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经典诵读

儿童经典诵读

儿童经典诵读
儿童经典诵读

儿童读经,修身养性

全球“儿童读经”发起人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认为:人的一生要学的东西非常多,简单地可分为科学知识(如数理化等)与非科学知道(如美术音乐文学),对科学知识的传授要按照科学方法来进行,即“第一步懂了才教第二步”;而非科学知识的传授则要靠“耳濡目染,逐步提升”的方法来进行。

对每个孩子的一生来说。学校的考试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通过教育培养他学习的兴趣以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古话说“三岁定一生”,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0~13岁是他们一生中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吸收能力像海绵一样强大。给他经典,他就会吸收于内心深处,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典之精髓就会慢慢地在他身上发酵,从此“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将贯穿于他生命的始终!

一、各界支持人襄盛举

九位老人的《紧急呼吁》

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委员在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以016号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以焦急迫切的文字,为我们敲响了传统文化正处于存亡续绝关键时刻的警钟。

《紧急呼吁》指出:“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地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

《紧急呼吁》强调:“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他们希望学校、社会能重视对传统经典的诵读和教育,“在有生之年重听弦歌,到古典学校中走一走,看看后继之人。”

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说,我认为,教儿童学古诗可以从幼儿园就开始。一般人常以为幼儿园的孩子太小,如何能懂得古诗?这观念并不正确。以

我个人四十年来教授古诗的经验,在海外教4岁到8岁的孩子学古诗,效果极佳。幼年的直感能力强,记忆能力也强,若以唱歌和游戏及说故事的方法教孩子们学古诗,他们不仅很快就可以熟记成诵,而且会感到很大兴趣。

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说,人文教学从娃娃抓起,这对强大国家、繁荣民族、造福人类而言,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也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课题中应有之义。……我规定了我所指导的博士生,1998年入学的,必须学、背《老子》,1999年入学的,还得加上学《论语》,背《论语》的第一篇到第七篇,否则不予论文答辩。

二、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是指在记忆力最好的年龄阶段(0-13岁左右),通过诵读古今中外最经典的篇章,使少年儿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全面发展目的,为网络时代各国文明的广泛交流和深层融合,以及在此背景下人类新文明新文化的创造打下基础,争当学通中外的国际化创造性人才。其领域涉及家庭教育、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

三、倡导“读经”的好处:

第一,“经典”本来就是古文,读经可以训练古文基础。

第二,直接研读“经典”,直接接触文化传统中之最高智慧。两件事一次完成。而有了古文基础,将有助于白话文写作;有了传统智慧,才能能力会通西洋。

就儿童之读经活动说,“经书”更是难懂。但儿童心智发展重点在于“记忆力”而不在“理解力”。所以不要勉强要求理解,而应趁此时一面利用其记忆之强,记下一些文化中的精华作品,同时也训练了他的记忆力能力,待其长大后,阅读能力自然增强,对本国文化也会有亲切之感,所记得的文句自己可以渐渐领略,如遇有人指教,更能触类旁通。众人之中,将可出现“为往圣继绝学”之人才。

单从语文程度上说,儿童读经一年,可有高中国文化度;读经二年,可有大学国文程度;读经三年,可有中文系国文程度。至于人格之陶冶、气质之变化。其效能更不可测度。

第三,从小教导儿童读诵经典,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自幼就开

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

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可以开启人们的智慧!经典能深入到一个人心灵的最深处,能培养一个人优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文言即文章的语言,是多数经典使用的语言,是经过千百年来锤炼升华而成的优美、简洁、精确的语言。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长河中,能够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莫过于经、史、子、集,其中蕴涵了大量的成语典故、伦理道德、人文历史、礼仪风化等中国文化。儿童在这些经典的熏陶下,就会从内到外地散发出儒雅的气息,变得知书达礼,心胸宽广,学习能力倍增!

第四,学以致用。读经典就是平素说的精读。精读就是选择最好的书来读,把它读熟,背出来,默写出来。一熟就把书本变成自己的东西,等于放在自家的仓库里,在哪个柜子的哪一层,都知道。随用随取,不会搞错。用多了,自然心灵手巧,会有神来之笔、天造之功。不晓得哪里来新思路,新主意,新做法。孔子在《周易系辞》里说“阴阳不则之谓神”,浑然天成,大概就是这种境界了。

精、熟、悟、用、巧、新——六个字中,精熟是根基,悟字是关键。悟是左边一个心(忄)、右边一个我(吾),我自己心灵开悟、自己证悟。自己懒得去悟,等着别人讲解,久了自己大脑萎缩,心机不转,手脚不灵,把自己废了。

四、儿童经典诵读教学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

只要有热诚,会读拼音,就能成为一名导读老师。

2、“小朋友,跟我念!”是教学的六字真言

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儿童和老师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是一种在唱游中学习的方式。

3、每天诵读20-30分钟

在学校由老师利用课间、早自习或分组活动的时间,分几个时段背诵(因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所以以时间短、多反复为佳)。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既能增进亲子情感,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和家人分享。

4、背诵速度采取渐进的方式

儿童的背诵速度将在三个星期后明显加快,因此:

第一个月每天熟读或背诵半页;

第二个月每天熟读或背诵一页;

第三个月每天熟读或背诵一页半。

诵读的先后顺序由老师根据小朋友们的兴趣决定,如果一个班有二分之一小朋友能够背诵,就可以进入下一单元。暂时落后的小朋友,只要多少背一点,也有相当的功效。

五、经典诵读工程专用教材如下:

我们建议老师有家长按照三辑“新月经典”的顺序安排引导儿童诵读。

每一辑诵读本,基本上在13岁前即小学毕业前完成,要求学生精读熟读,最好能背诵:

(1)《三字经》、(2)《弟子规》、(3)《笠翁对韵》、(4)《论语》、(5)《老子》、(6)《诗经》、(7)《孟子》、(8)《易经》、(9)《楚辞》、(10)《菜根潭》、(11)《唐诗三百首》、(12)《庄子》、(13)《尚书》、(14)《古诗源》

