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教学大纲

(2001年10月7日审定通过)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是文科小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限选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作品的认真研读,学握其要义与艺术特色,达到对现当代文学成就的深一层认识,并提高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108,共6学分,开设两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木课程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不同体裁,精选冇代表性的若干名篇,组织学生阅读,教师就作品的要义及艺术特色进行评折。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阅读所选作品。由于篇幅所限,许多作品只是节选,冇条件的学生应阅读所选作品的全部内容。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苦导读》为基本教材。《导读》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二)音像教材

木课程录像课为重点辅导型,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產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作家作品的认识。录像课为IP 电视,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看并下载存储。

(三)计算机课件

本课程计算机课件(CAT)为网络版,主要用于网上教学辅导。

网络课件的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重点难点问题分析,二是各章综合

练习题与自测,三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内容,以使学生开启视野,扩展知识,提高水平。

四、教学建议

(一)主教材《屮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是以作家、作品这两个概念为纲组织相关的内容,尽可能使复杂的文学现象条理化、系统化。因此,教学中要紧扌II这两个概念,使学生能以此为视角去观察作家的创作思路和艺术结构,培养欣赏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二)与本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专科阶段的《屮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本科阶段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等。尤其是冇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知识,学生必须具备。如果学生在专科阶段学的是非中文专业,一定要补修有关课程,否则很难学好木课程。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程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名著为研究对彖,I 犬I而涉及的文学现彖比较多。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需要了解足够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基本知识,并对当前文学研究现状有所涉及。

(I川)木课程同其它文学课程和比,实践性较强,抽象的问题较多,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结合实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则要多注意实践练习,通过必要的练习去掌握有关的知识,同时还应注意综合利用本课程多种教学媒体,加强自学。

五、阅读建议

1. 主教材《中国现当代名著导读》,以精选作品为主,引导学生对文学名著作文木细读,进行“鉴赏性阅读”,即强调学习者心灵的投入,与作者进行精神的对话;不仅注意作者“写什么”,更着重体味作者“怎么写”,反复揣摩作品的言语,行文结构与文体风格;并提倡对作品的多样化的阐释。

2. 在鉴赏性阅读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部分幕础与条件较好的学主进行“研究性阅读”,即进入文本乂跳出文本,进行质疑与乳观评价。要引导学生把作品放冋到“文学史”中,进行比较性的阅读(不同时代相类作品的比较,同一时代相类作品的比较,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等等)。要指导学生学会发现

问题,查找资料,进行独立思考,写出分析性、研究性的文章。

3. 文学史知识不是本课程的重点,却是学好本课程的前提;也就是说,它是在专科阶段《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及本科阶段《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 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等课程的基础上,着重于捉高学生的鉴赏与分析文学作

品能力,进行审美教育的。如果学生在专科阶段所学的是非中文系专业,一定要补修有关课程,否则很难学好木课程。

4. 本课程与其它文学课程相比,实践性较强。因此,教学中要突出两个环节。

首先是“读”:⑴要集屮主要楮力读教材屮的选文,而且要根据教材的指导, 读全书,读作家的其他作品,读得越多越好。⑵最初读的时候,不要看任何参考资料,耍直接读原文,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耍特别重视与珍惜自己阅读的第一印象;在反复的独立阅读中,冇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后,再去读必要的参考资料, 以启发口己的思考,开拓阅读视野。⑶初读时要着重对作品的总体感悟与把握;然厉在此基础上,进行文本(或部分文本)的细读,细心揣摩作者的语言与写法。⑷不仅要默读,而且要提侶“朗读”,在朗涌中读出作品的情感与韵味。如有可能,一些诗歌与短文最好能背诵。

5. 在多读的基础上还要“多写”,一是耍勒写“读书笔记”,要养成“每读I泌动笔”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写法是口由的:读后感想,片断的分析,提出不同看法,抄录选文中的佳句好词……都町以。有条件与兴趣,还可以进行模仿性以至创造性的写作。

教师的任务是在学生的读与写屮作适当地点拨;不要越俎代疱地作过多的、过于琐碎的分析。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教材说明

木帖是中央广播大学汉语文学专业木科选修课《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的教材,也可作为爱好文学的青年鉴赏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基木读物。

本书的编选意在提侣“名著”的阅读,这是因为在我们看來,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的粘神的粘华,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名著”之中,其中的一部分经过历史的筛选,就成了民族与人类的“经典”。人类楮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不只是文学,还冇其他人文学科,社会学科,H然学科)的名著、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读名著、经典”。

具体到现当代文学,应该肯定,经过近百年的积淀,我们已经拥冇了一批名著与经典,它们理应成为现当代文学学科的主要研究与学习对彖。学习现当代文学史的最基木的途径与要求,就是要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读作品,首先是其中的名著、经典,这也是研究现当代文学的基木功。

读文学作品,特別是读名著,还要有正确的方法。那种“一主题二分段三写作特点”式的

机械、冷漠的传统阅读方法,是进入不了文学iu:界的。鲁迅曾写过一篇《诗歌之敌》,说诗人是要“专诉于想象力的”,要“感得……艺术的魅力”, “最要紧的是精神的炽烈的扩人”,“诗歌不能凭仗了哲学和智力來认识,所以情感已经冰结的恵想家,即对丁-诗人往往冇谬谋的判断和隔膜的揶揄”,“凡是科学底人们,……他们楷细地研钻着一点冇限的视野,便决不能和博大的诗人的感得全人间世,而同时乂领会天国之极乐和地狱Z大苦恼的特神相通”。这里所强调的是“科学”与“文学”是把握世界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它们是互补而乂不能互相代替的,绝不能川研究科学的眼光、方法去读文学作品。包括文学阅读在内的文学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感受“艺术的魅力”,开发“想象力”,培育“炽烈” 的情感,T専人”的情怀,学会以审美的眼光去读作品,看世界。一我们这门《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若导读》课的“教学大纲”规定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耍提高每个学习者的“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审美力”,说的就是这个总思。

因此,文学的阅读,必须有情感的投入。在我们看來,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其木质就是“对话”:打破时空界限,与作者(其中有许多人是民族与世界的文学巨匠,思想大师)进行粘神的对话,心灵的交流和撞击。所谓“对话”,包含两个要点,或者说两个过程。首先是要“进入”作品的世界,“设身处地”的想作者、作品中的人物Z所想,感作者、作品中的人物Z所感,同时把自己摆进去,“烧”进去,不能“隔岸观火”。说得形彖一点,就是耍与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同哭同笑,产生感情的共振。进去了,还要“跳出來”,进行冇距离的关照,然厉才会冇平等的对话,交流,以至不同意见的撞击,从而达到更高层而的读者与作者Z间的心灵的默契。阅读、欣赏者既与作者产生感惜的共鸣,从作品中有所吸取,乂不被俘虏,保持着口己的独立性。一这正是阅读的理想境界。

因此我们提們一种“主体性的阅读”。阅读木质上还是一种“感受”,即是要通过阅读、欣赏,将外在的作品中的文学因素内化为阅读者自C的主体感受,激发与培育起自身的想彖力,感知力,创造力……,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最终要归结为阅读者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开发。因此,这样的阅读、欣赏必然是一种个人的创造性的活动。我们鼓励每一个学习者从H己的独特的感受出发,对作品作出不同于他人的阐释。这不仅符合文学作品模糊性、多义性的特征,而且也是文学教育的目的所在:唯有这样的创造性的阅读,才能从根本上开发每一个学习者内在的文学素质与才能,通过-篇篇文学名著的阅读,炼就“自C的文学的眼睛”,去感受与发现风于自C的内外世界的美。

文学说到底是一种语言的艺术。阅读文学作品不仅要注意作者“写什么”,更要着重体味作者“怎么写”。文学阅读的重点应放在反复揣摩作品的语言,行文结构与文体风格,特别要提髙自己对文学语言的感悟力。真正的文学人师笔下的语言,是具有生命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是应该细心去体味,沉吟,把玩,并从屮感受到一种语言的趣味的。“语言(说与写)”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言说的背后是人的心灵世界。因此,对文学语言美的敏感与驾驭能力,是提爲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变得更美好的不可或缺的方面。文学阅读的魅力与意义也都在于此。

以上儿个方面构成了本书编选的基本指导思想与原则。

关于貝体的编选工作,还有以下儿点说明:

1. 我们对所选作品作了“精读”与“略读”的区分。“略读”要求对作品冇一个总体的感悟与把握;“粘读”则耍求在总体感悟与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文本的细读,细心揣摩作品的语言和写法。

2. 每一篇作品写冇《阅读提示》,目的是启发思考,并不预设某种“标准答案”。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的感受与理解,对所提示的问题作出口己的解说,也可以在提示范围之外对作品作出口己的解读。

3. 《阅读提示》主要偏向于“鉴赏性的阅读”,这是针对全体学员的。我们还写冇一部分“研究性的阅读”的“提示”,以满足部分基础与条件较好、冇进一步学习兴趣的学员的耍求,引导他们把作品放回到“文学史”中,进行比较的阅读(不同时代相类作品的比较,同一时代相类作品的比较,同一作家不同时代的作品的比较,等等),或作更深入的研读,写出分析性、研究性的文章。

4. 学习本书绘基本的要求是“多读”。首先是要集中精力读所选的作品,特别是"精读”作品。此外,还编选了《扩展性阅读书(篇)目》,希望有精力与兴趣的学员能读全书,读作家的未选入的代表作,以尽对能的扩大自己的阅读量。

