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基因组学及其在医学微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宏基因组学及其在医学微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宏基因组学及其在医学微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宏基因组学及其在医学微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第25卷 第3期2009年5月 病 毒 学 报CHIN ESE J OU RNAL OF VIROLO GY

Vol.25 No.3

May 2009

宏基因组学及其在医学微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赵蓉3,胡永峰3,金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52)

中图分类号:Q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721(2009)0320231204收稿日期:2009201221;修回日期:20092032303共同第一作者。

作者简介:赵蓉(19752),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病原学和基因组学研究;胡永峰(19802),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因组学研究

通讯作者:金奇,研究员,E 2mail :zdsys @vip 1sina 1com

微生物是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生物群。仅原核生物(细菌和古细菌)即构成地球生物总量的的

25~50%[1]。自然条件下,包括病毒在内的微生物,通过群

落广泛参与C 、N 、O 和S 等重要元素的循环转化,在人体的食物消化、毒素降解及机体免疫反应,环境污染物降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然而,研究表明,只有不到1%的微生物可以培养,我们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主要集中于实验室纯培养的单一微生物,对微生物群落作为整体的认识远远落后于对其个体的研究。噬菌体是病毒中最为普遍和分布最广的群体,但由于大多数的宿主细菌不能培养,特定环境中病毒的群体结构和动力学研究也受到极大的限制[3]。

宏基因组学直接对特定环境中的微生物核酸进行序列分析和功能分析,无须对微生物进行纯培养,从而可全面地对某一生境微生物进行研究,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2007年3月,美国国家科学院联合会以宏基因组学为主题发表报告,呼吁建立全球宏基因组学研究计划,建议大量启动中小型宏基因组学研究项目,对寄生微生物群落

(如人体肠胃或口腔)、自然环境微生物群落(如海水或土

壤)、人为控制环境微生物群落(如污水处理厂)等展开研究;启动少量大型综合性项目,对宏基因组学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理论框架和复杂的动态微生物系统进行研究。2008年

10月,以解析人类共生微生物与健康关系为目标的国际人

类微生物组联盟在德国海德堡宣布成立。中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 IH )、欧盟委员会(EC )、日本等9个国家的科学家出席了成立大会,并交流了各自的研究计划和进展。以下本文针对宏基因组学作一简要的综述。

1 宏基因组学的概念

宏基因组(Metagenome ,Environmental 或Community

G enome )是指某一特定生境中全部微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

包括可培养的和尚不能培养的微生物基因组。宏基因组学

(Metagenomics )就是以某一特定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

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测序分析为研究手

段,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4]。目前主要包括对病毒宏基因组学和细菌宏基因组学的研究。

宏基因组学直接以某一特定环境样品中的全部基因组为对象,避免了传统微生物学方法基于纯培养的限制,为充分认识和利用未培养微生物、完整地从群落水平上认识微生物世界提供了可能。微生物宏基因组学为最大限度地挖掘微生物资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已经成为国际生命科学技术研究的最重要的热点和前沿。(图11Tyson ,N ature ,

455,2008)

2 宏基因组学基本策略

宏基因组学以基因组技术为基础,基本程序包括:环境样品中宏基因组的提取;将DNA 克隆到载体中;载体转化宿主细菌建立环境基因组文库;环境基因组文库分析和筛选。近年来,随着新一代高通量、低成本测序仪的问世,宏基因组的研究可对特定生境中的基因组片段直接进行测序而不用构建文库,从而避免了在文库构建过程中利用细菌对样品进行克隆以及克隆中引起的偏差,简化了宏基因组研究的基本操作,提高了测序效率,极大地促进了宏基因组学发展。

211 宏基因组DNA 的提取及文库构建 宏基因组学研究

的关键是获得高质量的样品总DNA 。目的样品的采集须严格遵循取样规则,使样品能最好地代表自然状态下的微生物状态。根据提取宏基因组前是否分离细胞,提取方法可分为原位裂解法和异位裂解法。原位裂解法主要是通过去污剂处理(如SDS )、酶解法(如蛋白酶K )等直接破碎样品中的微生物而使DNA 得以释放。由于无须对样品微生物进行复苏,且黏附于颗粒上的微生物细胞亦能被裂解,原位裂解所得DNA 能更好地代表样品微生物的多样性,且操作简单,成本低,DNA 提取率高。但该法提取的DNA 片段较小(1~

50kb ),通常适用于构建小片段文库的DNA 提取[5]。异位

裂解法先用物理方法将微生物从样品中分离出来,然后采用较温和的方法抽提DNA ,可获得纯度较高的大片段DNA

(20~500kb ),但该法操作繁琐,一些微生物基因组在分离过

程中可能丢失,温和条件下一些细胞壁较厚的微生物DNA 抽提不出来,提取率较低且成本高,通常适用于构建大片段插入文库的DNA 提取[6]。

图1 2002年以来宏基因组学研究项目时间表Figure1 Timeline of metagenomics projects since2002

病毒宏基因组的提取与细菌有所不同。由于病毒基因组相对较小,平均大小仅为细菌基因组的1/50[7]。因此,少量的游离DNA或细胞DNA都会掩盖病毒基因组的存在,造成病毒宏基因组研究的失败。一个典型的病毒宏基因组文库构建方法包括以下几步:①200L海水或1Kg固体样本。固体样本,如粪便、石油或泥沙试样等,须用等渗中性缓冲液重悬。②结合不同孔径的滤膜连续过滤,DNase、RNase处理和CsCl密度梯度离心,除去游离的DNA和细菌等微生物,分离到完整的病毒颗粒。此过程中,太大和太小的病毒以及对CsCl敏感的病毒可能丢失,但经脉冲场电泳和Epifluo2 rescent显微镜分析,该方法可以获得环境中大部分的双链DNA病毒。③病毒基因组DNA的提取。④超声随机打断DNA至2kb左右。⑤对目的片段进行平端修复,并在两端加上接头(linker)。⑥针对接头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片段。⑦琼脂糖凝胶电泳选择、回收所需大小片段,克隆到载体,构建文库,然后进行分析。环境中的RNA病毒和单链DNA病毒基因组不宜采用上述方法,但他们可以分别用随机引物逆转录酶和随机引物链替换DNA聚合酶进行扩增,然后构建文库和进行宏基因组学分析。