第二辑幼学诵读本,应在小学毕业之前完成,只供学生补充诵读:

⑴《三百千》⑵《孝弟增广》⑶《声律启蒙》⑷《幼学琼林》⑸《龙文鞭影》⑹《增广贤文》

第三辑阅读本,应在初中阶段完成,只要求学生阅读:

⑴《礼记》⑵《荀子》⑶《仪礼》⑷《尔雅》⑸《周礼》《左传》⑺《史记》⑻《战国策》⑼《吕氏春秋》⑽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六韬三略)⑾《古文观止》⑿《宋词三百首》⒀《黄帝内经》《三字经》全书仅一千一百多字,篇幅虽然短小,内容却非常丰富。有人称赞它是“袖里通鉴纲目”,意思是一部微型的中国通史。事实确是如此,该书只用三百余字就把中国历史上各个王朝的兴衰更迭讲清楚了。当然,《三字经》还包含了其他许多方面的内容,如教与学的重要性、封建时代的礼仪规范、古代儿童发愤求学的故事等等。以上这些内容,除了宣扬“三纲五常”、“读书做官”等封建思想的段落以外,大部分至今仍有可以借鉴的地方。至于该书所介

绍的历史、地理、社会、人文等方面的知识,仍然可作为当今儿童教育的有益补充。从形式上看,《三字经》也很有特色。它三字一句,文字浅显,基本上是隔句押韵,朗朗上口,容易念也容易背。

《三字经》自问世以来,即公元十三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期,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儿童启蒙读物的首选教材。不仅如此,一九八九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入了《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三字经》、正确领会其含意,很多《三字经》一书的编者对它作了分节处理,加上必要的注释,并翻译成现代汉语。在每节的后面,则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或者述说一些饶有兴趣的小故事,以帮助理解。对书中留存的封建意识,则尽可能作淡化处理。

《弟子规》者,顾名思义即是作弟子、学生、晚辈等应遵守、遵循的基本规定、规矩,照着做、不偏离,即能称得上父母、老师、长辈面前的好弟子、好学生、好孩子。这是过去中国每个书香家庭、每个童蒙学堂都要求自己的子弟逐条落实做到的,是童蒙养正必备之书。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个人如果在儿时有了《弟子规》的童子功,明白进退应对之道,则距君子之风不远矣,他的一生作父母师长的大抵可放心了。至少不会成为以下犯上、鲜以仁之辈。如家家户户的子弟都能按《弟子规》行事则天下太平矣。

18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在人类过去的漫长岁月中,世界上人们读得最多最熟的书恐怕就是《论语》了。尤其是那些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目标的读书人都曾将此书奉为经典。

现代日本企业家的精神导师涩泽荣一就说过:要把现代企业建立在算盘和《论语》的基础上。可见不管你是学文、从商还是做官,都用得上《论语》。

《论语》中有许多话都成为格言流传于世,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联合国甚至将“四海之内皆兄弟”作为总部大堂的标语。

《论语》的读法,可以一篇一篇地读,也可以一段一段地读。一点一滴地领会,一步一步地提高,好使同一段话在不同的时间读,也会有完全不同的感悟。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哲学家,老子是楚国苦县人,姓李名耳,字聃,他比孔圣人还要大,说出的“老人言”充满睿智与童心。老子是东方智慧的象征,他的话永葆赤子之心,天真纯朴,其无为的思想影响至深,无为亦即为无不为,所谓物极必反,“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多少家国兴衰,无不印证此诤言。读老子,感悟为人的道理!洞察世界的奥妙!

《大学》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参所作。大学指博大而高深的学问,是成就大人——道德上的巨人的学问,是成就大人——道德上的巨人的学问。其核心内容是三纲——明明德、亲民、止诚于至善和八目——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元代以来,它和《论语》《孟子》《中庸》一起作为四书,成为士子必读的经书和各类私塾的基本教材。儿童读了《大学》,就等于进了大学。

《中庸》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孔子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圣人的孙子孔,字子思,是曾子的学生,是“亚圣”孟子的老师。子思将“诚”说成是世界的本原,将“中庸”作为其学说的核心。中庸不是“温吞水,和稀泥”,而是讲究“至诚”,“诚心诚意”,“君子诚其意”。诚哉,中庸!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传说是孔子将三千余首古诗整理成三百零五首,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经》内容丰富多彩,分《风》、《雅》、《颂》,既有民间歌谣,也有贵族诗歌;既有京都雅音,也有地方土风;既有庙堂歌乐,也有市井杂唱。所以孔子教导弟子“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学的重要源头,它的内容、思想、意象、语言、创作方法对后世的影响都以难以估量的。古人总结《诗》有“风、雅、

颂、赋、比、兴”六义。《诗经》的语言早已成为我们语言的宝库中的精华,许多成语如“投桃报李”、“窈窕淑女”、“战战兢兢”、“高山仰上”、“暴虎冯河”等都源自《诗经》。

“举世皆宗李杜诗,不知李杜更宗谁?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辞。”原来唐诗也是源于《诗经》。我们诵读《诗经》,就是与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平等起步!

