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二)

新人教版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二)

新人教版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二)
新人教版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二)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悲苦心情。

难点: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学习方法:倾情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的方法【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说

“水龙吟”为词牌名。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2.辛弃疾的一生

辛弃疾于绍兴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十三年。他的祖父辛赞曾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常带着辛弃疾“指画山河”“谛观形势”,要待时机成熟,起兵抗金复国。辛弃疾21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他乘机聚集成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南来后,他一再奏表进言,主张北伐抗敌。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员及管理治安、财政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他在担任地方官的任上,积极练兵备战的做法,不断遭到投降派的反对和破坏。朝廷对他总是起而又黜,罢而又用,他则一贯是“招之即来,麾之即去”,但不论出仕或归隐,他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政治、军事主张。然而由于政敌的排挤、陷害,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直到67岁志未遂而死去。

3.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带感情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先理解上片:

1.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

2.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3.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4.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5.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

二)分析词的下片

1.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2.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

3.请大家思考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吗?

4.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呢?

5.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情感与语言的完美结合,这首《水龙吟》也不例外,相信词中的许多句子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现在请大家合上课本,试着回忆一下,哪些句子让你一见倾心?并说说你的理由。

对比鉴赏,拓展延伸

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

小结

这首词立意辽远、意境开阔,它仿佛令我们拔地凌空、极目游骋。仰则天高,俯则水远。天高水远,无边无垠。像这样的壮观景象,一般的凡夫俗子难得有心领略,而鹪鹩偃鼠之辈则消受不起。在这里我们感谢辛弃疾,感谢他为我们带来了这么丰富的精神食粮;感谢他让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爱国情结。

读他的《破

一句“蓦然回首,

成大事业、大

历的第三种境界。

人总是善于遗忘的,正如王右军所说“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此后的高中,忙于高考,忙于奔波于数理化之间,对这个让我曾经倾心,曾经震撼的辛弃疾,渐渐的远去了,偶尔复习课文的时候读到“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之时,或是一笑而过,或是愣愣出神,心中泛起涟漪,却再也没有那种惊涛骇浪,汹涌奔腾之感了。

再见稼轩,便是大学了。坐在图书管里,不经意的翻起一本《宋词精选》,又是不经意的翻到辛弃疾这里,我才惊羡,才震撼,往日的激情,顿时流入心中!“将军百战声名裂”,是否稼轩意气风发,聚众抗金的肝胆写照?是否也想“剑指三秦,一战东归”?雄心勃勃,壮志凌云的稼轩,依旧是铮铮男儿,到死心如铁。恨只恨,蛾眉有人妒,君王谗小人。稼轩,纵然你是补天的经纶手,纵然你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却也只得闲饮酒,醉吟诗,憔悴赋招魂,蘸着血泪写一句“儒冠多误身”!那古来三五个英雄中,稼轩你是否也在其列?平生意气,只换得衣冠人笑,难怪稼轩感叹“知我者,二三子”。那个沉闷堕落的南宋王朝,意气如稼轩者,天下有几人?

后人把稼轩与苏轼并提,合称“苏辛”,且早有定论,“魄力之大,苏不如辛;气体之高辛不如苏。”但就是这排山倒海的魄力,是我最喜欢的。甚爱他一笑人间万事的洒脱,好个“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此等气魄心胸,叫人倾倒,此等乐观豁达,叫人钦佩。不愧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稼轩爱酒。李白说得好,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酒是稼轩一辈子离不开的东西。犹记稼轩有一篇戒酒的词《沁园春》,开篇便呼“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如此金刚怒目,大下决心,真是不易。然读到后来,稼轩一改开始坚决之心,竟与酒杯达成协议:麾之即去,招之即来。哈哈,不觉莞尔一笑,好一个可爱的稼轩。

稼轩不仅与酒杯有协议,更与鸥鸟是同盟。带湖新居游览之时,与鸥鸟结盟曰:“凡我同盟鸥鸟,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不但要与鸥鸟结盟,更要欧鸟带来白鹤,好一个不知足的稼轩啊!

稼轩生在我八百年前,是先贤前辈。叫声稼轩,很是失礼,确倍感亲切。恨只恨此生无缘,不能与先生把酒一杯,共话人间万事空,共笑沙鸥满身愁,共与沙场秋点兵。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古。此生不能与您相醉明月,不能与您塞北江南,华发苍颜,真乃人生一大憾事耳!

