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李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理论成果。在这一理论建立过程中,党逐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进行了史无前例探索。

建国以后,中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以及中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计划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最终导致国民经济发展遇阻停滞不前。

一直以来,不论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者还是马克思主义者,都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与是根本对立的,从而否定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这一传统观念的突破,使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78年到1984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1984年到1988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合法地位。第三个阶段从1989年到1992年,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将这三个阶段分别进行论述。

第一个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崭露头角。在改革开放30年前后,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国内外的专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有国外专家说,中国走出“文革”非常轻松,好象是一场愉快的郊游。相比之下,东欧国家为摆脱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就像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暴力的长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我国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客观上说,这种体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其弊端也一目了然。

第一,以单一公有制为主体,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公有制的纯度越高越好,当年,人民群众多养几只鸡或者几只鸭都不行,片面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影响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积极性。第二,经济决策权集中于政府,企业自主权非常有限。有文章提出,我国大部分企业买个桌椅板凳,安装个电话都需要层层上报,经由行政机关审批才能落实。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也要由行政部门来决定。第三个弊端就是资源配置无视市场的作用。对这些弊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逐渐显露,这个时候,党中央领导人就已经意识到市场的重要性。在中共八大上,陈云同志也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主要的意思是说,不要搞纯而又纯的计划经济,给市场、给个人一点自由度。

在“文革”结束之后,大家对这种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深刻反思。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当中,谈经济方面问题时说到,要靠供求法则来解决问题,要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显然已认识到市场的作用。1980年初,国务院成立了一个体制改革办公室形成了一份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如何改的意见,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里面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当时提商品经济的比较活跃。

第二个阶段,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阶段已经明确承认了市场经济的合法地位,时间大致是从1984年到1988年。1984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决定》,这个文件能过顺利通过,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生产方式转变后的发展必然。第一是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生活

大大改善,富裕起来的农民就想继续扩大生产生活的规模,从而引发了市场自由买卖的需求,也导致了雇工的出现。比如安徽有种植果树的,果树种多了,一个家庭的成员忙不过来的时候,就需要雇工。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真实的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现实,主人公少平对农民过上好日子的思考,以及后来他建砖窑,带动了村里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都有时代的影子。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自由买卖和雇工,有的人认为雇工就是剥削,雇的人多了就是资本家。对这个问题怎样来鉴定和处理需要在理论上给予解释。第二是当时大批上山下乡的知青开始返城,大量的知青从农村回到城市来就业,加上新生的几百万闲置劳动力,当时我国就业形势也非常严峻。这些人的就业问题不可能都由政府来统一安排。所以国家就采取了广开门路、自谋职业的办法。于是,自谋职业、自谋生路,多种经营就开始出现了,个体户就开始出现了,私人经营也就产生了。对于这些在市场发展的浪潮中产生出来新现象的解释,也需要中央政府给予回答。另外,此时的对外开放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我国1980年设立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实行的和内地的一些城市的经济政策是不一样的。经济特区是实行完全的市场体制。这些特区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确实起到了窗口示范的作用。在经济特区那种体制下,经济活力相对而言比内地的城市要高。所以改革开放以后,生产方式的转变带来的各种效应要求经济发展在理论上产生新的突破。

二、理论界的推动。很多经济学方面的专家,经济理论的研究者在呼吁用全新的理论来指导我国经济的发展,要实行正确的发展,就要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要扩大市场搞商品经济。新的理论的出现,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大放光彩,专家和学者们对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一些思考和阐述分析,达到了鞭辟入里的效果。当时中央的一些老同志也赞成这些理论,认为这些理论很符合当前的发展实际和现实需要。因此,经济理论的研究在推动中央做出市场经济的决策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中央的有力支持。随着改革开放的一步步实践,中央的看法也在逐渐的发生变化。当时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报告的起草工作,中央还专门成立了起草小组,就是希望报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实际,能适应我国市场发展的需要,能适应新的生产方式,能正确指导经济的发展,把握好时代的发展命脉。为了这个报告的完成,中央领导征求了各界意见,主要是在理论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能不能站得住脚,跟宪法的规定有没有什么相冲突的地方等问题召开座谈,作了充分的论证。在作了充分的准备,并进行了反复论证之后,中央正式决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次通过的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说了一些史无前例的话,一些从没说过的新话,但是这一次的改革,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铺垫了今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道路。

