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教材的“二次开发”

论教材的“二次开发”

论教材的“二次开发”
论教材的“二次开发”

论教材的“二次开发”

【摘要】:一向以来,教材在教师专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与教材总是相生相伴,形影不离。相对于产品取向的教材研究,教材“二次开发”侧重教材研究的接受取向,即研究教师对教材的反应和阐释。随着教材地位与功能的转变,传统“教教材”的观念正在为“用教材教”的观念所取代。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被赋予了“二次开发”教材的权利,运用教材进行创造性教学已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但是,对于习惯于照本宣科的教师而言,面对太多的不确定性,犹豫、惶惑、不安溢于言表。基于此,本论文以教材“二次开发”作为研究课题,尝试解答如何实施教材“二次开发”问题,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指导本文首先在剖析关于教材的不同论点的基础上确立研究立场,然后对教材“二次开发”进行基本的学理分析;接着,论文围绕教材“二次开发”模型探讨情景分析和教材分析,并对如何实施教材“二次开发”进行重点、系统的阐述;最后,本文对学生如何参与教材“二次开发”作了介绍。本论文分八章,概括如下:论文第一章从围绕教材问题的正反论点入手,剖析问题焦点,在确认教材地位与功能的基础上确立本文的研究立场。第二章对教材“二次开发”进行了学理分析,包括其基本涵义、目标和本质过程,并尝试建立教材“二次开发”的模型,也揭示了教材“二次开发”对教师角色转换的意味。从第三章开始,论文围绕如何实施教材“二次开发”进行系统阐述。第三章为情景分析和教材分析,这是教材“二次开发”的立足点,在此基础上

如何设定教学目标是第四章的重点。接下来的三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内容是本论文的核心,详细探讨了如何实施教材“二次开发”,包括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则、方法、维度、策略和技术。最后,第八章探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教材“二次开发”的理据、途径和形式,以此论证学生对教材“二次开发”应有的贡献。【关键词】:教材“二次开发”情景分析教材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423.3

【目录】:导言10-15第一章“教材‘二次开发’”研究立场的选择15-38第一节教材的辩护与批判15-28一关于教材的正反论点15-21二焦点问题21-28第二节教材地位与功能确认28-33一教材地位确认28-29二教材功能确认29-33第三节“教材‘二次开发’”研究立场的选择33-38一本文研究的立场:基于教材的教学33-34二本文研究立场的意涵34-38第二章教材“二次开发”的学理分析38-55第一节教材“二次开发”的涵义和本质38-46一教材“二次开发”的涵义38-40二教材“二次开发”的目的40-41三教材“二次开发”的本质41-46第二节教材“二次开发”的模型46-51一传统“备课”与教材“二次开发”47-48二教材“二

次开发”的模型48-51第三节教材“二次开发”的教师角色期待51-55一从消极的课程实施者到积极的课程开发者51-52二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促进者52-54三从“教书匠”到课程研究者54-55第三章情景分析和教材分析55-68第一节情景分析55-61一情景分析55-57二需要分析57-61第二节教材分析61-68一教材分析:“走进教材61-65二从分析走向初步评价:“跳出教材”65-68第四章教学目标的设定68-80第一节目标导向的决策过程68-74一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68-70二目标导向的决策过程70-72三决策是一个循环过程72-74第二节教学目标的设定74-80一教育目标的层级系统74-75二教学目标的设定75-77三注意问题77-80第五章教材“二次开发”的实施(一):原则与方法80-96第一节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则80-89一上承标准,下启教学80-83二坚持预设性与生成性的辩证统一83-85三以学生为中心85-89第二节教材“二次开发”的方法89-96一从语篇到任务89-93二从任务到语篇93-96第六章教材“二次开发”的实施(二):维度、策略与技巧96-111第一节教材“二次开发”的维度96-104一语言97-98二内容98-100三方法100-102四结构102-104第二节教材“二次开发”的策略与技巧104-111一教材“二次开发”的策略104-106二教材“二次开发”的技巧106-111第七章教材“二次开发”的实施(三):教材补充与设计111-126第一节补充“真实”的语篇111-115一“真实性”的涵义与本质111-112二选择“真实”的语篇112-115第二节从“真实”语篇到“真实”任务115-121一“真实”语篇和“真实”任务115-117二“真实性”和任务难度117-118三任务的类型118-121第三节练习的补充与设计121-126一练习设计的一般