文库的构建需要适宜的克隆载体,通常用于DNA克隆的载体主要包括质粒、粘粒和细菌人工染色体等。质粒一般用于克隆小于10kb的DNA片段,适用于单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粘粒和细菌人工染色体也已被广泛地用于大插入片段文库的构建中,以期获得由多基因簇调控的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完整的代谢途径,该法已成功的用于抗菌素紫色杆菌素的合成等。选择适宜的宿主细胞是重组基因高效克隆或表达的前提之一。宿主的选择主要考虑到转化效率、宏基因的表达、重组载体在宿主细胞中的稳定性以及目标性状的筛选等。对于宏基因组来源的基因来说,大肠杆菌(E1coli)依然是最理想的克隆和表达宿主。212 宏基因组分析 基于研究目的的不同有很多分析方法,主要分为序列分析和功能筛选两类[8]。功能筛选,即根据重组克隆产生的新活性进行筛选,可用于检测编码新型酶的全部新基因或者获取新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功能性筛选可以快速地从多个克隆子中鉴定出全长基因,并由此获得这些功能基因的产物,为工业、医药和农业提供一些具有潜在活性的天然产物或蛋白质。但是,功能筛选必须依赖于功能基因或编码功能蛋白在外源宿主中的表达,这往往会由于许多基因或基因产物在外源宿主中的不表达或表达后没有活性而降低了筛选效率。利用该方法已成功分离了一些降解酶、抗生素抗性和抗生素编码基因[9]等。

另一类为序列分析,即对文库中所有或部分的DNA进行测序分析,以应用于对特定生境中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等方面研究[4]。序列分析法可根据已知的基因和基因表达产物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对样品中的特定DNA序列进行扩增,然后构建文库并进行测序。例如,通过设计针对微生物16SrRNA保守区引物,对宏基因组文库中16SrRNA 序列扩增并测序,可对特定生境的中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

微阵列技术可对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基因表达图谱和新的代谢途径进行探究,从而快捷地探测未知基因的功能和追踪一些能够高效表达或控制微生物群落重要功能的关键基因。Wagner等应用DNA微阵列技术对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大量新的信息[10]。但该技术灵敏度较低从而易造成低丰度微生物的序列丢失。

对宏基因组文库的随机测序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需要进行大量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Shotgun测序方法为宏基因组学序列分析提供了基本的途径。该方法首先将提取的宏基因组序列随机打断成小片断,然后构建文库、测序。随后利用计算机根据序列间的重叠关系进行排序和重新拼

?

2

3

2

?病 毒 学 报 25卷 

接,并确定它们在基因组中的正确位置及确定环境基因组的多样性等。新一代高通量测序仪,包括SOL EXA和454测序仪,无须建立克隆文库,将基因组DNA进行随机切割,直接进行高通量测序反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测定多达1G的序列数据,测序效率显著提高。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环境宏基因组学中的运用产生了大量数据且这些测序结果源于多种不同微生物的序列。因此,必须结合先进的生物信息学方法、新型计算工具,才能将各个序列片段精确组装,以准确地归类于它所对应的微生物物种,得到无偏差的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近几年,综合微生物基因组(integrated microbial ge2 nomes,IM G)数据管理系统的不断更新[11],新型数学运算法则及M EGAN软件的开发[12],先进测序技术、多位点序列分型、多基因表达谱预测、DNA改组(metagenomic DNA shuffling)[13]、SSA KE等技术的发明[14];以及Visualization 技术统计学方法在环境宏基因组学领域的应用[15],为文库所包含海量信息的精确分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 宏基因组学在医学微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

311 人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一般地,人的皮肤、口腔,呼吸道,胃肠道和尿道等处都有正常菌群的存在。正常菌群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它们可合成并辅助机体吸收一些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加工诸如植物多糖等人类饮食中一些难以消化的组份;占据人体的不同粘膜表面并产生天然的抗生素,抑制有害菌的着落与生长。在自然条件下,病毒,特别是噬菌体,数量远远大于细菌等其它微生物,它们在微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感染细菌从而调节微生物群体大小,循环营养物质,遗传物质交换和进化等方面。目前,采用传统方法对人类正常菌群作了许多研究,但需要对微生物进行纯培养,从而限制了我们对机体正常菌群,尤其是对不能培养的微生物的认识。宏基因组学规避了传统方法基于纯培养的限制,不仅能够对机体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和组成结构进行研究,而且使我们从整体上认识微生物群落自身及其与宿主之间的进化关系,微生境中功能基因分布特点以及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此外,宏基因组学可以对具有不同遗传背景或不同地域背景的人就某一特定生境进行比较,研究不同状态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分析人体正常菌群共有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另一方面,宏基因组学还可以对处于疾病状态下的人体微生境进行研究,比较分析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疾病不同进程中人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例如,正常人及某些疾病患者的肠道生境中微生物群体多样性分析及对比分析;新发传染病病原以及未知病原的发现[16]。

目前,医学领域宏基因组学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但发展非常迅速。Breitbart等利用宏基因组方法分析了人粪便中不可培养的病毒群体,发现该群体中包含1200个病毒基因型,对其序列分析表明大多数是之前没有报道的[17]。Walter等对小鼠大肠微生物群构建了宏基因组文库,并对表达β2葡聚糖酶活性的克隆进行了筛选,发现2个克隆是来自不可培养微生物的[18]。Diaz2Torres等利用宏基因组学方法,对口腔细菌群体中耐药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用宏基因组学方法进行耐药情况调查和研究是可行的[19]。G ill 等建立了人肠道微生物群的宏基因组,并对其代谢特征进行了分析[20]。Manichanh等利用宏基因组方法对比研究了正常人和节段性回肠炎病人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发现病人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尤其是硬壁菌门的细菌种类大大减少[21]。

312 新基因、新活性物质的发现 近些年来,利用纯培养技术从环境微生物中筛选新活性物质的重复发现率极高,成功率显著下降,宏基因组学为新的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目前,通过采用土壤、海水、海洋浮游生物等环境样品,成功构建了宏基因组文库,筛选到多种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各种酶类及一些次生代谢产物等。自然界中超过99%的微生物目前是不能培养的,因此,从构建的任一宏基因组文库中鉴定出的大多数基因将都是新的基因。例如, Tyson等人对一个群落结构相对简单的嗜酸生物膜的宏基因组进行了测序,从76Mbp中鉴定出的新基因超过了4000个[22]。

总之,宏基因组学技术的应用拓展了微生物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为不同生境中的可培养和未培养微生物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宏基因组学研究俨然已成为当前国际微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

参考文献:

[1]Whitman W B,D C Coleman,W J Wiebe.Prokaryotes:

The unseen majority[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8, 95(12):657826583.