党的十三大召开之前,邓小平同志谈了一次话,说为什么一谈市场就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以前是学苏联搞计划经济,后来又讲以计划经济为主,以后不要再讲这个了。综合实践发展和小平同志讲话的精神,党的十三大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上又迈出了一步。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应该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一报告把经济发展中计划和市场的作用放到一个全新的格局之内,完全突破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从而也就不再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是国家引导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第三个阶段:1989年——1992年,我国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80年代末或者90年代初的时候,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际社会风声鹤唳。而国内启动的价格改革也没有取得成功,引发了市场的通货膨胀和紧缩导致人心不稳;有些官员利用时局大发横财,官场的腐败又引发了群众的不满。针对当时的种种形势,有人认为是改革不彻底引起的国内经济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完成;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国内的经济混乱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的剧变,都是由于采用市场经济才导致的,经济理

论的不当,经济体制的不适宜导致了混乱的产生。这两种观点针锋相对。

这两种截然不同观点的争论,以及人们对这一经济体制的观望态度,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很多新兴起来的个体经营在当时都现了下滑。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4.2%,下降到1990年的3.8%。1989年5月,邓小平同志郑重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一个字都不能动,要坚决贯彻执行,表明了自己继续推行改革开放的决心。邓小平同志在关键时刻连续讲话,扭转了这个局势。到了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又同江泽民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谈话,提出来不搞市场经济,我国未来的发展要继续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向深推进。

1992年1月,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在到南方一些省份和地区考察过程中发表了重要的南方谈话,谈到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两者都是手段,这就是“两个不等于”。世界上没有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即使最自由的一些市场经济国家,政府也在宏观调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共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到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这一过程经历了14年,直到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才完全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从一个公有制为基础的中央经济或者中央计划经济转变为混合所有制的市场经济,整个过程同所有历史阶段的发展进程一样,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坑洼不平,甚至出现过后退,路漫漫而远,但是空间是广阔的,前景是灿烂的。

【参考文献】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

【2】《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12通信技术:李壮壮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问题尤其突出。在我国确 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成为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经过60年的不断摸索,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着小康社会迈进。 在这60年间,我们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即使在当今的次贷金融危机下也能稳步前进。 虽说现在的结果是十分美满的,但这60年间我们走过的道路却是十分崎岖的。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改革 建国之前,我国绝大部分生产资料掌握在少部分的军阀手中,广大普通群众生活潦倒,生产水平极其低下。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大改造,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吃大锅饭,是情有可原。但与此同时,这种经济制度确实没有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于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逐步确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表明,一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不可或缺,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两方面内容缺一不可。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根据"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一切符合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应当大胆地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所用。 这是在我们当今生产力水平下的必然趋势。等我们实现了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实行公有制,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达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人力物力的合 理分配,社会欣欣向荣,人们和谐相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建国之初,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以及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当初选择这样的经济体制有它的主客观条件。主观上,当时我们理论上都普遍把计划经济看做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客观上,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国民经济实力薄弱,现代工业少。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的集中全国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而且当时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取得的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确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比较迅速的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特别是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管的过死,权利过于集中,分配中平均主义过重,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它也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以至于在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 1.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是什么?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要求我们必须合理配置资源。(2)基本手段:市场(无形的手)、计划(有形的手). 2.什么叫市场经济?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局限性有那些? (1)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市场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和供求的变化、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和优化配置。 (3)优点:①市场能通过价格的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面对市场竞争,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4)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①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麻醉品等社会危险品不能让市场调节。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如果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3.为什么要规范市场秩序?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1)原因:只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才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2)措施: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必须完善和坚持各项市场规则。②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4.市场规则有那些形式和内容? (1)形式:法律法规、行为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2)内容: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5.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怎么样建立? (1)原因: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2)措施: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6、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加强的同时,个体经济快速发展。统计资料表明,1978年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15万人,到2007年6月底,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5309万人。个体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在于( )。 ①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它适应了我国现实生产力的状况 ③它可以吸纳大量人口就业 ④它是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经济成分 A.①⑦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同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经济形式是( )。 A.自然经济 B.市场经济 C.产品经济 D.循环经济 3.“大部制”改革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作为重点,强化管宏观、抓大事的职责。这是( )。 A.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 B.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要求 C.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D.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要求 4.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C.调整生产力布局 D.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5.市场机制是一种利益调节机制,它只有在( )方面才能起完全的作用,才真正具有效率( )。 A.具有竞争性,但具有排他性的公共物品 B.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纯公共物品 C.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 D.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6.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 A.处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同的地位 B.居于主体地位 C.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D.不占优势 7.某化工厂在其生产过程中,向附近的河流排放了大量的污水,导致了附近地区粮食大幅度减产,但该厂却未对农民进行相应的赔偿,这种想象的存在,通常被称为 A.正外部性 B.负外部性 C.外部经济 D.外部影响 8.解决公共物品生产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是 A.政府调控市场信息 B.明晰产权 C.政府生产公共物品 D.政府有效地控制市场结构 9.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 )。 A.新型的资本主义经济 B.新型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C.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 D.个体经济的同义语或代名词 1O.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关键是( )。 A.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B.计划形成价格的机制 C.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机制 11.党的( )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B.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 C.政企分开、宏观管住、微观放开