《孟子》集中收录了孟子的言论和学说,为儒家经典中的“四书”之一。全书虽仅三万余言,但却言简意丰。《孟子》倡导仁政王道,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写下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五十步笑百步”等千古名言。《孟子》雄辩精深,说理精到,文笔优美,曲折尽情,开散文之先河,在思想、文章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易经》最初是一部占筮之书,它“决嫌疑,定犹豫”。“易”是“简易”的意思,是说筮法比卜法简易。“易”也是“变易”的意思。据说周文王被囚里,演练伏羲八卦成六十四卦,周公做爻辞,孔子做翼。

孔子评价《易经》:“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先得之报。”《易经》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曾激励着无数的志士仁人。

《易经》是哲学家观察世界的智慧之源;《易经》是中医阴阳平衡理论的基石;《易经》是道家毕生修炼的功课;《易经》是科学研究的辩证法,其“否极泰来”包含着事物变化的奥秘;乃至于现代计算机就是建立在周易使用的二进制基础之上的!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研习《易经》,甚至数次磨断了连缀书简的牛皮。《易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创作的诗歌,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谓之楚辞。

屈原是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之父。屈原的《离骚》不但是《楚辞》中最杰出的作品,而且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篇宏伟壮丽的抒情长诗。《离骚》开辟了中国

诗歌的浪漫主义先河,其风格表现在壮烈的激情、飞腾的想像、奇幻的意境和绚丽的文采上。

《离骚》的比兴手法更胜于《诗经》,其善鸟香草配忠贞,恶禽臭物比谗,无不寄情以物,托物以讽。《史记》称《离骚》:“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结,其行廉。其称文小而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楚辞》的语言形式打破了四言体的格局,吸收楚歌的形式,创造了句法参差灵活,结构富于变化的诗体,为以后五言诗、七言诗、辞赋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菜根潭》采儒、释、道三家之精髓,妙合熔冶于一炉,底蕴深厚;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风致妙绝。书中倡导积极入世、经营天下、为民谋福、泽被后世的进取精神;主张亲近自然、悠游山水、修身养性、清静无为的隐逸趣旨;宣扬悲天悯人、普渡众生、透彻禅机、空灵无限的超脱意蕴。可谓一身处世、只眼观花。初读其书,似觉矛盾错杂,神龙尾无迹可寻;详思再三,始悟狡兔三窟,随处可安身立命。得志者读之,能悟人生无常,居安思危,匡世济人;失意者读之,能起死灰之心,自强不息,终有所成;富贵者读之,能知艳为虚幻,履满慎思,遗泽子孙;贫贱者读之,不坠青云之志,安贫乐道,培植善根:它揭示出人生之真谛,振聋发聩、医愚医贪,堪为人类“心灵之药石”。正因为如此,该书自问世之日起,便盛传不衰,更跨洋渡海,扬名域外。近些年来,尤为日本工商界奉为圭臬:推销员随时顾问,备为高参;企业家有闲便修,视作宝典。

课堂上,我和学生一起吟诵古诗《游子吟》、《三字经》、《弟子规》时,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并讲些相关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他们能主动读课外书,我所教的一年级学生大多数能背诵《三字经》和《必背古诗80首》,了解了《弟子规》里的行为规范。部分家长反映,孩子学了经典以后,变得更加乖巧可爱、孝顺父母、友爱同伴。尊敬长辈,文明礼物,助人为乐,热爱劳动了。我建议三年级以上的学有余力的尖子生,课余背诵《中华字经》、《论语》、《老子》等经典,结果到了四五年级,他们的成绩、记忆力和思想集中程度越来越出色了。

国学经典诵读作文精选5篇

国学经典诵读作文精选5篇 国学,是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xx为大家整理了国学经典诵读作文精选5篇,欢迎参考! 上小学后,我一直非常喜欢《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它每学期的文章都不同,每次读完后我总是感想很多,受益匪浅,现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慢慢来分享吧! 《国学经典诵读》里记载的都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许多精美华章,内容很丰富,既有最美的古典诗词以及《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经典,又有《论语》、《孟子》、《大学》等诸子典籍。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每个单元后面的《千字文》,尽管每期书上选登的都只有短短几个字,却字字是经典,内含着很深刻的道理。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的第十六篇《千字文》中仅有“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八个字,它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宝贝,即使是片刻时光也要努力争取利用”。但通过这简单的八个字它却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终生适用的道理: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有价的,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但只有时间是永远也买不来的,失去了,就永远不会再来。所以,必须好好珍惜时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一定要懂得时间的宝贵,好好珍惜,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来做有意义的事情。上课时专心听讲,下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空闲时多读各种像《国学经典诵读》这样有益的课外书,还要合理安排时间,把我的围棋和乒乓球爱好坚持下去,争取做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当我合上了《中华诵——国学经典》这本书时,突然有很多话要跟大家讲。 我读的是五年级上册。这本书中,一共有六个单元。而我最喜欢的是第一单元。 这个单元里有三首诗。这三首诗所描绘的夏日,都是美不胜收的。所以,我很喜欢这个单元。我觉得这个单元写的景色非常美丽,让我读的津津有味。我最喜欢的是第一首古诗:《山亭夏日》。 《山亭夏日》这首诗是这样写的:“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意思是:夏天到了,白天越来越长,绿树底下树荫浓密,楼台的倒影映入池塘。微风吹拂,水面上波纹晃动,就像水晶做成的帘子。棚架上开满蔷薇花,满院清香弥漫。在这首诗中,我看到了诗人对山亭夏日的安详、静谧的向往,同时,我还深深地感受到夏日的美好。夏日,虽然烈日炎炎,但是,一

经典诵读诗歌7首

经典诵读诗歌7首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诵读诗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经典诵读诗歌篇1红花绿叶绕藤蔓, 家庭温馨且浪漫。 日子过得甜如蜜, 幸福花儿笑开颜。 唱歌跳舞走台步, 诗酒花茶快乐伴。 空间网上会知友, 逍遥互和醉文苑。 经典诵读诗歌篇2聚阑珊 谁,念我千万思绪,多少离愁 谁,疼我百般断肠,多少沉浮 心远了,爱的眼泪视而不见 人远了,情的流放终无归宿 你,几个梦里,有我身影在其围绕 你,几个春秋,有我身影在其飘荡

你,唯独看不见,我的忧伤画面 我,浮生念不到,我的思念之人 经典诵读诗歌篇3除夕夜 融融乐 佳肴盛美酒 春晚直播着 送给你 我的歌 今夜前奏起 落幕明年了 呵呵 唱你新春一年乐 经典诵读诗歌篇4人生,犹如登上一趟列车一声长鸣, 列车徐徐开动, 有人上车, 有人下车, 有人在站台上接送, 有人凝望着窗外延续着思绪或憧憬, 有人伴着“隆隆”之声入梦。 这犹如人生, 人人各有不同,

