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三毛的散文创作

论三毛的散文创作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三毛的散文创作

指导老师:徐珊

学生姓名:张桂琴

学号:36221122220001

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写作批次:2013春本科

原创承诺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

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___张桂琴_____

日期:2013 年11月5日

目录

摘要 (4)

Abstract (5)

引言(导言\绪论) (6)

一、语言特色 (7)

二、真挚感情 (9)

三、纪实色彩 (12)

四、结语 (16)

注释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词 (19)

摘要

本文浅探了三毛的散文创作,主要讨论了它的艺术表现形式。文章从下面三方面做了分析,①语言特色②真挚感情③纪实色彩。作为大千世界里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台湾女作家三毛的创作不仅把人生最美好、最诗意的东西加以定格,而且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穿越滚滚红尘,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

关键词:创作形式语言特色真挚感情纪实色彩定格永久

Abstract

This article shallow ground the SAN MAO's prose creation, mainly discusses its artistic form.The article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to do the analysis, ①Language Features②Sincere feelings③Documentary Color. A unique as the world's legendary life, the creation of Taiwan writer SAN MAO is not only things that life's most beautiful, the most poetic frames, and makes her life across the long march, through the rolling the world of mortals, in readers' expectation horizon permanent literary existence.

Keywords:creative work format Language features Sincere feelings Documentary color freeze-frame permanent

导言

在三毛四十八年的生命当中,她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一个个的传奇。在世俗商业占领大众文化市场的今天,三毛的兴趣只在于创造美的境界,并顽强坚守着艺术的本体地位。她的散文并不求其深刻,但却能让读者清楚地看到其在融入与展开语言的方式上所折射出的朴素幽雅的美。这样一个有着天涯情怀的女子,在人生的旅程中,在她挚爱的写作事业里,用她短暂而美丽的生命,完成了一次真情的回归!

论三毛的散文创作

一语言特色

她的散文通俗浅显.,三毛生动形象的散文语言表达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她将成语、古典诗词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内容,信笔化入自己的语言,使得其散文语言的格调俗中透雅,而聪明活泼的个性,表现于散文语言便是俏语喜人,将强烈的情感融合于意境之中,是三毛散文语言抒情性的别具一格之处,富含哲理的散文语言是三毛对人生体验和思索的结晶.从语言本体论的视角去考察三毛散文的语言特点,我们可以在话语空间、节奏音调、文体风格等方面发现三毛散文语言的自然、清新、朴素,具有天然去雕饰之美。①三毛散文的这种生动、富有个性的语言,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通融,而且融合了现代精神。

三毛,她的一生是惨淡坎坷的,可她的作品却从不会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相反却清新自然,活泼风趣,秀丽典雅,这与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三毛的散文,自然清新气息扑面而来.所以,朴素自然是三毛散文语言最重要的审美特征.,她的语言“讲真话,写真情,绘实景”。三毛散文朴素自然审美特征的形成与其性格相关,三毛个性洒脱坦荡,率真任性,我行我素,是个富有个性而骨子里又很叛逆的作家,独特的性格影响着她的创作。三毛笔下的生活是一个从没有人写出来的世界,她以自己浪漫而又悲怆的爱情生活和奇异艰辛的流浪生涯为题材,努力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情感性是任何审美活动的第一品性,没有情感就不称其为审美活动。文学作品语言的情感性不是指一般地带点直抒胸臆的那种感情色彩,而是要求文学作品语言在总体上具有很强的表现性。也就是说,文学作品的语言不仅描写现实的物理世界,更要抒写人的情感世界。”三毛散文语言读来亲切,自然,宛如与老友促膝长谈,使我们在自然美的体验中深深地陶醉与感动. 三毛散文自然朴素的审美特征也与散文文体有密切关系.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散文是最讲究真实的文体,要求作家抒写真实的感受,讲真话,写真景,抒真情。“与散文文体所包含的自由因素相联系的就是语言的特点,生命的自然本真状态是朴实的”,类似于海德格尔所说的倾听自己的声音,强调真诚无伪的生命状态是自足的,不是能用修饰的语言来表达的,真实的语言可以

