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 详解心脏病(内容清晰)

中医 详解心脏病(内容清晰)

中医 详解心脏病(内容清晰)
中医 详解心脏病(内容清晰)

中医详解心脏病

凡心脏病,都是阳虚,阳气不足则阴血不生。在生理上,阳气是化生之本;在病理上,较之阴精,阳气更易受损;在治疗上,阳易骤生而阴难速长。所以,治疗心脏病,必用兴阳之法,方可得心应手。清.陈士锋说∶“人有真心痛者,法不在救,然用药得当,亦未尝不可生也。”心脏的动力来源于肾,肾阳不足,就好比发电机所发出的电力不足,就会导致水泵的转速降低,使水的压力不足,也就是心脏搏动无力,出现间歇,泵血力量不足,血液不能达到血管末梢。末梢神经就会“通知”中枢神经,中枢神经就会刺激心脏加快搏动,于是就会出现早搏、肾气不足、心跳无力。血液流速缓慢,就容易产生瘀血,天长日久,瘀血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造成冠心病或心肌梗塞。西医只知用物理(包括手术)和化学手段疏通血管、刺激心脏,却不知病根在于肾阳不足。如果肾阳充足,自然就会使人体的各种功能得到恢复,心跳自然有力,瘀血自然得以溶化,症状自然消失。而且,在心血管中植入支架,在物理学方面是合理的,但在生理学中却是极不合理的。因为用金属制作的支架属于最硬的淤血,属于人体的异物。人体具有排异性,淤血就是人体中较软的异物,有淤血部位会有刺痛感,就是元气破淤的表现。针刺穴

位可以治病的原理就是利用了人体的排异性,当金属针刺入人体后,就会调动经气甚至真阳元气前来破除异物,金属针拔出以后,汇聚来的经气或元气就会灌注于指定的穴位中,从而达到调理虚实的目的。同样的道理,在血管中植入金属支架也必然会造成激发元气的结果,由于心脏病的病因就是元气虚弱,所以,对元气极为虚弱的心脏病患者来说,植入支架是非常不适宜的,非但不能治愈此类心脏病,反而会使心脏病患者的元气快速耗散,从而导致患者加速死亡。另外,现在西医治疗心脏病的方法主要在于扩张或疏通血管,以达到使血管通畅的目的。所以,西医的治疗方法也就始终局限于此。即使研究治疗心脏病的草药,也都是在如何使黏稠的血液稀释和防止血液凝固等方面大做文章,却始终在恢复人体免疫力(真阳元气)方面不得要领。比如∶西医往往使用心脏搭桥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而且技术也很成熟了,在美国,每年做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多达35-40 万人之多;另外,中国医学界近些年通过研究发现了银杏叶具有防止血管栓塞的作用,于是研制“成功”了银杏叶片用来治疗心脏病。在传统中医看来,这显然是治“标”的办法,根本达不到治“本”的目的。因为任何活血破瘀、疏通血管的药物,都必须在真阳的作用下才能发挥效能,如果没有元气的作用,服用或注射药物都是没有意义的。道理很简单,将一块淤血放入盛有

活血化淤药物溶液的烧杯中,看看淤血是否被溶化,不就全都明白了吗?必须明白,任何破除淤血、扩充血管的药物都是调动或激发元气的药物。在临床实践中,长期或过量服用破淤和疏通药物,会使人感到虚弱无力,这是不争的事实。而长期服用“速效救心丸” 或“丹参滴丸”之类的疏通心血管的药物,只能使元气逐渐消损,使心脏病逐渐加重。所以说,这些药物只能作应急使用,切不可长期服用,只有药品商家以及与之狼狈为奸者,才希望患者长期大量使用。切记!现在社会流行每年到医疗机构疏通或稀释一下血液,或经常服用三七粉,以达到健康的目的,这简直就是高科技时代的愚昧!这就好比只知道疏通河道,却不知在河的上游植树一样,到时候河道还是要淤积的。另外,美国还制造出了人造心脏,虽然人造心脏的体积不断缩小,已经与人的心脏的大小几乎相同,但植入人造心脏的患者的寿命都很短,还没有超过100 天的,而且,病人极容易患中风。这是因为心脏的动力来源于肾,换了心脏却没有增强肾气,而且,人造心脏属于人体异物,肾气是不可能向人造心脏供应动力的,肾气与人造心脏不能交通(心肾相交),患者也就绝不可能活得长久,人造心脏的前途必然是渺茫的。而接受心脏移植术的患者能够将寿命延长十几年甚至更长,是因为被移植的心脏是人类的心脏,能够与肾气相交通,而且,新移植的心

脏一定是健康的,所以,肾就不用提供大量的肾气去补充虚弱的心气,从而使较虚弱的肾脏功能得以恢复。虽然被移植的不是自己的心脏,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异反应,但总比金属、塑料之类的硬性异物要强得多,这就是移植心脏患者能够长期存活的原因。假如在心脏移植手术以后,患者能够服用中医“袪邪扶正”的药物来恢复元气,排异反应必定会很快消除。如果西医都能虚心地学习中医理论,能够用中医疗法治疗心脏病,全世界可能就用不着心脏移植手术了,心脏病是人类“头号杀手”的帽子就会被摘掉了,大多数治疗心脏病的“科学仪器”都将成为废物和垃圾。而且,患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性交过度,使元阳亏损,如果能够节制房事,不用花一分钱,就能有效地预防心脏病的发作,“头号杀手”也就无人可杀了。但是也有少年儿童患有心脏病的,与性交无关,却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等元阳亏损的情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主要是由于孩子在一般感冒发烧时,经常被西医使用消炎退烧的药物,或被中医使用了清热解毒的寒凉药物,损伤了元气,从而导致了心脏病的发作。而现在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医生,不懂得为患者使用能够“回阳救逆”的“参附注射液” ,却一味地使用“助邪抑阳”的“参麦注射液” ,使得患者病情逐渐加重,使危重患者加速死亡。这一点,只要观察患者昼夜的睡眠情况就可以作出判断,如果使用了“参附注射

