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TT配制、原理、操作步骤、结果分析、注意事项

MTT配制、原理、操作步骤、结果分析、注意事项

MTT配制、原理、操作步骤、结果分析、注意事项
MTT配制、原理、操作步骤、结果分析、注意事项

MTT配制、原理、操作步骤、结果分析、注意事项

一、MTT是什么

MTT是一种粉末状化学试剂,全称为3-(4,5)-dimethylthiahiazo (-z-y1)-3,5-di- phenytetrazoliumromide,汉语化学名为 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商品名:噻唑蓝。是一种黄颜色的染料。(可参考Sigma,货号M5655,Thiazolyl Blue Tetrazolium Bromide)二、MTT法用来做什么

简单地说:是一种检测细胞存活和生长的方法。

MTT主要有两个用途

1.药物(也包括其他处理方式如放射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细胞毒性的测定;

2.细胞增殖及细胞活性测定。

三、为何MTT可以用来做上述工作

检测原理为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使外源性MTT还原为水不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甲瓒(Formazan)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死细胞无此功能。二甲基亚砜(DMSO)能溶解细胞中的甲瓒,用酶标仪在490nm波长处测定其光吸收值,在一定细胞数范围内,MTT结晶形成的量与细胞数成正比。根据测得的吸光度值(OD值),来判断活细胞数量,OD值越大,细胞活性越强(如果是测药物毒性,则表示药物毒性越小)。

四、实验所需材料

1.MTT 溶液的配制通常MTT 配成的终浓度为5mg/ml,须用PBS或生理盐水做溶剂。

市面上一般MTT的包装为100mg,250mg或1g

1.1 对于100mg这样的小包装,厂家都是将MTT放入小管中的,个人建议不要再用天平称量分装,而应该一次性将其全配制成溶液,如100mg用20mlPBS来溶解。具休做法:预先在50ml离心管(没有的话,可用培养瓶替代)加入20ml PBS,从中先吸取500-1000ul PBS装入含MTT的小管中,吹打若干次后将其移入50ml离心管,然后再混匀。可以重复几次,以使小管中的MTT不残留于管内。将MTT 完全混匀后,用0.22μm滤膜过滤以除去溶液里的细菌,分装避光(避光袋或是黑纸、锡箔纸包住)可长期保存于-20度。按细胞培养板每孔需加10ul计算,一般每96孔板约需1ml,所以分装时可考虑每管分装1ml。

1.2 对于大包装,可按上述方法称取一部分溶解,也有人将粉剂分装在EP管里,用的时候现配,直接往培养板中加。

注意事项:

l 在配制和保存的过程中,容器最好用铝箔纸包住。

l 配成的MTT需要无菌,MTT对菌很敏感

l MTT一般最好现用现配,过滤后4度避光保存两周内(个人曾做过4度避光保存4周的MTT溶液,效果仍然不错)有效,或配制成5mg/ml保存在-20度长期保存,避免反复冻融,最好小剂量分装,用避光袋或是黑纸、锡箔纸包住避光以免分解。当MTT变为灰绿色时就绝对不能再用。

l MTT有致癌性,用的时候小心,有条件最好带那种透明的簿膜手套.

2.MTT甲瓒溶解液

2.1 二甲基亚砜DMSO,可以直接溶解,无需配制,使用方便,溶解速度快,但对人体毒性较大,且需去除原培养液,在去除培养液的过程中,可能会把结晶去掉,导致结果不稳定。

2.2 三联溶解液:SDS10g,异丁醇5ml,10M HCl 0.1ml 用双蒸水溶解配成100ml溶液(文献方法:周建军等,评价抗癌物质活性的改良MTT方法,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3,24(10):455-457),该溶解液不需去除原培养基,但溶解较慢。(个人觉得其溶解的能力不如DMSO强)

该溶解液因含有SDS,在低温保存的时候易产生结晶,因此在用之前必须提前几小时拿至室温,将SDS 结晶全部溶解后再使用。

五、MTT法实验步骤

1: 胰酶消化对数期细胞,终止后离心收集,制成细胞悬液,细胞计数调整其浓度至5-10×104/ml。

细胞详细计数方法请参照https://www.doczj.com/doc/2e10555011.html,中的相关文章。

对于初学者而言,要使细胞达到5-10×104/ml往往不知从何处着手,我在这里向大家提供一个简单的方法以初步确定细胞数量。

以一般细胞培养常用的25cm2为例,

1)细胞密度在长到约80%~90%(下图所示为80%~90%密度时细胞的大致状态),消

化离心收集后,将上清去掉,加入3ml培养基使其混匀。

2)另取一支新的15ml无菌离心管(为下一步接种96孔板用),装入约9ml

培养基.

3)从第一步准备的3ml细胞悬液中取1ml, 加入上管,混匀后细胞计数,此时一般为

或小于5-10×104/ml,该浓度相当于细胞计数板4个大格内每大格平均5-10个细胞

(见下图);如果不够该浓度,再根据计数的结果滴加细胞悬液,每滴按50ul计算。

4)细胞数量因实验目的不同应做相应调整,如一般细胞增殖实验每孔2000个就可以(相当于细胞悬液密度为2×104/ml),细胞毒性实验每孔5000—10000个(相当于细胞悬液密度为5×104/ml)。此外,还应根据细胞本身特性,如生长快慢,来决定细胞数量。比如:生长较快的细胞密度可略小。

2.将细胞悬液制备好后,轻轻混匀,每孔加入100ul, 这样待测细胞的密度为5000—10000/孔(边缘孔用无菌PBS填充)。

注意:因细胞在混匀后仍要继续沉降,因此接种的过程中要反复多次混匀,如每加6个孔就混匀一次,以确保接种的细胞密度在各孔之间完全相同,这对于

MTT的结果至关重要。

3.将接种好的细胞培养板放入培养箱中培养,至细胞单层铺满孔底(96孔平底板),加入浓度梯度的药物,原则上,细胞贴壁后即可加药,或两小时,或半天时间,但我们常在前一天下午铺板,次日上午加药.一般5-7个梯度,每孔100ul,设3-5个复孔.建议设6个,

否则难以反应真实情况。下图可做为96孔板的的参考步局。

●对于加药,有人直接将药物按不同体积加入到96孔板中,以形成浓度梯度。但本人认为应尽量在EP管中将不同浓度的药物配好,然后将96孔板中的培养上清去掉(可以用排枪吸走)再加入100ul含不同浓度药物的培养基,这样能保证药物浓度的准确。另外,需注意的是,如果用这种方法,不要把96孔板的培养液全部吸走后再加药,应该吸完一部分后立即加样,避免由于96孔板干燥引起细胞死亡。

4.5%CO2,37℃孵育16-48小时,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药物的作用效果。下图为一典型的

药物梯度为细胞的毒性作用。

5.每孔加入10ulMTT溶液(5mg/ml,即0.5%MTT),继续培养4h。若药物与MTT能够反应,可先离心后弃去培养液,小心用PBS冲2-3遍后,再加入含MTT的培养液。