5. 本书编冇《参考书(篇)目》。我们希望学员在最初阅读的时候,不要看任何参考资料,耍玄接读原文,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耍特别重视与珍惜自己阅读的第一印象;在反复的独立阅读中,冇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后,再去读必要的参考资料,以启发自己的思考,开拓阅读视野。

6. 学习本书要突出两个环节,一是“多读” 一一不仅要默读,而且要提倡“朗读”,在朗诵中读出作品的情感与韵味。如有可能,一些诗歌和短文最好能背诵。二是“多写”。要勤写“读书笔记”,养成“每读书必动笔”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写法是自由的:读后感想,片断的分析,提出不同看法,抄录选文中的佳句好词……都可以。有条件和兴趣,还可以进行模仿性以至创造性的写作。

二、教学要求与阅读提示

第一编小说部分

鲁迅

㈠《在酒楼上》

1. 学术界对《在酒楼上》的潜在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主耍有两种分析:

⑴“认为吕纬甫是鲁迅投射了反思和批判目光的人物,而小说叔述者'我' 则更多地代农了鲁迅的立场,'我'对吕纬甫在五四落潮期的'敷敷衍衍,模模胡胡’的颓废状态采取的是审视和批判的态度。而吕纬甫也在见证着口己当年的革命热情的同路人——叔述者'我’的面前表现出一种自省的心态。从这个意义上看,鲁迅在小说中坚持的是五四式的启蒙主义话语,吕纬甫的声音是作者力图压抑甚至摆脱的声音”。

⑵“关注吕纬市讲的故事本身,就会感到这其实是两个I-分感人的故事,有一种深情,有一种人惜味,笼罩着感伤的怀旧情绪”,“吕纬甫身上是有鲁迅的影子的,吕纬甫的声音可能比小说叙述者'我’更代表鲁迅心灵深处的声音”,“小说中的'我’不仅是吕纬甫故事的倾听者,同时也更是一个审视者,,吕纬甫一遍乂-?遍的自我嘲讽、自我屮辩、自我否定,正因为他一直感受着’我'的潜在的审视的目光。从而'我’与吕纬甫0间呈现为--种内在的对话关系,这可以看作是作者?两种声音的外化。'我'与吕纬甫的辩难,正是作者?内在的两种声音在冲突,在对话,在争辩,授终很难说哪一?种是主导性的声音。这种辩难性正是鲁迅小说思维的体现,是鲁迅认知和把握吐界的圧本思维在小说文本层而的卬证。” 细读小说文本,做岀你自己的分析。

2. 这篇小说关于“废园”里的“老梅”的描写是历来最为人们所称道的;细读这段文字,体会它的写法的椿妙处,并结合上下文的描写,体会它在小说屮的作用。

3. 冇进一步研究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一个问题:1956年,曹聚仁北上访问已72岁的周作人,谈到魯迅的作品。曹聚仁表示自C最喜欢的是《在酒楼上》, 周作人同意曹聚仁的看法,说“这是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参看曹聚仁《与周启明先生》)。——你同意周作人的评价吗?能否结合文本的描写,谈谈你对“鲁迅气氛”的理解,并以这样的眼光去重读鲁迅的其他小说,看看会不会冇新的发现。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孤独者》、《伤逝》,均收入小说集《彷徨》,是《在酒楼上》同时期的关于知识分子

题材的小说。

参考书(篇)目:

吴晓东等:《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刊》1999 年1期。

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 年3期。

卢今:《〈在酒楼上〉讲解》,收《走进鲁迅世界》(小说卷),北京工业人学出版社1995。

㈡《铸剑》

1. 重点阅读(最好能朗读)小说中关丁-"铸剑开炉”、"以头相搏”的场面描写,细心体味鲁迅丰富的想象力,诡奇而绚丽的文字。对比你原來读过的鲁迅作品,你对鲁迅的语言风格有什么新的体认?

2. “三头相搏”的场面无疑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顶点,在大多数作家的笔下, 小说都到此嘎然而止;但鲁迅却偏要精心安排“复仇完成以后”情节的新的发展, 于是出现了“辨头”的闹剧,“三头并葬”的滑稍戏,到最后的“人出丧”变成全民“瞻仰”的“狂欢节”,小说又出现了一个高潮。请想想,小说的前后两个高潮Z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请细心比较前后的文字,作者的叙述语调(以及内在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或许会意识到鲁迅的这篇小说原来存在着两个调子,再去重读全篇小说,体会这“两种调子”在小说中的相互纠缠,渗透,对峙,消解,起伏,激荡,并由此体味作者深广的忧愤和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3. 冇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分析“黑的人(宴Z敖者)”的形彖,还可以联系鲁迅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例如《理水》里的夏禹和他的弟子,《非攻》里的墨子,《过客》(见《野草》)里的主人公,《孤独者》里的魏连殳——他们都是鲁迅作品中的“黑色家族”的成员,从外貌到内心世界和性格都有相似Z处,并注入了鲁迅的主体耕神(“宴之敖”木是鲁迅的笔名,鲁迅还说过:“我就是魏连殳”)。可以就此写一篇小论文。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补天》、《理水》、《非攻》。都是《故事新编》里的小说,并且都可以从“两个调子”的角度去阅读。

参考书(篇)目:

钱理群:《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一从〈孤独者〉到〈铸剑〉》,收《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残雪:《艺术复仇——读〈铸剑〉》,收《2 1世纪:鲁迅和我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钱理群:《〈故事新编〉解说》,收《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高远东:《〈铸剑〉讲解》,收《走进鲁迅》(小说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废名:纸坊记?楔子(外四篇)

选录本文及所附的《菱荡》(节选)、《桥?灯笼》(节选)、《莫须冇先生传?这一回讲到三脚猫》(节选)、《莫须冇先生坐飞机以后?莫须有先生动手著论》(节选)四则文字,是为了展示废名小说语言的五度变化,废名小说创作始于1922 年,终于1948年,儿乎与现代文学相起讫。作为极负盛名的“文体家”,他在语言上的极端追求和极力变化都是非常引人注冃的。《纺纸记?楔子》背后的思想相当复杂晦涩,因而本节的阅读仅从体会其语言特点的角度进行。

《菱荡》是废名早期短篇小说,这是一?种儿乎没有“故事”的小说,一切依赖于“情境”來组织,大量的景物描写和随意的人物点染是其特点,语言请新流利,运转自如,体现了很高的水平。

《桥》的创作延续十多年,是由段段可H独立的章节组成的长篇,在这部作品中,废名进行了艰苫的语言探索,“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极端俭省的文字使得意象既繁密乂超出常理地跳跃,修辞上也有较为极端的探索,成败皆有例证。木选段中描写琴子的想象就是一个漂亮的修辞例子。

《莫须有先生传》与《桥》在语言上儿乎完全相反,这个长篇川的是可以称为放肆的文字进行叙述,不衫不履,几乎亳无节制,在这里,废名把语言试验推到另一个极端。

《纺纸记》是废名拟想屮的又一个长篇,但没有完成,只留下这个《楔子》, 其晦涩难懂较之《莫须有先生传》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在对语言的控制上明显比厉者精致,如风行水上,起落无痕,抛开其他方而不论,这则文字所达到的水平在汉语文本中是极高的。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是抗战后的长篇,此时废名已宣称不写小说,专写散文,碍于约稿,乃冇此作,但废名基本上是将这部小说当散文写的,由于思想经历的变化,本作返朴归真,语言极为平易,可称“无意为文” 了。

前tfri所讲是废名作品间的“异”,实际上各期Z间的“同”是不可能完全没冇的,能否在所提供的文本中找到具体的句例。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浣衣母》、《竹林的故事沢《河上柳》;《桥》“习字”、“杨柳”、“花红山”、“桥”;《莫须冇先生传》“莫须冇先生下乡”、“这一章说到不可思议”;《莫须冇先生坐飞机以后》“莫须有先生买白糖”、“民国庚辰元旦”。

参考书(篇)目:

周作人:《莫须有先生传?序》,《周作人文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 年9月。

吴晓东:《背着语言的筏子一废名小说〈桥〉的诗学研读》,《中国现代文

学研究丛刊》,2001年1期。

茅盾:《子夜》选读

重点琢磨冇关吴老太爷的“都市感觉”的文字,体味语言的声、色变幻和节奏感;并注意作者(或通过人物Z口)所作的分析性文字,进而体会木节描写的象征意义与在全书结构上的作川,从而把握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子夜》、《霜月红似二月花》。进一步体会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 体味茅盾长篇小说的艺术(结构,语言,人物)。

参考书(篇)目:

王屮忱:《都市空间.时代性.革命现实主义一一读〈子夜〉》,收《屮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导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o

沈从文:《边城》(节选)

1?在了解全篇故事,把握小说的基本情调的基础上,对下列文字作逐字逐句的细读,细心体味作者笔下人的心灵,人与人关系,以及相应语言的明净的美,进而体会作者所说的他的写作与水的关系:

⑴五月端阳Z夜,翠翠与二老第一次相遇(“潭上那只口鸭慢慢向翠翠所在的码头边游来。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

(2)月夜翠翠与爷爷的谈话,睡梦屮听见二老唱歌的幻觉(“翠翠抱膝处在月光下,……祖父心里想:'做梦一辈子更好……')

2. 认真思考与分析;翠翠、祖父、二老、大老……这样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却得不到他们所期望的幸福,作者对这样的悲剧冇怎样的感悟和情感反应?再仔细体会小说结尾(“可是到了冬天……也许'明天’冋来!”)给你的感受。