中医治疗心脏病

中医治疗心脏病 治疗心脏病,只要从疏通经脉、恢复元气入手,使用祛邪扶正的药物,所以,服用中药调理脾胃的功能,就可以治愈由于心血不足所造成的心脏病。 心脏病的食疗方子: (1)红花三七蒸乳鸽 原料:三七5克,红花6克,乳鸽1只,料酒10克,精盐3克,葱10克,姜5克,酱油10克,红糖5克,菜胆100克。 做法: 1. 把红花摘去杂质;三七研成粉末;乳鸽宰杀后去毛、内脏及爪,洗干净;姜切丝,葱切段;菜胆切成4厘米长的段。 2. 把乳鸽放入蒸杯内,,加入料酒、酱油、红塘、姜、葱、精盐腌30分钟,再放入三 七、红花、菜胆。 3. 把蒸杯置于蒸笼内,用武火大气蒸约50分钟即成。 功效:活血化瘀,滋补气血。适合于瘀阻心络型冠心病患者食用。 用法:每日一次,佐餐或单食。 宜忌:孕妇忌食 (2)红花三七蒸鸽蛋 原料:三七粉10克,红花6克,鸽蛋5个,精盐3克,鸡汤200毫升。 做法: 1. 红花去杂质,鸽蛋煮熟去壳。 2. 将鸡汤放入炖锅内,放入三七粉、红花、精盐、熟鸽蛋,同煮25分钟即成。功效:补气血、化瘀阻。适于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食用。 食法:每日一次。 宜忌:孕妇忌食。 心脏病患者的食疗禁忌: 1、戒刺激性食饮和兴奋性药物:辣椒、生姜、胡椒、烟、酒和大量饮浓茶,服咖啡因、苯丙胺等兴奋药对心脏也会带来负担,在风心病患者心功能不佳时,尤当注意。 2、适量的限制食盐的摄入:与限制食盐道理相同,风心病患者应少吃含钠丰富的食品如香蕉等,以免引发水肿。 3、缓进饮料:一次喝大量的水、茶、汤、果子汁、汽水或其他饮料时,会迅速增加血容量,进而增加心脏负担。因此进食饮料不要太多,最好一次不超过500毫升。需要多喝水时,分成几次喝,每次少一点,相隔时间长一些。 4、少量多餐。心脏病病人不宜吃得过多,每日总热能分4~5次摄入,以减少餐后胃肠过度充盈及横膈抬高,避免心脏工作量增加。晚饭应早些吃,宜清淡,晚饭后不进或少进任何食品和水分。 5、适当限制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心力衰竭时,每日蛋白质可控制在25~30克,热能600千卡;2~3日后,蛋白质可加至40~50克,热能1000~1500千卡。病情好转后渐增蛋白质和热能,但不宜太高,以免增加心脏的负荷。 6、应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心脏病病人由于血液循环功能减退,胃肠道瘀血、水肿,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所进食物应易于消化。开始可用流质、半流质饮食,然后改用

不得不看的:中医教你如何认识心脏病

心脏病用中药安全又有效——精制冠心软胶囊 什么是心脏病? 心脏病(heart disease)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 心脏病的分类 一、先天性心脏病 1.可能由于母亲在怀孕早期的 疾病或服用的药物有关。 2.与遗传有关。 二、后天性心脏病 1.冠状动脉心脏病:抽烟及糖 尿病,高血压等导致血管硬化狭窄, 使血流受阻,易使心肌缺氧而受损。 2.高血压性心脏病:动脉性高 血压导致左心室肥大;肺高压症导致右心室肥大。 三、风湿性心脏病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主要在风湿热感染后,心脏瓣膜逐渐病变所导致之异常。 四、肺性心脏病 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导致肺动脉高血压症,使得右心室肥大或衰竭。 五、心肌病 新陈代谢或荷尔蒙异常的心肌变化等,有时酗酒,药物亦导致心肌变化。 六、心脏肿瘤 大多为良性肿瘤,以黏液瘤为最常见,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很少见。七、血管病变

包括高血压引起之动脉瘤,以及其它免疫机能异常引起之血管病变等。心脏病的诊断 生活中出现下列现象时,建议做一次心脏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病,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体力活动时有心悸、疲劳、气急等不适,或产生呼吸困难感。 ◆劳累或紧张时 ,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或胸闷压迫感。 ◆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 ,或疼痛放射到肩、手臂及颈部。 ◆出现脉搏过速、过慢、短促或不规则。 ◆熟睡或做恶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需要坐起来一会儿才好转。 ◆性生活时感到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 ◆饱餐、寒冷、吸烟、看情节紧张的电影或电视时,感到心悸、胸闷或胸痛。 ◆在公共场所中,容易感到胸闷、呼吸不畅和空气不够。 ◆上楼时比以前或比别人容易出现心悸和气急。 ◆突然出现一阵心悸、头晕、眼前发黑,有要跌倒的感觉。 ◆儿童的活动能力比同龄差,活动时感觉心悸、气急、乏力、口唇青紫。 ◆感冒后轻微劳动也感到心悸、疲乏,或走路稍快就觉气急。 ◆突然胸部不适而昏倒在地上,或有马上要“死去”的感觉。 ◆晚间睡觉枕头低时感到呼吸困难,需要高枕而睡。 ◆出现下肢浮肿。 ◆手指或足趾末端出现肥大、变形。 ◆脸、口唇和指甲出现青紫、暗红等异常颜色。 ◆静息时自觉心跳有异常声音 ,或手掌握触前胸壁心脏部位时有震颤感。 ◆妊娠期出现心悸、头晕、气急或浮肿。 ◆左肩痛长期不愈。 中医治疗心脏病 心脏病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的第一大疾病,相关研究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起始于青壮年时期,血管内脂质等物质的不断沉积,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断形成与扩大。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是我国的一大优势,临床研究证明,中药活血化瘀防治心血管病药物能够快速溶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且能有效防止脂质的再次沉积和血小板凝集,阻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继续形成。在此基础上由陈可冀院士、李连达院士及已故中医专家郭士魁三大国医领衔研制开发出的

中医详解心脏病.doc

中医详解心脏病 凡心脏病,都是阳虚,阳气不足则阴血不生。在生理上,阳气是化生之本;在病理上,较之阴精,阳气更易受损;在 治疗上,阳易骤生而阴难速长。所以,治疗心脏病,必用兴阳 之法,方可得心应手。清.陈士锋说∶“人有真心痛者,法 不在救,然用药得当,亦未尝不可生也。”心脏的动力来源于肾,肾阳不足,就好比发电机所发出的电力不足,就会导致 水泵的转速降低,使水的压力不足,也就是心脏搏动无力,出 现间歇,泵血力量不足,血液不能达到血管末梢。末梢神经就 会“通知”中枢神经,中枢神经就会刺激心脏加快搏动,于是 就会出现早搏、肾气不足、心跳无力。血液流速缓慢,就容易 产生瘀血,天长日久,瘀血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堵塞 血管,造成冠心病或心肌梗塞。西医只知用物理(包括手术)和化学手段疏通血管、刺激心脏,却不知病根在于肾阳不足。如果肾阳充足,自然就会使人体的各种功能得到恢复,心跳 自然有力,瘀血自然得以溶化,症状自然消失。而且,在心 血管中植入支架,在物理学方面是合理的,但在生理学中却 是极不合理的。因为用金属制作的支架属于最硬的淤血,属 于人体的异物。人体具有排异性,淤血就是人体中较软的异 物,有淤血部位会有刺痛感,就是元气破淤的表现。针刺穴 位可以治病的原理就是利用了人体的排异性,当金属针刺入