【精品】新编语文(人教版九下)导学案:9-12课+答案

9.《谈生命》参考答案 1 2 3 略 4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成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毅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5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课文第一句话。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写了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了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余下部分。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6"一江春水"显示了人生历程中的丰富多彩;"一棵小树"则着重表现了生命的奋斗不息。 7结合本文可以这样理解:希望你的一生能够有丰富多彩的经历,你才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美好。"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情景。 8、“一江春水”经历的生命过程的体验: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使他心魂惊骇,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 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其实是生命的历程,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9、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人的生命历程,生命的规律就是从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生命始终向前发展,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 10.“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则可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角度,引出了下文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11.(1)“大海”作为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顶点,“黑暗”表示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生命是一种过程,生生不息是自然规律,显示了“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只有生命不息、奋斗前进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5)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6)希望人们能承受更多的与生命相生相伴的快乐与苦恼,用以构筑一生的完美。 12.生命的本质—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的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相随。 达标检测答案:1.破壳出土----春天繁华似锦----夏天绿叶成荫,呈现累累果实----秋天庄严灿烂,宁静怡悦----冬天归落大地 生命诞生,成长发展,创造辉煌,归根奉献。 2. 积极奉献坚强自信庄严乐观 3.生命的本质:蓬勃成长,顽强进取,坦然奉献,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生命的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逆境相伴相随。 4.第一问:“成树”预示着人生经历种种奋斗,最终实现远大理想,为社会所承认。在奋斗的历程中必经艰难险阻和幸福快乐;如果不经历这些,半途而废,便难以“修成正果”。第二问:这表

新人教A版必修4高中数学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学案

高中数学 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学案 新人教A 版必修4 【学习目标】掌握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重点难点】能正确应用正切函数的图象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内容】 问题情境导学 一、正切函数图像的画法 复习1、正、余弦函数的图象是通过什么方法作出的? 复习2、正、余弦函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哪些内容? 预习1、正切函数tan y x = 的最小正周期为______ 2、正切函数tan y x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值域为 _____________。 3、正切函数tan y x =在每一个开区间________ __内为增函 数。 4、正切函数tan y x =为___________函数。(填:奇或偶) ?想一想(1)我们知道做周期函数的图像一般先做出长度为一个周 期的区间上的图像,然后向左、右扩展,这样就可以得到它在整个定义域上的图像,那我们先选择哪一个区间来研究正切函数呢? (2)我们用五点法能简便地画出正弦、余弦函数的图像的简图,你 能类似地画出函数tan y x =,)2,2(π π-∈x 的简图吗? 看一看(1)正切函数tan y x =,)2,2(π π-∈x 的图像画法 ①作出直角坐标系,并在直角坐标系y 轴左侧作单位圆。

②把单位圆右半圆分成8等份,分别在单位圆中作出正切线。 ③描点(横坐标是一个周期的8等分点,纵坐标是相应正切线) ④连线。 (2)函数tan y x =,z k k x R x ∈+≠∈,2,π π的图像画法 ①根据正切函数的周期性,只要把上述图像向左、右扩展,就得到正切函数tan y x =,z k k x R x ∈+≠∈,2,π π的图像,我们把它叫做正切曲线。 ②正切函数的简图可以用三点两线法,这里的三点分别为()0,πk ,()1,4ππ+k ,)1,4(--ππk ,两线为2 π π±=k x , x y π23- π 2π- 2π π2 3 0 y x 2π- 2π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学案(人教A版必修4)

1.4.1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1.正弦曲线、余弦曲线 (1)定义:正弦函数y =sin x (x ∈R )和余弦函数y =cos x (x ∈R )的图象分别叫做__________曲线和________曲线. (2)图象:如图所示. 2.“五点法”画图 步骤: (1)列表: x 0 π2 π 3π2 2π sin x 0 1 0 -1 0 cos x 1 -1 1 (2)描点: 画正弦函数y =sin x ,x ∈[0,2π]的图象,五个关键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余弦函数y =cos x ,x ∈[0,2π]的图象,五个关键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光滑曲线顺次连接这五个点,得到正、余弦曲线的简图. 3.正、余弦曲线的联系 依据诱导公式cos x =sin ????x +π2,要得到y =cos x 的图象, 只需把y =sin x 的图象向______平移π 2 个单位长度即可. 自主探究 已知0≤x ≤2π,结合正、余弦曲线试探究sin x 与cos x 的大小关系. 对点讲练 知识点一 利用“五点法”作正、余弦函数的图象 例1 利用“五点法”画函数y =-sin x +1(0≤x ≤2π)的简图.

