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防火设计

建筑防火设计

建筑防火设计
建筑防火设计

浅谈建筑防火设计

摘要:由于很多建筑的设计人员不重视建筑物的防火设计,或者

由于防火设计不科学等因素,导致了很多建筑物在后期使用中发生了重大的火灾的事故,给人民财产带来重大的损失,我根据自己的多年从业经验以及对防火设计的了解,简单分析下建筑中的防火设计,希望能给其他的建筑设计者带来一些新的思想,下面我就从建筑防火;消防灭火、给水系统; 空调、采暖以及通风系统的防火;防排烟系统;电气火灾以及防火报警控制系统;建筑物防雷电措施

等一些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物;防火设计;安全设计

abstract: the stock ownership incentive is a modern personnel management reform an important incentive innovation, he created a business miracle be obvious to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can not ignor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equity incentive to bring. in the real conditions, how to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the equity incentive, equity incentive can better serve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this article 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order to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equity incentive, make our national enterprises can make good use of this kind of incentive tools.

key words: equity incentive; corporate governance;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第一部分:术语 1、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 注:建筑高度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2、裙房 在高层建筑主体投影范围外,与建筑主体相连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 m的附属建筑。 3 、重要公共建筑 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的公共建筑。 4、商业服务网点 设置在住宅建筑的首层或首层及二层,每个分隔单元建筑面积不大于300m2的商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 5、高架仓库 货架高度大于7m且采用机械化操作或自动化控制的货架仓库。 6、半地下室 房间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面的平均高度大于该房间平均净高1/3,且不大于1/2者。 7、地下室 房间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面的平均高度大于该房间平均净高1/2者。 8、明火地点 室内外有外露火焰或赤热表面的固定地点(民用建筑内的灶具、电磁炉等除外)。 9、散发火花地点 有飞火的烟囱或进行室外砂轮、电焊、气焊、气割等作业的固定地点。 10、耐火极限 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至失去承载能力、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所用时间,用小时表示。 11、防火隔墙 建筑内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区域且耐火极限不低于规定要求的不燃性墙体。 12、防火墙 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建筑或相邻水平防火分区且耐火极限不低于的不燃性墙体。 13、避难层(间) 建筑内用于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及其烟气危害的楼层(房间) 14、安全出口 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和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 15、封闭楼梯间 在楼梯间入口处设置门,以防止火灾的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16、防烟楼梯间 在楼梯间入口处设置防烟的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统称前室)等设施,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防火门,以防止火灾的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17、避难走道 采取防烟措施且两侧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火隔墙,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 18、闪点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性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或固体的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

建筑消防教学大纲

《建筑消防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建筑消防工程(Building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课程号: 30509120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32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建筑消防关系到建筑物内人员的生命和财产的防火安全,事关重大,尤其是高层建筑。建筑消防内容涉及到建筑学、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多个不同的专业门类,内容广泛,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需要各个专业相互密切配合。为使学生对建筑消防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特开设本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和掌握消防基础知识和建筑消防各个子系统(建筑防火、消防给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的主要工程内容、技术手段、设计要求以及基本的设计参数。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消防基础知识3学时 第一节燃烧原理 第二节可燃物的燃烧特点及燃烧产物 第三节火灾 第四节建筑消防系统及消防方针 本章的重点是燃烧的基本原理、可燃物的燃烧特点和火灾的发生发展过程,难点是燃烧的基本原理、可燃物的燃烧特点。 第二章建筑防火6学时 第一节建筑总平面防火 第二节建筑防火分区 第三节安全疏散设计 第四节建筑耐火设计 本章的重点是建筑总平面防火、建筑防火分区、安全疏散设计的消防措施内容要求,难点是如何把这些内容要求和实际工程结合起来。 第三章消火栓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6学时 第一节消火栓给水系统 第二节消火栓系统用水量 第三节消火栓的布置 第四节消火栓系统的水力计算 第五节消火栓给水系统的供水设施 第六节消火栓给水系统的超压和水锤 第七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建筑设计防火审核

建筑设计防火审核 审批项目名称:建筑设计防火审核(审核类) 审批项目编号:DXXSCGA001-2002(行审C类公安001号-2002年) 审批项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条,(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号公布自1998年9月1日起施行) 项目收费依据:本审批项目不收费 审批总时限:一般工程的审核时限为10个工作日 审批程序: 一、受理 1、图纸和资料由建设单位(甲方)报审,报审时需持建设单位介绍信,并填写《建筑消防设计防火审核申报表》等表格,表中的联系人须填本单位能及时联系上的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总工)名单,建设单位应在申报表上盖章。 2、工程设计图纸按统一规格(20厘米×30厘米)装订成册,并装入城乡建设档案馆规定的标准图盒内。 3、报审的图纸应为全套正式蓝图,具体包括: (1)、总平面图(包括工程周围现状、工程位置、总平面布置及室外消防设施、储存方式等); (2)、建筑平、立、剖面图; (3)、室内、室外有关消防的设计图,具体包括: A、防火分区设计、防烟分区设计等; B、室内、室外消防供水设计、消火栓平面设计、消防水箱、水池、水泵房设计

