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PLC部分》—教学教案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PLC部分》—教学教案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PLC部分》—教学教案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PLC部分》—教学教案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

学习情境一:送料小车自动往返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西门子S7-200基本知识及基本指令应用)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在1987年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的定义: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

总之,PLC不论从内部构造、功能及工作原理上看都是不折不扣的计算机,是工业现场用的计算机。

2.PLC结构

(1)组成结构

① CPU单元

CPU是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中枢,相当于人的大脑。CPU一般由控制电路、运算器和寄存器组成。

②存储器

可编程控制器的存储器由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储器RAM和可电擦写的存储器EEPROM三大部分构成,主要用于存放系统程序、用户程序及工作数据。

③ I/O单元及I/O扩展接口

a:I/O单元

PLC内部输入电路作用是将PLC外部电路(如行程开关、按钮、传感器等)提供的符合PLC输入电路要求的电压信号,通过光电耦合电路送至PLC内部电路。根据输入单元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基本I/O单元、扩展I/O单元两大类。

b: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输入接口电路

小型继电器输出形式

大功率晶体管输出形式

c :I/O扩展接口

可编程控制器利用I/O扩展接口使I/O扩展单元与PLC的基本单元实现连接,当基本I/O单元的输入或输出点数不够使用时,可以用I/O扩展单元来扩充开关量I/O点数和增加模拟量的I/O端子。

④外设接口

外设接口电路用于连接手持编程器或其他图形编程器、文本显示器,并能通过外设接口组成PLC 的控制网络。PLC通过PC/PPI电缆或使用MPI卡通过RS-485接口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实现编程、监控、连网等功能。

⑤电源

电源单元的作用是把外部电源(220V的交流电源)转换成内部工作电压。

(2)型号及含义

S7-200 CPU226 CN含义:如西门子200系列中226类型,中国大陆制造。

DC/DC/DC AC/DC/RLY

第一组字母标注PLC工作电源在PLC侧面标识出来。

DC:21~28V,常用24V 电源端子在输出侧,标为L+、M

AC:85~264V,常用市电220V电源端子在输出侧,标为L1、N

注意在输入侧有端子也为L+、M,但这是PLC的一组输出电源,注意和工作电源区分

第二组字母表示输入回路电源为直流24V

第三组字母表示:

DC:PLC输出类型为晶体管,外接电源为直流0~30V,每点允许电流0.75A

RLY:PLC输出类型为继电器,每个输出继电器提供一对干接点用于与外部电路相连,外接电源直流或交流,由负载决定,直流0~30V,交流0~250V.

注意:继电控制中原励磁电源电压为380的接触器不用由PLC输出回路直接驱动。

(3)输入输出及分组

输入器件标为I,输出标为Q

公共端:输入1M、2M。。。

输入:晶体管输出标1L+,1M 继电器输出标 1L、2L…

(4)工作状态

可由开关控制,也可由软件来控制

RUN: 运行,在此状态下运行用户的程序

TERM :暂态,既可作为运行状态也可作为停止状态来编程、下载,由软件控制 STOP :停止,即编程和下载状态 (5)存储卡及扩展、SMB28/SMB29等

用于插存储卡,存储用户程序。两个电位器用于改变SMB28/SMB29的值。 (6)通信口

PORT0和PORT1通信口,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如通过编程电缆连接计算机及其它PLC 、编程器等。

3.PLC 与继电控制的对照

(1)电动机启停控制的继电控制

L1 L2 L3

QS FU1KM FR M 3~

KM

KM

SB2

SB1

FR FU2

(2)电动机启停控制PLC 控制的硬件电路 ①主电路不变 ②控制电路

(3)电动机启停PLC 控制的程序

总结: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

学习情境一:送料小车自动往返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续)(西门子S7-200工作原理及编程器件、编程语言)

复习:

PLC型号的含义,对电源的要求和接线方法

知识点:

1.PLC工作原理

(1)串行工作原理与并行工作原理的比较、顺序循环扫描

继电控制系统:并行工作方式

PLC控制系统:串行工作方式,按顺序的循环扫描。CPU连续执行用户程序和任务的循环序列称为扫描。

(2)PLC工作步骤

(1)PLC通电后执行CPU自诊断测试阶段在此阶段CPU检查其硬件,用户程序存储器和所有I/O模块的状态。

(2)处理通信请求阶段是扫描周期的信息处理阶段,CPU处理从通信端口接收到的信息。

(3)读输入阶段每次扫描周期的开始,先读取输入点的当前值,然后写到输入映像寄存器区域(集中采样阶段)。

(4)执行程序阶段用户程序执行阶段,PLC按照梯形图的顺序,自左而右,自上而下的逐行扫描,在这一阶段CPU从用户程序的第一条指令开始执行直到最后一条指令结束,程序运行结果放入输出映像寄存器区域。

(5)写输出阶段每个扫描周期的结尾,CPU把存在输出映像寄存器中的数据输出给数字量输出端点(写入输出锁存器中),更新输出状态。然后PLC进入下一个循环周期,重新执行输入采样阶段,周而复始。

(3)程序分析:

①延时控制(画时序图)

A:

B:

C:

②点动长车控制程序对照分析。(点动功能没有,解决办法)