问题121-123二语法练习的设计123-124三词汇练习的设计124-126第八章学生参与教材“二次开发”126-144第一节学生参与教材“二次开发”的理据126-130一学生也是教材“二次开发”的主体126-127二学生参与教材“二次开发”是一种赋权127-128三课程实施中的“隐性日程”128-130第二节学生参与教材“二次开发”的途径130-138一学生参与外语课程回顾130-131二国家课程标准下的“协商”131-133三协商:共享决策过程133-138第三节学生参与教材“二次开发”的方式138-144一学生参与教材“二次开发”的方式138-140二学生角色的转换140-142三注意问题142-144附录144-145主要参考文献145-153后记153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论初中英语教材二次开发

论初中英语教材二次开发 英语教材《新目标》秉承着全新的理念、内容和编排形式呈现在教师的面前。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被赋予了教材“二次开发”的权利,运用教材创造性地教学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教师不仅要学习所授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在教学中,课的设计由为教师设计转向为学生需要设计,教学设计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标签:教材;二次开发;教师 “二次开发”是指在前人开发的基础上对产品的再次开发或创新,有时也称为“再开发”或“二度开发”。教材的“二次开发”是个相对的概念,它相对于“一次开发”,“一次开发”是指课程专家编制教材,那么教材“二次开发”既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教材更好地适应教学情境和学生需求。 教材的“二次开发”就是要源于教材,更要超越教材。目前,初中英语新目标教材是以英语为第一语言,以学生习得语言为基础的教材,而我国学生是以汉语为母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以学得为基础,这就产生了矛盾,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初中新目标九年级教材的各个单元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旅游、友谊、语言、体育、名人、节目、音乐、文化、戏剧、动物保护、幽默、求医、主题公园、购物、问药、晚会礼仪、假日、足球、态势语、饮食文化等,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視野,增进学生对祖国文化和其他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 我们可以看出初中九年级英语教材中有关文化意识教育的内容每个单元都没有专门的项目来培养文化意识,都有以各种方式训练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通过分析教材我们知道编者把语言技能与文化意识的培养整合在一起,即把文化意识的培养渗透在语言技能的教学中,其中内容包含了主要英语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名人介绍、行为规范等。编者遵循了功能意念大纲,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合并起来,难分彼此。但是在教材中选择素材时,尤其是交际素材,语言总是不那么地道,那么灵活。有些英美的教材在选用素材时尽量让内容生活化,真实化,对话特别适宜揭示文化的各个方面,这样英美文化差异就更显而易见。因为对话人都遵守规定的文化行为,因此如英语国家的人在交际中会使用些很多习惯的理语、俗语,但是现行教材考虑到其使用的广泛性及测试,编写的对话很少有这样的内容,学生学的语言比较死板。 根据这些分析,笔者设定了初步的教学目标: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目标描述: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如手势、表情等;了解英语中不同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学会使用英语中不同性别常用的名字和亲昵的称呼;明白英语国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习俗;明白英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场合服饰和穿戴习俗;明白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对别人的赞扬、请求等作出恰当的反应;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请求等作出恰当的反应;初步明白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地点、历史等;理解常见现象在英语中可能具有的文化含义;明白英语国家中传统的文娱和体育活动。

部编新版语文教材具体都有什么变化

部编新版语文教材具体都有什么变化 古诗篇目比重增加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这些经典文本的回归,增强了课文的人文底蕴,对于孩子们理解课文内涵的要求变高了。 以阅读为中心,课外阅读量加大新部编版教材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从单纯的阅读理解到强调阅读策略(例如三四年级分别有预测与提问两个策略的学习)。 部编版总体而言,部编版教材主要着眼于养成学生核心素养。主要着眼于养成学生核心素养。而语文核心素养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语言建构运用; 2、文化传承与理解; 3、思维发展与提升; 4、审美鉴赏与创造。 语文考察方向都有哪些变化? 部编的改革方向——提高鉴赏能力、思辨能力。 部编版每个年级都有一个单元是对阅读的提升:三年级是预测,四年级是提问,五年级是阅读速度,六年级是有目的地阅读。可以看到对阅读能力提出要求。