3. 冇学习与研究兴趣的同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边城》作进一步的解读与研究:例如,从湘西地域文化、民俗学的角度,从诗化小说与语言的角度看《边城》,或联系沈从文其他关于湘西的小说,并与他的城市小说相对照,看沈从文笔下湘西社会在现代史屮的缓慢变化,以及沈从文对现代化过程小的文化冲突的独特洞察与思考。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边城》(全书)、《长河》、《丈夫》、《萧萧》、《新与旧》、《灯》、《湘西》、《湘行散记》。

参考书(篇)目:

汪曾祺:《沈从文和他的〈边城〉》,《乂读〈边城〉》,分别收入《汪曾祺全集》3、5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沈从文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

赵园:《〈边城〉------ 个关于水的故事》,收《新讲台:学者教授讲析新版

中学语文名篇》,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老舍:

㈠《骆驼祥子》节选

1. 读老舍的作品,一定要抓住他的语言。耍重点揣摩以下儿个片段:

(1)小说开头对祥子其“人”其“车”的描写——请注意作者怎样在第三人称的叙述中注入自己的“陶醉” Z情,进而体会老舍语言中的诗意;

(2)祥子牵着骆驼走夜路的描写——请琢磨祥子夜行的神态、心理,破晓时分天色的变化,作者观察Z入微,描写Z细致与层次感,进而领会老舍语言“在俗门中追求讲究、精致的美”的特点;

(3)祥子回到北京城喝馄饨、吃老豆腐,“站起来,他觉出他乂像个人了”的描写——注意老舍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心理的深刻体察,传神的细节描写,进而体会作为“北京市民诗人”的老舍的价值。

2. 冇研究兴趣的同学可进一步思考与讨论:老舍与沈从文一样关注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

冲突,而他的独特Z处在哪里?也可以尝试写一篇《老舍与北京城》的论文。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骆驼祥子》(全书)、《离婚》、《我这一辈子》(以上中长篇小说)、《断魂枪》、《老字号》、《月牙儿》(以上短篇小说〉。

参考书(篇)目:

赵园:《水远的洋车夫——读〈骆驼祥子〉》,收《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苦导读》,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樊骏:《认识老舍》(上)、(下),载《文学评论》1996年5, 6期。

㈡《正红旗下》(节选)

1. 在《正红旗下》里,老舍作为满族的后裔,讲述了一个满族北京市民衰败的故轧细读''大姐的公、婆和大姐夫”这一节(特别是大姐的公公和他的儿子“放花炮”那一段),体会作者所说的“生活的意义,在他们父子看來,就是每天要玩耍,玩得细致,考究,入迷”的含义,并体味作者叙述、描写的语气与复杂心态。

2. 写得更为传神的是二哥福海,作者对他怀有什么样的情感,为什么?细读二哥“请安”和他安排“洗三”的两个场面,注意作者如何将对人物的描写与分析两者冇机结合,注意体味老舍洗炼纯净的北京话中的幽默感与韵味。

3. 你可能已经注意到,老舍与沈从文都是少数民族的作家,是否可从这一角度对他们的作品进行一种解读。如冇兴趣,不妨一试。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可与已选入本读本的同写在五六十年代的戏剧《茶馆》对照起來读。

阅读参考书(篇)目:

赵园:《北京:城与人》,重点阅读《旗人现象》一节,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施蛰存:《梅雨之夕》

细心体味小说中的“我”与那位躲雨的“姑娘”邂逅相遇屮“心理的过程”, 注意作者怎样精细地写出“我”的精神的最微妙的变化,莫名的感觉,不由自主的行动背后隐秘的动机,并

通过对作品重点段落的朗读,感受作品屮淡淡的诗意与惆怅Z情,进而把握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的特点。

萧红:《呼兰河传》(第三章)

1. 这是i篇回忆体的小说:是成年的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冋忆。作者的叙述出入于成年与童年的不同视角,都市与乡村的不同情境之间。根据这一特点,阅读的重点有二:一是儿童视角下的世界——可着重体味与分析以下段落:⑴第-节儿童眼睛里的后花园(“太阳在园子里是特人的……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那么低”);⑵第六节“我”第一次走出后花园对外部世界的最初感受(“有一天,他们把我带到南河沿上去了…… 祖母死了,我竟聪明了”);⑶第七、八节,“我”跟祖父学诗,也即第一次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时“我”的独特反应与理解。其次,要注意小说时隐、时现(第二节结尾,第三节,第四、五节结尾……)的寂寞感,特别要细细体味全章结束时

“祖父几乎抱不动我了”这一句给你的感受:这些都构成了小说的潜流,与前述充满童趣的欢乐的调子与纯iXZ美形成鲜明的对照,显然是成年人回顾童年时的感受。

2. 四十年代岀现了一批描写童年生活的回忆体小说,并但都采用了童年与成年的双重视角,如端木飙良的《初吻》、《早春》,骆宾基的《混沌》。冇兴趣的同学可以将这类小说作-综合性的阅读与研究。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呼兰河传》(全书)、《生死场》、《小城三月》、《后花园》、《手》、《牛车上》

参考书(篇)目:

赵园:《论萧红小说兼及屮国现代小说的散文特征》,收《论小说十家》,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

张宇凌:《论〈呼兰河传〉中的儿童视角》,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1期。

赵树理:《李有才板话》(节选)

1. 作者宣称,他写这篇小说是要谈谈屮国农村的新变化,“给人家看看解个闷”。由此决定了阅读本篇的两个垂点。一是作者对中国农民的关怀一读这篇《板话》,就要像小福的表兄一样,走进农民的土窑,认识与体验他们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他们的愿望、追求、命运。二是作者自觉地用农闲时农民最爱听的“评书”的方式来写他的小说一试从“评书”体的小说这一角度来分析赵树理这篇小说在结构、描写、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并进而体会中国农民的智慧,

中国民间艺术形式对现代小说写作的影响与渗透。在阅读中,可对以下儿个片段作重点分析:⑴作者怎样介绍阎家山的建筑格局与称谓的?⑵作者怎样描写李冇才的窜洞?⑶作者怎样写张福贵的出场,以及人们的反应的?这-段对话描写有什么特点?

2.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就“赵树理与中国乡土小说”这-?题目,进行比较性的阅读与研究。例如将赵树理的小说与二三十年代的乡土小说如鲁迅的《故乡》、

《祝福》,台静农的《红灯》,茅盾的《春蚕》,沈从文的《边城》作比较,与同时代同在解放区的孙犁的《口洋淀》、《吴召儿》作比较,还可以与赵树理口己在4 9年以后的作品作比较,甚至与新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作比较。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李冇才板话》(全书)、《小二黑结婚》、《传家宝》、《孟祥英翻身》。

参考书(篇)目:

周扬:《论赵树理的创作》,收《赵树理研究资料》,黄修己编,北岳文艺出版社1985。

孙犁:《谈赵树理》,收《赵树理研究资料》,北岳文艺出版社1985。

张爱玲:《倾城之恋》(节选)

1. 《倾城Z恋》写的是白流苏和范柳原的婚恋故事。是香港沦陷这-偶然因索改变了两人的关系,但小说为何耍说“也许就因为耍成全她,一个人都市颠覆了”,并将这一故事称为“传奇” ?注意结合小说的叙述视点(即白流苏的视角)和两人关系的不对等,來理解这一点。

2. 小说中多处出现“墙”这一意象。范柳原在对门流苏衣门时说:“这堵墙, 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冇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一完了,炸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侯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冇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冇一点真心”一一思考这段话,并仔细阅读小说屮关于香港被轰炸的那一段落,从更深的层次來理解题目所谓的“倾城”。你认为所谓“城”或“墙”的彖征意义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3. 注意从“胡琴伊咿呀呀拉着”、“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墙是冷而粗糙,死的颜色”、“楼上品字式的三间屋……没冇人影儿,一间乂一间,呼喊着的空虚……”、“这里是什么都完了,剩下点断墙颓垣”等意彖的描写中,联系第二个问题,体会小说所谓"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的“苍凉”。而小说的人部分篇幅都在精巧地呈现白流苏和范柳原近乎“调情”的恋爱过程,并右瀏尾时写到口流苏“笑吟吟”地站起身来,“将蚊烟香盘

踢到桌子底下去”。在“笑吟吟”和“苍凉”的并置间,小说呈现了怎样的叙述风格?