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于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与特殊性的统一。具体地说,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良种手段的长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确立,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体现了市场经济这种双重性的要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而需要先构建其基本的框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新体制,根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已有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一下方面的内容。 1、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一是产权清晰,明确界定所有者的有限责任和企业法人的民事责任。二是政企分开,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作用在于监督资产的运营和变动。三是权责明确,各部门各企业分工要明确。四是管理科学,对企业来说,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体制。

2、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为了避免市场自身的负效应,按照价值规律,健全价格的监控机制也是必需的。发达的技术信息市场,有利于把科技成果通过中介组织,转变为现实力。同时还需要解决好市场交易的规则,管理制度和有关法规的建设,使市场能够有序地运行。 3、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一是要正确处理计划,财政,金融三个主要宏观调控手段之间的关系。二是相应地进行计划投资,财政税收和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利率,税率和汇率杠杆的作用。三是必须加强转变政府管理的职能,积极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分配制度,应该体现三个原则:一是效率优先的原则。二是竞争的原则。三是公平原则。 5、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企业间的竞争以至破产,以及职工的养老退休、医疗等等,都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的稳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障,以及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要逐步发展到全社会统一管理、统一支配。 另外市场经济也有盲目性和不足,要克服市场经济的不足,要引导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序和健康的发展,除了政府的有效宏观调空,更重要的要靠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和运用。需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有赖于农业全部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do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能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存在问题,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4 2019-04-1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能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存在问题,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4 2019-04-1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能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存在问题,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4 2019-04-1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能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存在问题,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4 2019-04-1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能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存在问题,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4 2019-04-1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能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存在问题,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4 2019-04-1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能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存在问题,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4 2019-04-1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能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存在问题,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4 2019-04-1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能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存在问题,说明我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知识能力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搜集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生活资料,讨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利弊得失,探究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关系,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明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而更坚决地跟党走,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有一年腊月,春节快到了,家家户户忙着预备各种年货,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一天,大队小卖部(当时应该叫代销店)到了一批有红色碎花儿的棉布,很是好看,惹得许多姐妹们争相购买。我的一位堂姐也很想买到几尺这样的棉布,做个袄褂儿穿上,算作节日的盛装。可是婶娘却犯愁了,因为家里没有布票,无法买布。那时买东西都要有个票证的,如买粮吃饭要粮票,买猪肉要肉票,买油要油票等。我的小堂姐(当时大约十二三岁)二话没说,在那天下午走到离家20多里的姑姑家借布票去了。可姑姑家布票也有限,只剩下一尺布票都给了堂姐,可怜的堂姐当晚摸黑带着这一尺布票匆忙赶回了家。看着女儿这个样子,第二天,婶娘在村里、邻村挨家挨户借布票。大家都很热心,凡有剩下的,几乎都借给了婶娘,东家一寸票,西家两寸票的,等到第二天中午,婶娘终于凑齐了做一件袄褂所需的布票。堂姐高兴极了,马上带着这堆鸡零狗碎的布票赶到了代销店,但营业员告诉她,那种碎花儿的棉布上午就卖完了。堂姐一下子呆了,泪水无声地在脸上流淌。此后(包括春节)有很长时间没见堂姐出过门,据说人瘦得不成样子。同学们,当时在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今天为什么已没有这样类似的故事发生呢?这节课的学习将告诉我们其中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推进新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中国特色是指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市场经济本身没有阶级性但我国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共的领导、共同富裕相联系就成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体实践的能动反映,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为基础,以借鉴、吸取西方经济学合理因素为方法,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相区别,凸显其理论构建的“中国特色”。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从经济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私人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一些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多是和私有化同时进行的。我国则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的。既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又要实行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完善多种多样的公有制经济形式,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和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这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