6.终止培养,准备溶解结晶。

●溶解结晶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用DMSO溶解

1)MTT加入培养4h后,结晶可充分形成。将上清去掉,该过程要注意不能

把Formazan结晶移走。有人直接用移液器将上清移走,也有人建议先铺

几张滤纸在桌面,然后将96孔板轻轻倒置,这样上清便被滤纸吸走,以

减少结果的损失。个人认为,这两种方法都有可能导致结晶的损失,从而

引起结果的不准确。采用哪种方法,可以自己摸索一下再决定。

2)每孔加入150ul二甲基亚砜,置摇床上低速振荡

10min,使结晶物充分溶解。在酶联免疫检测仪OD490nm处测量各孔的吸光值。

●另一种方法,用三联溶解液(见上面MTT甲瓒溶解液)

1)MTT加入培养4h后,结晶可充分形成。这种方法细胞上清可以不用去掉,

直接在每孔加入100ul溶解液。(该溶解液因含有SDS,在低温保存的时

候易产生结晶,因此在用之前必须提前几小时拿至室温,将SDS结晶全部

溶解后再使用。)

2)放入培养箱中继续孵育4

—6小时,镜下观察,待结晶全部溶解后570nm测吸光度。通常37℃孵育4小时左右,紫色结晶会全部溶解。如果紫色结晶较小较少,溶解的时间会短一些。如果紫色结晶较大较多,

溶解的时间会长一些。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为了等待4—6小时,使得实验者在下班以后

或者晚上来测OD值,给实验者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个人曾经摸索,加

入溶解液后过夜再测对OD值基本无影响,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避光,不

过培养箱关闭后本身就是闭光的,所以加入溶解液后放入培养箱中,第二

天上班时再测OD值就可以了。

7、同时设置调零孔(培养基、MTT、二甲基亚砜),对照孔(细胞、相同浓度的药物溶解介质、培养液、MTT、二甲基亚砜)。

六、MTT结果分析

关于如何计算IC50

1、改良寇式法:lgIC50=Xm-I(P-(3-Pm-Pn)/4)

Xm:lg 最大剂量

I:lg(最大剂量/相临剂量)

P:阳性反应率之和

Pm:最大阳性反应率

Pn:最小阳性反应率

举个例子:各药物浓度作用于某肿瘤细胞后所得MTT值如下

公式中的最大最小阳性反应率就是最大最小抑制率

抑制率=1-加药组OD值

/对照组OD值,如对于100ug/ml的药物,其抑制率=1-0.080/0.614=0.869,各组抑制率如下:药物浓度ug/ml100502512.5

MTT所有问题大汇总

实验前应明确的问题

1. 选择适当的细胞接种浓度。一般情况下,96孔培养板的一内贴壁细胞长满时约有105个细胞。但由于不同细胞贴壁后面积差异很大,因此,在进行MTT试验前,要进行预实验检测其贴壁率、倍增时间以及不同接种细胞数条件下的生长曲线,确定试验中每孔的接种细胞数和培养时间,以保证培养终止致细胞过满。这样,才能保证MTT结晶形成酌量与细胞数呈的线性关系。否则细胞数太多敏感性降低,太少观察不到差异。

2. 药物浓度的设定。一定要多看文献,参考别人的结果再定个比较大的范围先初筛。根据自己初筛的结果缩小浓度和时间范围再细筛。切记!否则,可能你用的时间和浓度根本不是药物的有效浓度和时间。

3. 时间点的设定。在不同时间点的测定OD值,输入excel表,最后得到不同时间点的抑制率变化情况,画出变化的曲线,曲线什么时候变得平坦了(到了平台期)那个时间点应该就是最好的时间点(因为这个时候的细胞增殖抑制表现的最明显)。

4. 培养时间。200ul的培养液对于10的4~5次方的增殖期细胞来说,很难维持68h,如果营养不够的话,细胞会由增殖期渐渐趋向G0期而趋于静止,影响结果,我们是在48h换液的。

5. MTT法只能测定细胞相对数和相对活力,不能测定细胞绝对数。做MTT时,尽量无菌操作,因为细菌也可以导致MTT比色OD值的升高。

6. 理论未必都是对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

7. 实验时应设置调零孔,对照孔,加药孔。调零孔加培养基、MTT、二甲基亚砜。对照孔和加药孔都要加细胞、培养液、MTT、二甲基亚砜,不同的是对照孔加溶解药物的介质,而加药组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

8. 避免血清干扰。用含15%胎牛血清培养液培养细胞时,高的血清物质会影响试验孔的光吸

收值。由于试验本底增加,会试验敏感性。因此,一般选小于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进行。在呈色后,尽量吸净培养孔内残余培养液。

实验步骤

贴壁细胞:

1. 收集对数期细胞,调整细胞悬液浓度,每孔加入100ul,铺板使待测细胞调密度至

1000-10000孔,(边缘孔用无菌PBS填充)。

2. 5%CO2,37℃孵育,至细胞单层铺满孔底(96孔平底板),加入浓度梯度的药物,原则上,细胞贴壁后即可加药,或两小时,或半天时间,但我们常在前一天下午铺板,次日上午加药.一般5-7个梯度,每孔100ul,设3-5个复孔.建议设5个,否则难以反应真实情况

3. 5%CO2,37℃孵育16-48小时,倒置显微镜下观察。

4. 每孔加入20ulMTT溶液(5mg/ml,即0.5%MTT),继续培养4h。若药物与MTT能够反应,可先离心后弃去培养液,小心用PBS冲2-3遍后,再加入含MTT的培养液。

5. 终止培养,小心吸去孔内培养液。

6. 每孔加入150ul二甲基亚砜,置摇床上低速振荡10min,使结晶物充分溶解。在酶联免疫检测仪OD490nm处测量各孔的吸光值。

7. 同时设置调零孔(培养基、MTT、二甲基亚砜),对照孔(细胞、相同浓度的药物溶解介质、培养液、MTT、二甲基亚砜)

悬浮细胞:

1. 收集对数期细胞,调节细胞悬液浓度1×106/ml,按次序将①补足的1640(无血清)培养基40ul ;②加Actinomycin D(有毒性)10ul用培养液稀释(储存液100ug/ml,需预试寻找最佳稀释度,1:10-1:20);③需检测物10ul;④细胞悬液50ul(即5×104cell/孔),共100ul加入到96孔板(边缘孔用无菌水填充)。每板设对照(加100ul 1640)。

2. 置37℃,5%CO2孵育16-48小时,倒置显微镜下观察。

3. 每孔加入10 ul MTT溶液(5 mg/ml,即0.5%MTT),继续培养4 h。(悬浮细胞推荐使用WST-1,培养4 h后可跳过步骤4),直接酶联免疫检测仪OD570nm(630nm校准)测量各孔的吸光值)

4. 离心(1000转x10min),小心吸掉上清,每孔加入100 ul二甲基亚砜,置摇床上低速振荡10 min,使结晶物充分溶解。在酶联免疫检测仪OD570nm(630nm校准)测量各孔的吸光值。

5. 同时设置调零孔(培养基、MTT、二甲基亚砜),对照孔(细胞、相同浓度的药物溶解介质、培养液、MTT、二甲基亚砜),每组设定3复孔。

MTT的配制

MTT一般最好现用现配,过滤后4oC避光保存两周内有效,或配制成5mg/ml保存在-20度长期保存,避免反复冻融,最好小剂量分装,用避光袋或是黑纸、锡箔纸包住避光以免分解。我一般都把MTT粉分装在EP管里,用的时候现配,直接往培养板中加,没必要一下子配那么多,尤其当MTT变为灰绿色时就绝对不能再用了。

MTT有致癌性,用的时候小心,有条件最好带那种透明的簿膜手套.配成的MTT需要无菌,MTT对菌很敏感;往96孔板加时不避光也没有关系,毕竟时间较短,或者你不放心的时候可以把操作台上的照明灯关掉.