人体后,就会调动经气甚至真阳元气前来破除异物,金属针 拔出以后,汇聚来的经气或元气就会灌注于指定的穴位中, 从而达到调理虚实的目的。同样的道理,在血管中植入金属 支架也必然会造成激发元气的结果,由于心脏病的病因就是 元气虚弱,所以,对元气极为虚弱的心脏病患者来说,植入 支架是非常不适宜的,非但不能治愈此类心脏病,反而会使 心脏病患者的元气快速耗散,从而导致患者加速死亡。另外,现在西医治疗心脏病的方法主要在于扩张或疏通血管,以达 到使血管通畅的目的。所以,西医的治疗方法也就始终局限 于此。即使研究治疗心脏病的草药,也都是在如何使黏稠的 血液稀释和防止血液凝固等方面大做文章,却始终在恢复人 体免疫力(真阳元气)方面不得要领。比如∶西医往往使用心脏搭桥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而且技术也很成熟了,在美国, 每年做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多达 35-40 万人之多;另外,中国 医学界近些年通过研究发现了银杏叶具有防止血管栓 塞的作用,于是研制“成功”了银杏叶片用来治疗心脏病。在传 统中医看来,这显然是治“标”的办法,根本达不到治“本”的 目的。因为任何活血破瘀、疏通血管的药物,都必须在真 阳的作用下才能发挥效能,如果没有元气的作用,服用或注 射药物都是没有意义的。道理很简单,将一块淤血放入盛有 活血化淤药物溶液的烧杯中,看看淤血是否被溶化,不就全 都明白了吗?必须明白,任何破除淤血、扩充血管的药物都

学习中医经典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经典的心得体会 现在很多人学经典是带着一种批评的眼光来学, 觉得经典这也不科学,那也不科学,你比经典都高明了,那你还学什么经典呢你以一 种抵触的情绪,认为经典过时了,那你怎么学得进经典所以,学经典这个态度很重要,你必须完全地相信它,接受它,然后再思考怎么按照经典的思想去奉行。只有这样,经典才学得进,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收获。经典经过了那么长时间的考验,那么多人依靠经典成了名医,你有什么担心呢所以,对于经典完全地可以信受奉行。这里为什么要 提出这个条件和素质呢因为它太重要了。不具备这个条件,经典的学习整个就成了障碍。记得在读《本草纲目》的时候,谈到白术这一条时,李时珍引了张锐《鸡峰备急方》的一则案例:"察见牙齿日长,渐至难食,名曰髓溢病。用白术煎汤,漱服即愈。"大家看到这个案例,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我想很多人会不相信。牙齿长到一定程度就定 型了,怎么会越长越长,以致进食都困难呢这太离谱了。即便有这个髓溢病,牙齿那 么坚硬的东西,怎么用白术漱漱口就能缩回去呢简直太不科学了。但,我不这么想, 我首先是相信它,然后,再来思考它的道理。首先,这个病名很有意思。牙齿为骨之余,由肾所主。肾主骨生髓,骨与髓乃是异名同类的东西。牙齿日长,就好像是髓满了在往外溢一样,所以,叫做髓溢病。现在要考虑的是这个牙齿为什么会日渐长长髓为什么 会往外溢这一定是约束骨、髓的这个系统出了问题。骨、髓由肾所主,肾为水藏,故 骨髓亦属水类,明白了这层关系,就知道对骨、髓的约束功能是由土系统来完成的,这亦是前面所讲的土克水。现在土系统出了问题,土虚了,当然就会发生水溢,当然就会发生髓溢。髓溢了,牙齿自然会日渐变长。这个道理明白了,用白术来补土制水,控制髓溢,就是十分简单的事了。这是我对髓溢病及其治疗的思考过程。去年接治一位跟 骨骨刺的患者,患者的双跟都有骨刺,疼痛厉害,以致足跟不敢落地,要踮起脚来走路,所以,生活感到很困难。我按常规的思路,用了补肾的方法,也用了活血、除痛、蠲痹的其他方法,但,都没有获得明显的疗效。正在我感到进退两难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上面的这个案例。骨刺病也叫骨质增生,是由于骨钙流失到骨面,思考中医骨 性赘生物所致。骨钙流失形成骨性赘生物,这与髓溢有什么差别呢应该没有差别。于 是我如法炮制,用白术煎汤,让患者浸泡足跟,每日二三次,每次20 分钟。出乎意料,不数日,痛即大减,足跟能够落地,坚持近月,病即痊愈。上面这个例子给我的感受很深,什么感受呢就是对这个"信受奉行"的感受。对这件事我首先是相信了,相信了才 有可能去进行上面的思考。如果对这件事根本不相信,那怎么会有以后的思考没有这 些思考,就不会想到要用白术来治疗跟骨骨刺。所以,相信是第一,只有这一步做好了,才有可能为今后的研究带来机会。如果首先就不信受,那一切就被你拒绝了,一切的机会就没有了。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么回事。因此,学习接受中医经典著作,也是学习中医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

