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我国目前内部审计定位的思考

对我国目前内部审计定位的思考

对我国目前内部审计定位的思考
对我国目前内部审计定位的思考

对我国目前内部审计定位的思考

【摘要】内部审计是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加强内部管理的自身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针对我国目前内部审计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进行了定位。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

1 内部审计性质的认定较为模糊

在国内生产和内部审计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内部审计作为公司业务的发展,加强管理和控制生产所需的和基于内部开发。近代以来,随着股份制这种集中和积聚资本的有效形式被广泛采用,跨国公司的不断崛起,不仅使管理层次的分解比以前更加迅速,而且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企业为了开拓和占领市场,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率的提高,我们必须能够推动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审计的公司实现业务目标和加强管理。然而,中国生产的现代内部审计执行的顺序是一个片面强调外向性和内部审计服务模型作为国家审计的基础产品(政府审计存在的扩展)。这种审计模式实际上导致人们以确定内部审计,这是不利于发展的模糊性,甚至阻碍了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当时,很多企业不理

解甚至怨恨,因为在一些内部审计仍难以融入他们的整体管理,内部审计结果难以进行正常的,而且,监督其功能表现的评价,并确保咨询活动,因此并不能完全在其应有的服务作用的发挥。

2 内部审计工作范围过于狭窄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从内部审计的定义不难看出,内部审计,即“监督”和“服务功能”的两个功能。然而,由于内部审计的特殊背景,建立之初是错误地认为,作为国家审计职能的延伸,内部审计工作将集中在财务账目和审计有限的真实性。很长一段时间的内部审计是根据“警察”身份,突出“监管”功能,忽视了“服务”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内部审计服务机构的内部需求。

2.1 企业内部审计服务需求。在SOX法案的影响,应该需要中国内部控制标准实施的内部审计要求,上市公司是比较强的,非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要求相对较弱。此外,内部审计的组织和运作成本是显性的,其收入是隐性的,基于需求,成本和效益的平衡,也削弱了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服务。

2.2 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服务需求。非营利组织,实施基金会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是提高基金会社会公信力的重要手段。该制度有助于增强基金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该系统可以帮助弥补该基金的金融监管体制下,政府审

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基础上协调,补充形式相互监督制度。相对来说,内部审计只是一种补充监督的角色。

3 内部审计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内部审计近几年来,虽然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逐步向更广的范围和深层次发展,但认识水平、思想观念的束缚以及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影响和阻碍着内审作用的有效发挥。

随着全球经济加速一体化的进程中,企业来自国内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不断加大经营风险。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内部审计领域的国家有了新的发展,控制导向内部审计的审计风险转移到;从微观防止欺诈变动,管理审计,宏观调控;从经营审计向战略审计转变;监督,保护功能的预测,确保过渡咨询的价值和服务功能。在理论界我们国家这些先进的理念是经常讨论,但在一些企业,尤其是基层企业没有涵盖或很浅,内部审计仍然是在错误和错误的阶段,问题仍然不甘心,纠正错误,没有太大的角度,在对问题的深入分析,让独自站立的高度分析长期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拥有国际先进的审计理论和实践相比,中国的内部审计职能还有待开发。

4 内部审计的职能

内部审计的实践并没有因为国际咨询业务功能和给确

认的传统优势,相反,得到的值在我们的内部审计的增值服

务似乎是更高级的。内部审计职能的位置,以确认和咨询两大类,其优势在于拓展生存空间的内部审计工作。但咨询业务将导致过多的接触内部审计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如何咨询服务创造价值的组织,并保持适当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需要平衡的内部审计员。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了解业务流程和组织的运作规则,更需要学习与管理技术进行通信。确认业务是内部审计的传统业务,也是内部审计作为一个职业的核心能力所在,在拓展咨询业务的同时,内部审计部门更应该注重提升确认业务的审计质量。

5 内部审计的内容

在建立内部审计,审计滥用的开始,玩是主要的“警察”的角色,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审计格局上,是以真实性、合规性审计为主;在审计重点上,以财务报表为中心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在审计时限上,以事后审计为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各企业对内审的需要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个时候,只有审核的所有主要目的排除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的作用是向高层次的“工作人员”,“助理”的变化,主要有以下表现:在审计格局上,向效益性、管理性方向发展;在审计侧重于内部控制的方向作为一个全面审计的基础上发展中心;在审计,对审计事前的发展,在方向。在内审人员素质要求上,

专业结构也出现了综合性和多元性变化,既懂财会又懂本行业务。

6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从各种组织的地位,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一般是弱于外部审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并不是说对内部审计的要求自然促成了这一现实。从实用的角度研究国际内部审计的研究点,除了直接向最高负责人的内部审计独立性强的政府和非营利组织,还需要监事会,董事会,或公共审计咨询委员会成员也工作报告内部审计机构与管理层基本处于