如何适应新版教材? 那我们面对这些变化该怎么准备呢?《中庸》有言:凡事预则立,准备充足才可能有好结果。未来语文核心素养更强调对知识掌握的精通程度。 因此学习语文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积累,以及记忆方面,更多培养完整的语文知识,并且要会用。孩子得分低,是因为孩子不会用,不懂思考。 面对新教材,它重要的一点就是以阅读为要,这就提示着作为学生家长,要调整、改变孩子语文学习的方法,要让孩子过一种真正的语文生活,而不再是刷题等方式。 另一方面,新教材的推广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可能存在一个衔接的问题,如果不放心,也可以提前看看新教材,读读新课文,提前做好了解和熟悉。并在假期的最后时间段抓紧时间进行大量阅读!

论教材的“二次开发”

论教材的“二次开发” 【摘要】:一向以来,教材在教师专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与教材总是相生相伴,形影不离。相对于产品取向的教材研究,教材“二次开发”侧重教材研究的接受取向,即研究教师对教材的反应和阐释。随着教材地位与功能的转变,传统“教教材”的观念正在为“用教材教”的观念所取代。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被赋予了“二次开发”教材的权利,运用教材进行创造性教学已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但是,对于习惯于照本宣科的教师而言,面对太多的不确定性,犹豫、惶惑、不安溢于言表。基于此,本论文以教材“二次开发”作为研究课题,尝试解答如何实施教材“二次开发”问题,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指导本文首先在剖析关于教材的不同论点的基础上确立研究立场,然后对教材“二次开发”进行基本的学理分析;接着,论文围绕教材“二次开发”模型探讨情景分析和教材分析,并对如何实施教材“二次开发”进行重点、系统的阐述;最后,本文对学生如何参与教材“二次开发”作了介绍。本论文分八章,概括如下:论文第一章从围绕教材问题的正反论点入手,剖析问题焦点,在确认教材地位与功能的基础上确立本文的研究立场。第二章对教材“二次开发”进行了学理分析,包括其基本涵义、目标和本质过程,并尝试建立教材“二次开发”的模型,也揭示了教材“二次开发”对教师角色转换的意味。从第三章开始,论文围绕如何实施教材“二次开发”进行系统阐述。第三章为情景分析和教材分析,这是教材“二次开发”的立足点,在此基础上

如何设定教学目标是第四章的重点。接下来的三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内容是本论文的核心,详细探讨了如何实施教材“二次开发”,包括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则、方法、维度、策略和技术。最后,第八章探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教材“二次开发”的理据、途径和形式,以此论证学生对教材“二次开发”应有的贡献。【关键词】:教材“二次开发”情景分析教材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423.3 【目录】:导言10-15第一章“教材‘二次开发’”研究立场的选择15-38第一节教材的辩护与批判15-28一关于教材的正反论点15-21二焦点问题21-28第二节教材地位与功能确认28-33一教材地位确认28-29二教材功能确认29-33第三节“教材‘二次开发’”研究立场的选择33-38一本文研究的立场:基于教材的教学33-34二本文研究立场的意涵34-38第二章教材“二次开发”的学理分析38-55第一节教材“二次开发”的涵义和本质38-46一教材“二次开发”的涵义38-40二教材“二次开发”的目的40-41三教材“二次开发”的本质41-46第二节教材“二次开发”的模型46-51一传统“备课”与教材“二次开发”47-48二教材“二

中学历史教材的“二次开发”

中学历史教材的“二次开发” 摘要:对历史教材的“二次开发”,就是教师创造性地 使用历史教材,根据历史课程标准以及历史教学的具体情况,对历史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整合。本文将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有关史学材料的引入是教材“二次开发”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历史教材;二次开发;史学材料 历史学科的研究主要是依据历史材料进行的,就如同自然科学必须要进行实验一样。因此,有人说,没有材料,就没有历史。英国主张“新历史”的学者也认为:“学校历史 学习的重心不应该再是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学习怎样去获取知识。”如何获得历史知识呢?他们主张,“把史料作为证据,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①。另外,材料也是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桥梁。 朱汉国教授主编的《新编历史教学论》认为,历史教材的“二次开发”,是“重构教学内容,就是摆脱教科书的局限,将教学内容重新组织、加工和改写,使之形成更容易于课堂表达的知识结构体系,这是一个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过程。”②有效的史学材料的引入,可以增强我们理解教材的 能力和水平、可以增强我们指导学生进行史学探究的专业素