不讲究遣词造句上的华美,可以不讲究语言形式上的音乐性,相反,通过平实的语言来展现人的自然,本真状态,可以产生无穷的魅力。三毛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所以她选择散文作为抒写真情的主要载体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她的散文善于揭示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她的一篇篇极为坦诚的独白成为内心情感的率真纪实,获得了朴素自然的审美魅力,三毛散文朴素自然的审美特征也是其吸取传统审美观念的产物,朴素自然是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老子认为,万物的根源在“道”,道的本性是朴素无为的。庄子认为朴素之美是无物与之相争的,是大美,是最高的美。东晋诗人陶渊明继承了这样的审美思想,《桃花源记》构建的桃源世界是“抱朴含真”的世界。到了宋代的苏轼,他对老庄朴素自然的理论作了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受庄子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的审美思想的影响,苏轼积极倡导艺术创造“随物赋形”的原则,强调依顺自然之理,自由地展示事物的本来面目。从老庄发端,经过汉魏盛唐发展到今天,朴素自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相当牢固的审美观念。三毛在创作中继承了前人的审美观念,将朴素自然的审美特色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散文语言之中。三毛散文语言的另外一个审美特征便是优美典雅。三毛不仅熟悉中国传统的诗词歌赋,戏曲小说,还深受托尔斯泰,泰戈尔,屠格涅夫等文学大家的影响,文学修养很高.她能在散文语言中巧妙地化用古典名句,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有些语言经过历代文人的反复使用,字词本身就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化用古典语言,可以丰富词句的内涵,使语言变得优美典雅。“雅与俗”,从字面上讲一个指优美高雅,一个指平凡通俗。“俗与雅”,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相辅相成的。要俗中出雅,雅中含俗,有雅有俗。俗是下里巴人,雅是阳春白雪,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下里巴人也可变为阳春白雪,化俗为雅关键在于一个化字。诗句的引用,从三毛散文的题目中就可见一斑了,如“相逢何必曾相识,似曾相识燕归来”,“梦里花落知多少,梦里不知身是客”等等。三毛不仅直接引用名句,更为奇妙的是她善于将名句略加改动,融入自己的语言,使散文内容与这些名句意境融合得天衣无缝,也使三毛的散文于平白朴实中透溢出优雅的韵味。②三毛就是这样,在写作中总喜欢引经据典,增加其文章的优美典雅的审美趣味;但她的这种引用不是呆板地重复,她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再造新意,给语言赋予新的生命力,呈现自己特有的一种典雅。三毛酷爱读书,而书籍都不知不觉化作了她的灵魂和思想,深深地植根在

身体里,表现在散文语言上,便是三毛不仅能使用,活用成语和诗句,而且能纯熟地化用文艺作品中的内容,使得语言散发出浓浓的书香,非常文雅,比如去美餐时,她不说,哇,菜来了,而说啊!幸福的青鸟来了。这只青鸟原来是象征主义戏剧家梅特林克笔下象征幸福的那一只,看到一个美丽的村庄,她会感慨:避秦的人,原来在这里啊’这句话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了对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遐思。③

三毛执着于对散文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双重建构的努力,在语言的运用上讲究天然的韵味和整体的韵律。踏遍万水千山,三毛动情描绘着异国都市的情调,还有那天涯海角的奇风异俗。她从不刻意于一种风格或技巧,一切都显得平实与自然,然而在她信笔挥洒之中又蕴含无限,朴素浪漫而又独具神韵。在三毛四十八年的生命当中,她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一个个的传奇。她的作品曾经刮起了一股“三毛”旋风,让无数热爱生活的人都在仰望她。同时与琼瑶金庸的作品一起,在20世纪80年代,推动了通俗文学在中国大陆的复兴。探讨这一特殊的文学写作传播现象,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真挚感情

三毛作品的魅力根源于一个“情”字,她是一位在散文领域内处理人情感的诗人。“人生苦短,不喜平淡。”逃学、苦恋、远走高飞、沙漠中美妙的爱情以及最后自断生命,她大喜大悲、有笑有泪,她很流浪,也活得很精彩;她在寻找心灵的故乡。三毛的作品充满使人一愣一惊继之一喜的传奇性;三毛自身充满奇特而动人的神秘性;她的真性真情,是动人而美丽的。

虽然三毛以“戏剧化的方式”结束了传奇的一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有一句话说得好:活着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活着;死后,只有好人活着。作家的生命在自己的作品中得到永恒。三毛的散文作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她倾注一颗博大的爱心关注一切普通人的命运,饱含深情的描写他们的不幸与痛苦;也在长时间的流浪和自我精神的放逐中体验一种自由的心境和质朴的人性的美丽,表现个体的精神、心灵状态,使作品具有了浓厚的抒情色彩。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她的笔尖总是蘸满感情,并带着作为女性作家所特有的温柔亲切、委婉细腻。