配制MTT时用用PBS溶解,也有人用生理盐水配,60℃水浴助溶。

PBS配方:

NaCl 8g

Kcl 0.2g

Na2HPO41.44g

KH2PO4 0.24g

调ph 7.4

定容1L

(完整word版)WB原理、步骤及总结,推荐文档

实验原理 蛋白质印迹是把电泳分离的蛋白质转移到固定基质上,然后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来检测特异性的蛋白分子的技术,包括三个部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的电泳转移,免疫印迹分析。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主要用于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SDS是阴离子去污剂,能断裂蛋白质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其高级结构。SDS与大多数蛋白质的结合比为1.4:1,由于SDS带有大量的负电荷,与蛋白质结合时掩盖了不同种类蛋白质间原有的电荷差别,使各种蛋白质带有相同密度的负电荷,形似长椭圆棒,蛋白迁移率与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因此,利用相对分子质量标准蛋白所作的标准曲线,可以求得未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电泳后蛋白质分子嵌在凝胶介质中,探针分子很难通过凝胶孔,将蛋白质从凝胶转移到固定基质上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免疫检测分析。方法有两种:①水平半干式转移即将凝胶和固定基质似三明治样夹在缓冲液浸湿的滤纸中间,通电10~30min可完成②垂直湿式转移即将凝胶和固定基质夹在滤纸中间,浸在转移装置的缓冲液中,通电2~4h或过夜可完成。固定基质通常有硝酸纤维素膜、聚偏二氟乙烯膜和尼龙膜。 蛋白质转移到固定化膜上之后,通过蛋白质染料如丽春红S检测膜上的总蛋白,或用考马斯亮蓝检测凝胶上的蛋白剩余量,以验证转移是否成功。用抗体作为探针进行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检测抗原蛋白,分为4步:①用非特异性、非反应活性分子封阻固定化膜上未吸附蛋白的自由结合区,以防止作为探针的抗体结合到膜上,出现检测时的高背景②固定化膜用专一性的一抗温育,使一抗与膜上的抗原蛋白分子特异性结合③酶标二抗与一抗特异结合④加入酶底物,适当保温,膜上便可见到颜色反应,检测出抗原蛋白区带。 主要溶液 10%分离胶 水 3.3mL、30% 丙烯酰胺混合液 4.0mL、1.0mol/L Tris(pH8.8)2.5mL、10% SDS 0.1mL、10%过硫酸铵0.1mL、TEMED 0.004mL 5%浓缩胶 水 2.7mL、30%丙烯酰胺混合液0.67mL、1.0mol/L Tris0.5mL、10%SDS0.04Ml/10%过硫酸铵0.04mL、TEMED0.004mL 1×Tris –甘氨酸电泳缓冲液 Tris碱3.03g、甘氨酸18.77g、SDS 1g,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L 2×SDS凝胶加样缓冲液 Tris-HCl(pH6.8) 100mmol/L,β-巯基乙醇10%,10%甘油,0.01%溴酚蓝,10%SDS 转移缓冲液 Tris 2.45g,甘氨酸11.25g,甲醇100mL,加去离子水至1L TBST Tris 1.21g NaCl 8.77g,Tween-20 1 mL,加去离子水至1L Stripping 1.3mL Tris (pH 6.8),4mL10%SDS,140μlβ-巯基乙醇,用水定容到20mL 实验步骤 1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实验指导 目录 实验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实验二质粒DNA的提取-碱裂解法 实验三琼脂糖凝胶电泳 实验四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酶切与鉴定 实验五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实验六动物组织细胞基因组 DNA提取 实验七 DNA的定量 实验八 PCR基因扩增 实验九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与纯化目的DNA 实验十 DNA重组 实验十一动物组织细胞总RNA的提取 实验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使用

事实证明,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从事哪个领域的研究,要想突破,除了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外,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和优良的仪器设备以及良好的研究环境。一个标准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除了具有一般生物学实验室的常规仪器设备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用途的仪器,这些仪器一般较精密,价格昂贵。下面介绍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冷冻离心机 低温分离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基因片段的分离、酶蛋白的沉淀和回收以及其它生物样品的分离制备实验中都离不开低温离心技术,因此低温冷冻离心机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必备的重要仪器。在国内,有多个厂家生产冷冻离心机,本实验室的高速冷冻离心机为GL-20G-Ⅱ型(上海安亭),落地式。配有角式转头:6×50ml、12×10ml和12×1.5ml。极限转速20000rpm。 1. 安装与调试 离心机应放置在水平坚固的地面上,应至少距离10cm以上且具有良好的通风环境中,周围空气应呈中性,且无导电性灰尘、易燃气体和腐蚀性气体,环境温度应在0~30℃之间,相对湿度小于80%。试转前应先打开盖门,用手盘动转轴,轻巧灵活,无异常现象方可上所用的转头。转子准确到位后打开电源开关,然后用手按住门开关,再按运转键,转动后立即停止,并观察转轴的转向,若逆时针旋转即为正确,机器可投入使用。 2. 操作程序 (1)插上电源,待机指示灯亮;打开电源开关,调速与定时系统的数码管显示的闪烁数字为机器工作转速的出厂设定,温控系统的数码管显示此时离心腔的温度。 (2)设定机器的工作参数,如工作温度,运转时间,工作转速等。 (3)将预先平衡好的样品放置于转头样品架上,关闭机盖。 (4)按控制面板的运转键,离心机开始运转。在预先设定的加速时间内,其运速升至预先设定的值。 (5)在预先设定的运转时间内(不包括减速时间),离心机开始减速,其转速在预先设定的减速时间内降至零。 (6)按控制面板上的停止键,数码管显示dedT,数秒钟后即显示闪烁的转速值,这时机器已准备好下一次工作。 3. 注意事项 (1)离心机应始终处于水平位置,外接电源系统的电压要匹配,并要求有良好的接地线,机器不使用,要拔掉电源插头。