等; C、消防供电设计、火灾自动报警设计、火灾联动控制设计等; D、暖通空调设计、防排烟设计等; E、可燃气体系统及其保护措施设计; F、自动灭火系统设计; G、移动式灭火器材配置设计; H、其他须报送的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 4、必要的设计任务书、说明书、计算书、消防设计专篇、水、电、使用原料和生产的半成品、成品的理化性质、数量和运输、储存方式等资料;送审的图纸需盖设计单位图纸报审专用章。内装修设计图纸除满足以上的要求外,还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设计图纸必须是有设计资格单位设计的正式蓝图,并盖设计单位图纸报审专用章; (2)建设单位应提供有关装修材料、品种、数量、使用部位及防火装修材料的检测报告等材料;内装修设计图纸可由建设单位、产权单位或物业管理单位报(3)工程竣工验收需提交下列材料: A、申请报告; B、装修改造方案(包括工程概况、消防设计说明等) C、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D、电气设备、电气线路敷设及照明灯具安装图; E、改变或新增设的消防部分设计图(包括消防用水、通风、空调、煤气供应、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防排烟设施及移动灭火器材配置图)。 F、提交装修所用材料的名称、品种、数量、使用部位(包括顶棚、墙面、地面、隔断)及各部位使用材料燃烧性能等级的检测证明;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7 大型生产厂房需要注意防火,下面小编跟大家分享一下厂房仓库防火规范,以供参考! 1 火灾危险性分类 1.1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应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划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类,并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1.2 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厂房或防火分区 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当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当符合下述条件之 一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1 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小于5%或丁、戊 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至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 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 2 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油 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且油漆工段占所在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大于20%。 1.3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应根据储存物品的性质和储存物品中的可燃物数量等因素 划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类,并应符合表3.1.3的规定。

表1.3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1.4 同一座仓库或仓库的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不同火灾危险性物品时,仓库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应按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物品确定。 1.5 丁、戊类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当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1/4或可燃包装体积大于物品本身体积的1/2时,应按丙类确定。

对小型剧场类建筑在防火设计审核中的几点建议

对小型剧场类建筑在防火设计审核中的几点建议1现实工作中小型剧场的发展态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需求的变化, 剧场、电影院、俱乐部等建筑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 1数量不断增加 随着改革开放, 社会文化活动的不断增加, 新兴剧场类的建筑不断增加, 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自20 世纪80 年代至90 年代初期, 各大机关单位先后投建了礼堂, 如: 城建集团、总后、通信兵、中铁建、中央党校、中组部等, 这些礼堂规模多在1200 人至1500 人之间,多用于开大会、做报告、放电影, 也有一些文艺演出, 这些场所室内消防设施, 一般只有室内消火栓。自90 年代以后, 国安剧场、海淀剧院、五道口工人俱乐部、海淀工人文化宫、海淀少年宫、中国剧院、八一剧场、北图放映厅、华星剧场等专业放映、演出场所不断涌现, 特别是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各大院校乃至部分中学的校内礼堂或报告厅大批增加, 其功能多是集报告、会议、演出、放映于一体, 设施先进, 规模多在600 人到 1500 人之间。据不完全统计, 海淀区共有此类建筑60多个, 在消防审验及日常管理中, 都需要比较明确的管理标准。 1.2大厅面积变小, 小厅数量大增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专业的放映、演出场所以多厅、多场次放映来适应不同观众的需求, 因此大厅变小、小厅数量增加成为新建剧场类建筑的共同特征。以华星国际影城为例, 一个大厅容纳 445 人, 四个小厅分别容纳370 人、170 人、120 人、30 人不