构,特别是国有及由国家控股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将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保证国民经济的合理布局,节约资源和市场有序运行。 从政治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由政府有力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现代化建设,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都要依靠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条战线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都是在党的领导下的。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途径,是一项艰难的开创性事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可能取得成功。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必须有政府的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通过经济社会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为市场经济创造一个稳定、安全、有序、公正的社会经济环境。 从奋斗目标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原则。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财产的私人占有必然导致私人资本的无限扩张和社会的两极分化。而我国实行市场经济,虽然允许合理的收入差距,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最终是要达到共同富裕,不致于导致两极分化,“富的越富,贫的越贫”。这是因为:1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会使私人资本的膨胀受到制度的限制,凭借私人资本参与分配会被限制在一定范围,避免私人资本的扩张。2经济技术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有助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减少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非劳动因素造成的个人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2014-03-21 10:12:00 来源:新华网[打印][关闭]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1978年,国务院研究加快中国四个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当时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提法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会议上,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从此,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观点。 中共十三大 1987年10月,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概括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新体制,明确提出要运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逐步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990年底 邓小平明确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是计划、市场这样的内容。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调节,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那回事。” 1992年初

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从而从理论上冲破多年来市场经济的束缚,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理论基础。 中共十四大 1992年10月,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93年,《宪法》第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中国的宪法。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对有关的重大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原则性规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大大推进了一步。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 1995年9月,明确了到2010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任务,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经过三个阶段,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复习教学设计

2012级高一政治复习学案编号:09 使用日期:2013.1.8 必修一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复习教学设计

三、检查预习效果:8分钟 1.学案反馈:指出优缺点,表扬与批评结合。 2.学生构建体系(让学生在黑板展示) 3.口头检查(明确学生掌握情况) (1)如何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还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效果,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内探究。 四、课堂探究: (一)自主探究(对下列观点作出判断,并分析正误的原因)(学生抢答)10分钟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3.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 4.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同步富裕。() 5.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易错点辨析(投影展示) 市场调节弊端的比较 比较:宏观调控的手段 设计意图:明确易错点,加深理解,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展示点评) 【探究活动1】(多媒体展示)5分钟 探究一:网上购物以其方便实惠成为一种时尚,但高一(4)班女生小刘最近在网上购物时却遭遇陷阱。她通过网上银行向某一网站支付980元钱购买了一台复读机,拿到货物时却发现是劣质产品。当她打电话向工商局举报此事时,工作人员显得很不耐烦,匆匆回答说:“法律对这方面规定不具体,我们不管!”由此可见,网购虽然发展空间大,但同时也存在销售商夸大宣传、退换条件苛刻、法律条文不完善和网上转账不安全等不健康因素。 请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网购陷阱存在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设计意图:明确市场经济中存在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学以致用。 (学生探究,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疑问小组内交流、讨论,展示。) 教师点评:辩证认识市场经济中的问题,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合法利益。 【探究活动2】(多媒体展示)5分钟 “2012,你幸福吗?”带着这个问题,某报记者就“我心中的幸福”采访了不同人群,以下是他们的看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李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理论成果。在这一理论建立过程中,党逐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进行了史无前例探索。 建国以后,中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以及中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计划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最终导致国民经济发展遇阻停滞不前。 一直以来,不论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者还是马克思主义者,都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与是根本对立的,从而否定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这一传统观念的突破,使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78年到1984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1984年到1988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合法地位。第三个阶段从1989年到1992年,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将这三个阶段分别进行论述。 第一个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崭露头角。在改革开放30年前后,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国内外的专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有国外专家说,中国走出“文革”非常轻松,好象是一场愉快的郊游。相比之下,东欧国家为摆脱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就像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暴力的长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我国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客观上说,这种体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其弊端也一目了然。 第一,以单一公有制为主体,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公有制的纯度越高越好,当年,人民群众多养几只鸡或者几只鸭都不行,片面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影响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积极性。第二,经济决策权集中于政府,企业自主权非常有限。有文章提出,我国大部分企业买个桌椅板凳,安装个电话都需要层层上报,经由行政机关审批才能落实。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也要由行政部门来决定。第三个弊端就是资源配置无视市场的作用。对这些弊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逐渐显露,这个时候,党中央领导人就已经意识到市场的重要性。在中共八大上,陈云同志也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主要的意思是说,不要搞纯而又纯的计划经济,给市场、给个人一点自由度。 在“文革”结束之后,大家对这种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深刻反思。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当中,谈经济方面问题时说到,要靠供求法则来解决问题,要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显然已认识到市场的作用。1980年初,国务院成立了一个体制改革办公室形成了一份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如何改的意见,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里面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当时提商品经济的比较活跃。 第二个阶段,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阶段已经明确承认了市场经济的合法地位,时间大致是从1984年到1988年。1984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决定》,这个文件能过顺利通过,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生产方式转变后的发展必然。第一是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生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 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 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李 云飞 一、教学目标及方法课题:。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并理解,并且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学 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教学方法:情境问题训练法、案例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 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般 特征是什么? [教师小结]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开放性、法制性、竞争性的一般特征。 (分析说明)既然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一种手段, 那就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 存在。 (一)市场经济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 邓小平的论断: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 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教师小结]无论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条件 下的市场经济,它们都有共同点,都是市场经济,都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都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紧密结 合在一起。 请看两则材料: [材料一]广东省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1991年—1996年,其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7.89%,高出全国5.85 个百分点。到20xx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 10415.19元,到20xx年七成以上居民拥有自己住房的 产权,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2.33辆。 [材料二]“一条街道一盏灯,一只喇叭全城听”。1975年8月, 绥芬河建市之初,全市总人口1.6万,只有啤酒轻纺、建材等十 余种工业产品,职工年人均收入553元。城市居民人均储蓄25年,

