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参数优化
- 格式:pdf
- 大小:659.75 KB
- 文档页数:56
db2数据库优化方案随着企业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数据库的性能优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众多数据库中,DB2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针对DB2数据库的优化方案,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效率。
一、合理设计数据库结构良好的数据库设计是优化数据库性能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设计数据库结构的准则:1. 使用适当的数据类型:根据数据的特性选择适当的数据类型,减小存储空间的占用,提高查询和更新速度。
2. 设计有效的主键和外键:将主键和外键应用到表的关键字段上,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并加速查询操作。
二、合理设置数据库参数通过调整数据库参数,可以改善DB2的性能表现。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库参数设置建议:1. 缓冲池设置:调整缓冲池的大小,使得主要用于查询的表和索引可以被缓存,减少磁盘I/O操作。
2. 日志设置:根据业务需求设置日志的大小和数量,以平衡事务处理的性能和数据恢复的能力。
3. 并发设置:根据并发操作的需求和服务器硬件性能合理设置并发连接数和锁定策略,以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三、优化查询语句优化查询语句可以提高DB2数据库的性能和响应时间。
以下是一些优化查询语句的建议:1. 使用索引:根据查询的字段和条件创建适当的索引,加快查询速度。
2. 正确使用JOIN操作:避免使用不必要的JOIN操作,优化表之间的关联关系,减少查询的复杂性。
3. 避免全表扫描:尽量避免使用SELECT *的方式查询数据,只选择需要的字段,减少数据库的负载。
四、定期维护数据库定期维护数据库可以确保数据库的正常运行和优化性能。
以下是一些数据库维护的建议:1. 优化表和索引:根据数据库的使用情况定期重新组织表和索引,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和最佳性能。
2. 清理无用数据:定期删除或归档不再使用的数据,减少数据库的存储空间占用。
3. 备份和恢复策略:制定完备的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策略,以防止数据丢失和灾难恢复。
五、硬件优化优化数据库的硬件环境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内存配置优化a) 缓冲池(Buffer Pool)增加缓冲池大小以减少磁盘I/O:sql代码:ALTER BUFFERPOOL IBMDEFAULTBP SIZE 250000为不同的表空间创建专用缓冲池:sql代码:CREATE BUFFERPOOL BP_USERDATA SIZE 100000 PAGESIZE 32K b) 排序堆(Sort Heap)调整SORTHEAP参数:sql代码:UPDATE DB CFG FOR database_name USING SORTHEAP 1024 c) 包缓存(Package Cache)增加PCKCACHESz参数:sql代码:UPDATE DB CFG FOR database_name USING PCKCACHESz 640 I/O 优化a) 预读(Prefetch)调整PREFETCHSIZE参数:sql代码:UPDATE DB CFG FOR database_name USING PREFETCHSIZE 32 b) 异步I/O启用DFTDBHEAP参数:sql代码:UPDATE DB CFG FOR database_name USING DFTDBHEAP AUTOMATIC日志配置a) 日志缓冲区增加LOGBUFSZ参数:sql代码:UPDATE DB CFG FOR database_name USING LOGBUFSZ 1024 b) 日志文件大小调整LOGFILSIZ参数:sql代码:UPDATE DB CFG FOR database_name USING LOGFILSIZ 16384 锁管理a) 最大锁数增加MAXLOCKS参数:sql代码:UPDATE DB CFG FOR database_name USING MAXLOCKS 20 b) 锁列表大小调整LOCKLIST参数:sql代码:UPDATE DB CFG FOR database_name USING LOCKLIST 8192 并发控制a) 最大应用程序数增加MAXAPPLS参数:sql代码:UPDATE DB CFG FOR database_name USING MAXAPPLS 400 b) 代理数调整NUM_POOLAGENTS参数:sql代码:UPDATE DBM CFG USING NUM_POOLAGENTS 100统计信息收集a) 