WesternBlot原理和操作方法(全)讲解

Western Blot 原理和操作方法(全) Western Blot 工作原理 蛋白质的电泳分离是重要的生物化学分离纯化技术之一,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根据所采用的支持物不同,有琼脂糖凝胶电泳,淀粉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其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由于无电渗作用,样品用量少(1-100μg),分辨率高,可检出10-9-10-12mol 的样品,凝胶机械强度大,重复性好以及可以通过调节单体浓度或单体与交联剂的比例而得到孔径不同的凝胶等优点而受到广旱挠τ? SDS-PAGE是最常用的定性分析蛋白质的电泳方式,特别是用于蛋白质纯度检测和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PAGE能有效的分离蛋白质,主要依据其分子量和电荷的差异,而SDS-PAGE(SDS 变性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分离原理则仅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的差异,因为SDS-PAGE的样品处理液是在要跑电泳的样品中假如含有SDS和巯基乙醇(2-ME)或二巯基赤藓醇(DTT),其可以断开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二硫键,破坏蛋白质的四级结构,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即去污剂,它可以断开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破坏蛋白质分子的二级及三级结构,并与蛋白质的疏水部分相结合,破坏其折叠结构,电泳样品假如样品缓冲液后,要在沸水中煮3-5分钟使SDS与蛋白质充分结合形成SDS-蛋白质复合物,SDS-蛋白质复合物在强还原剂巯基乙醇存在时,蛋白质分子内的二硫键被打开而不被氧化,蛋白质也完全变性和解聚,并形成榛状结构,稳定的存在于均一的溶液中,SDS与蛋白质结合后使SDS-蛋白质复合物上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平均每两个氨基酸残基结合一个SDS分子,这时各种蛋白质分子本身的电荷完全被SDS掩盖,远远超过其原来所带的电荷,从而使蛋白质原来所带的电荷可以忽略不计,消除了不同分子之间原有的电荷差别,其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分子质量的大小,这样分离出的谱带也为蛋白质的亚基. 样品处理液中通常加入溴酚蓝染料, 溴酚蓝指示剂是一个较小的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凝胶孔径,所以它显示着电泳的前沿位置,当指示剂到达凝胶底部时,即可停止电泳. 另外样品处理液中也可加入适量的甘油或蔗糖以增大溶液密度,使加样时样品溶液可以沉入样品加样槽底部. 重要参数 ①聚丙烯酰胺凝胶(PAG)制备原则:由于孔径的大小取决于单体和双体丙烯酰胺在凝胶中的总浓度(T)以及双体占总浓度的百分含量即交联度(C)决定的,因而制胶之前必须首先知道这两个参数.一般可以由下述公式计算: T%=(a+b)/m*100%; 和C%=a/(a+b)*100% 其中: a=双体(bis)的重量;b=单体(arc)的重量;m=溶液的体积(ml) ②当分析一个未知样品时,常常先用7.5%的标准凝胶制成4-10的梯度凝胶进行试验,以便选择理想的胶浓度.如果蛋白质的分子量已知,可参考下表选择所需凝胶浓度: 蛋白质分子量范围(Da) 适宜的凝胶浓度(%) <104 20-30

微生物实验操作步骤

微生物试验操作步骤 1.前期准备工作(红色字体需要购买) 10ml离心管(80管)、培养皿(预实验36板,正式试验648板,共计684板)、EP管(预实验36管,正式试验108管,144管)、枪头(5ml、1ml、200ul)、生理盐水现配现用(0.85)2.,灭菌处理 将离心管、枪头、生理盐水、培养基放入高压灭菌锅中灭菌处理后待用。 3.制备不同梯度的样品溶液 预实验 a.梯度稀释试验前一天晚上取置于-80℃盲肠食糜样品于4℃冰箱融化,将需要用到的离心管和EP管分别编号待用。试验期间取盲肠食糜0.5~1g于灭菌后的10ml离心管中,按1:10比例加入生理盐水,制成10-1浓度的样品溶液。然后取0.5ml10-1浓度的样品溶液于下一离心管,按1:10比例加入生理盐水,制成10-2浓度的样品溶液。然后然后取0.1ml10-2浓度的样品溶液于EP管中,按1:1010-3比例加入生理盐水,制成10-3浓度的样品溶液。然后依次如上分别配制10-4、10-5、10-6、10-7、10-8样品溶液。每一次取样前离心管和EP管都要在微型振荡器上震荡混匀。 b.接种和培养:按照平板涂布法进行。分别取各稀释管溶液100μl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大肠杆菌选择性培养基置普通培养箱,37℃培养24h。乳酸菌选择性培养基置5%CO2培养箱,37℃培养48h。双歧杆菌选择性培养基置厌氧发酵罐内,37℃培养48h。沙门氏菌选择性培养基置普通培养箱,37℃培养24h。 c. 微生物计数与鉴定:采用常规微生物平板菌落计数法,选择长有30-300个菌落的平板较为合适,用每克肠道内容物中细菌个数的对数表示( 1gCFU /g) 正式试验 按照预实验操作步骤及适宜梯度进行试验。 4.培养基 总需氧菌营养琼脂(NA)34567 乳酸菌MRS琼脂碱性厌氧234567 双歧杆菌BL琼脂厌氧234567产气袋 大肠杆菌麦康凯需氧234567 沙门氏菌XLD 需氧2345

生物实验操作步骤

生物实验操作步骤 一、安装显微镜和对光: A 、操作步骤: 1.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轻轻地放在实验台上,镜臂靠近身体略偏左,镜座距实验台边缘约5厘米。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左眼注视目镜内,同时双手转动反光镜(光强用使用平面镜、光弱使用凹面镜),使光线反射到镜筒里,直到整个视野呈雪白色为止。 4.整理复位: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取下镜头放入镜盒内,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放回原处。 B 、去年考卷: C 、评分标准: (1)安装好物镜和目镜(1分) (2)能将显微镜对好光观察(2分) 记录:雪白色或亮白色(1分) (3)整理器材(1分) 二、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临时玻片标本: A 、操作步骤: 1、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 2、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刀片在洋葱内表面划一个“井”字,用镊子撕下表皮,然后把它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将其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接触载玻片上面的液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液滴上,盖片时要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 5、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使染液浸润到整个标本; 6、安装显微镜和对光; 7、将制作的装片安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然后将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 8、用左眼注视目镜,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在视野中看到细胞图像,然后旋转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9、移动装片,在视野中找到一个完整的细胞进行仔细观察; 10、整理复位:取下玻片标本,平移方式(防止折断盖玻片)取下盖玻片并连同载玻片一起放回原处。取下镜头放入镜盒内,将镜筒下降到最低处,然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把其他废弃物放入垃圾桶并把实验桌抹干净。 B 、去年考卷: C 、评分标准: (1)用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1分) (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1分) (3)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用镊子撕取鳞片叶的内表皮置于载玻片上清水中并用解剖针将表皮展平,盖上盖玻片(1分) (4)将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对侧引流使碘液扩散到整个标本(1分) (5)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1分) 记录:气泡(1分) 细胞核(1分) 细准焦螺旋(1分) 左上方(1分) (6)整理器材(1分) 三、制作并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 A 、操作步骤: 1、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 2、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清水漱口,清除口腔中食物碎屑,用消毒牙签粗的一端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 4、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一侧先接触生理盐水在轻轻放平,避免出现 。 你观察到的细胞内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如果想让物像更清晰,应转动 。如果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应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才能使物像移到视野中间。