[2]Amann R I,B J Binder,R J Olson et al1Combination of

16S rRNA2targeted oligonucleotide probes with flow cy2 tometry for analyzing mixed microbial populations[J].

Appl Environ Microbiol,1990,56(6):191921925.

[3]Delwart E L1Viral metagenomics[J].Rev Med Virol,

2007,17(2):1152131.

[4]Handelsman J1Metagenomics:application of genomics

to uncultured microorganisms[J].Microbiol Mol Biol Rev,2004,68(4):6692685.

[5]Henne A,Rolf Daniel,Ruth A.Schmitz,et al1Construc2

tion of Environmental DNA Libraries in Escherichia coli and Screening for the Presence of G enes Conferring Utili2 zation of42Hydroxybutyrate[J].Appl Environ Microbi2 ol,1999,65(9):390123907.

[6]Courtois S,Maria Ball J L Pernodet,et al1Recombinant

Environmental Libraries Provide Access to Microbial Di2 versity for Drug Discovery f rom Natural Products[J].

Appl Environ Microbiol,2003,69(1):49255.

[7]Simon M and F Azam1Protein content and protein syn2

thesis rates of planktonic marine bacteria[J].Mar Ecol Prog Ser,1989,5:2012213.

[8]G abor E,Eliebeton K,Niehaus F,et al1Updating the

metagenomics toolbox[J]1Biotechnol J,2007,2(2):

?

3

3

2

?

 3期 赵蓉等:宏基因组学及其在医学微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2012206.

[9]Dinsdale E A,Edwards R A,Hall D,et al1Functional

metagenomic profiling of nine biomes[J].1Nature, 2008,452(7187):6292632.

[10]Wagner M,Nielsen P H,Loy A,et al1Linking micro2

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with f unction: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2microautoradiography and isotope ar2 rays[J].Curr Opin Biotechnol,2006,17(1):83291. [11]Markowitz,V M,Natalia Ivanova,Krishna Palaniap2

pan,et al1An experimental metagenome data manage2 ment and analysis system[J].Bioinformatics,2006,22

(14):e3592367.

[12]Huson D H,Auch A F,Qi J,et al1M EGAN analysis of

metagenomic data[J].Genome Res,2007,17(3):3772

86.

[13]Boubakri H,Beuf M,Simonet P,et al1Development of

metagenomic DNA shuffl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xe2 nobiotic gene[J].G ene,2006,375:87294.

[14]Warren R L,Granger G,Sutton1,Stevon J M Jones,et

al1Assembling millions of short DNA sequences using SSA KE[J].Bioinformatics,2007,23(4):5002501. [15]Havre S L,G opalan B,Brocrma F J,et al1Bioinformatic

insights f rom metagenomics through visualization[J].

Proc IEEE Comput Syst Bioinform Conf,2005:3412 350.

[16]Allander T,Eriksson M,Bjerkner A,et al1Cloning of a

human parvovirus by molecular screening of respiratory tract samples[J].Proc Natl Acad Sci USA,102:128912 12896.

[17]Breitbart M,Ian Hewson,Ben Felts,et al1Metagenom2

ic analyses of an uncultured viral community from human feces[J].J Bacteriol,2003,185(20):622026223. [18]Walter J,M Mangold,G1W,Tannock1Construction,

analysis,and beta2glucanase screening of a bacterial arti2 ficial chromosome library f rom the large2bowel microbio2 ta of mice[J].Appl Environ Microbiol,2005,71(5): 234722354.

[19]Diaz2Torres,Villedieu A,Hunt N,et al1Determining

the antibiotic resistance potential of the indigenous oral microbiota of humans using a metagenomic approach[J].

FEMS Microbiol Lett,2006,258(2):2572262.

[20]G ill S R,Mihai Pop,R T BeBoy,et al1Metagenomic a2

nalysis of the human distal gut microbiome[J].Science, 2006,312(5778):135529.

[21]Manichanh C,J Roca,J Dore,et al1Reduced diversity of

faecal microbiota in Crohn’s disease revealed by a met2 agenomic approach[J].Gut,2006,55(2):2052211. [22]Tyson G W,J arrod Chapman,Philip Hugenholtz,et al1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metabolism through recon2 struction of microbial genomes f rom the environment [J].Nature,2004,428(6978):37243.

?

4

3

2

?病 毒 学 报 25卷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状况及其发展 摘要:宏基因组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技术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微生物混合基因组DNA、利用可培养的宿主菌建立宏基因组文库及筛 选目的基因。该技术可以克服传统培养技术的不足,是研究未培养微生物、寻找新功能基因和开发获得新资源的重要新途径。目前宏基因组学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在医药、农业、能源开发、环境修复、生物技术、生物防御等方面有了较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宏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基因组文库构建、文库筛选、未培养微生物、研究进展 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基因组全序列测定计划正在全球被快速地推行,但现有技术条件下,自然界存在的可培养微生物不到总数的1%,阻碍了该计划 的发展,使得绝大多数的微生物资源不能被开发和利用。21世纪初,随着测序能力的提高和基因组学的发展,科学家提出了一种研究不可培养微生物基因组的新思路——直接对含有各种不可培养的微生物的群体进行基因组序列的测定。这类研究称为Metagenomics,前缀“Meta”源于希腊语。意思是“超越”。科学家选择它来表示这种基因组研究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分析单一物种的基因组学,将研究对象定为由种类众多的微生物组成的整个菌落。国内的研究者也据此将该术语翻译为“宏基因组学”。 1 宏基因组的概念 宏基因组 (也称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宏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生态基因组学) 是由Handelsman等1998年提出的新名词, 其定义为“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icrobiota found in nature”,即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 目前主要指环境样品中的细菌 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而所谓宏基因组学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 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 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一般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基因组 DNA, 克隆DNA到合适 的载体,导入宿主菌体,筛选目的转化子等工作。宏基因组文库既包含了可培养的又包含了不能培养的微生物基因,避开了微生物分离培养的问题,极大地扩展了微生物资源的利用空间,增加了获得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机会,为新的医药产业和发现新的生物技术提供丰富的基因文库,并利于环境微生物有机群体的分布和功能的研究。 2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过程 2.1 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沿用了分子克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并根据具体环境样品的特点和建库目的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步骤和策略。一般包括样品总DNA的 提取、与载体连接和克隆到宿主中。 2.1.1样品总DNA的提取 宏基因组文库构建的关键之一是获得高质量的目的样品的总DNA。目的样品 的采集是第一步,除了需严格遵循取样规则外,取样中应尽量避免对样品的干扰,缩短保存和运输的时间,使样品能更好地代表自然状态下的微生物原貌。 根据提取样品总DNA前是否分离细胞,提取方法可以分为原位裂解法和异位 裂解法。原位裂解法主要是通过去污剂处理(如SDS)、酶解法(如蛋白酶K)、机械

宏基因组学概述

宏基因组学概述

————————————————————————————————作者: ————————————————————————————————日期: ?