自动统计信息收集启用AUTO_RUNSTATS:sql代码:UPDATE DB CFG FOR database_name USING AUTO_RUNSTATS ON b) 统计信息采样调整统计信息采样率:sql代码:UPDATE DB CFG FOR database_name USING AUTO_SAMPLING YES 查询优化器a) 优化级别设置OPTLEVEL参数:sql代码:UPDATE DB CFG FOR database_name USING OPTLEVEL 5表空间管理a) 自动存储启用自动存储:sql代码:CREATE TABLESPACE ts_name MANAGED BY AUTOMATIC STORAGE b) 表空间扩展设置自动扩展:sql代码:ALTER TABLESPACE ts_name AUTORESIZE YES索引优化a) 索引重组定期重组索引:sql代码:REORG INDEXES ALL FOR TABLE table_name分区表对大表使用分区:sql代码:CREATE TABLE table_name (...) PARTITION BY RANGE(column_name) (...)压缩启用表压缩:sql代码:ALTER TABLE table_name COMPRESS YES并行度调整INTRA_PARALLEL参数:sql代码:UPDATE DB CFG FOR database_name USING INTRA_PARALLEL YES 监控和诊断a) 启用活动监控:sql代码:UPDATE DBM CFG USING DFT_MON_BUFPOOL ONUPDATE DBM CFG USING DFT_MON_LOCK ONUPDATE DBM CFG USING DFT_MON_SORT ONUPDATE DBM CFG USING DFT_MON_STMT ONb) 使用db2top工具实时监控性能c) 定期检查db2diag.log文件。
DB2数据库优化策略当涉及到DB2数据库优化时,具体的案例取决于数据库的具体情况和性能问题。
请注意,这些只是一些常见的DB2优化案例和步骤。
具体的优化策略取决于您的特定情况和需求。
在进行任何优化之前,建议先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和性能测试,以确保所选的优化策略能够真正解决您的问题并带来显著的性能提升。
一.索引优化:识别慢查询:首先,通过慢查询日志或性能监控工具识别慢查询。
分析查询:查看查询的执行计划,确定是否可以利用索引加速查询。
创建或优化索引:如果发现缺少必要的索引,创建索引;如果存在冗余或低效的索引,则进行优化或删除。
二.查询优化:重写复杂查询:将复杂的联接和子查询重写为更高效的查询方式,例如使用JOIN替代子查询。
使用合适的函数:避免在查询中使用复杂的函数,这可能会影响索引的使用和查询性能。
三.数据库设计优化:规范化:确保数据库表结构经过规范化,以减少数据冗余和潜在的更新、插入和删除异常。
反规范化:在适当的情况下,通过反规范化来提高查询性能,减少数据检索的复杂性。
四.硬件和配置优化:增加内存:提高数据库缓冲池的大小,以便数据库可以缓存更多的数据和索引。
使用更快的存储:选择高性能的硬盘或使用SSD来提高I/O性能。
调整数据库配置参数:根据数据库的工作负载和硬件资源,调整数据库的配置参数,如缓冲池大小、线程数等。
五.监控和调优:定期监控数据库性能:使用性能监控工具定期检查数据库的性能指标,如CPU利用率、磁盘I/O、查询响应时间等。
调整优化策略:根据监控结果,定期评估和调整优化策略,以保持数据库的最佳性能。
六.并发和负载管理:资源争用管理:分析并解决多个用户或应用程序之间的资源争用问题,确保数据库资源得到合理分配。
分区:使用分区技术将大型表和索引分成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片段,以提高管理和查询性能。
七.定期维护:数据库维护:定期进行数据库维护,如重建索引、清理旧数据、更新统计信息等,以保持数据库性能和效率。
DB2数据库性能优化
一、建立索引
(1)添加新索引
在DB2中,可以使用CREATEINDEX命令来建立索引。
通过添加索引来提高SQL语句的执行效率。
建议在经常使用的字段上建立索引,例如,WHERE子句中的字段,GROUPBY子句中的字段,ORDERBY子句中的字段或者连接条件中的字段。
(2)更新索引
如果表中的数据经常发生变化,则建议定期更新索引。
DB2有一项特殊的REORG操作,可以重新建立表中的索引,以提高查询效率。
(3)复合索引
在DB2中,可以使用复合索引来建立索引,以便提高查询效率。
复合索引可以使用多个字段,比普通索引更有效地提高查询速度。
二、查询优化
(1)使用合适的连接方式
(2)使用合适的排序方式
(3)使用子查询
(4)尽量少使用通配符
(5)尽量少使用函数
(6)查询中使用表别名
(7)使用EXISTS和NOTEXISTS
(8)使用适当的索引
三、周期性维护
(1)定期检查磁盘空间
(2)定期检查表和索引
(3)定期更新统计信息
(4)定期重新排序和重新组织表
(5)定期检查死锁
四、构造良好的数据模型
(1)正确定义数据字段
(2)使用算法优化数据存储
(3)及时删除无用的数据
(4)构造适当的表结构
五、其他
(1)设置合理的日志文件。
DB2优化工具使用DB2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由IBM开发和维护。