风湿性心脏病中医治疗大全

概述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在我国的心血管中占29.95%,学龄儿童的发病率为1‰。其病因为急性风湿热,属变态反应性疾病,常发生于链球菌感染后2~3周。主要侵犯心脏及大关节,心脏受侵率约41%。关节炎治愈后不遗留任何后遗症,全可反复发作。多次侵犯心脏,则可造成永久性损害,形成慢性风心病,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内感染,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属于常见的结缔组织病,由于风湿热反复发作累及心脏,导致心脏瓣膜损害而形成:对于风湿热的发病机理,现代医学曾有过链球菌毒学说、过敏学说、病毒感染学说和毒性上一免疫学假说等等,但至今尚未十分明确,因而对积极防治风心病带来一定的困难。 中医学虽无此病名,根据心悸、气急、浮肿、咯血等主要临床表现,类似于中医“心痹”,亦可归属于“惊悸”、“怔忡”或“喘证”等范畴。《黄帝内经》所载:“脉痹不己,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可见对本病之病因病机、证候、特征已有一定认识。之后,张仲景应用辨证施治的原则,制定了一些至今仍行之有效的方剂,如真武汤、苓桂术甘汤等。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将心瘁证出现的证候特征分成心悸、喘哮、水忡等几个阶段进行论述,与本病临床表现颇相类似。宋代陈无择、清代沉金鳌等医家分别对本病病理机制及症候特征的描述,增添了部分新的内容,值得现代临床借鉴。现代中医对风湿性心脏病的研究,初见于1955年。在50~60年代,用传统经验和方法对本病进行临床验证观察,报道虽不多,但其优势已初见端倪。70年代,曾掀起过用针灸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热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本病广泛深人的研究,则是在80年代以后,广大医者在继承古今医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临床和实验验证,已逐步认识到外邪虽系诱发因素,而心体残损,心脉瘀阻,阳衰血寒实为其主要病理变化。由于血液流变学改变,造成心脏负荷增加,导致全身各脏器相继受累而引起一系列临床危重症。因而活血化瘀,温通心脉已成为主要治则之一。辨证分型亦开始趋于集中统上。临床用药除继续沿用经验方外,又出现了不少自拟方剂,使疗效不断提高。同时针灸治疗本病的研究较70年代更为客观、深入。近年来又大力挖掘气功、食疗、民间单方验方等传统疗法,均已显示出可喜的疗效。 中医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实验研究也正在引起重视,首先对一些有效的中草药进行药理分析,如发现党参、黄芪能提高动物的DNA合成率,增加心肌的抗病能力,因此对于阳气虚型患者,有显着的疗效i在针刺机理研究中观察到针刺内关穴后,可提高患者血浆cAMP含量,使心肌收缩增强,进一步证明了内关穴为治疗风心病的有效穴位。 病因病机 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西方医学及中医学均冠以“风湿”之名,可见两者的认识颇为一致。通过广大临床工作者的实践,对风湿性心脏病的病机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其病因外为风湿之邪侵袭,内为脏腑虚损,病机演变过程可分述如下: 风湿外侵,心体受损禀赋素虚,屡受风寒湿邪侵袭,风湿入络迁延不愈,痹阻经脉;或因风湿人脉郁而化热,心营为之病变,气血运行不畅,盖人体气血之循脉皆赖于脏腑之气,尤依仗于心气之鼓动,心脏负担过重,心体受累而致病。此常见于病变早期或急性活动期。心脉痹阻,气血瘀滞风湿性心脏病既成,耗气伤血,气虚不能布血,血虚难以荞心,心气过耗,以致心脏推动血液功能障碍,血循失常,瘀痹于心,心脉为之痹阻,脉络不通,故见唇绀舌紫之外象,咳血、咯血之肺脾郁血之症。 心体内虚,累及他脏心病既久,势必累及肺、脾、肾诸脏。肺贯心脉而司呼吸,心血郁阻,株连肺脏,移邪于肺,而致痰瘀交阻,肺气肃降无权,故有咳嗽痰喘,甚则倚息不能平卧。心气虚影响脾气虚弱,运化失职,则气血生化无源,而致心血愈虚,呈现惊悸、眩晕,食少便溏等心脾两虚证,脾阳不振,难以运湿;水湿内停,肾阳虚衰,蒸化无权,聚水成饮;水

心脏病 中医科普

心脏病中医科普 何为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我国一项民族文化遗产。它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内容;孕育着很多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新理论、新学说的胚胎和萌芽,正是这些宝贵精髓,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命活力。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从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亚细亚大地之时,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点到面联接起来,形成燎原之势,逐渐的融化在文明时代的光华之中。?中医?是个专用名词,它的?中?字显然是为了区别?西医?的?西?字。因此,大家理解的?中医?是指传统中国医学或中国大夫。不过认真求实地考证一下,这个?中医?之?中?,本来的意思根本就不是指中国呢! 西汉开始有?中医?的说法,若?中?不指中国,究竟何意呢?中国最早认识事物的思想基础,来源于《易经》,将世界一切事物均纳入的轨道,对后世的哲学,社会、天文、地理、医学……都具有重要和直接的影响。因此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不会生病。若阴阳失衡,则疾病必来。中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意即身体若无阳燥,又不亏阴,一直保持中和之气,会百病全无。所以?尚中?和?中和?是中医之?中?的真正含意。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重)。?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得到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

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的名称是为和西医做一个对比。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过去人们又叫中国医学为?汉医? ?传统医??国医?这些都是区别于西医而先后出现的。两千多年前,《汉书》里的那个中医概念,倒是体现了中国医学中的一个最高境界。 中医发源于中国黄河流域,很早就建立了学术体系。中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代都有不同的创造,涌现了许多名医,出现了许多重要学派和名著。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 早在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末--前256年),中国就已出现及汤液。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现存最早的典籍《内经》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等学说,为中药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 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中国已经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十多种疾病的记载。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和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秦汉时期,形成了《内经》这样具有系统理论的著作。此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所著的《》,专门论述了多种杂病的辨证诊断、治疗原则,为后世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汉代外科学已具有较高水平。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已开始使用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

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体会

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体会 摘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 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而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有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 一类心脏病。临床表现:咳嗽,咯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甚至心肺功能失代偿出现呼 吸衰竭,精神神经症状。中医认为是一种本虚标实,虚实错杂的病变,本虚是肺、脾、肾、心,标实乃气滞,痰饮,血瘀,标本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致使本病日益加 重而危及生命。笔者近两年来运用中医理论配合西医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中医 治疗体会简介如下。 【关键词】中医;慢性;肺心病 【中图分类号】R4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288- 021 引言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部慢性疾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肥厚、扩大,最后代偿不全,引起右心衰竭,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绝大部分是 由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进一步发展而成的。肺气肿形成后,肺的收缩压减弱, 肺泡的功能不良,影响气体交换,形成换气功能障碍,血中氧气不足,二氧化碳含量增高,导致呼吸功能不全。由于肺泡大量破裂,肺毛细血管也随之减少,肺泡内压增高, 又促使毛细血管管腔更小,血管循环阻力增加,产生了肺动脉压力增高,由于慢性支 气管炎影响到肺动脉及支气管动脉的小动脉,易发生炎症,于是肺的小动脉壁增厚, 管腔狭小,亦能加重肺动脉高压,这样便增加了右心室的负担,引起右心室代偿性肥 厚扩大,以后病情逐渐恶化,发生右心衰竭。 2病因病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于中医学“咳喘”、“痰饮”、“心悸”、“水肿”、“肺胀”等范畴。其病因是脏腑虚损及外感时邪,遂使脏气不和,营卫失常,不能随阴阳而出入,气迫于肺,不得宣畅,久之肺脾肾虚损,正气衰微,气阴两伤,阴损及阳。咳为气逆,嗽为有痰, 内伤外感之因甚多。《临床指南》指出;“确不离于肺脏为患也”,痰之生,由于脾气 不足,不能致精于肺,而瘀以成者也。故有“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说。《类 证治载》曰:“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然穷病必及于肾,或肺肾阴亏,或脾 肾阳虚,或肾阴不足,或命火衰微,终不离乎治肾。 中医认为肺心病的病因起先以肺气虚为主,后出现气阴两虚,再逐渐发展为阳虚。由于反复感受风、寒、暑、湿等外邪促使病情进行性加重,继而影响脾、肾,后期 及心。病程中可形成痰、瘀等病理产物,常虚实兼夹,互为影响。中医强调治病求本,当遵循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的原则。根据患者体质、症状表现的不同进行 辨证论治,扶正固本与祛邪兼顾。具体来说,急性期以祛邪利气为要,采用温宣、清肃、祛痰、降气平喘等法。稳定期则以扶正补虚、培补摄纳为主,采用补肺纳肾、 益气、养阴、固脱等法。 3常用中医治法 3.1宣肺散寒、祛痰平喘。本法主要针对呼吸功能不全并发感染初期,属偏寒证候。主要见有咳嗽,白痰清稀,或泡沫,或恶寒,周身不适,或喘,脉浮弦、苔 薄白。属内有寒饮,复又受寒邪侵袭而致。方用小青龙汤加减。药有麻黄、桂枝、细辛、干姜、半夏、五味子、白芍、前胡、百部。咯痰多可加白芥子、苏子、莱 菔子以顺气化痰;若恶寒发热,周身疼痛可加羌独活、白芷、川芎以散风止痛。 中成药可选用小青龙胶囊,苓桂咳喘宁胶囊。此类患者大都为感染初期,或寒邪