无论先乘后乘, 无论路短路长, 无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都走完了人生的历程。 有人遗憾, 有人从容, 有人消沉, 有人感动, 有人与日月同辉, 有人只是颗流星。 命运 从一出发, 就是这样属性, 有人在老天手里, 有人却掌握在自己手中。 经典诵读诗歌篇5《校园早晨》风儿带走夜的鼾声, 校园从甜梦中醒来了, 晨风给她揉着眼睛, 宁静的校园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大姐姐走进校园里来了, 背着书包,

和同学们有说有笑。 大哥哥跑进校园里来了, 拿着零食, 津津有味的吃着。 小同学蹦蹦跳跳地走进校园里来了,背着五颜六色的书包, 和同学们玩着游戏。 动听的上课音乐响起来了, 就像黄莺在唱歌, 同学们有序得走进教室, 校园里回荡着朗朗的读书声。 老师急匆匆地走进教室里, 手上抱着厚厚的讲义, 为同学们送来丰富的知识, 新的一天开始了…… 经典诵读诗歌篇6《母校》 伟大的母校, 您是春天的太阳,慢慢升起, 让我们有了温暖, 我们被您感动,我们因您而骄傲。您是翅膀, 带我们在知识的太空翱翔;

经典诵读论文

在经典中浸润,在诗海中徜徉【论文摘要】 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水平的有力举措,是宣传和贯彻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扩大语言文字工作社会知晓度的有益尝试。本文从“诵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启迪心智,充实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厚积薄发,为中学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无心插柳,墙内开花墙外香”、“教学相长,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等五个方面论述了诵读经典诗文的有益之处。“在经典中浸润,在诗海中徜徉”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精神乐园,引领学生诵读经典更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诵读,引领着学生们走进积淀着五千年民族精神的中华文化,让他们在成长的旅程中“以千年文化为伴、与中华经典同行”。 【关键词】 诵读经典少年君子启迪心智激发潜能学习文言文学习型家庭优化技能

【正文】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语言文字既是人类文明、文化的载体,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灿若星河,它凝聚了前贤的大彻大悟,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龙的传人,正是有了这样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像丝雨一样默默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真正做到了“进人耳,入人心”。时刻指导着我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少年君子。 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水平的有力举措,是宣传和贯彻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扩大语言文字工作社会知晓度的有益尝试。 自从接触经典诵读以来,我校师生甚至家长们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说开展经典诵读带给我们的喜悦: 一、诵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我们中华文化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忠恕之道;有“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有“自强不息”,“厚得载物”的个人与社会的健康互动之道;还有“天地之大德曰生”,“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的创业尊生、与时俱进之道。这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社会实践证明,经得起时间考验而对品德教育起到深远意义的,就是传统价值教育。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中的“仁”、“孝”、“家庭和谐”等传统价值观远播欧美,发扬光大。甚至在新加坡的教材中还编进了100多个中国儒家和东方传统价值观的故事和典故。因此,无论从历史的责任感还是从时代的需要出发,通过倡导小学生诵读千古美文,引领孩子们争做少年君子,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就成了我们必然的选择。 二、启迪心智,充实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 熟读并且背诵经典,其核心是要增加小学生的原始积累。比较建国以来出台的多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新课标》是最为重视积累的一份。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13岁前后,人的记忆力即可达到顶点。一旦错过了,就不能形成知识、情感与经验的丰厚积累,那将会给他的一生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积累多了,将来理解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许多原来理

儿童经典诵读读后感

儿童经典诵读读后感 导读: 儿童经典诵读读后感(一) 《小学生经典诵读》这本书收集了富于教育我们明礼、勤学、励志、尚美、修身的诗文和名句,讲了许多怎样孝顺父母、学习、做人的道理,教会我很多东西事情,纠正了我不少的错误。 每当我读到书中节讯弟-子规》中的“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这一句时,总会觉得鼻子酸酸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与长辈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但回答时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有一次,快晚上10点了,我的家庭作业还没有做完,可是电视节目很精彩,我就边看电视边写作业。妈妈不高兴了,就准备把电视关了,我大喊大叫起来,说什么也不让妈妈关电视,还和妈妈顶起了嘴。现在看到《弟-子规》中这几句话,我的脸开始火辣辣的烫了起来,古人早就知道如何尊敬长辈,我却蛮不讲理的和妈妈吵架,这是何等的错误啊,我一定得改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孝顺父母,在一切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要懂礼貌,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对父母大喊大叫,这样会让父母生气、伤心。 这本书能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提升,愿一切绝妙的诗文韵律和经典美文,悄然无声地从我们的口中和我们的手中渗入血液,渗入心灵的深处,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份…… 儿童经典诵读读后感(二)

《弟子规》细细品读,感触良多。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弟子规》的首篇总序告诉我: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懂得孝顺,那么他便丧失做人的根本。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懂得孝敬的人是不可能懂得如何善待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所以也就更谈不上回馈社会。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 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弟子规》以朴实、精炼、易懂的语言让我更加深刻地懂得做人的道理,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500字作文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500字作文 记一次《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为一步弘扬名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引领我校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诗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 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奋学习,自强 不息的优良品质,学校定于这个星期五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这天清晨,同学们早早来到教室,个个精神抖擞,背起了弟子规,老师还让我们演练几遍,并叮嘱我们比赛时不要紧张。叮铃铃,上 课铃响了,这也意味着诵读比赛开始了。我们排好队,慢慢走出去。来到阶梯教室门口,我们紧张的等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终于, 我听到报号老师叫:“现在是五年级一号班级出场。”我们怀着忐 忑不安的心情进了场。等所有人入场后,只听见沈鹏拿起话筒说完 了总序,接着,全班一起背完了“入则孝”,沈鹏又背起“泛爱众”中的第一排,全班同学有起伏的背完了“泛爱众”,这一章。诵读 完后班长用口令整整队,并向评委敬礼,接着,我班便出场。紧接着,其他班级也进行了诵读比赛。这次比赛,让我知道了一些重要 道理。总序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 八章的内容,我基本能按要求做到,但少数部分仍欠缺,如,父母 讲道理时,嫌??拢?庋?兔蛔龅父母教,须敬听。感谢学校给了我这 好的机会,让我明白,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宋词300首》。随手一翻,我发现我家墙上的字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本书上,一下子就爱不释 手了。天天读,天天背。 刚开始我背的很慢,妈妈见了,便和我一起背。妈妈不愧是大学生,指导背诵很有方法,她让我按词牌名去背。我先背《如梦令》,因为她节奏明快,短小精悍,非常好背。如吴潜的《如梦令·江上 绿杨芳草》:“江上绿杨芳草,想见故园春好。一束海棠花,昨夜 梦魂惊扰。惊晓,惊晓,窗外一声啼鸣。”这首词中“惊晓,惊晓...”的节奏令我大感兴趣。诸如此类的还有“休扫,休扫,管甚