一,三毛笔下的“情”的多样性(1)亲情,《背影》一文中,三毛把父母

步行去看荷西墓地以及母亲买菜归来艰难独行的背影,作为抒情的突破口,字字融注了父母对女婿的哀悼和对女儿的痛惜,句句饱含了女儿对父母的感恩和亲情。“我”看着“在风里,水雾里,独行的母亲”的背影,不仅发出了心灵的感慨:“守望的天使啊!你们万里迢迢的飞去了北非,原来冥冥中又去保护了我,你们那双老硬的翅膀什么时候才可以休息?孩子真情流露的时候,好似总是背着你们,你们向我显明最深的爱的时候,也好似恰巧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影。”这种袒露真情实感的抒情,体现出一种真挚的美,常常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中国父母对子女那份无法言说的深情,在三毛的笔下表现得浓郁而酣畅。而在《背影》里,作者更把父母步行去看荷西墓地以及母亲买菜归来艰难独行的背影,作为抒情的突破口,字字融注了父母对女婿的哀悼和对女儿的痛惜,句句饱含了女儿对父母的感恩和亲情。这种袒露真情实感的抒情,体现出一种真挚的美,常常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④(2)爱情,三毛的作品,被人称为“不写爱情的作品”。在她的作品中,没有一般爱情作品所描写的青年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唧唧絮语的温馨爱情。即使在《结婚记》里写她到与荷西婚前谈恋爱时的生活,最多也只写到他们如何在寒风中抖抖索索地坐在西班牙公园的长椅上,想着如何解决温饱问题。既是现实的,又是浪漫的。而作为第一对在沙漠里公证结婚的夫妻,他们的婚礼如同他们的爱情一般,既没有洁白的婚纱礼服,更没有鲜艳的玫瑰。三毛让荷西公司的司机去通知荷西第二天结婚时,司机反问了一句:“难道荷西先生今天不知道明天自己要结婚吗?”的情节真是特别有趣,让人不免印象深刻。荷西送给三毛的结婚礼物是一付荷西自己在沙漠里面找来的骆驼头骨。就是这样的结婚礼物,三毛却啧啧赞叹:“唉,真豪华,真豪华。”并赞到“荷西不愧是我的知音。”而结婚当天“我找了一件淡蓝细麻布的长衣服。虽然不是新的,但是它自有一种朴实优雅的风味。鞋子仍是一双凉鞋,头发放下来,戴了一顶草编的阔边帽子,没有花,去厨房拿了一把香菜别在帽子上,没有用皮包,两手空空的。荷西打量了我一下:…很好,田园风味,这么简单反而好看。?”让人觉得这对夫妻的品位不凡,更让人看到了他们在平凡和艰苦中寻找爱的乐趣的浪漫气质。三毛对荷西有感人至深的爱。但她却极有功力地将这种爱注入家庭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在他的作品中,她与荷西的家居生活显得平凡而又奇特,细琐而不粗鄙,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在《白手成家》中,三毛描述了他们在物质极度贫

乏的条件下自己动手改变环境的改造生活的故事。他们睡价格贵得没有道理,只有床垫没有床架的床;他们把装棺材的木箱当宝贝似的做成家具,还漆上油漆……三毛还用人家丢弃在垃圾堆里的废旧轮胎做了“沙发”,她“奢侈”地养植物,甚至还得到过珍贵的“天堂鸟”花。对生活和对生命的热爱,使她的文字也充满了现实生活的浪漫。她学会了淡泊,她捡回深绿色的大水瓶,插上怒放的野地荆棘,那“强烈痛苦的诗意”,更盛与鲜花的娇媚。“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哪个,一样欣欣向荣地滋长着。”这是她自身生活的鲜活写照,更是她对美对幸福的追求中,所悟出的生命的法则。在她的笔下,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的爱,总是那样热热闹闹,绘声绘色,充满温暖的色调。⑤和其他一些女作家笔下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相比,可羡而更可爱,我们可以从三毛一系列的作品中看出三毛与荷西之间的爱之深,情之切。与荷西相守的六年是三毛一生当中渡过的最幸福、最满足、最快。(3)爱国之情,三毛热爱祖国。她很早就提出“两岸不能再分离了”。1985年,她在一个几千人参加的演讲会上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她是在台湾第一个把《义勇军进行曲》公开唱出来的人。唱后台下一片肃静,许多人替她担心。三毛对大陆文化名人张乐平、姚雪垠、贾平凹、王洛宾等有着非同一般的友谊。1989年,三毛到上海与画家张乐平相见,认画家为“爸爸”。她用上海话告诉画家:“我3岁多就离开了上海,那时我刚懂事,看的第一本书就是《三毛流浪记》,那个到处流浪、永远也长不大的男孩对我影响可大了。许多年以后,当我在异国他乡写第一本书的时候,我就取笔名用了…三毛?这个名字。”三毛写过一首《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这首歌在台湾被禁唱了十几年,因为当局认为歌词中“远方”指的就是中国大陆。