养。总之,没有有效史学材料的引入的教材“二次开发”,想引发学生进行有深度、有内涵的思考和探究,恐怕只能成为一种空想。 下面,我将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为例,力图为大家呈现一个史学材料引入与教材“二次开发”的案例,与老师们交流我的思考和实践。 一、基于史学材料展开“二次开发” 我们通过引入适当的史学材料,包括一些图片数据对历史教材“二次开发”,以引导学生多视角观察历史,以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深化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这件金缕玉衣共用玉2498片,金线1100克。制作一件玉衣所需的费用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需要上百个工匠花两年多的时间完成。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件衣服可谓是价值连城。这件金缕玉衣是在汉代诸侯王刘胜的墓中发掘的,解放以来出土的金缕玉衣也大多数是在诸侯王的墓中发掘出土的。 教师设问:这体现了什么呢?(参考答案:诸侯王生活奢侈,经济实力强,他们享受着与天子同等的待遇,甚至凌

小学英语教材论文二次开发论文

小学英语教材论文二次开发论文 摘要: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应以教学实际为依据,做好教学设计,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出更多的话题,增加学生利用英语知识的机会,以便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在进行教材扩展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尺度和深度,避免学生偏离教材要求而浪费精力。 小学英语教材进行了多次改革,增加了趣味性和灵活性,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教材编排和实际存在差别,教师需要发挥聪明才智,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二次开发,挖掘知识内涵,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具备英语逻辑思维,培养探究精神和自学能力。本文以五年级上册Unit 2《A new student》一课为例,详细讲解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希望可以为一线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则和方法 小学英语教材的“二次开发”是指教师对教材的内容、顺序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说明,在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还要形成英语逻辑思维和表达方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需要做到词汇、句型、语篇、文化的均衡。从词汇维度看,教师可以从反义词、近义词和名词、动词、形容词进行横纵方向上的联系,增强学生对英语单词的理解;从句型维度看,教师从对话中提炼问句、陈述句以及固定句型的变换和用法,让学生举一反三;从语篇的维度看,锻炼学生表达的能力,帮助学生将词汇、句型运用起来;从文化维度看,以教材为源,增加学生见闻,点到为止。 对教材“二次开发”的方法很多,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需求和个

人能力选择性使用。一般来讲,知识总结法和师生研讨法是比较有效的。知识总结法是说教师根据教材的前后联系和知识重叠进行相互联系,从而让学生的英语知识呈面状发展,让学生具备自学能力。师生研讨法主要是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进行交流,从学生的提问和疑问中进行知识解答,帮助学生复习其他章节的重难点知识,从而让教材的内容紧密相连,为学生打下英语基础。总之,教材的“二次开发”从内容上增加了知识重复讲解的可能性,从思维上培养学生正确的逻辑,使其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Unit 2《A new student》教学的具体过程 (一)教学目标 这一节课属于小学高年级范畴,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中的基本词汇和表达方法,模仿表达。从词汇上看,学生需要掌握学校各类场地的名字,包括操场、图书馆、电脑室、音乐室等;从句型上看,学生需要总结There be……句型、It is……句型等;从内容上看,学生需要具备介绍学校各个部分的能力;从文化上看,学生需要区分美国人和英国人对楼层一层认识上的区别。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和深化,帮助学生从这四个维度学会这一课。 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鼓励学生动手动口,不断弥补学生的不足,增强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交往意识,并利用学校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进行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 这一课教学内容分为故事、语法、游戏、听力、动漫、检测六