治疗心脏病的方法--千古奇方炙甘草汤辩证治疗经验

炙甘草汤加味用方经验 炙甘草汤加味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8例前言:笔者从 1 992年 2月至 2 0 0 1年 1 0月用炙甘草汤加味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38例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38例均符合 WHO/ISFC关于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2 1例 ,女 1 7例 ;年龄2 3~ 56岁 ;病程 6个月~ 4年。心功能级 1 6例 , 级 2 0例 , 级 2例 ;心房颤动 5例 ,室性心律失常 2 1例。均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畏寒、口干、多汗等。2 治疗方法炙甘草汤加味 :炙甘草、酸枣仁各2 0 g,西洋参、桂枝各 1 0 g,阿胶 (烊化 )、生地、麦冬、五味子、白芍各 1 5g,黄芪 30 g,当归 1 2 g,生姜 3片 ,大枣 5枚。加减 :兼阳虚水肿者加附子、白术、茯苓 ;血瘀胸闷、舌有瘀斑者加红花、川芎 ;心悸、脉结代者加远志、柏子仁、丹参。水煎 2次共 50 0 ml,早晚分服。 2个月为 1个疗程 ,连服 3~ 5个疗程。3 治疗结果3。1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 ;心功能分级 (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心功能分级 )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象仪测量收缩期左室内径(SL VD)、舒张。。。 试论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悸72例临床[摘要] 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0年1月本院内科门诊就诊的心悸患者14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予以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口服。治疗4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悸临床疗效肯定,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 心悸;炙甘草汤;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1(b)-095-02 心悸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包括惊悸、怔忡,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已的一种病证,临床常呈阵发性,一般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常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及心律失常,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见。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心悸有其独特的优势,具有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等特点[1-2]。笔者2007年2月~2010年1月,采用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悸72例,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月~2010年1月本院内科门诊就诊的心悸患者144例。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2002年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心悸”的诊断标准[3]。②证型

中医治疗肾病的真实案例与治疗感悟(二)

中医治疗肾病的真实案例与治疗感悟(二) (三)我自2007年春天发病至今,已经三年时间。在整个求医治病的过程中,我感受很多,有的甚至刻骨铭心。在此期间,我学习了许多相关知识,思考了一些问题,获得了不少感悟,现将我六个方面的认知和体会陈述于下。1、中西医的特点和区别。我接受过西医的长时间治疗,也接受过中医的长时间治疗,我既吃过大量的西药,也服过大量的中药,我觉得中医与西医确实各有特点。西医研究的对象是疾病,中医研究的对象是人,是人的健康。西医的哲学基础是还原论和机械论,中医的哲学基础是整体论和辨证法。西医理论形成的基础是物质形态的人体,其所要把握的是人的器官实体及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等。中医理论形成的基础是人的整体生命状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其所要把握的是人体功能结构关系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西医的重点是治已病,追求治愈目标。中医则特别注重治未病,强调养生保健。西医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主要在局部上做文章,多是治标。而中医则是调整人体生命状态,注重人与环境的关系,注重人体各部分、各层次、各脏腑组织之间的联系,因而往往能够标本兼治。西医治病是采取对抗性治疗法。首先着力寻找有形的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确定人体受损的精确空间定位,然后通过人

工合成药物或手术等去直接杀灭、清除细菌及病毒等病原体,从而排除病因和修复受损的人体部件。西医这种方法的结果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首先,病原体及药物的研究存在滞后性;其次,细菌及病毒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并不断发生变异,使得我们防不胜防。中医治病则是采取扶正祛邪法。扶正就是通过中药或针灸等手段,调动和强化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及功能修复力,调整人体生命状态对常态的偏离,从而恢复人体内在平衡。而祛邪不是直接去跟细菌和病毒斗,不是将病邪赶尽杀绝,而是通过改变引起细菌及病毒过量繁殖的人体环境,把病邪控制在人体可承受的程度。打个可能不太贴切的比喻,南宁市的南湖由于各种污染,超出了其本身的自净化能力,使其中的腐败菌大量繁殖,一度出现湖水发臭,鱼儿翻死的现象。如果要中医与西医来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就可能不同。西医会先检测湖水中主要有哪些细菌及病毒,然后配制杀灭这些细菌及病毒的药水倾倒湖中,这种方法可能会奏效于一时,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中医的方法则是引活水进南湖使之循环流动,改变南湖的水环境,恢复其生态平衡,从而达到使湖水变清的目的。总体说来,看 西医比较贵,而且技术越发展费用越高,超出了许多民众的承受能力。相对来说,看中医比较便宜,切合广大民众的承受能力。西医是在古希腊和罗马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医学,真正的现代医学的诞生还不到200年。但西医由