平等的地位。在企业层面,我们都知道安然欺诈者的内部审计,而不是独立的外部审计人员变得更加强大。毕竟,在考虑是否延长收入方面,可能会失去他们的独立外部审计。反之,当出现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组织,内部审计“罕见的社会良心”的角色冲突。许多组织在我们国家的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不强,约束内部审计,抑制内部审计服务的功能。因此,要提高我们的内部审计的基本前提是重塑内部审计独立性

的灵魂。

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有足够的组织位置完成审计责任,确保全面审计范围,审计行为不受限制,审计或审计决定的落实,并采取适当的建议。事实上,如果内部审计未限制审计范围,组织内部的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执行,审计建议往往是管理当局,该组织内部审计方面中的其他人将会更高,提

高内部审计在无形的组织的地位,促进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我国内部审计现状调查报告

我国内部审计现状调查报告 我国内审机构的管理情况 根据本次调查,目前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 以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为标准比较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如图所示,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中,内审机构由财务经理与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管理的比重大致相当;而对国有企业而言,由纪检监察部门管理内审机构的比重大大高于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国有企业,内审机构由纪检监察部门管理。 2.3不同内审组织模式下内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差异明显 1 图2.3 不同不同资产规模下内审机构平均人数 上图反映了审计机构规模(人数)与组织规模(资产总额)的相关性。其中,较大规模的审计机构大多存在于大规模的组织中。我们计算了不同资产规模组织内审机构人员平均数的情况,有效样本中,内审机构平均人数为5.66人,随着资产总额增加,内审机构平均人数递增。可见,组织规模越大,内审机构人数越多。 2.5组织规模越大,内部审计层次越高 2 近期对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组织规模与审计模式 如图所示,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小,采用董事会模式的比例也渐小,而采用财务经理模式的比例递增。 3.内部审计工作现状 3.1内审工作内容:财务收支审计为主 调查显示,内审工作目前仍以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作为内审工作内容,财务收支审计的被选率超过80,,内部控制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被选率皆为60,

以上,接下来是经济效益审计、基建工程审计、舞弊审计、经济合同审计,最后是信息系统审计。 3 图3.1 对内审工作不满意的方面 4 此外,还有个别内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4内部审计信息化:任重道远 虽然说信息化的呼声很高,但实际调查的数据显示,只有19.82%的受访者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使用了计算机辅助审计。这与我国目前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现状有关。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发展晚,内审人员素质还在逐步提高,组织领导者的重视程度尚不理想,这些也导致对内审软件需求的不足,导致内审软件水平的提高缺乏内在的动力。目前我国计算机辅助审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一套功能完备的通用审计软件,而仅限于对某一特定审计项目或某一类型的审计的需要。 3.5内审人员急需多方面的职业培训 就内审人员自身认识而言,所需职业培训按占被调查人数比重排序如下: 图3.5 内审人员所需职业培训 5 一般而言,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方面讲,较为理想的知识结构是精通企业管理、财务会计、计算机技术、信息控制和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等。上图可见,所需培训的前五项分别是内部控制制度与评审、管理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其实,内审人员的培训需求也就是内审人员知识结构方面的欠缺。由此可见,目前内审人员在企业管理学、计算机技术与内部控制三方面的有待加强。 4.结论

关于内部审计标准化的思考

关于内部审计标准化的思考 内部审计标准化是规范审计作业、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标准化往往以审计手册为载体,将审计流程固定下来,将工作底稿等审计资料形成统一模板。内部审计的标准化往往参考外部审计程序化、模板化、制式化,使审计人员无论经验多少都能形成相对统一的工作底稿。至于同一个问题是否形成一致的判断,那就另当别论了。内部审计标准化好处多多,然而有些事情我们还是要思考一下: 内部审计标准化如果能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那么审计质量由谁来认定。内部审计标准化能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吗?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理念上,我们都会认可内部审计标准化可以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有了标准,审计人员才知道该做什么、如何做。但是往深处一想,内部审计质量是由谁来认定的?内部审计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审计质量的评价也只能审计部门自己来做。审计部门给自己的质量评价较高,或者聘请第三方评价审计质量较高,那么组织领导会满意吗?组织的领导恐怕很少会关注审计质量是什么样,而关心审计发现了什么他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审计会提什么样的建议。也许组织领导对审计质量的评价更多地是基于“审计发现的质量”。标准化的内部审计能带来重要的审计发现吗?未