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意义

培养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意义 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源头,千古传承记录着民族基因中的最高智慧。语文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战场。人类几千年璀灿的文化在语文书中有了充分的体现。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已有的文化世界,就能较好地被文化所塑造。而经过文化塑造的人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文化的塑造者。我们以诵读经典为主渗透常规语文朗读,来促进现代文的学习。这二者的相辅相成对孩子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及个人的文化的塑造有着深远的意义。实现了不一样的课堂与教学效果,对此,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诵读课文,记忆力明显增强。经典诵读具有激发潜能与智慧的作用,水结晶试验表明,诵经典正是利用上善治水的重要方法,运用自己的声波音能,承载丰富美善智能量的经典语言,文字信息,反馈给自己的体内之水,从而改善整个身心气质,达到和谐身心、开智益慧的目的。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心、脑等多种感官并用。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语言正是在反复的实践中形成一种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对学习力的强力影响正是建立在对记忆力的拓展和优化基础上的,具有开发右脑的作用,具有开智的意义。一年级的孩子读经典也能达到倒背如流。他们每次背诵常规语文的时候也用背经典的方法熟读成诵,背得很快,这正是诵读经典带来的极强记忆的神力。美国医学博士杨定一医师在台湾进行儿童读经典所经历的身心变化的科学试验再次证明读经典的儿童其记忆力更强。 二、有助发展孩子的语言及写作能力的提高。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

小学生经典诵读心得体会800字

小学生经典诵读心得体会800字 #小学生诵读心得1#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国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慢慢品味,其乐无穷。学生们诵读,可以从中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更加懂礼貌,更加爱学习……国学经典在诵的过程中深入了学生们的心灵,为学生们储存了文化的养料,等他长大的时候慢慢吸收。

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的底蕴厚重。走近国学经典,我认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宁静、潜心。只有静得下来的人、潜得下来的人,才有可能从内心中容下国学经典。当我们被现代社会许多时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手脚以至心灵的时候,当我们内心深处的小农意识、急功近利的心态没有消除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国学经典的脚步,更不可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续国学经典的精髓。 我校积极倡导读诵国学经典在我看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思想。在读诵中,强化记忆力,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为他们补充大量有益的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东西。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汲取千年文化中的营养,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不断体会、反刍,用正确的思想指引他们的生活,带他们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谛! 朋友们,潜下心来,静下气来,与学生们一道走近国学经典,和学生们一起体会和感悟!用国学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一同快乐收获与成长。 #小学生诵读心得2# 这几天我读了《三字经》,书中的许多告诉让我受益匪浅。在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源流长。 书中的每个故事、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

小学经典诵读读后感范文

小学经典诵读读后感范文 上小学后,我一直非常喜欢《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它每学期的文章都不同,每次读完后我总是感想很多,受益匪浅,现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慢慢来分享吧! 《国学经典诵读》里记载的都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许多精美华章,内容很丰富,既有最美的古典诗词以及《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经典,又有《论语》、《孟子》、《大学》等诸子典籍。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每个单元后面的《千字文》,尽管每期书上选登的都只有短短几个字,却字字是经典,内含着很深刻的道理。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的第十六篇《千字文》中仅有“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八个字,它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宝贝,即使是片刻时光也要努力争取利用”。但通过这简单的八个字它却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终生适用的道理: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有价的,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但只有时间是永远也买不来的,失去了,就永远不会再来。所以,必须好好珍惜时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一定要懂得时间的宝贵,好好珍惜,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来做有意义的事情。上课时专心听讲,下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空闲时多读各种像《国学经典诵读》这样有益的课外书,还要合

理安排时间,把我的围棋和乒乓球爱好坚持下去,争取做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读书可以使我们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书香四溢、书富五车,读书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精神上拥有巨大而宝贵的财富。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相信在读书的旅途中,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黄金屋。 最近,我读了古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邯郸冬至夜思家》这篇古诗。这首诗充分具体地描写了诗人白居易自己出门在外的孤独。他思念家人,思念家乡。这首诗的诗文是: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话说着远行人。译文:我旅居在邯郸客店的时候,晚上,抱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当我想起家里的人也许也像我这样深夜坐着,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心中不由得思念起家乡来。我读了这首诗,深深地体会到了白居易在邯郸驿站是多么地思念家人。 也许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也像白居易一样,身在他乡。每当过节都会不由自主地思念家乡的亲人。 有一次,我的爸爸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出差去了。端午节那天,我只能和妈妈孤零零地两个人在家过了。以前过端午,爸爸都带我们