中医药治愈心阳不振心脏病一例

中医药治愈心阳不振心脏病一例 心脏病和其它疾病一样,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有其固有的脏腑传导规律。治疗,一定要加强辨证,不能见心病则治心,一定要根据六经、气血、五行辨证规律予以正确辨证。绝不可见病治病!!“见病治病,定要人命”医者不可不思,不可不诫。然一旦辨证合理,中医药是完全可以治愈此病的。 在辨证的过程中,应从阴阳气血方面着眼,气有余便是火,火旺者阴必亏;气不足便是寒,寒胜者阳必衰。心脏病不外乎:一种是心气不足,另一种则为心血不足。尚有气血俱伤者。也就是说万般变化逃不出气血阴阳。只有认真辨得证存,方能药到病除,切不可不论阴阳虚实,凡遇心慌心跳背痛,乱用人参、酸枣、远志、当归、元肉等血证之品。治心必求肾,君相二火本同源,细究离坎,自然明了。 心之辨证实则不难。 心血不足者:血不足,气有余。其人多烦躁,小便短赤,嗓子干。肌肤不荣,皮肤干。精神不衰,更甚者狂妄喜笑。脉必细数或洪大,喜食甘凉食物,尢喜冷饮。 心气不足者:气不足,血必旺。气,阳气也。其人表现为:神疲,喜卧懒言,小便清长,劳神、劳动,心中潮热汗自出,重则发呕。脉必细微或浮空。喜食辛辣极热之品,万喜热饮。舌苔白腻润。

此等病,不论病程如何,中医皆能随手可解。根本不必手术治疗。 几个月前曾诊治一位患心脏病的朋友。历时三年,首都各大医院求治一遍,皆诊为冠心病,房颤早搏。最后所有西药全部无效。无奈,只好求治中医 初诊面色无华,双腿无力并风湿症,嗜睡,双目无神,舌白腻苔有齿痕,水滑。脉皆细微,时有结脉。自述:双腿无力,行走如踩棉团。时心悸、心慌,左前胸时有紧痛,亥时出冷汗出,汗湿枕巾。小便清长,大便已三年不成形。四肢怕冷,喜热饮。目视左胸偶见心跳。 此病极易辨证,属典型少阴病,心阳不振。寒邪闭郁真龙不得上升,首当回阳救逆。本着急标缓本的原则,先施重剂四逆化裁:淡附片80g 黄芪120g 炙草50g 红参30g 龟板30g,二剂,每剂分三次服完。再附一剂桂枝汤,嘱戌时服一大杯。两天后再诊,病人如同换了一个人,脉已回复一些。自述:前胸已不痛,夜汗止,心悸次数减少,不再心慌,精神好多了,但还是犯困。舌白苔已减。此已证明初见成效。一个月后,这位老兄拿着医院诊单,兴致冲冲地告诉我,一切正常。为了巩固疗效,又予其半月量,嘱其减半,再服一个月。

关于中医治疗心脏病的进展

关于中医治疗心脏病的进展 发表时间:2016-07-25T11:41:30.54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作者:卢虹峄 [导读] 结合实际,分析中药治疗心脏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1 【摘要】目的结合实际,分析中药治疗心脏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采用辨证论治治疗风心病心衰取治疗并观察。结果25例患者经中药治疗后,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2例。通过调节患者整体机能而达到控制心衰之目的。结论经临床25例治验,疗效确切,尤其快速型心房纤颤疗效更为显著,且无不良反应,有一定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脏病;中医药疗法;心力衰揭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临床上狭窄或关闭不全常同时存在,但常以一种为主。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下肢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心功能失代偿的表现。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风湿性心脏病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最大的疾病之一,而心衰在风心病的病死率中居首位。现采用辨证论治治疗风心病心衰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5例.均系经过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风心病心衰.经长期服用洋地黄及利尿剂.疗效不甚满意者.男性n例.女性14例.最小者18岁,最大者65岁。病程4年以下者2例.5~9年者7例.10~20年者9例.2。年以上者7例.瓣膜病变类型:单纯二尖瓣狭窄者12例,二尖瓣狭窄兼二尖瓣闭锁不全者8例.主动脉瓣狭窄者1例.主动脉瓣狭窄兼闭锁不全者1例.联合瓣膜损害者3例.伴风湿活动者9例.心房纤颐者19例,脑血栓者2例.心衰按标准划分为:心功能I级者6例,l级者11例,VI级者8例。 1.2.方法 1.2.1.气阳虚证温阳益气佐以活血利水 方药:红参6~109,白术159.获荃309,熟附片159.桂枝125.川芍109,赤芍129,当归129.草劳子15~309.车前子159,炙甘草69. 1.2.2.气阴虚证益气养阴佐以活痕方药:红参69.寸冬159,五味子129.玉竹129,玄参129,草劳子159,当归129,J,!芍109,丹参309.赤芍129.红花l飞.炙甘草69。 1.2.3.临证加减心悸、气短乏力.动则尤甚者加黄蔑。血寮甚者加山甲、鳌甲、三棱、获术。水肿甚者加猪等、泽泻、大腹皮、益母草。若咯血严重者加缎花蕊石、三七参等. 1.2.4.服法及疗程 每日1剂,日服2次,10天为1疗程,连服l~3疗程。治疗期间停用西药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 2.结果 25例患者经中药治疗后,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2例.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心律变化、心功能变化情况见表1~3。 3.讨论 由于心脏瓣膜的病变,使得心脏在运送血液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如瓣膜狭窄,使得血流阻力加大,为了射出足够的血液,心脏则更加费力地舒张和收缩,这样使心脏工作强度加大,效率降低,心脏易疲劳,久而久之造成心脏肥大。如二尖瓣狭窄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左心房压力的增高,导致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形成肺淤血,肺淤血后容易引起以下症状:①呼吸困难;②咳嗽;③咳血,有的还会出现声音沙哑和吞咽困难。临床表现为①二尖瓣关闭不全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常仅有轻度症状,当有风湿活动、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腱索断裂时症状加重,75%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发生房颤,房颤可增加左心房的压力。左心室容量过大是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心悸气短的另一重要原因。病变的后期可有肺水肿、咯血和右心衰竭。②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代偿期可无症状,瓣口重度狭窄的病人大多有倦怠、呼吸困难(劳力性或阵发性)、心绞痛、眩晕或晕厥,甚至突然死亡。③三尖瓣狭窄三尖瓣狭窄的临床表现可因同时存在的二尖瓣狭窄而不甚显著或与二尖瓣狭窄的症状混淆。患者较易疲乏,常诉右上腹不适或胀痛及周身水肿。颈静脉的明显搏动常使患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 导读:无论你来自哪里,都应该为你的社会、国家和家庭服务,而这些并不取决于你说了什么,而取决于你做了什么。 冠心病的预防最强调综合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又占主要地位。有研究表明近10多年冠心病死亡率下降的主要理由并不是PCI等高精技术的广泛施用,而是控制各项危险起因和药物治疗的结果,COURAGE,OAT等震动冠心病治疗领域的研究结果更进一步证实了药物及综合治疗的重要性。中医药是我国的医学瑰宝,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瞩目标效果,有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超过70%的冠心病病人在长期施用中药治疗。但是对各种中药的特点以及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差异,还存在一些模糊的熟悉。心脏病求医冠心病发病的主因和发作机理心脏病 现代医学以为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在各种促动脉粥样硬化起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冠状动脉内膜下粥样斑块积聚,而斑块体积的不断增大以及在此基础上斑块破裂导致的血栓产生所引发的慢性或急性心肌缺血、缺氧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祖国医学以为冠心病的发病的主因、病机在中医学上应归属于“乳房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早在《内经》中成药治疗冠心病的上风。 眼前化学合成药物、搭桥、参与等西医方法都能够治疗冠心病,但是作为祖国传统医学中的中成药在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等方面的疗效几百年来得到了广泛认可,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替换的上风如: 1.中成药治疗从整体调节入手,作用于冠心病的多个病理环节。 2.中成药能够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以麝香保心丸为例急救时舌下含服能够迅速减轻心绞痛症状,长期服用能够增加功能性或结构性的冠状动脉侧枝循环,这就很适用于一些不相宜做搭桥手术或参与治疗的病人。 3.即使部分病人已实施搭桥或参与治疗,但在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或再闭塞时,中成药仍然能够长期施用,并也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4.中成药施用便利,增加了病人的允从性,使疗效得以保证,而一些经典的成药,如麝香保心丸,治疗用度低廉还可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常用的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 中药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包涵辨病施治、辨证施治,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有很多种,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活血化瘀