等; 以正在建设中的海淀工人文化宫为例, 一个大厅容纳 390 人, 两个小厅分别容纳60 人。 1.3商业氛围浓重, 追求豪华、舒适、多功能、品质高的演出、放映效果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建造的剧场类建筑, 其观众厅取消了硬板座椅, 以舒适的宽大的沙发椅替代, 设有中央空调系统, 高级音画效果, 集吃、喝、休闲、观赏影片为一体。以华夏国际影城为例, 在首层开辟多个商业门店, 引进十佳国际品牌如:DQ 冰激淋、P izza、星踪坊咖啡厅、赛百味快餐、味多美糕点等, 五个放映厅不同 影片交错放映, 从早到晚人流熙熙攘攘。2现有规范对小型剧场的有关规定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 (2001 版) (以下简称“建规”)中, 对剧场类建筑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安全出口、安全疏散、舞台部分建筑构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建筑内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950045-95 中有关剧场类内装修材料的规 定, 在设计 和防火审核中能够找到比较明确的依据, 但在消防设施方面显得比较缺乏。 2.1“建规”中有关消防设施方面的规定我国现行行业标准《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 57-2000) 中, 依据剧场的建筑规模对剧场分为四类, 其中观众厅容量300~800 座的为小型剧场。 “建规”第8.4.1 条规定超过800 个座位的剧院、电影院、俱乐部和超过1200 个座位的礼堂、体育馆应设室内消防给水。换言之,少于800 座位的小型剧场类建筑可以不设室内消火栓。

建筑设计防火要求规范2018修订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14 与《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45-95(2005年版)相比,本规主要有以下变化: 1.合并了《建筑设计防火规》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调整了两项标准间不协调的要求,将住宅建筑的高、多层分类统一按照建筑高度划分; 2.增加了灭火救援设施和木结构建筑两章,完善了有关灭火救援的要求,系统规定了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要求; 3.补充了建筑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 4.将消防设施的设置独立成章并完善了有关容;取消了消防给水系统、室外消火栓系统和防烟排烟系统设计的要求,这些系统的设计要求分别由相应的国家标准作出规定; 5.适当提高了高层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技术要求; 6.补充了有顶商业步行街两侧的建筑利用该步行街进行安全疏散时的防火要求;调整、补充了建材、家具、灯饰商店营业厅和展览厅的设计疏散人员密度; 7.补充了地下仓库、物流建筑、大型可燃气体储罐(区)、液氨储罐、液化天然气储罐的防火要求,调整了液氧储罐等的防火间距; 8.完善了防止建筑火灾竖向或水平蔓延的相关要求。 【条文说明】修订后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规定了厂房、仓库、堆场、储罐、民用建筑、城市交通隧道,以及建筑构造、消防救援、消防设施等的防火设计要求,在附录中明确了建筑高度、层数、防火间距的计算方法。主要修订容为: 1、在“建筑构造”一章中补充了建筑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 2、为便于建筑分类,将住宅建筑原按层数划分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修改为按建筑高度划分,并与原规规定相衔接;修改、完善了住宅建筑的防火要求,主要包括: 1)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时,高层建筑中的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防火分隔处的楼板耐火极限,从1.50h修改为2.50h; 2)小于等于100m的高层住宅建筑套宜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对公共部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提出了要求; 3)规定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应设置可兼具使用功能的避难房间,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 4)明确了住宅建筑疏散楼梯间的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的条件; 5)规定高层住宅建筑的公共部位应设置灭火器。 3、适当提高了高层公共建筑的防火要求: 1)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从1.50h修改为2.00h; 2)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不能按照有关要求减少; 3)完善了公共建筑避难层(间)的防火要求,高层病房楼从第二层起,每层应设置避难间; 4)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 5)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中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从30min修改为90min。 4、补充、完善了幼儿园、托儿所和老年人建筑有关防火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对于医疗建筑,要求按照