4. 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金锁记》是一个关丁“禁锢”的故事,而《倾城之恋》是一个关于“逃离”的故事。比较阅读《金锁记》。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并试结合作品來进行分析。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红玫瑰白玫瑰》。

参考书(篇)目:

孟悦、戴锦华合帶:《浮出历史地农一现代妇女文学研究》,第I?四章“张爱玲:苍凉的莞尔一笑”,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胡兰成:《评张爱玲》,收入萧附选编的《贵族才女张爱玲》,四川文艺出版社1995。

汪曾祺:《故里三陈》

1. 《故里三陈》由三个独立的短篇构成,每篇写一位有特殊技能的故乡人物。小说并没冇关于人物的性格、心理的直接描写,更没冇刻意设计情节和矛盾冲突來加强故事性,但人物的基木特征却并没冇因此淡化,反而呈现出更丰富的文化底蕴。对此,汪曾祺曾认为“气氛即人物。-?篇小说耍在字里行间都浸透了人物。作品的风格,就是人物性格”(《〈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自序》)。选择另外一些写人物的小说來与《故里三陈》比较,领会这篇小说在表现人物上的独特手法。

2. 第二篇《陈四》直接写到人物的部分非常少,人量的笔墨都在描写迎神赛会的情景,详细地介绍了“迎会”的各个队列安排、着装、表演等,对于陈四的介绍只限于小说结尾的段落。你怎么理解小说的这种安排?你认为民间风俗是否可以作为小说的独立因素?——结合这些问题来理解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征。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汪曾祺写人物的其他小说,如《岁寒三友》、《故乡人》、《云致秋行状》等。汪曾祺的创作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序》和《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与施叔青合写)(《上海文学》1988年第4期)。

参考书(篇)目:

季红真:《传统的生活与文化铸造的性格》,收入《文明与愚味的冲突》,杭州:浙江

文艺出版社1986。

胡河淸:《汪曾祺论》,收入《灵地的缅想》学林出版社。

王蒙:《春之声》

1. 题目“春Z声”,取自小说中火车上录音机里传出的德语歌曲和约翰?斯待劳斯的《春Z声圆舞曲》,这一标题也蕴涵着80年代初期人们对“时代”的特定指认方式。思考小说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因素来代农“春天”,并与小说对于

“历史” / “现实”,“过去” / “现在”、'‘未来”,“落后” / “文明”等关于时间的对立思维方式联系起来考虑。

2. 注意小说中两种“空间”形式的对比:一是“像沙丁鱼挤在罐头盒子里” 一样的闷罐子火车里的狭窄而拥挤的现实空间,一是小说主人公岳Z峰海阔天空地◎由联想的心理空间。你认为将这两种空间形式并置于作品之中有怎样的特殊意味?

3. 小说的基本结构方式是主人公的“意识流”。试选取不同的段落,分析连接主人公跳跃性思维的线索,并比较这种“意识流”与西方现代小说的意识流之间的界同。

阿城:《棋王》(节选)

1. 小说主人公王一生最关心的两件事,一件是“吃”,一件是“下棋”。你如何理解作品的这种安排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注总联系作品写作的背景来思考。

2. 小说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简洁的口描,略带幽默感,避免情感的过分外踞。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作品大鼠使用动词,很少用形容词;句式简短,避免用长句有关。试以相关段落为例,分析这种语言风格。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阿城的小说《孩了土》和《树土》。

参考书(篇)目:

朱伟:《接近阿城》,《钟山》1991年第3期。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节选)

1. 小说的核心意彖是第三节出现于黑孩幻觉中的“金色的红萝卜”。联系这一意象感受小说所传达的情绪、感觉。注意体味小说结尾时直接透露出的情感一一“他恍惚看到阳光下的萝卜地一片通红,好彖遍地是火苗子”……“他看到一个孩子正跪在那里,举着一个大萝卜望太阳。孩子的眼睛是那么大,那么亮,看着让人难受”……“黑孩钻进了黄麻地,象-?条鱼游进了大海。扑簌簌黄麻叶儿抖,明晃晃秋天阳光照。黑孩—黑孩一。”由“阳光”、“通红”的土地、“孩子”以及“寻找”的动作,这些因索共同构成的画面,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2. 区别于-?般以“故事”为主的小说,这篇小说着重表达的是“感觉”。这主要是通过小楷灵般的黑孩的眼時和感官印象呈现出来的。这使小说具有“超现实”的诗化色彩。但与此同时,小说并没冇放弃关于现实的描写,如小石匠、菊儿、小铁匠、老铁匠等人的故事。你认为将“透明的红萝卜”呈现于这样的现实中冇何意味?

参考书(篇)目

万千:《莫言:一个物化时代的感伤诗人一读莫言的儿个近作》,收入《怀抱鲜花的女人——莫言小说近作集》,屮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王安忆:《纪实和虚构》(节选)

1. 《纪实和虚构》是一篇被王安忆称为“虚构H己”的小说,即以“小说” 这一艺术虛构形式讲述作家本人的故事。注意小说幣体结构安排上的“装饰感”: 即第一、三、五、七、九章从横向上讲述作家个人的成长经历,第二、四、六、八、十章从纵向上讲述母系、父系的家族历史。基本的叙事方式,是为“冇限的个体经验性存在”寻求“无限的抽彖关联”,或者说,是为“具体的景观”寻找

“抽象的虚构”。比如,在谈及个人的爱惜经历时,小说不断地上升为对“爱情关系”的抽象议论。你如何理解这一试图融汇写实/象征、纪实/虚构、经验/理性的“古典主义”创作倾向?

2. 《纪实和虚构》可以被称为“自传性”小说。但与其他的同类小说不同的是,这篇小说不仅仅是对个人经验的虚构,同时冇对虚构行为的纪实性呈现。即,它不仅告诉我们她经历了什么,而1L告诉我们她在如何“叙述”这一经历。找一两篇自传性小说,进行分析比较。

3. 重点阅读“第九章”。体味小说的标题“纪实和虚构”以及副标题“创造世界方法Z—种”。这既是对作家创作经历的反省,也是对“写作”这一行为的思考和反省。“写作”为什么被称为“在纸上造房子”,同时乂被称为“带冇自传性的记录”?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阅读王安忆的小说《乌托邦诗篇》,比较在触及同样的个人经历时王安忆在处理方式上的不同。

阅读与《纪实和虚构》同一?时期发衣的自传体小说,如陈染的《与往事干杯》或《私人生活》、林口的《一个人的战争》,试比较◎传体小说写作方式的不同。

铁凝:《孕妇与牛》

1. 这篇小说没冇故事,着重传达的是对生命的温婉和谐的情绪。注意体会内容一孕妇、怀孕的牛,叙述节奏一从容而和谐,叙述语言一质朴而温馨, 这三者如何协调起来,共同构成小说的整体氛围。

2. 小说有很人一部分都在写孕妇对“字”的摹写。你认为在生殖一对原始而淳朴生命的热爱与生命的延续这样的主题Z下,出现“石碑”、“文字”这样

关于历史、文明的标志,是为了表达什么?

参考书(篇)目:

戴锦华:《文明的质询:重读铁凝》,《文学评论》1994年第5期。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节选)

1. 小说讲述的是许三观一生屮的卖血经历,从许三观第一次卖血到60岁时再也卖不了血。促使许三观卖血的动机,与一个普通人一生中的重人事件相连,如结婚、性爱纠葛等,也与当代中国重耍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重点阅读笫十八、二十五章,注意“历史”是以怎样的方式进入许三观的日常生活之中,并对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人物的对话和语言做了最大限度的实验。人物的对话和语言不仅是交代叙爭背景、故爭情境和结构转换的主要载体,而目-在形式上釆取了多种重复的方式。如“他们说”、“许三观对许玉兰说”等在不同段落中反复出现。这种冇意强化对话并重复使用同样的语句的做法,在小说结构和节奏上造成了-?种“复沓”的效果。这篇小说在整体上呈现出非常冇控制力的冷静、朴索的敘述风格,即得益于此。阅读小说时注意体会小说的这一特点。

3. 重点阅读第二十九章。此前的卖血悄境都呈现丁?琐屑FI常生活情境中,并采取一种略带幽默的叙述语调。而这一段落则釆取了与《圣经》中漫游经历相仿的写法,从而使“卖血”

的苦难性质表现出來。这是小说的“高潮”段落,就彖一个在此前间隔地回旋的音符,在这一段落中密集出现。注意体味这种情节、节奏、叙述方式等在整体上造成的形式意味。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余华的短篇小说《我没冇自己的名字》和长篇小说《活着》。

第二编散文部分

胡适:《追悼志摩》

1. 作者所要追悼的对象,“社会上对他的行为,往往有不谅解的地方”一注意本文是怎样为他辩解的,由此对作者本人冇什么新的了解?

2. 作者说:“我忍不住我的历史癖,今天我要引用一点神圣的历史材料”一—注意作者怎样引用他人的评价、徐志靡本人的诗,以及未公开的史料,来支持自C的观点;进而领会学者散文的特点。

3. “风格即人”,可以通过木文的阅读,领悟胡适的语言风格,并与鲁迅的语言风格相比较,或许会对新文学的两位代表人物的思想与性格的不同,冇新的体认。

鲁迅:

㈠《野草》选读(三篇)

《死火》是鲁迅关于“火”的想象:不是从单一的“生命”视角,而是从“生命”与“死亡”的双向视角去想彖“火”。一要抓住这一基本点来阅读本文。

1. 鲁迅为什么将“(死)火”置于“冰”(冰山,冰天,冻云,冰树林,冰谷)的背景下?注意“红色”与“青白色”的“互相反映”和转换。

2. 注意鲁迅怎样描写“死火”的形象。

3. 琢磨这些描写:“我拾起死火……那冷气已使我的指头焦灼”一“冷气” 怎么会产生火的焦灼感?“登时满有红焰流动……”,火怎么会如水般的“流动?这些反常识、反常规的想彖与描写,传达了鲁迅怎样的一种独特体验与思维?

4. 怎样理解“死火”生存的两难困境:不动就将“冻灭”,跳出继续燃烧仍不免“烧完”,

以及最后的选择:“那我就不如烧完”?——这将是理解木文的难点所在。

《影的告别》耍抓住儿个关键词语——

第一部分(“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如彷徨于无地”):连续十一个“我不”,表达了怎样一种无条件、无讨论余地的拒斥态度?“我”拒斥了什么?