WB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WB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原理: 通过电泳区分不同的组分,并转移至固相支持物,通过特异性试剂(抗体)作为探针,对靶物质进行检测,蛋白质的Western 印迹技术结合了凝胶电泳的高分辨率和固相免疫测定的特异敏感等多种特点,可检测到低至1?5ng (最低可到10- 100pg)中等大小的靶蛋白。 一、抗原的选择和制备 A:样品的制备 1 组织: 组织的处理方法:组织洗涤后加入3倍体积预冷的PBS0C研磨,加入5X STOFbuffer , 180W6mins , 0C 超声波破碎,5000rpm,5mins 离心,取上清。加入B -ME(9.5ml 加入0.5ml), 溴酚蓝(9.5ml加入0.5ml )煮沸10min,分装后于-20 C保存,用时取出,直接溶解上样。 2 细胞: 细胞的处理方法:离心收集细胞或者直接往细胞培养瓶内加入 5 x STOPbuffer,收集, 180W6mins , 0C超声波破碎,5000rpm,5mins 离心,取上清。加入B -ME(9.5ml 加入0.5ml), 溴酚蓝(9.5ml加入0.5ml )煮沸10min,分装后于-20 C保存,用时取出,直接溶解上样。3 分泌蛋白的提取(特例): 直接收集分泌液,加入B -ME、溴酚蓝制样。 B:蛋白的定量方法及影响蛋白定量原因 1. 双缩脲法: 双缩脲法是第一个用比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方法。在需要快速,但不很准确的测定中,常用此法。硫铵不干扰显色,这对蛋白质提纯的早期阶段是非常有利的。双缩脲法的原理是Cu2+与蛋白质的肽键,以及酪氨酸残基络合,形成紫蓝色络合物,此物在54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双缩脲法常用于0.5g/L ?10g/L 含量的蛋白质溶液测定。干扰物有硫醇,以及具有肽性质缓冲液,如Tris、Good缓冲液等。可用沉淀法除去干扰物,即用等体积10%^的三 氯醋酸沉淀蛋白质,然后弃去上清液,再用已知体积的1mNaOH溶解沉淀的蛋白质进行定量 测定。 2. Lowry 法: 此法是双缩脲法的进一步发展。他的第一步就是双缩脲反应,即Cu++与蛋白质在碱性 溶液中形成络合物,然后这个络合物还原磷钼磷-磷钨酸试剂(福林-酚试剂),结果得到深 蓝色物。此法比双缩脲法灵敏得多,适合于测定20mg/L?400mg/L 含量的蛋白质溶液。其干扰物质与双缩脲法相同,而且受他们的影响更大,硫醇和许多其他物质的存在会使结果严重偏差。另外要注意的是,加入福林试剂时要特别小心,试剂只在酸性pH环境中才稳定,上 述提到的还原反应只有在pH10时才发生,因此,福林试剂加入到碱性的Cu2+-蛋白质溶液 中时,必须立刻搅拌,以使磷钼酸-磷钨酸试剂在未被破坏之前能有效地被Cu2+-蛋白质络 合物所还原。 3. 紫外吸收法: 大多数蛋白质在280nm波长处有特征的最大吸收,这是由于蛋白质中有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存在的缘故,因此,利用这个特异性吸收,可以计算蛋白质的含量。如果没有干扰物质的存在,在280nm处的吸收可用于测定0.1?0.5mg/ml含量的蛋白质溶液。部分纯化的蛋白质常含有核酸,核酸在26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有核酸时,所测得的蛋白质浓度必须作适当校正,一般按下述公式粗略计算: M 白虜浓皮(m”/mi)—1 ” 55A”? - 0.76 \ m 280 260

WB实验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印迹技术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首先在1967年由Shapiro等建立,主要用于测定蛋白质亚基分子量。Western 印迹是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基础上,将电泳分离的蛋白组分从凝胶转移至一种固相支持物上,应用抗体可与附着于固相支持物上的靶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点,针对特定蛋白进行鉴别和定量。 原理 1.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是一种阴离子去污剂,作为变性剂和助溶剂,它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质分子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强还原剂,例如巯基乙醇和二硫苏糖醇则能使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二硫键断裂。在样品和凝胶中加入SDS和还原剂后,蛋白质分子被解聚,使其氨基酸侧链与SDS充分结合形成带负电荷的蛋白质-SDS胶束,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这就消除了不同分子之间原有的电荷差异。在水溶液中蛋白质-SDS胶束的长度与亚基分子量的大小成正比。因此这种胶束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的电泳迁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有电荷的影响,而主要取决于蛋白质或亚基分子量的大小。当蛋白质的分子量在15KD~200KD之间时,电泳迁移率与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由此可见,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不仅可以分离蛋白质,而且可以根据迁移率大小测定蛋白质亚基的分子量。 2.Western 印迹 在Western印迹法中,待测样品溶解于去污剂和还原剂的溶液中,经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被转移到固相支持物上(常用硝酸纤维素滤膜),然后可被染色。随后滤膜可与抗靶蛋白的一抗反应。最后,结合上的抗体可用多种二级免疫学试剂(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偶联的A蛋白或抗免疫球蛋白)检测。Western 印记法可测出1-5ng中等大小的待检蛋白。 方法 1.样品的制备 从细胞中提取蛋白质样品用于Western印记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可以在加样缓冲液中直接溶解完整细胞;二是制备细胞提取液。可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仅是定性实验,可应用第一种方法;如果需测定蛋白含量并进行定量实验,可应用后一种方法。1.1 凝胶加样缓冲液裂解哺乳动物细胞和组织制备蛋白质样品 1)裂解细胞或组织 a.单层培养细胞:用PBS缓冲液漂洗细胞2次,弃去洗液并吸尽残余的PBS液体, 加入一定体积(50~200μl)的加热到85℃的1×SDS凝胶加样缓冲液[50mmol/L Tris.Cl(pH 6.8), 100mmol/L 二硫苏糖醇(DTT), 2% SDS, 0.1% 溴酚蓝,10%甘油] 溶解细胞,用细胞刮刀把粘稠状的细胞裂解物收集于一个微量离心管中,用于步骤2)。 b.悬浮培养细胞:用冷的PBS充分洗涤细胞后,去尽残液,加入一定体积用冰预冷 的悬浮缓冲液[0.1mol/L NaCl,0.01mol/L Tris.Cl(pH 7.6),0.001mol/L EDTA (pH 8.0),1μg/ml Aprotinin,100μg/ml PMSF],涡流振荡混匀后,加入等体积的2×SDS凝胶加样缓冲液[100mmol/L Tris.Cl(pH 6.8), 200mmol/L 二硫苏糖醇(DTT), 4% SDS, 0.2% 溴酚蓝,20% 甘油],混匀后,用于步骤2)。

WB实验基本步骤

实验基本步骤 提取细胞蛋白 ↓ BCA定量 ↓ 制备蛋白胶(SDS-PAGE胶) ↓ 蛋白样品变性 ↓ 电泳 ↓ 转膜 ↓ 封闭 ↓ 一抗 ↓ TBST洗涤 ↓ 二抗 ↓ TBST洗涤 ↓ 显影 ↓ 结果分析

试剂配制 1。PBS磷酸盐缓冲溶液1L 磷酸二氢钾0、24g 磷酸氢二钠 1.44g 氯化钠 8g 氯化钾 0。2g 加入500ml纯水,调PH=7、2 定容至1L,高压蒸汽灭菌 2。PBST(PBS+0、05%吐温—20) 500mlPBS+0。25ml吐温-20 3。电转液500ml Tris 1。5g 甘氨酸 7。2g 400ml水溶解 加入100ml甲醇,置于4℃冰箱预冷 4.电泳液(1X) 10x稀释,50ml10x电泳液+450ml纯水 5.TBS 6。TBST(TBS+0。05%吐温-20) 50mlTBS+450ml纯水+0.25ml吐温-20