宏基因组学概述 王莹,马伊鸣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环境1402班)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微生物生态学和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以环境中未培养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又叫宏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英文名Metagenomics)的产生和快速发展。宏基因组学通过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利用基因组学的研究策略研究环境样品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群落功能.在短短几年内,宏基因组学研究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海洋、土壤、热液口、热泉、人体口腔及胃肠道等,并在医药、替代能源、环境修复、生物技术,农业、生物防御及伦理学等各方面显示了重要的价值。本文对宏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热点内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宏基因组宏基因组学环境基因组学基因文库的构建 Macro summary of Metagenomics WangYing,Ma Yi-Ming (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Key words:Metagenome; Metagenomics;The environmental genomics 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又叫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它通过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利用基因组学的研究策略研究环境样品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群落功能。它是在微生物基因组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开发新的生理活性物质(或获得新基因)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其主要含义是:对特定环境中全部微生物的总DNA(也称宏基因组,metagenomic)进行克隆,并通过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和筛选等手段获得新的生理活性物质;或者根据rDNA数据库设计引物,通过系统学分析获得该环境中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生态学信息。 1.起源 宏基因组学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98年由威斯康辛大学植物病理学部门的Jo Handelsman等提出的,是源于将来自环境中基因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当成一个单个基因组研究分析的想法,而宏的英文是"meta-",具有更高层组织结构和动态变化的含义。后来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Kevin Chen和LiorPachter将宏基因组定义为"应用现代基因组学的技术直接研究自然状态下的微生物的有机群落,而不需要在实验室中分离单一的菌株"的科学。 2 研究对象 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是将环境中全部微生物的遗传信息看作一个整体自上而下地研究微生物与自然环境或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宏基因组学不仅克服了微生物难以培养的困难, 而且还可以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 揭示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大大拓展了微生物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为从群落结构水平上全面认识微生物的生态特征和功能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 微生物宏基因组学已经成为微生物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水处理工程系统、极端环境、人体肠道、石油污染、生物冶金等领域, 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重要成果。 3 研究方法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方法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标准 简介: 宏基因组测序介绍 宏基因组学是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通过现代基因组技术手段包括功能基因的筛选和测序分析,对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为宏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想研究方法。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无需分离环境中各种微生物,也无需构建克隆文库就可以直接对环境中所有微生物进行测序。可以真实客观的反映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等。目前又可以分为针对16s DNA/18sDNA/ITS测序和针对宏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序研究。下面就是对这两者的具体介绍。 一、16s DNA/18s DNA/ITS测序 16sDNA是最常用的微生物物种分子鉴定的标签,,通过对样品中16sDNA测序可以鉴定其中微生物物种的丰度和分布情况。目前,普遍使用Roche 454平台来对环境样品进行16s DNA测序。因为16s DNA序列比较相似,读长短的话,难以进行有效的比对,而454平台的平均读长在400bp左右,可以很好的避免此类问题。 二、宏基因组全测序 在这种测序方式中,我们可以假定一个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就是一个整体,然后对其中所有的微生物进行测序。这样我们就可以研究样品中的功能基因以及其在环境中所起的作用而不用关心其来自哪个微生物。可以发现新的基因,可以进行基因的预测,甚至有可能得到某个细菌基因组的全序列。此外,该项测序不单可以针对DNA水平,也可以针对全RNA进行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 样品处理:

宏基因组样品收集主要有口腔,下呼吸道痰液,下呼吸道灌洗液,皮肤和粪便。样品采集遵照样品采集规范(人)所规定的操作来进行。尽量留足备份样品。核酸提取: 宏基因组核酸提取主要有两种方法:膜过滤法和直接裂解提取。对于液体样品如痰液,灌洗液两种方法都适用,对于固体样品如粪便宜采用直接裂解的方法。核酸提取后用NanoDrop ND-1000测定,260/280 = , 260/230 = ,电泳检测DNA 应是完整的一条带。 测序Sequencing 1)16S/18S测序: Sanger测序: 用于低通量的16S/18S DNA测序,提取宏基因组后,首先通过PCR将16S/18S 序列扩增出来,再将其连接到克隆载体上,导入感受态细胞,涂平板做蓝白斑筛选,选出阳性克隆提质粒,对质粒进行测序反应,测序反应后纯化后用ABI 3130或ABI 3730进行毛细管电泳测序。 由于其测序准确率比较高,而通量非常低,现通常用做二代测序结果的验证。454 Platform: 454平台主要包括两种测序系统:454 GS FLX+ System和454 GS Junior System。454 GS FLX+ System测序读长可以达到600-1000bp,通量450-700M,GS Junior System测序读长在400bp左右,通量在35M。