儿童经典诵读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的报告

儿童经典诵读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的报告 武夷山市吴屯中小课题组梁庆兴 【摘要】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关键词】 经典诵读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经典诵读,抓住孩子13 岁之前的黄金般记忆年段,寓教于乐,每天只需5至10分钟,帮助孩子用最轻松、最快捷的方式背熟唐诗、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大量中华优秀的经典名篇,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龄段能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问题的提出及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而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留守儿童多,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家长重视程度的影响,80%的学生除课本以外,家里的课外书屈指可数。课标要求如同天文数字,实现起来真的是难上加难。 当前,许多孩子以"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有自我保护性的扯谎行为,缺失诚信。我们认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也是聚沙成塔的过程,同时,学校也深知:语文学习要日积月累、厚积才能薄发。分析现状之后,学校确定以“精典诵读”为突破口。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立足于学校教育为主,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搭建展示平台,开展活动,主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1、在诵读实践中,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2、陶冶情操,高尚其志,心地善良,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促进各门功课的学习。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课题组结合我校教育

什么是经典诵读

原问题:什么是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的诵读,一类是"典"的诵读 。对于"经"的界定,它的层级就比"典"的层次要高一些。历史上根据文化系统,特别是人文系统的发展来说,"经"是世界各民族在获得精神营养和后天智识这两个层面上,能够同时起到教育作用的一个范本或者文章。你看中国的经典、世界级的经典,大部分都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能够包罗我们三维空间的知识,也能够给我们提供精神层面的营养,或者说它能够穿越太极图中央阴阳两极的弦线,能够同步提升我们的智和慧,使智和慧这两个系统同步提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脑负责记忆,负责思维判断,而心灵负责感受,负责捕捉直觉。要想提高人类这两个层面的知识、文化和素质,就要注重"经"的诵读。对于"典"的作用,它注重反映历史前人在大智慧情况下产生的一些文字记录,基本上都是一些知识层面的,而不是文化层面的。或者说文化层面的内涵比较少一些,不具备同时穿越阴阳,包罗黑白两个层面上的一些知识或者营养,不具备双重作用,只是单方面的作用,也就是说"典"当中所含太极白里面的内容比较多。而且"典"的概念,在近代社会民众的解释定位,通常已经改变了古代对"典"的定义,现代人们一般的定义都是将"典"与古代所定义"书"的概念同等解析和理解。社会上一般所说的经典,在典这一系统中,现在这个典字,已经成了书的代名词。我们也要注意这种学术上和通俗中的不同。 对我们来说,人们往往注重后天智识的比较多,而注重直觉和灵感提升的就比较少,所以在我国历史时期,凡是注重了"经"的诵读,把"经"的诵读作为国家重要精神课题的历史时期,国家强盛,政治清明。比如汉代的"文景之治",这个时期是用"黄老"的经典来指导官员们进行诵读,并且根据这个经典来选拔治国的人才,他就带来了文景之治的辉煌。汉代时候,由于汉武帝的专权作用和董仲舒的禁言,以及田蚡(当时的宰相,汉武帝的舅舅),他们出面联手把《黄帝四经》清除了,而且把《老子》五千言原来比较接近原著的《德道经》颠倒为《道德经》,并且把经文内容也做了一些修改,修改成了后来《道德经》的通行本这样一个格局。但在唐朝,在这样的背景下仍然采用《老子》五千言,进行了全民的教育,还是带来了唐代的辉煌,这个辉煌到目前为止在世界各国的影响还是非常深远的。 从这个好的历史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凡是真正注重了"经"的诵读教育的,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够提升全民的人文质量,同时也给社会的昌盛中兴带来极大的帮助。但是宋明以后八股文出现了,只读"书"而不读"经",只读了《四书》而没有提倡经典,并且在"经"里面将最著名的《易经》也清除出去了,这个时候中国的教育就基本上进入了一个僵化时期。所以历史发展到了"五四运动"时期,就必然出现了一个反对诵读"书"的这样一个历史现象。当时由于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人们突然从八股文的禁锢中苏醒过来,也发生了一些"连孩子带水一起泼出去"的现象。

经典诵读观后感300字

经典诵读观后感300字 经典诵读>观后感300字(一) 从二年级开始,我和妈妈一起每天快乐看着国学经典《论语》。 《论语》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它写什么的?是谁写的呢?我猜你们都想知道吧!其实它是一本语录。二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老师孔子,他对学生非常有耐性,对人非常的谦逊,所以很受人尊重。这本语录主要是他的学生把孔子上课说的话和生活中做的事记录下来。 《论语》记录了很多孔子说的话,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冶长第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句话是孔子通过称赞伯夷叔齐俩兄弟不记仇,因此别人就就不记得他们的旧怨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为人处世应有的态度。 平时在班里,我与同学之间相处难免会有吵架,闹意见的时候,这时我就应该学会“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样我们才能够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其实,悄悄告诉你,这本语录还有很多宝贝,虽然我只会诵读,还没有完全弄懂所有的语句,但古人说过,读书千遍,其义自现!所以,我已经约好妈妈每天继续诵读了《论语》,多学学里面为人处世的道理。你呢,要不一起来吧! 经典诵读观后感300字(二) 中华名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用文字记录来,就成了一本本的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底蕴丰富,蕴藏丰富的为人处事的经验和道理,其思想内涵的核心就是仁、义、礼、智、信。作为儒家所谓的“五常”。 就拿“五常”中的智来说吧。“仁、义、礼、智、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而要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就需要“智”贯穿其中,否则即使有“仁、义、礼、信”加持于身,也都不可能通过无碍。新时期需要把中华名族的道德智慧同人文智慧、科学智慧聚成一体,开启新的智慧。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就像《愚蠢的狼》这篇文章讲述的一样:愚蠢者总会被聪明着战胜。这就如同聪明者总会骗的了愚蠢。因此,现在就要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变的更聪明! 经典诵读观后感300字(三)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教过的学生不下三千,人们把他和学生上课时的交流记载了下来,这就是《论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它让我们在学习后再温习一遍,好好温习了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我想起每到课间或回家后,我都会复习一下当天的内容,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可总觉得还是有一些没想到,所以以后我要常常复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把自己讨厌的东西给别人,不要让别人来做自己所讨厌的事。我想起有一次妈妈在我的碗里舀了很多红苕,我不想吃,就赶给了爸爸,读了这一句话后,我在也没有偷偷地把红苕赶给爸爸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界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通过学习《论语》,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理。