7、封闭液 TBST1X+5%奶粉 40ml封闭液=40mlTBST+2g奶粉,40℃预热 WB实验 一、蛋白样品制备 准备:一管细胞,PBS(4℃预冷),PMSF(100mM),移液枪(1000ul,10ul),1、5mlEP管2个,高速冷冻离心机4℃预冷 1.于—20℃冰箱中取出一管细胞样品,吸去培养液 2.加入1ml4℃预冷得PBS(0、01M pH7。2~7、3)。用移液枪轻轻吹成悬浮液后4℃,8000r离心5min,然后弃去上清、重复以上操作一次,共洗细胞两次以洗去培养液。 3、按1ml裂解液加10 μlPMSF(100 mM),摇匀置于冰上。(PMSF要摇匀至无结晶时才可与裂解液混合。) 4.在样品中加入300ul含PMSF得裂解液,吹匀,于冰上裂解30 min,为使细胞充分裂解培养瓶要经常来回摇动、 5.裂解完后,于4℃下12000 rpm离心5 min。 7.将离心后得上清分装转移倒0。5 ml得离心管中放于-20℃保存、 二、蛋白含量得测定(BCA定量) 准备:96孔板,移液枪(1000ul,10ul,200ul),BCA工作液(A+B),50mlEP管,1xPBS,BSA标准液 1.将96孔板分好区域,若不够分则只做两个重复,(外围一圈得孔最好不用) 2.算好孔数(总得)每孔加200ulBCA工作液(A+B),(A液:B液=50:1,一般配多些,如60孔,A液12000ul,B液240ul) 3.将样品稀释到一定倍数才能定量,(10倍,20倍,30倍),每孔需要20ul样品(2ul样品+18ulPBS,即稀释10倍),

初中生物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细胞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①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②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染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消毒牙签从口腔侧壁处轻轻刮几下,牙签上就附着了一些碎屑。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均匀地涂抹几下。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染),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观察鸡卵的结构 1.取一个鸡卵,观察其外部形态。(放大镜,气孔) 2.将鸡卵的钝段轻轻敲出裂纹,将碎裂的卵壳连同紧贴壳的膜除去,观察鸡卵的气室。(镊子,卵壳,外卵壳膜和气室) 3.用剪刀将气室下的内卵壳膜剪破。(剪刀) 4.将卵壳膜内的卵白和卵黄转移到培养皿中,卵黄完整。(培养皿) 5.观察鸡卵的结构。若未见胚盘,可用镊子夹起细系带把卵黄轻轻翻转。 观察种子的结构 1.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⑴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观察它的外形[来源:学|科|网Z|X|X|K] ⑵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薄皮-------种皮,分开合拢着的两片子叶。 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子叶.胚根.胚轴和胚芽,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⑵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外形。 ⑵用刀片将这粒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 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在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液染成蓝色的胚乳以及未被染成蓝色的果皮和种皮,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1.取一只锥形瓶(50毫升),量筒量取30毫升水注入其中,再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2.再锥形瓶里放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下端要浸入水中,但不要接触锥形瓶的瓶底) 3.参照右图安装好试验装置,并测定水温。 4.称出一粒干燥花生种子的质量,将这粒种子放倒火焰上点燃, 5.将刚刚燃烧的花生种子尽快放倒锥形瓶底部。待这粒花生种子完全燃烧后,测量水温。 6.计算:Q=CM△T=30×4.2×(t2-t1)(把测量的温度代入,得出数据)

WB操作步骤-自己整理

Western Blot 相关实验方法与试剂(湿转法) 人工肝实验室学习姚瑶 (一)目的蛋白提取: (1)单层贴壁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1、倒掉细胞培养液,加入Hanks液洗涤一次后倒掉,根据所用细胞决定是否用胰酶消化,加入适量(约5ml)新鲜细胞培养液后,将贴壁细胞吹起,并转移至4支离心管内,配平后,1500转离心10min。 2、倒掉上清,用4度预冷PBS溶液洗涤沉淀,1500转离心10min。 共洗三次,每次十分钟。 3、倒掉上清,吸净,每管加入50ul 细胞裂解液RIPA,吹散,加入后由于DNA的释放可迅速变粘稠,故应尽快转移至1.5ml EP 管内,-20℃裂解30min。 4、超声波细胞裂解仪上将各管裂解15s。(可不做) 5、4℃,12000转离心10min。 6、将上清转移至0.5ml EP管中,每管100ul,冰浴待用。 (2)组织中总蛋白的提取: 1、取约100mg肝组织于研磨器内,加入500ul 细胞裂解液RIPA,研磨后吸出于1.5ml EP管内,再加入500ul RIPA,研磨后吸出于上EP管内。冰上裂解30min。

2、配平后,4℃,14000转离心10min。 3、将上清分装于0.5ml EP管内,每管100ul,冰浴待用(二)蛋白含量的测定: 1、稀释标准品:10ul标准品C液+90ul PBS溶液,混匀。 2、按0、1、2、4、8、12、16、20ul将稀释后的标准品加入于96孔板内,并用PBS将各孔补足20ul。 3、将第2、3排96孔板分别加入样品1ul、0.5ul,(可采用倍比稀释法),并用PBS将各孔补足20ul。 4、配制工作液:按A液:B液=50:1配制适量工作液,每孔加入200ul。 5、37℃水浴30min。 6、酶标仪测定各孔OD值(A570,Mode1)。 7、绘制标准曲线,计算样品蛋白浓度。 (三)SDS-PAGE电泳: (1)清洗玻璃板 (2)灌胶与上样: 1、配胶:根据目的蛋白的大小,决定分离胶的浓度。

生物实验操作步骤

生物 一、A类实验操作练习题 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实验器材及设置: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纱布、滴管、单面刀片、镊子、清水、稀碘液、解剖针、小块木板、洋葱鳞片叶、擦镜纸(备用)。 [附]显微镜状态:目镜已安装好,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换器上两个物镜位于通光孔两侧,呈外八字形,镜筒降到最低处。 实验要求:(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方法步骤: (一)、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1. 准备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 2. 取材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大约0.5cm2),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3.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

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4.染色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 (二)、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1.取镜与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中央略偏左,距实验台边缘约7cm。 2.对光上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同时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3.安放玻片将玻片轻放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玻片的两端。 4.调焦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同时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一只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5.观察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在低倍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2.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实验器材及设置: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纱布、滴