宏基因组学的一般研究策略

宏基因组学的一般研究策略 摘要: 宏基因组学是目前微生物基因工程的一个重要方向与热点。它把微生物的总群体特性与基因组学实验手段结合了起来,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总DNA、再用可培养的宿主微生物建立文库及筛选目的克隆和基因。该法是研究不可培养微生物、寻找新的基因和开发新活性产物的重要新途径。它避开了微生物分离、纯化和培养的步骤,大大扩展了微生物资源的利用范围。本文旨在介绍宏基因组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并结合我们的实验情况,对这一崭新领域中的最新研究策略进行了简要综述。 关键词: 宏基因组学, 不可培养微生物, 文库构建, 文库筛选,研究策略 Strategies for accessing metagenomics for desired applications Abstract: Metagenomics is a new field of microbial genetic engineering.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ial ecology and the methodology of genomics. Metagenomics includes genomic DNA isolation, library construction and screening strategies, and can be used in the discovery of new gene and biocatalysts and in the study of uncultured microorganism. Metagenomics can overcome the advantages of isolation and cultivation procedures in traditional microbial method, and thus greatly broaden the space of microbial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this paper, we mainly reviewed the metagenomic methodology, together with the latest advances and novel strategy in this research field. Keywords:Metagenomics; Uncultured microorganism;Library construction;Library screening Research strategies 大自然中蕴藏着无数具有重要价值的微生物及其活性产物,也是新基因及生物学资源的重要源泉,对其进行研究成为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人们现在能够培养与利用的不到环境中总微生物的1%[1]。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是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总DNA, 避开了分离、纯化和培养微生物的过程来构建宏基因组文库,用基因组学的研究策略来研究环境样品中的总微生物的组成及其在群落中的功能等。现在,宏基因组学技术方法已在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新基因和新型生物催化剂的开发,新的抗生素的开发及环境生态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2]。本文旨在介绍宏基因组学的一般实验方法并结合我们的研究情况,对这一崭新领域中的最新研究策略进行了简要综述。深化了我们对这一学科的认识,促进了该学科的进步。 1 宏基因组学研究策略 1.1宏基因组学概要 宏基因组学是Handelsman等于1998年提出的[3], 可见是一门很新的学科,其随着基因组实验手段,生物信息学和测序技术等的日新月异也迅猛发展了起来,这个新学科是以环境样品的总微生物基因组为实验对象,通过测序分析、文库评价、产活性物质及其基因的克隆的获取和基因功能的鉴别,对微生物种群组成与生物量、生态学关系、生物化学关系与环境关系以及功能活性进行研究[4]。其主要过程包括样品和基因的富集和提取; 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目的基因的筛选; 目的基因活性产物的表达(图1)。 1.2 微生物及其基因的富集 在文库筛选过程中由于目的基因比例较小, 对环境中微生物的富集不但可提高基因总量,有利于基因的提取,还可增加目的基因的比例,如Kouker 等用橄榄油富集产脂肪酶的微生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5 ],橄榄油不仅可作为底物,还可诱导脂肪酶的合成。目前富集技术主要分为细胞水平和基因水平。其中细胞水平主要是用选择培养基来富集某些微生物, 常

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优缺点及意义

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优缺点及意义 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优缺点及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的病毒宏基因组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契机,以下是一篇关于病毒宏基因组学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病毒个体微小,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300~450nm,较小仅为18~22nm,结构简单,不能独立复制需要依赖于宿主细胞复制繁殖,被许多生物学家认为是处于生命和非生命交叉区域的存在物。据估计目前对病毒的发掘还不到1%[1],对病毒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现实意义。病毒独特的结构和特性给病毒的研究和鉴别带来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病毒没有专门的宿主细胞系,60%以上的病毒无法成功的进行离体培养[2]或在培养中不能表达致病性;第二,病毒基因本身变异率高,通过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进化,增加核酸多样性,产生新病毒,导致宿主范围扩大、跨物种传播[3].对细菌的研究可以通过保守的16sRNA的分析来定位分类信息、进化关系和种群多样性等。对于真菌有18sRNA及ITS序列。然而病毒不像细菌真菌,没有固定保守的进化标记基因。 所以一些传统研究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不能完全满足病毒研究的需要。如电镜观察病毒的灵敏性不高,细胞培养病毒可能观察不到细胞病变,血清学反应中不但难以获得高价抗体而且容易出现交叉反应导致错误结果,传统PCR方法对未知序列及高变异的病毒研究难以发挥作用。加之近年来病毒流行病的频繁发生及其可怕的传染性,对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如HIV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和在西非等地肆虐的埃博拉病毒[4]等,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和经济损失。因此,对病毒基因组的研究、致病源的探索、病毒在生物体和环境中如何存在及传播、病毒病防治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的病毒宏基因组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契机,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的概念是1998年由Handelsman[5]首次提出,对特定环境中基因组的总和进行研究,包括培养的和未培养的.微生物。病毒宏基因组学(Viral metagenomics)就是宏基因组学在病毒领域的应用,即从环境或生物组织中浓缩病毒粒子的遗传物质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的技术。它的应用需要一些交叉学科的创新技术的支持,随机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方法模板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 检测方法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标准 简介: 宏基因组测序介绍 宏基因组学是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经过现代基因组技术手段包括功能基因的筛选和测序分析,对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为宏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想研究方法。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无需分离环境中各种微生物,也无需构建克隆文库就能够直接对环境中所有微生物进行测序。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等。当前又能够分为针对16s DNA/18sDNA/ITS测序和针对宏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序研究。下面就是对这两者的具体介绍。 一、16s DNA/18s DNA/ITS测序 16sDNA是最常见的微生物物种分子鉴定的标签,,经过对样品中16sDNA测序能够鉴定其中微生物物种的丰度和分布情况。当前,普遍使用Roche 454平台来对环境样品进行16s DNA测序。因为16s DNA序列比较相似,读长短的话,难以进行有效的比对,而454平台的平均读长在400bp左右,能够很好的避免此类问题。 二、宏基因组全测序

在这种测序方式中,我们能够假定一个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就是一个整体,然后对其中所有的微生物进行测序。这样我们就能够研究样品中的功能基因以及其在环境中所起的作用而不用关心其来自哪个微生物。能够发现新的基因,能够进行基因的预测,甚至有可能得到某个细菌基因组的全序列。另外,该项测序不单能够针对DNA水平,也能够针对全RNA进行基因表示水平的研究。 样品处理: 宏基因组样品收集主要有口腔,下呼吸道痰液,下呼吸道灌洗液,皮肤和粪便。样品采集遵照样品采集规范(人)所规定的操作来进行。尽量留足备份样品。 核酸提取: 宏基因组核酸提取主要有两种方法:膜过滤法和直接裂解提取。对于液体样品如痰液,灌洗液两种方法都适用,对于固体样品如粪便宜采用直接裂解的方法。核酸提取后用NanoDrop ND-1000测定,260/280 = 1.8-2.0, 260/230 = 1.8-2.0,电泳检测DNA应是完整的一条带。 测序Sequencing 1)16S/18S测序: Sanger测序: 用于低通量的16S/18S DNA测序,提取宏基因组后,首先经过PCR将16S/18S序列扩增出来,再将其连接到克隆载体上,导