第二部分(“我不过一个影,……如果现是黎明”):连续四个“然而”,表达了怎样一种选择的闲境?为什么“黑暗乂会吞没我”,“光明乂会便我消失”?

第三部分(“朋友,时候近了。……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连续三个“我愿意”,农达了怎样一种选择?试体验一下:“只冇我被黑暗吞没,那吐界全属于

我□己”,这是怎样-种生命状态与境界?

《腊叶》

首先要注意本文写作的特殊背景:本文写于1925年12月26日,发表丁1926 年1月4日;而据鲁迅日记记载,从1925年9月23日起,到1926年7月5日正是鲁迅帅病复发,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刻。木文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也可以看作是鲁迅留给后人的“遗言”,文中的主旨:“IIJ时的颜色”必在后人“记忆中消失”,与十年后“遗嘱”中一再叮咛“忘掉我”是一个意思。

由此产生了本文构思的特点:“那假设被摘下來夹在《雁门集》里的斑驳的枫叶,就是(作者的)口况”。阅读本文应抓住这一重点:人的生命与口然的生命的同构与融介,鲁迅如何把他的生命的颜色化作了枫树的生命之色。特别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这使我记起去年的深秋。……明眸似的向人凝视”这一节,彖征病痛与死亡的“乌黑”的阴影,竞出现在生命之色的“红,黄和绿的斑驳中”, 这''死”与“生”的并置与交融,是死的绚斓,也是生命之美,“明眸”似的“凝视”,更让人悚然而思。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野草》(全书),或再选读《秋仅》、《求乞者》、《希望》、《雪》、《过乳》、《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死后》等篇,可尝试写一篇《我看〈野草〉》。

参考书(篇)目:

王乾坤:《鲁迅的生命哲学》第八章《盛满黑暗的光明一读〈野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钱理群:《鲁迅〈野草〉里的人生衿学》,收《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或《压在心上的坟》,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o

㈡《阿长与〈山海经〉》

1. 阅读木文要抓住“语感”这一环节一要学会感悟词语背后的东西。文章一开始就人谈如何“憎恶”长妈妈。注意从一联串充满贬义的词语(“实在不大佩服”、“放讨厌”、“不耐烦”、“赫难”、“繁琐Z至”、“非常麻烦”等等)中读出-丝温馨,-?种爱恋,以及掩饰不住的幽默感。

长妈妈一声高喊把文章引入一个新的境界。从“哥儿”的称呼,“三哼经” 的误读,快人快语的说话语气中,你对长妈妈冇什么新的感受,新的发现?

写到哥儿的反应,作者着意用了一联串的“人词”:乂是“霹雳”、“震悚”, 乂是“敬意”,“伟大的神力”。幼年的“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你口己幼年生活中冇过这样的心目中的“伟人”吗?

而最后作者的仰天长啸:“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这在鲁迅作品中儿乎是绝无仅有的,你由此对鲁迅的内心I比界有什么新的感悟?

2. 冇兴趣的话,可以写一篇《鲁迅〈朝花夕拾〉里的儿童世界》;再冇兴趣, 可以将《朝花夕拾》与《野草》连起来读,研究一下“鲁迅心中的两个园子”。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朝花夕拾》全书,或选读《猫.狗.鼠》、《无常》、《〈二十四孝图〉》、《五狛会》等篇。——试领会与《野草》、杂文不同的鲁迅另一副笔墨。

参考书(篇)目:

黄乔生:《〈阿长和山海经〉讲解》,收《走进鲁迅》(散文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㈢《灯下漫笔》

1?“漫笔”之一:要抓住三个逐渐升级的论断,这构成了作者思维的三大跳:“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Z后还万分欢喜”一“屮国人向來就没有争到过'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是如此”一(中国的历史就是)“想作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循环。请琢磨作者是怎样逐步深入地引出这些论断?他的依据是什么?这些分析能说服你吗?

“漫笔” Z二:要抓住全文最后的窩潮:“这人肉的延席现在还排着,…… 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前面所冇的文字都在“薔势”:不仅是理性分析的推演,更是情感的酝酿,一步步逼到顶点。请分析这一过程,并从中体会鲁迅杂文的逻辑力量与抒情特性。

《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导读》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一、课程分类方法 “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导读”共分九讲,在教学设计时向学生提供了两种课程分类思路,以便学生从多个角度学习课程、理解课程。 根据现代文学中作家及作品内容 .......将课程做如下分类: (一)民族魂魄 第一讲:与鲁迅的生命相遇——钱理群讲解鲁迅的《野草》 《野草》最能凸现鲁迅生命的底色,构成我们理解鲁迅的背景。 第二讲:荒诞又庄严的复仇——严家炎讲解鲁迅的《铸剑》 《铸剑》是鲁迅作品中有独特意义的一篇,是他人生的另一个面向。 第三讲:鬼和与鬼有关的——王枫讲解鲁迅的《女吊》 本讲以《女吊》为中心,重点分析鲁迅的人生姿态。 以上三讲相对独立又互有关联。在学习时要注意触类旁通。 (二)上下求索 第四讲:茅盾:中国长篇小说的里程碑——乐黛云讲解茅盾《蚀》《子夜》 茅盾的《子夜》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第五讲:一曲充满哲理的爱的交响——孙玉石讲解穆旦的《诗八首》 本讲的读解为你揭示表面晦涩的现代诗底下岩浆般沸腾的热情。一个独特的诗人穆旦形象丰满了起来。 第六讲:理解现代派诗歌的几个形式要素——吴晓东讲解现代诗歌

本讲通过介绍现代诗的形式要素,展现了现代诗的特性。 (三)世间百态 第七讲:沈从文:从湘西走出的人性歌者——商金林讲解沈从文及其作品 结合沈从文生平、湘西之间的紧密联系、文学理想,从他走向成熟期的小说《渔》入手,分析他的艺术特征,以及他对中国的历史和人性的思考。 第八讲:张爱玲:传奇女作家的生前身后名——韩毓海讲解张爱玲的爱情小说结合张爱玲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特征解析其爱情小说的特点,并由此探讨“张爱玲热”现象。 第九讲:真正的幽默是我不幽默——孔庆东讲解钱钟书《说笑》 本讲对钱钟书的《说笑》进行鞭辟入里的文本分析,讲解者和作者同是幽默达人,两者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根据现代文学作品体裁 ....做如下分类: (一)小说类 第二讲:荒诞又庄严的复仇——严家炎讲解鲁迅的《铸剑》 鲁迅的这个小说有浓厚的表现主义色彩。 第四讲:茅盾:中国长篇小说的里程碑——乐黛云讲解茅盾《蚀》《子夜》茅盾是中国“史诗性”现实主义小说一脉的开山人物,影响深远。 第七讲:沈从文:从湘西走出的人性歌者——商金林讲解沈从文及其作品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注重审美特征一脉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三四十年代“京派文学”的主将,还影响了萧乾、汪曾祺等一大批作家,影响深远。 第八讲:张爱玲:传奇女作家的生前身后名——韩毓海讲解张爱玲的爱情小说本讲解读张爱玲小说作品被接受的变迁过程和中国大历史之间的关系。

名著导读《水浒传》项目式学习案例

名着阅读《水浒传》项目式学习案例 井陉县职教中心王国庆 【项目确定】 《水浒传》作为一部经典的长篇小说,人物众多,情节曲折而又繁杂,对其主题思想的评价更是众说纷纭,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想真正读懂这部经典名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初中生读《水浒传》,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只去关注紧张的情节和感兴趣的人物,而忽视对其文学性和思想性的探究,使得自己的阅读只停留在作品的表面,而没有深入分析,没有读懂作品的精髓。 因此,我首先选择了《水浒传》这部长篇小说,因为多数初中生对这部作品是比较感兴趣的,我先安排学生在课下自读这部作品,然后准备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讨论关于阅读《水浒传》的感受,了解其阅读的收获,让学生深入思考,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读出精彩,读出收获。 【项目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2)通过故事情节认识主要人物的形象。学习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3)尝试创造性阅读,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学习合作探究,敢于表达不同的见解。【项目活动准备】 1、学生阅读名着《水浒传》记录108位英雄好汉名字、绰号、故事,分析人物性格 2、可以制作有关人物的读书卡片 【项目活动时间】 2017年11月10~2017年11月15日 【项目活动过程】 项目活动一、以画像激趣。 1、用多媒体显示水浒人物,重点展示宋江、武松、鲁智深、林冲、李逵等主要人物,同时说明:戴敦邦是当代着名的人物画家,他所画的水浒人物,造型生动而又略有夸张,表现了水浒好汉的个性和英雄气 2、自主学习与交流活动: 作者简介:《水浒传》传统说法多为施耐庵所作,但亦有人说是罗贯中、施耐庵二人合作,至今尚无定论。施耐庵(约),元末明初作家,一说名耳,江苏兴化人,原籍江苏,有关他的生平很少。施耐庵约于元末明初至顺二年进士,曾在钱塘为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苏州写作《水浒传》。《水浒》又名《忠义水浒传》。 内容精要: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见课本 项目活动二、主要人物竞猜。 请同学们在我的描述中猜出是那位英雄好汉,并说出小说中与他有关的故事或情节。看看谁最棒! 1、他时江州知府蔡九手下的两院节级,他与无用是旧交,自幼练就一身行走如飞的功夫。人称“神性太保”。宋江浔阳楼题反诗,蔡九曾经派他捉拿,他让宋江披头散发,把屎尿坡在身上,装疯逃过捉拿,他曾经被蔡九派往东京送信,在驻桂的酒店里被蒙汗药蒙倒,后背连累入狱,或梁山好汉营救,排梁山好汉第20位。受招安后,被封为兖州府都统制,他不接受,在泰安岳庙陪堂,了此一生。 2.此人在梁山英雄中排行第六,马军五虎将第二,生的豹头环眼,早年是东经八十万禁军教头,曾得鲁智深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雪夜入梁山,为白衣秀才王伦不容,后火并