分析程序运行结果,只有长车,无点动。

解决方案:

2.S7-200系列常用PLC内部器件

(1)I

接受外部信号送给程序,程序中不能出现I的线圈。读取方式位、字节、字、双字(2)Q

由程序驱动,与负载电路相连。读取方式位、字节、字、双字

(3)M、SM

M相当与继电控制系统中的中间继电器。

SM:SM0.0运行监视 SM0.1初始化脉冲 SM0.5秒脉冲

(4)T

工作方式定时器编号时基(ms)最大定时范围(s)

TONR T0,T64 1 32.767 T1-T4,T65-T68 10 327.67 T5-T31,T69-T95 100 3276.7

TON/TOF T32,T96 1 32.767

T33-T36,T97-T100 10 327.67

T37-T63,T101-T255 100 3276.7

编程时习惯使用通电延时型并使用分辨率100ms定时器。

(5)C

C0~C255,增计数器、减计数器,增减计数器。在同一个程序中,一个计数器只能用作一种。(6)S

主要用于顺序控制功能图编程。

(7)V

变量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变量。可以存放数据运算的中间运算结果或设置参数,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变量存储器会被经常使用。

(8)应用:定时时间扩展(TT配合、TC配合)

①TT配合:加

100s+200s=300s

②T/C配合乘

100S*10=1000s

3.编程语言

(1)梯形图

(2)语句表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

学习情境一:送料小车自动往返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西门子S7-200基本指令及编程软件仿真软件)

复习:

PLC工作原理

提问:

①在没有使用特殊指令时,若处于程序执行过程阶段,外部输入信号发生了变化,是否会影响程序执行结果?

②画出电动机点长车控制程序

知识点:

1.PLC基本位逻辑指令

(1)逻辑取及线圈指令LD/LDN;=

读指令:①用于左母线开始的第一对常开(LD)、常闭(LDN)触点

②用于串、并联电路块开始的第一对常开(LD)、常闭(LDN)触点

输出:普通线圈输出。同一个线圈不能出现两次,即不能出现双线圈现象,否则只有最后一个有效。

如:

(2)A AN

(3)O ON

(4)ALD OLD

(5)S R

置位和复位

(6)P N

上升沿检测和下降沿检测

2.PLC编程规则

(1)双线圈不可用(2)触点左上原则

(3)线圈上轻下重原则

2.编程软件

(1)软件来源与安装(2)编程软件界面

菜单栏

快捷工具

符号表

状态表数据块

交叉引用表

梯形图程序编辑区

局部变量表

状态栏输出窗口指令树浏览栏

(3)软件与PLC 接口设置与通信

(4)程序编写 (5)下载 (6)监控

3.仿真软件 (1)程序导出

(2)仿真软件界面

(3)装载程序

(4)仿真与监控

学生实践:

4.电动机正反转PLC控制系统实践(1)输入程序

(2)系统接线

(3)调试与功能演示

总结:通信设置、程序调试与监控布置作业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

【指导教师计划】指导青年教师工作计划

指导青年教师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本期教务处把“继续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业务水平”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作为xx的指导教师,上学期我从思想方面、教学方面等等对她进行了指导和帮助,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她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已能胜任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本学期计划继续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她进行指导。 一、思想方面 经过一学期的工作和学习,她已初步树立了专业思想;通过不断地实践,她也能够处理在教学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但作为青年教师,经验还需要不断地积累,所以,本学期我还需要继续帮助她,经常找她谈心,使她树立更加牢固的专业思想,勤奋工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真正成为我校语文教学的骨干力量。 二、教学方面 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实践,她对新课标的内涵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如何探索出最适应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如何弥补上学期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仍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学期我们将做好以下各个教学环节。 1、备课 在共同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每个教案都要体现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制定突出

重点、突破难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后作好总结。每个星期都要进行备课研究,并指导其写出教案,力争每个教案都达到学校规定的优秀要求,力争在学校的教案评比中取得好的成绩。 2、上课 精心指导其上好每一节课,力争每一节课都达到优质课。在教法上要注意传授教学过程的条理性、层次性;知识传授应由浅入深、由少至多;能力培养上应循序渐进。在教学语言上力争做到准确精炼、幽默生动、语调抑扬顿挫。板书上要努力做到规范、工整,每节课主题要在板书中一目了然。课堂上要尊重学生,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融为一体。同时还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的培养。 3、听课 为了共同进步,要和其相互听课。具体方式:(1)、共同备课—指导教师先讲—青年教师听—共同讨论研究—青年教师讲—小结。(2)、共同备课—青年教师先在一个班讲—共同讨论研究—青年教师在另一个班再讲—小结。(3)共同备课—指导教师和青年同时讲同一内容—对比小结。(4)相互随意听课,听后共同讨论得与失,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本学期力争每周互听一节。 三、教研方面 继续一起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论,积极探索新的教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情景描述】: 今天,我组织学生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加法。 课本提供的是一幅“保护环境,收集矿泉水”的情景图。这幅图的情景与班级学生的现实有一些距离,对于学生根据情境提问有些滞后。 由于上周四、五学校举行了田径运动会,运动会结束后,各年级班清理了各自的卫生区域,每个年级班都捡到了很多矿泉水瓶。我就以这次捡矿泉水瓶创设情景,恰当的将课本提供的材料进行了改编,改编为:学校一至四年级学生收集矿泉水瓶数量情况统计表 而将其问题改为: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让学生充分的进行了独立思考后,请学生汇报自己想到的问题,学生想到了不同的问题: 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2、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3、一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4、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5、二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6、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7、一年