宏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及应用概述

宏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及应用概述彭昌文 (山东省济宁学院生物学系 273155) 颜 梅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73165)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宏基因组的概念,概述了其原理及应用。 关键词 宏基因组 宏基因组学 环境基因组学 基因文库的构建 迄今,人们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基本都来源于对占细菌总种数不到1%的微生物的单个种群的孤立研究结果。然而微生物是通过其群落而非单一种群来执行在自然界物质与能量循环中的作用的,对微生物群落作为整体的功能认识远远落后于对其个体的认识。这种状况不利于全面认识微生物在自然界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为了获得完整的环境微生物基因表达产物,早在1978年许多学者就提出了直接从环境中提取微生物DNA的思路,1998年,AR I A D phar maceutical公司的科学家Handels man等首次提出宏基因组的概念[1]。宏基因组(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 icrobi ota found in nature)是指生境中全部微生物基因的总和[2]。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总和,微生物主要包括环境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而宏基因组学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为研究目的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也称为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或生态基因组学。它主要研究从环境样品获得的基因组中所包含的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群落功能,为充分认识和开发利用非培养微生物,并从完整的群落水平上认识微生物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挖掘微生物资源,提供了可能,已成为国际生命科学技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1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过程一般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克隆DNA到合适的载体,导入宿主菌体,筛选目的转化子等工作,可分为三个步骤。 1.1 宏基因组的提取 在宏基因组筛选过程中,目的基因是整个核苷酸链中的一部分,因此样品前期的富集能够提高筛选命中率。DNA的提取是宏基因文库构建的关键步骤。提取步骤通常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既要尽可能提取样品所有微生物的基因,又要保持片段的完整和纯度。目前所开发的DNA提取方法有两种:细胞提取法和直接裂解法。直接裂解法包括物理法(冻融法、超声法、玻璃球珠击打法、液氮碾磨法)、化学法(常用化学试剂有表面活性剂、盐类、有机溶剂等)及酶裂解法。另外,依据提取样品总DNA前是否分离细胞,可以分为原位裂解法和异位裂解法。原位裂解法可以直接破碎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而使DNA 得以释放,由于无需对样品微生物进行复苏,且黏附颗粒上的微生物细胞亦能被裂解,所得DNA能更好地代表样品微生物的多样性。此法操作容易、成本低,DNA 提取率高,但由于机械剪切作用较强,所提取的DNA 片段小(1~50kb),通常适用于构建小片段插入文库(以质粒和λ噬菌体为载体)的DNA提取。异位裂解法则先采用物理方法将微生物从样品中分离出来,然后采用较温和的方法抽提DNA。此法条件温和,可获得大片段DNA(20~500kb),纯度高,但操作繁琐、成本高、得率低,通常适用于构建大片段插入文库(以柯斯质粒或者细菌人工染色体为载体)的DNA提取。1.2 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需适宜的克隆载体。通常用于DNA克隆的载体主要包括质粒、黏粒和细菌人工染色体等。质粒一般用于克隆小于10kb的DNA片段,适用于单基因的克隆与表达。黏粒的插入片段可达40kb左右,细菌人工染色体插入片段可达350kb,可用来制备由多基因簇调控的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完整代谢途径的相关片段文库。1.3 目的基因的筛选 目的基因的筛选方法包括序列分析和功能分析两种。序列分析适用于小片段DNA文库的基因筛选;而功能分析通常适用于大片段DNA文库的筛选。序列分析筛选不依赖于重组基因在外源宿主中的表达,因为所使用的寡聚核苷酸引物是直接通过DNA序列中的保守区域设计的,反映了氨基酸序列的保守性,可获得未知序列的目的基因。该方法对DNA量的要求不高,筛选到新活性物质的可能性较大。序列分析的另一个手段是对宏基因组克隆测序,无论是全部或随机测序都是发现新基因的有效手段。 对于功能分析而言,首先需获得目的克隆,然后通过序列和生化分析对其进行表征。此法能快速鉴定出全新且有开发价值的活性物质,可用于医药、工农业等行业。由于此法检出率较低,工作量较大,且受检测手段的限制,所以常要借助于高通量筛选。 2 宏基因组学的应用 2.1 在生态学方面的应用 当今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将微生物与其所在环境中的代谢过程相联系。应用16s r DNA作为系统发育锚去鉴定属于某种微生物的克隆,然后对基因进行测序,从而获得

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优缺点及意义【可编辑版】

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优缺点及意义【可编辑版】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优缺点及意义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优缺点及意义 病毒个体微小,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300~450nm,较小仅为18~22nm,结构简单,不能独立复制需要依赖于宿主细胞复制繁殖,被许多生物学家认为是处于生命和非生命交叉区域的存在物。据估计目前对病毒的发掘还不到1%,对病毒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现实意义。病毒独特的结构和特性给病毒的研究和鉴别带来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病毒没有专门的宿主细胞系,60%以上的病毒无法成功的进行离体培养或在培养中不能表达致病性;第 二,病毒基因本身变异率高,通过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进化,增加核酸多样性,产生新病毒,导致宿主范围扩大、跨物种传播.对细菌的研究可以通过保守的16sRNA的分析来定位分类信息、进化关系和种群多样性等。对于真菌有18sRNA及ITS序列。然而病毒不像细菌真菌,没有固定保守的进化标记基因。 所以一些传统研究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不能完全满足病毒研究的需要。如电镜观察病毒的灵敏性不高,细胞培养病毒可能观察不到细胞病变,血清学反应中不但难以获得高价抗体而且容易出现交叉反应 导致错误结果,传统PCR方法对未知序列及高变异的病毒研究难以发挥作用。加之近年来病毒流行病的频繁发生及其可怕的传染性,对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如HIV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和在西非等地肆虐的埃博拉病毒等,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和经济损失。因此,对病毒基因组的研究、致病源的探索、病毒在生物体和环境中如何存在及传播、病毒病防治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的病毒宏基因组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契机,宏基因组学的概念是1998年由Handelsman首次提出,对特定环境

宏基因组学概述

宏基因组学概述 王莹,马伊鸣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环境1402班)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微生物生态学和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以环境中未培养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又叫宏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英文名Metagenomics)的产生和快速发展。宏基因组学通过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利用基因组学的研究策略研究环境样品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群落功能.在短短几年内,宏基因组学研究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海洋、土壤、热液口、热泉、人体口腔及胃肠道等,并在医药、替代能源、环境修复、生物技术,农业、生物防御及伦理学等各方面显示了重要的价值。本文对宏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热点内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宏基因组宏基因组学环境基因组学基因文库的构建 Macro summary of Metagenomics Wang Ying, Ma Yi-Ming (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Key words: Metagenome; Metagenomics; The environmental genomics 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又叫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它通过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利用基因组学的研究策略研究环境样品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群落功能。它是在微生物基因组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开发新的生理活性物质(或获得新基因)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其主要含义是:对特定环境中全部微生物的总DNA (也称宏基因组,metagenomic)进行克隆,并通过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和筛选等手段获得新的生理活性物质;或者根据rDNA数据库设计引物,通过系统学分析获得该环境中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生态学信息。 1.起源 宏基因组学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98年由威斯康辛大学植物病理学部门的Jo Handelsman等提出的,是源于将来自环境中基因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当成一个单个基因组研究分析的想法,而宏的英文是"met a-",具有更高层组织结构和动态变化的含义。后来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Kevin Chen和Lior Pachter 将宏基因组定义为"应用现代基因组学的技术直接研究自然状态下的微生物的有机群落,而不需要在实验室中分离单一的菌株"的科学。 2 研究对象 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是将环境中全部微生物的遗传信息看作一个整体自上而下地研究微生 物与自然环境或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宏基因组学不仅克服了微生物难以培养的困难, 而且还可以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 揭示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大大拓展了微生物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为从群落结构水平上全面认识微生物的生态特征和功能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 微生物宏基因组学已经成为微生物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水处理工程系统、极端环境、人体肠道、石油污染、生物冶金等领域, 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重要成果。 3 研究方法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过程一般包括样品和基因(组)的富集;提取特定环境中的基因组 DNA;构建宏基因组 DNA 文库;筛选目的基因;目的基因活性产物表达(图 1)五个步骤。