名著导读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题 《海底两万里》相关练习 1、《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生物学家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他的另两部作品是()、()。 2、《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原因在于(),小说如此动人,还在于(),小说广为流传,还因为他具有()凡尔纳被公认为是“()”。 3、()是一名()的战士,这一形象正是凡尔纳()的体现。 4、《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国人。 5、阿龙纳斯的仆人叫(),故事中,阿龙纳斯曾经在法国出版过的一部书叫(),“鱼叉手之王”指的是()。 6、鲸鱼用()进行呼吸,《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叫()。 7、潜艇的主人是(),他会说()种语言,分别是()。 8、潜艇上的人睡的床是用()材料做的,潜艇上的人穿的衣服是用()做成的。潜艇上的人用来写字的笔是用()做成的。潜艇上的人用的墨水是用()做的。 9、鹦鹉螺号上的藏书量有()册,鹦鹉螺号的造价是()万法郎。 10、请举例说出海底的三种植物。() 《名人传》相关练习 1、《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2、《名人传》叙述了()国音乐家()、()国画家和雕塑家()、()国作家()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3、《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的得意之作,在文学领域内一直被奉为经典,从首次出版到现在,其具有的独特价值让“人们似乎从中找到了新的支撑点”,因此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之一。罗曼?罗兰的()就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小说。 4、()是贝多芬作品中最为深刻和雄伟的,凝聚着音乐家毕生的心血。 5、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

部编版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三年全部)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三年全部) 七年级(上学期) 一、《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1、作者:冰心 2、体裁:诗歌(“小诗”) 3、成因: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 4、内容: (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2)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3)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5、艺术特色: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6、相关练习:

①“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一哲理性名句出自冰心的作品《繁星》。冰心还“为诗人歌德九十年纪念”作了一首诗是《向往》②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③、《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④《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⑤冰心原名谢婉莹,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⑥“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诗句出自福建长乐(籍贯)的冰心(作家)写的《繁星》(篇名) 二、《伊索寓言》 1、作者:伊索,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故事。 2、文学价值:《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两千多年来以独特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受到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八下名著导读

八下:八、《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 1.主要内容:《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866年,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这时,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科考活动结束之后,生物学家正准备束装就道,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改弦更张,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动。在捕捉过程中却不幸与其仆人(康塞尔)掉入水中,却意外游到了这只怪物的脊背上。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撞,生物学家和他的仆人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一名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最后发现“怪物”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鹦鹉螺”号。潜艇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尼摩从此永远不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十个月之后,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生物学家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主人翁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他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精心研究、设计、建造了这只独角鲸大怪物——潜水船(鹦鹉螺号),他与潜水船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好像这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唯一目的。他躲避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搜寻自由,又对自己孤僻的生活感到悲痛。在这孤独的生涯中他巧遇了阿龙纳斯并与他共同经历了一幕幕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事件。 《海底两万里》有几处写得引人入胜:上部第二十章托里斯海峡:“鹦鹉螺号”第一次遭受困境碰触到海峡的礁石而被迫停下来。然而这对阿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却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能在旁边的小岛上逗留了两天,这对一个原来生活在陆地上却因为某种原因而留在海上3个月的人来说是上天何等的优厚待遇啊!然而,在他刚想享受战利品时却遇到了土人围攻。最终以尼摩船长沉着冷静去对付土人围攻而告一段落。 《海底两万里》赞美了那深蓝的国度、史诗般壮丽的海、一个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地方。“诺第留斯号”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一部不朽的神话。是它揭开了海洋中无限神秘的一切,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对于船长尼摩来说,更是精神的家园。 九、《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1.作者: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指出人生是艰苦的,生活里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劳,人们却彼此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要写作《名人传》,要把伟大的心灵献给受苦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 2.内容简介 《名人传》又称《英雄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其中,贝多芬是音乐家,米开朗琪罗是雕刻家兼画家,托尔斯泰是小说家。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了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与正义,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和对人类的信心,作者把他们称为“英雄”,只因为他们是“人类的忠仆”,具有伟大的品格,能倾心为公众服务。 罗曼?罗兰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贝多芬、米开朗琪罗这样的天才竟终身未婚,未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而托尔斯泰夫妻之间持续数十年的互不理解,则是他的悲剧的最直接的根源。他们在社会上更是受到了最冷酷的对待。贝多芬面对的是怀着敌意的城市维也纳,他的音乐受到欢呼,他的困难却无人问津。米开朗琪罗除了被迫为教皇服务之外,他每从事一项工程,都有一批卑鄙小人处于嫉妒和怨恨,对他进行恶毒的污蔑和攻击。托尔斯泰面对的则是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以至于被教会宣布为“邪教徒和叛教者”而开除教籍。他们面对家庭生活的不幸和社会的排斥,进行不屈不挠地抗争。真实的苦难使他们直面人生,而与苦难的搏斗,则造就了他们的伟大。一个遭受家庭生活不幸和社会排斥的人,要么在孤独和痛苦中死亡,要么不屈不挠地抗争,这三位伟人正是属于后者。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的杰作;托尔斯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伊索寓言》名著导读教案(详案)

《伊索寓言》名著导读教案(正式) 【教学目标】 1、了解《伊索寓言》的有关文学常识。 2、通过朗读,感受寓言的生动有趣。 3、根据自己的理解,多角度地概括寓意,学会赏析寓言。 4、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教育自己。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受寓言的生动有趣;根据自己的理解,多角度地概括寓意,学会赏析寓言。【教学难点】 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教育自己。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从小到大我们读过很多寓言,老师现在出示一组图片,同学们来看图猜寓言,看谁最快(出示图片)。这些寓言都是出自《伊索寓言》。(板书) 二、知作者、作品(4分钟) 读一本书之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的内容。对这本书和这本书的作者,你知道多少,谁来说说? 伊索,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被誉为“希腊寓言之父”,“西方寓言的开山鼻祖”。 《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阅读量仅次于《圣经》。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由此可见,《伊索寓言》有很大的文学价值,那还等什么,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三、读生动寓言(10分钟) 打开《伊索寓言》,选一则你感兴趣的寓言,大声练习朗读三分钟,待会儿我们比一比,看谁读得最精彩。尽量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声情并茂,连读带演。(出示要求:1、声音洪亮,吐字清晰。2、声情并茂,连读带演。) 刚才同学们都在认真地练习,我听到了很多同学的朗读真不错,谁先来读给我们听? 好,请大家把书合上,认真听他读。 几位同学读完了,谁来评价一下? 教师做适当点评。 四、品深刻寓意(15分钟) 好的朗读离不开好的作品,好的作品不仅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更能给人以启发。我读《伊索寓言》,从中领悟了许多道理,忍不住想跟大家分享,我选了两篇与大家一起品味。(屏幕显示《蚂蚁和蝉》) 1、品读《蚂蚁和蝉》: 齐读寓言,多角度地概括寓意,并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谈体会。 小组交流三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寓意。(显示:角度理解寓意:1、从蝉的角度2、从蚂蚁的角度3结合蝉和蚂蚁,从辩证的角度)(评价语:你领悟到的寓意与作者不谋而合,你能想到这一点,真不简单。你举了自身的例子,看来有深刻体会了。你的见解很独特。)通过刚才的交流,可见这短小的故事却蕴藏着深刻的生活哲理。真是小故事,大智慧。(板书)仅读一则,还不能满足我们对大智慧的渴望,我们再读一则。