它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和可伸缩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级应用程序中。
为了提高DB2数据库的性能和效率,IBM提供了一系列优化工具。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和数据库管理员识别和解决性能问题,并提供了一些自动化功能来优化数据库的配置和操作。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DB2优化工具:1. db2expln:这是一个命令行工具,用于分析SQL语句的执行计划。
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识别潜在的性能问题,并提供优化建议。
使用db2expln可以确定是否需要重新设计查询或创建索引以提高性能。
2. db2exfmt:这是一个命令行工具,用于格式化和显示执行计划。
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查询的执行过程,包括访问路径、筛选条件和连接方式等。
通过db2exfmt,开发人员可以判断是否有必要进行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3. db2advis:这是一个命令行工具,用于生成性能优化建议。
它基于历史性能数据和配置信息分析数据库的工作负载,并提供建议以改进性能。
通过db2advis,数据库管理员可以了解数据库的当前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优化性能。
4. db2pdcfg:这是一个命令行工具,用于自动配置数据库参数。
通过分析数据库的工作负载和系统资源等信息,db2pdcfg可以自动调整数据库的参数设置,以提供最佳性能。
使用db2pdcfg可以减少手动调整参数的工作量,并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5. db2top:这是一个命令行工具,用于实时监控数据库性能。
它可以显示当前的数据库活动、查询性能和系统资源使用情况等信息。
使用db2top可以及时发现性能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6. IBM Data Studio:这是一个图形化工具,提供了丰富的功能用于优化DB2数据库。
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和数据库管理员进行查询优化、索引管理和性能监控等工作。
使用IBM Data Studio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数据库性能,并提供可视化的界面来执行优化操作。
合理调优 提高■ 河南 刘进京下面重点介绍四个方法来提高日志的效能。
优化配置日志参数与DB2参数有NEWLOGPATH状态,需要做全备份后数据库才能使用。
对于主日志数目(LOGPRIMARY)来说,其空间是预先分配的,用于记录事务的处理。
日志需要的磁盘空间一定的,不管其内容是空的还是写满的。
主日志文件最大数目是256,默认为3。
一般来说,只用主日志就可以满足日常的数据库运行所需。
如果LOGPRIMARY的值设置的过小,就可能会总遇到“log-full”的情况。
如果DB2总是分配辅助日志,就说明主日志大小不够。
对于高负载的OLTP系当分配的日志数达到规定的最大数目,还不能完成当前事务,则前事务会被撤销并返回错误信息。
辅助日志一旦分配,就会一直存在直到数据库去激活。
LOGSECOND 默认值为2,设置范围从0到254。
如果将其设置为-1,表示启用无限日志。
优化日志缓冲区参数对于日志缓冲区LOGBUF Z来说,是关系到日志读写性能的重要参数,其用来定义缓冲区的内存大小,使日志I/O更加高效。
日志缓冲已满是日志写回磁盘的关键OLTP应用调优的合适起点。
执行UPDATEUSING LOGBUFZ可以对其进行调整。
OLAP初始值需小而定。
64 GB的内LOGBUFSZ等。
当然,根据系统的工作符合而定。
不过日志越好,其可能对系统性能造成影响。
来减少日志数据。
如果预计在一个表上大批量操作,可NOT LOGGED INITIALLY。
对于临时表(包含声明的全局临时表和创建来说,一般作为中间数据的中转之用,和删除等上使用MOT使其不记录到数据时,使通过SQL引擎直接写数据页,这样就不且速度很速率高的情况,O次数高。
例如,照和应用程序快照显示提交的数目非常高等。
对应的优化措施是率,如果因为因为日志缓冲区太小导致出现日志磁盘O瓶颈,可的大小,通SNAPDB(数据库快照)LOG_BUFFER_FULL(除)进行监控来确定。
DB2的参数配置说明DB2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它支持在各种计算环境中存储、操作和检索数据。
在使用DB2时,通过合理的参数配置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靠性。
以下是关于DB2参数配置的详细说明。