关于教材二次开发的看法

关于教材二次开发的看法 1、教材“二次开发”,是指教师根据预设的教育教学情境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增是增其当增,删是删其当删。增,也就是说,在关键之处增加内容,如增加例证,增加说明。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讲清,讲透,讲深入。删就是删繁就简,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增与删是处理教材时两种不同向度上的重构,教师在这种重构中,不但让学生学习到必要的课程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同时学习到方法。对增与删的理解也不妨宽泛一点,从形式逻辑的角度讲,增也可以是一种演绎,删也可以是一种归纳,这与一般意义上的增删不同,它是一种严谨的思维形式。从一般到个别,从个别到一般,其中尽管可增可删,但必须是一种严谨的逻辑推理。强化教学的逻辑性,常常也显得十分重要。至于调整和加工,也是常有的事。 教材的二次开发,一是要针对正文。比如,八年级思品上册我知我家中,将家庭结构做了划分,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核心家庭指父母和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主干家庭是指祖、父、子或女三代共同组成的,联合家庭包括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组成或已婚同辈组成的。已婚子女中,如有的有了孩子,而有的没有孩子,这样的家庭算哪一类?再若已婚同辈中,父母不在了,有的有子女,而有的没有子女,这样的家庭是哪一种?这都需要教师去研究、开发。 二是针对教材留出的空间,或是值得争论的观点性的问题,或是留有省略号。比如九年级思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争论,观点二,我们要千方百计,即使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也要把教育问题解决好。这是很值得称赞的观点,是重视教育发展、关注公民及国家前途的大问题,是根本问题。中国西部如此贫困,孩子们吃饭没有保证,孩子们忍耐着饥饿,饿了就唱“我爱你中国”,他们的上学问题忍耐到什么时候才能解决好。教材的开发,就要围绕引导学生的正确观点而进行。 教材二次开发是每个教师都应勇敢面对的问题。 2、思品课教材源于生活,同样我们教材二次开发也不能脱离生活,教师在准备素材方面要下功夫,既反映社会热点,又贴近学生生活。因此教师在教材二次开发要注意以下几点: 1、钻研课标、通观全局、理清主线,把握时代脉搏。 2、钻研教材,全面准确的把握教材的知识内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抓住关键点;增舍有度、有的放矢。 3、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对教材进行合理的二次开发。 通过思品教材“二次开发”,课程与课堂教学被本质地整合在一起,融为一体。教材也就不再是被动于教师的静态的书面课程文件,而是教师和学生主动生成课程的可选资源。当然,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过程并非主观而随意地增删内容和开出教学活动的“处方”,它需要教师站在课程开发的立场认识和利用教材,考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挖掘出教材的课程价值和意义,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完成课堂教学的升华。 教师对思品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时应注意,一方面固然是为了服务于教师本人个人化的教学需求、体现出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诠释,体现出教师教学的个人魅力。但另一方面更是为了有利于原有教材更适合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在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时,教师的视野不应仅仅局囿于教材,要有课程意识。作为一门课程,教材以及阐释只是构成课程的基本因素,除此之外还有诸种因素,其中学生是最重要的因素。所谓课程,就是指课业及其进程。进程,是由师生共同进行完成的,学生是师生两极中重要的一极,只有将这一重要因素考虑进去,才有可能谈得上课程,谈得上课程的有效实施。因此,在教学中,要摆正两个主体的位置和关系,在教学中,教师的主体性只有在成全学生的主体性的过程中才能得到体现,学生主体是归宿,是核心,教师主体是为其服务并受其制约的。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师