必。标准化的内部审计也许能像外部审计那样降低审计风险,但内部审计的风险是什么?肯定不是不应出具无保留意见而出具了无保留意见,而是没有发现领导关注的问题或者对组织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内部审计标准化如何符合内部审计的动态性、灵活性的特点。要推行内部审计标准化,肯定会在一个时间段内保持审计作业的评价同一个标准。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所在的企业面对更加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的业务政策会随着市场、监管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内部审计所参考的企业规章制度也会适时进行调整。怎么解决内部审计标准化的相对稳定性与内部审计动态性、灵活性的矛盾呢?解决的思路就是定期对审计作业标准化手册进行更新,至少每年更新一次,有条件的可以根据业务政策或业务流程发生重大变化时随时调整。内部审计标准化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迭代升级。同时,还应该考虑一种情况,就是按标准化审计流程没有发现问题,而是否应该额外增加审计流程以发现问题,因为很多的审计部门是以审计发现的数量和质量来考核审计人员的。 内部审计标准化如何不对审计人员的创造性产生消极影响。内部审计要面对多种多样业务场景,内部审计人员也会有自己的审计思路。内部审计标准化应该在一定的框架下,允许审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审计策略。内部审计标准化不应该面向所有层面的审计人员,而是应该主要面向初中级审计人员,而对更高级审计人员可以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

浅析中国内部审计近30 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启示

浅析中国内部审计近30 年发展历程回顾与 启示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浅析中国内部审计近30 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启示,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一、引言 自从1983年我国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企业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以来,内部审计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30年来,内部审计工作从无到有,内部审计队伍日益壮大,内部审计规范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30年来,在广大内部审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内部审计作用和成果日益彰显,内部审计影响力不断增强,内部审计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在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强化风险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改善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目的在于对我国内部审计30年来的发展,做一个综合回顾和评价。尽管不同学者已围绕着不同时期我国内部审计发展或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但相比已有研究,本文的贡献在于:从内部审计建立到现在这一更长的时间跨度,回顾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内部审计30年发展作出了一个粗略的阶段划分,以更好地认识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特征。基于内部审计发展的阶段,本文梳理过去30年内部审计发展所获得的启示,并对我国未来内部审计发展做出初步的展望。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目的不是提供文献评述,而是在这一框架中说明内部审计实务与理论

的发展脉络。 二、近30年中国内部审计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内部审计的发展是伴随着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目标的演进而不断发展的。为此,我们将内部审计30年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分阶段考察环境因素变化与内部审计发展。 (一)内部审计建立起步阶段(1983~1992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号角。为解决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适应加强财政经济监督的需要,1982年修订的宪法确立了在我国实行独立的审计监督制度。在面对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庞大的国有资产,审计机关不可能对所有国家审计范围内的部门和单位都实施审计。因此,1983年9月国家审计署成立前夕,国务院转发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中指出,建立和健全部门、单位的内部审计,是搞好国家审计监督工作的基础。对下属单位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或下属单位较多的主管部门,以及大中型企业事业组织,可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或配备审计人员,实行内部审计监督。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增强企业的活力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自此,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成为党和政府的重心工作,也成为这一时期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 这一阶段内部审计发展与创新主要体现在:加快内部审计机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一)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一) 内部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要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评价、监督、服务职能,首先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也是审计的立身之本。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求是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状况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来实现的。我国加入WTO后,给内审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既要求我们要运用审计理论和实务充分认识和解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又要加强内部审计改革。 一、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实践证明,引起独立性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如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等都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一)内部审计建制及模式。 我国内部审计是在国家审计的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建制带有明显的外部压力,并且长期以来,作为国家审计的附属品而存在,服务于国家审计。主要职能是通过事后审计实施监督。而事实上,目前内部审计机构作为监督者一般无处理权,并且权威性也较弱,很难像国家审计一样对企事业单位实施真正的监督,尤其对本单位管理当局本身的决策错误及违纪、违规的监督更显得软弱无力。而且,由于独立性不足,监督经常被曲解为挑毛病,所以很多企业领导和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对内部审计持不合作、抵触的态度,使内部审计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

(二)内部审计人员管理体制。 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当前的实际情况,内部审计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服务于本组织的管理者,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切身利益直接受所在单位控制,内审人员的人事调派权、工资管理权、奖惩权等均由所在单位掌握。同时,被审部门是内审人员所在单位的组成部分,客观上让内部审计对本单位产生依附,单位领导直接影响内审人员执纪执法的程度,内部审计审什么、怎么审、审计结果如何处理、审计建议能否落实,却直接受单位领导的制约。 (三)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设置状况。 当前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缺乏独立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内审机构不是由其他部门领导,就是合署办公。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受各方利益牵制,难以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些单位单独设置了内审机构,但也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一些单位在机构改革中不切实际地撤并内部审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人为地削弱审计力量。(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1985年12月5日,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的若干规定》,内部审计才开始在全国各行政机关、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全面展开,内部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内审机构成立时间较短,许多工作尚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这在客观上就导致了部分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队伍,专业