1.内存参数配置:1.1DB2_MEM_PERCENT:指定了DB2实例可使用的内存百分比,默认值为100。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此参数,以确保系统有足够的内存资源运行DB21.2DB2_MAX_IOSERVERS:指定了DB2实例可以使用的最大IO服务器数目,默认值为10。
可以根据服务器的硬件配置和负载情况调整此参数,以获得更好的IO性能。
1.3DB2_MAX_MEMORY:指定了DB2实例可以使用的最大内存量,默认为系统可用内存的一半。
可以根据系统的内存情况和负载调整此参数,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2.查询优化参数配置:2.1DB2_PARALLEL_IO:指定是否允许并行IO,默认为OFF。
可以在高负载环境下启用此参数,以提高查询性能。
2.2DB2_PARALLELISM:指定了DB2查询的并行度,默认为1、可以根据系统的CPU核心数和负载情况调整此参数,以提高查询的并行执行能力。
2.3DB2_STMT_CONC:指定了单个DB2会话中并行执行的最大语句数目,默认为1、可以根据系统的负载情况调整此参数,以提高并行执行的效率。
3.缓存参数配置:3.1DB2_NUM_IOSERVERS:指定了DB2实例可以使用的IO服务器数目,默认为10。
可以根据服务器硬件配置和负载情况调整此参数,以提高IO性能。
3.2DB2_NUM_CHEKBUFFERS:指定了每个缓冲池中的检查缓冲区数目,默认为100。
可以根据系统的内存情况和负载调整此参数,以提高缓存的性能。
3.3DB2_LOGFILSIZ:指定了每个日志文件的大小,默认为64MB。
可以根据系统的IO性能和重做日志的生成速度调整此参数,以避免日志文件的频繁切换。
数据库_DB2数据库优化DB2数据库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由IBM开发和维护。
为了提高DB2数据库的性能和效率,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优化操作。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DB2数据库优化方法。
1.确保合适的硬件配置:DB2数据库的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底层硬件的性能。
因此,为了获得最佳性能,需要确保数据库运行在合适的硬件配置下。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处理器、内存和磁盘配置。
2.优化数据库设计: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可以通过合理的表设计、索引设计和关联设计来减少数据的冗余和重复,从而提高查询和更新的效率。
3.数据库分区:当数据库中的数据量增加时,可以考虑对数据库进行分区,将数据划分为多个分区存储。
这样可以提高查询和更新的效率,减少锁冲突,并且可以利用多个处理器并行处理多个分区。
4.合理使用索引:索引是提高数据库查询性能的重要手段。
在创建索引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列和索引类型,并避免创建过多的索引,以防止影响更新操作的性能。
5.定期收集统计信息:收集数据库表的统计信息可以帮助DB2优化器生成更高效的查询计划。
可以使用DB2提供的统计信息收集工具来定期收集表的统计信息,并确保统计信息是最新的。
6.合理设置数据库参数:DB2数据库有很多参数可以进行优化配置。
这些参数包括缓冲池大小、日志文件大小和数据库连接数等。
通过合理设置这些参数,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7.优化SQL查询语句:SQL查询语句的性能直接影响数据库的性能。
可以通过使用合适的连接方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子查询和关联查询等方式来优化查询语句。
8.避免长事务:长时间运行的事务会占用数据库资源,影响其他查询和更新操作的性能。
因此,需要尽量避免长时间运行的事务,或者使用事务分解等方式将长事务分解为多个短事务。
9.定期清理无用数据:数据库中的无用数据会占用磁盘空间,并影响查询和更新操作的性能。
因此,需要定期清理无用数据,例如删除过期的日志文件、归档数据和临时表等。
DB2数据库性能优化1.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结构:合理的数据库结构对于性能优化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设计数据库的表结构、关系和索引,可以减少查询和数据操作的复杂度,提高数据库的响应速度。
2.使用合适的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可以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提高数据的存取速度。
例如,使用整型数据类型代替字符类型可以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和索引的大小,提高查询的效率。
3.创建适当的索引:索引是提高查询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创建合适的索引,可以加快查询速度和数据检索的准确性。