对教材进行二次设计

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思考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备课就是吃透教材,学生的学习也是以掌握教材为目的,教材代表教学的全部内容。然而在新课程中,教材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新的课程观和教材观视教材为工具和材料,是教学资源之一。“用教材教”的观念代替了“教教材”的观念。 教材的“二次开发”是指在专家、学者编制“一次开发”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创造性运用教材的过程,对教材二次开发的意义在于基于学科思想与方法,建立课程标准、教材文本、实际教学三者的一致性。在实际教学中,当教师打开教材时,面对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时,总会对教材做一定的调整与加工,对有关内容作一定的整合完善梳理,对教学方法做科学合理的选择,以实现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这个过程融入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演绎、取舍、加工与创造,具有二次开发的意义。 从教学过程看,教材的二次开发过程实际上是在课程标准的导引下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案,并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教学内容的过程。其立足点在于教师对教材知识特点、逻辑顺序、组织线索的分析,对每一个专题阶段性与核心知识的把握,对每个活动学科思想与方法的领会。 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则有二,一是要基于学科思想与方法,将目光聚焦于教材,关注教什么、用什么教、和如何教的问题,这是教材二次开发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二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及水平。教者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材所进行的内容的整合调整、学生活动的设计与策划、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知识演绎生成的顺序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现有知识基础,这是教材二次加工是否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所在。 那么再谈一谈教材二次加工的要求: 一是学科思想显性化。化学教材有着丰富而严密的知识体系,教材中蕴藏着许多隐而不彰的东西,它们渗透在教材的字里行间,隐含于知识的运用过程中,那就是对待事物的态度、处理事情的方法等等,这些就是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二次开发策略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二次开发策略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二次开发对于提高信息技术教材对教学的适应性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论述信息技术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重要作用基础上对如何有效的开展信息技术教材二次开发提出了一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材;二次开发;实用性与开放性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在普及小学生信息技术知识过程中具有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现状来看,教材编写的标准化与不同地区教学的差异化需求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在这种背景下对信息技术教材进行有效的二次开发就显得极为重要。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实施中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处理好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的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二次开发,改变教学定势,拓展思维空间,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需求,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值得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去探索。义务教学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已经从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到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一线教师有必要利用好课程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探索,优化重组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使教材真正为我所需,为我所用,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形成个性化的有特色的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二次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一)纸质教材开发周期长与信息技术内容更新快存在矛盾 从教材的编写过程来说,纸质教材从内容撰写、校对审核、编辑出版以及最终流向教师和

学生手中作为教学蓝本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的,开发周期通常需要长达2~3年的时间,而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相当快,尤其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内容上又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性特征,往往是信息技术教材刚刚被印制出来,书中所使用的网页等内容就被更换成了新的内容,或者说软件有了新的版本,出现了新的技术、新的软件以及新的理念……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照本宣科讲信息技术教材是很不实际的,是落后于技术发展和时代发展的。教师在拿到教材时必须对信息技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二)各地硬件设施和学生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 信息技术课程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很多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支持,但是向我国很多边远贫穷地区,学校资金技术有限,设备设施较差,很多信息技术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难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与此同时,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基础也存在天壤之别,很多经济发达地区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接触信息技术课程,但是与此同时,很多偏远地区的学生只有到初中才有机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即便是相同地区,受家庭条件及氛围的影响,也存在着不少差异。学生以前是否接触过计算机?家里是否配备有计算机和上网条件?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需要教师在“二次开发”时综合考虑当地的硬件设施和学生的水平,使教材内容在课堂中得到最大程度的落实。 (三)渗透信息技术新课标理念的需要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但是,目前很多信息技术教材以知识技能来编排内容,侧重于信息技术技能的获得,无法全面体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信息技术课程不只是教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还要立足于培养、熏陶美好的情感,把学生塑造成遵纪守法、有道德、有素质的人。教师在二次开发时,要有意识地渗透新课标理念,立足于人的