治心脏病的辨证要点

心脏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民群 众生命健康的疾病。中医药治疗心脏病具有 费用低、疗效好等优势。但临床治疗中存在 的一些误区,如不重视中医辨证等往往会影 响中医药疗效。中国中医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沈绍功认为,心脏病的中医治疗应注意把握 两个要点。现将其观点整理如下,希望能对 临床有所启示。 要点1:坚持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优势之一,它与疗 效息息相关。如临床常见的冠心病的辨证, 首先要分清虚实。辨证的关键是舌苔,苔腻 为实,苔薄为虚,实者常伴憋闷、纳呆、尿 黄便干,以痰浊、瘀血为主,或有气滞;虚者常伴气短心悸,腰酸腿软,以气虚、肾亏为主或有脾虚。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实者从 痰论治,祛痰化瘀;虚者从肾论治,调节肾阴肾阳。另外,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多见肾亏 证类,用调肾法比补气化瘀法更易起效。 以冠心病心绞痛为例,中医镇痛方法很 多,但根据临证实际,应以3 个证类统之为宜。 痰瘀互结证:主症为心区胀刺痛,唇青 口黏,纳呆怔忡;兼见头重身困,呕恶痰多,发枯爪青;苔腻脉滑或舌紫脉涩。治以祛痰化瘀,方用温胆汤合通窍活血汤(竹茹 1 0 克,枳壳10 克,云苓15 克,陈皮1 5 克,丹参30 克,川芎10 克,莱菔子1 0 克,水蛭粉3 克冲服)。 气阴两虚证:主症为隐痛阵作,气短乏 力,五心烦热;兼见眩晕耳鸣,惊悸潮热,纳差脘胀;舌红少苔或舌淡苔薄,脉沉细或结代。治以益气养阴,方用生脉散合归脾汤(人参3 克另煎兑服,生芪15 克,麦冬1 0 克,黄精15 克,仙鹤草10 克,生白芍1 0 克,当归10 克,三七粉6 克冲)。 肾亏寒凝证:主症为胀痛时作,形寒心 惕,彻背肢冷;兼见畏寒面白,倦怠肿胀,胁胀自汗;舌淡胖,苔薄白腻,脉沉迟或沉细或结代。治以调肾散寒,方用杞菊地黄合 瓜蒌薤白白酒汤(枸杞10 克,生地10 克,全瓜蒌30 克,薤白10 克,桂枝1 0 克,蛇床子1 0 克,鹿角霜15 克,槲寄生10 克)。另外共有30 味止痛中药,可以据证配