公司治理下内部审计定位

公司治理下内部审计定位、作用与实现途径 【摘要】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定位、作用和实现途径,以期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功能,实现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有效整合。 公司治理问题一直是企业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因上市公司频频惊曝黑幕,公司治理成为公司发展的焦点。在完善公司治理这一过程中,内部审计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2002)在对美国国会的建议中指出:高级管理层、董事会、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是构建有效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其中,内部审计在支持健全的公司治理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正确认识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关系,是明确公司治理下内部审计定位的前提。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关于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国内学者认为,内部审计是现代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内部审计、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反过来又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审计既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同时又参与到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审计之中。由此,基于公司治理而产生了诸如治理审计、战略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新型的内部审计业务。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2003)强调:“在许多方面,内部审计是两种主要的治理活动:监督风险和确保控制有效的一线行动者,是公司治理中审计委员会的‘耳目’……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包括监督、评价和分析组织的风险与各项控制;复核并证实信息可靠并符合相关政策、程序与法律;协助管理者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执行管理机构提供风险防范以及治理有效的保证;对有助于组织改善的任何方面提供建议以完善过程、政策与程序。”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关系主要有: (一)内部审计本身可视为一种内部治理机制 公司治理是一套制度安排,它包括一系列的治理机制。理论上,在股东、董事会和高管层之间的受托责任关系中,内部审计行使确认之职,可增加财务信息及非财务信息的可信性,减少信息不对称,有助于契约的签订和执行;履行咨询职能,则可改善其他控制程序,影响受托责任环境,确保受托责任的有效履行。因此,内部审计可视为一种内部治理机制。实务中,董事会行使职责需要内部审计协助,管理层解除受托责任也需要内部审计的工作,外部审计也一直依赖内部审计的成果,因此,内部审计作为董事会、高管层及外审人员的助手,已然是确保受托责任系统运行的一种治理机制。当前的趋势是,内部审计归属董事会或其所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这样,内部审计本身就属于董事会这一治理机制的组成部分了。 (二)内部审计可缩小经理人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差距,影响企业的业绩和价值 内部审计可视为一种治理机制。Denis(2001)指出,“分析特定的公司治理机制,有两个问题十分重要:一是该治理机制是否能缩小经理人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差距(如果可以,则是怎样缩小的?),二是该治理机制对企业业绩或企业价值能否产生重大影响?”前者实际上说明了治理机制的终极目的,后者则是指明如何检验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Denis将二者作为治理机制有效性的衡量标准。我们知道,就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信息不对称而言,受托财务责任履行情况的报告和受托管理责任履行情况的报告都很重要;就委托人和受托人之

浅谈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内部审计的建立及发展 1983年8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成立前夕,国务院转发了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提出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问题。文件指出:建立和健全部门、单位的内部审计,是搞好国家审计监督的基础。根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我国的部门和单位开始边组建、边开展内部审计活动。1983年9月,中国石化总公司率先成立审计部,开展了内部审计监督活动。1985年8月,国务院发布《内部审计暂行规定》,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内部审计暂行规定》要求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实行内部审计监督制度。1985年12月5日,审计署颁布《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审计署成立后第一个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法规文件,对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规范;1989年12月5日审计署重新颁布《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废止1985年的规定,此次规定是对1985年规定的查缺补漏;1995年7月14日,审计长郭振乾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1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取代1989年的规定,这次规定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变,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大多都是按照此进行的;2003年3月4日,审计长李金华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4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自2003年5月1日实行新规定,此次规定是在总结1995年规定的经验教训基础上,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而制定的,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是我国内部审计未来发展的蓝图。 二、四次规定的比较。笔者对四次规定中的四个主要的方面作了简要的比较。 (一)定义。1985年:“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加强财政财务监督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机构依照国家的方针政策、财政经济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在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对本部门(行业)、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本部门、本单位负责并报告工作。”1989年:“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的直接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本单位领导人负责并报告工作。1995 年:”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实施内部监督,依法检查会计账目及其相关资产,监督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活动。“2003年:”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日标。“ (二)内部审计的领域。1985年:“国家行政机关、国营企业事业组织应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1989年:“政府部门、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实行内部审计制度”。1995年:“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以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单位,依法实行内部审计制度”。“非国有经济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参照本规定的有关条款执行。”2003年:“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三)与审计机关的关系。1985年:“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业务上受同级国家审计机构的指导,并向其报告工作;企业事业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业务上受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指导,并向其报告工作。”1989年:“审计署负责指导全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负责指导本地区的内部审计工作;审计机关驻政府部门派出机构负责指导直属单位和行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上级内部审计机构负责指导所属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1995年:“审计署负责指导和监督全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负责指导和监督本地区的内部审计工作;审计机关驻部门派出机构负责领导所属单位和指导、监督本系统内部审计工作;部门和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负责领导所属

