在资料分析题目常用在以下情况:(1)两个增长率、比例等以百分数表示的数值的差值;(2)在A拉动B增长几个百分点,这样的表述中。【例1】2010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3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8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985.6亿元,同比增长12.5%。 1、2010年,该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A.12.63% B.12.63个百分点 C.7.07% D.7.07个百分点 2、2010年,该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高()。A.13.3% B.13.3个百分点 C.14.3% D.14.3个百分点 二、倍数、翻番 倍数,指将对比的基数抽象为1,从而计算出的数值。 翻番,指数量的加倍,如:如果某指标是原来的2倍,则意味着翻了一番,是原来的4倍,则意味着翻了两番,依此类推。所用的公式为:末期/基期=2n,即翻了n番。 【注】注意“超过N倍”“是xx的N倍”两种说法的区别。超过N倍,说明是基数的N+1倍。

教育学笔记整理版

教育学笔记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及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的总和。 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中,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三、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阶级性。 四、教育功能的分类及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起源的相关学说:

综观古代学校教育,其共同特征是: 1.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 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3.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接下来我们用两张思维导图来记忆近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通过之前的笔记,我们了解了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那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又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状况。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 那么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什么是教育现象呢?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什么是教育规律呢?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其次我们来思考一下,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呢?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这句话比较长,也比较拗口,聪明的你记住了吗?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教育学和几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但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科学理论,教育学也要围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的问题、课题,开展科学的研讨和探讨,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 教育学源于教育实践经验,又高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实践经验是学习、研究、发展教育学的基础之一。 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有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4.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中药学笔记整理之完整版

一,解表药--味辛归肺膀胱经 1.辛温解表药 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风寒表实无汗 桂枝--发表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风寒表实无汗表虚有汗皆可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毒气滞胎动不安,妊娠恶阻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疗疮止血既散风寒又散风热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引经药无所不达一身之风寒湿痹痛 羌活--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上半身风湿痹痛太阳之头项强痛 藁苯--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巅顶头疼 细辛--散寒祛风温肺化饮通窍止痛阳虚感冒用量<3克 白芷--发散风寒燥湿止带通窍止痛消肿止痛阳明头痛眉棱骨痛 香薷--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和中化湿夏季乘凉冷饮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热 苍耳--散寒通窍除湿止痛有小毒 辛夷--散寒通窍 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肺胃心经 2.辛凉解表药 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蔓荆--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风湿痹痛肢拘急 牛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辛苦寒能升浮沉降兼可通便 蝉蜕--疏散风热明目退翳透疹止痒息风止痉喑哑咽痛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长于缓解颈部肌肉紧张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少阳之寒热往来配黄芩半表半里之热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丹毒痄腮温毒发斑 豆鼓--解表除烦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二,清热药--多寒凉味多苦主治里热证 1.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配黄柏阴虚火旺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注射液引产不宜与乌头孕妇禁用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配淡豆鼓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 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瘰疬瘿瘤 芦根--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生津止呕利尿 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上炎之口糜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下移小肠之热淋尿痛,尿赤,尿涩 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风热头痛 青葙子--明目退翳平肝阳降血压 密蒙花--明目退翳养肝血除虚热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状元笔记