GB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6.2.9建筑内的电梯井等竖井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梯井应独立设置,井内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等。电梯井的井壁除设置电梯门、安全逃生门和通气孔洞外,不应设置其他开口; 2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井道,应分别独立设置。井壁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3建筑内的电缆井、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6.3.5 防烟、排烟、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中的管道及建筑内的其他管道,在穿越防火隔墙、楼板、和防火墙处的孔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风管穿过防火隔墙、楼板及防火墙处时,风管上的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两侧各2.0m范围内的风管应采用耐火风管或风管外壁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且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该防火分隔体的耐火极限。 9.1.2甲、乙类厂房内的空气不应该循环使用。 丙类厂房内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粉尘、纤维的空气,在循环使用前应经净化处理,并应使空气中的含尘浓度低于其爆炸下限的25%。 9.1.3为甲、乙类厂房服务的送风设备与排风设备应分别布置在不同通风机房内,且排风设备不应和其他房间的送、排风设备布置在同一通风机房内。 9.1.4 民用建筑内空气中含有容易起火或爆炸危险物质的房间,应设置自然通风或独立的机械通风设施,且其空气不应循环使用。 9.2.2 甲、乙类厂房(仓库)内严禁采用明火和电热散热器供暖。 9.2.3 下列厂房应采用不循环使用的热风供暖: 1 生产过程中散发的可燃气体、蒸汽、粉尘或纤维与供暖管道、散热器表面接触能引起燃烧的厂房; 2 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粉尘受到水、水蒸气的作用能引起自燃、爆炸或生产爆炸性气体的厂房。 9.3.2 厂房内有爆炸危险场所的排风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和有爆炸危险的房间隔墙。9.3.5 含有燃烧和爆炸危险粉尘的空气,在进入排风机前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除尘器进行处理。对于遇水可能形成爆炸的粉尘,严禁采用湿式除尘器。 9.3.8 净化或输送有爆炸危险粉尘和碎屑的除尘器、过滤器或管道,均应设置泄压装置。净化有爆炸危险粉尘的干式除尘器和过滤器应布置在系统的负压段上。 9.3.9 排除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气体、蒸汽和粉尘的排风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风系统应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2 排风设备不应布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内; 3 排风管应采用金属管道,并应直接同乡室外安全地点,不应暗设。 9.3.11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在下列部位应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70℃的防火阀: 1 穿越防火分区处; 2 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3 穿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场所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4 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 5 竖向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 注:当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均独立设置时,水平风管与竖向总管的交接处可不设置防火阀。