对我国目前内部审计定位的思考

对我国目前内部审计定位的思考 【摘要】内部审计是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加强内部管理的自身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针对我国目前内部审计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进行了定位。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 1 内部审计性质的认定较为模糊 在国内生产和内部审计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内部审计作为公司业务的发展,加强管理和控制生产所需的和基于内部开发。近代以来,随着股份制这种集中和积聚资本的有效形式被广泛采用,跨国公司的不断崛起,不仅使管理层次的分解比以前更加迅速,而且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企业为了开拓和占领市场,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率的提高,我们必须能够推动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审计的公司实现业务目标和加强管理。然而,中国生产的现代内部审计执行的顺序是一个片面强调外向性和内部审计服务模型作为国家审计的基础产品(政府审计存在的扩展)。这种审计模式实际上导致人们以确定内部审计,这是不利于发展的模糊性,甚至阻碍了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当时,很多企业不理

解甚至怨恨,因为在一些内部审计仍难以融入他们的整体管理,内部审计结果难以进行正常的,而且,监督其功能表现的评价,并确保咨询活动,因此并不能完全在其应有的服务作用的发挥。 2 内部审计工作范围过于狭窄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从内部审计的定义不难看出,内部审计,即“监督”和“服务功能”的两个功能。然而,由于内部审计的特殊背景,建立之初是错误地认为,作为国家审计职能的延伸,内部审计工作将集中在财务账目和审计有限的真实性。很长一段时间的内部审计是根据“警察”身份,突出“监管”功能,忽视了“服务”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内部审计服务机构的内部需求。 2.1 企业内部审计服务需求。在SOX法案的影响,应该需要中国内部控制标准实施的内部审计要求,上市公司是比较强的,非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要求相对较弱。此外,内部审计的组织和运作成本是显性的,其收入是隐性的,基于需求,成本和效益的平衡,也削弱了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服务。 2.2 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服务需求。非营利组织,实施基金会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是提高基金会社会公信力的重要手段。该制度有助于增强基金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该系统可以帮助弥补该基金的金融监管体制下,政府审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思考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思考 摘要:从企业角度看,内部审计是独立客观地监督和评价企业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是否适当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是为企业改进经营管理和实现经营目标服务的,因而也是企业监督评价机制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缺陷,加之加入WTO以来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诸多较大的变化,内部审计在获得了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因此,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既需要适时地加以改进和完善,更需要谋求更大更快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审计组织体系来看,我国目前业已形成由政府审计(国家审计) 内部审计及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构成的审计监督评价体系但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日益进步及企业组织的发展变化,现有的各种审计及其构成的审计组织体系日益暴露出不少缺陷和弊端 1.内部审计性质的认定较为模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是在财产所有权与管理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随着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管理方式变革及内部职能分解,基于加强经营管理的内在需要而形成和发展的,这也是内部审计赖以存在

的客观基础这种审计模式实际上导致了人们对内部审计在性质认定上的模糊,从而不利于甚至阻碍着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 2.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过于狭窄 我国现阶段有不少企业的内部审计仅局限于企业财务会计方面(审查),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从而使内部审计多属财务性质,归属于财务部门领导尽管政府机构及有关部门的指导精神要求或建议将财会部门与审计机构分立,但有些企业采取一套班子的做法,应付监督检查时才可能分为两个机构,平时却将它们合二为一,这就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实际上变成了财务会计的自审过程,其客观性与公正性自然可想而知 3.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与独立性不强 无论是外部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都具有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既表现在其机构的隶属关系上,又表现在其职权的授予行使上,还表现在审计的客观性上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是使内部审计具有客观性权威性及公正性的必要条件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但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强同时,我国原有的审计制度曾规定,在对有关主管部门审计时,若发现有重大问题,可向被审计单位的上级内部审计机构反映,长此以往这就造成了内部审计机制发育不良 4.内部审计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大多是事中事后的“查错防弊”,而事实上内部

浅析内部审计定位及其发展趋势

浅析内部审计定位及其发展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的各个领域也不断与国际接轨,更加趋于规范。但是,相较于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定义而言,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水平仍是落后许多。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水平和标准,有必要更深入的去了解分析内部审计的定义标准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平。 一、内部审计的定位分析 ( 一) 初期定位 内部审计的初期定位主要是辅助国家进行审计的监督工作。早期关于内部审计并没有完整的法律配套文件,只出台了简单的标志性文件,但我国中央政府也先后采取了行政手段在国企和事业行政单位中实施内部审计。《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是我国内部审计的法律依据,其本质定位仍是以辅助国家审计监督工作,进行行政管理及其监督职能为主。 ( 二) 定位发展 1、内部审计新定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转折点在于《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颁布。该规定的内容包括: 职责范围划分更加明确,具体到监督和评价本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目标更加明确,促进和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可见,内部审计在职能和目标方面均发生质的改变。从职能来看,其内部审计不再局限传统的监督