三字经儿童经典诵读版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宫商角及徵羽此五音耳所取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九族者序宗亲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曾玄五伦者始夫妇父子先君臣后次兄弟及朋友当顺叙勿违背有伯叔有舅甥婿妇翁三党名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辩王霸说仁义中庸者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大学者乃曾子自修齐至治平此二篇在礼记今单行本元晦四书通孝经熟如六经始可读六经者统儒术文作周孔子述易诗书礼春秋乐经亡余可求

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一.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品质。 据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80%-90%的人靠的是情商,(即高尚的人格,优秀的道德品质)只有10%-20%的人靠的是智商。因此,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其高尚的品质,而诵读经典则是培养其高尚品质的一条最好的捷径。我班的孩子大多来自农村,又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孩子的各种习惯都很差,我觉得《弟子规》是一本很好的育人教材。它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做到“首孝悌、次谨性、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才学文。”这些基本人做人处事的道理,同时说明学知识之前,首先要学会做人。我利用课余时间让我班的学生诵读,并按其中的道理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比如,我班有个杨超文的孩子,年龄不大,特别聪明,就是不爱护书本,一本新书在手里几天就变得又脏又乱,究其原因是他经常、乱拿乱放,于是我让他背“列典籍、有定位,读看毕、还原处。”不光要能背,还要能讲出这句话告诉他的意思,从此他就“照章”行事,每当有学生出现乱丢乱扔现象时,我就让全班孩子将上面那一句背给他们听,这方面的坏习惯就渐渐改掉了。当我们的孩子坐姿站姿不正确时,我就让他们背诵“步从容、立端正......,”;当我们的孩子过分讲究吃穿时,我会让他们时时以“以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提醒自己。经过两年的诵读实践,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与同年级孩子确实有不同之处,得到学校一些老师的认可,还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和赞同。不同的读物里面有不同的知识,能懂得许多课本上或家长老师讲到的之外的道理。 二.国学经典诵读,可以增加识字量。 在小学低年级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起蒙》等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比如我班的孩子一年级下学期通过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一学期下来即认识近三千个汉字,在我班诵读国学经典两年,即可自然轻松认识一两万汉字,如果仅和学课本相比,相当于超过小学六年级的识字水平,自然为孩子阅读其他书籍时扫清了许多字词障碍。 三.国学经典诵读,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小学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效地开发,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藏。但是,这种记忆潜能如果不予开发,就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天天蜕化。而一旦开发出来,不但现在记忆超人,而且可以伴其一生。从这个层面讲,国学经典诵读开发的是学生一生潜能。同时,诵读国学经典,也是为孩子一生打点文化底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且会惠及其一生。我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在上学期,孩子们用了一半的时间学习课本,一半的时间在诵读经典,一学期下来,每个孩子都记诵了接近一百首古诗词,还背下了《笠翁对韵》,因为孩子们背得多了,逐渐从中找到了乐趣,也找到了记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方案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方案 四年级 2017、9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方案 一、活动理念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中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民族精神教育规划中的重要板块之一。优秀的古典诗文(唐诗、宋词、元曲等)、典范的现代白话文都在我们的诵读之列。这些作品既是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蓝本,也是我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 二、活动目标 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潜移默化地陶冶其性情。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2、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三、诵读内容 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小学篇)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读诗文为主要内容,以及旨在提高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送别、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当代美文。 四、诵读活动基本时间安排 1、早读:看书吟诵 2、语文课前3分钟。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我们见缝插针,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吟唱或强化记忆。 3、课后:开展丰富诵读社团活动,体验“诵读”乐趣,开展“诵读比赛”、“诗文书画比赛”比赛、“古诗文诵读先进班”评比等活动。 五、活动方法 1 、开设经典诵读活动课。每周一节。通过开展早读、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课等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确保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时间、数量、质量的保证。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以下是关于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一) 谈到国学经典,我心十分澎湃,所谓国学,就是一国之所术也,这也必然与我们的古圣先贤紧密相关。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 ·

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经典,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国学圣贤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 ·

经典诵读论文

在经典中浸润,在诗海中徜徉 【论文摘要】 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水平的有力举措,是宣传和贯彻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扩大语言文字工作社会知晓度的有益尝试。本文从“诵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启迪心智,充实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厚积薄发,为中学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无心插柳,墙内开花墙外香”、“教学相长,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等五个方面论述了诵读经典诗文的有益之处。“在经典中浸润,在诗海中徜徉”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精神乐园,引领学生诵读经典更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诵读,引领着学生们走进积淀着五千年民族精神的中华文化,让他们在成长的旅程中“以千年文化为伴、与中华经典同行”。 【关键词】 诵读经典少年君子启迪心智激发潜能学习文言文学习型家庭 优化技能 【正文】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语言文字既是人类文明、文化的载体,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灿若星河,它凝聚了前贤的大彻大悟,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龙的传人,正是有了这样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像丝雨一样默默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真正做到了“进人耳,

入人心”。时刻指导着我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少年君子。 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水平的有力举措,是宣传和贯彻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扩大语言文字工作社会知晓度的有益尝试。 自从接触经典诵读以来,我校师生甚至家长们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说开展经典诵读带给我们的喜悦: 一、诵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我们中华文化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忠恕之道;有“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有“自强不息”,“厚得载物”的个人与社会的健康互动之道;还有“天地之大德曰生”,“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的创业尊生、与时俱进之道。这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社会实践证明,经得起时间考验而对品德教育起到深远意义的,就是传统价值教育。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中的“仁”、“孝”、“家庭和谐”等传统价值观远播欧美,发扬光大。甚至在新加坡的教材中还编进了100多个中国儒家和东方传统价值观的故事和典故。因此,无论从历史的责任感还是从时代的需要出发,通过倡导小学生诵读千古美文,引领孩子们争做少年君子,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就成了我们必然的选择。 二、启迪心智,充实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 熟读并且背诵经典,其核心是要增加小学生的原始积累。比较建国以来出台的多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新课标》是最为重视积累的一份。