语文教材的变迁

语文教材的变迁 2013-10-23 《光明日报》 语文课本是对时代变迁作出迅速反应的重要载体之一,审视母语教育的课本,也即是回顾近百年来社会价值的快速变迁,重读整个民族生存状态的投影。 除了简单的识字课本外,在中国封建时代,基本上没有一本真正的母语教材。识字、习字外,儒家经典基本上就充当着母语教材的角色。 民国时期,曾经出现过语文教学的短暂繁荣,像胡适、蔡元培、朱自清、陶行知、周谷城等一批“大师级”的教育行家及语文教育家曾编写或者参与编写语文课本。但是,由于时间短暂、战乱频仍,这段时期的母语教学未能形成很有影响力的成果,有关语文教学的理论、实践方面的经验也未能很好地总结和扬弃。 1949年秋,新中国第一批小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以叶圣陶等人主编的解放区“国语课本”为基础的修订本。第一批中学生使用在也是以老解放区“中等国文”为蓝本修订的临时课本。这两套临时课本里的课文都是白话文,不分单元,只有简单的注解和问答式的习题。 1950年12月,新组建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着手编辑出版新中国首套正式语文教材。这套教材遵循着“听说读写四项并重”的教学原则,但限于当时的条件,教材存在着总体分量太轻、语文训练和语文知识重视不够、没有系统、各类文章混编、不分单元、缺乏科学性等问题。这个时期,大量的苏联作品被选入语文教材,其中不乏佳作,也有一些政治色彩浓厚,文学色彩较弱。 针对语文教学不够重视语言因素和文学因素的现象,在叶圣陶的倡导下,1956年,“语文”课被一分为二——分为语言部分和文学部分,进行分科教学。这年出版的汉语和文学教材,即《初级中学汉语课本》和《初级中学文学课本》。这两套教材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汉语与文学教学体系,加强了语文知识的系统性,是新中国语文教材建设的一个亮点。不足之处是过分强调了文学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一般读写能力的培养。 1958年8月开始,允许各地自行修订甚至编写教材。当时浙江省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31篇文章中,马列著作和政论文章占15篇,其余16篇文章,6篇是报道农业生产大跃进的,2篇是表扬大炼钢铁的,4篇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在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编辑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和鲁迅同期的名家几乎“集体蒸发”,取而代之的是歌颂运动的作品。这一时期,有的地方甚至把语文、政治、历史合并在一起,取名“政文课”;有的地方将政治、语文、音乐、美术合在一起,称“革命文艺课”。课本中大量具有时代痕迹的文章。 1978年,中小学生拿到了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新书。这套课本吸取了国际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经验,进行了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改革。小学语文第一册,有五篇课文是科技、自然、社会的内容。

新大纲视域下的中职语文教材二次开发

新大纲视域下的中职语文教材二次开发 作者:章媛 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12期 截至2009年底,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73.6万人,在校生达到2178.7万人,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的50%左右。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主体数量庞大,担负着改善劳动力整体结构和劳动者素养的重大历史责任。教育部原部长周济曾指出: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已经由数量和规模办学向稳定规模和提高质量上转移。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推进教学领域的改革,而教材则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教育理念、教材编写及出版周期等原因,教材改革总是相对滞后的。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如何使用好已有的教材,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改革,更好地贯彻新大纲的教改精神呢?对手头正在使用的教材在新大纲的指导下进行二次开发无疑是一个好办法。 一、教材的二次开发 “二次开发”的字面意思为对新资源进行发掘和整理以达到有效利用。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对一线教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算作教材的第一次开发;而一线教师,必须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善于从教材中寻找新的素材或从原有材料中衍生出适合组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这被称为教材的“二次开发”。教材的二次开发是对教材本身的有效补充。通过二次开发教材,教师也拥有课程开发的话语权,与专家、学者开发教材不同的是,这种开发存在于教师的日常职业生活,是教师专业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新《大纲》 在新一轮“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之下,教育部职成教司于2008年修订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并于2009年秋季开始施行。新《大纲》进一步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任务:“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新《大纲》对语文课程任务和目标的定位,着眼点在于为“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基础,“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以及“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突出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服务功能,彰显了职教语文的“职业性”特点。 三、中职语文教材的使用现状 我校中职一直采用江苏省2001年秋季推广使用的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限于当时的实际情况,其编写理念还没有完全摆脱普高教材的影响,教材基本是普高翻版加上应用文写作。体系仍以语文学科知识为核心,以讲读为中心,每册6个单元的阅读教学,4个大作文训练,2个应用文写作训练和2个口语交际训练,阅读、大作文、应用文和口语交际内容