【人教版】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一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注:①市场起基础性作用是市场经济有别于计划经济和传统的商品经济。 ②市场起基础性作用不等于完全由市场起作用,要将市场和计划结合起来。 2.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1)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 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通过价格、供求及市场竞争来安排和调整的。 (2)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即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 ①市场能够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注:市场的这一作用是通过供求和价格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强调了市场调节资源在各部门的流入流出中达到均衡,实现了资源在不同部门的优化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③由于各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禀赋不同,导致优胜劣汰,使资源向效益好的企业集中。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即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包括市场不能调节、不能让市场调节两方面) 市场不能调节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而对于可能危害公众利益的产品供给则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②在市场可以调节的领域,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自发性: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市场主体自发追逐利益→可能导致盲目竞争、不当行为和两极分化。 盲目性:分散经营→盲目决策→一哄而上(下)→供求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 滞后性:闻价而行→事后调节→供求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 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3. 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和措施。 (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研究经济法的地位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经济法是否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二是经济法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处于何种位置。显然,后者是以前者为前提和基础的。至于前者,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已成为法学界的普遍共识。而后者,专家、学者却鲜有论及,本文试图探讨的正是这一问题。只有对经济法的地位作出恰如其分的估价,才能更有利于经济法及经济法学的繁荣和发展。; 一 ; 法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之服务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法。法律部门的形成和法律规范的作用,都必须反映现实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管理体制的要求。正如马克思所说:“……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1)“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关系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2)为此,要研究经济法的地位,首先必须对我国的经济基础加以考察。 ;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现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四大又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然属于市场经济,那么就应当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是所有市场经济类型的

共同特征。为了实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至少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 (1)市场主体具有独立的利益(已有财产的独立以及经济目标的独立)、独立的意志(能自主地选择),以及主权间的平等(不存在身份上的依附关系)。 ; (2)市场主体有权独立支配自己的财产,并根据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求关系和投入产出关系,自行作出生产计划和决策。 ; (3)主体的市场行为是契约行为,体现较充分的自治(非依法律明示不得被干预)。 ; (4)能有效排除制约市场活动的因素(主要包括垄断、限制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以维护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 (5)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必要的,然而是极其有限且明确的。 ; (6)政府依法律许可而行为,其作用也应当是有限的。(3) ; 在此需要指出,前三项要求是为保障市场经济的最大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而设,即通过市场(主要是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经济运行,有效配置社会资源,使经济效益达到相对最大化。后三项要求则是为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而设。这是因为,市场机制是以市场主体的个体利益为经济活动的出发点,鼓励并刺激市场主体对个体利益的追求。所以,它既不可能自觉反映社会需要及其长期变动趋势,也不可能自觉实现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有效兼顾。市场经济的内在本质矛盾——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冲突必然导致缺陷的产生,如垄断、总量失衡等。当市场无法自发解决时,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 一、市场配置资源 、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其实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说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能够调节,但不让它调节的领域: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6、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