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状元笔记通用阅读——上看标题,下看注释,中间看时间,单位(重点) 1文字性材料——难的是阅读(结构阅读是重点) 文字性材料阅读结构和中心 结构几段落——总分和并列—并列部分找中心词(圈点标点,括号标结构,圈标中心词)无结构小段,就仔细阅读,创造结构(圈点标点,标点暗示结构,括号标结构,圈标中心词)无结构大段,就直接读题—找两个关键词——区分性(平均气温),明显性(符号数字字母,例如括号,摄氏度,顿号之类的)——2007年底比2007年更合适 多个题目涉及同一个关键词的,可以一起做 2表格型材料——难的是计算 阅读横标目和纵标目 分清合计和项目和地区 3图形型材料——难的是理解 饼状图——看周围类别名称(包括大小的排名要心中有印象) 柱状趋势图——看横轴和纵轴(要注意两个纵轴的分别对应柱状和点) 柱状分两种:一种是绝对值(高低差异),一种是比例(高低相同,柱状分几个部分) 4统计术语(不是重点) 增长率是属于后一年(所以第一年的增长率是算不出来的) 前一年的总量=后一年除以(1+增长率)后一年除以(1-增长率) 增长率的对比(很容易会出隔两年的总量,倒推2次):增长率增长或降低了5个百分点(直接加减) 乘以2看成除以5 乘以5看成除以2 乘以25看成除以4 除以125看成乘以8 同比是与上一年的同一期相比较 环比是挨着的相同时间段相比较 同比和环比:如果有注释按注释为准 今年5月份环比=今年4月份 今年5月份同比=去年5月份 5统计性数据的要素——时间和单位(重点) 1时间表述(陷阱)——对时间很敏感 1.计算的年份不一样 2.计算的时间段不一样 2单位表述(陷阱)——对单位很敏感 1.饼状图有单位,就不是百分比 相比较的数据的单位不一样(注意是百分号还是千分号。年利率往往用百分,月利率用千分之) 2.计算的单位不一样 下列选项一定正确和一定错误的题目是最难的,可以放在最后做。

教育学笔记整理

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教育学任务: 孔子的教育思想收录于《论语》、柏拉图的《理想国》。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育理论的专著是我国战国末期的《学记》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6年)《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第一部教育论著。 《师说》(韩愈)是中外教育史上出色的一篇教师专论。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仅依附于其他思想而存在,理论水平较低。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中国教育起源 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 关于教师如何教的问题: 1.[启发诱导]; 2.[因材施教]; 3. [诲人不倦]。 关于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笃实,不耻下问”;学习态度要端正“学行结合,学行并重”。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被认为是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的渊源。 【产婆术】又叫苏格拉底法,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用语,指帮助他人获得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问答揭露对方的矛盾,使之逐步达到所谓普遍性的认识。它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为讽刺,使人自知其无知;第二步为定义,即通过反复诘难与归纳,得出明确的定义与概念;第三步为助产术,即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如同产婆一样能催生出新生命。 亚理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办了“吕克昂”哲学学校。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办过“学园”,他的教育思想宏伟博大几乎涉及教育的所有领域。其中,对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国家建立统一的学制、教育与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学前教育、妇女教育、身心和谐教育、德育等都有独到见解。其教育思想主要在其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总结了当时的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经验,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的不同的教育内容。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建立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按年龄实行班级授课制,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还提出自然性、直观性、确切性等教育教学原则等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形成阶段 ?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得以确立。 ?教育学的学科水平有所提高。 最先提出教育学这个概念的,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弗兰西斯·培根

中药学笔记整理

中药学知识基础归纳与总结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中药的起源 二、中药学的发展(各时期的代表著作) 1.《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其对四气、五味、毒性、七情等的论述,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2.《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3.《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载药844种,开创药物图谱文字说明等图文对照法。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即《证类本草》,载药1558多种 5.《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载药1892种,集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大成。 6.《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载药921种,其中新增药物716种。 7.《中华本草》成书于1999年,载药8980种。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中药材的产地、采集、贮存对中药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临床效应(安全性与有效性) 第一节中药的产地 道地药材:是某地出产的、在同一品种中质量优等的药材。 第二节中药的采集 采收方法和时间由药物的有效成分的质、量决定,保护药物资源。 一、植物类药物的采收: 1.植物药采收季节与药效的关系; 2.植物药不同药用部分的采收原则; ①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连根拔起。 ②叶类: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 ③花类: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 ④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 ⑤根和根茎类:通常秋末至春初时采收。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 ⑥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即春、夏时节)剥取树皮。根皮应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芽前采集。 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品种不同,采收各异。 三、矿物类药物的采收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炮制的含义:药物在应用前或做成各种剂型以前的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 炮制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如半夏、乌头。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需要,如生地制成熟地,生何首乌与制首乌等。 4.改变药物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 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第二节炮制的方法 1.修治(修制) (1)纯净:保证药物质量。 (2)粉碎:便于煎煮、服用、制剂。 (3)切制:便于煎煮、炮制、制剂、干燥、贮藏、调剂称量。 2.水制洗,淋,泡,润,漂,水飞。 (1)润:便于切制。 (2)漂:去腥味、盐分、毒性成分。 (3)水飞:便于煎煮、制剂、服用。