回顾归纳作正弦、余弦曲线要理解几何法作图,掌握五点法作图.“五点”即y=sin x或y=cos x的图象在一个最小正周期内的最高点、最低点和与x轴的交点.“五点法”是作简图的常用方法. 变式训练1利用“五点法”画函数y=-1-cos x,x∈[0,2π]的简图. 知识点二利用三角函数图象求定义域 例2求函数f(x)=lg sin x+16-x2的定义域. 回顾归纳一些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可以借助函数图象直观地观察得到,同时要注意区间端点的取舍. 变式训练2求函数f(x)=cos x+lg(8x-x2)的定义域. 知识点三利用三角函数的图象判断方程解的个数 例3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函数y=sin x和y=lg x的图象,根据图象判断出方程sin x =lg x的解的个数. 回顾归纳三角函数的图象是研究函数的重要工具,通过图象可较简便的解决问题,这正是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 变式训练3求方程x2=cos x的实数解的个数.

第12课时 《平移》导学案

第12课时《平移》导学案 一、请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平移后,图形与原图形会有什么改变吗? 图形经过平移后,图形的位置_______,图形的形状________,图形的大小________。 (填“改变”或“不改变”)简记为:“一变二不变” 二、试说明下面四幅图中的三角形是如何平移的,若把把对应点连接成线段,会发现什么? (假设一个方格边长为1cm) 学习指导 比如教室里课桌的移动等。 第一个图中,A点到A'点是水平向右移动cm。B点移到B'是 C点移到C'点是 这说明⊿ABC中任何一点都是 第二个图中,D点移到D'点是垂直向下移动cm。E点移到E'点是 F点移到F'点是 这说明⊿DEF中任何一点都是 第三个图中的点的移动方向能单独说成按水平方向或垂直向下方向吗?可以怎么说。

图形平移的性质: 1、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点连接成的线段 .........,互相或在, 并且大小。 2、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中对应线段 ....: 互相或在,并且大小, 对应角大小,图形的面积。 3、图形的移动方向指的是任意点的移动方向,可由对应点 的位置指向位置决定的射线方向。 根据以上平移图形的性质,你可以画出以下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吗? 例:平移⊿ABC,使点A移动到A',画出平移后的⊿A'B'C' 第四个图中,⊿ABC移动到⊿DEF,你能说出是怎么移动的吗? 理解什么叫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 分清楚“对应线段”与“对应点连接成的线段” 的区别。 根据性质1,对应点连接成的线段,说明AA'∥BB'。AA'容易画出,BB'如何画呢?

3题图F E C B A D 练习: 1、在下列说法中: ①△ABC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一定相等; ②△ABC?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一定平行; ③△ABC在平移过程中,周长不变; ④△ABC在平移过程中,?面积不变.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2、下列四组图形中,有一组中的两个图形经过平移,其中一个能得到另一个,这组图形是( ) 3、如图,△DEF经过平移可以得到△ABC,那么 ∠C的对应角和ED的对应边分别是( )。 A、∠F,AC B、∠BOD,BA C、∠F,BA D、∠BOD,AC 4、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 ) A、互相平行且相等 B、互相垂直且相等 C、在一条直线上 D、互相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5、如图,△FDE经过怎样的平移可得到△ABC?( ) A.沿射线EC的方向移动DB长 B.沿射线EC的方向移动CD长 C.沿射线BD的方向移动BD长 D.沿射线BD的方向移动DC长 解题指导 用自己的三角板进行平移实验,进行感受。 图形平移有“一变二不变”及“移动方向一致” 必须会找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 图形平移的性质要熟记。 平移的方向是“射线”的方向。“射线”的端点是一个对应点的初始位置。

人教版数学高一学案 任意角 (人教A版必修4)