WB实验步骤详解

Western实验步骤 ????Western,也称Western blot、Western blotting、Western印迹,是用抗体检测蛋白的重要方法之一。Western 可以参考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1. 收集蛋白样品(Protein sample preparation) ????可以使用适当的裂解液,例如碧云天生产的,裂解贴壁细胞、悬浮细胞或组织样品。对于某些特定的亚细胞组份蛋白,例如细胞核蛋白、细胞浆蛋白、线粒体蛋白等,可以参考相关文献提取这些亚细胞组份蛋白,也可以使用试剂盒进行抽提,例如碧云天生产的。 收集完蛋白样品后,为确保每个蛋白样品的上样量一致,需要测定每个蛋白样品的蛋白浓度。根据所使用的裂解液的不同,需要采用适当的蛋白浓度测定方法。因为不同的蛋白浓度测定方法对于一些去垢剂和还原剂等的兼容性差别很大。如果使用碧云天生产的Western及IP细胞裂解液或RIPA裂解液,可以使用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 2. 电泳(Electrophoresis) (1) SDS-PAGE凝胶配制 SDS-PAGE凝胶可以参考一些文献资料进行配制,也可以使用碧云天生产的。该试剂盒提供了除水和配胶器具外的所有试剂以及配制各种浓度SDS-PAGE的配方。 (2) 样品处理 在收集的蛋白样品中加入适量浓缩的SDS-PAGE蛋白上样缓冲液。例如2X或5X的SDS-PAGE蛋白上样缓冲液。使用5X的SDS-PAGE蛋白上样缓冲液可以减小上样体积,在相同体积的上样孔内可以上样更多的蛋白样品。5X的SDS-PAGE蛋白上样缓冲液可以参考相关文献资料配制,也可以使用碧云天生产的。 100℃或沸水浴加热3-5分钟,以充分变性蛋白。 (3) 上样与电泳 冷却到室温后,把蛋白样品直接上样到SDS-PAGE胶加样孔内即可。 为了便于观察电泳效果和转膜效果,以及判断蛋白分子量大小,最好使用。

2017年河南省理化生实验生物实验练习题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2017年河南省理化生实验生物实验练习题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生物:A类实验题 1、生物实验题: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16分) 实验器材:显微镜(目镜已安装好,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换器上两个物镜位于通光孔两侧,呈外八字形,镜筒降到最低处)、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纱布、滴管、单面刀片、镊子、解剖针、清水、稀碘液、小块木板、洋葱鳞片叶、污物杯、擦镜纸(备用)。 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准备和取材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不擦拭扣2分);用滴管在载 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不滴或滴错溶液扣2分);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 片叶或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上划“井”字(大约0.5cm2)(在小木块上进 行),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 中,并展平。 4 (2)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地放下, 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盖玻片平放扣2分)。 2 (3)染色把1-2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 液浸润标本的全部(不染色或方法错误扣2分)。 2 (4)取镜与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距实验台边缘约7cm (单手取镜扣2分)。 2 (5)对光上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扳物镜转动或用高倍镜 对光均扣2分);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同时转动反光镜,使视 野明亮。 2 (6)安放玻片 并调焦 将玻片正面朝上轻放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玻 片的两端;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同时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 下降,直到物镜镜头接近玻片(眼睛不从侧面看着物镜或玻片被压碎均扣 2分);一只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视野中 出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2 (7)观察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在低倍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看 不到洋葱表皮细胞物像的扣2分)。 2 2、生物实验题: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16分) 实验器材:显微镜(目镜已安装好,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换器上两个物镜位于通光孔两侧,呈外八字形,镜筒降到最低处)、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纱布、滴管、镊子、消毒牙签(一端尖,一端钝)、一次性杯子、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稀碘液、污物杯、擦镜纸(备用)。 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准备和取材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 水(不擦拭扣2分,不滴或滴错溶液扣2分);清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在口 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刮牙缝处的扣一分),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 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4 (2)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地放下, 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盖玻片平放或者未用镊子夹盖玻片均扣2分)。 2 (3)染色把1-2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 浸润标本的全部(不染色或方法错误扣2分)。 2 (4)取镜与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距实验台边缘约7cm(单 手取镜扣2分)。 2 (5)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扳物镜转动或用高倍镜对光均扣2分); 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同时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2

生物实验课流程

生物实验探究课教学环节 (一)自主学习 1.明确目的:在实验前应充分了解设计本实验的背景和原因,让学生明确所做实验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2.了解原理:通过学习,了解实验依据的原理,并能够在教材中找到理论依据。 3.熟悉实验:熟悉实验步骤、材料和器材,初步弄清设计该实验过程的目的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二)合作探究(共六个环节) 1.明确任务,强化要求:实验前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完成的实验任务。进一步强调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2.组内交流,明确分工: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于实验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存在疑问,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明确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该实验是教材中哪一部分知识的具体体现?设计某一步骤、某一环节的目的是什么?解决了上述问题后,组内成员可进一步规划好实验程序并做好分工。 3.掌握要点,完成操作:要求学生根据所掌握的实验步骤,结合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按程序逐步完成整个实验操作。教师应做巡回指导

4.记录结果,得出结论: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记录每步实验的数据、现象等,实验完成后,归纳形成完整的实验记录。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对待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5.交流体会,升华提高:就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的理解和把握,特别是通过实验操作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6.清洁整理,还原环境:将实验用的仪器、药品等整理归位。清除杂物及垃圾,还原实验室的待使用状态。 (三)巩固提升 1.完成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过程、结果、结论完成实验报告。 2.拓展思考训练:教师设计少量与本实验相关的拓展性思考题和实验类训练题要求学生限时完成,及时批阅。

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

实验室操作规程 一、净化工作台 A:操作步骤 1、使用工作台时,应提前50分钟开机,同时开启紫外杀菌灯,处理操作区内表面积累的微生物,30分钟后关闭杀菌灯(此时日光灯即开启),启动风机。 2、对新安装的或长期未使用的工作台,使用前必需对工作台和周围环镜先用超静真空吸尘器或用不产生纤维的工具进行清洁工作,再采用药物灭菌法或紫外线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 B:注意事项 1、操作区内不允许存放不必要的物品,保持工作区的洁净气流流型不受干扰。 2、操作区内尽量避免作用明显扰乱气流流型的动作。 3、操作区的使用温度不可以超过60℃。 4、根据环境的洁净程度,可定期(一般2~3个月)将粗滤布(涤纶无纺布)拆下清洗或给予更换。 5、定期(一般为一周)对环境周围进行灭菌工作,同时经常用纱布沾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将紫外线杀菌灯表面擦干净,保持表面清洁,否则会影响杀菌效果。 6、定期(一般二月一次)用QDF-2型热球式电风速计测量工作区平均风速,如发现不符合要求,可调节风机供电电压,使工作台处于最佳工况。

二、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A:操作步骤 1、旋转手轮拉开外桶盖,取出灭菌网篮,取出档水板关紧放水阀,每次灭菌前必须加入蒸馏水至刚浸到灭菌器内的筛板底部为准。 2、放回档水板和灭菌网篮,将被灭菌物品包扎好后,顺序地放在灭菌器内的筛板上。 3、推进外桶盖,顺时针方向旋转手轮旋紧外桶盖,使盖与桶体密合,注意不宜旋得太紧,以免损坏橡胶密封垫圈。 4、用橡胶管一端连接在放气管上,另一端插入装有冷水的容器里,关紧手动放气阀 (顺时针关紧,逆时针打开)。 5、开启电源开关接通电源,数显控制仪显示。此时可开始设定温度和灭菌时间,设定方法:按一下“设定"键,用▲▼设定温度值(℃),再按一下“设定”键,用▲▼设定定时时间(分钟),再按一下“设定”键,用▲▼校正温度,可输入密码,再按“设定”键即可进入修改校正温度值,如果不输入密码或密码有误,再按一下“设定”键,自动返回到温度显示,完成设定;按一下“工作”键,“工作”指示灯亮,系统正常工作,进入自动控制灭菌过程;若门未关闭,按“工作”键,加热器电源不工作。 6、在加热升温过程中,当温控仪显示温度小于102度时,由温控仪控制的电磁阀将自动放汽,排除灭菌桶内的冷空气,大于102度时,自动停止放气,此时如还在大量放气,则手动放气阀未关紧,应及时把