操作系统复习笔记

第一章 1.软件的层次:硬件(裸机)→OS(操作系统)→实用程序→应用程序。 2.虚拟机的概念:通过软件扩充计算机的功能,使功能更加强大,使用更加方便。 3.操作系统的功能: (1)操作系统作为用户与计算机接口。 ①操作系统不但本身具有优良的的图形用户界面,而且与用户界面生成环境一体化,可为用户开发的应用程序自动生成图形用户界面。 ②操作系统与软件开发环境一体化,可按用户要求建立、生成、运行和维护应用程序。 ③与数据库系统一体化。 ④与通讯功能网络管理一体化。 (2)操作系统作为资源管理者。(①处理器管理②存储器管理③输入输出设备管理④信息管理) 4.操作系统的特性:(1)并行性(2)共享性 5.操作系统的分类: (1)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 (2)分时操作系统 (3)实时操作系统 (4)Windows NT 课后习题 1.6什么是操作系统,它的主要作用和功能是什么? 答:操作系统的含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操作系统的主要作用:(1)管理系统资源;(2)使用户能安全方便地共享系统资源,操作系统并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合理调度;(3)提供输入输出的便利,简化用户的输入输出工作;(4)规定用户的接口,以及发现并处理各种错误的发生。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方便地使用计算机提供更友好的接口和服务。 1.7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起因和目的是什么?答:(1)所谓多道程序设计是指“把一个以上的作业存放在主存中,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作业共享处理器时间和外部设备等其他资源”。 (2)由于通道技术的出现,CPU可以把直接控制输入输出的工作转给通道。起因:为使CPU在等待一个作业的数据传输过程中,能运行其他作业,我们在主存中同时存放多道作业。当一个在CPU上运行的作业要求传输数据时,CPU就转去执行其他作业的程序。 目的: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根本目的是提高CPU利用率 1.10 为何要引入分时系统,分时系统具有什么特性? 答:为了能够提供用户和程序之间有交互作用的系统,所以才要引入分时系统。分时系统具有以下特征:多路性;交互性;独占性。 第二章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 课后习题 2.3 什么叫特权指令?为什么要把指令分为特权指令和非特权指令? 答:特权指令是指在指令系统中那些只能由操作系统使用的指令,这些特权指令

药理学笔记整理之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总论 (一)、肾上腺素受体与其效应 α样作用(选择性结合NA 、AD 的受体)——α-R :分为α1-R α2-R β样作用——β-R :分为β1-R 、β2-R 、β3-R α样作用:收缩血管(皮肤、黏膜、内脏) α1受体: 瞳孔(开大肌)扩大、汗腺分泌 皮肤、粘膜、内脏、骨骼肌(弱)血管收缩 胃肠、膀胱 括约肌收缩 α2受体: 胰岛(B 细胞)素减少,NA 释放减少,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 β样作用:兴奋心脏、扩张三管(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支气管) β1受体: 心脏 兴奋(力、率、传、输) β2受体: 支气管平滑肌 松弛 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舒张 血糖升高(肝糖原分解) β3受体: 脂肪分解 (二)、胆碱受体与效应 毒蕈碱型胆碱受体:即M -R (M1~M5)——M 样作用 烟碱型胆碱受体: 即N -R ——N 样作用(兴奋骨骼肌) N N (N1)—R :位于神经节、肾上腺髓质 N M (N2)—R :位于骨骼肌 M 样作用:抑制心脏兴奋(胃肠、支气管、膀胱)平滑肌 腺体分泌增加 M1: 胃壁细胞:胃酸分泌增加 M2: 心脏抑制 M3:外分泌腺: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 内脏平滑肌:胃肠、支气管、膀胱平滑肌兴奋收缩 血管平滑肌:骨骼肌血管扩张 括约肌:胃肠、膀胱舒张、瞳孔括约肌收缩 (三)、多巴胺( DA )受体与效应 中枢DA 受体 外周DA 受体:肾、脑、肠系膜、冠状血管扩张