1.1.1任意角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认识角扩充的必要性,了解任意角的概念,与过去学习过的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相区分; 2、能用集合和数学符号表示终边相同的角,体会终边相同角的周期性; 3、能用集合和数学符号表示象限角; 4、能用集合和数学符号表示终边满足一定条件的角. 二、预习内容 1.回忆:初中是任何定义角的? 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OA,绕着它的端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终止位置OB,就形成角α。旋转开始时的射线OA叫做角的始边,OB叫终边,射线的端点O叫做叫α的顶点。 在体操比赛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术语:“转体720o”(即转体2周),“转体1080o”(即转体3周);再如时钟快了5分钟,现要校正,需将分针怎样旋转?如果慢了5分钟,又该如何校正? 2.角的概念的推广: 3.正角、负角、零角概念 4.象限角 思考三个问题: 1.定义中说: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如果改为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行不行,为什么? 2.定义中有个小括号,内容是:除端点外,请问课本为什么要加这四个字? 3.是不是任意角都可以归结为是象限角,为什么? 4.已知角的顶点与坐标系原点重合,始边落在x轴的非负半轴上,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哪个象限的角? (1)4200;(2)-750;(3)8550;(4)-5100. 5.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推广角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 (2)理解任意角以及象限角的概念; (3)掌握所有与角a 终边相同的角(包括角a )的表示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正角、负角和零角和象限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及判断。 难点: 把终边相同的角用集合和数学符号语言表示出来。 二、学习过程 例1. 例1在0360? ? ~范围内,找出与95012'?-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定它是第几象 限角.(注:0360?? -是指0360β? ? ≤<) 例2.写出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 例3.写出终边直线在y x =上的角的集合S ,并把S 中适合不等式360α? -≤ 720?<的元素β写出来. (三)【回顾小结】

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导学案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1.三角恒等变换中角的变换的技巧 三角函数是以角为自变量的函数,因此三角恒等变换离不开角之间的变换.观察条件及目标式中角度间联系,立足消除角之间存在的差异,或改变角的表达形式以便更好地沟通条件与结论使之统一,或有利于公式的运用,化角是三角恒等变换的一种常用技巧. 一、利用条件中的角表示目标中的角 例1.已知cos ? ????π6+α=33,求cos ? ??? ?5π6-α的值. 分析.将π6+α看作一个整体,观察π6+α与5π 6 -α的关系. 解.∵? ????π6+α+? ?? ? ?5π6-α=π, ∴ 5π6-α=π-? ?? ??π6 +α. ∴cos ? ????5π6-α=cos ???? ? ?π-? ????π6+α =-cos ? ????π6+α=-33,即cos ? ?? ??5π 6-α =-33. 二、利用目标中的角表示条件中的角 例 2.设 α 为第四象限角,若sin 3α sin α =13 5 ,则tan 2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要求tan 2α的值,注意到sin 3α=sin(2α+α)=sin 2αcos α+cos 2αsin α,代入到sin 3αsin α=13 5中,首先求出cos 2α的值后,再由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求出tan 2α. 解析.由sin 3αsin α=sin (2α+α)sin α=sin 2αcos α+cos 2αsin α sin α =2cos 2 α+cos 2α=135 . ∵2cos 2 α+cos 2α=1+2cos 2α=135.∴cos 2α=45. ∵α为第四象限角,∴2k π+3π 2<α<2k π+2π(k ∈Z ), ∴4k π+3π<2α<4k π+4π(k ∈Z ),

八下第12课面对诱惑 学会说“不”(导学案)

八下第12课面对诱惑学会说“不” 主备:王家骏审核: 【复习要求】 1.正确认识和对待从众心理和好奇心。 2.认识吸烟、饮酒、网络成瘾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性,杜绝不良嗜好。 3.学会正确使用网络。 4.了解黄、赌、毒、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危害性,抵制不良诱惑。 【自主学习】教材知识要点: (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①从众心理影响我们的判断。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从众心理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和发展。一方面,从众心理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和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已见,盲目自信等特点;另一方面,从众心理又可能抑制我们的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缺乏主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不固步自封,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不迷信、不盲从。②好奇心的双重性。好奇心是指与惊奇情绪相联系的,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的心理状态。好奇心可以使人对感兴趣的新事物、充满探索的欲望,激励人们去接触新事物:研究新问题,是学习、科研不断前进的动力;好奇心也可能把我们引上歧途,可能诱使我们走向深渊,甚至陷入死亡沼泽。我们既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究,发挥其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极作用,又要克服那些超越道德和规律规范的好奇心,防止其消极影响,这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2)不良嗜好及危害。①吸烟。青少年吸烟可能导致早衰、早亡以及影响下一代的发育。吸烟成瘾,可能引起思维能力的严重退化和智力功能的损伤,严重的会导致思维中断和记忆障碍。吸烟还会助长青少年追求享受的生活态度,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促成不良交往,诱发不良行为,甚至引发犯罪。②饮酒过量。饮酒过量有害健康,严重的会出现酒精中毒而死亡。酗酒者妨碍社会,害人害已,青少年酗酒,则可能荒废学业,甚至蹉跎一生。③网络成瘾。青少年沉溺于网络尤其是沉溺