国学经典诵读会心得

国学经典诵读会心得 不记得什么时候与书结的缘,仿佛是一件很久远的事情,我不想问因果,也不想问年月,只愿在这条阅读之路上慢慢前行,直到永远…… 与书初相识 沿着记忆的绳索向回眺望,终于于漫无边际的迷蒙中觅得了点点的星光,那是一种微小但却闪亮的光芒。 首先闯入脑海的,是一个小孩捧着姐姐的教科书一边听姐姐讲述书上那些有趣的故事,一边凝视着书上简笔画的插图,有“乌鸦喝水”、“狼与山羊”、“狐狸与乌鸦”等等。第一次听说这些新奇的故事,那些小动物的形象便深深地刻入了脑海。对善恶、美丑、好坏的判断也在那不经意间萌生,并一直延伸到了今天。 小时候的我对读书并不十分感兴趣,那时候只是对书上画的那些精美图画倍感稀罕。直到有一天,随母亲去外公家,在外公家的窗台上看到了一本破旧的《三国演义》,随手一翻,竟被里面的精彩情节所吸引。走的时候偷偷地将书塞进自己的书包,回到家里抽空便坐在门槛上读那“破书”。也许是第一次读长篇小说的原因吧,竟然有一种很过瘾的感觉,恨不得一口气将它读完。如今书中的文字早已模糊,只是对那时读书的情景还记忆犹新。 自那以后,只要视野范围内有书可读,我便会贪婪地去攫取。尤其是《诗经》、《弟子规》、《三字经》那些国学经典,一律都不放过。 枯燥的书本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渴望已久的课堂,也盼到了发书那美妙的时刻。将那些花花绿绿的书本捧在怀里,真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儿便是包书皮儿,那叫一个用心啊。

可是很快那股新鲜劲儿就过去了,课堂上听老师翻来覆去的讲语文,讲数学。久而久之,它们竟成了我最不愿看到的“朋友”。每天老师都会布置大量的抄写任务,就是从那书本上抄那些无聊的字词,一遍又一遍。有一次,我竟然抄着抄着就睡着了,醒来后,书上多了一道印痕。从此它在我的心中变得不再美丽,甚至有点反感呢。 小学,初中,高中。我无数次从噩梦中惊醒,都是因为这些枯燥而无聊的课本,那些曾经的美好哪儿去了啊?直到有一天,我走进了大学的校门,才感受到了自由的快乐。因为从那一刻起,我又重新拥抱了书的海洋,看到学校图书馆里那密密麻麻的图书,我方才认识到自己先前看过的那些书,不过是九牛之一毛。 《大学》、《中庸》、《儒林外史》……那些曾经熟悉而又遥远的朋友,又开始向我招手。我记不清那一天在图书馆呆了多长时间,也不记得到底看到了多少本可爱的书籍,只是那天晚上的梦不再是恶梦了,我像鸟儿飞向了蓝天,像鱼儿跃进了湖海。每到过礼拜的时候,同学们相继出去逛街,购物。而我却心甘情愿地泡在我的书海世界里。 从此,“枯燥”二字便越来越淡了;图书馆的阅览室里便又多了一个如饥似渴的身影。 经典的力量 时光荏苒,转眼角色就变了,从一个学生变成了老师。曾经的理想渐行渐远,书也离我越来越远,大学时期读的那些中外名著,也慢慢的在粗茶淡饭之中当咸菜就着吃光了。新家的书架上摆着几本崭新的经典名著,但也只是摆着而已,书成了纯粹的装饰品,成了被遗忘在角落里的风景。 其实一本书就是一种人生,经历了无数次的朝朝暮暮,繁华与凋落后,仍觉得读书才是人生最美的事情。 春日的午后,慵懒地坐在阳台上晒太阳,饮一杯茶茗,享受着人生,顺手从书架上抄出一本《道德经》。看着看着,竟然有了一种忘身世外的飘渺感,那些经典的文字竟深深的激荡着我的心灵:

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传承国学经典,做最好自己 ——王姝寒同学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 课堂之上,总有她频频举手,积极发言的身姿;课间休息,总有她翻阅书卷,伏案思索的背影;异彩纷呈的校园读书活动中,总有她大展身手的风采,她就是**市外国语学校四(1)班王姝寒同学。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谈古论今任潇洒。”姝寒从小就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她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追寻着她的读书梦。 从一年级入学到现在,她阅读了无数的书籍,国学经典仿佛是雨露和甘霖,伴着她成长,让她学会许多知识,也教会她许多做人的道理。每个学期,她都被评为学校“诵读小状元”。在学校读书节活动中,她获得快速阅读、现场作文、文学常识一等奖,轻松取得“小文学家”称号。她爱好习作,获全国小学生自主写作大赛一等奖,全国“乾有杯”寓言、童话大奖赛二等奖,温州市“我的课外生活”青少年征文大赛三等奖。她还有书法特长,获浙江省第四届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二等奖,温州市“兰亭奖”现场书法大赛一等奖,**市艺术节书法比赛二等奖。她也擅长演讲,获**市中小学生“党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二等奖,“我爱祖国我爱党”故事大王奖…… 读书明理,读书益智,书给她注入了前进的动力,增强了信心和勇气。相信在书籍这座灯塔的引导下,她会牢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勇往直前,在浩瀚书海中,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到达更加光辉的彼岸。 第二篇: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市教育局关于推荐评选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二十佳“国学经典”推广教师、三百佳“国学经典”诵读学生的通知 各教育学区、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为了树立先进典型,建设积极、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广大学生文化涵养和道德素质,进一步推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发展,根据《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瑞教义?2014?109号)文件精神,决定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开展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二十佳“国学经典”推广教师、三百佳“国学经典”诵读学生评选及表彰活动。现将评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评选对象 (一)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