级、二年级、三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8、二、三、四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9、一、二、三、四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在“提问题”汇报过程中,学生说我同步板书,并及时的提醒学生:相同的问题如果已经汇报板示过就不必再重复说,只说与其不一样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举手汇报,就连平时很害怕举手回答问题的学困生马佳雪、王金忠、刘文渊也高高举起了手,争抢回答。学生汇报的不一样问题多达10几个。 【反思】: 1、创设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对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有积极的作用。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有效的问题情境中产生问题意识,学会自主提出问题。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重要因素。小学生的提问意识(兴趣)是在对数学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而引发的。课的引入是学生能否产生提问的兴趣,渴求新知,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挖掘教材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引

指导青年教师备课的案例

指导青年教师备课的案例 蔡丹是新招入我校的一名年轻教师,他文化知识深厚,教学专业知识比较欠缺,特别在备课的环节中,无从下手。 例如: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减法”在教学预设时,蔡老师没有在课前了解学生掌握旧知识的情况,直接根据对话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同学们逐个解决问题,让在计算的过程中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例2的教学中,他采取讲授的方法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来计算,在黑板上一边讲一边算。她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整个课堂老师讲得太多,学生自主学习和练习的时间很少,没有预设学生与学生的之间交流和讨论的时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共同研讨得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1)课前让学生练习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在课上集体订正答案,帮助学生回顾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2)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根据对话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今天一共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列出算式并计算;再指明学生列出其它问题的算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不会算的算式同桌讨论完成。最后在展示算法的时候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板书。(3)把例2作为练习题进行巩固,2/7+3/5学生在通分的时候只有一种情况,8/9-5/6在通分的时候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用54作公分母,二是用18作公分母;在进行交流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并且强调学生通分要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计算结果化成最简分数。(4)练习题的设计:本节课容量较大,学生只需要完成P61的试一试即可。(5)课堂小结: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些收获和疑问。 交流之后蔡丹老师对这堂课的设计进行了反思:(1)同分母的分数加减计算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大部分学生已会做了,教师不需要精讲;(2)在通分的基础上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学生自己能学会,教师也不需要精讲,不会算的题同桌讨论完成,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展示汇报时交流计算方法即可。(3)重视优化算法,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通分能使计算更简便,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教师要作强调和说明。

短跑起跑技术教学设计

教材;短跑起跑技术 游戏:抛手雷游戏 单位名称:军粮城中学 上课教师:毕明星 短跑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本课主要围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遵循“四环导学”教学模式,通过激疑树自信—思疑练自信—析疑增自信—释疑强自信四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和谐、主动的氛围中激发学习兴趣,掌握技术技能,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同时,提高礼仪修养,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发展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激发对短跑运动的兴趣。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短跑起跑技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坚韧、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起跑技术。 2、教学难点:启动迅速,蹬摆有力。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正处于动作技术的形成期,有短跑的基本功,善于学习和思考,但是学习稳定能力一般,很容易反复出现错误动作,所以应该多做些强化练习,同时关注学生的差异,可根据男、女生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对技术、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也不同,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尽可能给所有学生

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把全班分成男生组、女生组,再各细分成两组,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同伴的动作评价、分析和比较,提高认识动作的能力(分辨动作的对和错、美和差),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对动作有问题的学生先自己找到问题,在帮他们解决问题,或者让技术好的同学帮助他们,在班内养成互帮互学的风气,使不同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提高。五、组织与方法 (一)突出主体教学,探究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1、音乐导入,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2、激疑: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提问、创设情景等方式, 3、思疑: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展示,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4、析疑:分层教学。设计不同的练习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自主选择符合自己发展的练习。 5、释疑: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 6、让学生自编自创脚法,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展延伸。 (二)渗入德育教育,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课堂中倡导以培养学生互敬互爱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培养遵守规则的意识,在游戏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六、教学流程设计: (一)课堂常规及准备活动 1、导入课的主题。 (1)宣布课的内容;(2)队形队列练习;(3)导入练习

小学数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案例

小学数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案例 师:同学们请认真看图(教师动画播放大象和蚂蚁拉手腕比赛,比赛刚开始,蚂蚁就败下阵来,全班学生哈哈大笑) 师:笑过之后应该有思考,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 生:它们的力气相差太大,一个属于重量级,一个属于轻量级。师:你是怎样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 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你很会观察,还有吗? 生:能够用体重计测量出他们的体重,比一比就知道了。 师:你的方法很独到。见过体重计吗?(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出重量单位——千克。) (二)案例二《9加几》问题情境的创设: 师:春节就快到了,张老师决定带同学们去游乐场玩。(话音刚落,教师随即播放出幻灯片)小朋友们,快来看,她们已经到了游乐场!从这里你都发现了什么啊?学生听后教师的提问,都认真地观察屏幕上的主题图,大家踊跃地举手发言,在学生的诸多回答中,有这样新奇的回答: 生1:我发现游乐场里有很多树。 生2:我发现了有一位女同学在往卖气球的阿姨那跑,我想她可能是要买些漂亮的气球吧。