高中数学 新人教A版必修4导学案全套

任 意 角 高中数学 1.1.1任意角导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 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任意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定义。2.会写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并且会利用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判断任意角所在的象限。 二、重点、难点:任意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定义是本节课的重点,用集合和符号来表示终边相同的角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知识链接: 1.初中是如何定义角的? 2.什么是周角,平角,直角,锐角,钝角? 四、学习过程: (一)阅读课本1-3页解决下列问题。 问题1、按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正角,按 - 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负角,如果一条射线没有作____旋转,我们称它形成了一个零角。零角的与重合。如果α是零角,那么α= 。 问题2、 问题3、象限角与象限界角 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我们总是把任意大小的角放到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加以讨论,具体做法是:(1)使角的顶点和坐标重合;(2)使角的始边和x轴重合.这时,角的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的角(有时也称这个角属于第几象限);如果这个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那么这个角就叫做,这个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问题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1)420o (2) -75o(3) 855o(4) -510o

问题6、以上各角的终边有什么关系?这些有相同的始边和终边的角,叫做 。 把与-32o 角终边相同的所有角都表示为 ,所有与角α 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 在内可构成集合为 .。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 与整数个周角的和。 例1. 在0?~360?之间,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分别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1)?480; (2)?-760; (3)03932'?. 变式练习 1、 在0?~360?之间,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分别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1)420 o (2)—54 o18′ (3)395o 8 ′ (4)—1190o 30′ 2、写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并把集合中适合不等式-720 o β≤<360o 的元素 写出来: (1)1303o 18, (2)--225o 问题8、(1)写出终边在x 轴上角的集合 (2) 写出终边在y 轴上角的集合 变式练习 写出终边在直线y =x 上角的集合s,并把s 中适合不等式-360 ≤β<720o 元素β写出来。

第十二课《卖油翁》导学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导学案 语文 > 学习目标: 1.熟练的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人物形象。 3.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及应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长处。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实词、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案 一、积少成多 1本文节选:________,作者:_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字___,号___,晚年又号_____(即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___,“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为文以韩愈为宗,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 $ 2、积累字词: (1)注音:咨()矜()圃()睨()矢() 颔()忿()酌()覆()杓() (2)解释字词: 善:矜:尝:释: 睨:去:颔:精: 汝:但:忿然:安:酌油: 置:覆:徐:沥:遣: (3)一词多义: , 射:陈康肃公善射.()吾射.不亦精乎() 以: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 以杓酌油沥之()以钱覆其口() 之:睨之()酌油沥之()笑而遣之()课文探究案 一、自主探究课文 1.范读课文,小组自读,通过阅读说说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分层次阅读并概括每段大意。 第一自然段: % 第二自然段: 3、重点句子翻译: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 ②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译:

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二章平面向量导学案

第二章 平面向量 1.向量和差作图全攻略 两个非零向量的和差作图,对同学们是一个难点,这里对其作图方法作出细致分析,以求尽快掌握. 一、向量a 、b 共线 例1.如图,已知共线向量a 、b ,求作a +b . (1)a 、b 同向; (2)a 、b 反向,且|a |>|b |; (3)a 、b 反向,且|a |<|b |. 作法.在与a 平行的同一条直线上作出三个向量OA →=a ,AB →=b ,OB → =a +b ,具体作法是:当a 与b 方向相同时,a +b 与a 、b 的方向相同,长度为|a |+|b |;当a 与b 方向相反时,a +b 与a 、b 中长度长的向量方向相同,长度为||a |-|b ||.为了直观,将三个向量中绝对值最大的向量沿与a 垂直的方向稍加平移,然后分别标上a ,b ,a +b .作图如下: 例2.如图,已知共线向量a 、b ,求作a -b . (1)a 、b 同向,且|a |>|b |; (2)a 、b 同向,且|a |<|b |; (3)a 、b 反向. 作法.在平面上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则BA → =a -b .事实上a -b 可看作是a +(- b ),按照这个理解和a +b 的作图方法不难作出a -b ,作图如下: 二、向量a 、b 不共线 如果向量不共线,可以应用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图.