而是转变为监督评价并行的职能,而在目标的定位上更是以企业的自身发展为主。由此可知,彼时的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是服务企业。 2、内部审计协会组织地位的界定。原先的审计工作以上级或国家审计部门为主导,内部审计行业只起到辅助作用。然而,在新的文献颁布之后,内部审计由学会转变为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由民政部批准成立,此后,内部审计协会成为行业内特有的自律组织,负责对企业进行内部审计,而国家审计部门负责对企业内部审计协会的工作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可见,我国的内部审计有了较大的独立性,且不断朝着法制规范化发展,这也不断推进着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国际化发展。 ( 三) 未来定位 1、增加企业价值。从其定义上可明确地看出企业的内部审计主要是以服务企业为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偏差,因此,距离这个目标的实现仍有差距。如今,企业把实现价值最大化作为其发展目标,基于此,企业的内部审计不应仅仅局限于单一检查和监督,而应该积极汲取国外先进的经验,将监督和评估相结合,从真正意义上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所以,企业内部审计应该不断改善监督问题,及时纠正内审人员的不良作风和现象。同时,要能够及时的找出企业内部审计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案。如此,才能够使国内的企业内部审计目标定位更好更快实现。 2、引入咨询管理服务。虽然我国内部审计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其职能定位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引入咨询管理服务和监督评价

内部审计的发展史

一、内部审计概述 【引言】 谈到内部审计的话题,首先需要我们了解,什么叫审计?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按照审计主体与被审计单位的隶属关系,审计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其中外部审计又可以分为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一)内部审计是怎么产生的 内部审计自其产生至今,从时间和特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古代内部审计和现代内部审计两个阶段。 1.古代内部审计阶段 内部审计源于奴隶社会,当人类步入奴隶社会以后,私有制开始出现,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出现分离。于是,财产所有者往往会委派自己信任的人作为第三者受托进行经济监督,从而产生了古代的内部审计。 在奴隶制政府,如古代罗马、希腊、中国,对内部审计组织及活动均有记载,如古代罗马,人们采用“听证帐目”的方式来检查负责财务的官员有无欺诈、舞弊行为,即检查人听取不同人员对同一事项

记录的口头汇报,审计(AUDIT)一词就来源于拉丁文“听帐人(auditus)”。大约公元前510年左右,古罗马庄园奴隶主通常派“亲信或管家”监督管理庄园的代理人,奴隶主和代理人之间由此产生“委托受托责任关系”,此举被视为内部审计萌芽,但此时的“亲信或管家”并非专职“内部审计”,只是兼职。再如中国《周记》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设有“司会”和“宰夫”两种官职。“司会”可以从日成、月要、岁月三个方面勾考皇室的财政收支,保管书契、版图及副本,实际是行使会计稽核和控制的权利,可谓原始意义上的内部审计。而“宰夫”独立于财会部门之外,行使“考其出入,以定刑赏”之职责,可谓我国政府审计的雏形。 封建时代,古代内部审计继承了早期内部审计的思想,并且有了长足进展,主要标志是出现了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这一时期,内部审计主要采用了寺院审计、行会审计、银行审计和庄园审计等形式。 (1)寺院内部审计 这是西欧寺院经济的审计制度。十一世纪以来,寺院在西欧极为普遍,一些寺院兴办了各种类型的手工作坊,拥有大量的财产。为加强管理,寺院配备了各种专职管理人员,为监督管理人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还适当配备了具有一定专业会计知识的人充当审计人员,负责对财务收支和会计帐目进行检查。 (2)行会审计制度 在英国,11-12世纪就出现了行会,每个行会一年要召开1-4次总会,议事内容是选举产生理事和审计人员。理事是行会的执行机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摘要】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在这种条件下,怎样摆正内部审计的位置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则是需要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完善措施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内部审计; 现代企业制度;问题;出路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是确保企业各项工作健康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内部审计在企业乃至经济发展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估量的作用。 1. 加强内部审计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起步的,多年的内审实践表明,我国的内部审计对杜绝和减少损失浪费、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本单位改善和加强经营管理以及维护财经法纪、整顿经济秩序、加强廉政建设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上,在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和质量上,在审计手段和方式上、在职能作用的发挥上,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内审机构和人员直接受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相对于外部审计来说,独立性较差。二是多数企业内审部门专职人员较少、业务素质不高。三是我国内部审计在相关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的同时,政府有关部门的执法力度和企业知法守法方面还很不到位,审计的基本职能难以充分实现。四是内部审计在审计技术上缺乏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势单力薄,很难发挥其作用。 2.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加强内部审计有助于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 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其关键是确立法人财产的所有权,明晰产权关系。因此,企业必须进行清产核资,界定产权。一方面,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作为企业内部监督部门的审计机构,也应积极参与其中,合理界定企业产权,维护企业合法利益。 2.2 加强内部审计有助于建立科学的领导和管理制度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制度又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大类,内部审计应属于内部管理控制,是整个企业运行机制中不可缺少的制衡力量。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运用内部审计结合其他的现代管理手段,来达到对企业的经济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控制。 2.3 加强内部审计有助于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企业经营过程中,一方面要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另一方面也要强化企业的监督约束机制。通过内部审计,正确评价企业各部门的职能运行和工作效率及有关责任,并对企业未来工作的改进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法人财产的保值增值。 3. 新形势下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 3.1 充分认识内审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内审队伍的建设 首先,企业领导者必须从自身做起,深入学习,充分提高对内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内审工作报告的重视和有效利用,真正从思想上实现由被动审计到主动审计的转变,企业领导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地位。其次,企业应加强内审机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内部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要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评价、监督、服务职能,首先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也是审计的立身之本。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求是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状况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来实现的。我国加入WTO后,给内审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既要求我们要运用审计理论和实务充分认识和解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又要加强内部审计改革。 一、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实践证明,引起独立性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如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等都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 (一)内部审计建制及模式。 我国内部审计是在国家审计的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建制带有明显的外部压力,并且长期以来,作为国家审计的附属品而存在,服务于国家审计。主要职能是通过事后审计实施监督。而事实上,目前内部审计机构作为监督者一般无处理权,并且权威性也较弱,很难像国家审计一样对企事业单位实施真正的监督,尤其对本单位管理当局本身的决策错误及违纪、违规的监督更显得软弱无力。而且,由于独立性不足,监督经常被曲解为挑毛病,所以很多企业领导和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对内部审计持不合作、抵触的态度,使内部审计

