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大力学对轴力、剪力、弯矩正负的一般规定

三大力学对轴力、剪力、弯矩正负的一般规定

三大力学对轴力、剪力、弯矩正负的一般规定

三大力学对轴力、剪力、弯矩正负的一般规定

理论力学轴力拉为正压为负,剪力……,弯矩、力偶矩以使物体产生逆时针转动为正顺时针转动为负。

材料力学轴力拉为正压为负,产生左上右下剪切变形的剪力为正反之为负,安右手螺旋法则其矢向与截面外法线一致的扭距为正反之为负,使截面附近的微段发生上凹下凸弯曲变形的弯矩为正反之为负。。

结构力学轴力拉为正压为负,剪力以绕隔离体顺时针方向转动为正反之为负,对常用的水平梁弯矩以使梁的下边纤维受拉为正反之为负。

梁弯矩图梁内力图(剪力图与弯矩图)

简单载荷 梁内力图(剪力图与弯矩图) 梁的简图 剪力Fs 图 弯矩M 图 1 l a F s F F l a F l a l -+ - F l a l a ) (-+ M 2 l e M s F l M e + M e M + 3 l a e M s F l M e + M e M l a l -e M l a + - 4 l q s F + -2 ql 2 ql M 8 2ql + 2 l 5 l q a s F + -l a l qa 2) 2(-l qa 22 M 2 228)2(l a l qa -+ l a l qa 2) (2 -l a l a 2)2(- 6 l q s F + -3 0l q 6 0l q M 3 92 0l q + 3 )33(l - 7 a F l s F F + Fa -M

8 a l e M s F + e M M 9 l q s F ql + M 2 2ql - 10 l q s F 2 l q + M 6 20l q - 注:外伸梁 = 悬臂梁 + 端部作用集中力偶的简支梁 表2 各种载荷下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特征 某一段梁上的外力情况 剪力图的特征 弯矩图的特征 无载荷 水平直线 斜直线 或 集中力 F 突变 F 转折 或 或 集中力偶 e M 无变化 突变 e M 均布载荷 q 斜直线 抛物线 或 零点 极值 表3 各种约束类型对应的边界条件 约束类型 位移边界条件 力边界条件 (约束端无集中载荷) 固定端 0=w ,0=θ — 简支端 0=w 0=M

材料力学剪力图弯矩图绘制(有详细的程序)讲解

材料力学剪力图弯矩图绘制(有详细的程序) 说明: 输入变量: 分段数组x 分段点一般在集中力,集中力偶作用出和分布载荷的起末端。 载荷数组MPQ 若梁上的外载荷总数为PN,则用PN行四列的数组MPQ储存载荷,数组MPQ第一列代表载荷的类型:1为集中力偶,2为集中力,3为分布载荷,第二列代表载荷的大小,第三列代表集中力,集中力偶或者分布载荷左端与简支梁左端的距离,第四列代表均匀载荷右端与简支梁左端的距离,当载荷为集中力或者集中力偶时,第四列为0. 符号规定 集中力和均匀载荷向下为正,向上为负,集中力偶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输出变量: 内力数组XQM 如果梁被分为NN-1段,则内力数组XQM为NN行,三列的数组,第一列代表梁的横截面的位置,第二列代表剪力,第三列代表弯矩。 剪力极值及位置QDX QDX是一个二行二列的数组,第一列代表极值所在的位置,第二列代表极值 弯矩极值及位置MDX MDX是一个二行二列的数组,第一列代表极值所在的位置,第二列代表极值 1.子程序 1.1集中力偶对弯矩贡献的子函数QMM 1.2集中力对剪力和弯矩贡献的子函数QMP 1.3分布载荷对剪力和弯矩贡献的子函数QMQ 1.4求剪力和弯矩极值的子函数MAX_MIN 1.5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的子函数TU_QM 2.计算分析程序 2.1简支梁QMDJ 2.2左端固定悬臂梁QMDXZ 2.3右端固定悬臂梁QMDXY 2.4左端外伸梁QMDWZ 2.5右端外伸梁QMDWY 2.6两端外伸梁QMDWL

1.子程序 1.1集中力偶对弯矩贡献的子函数QMM function MM=QMM(n,x1,a,M,MM) for j=1:n if x1(j)==a n1=j; end end MM(n1:n)=MM(n1:n)+M; 1.2集中力对剪力和弯矩贡献的子函数QMP function [QQ,MM]=QMP(n,x1,b,P,QQ,MM) for j=1:n if x1(j)==b; n1=j; end end QQ(n1:n)=QQ(n1:n)-P; MM(n1:n)=MM(n1:n)-P*(x1(n1:n)-b); 1.3分布载荷对剪力和弯矩贡献的子函数QMQ function [QQ,MM]=QMQ(n,x1,c,d,q,QQ,MM) for j=1:n if x1(j)>c QQ(j)=QQ(j)-q*(x1(j)-c); MM(j)=MM(j)-0.5*q*(x1(j)-c)^2; end if x1(j)>d QQ(j)=QQ(j)+q*(x1(j)-d); MM(j)=MM(j)+0.5*q*(x1(j)-d)^2; end end 1.4求剪力和弯矩极值的子函数MAX_MIN function [QDX,MDX,XQM]=MAX_MIN(x1,QQ,MM) XQM=[x1',QQ',MM']; [Qmax,i]=max(QQ); Q1=[Qmax,x1(i)]; [Qmin,i]=min(QQ); Q2=[Qmin,x1(i)]; [Mmax,i]=max(MM); M1=[Mmax,x1(i)]; [Mmin,i]=min(MM);