例3.如图,已知向量a 、b . 求作:(1)a +b ;(2)a -b . 作法1.(应用三角形法则) (1)一般情况下,应在两已知向量所在的位置之外任取一点O . 第一步:作OA → =a ,方法是将一个三角板的直角边与a 重合,再将直尺一边与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重合,最后将三角板拿开,放到一直角边过点O ,一直角边与直尺的一边重合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取|OA →|=|a |,并使OA → 与a 同向. 第二步:同第一步方法作出AB →=b ,一定要保证方向相同且长度相等.(此处最易错的是把AB → 作成与b 的方向相反.) 第三步:作OB →,即连接OB ,在B 处打上箭头,OB → 即为a +b . 作图如下: (2)第一步:在平面上a ,b 位置之外任取一点O ; 第二步:依照前面方法过O 作OA →=a ,OB → =b ; 第三步:连接AB ,在A 处加上箭头,向量BA → 即为a -b . 作图如下: 点评.向量加法作图的特点是“首尾相接,首尾连”;向量减法作图的特点是“共起点,连终点,箭头指被减”. 作法2.(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 在平面上任取一点A ,以点A 为起点作AB → =a , AD → =b ,以AB ,AD 为邻边作?ABCD ,则AC →=a +b ,DB → =a -b .作图如下: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和元大都的繁华的都市生活,知道瓦子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2. 了解宋元时期在文学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感受宋代词人的风格特点,体会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重点难点】 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自主学习】 1. 北宋的 _____ 、南宋的临安、元朝的______ ,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 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 _____ 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庙内外进行各种商品贸易,还有傀 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3. 随着城市的繁荣,阶层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4.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______ ,包含说唱、杂技等。杂剧形成于宋代,________ 统一后,活动遍及城乡。 5. 今天的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 ______ 都有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等流传至今。 6?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___________ 主要的文学之一。 7. 宋代词人杰出代表有 _、李清照、__________ 等。苏轼的词豪迈飘逸;_______ 的词风委婉清秀。辛弃疾词风豪放,气势磅礴。 8. 兀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艺术。 代表是______ 的悲剧《窦娥冤》,他和______ 、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合作探究】 1. 瓦子出现的原因和意义。 2. 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有哪些?这些时代特征与文化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当堂达标】 1. 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些节日早在 宋代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A.重阳节 B .元旦C .元宵节D .中秋 2. 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 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A.集市 B .瓦子C .勾栏D .邸店 3. 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于尘垢之外”,开创了豪迈词风,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 献的词人是() A.苏轼 B .辛弃疾 C .柳永D .马致远 4. 大相国寺举办庙会时,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杂技等各种表演; 过节时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上述这段文字描述映了何时何地繁华的都市生活()A.唐朝的长安 B .北宋的开封C .南宋的临安 D .元朝的大都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导学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编制:韦平佳审批: 班级:姓名:第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知道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2、思考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 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 3、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鼎盛局面。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 亡教训,, , 。 2.文帝、景帝还提倡,以身作则。文景时期,重视,社会比较安定, 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文帝、景帝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3.汉武帝在位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1)他接受的建议,削弱势力,诸侯国越分越小。 2)接受的建议,“, ”。把 ________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武帝还大力推行,在长安举办。以为主要教 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4.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是从时期的帝开始的。 5.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在统治时。 6.年,建立东汉,定都,他在位时,社会安定,经济 状况明显好转,史称。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第一子目:文景之治 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二子目:汉武帝的大一统 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讨论解决“动脑筋”二。 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措施:奖励________、提倡_______、重视___________ 结果:出现了 客观: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原因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大一统政治:削弱________________ 措施 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太学

人教a版必修4学案:1.1.2弧度制(含答案)

1.1.2 弧度制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1.角的单位制 (1)角度制:规定周角的________为1度的角,用度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叫做角度制. (2)弧度制:把长度等于__________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记作________. (3)角的弧度数求法:如果半径为r 的圆的圆心角α所对的弧长为l ,那么l ,α,r 之间存在的关系是:__________;这里α的正负由角α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________,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________,零角的弧度数是______. 2 3. 我们已经学习过角度制下的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请根据“一周角(即360°)的弧度数为2π”这一事实化简上述公式.(设半径为r ,圆心角弧度数为α). 对点讲练 知识点一 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例1 (1)把112°30′化成弧度;(2)把-7π 12 化成角度. 回顾归纳 将角度转化为弧度时,要把带有分、秒的部分化为度之后,牢记π rad =180° 即可解.把弧度转化为角度时,直接用弧度数乘以180° π 即可. 变式训练1 将下列角按要求转化: (1)300°=________rad ;(2)-22°30′=________rad ; (3)8π 5=________度. 知识点二 利用弧度制表示终边相同的角 例2 把下列各角化成2k π+α (0≤α<2π,k ∈Z )的形式,并指出是第几象限角:

(1)-1 500°; (2)23π 6 ; (3)-4. 回顾归纳 在同一问题中,单位制度要统一.角度制与弧度制不能混用. 变式训练2 将-1 485°化为2k π+α (0≤α<2π,k ∈Z )的形式是________. 知识点三 弧长、扇形面积的有关问题 例3 已知一扇形的周长为40 cm ,当它的半径和圆心角取什么值时,才能使扇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回顾归纳 灵活运用扇形弧长公式、面积公式列方程组求解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有时运用函数思想、转化思想解决扇形中的有关最值问题,将扇形面积表示为半径的函数,转化为r 的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变式训练3 一个扇形的面积为1,周长为4,求圆心角的弧度数. 1.角的概念推广后,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 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每一个角都有唯一的一个实数(即这个角的弧度数)与它对应;反过来,每一个实数也都有唯一的一个角(即弧度数等于这个实数的角)与它对应. 2.解答角度与弧度的互化问题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180°=π rad ”这一关系式. 易知:度数×π 180 rad =弧度数,弧度数×????180π°=度数. 3.在弧度制下,扇形的弧长公式及面积公式都得到了简化,具体应用时,要注意角的单位取弧度.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与30°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是( ) A.???? ?? α|α=k ·360°+π6,k ∈Z B .{α|α=2k π+30°,k ∈Z } C .{α|α=2k ·360°+30°,k ∈Z } D.???? ?? α|α=2k π+π6,k ∈Z 2.集合A =???? ??α|α=k π+π2,k ∈Z 与集合B ={α|α=2k π±π 2,k ∈Z }的关系是( ) A .A = B B .A ?B C .B ?A D .以上都不对 3.已知2弧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弦长为2,那么这个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 )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课前延伸】结合所学知识,快速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是,当时在位的两位皇帝 是和。 2、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大力推行教育,在长安举办。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习指导】:明确目标、问题导学、阅读课本、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等。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认真细致阅读教材,在课本上勾画要点,完成导学案上自主学习的问题,用红笔将疑难问题标出,同桌或小组讨论解决,注意随时巩固基础知识) (一)文景之治: 阅读课本67和68页,完成以下任务: 1、背景:西汉初年,社会状况如何? 西汉初年,经济,到处一片景象。 汉初统治者吸取教训。 2、措施:汉高祖、和吸取了秦亡的教训,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改变西汉初年的状况? ①减轻。②注重发展。

3、表现: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是,表现是 。 他们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促使了此局面的形成? ①奖励。②提倡。③重视。(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阅读课本68和69页,完成以下任务: 1、措施: (1)政治上:为加强,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 (2)、思想文化上:汉武帝接受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句话含义是 。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2、作用:使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开始进入时期。 (三)东汉的统治:(自学完成) 阅读课本69和70页,完成以下任务: 1、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2、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 3、东汉中期以后,和交替专权,政治十分黑暗,东汉政府名存实亡。 二、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的问题吧) (一)、小组合作学习(对桌一对一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的问题答案,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确定小组的最佳成果。) (二)、质疑反馈:学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长提交老师,师生共同讨论解答。

人教a版必修4学案:1.1.1任意角(含答案)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任意角和弧度制 1.1.1任意角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1.角的概念 (1)角的概念:角可以看成平面内________________绕着________从一个位置________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 2.象限角 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除端点外)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______________.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3.终边相同的角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β|β=____________},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____________的和. 4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终边相同的角与象限角 例1在0°~360°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定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1)-150°;(2)650°;(3)-950°15′.