生3:(好像发现了什么宝贝,兴奋地说):老师,我发现图的右下角有几条白,我想是草地里有毛毛虫吧? 针对上述这三种回答,这位教师并没有给予学生即时的评价,因为学生这样的回答,可能是教师意料之外的…… (三)反思: 1、案例一教师对学生中存有的每一个问题精心剪裁,目的明确,结合教学目标选择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成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组,诱导学生逐步理解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得学生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2、案例二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很新颖,但其所提的问题不明确且过于宽泛,使学生摸不到头脑,正是因为这样宽泛的一问,使得她把学生思维引入到了广阔的背景之中。这时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在这样宽泛的问题情境中,思维迁移起到了作用,他们会把自己所看到不确定的事物实行大胆想象。整个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只注重了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并没有认真考虑。所以造成了在这个问题情境中,产生那么多与数学无关的回答,使课堂陷入无数学问题中,离题万里。虽然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积极发言,看起来很热闹,但却达不到教学目标。 3、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已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接受,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因为问题可使学生产生困惑,进而产

指导青年教师情况

我是如何指导青年教师的 株洲县鸿仙中学晏春华 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加大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力度,加强对他们的业务指导,使其紧跟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2009年,学校安排我和李念芳老师作为师徒关系,具体负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她进行指导。 要我说培养指导青年教师谈不上,只好凭着本人在工作中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原则来实现自己的做法。一学期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她进行了“指导”: 1、主动的与李念芳老师进行经常性的沟通。 一学期来,我们师徒两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除了在教学常规上的相互交流外,平时在教学上也能相互配合,互相学习。例如,课前的教案准备、问题的探究、学生习题的精选、相关资料的收集等,都能密切配合,取长补短,互相学习,齐心协力,为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在努力工作着。 2、在学期开学初制定计划,坚持每一周听李念芳老师的课。 每周听李老师的课,不少于一个半天,听课后详细与她进行交流,提出建设性意见。鼓励她在教学中要有创新精神,积极主动地领会新的课程理念,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不断地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3、利用课余时间与李老师共同学习教学工作理论和经验材料,探讨物理课新的教学方法。

我们年轻,所以思想先进,对新的事物接受吸收得快,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验更是我们的用武之地。然而,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就是教学经验太少,无法把学习到的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为此,我们一起苦练教学基本功,使教师的多方面素质均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能够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该学期,在我的鼓励和指导下,李老师有一篇教学论文在物理教育杂志上发表。 4、利用学校物理教研活动,听其他教师的公开课吸取其优点,弥补自己教学上的不足。 我极力鼓励物理教师认真进行公开课教学,一期来,我校4名教师上了4堂比较正式的多媒体教学公开课,在其他3名教师上课时,我要求李念芳老师认真作好听课记录,课后和她进行看法和经验的交流。 5、在班主任工作上和李念芳老师进行不定期的交流和总结。 一期中,我作为一名“老”班主任,在李念芳老师开展班主任工作的时候,我经常性的对她所带班级的活动开展情况以及班级的整体状况加以注意,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一期的共同努力,我自己的班级和她的班级双双被评为学校的“先进班集体”。 经过培养和指导,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其他同事的帮助,她的工作由刚开始到我们学校的一般水平很快提高到我们学校的一流水平,这体现了她尽心尽力、求真务实的精神。作为指导教师,我也相信李念芳老师在不久之后会成为我校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 2009年7月

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 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分析: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B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案例2《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课始。 A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生:是角。 师:真好!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生:…… B教学: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研究角的有关知识。我知道,几天前,每个小组都进行了有关角的资料的收集,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现在用你们喜爱的方式来交流一下,好吗? 各个小组代表开始交流。 分析:一节课中究竟安排几次小组学习为宜呢?我们经常这样讨论着。细细分析这种讨论,它其实是把合作交流局限在教学环节之上。试想,一节课都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又有何妨呢?下节课再整理归纳就是了!打破知识的分割,建立一种大的课程观和教学观,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内探索更大时空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合作交流不能仅仅限于课内,学习小组不能是课内象集体,课外如“散兵”。课外的合作交流,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我们从整体着眼,从形成氛围和培养习惯入手,积极地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不断“对话”与“协作”的过程,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出它更大的效应。 案例3: 一位教师上“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让人体会颇深。(1)直接大方地出示了6道题目,其中2道退位题。请你看一看,你能不能一眼就看出哪些是退位的,哪些不是退位的。(培养学生对数学较为敏感的知觉能力就在这样简短的问话里得以深刻体现。) (2)动笔做,互相检查。我们也来开个儿童医院,请你们把最容易得病的算式拿上来,我们一起来会诊,最后请学生们给得病的算式开个小处方。在这里老师提了个要求:请你用一句话来告诉病人应该注意什么。(改错题的呈现方式有很多,这里用的是“治病情境”。老师没有停留在热闹的场景中,而是专注于让学生总结错误的原因和改错的方法。(3)自己出一道退位减法题给同桌做。 (4)老师出题:3000—();再请每人写一道题。……