但是过多的索引会增加数据写入的开销,因此需要权衡索引的创建和维护的成本。
4.优化查询语句:查询是数据库操作中最常见的操作,优化查询语句可以显著提升数据库的性能。
在编写查询语句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复杂的连接和子查询,选择合适的查询优化器,使用合适的查询计划,提高查询的效率。
5.控制事务的粒度和并发访问:合理的控制事务的粒度和并发访问可以减少锁冲突和等待,提高并发操作的效率。
通过合理设置数据库的并发模式、锁策略和事务提交的时机,可以有效提高数据库的并发性能。
6.适当的内存配置:DB2数据库可以通过内存缓存提高数据的读取和写入速度。
合理的内存配置可以减少磁盘I/O操作,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通过调整数据库的缓存大小、内存池和高速缓存参数,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7.定期维护和优化:定期维护和优化是保持数据库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进行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数据清理和压缩、表和索引的重组和优化等工作,可以保持数据库的健康运行和高效性能。
8.监控和调优工具的使用:DB2数据库提供了丰富的监控和调优工具,可以帮助管理员追踪和诊断数据库的性能问题。
通过使用这些工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数据库的性能瓶颈,提高数据库的运行效率。
总结起来,DB2数据库性能优化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数据库结构、查询语句、系统配置和运行环境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优化和维护,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DB2数据库的性能和运行效率。
DB2的参数配置说明1.数据库配置参数:-DFT_DEGREE:默认配置为1,表示数据库服务器可以并行处理的任务数量。
可以根据服务器硬件配置调整此参数,以提高并行处理能力。
-MAXAPPLS:默认配置为100,表示数据库支持的最大并发连接数。
如果数据库负载较高,可以适当增加此值。
-LOCKLIST:默认配置为200,表示数据库锁的最大数量。
如果数据库经常出现锁冲突,可以适当增加此值。
-SHEAPTHRES:默认配置为0,表示数据库共享内存区域的大小。
可以根据数据库工作负载的大小调整此值,以提高性能。
2.缓冲池参数配置:-PCKCACHESZ:控制预编译包缓冲池的大小,为了提高性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此参数。
-HADR_SYNCMODE:用于配置DB2的高可用性和灾难恢复功能。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异步或同步模式。
-LOGFILSIZ:表示数据库日志文件的最大大小。
可以根据数据库运行情况和可用存储空间来调整此参数。
-UTIL_HEAP_SZ:用于配置数据库工具的堆大小。
可以根据数据库工具的需求来调整此值,以提高操作效率。
3.SQL优化参数配置:-STMTHEAP:用于配置SQL语句的堆大小。
可以根据SQL语句的复杂度和数据量来调整此参数,以提高查询性能。
-STMM:表示是否开启自动内存管理功能。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开启或关闭。
-OPT_MEMORY:表示查询优化器使用的内存大小。
可以根据查询复杂度和数据量来调整此值,以提高查询性能。
-DIAGLEVEL:用于配置记录诊断信息的级别。
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此参数,进行问题排查和性能优化。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DB2参数配置说明,根据实际需求和数据库运行情况,可以调整这些参数来达到最佳的性能和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调整参数配置时应谨慎,并进行充分测试和验证,以避免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数据库_DB2数据库优化关键信息项:1、优化目标:明确 DB2 数据库性能提升的具体指标和期望效果。
2、优化范围:涵盖数据库的架构、表结构、索引、存储过程等方面。
3、优化时间节点:规定各个优化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4、优化费用:包括咨询费、实施费、维护费等各项费用的明细和支付方式。
5、服务保障:对优化效果的保障期限和售后服务内容。
6、违约责任:双方在违反协议条款时应承担的责任和赔偿方式。
1、引言本协议旨在规范和明确关于数据库_DB2 数据库优化的相关事宜,以提升数据库的性能和效率,满足业务需求。