二,因理生情,因理与情的矛盾而生情。三毛的散文作品有一部分深入描写了在人的情感内部因为某种理念(包括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传统等)与人的本性的相互冲突而产生的矛盾,并从中发现抒情的素材,进行哲理的概括。《警告逃妻》用书信的形式,写了小两口在妻子“出逃”后的“斗志斗勇”。“我当然知道,要让一个逃亡的妻子回到家里来不是件简单的事;更何况你逃亡的动机不是生气出走,而是回家去游玩,这就更无回头的希望了,因为听说台湾很好玩。我在你出走时就想用爱心来感动你,也许你会流着泪回到我的怀里来,再做我唠叨的妻

子。”温馨的感情生活中有孩童般的天真顽皮,有琐碎的关怀,也有互相哄骗的甜言蜜语;有聪明的激将,也有焦虑和嫉妒。而当最后真相大白时,一切的一切却都化成了浓得化不开的夫妻间忠实的爱,“新家窗帘未上,花草未种,一切等你回来经营。”只此一句便可见得那份日常生活中培养出的家庭之爱与亲情之美,其平凡淡泊中的真情流露,让人深深地感动。再以《不死鸟》一文为例。《不死鸟》写于荷西不幸遇难逝世后。我们可以从三毛一系列的作品中看出三毛与荷西之间的爱之深,情之切。与荷西相守的六年是三毛一生当中渡过的最幸福、最满足、最快乐的日子。荷西的突然离去,给三毛以极为沉重的打击。三毛几乎陷于崩溃,几乎马上选择了死亡。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三毛骨子里依然是一个深受中华伦理道德观念影响的人。她同样也深深的爱着她的父母。因为深爱着荷西,三毛的心已随着荷西死去,留一副皮囊在世上还不如就此坦然的走向死亡。然而,因为同样深爱着父母,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念要求她不能就这样离去。由家庭伦理观念引发了爱与死的观念冲突,在爱与死的抉择中,三毛创作了《不死鸟》,抒发了在痛苦的抉择中内心的感慨:“让我的父母在渐入高年时失去爱女,那么他们一生的幸福和慰藉,会因为这一件事情完全崩溃,这样尖锐的打击不可以由他们来承受,那时过分残酷也过分不公平了。“所以,我几乎没有选择的做了暂时的不死鸟,我的羽毛虽然因为荷西的先去,已经完全脱落,无力再飞,可是那颗碎掉的心,仍是父母的珍宝,在同,在伤,他们也不肯我死去,我也不忍放掉他们啊。”正因为三毛真实细腻的表现了在家庭伦理观念影响下爱与死的冲突和矛盾,我们才能在三毛生而无奈、死却不能的痛苦抉择中更清楚的体会到三毛曾经历过的那种夫妻真爱、父母亲情。⑥总的来看,三毛的作品因情生情,因理生情,因情与情的冲突而生情,因情与理的矛盾而生情,形成了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情发于心,落笔成文的独特风貌。在传统的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散文基础上向前跨出了一步。

三纪实色彩

三毛自己曾说“文章千古事,不是我这草芥一般的小人物所能挑得起来的,庸不庸俗,突不突破,说起来都太严重。写稿真正的起因,…还是为了娱乐父母?,也是自己兴趣所在,将个人的生活做了一个记录而已。”从三毛作品到三毛自述,可见其作

品最重要的个性化特色:就是纪实色彩,也就是抒写自我。

三毛没有走虚构小说的创作之路,她从生活本身受到启发,不去编故事,只去写生活,而她自身奇特、浪漫、新鲜的人生经历,恰恰构成生活中最真实不过的故事,以至于读者往往无法区分它是文学作品,还是生活本身。融纪实性与文学性于一体,借天涯人生抒发个人志趣,三毛成功地运用了写实手法,她的作品由此显得真实、亲切。三毛作品只写自己的故事,篇篇有作者之“我”,一切从“我”出发,由“我”展开叙述,以“我”为中心,以“我”为归缩。作为作品叙述者的三毛,与作品中出现的三毛,以及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三毛三位一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人物兴趣盎然,并把阅读评价直接导向作者本人。正是这种写实、写自我的特色,带来了三毛独特的文体形式。