指导青年教师材料

指导青年教师材料 河头小学李峰云 我于1992年参加工作。在教育教学这块土地上已耕耘25载有余。其间,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于1997年6月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对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曾担任英语教研组长多年。育人帮教谱新篇,在培养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帮助了很多青年教师,使她们快速成长为教学骨干、优秀教师。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塑造青年教师的同时也升华了自己。 一、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素养 我在指导青年教师时,首先要明确志向,凭我自己成长的经历、教训及经验,以自己在工作中的感受,在教学实践中来帮助青年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这个职业。让她们在诸多灿烂夺目的桂冠下,默默无闻地从事着实实在在的工作。眼前的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好管理,她们感到彷徨,我耐心的帮助她们树立敬业精神,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我跟她们讲,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德才兼备。有德无才,空有抱负;有才无德,徒有身手。同时我还告诫她们,要做到德才兼备:第一,要确立好目标,要确立好自己的成长规划,并且要严格地、全力地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第二,热爱自己的学生。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深入学生,交心谈心,一块游戏娱乐;可以. 多做些课外辅导和家访。在接触中,师生相互了解,这样透明度更高。 二、强化“常规”,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强化教学常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在指导、培养过程中,我严格遵守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在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唐蒲燕时我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 1、在学期开学初先制定出教学计划,让她参照执行,我经常听她的课,并认真分析,与其它参与听课的老师讨论,共同分析。她利用课堂时间听我的课,学习教学理论和经验方法,探讨新的教学方法。 2、引导她找准自己的特色、特长,并结合到教育教学实际之中,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法”与“无定法”之间,有着很大的探索空间,唐蒲燕作为一位青年教师就应在学校加强锻炼,作一个有思想,有创新,有个性有特长的好老师。这是年轻所赋予她的要求。她在短短的一年中迅速成长,很快的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公开课,并写出教学反思,来弥补在教学中的不足。 3、我用心灵去感悟她,让她用热忱去打动学生,我要求她学会做工作中的有心人,发现教育细节,拿捏教育分寸与火候。不能因一时的阳刚之气,一时的心头之火,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对学生,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还告诉她用心观察学生,用心书写反 思,记录自己的一言一行,书写自己的思考:“行而惑,惑而思,思而着,着而明”。我的教学理念是“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成功”。所以她的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教学方法和效果越来越好,在教学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过教材关。领会新课程、新课标的精神,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教学

小学数学巧用情境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清河小学陈莹 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爱听故事一直是小学生的重要特点,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说有故事可听,再顽皮的孩子也会放下一切,瞪大他的眼珠子,摆出一副也许从来不曾有过的聚精会神的样子,等着你讲故事给他听呢。故事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它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下面我就来与大家分享一则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案例。 故事情境:在数学王国里,有很多很多的数,其中有一对兄弟俩长的非常相似,(板书:257.6、25.76)你能分辨出它们的大小吗?如果这兄弟俩能相互团结,和睦相处那该多好呀。可是257.6依仗自己大,对25.76不仅不爱护,反而经常欺负它,这件事被生活在它们身边的小数点知道了。小数点决定要为25.76讨回公道,机会终于来了,这天257.6又在耍威风,那神气劲儿就别提了,就在它得意洋洋的时候,小数点悄悄地从“7”的右下角来到了“2”的右下角(教师操作橡皮泥小数点),大家再看这个数(手指 2.567)还能神气吗?为什么呢?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小数点位置移动能使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那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这一节课我采用故事导入新课,把枯燥无味的导入新课变得生动

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画的形式,把小数点变化的位置表现得活灵活现,这样就更加生动地表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学生的思维从抽象思维过渡到直观性思维,这样有趣地引入课题,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样用故事引入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种,一节课选用何种方法导入新课,要根据具体内容选用最恰当、最适宜的一种。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不管选用什么方法导入新课,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还要把握住时间,控制住课堂节奏,要保证新授课有充足的时间,不能喧宾夺主。