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 (二)内部审计人员管理体制。 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当前的实际情况,内部审计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服务于本组织的管理者,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切身利益直接受所在单位控制,内审人员的人事调派权、工资管理权、奖惩权等均由所在单位掌握。同时,被审部门是内审人员所在单位的组成部分,客观上让内部审计对本单位产生依附,单位领导直接影响内审人员执纪执法的程度,内部审计审什么、怎么审、审计结果如何处理、审计建议能否落实,却直接受单位领导的制约。 (三)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设置状况。 当前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缺乏独立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内审机构不是由其他部门领导,就是合署办公。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受各方利益牵制,难以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些单位单独设置了内审机构,但也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一些单位在机构改革中不切实际地撤并内部审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人为地削弱审计力量。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1985年12月5日,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的若干规定》,内部审计才开始在全国各行政机关、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全面展开,内部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内审机构成立时间较短,许多工作尚处于

浅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国际审计学院 学年论文 13 级国审1 班级 题目浅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学生姓名邓文哲学号13010403 指导教师陈丹萍职称教授 2016 年9 月1 日

国际审计学院学年论文指导记录、评语及成绩

浅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自发展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在国家审计的指导和其他各方人员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其发展的道路上依旧面临不少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现状的系统分析,总结以往的发展规律和经验,对呈现出的新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内部审计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关键词:内部审计现状趋势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加之全球化的推动力,企业制度也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已经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主体,因而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范围、职能和影响都进一步扩大。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监督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股东价值的最大化都发挥了重要意义。同时,国际的内部审计理论与方法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提出了许多新的审计理念,审计范围已经由鉴证业务向评价业务拓展,使内部审计有了巨大的发展。我国的内部审计发展至今,也开始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向制度基础审计转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对此做些探讨。 一、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 系统地分析当今的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今后内审的发展脉络。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我国内部审计在理论和实践的大环境下逐渐成长起来,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和评价,揭露和反映企业资产、负债、现金流、权益变动和盈亏的真实情况,查处企业财务收支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审计报告,维护所有者权益。同时,也为促进廉政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服务。1所以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角度,内部审计的地位愈来愈得到重视,影响力度也愈来愈大,但由于受到我国的特殊国情和以往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我国企业的内审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会时刻影响着今后内审的发展道路,所以,详细地分析这些问题能给予我们内审发展的启示。 (一)形式上独立性受到限制 首先,我国企业内审的首要问题便是独立性依然受到限制,目前我国企业的监督机构大部分只设有内部审计部门,而且基本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有些中小1张天姣,浅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对策,社科纵横,2013