最新 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优缺点及意义-精品

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优缺点及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的病毒宏基因组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契机,以下是一篇关于病毒宏基因组学探究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病毒个体微小,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 300~450nm,较小仅为18~22nm,结构简单,不能独立复制需要依赖于宿主细胞复制繁殖,被许多生物学家认为是处于生命和非生命交叉区域的存在物。据估计目前对病毒的发掘还不到1%[1],对病毒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现实意义。病毒独特的结构和特性给病毒的研究和鉴别带来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病毒没有专门的宿主细胞系,60%以上的病毒无法成功的进行离体培养[2]或在培养中不能表达致病性;第二,病毒基因本身变异率高,通过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进化,增加核酸多样性,产生新病毒,导致宿主范围扩大、跨物种传播[3].对细菌的研究可以通过保守的16sRNA的分析来定位分类信息、进化关系和种群多样性等。对于真菌有18sRNA及ITS序列。然而病毒不像细菌真菌,没有固定保守的进化标记基因。 所以一些传统研究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不能完全满足病毒研究的需要。如电镜观察病毒的灵敏性不高,细胞培养病毒可能观察不到细胞病变,血清学反应中不但难以获得高价抗体而且容易出现交叉反应导致错误结果,传统PCR 方法对未知序列及高变异的病毒研究难以发挥作用。加之近年来病毒流行病的频繁发生及其可怕的传染性,对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如HIV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和在西非等地肆虐的埃博拉病毒[4]等,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和经济损失。因此,对病毒基因组的研究、致病源的探索、病毒在生物体和环境中如何存在及传播、病毒病防治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的病毒宏基因组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契机,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的概念是1998年由Handelsman[5]首次提出,对特定环境中基因组的总和进行研究,包括培养的和未培养的微生物。病毒宏基因组学(Viral metagenomics)就是宏基因组学在病毒领域的应用,即从环境或生物组织中浓缩病毒粒子的遗传物质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的技术。它的应用需要一些交叉学科的创新技术的支持,随机引物PCR 和新一代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和获取信息的丰度,克服大环境中病毒浓度低、易受干扰的不足,拓展了病毒宏基因组学的应用范围和现实作用,为探索未知病毒提供广阔的前景和应用空间。在人类预防疾病、开发疫苗方面具有重大贡献。 1病毒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过程 对于未知病毒的研究过程如下:SISPA方法是1991年Gregory和Jung在随机引物PCR方法的基础上创造的[6],SISPA-PCR使用含有已知片段的随机引物进行逆转录,这个已知片段在接下来的PCR反应中将作为引物[7],此方法先后经Breitbart[8]和Djikeng[9]等人的改进,在SISPA的基础上建立了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

因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摘要: 本文先简要介绍了当前生物化学的一些研究热点,再针对因组学展开论述,介绍了因组学的产生背景和概念,当前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因组学尝试通过免培方法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主要技术包括DNA的提取、文库的构建和目标基因克隆的筛选,可用于开发新型酶、发现新基因、筛选医药等方面。 关键字:因组学;因组学基本策略;文库构建与筛选;因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引言: 微生物是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生物群。仅原核生物(细菌和古细菌)即构成地球生物总量的的25~50 %[1]。自然条件下,包括病毒在的微生物,通过群落广泛参与C、N、O 和S等重要元素的循环转化,在人体的食物消化、毒素降解及机体免疫反应,环境污染物降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人们对于微生物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纯培养基础上,后来人们发现通过纯培养方法估计的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只占总量的0.1%~1%[3],多达99%以上的微生物是不可培养的, 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应用潜能——其代产物中可能有众多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化合物[4]。为了研究不能培养的微生物,一个全新的理念——因组学应运而生,该技术不需预先培养就能开发这些微生物基因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与利用、环境微生物种群分布及动态变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5]。 因组学的提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途径。因组学以生境中全部

DNA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克隆、异源表达来筛选有用基因及其产物。由于突破了传统研究领域无法涵盖不可培养微生物的瓶颈,因组学概念及研究方法一经提出,就被广泛接受。尽管在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缺陷,但并不妨碍不同领域学者利用该方法来研究各种生境中微生物生态以及筛选功能基因的热情,有关因组学研究的文章逐年增多[4]。 1.因组学的概念 因组( metagenome) 的概念是指从生境样本中取得全部微生物的基因组, 而不是采用传统的培养微生物的基因组。因组的样本既包括可培养的微生物,也包括更大量的传统方法无法研究的不可培养微生物[6]。而所谓因组学 (也称元基因组学Metagenomics 、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Microbial Environmental Genomics、生态基因组学Ecogenomics ) 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一般包括克隆、构建文库和功能分析筛选等工作[7]。 2.因组学的基本策略及方法 2.1因组学的基本策略 因组学的研究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其研究的基本过程和基本策略已基本清楚。在此要强调的是,因组学研究有着明确的指导思想,它是在反向生物学原则指导下,基于特定生态环境基础上,依据整体、系统、动态变化和相互作用的观点,运用特殊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对研究围中所有基因组展开研究的学科。 因组学是一种整体性的研究策略,它建立在微生物基因组学的迅速发展和聚