《20世纪中国文学名著导读》教学大纲

《20世纪中国文学名著导读》教学大纲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文新系何俊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20世纪中国文学名著导读》是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作品的认真研读,掌握其要义与艺术特色,达到对现当代文学成就的深一层认识,并提高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2,共2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现代和当代两个部分,精选有代表性的若干名篇,组织学生阅读,教师就作品的要义及艺术特色进行评折。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阅读所选作品。由于篇幅所限,许多作品只是节选,有条件的学生应阅读所选作品的全部内容。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为思路,但是不要求学生购买教材,而是要求学生阅读作品。 (二)影像教材 本课程录像课为重点辅导型,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作家作品的认识。 (三)计算机课件 本课程计算机课件为EXE版,主要用于课堂教学辅导。 四、教学要点 (一)以作家、作品这两个概念为纲组织相关的内容,尽可能使复杂的文学现象条理化、系统化。因此,教学中要紧扣这两个概念,使学生能以此为视角去观察作家的创作思路和艺术结构,培养欣赏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二)与本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中国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文学概论》,《20世纪外国文学名著导读》等。尤其是有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知识,学生必须具备。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程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名著为研究对象,因而涉及的文学现象比较多。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需要了解足够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基本知识,并对当前文学研究现状有所涉及。 (四)本课程同其它文学课程相比,实践性较强,抽象的问题较多,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结合实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则要多注意实践练习,通过必要的练习去掌握有关的知识,同时还应注意综合利用本课程多种教学媒体,加强自学。 五,阅读建议 1,以精选作品为主,引导学生对文学名著作文本细读,进行“鉴赏性阅读”,即强调学习者心灵的投入,与作者进行精神的对话;不仅注意作者“写什么”,更着重体味作者“怎么写”,反复揣摩作品的言语,行文结构与文体风格;并提倡对作品的多样化的阐释。 2,在鉴赏性阅读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部分基础与条件较好的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即进入文本又跳出文本,进行质疑与客观评价。要引导学生把作品放回到“文学史”中,进行比较性的阅读(不同时代相类作品的比较,同一时代相类作品的比较,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等等)。要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查找资料,进行独立思考,写出分析性、研究性的文章。 3,文学史知识不是本课程的重点,却是学好本课程的前提;也就是说,它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等课程的基础上,着重于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分析文学作品能力,进行审美教育的。如果学生在专科阶段所学的是非中文系专业,一定要补修有关课程,否则很难学好本课程。 4,本课程与其它文学课程相比,实践性较强。因此,教学中要突出两个环节。 首先是“读”:①要集中主要精力读教材中的选文,而且要根据教材的指导,读全书,读作家的其他作品,读得越多越好。②最初读的时候,不要看任何参考资料,要直接读原文,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要特别重视与珍惜自己阅读的第一印象;在反复的独立阅读中,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后,再去读必要的参考资料,以启发自己的思考,开拓阅读视野。③初读时要着重对作品的总体感悟与把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文本(或部分文本)的细读,细心揣摩作者的语言与写法。④不仅要默读,而且要提倡“朗读”,在朗诵中读出作品的情感与韵味。如有可能,一些诗歌与短文最好能背诵。

《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 新星初级中学裴蕾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3、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准备好《城南旧事》 2、《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件 3、下发名著导读表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音乐导入(《送别》李叔同) 幻灯片1:《送别》 师: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的歌名是?《送别》,你知道它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曲吗?在电影《城南旧事》中,选用了两首20年代的歌曲作为插曲。一首是艺术家李叔同(1880——1942)采用外国音乐家创作的歌曲旋律,重新填词的《握别》(亦称《送别》,另一首是音乐家黎锦晖(1891——1967)创作的儿童歌曲《麻雀与小孩》。 生:《城南旧事》 师:同学们学过其中的文章,还回忆得起吗? 生:《冬阳骆驼队》、《爸爸的花儿落了》。 生:关于骆驼铃铛的解释,爸爸去世,我已经不是小孩了。 师:同学们记性真好!好书不厌百回读,我们今天再来重温书中的人和事,相信我们会有新的发现。师:一看到书名《城南旧事》,谁来大胆预测一下本书将会讲述什么故事? (预设)生:《城南旧事》一书讲述了林海音小时候住在老北京城南时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 二、人物画廊巡游 精彩片段展读(穿插在“人物画廊巡游”部分中) 幻灯片2(一)英子 (视频1播放)英子学骆驼咀嚼的片断 师:学骆驼咀嚼的小女孩便是文中的主人公小英子,书中是这样写的 (师:请大家自己放声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体会) 师: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预设)生:天真可爱、纯真无邪、热爱生活的英子。(教师肯定评价并随时板书) 师:我们的小英子并不缺乏关爱,除了朝夕相伴的宋妈,还有他的爸爸在始终牵挂着他: 然而,当英子长到13岁时—— 1、教师范读 师连接:然而有一天,爸爸的花却落了。下面的部分请同学们和老师来一起读吧! (播放视频2)英子在医院里探望处在弥留之际的爸爸。 2、师生互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教学大纲 (2001年10月7日审定通过)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是文科小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限选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作品的认真研读,学握其要义与艺术特色,达到对现当代文学成就的深一层认识,并提高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108,共6学分,开设两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木课程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不同体裁,精选冇代表性的若干名篇,组织学生阅读,教师就作品的要义及艺术特色进行评折。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阅读所选作品。由于篇幅所限,许多作品只是节选,冇条件的学生应阅读所选作品的全部内容。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苦导读》为基本教材。《导读》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二)音像教材 木课程录像课为重点辅导型,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產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作家作品的认识。录像课为IP 电视,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看并下载存储。 (三)计算机课件 本课程计算机课件(CAT)为网络版,主要用于网上教学辅导。 网络课件的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重点难点问题分析,二是各章综合 练习题与自测,三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内容,以使学生开启视野,扩展知识,提高水平。

四、教学建议 (一)主教材《屮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是以作家、作品这两个概念为纲组织相关的内容,尽可能使复杂的文学现象条理化、系统化。因此,教学中要紧扌II这两个概念,使学生能以此为视角去观察作家的创作思路和艺术结构,培养欣赏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二)与本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专科阶段的《屮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本科阶段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等。尤其是冇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知识,学生必须具备。如果学生在专科阶段学的是非中文专业,一定要补修有关课程,否则很难学好木课程。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程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名著为研究对彖,I 犬I而涉及的文学现彖比较多。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需要了解足够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基本知识,并对当前文学研究现状有所涉及。 (I川)木课程同其它文学课程和比,实践性较强,抽象的问题较多,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结合实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则要多注意实践练习,通过必要的练习去掌握有关的知识,同时还应注意综合利用本课程多种教学媒体,加强自学。 五、阅读建议 1. 主教材《中国现当代名著导读》,以精选作品为主,引导学生对文学名著作文木细读,进行“鉴赏性阅读”,即强调学习者心灵的投入,与作者进行精神的对话;不仅注意作者“写什么”,更着重体味作者“怎么写”,反复揣摩作品的言语,行文结构与文体风格;并提倡对作品的多样化的阐释。 2. 在鉴赏性阅读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部分幕础与条件较好的学主进行“研究性阅读”,即进入文本乂跳出文本,进行质疑与乳观评价。要引导学生把作品放冋到“文学史”中,进行比较性的阅读(不同时代相类作品的比较,同一时代相类作品的比较,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等等)。要指导学生学会发现 问题,查找资料,进行独立思考,写出分析性、研究性的文章。 3. 文学史知识不是本课程的重点,却是学好本课程的前提;也就是说,它是在专科阶段《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及本科阶段《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 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等课程的基础上,着重于捉高学生的鉴赏与分析文学作

名著导读繁星春水教学案例

名著导读《繁星·春水》教学案例 江门市第八中学何善莉 一.教学设想: 七年级的学生还比较贪玩,真正能静下心来阅读的不多,更没有耐心去阅读欣赏诗歌。名著导读课是“步入书林”,是希望通过内容提要、阅读方法指导来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沉浸文本,反复诵读文中诗句,品味、体悟诗人以“讴歌母爱”、“追怀童真”“礼赞自然”为内核的“爱的哲学”,一方面较好地吊起了学生的阅读胃口,另一方面也给学生的后续阅读提供了较为有效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繁星·春水》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2、反复诵读“导读”中的诗句,品味、体悟诗人以“讴歌母爱”、“追怀童真”“礼赞自然”为内核的“爱 的哲学”。 3、自选《繁星·春水》中一首诗写出自己的点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对冰心的诗歌反复朗诵的过程中,把握富有感染力的诗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评论冰心诗歌的思想内涵,学习为一首诗歌写点评。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你读过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吗?如果要将这两本诗集的内容简要地介绍给大家,应当怎样介绍呢? 2.教师出示《繁星·春水》诗集。 3.诗集和同学们熟悉的小说、童话集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通过《繁星·春水》“名著导读”来了解这本诗集。我们先自己默读一遍“导读”全文。(学生默读) (二)作品简介 1.教师导引:你能把“导读”中的诗句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 学生1: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学生2: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学生3: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变小了。 学生4: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 2.教师提问:大家能够说一说《繁星春水》诗集里诗歌的一些特点吗? 学生1:这些小诗篇幅短小,短者三言两语,长者不过七八句,可以说是三言两语的格言体。

英语名著导读

《英语历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107013901 2.课程中文名称:英语历史名著选读 3.课程英文名称:The Arts English Reader 4.课程总学时数:32 5.课程学分数:2 6.授课对象: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 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英语历史名著选读》为英语本科高年级的一门英语语言文化系列的专业限选课。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西方政治传统和文化精髓,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在毕业后从事英语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阅读西方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经典英文译著和英文原著,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西欧和近现代欧美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和宗教;通过教学,学生不但可以接触不同时代、不同文体、不同风格的文史哲作品,包括演说、对话、传记、论文、剧本、文件和通史,而且对西方政治传统和文化的演变有一定的了解。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按教学大纲和进度授课,一般安排在四年级第二学期。 三、学时分配 章节(序号)内容 学时数 理 论 实践 作业 总学 时 第一单元Thucydides 修昔底德 2 2

第二单元Sophocles 索福克勒斯 2 2 第三单元Plato 柏拉图 2 2 第四单元Aristotle 亚里士多德 2 2 第五单元Cicero 西塞罗 2 2 第六单元Pico della Mirandola 米兰多拉 2 2 第七单元Niccolo Machiavelli 马基雅弗利 2 2 第八单元Francis Bacon 弗兰西斯·培根 2 2 第九单元Hobbes 霍布斯 2 2 第十单元V oltaire 伏尔泰 2 2 第十一单元Goethe 歌德 2 2 第十二单元John Stuart Mill 约翰·米勒 2 2 第十三单元Karl ·Marx 马克思 2 2 第十四单元Darwin 达尔文 2 2 第十五单元Sigmund Freud 弗洛伊德 2 2 考查 2 2 合计30 2 32 四、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 The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by Thucydides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节选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学习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节选。了解古希腊的历史;分析演讲文体。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罗马时期的共和政体;《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主要内容;和演讲文体的主要特点。 【本章节主要教学要点】: 1. 介绍课程结构、教学内容、考试方法。 2.背景导读:罗马历史和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2010——2011第一学期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学设计 石景山区北辛安小学 武艳平