审计工作调研报告: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审计工作调研报告: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爱思 爱思 内部审计工作是检查、监督、评价金融部门的业务、财务等各方面工作的职能部门,做好内审工作,对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施监督,督促员工遵纪守法,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意见,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趋利除弊,扬长避短,保证业务顺利开展,稳健运行,都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监督作用,发挥着医疗队、消防队、助推器的作用。 目前,在审计稽核队伍中,仍存在着素质不高、应变能力差、审计手段传统落后,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缺乏完整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等问题;审计部门与其它业务部门之间,仍缺乏必要的协作与沟通,没有完全做到审计方法先进、资源共享、良性互动。在具体工作中,往往是就事论事,虎头蛇尾,缺乏必要的跟踪与反馈,缺乏相对严格的惩治与整改。由于审计部门提供的数据和资料不够及时、完整、准确,其真实性和内审质量被大打折扣,从而使上级提出决策、改进工作、完善部署出现差异,甚至失误。 温家宝总理说过:“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道德底线。因此,金融文化和金融伦理道德是金融法律、制度和规则的核心与基础。”金融是个高风险行业,个人操守不好,能力越强,风险越大。防范金融风险,尤其道德风险,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形势尚未见底、继续蔓延的情况下,内审工作的重要性更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我国金融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三农”经济健康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当今国家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方面的信贷需求越来越大,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点多面广,遍布城乡,传统优势使其在支持“三农”方面大有可为。然而,长期粗放式的管理与经营,加之农业属弱质产业,投入周期长,风险大,在农业保险业务不完善,农贷担保机构不健全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仍存在着历史包袱较重、资产结构不合理、风险集中,资产质量较差、抵御风险有效资金紧缺等问题,加之业务人员素质跟不上,在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下,冒名、跨区、垒大户等违规贷款较多的问题至今没有很好解决,个别地方以贷结息、以贷转贷等内部操作上的道德风险问题也没有很好解决,再加上社会信用环境不理想,农户还贷意识较差、盲目攀比等因素影响,致使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在一定数量的隐性不良资产。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笔者认为,必须加强内审工作,亡羊补牢。 一是要妥善处理好金融服务与监督的关系问题。在金融工作中,政府及农户方面往往是强调服务的多,忽视资金来源和经营风险。必须强调:市场经济也是风险经济,国家重视农业,号召向农业倾斜,强化农业主体地位,保障十几亿人吃饭问题本无可厚非。但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如果放弃自身性质、发展规律和经营原则,成为财政的出纳和政府的“钱袋子”,

内部审计师定位存在问题及对策.docx

内部审计师定位存在问题及对策引言 在现代企业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内部管理极为关键。内部审计能够对企业的多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以内部审计完善内部控制,进而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1内部审计的目标定位 1.1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在现代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顺应外部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还需建立更为完善的现代化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内部审计可有效提高企业运营的规范性,最大限度地规避经营风险,增强企业治理的规范性。所以,企业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不断优化内控机制,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而这也是内部审计的核心任务。 1.2推进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 企业分配制度直接关系着员工的个人利益,而且其也体现了社会分配制度的公平性。在内部审计基础上可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以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调节收入差距,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1.3完善企业监督管理 现代企业运营往往是由多个部门、多个环节构成的,企业的权力也层层下放,内部审计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还同时对掌握权力的部门和人员进行监督,有利于加强企业掌权人员行使权力的规范性,促进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化。

1.4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 企业内部审计目标实际上与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相同,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内部审计在管理和效益上均可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进而促进企业进行科学决策。 2内部审计机构定位 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主要负责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其主要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的具体情况,明确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科学编制审计工作规划,同时与企业的监督部门和财务部门形成合力,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监督,有效确保企业经营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同时,内部审计机构还可结合现代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拓展工作范围,在做好经济效益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基础上,重视对外投资审计,进而促进企业进行科学决策,最大限度地规避投资失误。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之间是相互监督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其推进了财务管理制度的优化与完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建立更为科学和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可保证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将其列为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可以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水平,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准确定位。 3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 3.1内部控制职能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协助企业或组织完成管理工作,以及实现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最为关键的职能。利用内部审计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且其也成为带动现代化企业建设发展的重要条

浅谈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史、现状、趋势 -讲解本

浅谈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史、现状、趋势要求学生查找文献,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分小组讨论) 一、我国内部审计发展 第一阶段(1983年—1994年)为我国内部审计初步建立的阶段。1983年月15日国务院成立了国家审计署。1983年国务院批转了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首次提到了内部审计监督问题。1985年8月审计署颁布了《内部审计暂行规定》,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内部审计暂行规定》要求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实行内部审计监督制度。1985年12月审计署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若干规定》,这是审计署成立后第一个关于内部审计的法规文件,对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起到了规范和一定的推进作用。1987年7月国务院转发了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报告》;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审计条例》,其中第6章对内部审计作了较全面的规定;1989年12月5日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废止1985年的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内部审计的部门规章。这一阶段通过行政法规确立了内部审计的基本制度,促使我国内部审计走上了依法审计的轨道。 1994年8月颁布了《审计法》,其中第29条明确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内部审计制度,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准则提供了法律依据; 1995年7月14日,审计长郭振乾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1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取代?1989年的规定,这次规定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变,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大多都是按照此进行的。这一阶段通过颁布《审计法》及《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促进了内部审计的发展。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和内部审计发展的要,1998年经审计署批准,中国内部审计学会Society;Learn;academy更名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association。 第三阶段(从2003年开始至今)为我国内部审计法规体系全面建立健全的阶段。2003 年3月4日,审计长李金华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4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自2003年5月1日实行新规定,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内部审计向前发展,同时培养了一批有经验的内部审计师。2003年4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正式发布了《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国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及10个内部审计具体准则。2004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