防火设计原理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防火设计原理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9-06-24T15:09:26.153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8期作者:连川江 [导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建筑科技的发展,民用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种情况下,防火设计理念亟待普及。但目前设计领域,尤其是刚刚工作不久的建筑师,往往对规范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刻板的记规范,而不是从防火设计的原理出发去理解规范。本文就从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原理出发,就几个常见的问题进行探究。 防火设计原理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一、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原则 1.总则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开篇中,就明确的指出,防火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建筑火灾,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 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其立意高远,是防火设计理念的出发点。首先讲到的是预防,因为无论是什么样的火灾,只要发生就会带来负面效应,所以建筑防火以防为首。白话说不着火才是最好的。 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难免会发生意外,一旦发生了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减少危害。所以在制定规范就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做到防灾减灾。在设计中,设计师既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空间与平面特征和使用人员的特点,采取提高本质安全的工艺防火措施和控制火源的措施,防止发生火灾,也要合理确定建筑物的平面布局、耐火等级和构件的耐火极限,进行必要的防火分隔,设置合理的安全疏散设施与有效的灭火、报警与防排烟等设施,以控制和扑灭火灾,最终实现保护人身安全,减少火灾危害的目的。 2、消防对于高层建筑的定义 这里面就涉及了两个标准,其一是对于住宅而言,采用27米的标准,低于27米的为多层,高于27米的为高层。而对于多层公共建筑则以24米为标准,高于24米的为高层建筑。那么24米、27米的标准依据是什么呢?因为一辆消防车在常规条件下,供水高度是一定的。通常情况下采用垂直铺设水带供水和沿楼梯铺设水带供水的方法(单干线),一般考虑消防车高度经计算为30米,考虑到火场上漏水等因素,实际供水按80%计算,即30x80%=24米。另外消防车的云梯抬升高度,目前服役中的消防车,常规的抬升高度也是24米。从以上可以看出,一辆消防车在常规条件下对高度24米的建筑有保护能力,是比较安全的。住宅建筑层高一般3米左右,27米则为9层楼,在9层的人员活动面所处的高度则为24米,同样也在消防车控制的安全范围内。同时考虑到消防队员在灭火战斗中,消防员从楼梯攀登的有利登高高度一般不大于23m,否则,人体的体力消耗很大,也不利于消防员的安全,所以住宅的高度就定位于27米,公共建筑人员可以向屋顶疏散,因此公共建筑就定位于24米。 曾经有过非洲地区的项目,在当地没有明确的消防规范,在调研了当地的消防设施条件和消防员素质后,根据实际的情况,就将我国的规范标准推荐给了当地政府,解决了设计依据的问题,并且提高了我国的声誉,还出口了一批消防设备。 二、民用建筑防火设计中易忽视的方面 1、建筑材料 对于新建建筑而言,因为有严格的审核制度,出现问题的机率并不大。但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就出现了对原有项目进行改、扩建的利用,尤其是在原来的大城市中的旧厂房,以北京为例,在大山子、酒仙桥一带就有很多这样的项目,比较有名的就是798厂区。对于改扩建建筑而言,则常常因为投资企业多为承租方,在基建上不专业,而改、扩建又常常出现在室内,通过消防验收后就开始私搭乱建,因此就需要对建筑材料的选用慎之又慎。 首先是材料的燃点,因为材料如果易燃,那么就会在火灾的时候变成燃料。这样就很容易导致火灾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同时材料的燃点低,也很容易出现材料燃烧而引发火灾的情况。不可回避的事实是,我国在公共建筑内控烟的道路上还刚刚起步,公共建筑内通常会出现吸烟情况。因此就容易导致烟头触碰到材料上引发火灾,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哈尔滨天鹅饭店火灾,就是由烟头引起的重大火灾事故。 其次是材料的成分,目前建筑主体材料一般多为无机材料,其火灾风险及隐患较小,但是装修材料则存在大量的有机物。尤其是民用建筑,无论住宅还是公共建筑,因为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势必采用大量的装修材料,这些材料在火灾中会出现大量的烟尘,并可能产生有毒害气体。这些才是真正的杀手。因为烟尘本身就不好控制,一旦这些材料的原料中出现了有毒有害物质,在火焰的灼烧下快速的传播,就会造成巨大的杀伤。甚至会加速人员的死亡。所以,选择材料的原料上,一定要关注其是否无毒无害,以及燃烧后是否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一旦是有就应该杜绝使用。例如最常见的塑料板就是这样的材料。其本身在没有经过燃烧的时候,是没有害处的,但是一旦经过火焰的灼烧,就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 此外窗帘、沙发等配饰往往也会,为了美观而大量使用易燃材料,一旦发生火灾,这些材料不仅易燃而且还会助长火势的蔓延和扩展。因此设计师在选料时就应尽量选择经过阻燃处理的建筑材料,这样才能在火灾发生的时候尽可能的阻止火势的蔓延。 材料不出现问题,那么火灾也很难发生,即使发生,也会很好控制。这也是从原理上解决消防问题的方法。 2、疏散空间的合理规划 民用建筑的疏散空间主要由楼梯间、前室、过道等组成,在住宅建筑中这些空间的体量相对较小,开发商为了减小公摊面积,往往在平面布局上会留下隐患。以某单元式高层住宅为例,以电梯厅兼做合用前室,每层四户,其中一户进入前室就需要穿过过道,而这个过道是为了电井而留置,当然电井也做了丙级防火门。乍看这一设计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结合实际生活就产生了隐患。 因为目前智能电表的普及,使得人们很少去查看电表,因此这一户型的大部分业主,就将这一公共区域改建成了自家的入户玄关,在里面放置鞋架,衣架等。众所周知建筑火灾很大的成因是电起火,而在电井的附件布置这些易燃品,无疑是给自己埋下了一颗雷,试想一旦发生火灾,这户人家将从何处逃生。而且前室又是正压区,烟尘不能进入前室,那么烟尘唯一的通道就是这户人家,这就成了雪上加霜。 在高层住宅的设计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开发商还会美其名曰赠送面积,殊不知是赠送了一个隐患。那么如何规避这一问题,根本上来说,还要靠建筑师在平面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人们的生活场景,合理的进行空间规划。 对于公共建筑而言,占用公共空间的现象就更为普遍,比如常见的商场中的前室或楼梯间,被堆放货物或杂物,更有甚者直接改成库房。再比如某国内一流医院,以治疗心脏疾病闻名,其外科病房的楼梯间被改成了开水间,还放置了热饭的蒸箱和微波炉。对于这些问题,建筑师首先应该自我批判,为什么没有给这些合理的需求留出应有的空间,其次建筑师应该考量的是如何合理规划,使得这些产生隐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 厂房和仓库 3.1 火灾危险性分类 3.1.1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应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划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类,并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表3.1.1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3.1.2 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厂房或防火分区 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当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当符合下述条件之 一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1 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小于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至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 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 2 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且油漆工段占所在防火分区建筑面 积的比例不大于20%。 3.1.3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应根据储存物品的性质和储存物品中的可燃物数量等因素 划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类,并应符合表3.1.3的规定。

表3.1.3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3.1.4 同一座仓库或仓库的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不同火灾危险性物品时,仓库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应按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物品确定。 3.1.5 丁、戊类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当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1/4或可燃包装体积大于物品本身体积的1/2时,应按丙类确定。 3.2 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 3.2.1 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可分为一、二、三、四级,相应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不应低于表3.2.1的规定。 表3.2.1 不同耐火等级厂房和仓库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本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995修订本) GBJ16-87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施行日期: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一日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城镇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采取防火措施,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建筑防火设计,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正确处理生产和安全、重点和一般的关系,积极采用先进的防火技术,做到促进生产,保障安全,方便使用,经济合理。 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一、九层及九层以下的住宅(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不超过二十四米的其他民用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二十四米的单层公共建筑; 二、单层、多层和高层工业建筑。 本规范不适用于炸药厂(库)、花炮厂(库)、无窗厂房、地下建筑、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的生产区。 注:建筑高度为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女儿墙顶部或檐口的高度。屋顶上的了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和层数内,建筑物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地面不超过1.5m者,不计入层数内。 第1.0.4条建筑防火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第2.0.1条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其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2.0.1的规定(本规范另有规定者除外)。 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表2.0.1 耐火等级