调控。 ①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②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③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7、规范市场秩序: 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条件: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表现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市场道德规范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宏观调控 ①必要性: 第一、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高中政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2014高中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运用:能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存在问题,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及更好的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新材料,提高同学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通过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原理或观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透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更加热情的关注我们国家的建设,更加坚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的信念,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 【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主要采取设疑、阅读、讨论、引导、事例说理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投影) 爱关注社会和探讨问题的小明一日听到社会上有人说我们现在是“羞羞答答的资本主义”。于是回去问奶奶,奶奶叹息着说:唉,可不是,这社会变资本主义喽!旁边爸爸却说:您呀,尽不懂瞎说,这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可是两回事。奶奶却说:文革时,就因为把自家的母鸡卖给了邻居,爷爷就被打成了走资派。现在是市场经济、又引进外资、学习外国,这还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吗?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是名字罢了。 试就材料所讨论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略) [教师引导]同学们实际上已经讨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并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到底该怎样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

中国为什么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为什么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等老一代革命家支持下,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历史教训,把握当今时代的特征和发展潮流,作出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打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和思路,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天地、新境界,也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前无古人的艰辛探索之路。 确定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方向,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较长时期,我国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过重要作用。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联系的日益复杂,这一体制统得过死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阻碍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从农村到城市的不断深入,我们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特别是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因此,党的十四大明确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成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必然选择 (1)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而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方面发挥作用。 (2)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实现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而市场经济是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必然形式。(3)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经济体系之外来谈自己的发展。世界经济运行离不开市场机制的调节。我们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只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引人市场机制,进行市场化的改革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大量的事实证明,凡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比较充分的地方,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比较充分的时候,经济的活力就比较强,经济增长就比较快,经济效益就比较高,人民生活改善的幅度就比较大,社会发展态势就比较好。综上所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践,既有效地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社会全面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已经证明并将进一步证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通往富裕和繁荣的必由之路。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习题一1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习题一 考点一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 1.[提醒]市场配置资源的第一个优点,是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作用的结果;第二个优点,是竞争机制作用的结果。市场配置资源的两个优点,归结起来就是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简述市场调节的优势 2.市场调节的弊端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难以完全解决某些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某些物品的制造和流通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弊端,三者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3.全面把握维护市场秩序的原因和措施 (1)维护市场秩序的必要性: (2)维护市场秩序的措施 ①国家: ②企业: ③消费者:

考向一市场配置资源 1.(2016·北京卷·29)“跑步热”的兴起,使一些城市的马拉松比赛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赛事组织者常常面临报名者众多而参赛名额有限的困难。在解决参赛名额这一稀缺资源配置的难题时( ) ①先到先得的排队法能缓解供求矛盾 ②随机分配的抽签法能实现资源的优质配置 ③价高者得的拍卖法违背了市场竞争的公平原则 ④优先本地报名者的做法是采用计划手段配置资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考向二规范市场秩序 2.(2016·全国卷Ⅱ·14)2012年,某国司法部起诉甲公司和五家出版社,指控其涉嫌合谋操纵电子书价格,违反了《反垄断法》,令消费者遭受了数千万美元的损失。2015年,法院裁定罪名成立,开出了4.5亿美元的罚单。该案例说明( ) ①市场调节存在滞后性 ②企业和社会组织均以盈利为经营目标 ③法律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有效手段 ④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易错练] 1.(2016·海南卷)2015年,中央政府定价范围大幅缩减,定价种类由13种(类)减少到7种(类),减少约46%;具体定价项目由100项减少到20项,减少80%。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 ①完善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②扩大市场对价格的影响 ③消除政府对价格的干预④稳定市场价格水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世界各国经验表明,医疗卫生事业的性质决定其改革发展不能只由市场主导,目前大部分国家都采取了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干预越来越多的方式,充分说明政府在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上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经济生活角度来看,这表明( ) ①只有加强宏观调控才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②单纯的市场调节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③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④市场不能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3.(2019·陕西西安检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从各级政府公布的审批目录清单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激发市场活力的浓浓诚意。激发市场活力() ①能够引导资源合理配置②能够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③能够降低市场竞争水平④能够提高市场主体利润率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2019·湖南永州检测)付款扫码、收款扫码……如今扫码支付已成生活常态。日前央行发布新规,对条码支付根据技术安全等级的不同进行交易限额,“静态条码”单日支付限额500元。央行这一新规可以() ①提高消费者的风险意识,保障交易安全 ②加强金融市场监管,规范支付市场秩序 ③实施扩张的货币政策,调节货币流通量 ④规范商家交易行为,促进支付方式多样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