从教学案例的片段中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doc

从教学案例的片段中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数学课更是如此,离开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良好的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合适的问题情境, 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那么何谓问题情境呢?下面我们就从问题情境的概念入手,对问题情境教学进行探讨C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什么是问题情境,我们不妨给问题情境下一个定义:所谓问题情境, 是指个体对客观方面的问题作出主动反应,觉察到一定的目的而乂不知道如何达到这一目的时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困境,是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应该说,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定能形成问题情境的,能否形成问题情境,关键是要看问题能否刺激并引起主体主动作出反应,并进入上述这样一种心理状态。那些不需经过思考、单凭记忆就能解决的问题,显然就不能形成真正的问题情境C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已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接受,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因为问题可使学生产生困惑,进而产生不满足感。所以说,恰当的数学问题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成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领域的动力。然而,一些教师仅仅为了追求“时髦”,不顾学生的感受,课前花费不少精力,绞尽脑汁设计出“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但不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服务,还会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导致教师形成新的错误的数学教学观念。陈祥文在《关于创设问题情境的思考》中认为:问题情境的创设,一般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一定的新颖性,灵活的技巧性,明确的目的性,适度的障碍性。下面笔者就一些教学案例谈一谈,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 (一)乏味无趣 “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个数”教学片段 教学中,教师安排了如下练习。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边说边演示课件)一群鸭妈妈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就想请大家帮她们做一件事。她们呀,一不小心把各自生的蛋给搞糊涂了,你们能帮助她们分清楚吗? 屏幕上出现了写着得数的6只鸭蛋和6个算式。 教师开始指名回答。 这时有学生在下面小声议论:什么游戏,一点都没有趣。 如果没有学生的那句“一点都没有趣”,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家可能认为总体来看它还是可以的。教师在授课时,她有一种创设问题情境意识的伴随,想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一种好的倾向。但是,为什么最后换来的却是学生会有种“无趣”的感觉?难道这不应使我们深思吗?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有些教师往往是盲目的,他们习惯性地套用前人们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照搬照抄,直接拿来就用,一点创新也没有,多年教学下来就那么儿个老套的问题情境换来换去反复用。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何以能感兴趣?这段教学是三年级的内容,像这类游戏式的问题情境,似乎成了低年级数学课的保留节目,这一类的问题情境,在笔者看来仅适用一年的学生。因为在这样所谓的游戏式的问题情境中大多数学生都只有“看”和“听”的份。一开始,对于刚步入校门的学生来说,屏幕上的动态画面还能吸引他们的眼球,但是时间长了,这样过于单一的方式就很难再激起他们深层次的兴趣了。 (二)目的不明 “9加几”教学片段(有改动)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们呈现出书中游乐园的主题图,并随之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案例系列

借助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再展开平铺在课桌面上,让学生数一数各有几个面?比一比每个面的大小,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说一说如何计算表面积?怎样算比较简便?这一系列的问题全部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解决。这样的操作活动,不但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又使学生智力活动的潜力得到充分地挖掘和体现。 又如:《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土豆(或萝卜)和小刀,跟老师一块儿切一切,看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切第一刀得到一个面;切第二刀得到两个面,一条棱;切第三刀得到三个面、三条棱、一个顶点) 板书:面、棱、顶点 师:现在我们就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学具,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知识) 师:(出示学习提纲) 1、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你是怎样数的? 2、长方体的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发现的?棱呢? …… 生:(探究活动) 生:汇报交流 生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师:你是怎样数的?可以演示给大家看看吗?通过演示让学生总结出比较科学的数法) 生2:我们发现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师: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生3:我们把长方体的每个面剪下来,拿相对的面比一比,发现它们相等。

生4:我们是先把长方体的一个面画下来,再拿相对的面放下比一比,也发现它们相等。 生5、我们是先把长方体的一个面放在一张纸上折出一个印,然后拿相对的面比一下,就知道了。 生6:我们是这样发现的:分别量一量相对的两个面的长和宽,因为它们的长和宽都相等,所以这两个面也相等。 …… “学生手指尖上充满着创造”。在以上环节中,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通过看看、摸摸、数数、比比、量量、画画、折折等实践活动,自己探究出了长方体的特征,这样的数学,使学生既获得了扎实的“双基”,又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短跑直道跑技术教案

短跑直道跑技术教案 篇一:短跑直道跑技术 单杠:翻身上 教案 授课对象:水平四初三年级2班人数:40(男20,女20) 篇二:整套短跑技术教案 首都体育学院技术课教案 授课内容: 1、简介短跑技术过程与项目特点。 2、小步跑、高抬腿跑专门练习。 3、直道途中跑技术。 课的任务: 1、初步建立短跑完整技术概念。 2、学习掌握小步跑、高抬腿跑基本技术。 3、学习短跑直道途中跑技术 课后小结 : 首都体育学院技术课教案 授课内容: 1、跑的专门练习 2、直道途中跑技术