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 构件名称 墙防火墙 非燃烧体 4.00 非燃烧体 4.00 非燃烧体 4.00 非燃烧体 4.00 承重墙、楼梯间和电梯的墙 非燃烧体 3.00 非燃烧体 2.50 非燃烧体 2.50 非燃烧体 2.50 非承重外墙、疏散走道两侧的隔 墙 非燃烧体 1.00 非燃烧体 1.00 难燃烧体 0.50 难燃烧体 0.25 房间隔墙 非燃烧体 0.75 非燃烧体 0.50 难燃烧体 0.50 难燃烧体 0.25 柱支承多层的柱 非燃烧体 3.00 非燃烧体 2.50 非燃烧体 2.50 难燃烧体 0.50 支承单层的柱 非燃烧体 2.50 非燃烧体 2.00 非燃烧体 2.00 燃烧体 梁 非燃烧体 2.00 非燃烧体 1.50 非燃烧体 1.00 难燃烧体 0.50 楼板 非燃烧体 1.50 非燃烧体 1.00 非燃烧体 0.50 难燃烧体 0.25 屋顶承重构件 非燃烧体 1.50 非燃烧体 0.50 燃烧体燃烧体 疏散楼梯 非燃烧体 1.50 非燃烧体 1.00 非燃烧体 1.00 燃烧体 吊顶(包括吊顶搁栅) 非燃烧体 0.25 难燃烧体 0.25 难燃烧体 0.15 燃烧体 注:①以木柱承重且以非燃烧材料作为墙体的建筑物,其耐火等级应按四级确定。 ②高层工业建筑的预测钢筋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其节点缝隙或金属承重构件节点的外露部位,应做防火保护层,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本表相应构件的规定。 ③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吊顶,如采用非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不限。 ④在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中,面积不超过100m^2的房间隔墙,如执行本表的规定有困难时,可采用耐火等级不低于0.3h的非燃烧体。 ⑤一、二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按本表规定执行有困难时,可采用0.75h非燃烧体。 ⑥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可按附录二确定。

GB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 B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建筑内的电梯井等竖井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梯井应独立设置,井内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等。电梯井的井壁除设置电梯门、安全逃生门和通气孔洞外,不应设置其他开口;? 2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井道,应分别独立设置。井壁的耐火极限不低于,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3建筑内的电缆井、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防烟、排烟、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中的管道及建筑内的其他管道,在穿越防火隔墙、楼板、和防火墙处的孔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风管穿过防火隔墙、楼板及防火墙处时,风管上的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两侧各范围内的风管应采用耐火风管或风管外壁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且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该防火分隔体的耐火极限。 甲、乙类厂房内的空气不应该循环使用。 丙类厂房内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粉尘、纤维的空气,在循环使用前应经净化处理,并应使空气中的含尘浓度低于其爆炸下限的25%。 为甲、乙类厂房服务的送风设备与排风设备应分别布置在不同通风机房内,且排风设备不应和其他房间的送、排风设备布置在同一通风机房内。 民用建筑内空气中含有容易起火或爆炸危险物质的房间,应设置自然通风或独立的机械通风设施,且其空气不应循环使用。 甲、乙类厂房(仓库)内严禁采用明火和电热散热器供暖。 下列厂房应采用不循环使用的热风供暖: 1 生产过程中散发的可燃气体、蒸汽、粉尘或纤维与供暖管道、散热器表面接触能引起燃烧的厂房; 2 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粉尘受到水、水蒸气的作用能引起自燃、爆炸或生产爆炸性气体的厂房。 厂房内有爆炸危险场所的排风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和有爆炸危险的房间隔墙。 含有燃烧和爆炸危险粉尘的空气,在进入排风机前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除尘器进行处理。对于遇水可能形成爆炸的粉尘,严禁采用湿式除尘器。 净化或输送有爆炸危险粉尘和碎屑的除尘器、过滤器或管道,均应设置泄压装置。 净化有爆炸危险粉尘的干式除尘器和过滤器应布置在系统的负压段上。 排除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气体、蒸汽和粉尘的排风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风系统应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2 排风设备不应布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内; 3 排风管应采用金属管道,并应直接同乡室外安全地点,不应暗设。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在下列部位应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70℃的防火阀: 1 穿越防火分区处; 2 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3 穿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场所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4 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