11 背景随着业务的发展,现有的 DB2 数据库在性能方面出现了一定的瓶颈,需要进行优化以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
2、优化目标21 性能提升指标将数据库的查询响应时间缩短X%,数据加载速度提高X%,并发处理能力提升X个连接。
22 资源利用率优化降低 CPU 使用率X%,减少内存占用X%,优化存储空间利用率。
3、优化范围31 数据库架构评估与调整审查现有数据库架构,包括但不限于分区策略、表空间设置等,提出合理的调整建议。
32 表结构优化分析表的字段类型、长度、约束条件等,进行必要的修改和优化。
33 索引优化评估现有索引的合理性,删除不必要的索引,创建缺失的关键索引。
34 存储过程优化检查存储过程的逻辑和执行效率,进行代码优化和参数调整。
35 数据库配置参数调整根据硬件资源和业务特点,优化数据库的各项配置参数。
4、优化时间节点41 需求调研与分析阶段从协议签订之日起,具体时间内完成对现有数据库的全面调研和需求分析。
42 优化方案设计阶段在需求分析完成后的具体时间内,提交详细的优化方案。
43 优化实施阶段优化方案经双方确认后,在具体时间内完成优化实施工作。
44 测试与验收阶段优化实施完成后,进行具体时间的系统测试和性能评估,确保达到优化目标。
5、优化费用51 咨询费用根据需求调研和方案设计的工作量,收取咨询费具体金额。
db2数据库性能参数优化笔记整理1、Application Support Layer Heap Size (ASLHEAPSZ)它是app和agent通信的buffer,占用实例共享内存空间。
监控:get snapshot for all on | grep –i “Rejected Block Remote Cursor requests”Rejected Block Remote Cursor requests = 2283如果Rejected Block Remote Cursor requests值比较高,增大ASLHEAPSZ值,直到该值为0配置:update dbm cfg using aslheapsz 202、Maximum Requester I/O Block Size (RQRIOBLK)它是client和server通信的buffer,占用每个agent的私有内存空间。
监控:无法监控配置:建议设置为最大值64K,缺省32767bytes,(设到最大值不会影响其它性能)update dbm cfg using rqrioblk 655363、Sort Heap Threshold (SHEAPTHRES)私有模式排序空间最大阀值,值=并发数×SORTHEAP监控:需要打开sort监控开关-db2 update monitor switches using sort onget snapshot for dbm | grep –i “sort”如果Post threshold sorts值比较大,增加SORTHEAP 、SHEAPTHRES参数值如果(Piped sorts accepted/Piped sorts requested)值比较低,增加SORTHEAP 、SHEAPTHRES参数值配置:update dbm cfg using sheapthres 800004、Enable Intra-Partition Parallelism (INTRA_PARALLEL)在SMP环境中打开该选项,提高表和索引扫描速度监控:list applications看application对应的Agents(# of Agents)数目是否大于1 配置:update dbm cfg using intra_parallel yes5、Maximum Query Degree of Parallelism (MAX_QUERYDEGREE)指定一个SQL语句的最大subagent数目,当INTRA_PARALLEL 值为yes时该参数起作用。
DB2 UDB性能调优目录DB2 UDB性能调优文档 (1)目录 (3)1.文档说明 (4)2.数据库配置 (5)3.性能监控 (16)4.性能优化 (26)5.附录 (58)1.文档说明1.1目的本文档用于指导DB2 UDB数据库的参数配置、性能监控、性能优化,它提供了DB2性能问题处理的通用思路和常规解决办法。
1.2术语及说明本文提及术语来自于信息中心以及IBM官方网站。
2.数据库配置优化在进行系统分析确定性能问题的根源时,要先检查数据库的配置,这包括DB2注册变量(Registry Variable)、DBM参数、DB参数等。
如果发现是配置的问题,那么就可以通过调整配置来解决问题。
2.1硬件配置首先,需要确认CPU的配置。
其他的硬件配置都可以从CPU配置进行推导。
而CPU应该采取什么配置,可以从现有系统的经验来进行判断。
例如:一个新系统需要处理超出现有系统50%的用户请求,且每个用户运行的SQL语句的复杂度也与现有系统类似,那么我们就可以假设新系统需要超出现有系统50%的CPU能力。
内存的主要作用是避免I/O操作。
通常来说,拥有更多内存的系统性能更好。
我们认为为每个处理器内核配置4~8GB内存是相对合适的。
对于使用RAID存储的情况,通常应该为每个处理器内核配置最少10~20个磁盘。
为DB2事务日志分配专门的专用的磁盘。
这是因为日志I/O特性与DB2容器有很大的不同。
日志I/O与其它类型的I/O的竞争可能导致日志成为一个瓶颈,尤其是对于那些有大量数据行写入行为的系统。
2.2操作系统配置2.2.1 AIX配置如果DB2运行在AIX系统上,建议使用VMO命令将系统参数maxperm%设置为90,maxclient%设置为90,minperm%设置为3,lru_file_repage设置为0。