WB实验步骤详细总结

蛋白提取(所有操作在冰上进行) 1. 裂解 1) 配裂解液:PMSF=100:1,(裂解液和PMSF 在-20℃保存,提前一天4℃解冻) 取2ml 裂解液,加20μlPMSF 混匀 2) 称取30mg 组织,切碎放入标记好的AP 管中,加入600μl 上述1中液体(加入液 体与组织比例为20:1),冰上静置10min 2. 匀浆 先用超纯水润洗一下匀浆机的钢头,(同时进行几组匀浆时,组间也要润洗钢头) 在匀浆机(在生化室)上每次匀浆10s ,两次(间隔5s ),冰上静置30min 3. 离心(在基础4楼416室) 1) 自带1ml 枪以及蓝枪头和黄枪头,三个的离心管(①,②两个标记,③加少量超 纯水,③号是为了离心平衡,对称放置) 2) 将离心机预冷至4℃为止,以1200×10r/min 离心15min 3) 用移液枪将上层清液取出放入①②号管中 4. 变性(上样缓冲液:样品=4:1) 将样品转移至2~3个管中 加上样缓冲液,100℃变性10min 仪器屏幕: 5. 保存 变性结束 AP 管盖放一然后4℃1. 清洗玻璃板:清洗玻璃板后风干,将玻璃板对齐后放入夹中卡紧,操作时要使两玻璃对 齐,以免漏胶。 2. 配制分离胶 1) 准备:1ml 枪(蓝色枪头),200μl 枪(黄色枪头)10μl (白色枪头) 2) 10%分离胶的配置:(用50ml 烧杯。板配块胶,板配2块板) 混合摇匀(用移液枪抽吸混匀液体,不要将液体完全打出防止气泡) 3. 灌胶 沿玻璃板右上角缓慢匀速加入分离胶(用1ml 移液枪,不要将移液管内液体完全打出防止气泡)保持液面平稳上升至上方绿色线为止 4. 水封

中考生物实验操作步骤

中考生物实验操作步骤 1、手持载玻片两端,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放置桌面。《洋葱表皮细胞》《番茄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2、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刀片在洋葱内侧画出“井”,用镊子取薄而透明的内表皮。 4、将私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2、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解剖针在番茄果肉上挑取。 4、将解剖针上的果肉涂抹在载玻片的水滴中。 2、用滴管在载玻片中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牙签的钝头轻挂口腔内壁。 4、将牙签钝头涂抹在载玻片的水滴中 5、用镊子夹取盖玻片,使他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再缓缓放下。如有小气泡,用镊子轻轻按压盖玻片赶走小气泡。 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让稀碘液浸透整个标本。这一步骤可重复三次。 7、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使用显微镜: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桌上偏左的位置。

2、选择(*10)的目镜安放。转动转换器,选择(*10)物镜对准通光孔。 3、转动遮光器,使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4、眼睛看目镜,双手转动反光镜,看到一片白亮的视野 5、做好的标本放到载物台,用压片夹夹住标本。 6、双眼睛看物镜,双手旋转粗准焦螺旋向下,将物镜降到最低。 7、左眼看目镜,双手缓慢旋转粗准焦螺旋向上,直到看见标本细胞。在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更加清晰。 8、双手慢慢移动拨片标本,选取最清楚最完整气泡较少的图像。 9、举手示意老师看图像。画图:(用铅笔) 1、左眼看显微镜,右眼看试卷,用铅笔绘出细胞外形。内壁结构全用点“、”表示。 2、用尺子打出向右的横线,对齐。标出格结构名称。 3、在画图的正下方表明结构图总体名称(看试卷题目) ****细胞结构简图整理: 1、双手取下标本,冲洗载玻片和盖玻片,用纱布擦干,放回原处。 2、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均朝外。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降到最低,反光镜垂直桌面。放回原处。

WB操作原理以及流程细节.pdf

WB实验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流程 【实验原理】 一个基因表达终极结果是产生相应的蛋白质(或酶)。因此检测蛋白质是测定基因表达的主要 标志,检测蛋白质的方法很多,除ELISA法外,也可用与检测DNA和RNA相类似的吸印方法。前两法有“南”和“北”之意,故本法遂被延伸称为Western(西)印迹法,该法能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辨出与专一抗血清结合的专一性蛋白质。将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分辨出的 蛋白质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并与第一抗体共孵。第一抗体专一地与待分离蛋自质的抗原决 定簇结合,然后用另一种蛋自质,如135I-蛋白A或辣根过氧化物酶连接的山羊抗IgG检测已结合上去的抗体。本法所需时间6小时或过夜。 蛋白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几乎所有蛋白质电泳分析都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而所用条件总要确保蛋白质解离成单 个多肽亚基并尽可能减少其相互间的聚集。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强阴离子去污剂SDS与某一还原剂并用,并通过加热使蛋白质解离后再加样于电泳凝胶上。变性的多肽与SDS结合并因此而带负电荷,由于多肽结合SDS的量几乎总是与多肽的分子量成正比而与其序列无关,因此SDS多肽复合物在聚丙烯酰凝胶电泳中的迁移只与多肽的大小相关。在达到饱和的状态下, 每克多肽约可结合 1.4克去污剂,借助已知分子量的标准参照物,则可测算出多肽链的分子量。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大多在不连续缓冲系统中进行,其电泳槽缓冲液的pH值与离子强度不同于配胶缓冲液,当两电极间接通电流后,凝胶中形成移动界面,并带动加入凝胶的样品中所含的SDS多肽复合物向前推进。样品通过高度多孔性的积层胶后,复合物在分离胶表面聚集成一条很薄的区带(或称积层)。曲于不连续缓冲系统具有把样品中的复合物全部浓缩 于极小体积的能力,故大大提高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分辨率。 最广泛使用的不连续缓冲系统最早是由Ornsstein(1964)和Davis(1964)设计的,样品和积层胶中含Tris-Cl(pH6.8),上下槽缓冲液含Tris-甘氨酸(pH8.3),分离胶中含 Tris-Cl(pH8.8)的。系统中所有组分都含有0.1%的SDS(Laemmli, 1970),样品和积层胶中的氯离干形成移动界面的先导边界而甘氨酸分子则组成尾随边界,在移动界面的两边界之间是一电导较低而电位滴度较陡的区域,它推动样品中的多肽前移并在分离胶前沿积聚,此处pH值较高,有利于甘氨酸的离子化,所形成的甘氨酸离子穿过堆集的多肽并紧随氯离子之 后,沿分离胶泳动。从移动界面中解脱后,SDS多肽复合物成一电位和pH值均匀的区带泳动穿过分离胶,并被筛分而依各自的大小得到分离。 【常用试剂】 1)30%丙烯酰胺/0.8% N,N’-亚甲丙烯酰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