从三毛的作品到三毛的自述,可见其作品最主要的个性化特色,一是纪实色彩,二是抒写自我,融纪实与文学性为一体,借天涯人生抒写个人志趣。细细品味,三毛是把作者自己活生生地融进作品中去,以个人的感觉和表达方式,展示出作者亲身经历的真实生活、作者眼中的文化景观与人间众生、作者的情感心路乃至个人隐秘。这就围绕作者的自我中心,以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的写实为基础,构成奇特的人生风景。三毛说:“我是一个‘我执’比较重的写作者,要我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的话,没有办法。我的5本书中,没有一篇文章是第三人称的。有一次我试着写第三人称的文章,我就想:我不是‘他’,怎么会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我又回过头来,还是写‘我’”。这就使得作品真实又不乏作者的个性色彩。确切地说,她的作品主要是以自己的私人生活和情感心路为线索,从个人经历中汲取素材,并通过散文的创作手段,真实地再现生活原型。所以,把三毛的这种文体称为“自传体散文”似乎更合适一些。这种真实地描写自我的自传体散文,在内容和表现手段上,远比游记和小说来得丰富;在现实生活的意义上,人生真实往往胜于文学虚构;在文体类型方面,既便于表现自我又适于表达情感。由此看来,三毛采用自传体散文的方式来创作,显然具有一种自我的大众传播效应的文体优势。纵观三毛,她用自己的作品告诉了人们一个朴素而深刻的真理:“在你的生活里,你就是自己的主宰,你就是主角。”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我执”,三毛作品构成了奇特的人生风景。她用生活来塑造自己,用心来诉说自己,赢得了无数的读者。就作品的内容而言,“我”所叙述的一切,是三毛长长的生

命旅程和情感心路,是三毛塑造的自我形象。从受到老师当众惩罚、走向心灵自闭的少女时代,到选择绘画与写作,把自我“滋润浇灌成了夏日第一朵玫瑰”的生命时光,《雨季不再来》这部作品集中呈现的是三毛感伤的雨季人生。从撒哈拉沙漠的定居到万水千山的流浪,在《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等集子里,三毛传奇人生引人入胜。从处处留情的青春萌动到矢志不移的神仙伴侣,《梦里花落知多少》写尽了三毛的爱情人生。从沙漠上的“悬壶济世”,到“温柔的夜”的热情助人,人们读出了三毛的博爱人生。⑦三毛的心向读者洞开,她真实地坦露着自己的一切:世系、家庭、性格、嗜好、信仰、思想、心态、修养、成长过程乃至隐秘的感情生活。读其文,如见其人,如知其心。从作品的主题发掘来看,执著于写“我”,三毛的眼光掠过了社会重大矛盾的捕捉,她更着意于从自我的经验世界里感悟人生的底蕴、情感的价值、人性的层次;更侧重表现大自然中的“我”,多元文化景观中的“我”,且具有一种哲理深度和文化品位,从而能诱发读者的思考,乃至激起心灵的震颤。透过作品的构成关系可知,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均系于“我”一身。似乎所有的人物、事件、物体,乃至风景,都是为了三毛这个东方的奇女子而显形。由此带来的作品魅力,自然是自叙传的真实和亲切,自我个性的鲜明和生动。在“三位一体”的角度下,根据“我”的位置,三毛的主要作品又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类是以“我”为主角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两个集子中的大部分篇什,当属这种情形。作品集中描写的是三毛自己的故事,坦露的是私人性的情感体验。“我”在沙漠中开饭店,我为沙哈拉威人“悬壶济世”,“我”在荒山之夜遇险,“我”与荷西的爱情神话,“我”看沙漠洗浴风俗,“我”与沙漠上的“芳邻”相处……这里,不仅篇篇有我,而且一切的故事因“我”而生发,围绕“我”而表现。在“我”的身历中,三毛活泼的个性飞扬着,喜怒哀乐的神情浮动着, 作品讲述的是各种各样的人生故事,从中贯穿和最后凸现的则是作者鲜明的自我形象。另一类是“我”为次要角色的作品。如《娃娃新娘》、《士为知己者死》、《巨人》、《卖花女》、《永远的玛利亚》、《哑奴》、《沙巴军曹》、《哭泣的骆驼》等等。在这些故事中,三毛退居次要位置,以旁观者或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但她并非生活中冷漠的看客,作者无法不动声色地写这个“自我”,她在作品中留下浓重的创作主体的投影。正如三毛自己所说的那样,“就像《哭泣的骆驼》,我的确是和这些人共生死,同患难,虽然我是过了很