课的任务: 1、复习跑的专门练习 2、复习巩固短跑直道途中跑技 术 3、发展专项身体素质 篇三:短跑途中跑技术教学教案 短跑途中跑技术教学教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和 快乐体育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学生的 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水平五的学生 设计 的。跑是所有运动项目都需要的技能,高中学生面临 高考 的压力,平时缺乏针对性的练习,大部分的同学会跑,但能跑的好 的同学还是比较少的,特别跑途中跑的时候。还有跑是比较枯燥的 项目,所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作技术,树立 终身体育锻炼意思,本课主要以限制训练法,启发、引导学生。让 学生在途中跑的过程中体验运动的快乐,树立上进心 三.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使85%学生初步掌握途中跑的技术动作要领、做法以 及完整动作的相关原理,进一步提高跑的速度,为100米跑打下良 好的基础。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途中跑动作要领 的练习方法。 3、情感目标:本课通过途中跑与游戏的练习,让学 生了解爱护大自然的知识认知,提高学生自主互助的合作能力、做 到善于思考、团结、合作等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直道途中跑技术 难点: 大小腿折叠高抬,拉大步幅技术。 短跑途中跑技术教学教案 上课对象:人数:任课教师:上课时间: 课的设计 一、指导思想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课程的推进与完善,体育 教学传统的模式需要相应地发生变革,体育教学需要在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上进行创新,在“以人为本, 健康第一”的理念驱动下,本次课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 平四的目标要求,采用“体验观察、启发思维、合作互动”为主线,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既有教师指导下的学练,又有学生间 的创新、互探、合作的学习,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融入 到课堂教学中。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情境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情境教学案例 一、问题情境目的化 我们提的是数学问题,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比较具体、明确,要有新意和启发性。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新知的学习中。 案例:在教学《九加几》教师出示:先摆出9朵花,再摆出5朵花。你能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朵花?” 师:“你是怎样算的?”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的。”(这时,很多小朋友举起小手。) 生2:“我是一眼就看出来了。左面已经有9个了,只要把右面的5个中的一个移到左面来凑成10个,右面还有4个,一共就是14个。 …… 简单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数学学习状态中,学生数学思维借助情境自然发散。 二、问题情境趣味化 生动而有趣的学习材料总是吸引人的,特别是小学生,趣味十足的数学问题可引导他们对问题的不断探究和深入地思考。学生在这种情境下,会乐于学习,且有利于他们对信息的贮存和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案例:电脑演示:聪聪拎着一个大口袋,蹦蹦跳跳地走来了。聪聪:上星期,我们学校举行了运动会,我们班大丰收,瞧,口袋里都是我们赢得的奖牌。○形的是金牌,△形的是银牌,□形的是铜牌,小朋友,请你们猜猜,我们得了多少块金牌?多少块银牌?多少块铜牌? 学生猜奖牌数。 聪聪:小朋友,你们猜得到底对不对?我们来数一数吧。 电脑演示:口袋倒置于屏幕上方,从袋口逐一漏出奖牌,消失在下面的盒子里,学生数奖牌数。 生:奖牌太多了,数不过来了。 师:那给你们一支笔、一张纸,你们有办法数清吗? 学生小组讨论统计奖牌的方法。

汇报: 生1:掉出来一个奖牌,我们可以把这个奖牌的形状记下来,全部记完后,只要数一数就知道了。 生2:可以把奖牌分成3类,然后用画竖线的方法表示各种奖牌的个数。 生3:我们小组也想把奖牌分成三类,用打“√”的方法来统计各种奖牌的个数。生4:还可以用画圆圈的方法来统计。 ………… 问题情境富有情趣,采用逐个出示奖牌,随即消失的动态呈现的方法,唤起了学生的统计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一数”不能正确地统计奖牌的个数,从而产生了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学生自主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对数据的整理与归纳的思想得到了发展。这样的问题情境把发现数学问题的机会留给了学生,有效激发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整个过程充满了人性化,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轻松自由,实现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内涵,让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富有趣味。 三、问题情境游戏化。 有趣的数学游戏,更利营造师生宽松的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把抽象的概念放在有趣的游戏中,学生主动实践探索,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案例:在执教《确定位置》这一课时,多次创设问题情境,每次都收到了不同的效果。第一次是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教师先确定第一组,第二组……接下来,学生听老师的口令做不同的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好,但显得教学不够开放;第二次,创设了新年快到了,我请一位同学上来,代表大家接受老师给的新年礼物,按照老师给的条件,(这位同学在第四组),请问:“你知道是哪位同学吗?”然后让同学们猜一猜有可能是谁?为的是从学生已经有的位置知识导入新课,这时,学生按照平时规定的第几组,第几列,来学习位置的知识;为了学习更加的开放创设的问题情境。学生喜欢并且乐于接受。

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教案设计 Unit 6 Enjoying Cycling Topic 2 How about exploring Tian’anmen Sq uare? Section B Ⅰ. Material analysis 本节课建议用1-2课时学完。主要活动为Section B的1a和3a。 本课通过对天安门广场进行描述,引出方向及方位词,并通过谈论天安门各个建筑物的位置关系来练习方向和方位介词。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掌握黑体单词和短语north, east, west, wait和can’t wa it to do sth., 理解白体词汇, 学会如何用英语表达方向。同时培养学生的热爱旅游、积极探索、热爱祖国的态度。 Ⅱ. 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s: 1. 学生能正确掌握/θ/ 和/s/的发音技巧,连读技巧和句子的语调;拼读并运用黑体单 词。 2. 学生能正确掌握方向和方位词的用法。 3. 学生能进一步掌握时间状语从句的用法。 Skill aims: 1. 能听懂有关方向、方位的短文或对话。 2. 能使用英语来表达方位和方向。 3. 能读懂简单介绍事物方位的短文。 4. 能用英语简单介绍事物的方位。 Emotional aims: 1. 具有积极参与课堂上各种英语实践活动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热爱旅游、积极探索、热爱祖国的态度。 Ⅲ. The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Key points: 1. 正确区分/θ/ 和/s/的发音,掌握连读的技巧和英语语调常识。 2. 正确掌握方向和方位词用法。 3. 了解天安门广场的相关信息和建筑物的名称。 4. 继续学习时间状语从句的用法。 Difficult points: 掌握方向和方位词的用法。 Ⅳ. Learning strategies 1. 善于创设情景,在情景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突显语言交际功能。 2. 学会借助关键词进行信息的归纳。 Ⅴ. Teaching aids Computer multimedia projector, the pictures of Tiananmen Square, the map, the video of the founding ceremony in 1949. Ⅵ. Teaching procedures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反思与改进方法