一: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本节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设想: 在“导读”中,教师结合文本的视觉和影视的视觉,使学生产生欣赏的欲望,然后以学生的潜心阅读为主开展教学活动。本导读拟设2课时,第1课时以名著导读内容为依托,在教师地的指导下介绍名著的主要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品味主要人物特点,体会本课主题。第2课时让学生通过活动(名著故事会、精彩片段选读),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游记》的背景、作者、思想内容、价值等;识记一些与《西游记》有关的成语、熟语、歇后语;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理解教材中导读内容,把握要点;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实现某一崇高的目标。”的积极人生观;通过鉴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 教学重点: 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难点: 树立“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实现某一崇高的目标。”的积极人生观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五: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原著,查找资料并做读书笔记,摘录与“西游”有关的俗语。 2、征集与“西游”有关的热点问题。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电视剧《西游记》序幕。听《敢问路在何方》展示篇首词,略作欣赏。 敢问路在何方,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 2、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及历史背景。 作者简介 吴承恩(1506-1582),字汝忠,号射阳,明代文学家明代淮安河下人,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少年时,吴承恩喜听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故事,中年后,开始将唐僧西游故事,结合唐人传奇、佛道经典、民间故事,淮安地方掌故,在其书房"射阳(竹移)"中,创作成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综合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综合试题及答案 1、根据诗句判断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 ①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 ) ②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 ) 2、请结合你所读过的文学名著,完成下列句子。 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了解社会,懂得人生道理。从吴承恩《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身上,我们能学到爱憎分明的品格;从老舍《①》里祥子的遭遇中,我们能了解到旧社会的黑暗;从罗贯中《三国演义》里②的身上,我们能学到忠诚和智慧;从笛福《鲁滨逊漂流记》里鲁滨逊的身上,我们能体会到③的精神。 ①②③ 3、与下列对联、涛文有关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 ①②。 ①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②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4、根据诗句判断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 ①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 ) ②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 ) 5、请从下面作品(《三国演义》《安徒生童话》《平凡的世界》)中任选一部,写出其中一个主要人物,并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一个情节。 主要人物: 情节介绍: 6、名著知识填空。 ①《威尼斯商人》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的著名喜剧,剧中人物是外国文学人物画廊中典型的“吝啬鬼”形象。 ②“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 7、请你根据《教学大纲》推荐的课外阅读名著,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读《》(名著名称),我了解到(内容): 8、根据《教学大纲》推荐的名著填空。 名著是美的。《繁星·春水》美在它对母爱、童心的赞美;《》美在它;鲁智深美在它疾恶如仇、有勇有谋的性格;美在他。 9、名著内容填空。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 教学 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湛江市第二中学 麦晓敏 2016年11月5日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 2.引导学生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 3.学会欣赏运用对比手法、细节描写人物。 【教学重点】 1.了解全书内容,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预习要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30秒) 师: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被编入学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无不是在鲁迅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 (板书:朝花夕拾 鲁迅) 二、了解名著阅读的方法 (5分钟)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名著? (生谈阅读方法)后出示(PPT1:)

三、阅读《朝花夕拾》 (5分钟) 师:我们也借鉴以上方法来读读《朝花夕拾》。 (1) 作者介绍 (指名学生介绍鲁迅,教师视情况补充后出示 PPT2)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 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 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 徨》等。 在写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46岁了。最初发表时配有副 题,为“旧事重提”。这样,就自然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提哪 些旧事”,“提它作什么”的问题,二是把自己放回到童年来讲 述故事,还是以成人的立场来回忆旧事的问题。作者曾说:“带 露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我不能够。”因此,作者更多是 根据现实的需要,对旧事进行取舍,以成人的视角,来进行“反 顾”。 (二)整体感知《朝花夕拾》(PPT3) 《朝花夕拾》全书 篇文章,分别为《 》、《 》、《 》、《 》、《 》、《 》、《 》、《 》、《 》、《 》。外加一篇《 》,一篇《 》,是鲁迅惟一一本 集;比较 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 到 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 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 。作品在夹叙夹议 中对 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4、 选文例析《五猖会》(10分钟)

八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

八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 一、《海底底万里》 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海底底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海底两万里》一书,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具有强烈的可读性,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地质、气象方面的知识,小读者在阅读引人入胜的历险故事的同时,还能够轻松地获取科学知识,这种完全自然的知识启迪方式也是本书的精妙这处。他的小说由于具有科学科学而令人信服,因而不但能够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而且更能启发人们的思考,使他们大胆地幻想未来的远景。 二、《名人传》 罗曼·罗兰,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作者痛感当时的欧洲是一个骚动不安、弥漫着腐败风气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为此写作了《名人传》。小说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贝多芬,他的音乐受到欢呼,他的困难却几乎无人问津,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 米开朗琪罗,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然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和怨恨,他同贝多芬一样终身未婚,没有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他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传世杰作。 托尔斯泰,要面对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以至被教会开除教籍。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阅读感受: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③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八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相关练习 1、《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生物学家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他的另两部作品是()、()。 2、《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原因在于(),小说如此动人,还在于(),小说广为流传,还因为他具有 ()凡尔纳被公认为是“()”。 3、()是一名()的战士,这一形象正是凡尔纳()的体现。 4、《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国人。 5、阿龙纳斯的仆人叫(),故事中,阿龙纳斯曾经在法国出版过的一部书叫(),“鱼叉手之王”指的是 ()。 6、鲸鱼用()进行呼吸,《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叫()。 7、潜艇的主人是(),他会说()种语言,分别是()。 8、潜艇上的人睡的床是用()材料做的,潜艇上的人穿的衣服是用()做成的。潜艇上的人用来写字的笔是用 ()做成的。潜艇上的人用的墨水是用()做 的。 9、鹦鹉螺号上的藏书量有()册,鹦鹉螺号的造价是()万法郎。 10、请举例说出海底的三种植物。 ( ) 《名人传》相关练习 1、《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2、《名人传》叙述了()国音乐家()、()国画家和雕塑家()、()国作家 ()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3、《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的得意之作,在文学领域内一直被奉为经典,从首次出版到现在,其具有的独特价值让“人们似乎从中找到了新的支撑点”,因此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之一。罗曼?罗兰的()就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小说。 4、()是贝多芬作品中最为深刻和雄伟的,凝聚着音乐家毕生的心血。 5、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 ()、()。

《中外经典名著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经典名著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学分: 1 开课学期:三适用专业:全科通用 课程总学时: 32 其中,理论学时: 24 ,实践(实验)学时: 8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增加学生对中外经典名著的了解,增强文学积累。 2、通过教师的导读指引,使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具备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习惯,并学会分享,大胆表达。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外经典名著导读》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通识选修课,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阅读与鉴赏素养为宗旨,通过优选部分中外作家作品进行研读分析,以教师的导读为基本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形成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

四、讲授内容 第一章导读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什么是经典名著,明确阅读经典的意义。 教学难点和重点 难点:对阅读经典的意义的理解 重点:1、经典名著的含义 2、读什么、怎样读,为什么读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经典名著 一、典名著的含义 二、阅读经典名著的意义 第二节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 一、读什么 二、怎样读 第二章篇目推荐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以学生推荐的方式,采用QQ投票确定最终的导读篇目。 教学难点和重点 难点:对统计和投票结果的处理 重点:1、篇目推荐 2、投票决选导读篇目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进行“我最喜爱的经典名著”篇目推荐活动,优先热度排位为前15名的篇目进行QQ群投票,按投票结果确定十篇为最终导读作品。 第三章导读篇目1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理清作品内容结构,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和重点

名著导读教案

名著阅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作家作品的了解。 2、让学生了解常见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的主要事迹。 3、对名著能做出一定的评价。 4、了解常见的几种题型模式。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常见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的主要事迹以及人物性格特征。 2、对名著能做出一定的评价。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中外名著灿若星河,对于丰富我们的阅历,增长我们的见识,感受美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不无益处。名著于是走进了中考,因此,让我们尽情遨游在文学名著的海洋里,走进文学名著,走进五彩缤纷的文学世界。 (二)检查预习 让学生整理一至五册课后推荐阅读篇目 (三)中考常见几种题型 1、文学常识类 (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文字出自于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 (2)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作品中的人物名或作品名。 我读吴承恩的《西游记》,领略齐天大圣(孙悟空)降妖除魔的神通广大;我读笛福的《鲁兵逊漂流记》,品尝那个漂流者在荒岛上的酸甜苦辣;我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走进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心灵世界。 (3)写出与下列对联、诗文有关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是: ①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聊斋志异》 ②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 题型小结:此类试题往往考查的是有关名著的文学常识(篇名及其作者),因此我们要掌握与课本内容有紧密联系的篇目和新课标推荐篇目的浅显常识。只要能按新课标的要求扎扎实实地读好课外书,解起题来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名著人物类 (1)、长篇小说《水浒》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好汉形象,其中你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是(姓名),他(她)的故事家喻户晓。 (2)、文学名著中,一些极富个性特点的人物绰号常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水浒传》中的“花和尚”和“智多星”分别指的是和。 (3)《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