久才动笔把它写下来,但我还是不能很冷静地把他们玩偶般地在我笔下任意摆布,我只能把自己完全投入其中,去把它记录下来。”⑧

放眼三毛的自传体散文的创作,自我是一个无所不在的灵魂。这种文体对于三毛传奇经历的纪实,自我个性的张扬,女性生命意识的充分体现,以及“水仙花”般地自恋情结的悄然释放,无疑找到了最合适的表达方式。三毛的作品,有自己的心境记录,也有作者身边的邻人、朋友的遭遇,但就其主体风貌而言,是在讲作家自己的真实的故事,在文体上,除了《万水千山走遍》等少数文章明显地带有游记色彩,更多的篇什,虽涉及到旅行的题材,而作品的整体风貌,远非游记所能涵盖。三毛对于单纯的景致,一向不感兴趣,她所关注的,是与人生融合的大自然,是刻着文化印迹的生命景观。

四、结语

虽然三毛以“戏剧化的方式”结束了传奇的一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有一句话说得好:活着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活着;死后,只有好人活着。作家的生命在自己的作品中得到永恒。三毛的散文作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她倾注一颗博大的爱心关注一切普通人的命运,饱含深情的描写他们的不幸与痛苦;也在长时间的流浪和自我精神的放逐中体验一种自由的心境和质朴的人性的美丽,表现个体的精神、心灵状态,使作品具有了浓厚的抒情色彩。

三毛是一个用生命去写作的作家,她的散文世界就是她散文化的生命世界,读解三毛散文世界即是读解三毛,散文形式对于三毛来说就是一种生命存在的形式,三毛散文带给我的是一种稳稳的幸福。这种幸福,抵挡了残酷与痛楚,让我在不安的岁月找到了归宿,就算在我一个人的路途中也不会孤独。三毛散文世界是一个自然流露的真实的世界,巴金认为艺术的至高境界是无技巧,而读者读三毛的作品时,就像是在小酌一杯茗茶,有一缕清香,却丝毫没有粉饰雕琢的痕迹。

注释

①.三毛.谈心[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②.肖霞.自由优雅的心灵之歌(论三毛散文的特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

③.殷晓明.三毛散文的语言特色[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

④.殷晓明.三毛散文的语言特色[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

⑤.肖霞.自由优雅的心灵之歌(论三毛散文的特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

⑥.黄德志.试析三毛的感情历程与创作轨迹[J].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⑦.黄德志.试析三毛的感情历程与创作轨迹[J].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⑧热带的港湾——三毛对话录[A].三毛、昨日、今日、明日[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88

参考文献

[1三毛.谈心[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3] 肖霞.自由优雅的心灵之歌(论三毛散文的特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

[4] 《三毛作品全集》哈尔滨出版社2005、1。

[5] 黄德志.试析三毛的感情历程与创作轨迹[J].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6] 热带的港湾——三毛对话录[A].三毛、昨日、今日、明日[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88

[7]《三毛作品全集》三毛哈尔滨出版社2005、1

致谢词

毕业论文终于到了划句号的时候,心头照例该如释重负,但写作过程中常常出现的辗转反侧和力不从心之感却挥之不去。论文写作的过程并不轻松,主要是自己知识积累尚欠火候,于是,我只能一次次埋头于图书馆中,一次次在深夜奋笔疾书。第一次花费如此长的时间和如此多的精力,完成一篇论文,其中的艰辛与困难难以诉说,但曲终幕落后留下的滋味,值得我一生慢慢品尝。

敲完最后一个字符,重新从头细细阅读早已不陌生的文字,我感触颇多。虽然其中没有什么值得特别炫耀的成果,但对我而言,是宝贵的。它是无数教诲、关爱和帮助的结果。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教师徐老师。从初稿到定稿,徐老师不厌其烦,一审再审,大到篇章布局的偏颇,小到语句格式的瑕疵,都一一予以指出。题和解决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