各类梁的弯矩剪力计算汇总表

表1简单载荷下基本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 注:外伸梁 = 悬臂梁 + 端部作用集中力偶的简支梁 表2 各种载荷下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特征

注:力边界条件即剪力图、弯矩图在该约束处的特征。

常用截面几何与力学特征表 表2-5 注:1.I 称为截面对主轴(形心轴)的截面惯性矩(mm 4)。基本计算公式如下:??=A dA y I 2 2.W 称为截面抵抗矩(mm 3),它表示截面抵抗弯曲变形能力的大小,基本计算公式如下:max y I W = 3.i 称截面回转半径(mm ),其基本计算公式如下:A I i = 4.上列各式中,A 为截面面积(mm 2),y 为截面边缘到主轴(形心轴)的距离(mm ),I 为对主轴(形心轴)的惯性矩。 5.上列各项几何及力学特征,主要用于验算构件截面的承载力和刚度。

2.单跨梁的内力及变形表(表2-6~表2-10) (1)简支梁的反力、剪力、弯矩、挠度 表2-6 (2)悬臂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 表2-7 (3)一端简支另一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 表2-8 (4)两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 表2-9 (5)外伸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 表2-10 3.等截面连续梁的内力及变形表 (1)等跨连续梁的弯矩、剪力及挠度系数表(表2-11~表2-14) 1)二跨等跨梁的内力和挠度系数 表2-11 注:1.在均布荷载作用下:M =表中系数×ql 2;V =表中系数×ql ; EI w 100ql 表中系数4 ? =。 2.在集中荷载作用下:M =表中系数×Fl ;V =表中系数×F ; EI w 100Fl 表中系数3 ? =。 2)三跨等跨梁的内力和挠度系数 表2-12 注:1.在均布荷载作用下:M =表中系数×ql 2;V =表中系数×ql ; EI w 100ql 表中系数4 ? =。 2.在集中荷载作用下:M =表中系数×Fl ;V =表中系数×F ; EI w 100Fl 表中系数3 ? =。 3)四跨等跨连续梁内力和挠度系数 表2-13 注:同三跨等跨连续梁。 4)五跨等跨连续梁内力和挠度系数 表2-14 注:同三跨等跨连续梁。

弯矩剪力支反力计算例题

第三章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目的要求:熟练掌握静定梁和静定刚架的内力计算和内力图的绘制方法,熟练掌握绘制弯矩图的叠加法及内力图的形状特征,掌握绘制弯矩图的技巧。掌握多跨静定梁的几何组成特点和受力特点。能恰当选取隔离体和平衡方程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 重点:截面法、微分关系的应用、简支梁叠加法。 难点:简支梁叠加法,绘制弯矩图的技巧 §3-1 单跨静定梁 1.反力 常见的单跨静定梁有简支梁、伸臂梁和悬臂梁三种,如图3-1(a)、(b)、(c)所示,其支座反力都只有三个,可取全梁为隔离体,由三个平衡条件求出。 图3-1 2.内力 截面法是将结构沿所求内力的截面截开,取截面任一侧的部分为隔离体,由平衡条件计算截面内力的一种基本方法。 (1)内力正负号规定 轴力以拉力为正;剪力以绕隔离体有顺时 针转动趋势者为正;弯矩以使梁的下侧纤维受 拉者为正,如图3-2(b)所示。 (2)梁的内力与截面一侧外力的关系图3-2 1) 轴力的数值等于截面一侧的所有外力(包括荷载和反力)沿截面法线方向的投影代数和。 2) 剪力的数值等于截面一侧所有外力沿截面方向的投影代数和。 3) 弯矩的数值等于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的力矩代数和。 3.利用微分关系作内力图 表示结构上各截面内力数值的图形称为内力图。内力图常用平行于杆轴线的坐标表示截面位置(此坐标轴常称为基线),而用垂直于杆轴线的坐标(亦称竖标)表示内力的数值而绘出的。弯矩图要画在杆件的受拉侧,不标注正负号;剪力图和轴力图将正值的竖标绘在基线的上方,同时要标注正负号。绘内力图的基本方法是先写出内力方程,即以变量x表示任意截面的位置并由截面法写出所求内力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然后由方程作图。但通常采用的是利用微分关系来作内力图的方法。 (1)荷载与内力之间的微分关系 在荷载连续分布的直杆段内,取微段dx为隔离体,如图3-3所示。若荷载以向下为正,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