十大经典案例

民事侵权行为法的十大经典案件 《民法通则》实施以来,侵权行为法的发展极为迅速。十几年来,侵权行为法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在《民法通则》侵权责任规定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实践,不断采用新的理论和各国立法经验,弥补现行立法的不足,推动中国侵权行为法不断发展。 在制定民法典草案侵权责任法编中,回顾十几年来侵权行为法的发展历程,回想起了那些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典型案例,仍然会感到激动和振奋,这是因为侵权行为法理论研究成果在这些司法实践活生生的案例中被应用,因而成功地解决了难以解决的侵权疑难问题,推动了法律的发展。在这些案例中,闪烁着法官的勇气和法学家的智慧的光辉。下面记录的,就是这十几年来在侵权行为法发展中最为典型的经典案例。这些案例都是真实的,只是在记叙案情时作了一些处理,使之更适合读者阅读。 一、“施工造成伤害引发败血症致人死亡”案?1989 入选理由:确定工伤事故免责条款无效原则,确立相当因果关系理论为侵权责任构成基本依据的案件[案情] 某生产服务管理局建筑工程公司第7施工队承包的碱厂除钙塔厂房拆除工程,于1986年10月转包给个体工商户业主张某某组织领导的工人新村青年合作服务站,并签订了承包合同。1986年11月17日,由服务站经营活动全权代理人、被告张某某之夫徐某某组织、指挥施工,并亲自带领雇用的临时工张某某等人拆除混凝土大梁。在拆除第1根至第4根大梁时,起吊后梁身出现裂缝;起吊第5根时,梁身中间折裂(塌腰)。徐某某对此并未引起重视。当拆除第6根时,梁身从中折断,站在大梁上的徐某某和原告张某某之子张某(均未系安全带)滑落坠地,张某受伤,急送碱厂医院检查,为左下踝关节内侧血肿压痛,活动障碍。经医院治疗后开具证明:左踝关节挫伤,休息两天。11月21日,张某因伤口感染化脓住进港口医院,治疗无效,于12月7日死亡。经法医鉴定,结论是:张某系左内踝外伤后,引起局部组织感染、坏死,致脓毒败血症死亡。后又经区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认为:张某系外伤所致脓毒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多脏器衰竭死亡,医院治疗无误,张某的死亡与其他因素无关。张某工伤后,服务站及时送往医院检查、治疗,死后出资给予殡葬。除此,原告为张某治病借支医疗费用、误工工资等费用共损失17600.40元。张某某和张某的姐弟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身损害赔偿。被告以死者生前与其签订了“工伤概不负责任”的合同条款而拒绝承担责任。 [点评] 这个案件是极为有影响的案例,它在侵权行为法发展中的典型意义主要的是两点:第一,在招工合同中签署的“工伤概不负责任”条款是不是有法律约束力。法院认为,在任何场合,劳动者的人身安全都要受到保护,这是宪法原则。对于在招工合同中签署的这样的内容,不具有约束力,不能作为免除工伤事故赔偿责任的理由。这个案例确立的规则后来被写进了《合同法》第53条,规定在合同中约定的人身损害免责条款一律无效。第二,采用推定因果关系理论作为认定侵权责任构成因果关系的基础理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法学理论中对相当因果关系理论持否定态度,认为是资产阶级法学理论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必然因果关系理论的对立。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不采用相当因果关系理论作为依据,就无法确定侵权责任构成中的因果关系要件。本案就是这样,被告的施工行为仅仅是造成了受害人的伤害结果,并没有直接造成死亡的后果。那么在致伤的行为与死亡的后果之间究竟有没有因果关系,造成伤害的行为人要不要承担侵权责任,就必须依照这个理论来确定。这个理论认为,依照一般的社会知识经验作为判断标准,一个行为能够造成这种损害,在实际中这种行为又确实造成了这样的损害结果,即可认定二者之间存在相当因果关系。在这个案件之后,适用相当因果关系认定侵权案件责任构成中的因果关系就成了无可争议的了。 二、“周西城演义”历史小说侵权案?1990 入选理由:以影射方法利用创作历史文学作品侵害他人名誉权以及对发表侵权作品的刊物如何认定过错的案件 [案情] 原告胡某、周某、石某与被告刘某原同在某县文化馆工作。1988年11月,在该县文化系统评定中级职称过程中,出现了一份油印匿名传单,列数了刘某若干不好的表现进行人格攻击,并指责其作品格调低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治疗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治疗 发表时间:2013-05-16T10:50:55.2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李晓霁[导读] 穿琥宁注射液适应证:清金化痰。用于肺心同病合并感染的治疗。 李晓霁 (辽宁省熊岳镇北关长征社区卫生服务站 115009) 【中图分类号】R25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366-02 【摘要】目的讨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并进行论证治疗。结论本病之成,是以肺、心为本,痰浊、气滞、水饮、血瘀为标。肾失潜纳之根,脾失运化之基。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治疗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据其临床症状,属于中医学的“咳嗽”、“支饮”、“血证”、“肺胀”、“喘证”、“喘胀”、“心水”、“水肿”等病范畴。我院自2010年5月~2012年6月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3例,经过辩证论治患者基本痊愈,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3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2岁。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症进行辨证论治。 2 审因论治 2.1外寒内饮解表化饮,镇咳平喘,方选小青龙汤加减:生麻黄15g,川桂枝15g,白芍药15g,北细辛5g,干姜10g,清半夏10g,生甘草5g,五味子15g。咳痰量多者,加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顺气化痰; 2.2痰热壅肺清热饮痰,止咳平喘,方选清金保肺汤加减:天冬20g,麦冬20g,沙参20g,石斛15g,玉竹20g,葶苈子15g,杏仁5g,瓜蒌仁20g,茯苓15g,当归15g。 2.3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选调营饮加减:莪术10g,川芎15g,当归15g,延胡索20g,赤芍药20g,大黄5g,瞿麦15g,槟榔15g,陈皮15g,大腹皮20g,葶苈子15g,赤茯苓15g,桑白皮20g,细辛3g,官桂10g,白芷15g,生甘草15g。 2.4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方选涤痰汤,制半夏15g,制胆星10g,陈皮15g,枳实15g,茯苓15g,人参10g,石菖蒲15g,竹茹15g,生姜10g,甘草5g。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2.5阳虚水泛温阳化饮利水,方选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熟附子10g,干姜10g,肉桂15g,茯苓10g,生白术12g,丹参15g,藏红花15g,益母草15g,泽泻15g,猪苓15g,桂枝10g。咯痰不利者,加竹茹、桔梗、胆南星、蛤粉等宣肺利痰;浮肿甚者,加车前子、泽泻、大腹皮、白茅根等利尿消肿;喘甚者,加炙麻黄、白果、炒葶苈子等泻肺平喘; 2.6厥脱益气固脱,强心醒神,方选生脉散加减,生晒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5g,制附子15g,黄芪30g。痰热内闭者,送服安宫牛黄丸;若厥脱己解,惟喘悸不宁者,以十味补心汤,药物:朱茯苓、炒壳仁:归身、党参、熟地炭、麦冬、远志、香附、桂圆心、水煎服。 3 中成药治疗 3.1蛤蚧定喘丸适应证:补肺益肾,纳气平喘。用于肺心同病肺肾两虚,肾不纳气之虚喘。服法:成人每次1丸,1日2次,口服。 3.2黄芪精口服液适应证:益气养阴,以益气为主。用于肺心同病气阴两虚偏气虚者。服法:每次10ml,1日3次,口服。 3.3滋心阴口服液适应证:益气养阴,以养阴为主。用于肺心同病气阴两虚偏阴虚者。服法:每次10ml,1日3次,口服。 3.4血府逐瘀口服液适应证:活血化瘀,用于肺心同病血瘀者。服法:每次10ml,1日3次,口服。 3.5珠贝定喘丸适应证:补肺定喘,肺心同病各型之气喘。服法:每次6粒,1日3次,口服。 3.6猴枣散适应证: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肺心同病痰热蕴肺之咳喘。服法: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 3.7桂龙咳喘宁适应证:温肺散寒,化痰除湿,肺心同病风寒或痰湿阻肺的喘咳。服法:每次5粒,1日3次,口服。 3.8安宫牛黄丸适应证:清热化痰开窍,肺心同病痰热内闭之神昏。服法:每次1丸,1日1-2次,口服。 3.9黄芪生脉饮适应证:益气养阴,肺心同病气阴两虚。服法:每次10ml,1日3次,口服。 4 注射液治疗 4.1参麦注射液适应证:益气养阴。用于肺心同病气阴两虚者。用法:50ml参麦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150ml(或等量生理盐水)中,1日1次,静点。 4.2参附注射液适应证:益气养阳。用于肺心同病阳虚水泛者。用法:20~50ml参附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500ml(或等量生理盐水)中,每日1次,静点。 4.3丹参注射液适应证:活血化瘀。用于肺心同病气虚血瘀者。用法:10~20ml丹参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150ml中,1日1次,静点。 4.4穿琥宁注射液适应证:清金化痰。用于肺心同病合并感染的治疗。用法:0.6g穿琥宁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等量生理盐水)中,1日1次,静点。 参考文献 [1]吴积海.补宗活血汤治疗慢性心肺疾病举隅[J].河南中医, 2008年08期. [2]孟达.寇辉教授辨证治疗COPD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验拾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