消防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5)

GB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一) 阅读:58512011-11-05 07:18 标签:消防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P GB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buildings 2014-08-27发布2015-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buildings GB 50016-2014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5年5月1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517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16-2012,自2012年*月*日起实施。其中,第3.2.2、3.2.3、3.2.4、3.2.7、3.2.9、3.2.15、3.3.1、3.3.2、3.3.4、3.3.5、3.3.6(2)、3.3.8、3.3.9、3.4.1、3.4.2、3.4.4、3.4.9、3.5.1、3.5.2、3.6.2、3.6.6、3.6.8、3.6.11、3.6.12、3.7.2、3.7.3、 3.7.6、3.8.2、3.8.3、3.8.7、 4.1.2、4.1.3、4.2.1、4.2.2、4.2.3、4.2.5(3、4、5、6)、4.3.1、 4.3.2、4.3.3、4.3.8、4.4.1、4.4.2、4.4.5、 5.1.3、5.1.4、5.2.2、5.2.6、5.3.1、5.3.2、5.3.4、 5.3.5、5.4.2、5.4.3、5.4.4(1、2、3、4)、5.4.5、5.4.6、5.4.9(1、4、5、6)、5.4.10(1、2)、5.4.11、5.4.12、5.4.13(2、3、4、5、6)、5.4.15(1、2)、5.4.17(1、2、3、4、5)、5.5.8、5.5.12、5.5.13、5.5.15、5.5.16(1)、5.5.17、5.5.18、5.5.21(1、2、3、4)、5.5.23、5.5.24、 5.5.25、5.5.26、5.5.29、5.5.30、5.5.31、 6.1.1、6.1.2、6.1.5、6.1.7、6.2.2、6.2.4、6.2.5、6.2.6、 6.2.7、6.2.9(1、2、3)、6.3.5、6.4.1(2、3、4、5、6)、6.4.2、6.4.3(1、3、4、5、6)、6.4.4、6.4.5、6.4.10、6.4.11、6.6.2、6. 7.2、6.7.4、6.7.5、6.7.6、7.1.2、7.1.3、7.1.8(1、2、3)、7.2.1、7.2.2(1、2、3)、7.2.3、7.2.4、7.3.1、7.3.2、7.3.5(2、3、4)、7.3.6、 8.1.2、8.1.3、8.1.6、8.1.7(1、3、4)、8.1.8、8.2.1、8.3.1、8.3.2、8.3.3、8.3.4、8.3.5、8.3.7、8.3.8、 8.3.9、8.3.10、8.4.1、8.4.3、8.5.1、8.5.2、8.5.3、8.5.4、9.1.2、9.1.3、9.1.4、9.2.2、9.2.3、 9.3.2、9.3.5、9.3.8、9.3.9、9.3.11、9.3.16、10.1.1、10.1.2、10.1.5、10.1.6、10.1.8、10.1.10(1、2)、10.2.1、10.2.4、10.3.1、10.3.2、10.3.3、11.0.3、11.0.4、11.0.7(2、3、4)、11.0.9、11.0.10、12.1.3、12.1.4、12.3.1、12.5.1、12.5.4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同时废止。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8月27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7]125号文)和《关于调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项目计划的函》(建标[2009]94号),由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四川消防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的基础上,经整合修订而成。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遵循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深刻吸取近年来我国重特大火灾事故教训,认真总结国内外建筑防火设计实践经验和消防科技成果,深入调研工程建设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规范执行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认真研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开展了大量课题研究、技术研讨和必要的试验,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生产、建设、科研、教学和消防监督等单位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12章和3个附录,主要内容有:生产和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高层建筑的分类要求,厂房、仓库、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等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筑耐火等级分级及其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平面布置、防火分区、防火分隔、建筑防火构造、防火间距和消防设施设置的基本要求,工业建筑防爆的基本措施与要求;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疏散距离、疏散宽度、疏散楼梯设置形式、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以及安全

高层建筑设计原理

1、下列哪一种形状的平面体形系数最小,能耗最少。 A.方形B.圆形C、三角形D、梯形 2、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规定,( )层及其以上的建筑为高层住宅。 A、10 B、20 C、15 D、9 3、《通则》中规定,建筑高度大于( )米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A、 200 B、60 C、100 D、300 4、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超高层建筑就是( ) A、台湾101大厦 B、迪拜哈利法塔 C、美国帝国大厦 D、芝加哥蒙托克大厦 5、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高层建筑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 ) A、有可能造成令人不愉快的环境。 B、存在比多层建筑更多的安全隐患。 C、不利于人们户外活动,容易形成对人类健康不利的室内环境。 D、高层建筑象征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与技术水平,也表现了拥有者的财富、地位与商业信用。 6、高层建筑场地调查包括项目背景、基地现状与周边环境以及( )等方面的内容。 A、能源供应 B、地域特征 C、项目定位 D、开发强度 7下列哪一项就是比较良好的高层建筑外部空间尺度。( ) A、b/h≤1 B、b/h≥2 C、 1≤b/h≤2 D、b/h≥3