我们可以使用”vmo -a”命令(在AIX 6.1中,需要使用” vmo -a -F”命令)查看VMM 参数。
reorgchk,检查table index 是否需要重组。
reorg 重组,重新放置数据位置。
runstats 统计信息,可以优化查询器一个完整的日常维护规范可以帮助 DBA 理顺每天需要的操作,以便更好的监控和维护数据库,保证数据库的正常、安全、高效运行,防止一些错误重复发生。
由于DB2使用CBO作为数据库的优化器,数据库对象的状态信息对数据库使用合理的 ACCESS PLAN 至关重要。
DB2 优化器使用目录统计信息来确定任何给定查询的最佳访问方案。
如果有关表或索引的统计信息已过时或者不完整,则会导致优化器选择不是最佳的方案,并且会降低 执行查询的速度。
当数据库里某个表中的记录变化量很大时,需要在表上做REORG操作来优化数据库性能一、完整的REORG表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数据库对象的大量操作,如反复地删除表,存储过程,会引起系统表中数据的频繁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也要考虑对系统表进行REORG操作。
一个完整的REORG表的过程应该是由下面的步骤组成的:RUNSTATS -> REORGCHK -> REORG -> RUNSTATS -> BIND 或REBIND注:执行下面命令前要先连接数据库1 RUNSTATS由于在第二步中REORGCHK时可以对指定的表进行RUNSTATS操作(在REORGCHK时指定UPDATE STATISTICS),所以第一步事实上是可以省略的。
2 REORGCHK在对表数据进行许多更改之后,逻辑上连续的数据可能会位于不连续的物理数据页上,在许多插入操作创建了溢出记录时尤其如此。
按这种方式组织数据时,数据库管理器必须执行其他读操作才能访问顺序数据。
另外,在删除大量行后,也需要执行其他的读操作。
表重组操作会整理数据碎片来减少浪费的空间,并对行进行重新排序以合并溢出记录,从而加快数据访问速度并最终提高查询性能。
还可以指定根据特定索引来重新排序数据,以便查询时通过最少次数据读取操作就可以访问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DB2监控与调优技巧随着现代企业对数据存储和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数据库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DB2是IBM的一款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级应用中。
在使用DB2进行数据管理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监控和调优技巧来保证其高效性和可靠性。
一、DB2监控技巧1. 监视系统资源使用情况在使用DB2进行数据管理时,我们需要关注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性能瓶颈。
可以使用IBM提供的一些监控工具来监视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例如db2top、db2pd等工具。
通过使用这些工具,我们可以快速了解系统资源使用情况,及时发现性能瓶颈并进行调整。
2. 监视数据库活动除了监视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外,我们还需要监视数据库的活动情况。
可以使用db2diag命令查看数据库操作日志,查看数据库的活动情况并及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此外,可以使用db2pd命令查看数据库锁定、响应时间等信息,也可根据情况对数据库进行调整和优化。
3. 周期性维护在长时间的数据库运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类似磁盘碎片等问题,导致系统资源使用效率下降。
因此,我们需要定期进行数据库维护工作,例如备份和还原数据库、重建索引、收缩日志等操作,以保证数据库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二、DB2调优技巧1. 参数调整在使用DB2进行数据管理时,我们需要根据业务需求来调整DB2的参数,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例如,我们可以调整DB2的缓存大小、线程数、日志文件大小等参数,以达到更好的性能表现。
2. 建立索引索引是数据库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效率。
在使用DB2进行数据管理时,我们需要针对数据库中经常查询的列建立索引,以加快查询速度。
此外,我们还需要定期检查并优化索引的性能。
3. 批量提交在进行大量数据处理时,我们可以采用批量提交的方式,以减少数据库服务器的负担。
如果逐条提交数据,会导致数据库频繁切换工作状态,从而影响数据库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