胆碱受体激动药(拟胆碱药) 胆碱受体激动药(直接作用的拟胆碱药) 拟胆碱药的分类 抗胆碱酯酶药(间接作用的拟胆碱药) M 受体激动药代表药物——毛果芸香碱(匹罗卡品) (一)药理作用:能直接作用于副交感神经(包括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官的 M 胆碱受体, 对眼和腺体作用明显。(激动M-R ) 1 、对眼的作用——缩瞳、降低眼内压和调节痉挛 瞳孔括约肌的M 受体,兴奋时瞳孔括约肌向中心收缩,瞳孔缩小; (2)降低眼内压——通过缩瞳作用使虹膜向中心拉动,虹膜根部变薄,从而使处于虹膜周围的前房角间隙扩大,房水易于经滤帘进入巩膜静脉窦,使眼内压下降。 缩瞳(环状肌向中心方向收缩)即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变大→视近物清楚,远物模糊 2、对腺体的作用 较大剂量的毛果芸香碱皮下注射可使腺体分泌增加(汗腺、唾液腺) (二)临床应用 PS :用药后数分钟眼压下降,可持续4~8h ,调节痉挛2h 左右消失 2. 虹膜睫状体炎 ——与扩瞳药交替使用,防止虹膜与晶状体粘连。 3. M 胆碱受体阻断药(如阿托品)中毒 如:阿托品1-2mg i.h.(皮下注射) 4. 口干症 增加唾液腺分泌,汗腺也会明显增加 (三)不良反应 眼科局部用药无明显不良反应。 剂量过大或p.o.时可出现M 受体过度兴奋的症状,如流涎、多汗、腹痛腹泻、支气管痉挛、心脏停跳 用药须知: 滴眼时应压迫眼内眦(泪点→鼻泪管),防止药液流入鼻腔增加吸收而产生不良反应。 避光保存

自己整理的操作系统知识点

1.操作系统定义: 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2.主要任务/作用: 为多道程序的运行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以保证多道程序能有条不紊地、高效地运行,并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操作系统中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和方便用户的使用。 3.提供用户的使用方式: 命令方式、系统调用方式、图形、窗口方式 4.五大功能: 档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处理器管理、作业管理 4、操作系统分类及各分类特点: 1#单用户操作系统: 一个用户独占计算机系统资源。系统所有软、硬件资源全为一个用户服务,单独地执行该用户提交的一个任务。 2#批处理操作系统: 用户与他的作业之间没有交互作用,不能直接控制其作业的运行;作业成批处理;多道程序执行自动化,充分利用系统资源。 3#实时操作系统: 能对外部事件做出迅速回应,具有较强的中断处理机构。可靠性高。 4#分时操作系统: 同时性:多个用户同时工作。 独立性:各用户独立操作,互不干扰。 交互性:系统能及时对用户的操作进行回应,显著提高调试和修改程序的效率,缩短了周转时间。 及时性:用户的请求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回应。 5#网络操作系统:略 处理器状态: 管态:可以执行全部指令,使用所有资源,并具有改变处理器状态的能力。 目态: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 6.中断及分类 A、定义: 在执行期间,发生任何非寻常的或非预期的急需处理事件→使得CPU暂时中断当前程序的执行,而转去执行相应的事件处理程序,等到事件处理结束后又返回到原来被中断的程序继续执行的过程。 B、分类: 软件中断(例如地址非法,除法出错,溢出中断)、硬件中断(不可屏蔽中断/可屏蔽中断)C、中断系统职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