8、若建筑用地为条形用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 A.用地相对进深较大,不利于吸引顾客; B.建筑多沿街布置,且首层多为商业功能; C.用地中高层建筑对城市道路多有退缩; D.条形用地临街面多为短轴方向。 9、平原与丘陵城市用地评价一般将坡度大于( )的用地列为不适于作为建筑用地的类别。 A.25% B、 20% C、30% D、50% 10、在平坦地区,当建筑间距与高度之比( )时,通风效率可视为良好。 A、b>2h B、b=2h C、b=h D、b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修订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相比,本规范主要有以下变化: 1.合并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调整了两项标准间不协调的要求,将住宅建筑的高、多层分类统一按照建筑高度划分; 2.增加了灭火救援设施和木结构建筑两章,完善了有关灭火救援的要求,系统规定了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要求; 3.补充了建筑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 4.将消防设施的设置独立成章并完善了有关内容;取消了消防给水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和防烟排烟系统设计的要求,这些系统的设计要求分别由相应的国家标准作出规定; 5.适当提高了高层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技术要求; 6.补充了有顶商业步行街两侧的建筑利用该步行街进行安全疏散时的防火要求;调整、补充了建材、家具、灯饰商店营业厅和展览厅的设计疏散人员密度; 7.补充了地下仓库、物流建筑、大型可燃气体储罐(区)、液氨储罐、液化天然气储罐的防火要求,调整了液氧储罐等的防火间距; 8.完善了防止建筑火灾竖向或水平蔓延的相关要求。 【条文说明】修订后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了厂房、仓库、堆场、储罐、民用建筑、城市交通隧道,以及建筑构造、消防救援、消防设施等的防火设计要求,在附录中明确了建筑高度、层数、防火间距的计算方法。主要修订内容为: 1、在“建筑构造”一章中补充了建筑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前言 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由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和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编写,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原《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同时废止。 强制性条文 1.2.2高层厂房,甲、乙类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建筑面积不大于300m2的独立甲、乙类单层厂房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1.2.3单、多层丙类厂房和多层丁、戊类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使用或产生丙类液体的厂房和有火花、赤热表面、明火的丁类厂房,其耐火等级均不应低于二级,当为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的单层丙类厂房或建筑面积不大于1000m2的单层丁类厂房时,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1.2.4使用或储存特殊贵重的机器、仪表、仪器等设备或物品的建筑,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1.2.7高架仓库、高层仓库、甲类仓库、多层乙类仓库和储存可燃液体的多层丙类仓库,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单层乙类仓库,单层丙类仓库,储存可燃固体的多层丙类仓库和多层丁、戊类仓库,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1.2.9甲、乙类厂房和甲、乙、丙类仓库内的防火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4.00h。 1.2.15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仓库)的上人平屋顶,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1.50h和1.00h。 1.3.1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厂房的层数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3. 1.1的规定。 表3.3.1厂房的层数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注:1 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除甲类厂房外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当其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大于本表规定,且设置防火墙确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或防火分隔水幕分隔。采用防火卷帘时,应符合本规范第6.5.3条的规定;采用防火分隔水幕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的规定。 2 除麻纺厂房外,一级耐火等级的多层纺织厂房和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多层纺织厂房,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0.5倍,但厂房内的原棉开包、清花车间与厂房内其他部位之间均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防火隔墙分隔,需要开设门、窗、洞口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 3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多层造纸生产联合厂房,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5倍。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湿式造纸联合厂房,当纸机烘缸罩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完成工段设置有效灭火设施保护时,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工艺要求确定。 4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谷物筒仓工作塔,当每层工作人数不超过2人时,其层数不限。 5 一、二级耐火等级卷烟生产联合厂房内的原料、备料及成组配方、制丝、储丝和卷接包、辅料周转、成品暂存、二氧化碳膨胀烟丝等生产用房应划分独立的防火分隔单元,当工艺条件许可时,应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其中制丝、储丝和卷接包车间可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且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工艺要求确定,但制丝、储丝及卷接包车间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进行分隔。厂房内各水平和竖向防火分隔之间的开口应采取防止火灾蔓延的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