(完整word版)宏基因组测序讲解

宏基因组测序 目的 研究藻类物种的分类,研究与特定环境与相关的代谢通路,以及通过不同样品的比较研究微生物内部,微生物与环境,与宿主的关系。技术简介 宏基因组( Metagenome)(也称微生物环境基因组Microbial Environmental Genome, 或元基因组) 。是由 Handelsman 等 1998 年提出的新名词,其定义为"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icrobiota found in nature" , 即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目前主要指环境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而所谓宏基因组学 (或元基因组学, metagenomics) 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或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一般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基因组 DNA, 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或克隆DNA到合适的载体,导入宿主菌体,筛选目的转化子等工作。 宏基因组( Metagenome)(也称微生物环境基因组Microbial Environmental Genome, 或元基因组) 。是由 Handelsman 等 1998 年提出的新名词,其定义为"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icrobiota found in nature" , 即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目前主要指环境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而所谓宏基因组学 (或元基因组学, metagenomics) 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或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方法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方法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标准 简介: 宏基因组测序介绍 宏基因组学是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通过现代基因组技术手段包括功能基因的筛选和测序分析,对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为宏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想研究方法。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无需分离环境中各种微生物,也无需构建克隆文库就可以直接对环境中所有微生物进行测序。可以真实客观的反映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等。目前又可以分为针对16s DNA/18sDNA/ITS测序和针对宏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序研究。下面就是对这两者的具体介绍。 一、16s DNA/18s DNA/ITS测序 16sDNA是最常用的微生物物种分子鉴定的标签,,通过对样品中16sDNA 测序可以鉴定其中微生物物种的丰度和分布情况。目前,普遍使用Roche 454平台来对环境样品进行16s DNA测序。因为16s DNA序列比较相似,读长短的话,难以进行有效的比对,而454平台的平均读长在400bp左右,可以很好的避免此类问题。 二、宏基因组全测序 在这种测序方式中,我们可以假定一个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就是一个整体,然后对其中所有的微生物进行测序。这样我们就可以研究样品中的功能基因以及其在环境中所起的作用而不用关心其来自哪个微生物。可以发现新的基因,可以进行基因的预测,甚至有可能得到某个细菌基因组的全序列。此外,该项测序不单可以针对DNA水平,也可以针对全RNA进行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 样品处理: 宏基因组样品收集主要有口腔,下呼吸道痰液,下呼吸道灌洗液,皮肤和粪便。样品采集遵照样品采集规范(人)所规定的操作来进行。尽量留足备份样品。

宏基因组测序讲解

宏基因组测序讲解

宏基因组测序 目的 研究藻类物种的分类,研究与特定环境与相关的代谢通路,以及通过不同样品的比较研究微生物内部,微生物与环境,与宿主的关系。技术简介 宏基因组( Metagenome)(也称微生物环境基因组Microbial Environmental Genome, 或元基因组) 。是由 Handelsman 等 1998 年提出的新名词,其定义为"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icrobiota found in nature" , 即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目前主要指环境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而所谓宏基因组学 (或元基因组学, metagenomics) 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或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一般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基因组 DNA, 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或克隆DNA到合适的载体,导入宿主菌体,筛选目的转化子等工作。 宏基因组( Metagenome)(也称微生物环境基因组Microbial Environmental Genome, 或元基因组) 。是由 Handelsman 等 1998 年提出的新名词,其定义为"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icrobiota found in nature" , 即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目前主要指环境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而所谓宏基因组学 (或元基因组学, metagenomics) 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或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

宏基因组及其应用

宏基因组及其应用 学习笔记 吕涛15010906 一、宏基因组及宏基因组学 1.概念 宏基因组( Metagenome)(也称微生物环境基因组Microbial Environmental Genome, 或元基因组)是由Handelsman 等1998 年提出的新名词,其定义为 “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icrobiota found in nature” , 即环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 传物质的总和。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目前主要指环境 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 2.宏基因组学 宏基因组( Metagenome)(也称微生物环境基因组Microbial Environmental Genome, 或元基因组)是由Handelsman 等1998 年提出的新名词,其定义 为“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icrobiota found in nature” , 即环境中全部微小生 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目前主要指 环境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 3.发展历程 环境基因组学——微生物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人类基因组学 人类基因组学: 把人体内所有微生物菌群基因组的总和称为“人体宏基因组”(human metagenome)。人类宏基因组学(human metagenomics)研究人体宏基因组结构和 功能、相互之间关系、作用规律和与疾病关系的学科。它不仅要把总体基因组序 列信息都测定出来,而且还要研究与人体发育和健康有关的基因功能。人类宏基 因组计划目标是:把人体内共生菌群的基因组序列信息都测定出来,而且要研究 与人体发育和健康有关的基因功能。 4.研究步骤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

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摘要: 本文先简要介绍了当前生物化学的一些研究热点,再针对宏基因组学展开论述,介绍了宏基因组学的产生背景和概念,当前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宏基因组学尝试通过免培方法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主要技术包括DNA的提取、文库的构建和目标基因克隆的筛选,可用于开发新型酶、发现新基因、筛选医药等方面。 关键字:宏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基本策略;文库构建与筛选;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引言: 微生物是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生物群。仅原核生物(细菌和古细菌)即构成地球生物总量的的25~50 %[1]。自然条件下,包括病毒在内的微生物,通过群落广泛参与C、N、O 和S等重要元素的循环转化,在人体的食物消化、毒素降解及机体免疫反应,环境污染物降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人们对于微生物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纯培养基础上,后来人们发现通过纯培养方法估计的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只占总量的0.1%~1%[3],多达99%以上的微生物是不可培养的, 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应用潜能——其代谢产物中可能有众多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化合物[4]。为了研究不能培养的微生物,一个全新的理念——宏基因组学应运而生,该技术不需预先培养就能开发这些微生物基因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与利用、环境微生物种群分布及动态变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5]。 宏基因组学的提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途径。宏基因组学以生境中全部DNA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克隆、异源表达来筛选有用基因及其产物。由于突破了传统研究领域无法涵盖不可培养微生物的瓶颈,宏基因组学概念及研究方法一经提出,就被广泛接受。尽管在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缺陷,但并不妨碍不同领域学者利用该方法来研究各种生境中微生物生态以及筛选功能基因的热情,有关宏基因组学研究的文章逐年增多[4]。 1.宏基因组学的概念 宏基因组( metagenome) 的概念是指从生境样本中取得全部微生物的基因组, 而不是采用传统的培养微生物的基因组。宏基因组的样本既包括可培养的微生物,也包括更大量的传统方法无法研究的不可培养微生物[6]。而所谓宏基因组学(也称元基因组学Metagenomics 、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Microbial Environmental Genomics、生态基因组学Ecogenomics ) 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一般包括克隆、构建文库和功能分析筛选等工作[7]。 2.宏基因组学的基本策略及方法 2.1宏基因组学的基本策略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其研究的基本过程和基本策略已基本清楚。在此要强调的是,宏基因组学研究有着明确的指导思想,它是在反向生物学原则指导下,基于特定生态环境基础上,依据整体、系统、动态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