研修主题一:通过改进教学设计来提高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反思与改进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从中可以看出“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好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效”与“度”呢?我结合一些具体的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案例分析、反思] 一、只追求表面热闹,导致情境创设追求形式化。 课例1:《7的乘法口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上个学期听一位老师上《7的乘法口诀》,在课的最后,上课老师设计了一个应用巩固的游戏情境——“开小火车”。带上逼真的“火车头”头饰的老师自己当“火车头”,老师手里拿着许多口算卡片,嘴里说着“呜……”,火车开到哪儿,就指定身边的一位同学回答,回答对了,这位学生就可以拉着老师的衣服跟在后面做“车厢”,下一个同学则接着拉着前一个同学的衣服。“火车”一直在教室里开着,不一会儿,“火车”变得越来越长了,场面也越来越热闹,只见小朋友有的站着,有的笑着,有的在欢呼着……似乎参与的面很广,参与率很高。 [案例分析]:在这节课中,教师创设了符合二年级小朋友年龄结构、心理特征的游戏情境——“开小火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其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发挥,同时,师生的距离近了,似乎实施了零距离的对话。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堂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并没有激发起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一节课下来,学生收益很少。分析问题所在,我认为,这位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虽然注重了形式与情趣,却忽视了教学内容。因而,尽管学生很投入地参与了,但他们感兴趣的是“开火车”这一活动本身(这一活动本身与教学内容无关)。直到活动结束,学生仍沉浸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中,而并未进入数学情境。并且,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其实是关注了个别,忽视了全体。 [课后反思]: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或技能。“情境”不是让学生为了故事而故事,为游戏而游戏,学生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情境创设要对学生学习有意义。情境是学生熟悉的或可以理

体育短跑教案课程

体育短跑教案课程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50米快速跑《途中跑》教案

程速度素质的体现。本课是短跑的第三课时,是在培养正确跑姿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步幅、步频的关系,达到轻松、自然的跑动的目的。通过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可以培养学生勇往直前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二、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自练能力,着力体现体育教学兴趣性、互动性,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本课以途中跑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课堂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既活跃了教学氛围,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学生之间相互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从而建立学生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七年级的学生,身体正处于青春期发育、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判断、概括、参与运动等能力。教学中,要让学生体、脑结合起来,带着问题来,带着收获走,从而形成在运动中学、在快乐中学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适当的引导,安

排内容要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2、男女生的差异。课堂是不分男女生分开教学的,在课的设计上就要区分开,针对两者有不同的要求。 四、教学形式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配合游戏的教学,尽可能发挥和表现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讨论、体验、尝试、探索技术动作。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尝试、探究等过程的练习,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掌握技术动作的特点与技巧。教师再做出适当的引导,学生的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 五、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蹲踞式起跑的途中跑技术动作; 2、锻炼学生下肢力量,发展学生快速反应能力; 3、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能力;评价与自我评价的能力;学生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 六、教学重点: 步幅和步频的结合点的掌握。 七、难点: 自然、放松的保持最大速度进行跑动。 八、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依据 结合学生的实际,全面发展,采用不同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发问、讨论、尝试、探究、练习、自评、互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施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为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法选择: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我主要采用:

短跑直道跑技术教案

短跑直道跑技术教案 篇一:短跑直道跑技术单杠:翻身上授课对象:水平四初三年级2班人数:40(男20,女20)篇二:整套短跑技术教案首都体育学院技术课教案授课内容:1、简介短跑技术过程与项目特点。 2、小步跑、高抬腿跑专门练习。3、直道途中跑技术。课的任务: 1、初步建立短跑完整技术概念。 2、学习掌握小步跑、高抬腿跑基本技术。 3、学习短跑直道途中跑技术课后小结 : 首都体育学院技术课教案授课内容: 1、跑的专门练习 2、直道途中跑技术课的任务: 1、复习跑的专门练习 2、复习巩固短跑直道途中跑技术 3、发展专项身体素质篇三:短跑途中跑技术教学教案短跑途中跑技术教学教案一.指导思想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和快乐体育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 学情分析本课针对水平五的学生的。跑是所有运动项目都需要的技能,高中学生面临的压力,平时缺乏针对性的练习,大部分的同学会跑,但能跑的好的同学还是比较少的,特别跑途中跑的时候。还有跑是比较枯燥的项目,所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作技术,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思,本课主要以限制训练法,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在途中跑的过程中体验运动的快乐,树立上进心三.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使85%学生初步掌握途中跑的技术动作要领、做法以及完整动作的相关原理,进一步提高跑的速度,为100米跑打下良好的基础。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途中跑动作要领的练习方法。 3、情感目标:本课通过途中跑与游戏的练习,让学生了解爱护大自然的知识认知,提高学生自主互助的合作能力、做到善于思考、团结、合作等优秀品质。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直道途中跑技术难点: 大小腿折叠高抬,拉大步幅技术。短跑途中跑技术教学教案上课对象:人数:任课教师:上课时间:课的设计一、指导思想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课程的推进与完善,体育教学传统的模式需要相应地发生变革,体育教学需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上进行创新,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驱动下,本次课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的目标要求,采用“体验观察、启发思维、合作互动”为主线,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既有教师指导下的学练,又有学生间的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