回顾归纳 解答本题可先利用终边相同的角的关系:β=α+k ·360°,k ∈Z ,把所给的角化归到0°~360°范围内,然后利用0°~360°范围内的角分析该角是第几象限角. 变式训练1 判断下列角的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内: (1)1 400°; (2)-2 010°. 知识点二 终边相同的角的应用 例2 已知,如图所示, (1)写出终边落在射线OA ,OB 上的角的集合; (2)写出终边落在阴影部分(包括边界)的角的集合. 回顾归纳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在0°~360°上写出角的集合,再利用终边相同的角写出符合条件的所有角的集合,如果集合能化简的还要化成最简. 变式训练2 如图所示,写出终边落在阴影部分的角的集合. 知识点三 角的象限的判断 例3 已知α是第二象限角,试确定2α,α 2 的终边所在的位置.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习难点】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文,注意在课本上勾划要点,明确答案后立即记忆) (一)阅读教材67—68页“文景之治”一目, 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形势?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 西汉初年的形式(文景之治的原因): (1)西汉初年,__________ 萧条,国家_________。 (2)形成西汉初年这种局面的原因是:_____的暴政和______长期的战乱造成的。 2、面临这种形势,汉初几代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汉初的统治者(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 (1)吸取_________ 的教训 (2)减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重_________________ (3)提倡________________ (4)重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得的效果:粮仓_____________铜钱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上把汉文帝,汉景帝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68—69页“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思考: 汉武帝在位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他接受的建议,削弱势力,诸侯国越分越小。 接受的建议,“”。把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均受到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 ,在长安举办。以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 ____、____、_____、____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三)阅读69—70页小字,了解东汉的统治。 ⑴公元_______年,外戚_________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⑵公元_______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 ________称帝,定都 ______,史称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光武帝。 ⑶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_____” 二、合作交流 1、归纳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采取哪些宽松的政策才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高中数学全套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4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第七中学高中数学 1-1任意角和弧度制学案 新人教A 版必修4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一象限的角是锐角 B.锐角是第一象限的角 C .小于90°的角是锐角 D.0°到90°的角是第一象限的角 2.已知α是锐角,那么2α是(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小于180°的正角 D. 第一或第二象限角 3.下面4个命题,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 (1)终边相同的角一定相等;(2)相等的角的终边一定相同; (3)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多个;(4)终边相同的角有有限多个. A .0个 B.1个 C.2个 D.3个 4.终边在第二象限的角的集合可以表示为: ( ) A .{α∣90°<α<180°} B .{α∣90°+k·180°<α<180°+k·180°,k ∈Z } C .{α∣-270°+k·180°<α<-180°+k·180°,k ∈Z } D .{α∣-270°+k·360°<α<-180°+k·360°,k ∈Z } 5.把 411π - 表示成)(2z k k ∈+πθ的形式,使||θ最小的θ为( ) A.43π- B.4π C.43π D.4π- 6.与1991°终边相同的最小正角是_________,绝对值最小的角是_______________. 7.在直角坐标系中,若角α和角β的终边互相垂直,则角α和角β之间的关系是 ( ) A.β=α+90° B.β=k ·360°+90°+α(k ∈z) C.β=α+90° D.β=k ·360°+90°+α(k ∈z) 8.(1)若角α的终边为第二象限的角平分线,则角α集合是 . (2)若角α的终边为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则角α集合是 . 9.角α,β的终边关于0=+y x 对称,且α=-60°,求角β. 10.角α的终边落在区间(-3π,-5 2 π)内,则角α所在象限是 ( )

2020高中语文 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

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学会筛选信息,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3、通过学习,了解到人类社会唯有尊重生物,研究生物的智慧才能最大限度的发展自己事业的理念。 【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学会筛选信息,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学法指导】 1.文章中,作者有意用拟人的手法写动物,又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并借助具体事例对生物的行为进行了反思。学习时要注意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手法,对生物行为反思的目的是什么。 2.本文是一片译文,阅读过程中不必字字斟酌、句句计较,要着眼于整体把握观点和文章行文思路。 【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刘易斯·托马斯博士(1913—1991),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作为生物的社会》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十八年来

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年过花甲的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 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连抛出后两本书时,书商都不 用再作广告,只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新著”就够 了。 2、写作背景 1970年,刘易斯·托马斯任耶鲁大学医学院院长,应邀在一个关于炎症的学术 讨论会上作“定调演说”。他轻松幽默的泛泛之谈被录音、整理,传到了《新英格 兰医学杂志》编辑手中,主编并不同意他的看法,却喜欢他的格调,便以朋友的名 义请他为月刊写一系列短文,兼是诗人、散文家的刘易斯·托马斯欣然从命,一发 而不可收拾,于是四年之后,就有了这本《细胞生命的礼赞》。托马斯对人类的将 来怀着一种自信的乐观。在他的观点中,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思考着的、行动 着的生命。虽然作为个体我们无法明了整体的思维,就像一只蚂蚁无法理解蚁群的 思想一样。但我们都在为某个更大的目标努力地劳动着,我们劳动、学习、生活, 这一切都让我们觉得美好,因为我们同时也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生命的需要。个 体生存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课堂学习】 一、【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自主学习问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蚁冢.( ) 蜂窠.( ) 胚.( )细胞模.( )型蹩. ( )脚拱券.( ) 霎.时( ) 阈.限( ) 毗.邻( ) 畜.牧( ) 筹.划( ) 巢穴 ..() 梭.子()阈.值()梗.节()鳟.鱼()木屑.() 2、熟语积累 苦口婆心:劝说不辞烦劳,用心像老太太那样慈爱,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 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