小学数学教材二次开发的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716331811.html, 小学数学教材二次开发的策略 作者:陈庆荣 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18年第02期 摘要:随着日前大众对于中小学教育的越发重视,中小学教材的利用与开发也逐渐成为 教育者的学习和研究重点,本文将就小学数学教材的利用现状提出关于小学数学教材的二次开发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二次开发 教材是学生上课、教师教课以及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其中承载着很多学习知识的精华以及课程理念,但是放眼当下小学数学教材的利用,却出现了很多滥用以及忽视的现象,导致学生无法汲取教材的精华,从而降低学习效率。本文将主要探讨关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二次开发策略。 一、解压文本策略:呈现教材层次化,加强教学逻辑性 在当前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知识点的总结和概括只是单一地呈现了某一环节,对于知识的衔接性和顺序性却出现了一些的漏洞,所以在这方面就要求教师对知识进行挖掘和讲解,完全呈现出教材的层次以及逻辑性。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教学中,教材在教学例题时直接向学生提问关于教师和学生的人数,而忽略了统计中整体和分散相结合进行教学的手段,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知识的快速传授,但却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统计的初步接触中,数据的收集以及整理分类是最重要的接触、理解知识的方法,这里却将该步骤直接省略,没有将教材的价值完全展现出来。基于这样的考虑,教师应该结合课本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对其中的知识进行具体的挖掘开发,以下是具体的实施策略。 1. 在教学《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前,就让学生根据主题自主收集数据,然后按照图标的要求进行分类,完成学生提出的每一个具体的问题。这一教学过程可弥补教材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忽略。统计学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亲力亲为才能够发现其中的学习乐趣以及教学重点的知识,如果单纯地按照教材的步骤去进行机械化的教学,会使得学习僵硬,也会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知识遗忘。 2. 在收集完数据之后,让学生分别统计教师和学生的人数,以及每个人所做的活动的不同之处。在统计的学习中,不仅数据的来源方式很重要,而且统计的项目也值得注意。在当下的苏教版数学教材中,这两点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省略了,所以教师应该意识到对教材二次开发的重要性,以及在统计了所有的教师、学生参加的活动之后,引导学生创建“合计”这一栏,让他

编写校本教材的意义

一、教材编写的注意事项 在准备进行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希望我们的各位老师能够聘请相关的专家进行指导,同时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在整体设计上要有思考 要满足“四个有利”的原则:有利于丰富学生经历,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要做到:具有核心概念,反应学习过程,体现教育价值。 2)从课程的角度进行梳理 要明确:本教材建设的背景;本教材的三维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包括内容的呈现方式、内容的框架结构,要做到心中有数);课程的实施(大约需要多少课时,教学的具体形式和手段等);评价的设想和做法。 3)先设计一个单元样张,在进行交流和研讨。 每一个单元要有哪些板块组成,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把很多资料堆砌在一起,不能将所有的内容都呈现在教材之中,如果这样,就变成科普类的读物了。要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给教师留下引领的空间,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设计思想……二.校本教材建设的意义 参与校本教材建设,对老师来说,是专业成长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要编写教材,就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就要认真学习课程理论,就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这是一个促进个人成长的过程。很多

事情,看和听是一回事,自己做又是一回事,(宋)陆游题为“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很难获得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建设校本教材,也是一个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过程。让课程校本化,其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本校学生的实际,本校学生的发展。建设校本教材,同时可以为学校的课程建设积累经验。

新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和课堂教学设计与改革研究

新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和课堂教学设计与改革研究 开题报告 江西师大附中课题组 引言: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无论是编写的指导思想,还是编排内容和形式都有了巨大的变化。教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载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树立“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必须对所教的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使教师教的内容转化为适应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活动的学习内容,有利于“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落实到课堂。 课题:新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和课堂教学设计与改革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强化新课程的教材观。新课程的教材观主张“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新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和优化整合的理论与实际在帮助教师实现有效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必然能够起到关键、积极的作用。 2.为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实际在新课程二次开发和优化整合理论指导下,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优化整合,使之更加符合学情实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3.新课程教材二次开发和优化整合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必将丰富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新课程二次开发和优化整合的理论能够起到为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添砖加瓦的支持作用,能够为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标实验的实施,为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素质高尚的人才做出贡献。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使教材在与教师、学生、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课程价值和意义的最大化。 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与教学有关的材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1.教材灵活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 2.教学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 3.自主地开发其他新的教材资源。 4.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使我国教材编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化。使用新课程标准教材的老师,不论是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的老师们在新课程实验的过程中都将面临如何最佳的使用新课标的试验教材和如何在新课程试验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实际问题。 教师因地制宜、因学情制宜地实施课程的二次开发和优化课堂教学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全新课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